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想的和你不一样做的总是不一样 是不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和妄想症是相同的吗? - 知乎32被浏览6368分享邀请回答39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精神科医生告诉患者家属:根据我们目前的初步判断,他应该是得了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重性的精神疾病。根据他目前的状况,我们建议他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也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治疗手段。住院期间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种适合他的药物和适合他的剂量,把症状都控制好,争取能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然后带药出院,回家坚持吃药,定期门诊复查。相信绝大多数的患者家属在听到这番话时,感觉都不会太好。他们通常会有下面这些反应。今天我想通过对大家反应的解读,帮大家更理解精神分裂症这种重性精神疾病。医生你帮我劝劝就好了?对精神心理健康不了解的家属,第一反应是这样:精神分裂症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管,我就知道我的亲人最近想不通,医生你帮我劝劝他吧。通常持有这类想法的患者家属,患者常常以妄想为主要症状,而行为方面的紊乱可能并不严重,而且妄想的内容离奇程度也不高,用大白话说,就是「看上去不是疯子」。比如,患者可能坚持认为妻子有外遇,即使妻子已经几乎 24 小时一刻都不离开他一步了;或者坚持认为很多人都想害他,但从来说不出具体的证据。家属容易认为,病人是受了刺激一时想不开,或者性格过于敏感多疑。但是,上述表现确实已经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之一了,妄想已经达到了疾病的程度,不管是医生还是亲人,甚至去找心理咨询师,都不可能通过「劝说」而把病人劝说正常。他看着挺正常的啊?在遭受打击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否认」;就像患者家属听说自己的家人「患上了精神病」,第一反应常常是拒绝:我觉得我的亲人没有「很不正常」啊,怎么就成了「重性精神病」呢?医生你不会是诓我吧?决定一种精神疾病是否严重,并不仅仅从普通人眼中看起来的「是否正常」来判断。一方面,在病程中,患者的症状是会变化的,尤其在未接受治疗的治疗的情况下。比如,今天这个病人的症状是凭空听到有人跟他讲话,行为上没有严重的异常,而过一段时间,他就有可能在幻听的支配下做出各种危险的事情:假如「那个声音」叫他去自伤、自杀、伤害他人,或者「那个声音」告诉他某位亲人是个危险分子,他可能信以为真,就去伤害那位亲人。这样,「没有特别不正常」的病人就变成了「很不正常」的病人。另一方面,从长久来看,预计一个病人最后疾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多大程度上康复(我们叫做预后),是有很多预测因素的,比如发病年龄、治疗情况、症状种类、家族史等等,但不包括「看起来是不是正常」。所以医生真的没有诓你。那药能吃吗?人们,包括非精神科的医生,似乎都对精神科的药有种恐惧:都是对脑子有作用的,吃多了会不会依赖啊?会不会傻啊?能不能不吃或者少吃点?抗精神病药物确实都是直接作用于大脑的,但精神疾病就是大脑出了问题啊,药物当然要针对出了问题的地方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啊。一方面,抗精神病药是不会成瘾的。就目前医学发展水平,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坚持按医嘱服药时间越长,对患者的益处越大。但这个长期服用,跟人们通常理解的「依赖」「上瘾」是不一样的,抗精神病药物不会上瘾。它跟患者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比喻为「饭和人的关系」:人不能一天不吃饭,但没有人会说,吃饭吃多了会造成依赖。另一方面,抗精神病药物也不会让患者变傻。在日常观察中,有时人们会发现,精神病年数长了的病人,会变得傻傻呆呆的,是不是药吃傻了呢?并不是的。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精神分裂症本身是会造成患者的认知损害的,也会造成大脑器质性的改变,精神分裂症若干年的病人大脑会有明显的萎缩,尤其是额叶,而不治疗的患者比治疗的患者要严重得多。所以,「变傻」是疾病本身的原因,而非药物;并且,药物能够减缓「变傻」的进程。第二,抗精神病药物不是完美的,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药,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比起老药好了不少,但精神分裂症仍然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还有一部分难治性的病人,对多种药物的反应都不好,在客观上出现了病情越来越重、认知功能越来越差的表现。第三,看上去傻并不是真的认知功能的原因,抗精神病药物有一种副作用叫「锥体外系反应」,其中有个症状叫「迟发型运动障碍」,病人会变得动作缓慢、僵硬、肢体颤抖,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发生率非常高,新的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少了很多,但仍然存在。那么药还要不要吃?当然要吃!不吃更「傻」怎么办!真可怕,把他关在医院吧!虽然我多少能理解家属的处境,但不少家属在这么说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在拷问人性的:我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真的是很可怕的疾病。医生你好好治他吧,退学算了,先在医院关一年再说吧。错!可能在 100 年前,这么说是正确的。因为那时候对精神疾病真的没有什么治疗方法,除了关起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努力管好自己以外实在束手无策。可以想象,这种「治疗」的效果能有多差,那么病人无法出院维持一般正常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但现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了,我们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种各样的抗精神病药物,还有各种各样对抗副作用的辅助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和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最新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里,在患者第一次发病治疗的目标之一,就有恢复患者社会功能,争取达到病前水平。什么叫社会功能?就是一个人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上学、上班,跟其他亲友、同事、陌生人正常交往的能力。而让患者退学,不问病情恢复水平直接决定关在医院里一年,显然是破坏患者的社会功能的!毕竟,医院是一个治疗性场所,没有健康人的一生是在病房里度过的。现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一到两个月的住院治疗,达到病情稳定出院后,能够门诊配药继续治疗,只要不从事压力过大的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写在最后亲人生病,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而大多数人并不从事相关专业,对疾病理解不够都是正常的情况。所以,出现上面这些误区并不可怕。当你这么想,或者对疾病、治疗有其他的想法的时候,只要能跟医生讲出来,充分沟通,并没有问题。有些时候,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和治疗产生一些情绪和不同意见,恰恰给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一开始就建立医患联盟,对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cn
责任编辑:
不只是科普 更是健康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