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接触后需要哪些消毒措施

扫描二维码
关于跟狂犬病人接触后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来自:新疆 阿勒泰
浏览 653 次
提问时间:
回答数量: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455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狂犬病病毒只存在患病动物的唾液内,如果被动物咬到或舔到伤口,也会存在被感染的威胁。发病者与人传播一般只存在唾液或者伤口被发病者感染才会存在被感染的威胁。
TA帮助了3335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2802人
病情分析:
你好,狂犬病主要是被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是抓伤后才有可能被感染的,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会感染,除非是人发病后也咬伤人,这样有可能感染的。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12949人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你说的症状考虑被动物咬伤后,立即使用肥皂清洗,以免伤口感染。建议您尽快打狂犬疫苗,越早越好,一直到产生抗体为止。祝您康复!
TA帮助了13028人
病情分析:
根据你的描述,结合你目前的情况,看了你发的照片,是不冲突的,注射狂犬疫苗期间一般不能饮酒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主要是担心引起疫苗的过敏反应,没有问题,放心吧。
TA帮助了13477人
病情分析:
你好,一般被动物抓伤、咬伤后,立即使用肥皂清洗,以免伤口感染。建议您尽快打狂犬疫苗,越早越好,一直到产生抗体为止。
TA帮助了14630人
病情分析:
您好,一般来说是这样的.狂犬病在发病时百分百死亡,所以要一定要注射疫苗,越早越好,虽然被狗,猫咬伤或抓伤不一定感染狂犬病毒,但是狂犬病在发病时百分百死亡
TA帮助了12894人
病情分析:
您好,按你的接触来说是不需要担心的,只是上述损伤,那么是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的,你可以放心好了并且你的行为来说是没问题的,是不需要注射疫苗的狂犬病人发作后还有治吗关注今日:0 | 主题:157693
微信扫一扫
【资源】关于狂犬病的基础知识总结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4年零164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本总结摘自2012年狂犬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教材目
录 第一章中国 CDC 狂犬病实验室监测和检测……………………………..1第一节狂犬病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 1第二节 DFA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
.…………………………………………………… 3第三节巢式PCR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
..……………………………………………6第四节 RFFIT方法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 14第二章狂犬病基础知识 ………………………………………………...................... 28第一节各种相关知识与概念 .………………………………………………...................... 28第二节狂犬病流行概况
.……………………………………………….............................34第三节临床诊断
.………………………………………………...................................35第四节狂犬病的治疗 .………………………………………………...................................39第五节正确对待狂犬病及其患者.……………………………………………….................39第六节狂犬病预防
.……………………………………………….............................40第七节各种病的相关资源和信息、国家有关政策和规范及相关网站
..........................47第三章狂犬病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书 ………………….......................
48第一节背景介绍
.………………………………………………...................................... 48第二节狂犬病疫苗
.……………………………………………….................................... 50第三节狂犬病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 53第四节 WHO对狂犬病疫苗应用的建议 .……………………………………………….... 54第五节暴露预防
.……………………………………………….................................... 54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狂犬病诊断标准 ..................... 61附录2: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 78附录3:狂犬病应急技术标准 ………………………….......................................... 84第一章 中国CDC狂犬病实验室监测和检测 第一节狂犬病标本的采集、保存及运输 一、 标本的采集(一) 采集时间狂犬病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发病无明显时间差异。因此,狂犬病标本的采集也没有特定的时间要求;标本的采集以活体组织标本或刚死亡的新鲜组织标本最为宜;条件受限的地区,应尽量采集比较新鲜的标本。(二)采集地点各省根据狂犬病发病的具体地点,在病例当地采集相关组织标本。(三)采集方法1、脑组织标本脑组织标本的采集使用快速采样法。用塑料管从头部枕骨大孔或能看见脑组织的地方向眼眶处斜插(或用粗的穿刺针从眼角眶向头部枕骨大孔处斜插),然后阻断塑料管尾部与外界大气压强连通,将塑料管拔出。尽量使塑料管通过犬脑的大脑、中脑和小脑部位。取出的塑料管中应有脑组织;将脑组织标本放入2ml无菌离心管中并进行编号。2、脑脊液标本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的抽取狂犬病病人脑脊液标本,放入2ml无菌离心管中并进行编号。3、唾液标本连续采集狂犬病病人从发病至死亡期间的唾液标本,并尽可能提高唾液标本收集量,存放入2ml无菌离心管中并进行编号。4、眼角膜组织标本狂犬病病人死亡后,剥离病人眼角膜组织,装入冻存管中并进行编号。二、 标本的保存
所有狂犬病标本均要求冷冻保存,以-70℃、-80℃为宜,没有条件的地区,至少也应放在-20℃冰箱中冷冻保存。三、 标本的运输1.
原则:标本一定要放置在有干冰或冰排的冷藏包中,保持全程冷链运输。2.
注意事项:干冰的或冰排的量一定要够(在运输到实验室时干冰仍覆盖标本,冰排仍未完全融化)。 第二节 DFA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 一、 简介自Coons等于1942年发明免疫荧光技术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该技术在医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够检测体液(血清、脑脊液等)中的抗体,还可以检测细胞内的病毒抗原,尤其是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它具有安全、快速、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等优点。二、 原理抗体蛋白分子能够和荧光素结合并保持其活性,仍然能和相应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利用这种特性,借助于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色素,从而检测相应抗原。荧光抗体的染色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荧光抗体直接与标本内的抗原反应,优点是简便、快捷、有效减少非特异性染色,但只适用于检测细胞内的抗原;间接法是荧光标记抗体作为第二抗体,与直接结合胞内抗原的第一抗体反应,既可检测胞内抗原,也可以检测体液中的特异抗体,但相对直接法操作步骤增多。三、 操作:(一) 材料和仪器脑组织标本、离心机、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倒置显微镜、pH 7.2~7.4PBS、牛血清白蛋白、冷丙酮、CHEMICON狂犬病毒荧光抗体(Rabies DFA)、90%甘油(PBS)、37℃孵箱、湿盒、玻片盒。(二)操作步骤1.
用酒精浸泡载玻片30分钟后取出、吹干,分别取不同的脑组织(大脑、中脑、小脑、海马回)剖面均匀的涂印在载玻片上;2.
吹干后,取冷丙酮(4℃)室温固定7~10分钟;取出后再吹干,进行步骤3,或置于-70℃冰箱保存;3.
将稀释好的狂犬病毒荧光抗体滴加在固定好的抗原片上(如果从冰箱中取出,则待雾气散掉后再进行此步骤);4.
将涂有荧光抗体的抗原片放在湿盒中,37℃,30分钟;5.
取出后,用缓流冲洗抗原片3~5秒,再用PBS振洗2次,蒸馏水振洗1次,每次2分钟,吹干;6.
用90%甘油(PBS)封片,加盖盖玻片,荧光显微镜观察。四、 结果判断:仔细观察每个视野的荧光强度,并结合不同视野的荧光分布,做出荧光强度的等级判断:-: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晰可见;++:荧光明亮,且多个视野均有分布;+++~++++:荧光闪亮,尼基氏小体清晰可见,且范围广泛;五、 注意事项:1.
制片时脑组织不宜涂印的过厚,影响后续观察;2.
在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时,铺平抗体的同时切勿刮起已固定的组织;3.
缓流冲洗时,水流不要正对着抗原片上的组织,以免将组织冲落;4.
荧光标记抗体的浓度要合适,过高会造成非特异性荧光;5.
荧光染色标本完成封片后,应立即镜检,若没有立即镜检的条件,或要保留备查,应将标本置于4℃,并且需要密闭、避光;6.
荧光抗体的稀释:用含有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缓冲液,对“CHEMICON”狂犬病毒荧光抗体(Rabies DFA)进行1:50倍稀释,待用。 第三节 巢式PCR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 一、 聚合酶链反应概述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是由美国PE-Cetus公司的Mullis等于1983年发明并于1985年在《Science》杂志上公开报道的一种核酸体外扩增系统。其原理类似于体内的DNA复制,在试管中提供DNA体外合成的适宜条件—模板DNA、寡聚核苷酸引物、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合适的酶缓冲体系和DNA变性、复性以及延伸的温度与时间等。PCR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增106倍以上,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等优点。传统的PCR检测模式一般需要三个步骤:1.扩增模板的制备:对待测标本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处理,通过裂解、纯化,提取标本中的病原体核酸(DNA或R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2. 扩增过程:采用PCR或RT-PCR技术对提取到的病原体核酸进行变性、退火、延伸扩增;3.检测过程:通过凝胶电泳、杂交、测序和类似于酶免反应的PCR-ELISA等检测PCR扩增产物。 PCR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法医学、考古学以及动植物学等各种领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使用潜力。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基础医学、传染病、遗传病的诊断、免疫学、遗传学、恶性肿瘤的分子诊断以及人类基因组研究等。与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相比,PCR核酸诊断是分子水平上的诊断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临床诊断方法的某些缺陷。PCR核酸诊断能直接揭示病原体的存在,能客观反映病原体在人体内感染及活动情况,通过检测病原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疗效评价手段;另外采用核酸诊断技术还可以检测到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的病原体;PCR检测还可以克服酶免检测技术中从感染到抗体产生的窗口期问题。因此,以PCR技术为代表的核酸诊断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际工作需要,PCR技术在广泛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更新。人们不断地对PCR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使PCR技术进一步地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用途,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反转录PCR、PCR-ELISA、原位PCR、反向PCR、巢式PCR、不对称PCR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二、 巢式PCR方法简介巢式PCR(nested-PCR)是在普通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医学检测方面研究较多。其原理是设计两对引物,其中一对引物在另一对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上,通过二次PCR反应对某个基因进行检测。通常第一次采用能扩增较大片段的引物,经过循环扩增后,将第一次扩增的产物作为模板进行第二次扩增。
巢式PCR的优点很明显,由于它是扩增一个基因内的不同区段,内引物的模板几乎都是外引物的扩增产物,是在外长片段内再扩增所需要的区段,因此基本上无非特异性片段产生,且拥有较高的灵敏度,这是常规PCR不能比拟的。三、巢式PCR方法的操作:(一)RNA提取(Trizol法)试剂:1.
Trizol和Trizol LS(Invitrogen公司)2.
氯仿(三氯甲烷 Chloroform)3.
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4.
无水乙醇(Ethanol)5.
DEPC处理水(瓶装 稀释乙醇用;管装 溶解RNA用)仪器用具:1.
1000?l枪 、200?l枪及带滤芯枪头 2.
50ml离心管1支(配75%乙醇)、1.5ml离心管(Ep管)及管架3.
冷冻离心机4.
Marker笔 7.
10ml吸管及吸头8.
小镊子2把、酒精棉9.
口罩、手套、自封袋操作对象:标本操作步骤:1.
以下步骤在P2生物安全柜中进行,需准备1)
Trizol (4℃保存)2)
1000?l枪及带滤芯枪头3)
1.5ml离心管(Ep管) 及管架4)
Marker笔7)
小镊子2把、酒精棉8)
标本分别取不同位置的少量脑组织(50-100mg)+ 1000?l Trizol先加200?l(研磨均匀)然后加满至1000?l[液体(唾液、尿液等)取250?l + 750?l
Trizol LS]↓-70℃过夜或颠倒Ep管30~40次以便充分混匀内容物,室温放置5 min(此步完可-70℃保存1个月)2.
以下步骤在核酸提取室或普通实验室的冷冻离心机旁进行,准备:1)
氯仿、异丙醇、无水乙醇、DEPC处理水(均4℃保存)2)
1000?l枪、200?l枪及带滤芯枪头3)
50ml离心管1支(配75%乙醇)、1.5ml离心管及管架4)
冷冻离心机5)
Marker笔7)
10ml吸管及吸头8)
口罩、手套↓-70℃取出,室温融化→加200?l氯仿,快速颠倒Epp管数次(30s),使其呈淡粉红色↓室温放置3min↓4℃离心,12000rpm,15min(其间标记新的离心管,每管中加600?l异丙醇)↓取离心后水相600?l,加入新的离心管中,轻柔混匀↓室温放置10 min(-20℃放置30min效果更佳)↓4℃离心,12000rpm,10min↓缓缓倒掉上清,用枪头轻轻吸去残存液体,可见少量沉淀↓加1ml 75%乙醇(DEPC H2O新鲜配制)洗涤沉淀↓4℃离心12000rpm,10min↓缓缓倒掉上清,用枪头轻轻吸去残存液体,室温干燥数分钟(加入75%乙醇至-70℃可长期贮存1~2年)↓脑组织的沉淀溶于70?l DEPC H2O中(2个Ep管分装)[液体(唾液、尿液等)的沉淀 溶于35?l DEPC H2O中]↓直接进行逆转录或-70℃贮存
注意事项:1.
操作时一定戴口罩手套,保证离心管枪头无RNA酶2.
一次提取核酸,样本数不要太多(10个左右)3.
加入氯仿后到加入异丙醇之前的操作应尽量快速且作用时间准确,否则容易降低提取效率4.
异丙醇和乙醇作用时间略长不影响结果5.
加入异丙醇后所有的混均操作要轻柔,加液体时贴壁缓流,以免破坏到所提核酸6.
尽量缩短RNA在空气及室温的暴露时间,水溶的RNA一定在-70℃保存7.
标本及时放回-20℃或-70℃(二)逆转录试剂:1.
READY TO GO 逆转录试剂盒(Amersham公司)2.
随机引物pd(N)6 0.2?g/?l (TaKaRa公司)(为提高特异性可用特异引物:N127(+)、N8m(—)0.15?g/?l)仪器用具:1.
65℃水浴箱、37℃水浴箱2.
瞬时离心机3.
100?l枪、2?l枪及带滤芯枪头4.
漂子(孔数同样本量)5.
冰盒或碎冰6.
Marker笔操作步骤:1.
pd(N)6 稀释至 0.2?g/?l2.
水浴预热至65℃(其间标记反应管)3.
33?l RNA液65℃水浴10min(其间准备冰盒或碎冰)4.
冰浴2min,瞬时离心。5.
将液体转移至试剂盒反应管中32?l,先不要混匀。6.
再向反应管中加入1?l pd(N)6
0.2?g /ul或特异引物各0.5?l,使总体积达到33?l,室温1min,混匀,瞬时离心。7.
37℃水浴,60min8.
-20℃或-70℃保存cDNA(三)巢式PCR: 试剂:1.
巢式PCR两对引物、Go Taq Mix(Promega)、DEPC处理水(TaKaRa)
EB、琼脂糖、Marker、TAE仪器用具:1.
加样枪(2?l、10?l、20?l、100?l、200?l、1000?l)及枪头2.
1.5ml离心管3.
Marker笔5.
冰盒或碎冰(保护Taq酶和cDNA)6.
瞬时离心机7.
电泳仪操作步骤:1.巢式一次PCR(1)25?l体系脑组织体系:
12.5?lN127(+)
0.5?lN8m (-)
0.5?lDEPC处理H2O
5.0?l液体(唾液、尿液等)标本及角膜皮肤等组织体系:
12.5?lN127(+)
0.5?lN8m (-)
11.5?l(2)反应条件94℃ 3min----------94℃30s----------56℃30s----------72℃1min40s----------72℃10min
repeat 342.巢式二次PCR(1)25?l体系脑组织体系:
12.5?lN577(+)
0.5?lN829 (-)
0.5?lDEPC处理H2O
1次PCR产物
1.0?l液体(唾液、尿液等)标本及角膜皮肤等组织体系:
12.5?lN577(+)
0.5?lN829 (-)
0.5?lDEPC处理H2O
1次PCR产物
1.0?l(2)反应条件94℃ 3min----------94℃30s----------56℃30s----------72℃40s----------72℃10mingo to 2
repeat 343.琼脂糖凝胶电泳1.电泳槽中注入缓冲液TAE2.将做好的琼脂胶放入电泳槽(加样孔在负极方向)3.Marker加5 ?l,样品加10?l 5.电压:100V
6.时间:30min附:TAE配制50×贮存液(使用时50倍稀释使用)242gTris碱
57.1ml冰乙酸100ml 0.5mol/L EDTA(pH8.0)蒸馏水定容至1L 1%琼脂糖凝胶配制1.1g琼脂糖+100ml 1×TAE缓冲液 (加热3min至完全溶解) 2.加入10?l的EB混合均匀3.倒入凝胶模板巢式PCR引物信息 引物名称引物序列碱基数目退火温度延伸时间NP1F1-N1275’-ATG TAA CAC CTC TAC AAT GG-3’20
(巢式PCR-1)R1-N8m5’-CAG TCT CYT CNG CCA TCT-3’18561min40s
NP2F2-N5775’-AAG ATG TGY GCY AAY TGG AG-3’20
(巢式PCR-2)R2-N8295’-GCC CTG GTT CGA ACA TTC T-3’195640s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ypccz edited on
第四节 RFFIT方法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一、RFFIT相关生物安全问题免疫接种进行RFFIT操作的实验人员应提前进行狂犬病暴露前免疫接种(第0、7、28天各1针次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后每年进行1针次的加强免疫。进行RFFIT操作的实验人员应定期进行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检测,血清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应不低于0.5 IU/ml。在RFFIT操作过程中发生的狂犬病暴露事件应当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包括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健康状况进行RFFIT操作的实验人员应身体健康,精神良好,无创伤与疾病,可以注意力集中地进行实验室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在RFFIT操作中需使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VS-11,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规定狂犬病病毒固定毒的细胞培养(包括病毒的分离、培养、滴定、中和等)应在BSL-2实验室进行。个体防护进入BSL-2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应按照要求进行个体防护,佩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N95口罩、护目镜、背部开口的防护服、双层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塑料鞋套。实验过程中的消毒措施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外均应放置消毒液缸,操作者上肢进出生物安全柜均应进行手部消毒,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过的Tip头、吸管、平皿等实验耗材应及时投入消毒液缸内消毒处理。实验过程中发生病毒液的意外溅出事件时应当立即用消毒液浸泡的纱布覆盖溅出区域,清理结束后方可继续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的消毒措施实验完成后,清理实验用品,用消毒液擦拭生物安全柜台面,开启紫外灯照射30min以上。待消毒液缸内浸泡物品消毒完成,将其拿出生物安全柜进行高压消毒,然后方可运出BSL-2实验室。二、细胞计数、BSR细胞培养和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计数
不同类型的细胞计数板有不同的计数方法,请依据所使用细胞计数板的类型采用相应方法进行细胞计数。10 × 10格细胞计数板
10 × 10格细胞计数板计数栅格形状如上所示,计数方法为在对角线沿线数格内进行细胞计数,每格内细胞数记为Nn(n=1,2,3…100),然后求平均值N,N代表每毫升内细胞数。N = N1 + N2 + … + Nn / n (cell/ml)4 × 4格细胞计数板
4 × 4格细胞计数板计数栅格形状如上所示,细胞计数器的转换系数为10000,计数方法为计数两侧细胞池内四角四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X,其细胞浓度就是N = (X/4) × 10000 × 稀释系数(cell/ml)使用任何一种细胞计数板时都应当注意向计数栅格内加入细胞悬液的方法,正确的做法是从计数板上盖玻片的一侧加入细胞悬液,直至细胞悬液均匀散布于盖玻片下即可开始计数。BSR细胞培养
常规采用25cm2或75cm2方瓶进行BSR细胞培养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室进行RFFIT操作的细胞用量,在此以75cm2方瓶为例说明BSR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液为含有10% FBS的DMEM高糖培养液。1.75cm2方瓶培养的BSR细胞(生长3-4天,细胞铺满单层),将培养液(20ml)吸出,用5ml消化液洗2次。2.加入5ml消化液,37℃孵育5-10min,待细胞消化至逐渐沿瓶壁脱落时终止,将消化液吸出,补充10ml 培养液,混匀,取1滴至细胞计数板,显微镜下计数。3.每个75cm2方瓶内加入9×106 cells,加入体积应根据上述细胞浓度值计算,例如上述细胞浓度为3×106 cells/ml,那么需加入3.0ml细胞悬液。4.补充培养液至总体积达到20ml,置于37℃ 5% CO2孵箱内培养3-4天。技术熟练操作者通常依据经验采取1瓶细胞传代为3-4瓶细胞的方法,并且省略细胞计数环节,初学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过程方可按照经验进行操作。BSR细胞悬液的制备用于RFFIT的BSR细胞悬液浓度为1×106 cells/ml,通常按照上述方法在75cm2方瓶内培养的BSR细胞3-4天后可以达到2-3 ×107cells,通常的做法如下:1.75cm2方瓶培养的BSR细胞(生长3-4天,细胞铺满单层),将培养液(20ml)吸出,用5ml消化液洗2次。2.加入5ml消化液,37℃孵育5-10min,待细胞消化至逐渐沿瓶壁脱落时终止,将消化液吸出,补充10ml 培养液,混匀,取1滴至细胞计数板,显微镜下计数。3.依据细胞计数结果继续补加培养液至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技术熟练操作者通常依据经验直接确定1瓶细胞可以制备的细胞悬液体积,初学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过程方可按照经验进行操作。三、病毒种子的制备为了保证实验室长期进行RFFIT操作对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VS-11的需求,完整的RFFIT检测体系中包括3代CVS-11病毒种子库,每代CVS-11病毒种子的滴度不低于106 FFU/ml,通常为n×106-n×107 FFU/ml(n值在1-9之间)。为了制备合格的CVS-11病毒种子,需要将CVS-11病毒上清按照感染指数(MOI)0.1 的比例感染BSR细胞,并在病毒繁殖高峰期收获病毒上清。CVS-11病毒种子的制备1.准备浓度为n×106 cells/ml(n值通常在1-4之间)的BSR细胞悬液。75 cm2 方瓶需要9×106 cells,计算所需BSR细胞悬液体积X=9/n(ml);感染指数MOI=0.1;所需CVS-11上清体积Y=所需BSR细胞数量× MOI ÷ CVS-11滴度(ml)。3.准备3支15ml 离心管,每管加入X ml BSR细胞悬液,加入Y ml CVS-11上清,混匀,置37℃ 5% CO2孵箱中培养,每隔5-10min柔和震荡混匀,使CVS-11和BSR细胞相互作用1-2hrs。4.每管补加5 ml培养液,然后全部转移至方瓶内,按照75cm2方瓶 20ml培养液的总量补足培养液。5.37℃ 5% CO2孵箱孵育72hrs。6.将CVS-11上清转入50ml 离心管和1.5ml 离心管,测定CVS-11上清内CVS-11滴度,以此作为第1代CVS-11病毒种子stock-1。CVS-11对BSR细胞没有致细胞病变效应,通常在病毒培养期间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个别情况下细胞会出现提早脱落,此时应注意不必在细胞培养72hrs时收获病毒,一般细胞培养48hrs以后病毒滴度已经达到可以使用的水平。stock-1用于制备stock-2, stock-2 用于制备stock-3 (一次制备的stock-3通常够用5-10年,因此stock 2很少用,stock-3几乎不用。 CVS-11病毒种子滴度的测定
制备的CVS-11病毒种子需要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同时保存的CVS-11病毒种子也需要每6个月测定1次病毒滴度,以防止CVS-11病毒滴度下降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1.取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检测板,选择相邻平行2行,每孔加100?l培养液。2.取另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稀释板,选择相邻平行2行进行病毒稀释,方法是首先在各孔内加入80?l培养液,将20?l 病毒上清加入每行第1孔,混匀,吸出20?l进行1:5倍比稀释,共12个稀释度。3.将上述稀释好的病毒混合液每孔吸出50?l加入检测板上相应孔内。4.制备浓度为1×106 cells/ml的细胞悬液,检测板上相应孔内每孔加入50 ?l细胞悬液,37℃ 5% CO2 孵箱培养24hrs。5.常规进行FAT检测。6.逐孔读取,记录各孔内绿色荧光团的总数,如下所示:
CVS-11病毒滴度=(出现荧光团的最后4孔内荧光团计数平均值×稀释因子×1000)/每孔内所加病毒上清体积(FFU/ml)。出现荧光团的最后4孔内荧光团计数平均值=(N1+N2×5+N1?+N2?×5)/4,其中5为病毒上清稀释倍数,4为孔数。
稀释因子为N1和N1?孔对应的病毒上清稀释倍数,本例中为56=15625。
1000的来由:1ml=1000?l。每孔内所加病毒上清体积=20?l。 第3代CVS-11病毒种子80%感染量测定RFFIT操作用于中和作用的是对BSR细胞80%感染量的CVS-11病毒上清,为了测定CVS-11病毒种子对BSR细胞达到80%感染量的稀释倍数,需要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80%感染量的测定。1.取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检测板,选择1行,每孔加入100?l培养液。2.取另外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稀释板,选择1行,每孔加入70?l培养液,将CVS-11病毒种子stock-3取出70?l加入第1孔,连续进行1:2倍比稀释,设置病毒阴性对照孔。3.将各稀释度的病毒上清分别取出50?l加入检测板上相应孔内。4.制备浓度1×106 cell/ml的BSR细胞悬液,检测板上相应孔内每孔加入50?l,混匀,37℃ 5% CO2 孵箱培养24hrs。5.常规进行FAT检测。6.观察结果:BSR细胞80%被感染的stock-3稀释度对应的CVS-11滴度就是该病毒种子的80%感染量(将来加入RFFIT检测板每孔内的病毒量为50?l的稀释好的80%感染量的CVS-11上清)。中和病毒用量适宜的情况下,RFFIT检测体系内随着待测样品稀释度增加孔内荧光灶减少,在50%分界点前后孔内不出现荧光灶的急剧增减,并且可以准确捕获50%分界点。
四、RFFIT检测体系中系统参照的设立RFFIT检测体系中系统参照的设立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非常重要(表1),特别强调的是最好采用WHO认可的机构制备和提供的标准品,当前的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国际标准品标定效价为30 IU/ml,国家标准品标定效价为21.4 IU/ml。同时,为了保证RFFIT的检测效能,在体系中还设立了2个内部质量控制参考样品,即强阳性血清对照(SHRFA, 9 IU/ml)、弱阳性血清对照(SHRFO, 1 IU/ml)、阴性血清对照(SHRN, 0 IU/ml)、CVS-11病毒对照(CVS)、正常BSR细胞对照(cell)。在一些机构中也较多采用稀释至2 IU/ml的标准品而不设立其它系统参照,前提是这些机构对RFFIT的应用已经非常娴熟,RFFIT检测体系已经相当稳定,初学者不宜采用此类做法。表1. RFFIT检测体系中系统参照的设立 123456789101112 ASerum11/91/271/811/2431/7291/2187Serum61/91/271/811/2431/7291/2187ABSerum21/91/271/811/2431/7291/2187Serum71/91/271/811/2431/7291/2187BCSerum31/91/271/811/2431/7291/2187Serum81/91/271/811/2431/7291/2187CDSerum41/91/271/811/2431/7291/2187Serum91/91/271/811/2431/7291/2187DESerum51/91/271/811/2431/7291/2187Serum101/91/271/811/2431/7291/2187EFSHRFA1/91/271/811/2431/7291/2187CVS1/21/41/81/161/321/64FGSHRFO1/91/271/811/2431/7291/2187SHRN1/91/271/811/2431/729cellGHSHRC1/91/271/811/2431/7291/21871/65611/196831/590491/1771471/531441cellH 123456789101112上述表格显示了RFFIT检测板经常采用的待测样品和系统参照排列方式,其中Serum1-10代表待测样品。一般10份以内的待测样品设立一套系统参照,如果待测样品超过10份,需要1块以上检测板,这种情况下只在第1块检测板上设立系统参照就可以了。 1.细胞对照(cell):背景为红色,无绿色荧光颗粒。2.CVS-11病毒对照(CVS):在80% 细胞感染量对应stock-3稀释倍数下(1:32)能够观察到80% BSR细胞被感染。3.标准品(SHRC):国际标准品和国家标准品的50%细胞感染量分界点均位于第5孔(1:729样品稀释度)和第6孔(1:2187样品稀释度)之间。4.强阳性血清对照(SHRFO):50%细胞感染量分界点通常位于第4孔(1:243样品稀释度)和第5孔(1:729样品稀释度)之间。5.弱阳性血清对照(SHRFA):50%细胞感染量分界点通常位于第2孔(1:27样品稀释度)和第3孔(1:81样品稀释度)之间。6.阴性血清对照(SHRN):加入80%细胞感染量的病毒,阴性对照血清不显示任何保护作用,因此各孔内细胞感染百分比相似,都在80%左右。标准品的50%细胞感染量分界点也可能出现在其它孔位之间,只要标准品50%细胞感染量分界点恒定即可。但是,同一实验室经常发生标准品50%细胞感染量分界点漂移意味着系统误差过大,应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五、RFFIT操作流程RFFIT的正常操作流程(图5)为:制备BSR细胞悬液备用→进行血清和病毒的稀释→进行血清和病毒的中和→加入BSR细胞检测剩余病毒→荧光抗体检测(FAT)→观察结果→计算中和抗体滴度。制备BSR细胞悬液如前所述制备1×106 cells/ml的BSR细胞悬液备用,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制备上述浓度的细胞悬液不足以使RFFIT检测板各孔内细胞长满,可以自行摸索条件进行调整。血清和病毒的稀释1.血清的稀释:待测血清、对照血清、标准血清采用相同的稀释方法,取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检测板,相应检测孔内每孔加入100?l培养液;取另外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稀释板,相应稀释孔内每孔加入100?l培养液;在稀释板上将50?l 血清加入100?l培养液,混匀,取出50?l加入检测板上进行后续1:3倍比稀释,最后1孔弃去50?l混合液。2.作为攻击病毒的stock-3的稀释:按照stock-3 80%细胞感染量测定结果将stock-3用培养液进行稀释。为了保持stock-3的活性,应将冷冻的stock-3用流动自来水快速冻融,稀释的用培养液应当置于冰浴保持低温最佳。3.作为病毒对照的stock-3的稀释:取另外1块96孔细胞培养板作为稀释板,连续6孔内每孔加入70?l培养液,取70?l stock-3加入第1孔,混匀,取出70?l进行后续1:2倍比稀释,最后1孔弃去70?l混合液。血清和病毒的中和除病毒对照和细胞对照孔外,其余各孔均加入50?l按照80%细胞感染量稀释好的stock-3;病毒对照孔内分别加入50?l 1:2倍比稀释的stock-3;轻拍96孔细胞培养板边缘,使孔内液体混匀,置37℃ 5% CO2孵箱孵育1h。加入BSR细胞检测剩余病毒中和作用后每孔加入50?l 制备好的BSR细胞悬液,轻拍96孔细胞培养板边缘,使孔内液体混匀,置37℃ 5% CO2孵箱孵育24hrs,未被血清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中和的CVS-11仍然可以感染BSR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在FAT检测中以荧光斑的形式表现出来。荧光抗体检测(FAT)FAT检测效果除了取决于优质的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还取决于操作过程中细致的技术动作,建议严格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1.将检测板从孵箱内取出,弃去培养液,每孔加200?l PBS液(0.01 mol/L,pH 7.2)洗1次,一定将孔内PBS液甩干净,否则容易在固定时细胞脱落。2.每孔加50?l 80%冷丙酮(-20℃),置于-20℃冰箱,固定10min以上,在此步骤可以将丙酮甩干后将检测板置于-20℃冰箱保存,方便时再进行后续检测,但是不建议长时间保存,以免影响后续检测结果。3.将丙酮弃去,室温下干燥5min,将检测板密封于塑料盒内拿出生物安全柜,剩余步骤可以在BSL-2实验室外操作。4.按照说明将FITC标记抗体用PBS液(0.01 mol/L,pH 7.2)稀释至工作浓度,再按照1:1000比例加入伊文思蓝母液(EVANS?BLUE-Stabilised Solution 1%),然后每孔加入50?l上述混合液,置于湿盒内,37℃ 孵育1h。5.将上述混合液弃去,每孔用100?l PBS液(0.01 mol/L,pH 7.2)连续洗3次,在滤纸上轻轻拍打,使孔内液体流干,勿用力拍打,以防细胞脱落。6.每孔加入50?l 50%甘油,然后将孔内液体倒掉,在滤纸上轻轻拍打,仅使孔底余留少量封闭剂即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结果FAT结果观察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观察者对细胞感染比例的判定结果是不同的,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校准判定标准,可以使不同观察者的判定结果基本一致计算中和抗体滴度以前要依据公式进行计算方可得出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较费时费力。后来研究者们将相关的公式在Excel表中连锁起来(图8),只需要输入观察结果就可以自动得出待测样品中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夲室RFFIT检测体系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待测样品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滴度,省时省力。 待测血清 标准血清X=高于50%分界点的细胞感染量70,00X=高于50%分界点的细胞感染量60,00x=低于50%分界点的细胞感染量30,00x=低于50%分界点的细胞感染量40,00r=稀释比例3,00r=稀释比例3,00F=低于50%分界点的血清稀释倍数81,00F=低于50%分界点的血清稀释倍数729,002,153,1050%分界点对应血清稀释倍数140,3050%分界点对应血清稀释倍数1262,67变异度0,15样品滴度2,29图8. RFFIT结果计算公式界面示意图
只要将标准品和待测血清的FAT观察结果输入上述公式,就会自动生成待测血清的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值(IU/ml),极大地方便了检测者。计算公式的参数设定方法和参数意义请配合操作培训加以掌握。六、RFFIT的应用RFFIT作为WHO推荐的检测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的金标准有广泛用途,目前主要应用在如下方面:1.狂犬病疫苗接种者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检测;2.狂犬病疫苗免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3.狂犬病疫苗新型接种方式的效果评估;4.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评估;5.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和评价;6.抗狂犬病病毒被动免疫制剂的效能评估。本研究室近年来从事了部分RFFIT相关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了一些相关论著,在此特别给出这些论著的题录以供感兴趣的研究者参考:l
吕新军, 唐青. 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的应用和改进. 国际病毒学杂志, ): 106-109.l
于鹏程, 吕新军, 申辛欣, 等. 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的建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438-441.l
于鹏程,申辛欣, 吕新军, 等. 狂犬病抗血清WHO标准品和国家标准品用于RFFIT方法的比较.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91-93.l
Liu H, Huang G, Tang Q, et al. The 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vaccination with purified Vero cell rabies vaccine (PVRV) in China under a 2-1-1 regimen. Hum Vaccin, ): 220-224.鉴于国内近年来狂犬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国家强化了对狂犬病的免疫预防机制,每年接受狂犬病暴露前/后免疫的人数不断增加。国内狂犬病疫苗生产能力和质量有较大的进步,疫苗的流通和使用情况逐步规范,局部有条件地区开展了大范围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项目。所有这些使得国内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需求与日剧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狂犬病实验室已经建立了完善的RFFIT检测体系,包括完备的细胞种子库、病毒种子库、标准品,在大力向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广该检测体系的同时,也以委托和项目的形式承担相应的科研项目,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RFFIT检测需求。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第二章 狂犬病基本知识第一节 狂犬病相关知识与概念一、疾病定义1.
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因临床表现以恐水为特征,又称恐水病。人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动物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经咬伤处的伤口侵入人体而感染人,伤人动物以犬多见,我国民间也称“疯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病程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几乎为100%死亡。2.
狂犬病的潜伏期
人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从9天到上十年,一般在20~60天。一个人从遭到某种病原体的感染开始到表现出该种病原体所引起疾病的症状,这段时间叫做该种疾病的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是在三个月以内,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在20~60天,个别病例的潜伏期仅有9天,也有报道病例的潜伏期长达10年以上,但比较罕见。潜伏期的长短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与被咬伤的部位、伤口的数量和深度关系最为密切。经动物和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咬伤头面部要比四肢等远端部位的潜伏期短,儿童的潜伏期要比成人短。此外,感染病毒的量也是影响潜伏期长短的重要因素。1.
狂犬病暴露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人员。2.
气溶胶气溶胶是指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所形成的稳定体系。 由于粒子比气态分子大而比粗尘颗粒小,因而它们不像气态分子那样服从气体分子运动规律,但也不会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沉降,具有所谓胶体的性质、故称为气溶胶。3.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抗原)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指其抗原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该抗原)因抗原激发而活化、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效应功能的过程。4.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狂犬病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的机会多少所致。二、病因1.
狂犬病的病原体狂犬病的病原体是狂犬病毒。狂犬病毒外形似子弹状,狂犬病毒广泛存在于犬、猫、狐狸、狼和蝙蝠等多种野生动物体内(如唾液、脑等组织),并在它们之间传播。2.
狂犬病毒的抵抗力狂犬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温度敏感,60℃ 30秒或100℃ 2秒即可被灭活;在20~22℃ 1~2周和4℃ 5~6周,病毒丧失感染性。但是50%甘油PBS(磷酸盐缓冲液)保存的感染组织在-20℃下可保存4~5年;病毒经冷冻干燥后,于4℃下保存数年,仍具有感染性。病毒对紫外线和日光较为敏感。甲醛、酚、β丙内酯、磷酸三丁酯、乙醇、碘酒、汞、肥皂、10%氯仿、20%乙醚以及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均可灭活狂犬病毒。 三、 疾病发生和发展1.
病毒怎样从咬伤部位侵入 狂犬病毒通过咬伤的伤口或破损粘膜的表面直接接触而进入体内,但病毒不能直接进入没有损伤的皮肤。2. 病毒怎样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毒通过咬伤处神经肌肉结合处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束的感觉神经进入神经组织内复制(病毒的繁殖叫复制),然后从一个神经元进入下一个神经元,沿着脊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根据动物的种类,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都可能受累。根据侵入的病毒量和侵入部位,潜伏期2周到6年不等(平均1~2 个月)。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从外周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病毒侵入部位越靠近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就可能越短。病毒在神经通路的移动速度估计为每天15-100mm。1.
病毒怎样在全身扩散狂犬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复制后,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顺向轴浆流动进入周围神经,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导致非神经组织(如唾液腺的分泌组织)的感染。到临床发病时,病毒已广泛分布于身体内。2.
病毒引发临床症状的原因人被犬咬伤或抓伤后,如能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接受暴露后预防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一旦错过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时机,狂犬病毒通过伤口或与粘膜表面直接接触而进入体内,然后,病毒可在非神经组织内复制,或是直接进入周围神经,并通过逆向轴浆流动到达中枢神经系统(CNS)。人狂犬病临床首发症状通常是被动物咬伤的伤口部位有异常感觉,如痒、蚁走感或疼痛等;这都与病毒在背根神经节复制和神经节炎有关。之后可以观察到两种类型的临床表现:狂躁型和麻痹型;两型都直接和间接与病毒在CNS内复制影响神经细胞正常功能有关。麻痹型狂犬病的虚弱无力是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在狂躁型狂犬病,电生理学研究显示,即使临床上未出现虚弱表现时,前角细胞障碍就已经发生。如果没有重症监护,病人会在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后数天内(1~5 天)死亡。狂犬病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死亡。四、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和人叫狂犬病传染源。1.
狂犬病的传染源狂犬病的自然宿主包括:狼、狐、豹、野犬、猴、猫、臭鼬、浣熊和蝙蝠等。犬也是敏感动物,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养犬密度很高,所以犬已经成为狂犬病毒的长期宿主和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狂犬病的传染源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如非洲85%以上的国家和亚洲地区国家(除以色列和孟加拉以外)以犬狂犬病为主,而南非、北美和欧洲地区主要是野生动物狂犬病。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狂犬病为犬伤所致,偶有猫、牛等家畜和其他动物所伤的报道。2.
人与人接触能否传播狂犬病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并将病毒传给对方,才有传播狂犬病的可能;直接接触狂犬病人或病人发病前几天的排泄物,如唾液、尿液等也有传播的危险;间接接触狂犬病人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肾)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传播狂犬病的危险性。3.
疯动物以及被疯动物咬伤的家畜肉是否能食用得狂犬病的动物的肉不能吃,而应当焚烧或深埋,因为该动物的体内已经广泛存在有狂犬病毒,因为在宰杀、加工过程中病毒有可能通过手上的微小伤口、粘膜而感染。被患狂犬病的疯动物咬伤的动物也最好不要食用。五、传播途径(哪些方式传播、哪些不传播)
病原体(狂犬病病毒)从传染源体内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过程叫传播途径。1.
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狂犬病毒主要是通过咬或抓伤皮肤,或者污染粘膜的伤口而进入机体。在感染动物的唾液腺内和唾液中病毒含量极高,病毒通过动物咬或抓和舔进入机体,有些情况下,即使未发现皮肤或粘膜有细微伤口亦有可能感染。2.
狂犬病可能的其它传播途径狂犬病毒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染或通过气溶胶传播。曾经有报道,在蝙蝠群居的山洞中进行探险的科学家以及在狂犬病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了狂犬病毒。还有吃了未熟透的疯动物肉而感染狂犬病的报道。3.
狂犬病在动物之间如何传播动物间的互相撕咬、残食以及哺乳均可成为动物间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六、易感人群(家人等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对病原体(狂犬病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叫易感人群。1.
哪些人容易得狂犬病人类对狂犬病一般都没有免疫力,由于不同的人群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不同,因此感染和发病的机会也有所不同。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居民患病者远远高于城市居民,农民为最高发病职业人群。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比如:农村养犬密度高、犬的免疫率低、暴露(感染)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等;男性比女性多,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的机会多、被咬伤的机会也多,尤其是5~14岁的儿童,表现好动、爱玩犬、逗犬、也爱寻衅,因此易被咬伤。 据亚洲狂犬病统计报告,亚洲地区15岁以下儿童占狂犬病发病数的40%以上。除了儿童暴露率高以外,还与这一年龄段儿童自身特点有关,如:身体尚未长高,一旦受到攻击极易被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患病危险大;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自身意识不到存在感染的危险,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丧失了预防治疗的时机。2.
哪些季节容易发生狂犬病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在南方地区,常以春夏秋多发,冬季较少。春夏秋季节发病多可能与犬的发情季节、人们衣服单薄和室外活动相对多、容易受伤或受伤较重有关。七、危害(个人、家庭、社会;预后、并发症)1.
狂犬病的危害到底有多么严重国外专家Fleming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从其痛苦与病死率能与狂犬病比拟”。虽然人类狂犬病是散发的,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全球有几百万人被疯狂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病人将经历一个残酷的致命过程。每年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狂犬病死亡数为55000人,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至今几乎所有确诊的狂犬病人都毫无例外的死亡。上世纪70年代国外报道治愈过3例,后来被各国的狂犬病专家否定。国内也有过类似治愈狂犬病的报道,但既未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未被任何人(包括其本人)加以重复证明。2004年美国曾报告一例治愈由蝙蝠感染的狂犬病人,但此后采取类似的治疗方法无再成功的病例。2.
狂犬病有哪些并发症并发症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由患一种疾病合并发生了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狂犬病以狂躁型为多见,可以引起多系统和器官组织病变 ,除狂犬病本身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外,还可能发生在某些脏器、组织器官病理损害为主的并发症状。2.1 狂犬病引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有脑水肿,产生颅内高压;视前区下丘脑前部(视下丘部)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过多和/或尿崩症、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高血压或低血压,心率紊乱或心脏停搏,此时体温一般不升高等。2.2 狂犬病引发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非常常见:包括过度换气;缺氧(但不能被过度换气纠正),常发生在前驱期和兴奋期的早期。病人可有呼吸性碱中毒。至兴奋期或麻痹期病人多因窒息、呼吸暂停而低换气,常出现肺顺应性降低和低血氧症。狂犬病毒可引发病毒性肺炎或继发支气管肺炎,呼吸肌痉挛时偶尔可并发肺不张、肺纵隔气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吸入性肺炎。2.3 狂犬病引发循环系统并发症心脏损害可以是无明显症状(尸检显示25%有心肌炎和内基氏小体),也可表现为心动过速,严重的心律紊乱,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脏骤停等均与病毒直接损害心肌有关。另外还可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动脉或静脉栓塞症,上腔静脉阻塞症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消化道反应有较密切的关系,如呕吐、腹泻、体液平衡失调,应急性溃疡而导致消化道出血。致命性的医源性并发症更可能发生于昏迷的最初之时,而狂犬病的并发症常是狂犬病的死亡原因。八、早期发现(临床症状、及早就诊)1.早期临床表现狂犬病早期通常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不适、乏力、头痛和发热等。早期具有狂犬病警示性的症状为:原受伤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如蚁走感。2.如何防治狂犬病发病虽然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为100%,但是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即被咬伤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注射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狂犬病毒血清或人血免疫球蛋白)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措施。 第二节 狂犬病流行概况一、全球流行状况1.狂犬病在全球的分布情况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几乎存在于所有大陆。没有狂犬病的是经济发达的岛屿国家(如:日本、新西兰)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贝多、斐济、马尔地夫和塞席尔);此外,欧洲大陆的北部和南部(希腊、葡萄牙、挪威、瑞典、丹麦、冰岛和芬兰),拉丁美洲(智利和乌拉圭)也没有狂犬病的报告。2.人狂犬病在全球流行情况人狂犬病的绝大多数发生在亚洲(56%)和非洲(44%)。每年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狂犬病死亡数为5.5万人左右,其中3.1万人发生在亚洲,2.4万人发生在非洲。亚洲狂犬病例中有四分之三发生在农村,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北美和欧洲主要为野生动物狂犬病,人狂犬病多为异地感染后入境发病的输入病例。二、全国流行状况我国人间狂犬病的流行从建国到现在有过两次起伏,1951年全国统一开展灭犬活动,使狂犬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全国只有5个省份发生过狂犬病,50~70年代总发病人数不足1000例。70年代中期疫情开始上升,发病范围扩大到14个省。1984年全国24个省市报告病例数为6018例,死亡6017例。1984~1989年,全国年发病数在4000~6000例范围波动。1990年全国年发病例数开始下降,1996年发病例数下降到最低水平,从1990年的3520例下降到1996年的159例。但1998年后全国狂犬病发病人数开始持续快速回升,2006年报告病例数达3293例。疫区原来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近年来正在向北、向西扩散,疫区范围不断扩大。第三节 临床诊断 一、早期发现(临床症状,及早就诊)人狂犬病发病早期的症状通常没有特异性,部分病例出现动物咬伤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或出现蚁走感,为狂犬病警示性主诉。二、疾病表现1.
人狂犬病有哪些症状人狂犬病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狂躁期、麻痹期三个阶段。1.1 前驱期:发病初,头痛、不安,有恐惧感等神经性症状,也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高达37.5--38℃。患儿的性格或行为可发生改变,如情绪低落,抑郁和不安,有的烦躁易怒。被咬伤的部位发红,伤口周围有刺痛或麻木,有肿胀,伴随有蚁走感和强烈搔痒。原伤口的这些变化是狂大病的重要表现,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之后可出现喉部紧迫感,厌食,并有吞咽困难症状出现。此时一般为1--3天。1.2 狂躁期:又称为兴奋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同时出现狂犬病独特的恐水症状、阵发性的狂躁并伴有流涎。病人想饮水时,便引起咽部的剧烈痉挛,吞咽困难,十分痛苦。以后每当看到水或听到水声,甚至想到水,都可引起发上述症状,所以又称&恐水病&。咽部痉挛亦可扩散到呼吸肌,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现象,发作间歇期间病人意识清楚。有的病例还程度不同地表现为怕风、怕光、怕声音,遇之即发生抽搐,随着阵发性痉挛加剧,病人时时出现狂躁行为。由于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出现大汗及流涎,加上呕吐及进食进水的障碍,很快即出现脱水。体温升高达39--40℃。此期经过1--3天。少数病例狂躁不明显就进入麻痹期。1.3 麻痹期:病人渡过狂躁期转为麻痹期,此时痉挛逐渐停止,表现为明显安定、反应迟钝,还可少量进食,常常误以为病情好转。实际很快出现脑神经与四肢神经麻痹,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此期较短,一般为15--20小时。2.
动物狂犬病有哪些症状动物狂犬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狂暴型和麻痹型。前者为狂躁不安、意识紊乱,后者精神沉郁、懒动(疲倦)、少食等。病死率可达100%。2.1 犬狂犬病有哪些症状狂暴型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1.前驱期或沉郁期:此期约为半天到两天。病犬精神沉郁,常躲在暗处,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使唤,强迫牵引则咬主人;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喉头轻度麻痹,吞咽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轻度刺激即易兴奋,有时望空扑咬;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后躯软弱。2.兴奋期或狂暴期:此期约2~4天。病犬高度兴奋,表现狂暴并常攻击人畜,狂暴发作往往和沉郁交替出现。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不久又立起,表现一种特殊的斜视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狂乱攻击,自咬四肢、尾及阴部等。随病势发展,陷于意识障碍,反射紊乱,狂咬;显著消瘦,吠声嘶哑,眼球凹陷,散瞳或缩瞳,下颌麻痹,流涎和夹尾等。3.麻痹期:约1~2天。麻痹急剧发展,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流涎显著,不久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整个病程为6~8天,少数病例可延长到10天。犬的沉郁期、兴奋期很短或轻微表现即转入麻痹期。表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流涎、张口、吞咽困难和恐水等,经2~4天死亡。2.2 牛狂犬病有哪些症状表现为起卧不安,前肢刨地,有阵发性兴奋和冲击动作,如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磨牙、性欲亢进、流涎等,一般少有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常有短暂停歇后再次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流涎、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衰竭而死。2.3 猫狂犬病有哪些症状一般呈狂暴型,喜躲在暗处或者相对安静处,症状与犬狂犬病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疾病发作时会攻击其它动物和人。三、诊断原则(一)人狂犬病的诊断原则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诊断。(二)人狂犬病的诊断标准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狂犬病诊断标准》1.
流行病学史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2.
临床症状2.2狂躁型是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3 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无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哑狂犬病”。2.4实验室检查2.4.1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方法检测病人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2.4.2用细胞培养方法从病人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毒。2.4.3脑组织检测:死后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抗原阳性、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毒等均为确诊的依据。(三)病例分类3.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2.2,或者2.3加1。3.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2.4.1、2.4.2、2.4.3中的任何一项。四、如何看化验单狂犬病患者临床常规化验① 血常规:血液学参数可能正常或显示较轻度非特异性异常。白细胞(WBC)计数在8~13×109/L(/mm3)左右,有6%-8%不典型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细胞压积可能低和血球容积下降。②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可正常,随病程的延长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糖尿、酮尿和脓尿。③脑脊液常规:发病的第一周,约有66%的病人脑脊液(C.S.F)正常,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的病人有异常。C.S.F的WBC计数常在75×106/L( 75/mm3);病初C.S.F蛋白常正常,至病程后期,多为异常(约100mg/dl,很少大于200mg/dl)。④脑电图及CNS影像:早期脑电图(EEG)可正常,后期可见弥散性慢波活动,δ波错乱。周期性复合性或阵发性尖长电位的激发。CT和磁共振均很少应用于狂犬病,一般无异常。随疾病进展,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征,可出现密度减低的区域(提示脑梗塞),肌电图通常正常。五、抗体检测用于狂犬病诊断的意义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狂犬病毒通常由被疯动物咬伤时通过其带有病毒的唾液进入机体伤口内,在入侵部位狂犬病毒短暂停留或少量增殖,一般也不侵入血流,故不能形成病毒血症。因此,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狂犬病毒或其抗原不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广泛接触,不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狂犬病的晚期因血脑屏障作用被破坏,脑内大量病毒抗原得以进入血流,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因此,许多狂犬病人在发病早期血清中查不到抗体或抗体滴度很低,狂犬病特异性抗体只在临床疾病的晚期出现。因此,狂犬病毒抗体的检测不能用于狂犬病的早期诊断。 第四节 狂犬病的治疗 一、狂犬病的有效治疗药物狂犬病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但可使用对症的药物治疗,使病人不至于过度狂躁而痛苦和悲惨。如镇静剂安定、苯巴比妥等。二、 狂犬病治疗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三、狂犬病能治好吗狂犬病无有效治好的方法,病死率几乎100%。目前仅美国报道有一例治疗后存活病例。四、狂犬病的临床治疗原则和方法(1)将病人严格隔离于较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病房,避免不必要的刺激。(2)病人分泌物、排泄物严格消毒处理。(3)加强对呼吸、循环等系统并发症的监护。(4)对症处理:补充水电解质及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对烦躁不安、痉挛者轮流使用各种镇静剂,如安定、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及冬眠药物等。有脑水肿给脱水剂。防止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必要时作气管切开,间歇正压给氧。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时,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强心剂。 第五节 正确对待狂犬病及其患者(婚育、就业、生活、依从性、心理和应对歧视、如何增强信心及其他社会问题)一、既然狂犬病治不好,为什么还要主张治疗病人呢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病人还是应该救治。就亲人的愿望而言,任何时候总是盼望着出现治好狂犬病的奇迹,故要求医生尽一切办法减轻病人痛苦和进行挽救。另一方面在有些地方,确实有把其它可以治疗好的疾病误诊为狂犬病,导致病人家属认为狂犬病治不好而放弃治疗、白白丢了性命,所以尽力治疗病人有可能挽救被误诊的病人。二、 救治狂犬病的社会意义把狂犬病人送到医院治疗,可以减少病人对家属可能的威胁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即使被临床诊断为狂犬病的人也要及时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减轻病人死前痛苦。第六节 狂犬病预防一、疫苗预防(包括适宜与不适宜人群、接种程序、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禁忌症、免疫制剂的选择)(一)如何用疫苗来预防狂犬病狂犬病的疫苗预防,可以分为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预防。1.暴露前预防1.1 暴露前预防适宜人群有:⑴ 有职业性暴露危险者,如动物检疫人员、兽医和医疗防疫人员;⑵ 从事狂犬病毒工作的实验室人员;⑶ 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⑷ 野外工作人员、邮递员以及前往狂犬病地方流行区的人员(尤其是儿童);⑸ 饲养了狗、猫的家庭的儿童;(6) 看护病人的亲属或医护人员也可以考虑接受暴露前预防。1.2 暴露前预防接种程序:在第0、7天和第21天或第28天肌肉注射1个剂量的疫苗。疫苗应接种于成人上臂(三角肌区)和小儿大腿的前外侧部位。疫苗一定不能接种于臀部,因为其吸收情况难以预测。有持续狂犬病暴露风险者,建议定期(一年后或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加强免疫注射。2.
暴露后预防应在暴露后尽快去当地正规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暴露后处理。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包括:用水、肥皂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杀菌剂(如碘酒或酒精)杀灭伤口中残余病毒,然后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详见2006年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具体步骤如下:一、伤口处理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如果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不带狂犬病病毒的健康动物,都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一)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二)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三)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①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②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确需缝合的,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应先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③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二、暴露后免疫(一)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原则上是越早越好。但对已暴露一段时间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可按接种程序接种疫苗。一旦不能排除伤人动物为可疑狂犬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应按规定程序注射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二)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可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般来说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应进行全程免疫。三、被动免疫制剂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是指能中和狂犬病毒的动物源性狂犬病抗血清或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般来说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一)过敏试验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前必须严格进行过敏试验。方法是使用抗血清1/10~1/100稀释血清0.1mL做皮内注射,30分针后皮丘红晕直径小于1cm为阴性,可全量注射。若为阳性,可逐步加量脱敏注射,用完全量或改用人源免疫球蛋白。(二)使用剂量按人体体重计算使用剂量,全部剂量在伤口处理后一次性注射完。用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国际单位(IU);用动物源性狂犬病抗血清者,为每公斤体重需要40 IU 。(三)注射方法和要求①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越早实施越好)。如果因某些原因未及时使用,7天内注射抗血清仍有效,超过了7天则没有必要注射了。要尽量避免注射抗血清后一天或几天才接种首剂狂犬病疫苗。②实施动物源性抗血清注射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具备对过敏反应的处理能力。③注意不要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将被动免疫制剂与狂犬病疫苗混合在同一个注射器内使用。④如解剖学结构可行,应按推荐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同时应避免针头多次重复刺进伤口。假如手指或足趾需要浸润注射,必须小心进行,以防引起间隔综合征。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免疫制剂时,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深部肌肉。伤口严重或有多处伤口(特别是幼儿),按常规剂量不足以浸润注射伤口周围的,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射。⑤疫苗注射应当在清洗和消毒伤口、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后才进行。⑥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将被动免疫制剂涂抹到被暴露的粘膜上。3.
狂犬病暴露后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3.1狂犬病暴露后应该到何处去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暴露后应该到国家许可的有医疗资质的疫苗接种部门,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卫生院注射疫苗。不要到没有合法医疗资质的个体医生或私家药店接种或购买狂犬病疫苗。3.2何为预防接种反应?狂犬病疫苗(血清)接种后会出现什么反应?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绝大多数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会出现任何反应。少数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出现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受种者出现的反应,可以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是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有时又称正常反应,可分为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大多不需治疗。异常反应则可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一般需去就诊。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晕、浸润:12~24小时后出现,一般直径在3cm以下,48~72小时消退;疼痛、压痛:12~24小时出现,48小时~7天消退;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24小时至1~2周或更长。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8~24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7.5℃左右,24~72小时消退;毒性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全身不适,1~2天消退;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2天消退;皮疹:5~7天出现,7~10天消退。极少数人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出现异常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需要及时治疗和向相关部门报告。3.3 免疫水平低下者(如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免疫缺陷病人)应该如何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水平低下者更要严格按照2006年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处理,方法、剂量、时间应更加严格的执行,II类及以上暴露者应加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3.4过敏体质者应如何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如果对狂犬病疫苗过敏,可选择换用另一品种疫苗,仍然发生过敏者,可到医院就诊进行抗过敏治疗,完成全程疫苗的注射。如果对狂犬病抗血清过敏,需要进行抗狂犬病血清脱敏注射,仍然过敏者停用抗狂犬病血清改用人源狂犬病特异免疫球蛋白。3.5 儿童在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时如何注射狂犬病疫苗由于狂犬病具有极高的致死性,一般应优先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待接种的儿童免疫规划(EPI)疫苗可以在注射狂犬病疫苗最后一剂1~2周后接种。由于EPI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和剂型的改变,可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4.
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检测的意义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可以产生多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是总抗体,不完全代表具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水平。国际上公认每毫升血清中中和抗体等于或大于2.5国际单位是机体具有抗狂犬病毒能力的最可靠指标,检测方法是细胞或动物试验法。二、 禁忌症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无任何禁忌症。妊娠期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否会导致胎儿畸形是怀孕女性最关心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证据,因此妊娠期进行狂犬病预防不是禁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狂犬病疫苗使用于婴幼儿也无问题。 三、药物预防(适宜与不适宜人群、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狂犬病可以用药物预防吗除了上面“6.1.1.2 暴露后预防” 所述方法(全世界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发生外,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尽管有动物试验表明,人为地用狂犬病野毒肌内注射给小鼠和猴子后,再注射干扰素制品和干扰素诱导剂有明显降低它们的死亡率的效果。但是,给暴露后的人注射狂犬疫苗加干扰素制品,其预防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四、个人防护和如何防止或减少传染他人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和防止传染①要加强狂犬病危害性的宣传,尽可能避免与犬直接接触。特别要教育幼儿不要和犬玩或挑逗犬,尽可能远离犬和猫。没有发疯、看似健康的犬和小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犬舔或扑倒咬伤,其感染发病的危险不可忽视。②捕杀疯犬和可疑疯犬,收养流浪犬。发现疯犬、可疑疯犬和流浪犬一定要立即报告公安部门,将其捕获隔离或捕杀后埋掉或由有关部门收养。③规范犬只管理。养犬的人一定要领取准养证,定期给犬注射兽用疫苗,外出时要按规定必须束以犬链(绳),不得乘坐除的士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严禁携带犬只进入娱乐场所、学校、医院、网吧、商场、市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农村养犬必须经当地村委会批准,并定期携犬到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注射狂犬病疫苗,挂动物免疫牌,领取动物免疫证,农户和大型商业养犬必须实行圈养或拴养。④被动物咬伤后及时处理。要及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因为伤口是病毒侵入的门户,因此一旦发生被动物咬伤,尽快就近用水清洗并消毒伤口。冲洗消毒伤口可将病毒数量降低到最少,然后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和狂犬疫苗。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⑤持续狂犬病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应该进行暴露前免疫和个人防护。职业人群包括:狂犬病诊疗、研究人员、疫苗生产者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宠物主人、动物管理员、旅行者和兽医。 五、综合措施1.
如何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狂犬病参考《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2003年11月21日)2.
小猫、小犬要打狂犬病预防针吗?怎样打针三个月内的小猫、小犬不用打狂犬病预防针,待到了三个月大时,可按规定的注射程序进行免疫。3.
宠物已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后咬了人,人还用打狂犬疫苗吗宠物犬、猫虽然接种了兽用狂犬疫苗,由于疫苗的种类、免疫效果、免疫力维持时间等等因素常不易确定,最好按狂犬动物咬伤后处理,包括接种疫苗在内才比较安全可靠。4.
人以及动物预防狂犬病时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能交叉使用吗不能交叉使用。5.
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人用狂犬疫苗能交叉使用吗一般来说不主张交叉使用。因为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疫苗的病毒毒种、工艺等可能不一,可能对免疫效果有影响;另外如果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也不好判断是哪一个厂家生产的产品所引起,难以便分清责任。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替用。6.
狂犬疫苗必须在被狂犬或可疑狂犬咬伤24小时以内接种才有效吗不!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超过了24小时,完全可以按常规注射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对暴露已数日数月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都可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暴露后7天以上没有必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7.
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能否要孩子可以要!狂犬疫苗中没有任何一种成分会影响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也不会在基因水平上危害人类,因此不会对胚胎或胎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年轻夫妇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可以不必顾虑,随时都可以要小孩。8.
狂犬疫苗有禁忌症吗没有禁忌症!考虑到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对高度危险的暴露者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不存在禁忌症,应立即接种疫苗。有严重变态反应病史的人,在接种疫苗时应备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物。用了类固醇激素、抗疟疾药物的病人应增加疫苗剂量并在疫苗最后一针以后半月,测定中和抗体效价,然后再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同样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注射过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也应检查中和抗体,以便证明是否产生了足够的免疫力。正在接种预防其他疾病的疫苗者,仍可注射狂犬病疫苗。9.
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应进行全程免疫。 第七节 各种病的相关资源和信息、国家有关政策和规范及相关网站 一、 我国与狂犬病防制有关的法规(1)1980年11月18日颁布:家犬管理条例。(2)1980年11 月18日颁布:卫生部关于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通知(失效)。(3)1984年8月20日颁布:卫生部、农牧渔业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4)1984年9月5日颁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农牧渔业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5)1989年2月2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6)2005年6月30日颁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人用狂犬病疫苗实施批签发管理的通知。(7)2005年7月30日颁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疫苗生产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8)2005年9月8日颁布: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9)2006年10月30日颁布: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狂犬病诊断标准。(11)2009年12月10日卫生部关于印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的通知。二、 狂犬病信息相关网站http://www.cdc.govhttp://www.who.int/zoonoses http://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第三章 狂犬病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会员国在卫生政策方面提供指导的职责,WHO定期会对疫苗以及应对影响国际公共卫生的相关疾病的疫苗制品提出一系列更新建议书。这些建议书主要涉及大规模免疫计划中疫苗的使用;WHO总结疾病和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提出WHO对全球范围内疫苗使用的建议。此建议书已经过WHO内部及外部的多个专家的审阅,且2006年以来,已经多次经过WHO策略咨询小组专家的审核和认可。该建议书主要供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和免疫程序管理者参考使用。并且,该建议书也引起了国际基金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疗界、科技媒介和公众的兴趣。
这篇建议书综合了大部分人狂犬病疫苗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免疫程序方面取代了2007年12月出版的疫情周报中狂犬病疫苗的建议。脚注提供了一些主要的参考文献,更多参考文献及相应的摘要可以在网址:找到,此链接同时提供评估关键结论科学依据的数据表,并在建议书中进行了引用。第一节 背景介绍 一、流行病学狂犬病是一种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动物疫源病毒性疾病。尽管很多食肉动物和蝙蝠是其自然宿主,但是狗在传播人狂犬病中占了99%,并对全球33亿多人群构成潜在的威胁1。对于人类而言,一旦出现狂犬病临床症状,死亡几乎不可避免。在很多国家,死于狂犬病的人数可能被大大低估,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每年死于狂犬病约55 000 病例中绝大部分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农村地区。仅印度一个国家,每年大约就有20 000人死于狂犬病 (即,约2/100 000的人群是危险人群);非洲,每年有24 000人死于狂犬病(约4/100 000的为危险人群)。尽管所有的年龄组人群都是狂犬病的易感人群,但狂犬病更多见于小于15岁的人群中;平均40%的暴露后预防接受者是5-14岁年龄段人群,其中大多数是男性2。在坦桑尼亚共和国西北部,狂犬病在小于1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比在成人中的发病率高5倍。在工业化国家和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城市化地区,由于对家养狗进行免疫和一些其他的控制措施,人狂犬病几近被消除。在亚洲国家,例如泰国,犬只的大规模疫苗接种以及普遍的暴露后人群免疫显著减少了人狂犬病死亡数。狂犬病疫苗制造厂家内部市场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大于15亿人次接受暴露后预防,这些人大多数生活在中国和印度。估计如果不进行暴露后预防,在非洲和亚洲每年大约有327 000人将死于狂犬病1。二、病原体和疾病狂犬病病毒(RABV)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截止到2009年有11种病毒归类于狂犬病病毒属。狂犬病病毒RNA编码5个蛋白,包括携带主要的抗原位点的糖蛋白。除了狂犬病病毒,其他已经认识到的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型已经被证明,或被预期可以引起人类急性进行性脑炎。因此,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脑炎的一种疾病,而狂犬病病毒则是狂犬病毒属的主要代表。人感染狂犬病常常是皮肤被已经感染的动物咬破或抓伤引起的。感染也可以通过黏膜或刚受伤的皮肤伤口与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而发生。通过人咬人的传播是非常罕见的。极少情况下,狂犬病可能通过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或通过感染者的器官移植而传染。食生肉或是患狂犬病动物的其他组织不是人类感染的已知的感染源。狂犬病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但也可能从小于1周到大于1年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病毒接种量、病毒入侵部位神经组织的多少,咬伤部位离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远近等。进入人体组织的病毒通过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一旦进入脑组织,病毒就会快速复制和播散,并再次通过神经系统到达包括唾液腺在内的不同组织器官。出现临床症状时,狂犬病病毒已经广泛扩散到了整个机体,但是此时通常不能检测到其诱导的免疫反应。狂犬病的最初症状通常是发热、咬伤部位疼痛或是感觉异常。随着病毒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就发展为进行性致死性脑炎,以表现过度活力和意识波动为特征,对于狂躁型病例,病人一般恐水或恐风,或是两者兼有。几天之内病人会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3,4,5。麻痹性狂犬病例占病例的30%左右,一般症状不引起注意,虽然最终也会死亡,但是往往持续的时间比狂躁型的要长。由于麻痹性狂犬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会导致狂犬病病例报告率低于实际数据。在感染期间,狂犬病病毒因其在神经元内的位置被免疫监测所屏蔽,在疾病发生的第二周之前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体反应是不能被预监测的,而且也很少能被检测出来6,7,8,9。对于人类,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几乎没有可以应用的检测方法去诊断狂犬病的感染,除非出现恐水或恐风等狂犬病特征性症状,否则狂犬病的临床诊断是很困难的。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唾液、尿液、颈后毛囊皮肤组织和脑脊液等标本可以通过病毒分离或PCR检测狂犬病病毒,血清和脑脊液可用于检测抗狂犬病病毒抗体10。皮肤活检标本毛囊基底部的皮肤神经可用于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8。病人死后,标准诊断技术是通过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检测脑组织中狂犬病病毒抗原,也可以利用快速组织培养方法分离病毒11。最近,一种直接快速免疫组化实验用于检测冷冻或甘油保存的脑组织中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方法与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相比显示具有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2。狂犬病不同于许多其他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以通过及时的免疫甚至是在暴露于传染性病原后的免疫接种而进行预防。第二节 狂犬病疫苗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浓缩和纯化的细胞培养和鸡胚组织的狂犬病疫苗(这里统称为CCVs)已经被证明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狂犬病。这些疫苗计划用于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并已经应用于世界范围数百万的人群。在少数国家,主要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狂犬病高发地区人群依然依赖于动物神经组织狂犬病疫苗用于暴露后预防。神经组织疫苗能诱发严重的副反应而且其免疫效果也不如CCVs,因此WHO不推荐其生产和使用2。在非洲和亚洲,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现有水平每年能阻止约272 000人的死亡1。一、国际上可应用的细胞培养疫苗在细胞中增殖的狂犬病病毒CCVs所用的细胞类型包括人二倍体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猕猴胚胎二倍体细胞、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原代叙利亚地鼠肾细胞、原代鸡胚细胞或鸭蛋胚13。最近发展的疫苗大多是基于鸡胚细胞和Vero细胞的疫苗,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相比同样的安全和有效,而且花费更少。在各种细胞培养扩增后,收获的病毒可以浓缩,然后纯化,灭活和冻干。有些CCVs使用人白蛋白或加工的胶质作为稳定剂。用于肌肉注射的狂犬病疫苗均为单剂量管包装。WHO鉴定合格的狂犬病疫苗不含防腐剂如硫柳汞。只要在2-8度避光保存,这些疫苗货架保质期应超过三年。疫苗如果与无菌稀释液重配后应立即使用,如果是在适当的温度下可以保存6-8小时。所有的CCVs的肌肉注射剂量应该遵从WHO建议的每个注射剂量的效力(根据疫苗种类,重配后一般为0.5ml或1.0ml)应大于等于2.5IU国际单位。二、肌肉和皮内注射CCVs的肌肉注射的费用限制了其在很多地区的广泛应用。这些疫苗的皮内注射提供了一个具有同样安全和免疫原性的替代方法,这种方法只需要1-2剂量疫苗便可完成完整的暴露后全程免疫,与标准的肌肉注射比较可以节省疫苗使用量60-80%14,15,16,17,18。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皮内注射需要的疫苗效力要高于所推荐使用的肌肉注射狂犬病疫苗19,20,21。 皮内免疫方案已被一些国家成功应用于暴露后预防,如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和泰国16,17。但是,除了明确授权的皮内途径可以应用的疫苗,正确的疫苗接种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足够的培训,以确保疫苗的正确存储、配制和注射。三、疫苗的效力和免疫原性由于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疫苗的随机人体试验包括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由于道德伦理原因而不能进行。直接评价疫苗诱导的保护作用是基于暴露与经过实验室分析确认为狂犬病动物后的Ⅱ或Ⅲ级暴露后的预防效果(有关暴露级别的详细信息,请参阅下文的暴露后预防)。此外,用动物模型替代人体实验已经被用来确定在实验室感染后CCVs的保护效果22。疫苗效果的间接评价可以通过免疫原性研究进行。所有CCVs均可诱导产生针对病毒G蛋白的快速并高水平抗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WHO明确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或荧光抗体中和试验(FAVN)检测血清最低滴度应达到0.5IU/ml, 这是广泛使用的一个参考值23。在健康的疫苗接种人群中,不分年龄或是否同时接种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大多数人应当在暴露后免疫接种的第14天达到这种保护水平。当引进新的狂犬病疫苗时,其免疫原性需通过待测试疫苗诱导的狂犬病中和抗体滴度与已经证实免疫效力的疫苗诱导的狂犬病中和抗体滴度进行比较来评估24。泰国和东南亚其他几个国家已经建立了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的CCVs的免疫原性和效力研究。 CCVs对各年龄组人群,包括婴儿,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皮内注射,其可行性已经明确得到证实24,25。无论暴露前和暴露后的应用,这些疫苗在几乎所有人群中均能诱导足够的抗体反应。CCVs快速的暴露后接种结合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即使在高危暴露后,也能几乎完全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的发生26。然而,在初期延误或是没有完整正确的完成免疫接种则可能导致死亡,特别是咬伤在神经组织高度支配的部位,如头部、颈部或手、或者是多处咬伤27。很少有病人在接受最先进的处理后会发生真正的预防失败的报道28。四、免疫持续性接种CCVs后产生免疫记忆是人体建立长时间抵抗狂犬病免疫保护的关键。5-21年前曾经接受了初次免疫的人体加强免疫后显示良好免疫记忆反应29。皮内接种也可获得长期的免疫效果30,甚至可以持续到抗体不再能检测到31,32。再次加强接种疫苗引起的记忆应答能力与初始的接种途径(肌肉注射或皮内注射)和病人是否完成了暴露前或暴露后接种程序均无关16,33。对于暴露前和暴露后免疫程序,参照下面WHO的建议。五、免疫接种副反应通常情况下,CCVs已显示了其安全和良好的耐受性16,34。然而在35%-45%的疫苗接种人群中,疫苗接种部位会出现轻微和一过性的红斑、疼痛和(或)肿胀,尤其是皮内注射进行加强免疫时16,35,36。5%-15%的疫苗接种人群中观察到有轻度全身性疫苗接种后副反应(AEFI),如短暂的发烧、头痛、头晕和胃肠道症状17,36,37。严重AEFIs,主要是过敏或神经性症状则很少出现38,39。六、禁忌和注意事项
对于暴露前预防,以往对于疫苗中任何成分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均禁止继续使用同种疫苗。由于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对于高危险暴露后不存在任何禁忌。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婴儿期或怀孕期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包括患有艾滋病的儿童40在暴露后都应该进行暴露后预防。服用氯喹治疗或预防疟疾的人群有可能对皮内接种狂犬病疫苗反应降低41,这些患者应该接受肌肉注射。与其它的免疫一样,在可能的情况下,接受疫苗接种的人应该在接种疫苗后医学观察至少15-20分钟。七、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该给予所有Ⅲ级暴露和有免疫缺陷的Ⅱ级暴露的人群(暴露级别的详细信息参阅下文的暴露后预防)。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有一个相对缓慢的衰减期(半衰期大约是21天),所以它是首选产品,特别是发生多处严重暴露并且咬伤在头部、面部和双手的个体。然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供应短缺,而且主要在发达国家应用。凡得不到或负担不起的地域,应使用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是马源免疫球蛋白的F(ab?)2产品,尽管F(ab')2比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短。大多数新型马源免疫球蛋白制剂是有效的、高度纯化的、安全的、且价格大大低于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是,它们是异源性的且存在产生过敏性反应(1 / 4.5万例)42,43的风险很小。马源免疫球蛋白注射之前进行皮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皮试不会预测出副反应,而且,不管皮试的结果如何,免疫接种还是要进行的。虽然不良反应不常见,但仍有可能会发生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所以治疗的医师应随时准备处理这些不良反应。第三节 狂犬病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与狂犬病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模型结果已经应用于计算一种改进的生命伤残调整年(DALY)的数值来评估在非洲和亚洲的疾病负担1。由于地方性狂犬病死亡的人数约为55 000例/年(90%可信区间[CI],24 000-93 000例)。作者估计,因狂犬病的死亡每年会有174万DALYS(90%CI为0.75-2.93)损失,另有额外的4万DALYS的损失是由于神经组织疫苗的副作用而导致的发病和死亡。估计每年包括暴露后预防和控制犬狂犬病的费用约为5.835亿美元(90%CI,5.401-6.263亿美元)。病人承受的暴露后预防治疗的费用几乎占控制狂犬病总费用的一半。2005年,全球预防狂犬病的支出估计超过10亿美元。暴露后预防的频率和费用预计会在所有存在犬狂犬病的国家大幅上升,尤其在使用更安全有效的CCVs取代神经组织疫苗的国家1,19。第四节 WHO对狂犬病疫苗应用的建议 CCVs取代神经组织疫苗尽管已经开发出更多可以提供的CCVs和减少疫苗应用剂量的免疫程序,但一些国家,主要是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狂犬病预防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