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包括不包括生产力?为什么好多人说不包括。

篇一: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答案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包括(D)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B.再生产劳动力 C.再生产科学技术D.传递科学知识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B)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传统文化D.科学技术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 A.科学性
D.未来性 8.(A)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外铄论 9.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D) A.自学
D.教育 10.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B) A.学生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 11.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B)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 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2.下列没有体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C)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 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 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 13.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C)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组织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D.校园制度文化 14.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1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C)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1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1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霍尔
B.华生C.高尔登D.格塞尔 18.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B)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1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B)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孔子
D.荀子 2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墨子
D.荀子 2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属于(D)的观点。 A.内发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3.“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 A.柏拉图
D.洛克 2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A)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2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D.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7.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规律。 A.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28.“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属于(D)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2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规律。 A.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0.“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D)规律提出来的。 A.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1.“揠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规律。 A.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2.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规律。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3.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D)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A.教育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34.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影响 C.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能力的影响 35.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规律。 A.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6.在教育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规律。 A.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7.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C)规律提出来的。 A.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B)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教育
C.社会活动
D.遗传素质 39.“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这句话说明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生产力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40.《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1小时
D.3小时 41.1903年,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 A.湖北幼稚园B.南京鼓楼幼稚园 C.河北幼稚园D.北平香山慈幼院 42.资本主义时期最初的幼儿教育特点是() A.保证幼儿的存活 B.发展幼儿的智力 C.具有慈善性质D.培养身心和谐的幼儿 43.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提供的。 A.遗传素质
C.学校教育
D.社会 44.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5.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开始创立的,从此,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福禄贝尔 D.夸美纽斯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AB)来实现的。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技术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构成文化本体 E.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BCDE) A.决定教育的规模 B.决定教育的速度 C.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D.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E.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ABCDE)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质量 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遗传素质B.教育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E.气候条件 5.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细分为(ABCD)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文化 C.学校精神文化D.学校制度文化 E.学校观念文化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BCD)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D.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E.科学技术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7.下列关于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BDE)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没有影响 D.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教育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同时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8.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BDE)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C.个体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D.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 9.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ABCDE) A.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B.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C.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D.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 E.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1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ABCD) A.教育者自身的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1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BCE) A.成熟论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环境论 E.内发论 12.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ABD)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E.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3.“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包括(BDE) 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洛克 E.华生 14.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BCDE)规律。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D.不平衡性 E.互补性 15.下列对于“社会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有(ABCD) A.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C.离开社会环境这种外部条件,再好的遗传素质也难以发挥作用 D.“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16.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表现在(ABCDE) A.帮助人发现自身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力 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填空题篇二:第二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第二章教育学模拟自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第 1 题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c
)。 A . .生产力 B . .科学技术 C . .政治经济制度 D . .文化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第 2 题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d
)。 A . .科学技术 B . .政治经济制度 C . .文化 D . .生产力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 见大纲中对生产力和教育的关系的论述。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下一题 第 3 (来自: 小龙 文档 网: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制度)题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 .布鲁纳 B . .赞可夫 C . .舒尔茨 D . .皮亚杰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下一题 第 4 题 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c)。 A . .25% B . .28% C . .33% D . .36%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舒尔茨根据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推算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33%。下一题 第 5 题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 .政治经济制度 B . .科学技术 C . .生产力 D . .文化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科学技术对教育质量有影响,见大纲中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内容。下一题 第 6 题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 .制度化 B . .系统化 C . .体制化 D . .全面化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科学原本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教育发展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建立。 第 7 题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 .学生 B . .教师 C . .学校的观念文化 D . .校园设施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第 8 题 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的制约。 A . .生产力水平 B . .生产关系 C . .国家的社会制度 D . .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 9 题 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 . .师生的交互作用 B .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C . .同伴群体的影响 D . .社区的影响
【参考解析】: 师生的交互作用在学校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下一题 第 10 题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 .政治制度 B . .生产关系 C . .生产力 D . .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 第 11 题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 .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 .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 .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下一题 第 12 题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 . .生产力 B . .政治制度 C . .科学技术 D . .文化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下一题 第 13 题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 .政治需要 B . .科技进步 C .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 .产业革命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 14 题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 . .人口环境 B . .社会生产 C . .政治制度 D . .自然环境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它决定教育这个上层建筑领域。 第 15 题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 . .精神面貌 B . .思想观念 C . .抽象思维 D . .理性思考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学校文化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下一题 第 16 题 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 . .双向作用 B . .指导作用 C . .重要作用 D . .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 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第 17 题 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A . .专业结构 B . .布局结构 C . .层次结构 D . .需求结构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人们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紧密挂钩,故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专业机构。 第 18 题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 . .政治制度 B . .生产关系 C . .经济基础 D . .生产力
【参考解析】: 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第 19 题 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A . .质量 B . .可能规模 C . .规模 D . .速度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人口数量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的可能规模。下一题 第 20 题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 . .精神功能 B . .意识功能 C . .理性功能 D . .文化功能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 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产生反作用,即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功能。下一题 二、多项选择题 第 21 题 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A . .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 . .同伴群体的影响 C . .师生的交互作用 D .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E . .社区的影响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 A,B,C,D,E 【参考解析】: 见大纲中对学生文化的论述。下一题 第 22 题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 A . .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 . .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 . .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 . .教师的任免
E . .科学技术的发展 【正确答案】: A,B,C,D 【参考解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跟题干中的问题无关。下一题 第 23 题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在()。 A . .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B . .决定教育规模 C . .制约教育的结构 D . .制约教育的内容
E . .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正确答案】: A,B,C,D,E【参考解析】: 教育的各个方面均会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第 24 题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 . .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 . .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 . .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 . .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 . .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 A,C 【参考解析】: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下一题 第 25 题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 . .过渡性 B . .非正式性 C . .多样性 D . .互补性 E . .整合性 【正确答案】: A,B,C,D 【参考解析】: 见大纲中学生文化部分。 第 26 题 校园文化可以细分成()。
A . .学校物质文化 B . .学校制度文化 C . .学生文化 D . .学校精神文化 E . .传统文化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 A,B,D 【参考解析】: 在不同层次,可以把校园文化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下一题 第 27 题 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 A . .认知成分 B . .情感成分 C . .价值成分 D . .理想成分 E . .理性成分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 A,B,C,D 【参考解析】: 有的学者将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下一题 第 28 题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 A . .传递文化 B .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C . .构成文化本体 D . .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 . .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正确答案】: A,C【参考解析】: 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三、填空题 第 29 题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_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_____学校教育。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法律形式、免费 下一题 第 30 题 _____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政治经济制度 下一题 第 31 题 与网络教育“平等的”开放式教育,相反,传统教育是_____的等级制教育。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金字塔形 下一题 第 32 题 _____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生产力 下一题 第 33 题 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是第73届年会所做的_____的讲演。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____。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舒尔茨
人力资本 下一题 第 34 题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除组织形态和体系外,还包括_____和_____。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下一题 第 35 题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_____。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学校文化 下一题
第 36 题 _____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校园文化 下一题 第 37 题 _____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校园文化 下一题 第 38 题 学校文化的核心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_____。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价值观念 下一题 第 39 题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即以_____和_____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计算机、网络技术 下一题 第 40 题 _____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信息技术 下一题 第 41 题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科学的体制化 下一题 第 42 题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_____作用,其次能为教育指明方向。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动力 下一题 第 43 题 _____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_____ ,b._____ 。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下一题 第 44 题 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_____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斯宾塞 下一题 第 45 题 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___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教育民主化 下一题 第 46 题 ______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标准答案】: 【参考解析】:校风 下一题 第 47 题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_____。篇三:上海教育学心理学试题详解每日一练() 单项选择题
1、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B )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创始人是(B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涂尔干 D.沛?西能
3、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B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考试大论坛 D.高一
4、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C)。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 A.上层建筑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生产力
7、教育学的源泉是(C ) A.教育理论 B.教育规律 C.教育实践 D.教育需要 8、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B)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9、人格的核心是(C)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0、12~15、16岁。因此,答案选B。( )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
1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旧的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12、以勒图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 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13、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BCE)。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15、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6、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7、开设一门学习方法的课,由专门的教师向学生讲授如何进行学习,这种咨询与辅导的方式属于:() A.系统讲授式 B.专题讲座式 C.学科渗透式 D.协作辅导式
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D ) A.42 B.52 C.62 D.72
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B)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20、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22、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B)。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3、道德情感和(B)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24、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2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D) A.42 B.52 C.62 D.72
26、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27、“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B )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28、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D) A.知识拓展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教学创新能力 D.教育教学能力 29、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30、人工智能是属于(D)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D.机器学习
31、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指标叫(B) A.信度 B.效度 C.区别度 D.难度
3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相关热词搜索:为什么说生产关系也就是基础呢?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相关信息揭示。毛泽东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概括为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
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社会发展的动力应从
社会内部去寻找。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关系作
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由生产力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
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方
面,并以生产关系为中间环节,构成两对社会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
在:这两对矛盾为社会所独有,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并贯穿于每一
社会形态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着其他的社会矛盾,它们的性质规定着
社会的本质;这两...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相关信息揭示。毛泽东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明确地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概括为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
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社会发展的动力应从
社会内部去寻找。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关系作
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由生产力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
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
础。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方
面,并以生产关系为中间环节,构成两对社会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
在:这两对矛盾为社会所独有,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并贯穿于每一
社会形态的始终;这两对矛盾制约着其他的社会矛盾,它们的性质规定着
社会的本质;这两对矛盾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其中,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的矛盾更为根本,它决定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而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的矛盾也制约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后一矛盾的根本解
决有赖于前一矛盾的解决。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由低级
向高级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表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
的,而是经济、政治、思想诸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的动力
系统中,各种动力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其中经济动力(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归根到底起决定性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
治的、思想的动力是不可缺少的,但却是第二性的,属于反作用的性质,它
始终是实现经济必然性的工具,而不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它可以决
定历史斗争的形式、历史事变的外貌和历史进程的速度,在某一特定的历
史事件中,也可以成为直接的、主要的导因,但从根本上说,它不能决定经
济发展的方向、整个社会的性质,它本身作用的方向、范围却要受到经济
的制约。因此,要全面地、辩证地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既要揭示社会发
展的总的动力系统,反对把社会发展动力单一化,又要突出历史进程中主
要的、决定性的方面,反对把各种动力等量齐观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宗教与哲学的异同
先说宗教与哲学之异。宗教所反映的世界基本上是经验世界,只不过是在描述经验世界时加进了许多缺乏或扭曲...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b)
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互相依存的关系
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说法不准确,...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基础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