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著名战役的大型辩论有什么等

中国历史系列之十大辩论高手
价格:¥27.50 &&
5351人阅读
4679人阅读
第1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一:晏婴
1.晏婴生平事迹考辨
在晏婴研究中,对晏婴的生平事迹存在着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影响了对晏婴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的准确把握,从而影响了对晏婴的深入研究。针对此,本文对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进行了逐一考证,提出了以下观点:(1)晏婴约生于公元前580年,享年近80岁。(2)晏莱不是晏婴之子,应是晏婴同族。(3)晏婴曾经因齐...&&&
来源:《海岱学刊》
2015年第02期
作者:战化军
2.从《晏子春秋》看晏婴进谏的艺术技巧
晏婴作为先秦时代的著名贤相之一 ,协助齐国君主治政长达 5 0余年。晏婴在位始终敢为国为民直谏君主的过失 ,除有其思想与理论基础外 ,关键还在于其具有高超的进谏艺术技巧。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 ,就晏婴进谏的艺术技巧进行了初步探析&&&
来源:《泰安师专学报》
2001年第04期
作者:邵先锋
3.论《晏子春秋》中晏婴的外交思想与实践
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佐政期间提出并践行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晏婴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家。晏婴根据齐国国情及国际形势提出了“外归其义”,“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的和平外交思想...&&&
来源:《管子学刊》
2003年第04期
作者:邵先锋
4.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晏婴的治国谋略考究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杰出的政治才华和极高的思想水品,提出许多鲜明的治国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晏婴的爱民举措,清廉节俭的自我实践以及切实有效的用人策略方面,对晏婴的治国谋略进行分析。&&&
来源:《兰台世界》
2014年第06期
作者:陈东旭
5.绵里藏针 刚柔兼济——试论晏婴形象的双重人格美
&正& 在多如繁星的中国古代杰出人物中,以人格论,备受后人称赞的,晏婴要算一个。还在他活着的时候,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女人——御者之妻,就称赞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史记·管晏列传》)稍后,向来并不随便奉承人的孔子,赞扬他:“晏平仲...&&&
来源:《管子学刊》
1989年第01期
作者:王志民
6.百般谏诤皆为民——晏婴在《晏子春秋》中的谏诤形象
晏婴以极忠尽谏闻名,而其劝谏的主要内容便是要齐君效法古之贤君爱民、重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描述晏婴的谏诤形象和高超的进谏艺术与技巧。&&&
来源:《管子学刊》
2005年第03期
作者:王红;李薇
第2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二:邹忌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史实考辨
&正& 剡川姚宏本《战国策·齐一》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章》,载齐国名臣邹忌问他的妻妾和来客,他和齐国的美男子城北徐公究竟谁长得更美?这些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邹忌胜过徐公。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当面和他相较,自觉不如徐公远甚,从而认识到妻妾和来客之所以吹捧他是由于各怀私心,于是朝见齐...&&&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79年第04期
作者:缪文远
2.邹忌的劝谏为什么能够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用具体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设喻精妙,通俗易懂,委婉含蓄,说服力极强,对我们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深刻意蕴,当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本文着重分析了邹忌劝谏取得成功的原因,肯定了邹忌所具...&&&
来源:《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2年第06期
作者:吴利娜
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儒学释读兼论邹忌其人
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历来为人所称道,但多论述其劝谏的艺术性,对其主题思想则少有问津。主题思想是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演绎,邹忌是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的贤臣形象。但从现存的历史史料来看,邹忌本人是一个多面人物,在论本中被典型化了。&&&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04期
作者:王飞
4.邹忌,一个可爱的男人——《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另类解读
&正&一、与《战国策》中其他劝谏类故事一样,这则小故事也体现了语言的力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齐国宰相邹忌穿戴华丽的衣冠,面对铜镜,深深为自己高大英俊的形象所感动。但一想到徐公,一个闻名全国的美男子,邹忌内心还是多少有点不安。当然,这种不安很快烟消云散了,因为邹忌在自己妻子、妾,甚...&&&
来源:《甘肃教育》
2015年第13期
作者:栗金花
5.漫议邹忌的讽谏艺术
&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此言意在劝告人们在为人处世时,要能够听进去那些跟自己的政见不同的话,以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是良药就一定得苦口吗?是忠言又何必让它逆耳呢?良药不苦,忠言顺耳岂不更好!在这方面,邹忌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家庭琐事,巧妙设喻邹忌身为...&&&
来源:《中学文科》
2008年第08期
作者:曹绍云
第3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三:淳于髡
1.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
战国中期,齐国的淳于髡长于论辩,善于调侃,在宫廷中成功地运用民间论辩讲诵伎艺,在滑稽诙谐的氛围中进行讽谏,留下了类似于对问体杂赋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和由淳于髡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故事性、论辩性和行文通俗、大致押韵,表明了这些作品的口诵性质。&&&
来源:《齐鲁学刊》
2010年第02期
作者:伏俊琏
2.淳于髡巧进谏
&正&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
2012年第04期
3.淳于髡思想考论
淳于髡在《史记》中一人两传,且两传中身份差异很大,太史公对他身份跨越的思想理路未作梳理,形成理解上的断层。从淳于髡的出身和经历中寻绎他身份变迁的脉络时发现,他与黄老思想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他接受了黄老思想,而是他自身思想与黄老的耦合。他的出身、职业决定了他务实、擅于...&&&
来源:《学术界》
2013年第08期
作者:王绪霞
4.淳于髡身份考证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显示出稷下先生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稷下学宫的用人特点。淳于髡赘婿出身,因事获髡刑,地位低微,又加之齐地巫儿婚俗盛行,其实为巫儿婿。稷下学宫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双重属性。淳于髡被立为&上卿&、&列大夫&、&上大...&&&
来源:《管子学刊》
2011年第04期
作者:董君
5.战国名臣淳于髡的“善辩”之才
&正&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皆喜欢招贤纳士,令其献计献策,辅助治理国家、料理朝中之事。齐国齐威王即位后,也照例四处广揽人才,辅助朝政。在其网罗的大批人才&&&
来源:《文史春秋》
2010年第10期
作者:卞文志
第4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四:张仪
1.张仪史事辨
张仪史事辨晁福林在战国中期的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家张仪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和张仪同时的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足可见张仪和其它纵横家叱咤风云的气概。尽管孟子不称许这些纵横家为大丈夫,...&&&
来源:《江海学刊》
1994年第03期
作者:晁福林
2.浅议战国时期连横战略——以张仪连横诈楚为例
吴婷;高群彬
张仪诈楚是战国时期连横外交的经典案例。秦国及张仪根据当时的战略形势将连横的目标设定为二:使三晋事秦和拆散齐楚同盟。故先以外交和武力并举使三晋事秦,继之借外交欺诈使楚自绝于齐,拆散齐楚同盟,随后以秦、韩与魏之势伐楚并获大胜。张仪连横属积极性的强力外交,使秦摆脱了外交孤立,突破了...&&&
来源:《学理论》
2015年第02期
作者:吴婷;高群彬
3.张仪弱楚的欺诈外交
&正& 张仪是战国中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比他晚一辈的苏秦齐名。两人活跃在列国政治舞台上差不多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张仪于公元前333年入秦,公元前310年死于魏。苏秦于张仪死年再次入燕,公元前284年死于齐。张仪比苏秦早26年退出政治舞台。张仪主张连横亲秦,苏秦力倡合纵抗秦,两人的立场...&&&
来源:《外交学院学报》
1991年第03期
作者:裴默农
4.张仪的权变术和间谍术
&正&张仪(?~约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期魏国人。传说他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高足,而&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后来长期为秦国效命,甚至亲自充当间谍,从事游说离间诸侯的活动。他极力倡导连横之事,努力瓦解齐楚同盟,为秦国最终实现&&&
来源:《文史天地》
2013年第05期
作者:熊剑平
5.《战国策》中张仪形象探微
《战国策》中的张仪,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善辩&,但在&善辩&的表象之下,富含着张仪的人生观和实现人生观所具备的才干。而张仪人物形象的出现,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02期
作者:张辟辟
6.《战国策》《史记》张仪形象比较研究
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从大分走向大合的阶段,各诸侯国都在新与旧的交替中经历着战争的惨烈与变法的阵痛。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出现了一批特殊人物——战国策士,张仪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史记》和《战国策》中有大量关于张仪的文字记载,张仪的事迹在二书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
来源:《沧桑》
2013年第02期
作者:杨夏月
第5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五:苏秦
1.苏秦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苏秦作为战国时期合纵家的代表,其读书人的身份定位、&落魄―发迹&的传奇经历以及世态炎凉的体验,在其后底层文人那里引起强烈的共鸣,而被代代演绎。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思路对苏秦故事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发覆这一故事的演变轨迹,更能透过故事的演变一窥挣扎在底层的读书人的&心史&,为寒士...&&&
来源:《天中学刊》
2016年第03期
作者:许中荣
2.苏秦间谍案述评
苏秦是战国时期燕国派往齐国的战略间谍 ,其积 1 6年之努力 ,旨在帮助燕王颠覆齐国并获得了成功。苏秦间谍案表明 ,一名战略间谍的成功运用对于战略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这一案例 ,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用间”的若干特征 ,而且对于当今的谍报理论研究也具有着重要的...&&&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2003年第04期
作者:储道立
3.以儒家士子标准反观《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形象
《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的言行时时展现儒家士子精神风貌。首先,苏秦身上有着《论语》中所诠释的&士&精神。其次,苏秦与《论语》中的孔子一样执着于自己的道。第三,以家人前后对苏秦之态度,反衬苏秦形象的挺拔、坚韧。苏秦的形象随着《战国策》的流传而逐步深入人心,本文根据《论语》中提出的...&&&
来源:《文学教育(上)》
2016年第05期
作者:梅伟
4.苏秦事迹述略——为纪年苏秦逝世2300周年而作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主要事迹是作为燕昭王的亲信出使齐国,执行&以弱燕并强齐&的战略使命。先是合纵五国攻秦,后又&恶齐、赵之交&,策划由乐毅统率五国联军攻入齐都临淄。这时,他被齐闵王以&阴与燕谋齐&的罪名车裂处死,被誉为&燕之尾生&。苏秦合纵五国伐齐,使齐国从此走向衰落...&&&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07期
作者:蔡运章
5.从《战国策》比较苏秦、张仪的说服策略——分析说服秦、...
战国时代,谋士奔走劝说君王采纳自己的谋略以实现自身价值。在《战国策》中表现尤为突出的便是苏秦和张仪,他们各自的主张也成为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对立策略——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就更值得拿来仔细研究和分析,便于学习其中思维、立场和角度分析。本文重点从劝说秦王、楚王、齐王、赵王来对...&&&
来源:《名作欣赏》
2016年第17期
作者:路丽莉
第6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六:郦食其
1.郦食其:最有个性的侃爷
&正&秦末汉初,最著名的侃爷非郦食其莫属,他不但口才卓越,而且相当有个性。只可惜,大器晚成,混到60岁,他才在当时的高阳城当了一个看守城门的吏卒。作为一个县政府的普通打工仔,郦食其并非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相反,他的性情十分放荡,为人极为狂傲,平常又好喝几口酒,因而历史上有人称其为&高阳酒...&&&
来源:《领导文萃》
2014年第10期
作者:罗杰
2.高阳酒徒郦食其
&正&郦食其是秦汉时期著名的舌辩之士,刘邦的重要谋士。郦食其投奔刘邦时,已经年过六旬,堪称是&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他献策攻下陈留,使沛公的西征军获得许多粮草和辎重物资,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楚汉两军相持苦战难解难分情势被动的局面下,他建议汉王夺取荥阳,占据敖仓,获得巩固的据点和粮食补...&&&
来源:《国学》
2012年第12期
作者:梁由之
3.被韩信争功“逼死”的谋士郦食其
&正&郦食其(食音异,其音基)自幼喜好读书,富有智谋,却因家贫落魄,一直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为了谋生,很长时间里他只得做一个替人看门的门卒。虽然衣食难寻着落,郦食其的个性却一直非常张扬,乃至&县中人皆谓之狂生&。直到六十多岁时,他才投奔刘邦而获重用。在刘邦手下,&&&
来源:《文史天地》
2011年第12期
作者:熊剑平
4.郦食其之死
&正&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10年第08期
作者:王立群
5.龙且和郦食其
&正&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介绍中国姓氏龙姓时说道:秦朝末年有一个大将叫龙且,主持人将“龙且”读为lóng qiě。 “且”作为古人名用字今音应读jū(居),此音读可从古今音注及“且”“雎”异文情况得到证明。先看古人的注音: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引&&&
来源:《咬文嚼字》
2001年第03期
作者:于智荣
第7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七:蒯通
1.辩士蒯通简论
蒯通是战国纵横家的一员,秦朝统治时期处于蛰居状态。他参加秦末农民起义,说降燕、赵数十城,功绩不凡。他先追随项氏,继而归附韩信,曾力劝韩信据齐自立,以与刘、项成鼎足之势。后投曹参,终老于齐。由于他追求的是谋主的成功,关注的是自己作为附丽者的利益,因而希望造成一个诸侯对垒互峙之局,竭...&&&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年第02期
作者:孟祥才
2.燕人蒯通略论
蒯通是战国秦汉之际的著名策士,他极具辩才和胆识,在历史上颇有声名,但古代学者对他评价不高。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相关文献,从对天下大势的认识、个人处世智慧等角度略作讨论,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蒯通。&&&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第02期
作者:严可
3.蒯通自救
&正&我国历史上开国皇帝杀戮功臣的恶劣风气,起自汉高祖刘邦。西汉建立后,刘邦妒贤忌能感到握有重兵的异姓王对中央集权是严重的威胁,便决心除掉他们,例:功高盖世的开国元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都为西汉开国立下汗马&&&
来源:《初中生辅导》
2008年第10期
作者:白庆顺
4.性格即命运——读韩信与蒯通
刘邦立即下令把蒯通抓来审问:“是你教唆淮阴侯造反的吗?”蒯通说,“不错,是我的主意。但这小子不听劝说,才落得被诱杀的下场。要是听我的话,陛下您还能把他杀了吗?”刘邦大怒,要烹杀他。蒯通不服,他说自己为韩信出谋,乃为其主,而且当时只...&&&
来源:《炎黄纵横》
2006年第11期
作者:楚欣
5.蒯通是“废柴”吗
蒯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可惜因韩信犹豫不决而未能实现,于是有人说,蒯通不过是徒有虚名的“废柴”而已。那么,蒯通真是个“废柴”吗?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反秦起义硝烟四起,英雄豪杰各据一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要施展自己的抱负,成就一番...&&&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兆贵
第8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八:陆贾
1.陆贾生平功绩考
陆贾是汉初政坛上虽不惹眼但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深谋远虑,学识渊博,言辞辩丽,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在汉初的布衣将相格局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对汉初政治、思想、文学的走向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12期
作者:胡兴华
2.陆贾的历史著述与历史思想
陆贾为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史学家。他的历史著述主要有《新语》和《楚汉春秋》 ,其中《新语》也是一部政论性著作。后人对二书的思想性和史料性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陆贾的历史思想丰富而深邃 ,他通过对历史治乱兴衰的探讨 ,提出了“逆取而以顺守之”的观点 ;他的“三圣”...&&&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
2001年第04期
作者:汪高鑫
3.汉初陆贾的政治伦理思想
陆贾是汉初复兴儒学的先驱,其代表作《新语》以儒家仁义道德为本,同时吸收了道法家的某些因素,提倡无为而治、求圣贤和重民的政治主张,为汉初统治者构建以道德为基础的统治提供了比较坚实的价值支撑,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包含有较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02期
作者:杨汉民
4.陆贾教化思想探析
朱海龙;黄明喜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倡导教化的政论家,也是复兴儒学的先驱。他继承了先秦儒学以民为本的教化思想,从性善论的立场出发提倡学习儒家经典。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使陆贾认识到只有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并进而实现儒家不断追寻的大同社会的和谐景象。陆贾的以仁义为体而以刑罚为...&&&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4年第03期
作者:朱海龙;黄明喜
5.陆贾社会控制思想探究
陆贾作为汉初刘邦集团的重要谋士,为思想史研究领域中的众多学者关注。学者们因其所站立场不同,对陆贾进行了不同派别的划分,或称其为儒家,或称其为道家,亦或称其为杂家、纵横家等,然后多从哲学角度对其思想进行研究。文章将社会学的社会控制理论植入史学研究之中,认为陆贾思想就是有关社会控...&&&
来源:《学术论坛》
2012年第07期
作者:陈倩
6.从《汉书·艺文志》看陆贾之著述
《史记》、《汉书》均载录陆贾的著述,但陆贾著作除《新语》外,其它著述大都已经亡佚。目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陆贾著作如《楚汉春秋》、《陆贾》等仍存在若干争议之处,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有关陆贾著述的载录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楚汉春秋》,这是一部近于《左传》的作品,故...&&&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2011年第03期
作者:夏德靠
第9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九:纪晓岚
1.纪晓岚研究文献综述
田崇振;李继存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有关纪晓岚研究的一千三百余篇学术文献,从发表的文献来源数据库以及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收录期刊论文的发表年度、学科类别、所刊载期刊、研究资助基金、文献作者、关键词、下载频次、被引频次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
来源:《群文天地》
2012年第20期
作者:田崇振;李继存
2.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
宦海沉浮及其文学成就纪晓岚名昀,字晓岚,清雍正二年(1724年)农历6月15日生于直隶河间府一个官员家庭,父亲纪容舒曾任户部、刑部属官,后外放云南姚安知府,故又称“姚安公”。纪晓岚4岁开始读书,7岁时参加童子试,因成绩优异而有神童之誉。24岁...&&&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凯
3.纪晓岚机智抗皇旨
&正&乾隆是一个喜欢钻研学问的人。有一年,他和群臣们在一起讨论仁德,大学士纪晓岚也在其中。几个小时过去,乾隆也有些累了,就想放松一下,恰好此时在书上看到了&忠孝&两个字,乾隆想起知识渊博、机智敏捷的纪晓岚就在身边,突然玩性大发,就问纪晓岚说:&纪晓岚,我问你,这‘忠孝’两个字分别是什么...&&&
来源:《初中生辅导》
2014年第31期
作者:童小娟
4.解密“大才子”纪晓岚
为官:相貌丑陋口吃近视纪晓岚(),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
来源:《平凉日报》
作者:张守刚
5.谋士·才子·忠臣——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
随着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剧中主要人物纪晓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红人&,作为乾嘉时代的文化领袖,才华横溢的博学大儒,纪晓岚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话题。虽然时代已经逝去,但他身上有很多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尤其是值得为官者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
来源:《电影文学》
2012年第05期
作者:何宁
6.纪晓岚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正&纪晓岚,清代著名学者,才学绝伦,为总纂《四库全书》奋斗了大半生,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永载史册。纪晓岚的仕宦生涯和学术活动展开的十八世纪中后期,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枢纽时期。纪晓岚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了...&&&
来源:《党建》
2014年第06期
作者:何香久
第10章 十大辩论高手之十:曾纪泽
1.在夹缝中索食的外交家——清使曾纪泽
鲁敏;程国静
日,清朝大臣崇厚擅自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内亚条约》,消息传至清廷,&举朝鼎沸&。1880年六月二十四日,曾纪泽肩负重订新约的使命来到俄国首都莫斯科。&佥盼以三寸舌折冲樽俎之间&,&成议而返&,面对朝野和世人的压力,曾纪泽&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于1882年正月二十...&&&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08年第21期
作者:鲁敏;程国静
2.据理力争
刚柔互用——曾纪泽赴俄谈判策略述评
&弱国无外交&。1881年2月,曾纪泽却成功地改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里瓦基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策略是改约成功的重要因素。&&&
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01期
作者:张守权
3.试析曾纪泽伊犁交涉成功原因
蒋跃波;李育民
18 8 1年 2月 ,曾纪泽成功改订《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里瓦几亚条约》所丧失的部分权益 ,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积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客观上 ,清政府重视谈判和中国国内局势是改约成功的基础 ,俄国内忧外困形势是改约成功的条件 ;主观上 ,曾纪泽个人素质和灵活机智的斗争 ,是...&&&
来源:《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04期
作者:蒋跃波;李育民
4.曾纪泽与赫德的争斗
曾纪泽是外交官,赫德是总税务司。赫德插手中法谈判、中英谈判、排斥中国外交官,引起曾纪泽的不满,以致频频将赫德不愿公开的信息透露给报界。在中葡澳门交涉方面,双方意见更是尖锐对立,明争暗斗,直至曾纪泽逝世。&&&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01期
作者:贾熟村
5.曾纪泽—有爱国热忱和外交才干的晚清使节
曾纪泽外交生涯的突出点是索还伊犁的对俄谈判和中法战争时期的对法交涉。本文主要通过他在这两次近代中国外交史上重大事件中的表现 ,对其外交实践和外交思想作了论述 ,介绍了对他评价的不同观点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来源:《外交学院学报》
2001年第01期
作者:胡代聪
6.从《出使英法俄国日记》看曾纪泽的西学思想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一位有头脑、有胆识、有策略的爱国外交家。 1 878~ 1 886年 ,他在奉旨出任英、法、俄三国公使期间 ,写下近 50万字的日记 ,一方面记录了他在欧洲的外交活动 ,同时也记载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曾纪泽的...&&&
来源:《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2000年第03期
作者:刘华
价格:¥27.50
请输入您的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将由主编筛选后显示,对所有人可见。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
名称:中国历史系列之十大辩论高手
价格:¥27.5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部分长孙博2012年版.doc 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部分长孙博2012年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
葵丘之盟*:(厦门大学2002年专门史中国通史真题)公元前651年齐国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声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还规定同盟国诸国不要乱筑河堤,不要囤积粮食,不要擅以田邑封给别人而不报告天子。葵丘之盟使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楚之间的一次争霸战争。公元前632年,楚北上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晋军救宋。晋军为避开楚军的北进锋芒,在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打破楚军。此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践土之盟: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而举行的会盟。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约规定:“皆奖王室,无相害也。”践土之盟是晋文公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弭兵之会*:(南京大学1997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春秋时期由宋国发起的倡导停战、结盟的运动。弭兵运动前后共有两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发起的弭兵之会最为重要。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鲁、宋、郑等十四国诸侯会于宋,共尊晋、楚两大诸侯国为盟主;又齐、秦两大国,商定不作为从属国看待;其他原从属于晋、楚的较小诸侯国今后要互朝晋、楚两大国,并承担晋、楚两国给予的义务。这次会盟之后,晋、楚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
秦霸西戎: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至殽(今河南洛宁西北)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殽之战”。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西向,进攻戎地,“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周襄王为此还曾派特使祝贺,此后秦在西方取得“霸西戎”的地位。
吴越争霸*: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进行的争霸战争。吴王阖闾于公元前515年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孙武整顿、治理国家,并于公元前505年大举攻楚,攻占楚国郢都。越乘吴入楚而伐吴,在槜(zui)李大败吴军,阖庐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吴伐越,败越军于夫椒,越王勾践求和,请为属国。夫差以为已解后顾之忧,便挥师北上,争霸中原。当夫差在黄池大会诸侯,与晋争霸时,不料勾践卧薪尝胆,在大夫种和范蠡的辅佐下,乘机攻入吴都,并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此后越王勾践北上会诸侯于徐州,一时号称霸主。
三家分晋*:(南京大学2011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知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77年,韩、赵、魏灭诸侯,而三分其地。
田氏代齐*:战国初年齐国卿大夫田氏家族取代姜氏成为齐侯的事件。公元前481年,齐国卿大夫田常发动武装政变,把齐国强大的贵族如鲍氏、晏氏等全部消灭,并杀死了齐简公,另立简公之弟为国君,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国君实际成为傀儡。到田常的曾孙田和时,他于公元前391年废掉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完成了田氏代姜氏之齐的过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
逢泽之会:战国前期魏惠王发起的诸侯会盟。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盛的国家。魏国经过李悝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只以武卒制为基础的强大武装力量。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大梁附近的逢泽发起并主持了逢泽之会,率领12诸侯朝见周天子,成为盟主。至此,魏已成为称霸中原的唯一大国。
马陵之战*:(浙江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战国中期齐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次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韩。齐军直指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立即回师自救,齐以增兵减灶之计诱魏军至马陵,大败魏军,太子申被俘,庞涓自杀。马陵之战使魏国实力大为消弱,开始了秦齐对峙的时代,为秦的东扩提供了有力契机。
徐州相王:战国时期魏惠王与齐威王互尊为王之事。马陵之战,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齐威王因马陵之战提高了威望,魏只好“变服折节而朝齐”,向齐妥协。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又尊魏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合纵与连横:(浙江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战国中后期秦与关东六国间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就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它向东方发展,就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著名法庭辩论实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