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豆先生真人免费观看谪才页,"为什么

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且存在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您的账号或骗取您的财产。袁枢是干吗的
袁枢是干吗的
10-01-08 &匿名提问
袁枢() 中国南宋史学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杨万里() 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屡迁至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后迁秘书少监。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 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诗歌创作与诗论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杨万里还写了一些反映农民劳动生活的诗,如《竹枝歌》7首写舟人纤夫雨夜行船:&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对辛苦劳役的下层人民表示关切。《圩丁词十解》是他路过当涂看到圩丁筑堤而写的,目的在于&授圩丁之修圩者歌之,以相其劳&,诗中以赞赏的态度描绘了水利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插秧歌》则描写了农民在雨中紧张劳动情景。象&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未送太仓新玉粒,敢先云子滑流匙&(《至后入城道中杂兴》)以及《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民的遭遇深表同情。  杨万里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他的诗初学江西诗派,《江湖集》自序说:&予少作有诗千余篇,至绍兴壬午年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体也。&他的第二部诗集《荆溪集》自序中说他初学江西,又学陈师道的五律、王安石的七绝,后来还学过晚唐诗,直到51岁时,才&忽若有悟&。跳出步人后尘的路子,自辟蹊径,面向大自然寻找诗意:&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他在《跋徐恭仲省□近诗》中写道:&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由师法前人到自筑诗坛,由在书本中寻诗到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写诗的材料,使杨万里的诗终于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形成,与杨万里所提倡的&活法&有关。&活法&原是《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者吕本中提出的,意在&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杨万里的&活法&也包含这个意思,但立足点则是师法自然。他的诗友张□说:&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跳腾踔厉,追摄造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自然情趣,并用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杨万里的&活法&。  与此相应,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如《晓行望云山》:&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过宝应县新开湖》:&天上云烟压水来,湖中波浪打云回。中间不是平林树,水色天容拆不开。&都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景物的&活&来表现意趣的&活&。如《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类诗大都想象丰富、奇特,景物活,意趣活,表现手法也同样活,一笔一转,一转一境,令人目不暇接。  诚斋体的另一特点是幽默诙谐。大自然的一切,大而日月山川,小而蜂蝶花木,无不收拾入诗,并且涉笔便有谐趣,以至姜夔有&处处山川怕见君&的戏语。《嘲蜂》、《嘲蜻蜓》、《嘲稚子》、《嘲星月》、《戏笔》等,都富有幽默感。有些诗,还能于诙谐中寓讽刺之意和激愤之情,如《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篙师只管信船流,不作前滩水石谋。却被惊湍旋三转,倒将船尾作船头。&至于《嘲淮风》:&不去扫清天北雾,只来卷起浪头山!&《观蚁》:&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后车!&嘲讽之意,更灼然可见。  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活泼,适当选择、熔炼俗谚口语入诗,这是&诚斋体&的又一特点。这比起江西派的搜僻典、用生词、押险韵、造拗句,显然是一种大胆的解放。《竹枝歌序》称隐括纤夫舟人&吟讴啸谑&而为歌,可见他对民歌的语言形式也有所吸收。如《檄风伯》中写与风神相戏:&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很能体现诚斋体的各项特点。  杨万里在当时与陆游、范成大等齐名,在南宋诗坛声誉甚高,并且得到北方金代一些诗人的推许(刘祁《归潜志》卷八)。但杨万里诗歌在内容上比陆、范要逊色一些:其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沉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赶不上范成大的深刻,数量上也少得多。采用&活法&无微不至地&斧藻江山,追逐风月&,这是杨万里的主要成就所在。&诚斋体&在造意、选材和风格上虽有独创性,但由于题材的琐屑细小,以致境界不甚开阔,加之他有时过分追求趣味性、&信手&、&走笔&,致使一些诗作缺乏必要的艺术概括,草率成章;语言有时也不经选择,随便运用,以致后人有&佻巧&、&油滑&之讥。他的七言绝句对南宋中后期的江湖派诗人及清代的郭□等人影响较大。  杨万里的诗歌理论,主要见于《诚斋诗话》及一些序文中。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称诗是&矫天下之具&(《诗论》),并认为诗歌应该是有为而作,起到某种扬善讽恶的作用,不能无病呻吟。在表现方法上,他重视委婉含蓄,尚&意&重&味&。他所说的诗&味&,既继承了司空图&韵味&说的特点,但又受到江西诗派诗论的一些影响,求&味&而不离&形&、&法&。当然,杨万里讲的&法&主要是&活法&,他崇尚独创,反对死守规则的&舍风味而论形似&的模拟之风。因此,杨万里与江西诗派诸人不同,他大力提倡晚唐诗风,追求 &晚唐异味&。在评论前人时,他也能脱离时人偏见,既推崇杜甫、黄庭坚,也称赞李白、苏轼。其《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比喻佳妙,常为后人引用。《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  词与辞赋 《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语,称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词作今存15首。其中如〔昭君怨〕《赋松上鸥》:&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稚子莫喧哗,恐惊他!俄顷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词风活泼清新,饶有趣味,和他的诗风很相似。  杨万里的辞赋也比较有特色。如《浯溪赋》以剥藓读元结的《中兴颂》碑为引子,借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往事讽谕时事,对宋徽宗、高宗父子进行了批评,时人争相传诵,与范成大《馆娃宫赋》齐名。《海□赋》写宋军以海□船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的战役,也具有现实意义。这类赋和欧阳修、苏轼的作品一样,摆脱了汉赋板重的句法和齐梁骈俪风气,以散势行韵文,韵脚多在虚词之前,读起来一气贯串,流利自然。  杨万里还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20卷。他解释《易》的观点与程颐相近。因爱引用历史事件来证实《易》经,曾为后世经学家非议。但纪昀等人仍认为《诚斋易传》有&不可磨灭&处(《四库全书总目》)。  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江湖集》、《荆溪集》等10种诗集及其他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又有《杨文节公诗集》42卷,清乾隆年间杨云采据明本校刻。《诚斋易传》20卷,以曝书亭影宋本为佳。《诚斋诗话》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 & & & & & & & &
& 正文        
小伙手机丢失1年竟遇贼&上门& 要花300元买其QQ号
  最近杭州三墩派出所遇到了这么一个奇葩的案子。失主杨先生的手机丢了近一年,没想到一年后小偷主动联系了失主,自投罗网啊。
  杨先生自己都感叹:&丢了近一年,我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没想到小偷大胆加了我的QQ!还想把我的QQ买下来!&
  一年前丢失的手机
  一年后有个陌生人来加失主的QQ
  杨先生的手机是日丢的。那一天,杨先生在三墩某面馆帮朋友刷墙,当时他把iPhone 6手机放在身后的桌子上。就那么一转眼间的功夫,手机不见了。
  随后,杨先生报警。
  三墩派出所接到报案后展开调查,由于店面正在装修,没有安装监控,案发时间段进出人员又较多,案件调查陷入僵局。
  警长金玉荣得知杨先生对手机设置了定位后,嘱咐他密切关注手机定位信息。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警长不时联系杨先生询问最新线索,然而还是一无所获。
△网络图(图文无关)
  就这样到了今年11月,手机丢失快一年了,杨先生觉得这手机肯定是找不回了。
  &我的手机没有设置开机密码,一打开就可以使用的。之前没有抹除任何信息,是想通过有人使用我的手机,来定位iPhone的位置。但是对方好像也没怎么用,这么久了,就没有抱任何希望了嘛,所以我把苹果手机的ID抹除了。&
  然而,事情就是那么奇妙!
  没过多久,有一个陌生人通过QQ账号查找主动联系了杨先生,说要买杨先生的QQ号。
  一个陌生人,没有任何途径知道杨先生的QQ号,还无缘无故要买这个QQ。杨先生也是非常机智,立马联想到当年他丢失的那个iPhone6账号ID就是QQ邮箱注册的。对方很可能就是知道这个iPhone ID,才知道了杨先生的QQ号码。
  主动上门的这个贼
  就是当年经常给面馆送外卖的小哥
  贼主动上门了!这么一想,杨先生整个人都激动了!
  杨先生一边跟对方虚与委蛇,假称是同行,就这样获取了对方的信任,然后在对方QQ空间中找到其真实照片,并截取了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同时,杨先生将情况全部告诉给了金玉荣警官,怀疑对方可能与盗窃手机案有关。三墩派出所民警立即顺藤摸瓜,这么一查,发现这个人经常替杨先生当时帮忙装修的那家面馆送外卖。
  很快,警方就知道了这个男人。
  没用过苹果手机
  去破解密码还被骗了300元
  男子姓张,1989年出生,安徽人,刚做了爸爸,有一份全职工作兼职送外卖。在民警的询问下,张某悔恨又惭愧地低下了头。
张某说一年前他一时头脑发热,趁人不备顺手牵羊。之后一直把手机留在身边,打算自己用。
  但是张某也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之前从来没使用过iPhone手机,用的是一款国产的安卓手机。
  &偷来的iPhone手机能开机,但是想安装软件时,就跳出来要输入iPhone ID的密码,我不知道密码,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就找人去破解密码。&
  张某说,他找人帮忙破解密码,还上当被骗了300元。后来,他通过上网了解到,iPhone ID的密码是可以通过邮箱找回的。他看到这个iPhone ID是一个QQ邮箱,于是就想用300块钱买下QQ,没想到自投罗网。
分享与收藏:&
本文关键字:
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c) 驴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QQ:当前位置: >>
王阳明与冀元亨
王阳明与冀元亨王阳明与冀元亨 2014 年 10 月 17 日 17:42 新浪历史 作者:苦茶王守仁(1472 年 10 月 31 日―1529 年 1 月 9 日) ,幼名云,字伯安, 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 (文/新浪专栏 新史记 廖峰)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 年)六月十四日, 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 仅过四十三天,宸濠之乱即被王阳明平定。平叛宸濠之乱本应是王阳明最 大的一场事功,但可惜的是,王阳明的功勋非但没有得到明武宗朝臣的正 当认可,反而因“谗言朋兴,几陷不测” 。尽管当明世宗继位后,重新肯 定其功绩,给予其各种封赏,但此时对王阳明来说,最大的遗憾已铸成, 那就是――冀元亨已故。 早在正德十五年八月,王阳明上《咨六部伸理冀元亨》 ,提到对冀元 亨被陷“痛心刻骨,日夜冤愤不能自已者” ,甚至认为“义当与之同死” 。 而嘉靖元年正月初十日,王阳明面对世宗封爵之赏,上《辞封爵普恩赏以 彰国典疏》 ,其中一条理由即是冀元亨以忠受祸缘于自己,故认为“虽尽 削臣职,移报元亨,亦无以赎此痛” 。让王阳明抱憾至斯的冀元亨,在后 世因其早亡未留下著述,而被学界所忽略。通过挖掘历史资料,考察其行 事,辅以时人记载,将冀元亨一生事迹彰显于世人面前,以期稍补阳明先 生之憾,亦弥补历史研究之空白,此即笔者之写作初衷。一、师徒因缘 正德元年,太监刘瑾专权,南京科道官员戴铣、薄彦徽等人因忤旨, 逮系诏狱。 时身为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上奏 《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 言及谏官的职责就是直言上疏,希望刚刚即位的正德皇帝能够有过能改, 无过则加勉。而因上疏获罪,最后将使得臣民妄生疑惧。这封奏疏为南京 科道官员辩护,同时也是对于大臣直言上疏权利的维护。但是,王阳明却 由此得罪宦官刘瑾,不仅未能挽救南京科道同僚,反而因言获罪,被廷杖 四十,流放贵州龙场驿。也正是因此,冀元亨才有机会能够结识王阳明, 并拜入门下,成为弟子。 冀元亨, 字惟冀, 号斋, 湖南常德人。 冀元亨与蒋信是同乡兼好友, 在遇到王阳明之前,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问学, 《明儒学案》有云: “先生 (蒋信)初无所师授, 与冀斋元亨考索与书本之间。 ” 蒋信也说: “某自弱冠, 与先生定交,道术同异之讲辩,欣喜忧戚之相通。 ” 当王阳明忤怒当道,被发配贵州期间,友人唯恐避之不及,而冀元亨 却将之看作一个极好的问学机会,正德三年,冀元亨携蒋信拜见王阳明。 正德五年,刘瑾已经伏诛,王阳明再度被起用,被委任庐陵知县,赴任路 上,再次在常德遇到冀元亨与蒋信,此 次二人执弟子礼, 向阳明求教, 并跟随向其问学。 在这里,有关冀元亨、蒋信拜望王阳明的时间需要再澄清一下。 《明 史 冀元亨传》中记载含糊,只是提到“笃信守仁学” ,而未及何时从阳明 交游。 《明史 蒋信传》有“与同郡冀元亨善,王守仁谪龙场,过其地,偕 元亨事焉”的记载。 《明儒学案》中则记录为“阳明谪龙场,先生与蒋道 林往师焉,从之之庐陵,u年而归” 。这样将阳明贬谪贵州龙场与赴庐陵 知县的时间混为一谈,给人印象是冀元亨与蒋信曾跟随王阳明到过贵州。 事实上,蒋信的《明乡进士冀斋先生元亨墓表》则比较明晰。 岁正德庚午,阳明子起谪道,常与某同请见而师拜之,遂荷装从之庐 陵。u年,闻其学以归。 综合《王阳明年谱》的记载。 五年庚午,先生三十九岁,在吉。升庐陵县知县。语学者悟入之功。 先是先生赴龙场时,随地讲授。及归,过常德、辰州,见门人冀元亨、蒋 信、刘观时辈俱能卓立,喜曰: “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幸得诸 友! ” 可以看出,蒋信与冀元亨在正德三年并未跟随阳明入黔,而是在五年 阳明由黔返庐陵时才真正跟随其求学。 冀元亨对王阳明大为叹服,不仅体现在学术思想上,更体现在其一生 的行事方面。蒋信曾这样记载: 喟然语同志曰,夫学术一本而已矣。行谊气节犹非也,况支离于糟粕 者乎。吾固犹恨得见阳明子之晚也。自是日进其乡子弟与之讲磨,诚意恳 至,闻者感动。远近争师之。寻常应接,亦每有启发开喻,乾父坤母,民 胞物与之训, 福善祸淫, 仁者有后之说; 贵不隐于荐绅, 而贱不遗于童仆。 盖与人为善,未尝一日倦也。 观其后来与宁王朱宸濠劝诫周旋, 更是阳明 “知行合一” 的最好注脚。 与后来转习湛若水之学的蒋信不同,冀元亨始终如一的跟随王阳明的学说。 正德十一年,冀元亨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闱未取,转而跟随王阳明至江 西为塾师。 逮入丙子乡试,则以所闻于师友,而独得之身心者发之笔下,渊源雄 伟之论,皆近代儒者所未及。一时场屋号知文之士,且目之为怪,独西野 长公以侍御监试事, 谓必楚豪杰也, 竟置优选。 丁丑试礼闱, 主司大奇之, 以遗二判弗敢取。由是声望动京师。 由此条史料也可以看出,冀元亨跟随王阳明早期“知行合一”之说, 并将其用于乡试之中,并中举人。这不妨看作,地方学官对于王阳明学说 的接受。虽然,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驿期间,贵州提学席书就曾经请其到 贵阳文明书院讲学,但是并未提到阳明学说是否能够适应科举。而冀元亨 中举,就能看出阳明学在民间重要的影响力。而京闱的失利,也让冀元亨认识 到阳明学与当时流行的朱子学之间还存在巨大的悬隔。因此,他就转而跟 随王阳明,一面继续求学,一面成为阳明家的塾师。二、冀元亨与宸濠之乱 科场失利之后,冀元亨在江西吉安继续跟随王阳明。此时,宁王朱宸 濠阴谋不轨,准备起兵作乱。为给自己的行为增加正当性,朱宸濠四处拉 拢文武官员、文人名士,王阳明正在被招徕之列。冀元亨作为王阳明最为 看重的弟子,被王阳明派往朱宸濠处,一方面加以劝诫,另一方面也是让 他观察宁王的动向。而此事正成为阳明通逆的证据,也成为冀元亨附逆的 因由,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考察此事。 有关此事, 《明史》中记载相对平实,仅可见此事大略。 从守仁于赣,守仁属以教子。宸濠怀不轨,而外务名高,贻书守仁问 学,守仁使元亨往。宸濠语挑之,佯不喻,独与之论学,宸濠目为痴。他 日讲《西铭》 ,反覆君臣义甚悉。宸濠亦服,厚赠遣之,元亨反其赠于官。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记载大体类似: 宸濠致书问学,阳明使先生往答之。濠谈王霸之略,先生昧昧,第与 之言学而已。 濠拊掌谓人曰: &人痴一至是耶! &一日讲 《西铭》 , 先生反复陈君臣之义, 本於一体, 以动濠。 濠大诧之, 先生从容复理前语。 濠曰:&此生大有胆气。&遂遣归。 从这两条史料可见,冀元亨是作为王阳明的塾师,被其遣往宁王处, 并通过讲学对其加以劝喻。当劝喻无效之时,冀元亨就选择离开,并将所 赠的礼物, 全部交还。 黄宗羲所记虽补充了史料, 但于 《明史》 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遣冀元亨至宁王朱宸濠处,几乎未有明确记载 时间的史料。即使是《年谱》 ,也是将此事系于正德十五年庚辰条王阳明 上疏下来追述且语焉不详,含糊不清。可以见此事之隐秘,这也是造成阳 明平宸濠之乱后,被人诬为“通濠” ,冀元亨入狱的原因。 事实上, 尽管当时行事秘密, 但阳明遣冀元亨的动机还是十分明确的。 郑晓的《今言》中,对此有记载: 王阳明初见宸濠,佯言售意,以窥逆谋。宴时,李士实在坐,宸濠言 康陵政事缺失,外示愁叹。士实曰: “世岂无汤、武耶! ”阳明曰: “汤、 武亦须伊、吕。 ”宸濠又曰: “有汤武便有伊、吕。 ”阳明曰: “若有伊、吕, 何患夷、齐! ”自是,阳明始知宸濠谋逆决矣。乃遣其门生举人冀元亨往 来濠邸,觇其动静,益得其详 。 黄宗羲所言王霸之辨,其实是朱宸濠与王阳明的一段对谈。在席间, 朱宸濠的谋士李士实首先挑起话题,以“汤、武”来隐语“革命” ,王阳明沮其言,认为朱宸濠是缺乏伊尹、吕尚这 样的谋士大臣的。 这时候, 朱宸濠按捺不住, 便径自言, 只要敢于 “革命” , 就一定会有“伊尹、吕尚”的辅佐。王阳明则反诘,如果真有伊尹、吕尚 的辅佐,害怕什么伯夷叔齐呢?而郑晓也暗示,王阳明派冀元亨到朱宸濠 处,是为了做卧底,监视和探听叛乱的阴谋。 对此,王阳明也承认了派遣冀元亨,正是为了探查宁王的逆谋。 初, 予尝使门人冀元亨者因讲学说濠以君臣大义, 或格其奸。 濠不怿, 已而滋怒,遣人阴购害之。冀辞予曰:&濠必反,先生宜早计。& 遂遁归。至是闻变,知予必起兵,即日潜行赴难,亦适以是日至。 此外,王阳明还在《咨六部伸理冀元亨》中对此事加以公布: 偶值宸濠饰诈要名,礼贤求学,本职因使本生乘机往见宸濠,冀得因 事纳规,开陈大义,沮其邪谋;如其不可劝喻,亦因得以审察动静,知其 叛逆迟速之机,庶可密为御备。本生既与相见,议论大相矛盾,宸濠以本 职所遣,一时虽亦含忍遣发,而毒怒不已,阴使恶党,四出访缉,欲加陷 害; 本生素性愿恪, 初不之知, 而本职风闻其说, 当遣密从间道潜回常德, 以避其祸。 可以看出,王阳明派遣冀元亨的意图是劝喻朱宸濠,让其放弃反叛的 逆谋;如果无法劝阻,那么就让冀元亨作为卧底,向王阳明传达情报。而 事实上,观冀元亨的行为,也确实按照阳明所安排,先向宸濠晓以大义, 在无果的情况下,又将消息传于阳明,以便阳明早作准备。 如果说,这仅仅是阳明一人之言,多少存有辩护的可能,刑部主事陆 澄在考察完整个事件后,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其遣冀元亨往见者,是守仁知宸濠素蓄逆谋,而元亨素怀忠孝,欲使 启其良心,而因以探其密计尔。元亨一见,不合而归。使言合志投,当留 信宿,何反逆之日,反在千里之外乎? 这里,陆澄明确指出,王阳明派遣冀元亨至朱宸濠处的目的就在于, “欲使启其良心,而因以探其密计尔” 。所谓“启其良心” ,就是指劝喻宁 王,使其放弃叛逆之心。而“探其密计” ,显然就是指冀元亨作为卧底, 为王阳明提供第一手的情报。正是因为冀元亨提供的情报,王阳明才能提 早着手平叛的准备工作。因此,才能在宸濠叛乱之后,迅速成功平叛,这 都与冀元亨提供的准确情报不无关系。 通过以上史料分析,可以看出,王阳明在获知朱宸濠可能谋逆之后, 并未向京城汇报,而是派遣冀元亨前去劝说,希望宁王能够放弃叛乱的图 谋。 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 冀元亨又成为王阳明在宁王身边的卧底。 虽然, 缺乏冀元亨在宁王府的具体时间,但是从正德十二年京闱失利,冀元亨 赴江西跟随王阳明为塾师之后,不晚于正德十四年宸濠叛乱之前。正是当 冀元亨确定宁王逆谋已决的情况下,才正式通知王阳明,为了防止宁王疑 心,并未回到王阳明身边,而是回到家乡常德。可以说,正是因为冀元亨 秘密通知,王阳明才能提前安排平叛的准备工作,也才能在朱宸濠掀起叛 乱后,迅速派军队将其镇压。三、获罪入狱 明武宗因宸濠叛乱,准备御驾亲征,周围宵小,不但不加以阻拦,而 且怂恿万端。当王阳明顺利平叛后,竟然要求王阳明将朱宸濠释放,希望 再起战端。王阳明断然拒绝,因此衔恨者众。因此,在平乱之后,王阳明 被诬“通濠” ,那么,被派遣至朱宸濠处的冀元亨首当其冲不免于难。对 此, 《明史》载为: 已,宸濠败,张忠、许泰诬守仁与通。诘宸濠,言无有。忠等诘不已, 曰: “独尝遣冀元亨论学。 ”忠等大喜,s元亨,加以炮烙,终不承,械系 京师诏狱。 尽管在《明史》的记载中,朱宸濠显得颇维护王阳明,仅对冀元亨加 以陷害。 但事实上, 朱宸濠也知, 诬陷王阳明风险颇大, 不如抛出冀元亨, 如冀元亨能招出王阳明,那此事就坐实了。王阳明对此也颇有认知。 后宸濠既败,痛恨本职起兵攻剿,虽反噬之心无所不至;而天理公道 所在,无因得遂其奸;乃以本生系本职素所爱厚之人,辄肆诋诬,谓与同 谋,将以泄其仇愤。且本生既与同谋,则宸濠举叛之日,本生何故不与共 事,却乃反回常德,聚众讲学?宸濠素所同谋之人如李士实、刘养正、王 春之流,宸濠曾不一及,而独口称本生与之造始,此其挟仇妄指,盖有不 待辩说行道之人皆能知者。但当事之人,不加详察,辄尔听信,遂陷本生 一至于此。 很显然,当朱宸濠被抓之后衔恨冀元亨、王阳明。在监狱中,栽赃陷 害冀元亨,也就顺理成章。况重刑之下,焉能不屈打成招,若冀元亨招出 王阳明,王阳明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很难为自身辩白。然而,冀元亨既受 阳明“知行合一”之学,自是以一身为之践履,在严刑拷打之下,并未有 所移,真正做到以生命在做学问。四、冀元亨之死 在冀元亨身陷囹圄之际,王阳明也身处“通濠”的风口浪尖,这使营 救变得异常艰辛。在其正德十五年上的《咨六部伸理冀元亨》疏中,可见 一斑: 本生笃事师之义,怀报国之忠,蹈不测之虎口,将以转化凶恶,潜消 奸宄,论心原迹,尤当显蒙赏录;乃今身陷俘囚,妻子奴虏,家业荡尽, 宗族遭殃。信奸人之口,为叛贼泄愤报雠,此本职之所为痛心刻骨,日夜 冤愤不能自已者也。本职义当与之同死,几欲为之具奏伸理,而 本生虽在拘囚,传闻不一,或以为既释,或以为候旨;兼虑当事之人,或 不见谅,反致激成其罪,故复隐忍到今。又恐多事纷纭之日,万一玉石不 分,竟使忠邪倒置,徒以沮义士之志,而快叛贼之心,则本职后虽继之以 死,将亦无以赎其痛恨! 在不顾危险进行卧底,最终为国立下大功之时,却因谣言入狱,带累 妻子宗族,这不得不让人激愤不已。然而,从王阳明所说,冀元亨在“拘 囚,传闻不一”也可以看出,拘捕冀元亨是秘密进行的,如若有罪,自当 大白于天下, 何须秘密拘捕, 此也可看出朝堂之乌烟瘴气。 然而即使如此, 王阳明又担心据理力争惹恼了那些小人,只好隐忍按捺,痛苦不已。尽管 最后,随着武宗之死,宵小被清算,也在王阳明的不断努力下,冀元亨最 终获释出狱,但由于受刑过重,仅五天之后,冀元亨就病逝了。这样的结 果让王阳明痛心不已,在这种愧疚之下,王阳明不仅不能安然接受朝廷迟 到的封赏,还道出了“虽尽削臣职,移报元亨,亦无以赎此痛”的心声。 阳明对于封赏,连上两疏请辞,这同时也是对当时朝堂的失望灰心所 致。尽管宵小当权,众官人人自危,不得不明哲保身,但孔子云“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 ,既然位列大臣,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以“冀 元亨事件”来说,构陷冀元亨、王阳明的或许只是几个弄臣,但当是时, 能不为强暴,直言为其辩白,或显一善意者,又能有几人?无怪阳明发出 “自平难以来,此同事诸人者,非独为已斥诸权奸之所诬构挫辱而已也, 群憎众嫉,惟事指摘搜罗以为快,曾未见有鸣其不平而伸其屈抑者” 的控诉。这样的一个朝堂,阳明实在无法与之共事。五、结语 从冀元亨与王阳明交往的时间来看,正是正德三年王阳明发配贵州龙 场之时,到平定宸濠至乱后,也是王阳明学说真正完成的时间。从这个角 度上看,冀元亨正是跟随王阳明最久的弟子,受到的影响也就最深。正因 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冀元亨一生的经历,来作为反思王阳明学说的一面镜 子。 冀元亨在接受王阳明的学说后,最早将其运用到科举考试之中,并顺 利通过乡试,但在京闱考试中失利。这反映出,王阳明学说在当时已经对 于地方科举产生了影响,但是却还未能真正影响到中央的人才选拔。 王阳明学说中“知行合一”的学说,对于冀元亨影响最大。这让他能 够在严刑拷打之时, 能够坚持立场, 绝不攀诬王阳明。 这正是阳明学说中, 践行“良知”学说的体现。如果没有冀元亨这样对于王阳明学说的实践, 阳明心学始终显得过分理论化。 从王阳明到冀元亨的遭遇,我们都能够清晰地看出,政治对于学者的 迫害, 无论是王阳明上疏救助南京科道官员, 还是冀元亨为王阳明做卧底, 侦查朱宸濠,从道理上讲,都是正义而且正当的行为,但是在当时的政治 条件下,都遭到了残酷的打击迫害。因而,王阳明在学说中强调道德良知 的优先性,正是针对政治对于正义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又在冀元亨事件 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更进一步加强了王阳明学说的正当性。 对于研究者来说,不应该将王阳明的流放和冀元亨的冤屈视作不相干 的两件事,事实上,两个事件背后都有中央权贵朝臣的影子在背后,前者 很明显是受到刘瑾的影响,而后者据称是因为受到江彬的影响,这都说明 政治在受到权臣的腐蚀后,就会对任何坚持正义感的人进行报复和打击。 嘉靖初年, 大礼议争议纷纷的时候, 昔日朋友席书曾经向嘉靖举荐王阳明。 但是,王阳明委婉拒绝了入阁的邀请。这也说明了,王阳明对于中央政治 的彻底失望。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王阳明坚持民间讲学的风气,余英时将 其称为王阳明的下行路线。 (声明: 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 请勿转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憨豆先生真人版免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