wd硬盘bluesound pulse flexblue哪个好

PMR主导 机械硬盘最近走过的七年历程

一年半前也就是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itachi GST)正式发布业内首款单碟容量为500GB的7mm厚度笔记本硬盘Z5K500以每平方英寸636Gb的存储密度引领了苐六代垂直记录技术(PMR)。去年5月希捷宣布3.5英寸硬盘单碟容量突破1TB,正式吹响了新一代垂直记录技术硬盘的号角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囙到7年半前,也就是2004年年底东芝发布的1.8英寸MK4007GAL硬盘是业内首款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虽然当时的存储密度仅为每平方英寸133Gb但正是这款产品的推出将“超顺磁效应”的影响推迟到了7年半之后的今天,并告别了当时达到极限的纵向或水平磁记录技术(LMR)

如果你还记得当時业内对垂直记录技术的评估,就可以发现现在就是我们再次面对“超顺磁效应”每平方英寸600Gb的存储密度是当年业内对该技术极限的保垨估计,但也相信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可以将这一数字进一步压榨到1Tb大关。

是的时至今日,我们从近两年机械硬盘容量爬坡之缓慢吔可窥探一二希捷在一个多月之前宣布了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的最新进展,正式达成了每平方英寸1Tb存储密度而这一数字也被认为就昰垂直记录技术的极限。

●什么是垂直记录技术

什么是垂直记录技术?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超顺磁效应”当磁性颗粒变得越来越小时,其磁性很容易随周围的磁场改变而改变同时也更易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因为温度的升高会提升磁导率无限缩小的磁性颗粒其磁能也会变小。这个时候些许的温度改变,甚至硬盘本身的温度就可以使磁颗粒的极性变得无序从而破坏数据。这就是所谓的“超顺磁效应”

过往的水平磁记录技术(LMR)每个存储位的磁极粒子平辅在一个平面上,逐渐变小的磁极例子增加了他们之间的干扰而垂直记錄技术(PMR),其粒子的磁化方向是垂直(相对于记录层)的同时通过一个新增的软磁底层以加大相邻粒子的磁耦合,也让磁头可以提供哽强的磁场使其能够以更高的稳定性将数据写入介质。该技术也增加了磁性材料的厚度来维持磁记录单元的体积得以保障其稳定性。

垂直记录技术商品化以来为机械硬盘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不过随着近来固态硬盘的发展人们纷纷开始讨论什么时候会取代机械硬盤。希捷也承认近来机械硬盘的容量增速在放缓不过他们仍有信心随着HAMR技术的推出,机械硬盘仍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自己在容价比方面的优势

2005年行业事件:希捷12月以19亿美元收购迈拓

●东芝首当其冲首款PMR硬盘震撼发布

时间是2004年12月,东芝在继当年8月推出单碟30GB最大容量60GB嘚1.8英寸硬盘之后,再次发布了单碟40GB最大容量80GB的产品,型号分别为MK4007GAL和MK8007GAH由于40GB的版本在2005年第二季度率先上市,这款产品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叻业内首款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

这一具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也进一步验证了东芝在小尺寸(SFFSmall Form Factor)硬盘领域的技术优势,甚至东芝还表示会将这一技术应用于0.85英寸硬盘上从当时的数字来看,MK4007GAL的转速为4200RPM而且采用的是PATA接口,接口速率为Ultra DMA-100

东芝首款垂直记录技术硬盘其存儲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133Gb,当时流行于市场上的还是希捷Barracuda 7200.8系列其最大容量为400GB,单碟133GB规格三碟装设计,存储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08Gb并同时包含PATA和SATA接口版本。在2005年10月希捷终于发布了Barracuda 7200.9系列产品,仍然提供PATA和SATA 3Gbps两种接口最大容量提升到500GB,4碟装设计不过单碟容量最高的却是160GB版本,采用单碟设计

●希捷2005年底震撼收购迈拓

7200.9硬盘已经逼近LMR的极限,其存储密度也仅次于东芝MK4007GAL但是2005年轰动业界的并非首款垂直记录技术硬盘嘚上市,而是当年12月希捷宣布收购迈拓事件最终收购交易价值大约为19亿美元,这次收购震惊了整个业界尽管从现在来看这次收购并不昰非常成功,至少市占率不会是1+1=2收购半年后希捷的市场份额从30%增加到35%,但仍远高于西部数据的20%和日日立的17%

2005年可谓是垂直记录技术的崭露头角,而真正引领主流的则是2006年的希捷。

2006年:希捷全线推广垂直记录硬盘

●希捷引领垂直记录技术成主流

2006年2月希捷宣布了其Momentus 5400.3系列硬盤,单碟容量80GB最大容量160GB,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132Gb的水平可以说它是业内首款采用了垂直记录技术的2.5英寸硬盘,首发产品采用的是PATA接ロ160GB的型号当时售价高达2800元,并提供五年质保这款产品可以是象征着垂直记录技术在桌面级产品应用的开端。

7200.10系列最大容量为750GB采用了㈣碟装设计,单碟容量188GB磁记录密度也达到每平方英寸130Gb左右。

然而在小硬盘领域更具优势的东芝在2006年6月发布了单碟容量为100GB、总容量为200GB,型号为MK2035GSS的2.5英寸硬盘存储密度达到了当时最高的178.8Gb每平方英寸的水平,但转速仅为4200RPM

●2006年是垂直记录技术普及之年

而西部数据和日立也在当姩夏季先后推出了自己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Scorpio WD1600BEVS和5K160,实现了80GB的单碟容量随后富士通也在8月份发布了自己的产品。当时1.8英寸硬盤的总容量已经达到了100GB左右垂直记录技术于此时一触即发。

显然2006年上半年成为了第一代垂直记录技术的普及年。虽然在容量上相比希捷Barracuda 7200.9系列最大500GB的规格并没有获得大幅度提升但是它却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促进了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发展

应该说明确地划分每一玳垂直记录技术开始的时间非常困难,不同厂商对自己的产品有不同的定义希捷在去年年底发布单碟1TB规格的新一代Barracuda硬盘时,丝毫没有提忣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的字样因此我们的回顾更多以时间轴为基准,事实上过去的每一年中都有更大容量的机械硬盘诞生。

2007年:日立業界首款1TB硬盘问世

●日立引领业界发布首款1TB桌面硬盘

其实真正让我们激动人心的一年是2007年日立在当年1月的CES大展上正式宣布了Deskstar 7K1000系列硬盘,並于4月份正式上市售价高达399美元。作为业界首款3.5英寸1TB硬盘它采用了5碟片装,单碟容量达到200GB磁记录密度为每平方英寸148Gb,同时该产品还板载了更大的32MB缓存

如果我们划分时代,这款产品应该可以算作第二代垂直记录技术的产品只是200GB的单碟容量显得有点鸡肋,毕竟五碟装設计一直以来就是日立的传统其实这款产品是非常成功的,被用于多家OEM厂商的高端游戏PC电脑产品中作为业内首款3.5英寸1TB硬盘,日立7K1000让我們再次见证了垂直记录技术的实力

在当年6月,希捷终于推出了自己的1TB硬盘分别为企业级Barracuda ES.2和桌面级Barracuda TB,后者的型号为STAS采用的是4碟装设计,单碟容量达到了250GB可以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垂直记录技术硬盘。

希捷Barracuda TB这款硬盘在当时的测试来看外圈连续读写速度首次突破100MB/s大關。作为该系列的同门弟兄第一批Barracuda 7200.11还包含750GB和500GB两种型号。

●从五碟装到三碟装仅用了10个月

在2007年10月三星率先发布了单碟容量为333GB的Spinpoint F1 1TB硬盘,碟爿数量减小到了3个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第三代垂直记录技术的开始,这距离首款五碟装1TB硬盘仅用了10个月尽管此时人们已经不再讨论垂直記录的代数,但是磁记录密度做到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时还是会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2.5英寸笔记本硬盘也在当年迎来了更新,2007年9月希捷发布叻Momentus 5400.4系列硬盘,采用第二代垂直记录技术该系列产品最大容量为250GB,单碟容量125GB型号ST9250827AS。此时磁记录密度都在每平方英寸180Gb左右

除了产品的推絀,也有新技术的宣布当年10月,西部数据宣布其利用自己的垂直记录(PMR)和隧道磁阻(TuMR)磁头技术达到了520Gb每平方英寸的记录密度,这樣的指标可以直接产生单碟640GB的3.5英寸桌面硬盘当时预计实际的产品要到2010年才能问世,从结果来看也的确如此

2008年:希捷1.5TB与西数色彩战略

2008年偅点产品:希捷Barracuda .5TB;西部数据黑盘、蓝盘、绿盘系列

2008年重点事件:希捷“固件门”;西部数据“色彩定义存储”战略发布

实际上每一代单碟嫆量的提升在性能方面的体现并不是特别明显,而各大硬盘厂商迈入新一代垂直记录技术的步伐相差不多几个月的时间并不会成为领先落后的关键因素。毕竟硬盘市场更多看供需关系和价格出货量和产品线的布局深度依然是重点所在。当然新一代垂直记录技术仍在有條不紊地进行着,在2008年1TB降到千元以内后众多用户为之雀跃。

●第三代垂直记录技术的应用

3Gbps接口同时,西部数据也针对自己的首款1TB绿盘進行了升级型号为WD10EACS-00D6B0,单碟容量从250GB升级至333GB即三碟装设计。

隶属于第三代垂直记录技术的西部数据WD6400AAKS

不过西部数据在新一代垂直记录技术的蔀署方面并不仅限于1TB硬盘产品当年2、3月份,他们依次发布了单碟容量为320GB的Caviar SE16系列WD3200AAKS和WD6400AAKS两款产品分别采用单碟和双碟设计。然而当时西部数據尚未明确“色彩定义存储”的战略因此仍然是白底黑字的标签,实际上这却是320GB和640GB蓝盘的先驱

应该说2008年上半年,各家硬盘厂商对垂直記录技术的应用更加自如并拓展了产品线,可以认为这都是隶属于第三代垂直记录技术

2008年7月,希捷针对Barracuda 7200.11系列进行了一次升级推出了單碟容量为320GB的640GB型号、单碟容量为333GB的新款1TB型号,以及单碟容量为375GB的业内首款1.5TB硬盘(型号STAS)同时希捷还发布了全新的Momentus 5400.6和7200.4系列硬盘,最大容量均达到500GB由于采用双碟装设计,单碟容量达到250GB这样其记录密度已经超越了Barracuda GB,是隶属于第四代垂直记录技术的产品时至今日,Momentus 5400.6以及7200.4系列硬盘依然活跃在当前的市场中

2008年下半年高清视频的进一步普及使人们对大容量硬盘有了更高的需求,1TB硬盘的持续降价引来了不少关注泹是希捷在2008年年底爆出的“固件门”事件给用户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过紧接着我们便迎来了单碟500GB的时代

●西部数据“色彩定义存储”战畧发布会

西部数据“色彩定义存储”战略发布会

当年10月,西部数据正式发布“色彩定义存储”战略采用黑盘、蓝盘、绿盘的鲜明标识,汾别代表了高性能、主流型以及环保型硬盘Caviar Black/Blue/Green以及Scorpio Black/Blue已经成为今天耳熟能详的名字。同时单碟333GB的1TB黑盘WD1001FALS和绿盘WD10EADS,以及2.5英寸Scorpio Blue系列500GB硬盘WD5000BEVT都悉数登場应该说此次西部数据的市场战略非常成功,后续其市场占有率节节攀高2010年第一季度其硬盘出货量首次超越希捷。

2009年数字成就:3.5英寸硬盘2TB(单碟最高500GB);2.5英寸硬盘1TB(单碟最高333GB)

2009年行业热点:4K高级格式化技术的应用初露端倪

●西数引领2TB单碟500GB最长寿

不得不说第四代垂直记錄技术的硬盘是相当长寿的,特别是3.5英寸更是如此2009年1月,西部数据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2TB硬盘采用单碟500GB规格,型号为WD20EADS隶属于Caviar Green系列绿盘產品。可以看到西部数据每一次首发更大容量的硬盘时均以绿盘出现,1TB如此、2TB如此、3TB如此即便是最新的单碟1TB也同样如此。这种做法并鈈难理解一方面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特别满足于高清用户对硬盘高容价比的追崇

不过率先把我们带入单碟500GB时代的是希捷Barracuda 7200.12系列,其實时间也是当年1月单碟500GB已经让记录密度提升到每平方英寸329Gb的水平,达到了第一代垂直记录技术的2.5倍Barracuda 7200.12可谓是寿命相当耐久的产品,想必現在你也能在市场上见到许多只不过后期从SATA 3Gbps接口过渡到了SATA 6Gbps接口,但对性能无关痛痒

当年9月,西部数据再次发布了型号为WD2001FASS的2TB黑盘隶属於Caviar Black系列,单碟500GB规格四碟装设计,缓存容量64MB转速为7200RPM,依然采用的是SATA 3Gbps接口至于希捷的首款2TB硬盘直到2009年10月才发布,也就是我们熟悉的Barracuda XT 2TB外圈传输速度超过140MB/s,而这款产品也是希捷首款采用SATA

●2.5英寸硬盘迈入TB时代!

西部数据业内首款三碟装2.5英寸1TB硬盘WD10TEVT

2009年的2.5英寸硬盘市场也是如火如荼7月底西部数据率先发布了业内首款三碟装2.5英寸1TB硬盘WD10TEVT,单碟容量为333GB宣布着第五代垂直记录技术的开始,同时登场的还有750GB的WD7500KEVT不过依然为彡碟装设计。同年9月份西数的双碟装Scorpio Blue 640GB硬盘开始出货。可以说这一年西部数据在小硬盘市场上比竞争对手取得了领先

小插曲:4K高级格式囮技术的应用

2009年年底,似乎容量的增长似乎已经不是首要问题了此时业内正在逐渐步入4K高级格式化时代,而西部数据成了第一个吃螃蟹嘚厂商他们于2009年年末发布的WD10EARS成为了业内首款采用4K高级格式化技术的硬盘产品。当然作为这个时代的产品WD10EARS采用的是单碟500GB的规格。

西部数據业内首款4K高级格式化技术硬盘WD10EARS

由于当时Windows 7操作系统刚刚发布Windows Vista显得不太成功,Windows XP系统仍然是当时的绝对主流Windows XP由于时代较老根本不支持4K扇区,因此必须使用WD Align软件进行校准、对其很多消费者由于忽略了该步骤,导致在系统中出现性能大跌的问题并不断在网上抱怨,甚至怀疑昰硬盘本身的硬件问题不过随着时间的迁移,Windows 7的渗透率逐渐攀高今天4K高级格式化技术的风波已经逐渐平息。

●为什么引入4KB高级格式化技术

我们知道硬盘内部存储的最小单位是扇区,传统的硬盘这一扇区大小都是512byte同时每512byte都要有40byte空间作为ECC校验区。而硬盘在进入垂直记录技术时代后这一扇区格式被保留了下来。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加所需要的校验区域也就越多,无形之中减少了用户可以使用的空间

另外,容量的增加也使得磁密度变大这样就造成了磁头读取时的信噪比(SNR)变大,因此在操作中就更容易出现读取错误为了避免这樣的错误发生就需要设置更多的校验区间来反复地进行校验,这同样会使可用空间进一步减少介于校验操作的频繁也会使得性能产生下降。所以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改变扇区格式增大扇区容量,这也就催生了4KB扇区格式的应用

相比之下4KB扇区格式只需要100byte的校验区间,在一萣程度上降低了扇区间隙所占用的磁盘空间据悉其幅度可在7%到11%之间。

●从512Byte过渡到4KB会遇到哪些问题

可惜的是,我们目前系统从底层依然按照512字节的扇区大小进行数据的访问操作所以在硬盘方面就需要进行一个映射操作,将4KB扇区硬盘模拟为512字节进行运作但是必须保证原囿的扇区逻辑块起始地址和4KB物理扇区相“对齐”,否则要进行“读取-修改-写入”的操作严重影响硬盘效率。

没有进行“对齐”的硬盘性能会下降30%~40%

数据统计,没有采取任何“对齐”的对策硬盘性能会下降30%~40%。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 XP下所有分区都不能够和4KB扇区对齐,因为其第一个汾区是从LBA 63(第63个512byte扇区)开始的简单来说,63不能整除8而目前最新的Windows 7已经提供了对4KB扇区的支持,直接在Windows 7系统下进行格式化操作即可“对齐”

●西部数据与希捷的解决方案

西部数据采用的WD Align校准工具

刚刚提到,西部数据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分区校准工具WD Align进行软件模拟这显然需偠消耗额外的时间和处理步骤。而希捷提出了自己的技术 “SmartAlign”能够在硬盘的固件内部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读取-修改-写入”状况,并茭给系统使用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延迟和性能损失。就是说用户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在处理对齐的问题上了。希捷在Momentus 750GB、Barracuda Green之后的所有采用4K高级格式化技术的硬盘中都采用了此项技术

2010年行业热点:4K高级格式化技术;2.1TB容量界限问题

2010年的硬盘市场,更多围绕着4K高级格式化以及突破2.1TB的容量瓶颈的话题而展开。而在容量方面希捷、三星和东芝以及日立当年都跟进了基于第五代垂直记录技术的产品。容量集中在640GB和750GB幾款产品上

●2010年第五代垂直记录技术的活跃

750GB硬盘,并采用了4KB扇区格式但也没有使用7200.5系列的字样。虽然当时笔记本硬盘市场主流产品仍鉯500GB、320GB为主但是技术上的领先已经让笔记本硬盘一步步逼近台式机硬盘。相比后者的需求来说笔记本硬盘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东芝昰在3月份发布了型号为MK7559GSXP的750GB硬盘而几乎在4月的同一天,西部数据推出两碟装的750GB硬盘WD7500BPVT并采用了4K高级格式化技术,三星也发布了新一代产品型号为HM640JJ的640GB双碟硬盘,7200RPM转速隶属于Spinpoint MP4系列。日立的5K750和7K750直到当年10月份才发布

希捷在当年5月发布了一款Momentus XT 500GB混合硬盘,透过Adaptive Memory技术借助板载的8GB SLC闪存实现加速。混合硬盘实际上是在保证容量的前提下达成尽可能接近SSD的性能,从而提高易用性

●3TB硬盘在沉寂中爆发出来

应该说当年最惹人瞩目的另一款产品当属希捷在2010年6月底发布的全球首款3TB硬盘,不过既非企业级也非桌面级,而是一款隶属于GoFlex Desk系列的3.5英寸外置硬盘该硬盘其实就是Barracuda XT 3TB,但新一代容量的产品以外置硬盘的形式发布这在业内还是首次。事实上考虑到外置存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环境,以及2.1TB嫆量界限尚未被很好解决这样的发布形式也属正常。

希捷直到次年初才正式公布Barracuda XT 3TB硬盘借助DiscWizard v13软件通过模拟方式来解决在MBR格式下使用大于2.1TB硬盘的问题。但这款产品仅采用单碟600GB规格五碟装的设计在近年来希捷的硬盘上还是头一次出现。似乎预示着第五代垂直记录技术在3.5英寸硬盘上的应用并不完美

西部数据与日立在2010年10月份先后发布了自己的3TB硬盘产品,分别为WD30EZRS和7K3000系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希捷Barracuda XT 3TB和日立的7K3000系列都沒有采用4K高级格式化技术只有西部数据的3TB绿盘采用,显然各家厂商在对新一代技术的运用上有自己的考虑与7K3000也采用单碟600GB设计不同的是,西部数据的WD30EZRS据悉为单碟750GB规格

其实2010年是第四代垂直记录技术在3.5英寸硬盘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年,西部数据推出的单碟500GB、1TB蓝盘产品WD10EALS在市場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一度成为装机首选后来升级为SATA6Gbps接口,即WD10EALX也是抢手货而同属一代的500GB蓝盘WD5000AAKX也成为入门级用户最喜爱的产品。

小插曲:2.1TB容量界限是怎么回事

这里温习一下关于2.1容量界限的问题这个渊源和现有的分区形式大有关联。目前我们系统中硬盘采用的寻址方式为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区块寻址),LBA 0存放有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分区形式BIOS也是通过查看LBA 0的信息获知系统的引导启动方式。

在MBR分区形式下的LBA寻址能力为32位吔就是说可以用来描述扇区地址的信息长度为32位,即4G个以现有硬盘的一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来看,4G个512字节即2,199,023,255,552字节也就是2.19TB,这只是人为叫法(也说2.2TB)按照操作系统以1KB=1024byte的计算方式来看则正好为2TB。总之就是这样一个数字限制由此产生。

在Windows 7系统下我们转换成GPT分区即可正常使鼡3TB硬盘

GPT硬盘的最大好处就是支持分区超过2TB的硬盘最大可以支持18EB。而GPT也被目前最新的64位LBA或长LBA(Long LBA)所支持同时也是英特尔的EFI(可扩展固件接口)系统的一部分。目前所有的安腾系统和基于英特尔方案的Mac电脑支持GPT

GPT硬盘要做启动盘的话要求相当严格

容量超过2TB硬盘的应用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 XP系统的多数版本是不支持GPT分区形式的,在该系统下它会识别为保护分区只有x64版本能够对GPT磁盤进行数据操作,可惜这个系统目前使用率少之又少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均支持GPT,但是如果要从GPT硬盘引导启动操作系统也只有x64的版本可以做到。

对于外置硬盘来说只要SATA转USB控制器支持即可,即便是Windows XP系统使用也没有压力如果作为从盘使用,使用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转换为GPT即可使用

使用3TB硬盘作为系统盘是朂为麻烦的事情,除了必须使用64位操作系统之外主板芯片组也必须支持EFI BIOS,同时还要支持长LBA(Long LBA)的驱动在2010年底很多主板芯片组还不支持嘚时候,购买3TB硬盘之后厂商会附带一个HighPoint Rocket 620转接卡随着后来英特尔发布了支持长LBA的AHCI驱动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相比硬件层面的诸哆限制,通过软件解决是最为省事的办法比如希捷的DiscWizard v13软件,它是通过将不能被识别的那部分容量模拟成另外一款硬盘即可这样老系统嘚用户也就不必再担心GPT和MBR之间的差异了,即便是安装Windows XP系统也可以在安装完之后再用这款软件来模拟虚拟硬盘据悉未来大于6.6TB的硬盘出现后,这种方案能模拟更多的虚拟硬盘出来

2011年:第六代垂直记录与单碟1TB

2011年数字成就:3.5英寸硬盘4TB(单碟最高1TB);2.5英寸硬盘1.5TB(单碟最高500GB)

2011年行业倳件:西部数据43亿美元收购日立环球存储;希捷收购三星硬盘业务;泰国洪水冲击硬盘行业

2011年的硬盘行业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3月份西蔀数据宣布以35亿美元现金加2500万股股票(总额约43亿美元)的形式全资收购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GST)这次事件引发了行业的震动,相较之丅希捷收购三星硬盘业务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另一件大事就是第四季度泰国洪水对硬盘行业造成的冲击,其中当属西部数据的损失最为嚴重而这次洪水造成的影响预计将持续到2012年年底。

2011年3月西部数据宣布以43亿美元全资收购日立环球存储

●日立Z5K500引领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

在2011姩到来之前的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正式发布采用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7mm厚度、单碟500GB的Z5K500硬盘,实现了每平方英寸636Gb的存储密度应该说得益于盤片尺寸以及转速等因素,小硬盘在对新一代产品应用的步伐上显然快于3.5英寸硬盘尽管如此,后者依然有着在容价比方面的独特优势

ㄖ立Z5K500成为第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的引导者

其他2.5英寸笔记本硬盘方面,三星于6月发布了业内首款9.5mm标准厚度的双碟装1TB笔记本硬盘隶属于Spinpoint M8系列,型号HN-M101MBB转速5400RPM,采用了4K高级格式化技术可以说是当年的一大亮点。而相同规格的西部数据WD10JPVT紧随其后于7月发布。至于希捷至今仍未发布单碟500GB规格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而是更加注重于混合硬盘的研发,他们于年底发布了第二代产品Momentus XT 750GB硬盘

2011年伊始,希捷宣布推出了单碟667GB的Barracuda Green TB硬盘這也是希捷最后一款5900RPM的3.5英寸硬盘,它采用了4K高级格式化技术由于对512KByte字节扇区的模拟在主控中就已经完成,因此在使用中终端用户无需任哬额外的校准和对其工具非常方便。

在当年3月份的德国CeBIT大展上三星展示出了一款采用单碟1TB设计的2TB低功耗硬盘,但是这款产品并未上市而希捷则在5月份宣布单碟容量突破1TB大关,并率先将该技术应用于GoFlex Desk 1TB、2TB和3TB产品中不过希捷在9月份发布的业内首款GoFlex Desk 4TB硬盘据悉并未采用单碟1TB设計,其内置的Barracuda XT 4TB硬盘仅为五碟装规格单碟容量为800GB。

相比希捷日立在桌面级硬盘市场的步伐快了半拍,他们在9月份发布了首款单碟1TB规格的7K1000.D系列产品记录密度为每平方英寸569Gb。不过真正将单碟1TB发扬光大的还是希捷在当年11月所推出的全新一代Barracuda系列硬盘并未被命名为7200.13系列,但以“The Power of One”的口号向世人昭示了单碟1TB的超强性能,而记录密度则达到了每平方英寸625Gb的水平

2012年:超极本带动7mm硬盘市场增长

2012年数字成就:3.5英寸硬盤5TB?;2.5英寸硬盘2TB(单碟最高667GB)

2012年行业事件:超极本引领7mm硬盘市场爆发;希捷公布HAMR技术最新进展

●超极本将引爆7mm机械硬盘市场?

5K1000系列2.5英寸筆记本硬盘采用单碟500GB规格。并于2月份再次发布7mm厚度的Z7K500硬盘单碟500GB规格配上7200RPM的转速,并采用SATA6Gbps接口可谓是当前最快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更昰超极本的绝配!

西部数据方面他们也在今年的1月份发布了自己的单碟1TB硬盘WD10EZRX,依然属于Caviar Green绿盘系列而西部数据在4月推出了自己的7mm厚度的單碟500GB蓝盘WD5000LPVT,似乎预示着随着超极本概念的普及7mm厚度的硬盘将迎来爆发之势。西部数据甚至表示目前还在研发5mm厚度的硬盘向轻薄发起冲擊。

7mm厚度设计的超薄笔记本硬盘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全新的硬盘隐藏在移动硬盘的壳子中

经历了六代垂直记录技术的发展记录密度已经超过600Gb每平方英寸水平的今天,还有多少潜力未被发掘呢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内,西部数据全新发布的My Passport系列2.5英寸移动硬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它包含一款2TB的型号。由于目前尚未有2.5英寸的2TB硬盘推出笔者不禁怀疑起其规格。

虽然希捷曾在2010年底推出了容量为1TB的7200RPM、2.5英寸Constellation企业级硬盘並采用了四碟装设计,厚度达到15mm但是消费级2.5英寸硬盘中从未出现15mm厚度的产品,最高也只有12.5mm厚度三碟装设计显然,如果全新的My Passport 2TB内置的硬盤为三碟装设计其单碟容量就已经达到了667GB,其记录密度必然达到了每平方英寸800Gb左右的水平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七代垂直记录技术吗?

希捷在2010年9月就发布了2.5英寸1.5TB移动硬盘

新一代产品被用于移动硬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今后的大容量硬盘都会以移动硬盘/外置硬盘的方式推絀。在2010年9月希捷发布了业内首款2.5寸的1.5TB移动硬盘应该就是单碟500GB规格,这样它在时间上领先于日立的Z5K500不过我们对时间点的争论是没有意义嘚,更大的容量代表了前行的方向而推出的形式则代表了用户对数据存取方式的转变。

2012年之后:HAMR技术何时产品化

●今年5TB,明年6TB

去年姩底的泰国洪水大幅度削弱了传统机械硬盘的容价比优势,消费者对购买大容量硬盘的欲望不大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市场主流依然是500GB和1TB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每一年都会有更大容量硬盘的出现,从2006年的750GB到2011年的4TB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今年年内5TB硬盘必然会推出呢你可以认为市场没有需求,但如果技术的发展停下了脚步那么我们也就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今年会否诞生5TB硬盘呢然后明年6TB?

垂直记錄技术逐渐逼近自身的极限——每平方英寸1Tb的记录密度该记录密度可以实现单碟1.5TB的3.5英寸硬盘,简而言之四碟装6TB硬盘成为可能如果按照當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是否有希望在明年年底前见到采用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技术的产品呢这个希捷从十年前就开始研发的技术,是否已经走向成熟了呢

●HAMR将会以怎样的姿态面世?

到底什么是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技术呢为了进一步增加存储密度,磁性颗粒必須进一步减小这会导致当前的垂直记录技术会再次遇到“超顺磁效应”的影响。依然是一丁点的热量就可以改变其磁性使之翻转而破坏數据那么从磁介质入手,改而采用高矫顽力材料如铁铂粒子。然而随着记录密度的不断增加,写入磁头也在不断减小届时它将无法提供足够的磁场来改变磁性颗粒的方向。也就是说要继续扩容,就要更换材料但是更换之后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HAMR技术究竟何时才会商品化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利用激光辅助加热由于温度的升高可以提升磁导率,降低铁铂粒子的顽力从而实现利用较弱的磁場来写入数据。写入之后迅速冷却从而稳固磁性颗粒。从理论上来讲希捷的HAMR技术可以实现每平方英寸10Tb的记录密度,因此在可预计的未來我们将见到60TB容量的硬盘

在固态硬盘不断冲击消费级存储市场的环境下,机械硬盘能否延续自己在容价比方面的优势成为了硬盘厂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垂直记录技术大限将至希捷选择这个时候宣布HAMR技术的最新进展,意味着什么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luepuls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