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期刊求解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习题详解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习题详解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91|
上传日期: 10:04:3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此文档不支持下载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习题详解
官方公共微信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 下载此文档
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34|
上传日期: 04:09: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官方公共微信我的图书馆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mechanics
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各门力学学科的总称。常指以可变形固体为研究对象的固体力学。广义的工程力学还包括水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等。
应用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水利)(三级学科)
工程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工程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工程力学包括:质点及
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变学,,等。
  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
  1638年3月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著作,但他对于梁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
  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梁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 ,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公元前5~前4世纪),就在《墨经》中叙述过所受浮力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理想流体的式。物体流变学是研究较广义的力学运动的一个新学科。1929年,的宾厄姆倡议设立流变学学会,这门学科才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与计算两个方面。但两者往往是综合运用,互相促进。
包括实验力学,结构检验,。模型试验分部分模型和。结构的现场测试包括结构构件的试验及整体结构的试验。实验研究是验证和发展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主要手段。结构的现场测试还有其他的目的:
  ①验证结构的机能与安全性是否符合结构的计划、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②对结构在使用阶段中的健全性的鉴定,并得到维修及加固的资料。
  结构理论分析的步骤是首先确定计算模型,然后选择计算方法。
  土力学在二十世纪初期即逐淅形成,并在40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其形成以及发展的初期,泰尔扎吉起了重要作用。岩体力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组织专题学术讨沦,其后并已由对具有不连续面的硬岩性质的研究扩展到对软岩性质的研究。岩体力学是以工程力学与学两门学科的融合而发展的。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半期,连续体力学的特点是研究各个物体的性质,如梁的与强度,柱的稳定性,变形与力的关系,弹性模量,粘性模量等。这一时期的连续体力学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研究物体的各种性质。它是由质点力学的定律推广到连续体力学的定律,因而自然也出现一些矛盾。
  于是基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进展 ,并以现代数学为基础,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1945年,赖纳提出了关于粘性流体分析的论文,1948年,林提出了关于弹性固体分析的论文,逐步奠定了所谓理性连续体力学的新体系。
  随着结构工程技术的进步,工程学家也同力学家和数学家一样对工程力学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如在桁架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分析方法,到1847年,美国的工程师惠普尔才发表了正确的桁架分析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现代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新型材料的研究,新的施工技术和现代数学的应用等,促使工程力学日新月异地发展。
  质点、及刚体力学是的研究对象。所谓刚体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固体,其大小及形状是固定的,不因外来作用而改变,即质点系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绝对不变的。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它是研究工程技术科学的。
  固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等。尤其是力学在土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广泛,习惯上把这三门学科统称为建筑力学,以表示这是一门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各种作用对各种形式的土木建筑物的影响的学科。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的出现,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即。计算力学又分为基础计算力学及工程计算力学两个分支 ,后者应用于建筑力学时,它的四大支柱是建筑力学、离散化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其任务是利用离散化技术和
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和结构分析图像显示等。
  如按使结构产生反应的作用性质分类,工程力学的许多分支都可以 再分为与动力学。例如与结构动力学,后者主要包括:结构振动理论、、结构动力。由于施加在结构上的外力几乎都是随机的,而材料强度在本质上也具有非确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以来,概率统计理论在工程力学上的应用愈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形成了新的分支和方法,如可靠性力学、概率有限元法等。
  《工程力学》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以工程应用为特点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主要报导力学在工程及结构中的应用,刊登力学在科研、设计、施工、教学和生产方面具有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论文,包括力学在土木建筑、水工港工、公路铁路、桥梁隧道、航海造船、航空航天、矿山冶金、机械化工、国防军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所以,它是力学刊物中专业覆盖面最宽、行业涉及面最广的期刊之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土木系
  出版单位:《工程力学》杂志社
  国际统一刊号:ISSN
  国内统一刊号:CN11-2595/O3
  国际刊名代码:(CODEN)GOLIEB
  性质及等级:EI全刊收录的一级学会主办的O3力学类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在各类科技期刊排名中,载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位居前列。其中1999年在力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一位,2002年名列第二
  年期数:月刊。每年另有两期正规增刊(审批、Ei收录)
  印张及版面:16个印张256页,大16K双栏
  邮发代号:82-862
  作 者: 宋本超,卞西文
  出版时间:
  开 本: 16开
  I S B N : 0
  定价:¥29.00
  内容简介
  本书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编写。本书共20章,由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与动力学三部分组成。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简单力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等内容,主要研究和刚体的平衡问题,是材料力学的基础。材料力学部分包括轴向拉伸或压缩、扭转、剪切与挤压、弯曲变形、、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等内容。运动学与动力学部分包括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运动合成、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基础、动能定理以及动静法等内容。为了便于学习,每章后面均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答案。
  本教材可作为机械类、机电类专业的教材。各院校也可以根据学时的安排和专业需要选讲部分内容。
  第一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 刚体的概念
  1.1.2 力的概念
  1.1.3 集中力与
  1.1.4 力系
  1.1.5 平衡
  1.2.1 力的(公理一)
  1.2.2 (公理二)
  1.2.3 (公理三)
  1.2.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公理四)
  1.3 约束和约束反力
  1.3.1 约束相关概念
  1.3.2 常见的约束类型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思考题
  第2章 简单力系
  2.1 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法
  2.1.1 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2.1.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2.1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2.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2.2.4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2.3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2.3.1 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2.3.2 合力矩定理
  2.4 平面力偶理论
  2.4.1 力偶的概念
  2.4.2 力偶的性质
  2.4.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4.4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第3章 平面任意力系
  3.1 力的平移定理
  3.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3.2.1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3.2.2 简化结果
  3.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3.3.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3.2 的平衡方程¨
  3.4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3.4.1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3.4.2 物体系统的平衡
  3.5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思考题
  第4章 空间力系
  4.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4.1.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4.1.2 合力投影定理
  4.2 力对轴的矩
  4.2.1 力对轴之矩
  4.2.2 合力矩定理
  4.3 空间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
  4.3.1 空间力系的简化
  4.3.2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4.3.3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解法
  4.4 重心与形心
  4.4.1 物体的重心
  4.4.2 平面的形心
  4.4.3 用组合法确定平面组合图形的形心
  思考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5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6章 剪切与挤压
  第7章 圆轴扭转
  第8章 弯曲内力
  第9章 弯曲应力
  第10章 弯曲变形
  第11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12章 组合变形
  第13章 压杆稳定
  第三篇 运动学与动力学
  第14章 点的运动
  第15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16章
  第17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18章 质点和基础
  第19章 动能定理
  第20章 动静法
  附录Ⅰ 常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Ⅱ 型钢表
  附录Ⅲ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书 名: 工程力学
作 者:赵晴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内容简介
  本教材适用于非机类各专业本科生,机械类各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生,机类各专业专科生,参考学时40-90学时。学时安排可分为三种:少学时(40学时)讲授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平衡方程、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强度设计和压杆稳定设计;中学时(65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全部内容;多学时(90学时)讲授静力学、材料力学、全部内容。
  本教材内容编排以够用为度,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注重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联系,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全部具有三维效果。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每章配有附录,对本章的知识点进行小结;选择典型问题进行讨论、讲解;总结解题方法;设置思考题供学生学习。为降低学生购书成本,此部分附于随书中。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静力学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力矩的计算
  第三节 力偶的计算
  第四节 约束与约束力
  第五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 平面力偶系的简化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三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节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第二节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三节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第四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四章 重心及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一节 物体的重心坐标公式
  第二节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二篇 材料学
  第五章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变形固体的概念
  第二节 杆件的内力和应力
  第三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和应变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六章 杆件的内力和
  第一节 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的轴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轴扭转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第三节 梁弯曲时的内力及内力图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七章 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
  第一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设计
  第二节 拉伸与压缩杆件的变形
  第三节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第四节 材料受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八章 剪切挤压实用计算
  第一节 剪切与挤压
  第二节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九章 圆轴的扭转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刚度设计
  第一节 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
  第二节 圆轴扭转强度设计
  第三节 圆轴扭转变形与相对扭转角
  第四节 扭转时圆轴的剐度设计
  本章小结及扩展练习(见随书光盘)
  第十章 梁的强度
  第一节 弯曲梁横截面上的
  ……
  第三篇 运动力学
  参考文献
葛序风 主编 16开 2008年8月出版
  定价:25.00元 ISBN 978-7-301-13653-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2章,第1篇为静力学部分,第2篇为材料力学部分,第3篇为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
  本书文字简明,内容精练,简化理论推导,注重理论应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60~70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第1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
  受力分析
  第2章 平面力系
  第3章 空间力系
  第2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5章 剪切与挤压
  第6章 圆轴扭转
  第7章 平面弯曲
  第8 章 强度理论与组合
  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第3篇 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9章 点的运动
  第10章 刚体的运动
  第11章 动能定理
  第12章 动静法
  书 名:工程力学 第2版 (高职类)
作 者:张秉荣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5 开本: 16开 定价: 24.00元
  相关院校
  很多理工科学校都开设工程力学这个专业。
  研究生专业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是(排名依据中国研究生院分专业排名):
  6、清华大学
  10、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篇: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力学部分介绍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空间力系及运动学和动力学。材料力学部分介绍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直梁的弯曲,圆轴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及材料力学中的几个专题。有※号的章节是为适应不同教学时数设置的选讲内容。每章后均有小结、思考题和习题。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
  本书特色为:注意精选内容,简化理论推导,联系工程实际,重视应用技能的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教学特色。
  本书适合于二、三年制高职高专工科院校各专业(40~64学时)学生使用,也可供职大、电大、成教、函授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章节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篇 理论力学
  第一章 力的基本运算与物体受力图的绘制
  第一节 力的概念
  第二节 力对点之矩
  第三节 力偶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第四节 力的平移定理
  第五节 约束与约束力
  第六节 受力图
  思考题
  第二章 平面问题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 平面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第三节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第四节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思考题
  第三章 空间问题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第二节 力对轴之矩
  第三节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四节 重心与形心
  思考题
  第四章 运动力学简介
  第一节 用解析法研究点的运动
  第二节 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三节 用几何法研究点与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四节 质点动力学
  第五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方程
  第六节 质点系的动静法
  第七节 动力学普遍定理
  第八节 动能定理(能量法)
  思考题
  第二篇 材料力学
  第五章 拉伸(压缩)、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第一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应变及胡克定理
  第三节 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第四节 拉、压杆的强度计算与拉压静不定问题
  第五节 剪切与挤压
  思考题
  第六章 扭转与弯曲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第七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八章 材料力学中的几个专题
  参考文献
  书 名:工程力学(高职类)
作 者:顾晓勤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ISBN: 7-111-08455-1/TB.295(课)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元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包括质点和刚体静力学受力分析、力系简化、摩擦、平衡方程及应用,材料的基本变形即拉伸和压缩、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以及质点和刚体运动学、动力学基础;对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材料持久极限、强度理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应和聚合物、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等作了简要介绍。
  本书前9章可以作为机电工程类二年制高职专业教材,建议学时为36—48学时;全书可以作为三年制高职高专教材,建议学时为48-60学时。本书可作为二年制、三年制高职高专机电工程、汽车、模具、数控等专业用教材,也可用作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函授教育机械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教材。
  书名:工程力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陈景秋/张培源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13.8
  页数:92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现货
  包装:平装本
  简介: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包括通常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几门课程的基础的内容,介绍了工程力学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工程中力学问题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对近代力学学科的全貌有一个最简要的了解。
  全书分8章。第1章引言,简介工程力学和几种力学模型;第2章力系的简化和平衡,内容为静力学基本原理,等效力系,平衡力系,平衡方程以及重心;第3章静力分析,内容为杆的内力,桁架和索的内力与应力;第4章弹性静力学,内容为应力和应变的概念,材料的力学行为和杆的基本变形;第5章强度失效和强度准则,内容为强度评价的许用应力法和许用载荷法,经典强度理论;第6章运动学,内容为质点、刚体和连续体运动的描写;第7章动力学,内容为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基本定理,刚体的定点转动与平面运动;第8章流体力学基础,内容为流体静力学,流场的概念,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基础力学教师进修的参考书。第1~7章需要40~44学时,第8章需要6~10学时。用星号标明的章节和用斜体字排印的内容对最少学时可不讲授。本书获得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编号02058)资助。
  书名:工程力学(Ⅰ)(范钦珊、王琪主编)
  作者:范钦珊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29
  页数:408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为了面向全国一般院校各个不同学时类型课程的需求,全书分(1)、(2)两卷,第(1)卷为工程静力学和弹性静力学。第(2)卷为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和工程力学专题。这种模块式结构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学时的工程力学课程:《工程力学(1)》可作为少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1)》和《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可作为中学时的课程教材;全书(1)、(2)两卷适用于多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力学专题”主要涉及能量法、动应力和材料的力学行为等新内容,可供各院校选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类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人员参考。为了便于组织教学,著者将同时向采用本书的院校教师提供全部习题的详细解答。
  工程力学课程总论
  §1 工程与工程力学
  §2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模型
  2-1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2 工程力学的两种主要模型
  §3 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3-1 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方法
  3-2 工程力学的实验分析方法
  3-3 工程力学的计算机分析方法
  第1篇 工程静力学
  第1章 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方法
  §1-1 静力学模型
  §1-2 力的基本概念
  §1-3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1-4 工程常见约束与约束力
  §1-5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6 结论与讨论
  第2章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 力系等效定理
  §2-2 力偶与力偶系
  §2-3 力系的简化
  §2-4 结论和讨论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 平衡与平衡条件
  §3-2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3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3-4 平衡方程的应用
  §3-5 静定和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3-6 简单的刚体系统平衡问题
  §3-7 结论和讨论
  第4章 刚体静力学专门问题
  §4-1 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
  §4-2 摩擦与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4--3 结论与讨论
  第2篇 弹性静力学
  第5章 静力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弹性体
  §5-2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内
  §5-2 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与内力分量
  §5-3 外力与内力之间的相依关系
  §5-4 内力图
  §5-5 刚架的内力
  §5-6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6-1 弹性静力学概述
  §6-2 弹性体及其理想化
  §6-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6-4 应力及其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6-5 正应变与切应变
  §6-6 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
  §6-7工程结构与构件
  §6-8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9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简单的弹性静力学问题
  §7-1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分量与应力
  §7-2 拉、压杆的变形分析
  §7-3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算例
  §7-4 强度设计概述
  §7-5 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7-6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7-7 强度失效与失效控制
  §7-8 杆件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过程与算例
  §7-9 结论与讨论
  第8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8-1 预备知识-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8-2 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8-3 正应力公式的应用
  §8-4 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
  §8-5 结论与讨论
  第9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
  §9-1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9-2 非圆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
  §9-3 薄壁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流与弯曲中心
  §9-4 横向载荷作用下开口薄壁杆件的扭转变形
  §9-5结论与讨论
  第10章 应力状态分析
  §10-1 一点处应力状态描述及其分类
  §10-2 平面应力状态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
  §10-3 主应力、主方向与面内最大切应力
  §10-4 类比法的应用-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圆
  §10-5 三向应力状态的特例分析
  §10-6 一般应力状态下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10-7 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10-8 结论与讨论
  第11章 强度失效分析与设计准则
  §11-1 构件失效概念与失效分类
  §11-2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概述
  §11-3 屈服准则
  §11-4 断裂准则
  §11-5 强度失效判据与设计准则的应用
  §11-6 结论与讨论
  第12章 杆类构件的静载强度设计
  §12-l 设计原则与设计过程
  §12-2 承受弯曲杆件的强度设计概述
  §12-3 承受弯曲杆件的强度设计过程与应用举例
  §12-4 斜弯曲强度设计示例
  §12-5 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强度计算示例
  §12-6 轴的静载强度设计
  *§12-6 连接件的工程假定计算
  §12-7 结论与讨论
  第13章 弹性杆件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13-1 变形与位移的相依关系
  §13-2 奇异函数及其在确定梁位移中的应用
  §13-3 工程中计算梁位移的叠加法
  §13-4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13-5 梁和轴的刚度设计
  §13-6 结论与讨论
  第14章 压杆的平衡稳定性与压杆设计
  §14-1 弹性体平衡构形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4-2 确定分叉载荷的平衡方法
  §14-3柔度 非弹性屈曲
  *§14-3 弹性屈曲的实验验证
  §14-4压杆失效与稳定性设计准则
  §14-5 应用举例
  §14-6 结论与讨论
  附录A 学习研究问题集
  附录B 型钢规格表
  附录C 索引
  附录D 习题答案
  书名:工程力学(2)
  作者:范钦珊/王琪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定价:28
  页数:288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本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已列入北京市精品教材计划。考虑到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已成共识。为适应改革,很多学校的基础力学课程已经有原来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工程力学课程。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的教学总学时数也有大幅度减少。
  全书分(1)、(2)两卷。本书为第(2)卷。第(1)卷为工程静力学和弹性静力学,第(2)卷为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和工程力学专题。这种模块式结构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学时的工程力学课程:《工程力学(1)》可作为少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1)》和《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可作为中学时的课程教材;全书(1)、(2)两卷适用于多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力学专题主要涉及能量法、动应力和材料的力学行为等新内容,可以供各院校选用。为了便于组织教学,著者将同时向采用本书的院校教师提供全部习题的详细解答(联系人景荣春)。
  本书是根据2000年全国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多数院校的力学老师提出的要求而编写的。根据人才培养总体优化过程的要求,为了给学生的学习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及“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著者进一步对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以分析和研究,力图在本书中做到用有限的学时使学生既掌握最基本的经典内容,又能了解基础力学的工程应用以及最新进展;同时还希望这本新编的工程力学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能够为广大院校所采用。
  本书的编写提纲曾经向全国许多院校作过问卷调查,收到30多所院校的回函,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本书在上述基础上编写。
  第3篇 工程运动学
  第15章 工程运动学基
  §15-1 点的运动学
  §15-2 刚体的简单运动
  §15-3 结论与讨论
  第16章 点的复合运动
  §16-1 点的合成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
  §16-2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16-3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16-4 牵连运动是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16-5 结论与讨论
  第17章 刚体平面运动
  §17-1 刚体平面运动方程及运动分解
  §17-2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
  §17-3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
  §17-4 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
  §17-5 结论与讨论
  第4篇 工程动力学
  第18章 质点动力学
  §18—1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18-2 非惯性系下的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18-3 弹簧振子的振动及其扩展
  §18-4 结论和讨论
  第19章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19-1.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
  §19-2 质心运动定理
  §19-3 应用举例
  §19-4 结论与讨论
  第20章 动量矩定理及其应用
  §20-1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
  §20-2 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20-3 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与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20-4 动量和动量矩定理在碰撞中的应用
  §20-5 结论与讨论
  第21章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1-1 力的功
  §21-2 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
  §21-3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1-4 势能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理及其应用
  §21-5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应用
  §21-6 结论与讨论
  第22章 达朗伯原理
  §22-1 达朗伯原理
  §22-2 惯性力系的简化
  §22-3 达朗伯原理的应用
  §22-4 结论与讨论
  第23章 虚位移原理
  §23-1 引 言
  §23-2 虚位移原理中的基本概念
  §23-3 虚位移原理
  §23-5 结论与讨论
  第5篇 工程力学专题
  第24章 构件上的动载荷与动应力分析
  §24-1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构件的动应力分析
  §24-2 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24-3 弹性杆件上的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24-4 结论与讨论
  第25章 虚位移在弹性静力学中的应用
  §25-1 基本概念
  §25-2 互等定理
  §25-3 应用于弹性杆件的虚位移原理
  §25-4 由虚位移原理导出莫尔积分
  §25-5 计算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25-6 结论与讨论
  第26章 材料的疲劳行为与构件的疲劳寿命
  §26-1 引 言
  §26—2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26-3 有限寿命设计与无限寿命设计
  §26—4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26—5 疲劳强度可靠性概述
  §26—6 结论与讨论
  第27章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增强效应
  §27-1 引 言
  §27-2 单层纤维复合材料
  §27-3 纤维增强效应
  §27-4 结论与讨论
  第28章 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
  §28-1 引 言
  §28-2 聚合物的粘弹性行为
  §28—3 非线性粘弹性构件设计的工程方法
  §28-4 结论与讨论
  附录A 习题答案
  附录B 索引
  附录C 主要参考书目
  书名:工程力学
  图书编号:963714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22.0
  作者:吴玉亮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本书的内容分三篇。第一篇为静力分析,以力系的简化及力系的平衡为主线,介绍如何求解约束反力的问题;第二篇为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以强度、刚度为主线,介绍杆件的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的强度、刚度计算问题;第三篇为运动和动力分析,介绍质点和刚体的运动及动力问题。本书突出高职高专“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体现“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第一篇 静力分析
  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节 力 静力学公理
  第二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三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第一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四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第四节 摩擦
  第三章 空间力系及重心
  第一节 空间一般力系的简化
  第二节 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
  第三节 重心
  第二篇 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
  第四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第二节 拉、压杆内力 截面法
  第三节 拉、压杆横截面的应力
  第四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
  第五节 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六节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第七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静不定问题
  第五章 剪切与扭转
  第一节 剪切与概念与实用计算
  第二节 圆轴扭转的概念
  第三节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转矩图
  第四节 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第五节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
  第六章 弯曲
  第一节 平面弯曲的概念
  第二节 梁的弯曲内力及弯矩图
  第三节 梁的弯曲应力和强度条件
  第四节 梁的弯曲变形和刚度条件
  第七章 组合变形
  第一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第二节 应力状态
  第三节 强度理论
  第四节 圆轴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第八章 压杆稳定
  第一节 压杆稳定的概念
  第二节 计算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第三节 压杆的临界应力
  第四节 压杆的稳定计算
  第五节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第九章 构件的疲劳强度
  第一节 交变应力疲劳失效
  第二节 疲劳破坏特点与原因
  第三节 构件的疲劳极限
  第三篇 运动和动力分析
  第十章 质点运动与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自然法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节 直角坐标法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三节 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
  第四节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第十一章 刚体的基本运动与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刚体的平动
  第二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
  第三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分析基本方程
  第四节 转动惯量
  第五节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力分析方程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 点和刚体的复合运动
  第一节 点的合成运动
  第二节 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三节 平面图形上各点的运动分析
  书名:工程力学
  图书编号:2466877
  出版社:中国电力
  定价:22.0
  作者:张桂云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其它
  第1篇 理论力学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2-2 力的分解
  §2-3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力矩和力偶
  §3-1 力对点的矩
  §3-2 合力矩定理
  §3-3 力矩平衡条件
  §3-4 力偶
  §3-5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条件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4-1 力的平移定理
  §4-2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4-4 静定与静不定问题及物体系统的平衡
  §4-5 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空间力系
  §5-1 力沿空间直角坐标轴的分解与投影
  §5-2 力对轴之矩
  §5-3 空间力系的平衡
  §5-4 物体的重心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刚体运动学
  §6-1 点的运动
  §6-2 刚体的基本运动及刚体上点的合成运动
  §6-3 刚体的平面运动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动力学基础
  §7-1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7-2 静动法
  §7-3 刚体定轴转动动力学基本方程
  §7-4 动能定理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篇 材料力学
  第8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8-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8-2 轴向拉伸(压缩)时横断面上的内力——轴力
  §8-3 轴向拉伸(压缩)时横断面上的应力
  §8-4 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变形
  §8-5 拉伸(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质
  §8-6 构件在拉伸(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9章 剪切
  §9-1 剪切的概念
  §9-2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9-3 剪切虎克定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10章 圆轴的扭转
  §10-1 圆轴扭转的概念
  §10-2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一一扭矩
  §10-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10-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思考题与习题
  第11章 平面弯曲
  §11-1 平面弯曲的概念
  §11-2 梁弯曲时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11-3 梁弯曲时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11-4 梁弯曲时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11-5 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措施
  思考题与习题
  第12章 组合变形
  §12-1 组合变形的概念
  §12-2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2-3 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13章 压杆稳定
  §13-1 压杆稳定的概念
  §13-2 临界压力的确定
  §13-3 压杆的稳定性校核
  §13-4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思考题与习题
  第14章 疲劳强度
  §14-1 交变应力及其循环特征
  §14-2 对称循环下材料的持久极限
  §14-3 对称循环下构件疲劳强度的校核
  §14-4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A 型钢规格表
  参考文献
  书名:工程力学(高等学校教材)
  作者:刘达/和兴锁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定价:25.1
  页数:337
  出版日期:
  版次:1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刚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和变形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突出力的平衡、变形的几何协调、力与变形间的物理关系这一研究主线,使学生能建立对于工程力学的清晰的整体认识。
  本书共12章。第1—3章为绪论、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静力平衡问题,属刚体静力学。第4~6章为变形体静力学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与连接件设计,结合杆的拉压阐述变形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第7章为流体力,容器,用刚体静力学方法研究静止流体作用在壁面上的力及容器的强度。第8~11章为圆轴的扭转、梁的平面弯曲、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压杆的稳定,利用变形体静力学基本方法研究各种变形体力学问题。第12章为疲劳与断裂,深入浅出地介绍疲劳与断裂失效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现代设计控制方法,适应时代发展。
  第一章 绪论
  §1.1什么是力学
  §1.2力学发展简史
  §1.3力学与工程
  §1.4学科分类
  §1.5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1.5.1力和运动
  1.5.2研究方法
  1.5.3工程静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思考题
  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1力
  2.1.1力的合成(几何法)
  2.1.2力的合成(投影解析法)
  2.1.3二力平衡公理
  §2.2力偶
  §2.3约束与约束力
  §2.4受力图
  §2.5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2.5.1力的平移与力对点之矩
  2.5.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2.5.3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第三章 静力平衡问题
  §3.1平面力系的平衡问题
  3.1.1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3.1.2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3.2含摩擦的平衡问题
  3.2.1静滑动摩擦
  3.2.2含摩擦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3.3平面桁架
  3.3.1节点法
  3.3.2截面法
  §3.4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
  3.4.1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
  3.4.2力对轴之矩
  3.4.3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求解
  3.4.4重心
  思考题
  第四章 变形体静力学基础
  §4.1变形体静力学的一般分析方法
  §4.2基本假设
  §4.3内力、截面法
  §4.4杆件的基本变形
  §4.5杆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4.6一点的应力和应变
  4.6.1应力
  4.6.2应变
  §4.7变形体静力学分析
  §4.8应力集中的概念
  思考题
  第五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5.1概述
  §5.2低碳钢拉伸应力一应变曲线
  §5.3不同材料拉伸压缩时的机械性能
  §5.4真应力、真应变
  §5.5应力一应变曲线的理想化模型
  §5.6不同材料模型下力学问题的分析
  思考题
  第六章 强度与连接件设计
  §6.1强度条件和安全因数
  §6.2拉压杆件的强度设计
  §6.3剪切及其实用计算
  §6.4挤压及其实用计算
  §6.5连接件的强度设计
  思考题
  第七章 流体力、容器
  §7.1流体的特征及其主要物理性能
  7.1.1流体的特征
  7.1.2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能
  §7.2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7.2.1流体静压强
  7.2.2静止流体内任一点的压强
  §7.3作用在壁面上的流体力
  7.3.1静止流体作用于平壁面上的压力
  7.3.2静止流体作用于曲壁面上的压力
  §7.4薄壁容器
  7.4.1圆筒形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
  7.4.2球形薄壁压力容器的应力
  7.4.3强度条件
  思考题
  第八章 圆轴的扭转
  §8.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8.2扭矩与扭矩图
  §8.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8.3.1圆轴扭转的应力公式
  8.3.2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8.3.3扭转圆轴任一点的应力状态
  8.3.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8.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8.4.1强度条件。
  8.4.2刚度条件
  §8.5静不定问题和弹塑性问题
  思考题
  第九章 梁的平面弯曲
  §9.1用截面法作梁的内力图
  §9.2利用平衡微分方程作梁的内力图
  9.2.1梁的平衡微分方程
  9.2.2 梁的剪力图、弯矩图的简捷画法
  §9.3梁的应力与强度条件
  9.3.1变形几何分析
  9.3.2材料的物理关系
  9.3.3静力平衡条件
  9.3.4平面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及强度条件
  9.3.5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9.4梁的变形
  9.4.1梁的挠度和转角
  9.4.2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
  9.4.3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9.5弯曲静不定问题和弹塑性问题简介
  思考题
  第十章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10.1应力状态
  10.1.1平面应力状态的一般分析
  10.1.2极限应力与主应力
  10.1.3 广义胡克定理与应变能
  §10.2强度理论简介
  10.2.1关于破坏的强度理论
  10.2.2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10.3组合变形
  10.3.1拉(压)弯组合变形
  10.3.2弯扭组合变形
  思考题
  第十一章 压杆的稳定
  §11.1稳定的概念
  §11.2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
  §11.3不同支承条件下压杆的临界载荷
  §11.4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
  §11.5压杆的稳定计算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疲劳与断裂
  §12.1疲劳破坏及其断口特征
  12.1.1什么是疲劳?
  12.1.2疲劳断口特征
  §12.2 S-N曲线及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
  12.2.1基本S-N曲线
  12.2.2平均应力的影响
  12.2.3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和变幅载荷谱下的疲劳寿命
  12.3断裂失效与断裂控制设计
  12.3.1结构中的裂纹
  12.3.2断裂控制参量和断裂判据
  12.3.3断裂控制设计的基本概念
  §12.4da/dN—△K曲线及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12.4.1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12.4.2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思考题
  附录型钢表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作者简介
馆藏&280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力学试题及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