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关于“华人华侨华裔的区别”和“华裔”是怎么定义的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美籍华裔的?_网易教育
在美国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美籍华裔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刚来美国的时候,很早就听说了这样一个社交圈的定义,“中国人和中国人玩, ABC 和 ABC 玩,黑人和黑人玩,白人和白人玩”。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网易教育讯 (来源:知乎)这个问题针对着那群目前生活在美国(长期,短期不限)却仍有中国公民身份的人。问的是你们如何和美国当地华人相处(我说的华人指的是以前从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来美国的华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吗?和不同类型的华人(比如很早以前的或移民美国比较晚的)有没有区别?追加问题1)美籍华裔移民时间的早晚是否会有影响?2)与其他亚裔是如何相处的,与华裔相比有何不同?3)对于美国人将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人统称为 Asian 是否可以接受?简安,不见不散首先定义一下在美国的亚裔移民的一些常用叫法。第一代移民很简单,你是哪里人就是哪里人,中文当中也会称为一代移民。除非是特别小就来美国的,有些会被归为 ABC ,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可能需要多解释一句,说我是几岁几岁跟爸妈来美国的。第二代移民,如果爸妈是中国人的话,是称为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如果是其他亚裔的话,我不确定有没有一个特别的称号,反正我是统称为国家-American ,比如爸妈是日本人就是 Japanese-American ,依此类推。第三代移民,中文当中是亚裔,或者直接说是第三代,然后当中称为 Asian-American 。具体不标注国家是因为,一方面很可能已经小混血了,就是四位爷爷奶奶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国籍,说哪个国家都不合适,跟你不熟的也不会费劲解释。另一方面爸妈都在美国长大,轮到第三代头上的亚洲习俗真的不很多了,所以基本都是美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使用 Asian 作为前缀,无非是解释脸而已。“在美国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美籍华裔的?”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当美国人看。我刚来美国的时候,很早就听说了这样一个社交圈的定义,“中国人和中国人玩, ABC 和 ABC 玩,黑人和黑人玩,白人和白人玩”。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所以我在读书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还是和中国人待在一起。原因很简单,第一对于环境的不熟悉让我们觉得和中国人待在一起比较有共同语言,连去 Subway 点吃的遇到的困难都可以一起吐槽,网上还有普及贴呢,马上就感觉找到组织了。第二是对于美国人的交际模式不熟悉,总是老三句之后就没得说了。第三就是语言的障碍,哪怕你做 Presentation 的时候说得多好,下课以后基本的俚语也是十有八九听不懂。“两者之间是否容易成为朋友?”如果保持只在中国人的社交圈里活动,大环境上接触不到太多的美国人(包括亚裔),同时自己本身也没有很愿意真的和对方做朋友,那么这种机率是非常小的,并且这样的社交环境可以维持很长时间。比如我认识的一些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一代移民,他们尽管有很多机会认识各个国家的人,但是在思想上和行为习惯上仍旧保持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包括吃的东西,交际模式,甚至是针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仍旧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讨论事情的开头永远是,“你说美国人还……(这样这样)啊”,或者讨论某个个体的生活习惯就会以国籍来分类,“那个法国人都那样儿~”,再或者评价一些中餐,“哎呀这个做的就不地道了”。针对这一类人来说,不论是不是亚裔,他们都不会与之成为朋友,这跟选择有关系,跟社交能力没关系。另一类人相对在交际上更为广泛,愿意结交各个国家的朋友,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也更为美国化。语言能力能够保障交际的通畅,同时也了解和美国人打交道的方式和步骤。那么针对这一类人而言,与亚裔成为朋友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从亚裔的角度,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那是必须的。在亚裔当中,有一个词叫做 White-Washed ,翻译过来是洗白了的,以此形容在行为和思想上更接近白人的亚裔。产生这一类亚裔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小时候被白人收养了,从小在白人家庭长大,一般情况下爸妈会尽量地让孩子不觉得自己和周围人有什么不同,所以导致 White-Washed 。第二是自己选择的,从心理上觉得白人更高档,想要脱离自己亚裔的外表,就只和白人做朋友。在此基础上,这道小题的回答可以总结为,中国人比较喜欢自己玩的就继续自己玩,中国人比较国际化的很容易和没洗白的亚裔做朋友,洗白了的亚裔只和白人做朋友。“美籍华裔移民时间的早晚是否会有影响?”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是第几代移民。而且这一条定律适用于几乎大部分的移民,不仅仅是亚裔。从理论上讲,小学毕业以前就来美国的中国人,在成长环境上和ABC是差不多的,只是可能中文水平会好一些。所以和 ABC 合起来看,第二代移民有多“亚裔”,取决于爸妈的态度。有些爸妈会逼着小孩去学母语,有些爸妈就比较放任自流。有些爸妈长期只和本国人交往,那么久而久之形成的社交圈就仍旧保持着原籍的环境,有些爸妈比较开放,那么小孩相对就没有那么“原汁原味”。但是一旦沿袭到第三代,或者超过三代且中间不抄近道的,绝大多数混血也混得差不多了,亚裔的气息基本就没有了。因此对于自己原裔身份的认可度也大大降低,倒不是选择不选择的问题,就是没什么机会接触到。所以也不会跟你有什么“老乡见老乡”的认同感。“与其他亚裔是如何相处的,与华裔相比有何不同?”最起码在我个人看来,非华裔的亚裔和华裔之间没有区别。首先华裔自己本身也不怎么华,可能早期是华人,到后期就和其他国家都掺和在一起。再者是其他亚裔也不怎么亚,我认识很多拉丁美裔和亚裔混血的,比如厄瓜多尔和韩国混血,哥伦比亚和日本混血,或者是亚裔在欧洲长大以及欧洲人在亚洲长大的,比如中国人在葡萄牙长大,还有西班牙与丹麦混血在日本长大的。这些事儿要纠结起来没完没了,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这些人除了语言天赋格外好以外,在身份认同上没有特别的偏好,更没有什么政治观点。问起他们是哪里人的时候永远都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哈~”。但最有趣的是,亚裔之间其实是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的,在长辈之间尤甚。首先是他们可能会因为不认可对方国家的传统习俗就不跟对方交往,甚至不让自己的子女跟相应的“裔”结婚,这样就不会成为亲家。其次是他们对于某些国家会有一些额外的尊敬,这种尊敬可能是源自于一百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放到今天只在历史书里见到的那一件事,也会影响他们这一辈子的态度。“对于美国人将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人统称为 Asian 是否可以接受?”我不知道男生是什么态度,但是对于女生而言,亚洲女生最大的好处就是老得慢,所以被称为亚裔约等于被人认为年轻,女生们一致举双手赞成。比如我有很多同事被认为是高中生,尤其是不刻意穿职业装的话,我本人也经常被认为与实际年龄小三四岁(我就显老了怎么地吧)。有时候亚裔之间甚至会得意洋洋地悄悄讨论这一特性,不过这种事儿自己偷着乐就行了,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在别人面前得瑟。Edison Chen ,行者无疆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大的区分并不在于国籍,而在于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是中文还是英文。我知道很多像我一样的美籍华裔,我们在美国生活很久,流利,且在工作中接触的都是美国人。我们也会有很多美国本土、其他国家(欧洲,印度,中东,韩国,墨西哥等),或者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亚裔朋友。但我们最核心的朋友圈子,依然还是一群操着流利普通话的中国大陆人或者台湾人。这个现象并不随年龄的增长或者入籍与否改变,也和各圈子的社会地位无关。所以,你既会看到在美几十年的华人工程师医生律师,也会看到待了同样久时间的华人厨师工人小业主,在入籍多年后,依然嫁娶着中国配偶,去中国教会,和中国朋友玩,且随着他们在美国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认识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朋友圈也会变得越发“中国化”,甚至“广东化”,“台湾化”,“福建化”,"东北化“。同样的,那些从小生活在美国,以英文为第一语言的亚裔,也会比较喜欢和其他 ABC 在一起玩,说句题外的,即使是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亚裔,也并不那么容易融入其他种族为主的朋友圈,大部分人最好的朋友基本都是自己的本族人,而不是电影里常见的政治正确”黑白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一堆人在一起玩,必然会使用最熟悉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就是中文。这种有意无意的障碍设置会让不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朋友慢慢被稀释出团体,最后形成了第一语言讲中文的和讲中文的玩,第一语言讲英文的和讲英文的玩这种现象。坦白说,在国外久了,过了刚接触美国那套吃喝玩乐的新鲜期后,中国人会开始怀念自己在国内的一些生活方式。所以渐渐地,我们西餐厅去的少了,中餐馆去的多了,在海边烧烤少了,在家做饭多了,赌场去的少了,麻将打的多了,酒吧去的少了,卡拉 OK 去的多了。这种很”中国化“的小团体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或者留学生加入,大家都很自在,也像个大家庭一样,一起活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没有业余时间去和非中文母语的朋友聚会。当然,我说的只是大部分的现象,在美国有不少来这没多久却“特别美国化( Super-Americanized)”的留学生号称自己”不和中国人玩,只和外国人玩”,或者“一年多不讲中文,不太会说了。”对此,我只想说大家各有各的活法,自己开心自在就好。至于"Asian"这个标签,中国人其实还是很能接受的。黑人(African American),白人(Caucasian ),老墨(Latino),亚洲人(Asian),印度人(Indian, technically they are Asian as well)——我们大概也是这么分的。何史提,计量分析/数据科学/物理对不起,早几天收到邀请,但我和太太到了纽约几天,没时间给一个长的答案。以往到纽约,是旅游,逛时代广场、帝国大厦、联合国……但最近这几次,逛了 Metropolitan Museum ,和花了不少时间在曼哈顿和法拉盛的唐人街,购买日用品和体会老香港的情调。我在马里兰州住了十年,从读书到工作。我不少朋友到是美籍华裔的,也包括不少ABC。这个题目太大,很难不以偏概全,华人的背景本来就很多样化,从两岸四地南洋来的,有唸博士和做餐馆的,什麽人都有。我觉得交朋友这事儿,文化差异当然可以是大的难题,也是我们交朋友都必然遇到的挑战。但大家都是华裔的话,有些难关己经减了不少,如语言。即使来自香港或台山的华人的国语不太好,但多点耐性总可以互相明白,不用从头学习新的语言。其他的,就是你是否愿意把你的心交出来,是不是真诚,还有你的人际技巧。如果硬要把人对号入座,便把自己套入一个框框,而且很容易得罪人。我觉得跟美籍华裔交朋友最大的难题不是文化差异,而是人的性格;对我而言,去和一个非常自我的人交朋友比和一个和我文化相去甚远的 ABC 交朋友来得困难。有很多共同语言吗?看看对方的背景,但共同话题一定可以找得到,要脸皮厚,多点耐性。如年轻人,可以说说流行音乐、电视;如科技人,谈谈电子产品、手机;年长的,谈谈他在亚洲的经历,也谈谈我们父母的经历;1.5代移民的,可以谈谈来美时的辛酸;ABC的,看看大家有没有共同兴趣(不要第一句就问他 Are you Chinese? ,要小心点儿。)。真的想不到话题,便聊聊本地有的没的。和不同类型的华人(比如很早以前移民美国和移民美国比较晚的)有没有区别?很不同,来源地也有很大影响,经过文革和没有经过文革的、台湾和大陆的……我也认识一个曾经历越战的。要认识他们的意识形态,尽量带点同理心。这就真的要多读点近代史,什麽观点都要认识,不要只懂学校教的那一套。美籍华裔移民时间的早晚是否会有影响?有。来美越久,跟来源地的文化差异越大(或他们认识越少),也对美国更有认同。但我也认识一些例外,来美日久,没有融入,但对家乡的情况也所知甚少,他们的身份认同,就是美国唐人,某情度上是一种特别的本地人。与其他亚裔是如何相处的,与华裔相比有何不同?要说英文吧,其他的还是差不多。对于美国人将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人统称为 Asian 是否可以接受?当然可以。有些地方, Asian 人口真的很少,聚类起来,不同国籍的 Asian 已经足够相似。在大城市,如有大量华人聚居,在实际需要下,我们的确要把不同 Asian 区分。(大家真的可以分辨不同类型的黑人吗?)Keren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校区的中国学生非常少,研究生都在另外一个校区所以认识得也不多。我是非常临时决定去美国,本来想去加拿大读书,所以对美国的大学申请一无所知,就去了一个我父亲的大学同学所在的城市。他帮我咨询了很多问题。学校里面中国本科生很少,个位数吧,所以我认识了一些美国华人,我觉得就是正常相处,我和别人相处就是看能不能玩到一起,也不大注意国籍。平时一起去上课,去图书馆,吃饭,运动。周末一起去看电影,烧烤,郊游, Party 。他如果会说中文就说中文,如果不会说就说英文。这样说实在太模糊了,我说几个人吧。我第一个室友, Iris ,美籍香港人,家里的大姐,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她是我的学姐,比我大4岁,我大一住宿舍,大二打算搬出来,正好她也在找房子,于是决定合租一个 Townhouse 。她在香港读到高中,来美国先念了一段时间 Community college ,然后申请的大学。她一开始只能听懂英语和粤语,所以我要讲很慢的中文或者英语她才能懂。不过她很聪明,很快就没问题了。可能她是家里长女的原因,她非常会照顾人,在我们那个没车就等于没腿的城市,我一开始没车,她开着一辆 Crv 带我去学校,带我去吃好吃的,带我去买菜,看电影,逛商店,参加聚会。她做菜会和我分享,但是她很忙,一般我做饭比较多,但是调料用完她会自己去超市买好。家里所有的电,网,基本家具,日常花费都是她办的,我每个月只要给她钱,这真的为我省了很多事情,到后来我自己去这样对另一个室友才明白。她会每隔一段时间定期给家里大扫除,所有的清洁用品都分门别类规整好,我有一种不知道从哪帮起的感觉。她真的教会我很多东西,从陪我选面试的西装,给我讲题,到和人相处,真的像大姐姐一样对我。甚至我门上贴的快递单子她都会自己开车去邮局帮我拿回来,我醒了她已经回来了。我那时候真的是一个非常没用的白痴。只能在家做饭和她一起吃。她对朋友也非常好,情人节会自己买回来很多糖果,巧克力,和彩色包装纸,包成一个个礼物来送给周围朋友。Catherine ,是和我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她是北京人(听说是孤儿,和一个不知道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长大,后来被现在的美国妈妈领养了),手指头有一点残疾,有的指头只有一半,但是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我大三认识她,后来变成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她虽然是北京人,但是平时和台湾移民在一起玩,所以说话都是台湾口音,我和他们玩多了也快变成台湾口音了。我现在回想半天,能想到的好玩的故事很多,但是几乎没有因为国籍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事情都可以发生在我和中国同学之间。除了去她家看到她的白人妈妈,除了她说她没爸爸。因为我认识她的 Ex ,我才知道她小时候的事情,不然也没有什么影响。Lynn ,这个女生我要好好讲讲。我非常爱她,每次和她见面完都会非常开心。她是福建人,就是全村的人都会在纽约不小心打照面的村子。她的生父母和养父母都在美国,因为种种原因她小时候很恨她生父母,现在算是半和解,养父母对她一般。她很努力,独立,高中之后就没有拿过家里的钱,包括学费,医疗费。
她因为没钱,有时候要停学去打一年工再去上学。但是别人一点也看不出来,她长得很漂亮,英语好中文好,福建话好,西班牙语也会一点,日语也会一点,讲话幽默,穿衣服漂亮,给自己买的车也不错。她如果不是因为打了太多工她的成绩也会非常好的。我完全接受自己是 Asian ,我觉得很好啊,黑头发,黄皮肤,吃不胖,会做中国菜,例外就是脑子笨,我挺喜欢这样的自己。我在图书馆学累了还是会默写桃花源记,我的高中同学录上是朋友写的整篇的滕王阁序,美啊。美国第一个认识的就是一位日本人,我飞机取消了,第一天住在 DC ,这是我第一次去美国,他和我飞一个城市,一路上陪我办手续,怕我跟不上。韩国人接触得不多,认识的也很友好,就是英语有点口音。越南同学很聪明,尼泊尔同学也很聪明,对我很好。只有我反应总是很慢的样子。内容整理自知乎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在美国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美籍华裔的?两者之间是否容易成为朋友? - 知乎865被浏览118588分享邀请回答173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4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当前位置:&&&&&&&&&正文
在美国的中国人如何和美国当地华人相处?
来源:滴答网&|& 08:25&编辑:卢善娟
这个问题针对着那群目前生活在美国(长期,短期不限)却仍有中国公民身份的人。
问的是你们如何和美国当地华人相处(我说的华人指的是以前从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移民来美国的华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吗?和不同类型的华人(比如很早以前移民美国的或移民美国比较晚的)有没有区别?
1)美籍华裔移民时间的早晚是否会有影响?
2)与其他亚裔是如何相处的,与华裔相比有何不同?
3)对于美国人将来自不同亚洲国家的人统称为 Asian 是否可以接受?
简安,不见不散
首先定义一下在美国的亚裔移民的一些常用叫法。
第一代移民很简单,你是哪里人就是哪里人,中文当中也会称为一代移民。除非是特别小就来美国的,有些会被归为 ABC ,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可能需要多解释一句,说我是几岁几岁跟爸妈来美国的。
第二代移民,如果爸妈是中国人的话,是称为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如果是其他亚裔的话,我不确定有没有一个特别的称号,反正我是统称为国家-American ,比如爸妈是日本人就是 Japanese-American ,依此类推。
第三代移民,中文当中是亚裔,或者直接说是第三代,然后英文当中称为 Asian-American 。具体不标注国家是因为,一方面很可能已经小混血了,就是四位爷爷奶奶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国籍,说哪个国家都不合适,跟你不熟的也不会费劲解释。另一方面爸妈都在美国长大,轮到第三代头上的亚洲习俗真的不很多了,所以基本都是美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使用 Asian 作为前缀,无非是解释脸而已。
免责声明:本篇资讯属于广告宣传,广告内容来自企业投稿发布,与深圳之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的相关阅读:
窗花有话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深窗立场。
深窗公众平台华人是指全世界的拥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的总称.也可以指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拥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而不论其目前所拥有的国籍.但在实际应用上通常只用来指称居住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也就是海外华人.
华侨是指定居在中国之外的华人,他们仍然拥有中国国籍.不包括由国内派出,在外国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比如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企业的派驻国外的人员.因为他们通常是要定期轮换的.留学生也要在国外住到一定年限才算华侨.
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
因此,华侨和华裔可以统称为海外华人.简称为华人.至于在国内则统称为中国人(民)或者以省籍来区分.如:北京人,山东人等.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词语】:华人
【注音】:huá rén
【释义】:①中国人。②指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美籍~。华人是指全世界的拥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的总称.也可以指称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拥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而不论其目前所拥有的国籍.
【词语】:华侨
【注音】:huá qiáo
【释义】:华侨是指定居在中国之外的华人,他们仍然拥有中国国籍.不包括由国内派出,在外国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比如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企业的派驻国外的人员.因为他们通常是要定期轮换的.相关信息生也要在国外住到一定年限才算华侨.
【词语】:华裔
【注音】:huá/huà/huā yì
【释义】:①指我国和我国的四邻。②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
这三个词语之间有某种交叉关系,需要鉴别。
华侨是有中国国籍,但居住在外国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华裔是有中国血统,但是国籍不是中国的人华人是国籍是外国的,但骨子里是中国人华人在另一种角度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统称...
男性的第一次应注意下列几点: 1,过于兴奋: 对于多年期待、热切盼望的事情终于可以实现,兴奋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往往第一次性交失败就出在过于兴奋上。过度兴奋的大脑...
华人指在外国的中国人后代但现在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华侨指现在或曾经居住在国外的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华人(假如美国的)American-Chinese,华侨 虽然...
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以 8 000美元的代价在当天的《纽约...
处女膜不是长在小阴唇的底部,而是在阴道口周围,处女膜上有较小的开口,一般容易看到。但小阴唇平时是自然闭合状态,所以要分开小阴唇才可以见到。处女膜位于阴道的起始处...
答: 请问登别地狱谷、旭山动物园在12月31日和1月1日开门吗?
答: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最终全国963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在当地广泛开展的特色鲜明的某种群众性文化...
答: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最终全国963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在当地广泛开展的特色鲜明的某种群众性文化...
答: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活动尘埃落定,最终全国963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在当地广泛开展的特色鲜明的某种群众性文化...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华裔儿子的困惑:我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华裔儿子的困惑:我到底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话说生活在海外的第一代华人移民,不管有没有中国护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中国情结,很多人还是保持的吃中餐,喝龙井,说中文,用汉字,过中国节,看中文节目,按中国的传统方式教育子女等等。等到了他们的第二代出生,自然也希望着子女能和他们一样,至少会说一些中国话,会保留一点点父母忘不掉的中国情结,或者,至少在骨子里为父母亲的祖国留下一点儿位置。不过,从我家的这两个小ABC来看,情形似乎不是很乐观哦。
  在学校是美国人,在家里是中国人
  宝贝一家,其实跟很多第一代移民的家庭很象,宝贝爹妈出国几年,基本上就要考虑生儿育女,而两边的父母不需要我们怎样动员,就自己打点行装漂洋过海来为子女看孩子,减轻俺们的生存压力,当然同时也能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所以宝贝俩几乎一直是在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生活。为了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方便交流,宝贝爹妈一直在宝贝上学后要求他们出了家门可以说英文,但在家里一定要说祖父母听的懂的语言----中文。当然在老人家们的眼里,他们的孙子是理所当然的中国人,可是在学校,宝贝俩每天会向美国国旗与德州州旗宣誓效忠,呵呵,也难为这两个孩子了,居然没有被弄晕。不过在Raven心里是一直有疑惑的:宝儿和贝贝到底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国籍的?他们到底明不明白自己是哪国人?直到有一日,贝贝给妈妈解了惑:
  某日,妈妈接贝贝早了一点儿,贝贝很开心,一路上跟妈妈唠唠叨叨学校的事。忽然很神秘的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差一点儿弄错,我跟老师说再见了。妈妈没听懂,疑惑的看着贝贝,贝贝不耐烦了:妈妈,老师是美国人,在学校,我是美国人,要“SayGoodBye”。回家才是中国人,跟姥姥姥爷说:“再见”!....。。原来如此!妈妈很无语,原来,在贝贝看来,说中文的就是中国人,说英文的就是美国人啊!妈妈想了半天,忽然很担心,这要是哪天带贝贝去欧洲旅行,她见到说英语的都说是美国人......,会不会引起国际纠纷啊?
  原以为小贝这样就够离谱的,不想大三岁的宝儿对国籍的认识更加混乱,也----更加的----功利:
  做中文作业是美国人,吃饭是中国人
  宝儿出生后跟奶奶呆的时间最长,俺家宝贝奶奶那是最坚定的中国人,在奶奶的教育下,宝儿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拒绝学英语,还一直把说英文的叫外国人,那时宝儿还不到3岁,伶牙俐齿,特别喜欢接电话。一听到是英语就会来一句:又是外国人!然后挂掉。弄得妈妈很尴尬。
  可惜这种强烈的中国归属感在上学后很快就消失殆尽。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美国人的小学教育,他们所灌输的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次于任何国家,很快宝儿就以身为美国人而骄傲。后来宝儿上学了,宝贝爹妈给他报了中文学校,宝儿恨死了每周要写那么多中国字,可是学中文不会写字又怎么成?于是每每宝儿写字的时候,妈妈就听见宝儿唠叨:我是美国人,为什么要写中国字?
  别见他这么痛恨写中文,可是吃饭的时候,我家宝贝却有着典型的中国胃,喜欢中国菜。这可能与我们平时在家里主要做中国菜有关吧。西餐,除了垃圾食品宝贝爱,其他的还真是一般。所以每次出门旅行回家,吃腻了外面食物的宝贝都点餐:吃炸酱面!有时妈妈会逗他们:你们是美国人哎,不吃中餐!这时候的宝儿可是一本正经:妈妈,你和爸爸是中国人,我和妹妹当然是中国人,我们就爱吃炸酱面!
  申请帮助的时候是中国人,争取自由的时候是美国人
  不仅如此,俺家宝儿的弹簧国籍还有。最近宝儿大了,宝贝爹妈要求他自己睡楼上。其实宝儿早就可以自己睡觉了,可是妹妹还在楼下睡父母的房间,宝儿就觉得极端的不公平。千方百计的要争取自己的权利。于是现在每天晚上宝儿睡觉就成了我家的大难题,他总要闹一阵子,理由花样翻新。尽管宝贝爹妈不为所动,不是还有姥姥姥爷在?终于某天宝贝姥姥被宝儿凄惨的哭声所打动(相信俺,宝儿的哭声绝对象受虐儿),劝Raven:咱们国内的孩子没几个这么小就被单独放在楼上睡的,我们上楼去陪他吧。
  Raven哭笑不得,宝贝姥姥不是俺这个当娘的惹得起的,只好上楼继续跟宝儿说理:这样,妈妈明天给你带一个调查表去学校,咱们问问你们班的同学,有没有7岁的孩子还愿意跟爸爸妈妈挤一个房间的?
  要面子的宝儿当然不肯,于是人家灵机一动,来了一句:我是中国孩子,中国孩子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哈哈,再看看这个中国孩子第二天早晨上学时,马上就换了面孔:他要求穿短袖短裤,妈妈建议早晨冷,穿长袖,等到下午的时候再脱比较好。我家的小中国人又说了:妈妈,我是美国孩子,我们班的同学都穿短袖短裤!
  过节:中国节的时候是中国人,美国节的时候是美国人
  Raven发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用教就知道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我家宝贝的国籍转换还表现在过节上,这些年,随着海外中国人越来越多,每逢过中国节的时候的气氛也越浓,不仅是我们,连美国人都知道今年是龙年,1月份底有中国的新年,想混过去?很难!今年刚过完圣诞不久,Raven就听见宝儿跟贝贝嘀咕中国新年要找姥姥姥爷要什么礼物,还有压岁钱。
  Raven就说啦:不对呀,你们不是刚刚过完圣诞节么?刚收完礼,怎么又要?
  宝儿振振有词:妈妈,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过春节,大人都要给孩子压岁钱。
  那中国孩子还没有感恩节和圣诞节的大礼呢,你们可是都收过了,要不还给我,我就给春节的礼!嘿嘿,貌似妈妈也不是省油的灯。
  宝儿词穷,想了想,脱口而出:妈妈,我们那个时候是美国人,现在是中国人!
  本文选自《》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可一站对比查询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
&&&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人华裔和华侨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