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为什么上很多人还不知道对 Kindle 十分的称赞或者偏好

所有问题分类5.17 updates &br&我反对前排高票负能量的答案。每个行业都有其负能量的一面。如果以这种心态观察,我相信没有行业是好待的&br&&br&前排提到酒店人工极低。首先,那仅限于你的观察。我承认基层员工人工不高,业态如此,但就我所知,还是有酒店不错的, 请莫要以你所见的概括一切,这不科学。&br&&br&再者,有提到酒店同事很多都是中专、大专,人才参差不齐。但是,我想说,自恃为人才的同学,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这不正是你秀出来的时候吗? &br&文凭并没什么好骄傲的,学校教给你的是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乱世出英雄,这种环境正是你高速发展的机遇~&br&&br&另外,的确酒店基层起点工资低,但是晋升速度快。我认识不少海归回来的酒店人,每年一晋升,2年+成为经理; 我认识的酒店圈子中,有很多90后的managers 和85后的总监。 这种成长的速度,在其他行业想是很难保有的吧?&br&&br&当你关注酒店中层至高层的管理者,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失率其实就并不高了。为啥呢? 一方面,我想可能因为转行的机会成本大,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行业的待遇福利不差吧&br&&br&说句老套的话,请辩证的看待问题,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的。那么多负能量,何必呢~&br&----------------------------------------------------------------------&br&&br&&br&先交代一下背景和利益相关,国内某前十211酒管专业毕业,有海外交流经验&br&一国际品牌集团培训生入职,任职两年,招聘经理,现已离职&br&&br&招聘了几百个人,跟100来个管培生小伙伴保持良好往来&br&&br&我对这个行业可谓又爱又恨,虽然离开了但是说不定有一天我还会回去&br&&br&排名第一的答案有一条忍不住point out, &饿不死工作”, 两年做招聘对行业的了解情况来看,基层员工初入职(北上广深)基本工资一般在,当然做酒店好处是衣(制服),食(一般3顿都有员工饭堂),住(员工宿舍),行(很多酒店会有员工班车)都包括了,不知道这个符不符合楼主“饿不死”的概念?&br&&br&从我的来看,酒店本来是照顾人的,在照顾员工的时候通常也都比较心细,福利通常不会太差。答主现在在银行任职,发现银行虽然财大气粗,但是在很多人性化的关怀上,跟酒店真是没得比&br&&br&毕业生在在毕业的时候选择在酒店工作通常两种选择,一是operation- 一线运营,二是back of office,做后线HR,S&M or FIN。&br&做operation的话,我想你需要先考虑清楚两件事情:&br&1、时间。比方说前厅,光鲜亮丽,是酒店的门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3班倒。做餐饮,很多餐厅可能都面临两头班(只在用餐高峰,ex 10am- 2pm, 5pm -9pm 上班)约等于没有自己的时间,你是否可以接受?&br&&br&2,环境。这里的环境不指硬件设施(通常都没得说的啦),而是soft environment。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你的学习能力怎样?私自以为,这两点在酒店来说非常重要。这一部分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看你的情商如何啦。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情商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我认识的很多酒店的前辈都是情商超高并且非常有意思。有时候会开玩笑说能在这个行业混得久混得好的,都已经成为“人精”了。基于这个行业的特性,我想这应该不难理解。所以,如果被甩三条街,你在这实在也玩不开不是?&br&&br&另外,如果你以管培生的进入,很可能一开始就可能比人家的薪水职位高啊。将心比心的说,你资历经验都不如人家,职位还比人家高,不服是必须有的。你怎么跟人打成一片,让他们情愿的教你东西,同时还能服你管,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br&&br&虽然很多集团推管培生计划,但是作为HR和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很多酒店其实是非常不愿意接收这些集团花大力气招来的MT的。&br&&br&除非这些经理自己是管培生出身,很多人觉得管培生经验技能不行,但眼睛鼻子都长到天上去了。只不过是家里有点钱出国镀金而已。将心比心的讲,这种观点不是没道理。现在在酒店把控着中层管理职位的同事大部分是从没有学历的
5.17 updates 我反对前排高票负能量的答案。每个行业都有其负能量的一面。如果以这种心态观察,我相信没有行业是好待的 前排提到酒店人工极低。首先,那仅限于你的观察。我承认基层员工人工不高,业态如此,但就我所知,还是有酒店不错的, 请莫要以你所见的…
必须的啊 题主难道还没开始找工作吗 在土澳有很多机会是从linkedin上找的的啊 留下一个professional的第一印象是必须的啊。
必须的啊 题主难道还没开始找工作吗 在土澳有很多机会是从linkedin上找的的啊 留下一个professional的第一印象是必须的啊。
题主,我曾经和你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比你更严重。。。好吧。。。我来讲故事了。。。&br&我大学毕业后,进了某国有四大行。从一线小柜员做起,国有企业水很深,这点就不展开了,总之呢。。。在我工作的第三年时,深深的觉察到了在国企中的各种无力感,于是无聊去考了个MBA,嗯。。。那个时候家里的长辈们还是支持嗒,我估计他们的心态就是。。。不错不错,家里终于要出第一个研究生啦。。。 -_-!!!!&br&然后么。。。在MBA里安安心心的读了一年,这期间,工作岗位也换到了客户经理。书读到第三学期,学校说:“同学们,时间到了,你们可以来申请交换生了哦~~~~”。然后,我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啊!!!学校的国际交换只有半学期,但是我真的好想好想出去看一看,我很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想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那个时候真的是那么想的。。。想法多好。。。)&br&于是,和家人摊牌,瞬间,各种狂风暴雨,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捧着一个如此稳定的工作,而且还有那么有前途(我离职的时候都已经是入党积极份子了,在国有行,没背景,就靠熬青春。。。人艰不拆。。。),收入如果不用养家,绝对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出门基本靠打的,日用品全都挑贵的买,一年可以1-2次出境游。。。)于是乎,我自己也纠结,到底去还是不去?!差不多纠结2个月,咨询了各种各样的人,要好的同事、MBA的同学、各种不同工作领域的长辈,甚至是长辈的朋友,最终,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全都劝我交换去;但在国企、或是民企工作的,全都劝我不要折腾自己。&br&于是在工作第5年最后一个月,我依然递交了辞职信。&br&现在呢,我刚游学回来一个月,坐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我只想说,我!不!后!悔!&br&这5个月的欧洲生活,比我之前5年加起来的还要丰富多彩,彻底改变了我的三观。&br&我试过一个人去挪威,徒步布道石和恶魔之舌;我试过学期结束后一个人旅行40天,跑了7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就找我的交换生同学;我试过在学习的时候,连着熬夜一周和欧洲学生一起赶报告;我试过完全融入西方人的生活,一起party一起high;我也试过就谈一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3个月恋爱(这在国内是多艰难的事)。。。这一切不是短时间的旅游能体会到的~&br&而我又得到了什么呢?&br&我学会了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探索之心;我学会了热爱生命、活在当下;我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相处;我学会了如何找到自己所爱的工作、生活方式,而为之愿意付出一切;我学会了比起物质,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回来后,我发现自己活的更真实,人变的更加的自信!&br&而现在的我,一边努力赶毕业论文,一边在努力找工作,但是回忆起过去半年,全部都是最美好的回忆。直到现在,才明白“死而无憾”是什么感觉,因为我过的每一天都对自己负责,我又哪来的遗憾呢?&br&最后,楼主自己要想清楚,你是更看重结果呢?还是更看重过程?我们从小接受的价值观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凡事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但西方的价值观是以过程为导向,做自己爱做的事,充分享受过程所带来的愉悦。所以,这两者是矛盾的,如果楼主是前者,那结婚、生子吧,我劝楼主还是不要去了,的确比较折腾;但楼主如果是后者,不想白白浪费自己人生的话,那就去吧!26岁,那么年轻(中国女性结婚年龄真的很早,西方、或者港台都是要到30岁。。。),不趁年轻的时候多折腾一下自己,怎么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呢?
题主,我曾经和你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比你更严重。。。好吧。。。我来讲故事了。。。 我大学毕业后,进了某国有四大行。从一线小柜员做起,国有企业水很深,这点就不展开了,总之呢。。。在我工作的第三年时,深深的觉察到了在国企中的各种无力感,于是无…
你这个比较方法有问题啊,国内挣60万的难度和澳洲挣10万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这样比较起来就没意义了。希望题主更细致一点。&br&&br&————我是神秘的分割线—————————————&br&钟磊大大比较了墨尔本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很可惜我都不太了解,我就说说年薪10万,在布里斯班可以做怎样的房产投资吧。年薪十万,每年要交税24947。每年白交2万多的税,这种情况,最理想情况是有投资房3-4套,每套60万或以上,这样一套投资房帮你抵掉大约5000刀的税,这个交税水平,三套妥妥的是不是,而且我是按第一年最低情况算的,这个房租是肯定每年都在涨的,这个房价每年也都在涨的。再说说60万,大概能买什么房,在布里斯班离CBD1.6公里,2室2卫大约70平的公寓12层city view的公寓大约60万,公寓是长这样的。&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54& src=&/2de37f71c0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4& data-original=&/2de37f71c0c_r.jpg&&&br&里面是这样的&img data-rawheight=&732& data-rawwidth=&1024& src=&/cf5a87c6d3f85afcef1d54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f5a87c6d3f85afcef1d54d_r.jpg&&&br&花园是这样的&im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1024& src=&/b30ff72e83c269caaae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30ff72e83c269caaae0_r.jpg&&&br&反正你一定懂我的意思了
:) &br&手机码字,先这样。
你这个比较方法有问题啊,国内挣60万的难度和澳洲挣10万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这样比较起来就没意义了。希望题主更细致一点。 ————我是神秘的分割线————————————— 钟磊大大比较了墨尔本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很可惜我都不太了解,我就说说年薪…
*多图预告*&br&&br&谢邀。这个问题我一定有发言权。不过,我在哈佛的体验是年,现在就学生体验也许有些改变。&br&&br&先看一下哈佛校园地图。整个校园地图太大了,不好贴,这只是截图。校园核心叫Harvard Yard(简称The Yard)。这是校园最老的部分(1636年就在The Yard建立了)。后来,校园往各个方向扩大了。图上划的黑圈是我上过课的教室楼,红圈是我的宿舍(左上角标签有错,应该写“我大二,大三,大四宿舍”)。&br&&img data-rawheight=&1763& data-rawwidth=&1823& src=&/1da74c28d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23& data-original=&/1da74c28d4f_r.jpg&&&br&先晒一些当年在哈佛拍的照片,下面再仔细写我的体验&br&*除非专门提引文,照片都版权所有Matthew Hartzell*&br&&br&&img data-rawheight=&333& data-rawwidth=&500& src=&/418af68cca32f9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418af68cca32f9e_r.jpg&&(图片来源: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stevenedson.net/portfolio-harvard-university/harvard-banner-53_11_801.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vard Bann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哈佛校园风景美。大一本科生都住在The Yard里面的一栋宿舍楼。都是红砖,有不同的建筑风格:Neoclassical, Gothic, Neo-Georgian。&br&&br&&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ec4ebaba65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c4ebaba65b_r.jpg&&&br&Widener图书馆。哈佛有80所图书馆(每所学院,很多系有自己的专用图书馆),但位于Harvard Yard中央位置的Widener是最老,最大,最壮观的。我就读的时候很喜欢在stacks里面漫步(传说上很多高四生在图书馆里面毕业前悄悄地xxoo)。哈佛图书馆在全球图书馆排行榜仅少于几所国家图书馆。&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1a2d47ac7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a2d47ac76d_r.jpg&&图书馆室内一角&br&&br&&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3c7ae294cb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c7ae294cb0f_r.jpg&&冬天雪景美。&br&&br&&img data-rawheight=&340& data-rawwidth=&500& src=&/cc2161fed992e2c7d839ee86bd76369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c2161fed992e2c7d839ee86bd763696_r.jpg&&我很喜欢在历史那么久的The Yard里面住。我宿舍房间曾经是副总统戈尔的。其他同学宿舍是曾有肯尼迪总统,还有华盛顿总统(他没在哈佛读书,但在独立战争时期在哈佛校园里进行军训)。有时候游客往我们的宿舍窗子盯着看我们拍照片。&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2f7c0a2bf0fa7b19aee97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2f7c0a2bf0fa7b19aee97fb_r.jpg&&这是隔着中心校园与商学院的查尔斯江(Charles River)。秋天在这儿举行美国最大的划船比赛Head of the Charles Regatta。冬天水会结冰。&br&&br&&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322& src=&/9d2fc7aa49fb4fed519d2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2&&这个赑屃是哈佛的中国毕业生会1936年送的(原来是嘉慶帝1810年送江西省长的)。&br&&br&&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375& src=&/9ad21fa11c8cbd6b2a1bf9b4ba24c8f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这是Memorial Hall的外貌。里面有哈佛最大的讲堂(一千座),还有本科大一生食堂Annenberg Hall (不对外开放)&br&&br&&img data-rawheight=&331& data-rawwidth=&500& src=&/90dafeaf18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0dafeaf185_r.jpg&&(照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harvard-dining-hall.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vard Dining Hall&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Annenburg Hall食堂室内,很多人说和哈利波特Hogwarts学院食堂很像。不过Annenburg是最早的,1877年建的。&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7ba04d714a6b3d72bcbb9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ba04d714a6b3d72bcbb93_r.jpg&&大一生宿舍Freshman dorms都位于The Yard。这是我大一宿舍楼,Mower Hall。我们宿舍分单元,我的单元有18名生,六套公寓。我们很多活动是按单元组织的,和单元的同学很熟悉。每个大一单元有个大二&sophomore buddy&帮我们解决大一生的问题。我单元的sophomore buddy是有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30d90df62e8d16ededf27ebc25305e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0d90df62e8d16ededf27ebc25305e8e_r.jpg&&这是我大一宿舍的室内样子。我和三个男生住一套。这是我们的公共客厅和书房。隔壁有三间卧室,一间双人间,两间单人间。很遗憾,壁炉是不准使用的。&br&&br&&img data-rawheight=&310& data-rawwidth=&512& src=&/c6838aaadb3d281de371f434cdcccfd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c6838aaadb3d281de371f434cdcccfdb_r.jpg&&(图来源:&a class=& external& href=&///?target=https%3A///photos/boston_public_library//&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hotos/bosto&/span&&span class=&invisible&&n_public_librar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大二的时候我们都搬到Upperclass House,大二到大四三年连续住在同一个House。哈佛一共有12个House, 每个均300名生。因为哈佛的条件相当好,而且周边剑桥市的房租贵,98%的学生选择在校住宿(on-campus housing)。12个House其中9个位于查尔斯江边,叫“The River Houses”。图中的是Eliot House ,算是很有代表性的。&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eedd44cc60e3cebfebe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edd44cc60e3cebfebeef_r.jpg&& (图来源:&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URRIER HOUSE: Housing Day 2011&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很可惜我被派到哈佛最丑的Currier House。Currier House不属于River Houses,而是属于Radcliffe Quadrangle (简称The Quad)。The
Quad以前是Radcliffe
College的女生宿舍。Radcliffe从年是哈佛的女性学院,1977年融汇哈佛了。&br&&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400& src=&/e7e4639f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因为 The Quad离The Yard相当远,学校提供免费shuttle bus(区间车),正好在我Currier House门前修站,每10分钟一趟。不过,我平时都是骑单车出行,只有天气不好的时候坐shuttle。&br&&br&&im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300& src=&/4d5fd32335cfb419c32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Currier虽然外貌丑,因为比较新(Currier70年代建的,其他宿舍却均年间建的),基础设施相对现代化,房间内设蛮舒适。River Houses外贸漂亮,壮观,但室内设施有些问题,比如窗子漏气,老鼠出现,房间拥挤,一般都是两个学生分享一间房间。在Currier House,每个学生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上面图是我大二的房间)。我当年入Currier House,食堂刚才装修完了,因此我们享受了哈佛最佳的食堂。哈佛食堂的菜味道还可以,自助餐式,什么都有—荤菜,蔬菜,汤,froyo,24小时breakfast cereal。意大利、墨西哥、印度、中国、中东等国际菜都不少。和中国大学食堂不一样的是,我们一年交一次饭费,刷卡入食堂all you can eat,不像中国用次用饭扣钱。&br&&br&&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bc8d0be5b85afe88d75cbaca1bcd947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c8d0be5b85afe88d75cbaca1bcd947f_r.jpg&&一月一次食堂举办特殊主体餐。这图中是&State Fair主体餐&。最有名的“Lobster Night”(龙虾之晚),可惜后来龙虾之夜消除了,说成本太高。&br&&br&&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97e351efbc0bdd4e91bd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7e351efbc0bdd4e91bd9_r.jpg&&这图是在The Quad给应届毕业生告别烧烤会(Farewell Barbecue)&br&(图来源:&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harvard-square%25E2%s-36th-annual-oktoberfes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vard Square’s 36th Annual Oktoberfes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干货线。这里说一下哈佛学术,没图片晒。干货以后再晒些哈佛的生活照。&br&&br&其实我这儿不多说,因为哈佛学术方面觉得和美国其他大学没什么大区别。我只说一下哈佛的一些特点。&br&&br&每个学期第一礼拜叫“shopping period”,在这段时间以内学生随便拜访课程,一个礼拜以后再确定自己的class schedule。Shopping period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教授,了解一下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授则讨厌shopping period,因为他们无法预算课程承载的要求。&br&&br&其他大学课程学生量由教室座位数决定,但在哈佛如果申请的学生超过教室的承载能力,一般会换教室。只有seminar courses(研讨课程)才限人数(15名)。&br&&br&哈佛作为research university,教授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以及教育研究生,导致有些人吐槽教授和本科生接触机太少。有些课程因为没有限定,学生很多(哈佛有一课程超过1000名),那么当然,课程得分成小组(sections),主要接触研究生助教。教授每个星期都有office hours(开放办公室),学生可以来交流,但是比较受欢迎的教授可能要排队。&br&&br&哈佛一个比较有趣的项目是freshman seminars(大一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 是给大一本科生机会和有名的教授亲密的接触,深度针对某个狭隘的题目。哈佛校长拉里o萨默斯亲自教了一门“全球化”的大一研讨课。&br&&br&我们是大二确定专业的。哈佛的专业不多,只有40个。哈佛没有职业性的专业(比如会计、法律、医学、商学、护士学)。哈佛最流行的专业是经济学、生物学和文学。&br&&br&课程分布50%专业课程,25%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通识课程),25为electives(选修课)。通识课程分八个类型:&br&&ul&&li&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美学)&/li&&li&Culture and belief(文化和信仰)&/li&&li&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实证与数学推理)&/li&&li&Ethical reasoning(道德推理)&/li&&li&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生命系统科学)&/li&&li&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物理宇宙学)&/li&&li&Societies of the World(国外的世界)&/li&&li&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美国与世界的关系)&/li&&/ul&&p&我选择了建筑历史、城市规划、人类学、社会学、性别学各种领域的选修课。哈佛本科生也可以在哈佛的一些专业学院上选修课,我在设计学院上过几门。还有,哈佛学生可以免费到MIT (麻州理工大学)上课(MIT离哈佛很近,很方便)。&/p&&br&&p&我猜大家可能想知道,哈佛学术难不难?是否比其他大学更难?我觉得和其他一流大学应该差不多。当然,要看专业,理科专业难度比社会科学和文理课难度高些。 我大一当年Boston Globe 《波士顿环球报》出了一篇文章批评哈佛所谓“grade inflation”(分数膨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主张哈佛教授给学生的分数太高了。后来,哈佛要求教授把分数降低些。&/p&&br&&p&————————————————————————————————————————&/p&&p&下课了!现在开始课外活动。&/p&&br&&p&哈佛的课外活动很丰富,大家都参加几个。对部分学生来说,校课外活动比上课更加重要,而且可能与毕业后的职业更有关系(比如,在哈佛写Harvard Lampoon校花杂志的毕业后很多到好莱坞写脚本)。&/p&&br&&p&哈佛有20个男性运动队,20个女性运动队,40%的学生参加运动队。哈佛最棒的是fencing(击剑)、squash(壁球)、ice hockey(冰球)、和 crew(划船)。&/p&&p&&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a59f96ae92ad77bf647b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59f96ae92ad77bf647bd_r.jpg&&每年哈佛最热闹的球赛是和耶鲁大学的橄榄球比赛(简称&The Game&)。哈佛和耶鲁是美国最早的college rivalry(大学竞争对方)。&/p&&br&&p&哈佛有415组学生会,分音乐、戏剧、政治、公益、媒体、宗教、文化等类型。本人参加的多为音乐和戏剧的&/p&&p&&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fd47ddb35a45f6a470c3ca78d4f078e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d47ddb35a45f6a470c3ca78d4f078e3_r.jpg&&这是我参加每年1812 Overture (柴可夫斯基《181&i&2&/i&序曲》)演出的时候(我吹单簧管)。我还也参加了Harvard Pops Orchestra(哈佛流行音乐交响乐团), Harvard Wind Ensemble(哈佛管乐器乐团), 和 Hasty Pudding戏剧团。&/p&&br&&p&&img data-rawheight=&169& data-rawwidth=&500& src=&/59c9fe2b79ed8d10d0f27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9c9fe2b79ed8d10d0f275_r.jpg&&Hasty Pudding是1770年建立的学生会,1844年变成戏剧团。Hasty Pudding的演出是absurdist comedy(喜剧),很搞笑的,很嘲讽的。有12个男生当演员,没有女演员,女角色都是男生装女演的。上面这图是压台戏的can can(有点像拉萨维加斯showgirl的那种)。&/p&&br&&img data-rawheight=&244& data-rawwidth=&500& src=&/fa11a41d092902cbb7773bbf0d5d40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a11a41d092902cbb7773bbf0d5d40ed_r.jpg&&&p&每年春期我们会去百慕大岛度假以及演出。这图是我们在百慕大拍的。&br&&/p&&br&&p&&img data-rawheight=&407& data-rawwidth=&400& src=&/93d29cc0fac8ec825f842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Hasty Pudding戏剧团每年邀请两名好莱坞明星(一男一女)来参加roast(吐槽)。当年我认识了凯瑟琳·泽塔琼斯和迈克尔·道格拉斯。&/p&&br&&p&&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d006477aeca6a8d0dba901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006477aeca6a8d0dba901ca_r.jpg&&哈佛经常邀请一些来自政治,学术,娱乐不同领域的名人和意见领袖。我看过比尔o克林顿 、希拉里o克林顿、达赖喇嘛、还有当年总统候选人约翰o克里。图中是克里在肯呢地政府学院和学生的交谈会。&/p&&br&&p&&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8f28eea1bdbce30fcec1e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f28eea1bdbce30fcec1e4_r.jpg&&毕业仪式2005年班合照&/p&&br&&p&&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1cfee9d8f101c6bedf4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cfee9d8f101c6bedf4e_r.jpg&&毕业那天和我爸合照。我妹比我小四岁,很遗憾她高中毕业仪式和我大学毕业仪式正好是同一天,但举办在两个海岸,所以我爸来波士顿,妈留在加州。&/p&&br&&p&在哈佛就读另外一个好处是它周边剑桥市和波士顿市很好玩。&/p&&img data-rawheight=&531& data-rawwidth=&1000& src=&/68b6d2794eed49f0278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68b6d2794eed49f02783_r.jpg&&波士顿地铁(简称&The T&)是美国最早(1897年,比纽约地铁还早)修的地铁系统。它如今非常方便,从哈佛站到市中心8分钟。&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550efc15c9b53fa94bc2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50efc15c9b53fa94bc27b_r.jpg&&波士顿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是美国独立战争发源地,如今很多历史建筑物保留下来得很完整。这个Beacon Hill的Acorn Street。&br&&br&&img data-rawheight=&338& data-rawwidth=&450& src=&/04dc1346ddc65ad113fdc307f9a5865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04dc1346ddc65ad113fdc307f9a58652_r.jpg&&波士顿史上是美国重要的港口,18世纪已经和世界各地(包括)开通航线,所以如今相对国际化。&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88a6aeca246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88a6aeca246e_r.jpg&&Commonwealth Avenue&br&&br&&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375& src=&/a9ebc67aaa64a85fd545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秋色&br&&br&&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src=&/fc651c4c3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c651c4c36_r.jpg&&红袜棒球队的芬威球场
*多图预告* 谢邀。这个问题我一定有发言权。不过,我在哈佛的体验是年,现在就学生体验也许有些改变。 先看一下哈佛校园地图。整个校园地图太大了,不好贴,这只是截图。校园核心叫Harvard Yard(简称The Yard)。这是校园最老的部分(1636年就在…
谢邀&br&&br&本人读大学的时候,暑假曾经花了三个月当过背包族穷游了欧洲13个国家。当时我的费用不高,住宿都是青年旅社,吃的多为路边小吃和超市里面的。交通的话买了张Europass通用火车票。消费最贵的瑞典,还好我又亲朋好友,在他们家做客省钱。当时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波兰、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消费很低,宾馆5美元一晚都有的。&br&&br&大学毕业以后决定第一次去亚洲,又背包族到了泰国、印度、中国。当年消费也很低,反正和美国比是很低的。当年大理,丽江的青旅可以住一晚¥15,吃饭¥8。&br&&br&我旅游的时候喜欢少去开发的景点。很多景点门票过高,气氛明显商业化,设计媚俗,根本没意思。我比较喜欢在小路小巷漫步观察当地日常生活的细节,觉得这样是旅游的本质。&br&&br&我在中国的几年中也穷游过很多地方。云南的小地方(县城之类的)没青旅就住简单的宾馆,消费很合理,¥50一晚。几年前买了一辆旅游自行车,开始以骑行模式旅游,觉得这样很潇洒,很自由,也很经济。&br&&br&题主问美国人是不是很喜欢当背包族周游世界。其实,大部分美国人并没有出国旅游的意向(甚至护照都没有办过)。很多美国人不会外语怕出国旅游不方便,危险,再说美国本来这么大,旅游资源丰富。欧洲人因为他们国家太小了比较喜欢出国旅游。澳大利亚人因为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岛上,也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不少的渴望。&br&&br&我的硕士论文涉及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可以下载&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academia.edu/1100838/From_Colonialism_to_Neocolonialism_Geographies_of_Tourism_in_the_Indian_Himalaya&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rom Colonialism to Neocolonialism?: Geographies of Tourism in the Indian Himalaya&i class=&icon-external&&&/i&&/a&,不好意思,只有英文版)。我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和查谟-克什米尔邦进行了现场研究,研究目标是国际背包族。我发现很多西方人喜欢在自己国家工作半年然后去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消费低国家穷游半年。很多这样的背包族会寻找一些特别舒服的地方(比如中国大理),长期留下来。
谢邀 本人读大学的时候,暑假曾经花了三个月当过背包族穷游了欧洲13个国家。当时我的费用不高,住宿都是青年旅社,吃的多为路边小吃和超市里面的。交通的话买了张Europass通用火车票。消费最贵的瑞典,还好我又亲朋好友,在他们家做客省钱。当时捷克、匈牙…
目前在使用的是Kindle Touch,购于2012年7月份。非常喜欢Kindle Paperwhite(因为没有床头灯,Kindle配套的LED灯要二十刀总觉得很贵)。前天看到新西兰这边一家电子产品店的广告,二月中旬Paperwhite就要到货了。虽然是穷学生一个,但Kindle的价值确实不是它的售价可以代表的,多辛苦打几周工吧。&br&Kindle是我出国留学后入手的第一个电子设备。&br&当时在一家Dairy店打工,工作还算得上轻松,属于那种熬时间的工作,按小时支付工资,有客人就接待一下。但也正是这个特点让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份工作,当做在外的第一份兼职。&br&7,8,9,10,11,12,1&br&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与Kindle朝夕相处的七个月。我打工比较拼命,在上学的同时每周都要干5天左右,每天6—8个小时。&br&&b&以下是我这七个月的阅读书单,全部使用Kindle Touch。&/b&&ol&&li&《英雄志》 (中)孙晓&/li&&li&《隆庆天下》 (中) 孙晓&/li&&li&《潜规则》 (中) 吴思&/li&&li&《血酬定律》 (中) 吴思&/li&&li&《明朝那些事儿》 (中) 当年明月&/li&&li&《暗时间》 (中) 刘未鹏&/li&&li&《白夜行》 (日) 东野圭吾&/li&&li&《嫌疑人x的献身》 (日) 东野圭吾&/li&&li&《恶意》 (日) 东野圭吾&/li&&li&《黄金时代》 (中) 王小波&/li&&li&《万历十五年》 (美) 黄仁宇&/li&&li&《中国大历史》(美) 黄仁宇&/li&&li&《资本主义与21世纪》(美) 黄仁宇&/li&&li&《娱乐至死》 (美) 尼尔波兹曼&/li&&li&《传习录》 (明) 王阳明&/li&&li&《菊与刀》 (美) 本尼迪克特&/li&&li&《红楼梦》 (清) 曹雪芹&高鹗&/li&&li&《昆仑》 (中) 凤歌&/li&&li&《沉思录》 (古罗马) 奥勒留&/li&&li&《悟空传》 (中) 今何在&/li&&li&《论语译注》 (中) 孔子——杨伯峻&/li&&li&《西方哲学史》 (英) 罗素&/li&&li&《沉默的大多数》 (中) 王小波&/li&&li&《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中) 曹天元&/li&&li&《白马啸西风》 (中) 金庸&/li&&li&《平凡的世界》 (中) 路遥&/li&&li&《早晨从中午开始》 (中) 路遥&/li&&li&《人生》 (中) 路遥&/li&&li&《丑陋的中国人》 (中) 伯杨&/li&&li&《邓小平时代》 (美) 傅高义&/li&&li&《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 钱穆&/li&&/ol&&b&负责任地讲,这些书几乎为我重建了一个世界,而他们的载体是:Kindle&/b&&br&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都应该感谢印刷术,因为是它让这些人类精华得以流传后世。在Kindle之前,我们以纸张为智慧的载体。每每阅读完一本直达自己内心深处的书后都会将书捧在手中婆娑许久,我知道我不仅爱上了书中的智慧,也爱上了这叠钉在一起的纸。&br&对于书如此,Kindle亦然,所以我称赞她。&br&&b&优越感:指显示蔑视或自负的性质或状态,是一种自我意识。(百度百科)&/b&&br&&b&所以说如果我们谈到优越感,就必须清楚它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因此,题主所提到的“知乎上的很多人使用Kindle有一种优越感”其实是一个伪问题。我们作为个人,可能且仅可能知道的,是自己对于某个事情有没有优越感。至于别人对于这件事情有没有优越感,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所以与其说我们认为他人对于某件事情有优越感,不如承认我们自己对于这件事情有自卑感。&/b&&br&而自卑感的来源有二。&br&1. 题主问题中所提到的拜物崇拜;&br&2. 对于知识的“自卑感”。&br&第一个似乎很好解释,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br&一个人在拥挤的北京地铁10号线上手拿国产电纸书阅读器。拿在手里略略有些大,外形也不是很好看。读了5分钟后翻页键不太好用,于是1秒钟内猛击此键数次并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引得众人侧目。然后一不小心用力过猛摔在了地上,慌忙捡起后发现原本就不太漂亮的外边框磕掉了几块漆,机器也已经自动关机了。重启后机器已经完全不记得主人刚才读到了哪本书的哪一页,愣愣得像一个陌生人。机主拼命点翻页键,2分钟后终于翻到了刚才读到的那一页。&br&然后竟然黑屏了!&br&当然,这次并不是因为什么技术原因,而是机器确实没电了……&br&以上的内容固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下面的几句话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br&我打工店的老板,Marketing专业硕士,读书爱好者,原来使用一国产阅读器。后来看了我在用Kindle看书,自己拿去体验了一会儿后毅然换了一个Kindle,而且说把手里的Kindle 4玩熟练了就去买个Kindle DX。&br&&b&相比于其他电子阅读器,Kindle自然有一定的“拜物崇拜”,因为它确实比很多竞争对手要美观、方便。但不同于Apple产品的是,国内对于Apple产品的崇拜更多的是一种人为的环境因素。IPhone和IPad已经成为了一把衡量一个人收入水平甚至社会地位的标尺,所以Apple系列所承载的崇拜,才是真是的拜物崇拜,也就是对物质、金钱、资本的崇拜。&/b&&br&而Kindle不是,人们对于Kindle的“崇拜”,更多的是来自对于知识的自卑,也就是上文中自卑感的第二个来源。&br&评价一个产品,要先抛开一切人文因素,从纯技术层面进行分析。&br&这个产品的视觉设计是否出色?&br&这个产品的功能是否易学易用?&br&然后,就要将产品带入现实社会,看其是否可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中的任何一支。而毫无疑问,IPhone在国内的火爆正是符合了现在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三十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还未富起来的这个最大趋势。&br&&b&当某些概念还未被创造出来之前,人们需要用一个物品来代表他们想要表达的想法。&/b&&br&那么Kindle又代表了什么呢?&br&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那么下一个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精神层次上的需求。而求知与探索,正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br&&b&所以Kindle所代表的,就是人类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b&&br&现在这个追求还仅仅属于那些不仅先富了起来,而且还对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更高要求的人,所以Kindle也并未像IPhone一样变得妇孺皆知。&br&你和刚刚吃饱饭的乡下人谈Kindle,那是徒劳。&br&你和刚刚洗完桑拿的土大款谈Kindle,也是徒劳。&br&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自卑”,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能够在这种自卑中形成对知识的崇拜,然后不断地读书充实自己,也不失为一件好事。&br&至于营销方式,我相信一个伟大的产品是不需要大面积疯狂营销的,它需要的仅仅是发布这款产品,种下这颗种子,剩下的就留待消费者和时间去检验好了。&br&似乎IPhone没有像山寨手机那样做“998,只要998”的电视广告。&br&Kindle也一样。&br&亚马逊在业界的影响力不亚于苹果,贝索斯在发布会上宣布了Kindle的发布,这就是Kindle最大的营销了。&br&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方面来讲,我开始提到的电子产品商店每周的宣传页上总有一页是留给Kindle的。&br&最后,我想再描述一个场景,一句话。&br&阳光灿烂的下午,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坐在自家的草坪前,左手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右手端着一杯仍冒着热气的咖啡。&br&这样的场景在国外随处可见,而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Kindle不需要做大面积粗放式营销的根本原因吧。&br&&b&亚马逊只需要让人们相信,Kindle并不比他们手中的实体书差就行了。&/b&&br&&b&而在国内,我们需要先把实体书塞到人们手上。&/b&&br&&br&任重而道远,与诸君共勉。
目前在使用的是Kindle Touch,购于2012年7月份。非常喜欢Kindle Paperwhite(因为没有床头灯,Kindle配套的LED灯要二十刀总觉得很贵)。前天看到新西兰这边一家电子产品店的广告,二月中旬Paperwhite就要到货了。虽然是穷学生一个,但Kindle的价值确实不是…
&b&It depends.&/b&&br&如果你喜欢外国人的那种生活方式,爱吃沙拉酱披萨饼、喜欢吵吵闹闹的聚会、跟得上他们对于“国内时事”(对于咱们来说是国外时事)的热情、热衷于当地热播的电影电视脱口秀、哼得出时下最流行的英文歌曲。 Congratulations!大胆地去融入他们的圈子吧,他们不会因为你黄皮肤的面孔而排斥你的。当然不排除某些种族主义者的存在,但对于这种国外的中二少年我们还是不要和他做朋友了吧。&br&但是,如果你出国后仍然会为了一瓶老干妈而泪流满面、比起热闹的聚会更喜欢三五好友促膝长谈、喜欢侃侃微博上最新的爆料、沉迷于《中国好声音》难以自拔、张嘴还是喜欢哼几句“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那……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和周围的中国同学交朋友吧。&br&&br&抱着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好向往,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当然要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开始语言一定会成为一个极大的障碍,上课回答问题组织语言慢一点也就算了,难道课余时间朋友和你聊天时也必须迁就着你的语速和词汇量吗?热脸贴冷屁股的情况是正常的,也是常常会发生的,so what?吻一千只青蛙也不见得能吻到王子,practice makes perfect!&br&不要过早放弃,多去尝试,给自己些时间。&br&&br&当然,对于所有的非ABC来说,天朝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不是说想抛掉就瞬间可以抛掉的。更关键的是,如果你在国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同国籍的好友,我很难想象如果你生活、学习方面真得出了些问题时,你会找到一个白人哥们说:“Hey man, I am falling out of love.”如果你为了融入所谓的“国外人的圈子”而逼着自己每天穿梭于各种party,跟一大群你也许连名字都记不住的人说几句:”How are you?“然后像空气一样站在旁边听他们侃最新的八卦消息。OMG!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br&&br&但反过来讲,上学时你要和外国人一起做项目,工作时你要和外国人一起协作,如果你连这些问题都处理不好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说我只是不喜欢国外人的生活方式呢?&br&&b&你可以过自己的日子,但前提是,&/b&&b&处理好你的学习和工作。&/b&&br&大量阅读原版的reading,写出可以拿高分的essay,和同组的外国朋友开心地协作,做project presentation的时候能够清晰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That's enough, my friend.&br&PS:笔者自己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闲下来的时候更乐意自己一个人看看书、健健身。我不会把我的时间浪费在试图去融入国外人那个看起来十分”高贵冷艳“的圈子里去(并不是不好而只是我不喜欢),那些时间我宁愿多去逛逛Udacity,Coursera,edX。然后在外国朋友没听懂某个问题时热心地为他们解答,在project遇到瓶颈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去面试时和HR就自己热爱的领域侃侃而谈。做到这些,就已经可以得到外国人的尊重了。嗯,真正的尊重。&br&&br&至于讲什么语言,几条原则吧。&br&&b&如果当下聊天的全是中国人,请一定用中文,这是对自己国家最基本的尊重。&/b&&br&&b&如果当下聊天有外国人参与,请一定用英文,因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所有的聊天对象。&/b&&br&&b&如果是在课上、在小组讨论时,不论有谁参与,请一定用英文,因为我们是在英文环境下学习,尊重教育。&/b&&br&&br&不过,诚实地来讲:&br&&b&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非要去融入那么多这样那样的圈子呢?融入了又能怎么样呢?&/b&&br&人脉?人脉不是经营出来的,是与你的个人能力成正比的。异国他乡大家自顾都不暇,你难道真得可以把找工作的重任全部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人脉上吗?&br&&br&出国这么久,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国外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平日里和和气气,有小困难了谁看到了就帮一把,放学或者下班了大家各回各家,真出了事也不指望别人能牺牲多少来帮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br&挺好,挺开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无限放大,潜在兴趣被持续开发。打篮球时找爱打球的,打游戏时找不坑爹的,弹吉他时找大横按不嫌疼的,毕竟身在异国认识的人的样本量这么小,非要找出一群跟自己各方面都合得来,整天形影不离的朋友(不管是华人还是外国人)还真是挺难的。&br&中国人很讲感情,到了个新地方人生地不熟,第一件事就是去认同乡、认同届,非要把自己固定在某个组织里才感觉安心。其实没有必要,努力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值得别人爱的人就好。&br&&br&:)
It depends. 如果你喜欢外国人的那种生活方式,爱吃沙拉酱披萨饼、喜欢吵吵闹闹的聚会、跟得上他们对于“国内时事”(对于咱们来说是国外时事)的热情、热衷于当地热播的电影电视脱口秀、哼得出时下最流行的英文歌曲。 Congratulations!大胆地去融入他们的…
在澳村混了将近六年啊六年,终于进化成看到好吃的第一反应不是“这货去哪买?”而是“这货怎么做?”。交了男朋友实在功不可没,前三年我基本都是焖饭和焖饭和焖饭啊!嘴钝人懒如我,香肠丸子切一切,丢两片菜下去,就和米饭一起煮了啊!按下按钮你就可以放置play它自己继续写(shua)论(wei)文(bo)了啊!我不会告诉你最忙的论文时节甚至出现过熬了一大锅银耳羹配着老干妈吃了几天啊!(至今还被男友拉出来说啊好羞耻)(吃得如此奇葩为何还是没有瘦
)&br&&br&扯远了,今天是来普及一个棒棒的食谱的,亲测十分钟开吃啊ˊ_&ˋ&br&首先,你要有一些干货,干贝(瑶柱),海蛎干,虾仁干,或者香菇。然后要米粉,和高丽菜(包菜),还有热水,就够了。&br&&br&前一天或者早上出门前把干货泡下去,回来之后烧水,切包菜,热锅,喜欢的话用蒜香一下锅,放泡过的干货下去微微炒一下,然后把泡它们的水倒下去煮。加开水加到你想要的份量,把包菜丢下去,煮软一点后丢米粉,然后加盐就可以起锅吃了!是不是很迅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带过来的干货吃不完了啊
&im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960& src=&/ee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eeed_r.jpg&&
在澳村混了将近六年啊六年,终于进化成看到好吃的第一反应不是“这货去哪买?”而是“这货怎么做?”。交了男朋友实在功不可没,前三年我基本都是焖饭和焖饭和焖饭啊!嘴钝人懒如我,香肠丸子切一切,丢两片菜下去,就和米饭一起煮了啊!按下按钮你就可以放…
如果只能推荐一款的话,我会推荐&br&&img src=&/fec86f2b7cc8ff_b.jp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我的皮肤是敏感,偏干性肌肤,一周大概会有6天上妆,淡妆(妆前保湿+粉底+口红+眉粉,没有眼妆) 。所以我对卸妆产品要求是保湿!保湿!保湿! &br&它中文名叫浮生若梦保湿卸妆霜。&br&这款产品卸防水眼妆没有问题,但是,卸闪粉会有一点困难。&br&它用法非常简单,干手干脸,抹上去按摩几下,用卸妆棉擦掉就好。 这款霜的味道非常好闻,有很清新的瓜果香,而且“富含大量专利Euphrabiol成份,能有效舒缓及镇定脸部、眼周肌肤纹路和充满压力的紧绷肌肤。” 卸完妆后皮肤非常水润,非常舒服。&br&===========================&br&以下几款也是常年出现在我的洗漱间的,我个人偏爱精油类卸妆产品: &br&排名不分先后:&br&&img src=&/6cedcb02dbf354af8c93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6cedcb02dbf354af8c932_r.jpg&&&br&1. Bobbie brown 的蜂蜜柚子茶,它原名叫extra rinse balm, 非常喜欢它的味道,它卸妆力度属于中等但是提亮肤色,去黄是很厉害的。一罐非常重,每次回国我都只有去买新的,然后我娘坚持给它用完,她说,用了后给她化妆的小妹都说她皮肤气色好。 &br&&img src=&/c19d097abba930fab5833ded510fcfd2_b.jpg& data-rawwidth=&304& data-rawheight=&30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4&&&br&2. Darphin aromatic cleansing balm.&br&非常好非常好的一款精油类卸妆膏,我非常喜欢,用这款卸妆相当于给自己做了一个面部颈部精油spa ,只是下班后常常觉得好累,没力气用它,如果按摩手法不到位或者时间不够又会觉得好浪费,所以这么小小一瓶40g,我用了好久....&img src=&/d182da83bafd34d6abf11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3. The Billie goat soap羊奶皂,卸妆非常干净,皮肤洗后会很滑很嫩。我的沐浴皂也有用它,是我目前为止试过的最好的羊奶皂。&br&————以上为14年2月4号的回答—————&br&————以下为16年3月8号的回答—————&br&&img data-rawwidth=&2435& data-rawheight=&1759& src=&/f0fc6d37febe49e5698ef3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35& data-original=&/f0fc6d37febe49e5698ef3_r.jpeg&&&br&&br&我今天正好给家里阿姨发了张图,因为她一直以为我的dermalogica 的daily microfoliant是内衣洗衣粉 ,植春秀的卸妆油是洗手液 :D &br&&br&我这一两年来肤质没有什么大变化,依然是干性肌,妆也是较淡,所以我的卸妆品主要是以卸妆乳为主。
如果只能推荐一款的话,我会推荐 我的皮肤是敏感,偏干性肌肤,一周大概会有6天上妆,淡妆(妆前保湿+粉底+口红+眉粉,没有眼妆) 。所以我对卸妆产品要求是保湿!保湿!保湿! 它中文名叫浮生若梦保湿卸妆霜。 这款产品卸防水眼妆没有问题,但是,卸闪粉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49 人关注
3750 人关注
333 条内容
186 人关注
103 条内容
205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很多人同声称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