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美国西点军校”军校

西点军校传说多:上甘岭战役没让美军震惊_网易军事
西点军校传说多:上甘岭战役没让美军震惊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最著名的军事案例,死磕几十年无解? 上甘岭并非美军"伤心岭",美军公开档案中无"上甘岭战役"等名词,并无死磕几十年一说
美军F-86在朝鲜战场上的数量也远远低于大多数人的想象。第4联队只下辖1个战斗机大队——第4战斗机大队,第4战斗机大队下辖第334、335、336中队,每个中队编制24架F-86战斗机,全大队(其实也就是全联队)总共只有75架F-86,即使加上备用飞机,最多不超过90架,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驻扎在日本,承担日本防空任务,通常只有约40架F-86在朝鲜半岛。
http://img5./photo/-16/600x450_ADIOMALO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6/t_ADIOMALO4T8E0001.jpg
然而由于飞机数量不足、任务负担过重,F-86只能在“米格走廊”担负争夺制空权的任务,无法对轰炸机提供护航。虽然远东航空军一再要求从美国国内增派F-86,但是考虑到苏联空军对美国本土的威胁,所以只给远东航空军加派了1个F-80C战斗轰炸机联队。
http://img2./photo/-16/600x450_ADIOMBIH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6/t_ADIOMBIH4T8E0001.jpg
日,由于缺乏F-86护航,8架轰炸志愿军后方的B-29有4架被击落,2架虽然返回但受伤过重而报废,重伤1架。在此之后,第4战斗机联队的所有F-86才被集中到朝鲜半岛,不再担负日本防空。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C7O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6/t_ADIOMC7O4T8E0001.jpg
美国空军也从本土紧急运送了75架F-86E,将原来装备F-80C战斗轰炸机的第51联队全部换装为F-86。1952年6月,第51联队才完成换装。
http://img5./photo/-16/600x450_ADIOMCVS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CVS4T8E0001.jpg
而整个朝鲜战争中,在朝鲜半岛总共就只有这2个F-86战斗机联队,装备飞机的总数最多时不超过180架。
http://img4./photo/-16/600x450_ADIOMDMK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DMK4T8E0001.jpg
而中苏朝在鸭绿江边部署的米格-15数量显然远远超过了F-86,以日为例,仅苏联第64航空军就拥有441名飞行员,321架飞机,其中303架是米格-15。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EEI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6/t_ADIOMEEI4T8E0001.jpg
1951年12月,苏联第64航空军改归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此时“空联司”指挥的战斗机部队包括3个苏联空军师、4个中国空军师、1个朝鲜空军师,另有4个中国空军师部署在第二、三线机场,主要为一线机场提供空中掩护。此时,中朝苏三国空军中能投入朝鲜空战的米格-15总数约在450架到500架之间。美军其他战机多是活塞飞机和战斗轰炸机。
http://img4./photo/-16/600x450_ADIOMF5B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6/t_ADIOMF5B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2./photo/-16/600x450_ADIOMFRG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6/t_ADIOMFRG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4./photo/-16/600x450_ADIOMGL8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GL8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6./photo/-16/600x450_ADIOMHB5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HB5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I5O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I5O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2./photo/-16/600x450_ADIOMIRQ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IRQ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JID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JID4T8E0001.jpg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空军。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K9F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K9F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6/600x450_ADIOML29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L29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LQF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LQF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600x450_ADIOMMF7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6/t_ADIOMMF7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N9Q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N9Q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O1P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6/t_ADIOMO1P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ONC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t_ADIOMONC4T8E0001.jpg
http://img4./photo/-16/600x450_ADIOMPDP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PDP4T8E0001.jpg
http://img3./photo/-16/600x450_ADIOMQ69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6/t_ADIOMQ69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6/600x450_ADIOMQSN4T8E0001.jpg
http://img5./photo/-16/t_ADIOMQSN4T8E0001.jpg
http://img6./photo/-16/600x450_ADIOMRJC4T8E0001.jpg
http://img2./photo/-16/t_ADIOMRJC4T8E000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最著名的军事案例,死磕几十年无解? 上甘岭并非美军"伤心岭",美军公开档案中无"上甘岭战役"等名词,并无死磕几十年一说谣言:2014年12月,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撰文称,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研究人员,试图用电脑模拟再现直接导致板门店停火协定的上甘岭战役,但却怎么也搞不明白。而且早在之前就有文章称,美军在上甘岭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取名叫"伤心岭"。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世界最著名的军事战例,成为唯一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又称上甘岭以其战争史上的许多奇迹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真相: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美军的战史中,关于上甘岭战役及"金化攻势"等名词完全没有,只在中国战史数据中出现,而且对于所谓"金化攻势"的目标、范围都模糊带过,所使用的兵力也语焉不详。中国所推崇的上甘岭战役,不过是"白马山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书面语或可这样表述:战术性出击或反击中的大型高强度战斗。而在中国战史文章中,常表示美军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称为"伤心岭",然而,美军命名的"伤心岭",和上甘岭没有关系。"伤心岭"在朝鲜东部,而上甘岭靠近朝鲜中部,两者距离约50公里。"伤心岭"战斗发生得较早,于1951年9月。上甘岭作战则发生于1952年1-月。在美军公开的档案里,能够和上甘岭战役的时间相对应的,仅仅是一次代号"摊牌作战(日-24日)"的记录。因此,称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入最著名战例,甚至是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都是无稽之谈,前者类似"西点学雷峰"之类的谣言,而后者没有充分举证、列出著作出版物,也毫无说服力。真正的朝鲜战争三大山地战:血染岭日,南朝鲜第5师第36团开始了对以后被命名为血染岭的983高地的攻击。983高地位于大愚山(1179高地)和白石山(1142高地)之间的一座孤立小山,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沿水入川和西川北上的两条公路。夏季攻势的目标之一就是这个983高地。范弗里特上将指示这次攻击时,曾对作为阿尔蒙德中将的后任第10军军长的克洛威斯·E·巴亚斯(音译)少将作过如下的指示:“为了掩护堪萨斯线,增大防御纵深,必须夺取983高地。另外为了完成对‘亥安盆地’的大包围,和威胁文登里以扰乱敌人的后方,也必须夺取成为其门户的这个高地。虽然敌人的阵地可能很坚固,但只要是集中炮兵予以打击,就不会有多少困难了。美第2师长拉夫纳少将以师的全部火力(中、轻炮7个营共126门和中、重迫击炮72门)支援这次攻击,并亲自到德谷里的团指挥所,师参谋长前出到杜密岭的团观察所为黄烨上校指挥的团的攻击准备工作提供建议。支援火力在4公里的攻击正面约为200门,1公里相当于50门。这样的密度在这次战争中也是罕见的,这体现了范弗里特上将让南朝鲜军队树立起自信心来这种想法的热情。8月18日6时,约200门火炮和迫击炮一齐开始了攻击准备射击。由于当时正在下雨而中止了空军支援,准确地破坏射击没有希望了。但因拉夫纳师长规定的是“在这次攻击中弹药没有限制”这样的方针,所以炮击用“非常激烈”这样一个词就可说清了。目标高地和中朝军的炮兵和迫击炮阵地完全被爆炸的烟尘所覆盖,使人感觉好象一个活人也没有了。在这9天的战斗中所消耗的弹药仅炮弹就约有36万发,相当1门炮发射了2860发(平均一门炮1天320发)。这就是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北朝鲜军在受到集中炮击时,在掩蔽部里待机。当炮击停止的同时就进到射击线上开始投掷手榴弹和机枪射击,所以怎么炮击也收不到压制的效果,仅仅从正面攻击是不会解决问题。 这种战法是面对具有绝对优势火力的敌人进行防守时的一种战法,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坚守时间比较长的先例也几几乎乎都是采用这种战法,这是用地形来弥补火力上的劣势。8月31日,美第10军全线同时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美军第9团(林奇上校)接替南朝鲜36团攻击血染岭,该团8月31日和9月1日从正面进行了攻击,仍然没有成功。该团的攻击和南朝鲜第36团的攻击采用相同的方法,因此遇到了几乎相同的经过和失败。无论怎样炮击,北朝鲜军躲在反斜面的坑道内,在美军将要突然进到山顶阵地时,突然予以猛烈射击,因此每次都遭到重大损失。虽然几次改变攻击方法,但还是被潜藏在反斜面深深的堑壕中投掷手榴弹的北朝鲜士兵所打败。美第2师估计,北朝鲜军仅在血染岭遭受的损失就在1.5万人以上。在从8月18日到9月5日攻击血染岭的3周时间内,联合国军所受的损失实际是战死326人,负伤2032人,失踪414人,共计2772人。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夺取一个不过象个瘤子似的4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用3个星期的时间,近3000人的损失36万发炮弹(估算为100亿日元)。伤心岭范弗里特上将在血染岭的攻击开始陷于僵局之时,就设想在中、东部战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作战,将此命名为“Talons”(猛禽之爪)计划,于8月末提请李奇微上将批准。这是一座胆小的人一看就会胆怯的山岭,从主脉向东西延伸出的无数支脉会使人想起鱼的背骨而感到毛骨悚然。目击这个山峰战斗的新闻记者喊出了HEART BREAK RIDGE(意为伤心岭或断肠岭)。支援攻击的炮兵有105榴弹炮两个营,155榴弹炮两个营,200榴弹炮一个连共计76门,用来夺取南北4公里多长的山峰被认为是充分够用的。9月15日,美军第9团第2营在象要“炸掉山顶”那种程度的支援射击的掩护下再次发动攻击。美军第23团对伤心岭的攻击到第14天了。由于“两个星期无益的攻击”遭受了950人(32%)以上的损失。美第2师的损失合计为1670人之多。金日成山脉美第10军为了谋求完成“秋季攻势”的目的,于10月15日开始了全面攻势。这是为了要报伤心岭之仇,这里所说的全面攻势是在血染岭和伤心岭。10月4日,也就是进攻的前一天,49架战斗轰炸机猛攻沙汰里周围,美军斯塔曼支队开始了佯攻。这时北朝鲜军在876高地的棱线配置的是第12师第3团,在其北侧棱线配置的是第6师第1团,在伤心岭配置的是该师第15团,采取了死守的态势,但因自8月18日以来受到不间断的攻击,各团都减员到不足1000人了。10月5日傍晚,美军将近300门的火炮和迫击炮对美军第9团和第38团的攻击正面开始进攻火力准备,接着海盗型飞机对成为炮兵死角的山谷间投掷凝固汽油弹和加以扫射和轰炸。美国公开史料也称赞美军第23团英勇作战说:“不到战死或因负伤不能进行战斗时就不停止抵抗,被俘的人极少,而且没有见着一个没有带伤而被俘的”。但在13日拂晓法国营攻上山顶,给那么激烈的战斗打了终止符号。从第23团开始攻击伤心岭算起,这是第30天的事。这次“底线得分”作战好歹算是取得了成果,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该师的死伤人数为2030人,加上第一次攻击时的损失为战死597人,负伤3064人,下落不明84人,合计共达3745人(为编制的22%),其中有1832人是属于第23团的。另外,弹药的消耗量也庞大到惊人的程度,总计为:76毫米坦克炮弹6.2万发;105毫米轻炮弹40.1万发;155毫米中炮弹8.4万发;200毫米榴弹炮弹1.3万发;60、81、107毫米迫击炮弹11.9万发;57、75无后坐力炮弹1.8万发。
由于这次攻击是在险峻的岩山和深谷进行的战斗,所以迫击炮弹的消耗比预想的要多,首先是81毫米迫击炮弹不足,接着是107毫米迫击炮弹缺乏,为此从日本空运来1万发,从釜山将2.5万发由特别专列火车“突进”运来,才算凑合着敷衍了过去。巴亚斯军长充分考虑到所集积的弹药也还是不足。承受了如此大量的钢铁而在“用鲜血保卫高地”的北朝鲜军遭受的损失好象是极为巨大,估计北朝鲜第6师、第12师、第13师和中国第204师的损失达2.5万人(确认遗体,1473具,估计死者8389人负伤者14204人),其后,北朝鲜第5军一直到停战没有在第一线出现过。可是把战线仅仅从血染岭向北推进到约10公里的文登里、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和付出了约6000人的伤亡,军需品的消耗达到了天文数字。这实在是一次高代价作战,是一场极不合算的战斗。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叫“西点”的地方大多了:美国有西点,英国也有西点;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还有西点。即使在美国,纽约州有西点,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加利福尼亚州……也有西点;阿肯色州,宾夕法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叫西点的地名,还都在两处以上。
    但即使有如此众多的西点,不论你在世界任何地方,一说到West Point,人们马上想到的,却是纽约北面哈得孙河畔的那个西点。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人们常说美国是个人主义社会、金钱社会、崇尚个性张扬的社会。有机会到西点的话,你看到的却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社会,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一个讲领导更讲服从的社会。西点军校的格言是:一年级必须学会服从,二、三、四年级必须学会领导。在军校内,一年级学生的核心任务就是服从,随时准备完成高年级学生交给的任务。甚至吃完饭后也要大声向同桌的高年级学生报告,得到允许方能离开。都说美国的孩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我们在西点看到的却完全不是这样。
    那天正逢假日,参观的人流在绿树如屏、绿草如茵的西点游览区穿行。有几个学员跑步过来,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跑在最后的是一位女性。这时林0的岔路上走来一个由高年级学员担任的值日官。女学员马上踉踉跄跄地站住,打了个立正,并向值日官敬礼、大声报告。湿漉漉的头发紧贴着通红的脸颊。本也很年轻的值日官一脸严肃,将喘息不止、保持立正姿势的女学员审视一番,才还礼放行。
    我站在一旁,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这种场景。望着那个身穿作战服且后背湿透的女学员跑远的背影,才记起来这场景我在将近30年前的日本影片《啊,海军!》里看到过。一瞬间西点军校在我眼中,似乎成了日本海军的江田岛学校。
    在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美国,西点学生过的是一种近似斯巴达式的生活:每日课程排很满,考核很多,要求很严;饮食简单,但营养足够;就餐时间很短,不许说话。中午没有午休,晚上没有聚会,只有学业和体能锻炼、脑力和体力的高速运转。西点生每日晚睡早起,个人的机动空间很小。普通大学宿舍有空调设备,西点军校学员宿舍里却没有,而西点为每一位学员床边配备一台计算机,又是其他大学无法做到的。
    西点军校是不是美国社会的异类?不是。它不过集中表现了美国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就像朝鲜战争碑墙上的那句名言: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西点这具“狮身人面像”的不同侧面
    如果说考入西点与考入美国的一流名牌大学一样艰难,你一定不要吃惊。1999年美国公布的全国大学录取率统计中,西点军校的录取率为11%,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批名牌高校一起,被列为美国最难考的大学。
    对每所军校来说,议员的推荐名额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每个州十个名额,由两名参议员从该州各推荐五名;每个国会选区五个名额,由该选区选出的众议员从该选区推荐;副总统可从全国范围内挑选五人。如果不超出招生名额,总统可从连续服役八年以上军人的子女中挑选30人。军种部长可从该军种士兵中挑选30人。
    即使对这些优秀分子,西点军校也有指标清晰的淘汰规定:四个学年结束时总淘汰率要保持在25%左右,其中第一年就必须淘汰10%的学员。全程淘汰制度保证了能够通过四年学业的人,基本上都是能够在艰苦困难条件下承担重任的人。
    我们在美国期间结识了一个17岁的中学生克里斯蒂安。他聪明自信,天天拼命锻炼身体,他的梦想就是考入西点。我问他:“你一个议员都不认识,谁推荐你呢?”他反而十分吃惊地看着我说:“我知道他们的E-mail地址,我这么优秀,他们不可能不推荐我。”
    也许这就是西点这具“狮身人面像”的不同侧面。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由于西点的特殊性质与特殊地位,它的确吸引了一批有才华的美国青年人;另一方面对美国政府来说,通过如此严格的层层筛选,其目的说穿了就是一句话:集中民族和国家最优秀的人才,组成武装力量与别人对抗,实现世界霸权。
    “参加陆军”与“击沉海军”
    以“责任、荣誉、国家”为座右铭的西点军校,核心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在这一目标主导下,西点特别重视竞争精神的培养。美1校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西点军校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之间的竞争,既公开又露骨,成为美军内部两个典型的充斥“好斗”与“老子天下第一”习性的地方。
    参观西点时,我们看到教学楼和学员宿舍楼顶上,用黄色油漆写着非常醒目的大字:“GO ARMY”(参加陆军)和“SINK N1Y”(击沉海军);参观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时,则同样在醒目处写有“GO N1Y”(参加海军)和“BEAT ARMY”(打败陆军)。
  其实,这是他们每年一度激烈的美式“足球”(橄榄球)比赛的口号。这项两校对抗的体育运动从1890年开始延续至今,本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一度成为全美盛事,每年底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拥向费城,就为亲眼目睹一年一度的陆海军校争霸战。久而久之,“打败陆军”、“击沉海军”这些球赛啦啦队的口号,竟成为两个学校与各自军种荣誉密切相连的口号。在西点军校,学员们普遍将“ARMY OVER N1Y”(陆军胜于海军)作为口头禅;而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我们看到从军人商店购物出来的学员,大大小小的包装袋上都赫然印着“BEAT ARMY”(打败陆军)。
    两校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反映出陆、海军从建军伊始延袭已久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能看到,这种旧有的矛盾正被用来作为培养军人团队精神的新跳板,军种荣誉感由此成为军人荣誉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种精神被导向扩张与夺占时,无疑就蕴含着更大的攻击性与侵略性。
    没有学雷锋,但已开始发奋地研究中国
    西点军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就是每隔一定时期,要比较全面地介绍世界上某一个国家的军队,包括该国与军事有关的一切情况。90年代中期,西点曾全面介绍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让美1人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榜样,西点张贴了一些雷锋的照片,摘抄了部分雷锋日记,介绍过雷锋的生平。但这些现象决不意味着,美1人要“学习雷锋”,而只是介绍中1队的现状、思想观念、发展趋向,并把它作为未来可能的对手。
    西点没有“学习雷锋”,但这个军校培养出来的人却有相当一些在勤奋地研究中国。1997年访美途中,在飞机上我被安排与美国驻华陆军副武官胡柏中校同坐一排。胡柏是西点军校1978年毕业生,随身带着一本翻得很旧的书,看得非常认真。我一看封面大吃一惊:那是一本《鲁迅选集》,195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面还盖有“对外经济部资料室”的藏书章。他很得意地告诉我,这套书共四本,是在北京朝阳区一个旧书摊上买的。对方开价400元,他把价格砍到180元最后成交。胡柏不知道,这四本书封底的人民币标价不过4元8角。他很高兴,说找到了真正的好书。我问他,读这本书是不是布置的任务。他说没有任何人布置,他的上司并不清楚鲁迅是什么人。但他知道鲁迅的思想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他说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买书,他家里上上下下堆的都是有关中国的书。
    到美国防大学后,同是西点毕业的国家军事学院教务主任绍尔上校听说胡柏中校手里有一套研究中国的好书,马上说他也要借来看。我们告诉他美国防大学图书馆没有这套书,借不到,他表示国会图书馆一定有,他要去国会图书馆借。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恨不得立即将书拿到手。
    这些搞军事情报、搞战略研究的西点军人,竟然都想努力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与掌握中国社会、政治、历史的深层背景,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告诉你真实的西点军校之三:中国人看西点 ”怎么看? ---说两句吧!那些年坑过西点军校的谣言【中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那些年坑过西点军校的谣言收藏
1.西点军校学习雷锋好榜样?西点军校并不赞赏雷锋及其哲学,日,西点军校辟谣称其两年多来接待了一万余位前来寻找雷锋像的中国游客,已经筋疲力尽谣言:“西点军校学雷锋”大规模传播,是在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雷锋出国了!”的消息。随后,这个报道出现在许多报刊上,又有更为详尽的报道说:“西点军校正在开展着学雷锋的活动……校园张贴着雷锋的画像,学员传诵着雷锋的日记,教室里抄录着雷锋的名言。”于是,美国人学习雷锋精神的说法在国内蔚然成风,甚至不少人认为,美国人都学习雷锋精神,中国人却将之抛诸脑后。日,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主任梁有华还在《南方日报》刊发了《美国西点军校学雷锋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军队内部等级森严,利益磨擦很大,在这种只讲钱、人际关系物化的军队中,雷锋同志那种助人为乐、公而忘私、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品质,无疑是他们求之不得的行为楷模。”真相:2002年,根据雷锋纪念馆改扩建指挥部的要求,雷锋纪念馆馆长张淑芬到美国专程收集雷锋精神对美国西点军校的影响,但没有发现与雷锋任何有关的资料。于是便硬塞给校方有关雷锋的纪念品,并且说:西点军校表示要把雷锋纪念品当作教材。 而且西点会议大厅(Grant Hall)上方是挂着五位五星上将的画像,包括阿诺德、布莱利、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和麦克阿瑟,并没有雷锋。除了始作俑者承认愚人节恶搞&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方舟子也曾将中新网报道《学雷锋学汉语成为美国西点军校新时尚》译成英文寄给美国西点军校公共关系办公室,西点军校来函称“那篇文章中关于雷锋的信息是不准确的。在本军事学院,没有雷锋的塑像或画像。雷锋语录没有被印在任何正式的学员出版物中。虽然历史课和中文课也许会讨论雷锋,但军事学院并不赞赏他或其哲学。” 日,美国西点军校再次澄清该校从未学习过雷锋,希望中国媒体予以澄清:因为西点军校两年多来接待了一万余位前来寻找雷锋像的中国游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辟谣,已经筋疲力尽。2.《孙子兵法》是西点军校必读的军事圣经?根本不是军事圣经,仅5%的西点学生阅读过,课程也开设自历史系而非军事系谣言:20世纪80年代,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的说法就传入国内。2007年,随着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走马上任,《孙子兵法》在国外的“神话”又热闹起来。国内数十家媒体同时报道,称盖茨为总结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失误,特意找来一本《孙子兵法》放在桌头以备“随时翻翻”;海湾战争中美国士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的“旧账”也被再度翻出。更有甚者声称,“一位看不见的中国人指挥美国人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真相:20世纪80年代,孙子兵法被西点军校列为课程参考书后,喜欢出口转内销的中国人突然就被美国的“孙子热”吹得找不到北。而西点军校也只有2门课涉及到对孙子的学习,一门是“亚洲战争的历史”,另一门课是“战争和军事理论家”。这两门课都是历史系而非军事系开设的,孙子是被作为历史的角色来看待,而不是从他的军事哲学思想来学习。2007年,西点军校的图书馆负责人、军事历史学家阿伦也表示,《孙子兵法》主要是供军事历史课等几门课程的教学用途,西点的学生大约有5%左右阅读过这本书。时任美国国防部新闻处主任凯克也表示,《孙子兵法》远未达到“军事圣经”的地位,只是用于军事史教学的一本普通教科参考书3.毛泽东军事思想被西点军校奉为圭臬?西点课程设置中,无论是必修课还是公共核心课,都无毛泽东军事思想课。《论持久战》也只不过是选修课的参考阅读书谣言:2008年,曾有媒体报道, 《论持久战》,也赢得全球军界的认同。“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菲利普·载维达曾写到:图书馆里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压弯了。” 和《孙子兵法》一样,《论持久战》也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了必读。并逐渐演变出了“美国的西点军校,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必修课”的说法。真相:根据官网,西点军校的课程分为三类:科学文化课程、军事类课程、体育课程。国防科技大学的孟祥乐关于西点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章中,无论是必修课还是公共核心课,都没有叫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事实上,与《孙子兵法》一样,《论持久战》只不过是西点军校个别专业选修课的参考书目,一般在介绍游击战理论时,才会提到毛泽东的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4.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最著名的军事案例,死磕几十年无解? 上甘岭并非美军“伤心岭”,美军公开档案中无“上甘岭战役”等名词,并无死磕几十年一说谣言:2014年12月,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撰文称,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研究人员,试图用电脑模拟再现直接导致板门店停火协定的上甘岭战役,但却怎么也搞不明白。而且早在之前就有文章称,美军在上甘岭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取名叫“伤心岭”。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世界最著名的军事战例,成为唯一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又称上甘岭以其战争史上的许多奇迹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真相: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美军的战史中,关于上甘岭战役及“金化攻势”等名词完全没有,只在中国战史数据中出现,而且对于所谓“金化攻势”的目标、范围都模糊带过,所使用的兵力也语焉不详。中国所推崇的上甘岭战役,不过是“白马山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书面语或可这样表述:战术性出击或反击中的大型高强度战斗。而在中国战史文章中,常表示美军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称为“伤心岭”,然而,美军命名的“伤心岭”,和上甘岭没有关系。“伤心岭”在朝鲜东部,而上甘岭靠近朝鲜中部,两者距离约50公里。“伤心岭”战斗发生得较早,于1951年9月。上甘岭作战则发生于1952年1-月。在美军公开的档案里,能够和上甘岭战役的时间相对应的,仅仅是一次代号“摊牌作战(日-24日)”的记录。因此,称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入最著名战例,甚至是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都是无稽之谈,前者类似“西点学雷峰”之类的谣言,而后者没有充分举证、列出著作出版物,也毫无说服力。5.西点军校的成功归功于“22条军规”?专为中国人定制的鸡汤,在西点军校找不到任何踪迹,反而在美语中“第22条军规”一词本身就是为了讽刺制度的荒谬谣言:近年来在畅销书市场上热卖的“西点军校22条军规”系列图书,包括《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中英文对照)》、《向西点军校学执行力:打造优秀员工的22条军规》、《西点军校22条军规大全集》等都提到,西点军校有无条件执行、工作无借口、细节决定成败等“22条军规”,并以此包装成“成功学秘籍”推广营销。真相:事实上,所谓“西点军校22条军规”都是专门为中国人定制的成功学心灵鸡汤。“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为主题的图书还被列入了一些机关单位的推荐书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显示,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17部门“联合读书年活动”中,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4月14日上午举办的“读好书、强素质”主题读书活动系列讲座中就推荐了《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一书。然而在西点军校的官方网站,没有任何与军规相关的文件。2011年,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西的英文出版编审陶百强辗转联系到负责西点军校招生工作的现役上尉军官Albert以确认“22条军规”的真实性,但得到回复称,从来没有见过西点军校的“22条军规”,并表示是有人在误导,指出西点军校提倡的是荣誉感和追求卓越。在当代美语中,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通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来展现,社会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一种制度化了的疯狂之中,这个社会的一切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在中国,原本一个荒诞性的词却被演化成成功学大肆宣传。6.“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中国人杜撰的,出自伪书《没有任何借口》,无英文作者和原版,美国允许军事人员可以“拒绝服从非法命令”,不会将没有借口奉为行为准则谣言:2004年,《没有任何借口》出版,作者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费拉尔・凯普。此后,“没有任何借口”被描述成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不管什么时候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到2004年10月份已再版24次,销量超过200万册。大批国内企业,批量购买,发给员工人手一册,甚至还要求员工学习以后谈“体会”,写“读后感”。真相:2005年,《没有任何借口》被揭发为伪书,该书不存英文原版及原作者,通过美国出版商协会查阅所有出版资料,也找不到这个叫费拉尔.凯普(Ferrar Cape)的人和他的《No Excuse!》一书。该书得实际作者即编者金雨,是北京一家策划公司的自由撰稿人,原名董浩佳。《没有任何借口》的封底上引用了《美国商业年鉴》、《哈佛商业评论》和《纽约时报书评》的评语。其中《纽约时报》的评语是:“《没有任何借口》被誉为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它应当像员工手册一样,分发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是出版社出于商业包装的考虑自己加进去的。二战结束后,美国就调整了军事审判法典,从根本上允许美军士兵可以拒绝服从非法命令。更何谈没有任何借口口地执行命令。
五毛成天意淫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西点军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