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色温多少合适多少核磁合适

&img src=&/3a716e2cdefdb8b9304eaeed47223ce5_b.jp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3a716e2cdefdb8b9304eaeed47223ce5_r.jpg&&这样如何?用Kindle做显示器。
这样如何?用Kindle做显示器。
这个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 &b&色度抽样(&/b&Chroma Subsampling&b&)&/b&&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E5%25BA%25A6%25E6%258A%25BD%25E6%25A0%25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kipedia.org 的页面&i class=&icon-external&&&/i&&/a&&br&先占坑,之后答。&br&&br&-----------------------分割线------------------------&blockquote&&b&色度抽样:由于人眼对色度的敏感度不如亮度&/b&(因为我们还有不能感受“颜色”的视柱细胞嘛),图像的色度分量不需要有和亮度分量相同的清晰度,所以许多视频系统在色差通道上进行较低(相对亮度通道)清晰度(例如,抽样频率)的抽样。这样在不明显降低画面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视频信号的总带宽。因抽样而丢失的色度值用内插值,或者前一色度值来替代。&/blockquote&我们来感受一下:&br&&img src=&/85e22bc3cb59f_b.jpg& data-rawwidth=&266&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6&&这是一张很正常的照片。&br&&br&&br&&br&&br&&br&然后我们把它的&b&色度信息去掉&/b&(只保留L通道,H,S全归零)……&br&然后就变成了这样:&br&&img src=&/bf0f49ed6ae95d34bae1b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3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br&好像还是很正常嘛……最起码能看得清……&br&&br&&br&&br&&br&&br&&br&可是,如果我们&b&去掉亮度信息&/b&,只保留色度(L通道全变成50):&br&&img src=&/01ced91aecd79acd9a55c1f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3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br&&img src=&/6ff0d51f359be324c95b75c73d9bd442_b.jpg& data-rawwidth=&128& data-rawheight=&1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8&&&br&什么鬼?!&br&&br&&br&&br&&br&&br&正是利用人眼的这种特性,工程师们将视频的色域信息压缩,以降低视频的体积。&br&下面是几种流行的色度抽样方式:4:4:4:
4:2:0&br&&img src=&/5d683fffd69f8cddbae6da8_b.pn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5d683fffd69f8cddbae6da8_r.png&&所谓4:4:4,就是不对色域信号压缩,每个像素还保留之前的颜色。绝大部分电影的母带和专业电影摄影机,都会采用这种不压缩的方式。&br&所谓4:2:2,就是每两个横向的相邻像素,共用同一个颜色。4:2:2在广播电视领域比较流行,是压缩率和画质的权衡。&br&而最最常用的4:2:0,是每个正方形块的4个像素共用同一个颜色。事实上,绝大部分的视频编码器,如x264,的默认设置都是4:2:0色度抽样,这也就意味着一个的视频,其色度信息只有960*540!&br&&img src=&/abe7af564ad4bb_b.pn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abe7af564ad4bb_r.png&&&img src=&/562d196a802e974fb5f3b9ca5c74e81b_b.pn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562d196a802e974fb5f3b9ca5c74e81b_r.png&&这两张是视频检测彩条图,上图为原始图像经过200%放大后;而下图则经过了4:2:0色度抽样(以Sony Vegas DV编码器压缩,套用Box滤镜)。能明显看到,两个“分辨率”相同的视频,有着明显的观感差异。&br&&br&--------------------基础知识介绍完毕-------------------&br&&br&好,下面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在 1080P 的显示器上,4K 的视频是否看起来比 1080P 的视频更清晰?为什么?&br&&br&因为市面上下载的绝大部分片源都采用了4:2:0色度抽样,因此一个4k()分辨率的视频,其色度分辨率为。在1080p的显示器上播放时,播放软件会自动对4k视频缩小,每4个方形排列的像素取平均值。的亮度信息经缩小后变为,而其原本就是的色度信息则保持不变,因此你就得到了一个1080p的4:4:4色度未压缩的视频!&br&虽然亮度分辨率没有提高,但是色度分辨率提高了两倍,这就是为何4k片源比1080p观感更清晰。&br&&br&&br&注:本答案并没有讨论视频编码压缩(如h.264本身的压缩)的问题,只是解释了色度抽样并将其应用到题主的问题上。文中有几处我为了省事使用了压缩一词,其实都是在指色度抽样。
这个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 色度抽样(Chroma Subsampling) 先占坑,之后答。 -----------------------分割线------------------------色度抽样:由于人眼对色度的敏感度不如亮度(因为我们还有不能感受“颜色”的视柱细…
笔记本厂商搞个东西,是这样的:&br&笔记本厂商老大: &老子要在新型号上搞个retina!&&br&参谋:&那啥...windows对高DPI支持的不大好啊& &br&笔记本厂商老大: &额.....那算了&&br&&br&微软要搞个东西,是这样的:&br&比尔盖茨:&老子要在windows 11上全变成retina支持!& &br&参谋1:&老大,市面上的PC都不怎么支持啊&&br&参谋1:&老大,性能受影响,好多中古电脑运行不了啊&&br&开发者:&我他妈刚学完windows API,你这接口win95兼容吗?&&br&用户:&变个屁老子刚换了的显示器!&&br&&br&苹果想搞个东西,是这样的:&br&乔布斯/库克: &老子要搞个retina屏幕!&&br&工程师:&硬件马上改! &&br&工程师:&软件马上改! SDK马上改! &&br&开发者:&我操又出新API了我操马上改!&&br& 用户&买买买!!! 旧的扔扔扔! 爽! 乔布斯V587&
笔记本厂商搞个东西,是这样的: 笔记本厂商老大: "老子要在新型号上搞个retina!" 参谋:"那啥...windows对高DPI支持的不大好啊" 笔记本厂商老大: "额.....那算了" 微软要搞个东西,是这样的: 比尔盖茨:"老子要在windows 11上全变成retina支持!" 参谋1:"老大,市…
刚下飞机就有人发我这链接,菊花一紧…&br&其实没啥好看待的,现在笔记本屏幕素质普遍一般般,很多时候用户有钱都买不到心仪的产品。&br&比如高素质屏的暗影精灵2pro,你不能指望惠普良心发现给你出一款高素质屏幕特供版。&br&所以我想办法搞了这个服务。&br&&br&主要是,靠技术和渠道赚钱,看上去比卖零食和肉脯有面子啊!不那么Low逼了好不好!&br&&br&接下来我们会逐步提供换屏幕+校色+加内存+加固态+迁移操作系统+整机清灰+换硅脂的服务等。&br&&br&总之,大方向就是想办法赚钱,赚看得见的干净钱。
刚下飞机就有人发我这链接,菊花一紧… 其实没啥好看待的,现在笔记本屏幕素质普遍一般般,很多时候用户有钱都买不到心仪的产品。 比如高素质屏的暗影精灵2pro,你不能指望惠普良心发现给你出一款高素质屏幕特供版。 所以我想办法搞了这个服务。 主要是,靠…
如果说现在的老年人普发病症是冠心病、三高啥的,等我们这代人老了之后,眼睛有问题的应该为数不少。&br&&br&之前一个回答说用 Kindle 作显示器获得高票,但事实上 E-Ink 屏 并不适合做显示器。&br&电子墨水屏如果真的适合做显示器的话,早就有厂商生产了。但事实上,由于 E-Ink 屏的刷新率,拿来做阅读器是适合的,但如果拿来做显示器肯定是很伤眼的。&br&&br&至于「有哪些不损伤视力的显示器值得推荐?」,我把从护眼的原则如何挑选显示器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可依据规则购买。&br&(注:此处的「护眼」仅指对眼睛的伤害相对较小。)&br&&br&&a href=&///?target=http%3A///global/library/basics/eyestrain/index.html%23tab0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Latest on Computer Screens and Eye Fatigu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 EIZO(全球最专业的显示器及医用监视器生产厂商)之前出的一份关于显示器与用眼疲劳的报告。虽不太详细,但关键的几个点都说到了。推荐阅读。&br&----------------------------------------------------------&br&关键影响因素:&br&&br&&b&一、背光&/b&&br&&br&LCD 不会自主发光,所以都依靠背光源。背光以前是 CCFL,现在是 LED。LED 背光又可分为 WLED、RGB-LED、GB-LED 等。主流(包括目前市场绝大多数显示器、平板、手机等)用的都是 成本最低的 WLED。&br&&br&从护眼角度来说,CCFL 比 LED 更好。尤其是现在最主流的 WLED,是 LED 背光中最伤眼的。&br&&br&不过由于 CCFL 功耗大,中国现在禁止 CCFL 背光的 LCD 显示器在国内上市。当然,想买肯定还是能买到的,不过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br&&br&&b&二、调光方式&/b&&br&&br&请阅读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明基不闪屏显示器真对眼睛有好处吗?怎么实现的?&/a&&br&&br&&blockquote&&p&LED 的调光方式就是调节 LED 发出的光强度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 PWM 调光和非 PWM 调光两种。&/p&&br&&p&简单地解释一下 PWM 调光,可以理解成通过在极短的时间内让 LED 灯管反复亮暗来调节屏幕的亮度。当在一个周期内,亮的时间长暗的时间短,屏幕的亮度就会比较高。而在一个周期内,亮的时间短、暗的时间长的时候,屏幕的亮度就会较低。&/p&&img src=&/cfdbedff616d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fdbedff616db_r.jpg&&&br&&p&由于 PWM 调光的频率比 CRT 的 60 HZ 要高,所以不易被人们察觉。由于 PWM 调光的工作原理,会导致显示器在低亮度的时候闪烁的程度更加明显。所有有些眼睛敏感的人,在把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调低的时候,也能感觉它的闪烁。而非 PWM 调光的显示器就没有这种问题。&/p&&br&&p&在数量上,PWM 调光的显示器是主流。比如可以看这个视频:&a href=&///?target=http%3A///watch%3Fv%3DNKJhHK0bjp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NKJhHK0bjp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可以看到 MacBook Air 用的就是 PWM 调光。(视频在 Youtube )&/p&&br&&p&非 PWM 调光的显示器相对来说比较少。&/p&&br&&p&如果是因为工作需求要买高端显示器,那么应该优先满足显示器的品质要求,其次再考虑伤不伤眼。如果只是上上网玩个游戏什么的,对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能力要求不高,可以优先考虑非 PWM 调光的显示器。&/p&&/blockquote&&br&&b&推荐购买非 PWM 调光或混合调光的显示器。(混合调光指低亮度下使用非 PWM 调光,高亮度下 使用 PWM 调光。)&/b&&br&&br&--------------&br&以上两点是由显示器硬件决定的,无法再改变。以下几点,可在已有显示器的基础上再做调整。&br&&br&&b&三、一个正确的坐姿+定期让眼睛休息&/b&&br&&br&&b&使用电脑时,请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b&&br&&b&使用电脑时,请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b&&br&&b&使用电脑时,请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b&&br&&b&使用电脑时,请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b&&br&&b&使用电脑时,请保持一个正确的坐姿。&/b&&br&&br&说了这么多遍,是因为看过别人用各种匪夷所思的姿势使用电脑。请牢牢记住:&br&&br&&b&一个良好的坐姿,比买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显示器都有用。此外,定期让眼睛休息。&/b&&br&&br&&b&四、适宜的色温&/b&&br&&br&绝大多数人对色温这一概念毫无概念,更无从谈起去调色温。我看过很多人使用色温高到蓝瞎眼的 显示器...&br&&br&好在色温是可以调的。将色温调低一点,对改善长时间使用电脑的视疲劳问题很有帮助。&br&&br&&b&五、适宜的亮度&/b&&br&&br&请养成随时根据环境亮度调节显示器亮度的习惯。&br&当然,如果你的显示器很高大上,能自动调节亮度就更好啦。&br&&br&&b&六、程序员专用&/b&&br&&br&此条专门写给知乎上的大程序员们。&br&&br&在写代码这类纯文本模式的时候,可以把背景调成黑色,文字用其他颜色如绿色表示。额,似乎大家都知道了对吧... &br&&br&至于其他同学,想这么干的话,我知道 Chrome 有这样的扩展。&br&但非常不推荐这么做。 因为我这么做过,网页浏览体验惨不忍睹。为了一点点好处,将上网的乐趣抛却,实在太不值啦。
如果说现在的老年人普发病症是冠心病、三高啥的,等我们这代人老了之后,眼睛有问题的应该为数不少。 之前一个回答说用 Kindle 作显示器获得高票,但事实上 E-Ink 屏 并不适合做显示器。 电子墨水屏如果真的适合做显示器的话,早就有厂商生产了。但事实上,…
不得不说,以上答案全都是不够正确,有一些说到点子上了,有一些似是而非,还有一些则是完全荒谬的误解(或者说误导)。&br&色彩管理是一门严谨有效的数字化设备视觉识别的流程,它是从结果倒推的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是应用于最终端的结果的,根据不同的终端,使用不同的解决方案。&br&跟水无常势一样,没有一个万能的色彩管理方案,只有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各种方案的调用。&br&根据提问人的需求,他是在Mac下使用Photoshop来为其Web Design制作图片,以供各平台网络浏览器正确呈现他所希望展示的,和他自己看到的几乎一致的效果。&br&从结果倒推,就有两个出口,A.一个是Mac和PC(或称类Windows)平台,;B.具备色彩管理能力的Safari,Chrome等和默认不具备色彩管理的IE或者Firfox浏览器的识别呈现。&br&那么:就有6种组合结果:&br&1.Mac系统下,使用Safari浏览;&br&2.Mac系统下,使用Firefox浏览;&br&3.Windows系统下,默认系统无色彩管理,使用Safari浏览;&br&4.Windows系统下,默认系统无色彩管理,使用IE浏览;&br&5.Windows系统下,设置开启了系统的色彩管理后,使用IE浏览;&br&6.Windows系统下,设置开启了系统的色彩管理后,使用Safari浏览.&br&所以至少看来,设计师必须决定你自己是面向哪一种用户做的设计,你需要兼顾到哪几种用户?&br&&br&因为Windows系统,默认无色彩管理的介入,而且使用的是统一的共性色彩管理描述文件——sRGB,那么在成千上万的Windows系统下,可能大家看到的都是理论上一致,但是因为显示器品牌和型号好坏千差万别的关系,实际上相差很大的效果,不过这种偏差一般来说都是在小范围的。不会出现特别大的色温偏差,除非显示器太烂。&br&&br&而Mac系统,因为硬件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比如某两代的MacBook Pro使用同一面板,几代iMac使用同一面板,所以,硬件的统一性决定了效果相差不大。只有比如MacBook Pro的面板和iMac的面板不同,两者色温、色域都不同,会显得不一致。这跟PC世界里众多纷纭的显示器情形是一样的。好在,每台Mac,其默认就开启运行了色彩管理引擎。通过ColorSync来识别和准确调用显示器的色彩配置文件,让显示器正确显示它应该显示的数据值。&br&&br&再说浏览器,IE这种天生残废,就没有色彩管理的DNA,它只能使用sRGB去呈现,你给它大餐,它也当泡菜。Safari天生支持色彩管理,可以在开启了色彩管理的系统中,准确表现附带了不同于sRGB的其它RGB ICC(如设定了Adobe RGB色彩空间的单反相机拍摄而来附带Adobe RGB ICC)的文件,不会用憋足的sRGB去解释Adobe RGB的颜色。&br&&br&最后说,sRGB和Adobe RGB的区别,简单来说,如果拿房间来做比喻的话。Adobe RGB是120平米的三居室,sRGB是70平米的小户型。他们都有各自对应的厨房、卫生间。但是sRGB小户型的厨房面积绝对不等于Adobe RGB的厨房面积。这就是说sRGB中能展现出来的绿色的范围,远远小于Adobe RGB中绿色的范围。&br&如图:中间彩色网格的是sRGB,包围其的灰白色网格是Adobe RGB&img src=&/df142b289f89c8c1c9de41f498c4d36a_b.jp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8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df142b289f89c8c1c9de41f498c4d36a_r.jpg&&&br&&br&如果你有一张带Adobe RGB色彩配置文件的照片,想放到网络上供但大多数的PC Windows用户观摩,那么默认情况下,所有的这部分观众都将看到一个偏色的照片,因为他们的系统和浏览器解释不了那些超出sRGB范围的绿色,红色。。。他们只能看到一个被阉割了色彩的照片。。这是个悲剧。&br&如果你拍照时,相机的色彩空间是sRGB,那么你直接放上网就行了。这是最简单省事的办法,但是如果你懂的了Adobe RGB能呈现远超sRGB的色彩表现力的话,你会阉割掉原本有机会展现的那些美妙色彩吗?就好像你明知道看高清1080p的影片过瘾,不得不强迫自己去看网络版的320p。。&br&&br&那么这里有两条路,&br&A,让所有仅仅具备sRGB环境的低端观众,看sRGB,但是又不恐怖偏色的画面,这需要使用中间环境做一次颜色转换,而且必须确保最大化的不丢失色彩,保证视觉上太大的偏差;&br&B,不做任何转换,原汁原味,确保能够正确呈现Adobe RGB画质原貌给的具备色彩管理环境的高端用户,(为什么说AdobeRGB就高端?能够还原98%Adobe RGB色域的显示器,均价在RMB5000以上,艺卓的在17000左右,苹果已经停产的前代铝合金边框的23&、30& Cinema Display LCD符合SWOP印刷屏幕软打样认证。低于3000以下的显示器都不符合Adobe RGB显示要求,多数都是只能正确表现sRGB,都是低端,包括诸多笔记本显示屏,苹果如今的也在内,都不是专业显示器了,只不过经过测试,MacBook Pro的显示面板在笔记本中算色彩还原度分值优秀的。国外有个各种型号的笔记本显示面板测试结果表格,忘了在哪个站了。)&br&&br&对于 A&br&你需要通过软件,如Photoshop将Adobe RGB转换成sRGB,如果是用于网络,可能会需要将分辨率更改为72dpi。&br&要把三居室的东西塞进小户型里,还必须保证不遗漏太多,这个比把大象放进冰箱的难度步骤也差不了多少~&br&1.首先要把环境弄得更大一点,需要一个能包容整个AdobeRGB和所有sRGB数值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个理论空间,叫做Lab。如图:彩色网格是Adobe RGB,灰白色网格是Lab,后者将前者完全包裹,无侧漏。这样,才能确保在从Adobe RGB向sRGB转换中,杜绝遗漏丢失Adobe RGB原有颜色的几率。至于在转换过程中丢弃的,那是吐纳后的转变,不是先天不足,营养缺失,是另一回事。&br&&img src=&/c34d882efe96b8c097c1_b.jpg& data-rawwidth=&1083& data-rawheight=&8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3& data-original=&/c34d882efe96b8c097c1_r.jpg&&&br&2.在转换之前,我们还需要一个优于系统本身默认的色彩转换引擎——&br&Adobe Color Management Module (简称Adobe CMM)&br&Adobe公司开发的这套Adobe色彩管理引擎,可用于第三方软件,如CorelDraw等,便于在同一台电脑中,跨软件平台的同一色彩管理,比系统默认或Photoshop默认的Adobe ACE引擎更加出色,Adobe ACE只能作用于Adobe的软件,对其它公司的软件无效。&br&该引擎在Adobe官网免费下载&br&Mac版本:&br&&a href=&///?target=http%3A///support/downloads/detail.jsp%3FftpID%3D361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upport/downl&/span&&span class=&invisible&&oads/detail.jsp?ftpID=361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Windows版本:&br&&a href=&///?target=http%3A///support/downloads/detail.jsp%3FftpID%3D361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upport/downl&/span&&span class=&invisible&&oads/detail.jsp?ftpID=361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下载安装。&br&3.设置色彩环境先,如图:通常情况下,国内很多印厂使用的是国产或者日本的油墨类型,所以采用日本印前2,将转换引擎替换为Adobe CMM,存储这个设置方案就行了。这里必须确保选中“色彩管理方案”中的“保留嵌入的配置文件”并勾选那三个询问的选项!切忌不可随意丢弃,那是非常不专业的草台班子才会做的破事。这里的转换意图可以选择“可感知”——这是当颜色不得不损失时,采用最视觉上接近的颜色做替换,以确保视觉上看起来相差不大。&br&&img src=&/638e53be720b9aae0d67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38e53be720b9aae0d676_r.jpg&&4.好了,这下你可以在Photoshop里开启你的带Adobe RGB色彩配置文件或者带其它色彩配置文件的图片了。即在Photoshop营造的Adobe RGB色彩空间里,打开嵌入了Adobe RGB色彩配置文件(ICC)的图片。&br&&br&我们可以在打开的图片文件的下方可以查看该文件的色彩配置文件&br&&img src=&/dad2da7d601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dad2da7d601_r.jpg&&&br&5.选择菜单,图像——模式——Lab颜色&br&&img src=&/284a40fe1a16135c5dae3ccfe03d3c57_b.jpg&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3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br&6.再选菜单,编辑——转换为配置文件&br&&img src=&/bbc16e0bd6ee8160b2fed6_b.jpg& data-rawwidth=&228& data-rawheight=&8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8&&7.目标空间选择sRGB&br&&img src=&/3dca4c526790cdd29a10d46a958bcf13_b.jpg& data-rawwidth=&696&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6& data-original=&/3dca4c526790cdd29a10d46a958bcf13_r.jpg&&8.最后用“存储为Web和设备所用格式”的方式来保存文件。以存JPG文件为例,勾选 嵌入颜色配置文件(这个可有可无),不需要勾“选转换为sRGB”,因为已经是了。预览选择Internet 标准 RGB(无色彩管理),这是用于在Web发布的,所以,你看预览的话,会看到和sRGB无差别。&img src=&/8e7a376a69b3c6bd7d2bbaf0f89db5c4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8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8e7a376a69b3c6bd7d2bbaf0f89db5c4_r.jpg&&&br&——————————————————————————————————————————&br&对于 B&br&直接使用“存储为Web和设备所用格式”的方式来保存文件,在选项中对设置有所不同,如图:&br&必须勾选“嵌入颜色配置文件”,预览选择“使用文档配置文件”。&br&&img src=&/7d506c98c9c5b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8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7d506c98c9c5b_r.jpg&&&br&以上,即是正确的RGB输出流程,适合于不同环境下使用RGB图片的方法。&br&补充说明一句,在Mac下截屏得到的图片,其色彩配置文件是Display xxxxx的,不同于sRGB,如果在乎Windows世界的用户视觉感受的话,依旧请参照A方案进行转换sRGB使用。&br&&br&其它更多未尽色彩管理方案可以参见《苹果生存手册》。
不得不说,以上答案全都是不够正确,有一些说到点子上了,有一些似是而非,还有一些则是完全荒谬的误解(或者说误导)。 色彩管理是一门严谨有效的数字化设备视觉识别的流程,它是从结果倒推的管理办法,也就是说是应用于最终端的结果的,根据不同的终端,…
&p&正好看到了这个问题,就顺手回答一下,多图预警,流量党慎点慎点!&/p&&p&前两天买了米家LED智能台灯,官网缺货很久了,在某宝加价买的,就是下图这货:&/p&&img src=&/d00f69cbd3adeffe4824a72efa6b1fdd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d00f69cbd3adeffe4824a72efa6b1fdd_r.jpg&&&br&&p&一如既往,米家的东西简洁耐看,也是被朋友安利后拜倒在它的美貌之下才买的,到货后摆出来装个逼也是绰绰有余。&/p&&img src=&/30096adbf61d34f79a25a0d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0096adbf61d34f79a25a0de_r.jpg&&&br&&img src=&/4bd23c15cb07fdf4c9ad4c2dc1d7b9ee_b.jpg& data-rawwidth=&854&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4& data-original=&/4bd23c15cb07fdf4c9ad4c2dc1d7b9ee_r.jpg&&&p&除了设计,四种护眼模式也是宣传亮点啊:专注模式、阅读模式、看电脑模式、儿童模式。不同的模式下灯光效果不同,官网文案是:兼顾保护视力,避免光学伤害。&/p&&p&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闲工夫,拿光谱仪测了一下数据,结果呵呵了。&/p&&p&首先声明我不是黑小米,之前还买了小米的空气净化器和手环,体验良好。&/p&&p&大概是专业相关,对光学类产品比较敏感吧。直接上图&/p&&img src=&/d0d4ae3caf39ace62428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转动台灯旋钮调节光亮,肉眼上能看到色温的明显变化,所谓色温就是灯光偏暖偏黄还是偏冷偏白,四种模式的调节主要就是调了色温。各模式下亮度调节对各波段光线相对强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我随意选取一种模式(我也忘了当时测的是哪个模式)进行测试,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此模式下,光谱图显示380-470nm这一波段的蓝紫光异军突起,直插云霄。&/p&&p&这代表什么呢?先简单科普一下光线知识:&/p&&img src=&/9fa09df7b726aa81adf5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9fa09df7b726aa81adf5_r.jpg&&&p&常见的太阳光和人造光波长在380~780nm,为可见光。380nm~400nm属于紫外线,400nm~500nm属于蓝光,其中380nm~480nm为大量高能短波蓝光和紫外线等危害光线聚集波段。这些有害可见光可直接伤害人的眼镜,直观感受是:刺目、胀痛、酸胀。长期直视会造成视力下降、白内障黄斑变性等各种眼底病变。&/p&&p&蓝紫光伤眼这个锅,小米灯表示“我不背”。&/p&&p&讲道理,不管是台灯,还是电脑手机屏幕,甚至是窗外灿烂的太阳光,都是存在这一波段的蓝紫光的,至于对人体的伤害嘛,就看你讲不讲究了。上一代人能吃个饱饭,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最大满足了,现在喝水、呼吸都要经过机器净化了,吃个菜都要买有机的。&/p&&p&所以嘛,这个小米灯,和其他普通台灯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加了个调节光线的功能罢了,护眼什么的就别当真了。&/p&&p&亚马逊fire没用过不作评价。&/p&&p&---------------------------------------
一更-------------------------------------------&/p&&p&知乎首答,看到各位知友的回应,真是有点小兴奋呢!周末勤奋一下写个更新~!&/p&&p&评论里有人说让我测一下小米手机屏幕在护眼模式下的光谱,说小米手机在护眼模式下屏幕明显偏黄。答主不用小米手机,就测个苹果的吧。&/p&&p&苹果iOS9.3增加了Night Shift护眼模式,基于时间和位置改变屏幕色温,减少对眼睛有伤害的蓝光。这个功能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苹果变黄了。&/p&&p&不知道小米护眼模式怎么样,估计应该是差不多的吧,通过调节屏幕色温,使光线变暖,视觉上看起来会柔和一些。不过我是不会为了所谓的护目去把我的手机调成这样的颜色的,失真太严重,看着不爽啊。(倒是可以调节变黄的程度,就看你能忍受到哪一级了)。好了,上图了。&/p&&img src=&/c41f6300aaef4c4aa96cccc137dd9ef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41f6300aaef4c4aa96cccc137dd9ef1_r.jpg&&&p&左边是在没开护眼模式下做的测试。为了得到比较明显的测试结果,右边把护眼模式开到最高程度进行测试。下图是测试结果对比图:&/p&&img src=&/85e0abb22b108dbdeafde8_b.jp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85e0abb22b108dbdeafde8_r.jpg&&&p&可以看到,开启护眼模式后,380nm~480nm波段的蓝紫光确实有了明显下降,但同时后半段光线的相对强度也飞速飚升,这就是手机屏幕变得黄里透红的原因。&/p&&p&再来张对比图&/p&&img src=&/3b1e4b5d4d90edf22f29ad3e7d3f5b3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3b1e4b5d4d90edf22f29ad3e7d3f5b3e_r.jpg&&&p&绿色是标准状况下的数据,紫色是把护目模式拉到最强的数据。&/p&&p&这个对比图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了,以540nm为中轴,镜面变换一下,233333简直一毛一样。有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p&&p&总结一下,虽然蓝紫光波段相对强度有所降低,但这是以牺牲图像保真度为代价的。如果你看视频看图片不在乎整体色调变黄的话。。。那就享用这个护目模式吧~&/p&&p&或者采纳中庸之道,取个中间值?&/p&&p&Hhhhh好累啊,还有人评论说:“如果答主方便的话,能不能测测其他LED台灯的数值?”答主懒癌发作,要么……到30赞再更新答案?&/p&&p&-----------二更----------&/p&&p&到底是我太年轻啊!到30赞就更新答案?hhhhh单纯到哭。&/p&&p&今天打开知乎一看,雾草?300多赞了?!连带着评论里也有些大神出现了。我就不一一回复评论了,因为发现了一个更想回答的问题,就不在这里花费太多精力了ahhh~这可能是最后一更啦,把之前答应的LED灯测试结果放上来,其余的话,放个传送门,咱们可以在那儿继续探讨。&/p&&br&&p&防蓝光眼镜是商业炒作还是有其作用? - 犀利的小眼神的回答 - 知乎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防蓝光眼镜是商业炒作还是有其作用? - 犀利的小眼神的回答&/a&&/p&&p&正文开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回复一下评论中的一些疑问:&/p&&ol&&li&我再次声明,绝不是在黑小米,小米粉不必跳脚,黑米党也不必庆祝。如果我真要黑小米,第二次更新的时候直接去测小米手机的护眼模式嘛,相信结果是差不多的(微笑&br&&/li&&li&关于检测工具,台湾Asensetek/群智 ALP-01A 手持光谱仪,见下图。&img src=&/9c14adb9a509a354f7fa5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9c14adb9a509a354f7fa5_r.jpg&&诶?这算广告吗?hhhhhh不过估计也不会有人为了买台护眼灯去买个光谱仪。&/li&&li&关于频闪。频闪确实是测定护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频闪是指照明光源对眼睛的一种刺激感知。一般当光源振幅频率在50Hz以上,人眼就不易察觉到频闪。从白炽灯进化到LED灯,除了节能,频闪的提高也是一大利好(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拿手机拍摄老式的电视/电脑屏幕,会出现一道道的黑杠,这就是频闪低导致的)&br&&/li&&/ol&有知友提出,我仅从光谱数据这里说小米灯的护眼模式不行,不够全面。是的呀,这个我承认的,因为我的光谱仪只能测光谱测不了频闪呀~我也仅是从光谱测试的结果来分析。但是我也顺着那位知友的思路,去回顾了一下米家台灯的主页:&br&&img src=&/08f310f976ae0fd05bb6_b.jpg& data-rawwidth=&714&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4& data-original=&/08f310f976ae0fd05bb6_r.jpg&&“无可视频闪”嗯……我敢说,市面上所有合格的LED台灯的频闪都是看不见的(微笑。&br&当然,尽可能地提高电流频率,是可以降低眼睛疲劳,但高频闪不等于不闪,期待出现频闪方面的专业人士,测试一下小米频闪。&br&还有,米家灯四个模式,为什么只放一个图。那大概是因为我懒吧……要是有30种模式,我要放30个图才显得完善?&img src=&/f91be86b717a0eb8c40a773daa9ae5df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91be86b717a0eb8c40a773daa9ae5df_r.jpg&&&p&4、
第三方护眼软件、其他手机护眼模式、其他台灯光谱测试及品牌推荐啥的,前两者因为我懒,就不测了(理直气壮哼唧),后者,我家真没那么多台灯_(:зゝ∠)_品牌啥的,没用过也不敢随便推荐。&/p&&p&好了好了,开更!&/p&&p&用来测试的这个灯的牌子我就不说了,避免广告嫌疑。因为测试结果比小米灯好一点(啊我真的不是在黑小米啊,天地良心,我只是个做测试的ㄟ( ▔, ▔ )ㄏ)价格499软妹币,想知道品牌就私聊吧。&/p&&p&圆形发光面,灯头可以灵活调节&img src=&/713fbdb7c321c7bc46ea66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713fbdb7c321c7bc46ea66_r.jpg&&&/p&&p&底座面板长这样,通过触摸面板可以调节光线亮度&img src=&/acb3fdcb8c09fa0ff07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acb3fdcb8c09fa0ff079_r.jpg&&&img src=&/9cf37bb8d87a522c3e74de294f71f87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9cf37bb8d87a522c3e74de294f71f879_r.jpg&&&/p&&p&我把它调到最亮,然后拿光谱仪测了一下,结果如下:&img src=&/ff38bd8b3c8d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p&可能不是很明显,因为如评论区的一位知友说的,数据显示的是相对值而非绝对值,可以往前翻,看一下,小米灯那张数据中蓝光波段到1.0处到顶了,而这款灯到0.8,看似差别不大,来张对比图你就知道了:&img src=&/9db441b12bb818f525841e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9db441b12bb818f525841e_r.jpg&&&/p&&p&绿色是小米灯,紫色是这台灯&/p&&p&(╯‵□′)╯炸弹!ooo*~●&/p&&p&唉,大家自己看图就好了,我不说话(微笑&/p&&p&第三次申明:我真不是在黑小米。&/p&&p&好了,我要转移阵地了,远离这个米粉和黑米党的是非之地(。?_?)/~~~&/p&&p&防蓝光眼镜是商业炒作还是有其作用? - 犀利的小眼神的回答 - 知乎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防蓝光眼镜是商业炒作还是有其作用? - 犀利的小眼神的回答&/a&&/p&&p&-----------最后再更一次----------&/p&&p&鉴于评论区小米相关人士提出的质疑,贴出前文两个台灯的全部数据。&/p&&img src=&/3eb406e8eb44c05b93001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eb406e8eb44c05b93001b_r.jpg&&&p&左边是小米,右边是另一台。&/p&&p&色温3891K和3938K,非实验室环境下,不到100K的色温差距,拿来比较应该不算恶意抹黑吧?姜厂长另开一个回答特意把四张图都拿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不同产品同等色温下的比较,比同一产品所谓四个模式的比较更有说服性。&/p&&p&况且,请注意,各位集中关注的显色指数,小米87,另一台97。显色指数是指光照下颜色符合程度的量度,以Ra表示,CRI最大为100。&/p&&img src=&/bbebe527c66021e0bff5b0f_b.pn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8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
正好看到了这个问题,就顺手回答一下,多图预警,流量党慎点慎点!前两天买了米家LED智能台灯,官网缺货很久了,在某宝加价买的,就是下图这货: 一如既往,米家的东西简洁耐看,也是被朋友安利后拜倒在它的美貌之下才买的,到货后摆出来装个逼也是绰绰有余…
其实不仅手术室内的显示器很笨重,绝大部分医用显示器都很笨重。&br&&br&内镜使用的显示器多为彩色显示器,这些都是整套系统的一部分。有些厂家在显示器上使用非标准接口,这样都是无法更换的。其他的其实也有单独的内镜显示器销售。这种显示器原理和内部结构与普通显示器差距不大。液晶的话只要响应速度快点,不要留下残影一般都可以。手术室中使用的话需要考虑环境,比如外壳要做防水,抗菌处理等等。&br&&br&真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是这种显示器:&br&&img src=&/b5c92a8fd3f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这是放射科使用的灰阶显示器,一般所说的医用显示器也都指的是这种。它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内部设计都和普通显示器有很大区别。医院里面,灰阶显示器用得比较多,也就是它只能显示出黑白灰。有些也有彩色的,不过要更贵一些。&br&&br&它和普通显示器区别在几个方面:&br&&br&&b&分辨率和尺寸&/b&&br&一般我们买显示器,这是我们主要看的技术指标。通常都会先定下自己买XX寸的屏。但这种显示器使用“百万像素(MP)”来表示分辨率。常用的2MP,3MP,5MP的可视面积差距并不大,但是越高级效果就越细腻。比如图中的是国产某厂5MP的屏幕,分辨率为,大概21英寸。与之分辨率相近的有Apple Cinema Display,27寸;Dell的U3014,30寸。不过买这台显示器的钱可以买8台U3014,10台Cinema Display。&br&&br&&br&&b&灰阶&/b&&br&之所以拿出来单说,因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如果你做过图像相关的工作应该就会明白,普通的显示器色深是8bit的,按彩色的算,RGB通道都是用8bit来表示。所以范围都是0-255。而当RGB三个值相等的时候,这个像素就是灰的。也就是一共256个灰度级。而医用的一般都是10bit,需要支持10bit输出的显卡。它能显示出来1024个灰度级。而放射影像数据一般也都是8bit以上的。比如CT与核磁共振的影像每个像素有16bit 。这和其他图像领域使用的RAW格式差不多,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他通过一种被称为调窗的算法,把数据映射到可显示的范围内。更高的显示范围可以支持更好的效果。比如本来灰度接近的两个组织,在普通显示器上可能就被映射到一个值内了。用这种显示器能看到普通显示器看不到的细节。&br&&br&&br&&b&亮度&/b&&br&亮度直接关系到显示效果。普通显示器亮度一般在300cd/m2左右。比如前面提到的两款民用级都是这样。在这个范围附近,亮度越高人眼会越敏感。医用的显示器最大亮度可以达到1200cd/m2 平均亮度也在600cd/m2附近。以工作在人眼更为敏感的亮度下。(有没有感觉医生很可怜)&br&&br&&br&&b&校正&/b&&br&这是医用显示器和普通显示器最为重要的区别。在国际通用的DICOM医学标准中,有一个部分是关于这种显示设备的。满足这个标准的医用显示器,可以保证图像的显示效果在所有显示器上都一样,同时不会随使用时间增加而改变。所以出厂前都要对每块屏幕进行校正。具体要精确到每个像素通多少电压能达到什么样的显示效果这个级别的。然后把这写数据记录在每块屏幕的存储器中。这是为了让同一幅图,在所有的显示器中都能达到同样的显示效果。不能这个医生看出病来,那个医生根本看不到这部分。&br&图片源自EIZO网站&br&&img src=&/68b9963431edc1af0ea6f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8b9963431edc1af0ea6f2_r.jpg&&&br&这是其一。&br&&br&其二是针对灯管老化的校正。灯管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老化,达不到出厂时的亮度。医用显示器都有一个额外的探测器,有的直接装在机体内,有的是在屏幕边框上,对着屏幕。它会动态调整灯管电压,保证产生的亮度和出厂时是一样的。一般的屏幕用了多年以后都会变暗,但这种屏幕一般不会,等它变暗的时候,说明调节已经失效了,它也就不能再用来诊断了。&br&&br&&br&&b&其他参数&/b&&br&医用显示器一般都又大又沉。他要有额外的机构来支持横屏和竖屏摆放模式,支架都很厚重。为了减小变压器对灯管等部件的干扰,它的变压器是外置的。我亲自搬动过3MP的屏幕,可视面积20寸左右,重量大概和3~4个24寸Dell显示器加在一起差不多。&br&&br&通常我们把讲影像打成胶片叫做硬拷贝,放到显示设备上叫做软拷贝。之所以要做出这么复杂的显示器,要专门制定软拷贝规范,就是为了让医生能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目前大一些的医院用的都是这种数字化诊断的方式,除了某些特殊情况,患者拿到的那种胶片一般医生是不看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方便你去其他医院就诊。同时也避免一些患者做了检查没拿到胶片去找大夫理论。&br&&br&所以医用显示器做的又大又沉。
其实不仅手术室内的显示器很笨重,绝大部分医用显示器都很笨重。 内镜使用的显示器多为彩色显示器,这些都是整套系统的一部分。有些厂家在显示器上使用非标准接口,这样都是无法更换的。其他的其实也有单独的内镜显示器销售。这种显示器原理和内部结构与普…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它可以引申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智能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在未来应该怎么发展——是&b&契合标准&/b&,还是&b&讨好眼睛&/b&? &br&详细解释这个问题,要牵涉很多专业知识,我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让看到这个回答的知友都能看懂。&br&&br&先回答这个问题:三星 Galaxy S 系列手机使用的 AMOLED 屏幕显示效果如何? &br&客观的评价是:&b&鲜艳但是偏色。&/b&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鲜艳但没做到讨好眼睛。&br&&br&-&br&&b&当我们用「鲜艳」来评价屏幕显示效果时,这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b&譬如 iPhone 5 就比 iPhone 4s 的屏幕鲜艳,并且鲜艳的程度可以用数据量化——色彩饱和度提升了 44% 。苹果官方的文案是「色彩饱和度较以往提升了 44%,令色彩表现力也大大加强。」&br&&img src=&/cb74cf5d29a1b2948ace6f_b.jpg& data-rawwidth=&863& data-rawheight=&6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3& data-original=&/cb74cf5d29a1b2948ace6f_r.jpg&&&br&色彩越鲜艳,显示效果越好,这是毋庸置疑的。Galaxy S 系列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的问题,既不是因为色彩鲜艳,也不是因为 OLED,是三星自己的问题。&br&&br&&b&一、色彩空间:sRGB 和 NTSC&/b&&br&&br&sRGB 和 NTSC 是两种色彩空间。数据上的关系是 &b&72% NTSC 相当于 100% sRGB&/b&。&br&&br&国内的很多评测在色彩特性图这一项中,拿 NTSC 色彩空间和手机屏幕的色域对比,这其实是很不专业的做法。在手机上,色域契合 NTSC
色彩空间是没有意义的,在手机屏幕上 NTSC 只适用于标识色域的大小。&br&&br&我们说 iPhone 5 屏幕的色彩显示精准,是因为它的色域和 sRGB 契合得很好。(见下图)&br&&img src=&/6c7fde6a7d8921cbc9f40c030f57e419_b.jpg& data-rawwidth=&375& data-rawheight=&3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5&&&br&&b&二、为什么在手机上,色域契合 sRGB 就意味着显示效果精准?&/b&&br&&br&人眼所能识别的色彩空间远远超过 sRGB,但是在手机上均以 sRGB 为准。显示精准,就意味着图片实际显示出来的效果和「预设效果」一致。&br&&br&在手机上,这个显示的「预设效果」就是以 sRGB 为标准的。手机的色域和 sRGB 契合的越好,显示效果就越接近那个「理想的预设效果」。&br&&br&&b&三、&/b&&b&三星 Galaxy 手机使用的 OLED 面板的颜色表现为什么那么鲜艳?&/b&&br&&br&iPhone 4s 的色域是 50% NTSC。iPhone 5 的色域是 72% NTSC,也就是相当于 100% sRGB,并且曲线和 sRGB 色彩空间契合得很好,所以说 iPhone 5 的显示效果很标准。&br&&br&iPhone 5 的 72% NTSC 相比 iPhone 4s 的 50% NTSC 提升了 44%,这就是为什么苹果说「色彩饱和度较以往提升了 44%,令色彩表现力也大大加强。」&br&&br&而三星的 Galaxy 手机上使用的 OLED 面板,色域甚至超过 100% NTSC,这个数值超过了作为标准的 72% NTSC,导致图片显示出来的效果比作为标准的「预设效果」更加鲜艳。&br&&br&色彩鲜艳本来是一件好事(在下面会详细讲)。但是艳而不正(鲜艳但是偏色)显然是一件糟糕的事,这让 Galaxy
手机的屏幕看上去偏色、色彩很假,让人觉得很重口、不好看。&br&&br&&b&四、 契合 sRGB 意味着最完美? 不一定哦&/b&&br&&br&(这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很重要,务必认真阅读)&br&&br&可以说 sRGB 是标准,但契合标准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最好的。这里说说在色彩显示上不同行业的分歧。&br&&br&&b&一类是显示器厂商&/b&,苹果属于这一类(苹果一直有显示器产品线)。&br&&br&显示器厂商的思维就是追求契合标准。设计师画一个图片,在他的电脑上看是一个样子,但是当这个图片在别人的电脑上看的时候,如果两台电脑的色域不一样,那么图片显示出来的样子就不是当初设计师想要的那个效果。所以显示器厂商希望所有的显示器色域都契合一个标准,这样一张图片在所有人的电脑上显示出来就是一个样子。&br&&br&&b&一类是电视厂商&/b&,比如 Sony。(Sony 同时还是彩监行业的霸主,彩监是显示器材的巅峰,但在这里不考虑,因为 Sony 在 Xperia 手机上对于显示效果的追求走的是电视那条路)&br&&br&电视厂商并不追求契合标准——试想如果所有品牌的电视,不论价格高低都一个显示效果,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不同的电视厂商有不同的色彩风格。&br&&br&顶级画质的电视,如果拿色彩标准来衡量的话,其实在色准这项指标上都做的不好。但是这不影响它的画质好,让人觉得好看、养眼。事实上,这种不符合色彩标准的显示产品,相比标准画质反而更加好看。&br&&br&这一点上电视厂商和耳机厂商很像。很多耳机和音响厂商的产品很贵,是因为调音的原因。耳机厂商的调音,电视厂商对画质的把握,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出顶级的产品。&br&&br&请认真观看下面的视频:&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NTE1MjcyNzQ0.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索尼 Xperia Z产品介绍 - 细致屏幕& data-poster=&/023C04AEC400A3D-989D-D0B8-3CA5-C9A&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023C04AEC400A3D-989D-D0B8-3CA5-C9A&&&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索尼 Xperia Z产品介绍 - 细致屏幕&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v_show/id_XNTE1MjcyNzQ0.html&/span&
&/a&&br&这个视频展示了作为电视厂商阵营的 Sony,在手机产品上对于色彩显示的把握:追求好看养眼而不是契合标准。更高的色域、更鲜艳的色彩会更加讨好眼睛,但这显然是建立在拥有丰富的调色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的事情。否则像三星那样,不仅没有做到锦上添花,反而使得屏幕显示看上去偏色难看。&br&&br&那么色彩艳丽的同时又做到好看养眼的屏幕是什么样子呢?请看下图——&img src=&/4a9f4ecc93d8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a9f4ecc93d84_r.jpg&&&br&这张图里面效果最好的是 Sony 的 lt29i,lt29i 的国行 B 屏是索尼手机中难得的好屏幕。这块屏幕的色彩饱和度很高,同时调色做的比较好,所以最终效果很好。&br&&br&结语:&b&手机厂商对于屏幕显示的追求,应该是契合标准还是讨好眼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lucky 酱的观点是,对于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因为没有做过电视产品线,所以在调色上经验不足,建议遵循苹果的脚步,走契合标准的路子。&/b&&br&如果在调色上有经验,可以做到锦上添花自然更好。但这两条路无论选择哪一条,显然都是要投入更多成本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它可以引申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智能手机的屏幕显示效果在未来应该怎么发展——是契合标准,还是讨好眼睛? 详细解释这个问题,要牵涉很多专业知识,我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让看到这个回答的知友都能看懂。 先回答这个问题:三星 Galax…
你做设计居然不知道色彩管理。。。。&br&&br&看来好多人都不知道。赞我吧!今晚用电脑码字上摄影中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br&&br&12/4日更新--------------------------------------------------------------------------------------&br&&b&严禁未经本人同意的任何形式转发或盗用本文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b&&br&&b&严禁未经本人同意的任何形式转发或盗用本文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b&&br&&b&严禁未经本人同意的任何形式转发或盗用本文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b&&br&&b&严禁未经本人同意的任何形式转发或盗用本文章,一经发现追究法律责任。&/b&&br&&br&谈及摄影的色彩管理也就主要是这么几点,印刷业的色彩管理因为不是我们设计狗或者摄影狗的duty所以我就偷懒不说了(其实是没玩过只明白原理怕乱讲被专业人士打脸)&br&一,色彩模型与色彩空间&br&1,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这个世界中的颜色的本质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红黄蓝绿青蓝紫,而是电磁波的波长。我们人为把某种波长的光赋予了一种颜色(大脑:“怪我咯?”)原理如下&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7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的进步,关于视网膜中有三种对不同波长光线特别敏感的视锥细胞的假说,已经被许多出色的实验所证实,例如,有人用不超过单个视锥直径的细小单色光束,逐个检查并绘制在人体(最初实验是在金公和蝾螈等动物进行,以后是人)视锥细胞的光谱吸收曲线,发现所有绘制出来的曲线不外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三类光谱吸收特性不同的视锥细胞,一类的吸收峰值在420nm外,一类在531nm外,一类在558nm外,差不多正好相当于蓝、绿、红三色光的波长,和上述视觉三原色学说的假设相符。用微电极记录单个视锥细胞感受器电位的方法,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即不同单分光引起的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的大小,在不同视锥细胞是不一样的,峰值出现的情况符合于三原色学说。
&/code&&/pre&&/div&所以说红蓝绿三元光这理论并不是因为这三个波长的光很特殊,而是我们人眼恰好只能看这三种波长并且赋予了颜色,打个比方如果喵星人是智慧生物那么他们色彩模型就不是RGB(红绿蓝)而是RB(红蓝)。&br&这就是RGB的来源,RGB不只是我们人眼的工作原理,还是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为了照顾你们这些鱼唇的人类,我们喵星人就用不到三个颜色的显示器),也是相机的工作原理。&br&显示器像素如图&br&&img src=&/d3ffd68ef5df5dde67c70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相机sensor如图(左边是适马X3sensor 右面是经典的拜耳滤镜式CMOS)&br&&img src=&/d6ebb69f1c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6ebb69f1ca_r.jpg&&那么srgb和Adobe(一个逗比) RGB又都是什么鬼?apple rgb又是啥?XXXXXXRGB又是啥?&br&为会有不同的RGB?因为虽说是RGB是红色绿色蓝色没错,但是具体红色是什么色?蓝色是什么色?绿色又是什么色?不要和我说纯红色纯蓝色纯绿色!这里必须有个标准界定什么是纯!&br&sRGB认为:&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红色位于[0.0]、绿色位于[0.0]、蓝色位于[0.0]、白色是位于[0.0]的D65。
&/code&&/pre&&/div&AdobeRGB认为:&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红色位于[0.0]、绿色位于[0.0]、蓝色位于[0.0]、白色是位于[0.0]的D65。
&/code&&/pre&&/div&看不懂没关系我不指望你看懂。你只需要明白不同的RGB色彩空间是定义纯色不同就够了,sRGB和AdobeRGB区别就在于绿色定位上,所以!&br&&img src=&/b49e04fcbab37eb68c88f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49e04fcbab37eb68c88f_r.jpg&&AdobeRGB能表示的范围要大一些!&br&但是为啥你还要用sRGB呢?&br&因为微软老大当年定的这个标准的时候显示器能显示色彩的范围小的可怜。根本没有现在这些动辄99%AdobeRGB的显示器,所以这个标准成为很多软件,网站的默认色彩空间定义。&br&换句话说,如果你用IE浏览器看AdobeRGB的图片势必会有很严重的色偏,因为他们的绿色定位不同。&br&2,CMYK&br&上面说的是光的叠加,我们都知道光线叠加的原理是越叠越亮对吧。&br&但是我们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不是光线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油墨,玩过油彩水彩的都知道,颜料的叠加是颜色越多越黑。&br&CMYK就是一个基于颜料叠加的色彩空间,多用于印刷行业。&br&具体看&a href=&///?target=http%3A///view/48715.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MYK 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 讲的很清楚,我就不复述了。&br&这里给大家看个图&br&&img src=&/1c78e53916eedff215fe828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一个逗比RGB和sRGB和CMYK色彩范围的示意图,如图可以看到sRGB和CMYK之间是非子集关系的,好记住这个下面要用到。&br&3,LAB&br&巨大的色彩空间,看上一张图,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的颜色都可以用LAB来表示,具体原理不想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百度百科或者wiki百科。&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LAB是所有色彩空间转换的中间步骤
&/code&&/pre&&/div&4,到底用啥色彩空间?&br&这里主要看用途,因为虽然一个逗比RGB范围大,而且覆盖了CMYK,但是很多网站不支持,很多屏幕也无法显示出更多的颜色,所以只有在1,你的显示器支持AdobeRGB。 2,你的照片是要用来印刷的。这两个条件任何一个成立的时候使用AdobeRGB,而且如果需要发到网上请存两份,一份sRGB一份AdobeRGB(就是这么蛋疼,要骂骂微软去)&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这里的网指的是微博、人人网这种不支持色彩管理的网站。图虫/LOFTER等专业摄影社区一般支持色彩管理所以可以直接用AdobeRGB)
&/code&&/pre&&/div&印刷的时候请选择专业的印刷厂,你丢给他们AdobeRGB就好了,软打样让他们自己搞去你不用管。&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当然如果是工业级别的印刷你作为甲方就得看着他们就得不停的打样,观察色偏,调色,再打样。这个我不太懂希望有专业人员完善我的答案。
&/code&&/pre&&/div&&br&设置都知道怎么设置吧?PS里的色彩设置里那个RGB就可以了。&br&PS里有个转换到工作空间和替换工作空间,这两个的区别就是第一个通过转换把原图数据改变了但是颜色基本不变,第二个就是直接暴力的给你换个内嵌的色彩空间原图数据没变但是色彩肯定要变。&br&&br&&b&结论就是摄影爱好者玩票性质用sRGB&/b&&br&&b&追求输出印刷请一定要用AdobeRGB(尽管你可能没有专业显示器)&/b&&br&&br&&br&二,消除显示器间差异-----显示器色彩管理&br&1,&b&任何显示器都需要色彩校正&/b&,因为各个显示器的技术不同,采用的工艺不同,像素显示的颜色必然不同。&br&2,&b&矫正显示器后起作用的是显示器.icc文件,不要把这个和上面的色彩空间混淆&/b&,色彩空间是说明你这个图片中用的RGB数据里RGB具体的位置在哪里。而显示器ICC文件可以理解为显示器的像素每个亮度级别发出的颜色具体位置在哪里。&br&3,&b&图片应先经过色彩空间的解读之后再经过显示器ICC文件的解读才能输出正确的颜色&/b&。&br&4,&b&显示器也有色彩显示的局限性&/b&,准专业显示器可以显示95%以上的sRGB色彩空间。专业级显示器可以显示95%以上的AdobeRGB色彩空间。一般的面板显示80%左右的sRGB(不是很清楚,如有谬误请指出)。&br&5,矫正显示器&b&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硬件矫正&/b&,如&b&爱色丽&/b&解决方案或者&b&德塔蜘蛛&/b&解决方案,一切宣称软件矫正的都是坑爹的。&br&6,较色仪买不起?&b&淘宝租一个一天几十块&/b&。。。&br&7,WIN的色彩设置体验坑爹,茫茫多的软件不支持色彩管理,&b&较色后如果使用不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就会出现本来应该先sRGB再显示器ICC的步骤变成了绕过sRGB,直接显示器ICC映射,就会发成巨大的偏色&/b&(虽然只有你自己看是偏色的,别人看是正常的,但是劳资不爽啊)。&br&所以在此推荐几个支持色彩管理的软件。&br&图片浏览/管理 LR PICASA(需要在设置里打开色彩管理)&br&网络浏览器 CHROME(需要使用某黑科技打开色彩管理)火狐(需要设置中打开色彩管理)&br&相比MAC就没这种烦恼。没钱就是任性不起来 真蛋疼。&br&&br&让我想想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br&&br&--------------------------------------------12/6-----------------------------------------&br&加两句&br&有的朋友陷入了一种“&b&我的显示器矫正了但是大多数人的显示器没矫正他们看得也不是正确的颜色那我和没矫正有啥区别呢?&/b&”的迷思。&br&所谓的偏色以及偏色多少都是偏离标准值的多少。打个比方,未校准的显示器的偏色保证在正负10%内。那么如果你在一块未校准的显示器上修图修到了你满意的程度(从显示器上看),然后此时这个文件实际颜色和你看到的效果的偏差在正负10%。再用另外一块未校准的显示器看,这个偏差会变成正负20%,如果你在校准的显示器上修色,不管其他人的显示器是否校准过那么都会得到更为准确的效果。&br&&br&关于色温有个传说“&b&亚洲人用9300K的标准色温,欧美人用6500K的标准色温&/b&”&br&这是绝对错误的,显示器校色的标准大部分情况都是6500K(特殊用途除外),说句题外话专业摄影工作室或者设计工作室为了保证标准色温连所用光源都是6500K的灯管。&br&&br&&b&显示器的色域范围和选购知识&/b&&br&上面说了准专业显示器95%以上的sRGB覆盖,专业显示器95%以上的AdobeRGB覆盖。&br&&br&80%以下的sRGB显示器是垃圾不要买(很多笔记本的TN屏幕都是70几的sRGB)&br&80%到100sRGB是我们业余摄影爱好者用得到的比较实惠的显示器。尺寸选27寸左右比较合适。&br&专业工作室就需要AdobeRGB覆盖的显示器,一般也比较昂贵,建议购买24寸左右的。&br&还有另外一个色域的指标就是NTSC,NTSC是针对过去CRT显示器的显示色彩空间的。现在很多屏幕只标注NTSC色彩范围其实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坑爹的,因为NTSC的覆盖范围实际对我们选择显示器用处不大,我们需要的是sRGB覆盖范围。所以看面板最重要的是看(传言中理论上72%NTSC=100sRGB,但是我觉得这个并不是准确的,还是希望有学过相关知识的予以指正)&br&&br&码字码了一下午,求赞!!!!&br&Q&A,问题评论里问,有修改意见请评论不要喷我
你做设计居然不知道色彩管理。。。。 看来好多人都不知道。赞我吧!今晚用电脑码字上摄影中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 12/4日更新-------------------------------------------------------------------------------------- 严禁未经本人同意的任何形式转发或盗用…
此回答仅针对显示器进阶人群作答!&br&(以下推荐包含同系列25-27寸显示器)&br&资金紧一点可以选择二手dell u系列&br&-------------------------------------&br&17年2月更新:&br&-------------------------------------&br&非fps 游戏/美术级 推荐:&br&&br&入门美术 :DELL P2717H 2K,1700元&br&&br&高级美术: DELL U2715H 2K,3500元&br&&br&专业美术:? DELL UltraSharp U2713H 2K或 UP2716D 2K ,6000元&br&&br&根据自己的需求 如果感觉27不适合自己,可以选择25-26寸的显示器.&br&----------------------------------&br&FPS 游戏推荐:&br&&br&入门游戏 DELL P2717H 2K,1700元&br&&br&高级游戏:? ASUS VG278HV 144Hz 1ms,2000元&br&&br&等&br&&br&&br&&br&专业游戏: DELL S2716DG 2K G-Sync 144Hz ,5000元&br&&br&&br&ASUS ROG PG279Q IPS 2K 165Hz G-Sync,6000元&br&&br&&br&&br&? BenQ ZOWIE GEAR XLHZ 2K,5000元&br&&br&----------------------------------&br&屌丝4K大屏 :aoc 4k ,2000元,切记玩游戏必须1070显卡,不然卡出屎. &br&(这款我现在在用这款nt屏 缺点 就是发白
颜色不够鲜艳 ,我是用来打射击游戏的)&br&普通用户:随便买一个aoc 700元以上的显示器 玩游戏就可以了.&br&-----------------------------------&br&(部分显示器需要最低1060 显卡,甚至1070)&br&(注:文中的【玩游戏】一词指的是3A大作,或中效魔兽世界200%渲染.不是lol全效哦)&br&&br&-----------------------------------&br&2017年度显示器 进阶用户 起始大小:&br&&br&应该是25-27寸,分辨率依旧是1K .&br&&br&绘图 :&br&1k-2k,看自己职业需求.&br&4K 显示器 仅作为美术职业辅助屏幕,做主屏会累死. (部分CADer 也可4k主屏,锯齿问题自行解决.)&br&&br&&br&玩游戏:&br&1k 需要1050显卡.&br&2k需要1060.&br&4k 需要1070.&br&4k高效 需要1080.&br&-----------------------------&br&&br&&br&------------------------------&br&&br&&b&玩游戏看什么指标:&/b&&br&&b&也适用于选购显示器:&/b&&br&&b&&br&1.响应时间&/b&,显示器接收到信号转换为画面的时间.越低越好.市面上普遍1500元以下的普通显示器一般在4-5ms ,一些专业游戏显示器/高端显示器可以做到1-3ms.
&br&&br&&b&2.液晶面板属性&/b&:此属性主要反映在 广视角上 和色彩表现上。ips屏 颜色好 延迟高,静态表现好,适合做图 看电影 设计。而nt屏动态表现好,反应快 延迟低 画面发白 ,适合射击游戏。现在ips屏 NT屏 还有一些伪ips屏 也标有ips其实不是ips 有的时候要自己鉴别.其实液晶面板制成有太深的水了,比如现在的很火的苹果屏AH-ips和E-IPS,都说AH技术新 但是2500元价位的E-ips 绝对还是秒1500元价位AH-ips的所有指标,还有MVA面板 也很强 优势暗场景处理,但都说还有可以消除拖影的优点,我没发现.但是其他面板显示器价格高了,ms低的同样也看不见拖影.所以买显示器 要明白自己的需求,颜色表现和使用场景的需求&br&&br&&b&3.bit值&/b&:显示器中的6bit、8bit等面板,数值越大,也就说明显示器色彩的层次性更强,更容易分辨出相近的颜色,流行是6bit,价格更高的8bit 10bit.几乎所有显示器都不宣传此项.因为大家都是6bit,就算是特例的一个8bit 说了也没人懂,所幸就不宣传了.都要靠自己查,一般去官网看.越高越贵,而且贵的不是一点半点.&br&&br&&b&4.色域&/b&:俗称色彩范围和M值,16.77M那这个M其实就是10^6,也就是100万,指的是显示器能显示出的全部色彩数量,16.77M色也就是24位色.2008年好多的显示器都好没做到16.77,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是标配了.&br&&br&&b&5.进阶属性 nv G-SYNC 垂直同步技术&/b&,主要就是个nv的芯片在显示器里面 配合N卡 可以做到 硬件垂直同步 防止画面撕裂.&br&&br&&b&6.亮度和对比度&/b& 很多公司显示器都标注和宣传都是动态 好几百万,都没用!主要看 250cd/平米 这个数据 ,专业的游戏显示器可以做到270-390cd/平米 主要影响 游戏的画面识别度 特别是射击游戏,市面亮度都是250.中等水平显示器都是300。&br&&br&&b&7.刷新率&/b& 普通显示器可以做到59Hz 到 75HZ,专业游戏显示器可以做到 最高甚至170HZ ,华硕有一款27寸玩家国度显示器 可以做到 60 120 144Hz 切换 当然是最好配合支持的显卡 推荐n卡 x60或以上配置这种屏幕.还有一点就是 有些144竞技显示器 在开启高刷新率后无法保持最高分辨率。&br&&br&&b&8.FPS&/b&:是显卡每秒输出多少幅画面,显示器60hz 是60分之一秒刷新一次画面,两者不是一回事哦 所以跟显示器数据一点关系也没有. 但是在玩游戏时想做到完全流畅操作FPS 必须是在100FPS以上,想适应人眼最低需求必须在30-60fps以上.
一般来说像lol这样的小游戏保持在进场200fps就可以 在团战的时候可能会卡到100fps以下 但是也很流畅,但是如果进场80fps 团战的时候就会到30fps 就会卡成狗.说明电脑显卡性能不行.&br&&br&肉眼色彩还原度:主观数值,一般都是绘画家 摄影师 才能在实际使用中得出结论,他们对色彩的掌控已经如火纯青.如果进阶到一定级别就不要看我的文了,去让大师推荐一台显示器吧.&br&&br&还有几个不太重要的属性都是Nv公司技术 或者asus rog技术, 基本用不到,这里就不提了.
此回答仅针对显示器进阶人群作答! (以下推荐包含同系列25-27寸显示器) 资金紧一点可以选择二手dell u系列 ------------------------------------- 17年2月更新: ------------------------------------- 非fps 游戏/美术级 推荐: 入门美术 :DELL P2717…
能说个蛋蛋……不同屏幕上同样RGB的颜色都不一样,你把屏幕冷暖啥的调一调都不一样。说出来肯定是装逼,直接揍他
能说个蛋蛋……不同屏幕上同样RGB的颜色都不一样,你把屏幕冷暖啥的调一调都不一样。说出来肯定是装逼,直接揍他
1. dpi是dot per inch,每英寸多少点,ppi是 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数,针对显示器的设计时,dpi=ppi。&br&ppi计算方法是长宽各自平方之和开方,除以对角线长度(单位英寸)。原理可以自己画个矩形勾股定理算一算。&br&2. ppi表示显示设备的点密度,dpi表示印刷品点密度。&br&3. dip或dp,是安卓开发用的单位,1dp表示在屏幕点密度为160ppi时1px长度。&br&因为安卓设备屏幕众多不可能为每个屏幕单独开发,所以用公式 px=dp*(ppi/160)计算在不同屏幕上的像素数。&br&举例:HVGA屏320*480,一般是3.5寸,计算点密度为√ (320^2 + 480^2) / 3.5 = 164,约等于160,1pd=1px&br&WVGA屏480*800,按3.8寸屏算,点密度 √ (480^2 + 800^2) / 3.8 = 245,约等于240,1dp=1.5px。&br&还有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dp是为了方便适配不同屏幕的单位,在不同屏幕密度下,1dp的物理长度也相同。&br&&br&---------------------------------------------------------------------------&br&修改,上面看不明白的可以从这里开始看&br&&br&&img src=&/cc81dd9baee5f14bcc9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cc81dd9baee5f14bcc99_r.jpg&&&p&液晶屏显示图像,放大来看是一个个小点组成的,这些小点就是像素点(px)。&/p&&p&有的手机屏幕小像素点少,比如HTC G11的4寸480x800屏幕,还有的屏幕大像素点多,比如三星note2的5.5寸720x1280屏幕。&/p&&img src=&/c6dd325f840c836b1f6f_b.jp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5& data-original=&/c6dd325f840c836b1f6f_r.jpg&&&p&这个图标在不同的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就是上图的效果。可以想象一下我们不同的手机打开同一个应用,按钮的尺寸相差很大。&/p&&p&图片显示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屏幕尺寸?上图第1和第2个屏都是4.3英寸。像素数?第2和第3个屏都是720x1280的像素。最后我们找到了点密度(density),也就是像素数和屏幕尺寸的比值。density是每单位长度容纳的像素数量,一般用像素/英寸,也就是Pixel per inch(ppi)。&/p&&p&屏幕的尺寸是屏幕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对角线像素数量再除以屏幕尺寸就得到了ppi值。上面3个屏的点密度分别是217ppi,327ppi(经评论提醒,应该是342ppi),267ppi。&/p&&p&对比上图可以知道,ppi越低图片显示的越大,ppi越高图片显示的越小。&/p&&p&要让不同屏幕显示图片的大小相同,就需要对图片进行缩放,给高ppi屏提供更大的图片。&/p&&img src=&/8bfb234deb1ed490be1ab3a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8bfb234deb1ed490be1ab3a_r.jpg&&&p&高ppi屏幕需要更大的图片才能得到同样的显示效果,反之亦然。ppi和图片px的关系如下&/p&&p&px1/px2=ppi1/ppi2&/p&&p&选定一个ppi值作为基础绘制图片,用ppi的比值计算出图片缩放比例就可以适配各种屏幕&/p&&p&px2=px1*(ppi2/ppi1)&/p&&p&安卓选定的这个基础值就是160ppi&/p&&p&px2=px1*(ppi2/160)&/p&&p&我们已经解决了图片放大缩小的问题,还需要一个单位用来描述长度(因为px不固定,inch不方便)。安卓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dp,中文名设备独立像素。并且规定在160ppi的屏幕上,1dp=1px。&/p&&p&设计师只需要针对160ppi的显示屏设计并制图,安卓会根据当前手机屏幕的ppi值来放大缩小图片,在不同的屏幕上得到相近的显示效果。&/p&&img src=&/c967dafcfdba0ed23f2c_b.jpg& data-rawwidth=&243& data-rawheight=&1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3&&&br&------------------------------------------------------------&br&修改,补充部分关于SP单位的内容&br&&br&&p&安卓设备的文字单位是sp,简单理解和DP是相同的。&/p&&p&下面这段是从Android Design上抄的:&/p&&p&使用不同大小字体对比,可以创建有序的,易理解的布局。然而,在相同的用户界面有太多&/p&&p&不同大小的字体,会很乱。Android 框架使用以下的大小:&/p&&img src=&/fbb3f51dacc446b01c6832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fbb3f51dacc446b01c6832_r.jpg&&&p&对应到App中:&/p&&p&&img src=&/b00be4d8bc8b46f39b6a517c48573c80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4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上面这张知乎截图(简单处理过),红字标明了对应的各种文字类型。&/p&&p&实际使用中没有那么绝对。中文App,中号16SP文字过大,正文也常用小号14SP的。超小号12SP也不够小,例如知乎就用了更小的字号。&/p&&p&PS设计时,针对对应的标准(HDPI,XHDPI,XXHDPI),使用不同的px。&/p&&img src=&/ceaf93d22bd9ad83df43da6bbc1c48a3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ceaf93d22bd9ad83df43da6bbc1c48a3_r.jpg&&
1. dpi是dot per inch,每英寸多少点,ppi是 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数,针对显示器的设计时,dpi=ppi。 ppi计算方法是长宽各自平方之和开方,除以对角线长度(单位英寸)。原理可以自己画个矩形勾股定理算一算。 2. ppi表示显示设备的点密度,dpi表示…
&p&计算能力满足的条件下,越高的VR HMD刷新率越高的分辨率带来的用户体验越好,沉浸感越强,这也是为什么Oculus,HTC和Sony头显都采用了至少90HZ刷新率的原因(其中Oculus和HTC是@90hz,而Sony是hz)。当然,分辨率,刷新率和计算能力以及显示带宽是一组矛盾,受如下公式的限制:&/p&&p&&b&分辨率×刷新率×像素比特 = 要求的显示带宽&/b&&/p&&br&&p&以上几项有时不可兼得,而国内的多数VR厂商不明就里,一味追求高分辨率,以双眼3k/4k等参数博取眼球,配合很低的刷新率比如30HZ或者60HZ,往往是本末倒置,只会带给用户糟糕的VR体验。&/p&&br&&p&下文将从如下五个方面阐述为什么当今主流的VR头显,为什么@90hz是比所谓的3K/4K@30/60hz更好的选择&/p&&ul&&li&显卡的计算能力&/li&&li&HDMI 协议本身的带宽(或者说头盔中桥接芯片本身的带宽)&/li&&li&AMOLED屏和LCD屏的显示特点&/li&&li&Motion-To-Phaton延时&/li&&li&Tracking预测技术&/li&&/ul&&br&&p&先看&b&计算能力&/b&(为了简单起见,单从Pixel FillRate一个指标来看)。现在的VR游戏或者应用,分辨率一般在1080p以上,为了更逼真的效果,在VR SDK中一般会做超采样。如果做1.4倍超采样,按照90hz算,每秒要处理的像素点为.4*1.4*90 = 365m。 而这个级别的像素处理能力,一般的显卡(nVidia 9x系列以上都是动辄几十G以上的fill rate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GeForce_900_serie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G&/span&&span class=&invisible&&eForce_900_serie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都可以轻松应付。&/p&&br&&p&接着看&b&显示带宽。&/b&Hypereal头盔分辨率是,按照90hz的刷新率,每个像素4个byte计算,需要的带宽是*90*4 *8 大约等于7.46Gbps,HDMI 1.4的10.2Gbps带宽可以支持。另外,VR头盔中的显示桥接芯片带宽也是限制分辨率和刷新率的因素。主流VR头显(Oculus和HTC Vive)用的桥接芯片都是Toshiba 358870,最高支持4k×2k@30hz(24bit每像素),最大带宽为7.5Gbps。&/p&&p&当然,如果要达到3k@90hz,很明显Toshiba 358870的带宽就不够,HDMI 1.4 的10.2Gbps带宽也不够,需要寻找新的接口比如DP1.2或者HDMI2.0等,这也是为什么3k@90hz在当今主流VR头显中还不支持的主要原因。而据相关信息,Toshiba的下一代支持3k@90hz的桥接芯片要到2018年才上市......&/p&&br&&p&再谈一下关于&b&AMOLED屏和LCD屏&/b&的选择。相比LCD,AMOLED屏有相应速度快,功耗小的特点,应用到VR 头盔中,能省电,能有效避免屏幕拖影。不过,由于工艺的限制,AMOLED屏现在的PPI难以提升,不大容易做出高分辨率的屏,所以现在主流的AMOLED屏也就是的分辨率。在AMOLED领域最牛的Samsung,也要到明年才能做出可量产的3K分辨率的AMOLED。相比之下,LCD屏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做到很高的分辨率,但是响应速度只有AMOLED的1/100-1/1000,当用户戴上头盔有比较大的头部转动时,将会出现无法弥补的拖影,有点像在一台破旧的老电视上看星球大战中宇宙飞船爆炸场面:满屏的运动残影和抖动。在这种限制下,动辄4K分辨率的LCD VR屏,也不过是缘木求鱼。&/p&&br&&p&然后是&b&motion-to-phanton延时&/b&。这是VR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指的是从&b&采集到用户的头部运动(motion)&/b&到&b&渲染(Render)&/b&到&b&最后显示&/b&的全部系统延时。从下图可以清楚的看到,HMD头显刷新率影响的主要是write display这一部分,90HZ的头显对应11ms的write display时间,而60HZ的头显对应16.6ms的write display时间,在GPU/CPU计算能力满足的情况下,刷新率越高的系统中,motion-to-phanton越短,用户体验也越好。&/p&&br&&img src=&/v2-28d4c2b06_b.png& data-rawwidth=&759&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9& data-original=&/v2-28d4c2b06_r.png&&&br&&p&最后来看相关的&b&Tracking预测技术&/b&。我们渲染每一帧的时候,需要知道当前图像在头显中显示时刻的相关姿态和位置,而不是渲染时的姿态和位置。这是一个关于未来时间的姿态和位置,需要预测。尽管通过ATW(asynchronous timewarp) 和ASW(asynchronous spacewarp) 等技术,可以在图像上屏之前对姿态和位置再做一次校准,但如果和渲染时预测的数据相差太大,也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 &/p&&br&&img src=&/v2-12f33a65e4fffb7b0134c33_b.png& data-rawwidth=&1004&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4& data-original=&/v2-12f33a65e4fffb7b0134c33_r.png&&&br&&p&可以比较的是,对于60HZ的刷新率,满帧情况下(60fps)需要预测16ms后的姿态,而对于90hz的刷新率只需要预测11ms后的姿态,而更准确的预测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如果系统不能跑满帧,差别会更大。对于90hz刷新率的系统来讲,如果系统性能不够,游戏运行在45fps,则渲染时需要预测2个Vsync(2*11 = 22ms)之后的姿态。而一个60HZ的系统,则需要预测 2*16.6 = 33.2ms之后的姿态,预测难度加大,用户体验会更差! &/p&&br&&img src=&/v2-c61aa06d4a50dcdee5cff05_b.png& data-rawwidth=&986&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6& data-original=&/v2-c61aa06d4a50dcdee5cff05_r.png&&&br&&p&综上所述,用户体验为王,当多数PC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支持的情况下,@90HZ VR头显明显是比3k/4k@30/60HZ更好的一个选择。
&/p&&img src=&/v2-be35ecd669c46e33ce04d4_b.pn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v2-be35ecd669c46e33ce04d4_r.png&&
计算能力满足的条件下,越高的VR HMD刷新率越高的分辨率带来的用户体验越好,沉浸感越强,这也是为什么Oculus,HTC和Sony头显都采用了至少90HZ刷新率的原因(其中Oculus和HTC是@90hz,而Sony是hz)。当然,分辨率,刷新率和计算能力以及…
半年前犹豫过这个问题,写下当时的思路:&br&&br&&b&一、硬性条件&/b&&br&&ul&&li&尺寸:27寸及以上&br&&/li&&li&分辨率:及以上&/li&&li&预算:最高&/li&&li&品牌:苹果(设计好、同品牌)、戴尔(码农情怀)&/li&&/ul&&br&&b&二、满足硬性条件的候选&/b&&br&&ul&&li&LED Cinema Display(&a href=&///?target=http%3A///cn/display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ple - LED Cinema Display&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a href=&///?target=http%3A///hk/display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ple - Thunderbolt Display&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Dell U2713H(&a href=&///?target=http%3A///773292.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773292.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Dell U2713HM 被上面那个严格大于,就不考虑了…&/li&&/ul&&br&&b&三、评价&/b&(&b&加粗&/b&的是对我比较有影响的点)&br&&br&&b&1、LED Cinema Display&/b&&br&&br&优势:&br&&ul&&li&好看&/li&&li&有摄像头、麦克风、光线传感器(可以自动调整亮度)&/li&&li&自带一根充电线可以给本子充电&/li&&li&&b&国内有行货&/b&&/li&&/ul&劣势:&br&&ul&&li&USB 扩展接口是 2.0&/li&&li&&b&在这一代都有可能被淘汰的情况下的上一代产品&/b&&/li&&li&&b&只有 Mini-Display 作为信号输入源&/b&&/li&&/ul&&br&&b&2、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b&&br&&br&优势:&br&&ul&&li&好看&/li&&li&有摄像头、麦克风、光线传感器(可以自动调整亮度)&/li&&li&自带一根充电线可以给本子充电&/li&&li&只需要占用雷电口就能完成视频信号传输、同时扩展出 USB、RJ45、火线与另一个雷电口&/li&&/ul&劣势:&br&&ul&&li&USB 扩展接口是 2.0&/li&&li&&b&设计与上一代 iMac 对应,很有可能被新一代薄边版替代&/b&&/li&&li&&b&国内无行货,购买不便&/b&&/li&&li&&b&比上一代 &b&LED Cinema Display 更惨,&/b&只能兼容有雷电口的设备,&/b&连上一代 Mac Pro 都不能使用,遑论盒子、游戏姬与一般电脑&/li&&/ul&&br&&b&3、Dell U2713H&/b&&br&&br&优势:&br&&ul&&li&输入接口多&/li&&li&USB 扩展接口是 3.0&/li&&li&Adobe RGB 色域&/li&&li&&b&国内有行货&/b&&/li&&/ul&劣势:&br&&ul&&li&外观相对一般&/li&&/ul&&br&&b&四、我的结论&/b&&br&&br&从「是否能接受缺点」的角度来作为购买逻辑的话:&br&&br&你需要:&br&&ul&&li&大部分时候只使用 mini-DP 连接&br&&/li&&li&不在意色域(当然,只要不是印刷、摄影、影视相关的人士的话,即使是 UI 设计、网页设计,在意色域也没有意义)&/li&&li&不在意一定会到来的更新 USB 3.0 扩展、薄边设计的新显示器&/li&&/ul&才可以选择 LED Cinema Display。&br&&br&进一步,你需要:&br&&ul&&li&大部分时候只使用苹果电脑连接&br&&/li&&li&有很好的渠道可以购买到&/li&&/ul&才可以选择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br&&br&而你只需要:&br&&ul&&li&不在意外观上的相对差距&/li&&/ul&就可以选择 Dell U2713H 了,答案显而易见嘛…&br&&br&(如果都不在意,而且没有一点犹豫的话,我想还是应该选择同品牌的苹果)&br&&br&&img src=&/acdaff65ecf39e98f4ea70e4715c64e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cdaff65ecf39e98f4ea70e4715c64eb_r.jpg&&所以我买戴尔了…
半年前犹豫过这个问题,写下当时的思路: 一、硬性条件 尺寸:27寸及以上 分辨率:及以上预算:最高品牌:苹果(设计好、同品牌)、戴尔(码农情怀) 二、满足硬性条件的候选 LED Cinema Display()Apple Th…
&p&想到一个笑话:&/p&&blockquote&我和我的女朋友去看电影《阿凡达》,很明显,这是她第一次去看 3D 电影,天啊,她兴奋死了。
当她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显然被电影征服了,她问我说:「你不觉得如果我们的世界也是 3D 的该多美好啊?」
那天晚上我烂醉如泥,喝死算了……
&/blockquote&&br&&p&&b&P.S. 各位,这不是我女朋友 lol,这是我翻译过的一篇煎蛋文里的笑话啦,链接:&a href=&///?target=http%3A//jandan.net//quora-dumb-question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uora精选:你遇到过最蠢的问题是什么?&i class=&icon-external&&&/i&&/a&&/b&&/p&
想到一个笑话:我和我的女朋友去看电影《阿凡达》,很明显,这是她第一次去看 3D 电影,天啊,她兴奋死了。
当她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显然被电影征服了,她问我说:「你不觉得如果我们的世界也是 3D 的该多美好啊?」
那天晚上我烂醉如泥,喝死算…
Update:增加了手绘图说明和补充了两个定义解释。&br&Update:141208:&br&&a href=&///?target=http%3A////virtual_reality/348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DR1FT》首款预告片:目眩神迷的视觉效果 惊险刺激的游戏玩法&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news/ruC0Ih6A2rFw1Mz.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虚拟现实版《星际穿越》:诺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屏幕亮度多少合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