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 用无结点雷强结打法视频法求v0

【图文】电路分析基础2-节点分析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电路分析基础2-节点分析法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电路原理
大小:59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电路分析基础3
电路分析基础? 2013级照明与电气工程系 第三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内容提要 1. 支路电流法; 2. 网孔分析法; 3. 节点电压法; 4. 叠加定理、齐次定理; 5. 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 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1 支路电流分析法分析线性电路的一般方法◆ 分
析线性电路的一般方法(又称网络方程法):通过 列写电路方程来求解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而不改变电路的 结构。这种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有规律可循,具有一般性, 故称为一般分析方法。 ◆ 一般分析方法的步骤: ① 选取一组合适的电路变量(如支路电流、网孔电流 或结点电压等)。② 根据KCL、KVL和元件的VCR建立一组独立的电路方程 ③ 联立求解方程中的变量。 ◆ 线性电阻电路方程:是一组线性代数方程。一、支路电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以支路电流为待求量, 根据两类约束列写电路方求 解电路的方法称为支路(电 流)分析法。 图示电路中,有支路电 流 I1、I 2、I 三个,须列出3 个独立方程。对结点a,根 据KCL可列方程ⅠⅡI1 ? I 2 ? I ? 0??????(1)选定回路Ⅰ、Ⅱ及绕行方向, 根据KVL可列方程 R1 I1 ? R2 I 2 ? U S1 ? U S 2 ? 0 R2 I 2 ? R3 I ? U S 2 ? 0??????(2)??????(3)将方程(1)、 (2)和(3)联立求解,即可解得三个电流。◆ 一般地说,对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只有 (n-1)个结点是独立的,即只能列出(n-1)个KCL 方程, 对于平面电路而言,网孔数为[b -(n-1)]个,恰好为独 立回路数,有几个网孔即可列几个KVL方程。因此应用KCL 和KVL一共可列出 (n-1)+ [b-(n-1)]=b个独立方程, 即可解出b个支路电流。 第二章 电阻电路 二、支路电流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① 设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② 指定参考结点,对各独立结点列出(n-1)个 KCL方程。 ③ 设定各网孔绕行方向,对各网孔列出KVL方程 。 例:试求图示电路中每条支路的电流 。 I 解: ①设各支路电流I1、I2和I ②对结点a 列 KCL方程 对结点a : +I1+I2-I=0 Ⅰ ③设网孔绕行方向 列 KVL方程 左Ⅰ:+ R1I1 - US1 +US2- R2I2 = 0 右Ⅱ:+ R2I2 -US2 + R3I = 0 ④ 联立求解④ 联立求解上述b个独立方程 ,得出待求的各支路电流。Ⅱ 例: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 。解: I 2 等于电流源的电流,即I 2 ? 1A对结点a 列 KCL方程为I1 ? I 2 ? I ? I1 ? 1 ? I ? 0对左边网孔 列 KVL方程为10I1 ? 15I ? 20 ? 0解上述两方程可得:I ? 1.2A 3.2 网孔电流分析法一、网孔电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 网孔电流:假设有一个电流沿着网孔回路流动,如图I1 和 I2 。◆ 网孔分析法:以网孔电流为变量列写方程、解方程的 方法称为网孔分析(电流)法。图示电路中有两个网孔 电流 I 1 、I 2,故根据KVL可列 方程( R1 ? R2 ) I1 ? R2 I 2 ? U S1 ? U S 2 ? R2 I1 ? ( R2 ? R3 ) I 2 ? U S 2 ? U S 3 写成一般形式为:R11I1 ? R12 I 2 ? U S11 R21I1 ? R22 I 2 ? U S 22R11 ? R1 ? R2 和 R22 ? R2 ? R3 式中: 分别为两个网孔的自电阻,为各自网孔中所有电阻之和。R12 ? R21 ? R2为两个网孔的公共电阻,称为互电阻。当 通过互电阻的网孔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时,互电阻 取正号,参考方向相反时,取负号。 U S11 ? U S1 ? U S 2 和 US 22 ? US 2 ? U S 3 分别为两个网孔的电 位升的代数和。电压源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相同取负号, 否则取正号。 第二章 电阻电路 二、网孔电流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① 假设各网孔电流的绕行方向(全部为顺时针方向) ② 用观察法列写 [b -(n-1)]个网孔的KVL方程 I1 网孔: +R11I1-R12I2-R13I3-..…-R1mIm=US11 -R21I1+R22I2-R23I3-…..-R1mIm=US22 I3 网孔: -R31I1-R32I2+R33I3-…..-R1mIm=US33 Ik 网孔: ….. Im网孔 -Rm1I1-Rm2I2-Rm3I3-….+RmmIm=USmm 自(网孔)电阻之和R 互(相临网孔)电阻Rij=Rji 自(网孔)独立电压源代数和Uskk(电压源Us与网孔绕行 方 向一致取正) ③ 联立网孔方程,解得网孔电流。 ④ 假定支路电流,支路电流为有关网孔电流的代数和。I2 网孔: 例:应用网孔分析法列出图示电路中网孔电流方程。 解: ① 假设各网孔电流I1、I2、I3 ② 用观察法列网孔的KVL方程(12 ? 2 ? 6) I1 ? 2 I 2 ? 12 I 3 ? 50 ? 12 ?2I1 ? (2 ? 4 ? 4) I 2 ? 4 I 3 ? 12 ? 36 ?12 I1 ? 4 I 2 ? (12 ? 6 ? 4) I 3 ? 36 ? 24③ 联立解得网孔电流I1 ? 3A, I 2 ? ?1A, I3 ? 2A④ 假定支路电流,支路电流为有关网孔电流的代数和: Ia=+I1 , Ib=+I2 ,Ic=+I3 , Id=+I1-I3 Ie=+I1-I2 If=+I2-I3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时的求解方法 ◆ 如能使电流源中只有一个网孔电流流过,则该网孔电流 等于此电流源的电流,而不必对这个网孔列网孔方程了。◆ 把电流源的电压也作为变量列入网孔方程,并将电流源 电流与有关网孔电流的关系作为补充方程,一并求解。 例:应用网孔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网孔电流。 解:由图可知I 2 ? 2A设1A电流源的端电压为 U 。 列电流 I1、I3 的网孔方程为1I1 ? 1I 2 ? 20 ? U ?3I 2 ? (3+5)I3 ? U 补充方程I1 ? I3 ? 1I1 ? 4A, I 2 ? 2A 故可解得:I3 ? 3A 3.3 节点电压分析法一、结点电压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 节点电压:选择节点0作为参考点(接地),其余节点 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便是结点电压(电位) 。 ◆节点(电压)分析法 以节点电压为独立变量分 析电路的方法。 图示电路中有两个独立 结点1和2,根据KCL可列方程I1 ? I 2 ? I S1 ? I 2 ? I3 ? ? I S 2U 2 表示,为 将各支路电流用结点电压 U1 、I1 ? GU 1 1 I 2 ? G2 (U1 ? U 2 ) I3 ? G3U 2由上述五个式子,可得以结点电压方程(G1 ? G2 )U1 ? G2U 2 ? I S1 ?G2U1 ? (G2 ? G3 )U 2 ? ? I S 2 进一步写成G11U1 ? G12U 2 ? I S11 G21U1 ? G22U 2 ? I S 22即为具有两个独立结点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 式中:G11 ? G1 ? G2和 G22 ? G2 ? G3 ,分别为结点1、2的自电导。 是分别与结点1、2相连接的各支路电导的总和。 G12 ? G21 ? ?G2 为结点1、2间的互电导,是连接在结 点1和结点2之间的各支路电导之和的负值。IS11 ? IS1、IS22 ? ? IS2 分别为流入结点1、2的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若支路为电压源与电 阻串联,则电流为电压源与电阻之比,当电压源正极性端 连接该结点时取正,反之取负。 二、结点电压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① 指定参考结点,其余独立结点与参考结点间的电压为 结点电压,其方向为由独立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② 列写 (n-1)个结点方程(观察法)。G11U1 ? G12U 2 ? ? ? G1(n-1)U (n-1) ? I S11 G21U1 ? G22U 2 ? ? ? G2(n-1)U (n-1) ? I S 22 ?? G(n-1)1U1 ? G(n-1)2U 2 ? ? ? G(n-1)(n-1) I (n-1) ? I S (n-1)(n-1)③ 求解结点方程,解得结点电压。 ④ 指定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各支 路电流。 例:试用结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 。U 2 为变量,得 解:取结点0为参考结点,结点 U1、1 1 1 ( ? )U1 ? U 2 ? 3 1 2 2 1 1 1 ? U1 ? ( ? )U 2 ? 7 2 2 3解得: U1 ? 6V,U2 ? 12VU1 ? U 2 6 ? 12 所以: I ? ? A ? ?3A 2 2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时的求解方法◆ 尽可能取电压源支路的负极性端作为参考结点。则该 支路的另一端电压为电压源电压,因而不必再对此结点列 写结点方程。 ◆ 把电压源中的电流作为变量列入结点方程 ,并将其电 压与两端结点电压的关系作为补充方程一并求解。例:试用结点分析法求图示电 路中的电流 I1 。解:取结点0为参考结点,并 设4V电压源中电流为 I ,则 U 1 ? 7V 1 1 1 ? U 1 ? ( ? )U 2 ? 1.5 ? I 1 1 2 1 1 1 ? U 1 ? ( ? )U 3 ? ? I 2 1 2补充方程 U2 ? U3 ? 4故可解得:U 2 ? 6V , U 3 ? 2V *单结点偶电路分析I1 ? U2 =3A 2单结点偶电路:有两个结点的电路。只有一个独立结 点,如图所示。 图示电路中,设0为参考 结点,则结点1为独立结点, 列写结点方程为US1 US2 US3 1 1 1 1 ( ? ? ? )U1 ? ? ? R1 R2 R3 R4 R1 R2 R3或写成U S1 U S2 U S3 ? ? R1 R2 R3 G1U S1 ? G2U S2 ? G3U S3 U1 ? ? 1 1 1 1 G1 ? G2 ? G3 ? G4 ? ? ? R1 R2 R3 R4U1 (G U ? ? ?Gi i Si写成一般式为)称为弥尔曼定理 3.4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一、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 叠加定理:在线性电路中,多个激励(独立电源)共 同作用时,在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响应,等 于各激励(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 (或电压)响应的代数和。 ' & ? I2 例如:图示电路中 ,I1 ? I1' ? I1& , I 2 ? I 2 。 ◆ 应用叠加定理时应注意的几点: ① 叠加定理只能用来计算线性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对非 线性电路不适用。 ② 叠加时要注意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求其代数和。 ③ 当一个独立电源作用,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所谓电 压源不作用,就是在该电压源处用短路代替;电流源不作 用,就是在该电流源处用开路代替。④ 不能用叠加定理直接计算功率。 ◆ 应用叠加定理解题步骤: ①多个(K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时,可分解为各个(K个 )独立电源单独作用简单电路 当一个独立电源作用,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就是在 该电压源处用短路代替;电流源不作用,就是在该电流源 处用开路代替。 ②对各个简单电路分别计算K支路分量IK或UK ③叠加:K支路总量 I=∑IK 或U =∑UK电源单独作用时,不作用的电源将恒压源短路、或将恒流源开路, 电源内阻保留. 例: 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4Ω a①分解为2个简单电路 解: ②对各个简单电路分别计算1A2Ωb ? ?4Ω 4ΩI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Rbc′= 4∥(4+2) = 2.4Ω Ubc′= 16×2.4/(4+2.4) = 6V? c+ 16V -I′=-6/(2+4)=-1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Rbc ′ = 4∥4 = 2ΩI″=-1×2/(2+2+4) = -0.25A③叠加: I=I′+ I″=-1.25A返回 例:试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 U 。解:按叠加定理,将电压源和电流源单独作用电路,如图 所示。根据电路可求得R4U S R2 R4 I S & U ? ,U ? R2 ? R4 R2 ? R4'R4U S R2 R4 I S U ? U ?U ? ? R2 ? R4 R2 ? R4' & 叠加定理:在多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何支路的电流或 任两点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所得结果的代数和。电源单独作用时=某个电源不作 用时的处理:将恒压源短路、或将恒流源开路, 电源内阻保留.I1 I3I2=I1'' I3I' 2+& I1I& 2I& 3E1和E2共同作用 :E1单独作用:E2单独作用: I1 I3 (a)I2=I1'' I3I' 2+& I1I& 2I& 3(b)(c)I1 = I1 + I1 I2 = I2 + I2 I3 = I3 + I3 I1 I3 (a)I2=I1'' I3I' 2+& I1I& 2I& 3(b)(c)图(b)E1 单独作用电路' 3E1 R2 I ? ? R1 ? R2 // R3 R2 ? R3' 3 & 3图(c)E2 单独作用电路& 3E2 R1 I ? ? R2 ? R1 // R3 R1 ? R3E1 E2 ? I3 ? I ? I ? ? R1 ? R3 (1 ? R1 R2 ) R2 ? R3 (1 ? R2 R1 )注意:1. 功率P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2. 要考虑总量和分量的参考方向 ◆ 应用叠加原理的几点注意?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电路的结构不要改变。将不作用的恒压源短路,不作用的恒流源开路。?最后叠加时要注意电流或电压的方向:若各分电流或电压与原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取正,否则取负。?功率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 ? 功率的计算与电流或电压都不具有线性关 系,所以不能用叠加原理来求解功率。如 前面电路中R3的功率P3:2 2 2 ? ? ? ? ? ? P3 ? I R3 ? ( I 3 ? I 3 ) R3 ? I 3 R3 ? I 3 R3 2 3? 应用叠加原理计算复杂电路,就是把一个 多电源的复杂电路化为几个单电源电路来 计算。 二、齐次定理 ◆ 齐次性定理:当线性电路中只有一个激励时,电路的 响应与激励成正比。 例:求梯形电路中的电流 I 。 解:可应用齐性定理采用 “倒推法”计算。 设 I ? 1A ,然后依次推 算出其他电压、电流的假设 值:Uef ? 2V,I3 ? I4 ? I ? 3A,Ucd ? Uce ? Uef ? 5V,I1 ? I2 ? I3 ? 8A,U ab ? U ac ? Ucd ? 13V。由于实际电压 U ab ? 10V,根据齐性定理可得10 I ? ? 1A ? 0.769 A 13 3.5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一、戴维南定理 ◆ 二端网络的概念单口(二端)网络: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无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独立电源。 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独立电源。无源二端网络有源二端网络 无源二端网络可 简化为一个电阻电压源 (戴维南定理)电流源 (诺顿定理)有源二端 网络可化 简为一个 电源 ◆ 戴维南定理:任何线性有源单口网络N或A,对于外 电路而言,可以用一个独立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等效代替, 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网络N的开路电压Uco ,其串联电 阻Ro等于网络中所有独立源置零时(独立电压源短路, 电流源开路)时所得的无源网络No或P的等效电阻 。戴维宁等效电路 戴维南定理:任一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电压源模型等效代替, 其电源电动势等于该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其电源内阻等于该二 端网络的相应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有源二端网络电动势:EO : ARR0 U0+ _R等效内阻R0有源二 端网络U0BE0 ? U 0相应的 无源二 端网络A? R0 ? RABB ◆用戴维南定理解题的步骤:①将待求电流或电压的支路移去。断开处标上字母a 、b,剩余部分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②画有源二端网络图,求开路电压UOC =Uab③画除源二端网络图,求等效电阻Ro =Rab 除源:将恒压源短路、或将恒流源开路④画戴维南等效电路,开路电压Uab串联等效电阻Ro 。⑤还原待求支路,求解支路电流或电压。主目录 返回 例 电路如图:已知E1=140V,E2=90V,R1=20 ? ,R2=5?,R3=6 ?,试用戴维南定理求电 流I3。E1+ CE2R1+ C+R3 R2I3_ E0I1I2R0R3I3解:1.断开待求支路求等效电压源E0及R0有源二端 等效电路 网络 第一步:求开路电压 UAB + + E1 E1 E 2 E2? R1 R2 E0 ? U AB ? ? 100 V 1 ? 1 R2 R 1 R1 R2AUAB 第二步:求等效内阻 R0Ro = R1 // R2 = 4?R1 R2R02. 接入待求支路求 I3E0 ? 100 VR0 ? 4 ?+ _ E0E0 100 I3 ? ? ? 10 A R0 ? R3 4 ? 6R0R3I3 例:求图(a)电路中的电流 I 。解①将待求支路移去。断开处标上字母a 、b, ②画有源二端网络图(b),求开路电压UOC =Uab ③画除源二端网络图(c),求等效电阻Ro =Rab ④画戴维南等效电路(d),还原待求支路,求解。 解:由图(b)、(c)电路可求得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分别为60 ? 50 U OC ? (50 ? ? 1.5)V ? 54.3V 1.5 ? 2 R0 ? [2 // 1.5 ? 10 //(8 ? 4)]? ? 6.31?于是,可得图(d)并可求得电流U OC 54.3 I? ? A ? 5.83A 3 ? R0 3 ? 6.31 例R1等效电路IG R2RG有源二 端网络R1R2 +_ E R4IG RGR3R4E+R3_已知:R1=5?、 R2=5?R3=10 ?、 R4=5 ?IGR0 E0 + _E=12V求:当 RG=10 ? 时,IG=?RG 第一步:求开路电压U0 A第二步:求等效电阻 R0 AR1C R3 BR2 +E R4 _ D U0 CR1R2 DR0R3 BR4R2 U AD ? E R1 ? R2 R4 U BD ? E R3 ? R4 U 0 ? U AD ? U BD ? 2 伏R0 ? R1 // R2 ? R3 // R4=5 5 + 10 =5.8? 5 IGR1 + E R3 R2_ R4IG RGR0等效为E0+ _RGE0 ? 2 V R0 ? 5.8 ?E0 2 IG ? ? R 0 ? RG 5.8 ? 10 ? 0.126 A 于是,可得图(d)并可求得电流二、诺顿定理 ◆ 诺顿定理:对于外电路,一个含独立源的二端网络一 般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组合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等于该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 I SC ,而电阻等于该二端网络 中所有独立源为零时的输入电阻 R0 。U OC 54.3 I? ? A ? 5.83A 3 ? R0 3 ? 6.31诺顿等效电路 ◆用诺顿南定理解题的步骤:①将待求电流或电压的支路移去。断开处标上字母a 、b,剩余部分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②画有源二端网络图,求短路电流Isc ③画除源二端网络图,求等效电阻Ro =Rab 除源:将恒压源短路、或将恒流源开路④画诺顿等效电路,短路电流Isc并联等效电阻Ro 。⑤还原待求支路,求解支路电流或电压。主目录 返回 例:求图(a)电路中的电流 I 。解:由图(a)、(b)电路可求得等效电阻和短路电流分别为R0 ? (20 // 5)? ? 4? I SC 140 90 ?( ? )A ? 25A 20 5故得图(c),并可求电流 I 为4 I? ? 25A ? 10 A 4?6 ◆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对以下几种情况特别适用: ① 只计算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 ② 分析某一参数变动的影响; ③ 分析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的电路; ④ 给出的已知条件不便列电路方程求解的电路。3.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问题:接在给定含源二端网络两端的负载电阻,在什么条 件下,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又等于多少?问题的解答:就负载而言,含独立源的二端网络(图(a)) 可以用戴维宁等效电路等效(图(b))。因此,负载电阻 获得的功率为 U OC 2 P ? I RL ? ( ) RL R0 ? RL2要使 P 最大,应使 dP dRL ? 0 ,即2 2 ( R ? R ) ? 2 ( R ? R ) R U dP 2 0 L 0 L L OC ( R0 ? RL ) ? U OC [ ]? ?0 4 3 dRL ( R0 ? RL ) ( R0 ? RL )由此可得 P 为最大时的 RL 值为RL ? R0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此时负载电阻所获得最大功率为Pmax2 UOC ? 4R0◆ 注意: ① 如果负载电阻的功率来自一个具有内阻为R0 的电压 源,则负载得到最大功率时,其功率传输效率为50%; ② 满足 RL ? R0 时,称为负载与电源匹配。 ◆ 电阻电路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 直接求解对象 基本思想 对节点应用KCL:∑I=0 对回路应用KVL:∑U=0 观察法列网孔方程 观察法列节点方程 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叠加 适用电路 一般复杂电路 网孔少 节点少 多电源共同作 用支路电流法 各支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 各网孔电流 节点电位法 各节点电位 叠加定理 电阻支路齐次性定理 电阻支路 戴维南定理 一条支路 诺顿定理 一条支路, U= ∑Uk 响应变化比 = 激励变化比 一个电源变化 有源端口网络等效电压源 开路电压Uoc串联等效Ro 有源端口网络等效电流源 短路电流Isc并联等效Ro 负载支路变化 负载支路变化I= ∑Ik
电路分析基础试卷三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电路试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试试卷(A 卷) (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基础 专业班级 15 通信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作业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ISBN:X 作者: 胡翔骏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档是第三章作业答案第...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 燕庆明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电路分析教程(第...电路分析基础教程与实验... 6页 免费 电路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 111页 2...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史健芳)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3章 3.1 选择题 1.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 C A.支路电流法 B.回路电流...0.3H ? US ? 3? i1 0.1F 0.1H 0.2H 2? i2 8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参考答案―III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2); 2. (...电子科技大学14秋《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4 秋《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 3 一,单选题 1. 电容具有( )特性 A. 通低频阻高频...电子科技15秋《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3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谋学网
15 秋《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 3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电子科技16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3_远程、网络教育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16 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 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 1. ...电子科大15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3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5 春《电路分析基础》在线作业 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 1. RLC 并...2、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已知 u s (t ) ? 16 2 cos( 0.3H ? US ? 3? i1 0.1F 0.1H 0.2H 2? i2 8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参考答案―III 一、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6年电路分析基础.ppt 4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均可以用一个恒压源US和一个电阻R0串联的有源支路等效代替。其中恒压源US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电阻R0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入端等效电阻Rab。第5节戴维南定理?内容线性有源二端网络ababR0US+-只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某一条支路电流或电压时。?适用范围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戴维南定理应用举例例R1R3+_R2R4R5UI5R5I5R1R3+_R2R4U有源二端网络已知:R1=20?、R2=30?R3=30?、R4=20?U=10V求:当R5=16?时,I5=?求开路电压UOCUOC20Ω+_A+_30Ω30Ω20Ω10VBCD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戴维南定理应用举例USR0+_AB再求输入电阻RABC20ΩA30Ω30Ω20ΩBDRAB恒压源被短接后,C、D成为一点,电阻R1和R2、R3和R4分别并联后相串联。即:R0=RAB=20//30+30//20=12+12=24Ω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戴维南定理应用举例得原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A2V24Ω+_16ΩI5B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戴维南定理应用举例U0C150V200KΩRV+-U0C有源二端网络V下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用内阻为50k?的电压表测出开路电压值是30V,换用内阻为100k?的电压表测得开路电压为50V,求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US=(30/50)RS+30①根据测量值列出方程式:US=(50/100)RS+50②①式代入②式后可得:0.6RS+30=0.5RS+50③由③式解得:RS=200k?代①又可解得:US=150V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戴维南定理解题步骤归纳(1)将待求支路与原有源二端网络分离,对断开的两个端钮分别标以记号(如A、B);(2)应用所学过的各种电路求解方法,对有源二端网络求解其开路电压UOC;(3)把有源二端网络进行除源处理(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对无源二端网络求其入端电阻RAB;(4)让开路电压等于等效电源的US,入端电阻等于等效电源的内阻R0,则戴维南等效电路求出。此时再将断开的待求支路接上,最后根据欧姆定律或分压、分流关系求出电路的待求响应。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思考练习1.在电路分析时,独立源与受控源的处理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分析:电路分析过程中,在受控源的控制量存在情况下,受控源在电路中起电源作用,此时它和独立源具有相同的特性,理想受控源之间仍然不能进行等效变换,含有内阻的受控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等效变换的条件与独立源类似。由于受控源的数值受电路中某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因此它不象独立源那样数值恒定,而是随控制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电路变换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随意把受控源的控制量变换掉;另外在求等效电阻时,只要电路中存在控制量,受控源不能按零值处理。Evaluationonly.CreatedwithAspose.Slidesfor.NET3.5ClientProfile.CopyrightAsposePtyLtd.思考练习2.如何求解戴维南等效电路的电压源US及内阻R0?该定理的物理实质是什么?戴维南等效电路的恒压源US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计算方法可根据有源二端网络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用所学的电阻性网络分析的方法及电源等效变换、叠加原理等进行求解。内阻R0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除源(令其内部所有恒压源短路、恒流源开路)后的入端电阻,其计算方法除了用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求出其等效电阻,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图文】电路分析基础(邱关源 罗先觉 著) 第九章 电路 第五版 (邱关源 罗先觉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电路分析基础(邱关源 罗先觉 著) 第九章 电路 第五版 (邱关源 罗先觉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2.2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电路分析基础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电路分析基础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7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点电压法怎么列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