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会计哪个环球网校李娟讲得好吗讲的好

?环球会计网校和中华会计网校哪个好?江苏自考《5020297 财务与会计》专业网校辅导培训——江苏自考在线课堂
&&&1、 免试入学:凡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人员均可免试入学,报名即取得学籍,不受年龄、学历、户籍等限制。
文凭过硬:文凭全国认可,证书教育部电子注册,双章认证,全国通用,取得毕业证书后,享受普通高等专科毕业生同等待遇,国际社会认可,外资企业信赖,可以凭此证书考取本科、公务员等。
&&&3、通过率高:实验区自考专业,理论考试仅12门,不考高等数学、英语、大学语文等难考课程,一次性通过率可高达80%以上。
&&&4、费用低廉:实验区自考专业,理论考试仅12门,比其他学习形式节省80%左右的费用。
&&&5、时间较短:12门课程合格即可毕业,1.5年考完(学习能力较强者可申请1年)
&&&6、权威教学:所有课程均由苏州大学资深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系统教学和考前强化辅导,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率。
&&&7、免费复读:为确保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网校实行免费重读制度。
财务与会计专业是一个没有高等数学的财经类专业,它的通过率要相对高些,同时专业上更符合财会的工作岗位。
但省考课程无辅导资料书、无考试模拟试卷、只有考试大纲!网上找到的试卷又没有参考答案,自己看书很难掌握重难点和考试范围!
建议报《5020297 财务与会计》
此专业的考生
在日常学习时结合视频教学、课程讲义、PPT来同步学习,让你的自考学习变的轻松起来!
我们承诺:自付费之日起可不限时间、不限次数重复点播学习,考试不过,可免费重读,欲报从速!
 课程辅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经济学基础
 统计基础
 会计基础
 经济法概论
 财务管理学
 财务分析
 成本会计
 财务会计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一级可免考)
&&不可点击试听的内容,我们将于近期更新上传!
&&收费标准
网上辅导优惠价格
重点班 + 串讲班 + 习题班
¥200—350元/门
&&备注:特色班 本次考试未通过,下次免费重读!目前所有课程一律按照特色班教学!
 优惠政策
&&&所有课程的学费可一次交清,12门课程学费,原价3500元,整专业一次性报考优惠价仅需2980元,(含考前核心资料)不过可免费重读!支持担保交易付款。查看课程价格:
此专业所有课程的学习辅导方案为:重点班 + 习题班 + 串讲班 超值!!!
 重点班简介
&&依据全新考试大纲、紧跟最新考试趋势,由辅导老师对考试所涉及的各类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讲解,重点突出、解释清楚、简洁。在每一章节的讲解过程中,以考点为中心,先概括要点及难点,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帮助考生系统完整地学习和理解,领悟相关概念,全面了解新一年度考试的内容、信息,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知识上、技巧上的准备。
 习题班简介
&&通过对历年考试真题和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习题解题思路及过程的深入剖析,总结历年考试命题规律,指明未来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陷阱”、“雷区”、“误区”所在,帮助学员减少答题失误,熟悉考试题型、掌握命题规律、预测考试方向、分析考点出题形式,讲解答题思路,传授应试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串讲班简介
&&串讲班是考前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主要由业内权威考试辅导专家规划考试重点内容,讲解答题思路,传授胜战技巧,并提供专家押题参考。经过串讲班的学习,可帮助考生更准确地把握考试方向,做好考前最后冲刺,为考生顺利通过考试铺平道路。
网上特色服务
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
·完全突破了学习时间、地点上的种种限制,学员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点播课件进行学习,避免时间、精力、金钱的多重浪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学员自报名之日起,可不限时间、不限次数观看课件,直至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打破了常规面授只能听一次的局限性。
 报名、交费流程
1、支付宝支付:
&&支付宝账号:支付宝帐户:&邵红光
2、网银支付请在购课登记页查看:
备注:学员通过银行汇款/银行卡网上转账,支付宝汇款成功后,请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开课。
QQ:& &&&&
&电话:,24小时手机:财务与会计高志谦老师和陈楠老师哪个讲的好?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541 在线学员:23385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5
通过了税法一和税务代理实务的考试,税法二没通过,今年准备考剩下三门,想问下大家的经验,哪个老师讲的好一些,谢谢。
楼主其他文章
最美女会计
论坛等级: 钻石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2406
经验:9623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173
各有特点。不过我都没听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5
是自己做题看书吗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10
陈楠老师的财务会计只试听了几分钟,一直在听高老师的课。俺是非财经类的文科生,俺认为对于会计外行人来说,最好先听下赵玉宝老师的基础课,然后选听高老师的。现在听高老师《财务与会计》第二遍。听完第二遍,再听陈楠老师的《财务与会计》一遍,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俺正在听陈楠老师的《审计》课件(今年审计准则大改)。去年直到听《审计》模拟考课件时,才发现陈楠老师讲审计好棒,如果去年听了陈楠老师的《审计》,就不会只考54分。不过,给陈楠老师一个建议,录课件时能不能把麦克风离嘴近一点,确实有些关键词听不清呢!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70
我只听陈楠老师的课,觉得很不错,他以理论联系实际,很多不理解的问题听了他的课就融会贯通,当然听课后还要多做练习,提高做题速度,我在学会计时在平时题做得少,考试时来不及做完,不过也考了89.5分。加油!
论坛等级: 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 会计员
经验:130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8
回复#楼主楼zhj171的帖子高志谦
论坛等级: 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 会计员
经验:130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8
回复#4楼tuyc666的帖子
论坛等级: 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 会计员
经验:130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8
回复#3楼cxg7218的帖子
论坛等级: 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 会计员
经验:130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8
回复#2楼zhj171的帖子
论坛等级: 高级会员
学术级别: 会计员
经验:1305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308
回复#1楼oyyc2011的帖子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5
陈楠老师的声音感觉加速了就听不清楚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2
不要为选谁的课纠结了,都一样。学会计关键在于理解、记忆。能理解的理解,理解不了的背下来。再做题,昨晚一定两的题目之后,你自然的就理解了。背很重要。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
高志谦老师是我的偶象,我是在他的辅导下过的会计(我不是托,我很少上论坛)。
3661主题帖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回帖:15950
经验:67599
鲜花:<span id='flower0
金币:<span id='medal145
网校的老师都不错
3661主题帖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回帖:15950
经验:67599
鲜花:<span id='flower0
金币:<span id='medal145
选适合自己的
3661主题帖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回帖:15950
经验:67599
鲜花:<span id='flower0
金币:<span id='medal145
我比较喜欢高志谦老师的课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中级会计师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5
现在比较后悔,考完中级没有接着考,其实好多课都是想通相关联的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150
高老师适合没有基础的考生,如果之前有会计基础,或者已经考了职称考试等,适合听陈楠老师的课。
keep active,keep learning,keep young.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95
我能说这两位老师的课都听了,哪位老师都没让我过
3422问答数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高级会计师
回帖:18255
经验:39503
鲜花:<span id='flower4
金币:<span id='medal230
论坛等级: ★★★学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85
回复#17楼盈盈一笑sun的帖子考了中级会计感觉适合听高老师课程,我只过了初级分数还挺高很多听不懂,财务与会计是真的难
正保培训项目
我的新动态谢邀。&br&&br&一、&br&看到楼上写 「认真细致,死磕到底。」坦白说这是&u&最不适合&/u&做审计的性格吧。&br&&br&因为你自己会被累死、会被客户骂死、会被老板Q死,会被队友们鄙视死。&br&&br&我觉得恰恰相反,审计最重要的性格就是要学会” Let it go&, 要知道根本没有100% assurance可言,所以也不会100%的comfortable,差不多就行了,抓大放小,紧扣住&b&&u&重要性水平&/u&&/b&,能不看的就不要看,能不查的的就不要查,能不「知道」的当然最好不要「知道」。&br&&br&(回复评论补充:&br&我其实想说的意思是&b&不要过于「追求完美」&/b&,&b&否则就是和自己过不去&/b&→_→因为审计是没有办法做的完美的,你要给自己一个标准,适可而止。)&br&&br&二、&br&大家都知道,审计很苦。&br&&br&所以要学会苦中作乐。我想「&b&乐观」&/b&是一个审计人能「熬」过忙季的唯一秘笈。&br&&br&出差多日,连周末也会加班,嗯,至少吃到了全国各地的好吃的,同时也连带着欣赏了各大城市的飞机场和高铁站嘛。&br&&br&虽然工作辛苦,「加速折旧」,可是相亲的时候说起审计师感觉还是有点点社会地位的,毕竟「道德水准」摆在那;&br&&br&还有薪水不是也不错,而且没有时间花钱,所以能省下来的更多;&br&&br&三、&br&每年的忙季,都吵着老子/老娘不干了!明天就交信!&br&&br&反正我自己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收藏了各个Level离开的小伙伴的farewell和resign letter的标准模板,如果要发,两封信10分钟肯定搞定。&br&&br&有的人选择走了。更多的人选择留下。&br&&br&忙季都来了- 年终奖还远吗?&br&&br&年终奖都来了 - 淡季还远吗?&br&&br&&b&就是要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自欺欺人的精神。&/b&。&br&&br&四、&br&聊天很重要。&br&因为痛苦说出来,可能感觉负担就轻了很多。&br&何况,最懂审计人的只能是另一个审计人。&br&所以,一定不要做「闷葫芦」,要学会&b&开朗&/b&,把精神垃圾倒出来才有地方更新老板的新Q;&br&&br&我原来做过一个很苦的项目,就是我原来在另一篇回答中提过的客户把我们关在办公大楼里通宵的那个项目,尽管我们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可是,每天的晚饭我都会带着团队一起去外面吃,有时周围的馆子吃腻了,情愿打车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吃。看起来好像浪费了一个小时吃饭的时间,但是在去餐馆的路上、点餐、等上菜的当口,大家可以聊聊今天的委屈、上个奇葩的客户以及老板们的八卦,比如那个Manager和那个小朋友在一起了等等。&br&&br&就像楼下&a class=&& href=&/people/wo-jiang-23&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Island&&Island&/a& 所说的:&br&&blockquote&只有熊熊燃烧的八卦之魂才能支撑你度过每一个年审。&/blockquote&
谢邀。 一、 看到楼上写 「认真细致,死磕到底。」坦白说这是最不适合做审计的性格吧。 因为你自己会被累死、会被客户骂死、会被老板Q死,会被队友们鄙视死。 我觉得恰恰相反,审计最重要的性格就是要学会” Let it go", 要知道根本没有100% assurance可言…
本人材料狗,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材料并不是坑,恰恰相反,材料的未来天地广阔大有可为。&br&材料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就业非常容易。我的同学们有人在证券公司呼风唤雨,有的卖保险做代购刷朋友圈,有的做了报社编辑,有的投身房地产开发。&br&从事本专业的人也是有的。有人去美帝深造至今还在做博后,有人被家里安排去三流院校当了老师,有人去国企研发部门做科研主要是洗瓶子,有人去内蒙古大草原搞风力发电被晒得跟非洲难民一样。&br&有钱有势的人也是有的。有学弟回家继承了家族工厂当了老板,有同学考进了市委当了公务员,还有同学去外企做医药代表已经开上了奥迪。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br&&u&你看那些学IT金融的,整班整班的毕业都去做本专业,就业面多窄啊……&/u&
本人材料狗,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材料并不是坑,恰恰相反,材料的未来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材料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就业非常容易。我的同学们有人在证券公司呼风唤雨,有的卖保险做代购刷朋友圈,有的做了报社编辑,有的投身房地产开发。 从事本专业的人也…
说说我自己的经验,我最早在四大做过审计,后来转去专门做财务尽职调查,其中就包括帮一些国际知名PE看项目,现在在券商投行部,奇葩公司、骗子公司也见过一些。&br&第一步肯定是要做Benchmark分析的,把三张表涉及的关键指标都用来比较一下,包括表内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净利率)和表间指标(ROA\ROE,各种流动资产的周转率、现金流量与损益表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有问题的公司,肯定会在个别指标上有异常,不过呢,也未必一定是造假,比如去DD的Target一般都是成长期的公司,能找到的Benchmark很多是成熟期的公司,成长期公司毛利率更高、现金流更差什么的也正常。&br&&br&去了企业,见到了董事长、CFO可以先聊聊,除了寒暄,把之前Bechmark出的问题挑两个重要的,变换一个方式在不经意间问一下,这里面稍微有点技巧,不能直接问,要根据财务分析,得出一个可能性较大的推论,用这个推论去求证CFO,如果CFO的答案跟之前的逻辑推导不一致,就要更加警觉了。&br&&br&谈到DD的安排,会先把去银行打流水、去厂区参观的流程安排到前面。从资产负债表上看,所有的造假,都会流到大概几个科目中去,货币资金、存货、在建工程。&br&==================================&br&第一步是货币资金,财务造假肯定包含利润造假,“造出来的利润”如果都挂在应收账款,就太小儿科了,所以第一步企业想到把利润放到货币资金中,账上明明只有50万,非做一个2亿出来,到底有没有这么多,去银行打个流水就知道了。这个过程看似简单,需要关注的细节也有很多,历史上也有大量的造假跟伪造银行存款数字有关。2013年证监会启动了史无前例的财务核查,其中就包括让中介仔仔细细去对银行流水,虽然活很辛苦,还是能发现出不少问题。&br&&br&第二步,想到让银行配合伪造流水和存款难度太大,就找个“正当理由”说钱花出去了,所以货币资金余额比较低。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说说就行的,也得造一圈假,得搞到一笔钱,在自己的账户里进进出出,才像是不断收到钱也不断往外花钱。&br&&br&花钱的地方是什么呢,两个大方向是铺货和开厂。所谓铺货就是大量采购存货,这在流通性企业中常见,比如以前10个店,要开20个店,假设每个店大小差不多,那么总得存货量就要Double。这就涉及要去盘点一下存货,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第二个方向是开厂,也就是进了在建工程,这在制造业中常见,著名的万福生科造假中就能见到在建工程造假。这就要求尽调的时候去盘在建工程。&br&&br&当然,上面说的两点有时候普通人盘点起来是难度很大的,有的存货,长得差不多价值差异可能会很大,以次冲好,把数量做足了,有时候也很难发现异常;再比如在建工程,有时候仅凭common sense也不是太容易发现破绽。&br&======================================&br&除了看资金流水和资产负债表,还可以从生产经营角度去看。比如问一下企业的产能情况,看看历史月份,是不是有的时候产能利用率太高了,比如连续几个月达到了150%,从技术上是否存在可能,相应月份的水电费、职工加班费什么的是否同时增加了。再有,根据收入情况估测每天的Traffic,有的企业是物流量,比如安排人在厂区门口数车,每天多少大卡车进去、多少车出来;有的是人流量,比如去门店门口数人,看看多少顾客进出,有多少是买了东西的……&br&======================================&br&如果上面都做了,有那么一点异常,但貌似又都不能一板子拍死,还可以再看看其他的。不过接下里的调查可能会受限,比如查关联方,要一个供应商、承包商和客户、分销商的明细,看看中间是否隐藏了关联方。&br&还有一个大招,就是翻凭证。这个就有点专业了,很多做过审计的都知道,虽然翻凭证是最初级的工作,但是里面学问很大,而且没见过各种各样的凭证,是练不出直觉的。我自己kill掉两个项目,都是走了上面的全部流程,将信将疑,最后通过翻凭证最终得到确信了。
说说我自己的经验,我最早在四大做过审计,后来转去专门做财务尽职调查,其中就包括帮一些国际知名PE看项目,现在在券商投行部,奇葩公司、骗子公司也见过一些。 第一步肯定是要做Benchmark分析的,把三张表涉及的关键指标都用来比较一下,包括表内指标(比…
又到了大家喜(fei)闻(chang)乐(xian)见(qi)的包子铺时间。&br&&br&老包的包子铺早已有相当的规模,也成功上了市。上市融到的一大笔钱,能够让老包的公司在大力扩张产能和加开门店的同时,也有了在产业链上下游辗转腾挪的空间。&br&&br&小子们推荐了一家面粉厂给老包,希望他能够进行收购。三张表看起来相当利落,年营业额近亿,毛利率20%,净利润也在一成以上,在业内都算不俗。公司年增长率过40%,发展蒸蒸日上;财务数字看起来都非常有价值。而且面粉又是做包子的重要原料,成功收编旗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可老包对着这三张表看来看去,为啥总有些不放心呢?于是他找来了银行界娇子红爷,求他帮忙分辨好坏。&br&&br&红爷英俊倜傥,风尘仆仆(这俩词好不搭……)的来到了包总的办公室。老包开门见山便问:&br&「红红,你说,对于这家面粉厂,我是不是除了他的财务三张表之外,还需要看看其他指标?」&br&&br&红爷也是爽利人,开口就对老包说,「包爷,其实这三张表,虽然略有参照价值,但以我们银行从业者的角度出发,确定这种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和投资价值,真是意义不大。」&br&&br&「咦,你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包一肚子疑惑。&br&&br&「老包你当年也是从小企业出身,自然知道,在财务信息没有公开之前,这每个企业,财务上都有三本帐吧?」红爷反问起老包来了。&br&&br&「这我知道,一本税务帐,做低利润,报税时能够少交点税;一本外帐,银行贷款时能够多贷些钱;还有一本管理帐,我们管理层看了,就知道公司的运营情况。」老包这么多年下来,对财务也不是一无所知了。&br&&br&「你倒越来越明白了。那你说,这面粉厂为了让你收购他,给你的是哪本帐呢?」&br&&br&「他们当然希望吸引我收购和出高价,这多半是那本外帐吧。」老包顿时有些线索了。&br&&br&「那你还觉得,你手上的这些数字,真能反应企业的真实状况么?」红爷继续反问。&br&&br&「应该不那么准确了。」&br&&br&「不是应该,现在给你的,肯定不能完整反应公司的真实运营情况。什么会计准则我先不提,帐我也还没看过。但以我这些年来看类似企业的经验,我就举一个简单的小例子。这面粉厂的原料是小麦吧。你要收的这家面粉厂,据我所知是没有很大的自有土地,那他们的小麦都是要到农民那儿收购的。正常情况,已经用于面粉生产的麦子,是计算在主营业务成本里的,而还没用到的小麦应当记在存货上。但是在做账的时候呢,他们大可以在这小麦上做些文章。做税务帐的时候,从存货里减少一些小麦,算在主营成本里,这利润就变低,交的税就变少了。做外帐的时候,多增加一些存货,减少一些主营成本,这样利润变高,资产也变多,在贷款上就更有余地。」&br&&br&「可是这小麦的多少,难道税务局和银行不会去查的么?」老包一脸不相信。&br&&br&「包总你真是实诚人,你说这面粉厂一年营收上亿,产出的面粉少说有几万吨,需要的小麦还更多。(眼下每吨面粉约3200元左右)你说这一千万的小麦存货,就是大几千吨的小麦,谁有时间一吨吨去称量。还不是大致点过体积和袋数就算通过了,这其中水分能有多大啊?&br&&br&除了这存货和主营成本,其他的各个费用、资产,可以做手脚的地方数不胜数。所以你还觉得你手上的报表靠谱么?」红爷的语气里难掩嫌弃。&br&&br&「说的也有道理。那你说,我除了这些报表之外,还能看些什么东西,才能判断这企业好不好呢?」老包赶忙追问。&br&&br&「在我看来,首先要问几个「如何」。比如这家面粉厂,我就会问他们:&br&原料是如何收购的?如何保证原料的价格和质量的平衡?如何获得客源?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损耗?如何让面粉的质量比别家的好?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如何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如何铺开销售渠道?公司如何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如何在市场中与对手竞争?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br&等等等等,诸如此类。&br&这些「如何」若是都得到解答,你就大概知道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技术优势、产品规模、行业地位等,公司的所谓硬实力。这些硬实力,比起那些财报数字而言,更能反应公司的实际情况。」&br&&br&「这我记下了,还有呢?」&br&&br&「再来,就是几个「怎样」了。还是针对你的这家面粉厂,我会问:&br&公司是怎样创立的?公司的老板的背景怎样?公司老板的社会关系怎样?公司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怎样?公司与主要供货商和主要客户的关系怎样?公司的管理层的构成怎样,每个高管的背景怎样?公司老板有其他业务的话,那些业务的发展情况怎样?公司在当地的声誉怎样?公司股东的构成怎样?公司主要股东的财务情况怎样?公司老板的后代能力怎样?&br&等等等等,诸如此类。&br&这些「怎样」若是得到解答,你就大概知道公司的所谓「软实力」。其实这些「软实力」比上面那些硬实力要重要的多。&br&比如若是公司老板与政府关系良好,他就能够获得很多当地政府明面和暗面上的支持和优惠,这些最后都能转成实际的营收和利润。比如公司的主要业务都是由老板的个人关系获得,那这家公司离了这老板,很可能收入大减。再比如公司老板年岁已高,但儿女都是坐享其成的富二代,那这老板要把公司卖出多半是为了套现;但如果儿女能力很强,且在公司身居高职,他仍然要卖,那公司就很可能存在不为人知的问题。&br&把这些思路理清,在和上面的那些「如何」相对照,再结合三张表中反应出的数字,你对这家公司的情况,就能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br&&br&「可是,红红,你说的这些,为什么没有那些在很多投资书里说的所谓的品牌价值、行业前景、企业文化等这些因素呢?」&br&&br&「我说老包,你看的是一家原料生产企业,这类企业的品牌价值不就体现在他的渠道和客户关系上么。其实类似原料企业、机械制造业、汽车配件业等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品牌价值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今天说的是一家消费品企业、连锁\餐饮服务企业等直面消费者的行业,那么他的品牌价值就至关重要了。&br&而关于行业前景。你收购面粉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上游生产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吧。单是这一点,这家公司对你就有充分的价值。但如果是我们银行方,我们当然会看他的行业前景。比如当年的柯达胶卷、还有刚被收购的诺基亚、已经无人问津的BBS、前两年的雅虎,这些企业,就算规模再大,他们的估值也注定不会太高。这一点可以参考&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样通俗地理解「戴维斯双杀效应」?&/a&但如果是在一些新兴行业,那么企业的先发优势就会十分重要,公司的估值也会不同。&br&至于企业文化,既然你都要收为己用了,那么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应该跟着你老包包子铺,还是按着原来的方式走,这点你自己应该最有数了吧?」&br&&br&「多谢红红。那你说,我改天要是收购一家连锁餐厅公司,我又应该看哪些要素呢?」&br&&br&「连锁餐厅归连锁餐厅,面粉厂归面粉厂,这两个不能一概而论的。&br&要认真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高低,一定得个案个例,不能一概而论。你是要收购、要股权投资、要借款、要买卖股票,目的不同,你需要侧重的方向也不同。收购的话,你应该更看重公司的硬实力;股权投资的话,软实力说不定更重要;要借款,公司的变现能力和资金厚度就是关键;买卖股票,则还要结合市场对于企业和行业的信心。&br&你真要说,每一家公司都可以说个几个钟头,还有完没完?」&br&&br&「说的也是……!」&br&&br&&br&&br&包子铺收藏夹请戳:&a href=&/collection/& class=&internal&&财务包子铺&/a&
又到了大家喜(fei)闻(chang)乐(xian)见(qi)的包子铺时间。 老包的包子铺早已有相当的规模,也成功上了市。上市融到的一大笔钱,能够让老包的公司在大力扩张产能和加开门店的同时,也有了在产业链上下游辗转腾挪的空间。 小子们推荐了一家面粉厂给老…
---------------------------------------------感谢知友支持,实用干货第二弹更新-------------------------------------------感谢知友支持,也感谢大家给我的留言和私信。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我感慨良多,希望能和大家分享。&br&为了看起来清晰明了,写的有点像论文的格式,有些枯燥和乏味,而且我是明显已经偏题了,但我想能来这个问题下寻找答案的人,一定都需要这样实用的干货分享。以下就是我的工作内容,希望能给走进这个问题的你一些启发和建议,有哪些地方写的不准确,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br&----------------------------------------------具有学术精神的一条严谨的分割线---------------------------------------------&br&&br&&p&&b&一、现金及银行业务&/b&&/p&&p&&b&(一)资金的收付和使用&/b&&/p&&p&&b&1.收到现金:&/b&如果超过既定库存,须填写“现金缴款单”送存银行,款项来源填写“收入”。&/p&&p&借:银行存款——XX银行&/p&&p&
贷:库存现金&/p&&p&&b&2.付出现金:&/b&以“报销”及“借款—核销”的方式支付现金,需要有领导的签字授权,方可付款。&/p&&p&(1)“报销”方式&/p&&p&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p&&p&
贷:库存现金&/p&&p&(2)“借款——核销”方式&/p&&p&借款时:&/p&&p&借:其他应收款——XX&/p&&p&
贷:库存现金&/p&&p&核销时:&/p&&p&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p&&p&
贷:其他应收款——XX&/p&&p&核销时出现办事人员将现金返还时:&/p&&p&借:库存现金&/p&&p&
贷:其他应收款——XX&/p&&p&核销时出现办事人员核销的发票大于借款金额时:&/p&&p&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p&&p&
贷:库存现金&/p&&p&&b&3.付出银行存款:&/b&&/p&&p&(1)网银U盾汇款:需要有付款人和授权人合力完成。&/p&&p&(2)转账支票:日期需要大写,收款人不要填写,填写大小写金额,支付密码,正面盖财务大小印,背面什么也不盖。需要出纳人员持转账支票亲自去签发支票的开户行进行汇款的时候,除了要在转账支票上将收款人填写上,还需要在银行填写一张进账单(贷方凭证),为对方代为进账,进行付款。&/p&&p&(3)现金支票:日期需要大小写,收款人写本公司,填写大小写金额,支付密码,正面盖财务大小印,背面盖财务大小印,并填写取款人名字及身份证号码。&/p&&p&(4)电汇:左边填写汇款人信息,右边写收款人信息,并填写大小写金额,在第一联汇款人签章部分,盖财务大小印。&/p&&p&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p&&p&
贷:银行存款——XX银行&/p&&p&&b&(二)&/b&&b&工资的计提与发放&/b&&/p&&p&&b&1.&/b&&b&工资的计提&/b&&/p&&p&以发放6月份工资为例,公司规定每月1号发放上个月的工资,那么在7月1号发放的即是6月份的工资。在6月末的时候,人事部门会将6月份的工资表做好送达财务部。财务部根据工资表为原始凭证计提6月份工资,并计入到6月份的凭证里。&/p&&p&借:管理费用——员工工资&/p&&p&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注:实发工资)&/p&&p&
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p&&p&
其他应付款——公积金&/p&&p&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p&&p&&b&2.&/b&&b&实发工资的发放&/b&&/p&&p&7月1号发放工资时,将有员工领款签字的工资表作为原始凭证入账,并计入到7月份的凭证中。&/p&&p&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p&&p&
贷:库存现金&/p&&p&&b&3.&/b&&b&付养老保险费&/b&&/p&&p&
人力部门将养老保险上报至有关部门,银行网银显示“社保扣款”,即为交款成功,会计在地税办税平台上打印缴款凭据作为原始凭证入账。当月即付当月的社保费用。&/p&&p&借:管理费用——养老保险&/p&&p&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保险(员工自己缴纳部分)&/p&&p&
银行存款——XX银行(企业缴纳部分)&/p&&p&&b&4.&/b&&b&付公积金&/b&&/p&&p& 本公司的公积金全部由本人负责,公司可代为缴纳。&/p&&p&借:管理费用——公积金&/p&&p&其他应付款——公积金&/p&&p&
贷:银行存款——XX银行&/p&&p&&b&(三)银行结息和手续费的有关处理&/b&&/p&&p&1.银行结息&/p&&p&
每个季度末3,6,9,12月的22日左右是银行结息的时间,所有的银行账户都会结算出利息,需要去各个银行打印回单作为原始凭证入账。&/p&&p&借:银行存款——xx银行&/p&&p&
贷:财务费用&/p&&p&2.手续费支出&/p&&p&
根据不同银行的情况,有些银行的账户会定期收取银行账户维护费,另外,做电汇时,银行也会收取5‰的手续费,50元封顶。&/p&&p&借:财务费用&/p&&p&
贷:银行存款——XX银行&/p&&p&&b&(三)&/b&&b&企业间资金借调的处理方式&/b&&/p&&p&
根据日常业务的需要,经常会进行各公司间账户资金的借调与周转。收款单位需开具收款收据给对方公司,并将收据的留存联作为原始凭证入账。因为是集团内部公司的资金协调,所以借调的资金不必归还。&/p&&p&以医院向房地产公司借调资金为例:&/p&&p&医院商务借款下单,后附医院开具的收据留存联作为原始凭证入账。凭证的摘要上写,“医院收房地产公司借款”。&/p&&p&借:现金(银行存款)&/p&&p&
贷:其他应收款&/p&&p&房地产公司款项核销下单,后附医院开具的收据作为原始凭证入账。凭证上的摘要写,“房地产公司付医院借款”&/p&&p&借:其他应收款&/p&&p&
贷:现金(银行存款)&/p&&p&&b&二、增值税普通发票开票流程&/b&&/p&&p&&b&(一)系统设置&/b&&/p&&p&1.参数设置:填写开户行及账号,不能换行&/p&&p&2.客户编码:&/p&&p&(1)普通发票必填项:填客户名称,编码&/p&&p&(2)专用发票必填项:编码1-999&/p&&p&
客户编码:要写公司全称&/p&&p&
客户税号:针对企业&/p&&p&
地址电话:xxxx&/p&&p&
银行账号:xxxx&/p&&p&(3)多用户删除:编码族管理——编码族删除&/p&&p&3.商品编码添加——点击保存&/p&&p&(1)商品名称:打印机&/p&&p&(2)税收分类编码:搜索确认&/p&&p&(3)单价(含税价):1580.00元(优先选择)&/p&&p&
含税价标志:是*&/p&&p&(4)税收分类编码:勾选打印机(优先选择)&/p&&p&税率:自动生成17%,小规模纳税人需更改为3%,其中月收入3万元以下不收税。&/p&&p&(5)规格编号:计量单位选填&/p&&p&&b&(二)发票管理&/b&&/p&&p&1.发票读入:是&/p&&p&2.发票填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填开,发票号码唯一确定。&/p&&p&填列项目如下:&/p&&p&名称:陈华&/p&&p&商品:最多可以添加8行&/p&&p&数量:1&/p&&p&单价(含税):1580.00元&/p&&p&金额(含税):1580.00元&/p&&p&税率:3%&/p&&p&税额:自动生成为46.02&/p&&p&3.打印。只要点击打印按钮,即认为电子信息已生成,不可更改。&/p&&p&4.发票管理:选择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p&&p&5.打印。边距调整&/p&&p&向下调整:0毫米(-10mm-10mm)&/p&&p&向上调整:0毫米(-10mm-10mm)&/p&&p&&b&(三)发票作废&/b&&/p&&p&1.作废条件:&/p&&p&(1)必须是当月开具,比如5月1日-5月31日&/p&&p&(2)这张发票是没有抄过税的发票&/p&&p&(3)作废不可撤销,如果作废错误,只能将错误发票向顾客追回。&/p&&p&2.征税期&/p&&p&从发行次月开始,每月的1-15日向国税报出证期税&/p&&p&非证期税:办税厅抄报(提前抄报:一般不要点,如果点了,就不能作废了)——传入金税盘中——将金税盘拿到税务局报税。&/p&&p&3.开红字发票&/p&&p&如果5月去作废4月的发票,这张发票已经被抄税(退货或者忘了作废都算),那么开负数发票冲抵之前的发票。操作步骤如下:点击“红字”按钮——填写销项正数发票的代码——点击“确定”——自动生成负数,但注意单价始终为正,其中的备注项自动生成:对应的正数发票号码为:xxxxxxxxx——点击“打印”。&/p&&p&&b&(四)报税处理&/b&&/p&&p&小规模个体户抄报税有三种方式:&/p&&p&1.每月1-15日登陆金税盘,系统自动进行远程清卡操作。&/p&&p&2.如进入开票系统后,未提示“金税盘已经完成清卡操作”,则需要进入“报税处理”模块,点击“上报汇总”,再点击“远程清卡”,完成报税。&/p&&p&3.如以上两种情况都不能正常完成报税工作,则需要进入“报税处理”模块,点击“办税厅抄报”,并持金税盘到税务局进行清卡操作。&/p&&p&进入“报税处理”模块,选择导航图中的“状态查询”模块,再选择左边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增值税普通发票,查看锁死日期,次月15日以后,显示报税资料:无,证明报税已成功,否则,报税不成功。&/p&&p&&b&三、房地产售房流程&/b&&/p&&p&&b&(一)确定售房意向&/b&&/p&&p&
售房意向主要由售楼部和法务部主办。在这一环节上,房屋买卖双方应就售房主要条款协议达成共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需要采用按揭贷款支付房款的,确定的首付款金额要保障购房方办理按揭贷款的基本要求,首付款的金额由售房部主管签署确认。&/p&&p&&b&(二)购房方预交购房定金&/b&&/p&&p&
预交购房定金由售楼、法务和财务三方主办,购买方按照协议条款的规定,交付购房定金,财务按照收取的定金金额开具定金收据,交由购房方。&/p&&p&&b&(三)购房方支付首付款&/b&&/p&&p&
支付首付款由售楼、法务和财务三方主办。购房方按照协议条款的规定如期交付购房首付款。财务按照购房协议上载明的购房方基本信息和收到的付款金额,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开票金额为定金加上本次付款金额,并索回之前开具的定金收据原本。&/p&&p&&b&(四)网签购房合同&/b&&/p&&p&首付款交齐后,由法务主持财务配合,在网上通过房交所房屋交易平台,签订规范的网上房屋购销合同,网签前法务和财务双方应仔细阅读此前购销双方初步协议条款的要点,以确保网签合同主体内容的准确无误(具体细节可参考之前合同的范本)。网签购房合同完成后,一般附带签订物业服务合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签订物业合同的同时,向购房住户先行收取公司预先为每套待售房产垫付的电费金额200元。 &/p&&p&&b&(五)后续按揭付款的跟踪和网签合同存档备案&/b&&/p&&p&财务首先根据购房合同确定按揭付款的全额,及时与售楼部门沟通确定按揭贷款办理的完成和款项到账的具体时限,以便确保售房款项及时足额到账。同时,网签合同完成后,由法务主持及财务配合,积极为房屋购买住户准备应由房屋销售方提供的办理贷款按揭和房屋产权移交等各项法定要件。另外,在法务完备售房合同的各项手续后,财务及时复制合同原本备案存档,以便作为以后核算备查的范本和依据。&/p&&p&&b&(六)售房全部款项的收齐和后续事项的办理&/b&&/p&&p&
由售楼、法务和财务三方协办,在售房按揭款项收取后,财务需及时核对收取款项合计金额是否与售房合同款项全额一致,经核对确认相符一致,注意要及时向购房户索取之前开具的首付款发票后,财务方可为购房户开具售房全额发票。法务主持售楼配合办理房屋权限的移交和其他附属条款的补充和完善。&/p&&p&&b&(七)网签合同操作步骤&/b&&/p&&p&1.联网VPN-网签系统-用户名默认-密码888888-登录&/p&&p&2.我的楼盘-网签-具体门牌地址-保存&/p&&p&3.签合同注意事项:&/p&&p&签合同中有所有权人和共有权人,所有权人为第一人,共有权人为第二人。&/p&&p&产别:私有房产&/p&&p&4.签合同前打印相同楼号的已签合同作为比对,并与法务保持沟通&/p&&p&5.我的合同-选中合同-提交(提交后不可更改)&/p&&p&6.打印份数为6份。&/p&&p&&b&(八)房地产增值税普通发票操作步骤&/b&&/p&&p&1.房地产金税盘-用户名,密码默认-登录&/p&&p&2.应客户的要求及房款实际到款的情况,财务需开具首付款发票,按揭贷款发票及全款发票。注意,在已开具首付款发票及按揭贷款发票的情况下,重新开具全款发票之时,在金税盘操作系统上,需将前两张发票作废或进行红字冲销。其中,当月开具的发票需进行作废处理,以往月份开具的发票需要开具红字(负数)发票,以便将已缴税费一并冲销。特此说明。&/p&&p&具体填开信息:&/p&&p&付款人:***&/p&&p&销售商品:房屋&/p&&p&规格:平方米&/p&&p&数量:***&/p&&p&单价:***&/p&&p&税率:5%&/p&&p&价税合计:***&/p&&p&备注:房子的具体地址(例:大连市甘井子区高云街170号绅士花园3#1-701),首付款(或者按揭贷款、全款发票)&/p&&p&&b&四、杂类&/b&&/p&&p&&b&(一)&/b&&b&POS 机使用方法&/b&&/p&&p&1.选“1”刷卡——插卡——输入金额——顾客输密码——顾客联给顾客——自己留存联让顾客签字。&/p&&p&2.选“2”撤销——输入密码:123456——输入凭证号(凭证号即为刷卡单上的一串连续号码)——顾客输密码——需打印小票。&/p&&p&3.每天下班前——选“6”办理结算。&/p&&p&4.上机操作密码&/p&&p&操作员:01&/p&&p&密码:0000&/p&&p&&b&(二)&/b&&b&公司账户年检&/b&&/p&&p&1.需携带的证件:营业执照正副本,开户许可证,机构信用代码证,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以上材料需提供复印件且加盖公章。&/p&&p&2.需携带印鉴:公章,财务章,法人章。&/p&&p&3.年检时间:每年7月-9月&/p&&br&&br&-------------------------------------------------报告完毕,谢谢阅读------------------------------------------------------------------------------------------------------------以下是第一次编辑的内容----------------------------------------------------------&br&&br&介绍一下背景,本人女,13年会计专业毕业。毕业之后在在某公司做审计一年,因为年轻气盛,自视甚高,不顾领导挽留,毅然决然离职考研,晃悠了两年,一败涂地之后,重操旧业,干起了财务老本行。但是两年光阴似箭,彼时就业市场已相当不景气,也因自己才疏学浅,年纪大又没有与之相配的财务经验,再没碰到老东家那样肯给机会的善良boss,只能从一个小小的出纳做起。所幸自己还算的上是适应能力强的人,很快便适应了出纳的工作节奏。 &br&&br&&br&首先,出纳账本很简单,就两个,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是借增贷减,很方便使用和记忆。现金增加一般就是收入,或者是员工还款,再就是银行取现。现金减少一般就是存现,再就是员工借款,报销。银行增加一方面是收入,一般是客户刷卡消费入账的,或是转款,不会无缘无故增加,在钱没进来之前,出纳都是会知道有这笔钱进来的。一方面就是出纳存现了,多余的钱送存银行,这也很好理解。银行减少除了出纳取现以外,就是银行代扣代缴的部分了,一般是用来支付社保和公积金。&br&&br&其次,现金的收付和使用。作为公司金库钥匙的掌管着,你账上多少钱和你库里多少钱,必须是一致的。每一笔现金的入库和出库都必须凭借一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必须有相应的凭证作为支持,以现金出库为例,它们可能是借款凭证,也可能是报销凭证,借款凭证上要有公司大Boss的签字自不必说,报销凭证后面,不仅要有领导签字,还应附有发票,产品清单等原始凭证。&br&&br&再次,库里的钱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你想要多少就多少,而必须符合公司的制度。《现金管理条例》中规定,现金数量应满足一个公司3-5日的日常零星支取。在我们集团,一个公司的库存现金不得超过3万。我同时掌管六个公司的库存,也就是说我库里最多能放18万,但事实上,远用不了这么多,库存的多少,顺应公司的业务需要,临时用钱,先从库里垫付,再取钱走账也是完全可以的。&br&&br&再次,就是零星的杂活了,也是出纳的基本功。比如说写现金和转账支票了,电汇单了,现金交款单了,开收据和发票啊,之类之类的。当然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能写错。你可以字写的丑,甚至有些看不大清的连笔(当然不鼓励这样做,出纳字好看清楚还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切记不能涂改,不能描!否则就要重新填。另外需要盖财务大小印的时候,务必使出浑身解数,力求清晰,不模糊,不重影,盖印的时候,底下垫个柔软的鼠标垫是个不错的选择。&br&&br&另外,每天下班前和会计的对账也很重要,要么真的会出现露记或者错记的问题。对账完毕后,我们公司要求出纳每日报送现金流量表,准确的反应资金的流向,供企业管理者掌握资金动态。&br&&br&还有,除了每日的对账之外,我们公司要求,每周四和银行存款的余额进行核对。那也就也就意味着,我们每周四都会查网银,去银行取回单,然后出具银行余额调节表。我一开始也会觉得麻烦,因为一般企业都是一个月做一次,而我们要一周做一次,徒增工作量,但后来适应这个节奏之后,就觉得,因为手下的公司多,开户银行也多,时间长了之后,真的会记不清的。每周和银行对账,不仅能做到账账相符,也是让出纳头脑更为清晰的一个方法吧。&br&最后,也是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点小小建议。当然也是笔者的一点前车之鉴,就是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即便是领导授意的,也不要这么做,退一万步讲,就算不得已做了,也不要署下自己的名字,我知道这样很难,但是一旦出了问题,没有人能救的了你。不要拿着卖白菜的价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真心不值得。所以入职前,职业前景,薪水,福利待遇是应该考虑的,但企业的正规程度,对会计从业人员也同样的重要,甚至危及到你下辈子是在自家的小房子里度过还是在高墙铁壁中度过,这种很现实的问题。所以,从业之前务必要考虑清楚。&br&---------------------------------------------------------分割线,我也想要————————-------------------------------&br&第一次在知乎答题,好像有点偏题了,或者只说了梗概,没有具体到每一天几点到几点都做了什么,但出纳工作,其实就是我以上说的这么点事,具体的细节,还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慢慢体会。&br&毕业三年了,现在的我,却还是个起步阶段的小出纳,我走过弯路,也蹚过泥淖,所以对重新开始的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更为珍惜。我现在在工作之余会看之前不爱啃的专业书,因为它们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又因为工作中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反过来再读书的时候,就少了很多的枯燥和乏味,多了更多的对知识的渴求和得到知识的那种欣喜感。我喜欢这种感觉,作为天秤座的我,也确确实实喜爱会计的平衡之美。&br&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在最后的最后,还是希望每一个像我一样,初入职场的财务小白,都能在多年以后,丰满自己的羽翼,成就最好的自己。
---------------------------------------------感谢知友支持,实用干货第二弹更新-------------------------------------------感谢知友支持,也感谢大家给我的留言和私信。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我感慨良多,希望能和大…
&p&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问法,就是明朝在崇祯年间,如果做的好,最多能收到多少税?&/p&&p&意思是一样的,这样转换一下,方便于回答。&/p&&p&首先,我们先得知道明朝在崇祯年前的税收是什么情况。&/p&&p&最早的时候,明朝的税收系统是朱元璋定的(这个地球人都知道)。朱元璋核定天下税亩【1】是8.576亿亩,征收的总数是3200多万石,这个数字一直改,下调,调了几次,差不多2950万石。老头子很满足,下旨“永不起科”,国家能征收到这样,就觉得已经很够吃了。&/p&&p&另外还有一个跟税收有关的大数,那就是军屯,有4.2亿亩,军队有120万,但是军屯户有170-200万。就是把土地分给军队去种,一大部分兵(在内地占七成,在边境附近的是八成,大致如此)去种地,征收种粒,养活另一小部分(占二、三成)的城守兵。所以朱元璋很得意,说:“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钱。”整个明朝,不论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野史笔记,经常可以看到这句话,帮朱元璋吹牛,一直吹吹吹,吹到了崇祯年间都还有。&/p&&p&但是,到了崇祯以前,税收是什么样呢?&/p&&p&天启六年,【2】报天下户口税收等项,情况如下:&/p&&img src=&/v2-d0ce238bebbcabaa2ad35f_b.png& data-rawwidth=&1293&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3& data-original=&/v2-d0ce238bebbcabaa2ad35f_r.png&&&p&【3】&/p&&p&这表看起来还是有点眼晕,不要紧,只要看头几行就可以了,主要说明的问题是,这时候还能征收麦430万石,粮2149万石。另外还征收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这就是明代正税征收的特点。很多人问,怎么有半个人?那是长在肚子里的,没生出来,算半个。是不是真的每年人口普查?怎么可能,那抄上一年的,杜撰一点出入的数据。这就是明代的统计,编的象真的一样。假的,都是比真的真。&/p&&p&明代征税,是以收粮食为标准的。分两次,所以称为“两税法”,夏天麦子收成的时候收一次,收麦子。秋天再收一次,收大米。那有的人不种地咋办,就收其它实物,你织布的,就收布匹当税收;你开矿的,就收矿砂。所以乱七八糟的东西收了很多,这些看了眼晕的实物征收,包括粮食、麦子,就叫本色。这里面,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原模原样的收上来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改了,改成了货币征收,明代的货币很乱,就是按应征的粮食,折成货币收上来,这就叫折色。折色不一定就是银子,虽然明末主要的货币是银子,但是也有折钞(钞票),折钱(铜钱),凡是折成货币的,都算。最大的一笔折色征收,就是“金花银”,从英宗朝就开始了,把江南五省应征的四百多万石粮食,折成100万两零一丢丢银子,从运河送到北京皇宫,这是皇帝的私房钱,不入太仓的,每年都是。万历的时候,皇帝的钱不够花,还从太仓里抠了二十万,张居正当国那会儿给的,抠了好几年才不抠了。其它的时候,折色其实是很少的,明代主要征收的,还是粮食。&/p&&p&两个问题:&/p&&p&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原来不是2950万吗?现在加一起也就2600多。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一直以来,土地报增只是做样子,并没有实际征收,明代有黄册制度,就是报告土地的册子,但实际上地方官抄报的可能是一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黄册存档。对,你没看错,一年抄一年,就有这么久,甚至更久。实际土地变成什么样,那是另一回事。所以报增的少,而报减的多。第二个原因,是亲王封地,这个封一点,那个封一点,万历以后,都是几万顷几万顷的封出去,所以用以征收的土地就少了很多。上报的数字跟实际的情况严重不相符,这也是导致明代土地兼并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p&&p&第二个问题,税收来源是哪里?明朝建国初期,领土广大,但是很多地方都是不征税的,长城外围有奴尔干都司,西南还有乌思藏都司,这是大片领土的都司,都司的意思就是只驻扎军队,但是不派官,当然也不征税。所以能收的地方,只有两京十三省,这里又有区别。最早贵州是没有开发的,后来开发出来了,也一直没增加到税亩去,所以到最后也没收贵州省的税。云南那地方一直乱,本来就少,也没怎么征税。广西也很少,因为少数民族多,虽然也跟别的省份一样,但数额大大的减少。所以能征收的,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两京十省。征的多的,南直、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四川;相对少一些的、江西、山西、广东、北直、陕西,更少的,福建,最少的广西。长城以外,只有辽东有征收,有时候收,有时候也不收,收的也极少,几乎没有。&/p&&p&这是总体的情况,明代的税收很高吗?其实不高,标准(注意只是规定的标准)是很低的。算一算就知道了,一亩平均征收0.0344石,差不多三十亩才征收一石。官方有明确的规定数字,也基本相当。官田收0.053石,民田0.0335石,其它根据土地性质的不同,有所偏差。【4】&/p&&p&明代的农业,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记载,哪怕最贫瘠的土地,一亩最少都有一石多的收成,三石算是高产,甚至有接近五石的。到明末农业进步了,三石是常有的事。所以怎么算,撑死了,都只有不到3%的税率。那老百姓不是很轻松吗?洒洒水嘛。别急,还有。&/p&&p&征收这些大米你得挑到县太爷的衙门口吧,挑不来怎么办呢?里甲派人征收,派人要额外的费用。加增。&/p&&p&县太爷还得往州里送,州里还得往府里送,府里送省里……这一层层送上去,要运费,要人力吧。加增。&/p&&p&明代是赋役,除了赋,就是税收,还有役。县太爷的衙门坏了,得修,派几个老百姓去;县太爷出行,得有有抬轿子,派老百姓去;城墙坏了,得有人修,老百姓去……官府有权力在老百姓中,按土地的大小派工派活。这个叫役。地里忙不开,不去怎么办?加增。&/p&&p&国家的税收还不是重头的,大头是地主征收的田租。如果遇到荒年,收成不好,或者地主加收的租粮太重,老百姓就收不上来这么多的粮食,就有逃亡的。明代是里甲制度,每十户编成一甲,每十甲编成一里。一甲里如果有两户不见了,那么剩下的八户要承担这两户的税收。如果一甲只剩下一户两户,哇,有这么惨吗?那就不要活了嘛,还真有,而且,越来越多。&/p&&p&各种加增摊派以后,老百姓的负担就重了。&/p&&p&加增的办法有很多种,用大斛征收,小斛发放那是作奸犯科,不是加增。举两个例子,征收的时候,斛斗本来是平的,用尺子一拉,多出来的你收回去,现在不行了,得继续往斛里倒粮食,倒到上面尖尖的,撒到斛外面的,那才是你不应该征收的粮食。这个办法,叫“淋尖”,把征收的斛上面淋的尖尖的,很形象吧。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你往斛里倒完了粮食,地上也扫干净,旁边来一公务员,往斛上踢一脚,撒出来的部分,就是加增的,剩下的,你继续倒满,算是正式征收的。这个办法,叫“踢斛”。把斛踢倒了是不算了,得重新来,所以一般的官府里面,都养了一批踢斛的高手,踢的时候,角度力度都要掌握的刚刚好,不能太猛,太猛就倒了;也不能太轻,太轻撒出来的粮食就少了。这样的高手如果穿越到现代,中国的国足有望矣。&/p&&p&那这粮食征收上来,怎么花呢?&/p&&p&这个问题先放一放,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军屯。&/p&&p&军屯就是军队也种地,分难你土地,种了地收种粒,养活另一指军人;老百姓也种地,收税。各不相干。后来一看发现不对,怎么呢?这税法操蛋就操蛋在,老百姓的税收的标准很低,军屯田的征收却不低,一样是种地的,军队的丘八给的地是下等的,或者自己去开荒开出来的,收的税却要比老百姓多五六倍。更操蛋的是,这种日子还不是只过一辈子,朱元璋定的是世军制,儿子孙子,子孙代代都是。那怎么办,跑吧,到哪儿过日子不是过,到哪儿种地不是种。因此,军屯出现了大量的逃兵。于是,军屯田就没人种了,军屯种粒就收不上来了,军队的供给就不够用了,尤其是边关的军队。解决的办法是,开中法。让商人买米,供应边关军需。买完了不给你钱,给盐引。盐,本来是官府经营的东西,不允许私人卖,几朝几代下来一直都是。有了这个盐引,明代的商人就可以去官府指定的盐场买盐,然后出售,合法经营。开中法没玩多久,也玩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盐引这东西,不过是一张纸,印上东西再盖个章,也就是兵部相关的部门出具的证明。有势力的官员,特别是皇亲国戚勋臣,都充任五军府的职务,掌握这种权力。他们都想少送粮,多要盐引,甚至不送粮,直接开盐引。从中间挖取好处,这个叫“占窝”。占窝越来越多,军队又没供给了。怎么办?中央拔给,这就是“京运”,或称“年例”,就是年年运送。京运送的是银子,粮食征收的时候就是收成的时候,粮价本来就便宜,折成银子也少。运到了京师,再运到九边,又要买成粮食。这一来一去,就损失巨大,没办法,古代不象我们现在这样,运输成本很高的,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京运的银子从嘉靖的时候开始,隆万时期开始增加,到了崇祯年间,一年就得近四百万两银子。&/p&&img src=&/v2-df98c718ccf9fead0f3c12dd330e6902_b.png& data-rawwidth=&704&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4& data-original=&/v2-df98c718ccf9fead0f3c12dd330e6902_r.png&&&p&【5】&/p&&p&当然,也有其它地方花掉了税收,比如公费开支增加,京军粮饷增加,地方截留,有明三百年发展下来【6】,军队成了朝廷最主要的花钱地方,而且越来越多。所以明朝一直以来就是缺钱,缺钱,还是缺钱。&/p&&p&那要打仗了怎么办?&/p&&p&张居正死后,太仓还存了四百多万两银子,粮食可供京城十年之用。所以那时候万历三大征打得赢,打仗打的就是钱粮,那不是万历打的,那是张居正打的,靠吃老本打赢的,虽然那时候张居正已经死了十几年了。这事情到后来就不行了,萨尔浒一仗,把明朝打出毛病来了。努尔哈赤这一搞,辽东的事情就没完没了,要钱哪。正税你不要想了,早就都花完了,根本抽不出钱来,九边能不供应?官员能不发俸禄?京营能不支粮饷?那就只能另外加增,这就是——辽饷。&/p&&p&辽饷开始的时候,还征的不多,一亩地征三厘半,一两银子是十钱,一钱是十分,一分是十厘,也就是一亩征收0.0035两银子。粮食的价格,在万历年间日子过的好的时候,北京才0.25两一石,一两买四石,南直隶高产地区,银子因为海外流入,是通胀状态,有时候会值二两多一石,但是折成金花银,也一直是0.25两/石,其它如广东佛山等地,丰年的时候也有过这个价。贵一点的地方,山东、河南一带,都是0.8两一石。到后来崇祯朝饥荒年间就不要算了,0.8两一斗都有。全国平均一下吧,估测个数字,0.5两一石差不多。实际上,崇祯年间北京也都是0.5两/石,贵的时候达到一两一石。一石94.4公斤,差不多两百斤,银子很值钱的哦。如果按粮价算,别的商品也差不多,崇祯年间的银子,一两大概相当于现在(2017年)元人民币。我知道以前也有人拿这个折算过,但是早几年的物价,跟现在的物价又不一样啦。崇祯年间官方规定的铜钱是一两银子650文,但是民间流通的,在北京,民间的兑换是文,对比现在的一块钱硬币一文的话,似乎也差不多。这当然不存在太大的可比性,但是,有个概念,理解一下银子的价值吧。&/p&&p&继续。三厘半银辽饷征收没多久,就不行了,全国才165万两,这哪够?很快就增加到了七厘,又很快增加到了九厘。所以天启元年开始,就变成九厘了,户部还专门增加了一个专门处理辽饷的机构,叫新饷司。所以辽饷也叫新饷,正税就叫旧饷。那如果换算成粮食,也就是一亩多征0.018石(一斗八合)而已,加一起,全国核定征收520万两。&/p&&p&多吗?&/p&&p&不多吗?&/p&&p&…………&/p&&p&谢谢。(请自行脑补朱茵在进水帘洞前问周星驰的剧情)&/p&&p&天启元年,不仅辽东出事了,西南还发生奢安之乱,这很多人忽略了。西南那个地方,打从一开始就闹腾,朱元璋的时候闹,朱棣的时候闹,收拾了越南又退回来,朱高炽、朱瞻基的时候继续闹,而且不停,孝宗朱祐樘他妈,就是从西南抓回来的宫女,到隆庆万历年间,有个治水很有名的叫潘季驯的,之前就是平定西南的。很奇怪,明朝一直就没认真思考过对西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不对,天朝上国嘛。也没考虑过对外的朝贡制度有什么不对,除了隆万年间的封贡开关,天朝上国嘛。西南这一闹,比以往的都厉害,这又要花钱哪。本来那地方的正税就收的少,辽饷也征的不多,这一闹腾,四川、广西、云南、湖广,四省地方的辽饷就全部截留,贵州本来就没有,现在更没有了。山东,开始有民变,截留。接着征到了五六十万辽饷就基本上都给了东江毛文龙,又截留。(另外毛文龙在漕运四百万石里,还截漕十万石粮,现在很多人在《熹宗实录》加《东江疏揭塘报节抄》上找的数据,说毛文龙拿的粮饷少,没有靡饷,这是扯淡,他们没把这粮饷算进去)所以定额520万的辽饷,只剩下三百万出头。这还不算地方扣留抵充的,还有买粮的各种费用,实际到京的辽饷,其实就一百多万两。&/p&&p&辽饷又不够花了。继续想办法。想想想,想出各种零星的搜刮。这些搜刮项目全部加一起,统称杂项。所以辽饷这个项下,一直有两个大名目,一个是加派,就是一亩九厘银。另一个就是杂项,把原来搜刮的各种项目加进去,并且不断增加项目。这杂项包括什么呢,很多。比如:榷关关税、典铺税契、觐费杂支、民佃屯田、生员优免、督抚军饷、抚按公费、铸息、捐助、盐引、芦课、役扣、平粜银、马夫银等等等等。解释几个吧;&/p&&p&榷关关税:明代设的关卡其实不多,运输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差很多,最快速的运输,就是运河。两京之间,几天就能到达,北京能吃到南京活着的鲈鱼。所以很多大宗商品的买卖,都运到运河附近,然后从运河发散各地。那么通往运河的官道上,就有各种征收过路费的关卡,各省几乎都有。朱元璋的时候就规定,三十抽一,就是抽税三十分之一。这种关卡也叫钞关,比较有名的有:崇文门、河西务、临清、九江、淮安、扬州、北新、浒墅等,各个钞关年收入也多少不等。一个钞关少的象河西务,额定五千两,多的象浒墅关,崇祯初有额定四万两,额定,并不等于真能征收这么多,你懂的。说到这就想起某清宫戏,一个很正义的男主人公大喊,“全国有多少个浒墅关,一个浒墅关就贪污一百多两银子。”虽然是清朝银子多,也不带这么欺骗观众的,编剧没有历史常识。浒墅关这样的全国就一个,征收关税最多的那一个。&/p&&p&典铺税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税,有点象我们现在的印花税(不懂的童鞋请百度),很好理解,就是典当铺(那时候是最赚钱的商业买卖了)里征收的税。是不是每个典当铺都收,是不是按营业额收?这些我哪知道,你问我,我问谁去?如果有童鞋刚从那边穿越回来,麻烦帮我问问。&/p&&p&觐费杂支:地方官每三年就要进京述职,皇帝登基的时候,县以上干部还得到京全体觐见一次,这时候有可能见到英明而伟大的皇帝,所以也称觐见,这种觐见,也象当年红卫兵串联一样,不仅沿途白吃白喝白住(驿递系统),还可以各种杂支报销。现在这些杂支都省一部分出来,充入杂项。&/p&&p&民佃屯田: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屯田的兵哥跑路了,地荒了,没人种,就佃给普通的老百姓种,收的佃租税赋,缴一部分上来。&/p&&p&生员优免:这个就复杂了。生员,就是读书人,这里专指秀才,当然别的也有。读书人考中了秀才以后,官府就有供养。役是免了,前面说的那些抬轿子啦,修县衙啦,就轮不到他了。另外还免了一定的田税,按各地的不同,免税的亩数也不同。如果,当地有学田,学田的收入还供养这些读书人,每月领一些禄米,或者秀才们排队到学府去吃饭。所以考中了秀才,就说自己有功名,这个功名,就是指生活由政府供养,过得好不好不一定,这得看地方的情况。但肯定是饿不死,但是地方上不仅有秀才,还有选拔出来的,叫贡生,还有捐钱入学的,叫监生。生员就不止秀才了,生员越来越多,僧多粥少,供养的也就薄了,所以其实秀才大多数都是很穷的。如果考中了举人,那就又一番优免,又一番天地了,不在我们说的这个范围了。地方上的教谕,就是干这个的,县太爷的助手县丞才从八品,或者九品,教谕是八品,牛逼的很咧。这属于礼部的官,费用也是礼部的,不要觉得户部就是国家财政部,这个理解有偏差,六部各有自己的财政,是分开的。户部只能说是民政部、税务局、至于统计局和财政部能不能算进去,不好说。绕了半天就是一句话,就是把生员吃的这些优免省一部分下来,上缴,这就是杂项的一个项目。谁说明代没有士绅一体纳粮?穿越到明朝的那些人,都把清朝雍正的那一套直接搬过来,人家明朝有明朝的规矩,这些历史没及格的穿越者们,麻烦先写完检讨书再去穿越。&/p&&p&督抚军饷:巡抚这个东西,明朝一开始是没有的。这不是三司嘛,布政使司管民政,下属府、道、州、县,一层一层下去;都指挥使司管军务,卫所军屯都是他们的事;按察使司管监察。三司并立,互相牵制也互相监督。可是这三司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甚至掐起来了,怎么办呢,就派个钦差大臣去协调,这个就叫巡抚。明朝的第一个巡抚是朱元璋派的太子朱标,后来当然各种官都有,品级不一定比三司大,当然也不能太小。但是权力呢,开始也不大,后来慢慢变大了,甚至变成了三司兼管,而且还一直是钦差的身份(这跟清朝不一样,清朝是常设官,地方上最大的官),直到明朝灭亡了还是。巡抚后来还带兵,而且到最后,只能巡抚带兵,别的武官带兵可以,不能出省。有的并不是巡抚地方,也有管事的巡抚,比如九边管军务的巡抚,巡河的,巡盐的。巡抚两个地方,或者两件事以上,叫总督。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督抚带的兵,兵饷省一部分出来,一般是十分之一。凑成杂顶的一项。&/p&&p&抚按公费:按,就是巡按御史。地方上已经有监察使司,还需要巡按御史吗?有的时候是要的,很需要。御史在朝里的品级才七品,在朝里就常常参掉二三品的大员,出京来混,就更不一样啦。电影上演的,两排人扛着牌子走在路在,中间一轿子,锣子duang的一声,声音传到好远去,老百姓就知道,巡按御史大人到!!!明代的御史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跟巡抚的权力还不一样哦,巡按御史可以杀人的。巡抚要弄死个人,得题参,得上报。巡按御史是可以“小事立断,大事纠弹”的。【7】什么意思呢?地方豪强欺压百姓,村委书记,县丞大人等,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巡抚御史可以直接砍他丫的。都不带上报的,完事了回京再说,哪象现在这么麻烦。只有碰到县令或者以上的官员犯法,那事情有些大条了,得上奏解决。巡抚和巡按,都不是常设官,虽然各地都有,但都是钦差的身份,加一块,合称抚按,他们出行的廪饩花红银,也就是外出办公费用,省一点下来,充入杂项。&/p&&p&铸息:铸就是铸币,就是铸铜钱。铸铜钱换成银子,扣除买铜锡的成本,工钱以后,多出来的利润,就叫铸息,这一部分,全部作为辽饷收入。很奇怪,明朝的政府,铸铜钱一直都不是首先为了流通,而是为了赚钱。明代这个钱法,也一直就没搞好。开始的时候,朱元璋是印钞票作为主要市场流通的,不是银钞,是表示铜钱的钞票,一张纸,上面写着一文钱,就表示一个铜板了。当然印的比我们家五岁的闺女办家家的时候写的要正规的多啦,印章也是正规的,这都没问题。问题是你这东西没有严格的规定,它必需要这个价,也没有真正的铜钱储备做保证,谁会真拿一张纸当回事,傻啊。所以慢慢就贬值的厉害。永乐初,钞一贯约合钱百文,至成化,“钞一贯不能值钱一文”,“甚至积之市肆,过者不顾。“【8】钞票不好用,接下来就是用铜钱,铜钱作为主要货币大概在成化以后,隆万以前。铜钱也乱,民间私铸的很多,政府规定的与银子兑换的是一个价,民间有的是这个定价的七八倍都有。更扯淡的是,政府铸造出来的,因为贪污严重,不仅不赚钱,有的质量还不如民间的。所以隆万时间,政府的态度就慢慢宽松了,行钱“但随民便”,老百姓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吧,私铸也好,质量差也罢,价格也随便吧。这个对铜钱的放任,明清都有,一直到雍正时期还是这样,清朝的货币也没比明朝强到哪儿去。不要以为明清时代的铸造技术有多高明,真不是。嘉靖以后,美洲发现了银矿,大量的白银内流中国,开始占据明朝主要的货币市场,所以张居正的改革,折银征收。这其实跟一条鞭法是两个东西,很多人搞混了。一条鞭是把所有的正税,役使,摊派,全算一块,这就哪一条鞭了,折不折银不一定。也有的一条鞭是编完了以后不折银的,照样还是收粮食。粮食,也可以理解为一直都是明朝的另一种货币单位。白银的用法也是一直没搞好,因为白银重,也不方便,所以流入多的东南沿海地区,白银是通胀的状态。而北方,白银少,是通缩的状态,一直是这样,直到明朝灭亡还是。啊,货币问题写了这么多,是不是偏题了。&/p&&p&捐助:就是捐资助饷银。保卫领土完整,号召全民捐钱抗奴。乡绅士民,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不白捐,捐了多少会给你优免一定的税收,这不知道谁订的混蛋政策,后来很多拿这个钻税收的空子。&/p&&p&下面不解释了,有的看字面的就理解大概是什么意思了。反正杂项就是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想一主意,能收钱,就往里面放。收不了钱了,这个项目也就没了。&/p&&p&说了这么多,特别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网络一直传说的,什么东林党不纳税,魏忠贤却收了很多商税。讲这些话的,我知道是从某位专家的论文里面抠出一张辽饷历年征收的表格来,看了这些数据,也不管具体情况,就拍脑袋各种脑补历史剧情了。&/p&&p&首先,魏忠贤时间,天启五、六、七年期间,收的根本不是商税,而是杂项。杂项里面,能算上商税的,就只有典铺银一丢丢。在杂项里面都不算比例,在辽饷更是九牛一毛了。其次,商人是明代的弱势群体,能被收商税的都是小本经营,就好象现在的小摊小贩一样的,小买卖。现代只有垃圾的城管们才跟他们这样的人较劲。魏忠贤要是收这些人的税,那有什么好吹嘘的。杂项,就是因为辽饷不够,才一项一项的弄出来加上去的,到了天启五、六、七年间,项目多了起来,征收的银子当然也多了起来,那其实是户部收的,跟魏忠贤有个屁关系。&/p&&p&另外呢,就是关锐的征收,这个正确的来说,不能算商税,这叫过路费。这比起其它的杂项来,是有点多,但是如果你今天开车自驾游,跑个高速收费,那也叫商税吗?关税是不管是谁,只要过去都得收钱,视人数货物的多少大小来定的。大卡车跟小汽车收的钱也不一样啊,能叫商税吗?而且,而且,重点是,魏忠贤不是收过程费的人那个人,他是免除过路费的。《度支奏议》新饷司卷一《题覆御史姜兆张条议疏》:“至潼关一路为秦晉要途,龙车一寨当秦楚要害,商贾辐辏货物鳞集孔道,便於营息榷税,易於取盈税课大使,额设已久历数十年,民不称厉。天启七年,偶缘崔魏擅权,市恩商贾致令潼关、咸阳、大庆、庆阳、凤翔、汉中、临洮、西安、三原之间一切报罢,而商贾熙攘之余,不用以佐国家之匮乏,亦大失筭矣。”这就是他们以为的商税,本来收的好好的,魏忠贤全给罢了。&/p&&p&再有一个,东林党是不是不纳税?是,东林党是不纳税。但是你不要忘了,其它党也不纳啊。东林党有一个判定的方式,就是你得是进士才有资格被承认是东林党,极少有不是,至少也得有功名。有功名本来就不用纳税啊。秀才都优免,举人更优免啦。要是进士,那优免更多了,可以涉及家人,不是自己一个人,最多的一品官可以优免二十四人。赋和役是都免的,那这些家人,即不用纳税,也不用被官府役使,就都到家里来帮工,这就是古代的家人,是一家人的意思。不是外面召来的地痞流氓,来家里当奴才的,首先照顾的,是有亲戚关系的这些人。只是地位低,在家里看起来象奴仆,实际也就是奴仆。那这个优免的政策东林党有,其它党也有,魏忠贤一党也有。不是看他属于哪个党,而是看他是什么功名,什么职务,什么品秩。拿这事情说东林党不纳税,扯淡。&/p&&p&咦,主题跑哪里去了,哦,崇祯年间征收。&/p&&p&注意注意,敲黑板,重点来了。&/p&&p&崇祯元年,正税的两千多万石太复杂,这是个大话题,没法摊开来说。具体怎么征收的,说实话这个功课也没做出来。我们还是以辽饷征收为例,上表格:&/p&&img src=&/v2-ce0fbf3abdc_b.png& data-rawwidth=&1513& data-rawheight=&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3& data-original=&/v2-ce0fbf3abdc_r.png&&&p&【9】&/p&&p&我们一般主流的说法,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接到一个多么多么烂的摊子,税收收不上来,大臣们不听话,不办事,办事也办不好,如何如何,但是这张表却显示,事实是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p&&p&有必要解释一下这张表,这是出自《度支奏议》的,崇祯朝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写的书,只有他才能将财务汇报的这么精确。这里面一共只有九个省,十三省,扣掉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湖广,这几个省的辽饷,此时是全部割给西南,成了黔饷。剩下的应天府和凤阳府,两个加一起,就是南直隶的。北直的为什么那么少呢,因为北直的都是蠲免的,只收两个州。第二列加派银,就是各省应该征收的数字,也就是任务指标。第三列,本年解部,就是本年内也就是元年已经解运到户部的,就是实际已经收的吧。第四列,开销米价。什么意思呢,就是买米的银子,辽饷银子征收了以后,再责令征收的各省给辽东买米,然后从运河运到天津,这部分大米运输是跟着漕运一起运的,称为“带运”。到天津以后,再由海运(或者陆运)运往辽东前线。带运起初是三十万石一年,后来增到每年四十五万石。这个算是已经征收到的辽饷,所以应记入征收的项下。接下来的未完银,那当然就是欠着还没征收上来的部分,如果没有未完银,就说明征收任务已经100%完成了。再来,之前欠补,这里主要是天启六、七两年的辽饷欠征的,崇祯元年被征上来。再来,就是崇祯二年的,这时候已经是元年年末,所以地方上省份有把次年需要征收的已经预征上来了,这个不是元年的内容。最后两项是计算完成和未完成的。&/p&&p&总征收的成绩达到九成,看起来还不错,是吧。&/p&&p&最麻烦的是浙江,欠了20万左右,但是也报称已经在解运的路上了。并且,已经有八万两确定解运日期。但是,根据后来的奏报,其实这八万只解到四万,后面的没有了,也就是说,浙江其实耍了一个花招,崇祯元年的辽饷欠征了近16万两。就算如此,把这四万加进去,崇祯元年征收的完成率也达到了九成以上了。而且之前天启年间欠的都慢慢补征回来了。但是,这个是有代价的。朱由检上台的时候,把前面欠征的,从天启元年开始,到天启五年的所有欠的辽饷都免掉了。新皇登基嘛,总会减免一些税收,每个皇帝都这样,以示恩泽天下。就象欠钱的,老追不回来,又实在没钱,只好减免一部分,能要回来多少算多少。明朝也老搞这个事情,地方上的地主也很适应这个套路,小老百姓是不敢欠的,会欠的是大地主。给地方官一点好处,税收先缴一部分,剩下的当然各种理由,收成不好,征收困难等等等等,并答应收成好了被缴,等第二年,又照样给好处,第二年也仍然缴纳当年的一部分,之前欠的呢,当然还是先欠着呗。这样几年欠下来,就成了定例,或者遇上了全国普免,就都省啦。反正呢,新皇登基,皇帝大婚,皇帝生儿子,都有可能普免,等着吧,用不了几年。浙江为什么欠的多呢,因为浙江读书人多,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也多,实际小老百姓的田很少,大概只占十五分之一。所以江浙的税就不好收,而且,花花点子多,总是征收到了官府,先给个文书报称已收,然后在到手的银子里弄点猫腻,有的甚至报解了好几个月还没运到。&/p&&p&到崇祯二年的时候,辽饷征收开始有点困难了。于是户部就出了一个大招,把京卿派下去催粮。那时候魏忠贤刚倒不久,魏党罢了一大片,但是接下来的另一个场面,是之前跟魏忠贤过不去的,哪怕以前瞪过魏忠贤一眼的,就都是好人,就都复官。复着复着,发现官比原来还多,还冗余,京师出现很多没事干的,六部九卿【10】的主官当然不能随便支使的,户部没那么大权力 。但是少卿是副职,一般没事干的,户部就拎几个帮忙干活,题请这些人下去,一个人一个省,催征辽饷。效果还真不错,催了很多上来。但是这些京卿的任务因为是预征,所以只催一半,但是几乎所有的京卿都过半完成任务。崇祯二年还没征收完,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已巳之变。&/p&&p&又打仗了。&/p&&p&辽饷的费用,开始会少一些。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二年,这四年间用了1900多万两,之后每年都在六百多万两。到崇祯元年的时候,袁崇焕出任蓟辽督师。很多袁粉说袁崇焕一年只用了480万两,这是不对的,至少这种说法不精确。袁崇焕到任的时候是崇祯元年七月多,整个元年在任时间才五个多月,但是他还真的省钱了,把前面几个月的兵理一理,后来在任期间又整一整,最后,年终统计,辽饷崇祯元年的费用是513万两。省了八十几万,并且,他在元年年底的时候,承诺,以后每年只要用480万两就够了(这就是一年480万的由来,年省120万)。&/p&&p&打仗之前,袁崇焕曾上过至少两份奏疏,要朝廷注意防范,蓟镇地区可能会有敌人进攻。没人搭理他,怎么会呢,外围不是还有蒙古吗?其实蒙古那时候已经西迁了,这事情朝廷也知道,就是朝中的官员搞的嘛。林丹汗其实挺希望给明朝当看门狗的,崇祯元年五月,派他自己的亲信,也就是他的妹夫,泰松公主的老公贵英恰入关与明朝谈抚赏事宜,结果贵英恰死在边关,谈判无疾而终。明朝就以夷制夷,让原来俺答汗的后裔,土默特三部族跟林丹汗死掐。结果林丹汗惨胜,勉强完成西迁,整个蓟镇外围洞开了。袁崇焕甚至还派了一个叫谢尚政(这个家伙后来为了谋身福建总兵,出卖了袁崇焕)的参将率兵去遵化协防蓟镇,也被踢了回来。不久,皇太极就从喜峰口那地方杀进来了。&/p&&p&然后,就打仗了。&/p&&p&然后,仗打一半,袁崇焕被抓起来了。&/p&&p&然后,孙承宗费老大劲,好几个月时间把皇太极赶出关外。&/p&&p&接着,就开始格外注意蓟镇的防御问题了。&/p&&p&早干嘛去了。&/p&&p&请注意这个人,当时的兵部尚书——奸臣梁廷栋。已巳之变以后,他第一时间上疏,要在蓟镇征兵五万。袁崇焕不是一年省了一百二十万银子嘛,就拿这银子来征兵。好嘛,好不容易省下来的银子,一口气全花了。第一批征的兵,只有几千人,还都是从秦、晋地区征来的,当地的兵怎么不能征呢,不管,远的地方征好拿钱。天知道这些新兵是不是真从陕西山西来的,反正当时的新兵定价是,每个月1.5两兵饷。在辽东的百战雄师,每兵一个月才1.4两,东江皮岛海外孤军,每兵每月才0.7两。这是新兵,新兵。&/p&&p&这兵征的才两三万人,就发现钱不够了。怎么办?靠援军。援军当时都是来勤王的,现在不仅没撤,反而继续从全国各地继续征召进京,甚至连云南的兵也召,为的就是防守蓟镇。云南的奢安之乱不是刚刚平定,这兵不是比北京更需要吗?而且大老远的调来,调来又调了一部分回去。剩下的一部分到底怎么算粮饷,一直没扯清。&/p&&p&还有,全国的援军进京,需要安家银,浙江最先反应过来,要说读书人就是脑子聪明。向朝廷报称一万多两捐助银,然后再题留这些银子,给援军当安家银。捐助银是有优免的,原来的税免了;这银子又没实际到朝廷的口袋里。原来征不上来的辽饷继续征不来。这种免税的套路多好啊,而且会传染的,很快就传染给了隔壁的南直隶,也欠税,也安家银。然后全国的兵都有样学样,因为全国都有援兵,援兵要安家银,要衣装银,要棉衣。工部要给兵器,要给建窝铺,兵部给犒赏,太仆寺给马价,户部给军粮,给军饷,给盐菜银。勤王的援军一共来了八万多,就象八万多到京旅游的观光客,不仅军饷高,而且待遇好。高额的兵饷之外,安家、衣装、军器、犒赏,最高的军饷达到1.8两,米是每兵都要一斛(0.5石)的,有的按天算,每天0.015石,每月0.45石。除了这个还有,盐菜银一天三分,一个月另外再加九钱(0.9两),那一个兵最高的时候费用妥妥的超过三两。八万援军加上新征的兵,加上原来的蓟辽的兵,总费用达到一年870多万两。【11】&/p&&p&一方面是越花越多,另一方面是越收越少,到崇祯三年底的时候,突然发现,各省欠征的辽饷只征收不到三分一。实在不够用的情况下,崇祯三年年底,户部上疏,题定在原来每亩九厘银的基础上,再加三厘,也就是达到每亩一分二厘(0.012两/亩)。关于加饷,梁廷栋是这么说的,“臣考九边额设兵饷,兵不过五十余万,饷不过千五百三十余万,何忧不足!故今日民穷之故,唯在官贪。使贪风一息,即再加派,民亦欢然。”【12】说九边不过五十几万的兵,饷也不过1530万,(平均每兵30两/年),只要官员不贪,全国人民喜迎加饷。这是他XX的什么混蛋理论,官员不贪感情就这么轻松啊。一句官员不贪污,你兵部就可以随便花钱哪。辽饷征收,本来会缴的小民早已经都缴给你了,不会缴的肯定继续不会给,你加征多少都没用。辽饷本来就欠征,现在反正都是欠,只是欠多欠少的问题,更堵不住了,欠得更加厉害。杂项也开始各种不认账了,有的实在推不了,定额五千,只认两千,缴纳的时候,给个几百两意思意思。有的干脆就不理睬中央的征收,拖着不办。杂项的一些项目直接就是没有,连认定的额数的奏疏也不写。管你圣旨怎么催,责罚好了,不就是罚俸嘛,那能有几个钱?罢官好了,反正到时候我也捞够了。&/p&&p&于是,到了崇祯三年、四年,突然发现,不加征之前收的还好,加征之后,反倒收的不如原来多了。&/p&&img src=&/v2-b01f1f270c41a562b7eb_b.png& data-rawwidth=&1108& data-rawheight=&7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8& data-original=&/v2-b01f1f270c41a562b7eb_r.png&&&p&这是崇祯四年上半年征收到的辽饷,时间是崇祯四年五月。说明一下,五月是没有到半年时间,但是按户部的时间是一年定了四个期间,分别是一月预征,四月一半,额定征收215万余两,只征收到了57万多两,杂项更少,加一起,不到六十万。七月征七分,十月全完。所以这个表可以表示崇祯四年上半年的征收情况。其中第四列的完成百分比,是原疏中整理出来的,基数是按预征额算的。&/p&&p&这就开启了明朝最坏时期,之后的日子,明朝就在各种风雨飘摇中过日子,征收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灭亡。&/p&&p&以下,是苏新红博士的《明代太仓库研究》曾经提及的,苏博士得出的崇祯十六年,实际征收率只有9.3%的结论,我个人表示疑问。因此另按原文做了一表格,得出33%的结论。苏博士这个数字的出处是《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倪文贞集》,摘抄如左:&/p&&p&计开 一、各处钱粮逋欠数目,臣察:“十六年分正赋兵饷,除蠲免银四百二十九万一千三百(4,291,300)两零,又拨勦饷银二百三十九万二千四百(2,392,400)两零,又题留瑞藩兵饷并拨买米、豆、铜改徴兑销等银九十四万二千四百(942,400)零。只完解部银一百一十七万四千八百(1,174,800)两零,共未完银七百八十七万五千二百(7,875,200)两零。闗税盐课仓助共完过六十八万九千四百(689,400)两零,未完二百六十五万四千四百(2,654,400)两零。其中地无兵荒岁称稍有者,臣已于去冬摘参南直、江南、福建、山西、江西、山东、长芦等处抚按已下等官矣。仍行文十日一催,责成司官赵龙等及各闗仓附近等差,分头督催,不敢泄玩。各州县完欠细数,另造清册偹察。&/p&&img src=&/v2-6aabd7408935ede9cae8e8d3d570a7eb_b.png& data-rawwidth=&1397&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7& data-original=&/v2-6aabd7408935ede9cae8e8d3d570a7eb_r.png&&&p&苏博士可能更加悲观一点,但是不管怎么样,9.3%也好,33%也好,都不是一个国家正常的征收率。&/p&&p&我们现在,可以归纳一下,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p&&p&如果不考虑历史可以假设,那么显然,崇祯年间,明朝收税的最大潜力,是在崇祯元年和崇祯二年这两年。承接天启皇帝留下的烂摊子,一年从2600万石粮,520万两辽饷的标准开始。一年估测下来,可以收到九成吧。2340石粮食,450万银子,了不起也这样了。&/p&&p&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但是我们又偏偏喜欢假设。&/p&&p&那就假设一下吧。&/p&&p&假设什么地方可以做的好一些,增收一些钱和粮。&/p&&p&军屯肯定要清的吧,能清到多少,不知道。这不白说么,既然假设,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军屯是从朱八八那会儿就传下来的毛病,一直都没办法解决,有去解决过,喊两嗓子就没了,张居正有清理,后来又回去了。还是举个例子吧。孙传庭,后来清理过,而且效果很好,极好。“总计三卫占种逃亡尝追免补各地已清出者,共该起课三千三百二十七顷零,征银三万五千余两。”【13】后来就玩不下去了,军屯是什么人侵占的,跟这些人过不去,没一个有好下场的。&/p&&p&盐引的占窝,这个可以动动手术吧,动出多少来,也不好说,到崇祯的时候,仅驸马就有四十家,明代打从一开始的公主,驸马就在五军府任职,这四十家怎么弄?不仅是占窝,包括煤矿,崇祯皇帝的八妹巩永固还跟冉兴让掐起来,后来巩有让出十九处矿窑了事。这出处在哪里我这会儿也忘记了,就不注释了。&/p&&p&年例银,九边的军队要整顿吧。还有京营,二三十万的京营军,都是五军府的这些勋戚分摊了,实际兵员才小几万。这怎么弄,更不知道了。别说京营能打仗,崇祯年间,已巳之变没出现,一直到后来清兵五次入关,到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前,都没有京营军的影子。偶尔出现的昌平军之类的京营,也是极少。&/p&&p&我也很希望能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努力一下,能征收多少出来。但是,实在没有,只知道,存在这些问题,而且都是大问题。&/p&&p&当然,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增加杂项,或者让杂项更加合理化,官员贪污的清理出来,内宫太监贪污的,等等等等。&/p&&p&再说一遍,历史没有如果。如果有如果的话,治理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课题,这不应该是我等键盘侠拍拍脑袋能解决的问题。&/p&&p&以上,是读明末史财政问题上所得到的历史心得。&/p&&p&注释&/p&&p&【1】《大明会典》卷之〇十七[田土]:洪武二十六年、十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田土、总计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六十八亩零&/p&&p&《明史》◎食货一·户口·田制(屯田庄田):“(洪武)二十六年核天下土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盖骎骎无弃土矣。”&/p&&p&《春明梦余录》孙承泽撰,卷三十五·田土户口:“……洪武年间田土官民共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六十八亩零。”&/p&&p&《明通鉴》洪武二十六年十二月:“是岁,核天下土田,凡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及夏税,秋粮之实数。”&/p&&p&【2】天启七年八月廿四朱由检就登基做皇帝了,所以以天启六年做为他接手的摊子来说明情况。&/p&&p&【3】《明实录·熹宗实录》卷七十九。&/p&&p&【4】《大明会典》卷之〇十七[田土]:洪武初、令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亩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亩八升五合五勺。芦地、每亩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亩三合一勺。没官田、每亩一斗二升。&/p&&p&【5】《山书》明·孙承清,卷二,崇祯二年五月。&/p&&p&【6】明代的算法,都是按虚数算,比如丁忧三年,实际只有两年零一个季度,即27个月。比如三十岁,即虚岁,出生就算一岁,实际只有28周岁多。所以明朝只有两百多年,到了晚明,一般的说法都是有明三百年来,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网校哪个讲师有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