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提取物时开始用酸调节PH值时,如果加入的盐酸过量,PH小于4-5,请问对实验会产生什么后果?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实验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实验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29|
上传日期: 10:07: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实验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官方公共微信> 【答案带解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3)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测定溶液的pH要将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如果盐酸过量,则导致溶液的pH小于7.
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因为氧气是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气中的氧气有一少部分会溶于水,加热可把水中的氧气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气进入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稀释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检验浓氢氧化钠能使变红的酚酞试液的红色消失.
考点分析:
考点1:猜想与事实验证
【知识点的认识】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答案,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后者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命题方向】1.猜想的考查主要是依据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结合后面的事实验证中的部分提示,进行猜想,或者是补全猜想中的空白;或者是根据给出的一种、两种猜想,再继续进行推断其它的可能性猜想等等.2.事实验证的考查是根据上面的猜想,设计、制定方案,进行探究或实验,分析、收集、整理证据,从而验证猜想,或者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3.该类题目是近几年各地中考热点和重点,特别是事实验证部分是考试的重点所在.它往往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对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践能力、设计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途径、知识的理解、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科学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其题型分为计划方法类探究题、逻辑推理型探究题、假设验证型探究题、实验设计型探究题、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型探究题、全程考查型探究题和调查、辩论型探究题等.【解题方法点拨】1.猜想的常见问题是学生在进行猜想时往往不得法,有的漫无边际地进行胡乱猜想,有的猜想本身就是错误(或者自相矛盾),还有的猜想的没有探究的必要等等.所以,在进行猜想时一定要分析好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性,或者根据已知的猜想,并结合后面的事实验证中的部分提示,进行科学正确的猜想;当然,猜想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例如,针对蜡烛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我们可作出如下的猜想或假设:蜡烛燃烧时各层火焰的温度不同(或者相同),其中外焰(或者内焰,或者焰心)温度最高等.不过,为了节省探究时间和资源等,最好还是进行正确的猜想,或者是有探究价值地猜想.2.事实验证方面常常出现不科学的方案、探究、实验等等,乃至出现错误;还有的是不和谐,或者和猜想矛盾,可能单独看它是正确的,但是它却和猜想没有因果关系,不能说明猜想是否成立.因此,在进行事实验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猜想,结合相关的知识制定好探究、实验计划或者方案,并进行科学合理地探究、实验,分析、收集证据;这样才能使其服务于自己的猜想,从而回应自己的猜想.另外,还要注意事实验证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逻辑推理等等多种手段来完成.
考点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 2.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 3.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 4.类比法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 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 6.逻辑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 7.归纳和演绎是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 9.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 【命题方向】化学学科的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其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是将科学探究方法以隐形的、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归纳概括后填写其名称等等.这类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试的重点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平时学到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来整合使用.
考点3: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知识点的认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是指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合理地选用它,来通过观察其颜色的变化,鉴别溶液的酸碱性的过程.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可以归纳为如下两句话:“紫石酸红遇碱蓝,无酚酸无遇碱红”;即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由于石蕊试液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有三种,所以在一次性鉴别开酸性、中性、碱性溶液时,应选用石蕊试液.即在待测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并振荡;试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仍然为紫色的是中性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如果只要求一次性鉴别开的是酸性、碱性溶液(或者是中性、碱性溶液)的话,那么选用石蕊试液还是酚酞试液均可.只不过鉴别时观察到的现象各不相同而已.在待测液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并振荡;试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仍然为紫色的是中性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而在待测液中分别滴入酚酞试液时,振荡后试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没有颜色变化的是中性溶液.但是如果要求一次性鉴别开的是酸性、中性溶液的话,那么可选用石蕊试液,而不能选用酚酞试液.因为此时酚酞试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均显无色,所以无法根据颜色的变化来推断溶液是酸性还是中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就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灵活应用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类题目常常当做突破口或眼线,与物质的推断、实验探究等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灵活应用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酸碱指示剂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其应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指示剂的鉴别结果(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名称或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考点4: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就是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就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直接询问出题),来考查学生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误差分析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pH试纸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其应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测定结果(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断pH试纸的名称、pH值的大小或错误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等等.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两点:1.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溶液被稀释了,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不准确了.此时,如果待测的是酸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大;如果待测的是碱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小.所以,在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时,一定要保证测定用品都是干燥的才可.否则,就会产生误差. 2.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应该个整数值,而不可能是小数.当然,如果使用pH测量计来测定的话,才有可能会是小数.并且,要注意每次测定过后要用蒸馏水浸洗,晾干备用.由于pH测量计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很少,所以在此就不再深讲了.
考点5: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考点6: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相关试题推荐
经阁铝业是长沙工业20强企业,其生产的“经阁”铝型材为国家免检产品.将铝锭在熔炼炉进行熔铸工艺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气成分中可能含有CO、NO2、SO2、CO2等气体.为了使废气不造成大气污染,该企业使用废气集尘喜功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零污染排放.请你根据已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废气中能导致空气污染的气体是______;(2)请你设计一实验方案,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除去.你除去的有害气体是______,所用的方法是______.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以下是探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几个问题.(1)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人有5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受污染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室内装修、家具涂料、建筑材料带来的污染物,如甲醛;二是室外流入的污染物,如&&& (写出一种物质名称);三是家庭利用燃料煮食物、取暖等形成的污染物,如&&& (写出一种物质名称).(2)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若膳食不合理,摄入某种微量元素不足,就会引起疾病.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选填:A.锌B.氮C.铜D.汞E.铁F.碘).
(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应&&& 保存.(2)已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硅酸钠俗称“水玻璃”,它是一种凝胶,能将玻璃粘结在一起;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纤维素等,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宜选用的瓶塞是&&& (填标号).A.玻璃塞;B.木塞;C.橡皮塞.
β-胡萝卜素(C40H56)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它广泛存在于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中,一定条件下在人体内它能够转化为维生素A.黄色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当胡萝卜佐以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一胡萝卜素的吸收效率达95%,而生吃胡萝卜吸收β一胡萝卜素仅25%.这说明β一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 的性质.
“生发石”是目前我国仅有的长着“白发”的石头,研究发现其表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1)为证明其表层的主要成分,可选用稀盐酸和&&& 作为试剂,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对“白发”进行研究,发现主要成分不是碳酸钙,而是海洋生物头盘虫的标本,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由此可判断“白发”中含有(填一种有机物的名称)&&& .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 大学化学及实验答案 >>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来源: 时间: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目录绪论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实验 5? 实验 6? 实验 7?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灯的使用 玻璃管的简单加工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CO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实验 8? ? ? HAC 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 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实验 10? ? PbI2?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 11? 由海盐制试剂级 NaCl? 实验 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实验 13? 转化法制备?KNO3?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 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 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 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 17? ? P 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 实验 18? ? P 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 实验 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 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 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 22? ? ds 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 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 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 (钛、钒、铬、锰) 实验 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 (铁、钴、镍) 实验 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 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 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 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 30? 1.?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2.?CuCl 的制备??????设计实验? {1,2 选作一个}? 实验 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 实验 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三 一、 二、 遵守实验室。注意实验室,学会保护。对学生的要求。?1)? 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 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 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 80%左右学生做完 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 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 (关水、断电、关窗) ; 请假及纪律;? 5)? 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 6)? 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 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以平时成绩为主。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实验目的]?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2、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3、学习并掌握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实验内容] 一、仪器的认领由学生移交,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1、依仪器清单进行,烧杯可以大顶小;? 2、凡磨口仪器注意塞子是否能打开转动,是否配套。取用时一律口朝上,防止塞子跌 落。磨口仪器有:容量瓶、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称量瓶、广口瓶。? 3、防止丢失;? 4、自己买一把锁子。? 5、仪器经常有丢失的情况,对一二年级学生都应有所交待。一、 二、 简介实验室情况。仪器的洗涤 由预备室提供洗衣粉水,每人洗涤一件仪器交给我检查。我示范仪器洗涤的方法。三、 打扫卫生。实验二:灯的使用 [实验目的]?玻璃管的简单加工?1、掌握酒精喷灯、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练习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3、练习塞子钻孔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一、 灯的使用?1、酒精灯:400~500℃ (1) 构造 (2) 使用方法 检查灯芯并修整――添加酒精――点燃――熄灭――加热? 2、挂式酒精喷灯 (1) 构造 (2)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①预热两次后仍不出气,用探针疏通; ②防止形成“火雨” ; ③预热用酒精远离火源。二、 1、 2、 3、 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截割和熔烧; 弯曲; 拉制。对于小角度弯管(<90°) ,宜采用多次弯成。注意火侯(拉毛细管比滴管烧得时 间更长一些。拉管时先慢后快,使管由粗变细。拉到所需细度后让另一端下垂,冷却定 型;或保持手型不变直至冷却。扩口用锉刀或在石棉网上垂直加压。注意:防止烫伤。将烧过的管棒依先后次序放在石棉网上,防止烫手及橡胶板。三、 1、 2、 3、 4、 塞子钻孔 选择塞子1/2H 塞子≤塞子进入瓶颈高度≤2/3H 塞子; 选择钻孔器:钻孔器口径略粗于孔径; 钻孔:先钻小端,钻至 2/3H 时,再从大端钻。玻璃管插入橡皮塞的方法:注意事项:安全。? 1) 2) 钻孔时小心钻孔器伤手指;? 插入玻璃管时小心折断伤手。?[实验作业]――cm? 1、 2、 弯管滴管???????????2 支 3、 4、焰色反应用玻璃棒(Ni――Cr 丝) ; 装配制取氧气 O2?制置。实验三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目的]? 学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一、 1、 2、 3、 二、 1、 2、 台秤结构:横梁、盘、指针、刻度盘、游码标尺、游码、平衡调节螺丝; 称量方法:左物右码。注意事项。电光分析天平的使用 结构:原理或结构以人肩挑水为例说明; 使用方法;(1) 称前检查; (2) 调节零点; (3) 称量物体; (4) 读数; (5) 称后检查。即 “ 一检二调三称四读五复位” 。注意事项① 保护刀口; ② 砝码的组成及加码原则:由大到小,折半加入; ③ 注意光标的正常性,即悠悠滑过; ④ 结果的读取,只精确到 0.0001g,不能为 0.00001g。当光标在一小格之间时,偏向左 读左,偏右读右; ⑤ 称量记录记在预习报告本上。? [实验作业]? 1、 2、 用台秤称取两个物体质量(称量瓶) ; 用分析天平称量; ;① 直接法:称量瓶 ② 差碱法:准确称取 0.6~0.7gNaCl。实验四? CO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 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使用启普发生器和熟悉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 3、继续练习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原理]? 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可导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mA/mB=MA/MB? 即 P、T 一定时:MCO2=mCo2/m?空气×29.0? [实验内容]? 1、 2、 3、 4、 启普气体发生器的安装和使用; 装置制取、净化和收集 CO2?装置; 称量洁净干燥的磨口锥形瓶,即测得:m(空气+瓶+瓶塞) 开启活塞产生? CO2? 气体并净化收集,在分析天平上测得? m ( CO2+ 瓶 + 瓶 塞 )。重复测量一次。5、 6、 测量锥形瓶的容积; 读取大气压强及温度。?[问题及注意事项]? 一切操作均以减小误差为目的1、 启普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注意气密性;所有玻璃塞用橡皮筋绑好;加入酸的量以刚淹没固体为宜。2、 装置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整体装置在同一平面上,美观大方实用。连接的橡皮管不能太长。注意洗气瓶进气 管与出气管的区分及连接,洗气瓶连接时注意不要折断(昂贵) ,也可用集气瓶或锥形 瓶配塞打孔代替,添加洗气溶液适量,太多时液压大气体不易出来。导气管能伸到锥形瓶底。3、 凡是涉及锥形瓶的称量都以盖上塞子为宜,为什么? 防止 CO2? 溢出。称量完?m(空气+瓶+塞)后不得再用手接触瓶, 可垫一张纸搬运(用纸 条来回搬运比较危险) 。并放在干净的台面上。前后称量应在同一架天平上进行。 4、 5、?锥形瓶应干燥洁净,测容积时外壁也不应带水。CO2?气体必须净化干燥,否则对结果产生正误差。怎样检验 CO2?已装满?取出导气管时要轻,防止扰动。装满 CO2?后不盖塞行吗?会与空气相扩散。6、? 7、m?空是计算得到的,本实验中能否直接测量出? 测?m(水+瓶+塞)时,若超出 200g 台秤称量范围,能否将两盒砝码集中在一起使用? 8、 9、 值日生领取公用仪器时,嘱咐检查是否完好。保持公用台整洁,实验台整洁。关于碘量瓶中空气质量的计算:?m=PV/RT? ? M? ? ? ? (P=880.0×100Pa? ? ? ? T=273+15=288K)? (1)? V=120? ? ml 时:??6? m1=(880.0×100×120×10? /8.314×288)? ×29=0.1279?(g)?(2) 当 V=150ml 时:??6? m2=(880.0×100×150×10? /8.314×288)? ×29=0.1599?(g)?(3) 当 V=200ml 时:??6? m3=(880.0×100×200×10? /8.314×288)? ×29=0.2132?(g)?实验五[实验目的]?五水合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分析天平的使用,灼烧恒重?1、了解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掌 握试剂的取用方法; 2、学习研钵、干燥器等仪器的使用和沙浴加热、恒重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2?? 加热时,先失掉左边?2H2O,再失去?Cu?2+?右边?2?分子?H2O?最后失去以氢键与?SO? 4?结合的水。>650℃? CuSO4=======CuO+SO3↑? [基本操作] 1、分析天平的使用:强调“一检二调三称四读五复位” 。从实际来看,学生往往忽略第一步,天平处于不正常还进行称量,再三强调“左手先关右手后加减” 。2、 沙浴加热:被加热物质需要受热均匀又不能超过一定温度时,可用特定热浴间接加热, 有水浴加热 (小于 100℃) 甘油浴加热(小于 150℃) 石蜡浴加热 , , (200℃) , 沙浴加热等。沙浴适用于 480℃以下的加热,特点是升温比较慢,停止加热后,散热 也较慢。3、 4、 干燥器的使用:装入无水 CaCl2,随开随关,搬动时用两手拇指按住盖子。研钵的使用。?[实验步骤]? 1、 2、 恒重坩埚; 水合硫酸铜脱水。?[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坩埚为什么要恒重? 用氧化焰灼烧至红热。若有其他污染物经灼烧后,脱水时不会再有质量变化,避免 引起质量误差。灼烧时最好不要用盖。第一组洗涤后我让放入烘箱中烘干,有的坩埚发生破裂,部分坩埚用喷灯灼烧时也 发生破裂,是质量问题? 2、 加入水合硫酸铜的质量? 以 1.0~1.2g 为宜,太少误差大;太多时铺得太厚,脱水效果不好。最好研细,利于 脱水又不飞溅。学生取用药品的量远远超过所需的量,常常独占就怕自己不够。强调节约药品及回 收。所加量应先粗称至 1.0g 左右。3、 关于沙浴加热。由于没有专用沙浴盘,找了一些“露露”饮料罐及装酒瓶的铁罐。装酒铁盒体积大 耐高温较好, “露露”罐也可以,从实际效果看也没有烧穿的,但体积小,插入温度计 空间有限。暖水瓶铝盒盖被烧穿。加热后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一会后再移入干燥器,称量前擦干外壁的沙子。4、 关于灼烧的温度。以不超过 300℃为宜,因此不能用酒精喷灯直接加热。我让部分组的同学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其颜色与前者差异不大。CuSO4?的颜色为 灰白色,有的表面似有一丝蓝,有学生用铁丝搅动,可以吗? 5、使用分析天平不熟练,往往忽略了第一步检查。天平处于不正常状态(吊耳脱落、圈码脱落、天平梁错位)仍然称量,最后忘了恢复。实验 6? 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 1、学习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溶液配制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 1、 试剂的取用根据标签颜色识别试剂的纯度, 了解英文缩写代码。固体试剂的取用及液体试剂的取用, 首要目的是保证试剂的纯度,不被污染,其次节约;对液体试剂的取用可采用边讲边练 习的方法。度量仪器的分类量入仪器(In) :容量瓶 量出仪器(Export) :移液管、量筒。2、 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先检查,其次洗涤(洗涤剂、自来水、蒸量水) ,溶液转移方法,定容。提问:①蒸馏水洗完后是否还需要用溶液润洗 2―3 遍?2? 转移溶液时直接靠着倾到,还是用玻棒引流?为什么定容前不能盖好塞上下摇 ○?荡? 3、 移液管的使用。先检查尖嘴是否损坏,其次洗涤(洗涤剂、自来水、蒸馏水、待移液) 。移取时“一 靠二直再三靠” 。我示范完后练习 一、 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 烧杯(洗瓶、玻璃棒) 容量瓶1、准确配制分析天平(固体) 移液管(溶液)? 2、粗略配制台秤(固体) 量筒? (溶液)? 烧杯(刻度) ① 计算;烧杯(洗瓶、玻璃棒)烧杯 试剂瓶 ② 称量(量取) ; ③ 溶解(稀释) ; ④ 定容。? [实验作业]? 1、 2、 3、?1? 由固体 NaOH 配制 200ml?0.1mol.L? NaOH 溶液; ?1? 由浓 HCl 配制 200ml?0.1mol.L? HCl 溶液; ?1? ?1? 由 0.5000mol.L? KNO3?配制 100ml? ? 0.1000mol.L? KNO3?溶液。?[问题及注意事项]? 1、 2、 由于“试剂的取用”没有作为专门的一章,因此有必要在这节课中提出并训练。实验中发现有的学生计算错误,本应称? 0.8gNaOH? 而实称? 8.0g,量取? 1.7ml? 浓?HCl 稀释至 200ml 而实至 100ml。3、 学生最难的是区分准确配制和粗略配制,以及相应的仪器选择。有的学生用移液管移取溶液至量筒中,再量一下;用容量瓶定容粗略配制的?HCl 或?NaOH?溶液。这是本次实验的重点及难点。4、 浪费蒸馏水。个别学生用自来水配?NaOH?溶液,发现有絮状沉淀,。那么?HCl 也有用自来水配的(但外表看不出来,如何检测?) 。5、 试剂的取用不规范,乱拉乱盖,瓶盖混乱地躺在桌面上。最后回收溶液时,不看标签,几个学生差点将 NaOH 倒入 HCl 中。实验七[实验目的]?酸碱滴定?学习酸碱滴定基本操作,掌握酸碱滴定的方法? [实验原理]?+? ?? H? +OH?=H2O?CH?+?VH?+?=COH???VOH??? 滴定终点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一般强碱滴定强(弱)酸,常以酚酞为指 示剂。而强酸滴定强(弱)碱时,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1) 酚酞:? PH8.0~9.6? (2) 甲基橙:PH3.1~4.4? 红 [基本操作] 黄? PKHIN=9.1? PKHIN=3.4? 强碱滴强(弱)酸。强酸滴强(弱)碱。 1、酸式滴定管的使用① 使用前检查; ② 洗涤; ③ 装入操作溶液; ④ 滴定。? 2、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3、移液管的使用。? [实验内容]? 标准 NaOH 溶液由制剂室已备好,但为了练习酸碱滴定管,要求:? 1、以 NaOH 滴定 HCl 三次,用酚酞作指示剂;? 2、以 HCl 滴定 NaOH 三次,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问题及注意事项]? 此实验出现的问题与往届相似,要让学生明白以下之问题:? 1、标准 NaOH 溶液是如何配制的?? 2、酸式滴定管旋塞涂凡士林的方法及洗涤的方法,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3、往滴定管里装液为什么要直接倾倒? 准备 2 只公用烧杯。? 4、碱式滴定管排空气的方法?挤压玻璃珠的方法?? 5、滴定液、被滴定液之区分?滴定操作注意事项?? 6、移取溶液注意事项。? 7、有效数字的记录及运算。? 8、滴定终点的判断。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时以为颜色越深越好。实验八?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 1、 测定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进一步掌握滴定原理、滴定操作及正确判断滴 定终点; 2、学习使用pH计。? [实验原理]??? +? HAC====Ac?+H? ?? +? +? 2? +? K=[Ac?][H? ]/[HAC]=[H? ]? /(C?[H? ])? +? 2? 当α<5%时,K=[H? ]? /C +? α=[H? ]/C×100%?[基本操作]? 1、酸碱滴定操作;? 2、容量瓶的使用及准确配制溶液;? 3、pH 计的使用;? [实验内容]? 1、用标准 NaOH 溶液标定 HAC?浓度,平行测定 3 次;? 2、配制不同浓度的 HAC?溶液,准确配制,注意有效数字的记录;? 3、pH 值的测定将上述?3?个?50ml?容量瓶编号,由稀到浓,原溶液编为?4?号。依由稀到浓的次序测 定,用 50ml 小烧杯盛溶液,不一定烘干,可用待装液润洗 2―3 次。? [问题及注意事项]? 1、滴定操作相对于第一次要好一些,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 2、酸度计原理简介,重点介绍使用方法。最好用? pHS―2? 型。本次用雷磁――25? 型,本身仪器不准确,加之玻璃电极老化,致使结果误差较大。这是本次实验最大误差, 也是关键。将电极从溶液中取出时,保证放开读数开关。? 3、 HAc 是单瓶配制的话, 若 全室最好配两瓶各为 2500ml, 每?4 排一瓶, 不得混用。测完 pH 值的原溶液应倒回。滴定操作各做各的,测 pH 值时两人一组,要求都动手。? 4、准确配制还需进一步熟练。实验九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实验目的]? 1、了解用离子交换法纯化水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质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电导率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净化水的方法及原理]:? 1、蒸馏法;? 2、电渗析法;? 3、离子交换法。 (1)离子交换树脂: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带有交换活性基团的多孔网状结构高分子化合 物。在其网状结构的骨架上,含有许多可与溶液中的离子起交换作用的“活性基团” 。阳离子交换树脂:?+? Ar―SO3???H? ?? r? Ar―COO?H?阴离子交换树脂:??? Ar―NH3?+?OH? +? 3? Ar―N? (CH3)? ?? bH?(2)原理:基于树脂中的活性基团和水中各种杂质离子间的可交换性。离子交换过程+? ?? 是水中的杂质离子先通过扩散进入树脂颗粒内部, 再与树脂活性基团中的 H? 或 OH?发生 +? ?? 交换,被交换出来的 H? 或 OH?又扩散到溶液中去,并相互结合成 H2O 的过程。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的交换反应是可逆的。由于交换反应的可逆性。所以只用两 个交换柱 (阴、 阳) 串联起来所生产的水仍含有少量的杂质离子未经交换而遗留在水中。为了提高水质,可再串联一个由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交脂均匀混合的交换柱, 其作用相当于串联了很多个阳离子交换柱与阴离子交换柱,而且在交换柱床层任何部位 的水都是中性的,从而减少了逆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另外, 由于树脂是多孔网状结构, 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可以同时除去电中性杂质。又由于装有树脂的柱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滤器,所以颗粒状杂质也能一同除去。? [基本操作]? 1、电导率仪的使用:DDS―11A 型? 2、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装柱和再生。(1)树脂的预处理; (2)装柱:有人建议用粗滴管吸取树脂装柱,效果较好; (3)树脂的再生。? [实验内容]? 1、装柱:交换柱由制剂室拉制,每排装一个柱子,先各自独立装好阳、阴、阴阳离 子树脂柱子,分别测定流出液后,再连接起来;? 2、离子交换与水质检验分别测定各柱子流出液后,再连结起来,避免气泡的混入。? [问题及注意事项]? 1、应明确告诉学生树脂已经制剂室用 HCl、NaOH 浸泡过,用纯水洗至弱酸、弱碱性 即可。有的学生用自来水大量冲洗,致使树脂失效。 2、本实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装柱子。同组者协调不好,或者做了这忘了那,常将柱 子中水流光,树脂呈干状。将三个柱子连接起来,保证橡胶管无气泡相当困难,需要同组者协商、协调一致才 有可能做到。? 3、先分别测定三个单独柱子流出的水,再测串联后的水。从测定结果看,大品多呈混乱状态,无规律。对离子鉴定,我做的结果如下项目? 自来水? 蒸馏水? pH? 7? 6? Ca?2+? 有(红↓) 无2+? Mg? ?? Cl?SO4?2?? 不明显 无天蓝↓ 无白↓ 无大多数学生也未鉴定出? SO4?2??。以上结果说明,柱子装得不好,二者交换速度快交 换得不好;三者学生第一次作离子鉴定,现象描述得不准确。? 4、电导率仪的问题仅有两台电导率仪, 采用铂黑电极。年久失修加之缺乏保养, 所测数据极其不准确。4? 我就自来水和蒸馏水两个样品测定,对同一个样品读数由 10~~~×10? ,差距如此之大,令人难以相信。? 5、这次用酸、碱滴定管来装柱,每排装一套,但各自测定。进行比赛,效果明显。? 6、装柱时必须阳前阴后,防止在阴柱中有? Mg(OH)2? 等生成。几份水样中学生都?? 检出了 Cl?,是否因阳树脂用 HCl 浸泡过?? 改用 HNO3?怎样?有学生检测出混合柱中流出水呈强酸性,有可能比例弄错,再者混合前未将两树脂 洗至中性。? 7、检测时用什么水洗涤仪器及点滴板是否被污染是关键。实验十? PbI2?溶度积的测定?[实验目的]? 用离子交换法测定碘化铅的溶度积,进一步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 +? 2R?H? +Pb?2+?=R2Pb?2+?+2H?将一定体积的 PbI2?饱和溶液通过阳离子树脂, 交换后, +?随流出液流出。H? 测定 CH?+?, 则: 2+? +? ?? +? [Pb? ]=1/2[H? ]? ? ? ? [I?]=[H? ]? 2+? ?? PbI2==Pb? +2I? ?? 2? Ksp==[Pb?2+?][I?]?[实验内容]一、PbI2?饱和溶液的配制 所用蒸馏水除 CO2,充分搅动并放置过夜,第二天过滤。二、实验流程? 1、装柱 阳离子树脂已用?HNO3?泡过,洗至?PH=7?即可,前四个排用碱式滴定管作交换柱, 后两排用酸式滴定管,以脱脂棉代替玻璃棉(玻璃棉不好取出) 。经试验,碱管作交换柱有两大弊病,一者不符合碱管要求,不能装酸液;二者不好 控制流速。而用酸式滴定管不存在此问题,但发现尖嘴易被树脂堵住。? 2、交换和洗涤 准确移取 25.00ml 饱和 PbI2?溶液分次加入,淋洗完全至中性。? 3、滴定:以溴化百里酚蓝作指示剂,用标准?NaOH?进行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鲜 艳的蓝色。? [问题及注意事项]? 1、溶解用水应除去 CO2,否则会生成 PbCO3:??9? 25℃时,Ksp(PbI2)=9.8×10? ?14? Ksp(PbCO3)=9.8×10? ?3? ?1? ?7? ?1? S?(PbI2)=1.3×10? mol.L? >S(PbCO3)=2.7×20? mol.l?本实验所用 PbI2?质量不多。前?2 个组没过滤,移液时↓的 PbI2?被激起。后几个组用 液提前过滤了。所用仪器干燥,保证了 PbI2?的饱和性。? 2、装柱。用酸管好一些,相对于上周,这次装柱好多了。但要保证先淋洗至 PH=7, 否则会使 CH+↑。? 3、移液时应防止移液管中的水稀释 PbI2?饱和液。准确移取,完全淋洗下来(PH→7) , 控制交换速度。? 4、溴化百里酚蓝,变色范围为? PH6.5~7,相对酚酞误差小。酸性为淡黄色,易于观 察,但蓝色较难判断,尤其溶液量大时,颜色很淡,似有似无。给本实验造成较大的误 差。有的学生认为锥形瓶所盛淋洗液体积不是? 25.00ml,似不正确,其实他并没有理解 本实验。?9? ?8? 从测定结果看,绝大多数所测值在 10? ―10? 之间。?5、溶液温度读得不准确。? 6、树脂多时可每人装一支,以酸式滴定管为柱,碱式用来滴定。应防止树脂堵塞。? 7、交换后淋洗液的?PH?大约在?5―6,酸性弱。要求变色范围窄的指示剂。加入溴化 百里酚蓝后溶液呈淡黄色,用 NaOH 滴定后,先变为黄绿色,最后变为天蓝色。可用一 张白纸作背景,眼睛平视液面来看颜色,最好不要看底部,否则锥形瓶底部反射光似有 绿色。?? 可先测一次不要倒掉,再测一次进行比较。转为蓝色后再加 OH?颜色不会再加深许多。?? 前 3 个组所用指示剂混入了?OH?液已变为蓝色,因此现象不明显,误差较大,原指示剂应为红褐色。? 8、溴百里酚蓝:一种三苯甲烷型有机试剂。分子式? C27H28Br2O5S,无色或极浅的玫 瑰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其乙醇溶液显淡褐色,还能溶于稀的碱溶液, 其溶液呈蓝色。使用时常配成? 0.1%的? 20%乙醇溶液或纳盐溶液。除单独外,也可与其 他试剂配制成多种混合指示剂。――上海辞书出版社,化学曲,。实验十一[实验目的]?由海盐制试剂级氯化钠――气体的发生、净化;溶液的蒸发、结晶、过滤?1、学习由海盐制试剂级氯化钠及其纯度检验的方法;?2、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及气体的发生和净化等基本操作;? 3、了解用目视比色和比浊进行限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采用化学法,选用合适的化学试剂,使之 转化为↓滤除。+? 在提纯后饱和的 NaCl 溶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K? ,改用通入 HCl 气体的方法,因同 +? 离子效应,NaCl 晶体析出,而?KCl 溶解度大于 NaCl 的,K? 残留在母液中而被除去:? +? ?? NaCl(饱和)====?Na? +Cl? +? ?? HCl?====?H? +Cl?(1)? (2) (2)式使(1)式左移。? [基本操作]? 1、固体的溶解; 倾析法 固液分离{ 过滤法:常压和减压过滤 离心分离法 蒸发、结晶和重结晶。? 2、气体的发生和净化。? 3、目视比色法。? [实验流程]??? (1) 称量溶解, 化学法除杂质。常压过滤, 最后调 PH=1 以除去多余的 OH?和?CO3?2??。(2)通入 HCl 气体,使 NaCl 析出。装置 5、6 只保留一个。待 NaCl 晶体不再析出时,抽滤。3+? (3)产品纯度检验:Fe? 、SO4?2??的限量分析。?[问题及注意事项]:? 1、加热 NaCl 溶液,乘热加入↓剂时,由于 NaCl 随水分蒸发达过饱和,上层有晶 膜析出。过滤时用水洗涤↓及烧杯内壁,这些晶体又会溶解不会造成产品损失。? 2、经示范,普通过滤掌握得较好。而减压过滤存在以下问题:①装置未洗干净, 重新带进新的杂质,吸滤瓶未洗,若发生滤纸破裂就前功尽弃;②滤纸较大;③布氏漏 斗斜口没对准吸滤瓶侧管口。? 3、用集气瓶代替广口瓶,由于无小漏斗,将导气管通入底部。也可用锥形瓶做。因此很易发生倒吸,最好将缓冲瓶洗干净以防万一。导管口析出的?NaCl?晶体较多,易 堵住管口,因此定期振荡一次。? 4、最好将漏斗做成恒压,使浓 H2SO4?滴下。本次实验 H2SO4?浓烧伤 5 人左右,有 的较重,原因有:①取用时沾上;②打翻装置。有的组气密性不好,漏气 HCl,有一个组由于橡皮管折住或导管堵塞,致使烧瓶内 气压太大发生“爆炸” ,分液漏斗在活塞处断裂。滴加 H2SO4?太快,又不控制加热温度,产生 HCl 气体速度快,系统内压强大;HCl? 气体被尾液吸收。个别组几倍地增加浓 H2SO4?和 NaCl 的用量。? 5、个别组没有得到产品。由于洗涤用水过多致使? NaCl? 不饱和,观察到导管口有 NaCl? 析出又溶解掉了。有的在抽滤时,滤纸被吸破而吸滤瓶又没有洗涤,无法挽回损 失。有的用水洗涤产品又让 NaCl 溶解掉。?3+? 6、限量分析采用相同大小的试管,大多只检验了 Fe? 。有一个组检 SO4?2??加入 HCl?酸化,有大量白色↓,经检验 HCl 瓶中装入了?H2SO4。两人一组,只允许称量一份样品(粗盐) 。? 7、产量分析:大多产率低。除试样? NaCl?外,还有除杂时加入的? NaOH、Na2CO3? 和 HCl 产生的 NaCl。? 8、有学生提出装置改进意见(1)作为安全瓶,进气管与出气管都宜短,以防倒吸时,饱和 NaCl 液进入烧瓶。(2)为防止连串倒吸,可在尾气吸收液 NaOH 和饱和 NaCl 之前增加一个安全瓶。? 9、产物相当一部分呈黄色,可能是产品未经乙醇洗涤,有 HCl 存在(能闻见强烈 酸味)受热分解有?Cl2?产生(在饱和?NaCl?瓶中溶液呈黄绿色,发热是?HCl?溶解放出热 量) ,再者是否有 I2?产生?制备 HCl 所用 NaCl 为食用盐。? 10、可计算说明除杂时有多少 NaCl 产生。实验十二[实验目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数据的表达与处理?1、 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 速度,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和反应的活化能;? 2、学会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实验原理]??? S2O8?2??+3I?=====2SO4?2??+I3???υ=kC?S2O82?? m?CI??n? υ=?ΔC?S2O8?2?? /Δt??? 2S2O3?2??+I3???====S4O6?2??+3I?因此:υ=?ΔC?S2O8?2?? /Δt=?1/Δt×C?S2O3?2??/2?[基本操作]? 1、量筒的使用;? 2、计量――秒表的使用; 3、作图方法。? [实验内容]?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数据处理]? 1、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lgυ==m?lgCS2O8?2??+nlgCI???+lgk? 当 CI?不变时(即实验Ⅰ、Ⅱ、Ⅲ) ,以?lgυ?对?lgCS2O8?2??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斜率为 m。同理,当? CS2O82?不变时(即实验Ⅰ、Ⅳ、Ⅴ) ,以? lgυ? 对? lgCI???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斜 率为 n。此反应的级数则为 m+n。将求得的 m?和 n 代入 υ==kCS2O82??m?CI??n?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k。? 2、反应活化能的计算?lg k? =? A?-Ea? 2?30?RT? .?[问题及注意事项]? 本实验拟采取先做后归纳的方式,课前提出问题,核心是两人如何亲密合作准确测定(1)两人一个组,量筒数量及量程有限,如何合理使用取用? 6? 种试剂?用多大容器作 为反应容器?(准备标签纸)越大越好吗? (2)怎样确保加入了全部试剂?怎样提高效率? (3)为什么先加?KI 后加(NH4)2S2O8,反之呢? 为什么要迅速加入(NH4)2S2O8? 加入?KNO3?或(NH4)2S2O8?的目的呢?二者参与反应了吗? (4)如何精确计时? (5)如何作好温度对υ的影响?? 1°用大烧杯作水浴锅,药品装在什么容器中?? 2°测定水浴或溶液的温度,还是空气的温度?如何测?? 3°就现有条件如何保证水浴温度恒定?? 4°反应开始后将反应液从水浴中取出吗? (6) 溶液出现蓝色后,反应是否就终止了? 实验十三[实验目的]?转化法制备?KNO3?――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1、学习用转化法制备硝酸钾晶体;?2、学习溶解、过滤、间接热浴和重结晶操作。? [实验原理]? NaNO3+KCl======NaCl+KNO3? 利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先将?NaCl?趁热滤去,滤液冷却至室温,即有大量?KNO3?析 出。? [基本操作]? 1、固体的溶解、过滤、重结晶;? 2、热过滤;? 3、甘油浴加热(间接热浴操作) 。? [实验流程]? 1、溶解蒸发:药品的量减半,最后得 KNO3?粗品;? 2、重结晶;? 3、纯度定性检验。? [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全实验室设置两个 1000ml 烧杯, 每一只烧杯大约需 500ml 甘油。注意铁环的平稳性, 安全是本实验的第一位。酒精灯加热升速太慢, 可以先用电炉加热, 注意温度的控制 (一 般<150℃=。尽量用口径粗的试管,以使液面淹没在甘油浴中,但粗试管较少。? 2、第一关键步骤是热过滤的顺利进行,以滤去 NaCl,对此↓不好洗涤。? 3、滤液盛于小烧杯中自然冷却(若用大烧杯,最终不好转移晶体) 。有的学生用水冷却, 得到晶体过于细小,KNO3?晶体呈无色针状。? 4、重结晶时用 50ml 烧杯为宜,注意所加入水的量,否则得到晶体很少或得不到晶体。? 5、只做了定性检验,有的组对照明显,有的组二者无区别。? 6、我让两个组从母液中提取?KNO3,随着溶液的蒸发浓缩,溶液由无色转为淡黄色?所 用药品均为分析纯,不知此淡黄色为何物。? 7、理论产量。 NaNO3?+?KCl=======KNO3? m/101?+?NaCl?11/85=0.129? ? ? ? 7.5/74.5=0.101? m=10.2g?8、根据所给溶解度的数据,宜让学生绘出 S~~~T 曲线图,简单直观。(1)根据曲线可求出给定温度下的 S; (2)根据图中曲线的交叉点,确定物质转化的最佳温度值,交点说明物质在此温度下 均为饱和溶液; (3)依据曲线的走势,可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还可以确认在平行实验中哪些实验数 据误差较大,最后认定此数据是否可靠。(4)可靠地提供给实验者发现问题,以便改进实验,编制新的实验程序。实验十四[实验目的]?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1、本实验为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 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 的能力。? [实验原理]?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为暗绿色或淡蓝绿色晶体。将铜盐和碳酸盐混合后,由于? Cu(OH)2?和 CuC?O3?二者溶解度相近,同时达到析出条件,同时析出。? Cu(OH)2? CuCO3? Ksp====? Ksp====?2+? 2?? +? 2Cu? +CO? 3+2H2O====?Cu(OH)2?? CuC?O3+2H?[实验流程]? 1、反应物溶液自己配制;? 2、探讨反应条件:①温度; ②反应比; ③反应物种类; ④反应时间。自己对该实验之研究: [所查资料]? 1、 《试剂手册》? CuC?O3?Cu(OH)2?XH2O? 理化性质绿色结晶性粉末。相对密度 4.0,加热至 200℃时分解。不溶于水, 溶于稀酸、 氨水或碱金属的氧化物。合成方法? 2CuSO4+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 将 125gCuSO4?5H2O 与 95g?NaHCO3?混合研细,将混合物分次少量地加入到 1L 沸水中2?? 并不断搅拌。此时有 CO2?放出。加料完毕后煮沸 10~15min,吸滤↓,用水洗至无 SO? 4?为止,于 80~100℃干燥得产品,产量 48―50g。用途:用于铜盐制造,油漆颜料,烟火制造。用作杀虫剂,固体荧光粉激活剂。避光密 封贮存。? 2CuSO4? 2? 125/249.68=0.5mol? +? ? ? ? 4NaHCO3――→CuCO3?Cu(OH)2+2Na2SO4+3CO2+H2O? 4? 95/84.007=1.13mol?实际物料比:CuSO4/NaHCO3?=0.5/1.13=1/2.3<1/2? (MCuSO4?5H2O? =249.68? 2、 (苏)M.E,波任等著 MNaHCO3?=84.007)? 《无机盐工艺学》上册,416,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2CuSO4+2Na2CO3+?H2O====?Cu(OH)2?CuCO3+2Na2SO4+CO2↑? CuSO4? 与纯碱作用可制得碱式碳酸铜。因温度和其他沉淀条件不同,或是生成青色的? 2CuC? O3?? Cu(OH)2。或是生成绿色的?CuCO3?Cu(OH)2。溶液混合时,最初析出青色 的胶状↓,然后变成组成为? CuCO3?Cu(OH)2?XH2O? 的绿色结晶。为了制得这种组成?1? 的产品,应使浓度成为 1mol.L? 的原料溶液,按 Na2CO3:CuSO4==1.1:1 的比例混合,而且必须长时间缓慢地搅拌反应物料以使↓老化并使胶体转变成结晶。? 3、陈寿椅主编 《重要无机化学反应》 ,95、97。(1)当 CuSO4?与 Na2CO3?溶液混合时(1molCuSO4?与 0.93mol?Na2CO3) ,则 CuSO4?完全 转变为三种不同的化合物,即不溶性的水合? CuCO3(形成大型↓) ;不溶性的水合碱式 硫酸铜及可溶性的碱式 CuSO4。这些化合物在步尔根地液中形成,至于其↓的百分组成则与温度等有很大的关系。? 13CuSO4? ?? 5H2O? +3Na2CO3? ?? 10H2O+14? NaOH====3? CuCO3? ?? 3Cu(OH)2? ↓? + Cu5(SO4)2(OH)6?2H2O↓+CuSO4?Cu(OH)2+?10Na2SO4+12?H2O? (2)当 CuSO4?和 Na2CO3?的溶液混合后,即有庞大的蓝色↓析出,倘↓继续与 Na2CO3? 的饱和溶液接触达数日之久,则将转变为 Cu(OH)2(a)5CuSO4? +8Na2CO3+3H2O――→5Cu?2CO2↓+5Na2SO4+6?Na2HCO3? (b)5CuO?CO2+2?Na2CO3+7H2O――→5Cu(OH)2↓+4NaHCO3? 4、 《基础化学实验大全》 (Ⅱ) ,424? 在少量 CuSO4? 溶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2+? 2?? ?? 2Cu? +CO? 3+2OH?=====CuCO3?Cu(OH)2?现象:生成浅蓝绿↓ (碱式硫酸铜↓也是浅蓝绿色的) 。? [说明]:往 C?uSO4? 溶液里加 Na2CO3,生成↓不是 CuCO3。而是碱式碳酸盐[Cu? CO?Cu(OH)2]。再加 Na2CO3?时溶解,是由于生成可溶性[Cu(OH)2?2?? CO3]? 配离子的缘故。?[自己所做的一些探讨]一、关于反应比例?1? 以下实验,均取 2.0ml0.5mol.L? CuSO4? 溶液。将 CuSO4? 倒入 Na2CO3?溶液中。均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剧烈。(1)NaCO3?取 1.0ml。第一次:淡绿色晶体,↓很细小,产量也少。与其余相比较量最少。第二次:不生成凝胶,为淡绿色晶体(略带盛) ,上层清液为蓝色,量最少,与第一次 相比较,↓颜色基本相同,溶液是淡蓝,但↓比第一次多。(2)Na2CO3?取 1.6ml。第?1?次:淡蓝白色↓,产量较大。径放置?24h,由原来的淡蓝白色较为蓝绿色细小↓, 在(1)到(4)中产量最多。(1)与(2)的清液都显淡蓝色, (1)更蓝一点。第 2 次:淡蓝白色↓,未振荡时局部有一黑色斑点,振荡后消失,↓产量较大,径放置, ↓降到底点为淡蓝色细小↓。放置? 24h? 再看,仍为淡蓝色↓,产量很大(最) ,清液略 显蓝色,与第 1 次比较,此次主显淡蓝色,看不到绿色。但第一次做的主要显绿色,产 量也没第二次多。(3)Na2CO3?取 2.0ml。第一次:刚开始时生成↓的颜色与(2)中第一次相近,经放置一会,由蓝色转为绿色 细小↓,产量较大。 第二次:刚加入就生成蓝白↓,下部有黑色↓量较多(未振荡前) ,振荡后为灰蓝色↓, 经放置转为细小的绿色↓,产量较多。放置?24h,没变化。三次相比较,↓颜色及溶液 颜色分不出区别,但第 2 次的产量大于其他。第三次:不同上面的是,一经加入即振荡没有生成黑色↓,↓为淡蓝白色。放置一会也 不变色。放入水浴中加热煮沸,很快由淡蓝转为绿色↓。放置 24h,无多大变化。(4)Na2CO3?溶液取 2.6ml? 第一次:刚加入? CuSO4? 时即刻生成蓝绿色胶体,中间夹有褐色点,径振荡放置,褐色 点消失,↓为绿色与(3)中第一次相同。但产量比(3)少。第二次:即生成凝胶,下部为黑色上部为蓝色,经振荡为灰蓝色,产量较大,放置? 1h? 左右,逐渐转为绿色,但带有灰色。放置? 24h? 显绿色,与(3)第一次相比较,略带蓝 色,产量比(3)一大,几乎与(2)一差不多。第三次:来不及振荡即上部蓝下部黑↓,振荡后为灰蓝色,产量大。经水浴加热煮沸, 变为灰黑色并沉降。放置 24h,主要显灰土色,但带有一点绿色。三次相比较,第一次产量少,色较第二次沉淀绿,第二次↓量大,但绿中显蓝;第三次 量大,但显灰土色。(5)Na2CO3?溶液取 3.8ml? 刚加入? CuSO4? 时即生成凝胶,上部显蓝色,下部主要为黑色,经放置振荡,凝胶转为 ↓且全为黑色。? [有关反应比例的]二、关于温度的影响? 0.5mol.L?1(2mlCuSO4? +2.1mlNa2CO3)? 1、将(5)中产生的↓洗涤 3 次:?1? (1)黑↓+?2mol.L? HCl→溶液显淡蓝色渍液,有较多的小气泡溢出。?1? (2)黑↓+?2mol.L? H2SO4→↓立即溶解,淡蓝色透明液,有大量小气泡放出。(3)将黑↓烘干,外焰加热好一会,再加 2MHCl↓溶解为淡色液,但没有看到有气泡 溢出。??1? 2、2ml0.5mol.?L? CuSO4? +3?mol2MNaOH? 沸水浴立即生成褐黑色凝胶,颜色比上述颜色深得多。(1)褐黑胶状↓+2MHCl→↓溶解,为淡蓝色透明液,无小气泡放出。(2)褐黑胶状↓+2M?H2SO4→现象同上,淡蓝色。? [结论]: 黑色↓应是 CuO.?Cu(OH)?2?和 CuCO3?对热不稳定,易受热分解。四、反应时间 从学生实验过程来看,将反应比及时间固定下来后制备碱式碳酸铜,几乎全部学生得到 的是蓝色胶状↓,混合后也不再搅拌而是等待一会后抽滤,产品为深蓝色不再转变。我 让部分学生保持加热条件下搅拌,大多得到淡绿色细小↓。最特别的是:一个学生产品 为暗蓝色,我使之垫石棉网Δ,不到 10mm,转变为深绿色↓并沉降至烧杯底部。总之,混合后必须加热一时间。实验十五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目的]?1、学会装配原电池;?2、掌握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型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等因素对电极电 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电池电动势? [实验内容]? 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二、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三、酸度和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四、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五、氧化数居中的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问题及注意事项]:? 1、在(一) (3)中,加入 I2?水、Br2?水的量不宜过多,否则剩余的 Br2?水会被 CCl4?所萃 取,得出相反的结论。? 2、第一组测 Cu―Zn 原电池时,发现伏特表的指针未动,起初以为接触不良或伏特表坏 了,全实验室都是这样,最大偏转? 0.1V(0.05V? 即? 1/2? 小格)。第二天才发现,制盐桥时 未加?KCl。对于浓差电池,本身 E 不大。??2? E=EΦ+0.0592/2?lg1/10? =0.0592V? 2+? 2+? Cu? +Cu→Cu? +Cu?没有看到滤纸显红色(用大头针代替回形针) ,再者对连接存在疑惑。? 3、在三 2(1)中,我发现生成的 I2?相当多,加入少量 CCl4?萃取不了,反复加了好几次 还有 I2?分散在水相中,有可能?KI 已被氧化,或者浓度偏大了。在此实验中,Fe2(SO4)3? 加水后,出现絮状红色↓,说明? Fe2(SO4)3? 水解倾向加大了。加 入 HCl 后↓消失,大多学生不明白加入 NH4 F 的目的,宜进行讲解。? 4、学生用 10ml 量筒取用试剂。要求学生对现象异常的加以研究,其他的可以不做。 实验十六[实验目的]?硫酸亚铁铵的制备?1、 根据有关原理及数据自行设计并制备硫酸亚铁铵;? 2、进一步掌握水浴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FeSO4?(NH4)2SO4?6H2O 系蓝绿色单叙晶体,溶于水,不易被空气中 O2?所氧化,比硫 酸亚铁稳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利用硫酸亚铁铵的溶解度比组成它的每一组分的溶解 度都小的因素,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Fe+H2SO4===FeSO4+H2? FeSO4+(NH4)2SO4+6H2O===FeSO4?(NH4)SO4?6H2O?二、实验流程?2g 铁屑+5ml10%Na2CO3?小火?10?分钟 倾析法倒碱液,洗至中性 小火加热 (或水浴&100℃) 至不再冒气泡+14ml?3MH2SO4?保持体积不变 热 滤热水洗涤仪器及残渣,吸干残渣并称量滤液(蒸发皿或烧杯)+(NH4)2SO4(等物质的量)?蒸发、浓缩、冷却 抽滤、洗涤晶体称量 计算产率限量分析?[问题及注意事项]? 1、原料 所用铁屑为刃具厂之废铁屑,主要含有 C、Si、P、S、Mn、Cr、Cu、Ni 等,遇酸形 成黑色铁泥,并有呛人的气味放出(H2S、H3P、H3As 等) 。所得溶液并不完全是淡绿色 的 FeSO4,而呈深绿色。第一组用 4.0g 铁屑,第二组用 2.0g 铁屑,从实际结果看 2.0g 组消耗药品较少,也节 约时间。 2、蒸发时随时补充水分,防止? FeSO4?结晶析出,从过滤操作看? FeSO4?在滤纸、烧杯上 析出,应用去氧热水洗涤。把 H2SO4?加过量,保证溶液呈强酸性。? 3、按?n? 4? :?n?NH?4?)?2? SO?4? =1:1 加入(NH4)2SO4?的量,蒸发浓缩至有晶膜,自然冷却。FeSO? (? 从产品的外观来看,有一个组晶形特大(5mm 棒状结晶) 。少部分无晶形,是白色(绿 色特淡)粉末,可能加热过头,(NH4)2SO4?或多或少,冷却时摇动。? 4、有一个组自然冷却时,表面有一层白膜,抽干后看不出来,可能是 FeSO4?H2O。? FeSO4? 水合物有? 3? 种:FeSO4?7H2O、FeSO4?4H2O、FeSO4?H2O? 它们在水溶液中的转56.7? FeSO?4? ??7H?2?O???? FeSO?4? ? 7H?2?O?+ 3H?2?O ?变温度为:?b?64? FeSO?4?H?2?O? (? 白色)?5、反应时间 据自己实践,完全反应时间:? 4g 纯铁粉? 30min? 4g 废铁屑? 85min?实验?17?[实验目的]?p 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1、掌握卤素的主要性质,掌握氯气、氯酸盐、次氯酸盐的制备方法,掌握次氯酸盐、 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2、掌握双氧水的某些重要性质。? 3、掌握不同氧化态的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4、掌握气体发生的方法和仪器的安装。? [实验内容]? 一、? HClO3?和 NaClO 的制备?冷水?? Cl? + 2OH???? Cl? + ClO?- + H?2?O? 2?Cl? + 6? - ??? 5? - + ClO?- + 3? 2?O? OH? ? Cl? H? 2? 3?348 K?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与大气相通? (2)、防止倒吸;反应结束后加自来水赶尽 Cl2? 二、? 三、?? ?? ?? Cl2、Br2、I2?的氧化性及 Cl?、Br?、I?的还原性 卤素含氧酸盐的性质。? 1、NaClO 的氧化性:pH&10??? ?? +? ?? (1)? ClO?(少量)+2I? +?2H? ====Cl? +?I2+?H2O? ?? ?? +? ?? ClO?(过量)+2I? +?2H? ???????Cl? +?IO3+?H2O ?? ?? 说明ClO?少量时, 当 无色溶液转为红棕色, 浓度小时呈淡黄色; ClO?过量时呈无色。当 ?? 所加 H2SO4?量应大于 NaClO?的碱性。I2?在 OH?中易歧化。?? 2+? ?? (2)ClO?+Mn? ??????MnO2?2H2O+Cl? 说明:有褐色沉淀析出。?? ?? (3)ClO?+2HCl(浓)==Cl2+H2O+Cl? 反应剧烈,有刺激性黄绿色气体放出。? ?? (4)?ClO?+品红 大多数褪不至无色,变为玫瑰色,酸度不够?? 2、KClO3?氧化性?ClO?- + 6 I?- + 6?H?+ == Cl?- + 3? 2? + 3? 2?O? I? H? 3? 2? 3? + I?2? + 2? + == 2? ClO?-? H? HIO? + Cl? 3? 2?在中性介质中无现象,酸化后有 I2?生成,颜色随 I2?浓度有变化。四、H2O2?的性质? 1、设计实验+ CH?3? CSNH?2? + H?+? + 2? 2?O?== CH?3? H? COOH? + NH?4? + H?2?S? (1) 2? 2? 2? ?? ?? 2? 2? + O? H? O? ? 2? H? O? 2? (2)?5 H? O? + 2? 2?MnO?2? MnO?-? + 6?H?+ === 2? 2?+ + 5? 2? + 8? 2?O? Mn? O? H? 4?H?2?O? + 2 I?-? + 2?H?+ == I?2? + 2? 2?O? H? 2?(3)?4 H? O? + 2? 2?PbS? == PbSO? + 4? 2?O? H? 4?2+? 为了促进 TAA 水解,最好采取加热的方法。部分学生 TAA+Pb? 没有加热时产生乳白色 沉淀(略显黄) ,加热后转为黑色沉淀。则此乳白色沉淀,为 PbS 的亚稳态结构? ?? 与 I? 作用时,若 H2O2 过量,则产生黑色沉淀为单质碘,部分学生对此不解,可加热使-? 碘单质升华或生成 I? 的红棕色。? 3? 2、H2O2?的鉴定?4 H?2?O? + Cr? O?2?-? + 2? + === 2? H? CrO? O? )?+ 5? 2?O? (? 2? H? 2? 2? 7? 2CrO? O? )?+ 7?H?2?O? + 6?H?+ === 2? 3?+ + 7? 2? - +10? 2?O? (? 2? Cr? O? H? 2?2? -? 先加乙醚,后加 Cr? O? 。部分学生看不到分层现象,甚至看不到蓝色,而是见到蓝绿 2? 7? 3? +? 色 Cr? 。 五、硫的化合物的性质? 1、硫化物的溶解性? K?sp (? MnS?)?=?1?4?? 10? 15?(? K?)? .? 291? K?sp (? PbS?)?=?3?4?? 10? 28?(? K?)? .? 291? K?sp (? CuS?)?= 8?5?? 10? 45?(? K?)? .? 291? F H?2?S?:?K?a? =?1?1? 10? 7? .? ? 1F K?a? =?1?0?? 10? 14? .?2实验十八? P 区非金属元素(二) (氮族、硅、硼)?[实验目的]? 1、 试验掌握不同氧化态 N 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 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 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实验内容]? (一)铵盐的热分解? 1? ? NH4Cl?==NH3? +?HCl? (PH 试纸由蓝→黄→红色)? 2? ? (NH4)?2SO4? ==?NH3↑ + (NH4)HSO4 ↓? NH3? +H2SO4? 3(NH4)2Cr2O7? ==Cr2O3+N2↑+4H2O 铵盐热分解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阴离子碱性越强,该铵盐对热越不稳定。分解产 物和阴离子对应的酸的氧化性、挥发性有关,也和温度 T 有关。在 3 中,分解剧烈,易取少量药品。残留物为膨松状物,大多为暗绿色,少数 呈暗褐色(密度小) ,如果加浓盐酸,后者难溶,可能与固体受热反应不均匀所致。(二)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H2SO4+2NaNO2==HNO2+Na2SO4? 最好二者同时冷却 5min 以上,倾倒时宜慢,有溢出倾向,溶液显淡蓝色,试管底 部有小部分溶液显淡黄绿色。从冰水中取出会看到气泡较多并迅速溢出,试管上 部有红棕色气体。? 2HNO2==NO2↑+NO↑+H2O?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①2 NO2?-+2I-+4H+?==2NO+I2+2H2O? 没有硫酸酸化之前,无现象。滴加 3M 的硫酸,立即发生反应。经试做,KI 少量 时,溶液由无色→橙红色(浅黄色、红棕色) ,并有大量无色气体放出。KI 量大 时,溶液由无色→黑色浑浊↓,并有大量无色气体放出。试管口也看不到红棕 色气体,可能是 NO 溢出太快,未被氧气氧化。引导学生检验产物 I2(△,或 2% 淀粉) 。?? 2+? ②5NO2? +2MnO4???+6H+?==4NO3???+2Mn? +3H2O? 现象:酸化后紫红色立即消失,并有较多无色气泡溢出,应是 HNO2 分解产生的 NO。三 HNO3 及其盐 1HNO3 的氧化性 ①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Zn+ 4HNO3==Zn(NO3)2+2NO2↑+2H2O? 要求学生掌握气室法检验 NH4+。有的学生未检测到 NH4+可能是 HNO3 浓度太大了。②S+6HNO3(浓)==H2SO4+6NO2↑+2H2O 2?? 以 BaCl2?检验 SO? 4。总结:HNO3 与金属的反应,其还原产物中的 N 的氧化数降低多少,主要取决与 HNO3 的浓度,金属的活泼性和反应的温度。1 硝酸盐的热分解(根据情况略去) ① 2NaNO3? ==? 2 NaNO2 + O2? ↑ (碱及碱土金属盐类) 现象:加热一会后晶体熔融,有噼啪之响声。采用二 2 法可检测出 NO2② 2Cu(NO3)2==? 2 CuO + 4 NO2↑ + O2↑ (Mg, Cu] 现象:加热后晶体熔融,生成黑色物质,也许 是 Cu O 经灼烧后活性降低,在 HCl 中溶解慢。③ 2AgNO3==?2?Ag↓ + 2 NO2 + O2↑ (Cu, M) 现象:产物为黑色,附着在试管壁上。四、 磷酸盐的性质 1 酸碱性:C=0.1M pH变化列表 物质 反应前 反应后 理论值 Na3PO4 13 13 Na2HPO4 10 5―6 8.74 NaH2PO4 5 2―3 4.68 Ag3PO4 的生成 PO4 +Ag+3-Ag3PO4 鲜黄色 Ag3PO4 鲜黄色 Ag3PO4 鲜黄色多 少 很少能沉降 沉降不完全 不沉降HPO4 +Ag+2-H2PO4 +Ag+-2 溶解性 加入 CaCl2 PO43-反应前 PH 值反应前 PH 值加氨水加 HCl白色↓少, 溶液 变化不 ↓溶解转为 9―10 6 接近透明 大 透明溶液 白色↓多, 溶液 生成更 ↓溶解转为 HPO4 8 4―5 接近透明 多的↓ 透明溶液 白色↓多, 溶液 生成更 ↓溶解转为 H2PO4 5―6 4 接近透明 多的↓ 透明溶液 问题1 中生成的都是 Ag3PO4↓,有没有 Ag2HPO4 存在?若没有,为什么与 CaHPO4 不同? 在2- 是因为 Ag3PO4 比 Ag2HPO4 更难溶更稳定? 3 配位性 2Cu2++P2O74-?==Cu2P2O7↓ 红色 Cu2P2O7 +P2O74-? ==? 2[CuP2O7]2- 沉淀部分溶解 ,较难溶。过量的 Cu2+的蓝色影响↓颜色的观察。五 硅酸与硅酸盐 1 H2SiO3 水凝胶的生成:SiO3 +2H+?==H2SiO3 PH=5.8 时,凝胶生成的速度最快。凝胶的生成涉及两个因素:①硅酸钠的浓度,浓度越大似效果越好; ②PH 值。2-2 微溶性硅酸盐的生成示例即可 六 硼酸及硼酸的焰色鉴定反应1 硼酸的性质 ?? +? H3BO3+H2O? ==[B(OH)4]?+H?HO? OH? B? OH? HO? CH? 2? CH? 2? H? 2? C? O? B? O? O???+? +?H? +? 2H? O? 2?HO?+?CHOH? ====? HOCH?C? H? 2?2 H3BO3 的鉴定反应 H3BO3+3CH3CH2OH==B(OCH2CH3)3+3H2O? 现象:火焰有美丽的绿色。乙醇多时有黄色,晶体的外围呈现黑色,可能是酯燃 烧不完全生成的 C,也可能是乙醇脱水所致 。七 硼砂珠试验 3 NaB4O7+Cr2O3? ==6NaBO?2?2Cr(BO2)3 绿色 Na2B4O7+CoO ==2NaBO2?Co(BO2)2?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常见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以及离子检出的基本操作。? [初步试验方法]? (一)酸碱性试验 (二)是否产生气体的试验 (三)氧化性阴离子的试验 (四)还原性阴离子的试验 (五)难溶盐阴离子的试验? [实验内容]? (一)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1? 、? CO3?2?? 的鉴定? 2? 、? NO3???? 的鉴定 +? 2+? 3+? NO3???? +3?Fe? +4H? ==NO+3?Fe? +2H2 O?2+? Fe? +NO==[Fe(NO)]?2+? 3? 、? NO2???? 的鉴定 立即出现红色。如果红色很快消失,生成褐色沉淀与黄色溶液,说明? NO? 浓度 大,宜稀释。最好用?1―2D0.01M? NO2???和?1D2M?醋酸和一滴对氨基苯磺酸和一 滴 α---萘胺 4 、 SO4?2?? 的鉴定? 5? 、? SO3?2?? 的鉴定? 2?? SO3? 最好新配制,注意 KMnO4?不要过量。? 6? 、? S2O3?2??的鉴定? +? S2O3?2??+2Ag? ==Ag2S2O3? Ag2S2O3?+? +H2O==Ag2S+SO4?2??+2H?现象:刚加入?AgNO3?溶液上部有白色沉淀,振荡后消失,继续滴加有白色沉淀生 成,随即发生了颜色变化:白→黄→棕→黑,静置后黑色沉淀沉降到底部,上层为清液。? 7? 、? PO4?3??的鉴定? +? PO4?3??+12MoO4?2??+3NH4?+?+24H? ==(NH4)3[P(Mo3O10)4]? ?6H2O+6H2O? 2?? 8、? S? 的鉴定? 2?? 2?? 4?? S? +[Fe(CN)5NO]? ==[Fe(CN)5NOS]? 紫色? SO3?2??有类似的反应,但生成物为红色。? ?? ?? ?? 9、? Cl?、Br? 、I?的鉴定? Br2+Cl2==2BrCl? 黄色? ?? ?? +? Br2+Cl2+2H2O==2BrO?+2Cl?+4H? ?? +? Br2+5Cl2+6H2O==2BrO3???+10Cl?+12H? 二、混合离子的分离? ?? ?? ?? 1、? Cl?、Br?、I?混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问题一:对于淡黄色沉淀?A?gBr、AgI,加入稀氨水,沉淀仍为黄色,加入浓氨水后, 沉淀转为白色,用 H2SO4?酸化后复为黄色,为什么? 问题二:AgBr、AgI 放置片刻后,沉淀表面变为灰白或暗绿色,为什么?? AgX 都光性,可作感光材料。? AgBr→Ag+Br 上述现象可能是?AgX 见光分解所致。? 2?? 2、? S? 、SO3?2??、S2O3?2??混合 物的分离和鉴定 在中性介质中? SO3?2??与? Na2[Fe(CN)5NO]反应,溶液呈玫瑰红色。加入过量的? ZnSO4? 溶液,颜色加深,再加入 K4[Fe(CN)5NO]溶液生成红色沉淀,产物组成可能为 Zn[Fe? 2?? (CN)5NO]在酸性溶液中红色消失,如介质为酸性,必须先中和。S? 干扰反应。 实验 20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实验目的]1 学习用 Na2S 制备硫代硫酸钠的方法。2 学习抽滤,气体发生,器皿连接操作。[实验原理] 用 Na2S 制备硫代硫酸钠。1 Na2CO3+SO2==Na2SO3+CO2 2 2Na2S +3SO2==2Na2SO3+3S 3 Na2SO3+S==Na2S2O3 总反应:2Na2S+Na2CO3+ 4SO2==3Na2S2O3+CO2 用 SO2 气体饱和含有 Na2S 和 Na2CO3 的溶液,反应中 Na2CO3 用量不宜过少,否则 中间产物 Na2SO3 量少,使这析出的 S 不能全部生成 Na2S2O3。n 硫化钠:n 碳酸钠=2:1 时, 取量较为适宜。[实验内容] (一)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1、装置,检查气密性。2、装入药品,反应。15gNa2S?9H2O + gNa2CO3 +150mlH2O 溶解 →通入 SO2 气体至 PH 约等于 7,过滤后 浓缩至有晶体时冷却,抽滤将晶体干燥称量。(二)产品检验 1 Na2S 含量的测定Pb2++2OH-==Pb(OH)2→Pb(OH)42Pb(OH)42-+S2-==PbS↓+4OH2 Na2S2O3?5H2O 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问题分析] 1 就反应原理而言,Na2CO3 作为反应物和 SO2 作用生成 Na2SO3.反应中 Na2CO3 用量不宜过 少.如用量过少,则中间产物 Na2SO3 量少,使析出的硫不能全部生成 NaS2O3 ,以n s:nNa2CO3=2:1 取量较为适宜.Na2有 同 学 认 为 Na2CO3 无 用 ,Na2S 与 SO2 作 用 同 样 生 成 所 需 的 Na2SO3 和 S :2Na2S+3SO2==2Na2SO3+3S,但是产物中 S 是过量的,得不到充分的反应。制备 Na2S2O3 还有其它的方法,在实践中,必须考虑合成路线的易操作性,原料、设 备等价格因素. 2 本装置有缺陷。由于不时要测反应的 PH 值,只能拔出锥形瓶上的导气管塞,致使 SO2 气体一次次溢出,特别呛人。反应后,理想的方法是由分液漏斗加入大量的自来水 把 SO2 赶入尾气吸收液,但学生取用浓硫酸不计算,超出许多,放入圆底烧瓶后再加 水有危险性;再者 Na2SO4 或 NaHSO4 要趁热到出,加入自来水后 Na2SO4 冷却成冰块状 很难倒出.还需要加热.所以大多学生采取不加自来水而直接倾倒,又溢出大量的 SO2 气体. 3 反应药品的取量本实验直接取用分析纯 Na2S.9H2O,它很容易潮解,敞口放置一会后,有溶液生成, 很难取准确.对于 Na2SO3 和浓 H2SO4,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计算用量,凭感觉取用,不够 了再添加.大量浪费药品,污染环境. 前两个组依课本取用,后两个组用量减半. 4 反应安全 为防止倒吸,可在锥形瓶与烧瓶、 洗气瓶之间加装一个安全瓶,反应开始后,必须保证 SO2 气体的畅通,防止系统气压过大而爆炸.我亲眼看见一个组的分液漏斗被冲掉.控 制 SO2 生成的速度.尽量避免 SO2 的扩散.头离分液漏斗远一些. 5 电磁搅拌器少,也给反应带来一些困难. 6 2Na2S + Na2CO3 + 4SO2 == 3Na2S2O3 + CO2q? D f? H m? -.830-393.509kJ.mol-1它是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7 实验现象 将 Na2S 和 Na2CO3 混合后溶液显浅绿色。随着 SO2 气体的通入,逐渐有大量浅黄色的 S 析 出。继续通 SO2 气体,硫逐渐减少,溶液呈无色透明,PH=7 时停止通 SO2 若通入的 SO2 过量,溶液由无色又变成黄色浑浊S2O32- + 2H+ == SO2 +S↓+H2O 8 不到一半的学生得到了产品,少量有晶体形状,小晶闪光,有几个组放置一周后抽滤, 生成大颗粒晶体。因此,最好放置一周。9 产品的检验----Na2S 含量的测定 Pb2++4OH-==Pb(OH)42将此碱性 Pb(Ac)2 溶液注入 Na2S2O3 溶液中,有的产 2生白色↓,可能是 Pb(OH)4 被稀释析出 Pb(OH)2↓。若 S2-超量,会生成黑色的 PbS,可根据溶度积规则及 Ksp(PbS), K稳 2[Pb(OH)2]来计算 S 的含量。10 关于 Na2S2O3.5H2O 无色透明的晶体,M=248.17g.mol-1 湿空气中稍有潮解。33℃以上的干燥空气中 风化,比重 1.729(17℃) 。熔点 48.5℃(迅速加热) 。溶与水和松节油,水溶液 呈 弱 减性。100 ℃失去全 部的结晶水 。更高温度则分解为 Na2S 和 Na2SO4 。------上海辞书出版社,化学词典,1984实验二十一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实验目的] 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主要性质; 2、试验并比较碱土金属 、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3、练习焰色反应并熟悉使用金属钠、钾的安全措施。[实验内容] 一、钠、钾、镁、铝的性质 1 钠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2Na +O2==Na2O2(淡黄色) Na2O2+H2O(冷)==2NaOH+H2O2 5H2O2+2MnO4-+6H+ ====2Mn2++5O2+8H2O 说明:取出 Na 后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否则煤油的燃烧会影响产物 Na2O2 颜色的观 察。用 H2SO4 酸化时量应大一些,先中和 NaOH 后作酸性介质。加入 KMnO4 适量,以 免颜色的观察。2 金属钠、钾、镁、铝与水的作用;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Mg+2H2O===Mg(OH)2+H2 Al(Al2O3)+H2O 说明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 Na 熔化成小球; Na 钾与水产生的 H2 能燃烧, 引起 K 的燃烧, 有紫红色火焰, 钾取绿豆大小, 稍大时反应发生爆炸, 应立即用倒置漏斗覆盖在烧杯口。由于铝的表面有致密的 Al2O3 保护一般情况下铝不与水作用。[Al2O3+6H+==2Al3++3H2O] 2A 了+3HgCl2==3Hg+2AlCl3 Hg+Al==Al-Hg 4Al-Hg+3H2O==2Al2O3+(Hg) 大量白色铝毛,放出大量的热。Al--Hg+3H2O==Al(OH)3+3/2H2+Hg 生成的铝汞齐阻止了致密 Al2O3 的生成,让铝暴露出来,显示出它的活泼性。二、 镁、钙、钡、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1 氢氧化物的生成及两性试验 名称 颜色 溶解度 碱性 6MNaOH 6MHCl Mg(OH)2 白色 5×10-4 中强碱 不溶 溶解 Ca(OH)2 白色 Ba(OH)2 白色 Al(OH)3 白色 Sn(OH)2 白色 Pb(OH)2 白色 Sb(OH)3 Bi(OH)3 白色 白色1.8*10-2 2.0*10-1 强碱 不溶 溶解 强碱 不溶 溶解 两性 溶解 溶解 两性 溶解 溶解 两性 溶解 加热 溶解 两性偏 碱性 溶解 溶解 弱碱性 不溶 溶解2 、 Mg2++2NH3.H2O==Mg(OH)2+2NH4+ Ksp== 5.6*10-12(25℃) Al3++3NH3.H2O==Al(OH)3+3NH4+ Ksp==1.9*10-33(18---20℃) 加入饱和 NH4Cl 后,Mg(OH)2 溶解,而 Al(OH)3 不溶,为同离子效应。三 、ⅠA、ⅡA 元素的焰色反应四 、锡、铅、锑和铋的难溶盐 1 、 硫化物 (1)SnS 和 SnS2 的生成和性质 名称 颜色 酸碱性 HCl (NH4)2S (NH4)2S SnS 棕色固体 显碱性 溶解 不溶 溶解 SnS2 黄色固体 显酸性 不溶 溶解 不溶.对于 SnS 显碱性,不溶于碱性试剂 Na2S 中,但可溶于氧化性试剂(NH4)2Sx 中;SnS 溶于中等浓度的 HCl 中。 SnS+S22-==SnS32- 硫代锡酸盐(Ⅳ) SnS32-+2H+==SnS2↓+H2S↑ SnS+2HCl==SnCl2+H2S↑ 对于 SnS2 显酸性,能溶于碱性试剂中. MS2 + Na2S==Na2[MS3] M=Ge(Ⅳ) ,Sn(Ⅳ) SnS2+(NH4)2S==(NH4)2[SnS3] (2) 铅、锑和铋的硫化物 物质 PbS Sb2S3 Bi2S3 颜色 黑色 橙色 棕色 酸碱性 两性偏碱性 碱性 NaOH 不溶 溶解 不溶 (NH4)2S 黑色 不溶 溶解 不溶 (NH4)2Sx 不溶 溶解 不溶 浓 HNO3 溶解 溶解 溶解 浓 HCl 溶解 溶解 溶解 33Sb2S3+6 OH ==SbO3 +SbS3 +3H2O Sb2S3+6H++12Cl-==2[SbCl6]3-+3H2S↑ Sb2S3+3S2-==2SbS32Sb2S3+S22-==2SbS43-+S 锑的硫化物与 NaOH、 2S[ Na (NH4)S]及多硫化物的反应中均有 SbS3-或 SbS43-离子生成。2 这些离子仅能在碱性及中性介质中存在,遇酸则生成硫代锑酸 H3SbS4 和硫代亚锑 酸 H3SnS3,它们很不稳定,随之分解2SbS43-+6H+==Sn2S5↓+3H2S↑ 2SbS33-+6H+==Sb2S3↓+3H2S↑ 对 Bi2S3Bi2S3+6H+==2Bi3++3H2S↑ Bi(Ⅲ)稳定,不能被多硫化物氧化。结论S2-与 Sb(Ⅲ) 、Bi(Ⅲ) 、Sb(Ⅴ)间的作用力很强。因此化合物的共价性很强,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Ksp(Sb2S3)=2.0*10-93, Ksp(Bi2S3)=1.0*1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芦丁提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