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1725×99简便计算算

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79+54+321 (2...(1)179+54+321,=179+321+54,=500+54,=554;(2)13×14×125×2,=(13×14)×(125×2),=182×250,=45500;(3)15.25-3.1+0.75-4.9,=(15.25+0.75)-(3.1+4.9),=16-8,=8;(4)115×23-23×15,=(115-15)×23,=100×23,=2300;(5)124...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79+54+321 (2)13×14×125×2 (3)15.25-3.1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79+54+321 (2)13×14×125×2 (3)15.25-3.1(1)179+54+321,=179+321+54,=500+54,=554;(2)13×14×125×2,=(13×14)×(125×2),=182×250,
9 (4)115×23-23×15 (5)124×5+169÷13 (6)40-(15.1+0.75-4.3-4,并写出简算过程.
(1)179+54+321 (2)13×14×125×2 (3)15,能简算的要简算
计算下面各题.25-3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79+54+321 (2...(1)179+54+321,=179+321+54,=500+54,=554;(2)13×14×125×2,=(13×14)×(125×2),=182×250,=45500;(3)15.25-3.1+0.75-4.9,=(15.25+0.75)-(3.1+4.9),=16-8,=8;(4)115×23-23×15,=(115-15)×23,=100×23,=2300;(5)12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1)179+54+321 (2... (1)179+54+321,=179+321+54,=500+54,=554;(2)13×14×125×2,=(13×14)×(125×2),=182×250,=45500;(3)15.25-3.1+0.75-4.9,=(15.25+0.75)-(3.1+4.9),=16-8,=8;(4)115×23-23×15,=(115-15)×23,=100×23,=2300;(5)1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1)479+58+321(2)1...(1)479+58+321=(479+321)+58=800+58=858;(2)13×8×125×2=(13×2)×(8×125)=26×;(3)15.25-5.1+0.75-4.9=(15.25+0.75)-(5.1+4.9)=16-10=6;(4)114×27-14×27=(114-14)×27=100×27=2700;(5)32×125×25=8×4×125×25=(8...谁能够完成这张卷子,我会给分的,求求求~~~~~~跪求~~~~~ http://images...+1= 1.4-0.5=1-0.25=1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18分)(1)179+54+321(2)13×14×125×2(3)15.25-3.1+0.75-4.9(4)...求神解答,179+54+321,6×8×125, 15.25-3.7+0.75-4.9,115×23-23×15,2...18、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18分)(1)179+54+321 (2)13×14×125×2(3)15.25-3.1+0.75-4.9 (4)115×23-23×15(5)12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15÷710-×98(59+1318)×187÷79...179+54+321=179+321+54=500+54=554 6×8×125=6×(8×125)=6x.25-3.7+0.75-4.9=(15.25+0.75)-(3.7+0.3)+0.3-(4.9+0.1)+0.1=16-4-5+0.3+0.1=7.4 115×23-23×15=(115-15)x23=100x23=÷[(68-53)×2]=240÷[15x2]=240÷30=8 560÷[(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7×8 25×(4×98) (675+321)+325 (31×5)...(1)215÷710-17,=215×107-17,=421-321,=121;(2)78÷89-38×98,=78×98-38×98,=(78-38)×98,=12×98,=916;(3)(59+1318)×18=59×18+1318×18,=10+13,=23;(4)7÷79-79÷7,=7×97-49*321+321的简便计算法①125×7×8=(125×8)×7=0;②25×(4×98)=(25×4)×98=100×98=9800;③(675+321)+325=(675+325)+321=1;④(31×5)×(2×7)=(31×7)×(5×2)=217×10=2170;⑤125×4×8×25=(125×8)×(4×25)=0000;⑥229+137+17...49*321+321 =(49+1)*321 =50*321 =50*(300+20+1) =+50 =16050321+543*89 =321+(321+222)*89 =321+321*89+222*89 =321*(89+1)+222*89 =321*90+222*(90-1) =321*90+222*90-222 =543*(100-10)-222 =-222 =48648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 问题详情
计算下面各题,第一行用简便方法计算. 745-179-2200÷45÷×25(750+240)÷(20-5)(501-432)÷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计算下面各题,第一行用简便方法计算.745-179-21125×66×8350÷70+11×25(750+240)÷(20-5)(501-432)÷23.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吴慧聪导学案.doc_甜梦文库
吴慧聪导学案.doc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012 年 6 月 课题: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 一、学习目标: 1、我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不带括号的运算顺序。 2、我能正确计算不带括号的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 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出示书本情境图 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 72 人,滑雪区有 36 人,冰雕区有 180 人。 3)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 充分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 3、出示例 1:滑冰场上有 72 人,中午有 44 人离去,又有 85 人到来。现在有多 少人在滑冰? 讨论: (1)怎样列式计算呢? (2)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 (3)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4、出示例 2: “冰天雪地”3 天接待 987 人。照这样计算,6 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怎样讨论: (1)怎样列式计算呢? (2) 987÷3×6 6÷3×987 在这样的式子里, 只有乘除法, 又怎样进行计算? 冯瑞玲(3)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归纳整理: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四则运算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 按顺序计算。 四、学以致用: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7÷3×7 3×6÷9 45+8-23 24-8+102、图书室有故事书 98 本,今天借出 46 本,还回 25 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 少本? 五、达标测评: 1、 脱式计算 68+75-21 498-73+63-7 72×2÷9 65÷13×702、 一箱可乐 72 元,共有 24 瓶,文博要买 3 瓶,需要付多少元? 课题;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带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带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运算 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探究新知: 谈话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答? 出示例 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 钱? 讨论: 1、半价是多少钱。怎样来求半价。 2、为什么把 24+24 写成 24×2 的形式。 3、24×2 表示什么意思。24÷2 表示什么意思。 4、24+24+24÷2 24×2+24÷2 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冯瑞玲5、如果求“买 3 张成人票,付 100 元应找回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解答? 6、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7、以上两题它们和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8、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归纳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以致用: 1、P7 “做一做”达标检测: 1、计算 230--135÷9 26×4-125÷5 2、练习一5、6 、7课题:四则计算练习主备人 学习目标: 1、 我能进一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我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 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分几种情况?他们的运算顺序各是怎 样的? 2、 口算: 72÷9×4 9+225÷25 80×3-26 15×4-8 59-7×8 50×8-200÷5 35÷5×8 23-8+13 48+6×8 冯瑞玲3、 脱式计算 76+107×3 78×2+63÷7 综合练习 1、 列式计算 (1)56 与 8 的商,再加上 72 与 9 的商,和是多少? (2)89 与 76 的和,除以 5 是多少? (3)12 与 15 的积,减去 540 除以 9 的商,差是多少? (4)65 与 72 的和,乘以 8 是多少? 2、不计算,你能比较出每组算式的大小吗? 8×60-78○60×8+78 3×723-45÷5○723÷3-45÷5 3 把下面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78-36×2○78-36÷2 90-14×4+57 896÷7-14 32×4-125÷5 458-63÷9+72 (1)35×3=105 75+105=180(2)760÷10=76 45×3=135 76+135=211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______________1、 同学们分成两组到果园里摘苹果,第一组摘了 16 筐,第二组比 第二组少摘了 34 筐,每筐重 25 千克,第二组摘了多少千克? 2、 运河村去年修了 2 条水渠,总长 806 米,今年修的水渠长度是去 年的 3 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思维拓展 1\有 7 个数,她们的平均数是 154.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那么 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 136,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164,求第三个数是多少? 3、 在下面四个 4 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4 4 4 4 4 4 4=0 4=2 4 4 4 4=14课题: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 学习目标: 冯瑞玲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掌握带有 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1、 口算。 100-72÷9 78―58+36 35+25×4 178-56×312×4÷8 72―32÷4 2、脱式计算。 150+42×37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探究新知: 出示例 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 180 位,下午有 270 位。如果每 30 位 游人需要一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 1、 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该怎样列式?有几种不 240÷80+71×13同的解答方法? 2、 3、 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观察你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4、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展示、补充。 归纳总结: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学以致用: 课本第 11 页“做一做” 达标检测: 1、 计算下面各题。 670-(235+165) 483÷21-437÷23(775+225)÷25 583-124-1372、文博看一本 210 页的小说,前 3 天每天看 20 页,第 4 天看了 35 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课题:四则运算的顺序 主备人:王晓林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我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我会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3、我会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一、知识链接 口算 27÷3×7 25÷5×8 (24-8)×2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三、探究新知 出示例 5(1)42+6×(12-4) (2)42+6×12-4 3×6÷9 45+8-23 56-(25+17) P11/例 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归纳运算顺序.1、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两题的计算结果呢。 3、先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在计算。它们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它们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 5、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 ,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6、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讨论: 1、每题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2、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为什么在含有括号的题目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以致用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 240÷(20-5)(2)(37-15)×(8+14) (3)归纳反思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 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达标检测课题:有关 0 的运算 主备人:王晓林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关于 0 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一、知识链接 (1)100+0= (5)0÷23= (2)0+568= (6)128-128= (3)0×78= (7)0÷76= (4)154-0= (8)235+0= P13/例 6(0 的运算) (9)99-0= 二、探究新知(10)49-49=(11)0+319=(12)0×29=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 0 的运算都有哪些。 2、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 0 的运算。 3、一个数与 0 相加;一个数减 0;一个数与 0 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4、0 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 0. 5、讨论:0 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展示互动 1、分小组展示关于 0 的运算。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辩论“0 能不能做除数” 3,归纳所有 0 的运算。 0 不能做除数。如 5÷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 5.0 ÷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 三、学以致用 用字母表示 0 的运算 a+0=a 达标检测 1、计算 (1)36+0= (5)0÷28= (9)99-0= 2.我会填。 45○0=45 ( )÷ 45=0 ( 132○0=0 360○0=360 )+56=56 0÷( )=0 0○465=465 89×( )= 0 (2)0+68= (6)128-0= (10)49-49= (3)0×68= (7)0÷36= (11)0+39= (4)54-0= (8)25+0= (12)0×9= a―0=a a×0=0 0÷a=0(a 不等于 0)3.“0”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0” ,任何一个数和我想加都得() ;任何数与我相乘都得( 任何数减去我都得( ( ) ,还可以做( ) ;)( )等于( )时差会是我。我可以做加数,也可以做 ; )和( ) ,就是不能做( ) 。 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主备人:王晓林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确定位置,并能根据 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 一、谈话导入 如果我们在野外或者在公园、 动物园、旅游区迷路了怎么办?要想不迷路我们在 之前要做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 1 示意图: 1、怎样才能有对又快的找到 1 号检查点?(小组讨论) 2、1 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是已经 表明的。 3、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注意说。 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 30 度呢? 4、如果只知道 1 号检查点在东偏北 30 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还要知道什么。 5、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展示互动 1、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2、我们学习的 8 个方位是怎样的。 3、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 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 距离。 如果用 1 厘米的线段表示 50 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 1 厘米的线段, P18/19 例 1、2(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上面写明 50 米。 三、学以致用 绘制校园平面图 1) 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 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 2)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 3)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会不会绘制示意图。 达标检测 1、P18 页 做一做 2、练习三 1、2 课题:位置与方向(一)主备人:王晓林学习内容 P18/19 例 1、2(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确定位置,并能根据 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 一、导入新课 : 以前我们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而且还会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懂得了在一个平面 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这两 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 1 图: 1、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找到 1 号检查点?(小组讨论) 2、1 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是已经 表明的。 3、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注意说。 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 30 度呢? 4、如果只知道 1 号检查点在东偏北 30 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还要知道什么。 5、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展示互动 1、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2、我们学习的 8 个方位是怎样的。 3、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 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 距离。 如果用 1 厘米的线段表示 50 米, 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 1 厘米的线段, 上面写明 50 米。 三、学以致用 绘制校园平面图 1) 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 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 2)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 3)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会不会绘制示意图。 达标检测 1、P18 页 做一做 2、练习三 1、2教学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 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 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 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 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 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 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 力。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主备人:王晓林学习内容 P/22-23(位置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1、能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在位置变 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学习能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 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设疑导入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请你看图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北 京又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呢? (4)探究新知 1、讨论什么叫相对性? 2、方向的相对是怎样的。就是说东对什么方向。 3、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4、任选地图上的两个城市,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5、出示例 4 图。 这是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他们是怎样行进的? 他们在每一个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是怎样的呢? 6、小组结合,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展示互动 1、讨论方向的相对性。 2、分别展示各个方向的相对性,东对西,南对北。 3、位置的相对性,怎样在语言中显示出来。 4、讨论绘图的方法。 东---------西 南---------北 东偏南------西偏北 北偏东------南偏西 (5)学以致用 (6)出示正方形图,连接对角线 A 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上?B 点在 A 点的什么方向上? 当角度呈 45 度时,我们可以说 A 点在 B 点的西北方向,B 点在 A 点的东南方向 上。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达标检测 1,能根据同学的描述,绘制出路线示意图吗?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你是怎样边听边绘制的? 2、22、23 页做一做 3、练习四 1、2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 向角没有找准, 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 距离的表示, 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 ;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 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 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 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位置与方向练习课》导学案 课题 位置与方向练习课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和掌握物体间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2、会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能体会到数 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难点 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 1、早晨起床,面对太阳,说一说身边的方向。 2、下午放学,面对太阳,说一说身边的方向。 老师小结:我们的位置不同,方向也不同。 二、揭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1、指导练习教材练习第 3 题。 (1)投影出示第 3 题的图示,引导学生看图。 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小玲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朱广森 完成下表。方向 路程 时间 15 分 7分 8分 18 分家→商场 商场→书店 书店→商场 商场→家 全程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再填一填,然后汇报。 2、学生观察主题图。 (1)学生说一说。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学生观察图。学生经过观察会了解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1 厘米代表 200 米, 每 路线图是小玲家到商场, 再到书店。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再交流。 2、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教师:怎样计算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求平均速度是将行使的总路 程除以行驶这些路程共用去的时间。总路程÷总时间 = 平均速度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算一算,然后汇报。 板书: (800+400+400+800)÷(15+7+8+18) =(米/分) 或〔 (800+400)×2〕÷(15+7+8+18) =(米/分)四、达标检测 练习四:第 1 题、第 2 题、第 5 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能 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练习 (800+400+400+800)÷(15+7+8+18) =(米/分) 〔 (800+400)×2〕÷(15+7+8+18) =(米/分) 答: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50 米/分。 教学反思:本节课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 ,从中认识数学学 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 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 距离。在学习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加法运算定律导学案 四 年级 班 主备人:朱广森学习内容: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我能概括出加法交 换律和结合律。 2、我能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并能用字母表示。 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2、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1、100+0= 2、37+22= 3、 (25+24)+76=4、25+(24+76)= 在加法算式 37+22=59 中 37、22、和 59 分别叫什么? 二、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第 28、29 页上的内容。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行了 40 千米、下午行 了 56 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列式: 还可以这样列式: 计算后发现两个算式的得数( 连接起来,请写出来: 我还能写出很多这样的等式(写 3 个) ) ,那么这两个算式可以用( ) 通过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就叫 做加法交换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用了加法交换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小提示:第一天行了 88 千米, 第二天行了 104 千米,第三天行了 96 千米) 列式解答:观察上面的算式怎样计算简便,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再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19+72)+28 55+(45+27) 归纳总结加法结合律:19+(72+28) (55+45)+27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 合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7)交流展示 (8)达标检测 2、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在( )=130+( ) )上填上适当的数。128+( 56+37+63=56+(37+ 57+A=( )+() ) )+( )654+(97+A)=(654+ 3、 A+315 87+42+58 (74+73)+B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判断哪两个算式结果相等,边起来。 64+(73+B) 315+A 87+(42+58)3、75+(48+25)和(75+25)+48 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4、 (△+☆)+○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当堂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自己的表现如何?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学 习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导学案 四 学习目标年级班主备人:朱广森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1、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一、根据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A、217+348+162=217+( B、 (25+68)+32=25+( C、47+56+44=56+( + + + ) ) )二、说一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什 么用途。 四、揭示目标 五、探究新知 1、出示:例 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 A→B 第五天 城市 B→C A→B 115 千米 B→C 132 千米 第六天 城市 C→D 第七天 城市 D→E118 千米 85 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 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3、上面的计算方法,哪一种简单些,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要先交换位置后使用结合律。4、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六、学以致用 观察下面的算式,说说怎样计算简便。 425+14+286 175+180+20+225 七、达标检测 把计算比较简便的算式的序号写在( ⑴299+145+301=( A:299+(145+301) ) B:145+(299+301) )里。 32+179+68 43+19+57+81 ⑵274+168+26+332=() B: (274+26)+168+332A:(274+26)+(168+33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85+47+15+53 168+250+32 815+49+65+14+11 18+77+40+23+48 3、 当堂反思:你有什么收获?自己的表现如何?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学习 的?导学 案赵乐敏备课人学习内容 33 页―34 页例 1(乘法交换律) 例 2(乘法结合律) 学习目标 1、 知道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算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一、导入新课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算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针对上面的问题 1 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 另一个规律吗? 7、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④字母表示。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在验算乘法时, 可以用交换因数的 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小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使用这两个运算定律的 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 25×32×125 四、达标测评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15×16=16×15 2. 37 页 2―4 题 35 页做一做 1、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五、归纳反思 125×8×40 =(□×□)×□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 吗?导备课人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学 案赵乐敏36 页例 3(乘法分配律)1、知道乘法分配律,并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 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乘法 分配律。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分配律,并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2、根据具体情况,要选择合适的算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3、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4、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5 通过这些算式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6、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7、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个规律。 展示互动 1、汇报自己的解法。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2、验证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 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探究提升 (□+33) ×70=6×70+33×□在这个题里我们在□里应填什么数字? 这个式子用了什么定律。 四、达标测评 1、计算 23×12+23×88 2、36 页做一做 五、归纳反思 汇报自己的收获。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如果用字母来表示怎样 表示。还有什么疑问。 (35+45)×12 38 页第 5 题 (11×25)×4 25×(4+40)导备课人学 案复备人:吴慧聪赵乐敏 学习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合理运用乘法分配律 一、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302=300+□ +□ (300+2)×43=300×□+2×□ (2000+3)×14=2000×□+□×□什么是乘法的分配律。 二、学习目标: 1、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比较(100+2)×43 应用乘法分配律。 3、出示 (80+8)×25 35×37+65×37 32×(200+3) 38×29+38 102×(40+3)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 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 行简算? 4、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 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展示互动 1、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本组学生完成或者其他组一口说出答案。 2、乘法的分配律特殊形式怎样来运用。 3、分组展示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两个数相乘, 把其中一个比 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 使计算简便。 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 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 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探究提升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四、达标测评 (2)计算 102×24 9×37+9×63 1、计算 25×12+25×88 25×(4+40) 9×37+9×63 2、作业: 38 页 6―8 五、归纳反思 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 一定要认真审题, 观察算式的特点, 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35+45)×12 102×43 38×29+38 (11+25)×4 9×37+9×63导备课人 学习内容:连减的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学 案赵乐敏1、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明白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弄清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学习重点: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学习难点: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学习准备:卡片、课件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如果放假一周你最想做什么 生。。。 。。 二、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看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明白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昨天看到第 66 页今天又看了 34 页。这本书一 共 234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现在是踏青的好时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查阅资 料, 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把自己想法在小组内 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生: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李叔叔昨天看的页,再减去今 天看的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我们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 里面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多少页没看。 生: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技掉今天看的页再减去昨天 看的页。 随学生板书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 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请拿出练习本。 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选择一个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你 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 ? 3、小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多种方法, 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出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 还 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 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 4、 现在我们把 234 改成 266 再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学生思考 回答 堂上质疑 师希望同学们在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 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达标检测 1、41 页第一题。 2、判断题。 、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独立完成做一做第二 题。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 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 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第一课时 班级 主备人 审核人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姓名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39、40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我能明白减法的运算性质。 2、我会应用定律性质灵活计算加、减法。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加、减法的灵活应用。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16×5 120×10 25×8 45×22、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 乘法分配律: ( 乘法交换律: (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例 1 主题图,合作交流。 (1)同桌分析数量关系,可叙述或演示或画线段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计算。 (3)汇报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并比较方法的不同。 (4)学生总结归纳规律。 2、参观图书馆(例 2) (1)从图中能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同桌讨论“总价在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仔细算一算,这四本书中的哪三本书的总价在100元左 右? (4)小组展示并评价哪个小组的方法最简便。 三、学以致用: 完成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 四、过关检测: 1、判断下面各式是否符合减法的运算性质。 73-12-8=73-12+8 ( ) 74-(13+4)=74-13-4 ) (2)460-124-50=460○(124○50) ( ) ) ) ) 加法结合律: ( 乘法结合律: ( ) )80-(42-15)=80-42-15 ( (1)456-102=456○100○2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60-(60-42)2、在下面的○里填上加号或减号。 (3)258-(39+62)=258○39○62 (2) (3)468-(125+168)(4)270-52-148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在 是:, 方面的表现很好,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班级 主备人第二课时 姓名 审核人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3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 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我能明白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我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乘、除法计算的灵活应用。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240÷3÷8= 240÷24= = 1800÷(3×6)=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观察例 1 主题图,合作交流。 (1)小组内分析题意,并且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内交流、探讨,观察比较。 (4)学生汇报并总结归纳规律。 三、学以致用: 2、完成教材第43页的“做一做” 。 四、过关检测: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7÷3÷3
(1) 350÷(25×7) 240÷24÷5 480÷24÷2 180÷(45×2) (2)4×12×25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150÷25÷2(4) 3、制衣厂 30 人 10 天生产服装 4500 件,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服装多少件?4、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 1080 千米的公路,原计划 30 天修完,实际提前 3 天 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在 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第三课时 班级 主备人 审核人课题:例 4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姓名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4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 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理解算法。 一、知识链接: 1、口答。 分别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 ( ( 2、填空。 12=4×( ) 32=4×( ) 二、合作探究: 1、学习例 4,合作交流。 (1)出示例 4 的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所给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 c e (3)解答问题。 分组讨论,你们愿意解决哪个问题,选择后,得出结论。 汇报解答结果。 a c e b d f b d f 25=100÷( ) 125=1000÷( ) ) ) ( ( ) )(4)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并小组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三、学以致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125 (2)35×18 (3)25×12四、当堂检测: 1、15×4×25×6 95×102 25×28×72、粮店有面粉 96 袋,每袋 25 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下多少千克?(用两 种方法解答)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16×5 120×10 25×8 45×22、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 乘法分配律: ( 乘法交换律: (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例 1 主题图,合作交流。 (1)同桌分析数量关系,可叙述或演示或画线段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计算。 (3)汇报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并比较方法的不同。 (4)学生总结归纳规律。 2、参观图书馆(例 2) (1)从图中能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同桌讨论“总价在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仔细算一算,这四本书中的哪三本书的总价在100元左 右? (4)小组展示并评价哪个小组的方法最简便。 三、学以致用: 完成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 四、过关检测: 1、判断下面各式是否符合减法的运算性质。 73-12-8=73-12+8 ( ) 74-(13+4)=74-13-4 ) (2)460-124-50=460○(124○50) ( ) ) ) ) 加法结合律: ( 乘法结合律: ( ) )80-(42-15)=80-42-15 ( (1)456-102=456○100○2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60-(60-42)2、在下面的○里填上加号或减号。 (3)258-(39+62)=258○39○62 (2) (3)468-(125+168)(4)270-52-148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在 是:, 方面的表现很好,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班级 主备人第二课时 姓名 审核人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3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 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乘、除法计算的灵活应用。 一、知识链接: 1、口算。 240÷3÷8= 240÷24= = 1800÷(3×6)=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观察例 1 主题图,合作交流。 (1)小组内分析题意,并且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内交流、探讨,观察比较。 (4)学生汇报并总结归纳规律。 三、学以致用: 2、完成教材第43页的“做一做” 。 四、过关检测: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7÷3÷3
(1) 350÷(25×7) 240÷24÷5 480÷24÷2 180÷(45×2) (2)4×12×25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150÷25÷2(4)3、制衣厂 30 人 10 天生产服装 4500 件,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服装多少件? 4、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 1080 千米的公路,原计划 30 天修完,实际提前 3 天 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多修多少米?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在 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第三课时 班级 主备人 审核人课题:例 4 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姓名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4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 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理解算法。一、知识链接: 1、口答。 分别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 ( ( 2、填空。 12=4×( ) 32=4×( ) 二、合作探究: 1、学习例 4,合作交流。 (1)出示例 4 的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图中所给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 c e (3)解答问题。 分组讨论,你们愿意解决哪个问题,选择后,得出结论。 汇报解答结果。 a c e b d f b d f 25=100÷( ) 125=1000÷( ) ) ) ( ( ) )(4)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并小组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三、学以致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125 (2)35×18 (3)25×12 四、当堂检测: 1、15×4×25×6 95×102 25×28×72、粮店有面粉 96 袋,每袋 25 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下多少千克?(用两 种方法解答)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例 4 导学案四年级五班学习目标: 1、会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我会用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设疑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 但是在一些题中我们不能直接的使用乘法的 运算定律,要把因数变通后才能用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探究新知: 1、出示 例 4 主题图 什么是“一打”?吴慧聪 2、25×12 有多少种方法来计算这个题。 3、在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为什么要把 12 写成 100÷4 的形式或 3×4 的形式或 10+2 的形式。这样写的 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这一道题有这几种解题方法。并且方法还不同。 学生展示教师预设需补充: 1、一道简单的题目,却有了几种不同的解法,并且用了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的 运算定律。 2、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在计算中遇到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将几个因数改写 成几个因数相乘或相加的形式。 学以致用: 我们能不能灵活的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25×32×125 当堂检测: 计算 25×36 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25×32×125 26×99 34×103 102×36课题:例 5 乘、加法的灵活应用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5 页的例 5,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加法的运算定律。一、知识链接: 1、计算。 127×5×20 150×24 125×25×8×4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并以小组展示结果。 2、小组交流怎样计算简便。 二、合作探究: 1、观察例 5,合作交流。 (1)通过观察,从文字和画面上找出已知信息和需要解答的问题 明确:科考队 3 月 1 日出发,7 月 26 日返回,要求的是科学考察实际用 的天数。 (2)独立思考。 (3)尝试解答。 方法一: 方法二:(4)汇报交流,并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学以致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875-147-23 88×25 125×16×25四、当堂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98+135+102 2、巧算下面各题。 (1)302×99+302 (2)35×4×25×20 48×25 99×23+23(3)27000÷(125×3)(4)360×4÷60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例 5 导学案班级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重难点: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知识链接: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加法的运算定律, 那么如果在一 道算式里,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法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这里关键要用到哪个定律。 探究新知: 1、出示例 5.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 个问题如何解决。 2、讨论解决的方法,看看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3、31×2+30×2+26 可以怎样来进行解答。 4、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在按周计算的过程中,是怎样进行数的。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解答 后小组互相交流。 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 怎样解决的?有没有 7×21+1 这两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 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探究提升: 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条件问题提问。 选 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达标测评: 巩固练习 P46―47/1、3、7、8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的表现很好,在 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痛苦) , 方面 方面表现不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课题:小小营养师班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姓名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 一、知识链接: 1、讨论。 小组内了解午餐营养情况。 交流你对菜中营养成分的了解情况。 说一说自己的饮食习惯。 2、提问。 自己阐述营养午餐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应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就自己所知,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 ) 二、合作探究: 1、判断。 (1)学生观察手中的三种午餐菜谱,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午餐方案。 教学过程 (修改栏) (2)小组讨论各成员的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条件。 2、搭配。 根据营养专家给出的两个指标和 10 中菜肴,小组合作搭配出符合营养 标准的午餐,看看哪组的搭配既合理,方案有多。 3、评选。 各小组展出你最喜欢的 3 种搭配方案,并说出理由。 4、回答问题。 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 三、过关检测: 1、请你为全家设计出周六、周日的菜谱。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导学案课型 学习 目标 综合课型 课时 1 课时 主备人 李晓宁1、知道小数的产生,明白小数的意义。 2、认识小数的计算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3、体会小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及进率。难点:借助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预测 理解小数的意义。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导入 1、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或宽,并用米作单位写出它的长度。通过测 量,我发现 2、口算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0÷10= 10÷10= 1÷10=通过计算,我发现了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人们 就发明了一种新的数――小数。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请你再次明确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先阅读教材第 50~51 页例 1,再完成填空,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用 红笔做上记号。 1、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 1 分米=( ( )米=( )米=( )米;3 分米=( )米=( )米;7 分米=)米;我自己也举个这样的例子吧:)位小数。我明白了:分母是 10 的分数可以写成(2、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 1 厘米=( ( )米=( )米=( )米;3 厘米=( )米=( )米;6 厘米=)米;我自己也举个这样的例子吧:)位小数。我明白了:分母是 100 的分数可以写成(3、把 1 米平均分成 1000 份。 1 毫米=( 13 毫米=( )米=( )米=( )米;6 毫米=( )米=( )米;)米;我自己也举个这样的例子吧:我明白了:分母是 1000 的分数可以写成()位小数。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每相邻合作探究:借助米尺、元角分间的换算等,议一议: 1、为什么分母是 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分别写成一位小数、两 位小数、三位小数?2、为什么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3、分母是 10、100、1000 的分数怎样写成小数?暴露问题:各小组将群学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认为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板书在黑板上。 四、达标检测 判断 1、0.08 里面有 8 个 0.01。 2、 1/1000 米和 0.01 米的长度相等。 ( 3、0.15 表示的是 15/1000 。 4、3 个 0.1 是 0.3。 5、0.1 里面有 10 个 0.01( ) ( ( ()) ) )3、用线把相等的小数和分数连起来。 4、你知道吗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 3 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 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 数。 学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2、会读、写小数。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李晓宁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复习旧知导入 1、0.15 是( )位小数,表示( ) ( 分之 )分之 ) 。设疑导入() 0.008 是 ; () 位小数, ( 表示 ),它有( ),它有(2、0.07 的计数单位是( 单位;0.138 的计数单位是( 计数单位。)个这样的计数 )个这样的 学1、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 1 小?习2、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 间的进率是多少?流 自主学习 程 3、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 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4、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 米、厚:3.5 厘米、重: 41.47 千克 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5、读小数时要注意什么。6、怎样写小数,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1、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展示互动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 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 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 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 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 排在 整数部分的右边, 向整数一样 计数。 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 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写几个 0。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 个数字,而且有几个 0 就读几个 0。学2、写出数位表。 3、 辨析读写小数要注意什么。 习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在读写小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流 归纳反思程 1、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三百点七一 2、填空 0.9 里面有( 达标测评 )个 0.10.07 里面有( )位,第四位是( )。 )个 0.01 )位,第一位 4 个( )是 0.04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是( ),第三位是( 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 6.772 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 29.46 年。 五点零六 零点零一四 十点零零二 十五点五零三小数的性质 1 导学案 李晓宁学习内容:p58-59 学习目标 1、我会说出小数的性质。 2、我会化简小数。 3、我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板书三个“1” ,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 1 后面添写上一个 0, 在第三个 1 的后面添写上两个 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 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探究: 1、比较 0.30 与 0.3 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2、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 1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 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 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4、整数有这样的性质吗? 学以致用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5.780 0.300 0.0 102.020 500 60.06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 0 都在什么位置? (1)3.09 (2)0.0004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做到哪些? 改写小数的依据是什么? 达标测评 0.40 0.090 1.850 10.830 化简下面各小数: 2.900 12.000 0. 0.300 12.002 1. 5.00 500 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50 20.1 10.010 4 16.0 4.800 50.00 4.0 4.8 1.60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 5、50、500 之间划上等号。《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练习》导学案 李晓宁学习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我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会读写小数。 2、我会填写小数数位顺序。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知识。 板书课题和复习内容 二、整理复习,再现知识。 1、复习小数的意义 用小数表示 1 分米=( )米 5 角=( )元 = ( ) =( ) 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 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 10。 2、复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练习: a、小数的读、写法 12.378 读作( ) 41.47 读作( ) 零点零九写作( )零点八七写作( ) b、写出下面各数中“2”表示的意思 20.04 里的“2”表示( ) 0.672 里的“2”表示( ) c、小数的组成练习达标检测: 一、填空(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3) 1 里面有( 0.1;0.49 里有( (4)0.276 是由()位,计数单位是(). )个)个十分之一, ( )个 0.01. )个 0.1、( )个 0.01 和()个百分之一;0.9 里有()个 0.001 组成的. )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0.425 是由 4 个()分之一, ()个百分之一, ((5)五个一,四个十分之一,六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6)一个小数,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是 5,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7,其它数位都是 0,这个小数写作( 7、0.4 的计数单位是( ( ) ,它有( ). )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 的计数单位是)个这样的计数单位。8、大于 7 而小于 8 的一位小数有( ) 个。 9、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最小的是 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 位.10、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米”或“元”做单位的数。 (1)一枝铅笔长 20 厘米,是( (2)一根红头绳长 55 厘米,是( (3)一条皮带长 12 分米,是( )米。 )米。 )米。 )元。 )元。(4)每本日记本 1 元 6 角 5 分,是( (5)每千克巧克力是 30 元 8 角,是( 二、判断题。 1、整数都比小数大。 2、小数都是比 1 小的数。 3、小数部分最高位是个分位。 三、读出下面各数: 分) (8 0.052 32.320 读作: 读作: (( ) ())100.009 48.095读作: 读作:四、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零三七 写作: 一千零二点零五 四百点五八 写作: 写作:五点八九 写作:课题:生活中的小数练习课 主备人:冯新会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我能灵活的进行小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2、我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我能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掌握小数与复名数互化的四种类型,能搞正确改写。 学习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回顾。 这几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用了什么方法? 2、举例。 请同学们举几个单名数的例子,几个复名数的例子。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如果把这些例子进行改写,你们会做吗? 3、复名数化成小数。 (1)说说方法是什么? 复名数中的高级单位与要改写的单位相同, 那么原高级单位的数就是 改写后的整数部分, 只需要将低级单位上的数改写为高级单位的小数 部分,再与整数部分合并起来就可以。 (2)举例。 一人举例,一人回答。 4、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 (1)交流方法。 (2)举例。 二、基本练习: 1、13 厘米 = ( )分米 109 分米 = ( ) 米 1.09 米 = ( )毫米 2.3 千克 = ( )克 2.95 元 = ( )元( 2、 ( )分米 = 1.5 米 )千米 86 克 = ( )千克 5350 米 =( 2.56 吨 = ( 4.6 米 = ( )角( )分 )4.08 吨 )米 )千米 )千克 )分米( )千克 = ( 516 厘米 = (510 米 = (4700 克 = ( )千克 3、在○里填上“>” “<”或“=” 。 3.61 米○362 米 1480 米○1.5 米 三、达标检测: 1、下面是四种动物奔跑的速度,把它们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起来。 大象:0.4 千米/分 马: 1670 米/分 兔子:1200 米/分 鹿: 1.48 千米/分 284 克○0.284 千克 532 厘米○5.3 米2、用小数表示下面各题里的数据。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最大速度约每秒运行 8100 千 米,最小速度约每秒运行 6300 米。 (用千米作单位。 ) (2)一艘轮船重 65600 千克。 (用吨作单位。 ) 3、按要求改写数据。 (1)一只虎身长 2.6 米。 (用分米作单位。 ) (2)长白山天池海拔 2.189 千米。 (用米作单位。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主备人:冯新会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我会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我知道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 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小数的 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我会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 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我知道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三、探究新知: 出示 73 页情境图 豆豆的身高 0.984 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 吗? 2、保留一位小数,近似数是 1.0 还是 1。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5、回忆求 0.984 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吗? (二)小组展示: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 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 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 0 的。0 应 当保留,不能丢掉。 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③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四、达标检测: 1、保留两位小数: 98. 2、保留一位小数: 3.72 0.58 9. 3. 1.4870课题:数的改写 主备人:冯新会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 2、我会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 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学习重难点: 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根据要 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位单位的数, 不是 整万或整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二、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 2、我会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 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木星的直径是 142800 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
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你是怎么想的? 2、把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能不能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方法又 是怎样的? 3、像这样的题目保留小数以后应该怎么办?后面的万或亿字是不是 可以省略不写? 4、是不是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取一个含有万或亿的小数的近似 数? 讨论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方法。个小组分别阐述,找到合理的方 法。 (二)小组展示: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 4 位,加上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 8 位,加上亿字。 四、达标测试: 1、把 248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 35990 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 34000 平方千米。 3、2003 年我国在校小学生
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 并保留一位小数。超化镇中心小学“自主合作 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 式 四 年级 数学课题 课型 三角形的认识 综合课 学习内容(学科)导学案设计主备人 冯新会 授课日期 2012 年审核人学习 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明白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 决有关的问题 课件学导 谈话导入 学习案过程内容补充情 景 导 入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 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 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研究这个问题。1、各组分别阐述自 己小组对三角形的 认识, 同时解决其他 明 确 目 标 1、知道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小组同学提出的问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明白三角形三边不等 题 的关系。 2、自行车、屋檐、 吊架等三角形的图 1、什么是三角形? 片, 讨论为什么这些 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 点? 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图形叫做三角形. 4、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三条边、 三个角、 三 5、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的特性? 探 究 展 示 个顶点6、 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到底组成三角形 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特性:稳定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7、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三角形的 边 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1、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 吗?(1)6,7,8; 达 标 检 测 6,10;(2)5,4,9;(3)3,2、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 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三角形又有一 个什么样的认识?反 馈 总 结 教 师 自 我 评 价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 课题 课型三角形的分类 综合课 学习内容主备人冯新会授课日期2012 年审核人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学习 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课件学导 谈话导入 情 景 导 入 学习案过程内容补充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每个三角形都至少 有两个锐角;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 明 确 目 标 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根据三角形的角的 特征, 可以把三角形 分成三类: 三个角都 是锐角的三角形叫 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三角形叫做直角三 1、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 2、角的特征是什么?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3、 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 三角形叫做钝角三 探 究 展 示 什么三角形? 角形. 4、 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 根据三角形边的特 征可以把三角形分 什么三角形? 成两类: 等腰三角形 5、生活中见到哪些三角形? 和等边三角形。 6、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 条对称轴。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 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 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 页 7 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达 标 检 测 反 馈 总 结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各种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教 师 自 我 评 价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 超化镇中心小学“自主合作 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四 年级 数学课题 课型 三角形的内角和 综合课(学科)导学案设计主备人 王晓林 授课日期 2012 年5月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审核人学习 目标1 我能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2 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规律。课件学导 学习案过程内容补充情 景 导 入问题导入:1、什么是平角?平角的度数是多少? 2、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明 确 目 标1 、我能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 数。 1、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多少。小组讨论。 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为多少? 2、思考那么其他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又为多少呢 2、实验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与一个钝角三角形。将他们的三个 角撕下来是角的顶点对顶点放好看看有什么发现。探 究 展 示达 标 检 测一、填空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 90° 那么这个三角 , 形一定是( )三角形。 2、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 )90° . 3、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 ) 。 4、两个锐角度数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又叫做( ) ,其中每个锐 角的度数都是( ) 。 二、求下列角的度数 1、 ?°01=1?? ,?°02=2?? ,??=3?? 2、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 70° ,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 50° ,另外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反 馈 总 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请 说一说教 师 自 我 评 价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 课题 课型图形的拼组 综合课 学习内容主备人 图形的拼组王晓林授课日期2012 年5月审核人学习 目标1、通过活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深化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图形的联系和变化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通过操作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课件学导复习导入 说说已学过的各种图形习学 案过程内容补充情 景 导 入1、通过活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深化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图形的联系和变化明 确 目 标 探 究 展 示1、小组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2、交流展示 3、讨论想一想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吗达 标 检 测一、填一填 1、最少用( )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2、最少用( )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3、拼成一个梯形,最少用( )个三角形。 4、用两个相同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二、判断 1、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只能拼成四边形。 ( ) 2、任意三个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梯形。 ( ) 3、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 ( 4、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 5、三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能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 ) 三、拼一拼 用纸剪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再把它们拼成我们所学过的图 形。你可以拼出哪些? 反 馈 总 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 获?请说一说教 师 自 我 评 价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 超化镇中心小学“自主合作 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四 年级 数学 (学科)导学案设计 课题 课型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小数加法和减法 综合课 学习内容 主备人 赵乐敏 授课日期 2012 年5月小数加减法的计 算(审核人赵乐敏1、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2、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退位减法 课件学导 一、复习旧知导入 情 景 导 入 学习案过程内容补充 我们已经学习了整 数加减的方法说一 说, 应注意什么?小 数加法的意义与整 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那小数加减法如何 计算呢?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今天学习小数加 减法。明 确 目 标1、我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2、我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主学习 1、出示情景图,2004 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 10 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根据你得到的信息完成 比较各个解决方法, 下面的学习指导 进而总结小数加减 ①领先 3.6 分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列式?试着列一下。 法的方法。探 究 展 示 ②计算时,注意什么? ③总结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④怎样算两轮的总成绩? ⑤计算时有该注意什么? 2、 你能总结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培养学生 数学表达能力。 小组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 0,一般要把 0 去掉 (4)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5)进行加法计算时,要注意“满十进一”,进行减法计 算时,要注意某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 1 作 10” 再减。 (6)、注意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以致用:生活中有的时候小数末尾不需要把 0 去掉,举 例说明? 小结: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7.7+0.6 4.8-3 3.6-0.8 0.39+0.15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 1118.32 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 120.8 元。一共节约了 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 52.5 千克,箱重 2.5 千克, 钉子净重多少千克?达 标 检 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反 馈 总 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 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 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 一般要把 0 去 掉。 教 师 自 我 评 价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 收获。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超化镇中心小学“自主合作 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四 年级 数学(学科)导学案设计2012 主备 授课日 赵乐敏 人 期 月 年5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课型综合课学习内 容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运用运算定律或 性质)审核人赵乐敏1、会将整数加减的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运用到小数加减中来, 学习 从而使计算简便。 目标 2、会提高计算能力及对加减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的巩固。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用加减法的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算 课件 学导 学习案过程内容补充 我们已经学习了 整数加减运算定 律,说一说用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减法的运算情 性质是什么。 景小数加减法中能不能使用运用运算定律或导 入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便 母怎么表示?你 计算认为整数加减运 算定律与小数加 1、会将整数加减的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运用到小 数加减中来,从而使计算简便。 有联系吗?有什 2、会提高计算能力及对加减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 的巩固。 学生发表自己的 么样的联系? 减运算定律之间明 确 目 标自主学习:看法。 (教师不作1、 观察例 4 情景图, 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评论)探提出问题并解答。教师:同学们发 表了很多不同的 看法,我们就一 起来验证一下。究 2、班里这四名男生的 50 米跑成绩最好,他 展 们参加 4×50 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 示 少呢?①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②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③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多种方法解答这道题,那么哪种方法要 比较简单。 4、在这一题中,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5、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能不能在小数加法 中使用。 6、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 简便?根据什么?提出探究问题,是学生明 确学习目的。 比较各个解决 展示互动: ①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方法,进而总 结小数加减法②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的简便运算定 ③共同检查上黑板的同学做的情况,分析 律 讨论,补缺补差。 ④各组展示本组的解答结果,并回答其他 小组提出的问题。在小数加减运算中使用 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因此整 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或性质在小数加减法 中同样适用。 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不能简算的要按顺 序进行计算,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 用。 学以致用: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 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 +1.47) (2.3+4.7)+5.6=2.3+(□+□) 6.54+(9.7+a)=(6.54+□ )+□ 如何合理运用运算定律。小结: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27.85-(7.85+3.4)达 标0.25+0.15+0.75+0.85 5.6-0.18-1.2检 1.25+3.7+0.75 7.08+16+8.2 测10+0.009+0.191 3.75-0.75-1.25 2、 芳芳将一根 3.7 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 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 0.42 米,露出水面的 部分是 0.58 米,池水深多少米?反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新的 馈 收获。通过你的收获在以后的计算中要注意 总 什么。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 结 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教 师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 自 说说自己的收获。 我 评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价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超化镇中心小学“自主合作 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四 年级 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 达标测评课(学科)导学案设计2012 主备 赵乐敏 人 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 期 月 授课日 年5课型达标测评课学习内 容审核人赵乐敏1、我能熟练的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学习 2、我能灵活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 目标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灵活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学习过程 导 情 景学案内容补充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减法的运算性质是 我们已经学习了 什么。 整数加减运算定 律,说一说用字 母怎么表示?你 认为整数加减运导 小数加减法中能不能在生活中使用运用运算定律 入 或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加减法 明 确 目 标 1、我能熟练的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2、我能灵活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算定律与小数加 减运算定律之间 有联系吗?在生 活中有什么样的知识梳理: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以下这些知识点, 并 会灵活运用) 1、在进行小数加、减计算时,( 要对齐,也就是把( )联系?探 究 展 示)对齐,再按照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 位算起,小数部分末尾有 0,一般要把末尾的 0 (),进行小数减法计算时,小数末尾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最后 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 )。 2、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算式里有括号 的要先算( 照( )的,没有括号的,按 )的顺序进行计算。3、在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时,整数加法的交换律 和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 整数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减法( )适用, )适用, 所以如果我们恰当的运用运算定律便可以使计 算简便。 1、我是小法官(下面各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否则打× ) (1)两位小数加上三位小数的和是五位小数。 达 ( )标 (2)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检 ( 测 (3)26.9 米-9 分米=26 米 ( ) )(4)甲数是 1.28,比乙数小 0.28,乙数是 1。 ( ) 2、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6.7+4.95+3.3 8.75-(2.05+5.75) 5.38-1.75-0.25 4.8+0.2-4.8+0.2 3、一个书包的价格是 65.8 元,一个文具盒的 价格是 14.2 元,付 100 元,应找回多少元? 4、小青家房屋总面积是 92.5 平方米,两个卧 室的面积是 48.6 平方米,卫生间、厨房、阳 台等的面积是 31.4 平方米。其余的是客厅, 客厅的面积是多少? 5、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 20.5 千米,比剩下 长度的 2 倍多 0.5 千米,这条公路长多少千 米? 6、某公司把一批货物承包给甲、乙、丙三个 运输队运,甲队运了 98.2 吨,比乙队少运 2.8 吨,比丙队多运 3.8 吨,这批货物共多少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收获?谈谈自己的感 反 受! 馈 总 结教 师 我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交流, 自 说说自己的收获。 我 评 价 说明:左边的内容可根据课型、环节、教师的个性而定。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超化镇中心小学“自主合作 和谐发展”课堂教学模 式 四年级 年级 数学课题 课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综合课 学习内容(学科)导学案设计主备 人 李晓宁 授课日 期小数混合运算审核人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1、我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算顺序 课件学导 情 景 导 入复习旧知导入习学 案过程内容补充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89 16)+148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明 确 目 标1、 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 合运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探 究 展 示今天第 2 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 要骑多少千米?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 知识。 3、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能不能在小数加法中使用。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要注意那些问题。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22.8+5.23-9.125+14.75 9.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5×72简便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