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宽高面积公式1680.地亩2.52求长和宽

索 引 号:13-00109
主题分类:工作动态
发布机构:县民政局
发布日期:
关 键 词:民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旺苍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旺 苍 篇   旺苍县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旺苍篇   编 辑 部   编委主任:沈友文   主 编:何永继   副 主 编:李地华 赵酉生   责任编辑:何永继   编 辑:何 军 陈正良 何 剑 季文荣   徐红梅 冯泽梅  目 录   1、旺苍县&&&&&&&&&&&&&&&&&&&1   2、东河镇&&&&&&&&&&&&&&&&&&&28   3、嘉川镇&&&&&&&&&&&&&&&&&&&38   4、木门镇&&&&&&&&&&&&&&&&&&&45   5、白水镇&&&&&&&&&&&&&&&&&&&51   6、尚武镇&&&&&&&&&&&&&&&&&&&58   7、张华镇&&&&&&&&&&&&&&&&&&&66   8、黄洋镇&&&&&&&&&&&&&&&&&&&73   9、普济镇&&&&&&&&&&&&&&&&&&&79   10、三江镇 &&&&&&&&&&&&&&&&&&86   11、金溪镇 &&&&&&&&&&&&&&&&&&92   12、五权镇 &&&&&&&&&&&&&&&&&&98   13、高阳镇&&&&&&&&&&&&&&&&&&104   14、双汇镇&&&&&&&&&&&&&&&&&&113   15、英萃镇&&&&&&&&&&&&&&&&&&120   16、国华镇&&&&&&&&&&&&&&&&&&126   17、龙凤乡&&&&&&&&&&&&&&&&&&132   18、大河乡&&&&&&&&&&&&&&&&&&137   19、九龙乡&&&&&&&&&&&&&&&&&&142   20、万家乡&&&&&&&&&&&&&&&&&&148   21、柳溪乡&&&&&&&&&&&&&&&&&&153   22、龙建乡&&&&&&&&&&&&&&&&&&158   23、化龙乡&&&&&&&&&&&&&&&&&&163   24、大两乡&&&&&&&&&&&&&&&&&&168   25、燕子乡&&&&&&&&&&&&&&&&&&174   26、水磨乡&&&&&&&&&&&&&&&&&&179   27、鼓城乡&&&&&&&&&&&&&&&&&&184   28、万山乡&&&&&&&&&&&&&&&&&&190   29、正源乡&&&&&&&&&&&&&&&&&&195   30、天星乡&&&&&&&&&&&&&&&&&&200   31、檬子乡&&&&&&&&&&&&&&&&&&205   32、福庆乡&&&&&&&&&&&&&&&&&&210   33、枣林乡&&&&&&&&&&&&&&&&&&217   34、麻英乡&&&&&&&&&&&&&&&&&&222   35、盐河乡&&&&&&&&&&&&&&&&&&227   36、大德乡&&&&&&&&&&&&&&&&&&232     旺 苍 县 ( Wangcang Xian )   旺苍县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曾荣获&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 &全国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县、 &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金融系统先进县&、2011年被国家确定为第101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县&、同年11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将东河小学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旺苍红四方面军刘瑞龙红军小学&。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县得名于旺苍坝。昔芦苇遍地,菖蒲丛生,周围青山,满目苍翠,一派兴旺气象,故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5&58&24&P~106&46&2&P,北纬31&58&45&P~32&42&24&P。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巴中市南江县,南接广元市苍溪县,西连广元市朝天区、利州区、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县、南郑县。人民政府驻东河镇,电话区号0839,邮政编码628200,县城距广元市区50千米。   【政区沿革】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并入广元县。清代置百丈关巡检司、黄洋堡营,民国设百丈关分县公署,均设治地于红星南街。1933年建广元、英安两县苏维埃。1934年川陕省苏维埃、中共川陕省委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等46个机关迁驻旺苍县境。1942年8月国民政府内政部令分广元县东部地区设治,成立旺苍设治局。日,撤设治局建置旺苍县,政府设置在治城镇,隶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日,旺苍解放。 日旺苍县隶属绵阳专署,1985年8月隶属广元市。   【政区划分】 2011年末,旺苍县辖白水、尚武、嘉川、张华、东河、黄洋、普济、木门、三江、金溪、五权、高阳、双汇、英萃、国华、龙凤、大河、九龙、万家、农建、化龙、大两、燕子、水磨、鼓城、万山、正源、天星、檬子、福庆、麻英、盐河、大德、枣林、柳溪等35个乡镇、352个行政村和静乐寺、陈家岭、磨岩等3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5.945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3033万人,流动人口4863人。总人口中,男性23.7072万人,占51.6%;女性22.2379万人,占48.4%;14岁以下7.6757万人,占16.7%;15~64岁32.2271万人,占70%;65岁以上5.62万人,占12.2%。全县共有民族26个,其中少数民族25个,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3%;少数民族共计325人,占总人口的0.07%。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萨克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羌族、阿昌族、怒族、彝族等分布在东河、嘉川、尚武、普济、黄洋、白水、金溪、正源、鼓城、五权、三江、国华、张华、万山等20多个乡镇。2011年人口出生率8.53&,死亡率6.00&,人口自然增长率2.53&。   辖区西起白水镇勇敢村,东止大德乡星火村,东西最大距离75千米;南起九龙乡先锋村,北止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北缘,南北最大距离81千米。幅员面积为平方千米,人均密度每平方千米160.8人。   自然条件   【地形】 旺苍县地处米仓山南麓和四川盆地高丘低山向盆缘中山区过渡地带,北高南低,山、丘、坝兼有,北部多岩溶,中部多馒头山,南部多桌状山,南侧一条西东走势的米仓走廊将辖区劈成南北两翼, 走廊内多为面积不等的小平原。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较好,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6.2℃,1月平均气温5.2℃,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低气温-7.2℃(1975年),最高气温38.7℃(1958年)。年平均无霜期266天。年平均日照数1321.6小时,太阳辐射历年总平均为91.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含降雪)1203.80毫米,最长连续降雨期20天(1981年),最长无雨期54天(1962年);年最多降雨量1738.8毫米(1987年),年最少降雨量754.7毫米(1997年),年蒸发量1148.3毫米。   【水文】 境内河道有嘉陵江水系和渠江水系。两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县境内大小河、溪1584条,有名称河溪147条。河网密度0.15千米/平方千米,年经流总量16.55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10300 立方米/秒(日)。   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流东河,三级河流宽滩河、盐井河、黄洋河、白水河、厚坝河、清江河等,河流总长度419千米,其中境内281千米;四级河流5条,总长度115千米。   境内最大河流为东河,上游有东西二源:东源从四川省南江县姚家坝向西流至邓家地后,转西南流经县境檬子、英萃、正源、双汇后折南而下;西源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黎坪场东的三心眼,向西流至柴家坝,转南流入旺苍县北万家乡,穿盐河乡、国华镇至双汇镇与东源汇二为一,南下经高阳镇、旺苍城区、嘉川镇、在张华镇南端出县境,入苍溪县境。县内流长110千米,平均流量68.0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3260平方千米。   嘉陵江水系中还有黄洋河自汉王山南下入东河,流长38千米,流域面积144平方千米;白水河又名西河,自麻英由北向南,至嘉川入东河流长32千米,流域面积249平方千米;另有柳溪河、李家河、大地河、杨老河、干溪河、唐家河、汶水河、鱼洞河等17条较大河流均为东河支流,其境内总流长260千米,流域总面积339平方千米。   渠江水系中,清江源出汉王山,北南走向,在木门场与后坝河汇流,流长46千米,流域面积291平方千米;后坝河又名北水河、木门河,源于水磨九指山麓,由东向西,至木门场区与清江汇合流入巴中恩阳河,境内流长50千米,流域面积413平方千米;另有寨坝河、弯滩河、金鱼河、齐家河、洛平河、纪家河、碗厂河、万山河、花园河、大河沟等源于旺苍境内,流入南江县境,其境内总流长190千米,流域总面积249.5平方千米。   旺苍境内,河流众多,天然落差大,水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0.2万千瓦,可开发37万千瓦。其中东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2.2万千瓦,占全县总理论蕴藏量80%,为全县河流之冠,开发价值大。   【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 全县已发现矿产品49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5种,矿产地94处。其中铁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三种,资源储量8380.19万吨;钾长石估算储量113.93万吨;石灰石8.1亿吨;煤39882万吨,其中低质煤炭资源量为21863万吨,高热值煤炭资源量为18019万吨。   境内饰面用石材矿产资源丰富,县东北&天山红&等花岗岩储量约(333)138.62万立方米;县北大理石储量估算约(333)320万立方米;县内万家、五权一带灰岩、菊花石等储量约(333)130万立方米;天台、大两一带板岩储量850 万立方米;走廊两翼砂岩矿储藏量十分丰富。   旺苍属天然气构造范围,国家石油天然气部门斥巨资在东河镇、柳溪乡、金溪镇进行钻探,吴家1#风险科控实验井、龙门实验井、金溪1#实验井都已开钻或封井。   【自然灾害】 辖区内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洪涝、泥石流、风灾、雹灾、低温、霜冻及2008年&5.12&地震。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降雨量减少,或春旱接夏旱,或夏伏旱相连,或伏秋连旱并时有突降暴雨,对工农业生产危害严重。1990年夏旱31天,伏旱22天,已栽5300多公顷水稻30%脱水,干裂460多公顷,660多公顷田块无水栽秧;7月6日14时因突降暴雨,东河水猛涨4米以上,全县7区27乡123个村社97310人受灾,死亡2人,4460公顷农作物受灾,218处水利工程损毁,冲垮房屋1791间,19个乡的交通和15个乡的通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1780余万元。2002年夏旱20天,伏旱41天。2003年发生三次重大洪涝,其中7月15日特大暴雨泥石流造成福庆乡红花村特大山体滑坡,致使105人无家可归;同日英萃镇关嘴村铁厂里王洪贵一家三代四口被洪水泥石流卷走;东河镇放马坪山体滑坡损毁房屋142间,33户116人受灾。此次灾害全县死亡9人,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   由于旺苍地处我国东西结合带和南北分界点,冬春季节寒潮、大风和夏季强对流大风肆虐成灾,一般平均风力达6级,河谷地带瞬间风力可达12级。1996年春季低温寡照,影响春播,初夏阴雨时间长,造成小麦霉烂。2002年~2005年常有寒潮发生,影响居民生产生活。日13时,全县普遭暴风雨袭击,风力8至9级,冰雹从天而降,吹断玉米2330公顷,损毁大棚蔬菜267公顷,1333公顷核桃、柑橘基本无收,2000间房屋受损。日16时,县北部英萃、鼓城、檬子片区遭受直径3~4厘米的冰雹袭击。   旺苍地处与龙门山地震带毗邻的米仓山南麓,日14时28分受汶川特大地震波击,地震裂度为Ⅷ级,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123.9亿元。根据国家地震局评估,旺苍县为国定四川省29个重灾县之一,排第5位,汶川地震引发的灾害覆盖旺苍全境,北部山区遭受重创,县内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高楼土屋非损即裂,全县因地震死亡16人(其中6人被埋),伤262人,临时安置19万余人;地震引发了旺苍北山450处次生地质灾害,其中滑坡120处、崩塌(危岩)285处、地面塌陷3处、泥石流1处;全县农房倒塌1.26万户、281.61万平方米,损毁省道50千米、县道116千米、乡道106千米、村道1435千米、桥梁137座,水利、电力、通讯、工矿设备、农田、渔场等均遭受严重损毁。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27.76万亩。其中:水田11.11万亩,旱地16.65万亩。全县人均耕地0.78亩。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23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3881万元,2011年达到20.73亿元,农业增加值12.45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为21.1%。   农业区划分为南部低山粮牧多经区、腹部走廊粮经工贸区、中部中山多经牧业林粮区和北部中山林牧粮经区。   粮油作物分大、小春两季,大春粮食以水稻、玉米为主,其次是红薯和大豆,油料以花生为主;小春粮食以小麦为主,其次是马铃薯和豌豆,油料则以油菜籽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中药材、蚕桑、水果、蔬菜为主。   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8.44万吨,油料总产量1.41万吨,茶叶总产量2539吨,中药材总产量1.1万吨,蚕茧总产量1050吨,蔬菜总产量25.3万吨,水果总产量3.3万吨。   全县现有草地141万亩,可利用面积81万亩,年产草饲料60多万吨。   畜牧业以猪、牛、羊、小家禽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及适度规模比例约占35%。2011年生猪饲养量102.9万头,年末存栏43.37万头;羊饲养量15.2万只,年末存栏8.17万只,收购山羊板皮7.03万张;牛饲养量6.23万头,年末存栏4.86万头;小家禽饲养量545.45万羽,上市家禽266.09万羽。2011年肉类产量48926吨。其中:猪肉42196吨,牛肉1686吨,羊肉1368吨,兔肉92吨,禽蛋3550吨。畜牧业总产值8.80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   渔业以鲤鱼、草鱼、白鲢、花鲢等鲤科鱼类养殖为主,大鲵(娃娃鱼)有一定分布。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为8平方千米,滩涂58平方千米,养殖水面都为淡水。2011年,渔塘养殖面积为640公顷,产量2474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48艘,捕捞水产126吨。水产品总产量2600吨,渔业总产值294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   2011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4.05万千瓦。其中:拥有固定电力提灌站260座7800千瓦,控管面积4.5万亩;移动柴油提灌设备2000台套2400千瓦;微电泵3千瓦,年提水能力2300万方。全县机耕道3000千米。其中:灾后重建200余千米。全县拥有拖拉机598台1.4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93台,小型拖拉机5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30台套。全县拥有耕整机8636台套,水稻插秧机22台,联合收割机74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如:机动喷雾器、机动脱粒机、打米磨面机等)40000台套。年实现机耕7万亩,机收3万亩。   【工业】 旺苍是广元市冶金、能源工业生产基地。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是旺苍工业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煤炭、水泥、炸药、铁精矿粉等是全县工业的主导产品。由全县39家煤炭企业整合重组的东河煤业集团、大业煤炭集团、东方煤业集团使全县的煤炭年产销量达186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6亿元。   近年来,旺苍成功引进攀成钢、广元领航科技20万吨球墨铸铁管生产线等18个亿元以上项目,匡山水泥和广旺水泥等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个。全县园区经济发展迅猛,共建五个特色功能小区,有规模以上企业41家,骨干企业18家,科技型企业9家,年产值达40亿元以上,2011年被四川省科技厅命名为四川首批&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省经信委评定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1年旺苍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户。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6户、过10亿元企业1户。年末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380家,从业人员21000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238倍和213倍。   【商业外贸】 全县共有商贸经营网点16197家,从业人员7.56万人。建成农贸市场15个,年交易额达5.3亿元。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比2005年增加12.6亿元、增长140.8%。   2011年完成外贸进出口465.4万美元,引进到位外贸资金18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贸资金500万美元。新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3家,分别是旺苍南阳包装有限公司、旺苍县瑞丰药业有限公司、四川三山茶叶有限公司。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8.4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7亿元、增值税2.14亿元、企业所得税0.3亿元、个人所得税0.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6%、36.28%、120.78%、173.47%。人均财政收入1152.28元,比上年增长37.12%。   金融业运行平稳。2011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8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人均储蓄10722元,是1978年的1267倍。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7%,是1978年的68.78倍。旺苍是四川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县和全国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县。2011年,金融机构代理政府性粮食直补等类(种)资金业务52204万笔、业务量1.22亿元,向5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5.07亿元的信贷商贸、票据等支持,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8笔、1499万元。   2011年实现网上缴税17940万元,建成了县城新华街&刷卡无障碍示范一条街&,在全县乡、镇、村安装POS助农取款机390台。   全县有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太保财险、新华人寿和平安保险公司等5家保险机构。年内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2850万元,比上年下降0.6%,赔款给付3847万元,比上年增长4.6%。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投资1.1亿元建成县文化体育中心;投资2亿元对红军城26处文物点和三条街道进行了维修改造;投资1000万元,完成木门军事纪念馆的维修扩建;投资1960万元,建成35个乡镇文化站;投资1286万元,完成35个乡镇发行网点、10个书报亭、55个公共阅读栏建设;投资300万元,建成150家农村书屋;投资40万元,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个、健身路径2条。全县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12.5万册。向社会征集文物400余件,接受各界文物捐赠600余件,陈设于红军城、木门军事纪念馆。   组织声乐、摄影、舞蹈培训班20余次,组建了红叶女子合唱团、欢乐民乐队,建成望江苑休闲娱乐会所、金马帝娱乐城、阳光娱乐城等,引导文化产业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发展。   组织举办2011年&兔舞新春&、&风雨同舟&党旗飘飘&抗击&7.5&特大洪灾赈灾文艺演出。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30余件,其中小品《出山》赴京参加第三届全国社区中老年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并荣获&孔雀金奖&;歌舞《老妈妈》在央视春晚演出,深受业内人士好评。   【教育】 2011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47所,在校学生66834人。其中: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9871人,幼儿教师222人;中心小学38所,在校学生28780人,专任教师215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9所(含7所一贯制),在校学生19014人,专任教师14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7498人,专任教师600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651人,专任教师8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县教师进修校),专任教师2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人。2011年安排教育经费31188.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9872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7538.6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501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76%、20.85%、14.77%。预算内教育经费(含城市教育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16.2%,比上年提高了6.44个百分点。   【科技】 2011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达6219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38.2人。有主要科研机构5个,分别是旺苍县建筑勘察设计所、旺苍县教研室、旺苍县水泥研究所、米仓山茶叶研究所和旺苍县科技开发中心。2011年全县科技投入达987万元.近年来累计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资金2530万元。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30个,启动&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创建星火科技培训学校1所,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20期次,培训农民1.2万人。拥有农村实用人才2.24万人。建成市、县科普基地20个。   全县306项科技成果中有203项获得推广应用进步奖和丰收奖。其中:获得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奖励的有6项,获得省厅(局)和市政府奖励的有67项。2011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4 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3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村级卫生站352个,民营医院2个,工矿医院7个,个体医疗诊所63个,医务室28个。固定资产总值2.2165亿元。病床1437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37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12张。专业卫生人员1324人。其中:执业医师398人,执业助理医师93人,注册护士22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8 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0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48人。   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59.1 万人次,住院手术5596台次,出院病人1.6965 万人次。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39.9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6.7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3.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33.2 万人,参保率97.26%。居民人口平均寿命73岁。其中:男性71岁,女性74岁。孕产妇死亡率30.87 /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0.50 &、7.41 &、4.94&。   【体育】 2011年投资1.1亿元建成了集体育竞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县文化体育中心,结束了旺苍文体设施长期落后的历史。举办了正月十六登山、&广汇杯&机关职工篮球赛、&米仓山茶叶杯&全国青年男篮四强赛、&中油高速商务杯&网球赛、&亿明杯&围棋赛等大型群众性赛事;策划组织了2011年旺苍县干部职工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组队参加了广元市&感恩迎五一&职工篮球、羽毛球赛事以及全市女儿节系列活动,取得了骄人成绩;指导体育总会下属7个分会开展门球比赛2次、信鸽放飞活动4次、健身气功2次、老年运动会2次。   【广播电视】 日开通有线广播站,通达乡镇773杆千米、乡镇到村729杆千米、村以下1500杆千米;1983年开通调频转播台,1992年2月开通广播电台;2011年末,旺苍广播电视台创办广播节目1套,转播中央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台、广元广播电台播出内容,广播综合覆盖率95%,全年采编播出广播新闻2300条,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440小时。   1980年12月建成旺苍县电视差转台,其发射(转播)塔高45米,覆盖半径50千米。1990年5月开通旺苍有线电视。2011年末,县广播电视台开通8频道,另有中央、省、市共114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5.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3%,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4560小时。采编电视新闻2295条,摄制播出时政和社教栏目专题53部,以直播、录播等方式摄制播出大型活动及会议等节目9次、46期。&村村通&直播卫星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5%。2010年旺苍县广电局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先进集体。   【新闻出版】 全年采编报刊、网络等新闻2300条,电视新闻2295条,出版了《旺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第二卷)、旺苍文史资料(第28辑)。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0110户、19150人,支出4735万元,比上年增长48%,月人均206元,比上年增长33%。城市医疗救助411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544人次,支出452万元,比上年增长41%。救助城市生活无着人员307人次,支出31.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0520户、24800人,支出2735万元,比上年增长56%,月人均92元,比上年增长2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978人,支出411万元,比上年增长0.8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58人,支出253.92万元,比上年增长0.75%。农村医疗救助438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00人次,共支出58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村临时救济12000人次,支出救济金144万元。   2011年自然灾害受灾人口64.179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316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7875亩,倒塌房屋3834间,直接经济损失102337万元。救灾支出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0.75%。   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各类优抚对象2387人,安置退役义务兵、士官等227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12人。拥有军休所1个,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光荣院床位50张。全年抚恤事业费支出110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   拥有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1个,床位120张,收养114人。全年社会福利费支出130.1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4%。   拥有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1个、点35个和慈善超市6个。2011年接受社会捐款846万元、衣被捐赠0.1万件,使10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销售福利彩票1751万元,筹集公益金311.7万元。拥有福利企业3个,安置残疾职工44人,福利企业产值1.19亿元。   2011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基金共计支出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4.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6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7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49万人和0.4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0.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0.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0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767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2.224万人,评定伤残等级175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492人。参加生育保险1.07万人,全年共有13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9282元,比上年增加472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7566元,比上年增加2218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20件,结案615件,其中通过调解方式结案542件,占87%;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65件,结案率100%;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455件,结案率为97%。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165件,比上年减少13%;涉及劳动者652人,比上年增加6%;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65件,比上年减少13%。   全年新增就业605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182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10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9%。全年共帮助2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1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   【环境保护】 2011年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182.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0.001%。空气质量二级天数365天,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100%;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分别为0.018毫克/立方米、0.028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082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1.11%。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51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38.62%,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50.5%。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1336.87万人次,货运总量1697.32万吨。   成&&巴铁路(成都至巴中)横贯旺苍,其中广&&巴线(广元市至巴中市)境内长67千米,为标准轨国铁二级铁路,设白水、尚武、嘉川、旺苍、黄洋、普济、三江、坑坑店等八个站。旺苍站为三等站,日均有2列客车停靠,其中快车有K9393次、K9394次,日客发送4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220万吨。   广&&巴高速公路(广元至巴中)过境旺苍,境内长66千米,双向四车道,有白水、旺苍西、旺苍东、普济、木门5个出口。省道202线境内长74.961千米,双向双车道,自旺苍元坝界通往旺苍与南江交界处。全县乡 (镇)级公路78条,总里程千米。   广运集团旺苍有限公司客运中心站日均发送客车270辆,日客发送量3000人次。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319辆、吨位;客运汽车248辆、4942座位;货运周转量34646万吨&千米,客运周转量23803万人&千米。   境内通航河道1条&&东河,8级航道,总长41千米。2011年客运量21.8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1.87万人&千米;货运量32.32万吨,货运周转量33.5万吨&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全县有邮政网点22个,其中自办邮政网点14个,代办邮政网点8个;邮路46条,其中汽车邮路3条,步班邮路43条,投递路线单程总里程2177千米;投递点204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13.84万件,完成国内汇票业务1.9353万笔,完成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3.8251万件(邮政企业完成2.4595万件,速递物流公司完成1.3656万件),征订报纸491.1697万份、杂志16.5032万册。邮政业务收入2132.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全县有电信企业2家,拥有通信服务网点19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6246门。固定电话用户48950户,比上年增加557户,固定电话普及率95.7%,比上年提高2.3%;移动电话用户43.7万户,比上年增加8673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5%,比上年提高3.67%;国际互联网用户2.06万户,比上年增长40.1%。建成光缆线路总里程3995皮长千米,其中主干电缆462.14皮长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35175个,其中已用端口21921个,发展宽带用户,比上年增加4845户。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456亿元。   【能源】 拥有煤炭企业集团3家,2011年产销量达186万吨,实现主营业务12.96亿元。2011年8月,旺苍荣获全省瓦斯治理先进县称号。   拥有发电企业26户,2011年共发电4000万度,其中浩源公司发电1750万度,旺苍星光电力发展公司发电550万度。建成高压输电线路20条,总长度9963.8千米。用电负荷1300千瓦,年销售电量10300度,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   2011年建成天然气主管线110千米、供气站4个,发展天然气用户18955户,其中企业用户2户,居民用户18953户。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0%,月平均用量900000立方米。   全县农村户用沼气43306口,占适宜建池户的76%;沼气工程10处、0.4万立方米;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80个。沼气年产量1556.3万立方米。   名胜旅游   【旅游业概况】 主要旅游资源有四大类:自然生态、地质科考、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山、水、峡谷景观为主要特点,红军城和木门军事会议会址为旺苍红色旅游龙头。   鼓城山&&七里峡为国家AAAA景区,景区内有米仓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鼓城山省级森林公园。红军城、木门寺、红军牌坊、佛子崖唐代摩崖造像、南峰山红军石刻标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城乡为四川省旅游示范乡,鼓城乡关口村为四川省级旅游示范村。旺苍有国内旅行社中旅分社1家,三星级酒店2家、床位348张。   2011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5.278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GDP的7%。   【主要风景区】 鼓城山&&七里峡景区:位于县北鼓城乡境内,主要景区面积56平方千米,属喀斯特地貌。2.5亿年前海洋地质沉淀了&天下第一鼓&美誉的鼓城山,山体似鼓、峭壁如垣,高约180米,山顶既宽且平,方园2万平方米。景区主要景观有&云海天鼓&、&大红岩&、&岩壁城堡&、&中包山&、塔坝&花径通幽&、&天然风蚀园林&等,七里峡中有&万卷峡&、&别一天&、&端公潭瀑布&、&珍珠滩&等。2010年该景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组委会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证区网络&,2011年接待游客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旅游收入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   汉王山&&鹿亭温泉景区:位于旺苍县高阳镇,面积100平方千米。温泉出自震旦系地层,理化性质优良,为低渗透,是含有硫化氢、氟、锶等10多种元素的复合型医疗热矿水,泉水水温42度,1995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四川名泉&。以汉王遗迹闻名的汉王山景区,古柏森森,林荫苍郁,奇花异草斑斓,野生动物成群。当年楚汉逐鹿,汉王刘邦兵败百丈关,靠金鹿渡江,逃入汉王山中聚兵屯粮,重振雄风。现有&读书洞&、&净身池&、&放马坪&、&观景台&等诸多汉王遗迹。   红军城&&木门寺景区:位于旺苍境内的东河镇、木门镇,2011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在木门寺召集高级军政干部,会商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军作战等重大军事决策,史称&木门会议&。会后,红四方面军迅速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川陕革命根据地幅员面积达4.2万平方千米,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1934年至1935年4月,中共川陕苏区省委、省苏维政府、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等46个首脑机关移驻旺苍,旺苍成为川陕苏区后期首府。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水兵连、巴山游击队均诞生于此。当时仅10万人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老城旺苍坝被中国老红军协会王定国题词&中国红军城&。城内保存大量红军文物史料,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教材。   苍王峡地质生态风景区:位于县北万家乡至川陕边界之间,有&川北张家界&之誉。景区由&潜龙十八潭&、&月牙儿瀑布&、&龙潭峡&、&靴子岩&、&伟人谷&、&皇帽山&等景点组成。其主要代表景观为世界地质奇观&潜龙十八潭&。古老的寒武纪阎王碥砾石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切削而成,如一块巨大的褐色石板展铺于谷底,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的龙潭河水,在这块巨石中部雕刻了十八个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深潭,其串珠状圆形潭池、拱形双层天生桥、形象逼真的&潜龙&堪称&三绝&。潭内有两三层之分:翠绿的潭水由底层从一个潭流向另一个潭,其中有一个大潭分上中下三层;第二层是一个可容纳上百人的大厅。潭底有一条形象逼真的石龙,&潜龙十八潭&也因此而得名。   【重点名胜古迹】 佛子岩唐代摩崖造像:位于普济镇南,原远景乡政府所在地对岸,凿于唐代天宝六年(747年)六月。造像由北至南绵亘120余米,佛龛坐东向西,北端有&天竺飞来&四个大字。现存30龛,220余躯,其中&一佛一菩萨&龛(5)(6)(7)、&一佛二侍二菩萨二力士&龛(8)(12),雕造丰润,线条流畅,服饰华丽;&一佛四侍四菩萨&龛(22)、&修观菩萨&龛 (13)(20)(25)、&七佛&龛 (30)、&佛阁七佛&龛(9)、&西方三圣&龛(29)各具特色,为四川省研究唐代摩崖造像提供了宝贵资料。   县城南面南峰山石崖上的石刻标语&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全长28米,字高1.2米,字体遒劲刚健,是川陕苏区第二大石刻标语。   【风景点】 黄洋溶洞:位于黄洋河畔,距县城15千米,有公路直通洞口。洞之颈口窄而内部宽,入洞10米余,豁然开朗形似大厅,奇形怪状石钟乳布满其间。四周有险道,连接侧室,厅堂中竖立18根大小不等的石柱,侧有深不可测的裂缝,缝中有暗河流过,发出隆隆声响。沿斜坡上行,到二层大厅,厅大可容千人,厅中有10米高石笋,屹立壁前,熠熠生辉,厅前似块块&梯田&。复再前行,可到三层、四层,景象各有不同。最高一层与山主峰裂缝相通,阳光泄入,自成奇景。   天符石:位于县城东北四公里周家坝东河水滨沙砾中,长约8尺,宽3尺,上有天然石纹,形同符画,故名。相传此石能避风火,《重修广元县志稿》有载。   【风土人情】 全县有宗族祠堂一百余座,多座祠堂原貌如初。明朝开国功臣杨璟之子杨杰除在普济大营坝建杨氏总祠外,还下设九个分祠堂;普济侯氏、祝氏,东凡李氏、杜氏,天台吴氏,嘉川昝氏等祠堂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庄严堂皇。早年各宗族定期祭祀,族内有违犯族规族法者,族长便在祠堂召集族人论处,轻者罚给祖先烧捆纸、办酒席以之谢罪;重则体罚、残肢乃至沉河、活埋。祠有祠产,收入供祭祖、扶助族内孤寡或救助勤奋读书的本姓贫家子弟上学深造。旺苍有不少老红军和异地工作人士回乡的一大要务,便是去本姓祠堂祭拜祖先。   旺苍傩戏:本为旺苍先民驱鬼逐疫之舞,逐渐演变成地方百姓喜闻乐见、表现劳动生活故事的节目。扮傩者头戴螺旋帽,上罩红巾,面戴无颜面具,身着绿衣,外敞黄褂,腰系红带,裤脚紧扎,脚蹬泡花草鞋,手敲马锣,或集中一地,或走村串户,自编自演,见啥说啥,大多为歌颂五谷丰登、恭喜发财之类,也说唱些俏皮戏词,俗称&扛耍坛&,令人捧腹大笑。若家中有危重病人时,便有请傩者1~3人不等,到病家堂屋表演斩邪驱鬼节目,俗称&扛神&,意在借助神仙魔力确保病人康复平安。   穴居与岩葬:賨人、巴氐和苴族为旺苍三大土著。据《太平寰宇》&巴渠风俗&中载:&遭丧乃立竿悬布置其门庭,殡于别所,至于体燥,以木函盛置于山穴中&。生不毁林,死不占地,是旺苍先民留给今人的美德。米仓走廊中段西起快活岭、东至黄洋场,沿今广巴铁路一线,有山脚石穴和悬崖石穴数百孔,当地百姓称之为&蛮洞子&。石穴分天然、简扩和精凿三类,其中嘉川镇龙王村大岩碥有呈一字型排列人工石洞九孔,洞距5~8米不等;与之相邻的封家沟&窄闸子&西侧,也凿有两排石穴,上排7孔,下排9孔,上下间距约3米,洞口高约1.5米、宽约1米,洞内容积与居民卧房大小近同,洞下口有5寸见方孔两眼,可楔入木件,铺设入洞栈道;镇东猫儿岩上有洞8孔,呈斜一字型排列于悬崖上,洞口1米见方,洞下有碗口大石孔,可栽入木桩。东河长滩村二社邻河北岸大石岩上有7孔开凿石洞一溜排列山腰,大洞之间有小洞串连,洞内开阔处有神龛、水池、火塘、石台等物。走廊南翼嘉川、友坝诸地有多处天然和简装洞穴,遍布河岸石壁或山丘石岩之腰。   民间对洞穴传说有二:一说为古旺苍土著巴人聚居之所,二说为巴人墓穴。   【土特产品】 境内有高阳贡茶、东凡醪糟、米仓酸菜、县东果桃、木耳香菌和木竹笋。   高阳贡茶&&产于旺苍县北高阳镇高阳坡。产茶地域海拔600~1000米,光照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终年云雾缭绕,周边无污染源。独特的种植加工工艺使高阳茶茶观嫩绿、汤色晶莹,闻有清香,饮之甘爽,且富含硒元素,为川、陕、甘&三山七绝&,米仓山茶叶系列极品。据史料记载,高阳坡茶从唐朝始被选为贡品,敬奉历代皇帝长达千余年。经国家农业部食品中心检测认定,该茶叶的有机茶标准单位控制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曾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和优质奖,中国成都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东凡醪糟&&系川北地区名特产品。厂址坐落在红色革命老区木门镇境内,该产品利用青龙山矿泉水和优质糯米,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酿而成。产品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清爽可口、温馨香甜,冷热食用均可,是理想的营养食品和妇女产后必备食品之一,同时也是烹调佐料和馈赠宾客的理想佳品。产品曾荣获首届巴蜀食品节群众喜爱商品称号、第五届中国西部交易会产品金奖。   米仓酸菜&&旺苍城乡居民普遍食用食品。民云:&三天不吃酸(菜)、走路打偏偏&&米仓山水质硬,不吃酸食没得劲&。青菜、油菜、兰菜(俗称莲花白)、萝卜菜均可烫成酸菜。先将生菜洗净切碎,放入开水锅中煮至七八分熟,滤水后趁热装缸,浇以陈酸水(又名种水),加盖紧闭发酵,第二天即可食用。南山和走廊地带随吃随烫,尤喜夏季烫酸菜,如不酸则加以面汤或野葡萄叶即可;北山高寒多雪,冷冻期长,农历十月左右,便将酸菜烫好,装入木制大黄桶内,封盖严实,日食三餐取用,一家冬春两季须备3~5桶。酸菜食法较多,有与食粮混合作干饭、稀饭的;有加油盐干炒或烧成粉丝汤佐食的;也有制成干酸菜泡茶饮用止渴、助消化的。尤以酸菜炒粑面子和酸菜炖腊肉为桌上佳肴。   县东所产果桃&以李枝嫁接桃干,其果六月成熟,形似桃而大于李,色青赤,味甘甜&为桃品最佳。   北山一带盛产木耳(黑耳)、白耳(银耳)、香菌,素称&席上珍馐&之美誉。木竹笋已畅销省内外。   重大事件   【木门军事会议】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挥师入川,进入旺苍境内,次年旺苍全境建立县、区、镇、乡苏维埃政权。红军入川后第一次军事会议于1933年6月在旺苍木门寺召开,会议由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等主持,参加会议的师团领导达100多人,史称&木门会议&。会议总结了反围攻作战经验,作出将红四方面军原4个师扩编为4个军的决定,充分讨论了加强部队政治、军训工作,决定停止军内&肃反&,号召军队干部团结协同提高战术水平,以战斗姿态粉碎敌人大规模&围攻&。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时,旺苍均是两线主战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934年冬,红四方面军和川陕省首脑机关迁来旺苍坝(今红军城),使旺苍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徐向前、张国焘、李先念、廖承志、傅钟、张琴秋、曾中生、袁克服、熊国炳、周纯全、郑义斋、余洪远等先后移住旺苍坝。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等在此部署了指挥广(元)昭(化)战役、陕南战役和渡江(嘉陵江)战役,后从这里出发长征。红军在旺苍三进三出的3年时间里,旺苍共有1.2万人参加红军,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长眠在这块土地上,仅在册红军烈士就达2427人。   【红军工农银行造币厂】 民国23年(1934)冬,红军工农银行造币厂由通江分期迁至旺苍今黄洋镇太阳村,继续制造各种红军货币(简称苏币)。当时旺苍市面常见的以布币二串和三串、铜币二百文和五百文较多,亦有纸币一串、一元和银币一元流通。民国24年(1935)春,造币厂随军转移离开旺苍,苏币停止制造、流通。   著名人物   【陈宗坤】  陈宗坤(),男,旺苍嘉川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童子团小队长,红军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抗日义勇队队长、营长、第十团参谋长、第一军分区二十团团长、晋察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军区第十九分区司令员、冀热辽军区独立第十七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师长、湖南省军区长沙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沙军分区司令员、第四十一军副军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逝世。   【石清华】  石清华,男,旺苍县农建乡人,1963年2月生,硕士,是国际水力研究协会(IAHR)水力机械分会唯一的中国籍执行委员和首席专家。在水轮机水力研究及开发领域成绩卓著,其主持开发的福堂电站模型水能机新转轮,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千万元;精心设计的D312A水轮机转轮,其模型最有效率达93.36%,水力稳定性居国际领先水平;主持设计开发出的三峡右岸厂房水轮机轮转的水力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三峡右岸机组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改写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没有资料自主研制巨型机组的历史,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   城区市政建设   县城区海拔458米,建成面积6.15平方千米,街巷56条,总长39.7千米。其中:主干道6条,次干道12条,一般街巷38条。建有10个居委会,非农业人口42066人(不含嘉川镇片区)。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3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卫生县城。   【城市道路】 2011年末城区道路总里程59.78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5米;道路铺装面积10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0.009平方米;城市桥梁6座,总长度1.5千米。   【公共交通】 2011年末城区公交汽车线路11 条,运营总里程142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2辆,万人拥有量8.5辆,年客运量726.9万人次。出租车80辆,万人拥有量13.6辆,年客运量 538万人次。   【给排水】 2011年末城区有自来水厂一座,铺设干线水管117千米,生产能力2.5万吨/日,年供工业用水40万吨、生活用水44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4吨。排水管道1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各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   【天燃气】 2011年末城区(含东河、嘉川)天然气(煤气)管线110千米,供(加)气站4个,天然气(煤气)用户18955户,其中工业用户2户,居民用户18953户。燃气普及率为60%,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900000立方米。   【供电】 发电企业1家,2011年发电1400万度。境内有变电站2处,供电站3处,2011年售电量累计完成600万度,供电可靠率100%。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建有城区公园3个,公园面积50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29.6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02.12公顷,绿化覆盖率38.62%,人均绿地8.51平方米。  东 河 镇(Donghe Zhen)   东河镇是&四川省乡镇200强&、四川省&财政收入百强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东河东岸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17&30.23&P~106&29&17.31&P,北纬32&13&35.29&P~32&22&64.38&P。地处旺苍县城及周边,东与黄洋镇接壤,南与柳溪乡为邻,西连嘉川镇,北接高阳镇。镇政府驻县城治城社区何家巷4号,电话区号0839,邮政编码628200,西北距广元市区67千米。   【政区沿革】 明洪武四年(1317年)属广元府嘉川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广元县黄洋镇。1950年1月设为旺苍县治城区,直属旺苍县。1958年建立城关公社。1968年建城关镇。1981年改名为洪江镇。1992年9月设东河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白马、农林、双峰、安坪、四新、长滩、新桥、红垭、南阳、石桅、川山、南峰、凤阳、百丈、沿河、五峰、天符、鱼鳞、金坪、石坝、陈坪、灵溪、狮子、安河等24个村民委员会和白马寺、马家渡、冯家坝、印月潭、百丈关、南峰寺、卸甲碥、凤凰梁、治城、宋水等10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8.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5万人,城镇化率64.5%。另有流动人口6117人。总人口中,男性4.31万人,占51%;女性4.14万人,占49%;14岁以下1.32万人,占15.62%;15~64岁4.97万人,占58.81%;65岁以上2.16万人,占25.5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43万人,占99.8%;另有回族、藏族、白族、彝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共169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4.57&,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1.57&。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1.5千米,幅员面积129.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88.14平方千米,占99.78%;水域4.26平方千米,占2.2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形以县城为中心呈&U&形向东西两头延展。中部沿东河、黄洋河两岸为河谷平坝带,海拔460~550米,地势平缓,多馒头山;南部为桌状低山区,海拔600~1100米,多梯田台地;北部为单面中低山区,海拔600~1300米,山陡土薄,硬岩叠置。境内最高点北部小关山海拔1306米,最低点东河滩涂石龙沟处海拔457米。   【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较好,无霜期较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高雨多,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冷冻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极端最低气温-7.2℃(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高气温38.7℃(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1℃。无霜期年平均266天,最长达278天,最短23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55.3小时,年总辐射91.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03.8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092.4毫米(1981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729.4毫米(1979)。降水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12月最少。   【水文】 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为东河、黄洋河。东河由高阳镇从北向南,在县城与黄洋河汇合,又由东向西流入嘉川镇地面,境内总长8千米,流域面积2.5 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9.37立方米/秒;黄洋河由黄洋镇从东向西至县城处汇入东河,境内总长9千米,流域面积1.4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50立方米/秒;另有黄家沟、四新沟、郑家沟、干溪沟、通溪沟、柳溪沟、灵溪沟、奉家河等18条溪沟,溪流总长69千米。境内河网密度0.36公里/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7.44亿立方米,年排涝量10.29亿立方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查明矿产有煤炭、铁矿、石灰石、方解石、石英沙、天然气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1400万吨。现采煤矿有黄家沟、孙家沟等2个井田总面积1.4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300万吨,可采储量800万吨,年产量70万吨。拥有水能蕴藏量40万千瓦,建有小型水电站1个3台机组,装机容量3千瓦,年发电量1400万千瓦时。境内有水库8座、山坪塘176个,可容水180万方;提灌站44个,有效灌面达5000亩。拥有林地12.5万亩,其中经济林1.2万亩。境内现有野生动物36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林麝、猕猴、鬃羚、斑羚、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等10多种。有野生植物4900余种,经济林木17种,药材1500种(可收购300余种)。名贵药材有天麻、麝香、杜仲、黄柏等。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风雹、低温、阴雨、霜冻等。干旱平均五年两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66年春夏,春旱53天,夏旱30天,溪河断流,饮水困难,春夏粮油减产十之七八。洪涝每三年一遇。洪涝灾害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81年8月,大雨、暴雨20余天,新老县城三次被淹,8月15日老城洪水深达5米,新老城及周边村社一片汪洋,水利、交通、通讯等设施严重损毁,作物、耕地、住房等严重受损,经济损失达5000余万元。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9300亩,其中田6700亩、地2600亩,人均耕地0.35亩,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油料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7289.34万元,比上年增长4.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311吨,人均粮280公斤,其中水稻4068吨,小麦1871吨,玉米688吨,薯类640吨。经济作物以蔬菜、油料、花生、茶叶、药材、烟叶为主,2011年生产蔬菜1.54万吨,油料573吨,花生51吨,茶叶23吨,药材15吨,烟叶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饲养生猪5.31万头,牛羊2974头,家禽53.77万羽,牧业总产值1.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2.5万亩,其中防护林1.7万余亩,经济林6000余亩,竹林300余亩,活立木蓄积量57.8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4.9%。2011年水果种植3000亩,产量300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苹果、桃李等。干果种植2500亩,产量250吨,主要品种有核桃、板栗等。渔业以人工养殖各类淡水鱼为主,2011年产鱼600吨。2011年拥有农业机械1.16万台,农民人均纯收入4851元。   【工业】 初步形成了采煤&&炼焦&&铸造、建材&&建筑&&安装、农产品储运&&加工&&酿造等产业链和企业集群。2011年末工业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销售收入达亿元的企业5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家。   【商业贸易】 2011年共有商业网点4300个,从业人员1380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4.5亿元;城乡集贸市场8个,年成交额18.3亿元,比上年增长8%。   【财贸金融】 2011年末财政总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250万元,增值税5000万元,企业所得税145万元,个人所得税520万元。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4.64亿元,比上年增长5.58%;各类贷款余额2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担保公司1家,成交金额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保险企业实现保费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人身险保费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站20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0户,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3.4万册。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364场次,观众达5.7万人次;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等业余创作队伍达17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93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8所,在校幼儿1900人,专任教师165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6415人,专任教师37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07人,专任教师23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教育机构17所,专任教师、从业人员52人。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4%,比上年增长10%。   【科技】 2011年末有各类科技人才87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720人,经营管理人才4490人,农村实用人才55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门诊部(所)85个;有病床560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700张。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000张,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800名,其中执业医师610人,执业助理医师550人,注册护士420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25.4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19/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39万人,参保率97.2%;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3万人,参保率98.5%;孕产妇死亡率2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3&。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8个,看台设座椅1.2万张。50%的村和80%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广播电视】 1992年6月建成东河镇广播电视站。1995年9月接通镇到村(社区)有线电视线路。2010年8月接通有线数字电视,到村(社区)线路1080杆公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2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58万户。   【新闻出版】 2011年末出版物销售机构(网点)15个,销售收入78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6982户、1.05万人,比上年增长35%;月人均206元,比上年增长58%。城市医疗救助411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354人次,共支出40.63万元,比上年增长5.1%;救助城市生活无着人员307人次,支出31.43万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651户、803人,支出59.71万元,比上年增长20%;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人,支出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3人,支出1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医疗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农民参加合作医疗990人次,支出4.95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村临时救济670人次,支出3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0%。自然灾害受灾人口83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亩,损毁房屋46间,直接经济损失320万元,救灾支出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8.56万元,比上年增长26%。社会福利费84.6万元,比上年增长18%。经常性社会救助慈善超市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2万元,捐赠物资折款4.5万元,使5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新增就业人员2532人,有91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9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全年共帮助2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基金支出合计1.25 亿元,比上年增长23%。   【环境保护】 2011年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16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10.6%。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5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有广(元)&&巴(中)铁路、广(元)&&巴(中)高速公路、省道202线过境公路;设有铁路站、高速公路进出口各1个。有过境县通公路3条36千米,镇到村社公路15条76千米。建有客运公司1个,拥有客车21辆620座位,年客运量22万人次。西南距广元河道港口70千米,距广元机场80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网点2处,邮政业务总量40.6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6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3万户,电话普及率99%;移动电话用户3.6万户,互联网用户1.6万户。全年电话业务收入2400万元。   【能源】 有煤炭企业6家,2011年产煤123万吨。发电企业1家,2011年发电1400万度。境内有变电站2处,供电站3处,2011年售电量累计完成600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100%。天然气管线86千米,供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1.56万户,其中商业用户550户,居民用户1.5万户,燃气普及率为45%,月天然气平均用量50万立方米。   名胜旅游   【红军城】 县城(老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5A级旅游境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文化影视拍摄基地等命名正在申报之中。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拥有星级饭店2家,床位2400张;其他宾馆、招待所26家,床位2100张;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28家,桌位1680座。2011年共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6万元。   【南峰寺】 南峰寺位于县城东南200米处,始建于清代,具有&坐南向北,依山拾级,阁楼重叠,竹林掩映&的建筑特色,长年香火不断。五峰山亦称五凤山,距县城东南3千米。山如五凤翔集,振翅欲飞。此山有五峰排列,如彩笔画空,高接蓝天,苍翠秀丽。宋《寰宇记》、《蜀中名胜记》均把该山列为名山。   重大事件   【红军城创立与重建】 1933年2月至1934年底,国民党军田颂尧部和刘湘部投入40多个团的兵力,先后向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人指挥下,组织了一系列反&围攻&战役,全面击溃敌军,攻占了旺苍坝(今旺苍老城)。继而,在旺苍坝建立了中共广元县委、广元县苏维埃、广元县军区指挥部、红军妇女独立团、红军水师、红军大学、国际少年先锋师、巴山游击队等机构和组织,并集结红军15个团在此整训。1934年底至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机关、省银行、红军总医院等40多个单位和徐向前、张国焘、陈昌浩、曾中生、袁克服、熊国炳、张琴秋、李先念、洪学智、许世友、王树生、周纯全、郑义斋、余洪远、廖承志、傅钟等人先后移驻旺苍坝。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旺苍儿女1.2万人参加红军并随军转移。红军粉碎了敌人两次&围攻&后,创立了旺苍&红军城&,巩固了川陕根据地。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旺苍受灾惨重。2008年夏至2011年底,中共旺苍县委、旺苍县人民政府在中央、省、市支持下,在全国各地支援下,组织全县各部门各乡镇掀起了重建家园高潮。与此同时,县政府规划并启动了重建旺苍老城,投入资金2.1亿元,按照川北建筑风貌及当年旺苍坝城镇格局,修葺一新,既重塑了旺苍老城形象,又保护了红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红军城&,成为川、陕、甘、鄂这条红色文化旅游线上的亮点,给旺苍人民留下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遗产。   (撰稿:何光成【民政办主任】,初审:张继军,复审:龚彦文)  嘉 川 镇(Jiachuan Zhen)   嘉川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扶贫开发示范镇&、&全省山区乡镇30强&、&全省乡镇企业200强&。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十里平川环境优美,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命名&嘉川&,沿袭至今。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13&18.51&P~106&22&18.09&P,北纬32&12&12.39&P~32&20&34.42&P。东与东河镇接壤,南与柳溪乡、张华镇为邻,西与尚武镇、白水镇相连,北接高阳镇、白水镇。镇人民政府驻红旗村六社。电话区号0839,邮政编码628205,距县城7千米,西距广元市49千米,南距省会城市成都319千米。   【政区沿革】 南北朝始(公元420年)于此置宋熙郡、兴乐县。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改兴乐为嘉川县。隋开皇二年(公元583年)废宋熙郡。至元十四年(1227年)嘉川入绵谷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嘉川县,二十三年废嘉川县,在清代属下百丈堡。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第三区苏维埃和庙二湾市镇苏维埃。1942年旺苍设治后,改庙二湾为嘉川乡。1950年在嘉川建立第一区人民政府。1958年撤区并乡,建立嘉川人民公社。1962年撤销公社,恢复嘉川区。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由原嘉川乡、西河乡、嘉川镇合并为现嘉川镇,在原区公所(梁家场)办公。2006年10月镇政府驻地由梁家场迁至红旗六社(原嘉川乡驻地)。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石龙、石桥、红旗、庆寨、顺水、小松、灯塔、龙王、槐树、五红、群峰、前哨、太平、和平、庙二、蔬菜、五四、群力、大树、青林等20个村民委员会和庙二湾、何家坝、和平3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56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86万人,城镇化率31.2%。另有流动人口1866人。总人口中,男性2.35万人,占51.53%;女性2.2万人,占48.47%;14岁以下6931人,占15.21%;15~64岁2.50万人,占54.87%;65岁以上1.37人,占29.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55万人,占99.7%;回族137人,占总人口的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6&,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长率6&。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7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36 千米,总面积96.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87.42平方千米,占90.5%;水域9.38平方千米,占9.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71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南北两面为山,中间为河谷走廊,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东西持平。海拔一般在460~1230米之间,最高点回龙山顶海拔1251.07米,最低点五四村境内东河张口狮处海拔412.31米。走廊段多冲积小平原,嘉川坝最大,西柳坝次之。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相交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暖和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多旱,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6.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5℃。年均日照1400小时,平均气温年较差10℃,全年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月)。   【水文】 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东河由石龙村入境,由东向西再转南经石龙、石桥、庆寨、庙二、蔬菜、太平、五四等村出境,在阆中烂泥沟汇入嘉陵江;西河由和平村入境,由西向东经和平、灯塔、何家坝、庙二,在太平村梨子沟口汇入东河;唐家河源自前哨村,经群峰、五红、槐树、灯塔等村在西柳坝处汇入西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以煤矿和石灰石为主,零星分布铁、铜、硝等矿产资源。经探明,全镇共有煤炭1000万吨,主要分布在五红、槐树、龙王、小松、群峰等村;石灰石资源9600万吨,主要分布在群峰、前哨、小松等村。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风灾、雪灾、地震等。洪灾几乎一年一遇,尤以发生在日和日的洪灾最为严重,全镇所有村都遭受巨大损失;地震以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最为严重,造成境内9200余户、4万多人全部受灾,城乡居民住房不同程度受损。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0339亩,其中田5847亩,地4492亩,人均耕地0.385亩,以种水稻、玉米、小麦、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1亿无元,占国内生产总会的5.1%。2011年粮食产量8400吨,人均308.4千克,其中水稻3600吨,小麦2700吨,玉米7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8300亩,产量4.5万吨,其中萝卜3600吨,胡萝卜1100吨,茄子2100吨,西红柿1100吨,大葱1200吨,四季豆800吨。畜牧业以猪、牛、羊及家禽为主,2011年末生猪饲养量34000头,年末存栏9300头;牛饲养量2500头,年末出栏1600头;羊饲养量2300只,年末存栏1300只;家禽饲养量24.6万羽,年末存栏6.3万羽。   【工业】 以煤炭、化工、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制药、建材为主,拥有工业企业37家,职工5389人。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34.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9.8%;实现工业增加值9.61亿元,比上年增长79.29%。   【商业贸易】 2011年共有商业网点679个,从业人员1386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城乡集贸市场7个,年成交额3.92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末财政总收入1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0万元,比上年增长6.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25万元,增值税70万元,企业所得税8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564元,比上年增长6%。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9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0余户,各类图书室16个(含社区2个),藏书2.5万余册,音乐、书法及文学业余创作者达20余人,有市、县级文物保护点10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2所,在园幼儿1118人,专任教师45人;小学3所,在校学生1652人,专任教师1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学生647人,专任教师5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676.58万元,比去年增长2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45%,比上年增长1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1个,门诊部(所)1个,有床位8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0张,固定资产总值1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4名,其中执业医师12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万人次。20个村的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个。   【广播电视】 广播站始建于1992年,2010年机构改革后,隶属于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旺苍分公司,更名为嘉川营业部,辖嘉川镇、张华镇、柳溪乡、枣林乡、川北监狱五个片区,现设经理1人,职员11人,大专以上学历1人。拥有电视用户9900户,入户率达98.5%,网络光纤点67个,光纤总长150千米,目前传输模拟节目43套,数字电视节目110套,拥有数字电视用户6200户。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082户、1298人,支出222.645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月人均143元,比上年增长20%;医疗救助35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072人,共支出42.62万元,比上年增长2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88户626人,支出40.96万元,比上年增长60%;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1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7.15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五保人员56人。社区服务设施2个。年满60周岁以上享受农村低保人员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14人。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广(元)巴(中)高速、省道202线、广(元)巴(中)铁路横贯其间,另有嘉张、嘉柳公路过境10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县人民政府7千米,距广元飞机场79千米。   【邮政电信】 有邮政局1处,年邮政业务总量530万元,其中纯收入25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收发8000份,电信企业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万户,电话普及率98%;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互联网用户35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00万元。   镇区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 已建成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80班次,日均客运量3000余人次。   【给排水】 2011年嘉川供水站与县自来水公司联网,年供水3.5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5200米。2011年,县污水处理厂在嘉川镇庆寨村七社建成,县垃圾处理厂在石桥村二社建成。   【供电】 已建成3个110KV输变电站,农网改造90%,基本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园林绿化】 2011年有花台40个,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   (撰稿:严福先【民政办主任 】,初审:石建平,复审:杜 剑)  木 门 镇(Mumen Zhen)   木门镇是&四川省城镇建设示范镇&、红四方面军&木门会议&会址所在地。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公元六世纪在此置木门郡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31&52.24&P~106&53&11.79&P,北纬32&06&27.37&P~32&10&76.02&P。地处旺苍县南部,东与南江县双桂乡为邻,南连九龙乡与苍溪县黄猫乡,西与化龙乡、龙凤乡接壤,北接普济镇、农建乡。人民政府驻木门农科村,电话区号0839,邮政编码628214,距旺苍县城区36千米。   【政区沿革】 南朝肖梁时期,公元521年设木门郡、伏强县,郡县同治。隋代始属巴州。民国属南江县青龙场。1933年~1935年在木门镇长赤县设第五区苏维埃。1942年旺苍设治局建东藩乡。1956年建东凡区。1958年撤区建红旗公社。1980年改为木门镇。1992年原茶园乡并入。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木门、茶元、元坝、三合、青龙、双凤、柳树、天星、杏垭、黄梁、双山、飞凤、盐井等13个村民委员会和木门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521人,城镇化率16.58%。另有流动人口2400余人。总人口中,男性1.83万人,占54.95%;女性1.5万人,占45.05%;14岁以下5329人,占16%;15~64岁1.84万人,占55.14%;65岁以上9613人,占28.8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33万人;回族12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62&,人口死亡率5.66&,人口自然增长率2.96&。辖区东西最大距离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总面积5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49.68平方千米,占92%;水域4.32平方千米,占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属米仓走廊东端低山区,多桌状山。北坡陡,南坡缓,地势略为北高南低。最高点凤凰山顶海拔805米,最低点青岗坝海拔309米。   【气候】 属温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寒夏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20.75℃,1月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5.5℃;7月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38℃。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250天,无霜期年平均230天,最长260天,最短1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36小时,0℃以上持续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1185.7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092.4毫米(1981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729.8毫米(1979年)。   【水文】 境内河流属渠江水系。柏树河、清江河、金鱼河三河汇流于木门,流经南江县正直镇入巴中市恩阳镇汇于渠江,境内总长22千米。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火灾等。雹灾平均5年3遇,最严重一次发生在日,降雹时间约30分钟,涉及境内13 个村,大如禽蛋,堆满院坝,厚齐条石,三日不化,受灾面积达1000公顷。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一次发生在日,造成1万亩小麦受灾,减产10万公斤。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23万亩,人均0.63亩,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8.67亿元,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4%。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8925吨,人均455.7千克,其中水稻5586吨,小麦1273吨,玉米678吨,豆类121吨,薯类1267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主要品种有菠菜、芹菜、萝卜、茄子、辣椒、大白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4751亩,产量7376吨。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5万头,年末存栏2.35万头;羊饲养量2621只,出栏1892只,年末存栏7000只;兔出栏2623只,年末存栏1.5万只;牛出栏1456头,年末存栏2185头;家禽年饲养量15.53万羽,出栏15.3万羽。   【工业】 以食品加工、茶叶生产加工、采沙、木材加工、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为主。拥有醪糟豆瓣加工生产企业3家,职工30余人。注册商标2个。   【商业贸易】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512个,从业人员978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12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213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400万元,比上年增长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80万元、增值税1200万元、企业所得税8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800元,比上年增长3%。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415万元,比上年增长20%;各项贷款余额5021万元,比上年下降3%。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各类文化专业户45户,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2.6万册余;音乐人才5人、美术人才6人、书法人才6人、摄影技术人才8人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10人;有木门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1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7所,在校学生2100人,专任教师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1400人,专任教师8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4个,门诊部(所)18个;有床位9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39张;固定资产总值3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0名,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1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26万人次。13个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15个,1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广播电视】 1992年12月建成木门镇有线电视站,后改称木门镇广播电视站。现有有线电视用户4150户,入户率51.7%。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45户,人数665人;医疗救助267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6户,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9人。敬老院1家,床位9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0人。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个,使3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9万人,参保率95%。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广巴高速公路10.3千米、县道公路32千米、硬化村道公路213千米。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400万元,其中纯收入200万元。报纸、杂志年累计期收发2万份。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4300户,电话普及率50%;移动电话用户1.5万余户,互联网用户2356户。   场镇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 2008年建成木门镇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80班次,日均客运量3000余人次。   【给排水】 1984年建成木门镇自来水厂,有深水井4眼及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5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150供水管道1.1万米,D800排水管道1.6万米。   【供电】 1983年木门镇变电站、供电站建成,1996年供电站迁至木门镇柳树一社,年供电8000万千瓦。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36个,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   (撰稿:孙正国【民政办主任】,初审:李奇,复审:尹朝南)   白 水 镇(Baishui Zhen)   白水镇为旺苍西部物资集散地,&省级小集镇试点镇&,素有旺苍&西大门&之称。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白水镇旧名大兴场,地呈尖状,俗名&尖场子&。清末设白水乡于镇东白水寺,沿袭至今。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01&18.18&P~106&02&17.17&P,北纬32&15&25.60 &P~32&25&71.12&P。地处旺苍县西部,东与尚武镇接壤、南连枣林乡、西邻元坝区柳桥乡、北接燕子乡。镇人民政府驻大兴居委会,电话区号0839,邮政编码628201,西距广元市区35千米,东距旺苍县城31千米。   【政区沿革】 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白水乡,属广元县。1933年建广元县第十区苏维埃。日,建立白水区公所。日白水区原属地域成立&白水人民公社&。l969年12月2日文革时期成立区革委会。1980年恢复区公所。1992年10月撤销白水区公所,成立白水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河边村、白水村、团结村、光明村、建国村、勇敢村、同心村、中院村、卢家坝村、白水寺村、快活村、建兴村、黄金村、前锋村14个村(7个联合村)和1个居委会,共81个社。   境内原白水煤矿和陈家岭煤矿实施政策性破产后,于2002年7月经广元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静乐寺街道办事处和陈家岭街道办事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44万人。其中静乐寺和陈家岭两街区1.09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26万人,占51.67%;女性1.18万人,占48.33%;14岁以下3845人,占15.72%;15~64岁1.69万人,占69.22%;65岁以上3681人,占15.06%。2011年人口出生率8.53&,死亡率6.00&,人口自然增长率2.53&。辖区总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54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属低中山、低山带。版图如&C&字,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脉海拨1687.5米,南部低山海拨米,中部处米仓走廊,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水热条件好,物产丰富。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5℃,1月平均气温0℃以上,7月平均气温34℃。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   【水文】 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全镇河流密布,塘库众多,水资源丰富。其中源于镇西北的白水河,向南至尖场子,迂回向东至白水寺处,纳杨老河水,经红岩湾流入尚武镇,总长15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煤炭、青石、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炭地质储量1385万吨,可采储量399万吨。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风灾、洪涝、地质灾害、冰雹等。日,日降雨达700毫米,粮食和经济作物遭受重大损失。1969年4月,发生特大风灾,小春粮食及林场受严重损失。日,刮11级大风,全区树木折断、房屋损坏惨重。日,遭暴雨袭击,全区死亡30余人,重伤17人。1980年,白水乡的中院大院滑坡,摧损民房七家。1981年8月连续降雨,特别是9月15日暴雨成灾,全区粮食、房屋损失惨重。1982年,苟家垭水库滑坡摧毁农房12家。日,白水地区普降大雨,农田、水利、公路、堡坎、农房、牲畜受到严重损失。日,白水镇突降特大暴雨,造成八个联合村居委会、农房、田地、农作物、河堤、桥梁、公路、饮水管道严重受损,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不同程度损坏,大面积交通、供电、通信中断。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411公顷,以水田和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稻谷、小麦、玉米等。2011年粮食总产量5264吨,其中播种小麦3650亩,总产量1324吨;豌豆100亩,总产量19.2吨;胡豆100亩,总产量19.8吨;洋芋1800亩,总产量422吨;水稻3862亩,总产量2086吨;玉米2390亩,总产量859吨;大豆330亩,总产量48吨;油菜1785亩,总量269吨;发展优质水果产量达到508吨,管护茶园面积1000亩,新建茶园200亩,生产茶叶58吨;发展核桃1000亩,产量25吨,蔬菜种植面积达2475亩,产量5023吨;中药材产量达32吨。   【工业】 拥有企业26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职工4839人,以煤矿、非煤矿山、洗选、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9.13亿元。   【商业贸易】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11个,从业人员122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735亿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集贸市场10个,年成交额2.48亿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989.05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900万元、增值税540万元、企业所得税40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100元(不含街道办),比上年增长5%。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7%;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3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4处,职工俱乐部1个,中老年舞蹈队、秧歌队、器乐队各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5户,各类图书室22个,藏书10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9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3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1361人,专任教师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40余人。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6万元,比上年增长25%。   【医疗卫生】 中心卫生院有科室17个,门诊部(所)3个;有床位15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70张,固定资产总值760万。专业卫生人员96名,其中执业医师24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2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73万人次。14个行政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4个,看台设座椅400张,中心文化广场、门球场各1处。街道办事处和20%的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白水镇连年举办象棋、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健身活动, 有舞龙狮队1个,经常开展舞龙狮、枪棍、秧歌、自由舞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老年舞蹈队多次在市、县组织的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广播电视】 1992年12月成立广播电视站,现有有线电视用户5751户,公铁路沿线各村有线电视覆盖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6户,月人均160元以上;城镇医疗救助500人次,人均200元以上。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39人,共支出1.6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7户,人数462人,支出34.37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18万元。社会福利费7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90张,已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人。   2011年末,静乐寺、陈家岭街道有退休职工1652人,省、县两级为其统筹养老金210万元,两处514户1861位街区低保人员月人均发放补贴110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广巴铁路横贯白水中部,白水火车站距场镇仅300余米,省道202线、广巴高速公路穿越白水全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8个,邮政业务收入459万元。报纸、杂志期刊累计收发20万份。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9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300门,固定电话用户4400户,移动电话用户3763户,互联网用户1600户。   场镇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 拥有客货运车辆200余辆,日发客运汽车50班次,日均客运量2000余人次。全镇村村通公路,90%以上社通公路,交道十分便利。另有从两个街道办事处通住省道202线公路2条,总长5000米。有客运班车2辆,日发送4个班次。   【给排水】 1985年建成白水镇自来水厂,有成套净化设备,年供水10万立方米,镇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4000米,受益村数9个,供1万余人饮用。陈家岭街区黑滩子引水工程年供水12万立方米。   【供电】 1992年白水三五变电站、供电站建成,供电量万千瓦时。   陈家岭街区1980年建成3.5万伏变电站。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40个,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   (撰稿:张春林【民政办主任】,初审:何祥庭,复审:王明海)  尚 武 镇(Shangwu ZhenShang Wu Zhen)   尚武镇是&省级生态镇&、&市级环境优美示范镇&、&市级低碳示范镇&、&百户千村示范乡镇&。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1942年秋旺苍设治局&改定乡(镇)名称&,原真武宫乡改名为尚武乡,寓尚武抗日之意。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6&08&53.69&P~106&14&82.47&P,北纬32&12&59.23&P~32&21&64.54&P。东北与嘉川镇为邻,西南与白水镇和枣林乡接壤。人民政府驻真武宫居委会,电话区号0839,邮政编码628204,东距旺苍县城17千米,西距广元市43千米。   【政区沿革】 古属巴国地,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废兴乐县为嘉川县,属嘉川县。清代名撑腰保,属黄洋镇。1933年建广元县第三区第9乡苏维埃。1942年建尚武乡属旺苍县设治局。1950年属治城区。1958年撤乡并入嘉川公社。1961年建尚武公社。1984年改为尚武乡。1992年建尚武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自来、榆钱、万家沟、新生、五马、胜利、石锣、寨梁等8个村民委员会和真武宫社区居委会。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11万人,城镇化率9 %。另有流动人口466人。总人口中,男性6318人,占51.17 %;女性6022人,占48.83%;14岁以下2547 人,占20.63 %;15~64岁9165人,占74.35%;65岁以上628人,占 5.0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23人,占99.93%;回族1人,维吾尔族1人,苗族3人,蒙古族4人,少数民族占0.07%。2011年人口出生率3.37&,死亡率3.22&,人口自然增长率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