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有人从高处掉落地面的天使在地面上并昏迷怎么急救

【图文】昏迷急救流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昏迷急救流程
大小:3.7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正文
急救常识的八大误区 注意不要随意搬动晕倒者
来源:深窗综合&|& 15:32&编辑:唐友浩
2月17日10时29分,35岁的女白领梁娅倒在深圳出口的台阶上,并保持这一姿态达50分钟。监控录像显示,梁娅倒下后发出了求救的动作。3分钟后,有人发现并告知地铁工作人员。随后地铁工作人员赶到,民警也在25分钟后赶到,但因为无人上前施救,11时18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梁娅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梁娅的不幸去世,引发了人们对急救的热议。
在发生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时,因交通拥堵、医护人员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要保证120及时到达急救现场非常困难。生命系于千钧一发,能第一时间救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自救、互救,是一切伤病急救的开始和基础,有49.74%的病人死于家中,1.64%的病人死于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如果在医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抢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70%-80%。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前不久开发出急救手机软件&&&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软件内置文字、视频和动画,通过图解分步骤的方式,帮使用者学习正确的急救知识、防灾避险方法。具体内容包括过敏反应、出血、骨折、烧烫伤、蜇伤咬伤、中风、心脏病发作、中毒等21种常见伤病的紧急处置方法,以及化学紧急事故、、洪水、食品安全、火灾等20种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方法。这款软件中的急救知识,纠正了一些网上&急救常识&中的误区和不靠谱说法。
误区1 随意搬动晕倒者
突然晕倒可能是贫血、血糖低,也可能是脑出血、心脏不适。这时,热心人在情况不明的时候不要随意摇晃、扶起、搬动病人。
正确急救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查看脉搏和呼吸,同时大声呼叫患者名字,看是否有反应。如有反应,则是浅昏迷,可试试掐人中;如无呼吸或喘息样呼吸,应在病人两乳头之间连续用力快速按压,可不做口对口吹气,同时请人拨打120。昏迷病人忌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注意别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当然,我们还是提倡迅速找到专业人员进行施救,否则可能会因错误的处置方法而事与愿违,造成二次伤害。
误区2 鼻子出血往天上看
很多人鼻子出血,会将头抬得高高的,以免鼻血流出。有的人还会用纸巾堵住鼻孔。
正确急救方法:捏住鼻翼,让患者身体前倾,用嘴呼吸。捏住鼻翼能促进血液凝固,也可以用冷水或冰块冷敷鼻部。不要让患者后仰,虽然这样看似正确,但如果血流较大的话,后仰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入气道,将其堵塞,或者血液流入胃,导致患者呕吐。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可以按住同侧咬肌前面的颈外动脉。鼻血止不住时,应该尽快拨打120或者请他人帮助呼叫。
误区3 关节扭伤热敷散瘀
现在的人很注意锻炼身体,打球、跑步时难免扭伤关节。用手揉搓、热毛巾敷、贴膏药,是常见的做法。
正确急救方法:记住RICE原则&&休息(rest)、固定(immobilize)、冷敷(cold)和抬高伤肢(elevate)。不推荐热敷或冷热交替治疗,冷敷是减轻水肿的最有效方法。
关节扭伤最好是只用凉水进行冷敷,热敷会导致伤处肿胀更严重。只有在伤处经过处理24小时后才可以进行热敷,此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现场急救时也不推荐贴膏药。
误区4 鱼刺鲠喉大口吃饭
日常生活中,在吃东西时不小心被鱼刺、竹签、鸡骨、鸭骨等鲠住咽喉的意外常有发生。有些人习惯用大口吞咽饭团、馒头、烤馒头片或菜团等方法,企图把鱼刺压到胃内。这种方法有时会适得其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
正确急救方法:咽部被鲠处多位于扁桃体上、舌根、会厌等处。此时大多有刺痛或吞咽时疼痛加重,影响进食,对于少年儿童,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应积极进行处理:
1.令病人张口,用筷子或匙柄轻轻压住舌头,露出舌根,打着手电筒照能否看到有鱼刺等异物。如有时可用镊子将异物夹出。
2.如病人自觉鱼刺等鲠在会厌周围或食管里,不易取出时,最好就医处理。
误区5 烧烫伤抹酱油香油
在家做饭时不小心被烫伤、烧伤,虽然很疼,但因为面积很小,不少人觉得不值得跑一趟医院,就自己找点东西涂抹消炎止痛。常见的有抹酱油、香油、牙膏、芦荟、红花油、鸡蛋清、蜂蜜等。
正确急救方法: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烧烫伤部位最少10分钟,情况严重时需送医院治疗。不要涂抹油脂药膏等物品,也不要用冰块进行冷敷,冰块可能会进一步损伤皮肤。
在烧烫伤处涂抹药膏,是后续治疗时采取的,在现场急救阶段最好不要使用各种药膏或油脂。因为油脂会阻止热量散发,使烫伤更严重,如果涂抹了东西,到医院清创时必须去除。需要注意的是,烫伤和烧伤后千万不要弄破皮肤的水泡,以防感染。
误区6 异物入眼使劲揉
任何细小的物体或液体,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涤剂进入眼中,都会引起眼部疼痛。有人会下意识地使劲揉眼睛,以为这样能尽快将东西从眼里赶出来。
正确急救方法:首先是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流下冲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
绝对禁止揉眼睛,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果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或有腐蚀性液体溅入眼中,务必立即就医。酸性液体会因水而扩散,所以不要自行用水冲洗。
误区7 食物中毒赶紧催吐
食入毒物后,人们觉得将毒物呕吐出来会减轻中毒程度,于是,不少人将手指、筷子、压舌板等塞进嘴里催吐。
正确急救方法:不要催吐或让患者喝任何东西,催吐可能造成患者咽喉更多的损伤或堵塞气道。如果患者吞咽了腐蚀性的东西,液体反流会进一步烧伤咽喉,导致疼痛和不适。应尽快拨打120,并立刻了解中毒者服用了什么东西及时间和数量,以备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误区8 急性疼痛乱用止痛药
腹痛、关节痛、牙痛、头痛,很多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疼痛,病情严重者会疼痛难忍。这时,止痛片往往成了患者最渴望的药物。
正确急救方法:在没有查明病因时忌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患者疼痛加重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有些腹痛、头痛会引发生命危险。
紧急情况如何自救互救
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让人们认识到恐怖袭击的残暴血腥和灭绝人性。恐怖分子此次使用的是刀具,受害者多为砍伤与刺伤,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受伤部位与深度。受伤后及时的自救、互救,可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
公安部反恐怖局曾印发《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指导公民如何及时发现和规避恐怖袭击带来的危险,如面对暴力恐怖袭击要保持镇静,紧急判断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等,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时间;受到火灾威胁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摸,要注意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跑;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对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互救,该手册也进行了详解,以下为部分内容:
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导致休克昏迷。具体方法:
1、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清楚出血性质,如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2、可采取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伤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3、对四肢受伤出血的,可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包扎,也可将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上1/3处或大腿中间处进行绑扎止血。
对骨折、关节受伤处进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减轻疼痛和便于搬运抢救。具体方法:
1、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试图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2、垫高或抬高受伤部位,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
3、对脊柱损伤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
4、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关节固定。
休克急救:
1、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可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
2、若无骨折,将伤者双脚抬高30厘米左右;
3、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
4、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
5、向救护人员报告。
窗花有话说
深窗公众平台这9个急救常识竟是错的! 滑县大多人都中招了!! (最新版)
随着急救意识日渐增强,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再也不会“坐以待毙”。然而,一些错误的急救法不仅延误救援时机,甚至还会造成二次伤害。不得不说现在不少人的医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电视中看来的,比如人工呼吸,吸蛇毒等。
但有些涉及急救方面的情节并不可取,只是导演为了剧情的发展而拍,并未经过专业的医学指导。如今的影视剧中总充斥着种种常识性错误,现在,就来看看人们常犯的急救错误有那些吧!
错误案例一:
流鼻血时仰头
小时候一流鼻血,家长就让我们仰着头,并用卫生纸堵住鼻孔。
点评:其实,仰着头会让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若是外伤后流鼻血,很可能是颅底损伤流出的脑脊液,堵塞鼻子可能导致颅内感染。
正确方法:坐下来,身体稍微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朝后脑勺方向挤压10分钟,以稍有痛感为宜。如果还出血,可稍微移动一下捏的位置,直到血止住。如血流不止,应立即就医。
错误案例二:
烧烫伤涂牙膏
做饭时被油溅到,或是手碰着热锅,疼得人直跺脚。好多人赶紧涂些牙膏,还有的人涂大酱、酱油。
点评:牙膏中的薄荷成分能让患处暂时感觉清凉,但这样易导致细菌滋生和创面感染。同样的,烫伤后涂酱油、撒盐,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刺激伤口,加深受伤程度,增加感染机会。
正确方法:立即用凉水冲洗患处,抑制高温对皮肤的损伤,降低感染危险;用纱布包裹患处,保持其清洁和干燥。如果伤处起了水泡,切勿随意刺破,严重时要马上就医。
错误案例三:
喉咙卡刺硬吞食物
见到鲜美的鱼肉一着急,难免会被鱼刺卡到喉咙。人们想出了好多“妙招”应对,如喝醋、吞咽食物等。
点评:这些方法都不科学。几口醋喝下肚,并不能软化鱼刺,吞咽食物还可能造成食道出血等损伤。
正确方法:能看见的刺就直接用手或镊子取出。若看不见或当事人已不能说话,应及时就医。
若发现有人用手抓住自己的喉咙,却不能说话时,说明可能是有异物堵住了呼吸道,应立即采取哈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被救人身后,以拳头的大拇指和食指侧对准被救者的上腹部,另一手握紧该拳头,使劲快速向上方挤压。急救时要控制力度,对较小的孩子要用力稍减。
错误案例四:
止血时,用力捆扎
做饭时,一不小心切到手,鲜血直流。一般人都会用纱布或创可贴紧紧勒住伤口,有时把手指都勒紫了。
点评:其实,这样会阻碍血液循环,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肢体肿胀、青紫,严重的还会造成肢体末端坏死。
正确方法: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用清水清洁污染的伤口,出血速度快时应先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透气、无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盖伤口用手按压5~10分钟(紧急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按压伤口止血),若血液浸湿纱布,最好也不要取掉,应往上再加敷料;止住血后,用绷带、布条包扎伤口。
还可以用手指将伤口近心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头上,阻断血流。此法适用于四肢,但由于影响血液供应,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
错误案例五:
老人摔倒急忙扶
看到老人摔倒,好心人都会下意识地把老人扶起来,问问有无大碍。
点评:老人多有骨质疏松,跌倒后易出现骨折,匆忙将其扶起可能加重损伤。
正确方法:怀疑有骨折时,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出血应马上止血、固定;若怀疑脊柱骨折或情况较严重时,应保持老人身体不动,就地等待120急救。若能确认老人未骨折,还要观察其是否昏迷。意识清醒且没有不适的,稍事休息后可将其扶起;如果昏迷不醒,则必须请求120救援。在等待救援时,需将老人原地缓缓放平至仰卧位,解开领口,并将其头部倾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若老人出现突然、快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脉搏消失,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错误案例六:
随意搬运患者
事故现场,人们帮忙将受伤者搬到安全地带,虽然是好心,却可能帮了倒忙。
点评:搬运不当会致二次伤害。比如车祸常造成颈椎伤害,若在搬运中不注意保护,可能压迫神经,造成残疾。
正确方法:情况不明时,切忌轻举妄动。搬运伤员有五大注意事项。1。先急救,后搬动;2。尽可能不摇动伤员身体;3。随时观察呼吸、体温、出血、面色变化等情况,注意给患者保暖;4。人员、器材未准备完善时,切忌随意搬动;5。运送伤者最好乘坐救护车,途中必须保持平稳,不能颠簸。
错误案例七:
溺水后立即行胸部按压
影视剧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有人溺水时,等周围人拉上来后,立刻开始进行胸部按压。
点评:影视剧中对于游泳溺水者的施救镜头,很多都会忽视重要的第一项,即立刻检查溺水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如果是在野外池塘等地溺水,还应该立刻清除口腔、鼻腔内的泥沙或水草等杂物。
正确方法:将溺水者平放,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咽内、鼻内异物。溺水后舌头会后坠,堵住气道,因此要抬高其下巴。如溺水者停止呼吸,应尽快施行人工呼吸,捏住其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其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以每分钟16~20次为宜,直至恢复呼吸。一旦溺水者心跳停止,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交叉放在右手背上,缓缓用力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错误案例八:
野外被咬用嘴吸毒
《宫心计》中,刘三好被毒蛇咬伤,经过的皇帝发现了就立刻用嘴为其吸蛇毒。
点评:野外被咬时,并不提倡用这种民间方法。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存在嘴唇皮肤破损等情况时,毒液可能通过溃破处威胁到施救者。有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人也不能使用这种施救方法,有时候,即使有龋齿也未必能感觉到,所以还是尽量少用。
正确方法:被咬后,立刻原地坐下或躺下,迅速用鞋带、裤带等绑扎伤口近心端,并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用冰块、冰水等冷敷伤口周围,以减缓毒素的扩散和吸收。呼救,由急救人员尽快将人用担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错误案例九:
把“中风”昏迷者“摇醒”
不少人发现有人突然脑袋一下子耷拉在桌上,口眼歪斜流着口水、鼾声大作并昏迷时,都会不假思索地上去摇晃,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唤醒患者。有的人甚至拍打患者的脸,希望对方尽快清醒。
点评:这些动作都是不对的,因为在患者脑出血的时候头部受到晃动,会导致脑出血更快。
正确方法:此时,如果患者坐在桌子边,应把他坐的椅子往前一推,把患者挤在桌子和椅子之间。
如果患者已经溜到地下了,不能乱搬动患者。应该给患者摆成一个稳定的侧卧位。具体的操作方法:展臂、搭肩、圈腿、翻身。要点是让患者一侧肢体伸直,另一侧肢体弯曲成90度。整体翻身,保护脊柱呈轴线翻转。
信息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要是有人在长跑中晕倒,要如何急救。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要是有人在长跑中晕倒,要如何急救。
要是有人在长跑中晕倒,要如何急救,这是第一时间抢救,比任何高傲的医生抢救还奏效,确保昏倒人生命的关键,抢救时应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办:
1,抢救人不慌张、心神稳定 ,将被救护人就地躺下,身体下方尽量不要受凉、解开上衣 、松开裤带,使他呼吸畅通,减少阻力,同时打电话请附近的医生与家人,切不可慌忙移动他,让他平稳地度过危险期;
2,用手轻微地在他的胸部慢慢地按摩,速度按照呼吸的(心率跳动次数)进行;
3,如果见他呼吸缓慢要进行人工呼吸;
4,当他有只由呼吸的能力时,抢救的医生还没有到,这就要帮个担架,将他平卧在担架上,切记不要把脖子外邪,行走时尽量不要颠簸,这就是简易急救的程序。
平躺,按压人中,必要时做人工呼吸马上拨打120叫救护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急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地铁上有人晕倒了!怎么办?别慌,广州地铁教你当“急救医师”
南方Plus客户端
乘坐地铁时,如果身边有人突然发病晕倒,该如何帮助他们?3月5日,在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广州地铁集团与广东省中医院携手在公园前地铁站举办了 “急救培训进地铁”活动,并在6座地铁站开展急救培训和演练,将“急救白金十分钟”的理念和技能“送”进地铁,让车站人员和乘客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术,能在突发事件中成为“急救医师”。6座地铁站齐齐教急救培训据报道,广州去年发生63起地铁晕倒事件(详情请戳),其中多起幸得路过的医护人员及时施救。但同时,地铁急救也引起社会关注。昨天在公园前地铁站的活动中,针对地铁站容易出现的乘客晕倒、摔伤等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的正确方法及如何正确求助等急救知识,医务人员结合人体模型进行了生动的讲解。现场乘客踊跃参与学习并操作模拟人急救,现场学习演示人工呼吸。“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很有必要,即使碰到紧急情况也不至于手足无措,不管是自救还是他救,心肺复苏都是一项抢救生命的必备技能!”刚体验完人工呼吸的乘客小李感慨道。记者在活动现场还看到,来自省中医院心血管科、脑病科、骨科、针灸科、呼吸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和志愿者为乘客提供义诊服务,其中有部分乘客还获得了针灸和推拿治疗。除公园前站外,广州地铁当天还在西朗站、客村站、珠江新城站、体育西路站、沙园站举办“学雷锋o齐参与”地铁下午茶活动,通过播放视频、有奖问答,向乘客传授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驻足参与。广州地铁去年出现2760件好人好事近年来,广州地铁全力打造“爱心地铁”。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广州地铁共发生了2760件好人好事,平均每天超过7件。其中更是出现了9名“最美地铁乘客”,他们在遇到其他乘客有突发状况时,果断施以援手,如大家所熟知的在地铁广州南站帮助孕妇产子的冯跃国医生、在四号线列车上救助晕倒老人的温小燕护士等。为了让乘客得到更贴心的服务,当天的活动中,同为首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广州地铁集团与省中医院还签署了共建协议,明确在今后急救培训和义诊中开展长期、深度的合作,共同为市民开展服务。◆地铁上遇意外,该怎么办?广州地铁提醒市民,出行过程中遇上突发意外时,当事人和周边乘客都有三种方式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一是直接拨打120求助;二是直接找到车站工作人员告知有关情况;三是在车厢上,应第一时间按下位于车门旁“司机通话按钮”或“紧急求助按钮”,通知司机有关情况,司机会尽快通知车站派人处理。【记者】黄祖健 通讯员 陈子昕 郑驰宇
陈振杰站在和父母生活过的老屋前。新京报记者刘珍妮摄原标题:长沙最老小偷丨79岁,行窃60年,没存下1分钱陈振杰从不去想那些受害者...
&来源:剥洋葱people
马莉莉安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丈夫非常的顾家,这个家都需要丈夫来支撑着一切的花销,马莉莉安现在没有工作,他们有两个孩子,年纪都还很小...
&来源:小人物奇闻
(原标题:亲姐妹产下4个孩子竟是同一个爹 背后的原因却让人感动)奇迹,总是在绝望之后的不经意间出现...
&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鸡蛋是我们最常见的食物、也是早上必备的营养食物之一。鸡蛋不仅可有用来炒、炖、煎、还可以用来制作面膜、起到紧致美肤的效果。
&来源:每日健康谈
日本的地铁有何不同呢?据说女性在日本坐地铁会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只要坐了地铁就会意外怀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日本地铁太拥挤...
&来源:深涵幽默秀
资料图【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欢】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网站18日发布公告称,北京时间18日凌晨2时30分左右...
&来源:环球网
一群男子在河边钓鱼,发现河边洞穴有奇怪的冒泡,仿佛有什么动物出没,大家都围了过来,一探究竟。
&来源:健康小报社
作为小编的伙伴们,相信大家对直播都不陌生。各位主播为了能让粉丝刷礼物,也是使劲浑身解术!可偏偏就有些直播平台,有些主播不按套路出牌...
&来源:半岛晨报
(原标题:为供两个妹妹上大学 90后女孩辞职做代孕赚20万)4月17日,上海,经过实地了解,深思熟虑的小陈开始填写信息...
&来源:重庆晨报上游新闻
(原标题:世界最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竟然是它,养生咖吃对了吗?)前几天,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117岁的意大利奶奶艾玛·莫拉诺在家中去世。
&来源:趣闻哔哔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距离地面5m的高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