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时尚手机厂商拟联合商业保险公司排名开发手机屏幕意外险项目,其内容为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一最近听到一句特震惊的话:三星是全球最能赚钱的公司!靠显示屏和芯片这两样东西,每卖出一部GalaxyS8,三星赚202美元,每卖出一部iPhoneX,三星赚110美元。在手机芯片领域,三星是四巨头之一,在显示屏领域,三星是全球老大,在其他电子配件方面,三星也是牛逼哄哄,最赚钱的零件都让人家占了,就算躺着也能赚钱。不过,这些都是过去式了,以后的三星将不再是最赚钱的公司,因为他所垄断的技术中国有了。10月26日,京东方宣布成都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不仅是中国首条全柔性AMOLED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量产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打破了韩国企业的垄断。成为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二条开始量产的柔性AMOLED生产线。刷屏的国产OLED柔性屏就是这几块屏幕,让三星开始紧张了。0.03毫米的厚度比纸还薄,弯曲折叠,无任何障碍。此前三星在手机OLED市场的占有率达到90%,是柔性OLED手机屏幕的唯一供应商。京东方的两场意味着小尺寸AMOLED面板终于打破外企垄断,对于中国在全球OLED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它,才让中国告别液晶屏依赖进口的窘境。可以说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如今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的性价比。正如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所说:京东方的使命就是要率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壁垒,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缺屏之痛”!据了解,这条生产线应用全球最先进的蒸镀工艺,可以实现显示屏幕的弯曲和折叠,但是目前良品率只有30%,想要做到更好的盈利还需要加大技术要发提升良率。当前,全球手机市场三星Display仍然占据了OLED屏幕99%的份额,不过国内除了京东方,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也开始加紧布局OLED产线,显示行业的未来也许就在我们手中。没有华为的工资却有华为的苦逼京东方是一家特别低调的公司,创业24年来,大众根本不知道,但最近却特别火。第一个原因是研发出了柔性显示屏,打破了三星的技术垄断,股价飙涨。第二个是因为一个段子,“茶叶老韦”因为特别看好京东,是刘强东的铁粉,于是,年初的时候买了京东方A的股票,没想到涨了1倍,大赚了一笔。估计很多人跟茶叶老韦一样,以为京东方就是京东,实际上这两个公司八竿子打不着,一个是电商,一个是半导体制造业。京东方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公司,在全球也是前三的大公司,别看这个公司现在特别牛逼,但员工特别苦逼。有人说:“故人昔辞京东方,努力考研追梦想。会上找工作,尼玛还是京东方。”有人说:“进了京东方,忽然一股苦逼感直上心头。”还有人说:“没有华为的工资,却有华为的苦逼!”华为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很高,2016年华为明码标价:毕业生17—35万,研究博士生36—100万,待满三年年终奖起码是15万起。但是,华为人也很苦逼,一年365天,要么加班,不能按时下班回家,要么出差,根本回不了家。京东方人的苦逼也是一样,企业明明是国企出身,却是日韩工厂化军事管理。搞研发的岗位基本是上6休1,给平常公司早就受不了,但他们不仅上6天班,每天还会加4小时班,而且没有加班费。几乎大家都形成了上12个小时班的意识,有时候加两个小时班都觉得不好意思。大专以下学历更苦逼,只能进车间了,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有人就吐槽,白天睡不着,晚上要上班,女生内分泌都乱了。华为苦逼有高工资,但是京东方没有,大专以下学历每个月也就3000块多一点,搞研发的工资高点,产品工程岗月薪大概是14K左右,研发中心月薪大概是10K左右。虽然京东方的福利待遇不错,但加班让员工苦逼不已,京东方能攻克柔性显示技术,员工的苦逼居功至伟!被人骂了24年泡在浴缸里缓解压力1992年王东升接手京东方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事实上,王东升当时并不想接手。那时京东方还叫北京电子管厂,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苏联援建的一个重点项目,一度是中国最大最强的电子元器件厂,被誉为“中国电子器件工业的摇篮”。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20世纪80年代,由于电子管技术被半导体技术取代、产品与市场脱节、体制僵化等内忧外患,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连续亏损7年,濒临破产,企业老员工因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以至于要到菜市场捡白菜帮子谋生。彼时的的王东升年仅35岁,已经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人才,无数公司拿着丰厚的薪资企图挖走他都未能成功。其实王东升也是普通人,他很清楚电子管厂不具备竞争力的现状,面对高薪的诱惑也有所动摇。但在抉择关键时刻,一名老员工对王东升说:“为了我们的老师傅们不再去捡白菜帮子,你不能走,带着我们一起干。”王东升听后“脑子一热”,就这么毅然接下了年亏损数千万元、频临倒闭的北京电子管厂,担任该厂厂长。上任后,王东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带着2600多名员工凑齐的650万,满腔热血地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开始二次创业。当时啥先进技术都没有,为了快速引进技术,与日本松下合资成立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生产彩色显像管。结果干了好几年,王东升发现,人家怎么都不给核心技术。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也快,没有核心技术,要么像之前差点倒闭,要么像现在给别人代工。王东升觉得,做企业要有技术替代危机和人才替代危机,毕竟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开发技术的前提。当时日本、韩国和台湾在液晶面板方面形成了产业,在国际上几乎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三家合起伙来欺负中国,拒绝中国技术引进。液晶显示技术不仅企业需要,国家更需要,1998年京东方决定,未来研发液晶显示技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跟造第一台电脑一样,全靠自己摸索,摸索了好几年,也没啥突破性进展。王东升压力大啊,经常睡不着觉,上面国家问进展如何了,外面被同行说,京东方只会烧钱。最后实在没办法,企业准备收购韩国现代公司液晶业务,能不能收购?收购后能不能出业绩?王东升太紧张了,在浴缸泡了好几个小时,还是不能缓解,大晚上给政府、客户、律师、会计师、银行等十几个领导和朋友打电话问意见。当时北京市的一位领导说:“企业要走出去,平板显示,中国需要。”王东升紧张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后来当时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又说:“这个项目你们做成了,国家要记你们一功,如果失败了,我还要支持你。”有了这句话,王东升终于可以大胆的去干了。死磕技术、拼命烧钱苦逼的企业终于走向成功14年前发生的一件事,王东升依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京东方刚刚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面板业务,公司派了300多名工程师满心欢喜地前往韩国学习观摩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这条生产线学会了也没用,新技术还是比不过我们。”外国同行直言道。这句话像一枚烙铁,把一个想法深深地烙印在了王东升的心中:如果没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就永远只能做业界的追随者。作为中国半导体的先行者,京东方完全是不计投入的,在内部来说,自己是死磕技术,在外部看来,那就是拼命烧钱。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来,京东方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融资705亿,政府补助61亿。总额近800亿的投入,还是连年亏损,靠政府的补贴才能止亏,外界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大,清一色的嘲笑声:烧钱机器、铁公鸡一毛不发、只进不出等等。但是,就算人民群众把尿撒到你头上,你也得拼命研究,在外界的压力下,京东方只能死磕技术。2003年到2005年,京东方在北京招了3000名大学生,都是做技术出身,大都来自985、211大学。现在,这些大学生已经成为京东方最有活力的部分。王东升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令人咋舌,即使是在最困难的岁月,王东升也会坚持拿出十几个亿来支持创新、研发。王东升说:“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还要大量研发投入,有的年头研发经费比例占到13%至15%。人家说我们疯了,可是我们当时想,不创新投入,我们才更是疯了。生产线缺乏主心骨,就变成废铁了。竞争就是要给自己设立一个也许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你才有动力化不可能为可能。”这个过程中王东升总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行业“生存定律”:“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每36个月必须提升一倍以上,且这一周期正不断缩短。”这一定律已得到业界公认。也正是在“生存定律”的指导下,京东方全球首发产品覆盖率达39%,各类高端显示新品迭出:推出全球领先的10K、8K等超高清产品,多次斩获SID“Best in Show”奖、“IFA 产品技术创新大奖”等国际荣誉;全球最大尺寸65英寸4K OGS超高清触控显示屏;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为色觉缺陷人群设计的27英寸色觉矫正屏;全球首款最小弯曲半径仅10mm 、集柔性和透明显示于一身的9.55英寸柔性透明AMOLED显示屏;手机屏产品中全球像素密度最高达941 的4.7英寸4K超高清LTPS显示屏,像素密度高达806PPI的5.5英寸4K超高清LTPS显示屏等多款亮点产品,均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与好评。截止去年,京东方拥有接近13000人的研发团队,申请专利已经是家常便饭。在与欧美有名望的机构合作的时候,拿出的研究成果也能渐渐得到对手的尊重和认可。在今年9月,又研发出了柔性显示屏,打破韩企的垄断,将台企挤向三流小厂。京东方的苦逼日子终于走到了尽头!京东方也从平板显示领域的进入者、追赶者,变成了挑战者。突然想到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哪个创业不苦逼?不在苦逼中沉默,就在苦逼中爆发!关注公众号,每天一篇深度好文!多了口贷,让口袋再多一点,为提供专业安全的道,为借款方提供快捷高效的融资渠道,有项目没资金、有闲钱没项目的朋友们,快来、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理财吧↓《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二PS:想做最人畜无害的砖家,致力于成为、养卡、玩卡的全书。我薅银行羊毛、写各种优惠内幕、钻赚钱的空子,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公民。心哥卡社拉近你和金钱的距离,大心哥偶尔装装逼,不时开开车。心哥卡社银行给了我20万。关注来源:21综合互联网热点(ID:web-news)、鸣金网(mingjin-wang)导读 :中国两大巨头正式宣布,震惊世界!京东方宣布:柔软屏实现量产,能折叠卷曲!中兴宣布:发布双屏手机,可折叠时代来临!这一刻,中国企业终于站起来了!京东方柔软屏,三星崩溃了这是一件足以颠覆世界手机格局的大事。这是一块屏幕:厚度0.03毫米,比纸还薄,弯曲折叠,无任何障碍!以前,这种显示屏,只有三星能做,绝对的垄断;昨天,京东方带着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向全世界展示,并宣布:中国第一、全球第二条的柔性AMOLED显示屏,正式量产了!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撕开韩国垄断屏幕的第一道裂缝,从今天起,国产手机只能高价买入国外屏幕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牛在哪里?京东方的第6代柔性显示屏,究竟牛在哪里?第一,是柔!这种显示屏,是可以弯曲和折叠的。你想想,一个手机的显示屏可以弯曲折叠,那就是说,它可以拧成一个手环像手表一样带在手上,也可以叠成豆腐块,装进兜里。如上图所示,京东方的产品,是可以实现“S”形弯折的。这个,以后可以用于各种可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中,用途大了去了。第二,是俏!京东方生产的这种柔性显示屏,具有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亮度高、低耗电等优点,可以提供更艳丽、更清晰的高画质。看!就是这几块屏幕,让三星崩溃。0.03毫米的厚度比纸还薄,弯曲折叠,无任何障碍!今天,京东方带着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向全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国产的第6代柔性屏。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王东升说:京东方的使命就是要率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壁垒,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缺屏之痛”!为了这个目标,咬碎牙齿咽到肚子里,也绝不会放弃。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世界领导者!这一刻,眼角湿润了。我绝没想到,这样一个外表温和,已白发鬓鬓的人,内心却充满着狼性和力量。是啊,华为、小米等几乎所有国产,哪一个没有在屏幕上向三星低头。三星不给货,他们就得遭殃。现在中国也有了世界顶级的屏幕,他们不用再向三星嘘寒问暖,更不用再在谈判时,一让再让!这就是“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的民族宏愿!中兴双面屏,苹果傻眼了就在不少人认为中兴已经不行了的时候,老牌国产手机厂商中兴突然一声怒吼,放出一个大招:手机双屏可折叠时代正式来临!来看看中兴手机的逆天功能:1、扩展模式,双屏合二为一用户就可以像操作平板电脑一样操作手机。无论是玩游戏、看视频、还是刷新闻,都可以获得与平板类似的大屏体验。2、双屏模式,大屏一分为二双屏模式绝壁是天机牛叉到没有朋友的创新!用户能够同时使用两款 App,并随时在两块屏幕上换来换去。也就是说,我们看电视、打游戏时再也不怕有电话和微信打扰了!3、镜像模式,双屏一模一样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把屏幕翻转60度放立在桌子上,可以通过A、B两块屏幕一同下棋。类似的应用场景有很多,再比如视频通话等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4、单屏模式,回归正常手机看这个震撼的视频就懂了:从2007年乔布斯用苹果一代重新定义手机后,整整10年智能手机再没什么像样进步。中兴这次祭出双屏可折叠,绝对称得上平地起惊般的革新,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刻,苹果傻眼了。他本以为iphone X的屏幕将独一无二,举世无双。而现在,中国企业也拿了出来。屏读时代终于到来了!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我们看的书是一个屏幕,我们路上的指示牌是一个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当成屏幕。而不同的屏幕之间,则形成了互联互动的生态系统。估计全世界都没想到,是中国公司,第一个拿出了柔软屏、双面屏的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沉睡已久的平静中,京东方、中兴无疑代表了国产的力量,代表了中国手机的创新思维!从今天开始,请拿出我们的自信,正是因为这爆棚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企业才变得越来越强。恭喜京东方!恭喜中兴!恭喜中国!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微信:hjwh123】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信用卡。心哥卡社,带你。《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三本文内容为编辑集纳而成,旨在让读者了解市场各方的看法,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号立场。股市晴雨表:日本股市创 21 年新高,隔夜欧美市场一片祥和景象,沪指创 22 个月新高,而个股跌的不亦乐乎!这样真的好吗?您怎么看? 沪指创 22 个月新高,茅台市值突破 8000 亿市场概况:10 月 27 日消息,沪深两市今日整体呈现,沪指早盘低开后在高送转、银行、旅游等板块的带动下指,午间收盘前沪指翻红。午后,沪指创 22 月新高小幅翻红,深成指依旧低位,创业板指跌近 1%,成交量较前一日小幅缩量。贵州茅台股价午后不断攀升,市值更是越过 8000 亿大关,在贵州茅台的带动下,白酒板块午后回暖。截至收盘,沪指报 3416.81,涨 0.27%;深成指报 1444.52,跌 0.15%;创指报 1896.22,跌 0.76%。从盘面上看,白酒、银行、高送转居板块涨幅榜前列,物流、煤炭开采、钢铁居板块跌幅榜前列。(来源:)重要新闻午后崩跌,央行一操作历史首次历史首次!中国央行进行 500 亿元 63 天期逆回购操作中国央行今日进行 500 亿元 63 天期逆回购操作、600 亿元 7 天期逆回购操作、300 亿元 14 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 500 亿元逆回购到期。保监会连发 16 份监管函 严防险企提款机《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有效防控公司治理风险,中国保监会近日连续下发 16 份监管函,要求严格执行公司治理相关规则制度,对部分公司关联交易采取禁止性措施,公司治理监管从柔性引导向刚性约束转变。在岸双双跌破 6.66 整数关口10 月 27 日,在岸开盘后急挫,跌破 6.66 整数关口。此前,已跌破 6.66 整数关口。今日早间, 6.6473,较上日贬值 185 个基点,创逾五周最大调降幅度。股涨债跌再现! 国债期货午后崩跌周五,国债延续近日颓势,中金所 10 年期国债期货盘中跌超 0.4%。10 年期报 3.81%。行业情报站基因测序行情火爆,新能源车大年将至1)发改委:严厉打击煤炭业哄抬价格和价格垄断行为 ( 来源:发改委网站)2)基因测序概念股行情火爆 ( 来源:证券时报网)3)5G 时代无线充电或成主流(来源:证券日报)4)新能源车大年将至(来源:证券时报网)5)板块迎政策 近 7 亿元资金布局 14 只 ( 来源:证券日报)6)工信部要求淘汰 32.5 标号低端水泥 ( 来源:上海证券报)7)动车组维保接力增长 高铁后市场加速开启(来源:国金证券)8)中企破局韩国柔性 OLED 面板垄断(来源:)9)三季报预告释放板块回暖信号 三一重工等领衔工程机械 A 股行情(来源:证券日报)10)中俄将签署首份 5 年期太空合作协议 航天产业链公司受关注(来源:证券时报 e 公司)看多慢牛行情可期,坚守杨德龙:A 股将启动三到五年慢牛行情据了解,未来我国将逐步实行大监管模式,改变的形式,解决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矛盾。今年上半年,我国 GDP 增速达 6.9%,超出市场。加上持续走强、和监管加强、楼市调控加码等诸多因素,已经向市场释放了。杨德龙认为,股市已经通过三轮股灾完成了,上证 50 和沪深 300 已经率先走出慢牛,建议继续配置优质很多人认为中国很多资金流入到股市,是脱实向虚,其实并不是,资金流入股市,企业利用资本的能力加强,将会更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杨德龙说。杨德龙在演讲中提到,楼市和股市存在比较强的跷跷板效应,去年楼市大幅上涨以后迎来一波调整,也为 A 股市场走强提供了基础。目前已创新高,也接近新高,这表明全球资本市场都已启动。杨德龙认为:未来三到五年,A 股将走出慢牛走势。民族证券:行情或进入较好上升期 坚守价值成长主线近期,A 股运行稳中有进。我们认为,上行格局没有改变,未来在做空动能逐步释放、中长期资金稳步入场及上市公司业绩继续改善的背景下,A 股有望进入年内较好的上升期。盘面观察,保险、银行、券商板块近期领涨,对指数形成支撑,金融板块集体走强,显示目前指数运行稳中有进,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很小。有色、钢铁、房地产等板块止跌,周期板块在经过前期深度调整后有所企稳,市场兑现压力有所减轻。以消费白马为代表的绩优成长股持续向上,中长期资金进场沉淀,多数龙头股无量上行,体现出价值风格特征。总体来看,近期指数延续稳中有进的格局,个股保持分化的特征,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价值投资主线风格依然没有动摇。短期做空动能释放接近尾声。今年以来,保持态势,尽管年中曾出现几次回落,但 10 月份以来,各大指数纷纷创出年内新高。以今年开盘点位至今年最高点计算,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分别上涨 9.82% 和 11.71%,上证 50 指数与沪深 300 指数分别上涨 14.44% 和 19.50%,今年 7 月 18 日见底 1641 点后至 10 月高点,涨幅 17.43%。各大指数涨幅较大,市场累积了一定的获利筹码,并集中在 10 月高点释放。然而,各大指数却运行平稳,10 月沪深两市成交量日均保持在 4628 亿左右,较 9 月份的 5455 亿水平,环比减少 17.87%,可见前期进场较好,市场抛压有限,做空动能获得有效释放。场外资金稳步进场,上市公司业绩继续改善。10 月份以来,截至上周,沪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 64.08 亿元,深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 111.3 亿元,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 175.38 亿元,113 只个股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 1 亿元;作为市场情绪和活跃度晴雨表的两融数据,尽管近期出现连续下降,但仍然保持在 9900 亿元的年内高点,说明市场情绪稳定;截至 25 日,已经发布三季报的 541 家公司中,520 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 96%。目前,沪深两市共有超过 200 家公司披露了年度业绩预报,其中有 60% 的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将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总体来看,近期市场情绪稳定,该跌不跌,必将向上拓展空间。我们维持此前观点,四季度市场有望复制去年同期的走势,指数有望进入年内较好的上升期,建议积极把握其间的机会。操作上,,关注大消费板块。同时,博弈改革与创新两条主线,关注油改、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板块的。看平短期波动在所难免银河证券:短期或有震荡与波折 估值仍合理一方面各大指数均呈现突破之势。沪指已成功站上 3400 点,同时两市全面开花,深成指也继续逼空创下新高,走出独立行情,上升趋势明显。创业板虽然表现相对较弱,但也成功站上了年线。因此从技术上看,三大股指的上行趋势仍值得期待。另一方面沪指在众多板块的合力下站上了 3400 点,但是随后回落明显,尤其是深市指数还一度翻绿,表明投资者的追高意愿尚有不足,尤其是周四两市量能虽有所放大,但略显不足,充分暴露了资金的犹豫心理,因此预计在上方套牢盘和获利盘的双重打压下,股指的上行趋势不会一帆风顺。展望后市,经过较长时间的横盘整理之后,沪指成功站上 3400 点,并且量能呈现放大的趋势,后期需关注 3400 点能否转化为强支撑。目前蓝筹股估值仍处于合理范畴,市场中期行情仍有望持续,但短期或有震荡与波折。看空缩量上涨,风险随时爆发股海灯塔:再度上拉短调风险增大!今天,沪深两市指数、涨跌互见。银行类、电子信息、智能机器人、酿酒食品、交通设施排名资金净流入前列。观察盘面,认为:1,沪市大盘日线图上 MACD 指标线与 KDJ 指标线成金叉共振,显示对应级别的反弹还有上冲动能;日线图布林带上轨道线向上倾斜牵引股指震荡走高。不过,15 分钟图和 30 分钟图上的 MACD 指标出现顶背离现象,提前发出了回落休整的信号;量价背离的现象不利于大盘的持续走高;因此,认为大盘再度上拉 短线调整风险随着增大。每天盘中直播与点击进入本人新浪微博查看2,沪市大盘 15 分钟图上 MACD 指标线与 KDJ 指标线成死叉共振状态,显示对应级别回落休整风险暂未解除;3 日均线(3407 点)和 5 日均线分别向上运行对回落的股指构成顶;因此,认为下会回踩 3 日均线,再向上拉起,然后,小幅回落。如果股指没有回踩 3408 点早盘就直接高开反弹的话,将出现先扬后抑的现象。3,下周一,沪市指向上反弹的盘中压力位分别是 3434 点和 3448 点,强压力位是 3457 点;回落调整的盘中支撑位分别是 3397 点,3380 点,强支撑位是 3368 点。建议:单纯从技术指标分析,沪市大盘 30 分钟图和 60 分钟图上 MACD 指标红色柱缩短和 60 分钟图上的 KDJ 指标线运行到高位,显示大盘向上拉高出现回落调整风险随着增大;股指突破 3400 点以后会对此整数点位是否被有效果站稳进行反复回抽确认。因此,认为大盘没有回踩 3400 点之前的拉高不要在盘中追涨,回踩 3400 点再度杀跌可以低吸。个股推荐 OLED 柔性时代已经到来来源:海通证券OLED 开创显示产业全新格局,柔性 OLED 大势所趋。OLED 渗透率逐渐提高已是行业共识,根据 HIS 研究数据,2017 年面板行业总产值约 1260 亿美金,其中 OLED 占比 19%,预计 2020 年行业总产值将达 1400 亿美金,OLED 占比提升至 30%。OLED 最大的杀手锏是可实现柔性,柔性 OLED 显示发展方向为曲面→可折叠→可卷曲,目前柔性 OLED 形态以固定曲率的侧边弯曲为主,大大改善了手机屏幕外观,未来柔性 OLED 将进一步进化为可折叠甚至可卷曲的形态。需求端:三星苹果柔性之风引发手机行业追捧,其他应用场景需求逐渐拓展。从智能手机的应用看,柔性 OLED 短期最确定的增长动力来自智能手机领域的加速渗透。柔性 OLED 经三星→国产高端机型→ iPhoneX →智能手机全面导入,IHS 预测 2017 年约有 36% 的智能手机搭载柔性 OLED,而到 2020 年,这一比重将上升至 53%。此外,柔性 OLED 天然具备形态多样化、高 PPI、高刷新率、广视角等优势,更能适应未来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其中之一即未来可能大爆发的 VR/AR,多数 VR 头盔制造商 ( 包括 Oculus 公司、HTC、索尼等 ) 都采用了低余晖 OLED 屏。未来伴随 5G 进入商用和的快速发展,柔性 OLED 将趋向立体化、多元化,显示将无处不在。供给端:柔性 OLED 供应紧张,产能集中在中韩两国。从供应端来看,2016 年全球柔性 OLED 面板主要的供应来自于 SDC,手机面板的出货达到 5000 万片以上。从近三年新增 OLED 产能来看,新建产能主要集中在中韩两国,且以柔性 OLED 为主,我们预计 17-19 年柔性 OLED 产能将分别达到 4254 千平米、9403 千平米和 14776 千平米。柔性 OLED 属买方市场,价格及毛利将长期维持高位。根据我们对面板价格的统计,目前智能手机领域 OLED 刚性屏价格已经与 LTPSLCD 相差不大,而柔性 OLED 供应非常紧张,属于买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以近期三星出货价格为例,OLED 刚性屏价格约 20-30 美金,毛利 30%;而柔性屏售价高达 50-80 美金,毛利接近 40%。未来随着新建产线陆产,在良率爬坡顺利的情况下,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价格和毛利将长期维持高位。目前韩厂占据主导地位,京东方量产进度超预期,引领国产转移大趋势。全球 OLED 供应格局来看,结合 IHS 统计数据,目前韩国处于主导地位,国内以京东方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正加速投建产线。IHS 预计 2017 年 OLED 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将分别为三星 ( 4.3 亿 ) 、LGD ( 四百万 ) 、和辉 ( 三百万 ) 、维信诺 ( 两百万 ) 、京东方 ( 一百万 ) 。未来大陆企业扩产速度快,到 2020 年中国 OLED 产能将占据全球产能 28% 左右,成为全球 OLED 供应第二极。京东方成都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于今年 5 月 11 日点亮投产,并将于本月底实现量产。绵阳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也已开工建设,这两条产线设计产能均为 48K/ 月。而随着这两条柔性 AMOLED 产线陆续投产,将奠定京东方在柔性 AMOLED 领域的领先地位。长期乐观看待国内龙头 OLED 厂商全球地位持续增强。OLED 行业存在的两大趋势利于国内厂商崛起:1 ) 国内 OLED 投资持续加速,OLED 产能向大陆转移;2 ) 相较 LCD 产业,国内 OLED 较国外厂商技术差距小,已具备量产及应用基础。A 股建议关注京东方 A、深天马 A、黑牛食品(002387)等。名家观点彬哥:茅台让 A 股很尴尬来源:东方财富网隔夜欧美市场一片狂欢,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外围市场,A 股依然是特立独行的低开,低开后的市场很快动用了银行和保险来拉升指数,在沪指再度勉强的创下新高后,早盘指数临近尾盘则是出来一波跳水,午后市场更是延续了这种尴尬的走势,最终市场也是涨跌互现的收盘,日线再收十字星,那么 A 股为何总是那么尴尬?截至收盘,沪指上涨 8.85 点,指数收于 3416.81 点,深成指兄弟 16.76 点,指数收于 11444.52 点,创业板下跌 14.50 点,收于 1896.22 点,成交量同比小幅萎缩,两市共成交金额 4631 亿元,资金流向显示资金今天流出多于流入,这一点需要我们投资者谨慎。板块方面:截至收盘,两市今日上涨板块再度弱于了下跌家数,白酒、港口运输和银行概念成为两市做多的领头羊,自由贸易、保险和举牌概念等板块相对较好,有色金属、航天军工和中科院系则是整体表现较弱,权重板块的分化是今天市场纠结的一个主要因素。盘面上看:今日两市整体走势延续了长久以来的上蹿下跳行情,沪指的新高更是引发了抛盘的出现,权重股和次依然未能达成统一做多的格局,次新股又资金出逃的迹象,超级品牌继续延续疯狂走势,成交量不同程度的萎缩,盘面上给我们展示出来的信息依然不乐观。技术上看:沪指新高未能引发市场追涨的情绪,创业板则是再度回抽了 1900 点整数关口的支撑,分时图走势显得颇为纠结,技术看一旦后期市场出现恐慌盘,那么市场出现调整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一点大家要警惕。.纵观今天市场的表现,让我想起了一个词,那就是上帝要想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贵州茅台更是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更像是一批来自于外星系的怪兽引领沪指再创新高,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贵州茅台的价格市场至少一半的股东都买不起一手,这岂能是投资者能够参与的?在对比市场几千只股票,着实让人心寒,在全球市场迭创新高的情况下,A 股走出这样的尴尬局面,平安银行、贵州茅台持续上攻,上证 50 指数创新高。沪深 300 新高,而创业板却依然还在 1900 点左右整理,靠几只股票左右着几千只股票的生死,这不仅仅是尴尬,而是耻辱。如果说接下来依然还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管理市场,那么耻辱将会持续,这是资本市场的悲哀,也是参与者的悲哀。文章由本号编辑集纳而成,转载请标明出处《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四原标题:面板显示产业的发展规律你到底了解多少?
  作者:CINNO
作为消费者,液晶屏现在到处都是,电子表、计算器,手机屏幕、高清电视和电脑显示屏等等。可是你想想,液晶屏的爆发,就是这几十年的事。这个产业快速变化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大赌大赢、大得大失、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
19世纪后期,科学家就发现了液晶这种东西。液晶的特点是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在浑浊和透明之间转变,但很多年间大家都不知道这东西有什么实际用处。一直到了196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开始把液晶用于显示技术。
具结晶性的液体 - 液晶
这家美国公司现在已经消失了,当初可是鼎鼎大名,叫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Corporation of America,简称RCA),是彩色电视机的发明者,二战之后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电视机工业的主导者。作为彩电的发明者,RCA公司很早就想到研发那种能“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
在1961年,美国RCA公司普林斯顿试验室,有一个年轻电子学者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的答辩。他发现,把两片透明导电玻璃之间夹上液晶,再给液晶加上电压,就可以精确操控液晶透明或者浑浊——这不就是彩色平板电视吗?
RCA公司刚开始对他的研究极为重视,一直把它列为企业的重大机密项目。直到1968年,RCA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液晶显示模型,在纽约召开了发布会,当众展示这项新发明。日本企业参加了发布会,由此知道了美国人研发的这项新技术。
但是,RCA公司虽然发明了液晶显示技术,但他们失望地发现,这东西根本不可能用来生产“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因为液晶显示速度太慢,颜色也太单调,距离能看的彩色电视还有很远。时间一长,RCA公司就有点绝望了。
而且,这个时候RCA公司,把注意力转向了当时越来越兴旺的计算机行业。他们打算和IBM公司较量一番,因此削减了消费电子方面的投资,停止了液晶方面的继续研发。可惜的是,RCA公司在和IBM公司的较量中完全败下阵来,也就此从市场中消失了。到了1970年代,其他美国公司也因为类似的理由,先后放弃了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
日本进入液晶市场,研发技术突破成为先行者 但在,在RCA公司发布会上见到新技术的日本人,可对液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率先出手的,是日本钟表企业,精工。当时,日本人正在雄心勃勃地研发石英表,打算挑战盘踞市场多年的瑞士等钟表强国。日本人研发出了用于石英表的集成电路,但在显示方面始终没有突破。看到液晶技术,精工大喜过望,赶紧购买技术许可,造出了液晶显示的电子表。
第一支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手表为1972年的Gruen Teletime
日本人发明的电子表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把瑞士机械手表逼入绝境。传统的机械手表后来是通过转向奢侈品,才赢回了局部市场。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除了电子表,夏普等日本企业,还把液晶技术用在计算器、仪器显示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企业靠液晶显示技术,赚了大钱。除了赚钱外,这种市场成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证了日本企业在液晶方面的后续投入,推动了液晶技术的持续进步。如果没有滚滚而来的利润,日本企业也不可能长期研发液晶。
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器的计算机为1973年Sharp EL-805
那么,美国企业为什么不生产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市场欢迎的产品呢? 这就是美国人起大早赶晚集的主要原因。研发液晶技术的RCA等公司,一心想的就是把液晶技术用于“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视”。电视机这个市场太大了,如果真正造出平板电视,替代显像管电视,简直就是挖到了金矿啊。后来的事实也表明,全世界范围内平板电视对显像管电视的替代,确实是个巨大的市场。
美国人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们太“眼高手低”了
在液晶技术还很不成熟,完全无法用于电视机时,美国人选择了放弃。他们根本看不上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小玩意儿,挣钱不多嘛,就让日本去做这些小产品吧。我们美国人要做的就是大生意,赚大钱。但就是凭借美国人看不上的小玩意儿带来的利润,日本企业持续投资,努力研发液晶技术。
到了1983年,精工研制出了2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液晶技术终于突破了以前缓慢、单色的状态。到这个时候,由于日本企业的大量参与和持续研发,液晶技术相关环节的各家企业已经在日本聚集。
企业的聚集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刺激了技术的进步。由于这个尺寸太小,不但不能用于电视机,其他方面的用途也不大。液晶要想大规模应用,需要尺寸变大,所以日本企业兴建的第一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尺寸在8、9英寸左右,也就是iPad那么大。
1988年,夏普、东芝、NEC等公司,都具备了生产大尺寸液晶屏的技术。1991年,夏普率先开动了第一条大尺寸液晶屏的生产线。产品、工艺、生产设备等多环节的整个液晶生产供应链,都位于日本,这不但让日本在液晶研发、生产上遥遥领先,还形成了先行者壁垒。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这时候再想在液晶技术上赶超日本,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1990年,全球90%的液晶显示屏在日本生产;到19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又上升到95%,日本人几乎独占了液晶市场。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在1991年曾经尝试建造一条液晶生产线,但他们发现,因为远离日本的产业集群,他们根本无法跟上液晶主流的工艺进步。
几经努力以后,飞利浦公司显示业务的总裁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孤独中付出了代价。美国人这个时候就更尴尬了,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说明什么?
一项新技术,从最初出现到工业化生产,往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否持续投资支持技术研发,非常关键
电子表、计算器这些小玩意儿,美国人虽然看不上,但日本人就是靠这些产品确保了企业的盈利,从而可以持续在液晶技术上投入资金,取得了技术突破,最终占据了市场优势地位。
不过,日本人也没能笑多久。在液晶产业的演化过程中世界变化很快,没过多少年,日本人就风光不再。到今天,只能用一溃千里来形容日本的液晶产业。
2016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收购了日本的夏普,这是个标志性事件。现在,日本继续生产液晶面板的,只剩下两家企业了。目前世界的液晶产业,是中韩两国对抗赛,日本基本算出局了。
1992年,IBM公司推出了后来鼎鼎大名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它的第一个产品700C,采用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是液晶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市场一下子被引爆了。夏普、NEC、富士通等等日本企业纷纷响应市场需求,开建了第二代液晶生产线,生产笔记本显示屏。
ThinkPad笔记本电脑
液晶周期 我们要先说一下,液晶屏幕的代际划分,主要就是切割出来的液晶面板大小。液晶产业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简单理解就是争相建设更高世代、可生产更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线。液晶产业按代际划分的特点,造成了独特的“液晶周期”。
液晶显示器的分代
当某一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以后,满足了某方面——比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需要。企业利润会猛增,其他企业看到此景,就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于是产品很快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各家企业的利润都骤减,甚至陷入亏损。
虽然大家都陷入亏损,但面板价格的下跌,让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平板显示。这又导致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然后又供过于求,价格猛跌,又陷入亏损……
看上去,这个过程和一般商品的供需变化没什么区别,其实不然。液晶产业的特殊性在于,液晶显示有一个在社会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过程。如果液晶面板很贵,就只能满足那些高端应用,比如战斗机驾驶舱或者高端笔记本电脑,一般人根本不会考虑。但如果液晶面板大幅度降价,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需求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冒出来。比如我们普通个人用户,也把桌上的显像管显示器换成液晶显示器,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前些年。
问题在于,这种产量越大、企业利润越高的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跳跃式的
每一次跳跃就是一个液晶周期,企业必须先屈腿——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并坚持投资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然后才能跳起来——迎来更大的产量和利润。
曾经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日本液晶生产企业,就是因为没能充分理解这种特殊规律,没有及时转变竞争方式,才给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的机会。
年,液晶生产进入了第一个周期——价格下跌,利润大减。日本企业因为亏损,削减产量,于是一批液晶行业的日本工程师就失业了。
韩国的崛起 韩国的三星集团就抓住这个机会,在日本开设研发机构,招揽这些失业工程师,开始筹备液晶生产。到1995年,三星、LG两家企业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产线。
韩国企业进入液晶产业以后,“反周期投资”成了他们的大杀器。1994年以后,液晶产业度过了低谷期,但到了年,又进入周期的低谷。面对巨额亏损,韩国企业不但不像日本企业那样削减产量维持价格,反而坚持大举投资扩张产能。要知道,液晶产业的投资额可是天文数字的,按人民币计算,动辄就要几十、上百亿。韩国企业正是凭借这种前所未有的,凶猛的进攻性,打败了日本企业。
对韩国企业战略,日本人刚开始很不以为然。一家日本大企业的高管曾经讽刺韩国企业,投资的5代生产线肯定是一出海就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日本人觉得他们现有的第3代、4代生产线,都已经供大于求,这时候难道不应该削减产量保住价格吗?韩国人反而投资生产更大尺寸的面板,简直不可理喻。
但是,韩国人正是通过大举投产5代生产线,彻底打败了日本企业。5代生产线以前的液晶面板,可以满足14寸笔记本显示屏的需要。生产更大尺寸的笔记本显示屏,看上去确实没多大必要,日本人甚至认为5代生产线就是液晶工业的物理极限。
但液晶领域“生产创造需求”的规律,这时发挥了作用。5代生产线可以切割出最大26英寸的面板,确实没人会用那么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但5代生产线的面板,让消费者把原来的桌面显像管显示器,换成了液晶显示器。同时,人们憧憬多年的平板电视也开始生产——虽然这时平板电视的尺寸还不大,但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市场被激发了。
2001年,三星、LG两家公司咬牙投资了5代生产线。投产以后,韩国企业就彻底赶超了夏普等日本企业。三星、LG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被韩国人一举超越的日本企业这时才如梦方醒,夏普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保守态度,越过5代生产线,直接投产尺寸更大的6代生产线。
但日本人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进入21世纪以后,不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中国台湾的液晶生产也开始高速成长,两面夹击之下,日本企业节节败退。
当初日本人后来居上,打败美国人占据液晶市场,靠的就是小处入手,保持盈利,然后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促成产业最终成熟。但也正是这种过分求稳的“小格局”,让日本企业后来不敢像韩国企业那样“疯狂”投资。
所以,韩国人打败日本,靠的不是技术超越,而是全新的投资战略。时代变了,玩儿法也变了,日本人这次没跟上时代,因为他们犯了战略错误。
液晶 V.S.等离子 其实,造成日本人失败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平板电视刚上市的时候,并不只有液晶这一种技术,还有等离子电视,这两种技术一时难分高下。
刚开始的时候,等离子平板电视更有优势,因为面板尺寸更大,色彩更鲜艳。当时很多人认为等离子会胜出,比如长虹集团就押宝在等离子技术上。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胜出的一定是液晶
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实际上是一种半导体技术;而等离子是一种真空管技术,原理上更接近原来的显像管。真空管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虽然显示效果很好,但无法进一步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至少到目前看,不仅快而且没有尽头,也就是所谓的摩尔定律,每过18-24个月性能翻一倍。
所以,即使初期液晶的显示效果不如等离子,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屏的分辨率会飞速进步,从2K到4K,现在已经到了8K,甚至10K。液晶面板的尺寸,初期确实不大,但尺寸超过等离子面板,也只是时间问题。后来的发展果然如此,现在等离子电视基本已经退出了市场,而液晶技术在平板显示领域一统天下。
液晶和等离子两种技术的区别,意味深长,这实际上代表了两种工业的发展模式。
对等离子和更早的显像管来说,技术是五花八门的。优秀的企业会有独门绝技,并因此获得超额利润。比如,在显像管领域,索尼公司有高超的“单枪三束”技术,也就是特丽珑显像管,色彩表现力出众,图像鲜艳。索尼电视因此一枝独秀,虽然价格昂贵,消费者还是热捧。还有三菱公司,也有独特的显像管技术。他们生产的钻石珑显像管,图像质量也很棒。这个时候的技术,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各村有各村的地道。
但是对液晶显示来说,技术是通用的,生产是高度标准化的,分工是全球化的。各家企业生产线的上游供应商、设备提供商、配件商,都差不多。因此,液晶面板在品质上并无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差别就是面板尺寸大小。
据说,三星液晶电视刚上市的时候,日本企业很看不起三星。一位日本记者到商城去,对比三星液晶电视和日本企业的液晶电视,看来看去也看不出差别。记者就去请教日本液晶企业的高管,日本高管答道:你连续看半个小时,就能看出日本产品比三星产品好了。这位记者后来评论道,没有哪个消费者会在商场盯着两台电视比较半个小时。如果消费者觉得品质差不多,功能、可靠性也差不多,他们就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
实际上不只是液晶,进入数字时代以后,整个电子产业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全球范围的产业分工,通用的技术,各家的产品在技术、品质上并无大的差别。
在数字时代,竞争的主要方式不是靠独门绝技、工艺强,而是靠开发新产品的速度、供应链控制、成本控制、营销推广等等。这个时候,在显像管时代凭借独门绝技大赚特赚的日本企业,就落后了。
实际上,在计算机时代,日本人在这方面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犯再犯。他们在通信设备、手机、PC机上都犯了类似错误。就是在通用技术的时代,还一厢情愿地想靠着独门绝技、高超工艺、精妙设计等等,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当然,日本企业这么做,也不全是因为认知失误,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社会原因,他们在显像管时代赚到了高额利润,企业高管和员工的收入也因此水涨船高。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日本企业非常需要维持显像管时代的高利润,不然整个组织体系都没法维持。他们能想到的方式,就是再一次找到独门绝技。
所以,在平板显示技术初期,日本各大企业想的都是和别人弄出差异化,奔向独门绝技。当时,松下和日立主攻等离子技术;佳能和东芝研发一种名为SED的显示技术;索尼研究“场致发光”技术(现在很少人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三洋则专攻OLED技术。
日本大企业中,只有夏普专注于液晶技术。但即使是夏普,也还是想要研究独门绝技。在很长时间里,夏普生产的液晶面板只供给自家的电视机使用,不对外供货,夏普想让自己的液晶电视一枝独秀。当然,这很快成为空想,夏普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在通用的液晶技术上和别人有明显差异。后来,卖给鸿海集团以后,夏普首先改变的,就是开始对外供货。
韩国的三星和LG两家公司,起初也是在等离子和液晶技术之间犹豫。但当他们看清了半导体给液晶创造出来的发展前景以后,就果断放弃了等离子,开始对液晶“疯狂”的巨额投资。他们不再试图用技术打败日本人,他们知道,竞争的方式已经变了。
当然,日本企业也醒得很快,先后加入了液晶阵营。不过,他们也没有放弃对独门绝技的痴情追求。有人分析过液晶技术的专利分布,发现日本企业的专利数量有明显优势,而且主要集中在技术专利,而不是设计等其他专利。
可见日本人还是想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他们没有摆脱以前的思维方式。可惜,更多的技术专利并没给日本液晶产业带来竞争优势。日本人在液晶领域的失败,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竞争永远都在,但竞争的方式绝不会一成不变
日本人曾经凭借着“工匠精神”,靠着精雕细刻、工艺精湛、质量出色在世界市场独领风骚。但是数字时代到来之后,这种精雕细刻在很多领域不再有用武之地。
在模块化生产、广泛分工、巨型生产线、巨额投资、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之下,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如果还执著地想靠独门绝技,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最后只能尴尬地发现,所谓的独门绝技,基本都是自欺欺人。
时代已经变了 我们从液晶这个领域先离开一会,从一个更基础、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日本电子产业的一个战略失误。
计算机之父 我们先从一个美国人说起,他叫冯·诺依曼。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家,各方面贡献都很多,还参与了美国原子弹的研发。但是冯·诺依曼最知名的贡献,是提出了“冯·诺依曼结构”,因此他被称之为“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不管多先进,基本结构还是当年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关于“冯·诺依曼结构”,如果你去查资料,会看到一大堆技术名词。那简单理解,它的开创性到底在哪儿呢?
冯·诺依曼结构
你看,一个电子产品,要想正常工作,无非就是输入信号或数据,然后是处理信号或数据。比如一部收音机,通过天线输入广播电台发出的电波信号,在收音机内部经过一番处理,变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播放出来。你打开收音机一看,里面有各种电子元器件,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等,作用无非就是处理输入的信号。这些元器件组合在一起,成为电路;更多的复杂组合,就是集成电路,虽然复杂,但原理并无区别。
到此为止,我们说的都是计算机以前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的特点,是用途单一。收音机是收音机,电视机是电视机,电话机是电话机,区别很大,不能混用。因为它们内部硬件不一样,处理信号的程序就不一样。
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同样是由大量元器件组成,并且靠元器件的组合来进行计算。所以,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就要改变元器件的组合和布线方式,这当然很不方便。于是,就有人提出了新设想,他就是冯·诺依曼。
他提出来的“冯·诺依曼结构”,就是把一台计算机分成大概五个部分: 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输入设备
记忆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
完成数据加工处理的运算器
控制程序执行的控制器
输出处理结果的输出设备
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机、手机,也都是这五个部分组合出来的。
这样一来,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在完成不同任务的时候,你不必再改动硬件,不用再制造不同的集成电路,只需要改变存储器里的软件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的通用计算机。一台通用计算设备,可以计算,可以处理文档,可以播放视频音频。
硬件软件分家 这是原来的电子设备不能想象的,这是一个重大革命。它的结果是啥呢?是硬件和软件分家了。 软件担负着把通用的硬件“个性化”,并因此提高附加值的任务,所以软件就作为一种单独的产业出现了。看上去这只是一个技术上的变化,但实际上,这种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企业形态。
如果硬件和软件没有分家,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就必须既干设计又干制造,也就是纵向一体化。生产收音机的企业,不但要自己设计收音机内部的电路,还要把它制造出来。
当硬件和软件分家以后,不但出现了微软这样的软件企业,制造业内部还出现了分化。比如,出现了苹果公司这样只设计不生产的企业,和鸿海公司这样只生产不设计的企业。这是两种不同的企业,他们之间会展开分工协作。
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可能会有人说,这也是创新?一般人总是把创新理解为技术上的新发明、新突破。但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定义,将原始的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这就是创新,并且可能是更重要的创新。
日本的电子工业,正是因为拒绝这种创新,而从遥遥领先转为一路落后。日本人一向自豪于自己的“制造力”,认为制造优质产品是日本的特长。但在计算机时代来临以后,在软硬件分家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却不愿意放弃原有的纵向一体化方式。
制造能力很强的日本企业,拒绝变为鸿海那样的代工企业。他们坚持原有的设计、制造一体的企业形态,想成为苹果+鸿海。但结果却是,既没有成为苹果,也没有成为鸿海。
日本电子产业的国内产值,在2000年达到最高峰,约为26万亿日元。到2013年,这个数字猛降到11万亿日元。曾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日本电子工业,已大面积衰退,很多企业陷入亏损。
日本人过去把电子产品卖到全世界,但现在,电子产品在日本已经是贸易逆差了。
电子制造业,不再是纵向一体化,就是一家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什么都干。而是用横向的供应链来组织生产,在全球进行分工。这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日本人背离了这个趋势,就会落后呢?
你想,电子产业变化的速度特别快,一个产品设计出来,要不了一两年就该淘汰了。如果你把设计和生产制造,全部捏在自己手里。设计一变,产品一升级,就要调整生产线来配合,那创新的成本就太高了。甚至企业就会本能地想,只小打小闹地做点修补,不再考虑革命性的创新。当年的诺基亚,之所以死的那么惨烈,和这个因素是有关系的。
而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只需要考虑产品上的更新换代,制造问题交给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去解决,自己就可以轻装上阵去创新了。理解了这一点,就又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制造那么强大了。中国制造,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是因为人工便宜。现在中国人工并不便宜,就算是很便宜,也便宜不过印度和非洲。那中国制造的优势在哪里呢?
是效率和弹性 中国的东南沿海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供应链网络,单个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一个发包任务来了,中国的供应链网络可以迅速重组,把它完成。发包任务一变,你创新升级了,我的重组又立刻发生。这种兼具生产规模、效率和弹性的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没有的,这是中国制造的真正力量所在。
随着软件和硬件分开,电子产业出现了一种重要的变局。从原来的一家企业垂直整合整个产业链,就是“纵向一体化”,变成了“水平一体化”——也就是每家企业都加入全球供应链,从中找到自己的分工和位置。
而日本电子企业,过于痴迷于自己原来擅长的东西,过于强调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错过了这一波创新的浪潮。
原来,液晶产业有一个独特的“液晶周期”,每次周期的低谷,都创造出一个让新企业进入的机会。韩国人就是因为踩准了这个“液晶周期”,在低谷的时候,反而采取了激进的投资策略。等到产业一回暖,更多的液晶应用场景出现,韩国企业就反超日本,占了上风。
有人预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拥有巨额投资能力的中国企业,早晚也会杀入液晶产业,复制韩国人的成功。要是仅仅比投资能力,中国也啊。
最早,没人相信这个预言。大家认为,液晶这么高大上的产业,中国人根本玩不转。当然,后来的事实彻底改变了大家的想法。像京东方这样的中国液晶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液晶产业的格局。虽然还没有全面压倒韩国,但中韩对抗赛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介绍中国液晶产业崛起之前,我们还要再说一下液晶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有助于理解中国液晶企业迅速崛起的关键点。
日本在液晶领域的专利数量远远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并且日本的专利往往是技术方面的。那韩国和台湾的专利大多是哪些方面的呢?他们也不是外观设计之类的专利,大多是液晶面板大规模制造方面的创新。
这是什么意思? 说到科学技术的时候,我们脑子里往往会联想到实验室、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各种实验设备等等。技术由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研发出来,然后拿到工厂中去大规模投产,我们可以把这种技术称为实验室技术。日本人在液晶领域积累的专利,大部分都属于这种实验室技术。
与实验室技术不同,液晶产业的发展显示出另一种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技术,就是工厂技术。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液晶企业,后来大量积累的都是工厂技术。韩国企业疯狂的进攻性投资战略,让他们在工厂技术上一举领先,赶超了日本企业。
什么是工厂技术呢? 比如,在液晶生产中,避免灰尘是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液晶生产对无尘的要求,比同为半导体的CPU还要高。生产CPU,是在一个大硅晶圆片上切割出很多小硅片,分别制成CPU。如果有尘埃进入,只是相应的那几片CPU受影响,其他大部分硅片不受影响。
但是液晶不行,液晶屏是一整块大玻璃。同样是混入10粒尘埃,CPU生产只要剔除那10片CPU即可,其他的还是合格品;液晶屏则是出现了10个不发光的坏点,整块屏因此就算不合格,彻底报废了。
因此,液晶生产对无尘车间的要求非常高。无尘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在实验室中很容易小规模做到。但在实验室中做到没什么意义,重要又困难的是在大型厂房中做到。几十米高、各种设备轰轰运转、人来人往的巨大厂房,建成无尘车间,这完全是另一套技术。重点在于,这种技术只能在当时当地逐渐摸索、改进,不可能事先在实验室中完成,然后简单转移到工厂中。
这种只能在当时当地、结合实际生产而积累的技术,就是工厂技术。和实验室技术相比,单个的工厂技术或许不那么高深,甚至很不起眼,但大量的细小改进、点滴窍门积累起来,就成为一套竞争对手更难复制和超越的大技术。这种技术甚至都不能用一本说明书来教给你,很多技术细节是存在于各个层次员工的脑子里。
《光变》这本书里介绍说,京东方刚投产某条液晶生产线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良品率低,只有60%左右。低良品率当然会让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工人们每天都要挥舞大锤砸碎不合格的液晶面板——简直心疼死了。怎么提高良品率呢?不知道,大家只能在想得到的地方一点点改进。今天弄弄这里,明天弄弄那里,把尘埃的数量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出乎大家预期,良品率居然达到了95%!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黑科技,有的只是在生产现场无数点滴的改进和调整。
这个过程,就是研发工厂技术的过程。一旦累积出这样的技术,它不仅仅存在于纸面上,实际上还存储在每一个同事的脑子里,和他们之间的协作关系中,这个优势就很大了。
很多人的思维误区是:推崇实验室技术,轻视工厂技术。这其实是缺乏工业思维的表现。工业思维,是要从规模上去考虑问题。养一头牛,精心饲养,问题就不大,但是养一万头牛呢?它就是巨大的系统,环节巨多,风险巨大,不是把养一头牛的技术复制一万次那么简单。
中国液晶产业版图
京东方在液晶产业里,它无论是资产、利润、产量、生产线数量、技术水平等多方面都是国内第一。
京东方的前身是一家老牌国企,北京电子管厂。它的编号是774,是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有点老大哥的意思。“一五”期间,全国电子工业总投资是5.5亿元,774电子管厂一家就占了1.03亿元——这可是1950年代的1亿元,可见它有多重要。
北京电子管厂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门一打开,电子管厂发现,现在先进国家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早就不是电子管了,而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你原来再大,地位再重要,也扛不住你的产品没人要了。
当时,全国正兴起“彩电热”,市场大的不得了。各省市都积极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北京市一想,电子管和彩电用的显像管都属于真空管技术,774厂生产彩电,也有技术优势。但是后来,各种原因,这个项目没有落到774电子管厂本身,而是和松下合资,单独建厂。
1987年松下彩管公司成立,这是当时北京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厂子建在离774厂不远的地方,却是单独建厂。774厂虽然名义上拥有25%的股权,但没有什么发言权,也得不到多少分红。
错过了彩电生产以后,774厂急病乱投医,上了很多荒唐的项目,包括什么保健营养茶、爽口液、制冷设备、节能灯、出租车公司等等。
那个合资工厂呢?松下彩管,在彩电市场兴旺那些年,赚了很多钱。但一方面,774厂作为弱势股东,获益不多。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急需用钱,那边松下彩管数钱数到手发软,电子管厂去要点分红却很费劲。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由于松下的技术封锁,从1987年成立到2009年停产,经历了22年的时间,中方仍然不能独立设计显像管。中方在这家公司的地位,和打杂跑腿的差不多。
转机来了 日北京电子管厂,在深圳B股上市,一下子募集到3.5亿港元。774厂成立了这么多年,企业第一次有了这么大一笔可以自主支配的钱,那就可以认真考虑一下,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主业了。
2001年,北京电子管厂有两件大事: 第一,是改名为 京东方科技集团 第二,就是盯上了 液晶产业
当时,液晶行业再一次陷入液晶周期的低谷,韩国现代公司此时急于得到现金,所以打算出售旗下的液晶生产线。那么,京东方要收购吗?
请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厘清:过去中国企业熟悉的合资,和现在京东方面临的收购,有很大区别。
如果是合资引进生产线,生产线打包运到国内以后,对生产负责的将是外方企业,他们有责任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转,确保最终产品合格。既然是对方负责,对方当然有理由掌控整个生产过程,你插手进来想要“干中学”,在实际生产中学技术,如果影响了生产,责任算谁的?
这样一来,整个生产的管理、设备零部件的采购、供应商管理、技术的后续研发等各个环节,都由合资外方承担。中方能得到的,只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以后的分利。你不可能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也就不可能有发展和积累工厂技术的机会。
而京东方面临的整体收购模式,则大不一样。 整体收购外国技术先进的企业以后,中方就成了企业的主人,拥有完全的独立自主权和生产安排权,是中方而不是外方对企业负最终责任。这种情况下,中方当然要深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再需要外国专家传授技术,就不是问题了。这是我们的企业,我们自己说了算。
就像现在,中国搞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有人执着于大飞机的很多关键部件都是外国生产,因而讥讽国产大飞机有名无实。这是典型的误解。
其实,部件是谁生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整体产品负责任。既然是挂中国品牌的大飞机,部件可以从国外采购,但既然要承担最终责任,中国企业就必须对飞机制造的各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把握和掌控。所以,中国能独立建造大飞机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这等于是打造了一个学习和发展大飞机技术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后面的进步会快很多。
液晶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基于当时当地和实际生产的工厂技术,比通用的实验室技术更加重要。其实,大部分液晶实验室技术都可以在公开出版物中获得,而难点就在于大量的工厂技术,这种工厂技术甚至无法传授,只能靠企业自己在“干中学”。
如果还是按照松下彩管那种合资生产模式,生产多少年,中国企业也不可能掌握液晶生产技术。而现在如果有机会整体收购国外企业,然后拿过来彻底吃透摸清生产过程,并在独立建厂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工业技术,中国企业才算真正掌握了液晶产业。
事实上,当初韩国人赶超日本液晶企业时,也是这么做的。
从收购开始,然后拼命吃透、掌握各方面的生产技术。
在京东方收购现代液晶企业的时候,上海广电集团(上广电)也在筹建液晶生产线,不过它选择了比较容易入手的合资方式。2003年底,上广电和NEC合资,在上海投产5代液晶生产线。从表面上来看,上广电的实力当时甚至强于京东方。
但由于是合资生产,上广电始终没能掌握液晶生产技术和供应链,也因此不敢下决心继续投资扩张生产。2006年,液晶周期低谷到来,京东方和上广电都陷入巨额亏损,但京东方因为掌握自主技术和供应链,敢于抓住机会逆市投资,扩大生产。周期过去以后,2007年,京东方因为产量大增而迅速转为赢利7,上广电则继续亏损3亿,最终在2009年黯然转让。好了,京东方算是走对了路子。
后来液晶产业的竞争,主要是投资策略的竞争,敢于在液晶周期的低谷大举投资是关键。
目前,京东方在全国拥有11条液晶生产线,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是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额。
京东方的出货量目前已占全球22.3%,超过了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 好,问题来了。就算是成功上市融资,京东方不过得到了几十亿元的资金,离上千亿的投资还差得很远,钱是从哪里来的?京东方是从哪里弄到如此巨款的?
一般来讲,企业发展所需投资,除了自有资金以外,来源无非是银行贷款或者股市两条路。但是,京东方逐渐意识到,这两条路,都不适合液晶生产这种“进攻性”的投资战略。
2003年1月,京东方对外正式宣布,用3.收购韩国现代的一条液晶生产线。同时,他们还想在北京开建一条5代液晶生产线。这两个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就很大了。
原本准备通过市融资,但是因为一些变故,没有做成。京东方只好转而,贷款总额高达7.,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领头,九家银行组成了银行团,提供了这笔贷款。
但是收购完成没多久,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液晶周期又开始发威,面板价格狂跌。到2005年,京东方巨亏16亿。银行们立刻变脸,除了国开行,各家银行都把京东方的下调,至于后续贷款更是门儿都没有。
2006年,京东方继续亏损17亿。到2007年4月,银行团的。京东方根本无力还款,只好把各家银行召集起来苦苦恳求,希望能把贷款延期,北京市政府也帮忙说好话。几经努力之后,银行终于同意贷款延期。
不过,好日子马上就来了。 到2007年下半年,液晶面板价格终于走出低谷,一路上涨。5代线的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京东方才算缓过劲儿来。
后来,京东方规模逐渐做大,但经过之前几年的折腾,让它意识到一个问题——上市融资和一般银行贷款,这两种融资方式都不适应液晶产业这种“越亏损、越要投资”的进攻性投资战略。股市还是银行都很看重短期财务指标,他们或许能锦上添花,但很难雪中送炭。
几经摸索,京东方终于在成都建设4.5代生产线的时候,找到了适合的融资方式。这种新融资方式就是,向地方政府,以获得足够的资本金。成都4.5代生产线项目中,成都市政府不但提供了土地、税收方面的支持,还提供了18亿元的资本支持。同时,国开行作为,提供了16亿元的10年期贷款。
可能有人会说,说了半天,就是从政府那边捞钱啊,这有什么新鲜的! 且慢,不要把政府参股和政府补贴混为一谈。 政府补贴,往往是低效、浪费的。因为政府提供了补贴以后,往往懒得追踪企业到底怎么用,反正补贴也不能收回来。政府对补贴的内部考核要求也是:按时发出去、别被贪污了,顶多再让企业事后拿出一些报告、填一些数字上报。
另外,政府补贴往往是撒芝麻盐,各个企业都有点,大家利益均沾,而不会给一家企业多少亿的补贴,政府也没那么大财力嘛。
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像液晶这种大型产业,大家都知道一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但还有一个密集型常被人忽略——就是政策密集型。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说明 京东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了一条5.5代生产线。内蒙古当时不缺电,但电网水平有点差,会有短时停电。当地政府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嘛,又不是长期停电,停一下很快就恢复了,何必大惊小怪。
但政府不知道,液晶生产线上,搬运玻璃板是靠电磁力,断电0.1秒,玻璃板就会掉下来摔粉碎。玻璃板固然可惜,但更重要的是,清理各处的玻璃碎茬,至少两个小时。那条生产线投资一共是220亿,不算玻璃板的价钱,就年5%来算,24小时生产停工2小时,就要白白付出利息25万。
除了电力稳定以外,招收工人、土地、道路、用水、排污、后勤保障、绿化等方方面面,建设液晶生产线这种超大型工程,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所以称为政策密集型产业。并且,地方政府还不仅是态度支持就可以,还必须会“伺候”这种工业。
所以,要想让地方政府提供这种政策支持,主动改进各方面的做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政府入股,分享液晶生产的利润,当然也分担风险。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共同成长的过程。
这就是京东方摸索出的,适合液晶产业特征和中国国情的新融资道路。
我们实际上是想解释现代电子产业的一些特点,一些和我们过去对产业认识不一样的地方。
简单做个回顾吧,大概是这么五条认知: 现代电子产业,变化特别迅速。所以,不要指望一步就实现预定的目标,可以从小处着手,一边赚钱一边投资研发,逐步养大这个产业。这是美国人的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运营的重要性,正在超过制造的重要性;资本策略的重要性,正在超过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日本人的第一个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分工不再是纵向一体化,而是水平一体化,是全球产业链大分工。总想着自己把全部的活儿都干了,把所有钱都挣了,最后会丧失竞争力。这是日本人的第二个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实验室技术和工厂技术同样重要。工厂技术是指那种在实干中不断积累的细节技术,它往往决定了你产业规模的扩张能力。这是日本人的第三个教训。
现代电子产业,需要的条件特别复杂。所以,它不仅仅是企业的事,它还是政府的事、全社会的事。只有一个国家的总体能力跟得上,电子产业才能生根成长。这是咱们中国企业摸索出来的经验。
但愿以上几条,对于你理解现代电子产业的规律有帮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五来源:21金融圈(jrquan21)综合自互联网热点(web-news)、鸣金网(mingjin-wang)刚刚,中国两大巨头正式宣布,震惊世界!京东方宣布:柔软屏实现量产,能折叠卷曲!中兴宣布:发布双屏手机,可折叠时代来临!这一刻,中国企业终于站起来了!京东方柔软屏,三星崩溃了这是一件足以颠覆世界手机格局的大事。这是一块屏幕:厚度0.03毫米,比纸还薄,弯曲折叠,无任何障碍!以前,这种显示屏,只有三星能做,绝对的垄断;昨天,京东方带着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向全世界展示,并宣布:中国第一、全球第二条的柔性AMOLED显示屏,正式量产了!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撕开韩国垄断屏幕的第一道裂缝,从今天起,国产手机只能高价买入国外屏幕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牛在哪里?京东方的第6代柔性显示屏,究竟牛在哪里?第一,是柔!这种显示屏,是可以弯曲和折叠的。你想想,一个手机的显示屏可以弯曲折叠,那就是说,它可以拧成一个手环像手表一样带在手上,也可以叠成豆腐块,装进兜里。如上图所示,京东方的产品,是可以实现“S”形弯折的。这个,以后可以用于各种可穿戴式的电子设备中,用途大了去了。第二,是俏!京东方生产的这种柔性显示屏,具有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亮度高、低耗电等优点,可以提供更艳丽、更清晰的高画质。看!就是这几块屏幕,让三星崩溃。0.03毫米的厚度比纸还薄,弯曲折叠,无任何障碍!今天,京东方带着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向全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国产的第6代柔性屏。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王东升说:京东方的使命就是要率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壁垒,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缺屏之痛”!为了这个目标,咬碎牙齿咽到肚子里,也绝不会放弃。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世界领导者!这一刻,眼角湿润了。我绝没想到,这样一个外表温和,已白发鬓鬓的人,内心却充满着狼性和力量。是啊,华为、小米等几乎所有国产,哪一个没有在屏幕上向三星低头。三星不给货,他们就得遭殃。现在中国也有了世界顶级的屏幕,他们不用再向三星嘘寒问暖,更不用再在谈判时,一让再让!这就是“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的民族宏愿!中兴双面屏,苹果傻眼了就在不少人认为中兴已经不行了的时候,老牌国产手机厂商中兴突然一声怒吼,放出一个大招:手机双屏可折叠时代正式来临!来看看中兴手机的逆天功能:1、扩展模式,双屏合二为一用户就可以像操作平板电脑一样操作手机。无论是玩游戏、看视频、还是刷新闻,都可以获得与平板类似的大屏体验。2、双屏模式,大屏一分为二双屏模式绝壁是天机牛叉到没有朋友的创新!用户能够同时使用两款 App,并随时在两块屏幕上换来换去。也就是说,我们看电视、打游戏时再也不怕有电话和微信打扰了!3、镜像模式,双屏一模一样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把屏幕翻转60度放立在桌子上,可以通过A、B两块屏幕一同下棋。类似的应用场景有很多,再比如视频通话等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4、单屏模式,回归正常手机看这个震撼的视频就懂了:从2007年乔布斯用苹果一代重新定义手机后,整整10年智能手机再没什么像样进步。中兴这次祭出双屏可折叠,绝对称得上平地起惊雷般的革新,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刻,苹果傻眼了。他本以为iphone X的屏幕将独一无二,举世无双。而现在,中国企业也拿了出来。屏读时代终于到来了!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我们看的书是一个屏幕,我们路上的指示牌是一个屏幕,甚至有的人衣服都可以当成屏幕。而不同的屏幕之间,则形成了互联互动的生态系统。估计全世界都没想到,是中国公司,第一个拿出了柔软屏、双面屏的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沉睡已久的平静中,京东方、中兴无疑代表了国产的力量,代表了中国手机的创新思维!从今天开始,请拿出我们的自信,正是因为这爆棚的民族自信心,中国的企业才变得越来越强。恭喜京东方!恭喜中兴!恭喜中国!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六原标题:三星:最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苹果和三星是对老冤家了,互怼是两家公司的日常,但最近三星越来越嚣张了。苹果的X刚出,三星就拍了段60秒小视频,把历代iPhone吐槽了个遍,从以前的内存小、不防水,一路怼到现在的耳机插口、“刘海”。这次苹果敢怒不敢言,因为它被三星掐住了命门。iPhone X用的屏是目前最牛的OLED,而三星是世界上唯一能量产这种屏的公司,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所以不止是苹果,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都得看三星脸色。光这块屏,苹果每卖一部X,就得给三星110美元。而且作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三星的杀手锏还远不止这一块屏。丑闻越多,赚钱越猛这几年,三星丑闻不断,一副“药丸”的样子。先是董事长李健熙被曝多次在家买春,每次4400美元。去年,三星的旗舰产品Note 7爆炸,不得已全球召回,刚开始时召回范围还不包括中国...后来,三星的洗衣机也炸了...最后,三星的实际控制人李在镕因为“闺蜜门”,被抓了。这其中,由于在Note 7这事上处理不当,三星自那以后更不受国人待见,其手机销量在中国也不断下滑,市场份额成功被并入“其他”这类,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会降至2%以下。听起来很惨是吧?三星今年过得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滋润。今年的第二第三季度,三星电子的当季净利润分别为97.0和9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暴涨了89%和145%,连续两季度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怎么做到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得不说,三星是家大业大,乃至于有关三星和韩国的关系,有人这么说道:“三星,不是韩国的三星。韩国,却是三星的韩国。”三星的营业收入,一般能占到韩国GDP的15%到20%之间。所以说,三星打喷嚏,韩国就感冒。死亡、税收,以及三星,也就成了韩国人避不开的三件事。怎么个避不开呢?你住的楼可能就是它盖的。迪拜哈利法塔、台北101、吉隆坡双子塔等等世界知名高楼,都是三星盖的。它还会造船。全球十大造船厂之一,每年建造万吨以上货轮超40艘。甚至还会造飞机、造战斗机、造坦克、造装甲车等军工装备。三星化工,又把生活用品承包了。除此之外,三星还有自己的时尚品牌、游乐园、保险、医院、影业、报纸...其中不少分公司,还是世界500强。三星爱宝乐园所以一个韩国人一生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全用三星产品,不仅没问题还能活得很滋润。而在三星这个庞大的帝国中,最赚钱的就是三星电子,三星集团有80%以上的利润都是它贡献的。手机出货量就不用多说了,常年世界第一。而比它手机更牛的,是它的供应链。尤其是在手机核心元器件上,它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今年第一季度,三星的半导体部门和显示面板部门占据了三星电子当季利润的64%和13%,比卖手机赚的了。在这里,就得说说三星的领导人了,在对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的预判上,相当有前瞻性。在1974年,李健熙与其父亲李秉哲自掏腰包,收购了韩国半导体公司50%的股份。当时在三星集团内部,很多高层都不同意收购,认为该把注意力放在当时做得风生水起的工业外贸上。李健熙没能说服他们,只能是自己出钱收购。果然,这钱没白掏。没几年电脑开始普及,准备充分的三星则几乎是第一时间杀入这片蓝海,赚得盆满钵满。此后,三星又进入内存市场,成为了世界前三对64KB的DRAM进行研究的公司之一,还与日本企业一道,把做了十年内存的英特尔挤出市场,逼得英特尔转型做芯片。而到了90年代初,三星半导体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制造商。在90年代中期,三星还准备进军彩电。当时电视显示技术的大牛是索尼,处于天下无敌的状态,它的彩电用的是“特丽珑”显示器,它的彩电长这样。三星是怎么干掉索尼的呢?它在1991年,在半导体事业部内设立一个特殊事业部,专攻TFT-LCD,也就是液晶技术。索尼不以为然,因为当时液晶显示效果比特丽珑差太远了。而三星的看法不一样:轻薄的液晶电视,看起来太震撼了。至于显示技术,慢慢迭代升级就是了。结果自不必多说。三星的液晶电视成功把索尼拉下神坛,很快就挤掉了索尼大部分市场,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也逼得索尼不得不跟进技术。再后来就是现在,三星看准了OLED屏幕的市场前景,果断把小尺寸的LCD业务砍掉,全力研发OLED,疯了似的地投资。所以现在所有手机厂商,包括苹果,都得看它脸色。因为OLED比起LCD,更薄、功耗更低,还是自发光的,不需要背光模组,散热更容易。你的手机要是不用OLED屏,就太跌份了。“甭管(OLED)有多贵,能拿到货就不错了。目前国内手机厂商都排着队等着跟三星的供应链部门接触。”在这背后,是三星对半导体疯狂的投资。早在2010年,投资就超过了;今年,该项投资预计会达到260亿美元,比英特尔和台积总和还多。三星投资的生产工厂所以在今年,三星结束了英特尔24年的霸主地位,成为了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为了技术,三星做事非常狠2006年,台积电是亚洲制造芯片的老大,三星刚入行。但仅仅过了9年,三星在技术上就超过了研究了二三十年晶圆制造技术的台积电。它怎么做到的呢?挖人!台积电里有个“研发天才”叫梁孟松,台积电有500多项专利都与他有关。他在2009年突然提出离职,台积电肯定是不能放他走,但最后拗不过他,只能与他约法三章:给他股票、分红,让他签上竞业禁止协议,不能去对手公司上班。梁孟松的确没去公司上班,转而当了大学老师。在他当老师的这段时间,三星的技术突飞猛进。过了好几年,台积电才发现,梁孟松任教的“成均馆大学”,是三星投资的...通过对技术的预判和大手笔地投入,以及商业竞争中的不择手段,三星在垂直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不夸张地说,只要它想,它能生产出手机上的每一个部件,完全自给自足。三星掐住了所有人的脖子,怎么办?所有人都被三星掐着脖子,过得太难受了。7年前,HTC Desire G7开始用的就是三星的OLED屏幕。当时良品率还很差,但HTC也没放弃和三星合作。好不容易等到三星能够量产了,正想着大干一场,三星突然就不给HTC供货了。三星把OLED用在了自己的手机上,还顺便打压了HTC的竞争力。别说HTC了,就算是苹果,现在拿三星也没辙,但它没有坐以待毙。苹果在今年,给LG投资了,用以研发OLED屏幕。而我国最大的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公司京东方,也没闲着。在今年9月,就攻破了OLED技术。华为Mate 10 Pro用的就是京东方制造的OLED屏。当然了,相比三星,其他生产OLED的企业,良品率还是太低。有人预测,至少在2019年前,三星还将笑傲江湖。掌握核心科技有多么重要?被我们看不上的三星,真是狠狠地给我们上了一课。现在被三星掐着脖子过活,等缓过这口气来,真要好好努力了。来源|金错刀《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七2018年刚到,今天就带大家盘点回顾下,过去的一年里诞生于中国本土的十大黑科技,到底有多值得我们骄傲!1、 中国自主研发民用飞机C919试飞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公里。日成功首飞。累计24家客户600架订单。 2017年7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第二架飞行试验机开展机上功能检查试验,第四季度首次飞行C919的研制凝聚着中国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C919试飞的完美落幕,标志着大型民用客机的垄断市场在A(Airbus空中客车)和B(Boeing波音)之外,正式迎来了新的参与者C(C919)。2、 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中科院在今年5月份发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中国量子计算机诞生。”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级计算机。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最终为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这个原型机上运行一些量子算法,它的速度比国际上第二名要快24000多倍,可以超过人类历史上最早期的那些经典计算机,这标志着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些量子的机器,可以跟我们经典的机器同台竞赛了。3、 南海北部可燃冰开采成功今年5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在南海北部海域的可燃冰试采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4、全球首列无轨列车在株洲落地中车株洲所成功研制了一款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全新交通产品,这款产品结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两者的优势,成功实现列车“可在公路上行驶,”大幅度提升出行效率。智轨列车是全球首列无轨列车,目前已在湖南株洲实现试运营。智轨列车使用电池供电,与传统有轨电车相比,更灵活可控、也能节能环保、同是还兼具运量大、造价低、适应性强等优势。5、“可折叠的显示屏”打断三星软性屏垄断地位韩国三星一直是目前全球显示屏制作顶尖的公司,在OLED柔性显示屏领域一直是一家独大,垄断了整个行业。作为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之一,柔性AMOLED显示屏以塑料基板替代了传统的玻璃基板,并采用可主动发光的有机材料和柔性封装技术,可实现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京东方作为国内显示器行业的龙头,成功打破韩国三星在全球OLED显示屏领域的垄断,实现AMOLED显示屏的量产,在全球OLED行业卡位战中占据了主动权。6、杂交水稻之父的新突破-“海水稻”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亚洲3.2亿公顷,而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由袁隆平领导的“海水稻”项目在青岛示范基地进行测产。此次测产最高亩产621公斤,按照中国有1亿公顷(15亿亩)盐碱地,其中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的面积来计算,按照未来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7、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这是内地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目前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这个500米口径的球面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于日竣工,其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根据预测,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8、NCCO氧聚解新型空气净化技术香港科技大学在空气净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明了名为NCCO氧聚解空气净化技术的新型空气净化技术,成功攻克了空气净化领域的几大历史难题:1.成功解决了传统空气净化技术无法解决的鼻敏感、呼吸道等常见顽固疾病”2.NCCO氧聚解空气净化技术的出现,从根源上杜绝空气的二次污染。3.NCCO技术首次突破传统空气净化技术对致癌气体无法处理的历史性难题4.最环保”“最佳效果”的空净技术5.NCCO技术的出现,不仅仅代表中国空净技术进入全球空净顶尖行列9、国产最强智能芯片麒麟970华为在2017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FA BERLIN 2017)发布了新一代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而这也是全球首款内置独立NPU(神经网络单元)的智能手机AI计算平台。麒麟970芯片带有强大计算力的AI移动计算平台,是业界首颗带有独立NPU专用硬件处理单元的手机芯片。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相较于四个Cortex-A73核心,处理相同AI任务,新的异构计算架构拥有约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优势,图像识别速度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10、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是利用高压电场加速的电子束对污水进行照射,污水中分解生成的强氧化物质与水中的污染物、细菌等相互作用,达到氧化分解和消毒的目的。该技术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列为21世纪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废水经过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并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实现产业化后,可广泛应用于印染、造纸、化工、制药以及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我国工业废水治理水平。中国崛起在过去,科技,发明这类词汇一直属于西方列国,中国似乎被打上了科技弱国的标签,而代工,加工,made in china一度成为中国的标签。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在科研方面的大力投入,中国科技也逐渐在世界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世界领先科技大国,这些黑科技就是我们科技实力的证明,让我们一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打call!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融资要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要准备好一份经得起推敲的的BP。现在众投邦推出项目服务,帮助有融资需求的创业者解决融资难题,从诊断项目BP开始,为企业的发展起点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创业路上扬帆启程。众投宝(点击了解更多)《比纸还薄,可以弯曲的手机屏幕诞生了!亏了24年,一夜逆袭,以后苹果也得抱大腿!》 精选八就单个物体来说,显示面板是人类每天眼睛看的时间最长的物体。回忆一下,你今天花了多长时间看手机?花了多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一个办公室的白领,白天上班八小时,下班时间两小时看手机是很正常的,一天就有 10 个小时花在这上面了。比你看老婆孩子的时间还长。众所周知,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商业保险公司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