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怎么做用什么技术做的

不可否认,手机是当今世界上引领潮流的趋势。大型的全球化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把APP程序开发纳入到他们的企业发展策略当中。然而,在深入开发移动项目之前,有5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1、是否实行外包策略?在开发手机APP时,独立开发或者利用外包都是可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开发形式都可以生产出优秀的产品。采取哪种方式取决于细微的差别和你的项目具体目标。独立开发一项手机APP,可以更好地拥有技术方面的控制权。团队的紧密合作能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然而,独立开发这种形式相比于外包来说,资金通常是比较昂贵的。对于外包型的开发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能节约公司的有效资源、减少成本和减少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但是,外包必然会降低本公司对该项目开发的控制权。即便如此,许多APP项目依然在开发初期选择了外包。例如,Skype这样的大众软件和这样的网站,都选择了这种方式。2、针对哪些设备做开发?目前,超过60%的美国人拥有智能手机,而全球平板电脑的用户将在2017年达到9.05亿人。如此众多的选择,各种不同的移动装置毫无疑问给手机开发提出了重大的挑战。通过分析登录公司网站的通信设备比例,推断出广大用户喜爱的移动设备。如果大多数的消费者是通过安卓手机进入你的网站,那么你的手机APP就以安卓手机系统为主要的开发平台。另外,苹果手机以及苹果平板电脑的用户有可能比安卓手机用户更多。尽管安卓占据着一份可观的市场份额,然而苹果用户在统计上将更占优势。不可忽略的是,所有类型的平板电脑用户都比智能手机用户拥有更多的业务处理能力。3、你的APP是做什么的?一旦确定开发的目标和平台,团队就可以开始考虑APP所要表现出来的功能性。无论是移动购物或者提交费用报表,目的一致是非常关键的。应用程序对于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集成池&,这意味着他们也可以在其上使用其他产品,就像一家综合性网站一样,能把其他的程序集中在一起。例如,如今的亚马逊手机APP,就增加了合理化的&立即购买&,不单单只是阅读评论、产品情况和客户服务。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内部商务处理的APP上。比起建立一个APP,只独立处理文件授权,费用反馈或病假处理,把这些需求集成在一起更会有效率。作为一家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公司,要充分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目标。可以通过分析移动设备用户浏览现有各种服务网站的行为分析来确定目标。4、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够应对日渐高涨的信息量吗?开发APP时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后台系统和已有的设备的需求要结合。比如,如果是一家品牌公司正在构建移动电子商务APP,那么关注下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融合就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企业,必须要考虑现有的系统能力来处理额外的业务和信息量。5、设计可否优先考虑?在规划过程中,决策平台、设备型号、开发语言和功能需求的设计都应该是确定不变的。在开发具有价值的APP的最终点,取决于终端用户的体验和设计美感。一般的智能手机用户基本需要下载大约25个手机APP。成千上万的APP在用户有限的智能手机空间里竞争,它必须在某些方面引人注目才行。在如今的APP市场上,完美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广受欢迎且行之有效的核心。直观的界面控制和流畅的跳转效果是必然的。当几乎相同的、能完成同样功能的两个APP相比较时,它们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视觉设计和用户的体验。在视觉和互动体验相差无几的移动应用程序上,性能、数据消费和存储等也是不可忽略的。通过以上三点和实际的开发,大多数情况下,你的APP设想能够实现。作者:Himanshu Sareen,他是Icreon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为全球IT咨询公司提供业务解决方案和开发应用程序(编译:创业邦,Via:。Entrepreneur内容授权创业邦独家合作,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24小时报不停
陆奇:百度金融将独立运营 以获相关牌照
易到再推迟司机提现 称因韬蕴资本的尽职调查
专利侵权胜诉 永安行正式重启IPO
蝴蝶天使全新品牌“AZLOOK(爱致)”获数千万天使轮融资
阿里游戏资源整合:与电商、娱乐结合 推泛娱乐战略
乐视网原第二大股东:将成立“困境基金”挺贾跃亭
AA租车宣布在北京获得网约车牌照
郑州下令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已有39万辆 不能再多了
小米获10亿美元银团贷款 将用于国际化和新零售
任正非:华为5年做到1千亿美元 余承东:先做全球第一
继亚马逊之后 Facebook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美元
苹果二季度国内出货量跌至第五 华为领先小米逆袭
乐视入主后去年巨亏 酷派被提前催讨8000万贷款
网约车新规发布一年:19家平台获得经营许可
苹果正式获得FCC许可 即将对5G网络进行测试
谷歌购入硅谷价值8.2亿美元地产 继续为扩张做准备
Google Play软件下载是苹果两倍多,但收入差距却拉大
京东股价连创新高,市值首破650亿美元大关
WhatsApp日活用户突破10亿,月活达13亿
外媒称小米获10亿美元再融资,雷军微博点赞疑似默认
史玉柱发互联网最壕招聘:创造多少利润发多少期权
乐视网:贾跃亭直接所持公司股份全部冻结
孙宏斌:投资乐视合作万达因看好中国经济未来
高德易行平台上线,滴滴摩拜等已接入
“铁粉”号召每人100元支援贾跃亭 乐视:没收到也不会收
iOS11特性揭示iPhone 8没有实体Home按键
360发布3款安全智能家居产品,最低售价259
网约车“合法化”满一年,司机叹考证难
亚马逊股价创新高,市值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
Facebook月活破20亿 扎克伯格:未来营收靠视频
酷派收到平安银行诉状,要求偿还8000万元借款
Facebook第二季度净利38.94亿美元,同比增长71%
传易到CEO彭钢申请离职已获准,最晚9月初离职
三星二季度净利97亿美元超预期,警告手机利润将会下滑欢迎加入我们,一同切磋技术。 &
用户名: &&&
密 码: &
共有 12625 人关注过本帖
标题:手机APP控制智能设备是如何实现的?(哪位朋友解释下。)
等 级:新手上路
结帖率:100%
&&已结贴√
&&问题点数:20&&回复次数:7&&&
手机APP控制智能设备是如何实现的?(哪位朋友解释下。)
假如说我这个智能设备是通过wifi来通讯的
首先我在手机APP软件上随意触碰一个小按钮,手机就会调用自身系统(安卓)的无线通讯模块发出指令到智能设备上得接受器上。
智能设备的再通过接收器获取命令来做单片机处理,实现手机控制智能设备的效果。
请问一下。手机调用自身的系统的无线通讯模块并发出指令到接收器这2个流程,都运用了那些技术。?
比如是通过什么编程语言来实现数据包装的,而且两者之间相互通讯又是以什么方式来交互数据的?
麻烦哪位懂得朋友解释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
等 级:蜘蛛侠
帖 子:418
专家分:1060
网络数据传输,想想你打开网页都发生了什么
莫问前尘有愧,但求今生无悔
等 级:论坛游侠
帖 子:64
专家分:157
&&得分:20&
1)手机调用自身的系统的无线通讯模块并发出指令到接收器这2个流程,都运用了那些技术?
点击App上的命令按钮--&App开始执行命令控制协议生成--&调用Socket发送协议 ------& 智能设备接收协议报文--&解释执行命令
2)通过什么编程语言来实现数据包装的?
App 使用Java(Android)或者Object-C(Apple)来编写界面和实现逻辑
协议数据使用标准规范,通常都是变形http+XML
智能设备通常都是Liunx+c
3)两者之间相互通讯又是以什么方式来交互数据的?
CEC:消费性电子产品控制协议
upnp: 即插即用协议
其他自定义协议(通常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是一个公司设计生产)
来 自:china
等 级:贵宾
威 望:254
帖 子:11485
专家分:33241
太复杂了 超出了我们C语言版的范围了
等 级:新手上路
有蓝牙模式现成的软件啊
等 级:新手上路
回复 3楼 AleTiff
非常感谢你!!
等 级:新手上路
回复 3楼 AleTiff
你知道网上有一款微信智能插座吗?能解释下运用到的技术吗?
等 级:论坛游侠
帖 子:64
专家分:157
噢,我按你的指示,去搜了下,看到了这款产品。
首先我要说,这确实是款很有创意的创新产品。我手上没有实物对照,以下所说的,都是猜测:
第一你要去联系下张小龙先生,他现在负责腾讯的微信产品,因为要利用微信服务器发送控制信号,所以必须征得微信开发部门的技术支持。
然后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它内部可以简单地内置一个微型安卓系统,以全志系列做参考,硬件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通讯部分不需要使用局域网的那些个协议,直接由微信服务器负责发送,根本都用不到我上面说到的那些通用标准,而是直接的广域网TCP通讯。
我看了下京东在销售的价格,299.00,按照需要工业生产估算,成本应该控制在 150.00 以内,这样的设计是可以实现的。想想看,买个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插座都要一百多,这种创意设计确实非常有趣。
基本硬件设计,除了电源、触控部分外,还带了块彩色的小液晶板,加上ARM芯片主板和无线模块,软件设计主要是和微信的通讯模块+微信的认证授权模块,其他都是用于控制用途的模块,比如时间显示、无线连接、自动登录、显示控制等等。
控制流程分为二部分:1)是本机控制,这部分想想就可以,没什么好说的。2)是远程控制,通过上面的介绍,应该可以想到,远程控制信号先是发到微信服务器,再由微信服务器发到插座,插座里解码程序负责安全识别和控制执行。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 Processed in 0.060362 second(s), 8 queries.
Copyright&, BC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你得知道这3个最基础的App技术框架 - 文章 - 伯乐在线
& 你得知道这3个最基础的App技术框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景,当你做好一个设计方案,满心欢喜地给开发讲解方案的思路和创意时,开发突然说一句:“这个方案实现不了”,这时你整个人都不好了,心里开始嘀咕“这么简单的设计都实现不了,你是搞技术的吗?”然并卵,在产品和开发的催促下,作为设计师的你只能加班加点地改方案。
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呢?这其实是由于我们设计师对App技术框架的知识匮乏所导致的,虽然我们不必做到会写代码,但掌握必要的App技术框架原理,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预判哪些方案可行和实现效果较好,来让设计方案更接地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App技术框架都有哪些。
一、App技术框架的类型
图1 三种App技术框架之间的关系
目前App的技术框架基本分为三种(图1):
1)Native App:
一种基于智能移动设备本地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WP操作系统),并使用对应系统所适用的程序语言编写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它是直接与操作系统对接,代码和界面都是针对所运行的平台开发和设计的,能很好地发挥出设备的性能,所以交互体验会更流畅。
2)Web App:
一种采用Html语言编写的,存在于智能移动设备浏览器中的应用程序,不需要下载安装,可以说是触屏版的网页应用,由于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因此开发了一款Web App后,基本能应用于各种系统平台。
3)Hybrid App:
一种用Native技术来搭建App的外壳,壳里的内容由Web技术来提供的移动应用,兼具“Native App良好交互体验的优势”和“Web App跨平台开发的优势”。
二、App技术框架的选择
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往往是被告知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哪种技术框架,然后就开始设计了,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产品特点、框架特点和项目时间(图2)来与产品和开发同学协商,合理地为App中不同的部分选择对应技术框架,然后才在对应的技术框架下思考设计方案。
图2 产品特点、框架特点和项目时间的考虑
三、Hybrid App技术框架的设计特点
由于Hybrid App是融合了Native App和Web App的技术特点,通过分析Hybrid App的技术框架成分,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App框架的基本开发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做设计。
Hybrid App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Native框架中加载Web网页内容,能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让App的内容更具有扩展性,即使接入再多的内容和业务功能,也不会使得整个App的安装包过大,典型Hybrid App的代表就是我们的手机淘宝客户端。Hybrid App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五个要点(图3)。
图3 Hybrid App的五个设计要点
1)图像渲染
Native技术部分由于能直接调用系统的渲染引擎,所以能实现流畅的复杂图像渲染,而不影响设备的性能。
Web内容部分由于是基于内置浏览器,在图像渲染的时候要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的渲染引擎或调用基于浏览器的第三方渲染引擎,中间需要在多个层级进行渲染请求,所以渲染的时效性和性能会下降不少,导致较复杂的图像渲染或动态渲染时,会出现机器卡顿。
如图4所示,由于标题栏采用了Native技术框架,可采用复杂的毛玻璃效果,让标题栏更通透,而内容区采用了基于Html5的Web技术,因此不适合动态变换背景图的渲染方案(当图片轮播时,背景图会随着图片内容而动态变换出模糊的背景)。
图4 动态的图像渲染
2)动效体验
由于Hybrid App的内容区大部分采用基于Html5的Web技术,对动效的解释和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CPU性能,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a. 不同的动效类型对CPU性能的消耗不同(图5):对CPU性能要求低的动效类型能运行得更流畅,但如果当你的设计方案是非系统自带的动效类型时(图6),就需要提前跟开发沟通可行性和对CPU性能的消耗问题。
b. 机型的性能差异:不同的手机机型的CPU性能相差较大,需要了解不同机型在你的App中的占比(图7),因为即在iPhone6上能完美运行的动效或交互动作,在iPhone6以下的手机上可能就会卡住不动了,所以不太适合用于CPU性能消耗较大的频繁渲染。
c. 网络的影响:如果你的动效在运动时,还需要加载内容,就要考虑网络较慢时,内容加载对动效流畅度的影响,这时可考虑先加载完内容,再开始动效或简化、压缩加载的内容量。
图5 不同的动效类型对CPU的性能要求
图6 液化翻转的动效
图7 不同机型的市场占比
如图8所示,在Web内容区,当点击图片后,该图片放大(系统默认的缩放动效,对CPU性能消耗小),但其它图片自动重新排列的动效会比较消耗CPU性能,在低端机器上会出现卡顿或闪退的情况,并且还会受到网速的影响,导致体验不友好,如果必须做复杂动效,可以让该动效只出现在高端机型中。
图8 图片缩放的重新排列动效
3)平台兼容
由于Hybrid App的Web内容,是不同的平台共用同一套设计方案,所以为了更好地让设计方案兼容不同的平台特性和手机分辨率,所以建议文案和图形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a. 系统默认字体:如果不是为了设计出特殊的字体样式,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系统的默认字体(图9)是基本满足我们的需求,同时在不同平台上的显示效果也会比较好。
图9 系统默认字体
b.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能够自由缩放大小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不会模糊变形(图10)。
图10 SVG(可缩放矢量图形)
c. Iconfont来代替图标:能够自由变换大小和颜色(图11)。
图11 Iconfont图标
采用这三种方式不仅可以很好适配不同机型和屏幕尺寸,而且还不会增加安装包的大小。
如图12所示,如果按钮上的“闹钟和提醒我”采用的不是Iconfont和系统默认字体,则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的显示效果会很难控制,有被拉伸变形或模糊的风险。
图12 图标和字体在不同尺寸屏幕上的显示效果
4)交互行为
由于Hybrid App主要是通过网页的CSS样式结构和JavaScript程序语言来还原界面的设计和交互行为,所以跟纯Native App技术框架相比,需要通过更繁琐的代码和层级请求才能实现跟原生系统一样的交互方式,虽然也可模拟Native App的交互方式,但这样的模拟首先提高了开发成本,有悖于不影响性能和高效的原则,所以需要根据设计目标来合理选择是否需要跟系统交互保持一致。
如图13-a所示,如果“每日赢宝箱”的页面是纯Native框架搭建的,则当用户点击“参与互动拿红包”的卡片后,下一个页面会采用iOS系统默认的自右向左切入的交互方式。
图13-a 系统默认的交互方式
然而,由于这里采用的是Hybirid App技术框架,所以会像网页一样,直接变换内容区的信息(图13-b),因为这样的实现方式更高效和不影响性能,更重要的是如果该页面采用直接变换内容的方式不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这里就可以考虑不需要跟系统交互保持一致。
图13-b 直接变换内容区的交互方式
5)加载方式
对于Hybrid App框架的页面,由于同时存在Native和Web部分,所以在加载内容时,可以分开考虑加载方式:
A. Native部分:可以根据需要把常规内容存储在用户的手机上,加快加载的时间和减少重复加载相同内容的麻烦。
B. Web部分:Web内容区域是需要从网络上加载内容的,尤其在网络条件不好时,需要设计友好的等待状态,缓和用户的焦虑情绪。
如图14所示,可以根据不同的框架,来设计不同的加载方式,让等待过程更短或更愉悦。
图14 根据技术框架来设计加载方式
四、设计与技术的权衡
1)明确设计方案的主流程
在技术面前,设计是否只能妥协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对应的App技术框架下,我们在考虑设计方案时,要明确设计方案的主流程和支流程(图15),凡是会影响到方案核心的主流程的方案,即使开发的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我们也要持续推动技术的突破,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对于方案的支流程,我们就可以跟开发协商不同的解决方案,明确哪些地方可以调整技术实现方式或换一种设计方案,哪些方案存在风险,需要有备选方案。
图15 设计方案的主流程和支流程
如图16所示,在设计手机淘宝店铺的标签模块时,由于大部分商家会根据宝贝图的特点,来设置图上标签的内容和位置,可是,由于店铺的技术框架不支持标签移动的功能,而我们的设计目标和方案的主流程就是要为商家提供更灵活设置宝贝标签的功能,所以即使技术实现难度和成本较高,我们也推动技术进行突破,实现标签的可移动功能。
图16 店铺的标签模块
2)提前与开发沟通设计想法的可行性
我们分析完产品需求后,可以先简单地在纸上画出粗犷的交互原型,然后,跟开发沟通想法的可行性及实现难度,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方案中涉及动效设计,可通过纸片来录制粗略的动效,或拿出自己平时收集的动效素材(图17)与开发沟通可行性,来快速验证设计想法。
图17 动效素材
五、设计小结
“世上没有完美的设计,因为你最终能做的就是在各种关系之间取得平衡”
——Paul Rand(美国著名设计师)
在项目中,设计师往往需要权衡商业目标、用户体验和技术实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设计方案,以上只是介绍App技术框架的基本知识,让设计师在做方案时更有把握,但由于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进步中,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与开发工程师保持紧密的沟通,来让设计方案更靠谱。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内容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和译文分享给读者,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新浪微博:
推荐微信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7 伯乐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APP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