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高危型人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结果25.00是正常吗

您好!您的登录名为, 您已经成功登陆金桥论坛!
当前位置:--网文DIY- 正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阳性多久能转阴hpv高危阳性转阴,hpv阳性多久能转阴,hpv16阳性能转阴,hpv52阳性能转阴吗,hpv58阳性能转阴吗,hpv阳性转阴,hpv阳性怎么转阴,hpv阳性可以转阴吗,hpv阳性如何转阴,hpv阳性会转阴吗我几个月前体检测出hpv高危阳性,其他tct,等检查都正常,医生开了三个月的药,干扰素还有保妇康栓,说没那么快好,,大概多久能转阴啊?
相关疾病:其他妇科疾病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即便是HPV高危型,也仅有10%的感染会在很多年后发生癌变,部分可以在感染半年后自然转阴,部分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或口服等治疗后转阴。如果现在仅是检验呈阳性,没愿意为同病的姐妹们提供转阴经历的体验。有需要问的问题,可以留言。真心希望大家都... 去年11月查的HPV,高危阳性,数值高达1141,当时差点吓晕了。好在TCT没事,听了医生的即便是HPV高危型,也仅有10%的感染会在很多年后发生癌变,部分可以在感染半年后自然转阴,部分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或口服等治疗后转阴。如果现在仅是检验呈阳性,没咨询标题:hpv16高危型阳性多久能转阴 疾病:
HPV16高危型阳性无疣体 病情描述:
我在两个月以前检查出来HPV16高危型阳性已经治疗两个月了分别注射了更昔洛韦10天喜炎标题:hpv高危hpv16阳性,半年后转阴。说说我这大半年的感受,给正在煎熬中的姐妹们
去年8月份在查体中发现的。
当时做了两个检测,TCT和HPV-DNA。hpv是分型。
TCT没有一年多前体检发现HPV阳性高危型同时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报告:宫颈CIN1级外阴会阴处...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目前想了解一下,HPV阳性能转阴吗? 高危型的平时该如何注意呢? 单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hpv高危型35和59阳性,能治好吗?多久能转阴?属于性病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上个月检查过宫颈,有中度炎症,别的都没事。 想HPV16对高危阳性能转阴吗?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女,35岁,13年前得过尖锐湿疣,后经过激光治疗没有复发.2011年11月在体检的时候查出HPV16对阳
发表我的评论
版权所有:&&辽B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 我被查出人乳头瘤病毒,这是否就是宫颈癌?
我被查出人乳头瘤病毒,这是否就是宫颈癌?
健康咨询描述:
生育后一直有妇科炎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回答我是否就是癌症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保定市中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对呼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3632次
&&&&&&不是宫颈癌,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属乳头多瘤空泡病毒科(papovaviridae)乳头瘤病毒属。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HPV感染表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疣”,感染粘膜鳞状上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乳头瘤”。
擅长: 乙型肝炎,尖锐湿疣,心律失常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426次
&&&&&&病情分析:&&&&&&人类乳头瘤样病毒感染,属于性传播性疾病,HPV可以导致妇科炎症,尖锐湿疣,癌变,胚胎畸形,流产,母婴传播等。&&&&&&指导意见:&&&&&&治疗方法,用干扰素软膏或者干扰素阴道泡腾片外用,加注射重组人干扰素a2b,3个月。性伴侣同时治疗或者检查HPV,治疗期间禁止性交。
擅长: 胃癌,肝癌,食道癌,鼻咽癌,肠癌等
(点击按钮咨询医生,已有 1295 名网友免费获得解答)
&&&&&&被查出人乳头瘤病毒,不一定是宫颈癌,可以通过宫颈刮片帮助诊断. &&&&&&以上是对“我被查出人乳头瘤病毒,这是否就是宫颈癌?”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提供、推荐服务有(就诊服务、义诊服务)
擅长: 中晚期癌症的中药治疗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1547次
&&&&&&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才可以实现不复发,不转移;放疗,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75次
&&&&&&您好,不是,可以做镜检来确定,若发生不典型增生表现为底层细胞增生,底层细胞不但增生,而且有细胞排列紊乱及细胞核增大、浓染、染色质分布不均等核异质改变。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及重度。&&&&&&宫颈癌是可以早期诊断出的,早期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的治疗配合中药的治疗,中药人参稀有皂苷如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的治疗是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它能直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分化与凋亡,手术后可以加快身体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反映在16.2%左右人体吸收效果最好且对治疗也最有帮助。&&&&&&
更多人在找的人参皂苷Rh2产品
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成分含量:每100g含人参皂苷 Rh2 16.2g查看详情
擅长: 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617次
&&&&&&病情分析:&&&&&&生育后一直有妇科炎症&&&&&&指导意见:&&&&&&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简介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其中包括8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1-E8),2个晚期读码框架和1个非编码长控区.在早期开放读码框架中,E6和E7基因对细胞生长刺激最为重要,E6,E7编码的E6,E7蛋白引起宫颈上皮细胞永生化.而晚期读码框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HPV的主要和次要衣壳蛋白,组装成HPV的衣壳.自从1976年zur Hansen提出HPV可能是性传播致癌因素以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组成一个科,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抗原性不同,其电镜下的结果如图1所示.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80余种,依其感染的上皮所在部位分为皮肤型HPV和生殖道上皮HPV,大约35种型别可感染妇女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相关(下文提到的HPV感染均为女性生殖道感染).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HPV,低危险型别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危险性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最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许多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研究均毫无疑问的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联系.Bosch和Manos等通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99.7%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HPV DNA,而且各国间无显著差异.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分数,同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具有普遍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不论是在拉丁美洲采用准确性较低的检测技术(FISH)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还是采用较高灵敏度检测技术(PCR,HC-II)的研究,所有的结果均显示HPV感染与宫颈癌有明显的相关性(OR=3.6-254.2),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Muňoz等在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宫颈癌发病率前者比后者高8倍)进行的人群基础上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包括436例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和随机抽取的387例来自病例所在人群的对照,同时采用了三种HPV DNA检测技术(ViraPap,SH 和PCR).这一研究避免了人群和地区的选择性偏移,同时又考虑到检测技术间的差异,在调整了一些混杂因素后三种检测方法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两个国家中HPV16,18,31,33和35型与宫颈癌均呈强相关性,提示HPV与宫颈癌具有病因关系.队列研究是用来验证疾病病因假说另一种重要的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它能够直接体现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时序性,更有力地验证病因假说.Campion对100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I)随访了两年多,56%的HPV16,18阳性者进展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III),而HPV6阳性的对象仅20%发生进展.Murthy等用原位杂交方法的研究显示,63例宫颈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对组织标本检测HPV16/18,阳性率为68.3%,而44例非进展性不典型增生其阳性率为27.3%,相对危险度为5.9(95%CI:2.5-14.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也获得了人乳头状瘤病毒致癌的有力证据.1995年WHO和IARC已将HPV确定为是宫颈癌的病因. &&&&&&6.HPV型别与宫颈癌 &&&&&&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型别即16,18,6,11型.HPV6和11型经常感染外阴,肛门,阴道等部位,属于低危型别,湿疣或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妇女中多常见,与宫颈浸润癌无明显关联;而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别.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研究发现,HPV16和18型感染率最高,在检出的所有型别中,HPV16占50%,HPV18占14%,HPV45占8%,HPV31占5%,其它型别的HPV占23%.HPV的型别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HPV16占主要地位(51%的鳞状上皮细胞癌标本),而在宫颈腺状上皮细胞癌(56%腺状上皮细胞癌标本)和宫颈腺鳞细胞癌(39%腺鳞细胞癌标本)中HPV18占主要地位.HPV16,18型感染很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些HPV型别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HPV感染型别中52和58型检出率较高.在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52和58型较常见.HPV45型在非洲西部宫颈癌组织中很常见,而HPV39和59型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宫颈癌组织中出现. &&&&&&生活护理:&&&&&&总之,生殖道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性活跃妇女可能有50%感染过至少一种型别的HPV.由于HPV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因此必须重视这种感染,加强HPV病毒疫苗的研制,消除其对人类的危害. &&&&&&
疾病百科| 宫颈癌
挂号科室:妇科、肿瘤科
温馨提示:分娩时注意避免宫颈裂伤如有裂伤,应及时修补。
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
好发人群:40-60岁女性
常见症状:阴道排液、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绝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
参考价格:32
参考价格:25
参考价格:4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也...
参考价格:¥23.6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也...
参考价格:¥52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赞赏:医生
医生,随时向其咨询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1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转阴对策
我的图书馆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转阴对策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导致的女性发病和死亡人数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据统计,2012年全世界宫颈癌发病人数为52.76万例,其中因宫颈癌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57万例[]。需特别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位,其导致的女性死亡人数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根据最新文献报道,在中国妇女中,宫颈癌是第5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稳居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2008年,德国科学家Hausen博士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后大量研究结果提示,对宫颈癌的防治应重点关注癌前病变阶段的HPV感染问题。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Tjalma等[]在欧洲完成的大样本研究结果提示,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16、-18、-45等高危HPV亚型感染密切相关。Kjaer等[]在荷兰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最终癌变的重要原因,其中以HPV-16、-18、-33和-31亚型感染为主,而其他HPV亚型感染很少发展为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近期,Thomsen等[]进行的队列研究结果也证实,高级别CIN主要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高危型HPV亚型有关,特别是HPV-16、-18、-31和-33亚型,而与高危型HPV负荷量增高无显著相关关系。Wang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危型HPV感染率平均为21.07%,其中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高危HPV亚型依次主要是HPV-16、-52及-58等亚型,同时HPV混合感染类型主要是HPV-16和-52亚型,以及HPV-52和-58亚型。Radley等[]研究也证实,高危型HPV-16、-18亚型感染的妇女和高级别CIN密切相关,而无HPV持续感染的妇女发生高级别CIN的风险极低。2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后复发Trimble等[]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HPV-16感染的高级别CIN患者常于冷刀锥形切除术(cold knife cone biopsy,CKC)治疗后15周时复查,26%病变复发患者中,同时合并其他高危型HPV感染者更容易复发。研究发现,HPV持续感染并未表现为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异常,提示宫颈局部环境应该是监测HPV感染状态的最佳途径[]。Chang与Duan[]针对CIN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的结果证实,接受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患者术前高危型HPV负荷量、是否感染HPV-16亚型、病变是否累及切缘与CIN病变复发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LEEP术后CIN复发最有价值的阳性预测指标,几乎所有的病变复发都发生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特别是HPV-16亚型感染患者。Jin等[]meta分析结果提示,CIN手术后6个月复查时,高危型HPV感染是CIN病变复发的高危因素。Zivadinovic等[]进行历时3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CIN手术后复发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达68.6%,而未复发者的HPV感染率却仅为6.6%。上述研究结果均表明,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CIN患者中,若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则患者容易出现CIN复发,并可能升级,甚至进展为宫颈浸润癌。因此,针对性清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于高级别CIN患者是十分重要的。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清除方法3.1 手术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LEEP和CKC,也是治疗高级别CIN常用的治疗手段,可在直接切除病灶部位组织的同时去除上皮组织内留存的HPV。Nam等[]研究结果表明,CKC后高危型HPV感染清除率为82.2%,证明CKC可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Ryu等[]对183例确诊为高级别CIN患者采用LEEP治疗,LEEP术后3个月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2,HC2)复查的结果显示,高危型HPV感染转阴率为72%。3.2 物理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物理治疗是治疗复发性和持续性低级别CIN的方法。其共同特征是利用物理手段损毁宫颈表层上皮组织,去除病灶的同时清除病灶中感染的HPV。清除高危型HPV的常见物理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种。3.2.1 激光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激光治疗主要是利用激光对生物组织的热效应,受照射组织吸收光能后产生热量,使组织内部温度上升,损毁病变部位上皮组织的同时清除HPV。该法治疗的输入功率一般为40~70 W,焦点距离为15~45 mm。3.2.2 光谱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光谱治疗是指利用波长为0.4~3.6 μm的光波辐照CIN病灶表面,通过光热复合效应有效损毁CIN细胞和组织,使上皮或黏膜组织凝固,血管凝固闭塞,达到治疗目的。该法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照射光斑面积为1 cm×1 cm~1.5 cm×1 cm,照射时间为20 s至20 min,照射距离为0.5 cm。3.2.3 光动力治疗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PDT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激发,而激发态的光敏剂又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单态氧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病灶细胞受损乃至死亡。缪飞等[]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3个月后复查患者HPV转阴率达67.5%。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而未进行PDT,3个月后复查患者HPV转阴率仅为37%。Kim等[]研究结果提示,PDT结合咪喹莫德(imiquimod)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获得60%以上的HPV转阴率。3.3 药物治疗3.3.1 干扰素制剂治疗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IFN诱导剂,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增殖、免疫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等作用。2000年Barnard等[]研究证实,IFN-α可抑制HPV-16亚型的癌蛋白E7表达,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近年大量研究证实,Ⅰ型IFN包括IFN-α和-β,均具有抗HPV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最近Choobin等[]的动物实验研究提出,Ⅱ型IFN-λ3用于抗HPV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抗病毒及抗肿瘤效果好等特点,联合IFN-α治疗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3.3.2 咪喹莫德咪喹莫德是一种局部免疫调节剂,可通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7增强局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包括通过IFN和白细胞介素诱导细胞因子产生抗病毒效应。同时,通过激发抗原呈递细胞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特异性T细胞效应),发挥治疗作用[]。Grimm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咪喹莫德治疗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转阴率为60%,而安慰剂对照组高危型HPV转阴率仅为14%。其中,咪喹莫德治疗组HPV-16亚型转阴率为47%,安慰剂对照组为0,证实咪喹莫德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治疗作用。3.3.3 西多福韦西多福韦(cidofovir)是一种无环核苷磷酸酯衍生物,具有细胞抑制、放射增敏和抗血管生成等多种非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体外细胞研究结果证实,该药物可通过下调SDF-1α/CXCR4基因的表达,影响Rho/ROCK通路,进一步抑制宫颈癌细胞株癌蛋白E6和E7表达,降低HPV阳性肿瘤细胞株的转移和黏附能力[]。另外一项针对CIN Ⅲ患者的研究结果提示,西多福韦对正常上皮组织无细胞毒性,但可以使HPV感染的CIN上皮组织获得部分或完全恢复,其中完全转阴率为46.7%[]。3.3.4 中药治疗中国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抗病毒治疗历史,但是处方因人而异,因此缺乏确切的统计学数据。近年国内研发出多种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抗病毒制剂,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中药治疗病毒感染具有代表性的复合抗病毒制剂包括以下几种。①派特灵: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鸦胆子油、大青叶、苦参、蛇床子及五倍子等,可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病毒所致瘤体细胞增殖,引起病变部位上皮组织坏死脱落,在破坏瘤体的同时对细胞内生存的HPV病原体也起到清除和抑制增殖作用。陈锐等[]应用派特灵对70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3个月后复查高危型HPV转阴率为78.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8.9%。宋志琴与王蔼明[]对253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采用派特灵治疗的结果显示,在3、6、9个月后复查高危型HPV感染的转阴率分别为73.4%、80.5%和85.2%,明显高于未干预治疗的对照组。中药治疗病毒感染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②保妇康栓:主要成分为莪术油和冰片,含有多种抗癌及抗病毒有效成分。莪术醇、莪术酮和吉玛酮等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淤和去腐生肌等功效。研究结果显示,保妇康栓不仅具有抗单纯游离型病毒感染作用,而且对于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基因片段亦有抑制作用[]。沈兢兢等[]对369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在6、12、24个月后复查高危HPV感染的转阴率分别为27.4%、64.7%和80.2%。3.3.5 其他药物治疗近年来,文献报道一种新型抗病毒生物蛋白敷料(JB01-BD)具有一定的抗HPV效果,小规模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的HPV转阴率为60.5%,安慰剂对照组仅为13.5%[]。另外,也有关于外用消毒剂瑞贝生用来治疗皮肤黏膜HPV感染的有关文献报道[]。3.4 特异性免疫疗法免疫系统在肿瘤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PV基因组编码蛋白E6和E7的整合,可导致HPV引起进展性疾病,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HPV特异性CD4+和CD8+ T细胞反应有关,而导致被感染的上皮细胞发生免疫抑制。目前HPV预防性疫苗的使用,已经展示了显著的阻断HPV感染效果。因此,针对已经发生HPV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治疗性疫苗和药物特异性靶向治疗,对于HPV的清除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3.4.1 预防性疫苗人类大多数病毒感染的阻断是通过疫苗预防接种实现的。应用安全有效的HPV预防性疫苗是阻断HPV感染,最终清除宫颈癌对女性威胁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全球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研发出用于临床的HPV疫苗有二价和四价HPV疫苗,可预防70%~75%宫颈癌的发生[,]。在美国通过普及HPV疫苗预防接种和宫颈癌规范化早期筛查,阻断从宫颈病变到宫颈癌的发展,目前宫颈癌在美国已属于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6年,美国估计新发宫颈癌病例约为12 990例,次于子宫内膜癌,同期由于宫颈癌导致的死亡病例为4 120例,位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3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已推荐世界各国应尽早将9~13岁的青少年女性接种HPV疫苗,纳入各国的计划免疫系统。根据文献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HPV预防性疫苗也接近完成临床试验,不久将进入临床应用造福广大妇女[]。3.4.2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的目的是清除已感染HPV的细胞,或通过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或上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的表达,而增加T细胞对已感染HPV的靶细胞的杀灭作用。此类疫苗介导的免疫反应至少要涉及病毒致癌的2个及以上不同阶段。主要的治疗性HPV疫苗种类包括蛋白质/多肽疫苗、植物源性疫苗、脱氧核糖核酸疫苗、细菌/病毒载体和树突状细胞疫苗。鉴于HPV-16亚型感染造成的宫颈癌占据全球约50%,目前大量临床研究主要是针对HPV-16的E6和E7蛋白,并且多数试验尚处于临床Ⅰ期和Ⅱ期试验阶段。Wang等[]针对HPV-58亚型感染构建共表达sig-HPV58 mE6,E7 FC GPI融合抗原的DNA重组疫苗配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B7.1分子佐剂(PVAX1-HPV58 mE6eE7FcGB),用于HPV-58亚型感染导致癌症的大鼠模型。该研究结果表明,重组PVAX1-HPV58 mE6E7FcGB DNA疫苗免疫接种后,小鼠可有效产生细胞免疫和抗肿瘤效果。这提示,该重组疫苗有可能成为候选的清除HPV持续感染的治疗性疫苗。3.4.3 药物特异性靶向治疗目前国外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单克隆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细胞二大类。Vidyasagar等[]研发出针对杆状表达HPV-16 VLP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中和HPV-16的功能,不仅可用于诊断试验研究,而且可用于治疗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疫苗开发。Lyford-Pike等[]研究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治疗HPV阳性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也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总之,目前已明确宫颈癌即将成为下一个人类可早期预防和阻断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对宫颈癌研究的重点是研发出更为高效的HPV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除按照WHO的推荐对9~13岁女性青少年普遍预防性接种HPV疫苗外,针对目前已经确诊的高危HPV持续感染,首先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洁性生活,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同时针对是否存在CIN,可采取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清除HPV,阻断疾病的进展和复发。参考文献1TorreLA, BrayF, Siegel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5, 65(2):87-108.2ChenW, ZhengR, Baade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115-132.3FrancoEL. Persistent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risk: is the scientific rationale for changing the screening paradigm enough?[J] J Natl Cancer Inst, 2010, 102(19):1451-1453.4TjalmaWA, FianderA, ReichO, et al. Difference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n Europe[J]. Int J Cancer, 2013, 132(4):854-867.5KjaerSK, FrederiksenK, MunkC, et al. Long-term absolute risk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 or worse follow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role of persistence[J]. J Natl Cancer Inst, 2010, 102(19):1478-1488.6ThomsenLT, FrederiksenK, MunkC, et al. Long-term risk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3 or worse according to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and semi-quantitative viral load among 33 288 women with normal cervical cytology[J]. Int J Cancer, 2015, 137(1):193-203.7WangR, GuoXL, WismanGB, et al. Nationwide 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viral genotype distribution in 37 cities in China[J]. BMC Infect Dis, 2015, 15:257.8RadleyD, SaahA, StanleyM. Persistent infection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16 or 18 is strongly linked with high-grade cervical disease[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6, 12(3):768-772.9TrimbleCL, PengS, ThoburnC, et al. Naturally occurring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 to HPV antigens do not predict regression of CIN2/3[J].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0, 59(5):799-803.10ChangY, DuanY.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J].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14, 94(47):3751-3754.11JinJ, LiL, ZhangF. Meta-analysis of high risk factors of residue or relaps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fter conization[J]. 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 2015, 29(2):451-458.12ZivadinovicR, LilicG, LilicV, et al. Recurrenc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with negative cone margins: risk factors[J]. J BUON, 2011, 16(3):498-504.13NamK, ChungS, KimJ,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PV persistence after con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margins[J]. J Gynecol Oncol, 2009, 20(2):91-95.14RyuA, NamK, KwakJ, et al. Early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predic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after LEEP[J]. J Gynecol Oncol, 2012, 23(4):217-225.15缪飞,王秀丽,王宏伟,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1):49-52.16KimS, BuchlisG, FridlenderZG, et al. Systemic blockad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augments the efficacy of immunogene therapy[J]. Cancer Res, 2008, 68(24):10247-10256.17BarnardP, PayneE, McMillanNA.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E7 protein is able to inhibit the antiviral and anti-growth functions of interferon-alpha[J]. Virology, 2000, 277(2):411-419.18ZhangJ, LiS, YanQ, et al. Interferon-β induced microRNA-129-5p down-regulates HPV-18 E6 and E7 viral gene expression by targeting SP1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J]. PLoS One, 2013, 8(12):e81366.19ChiantoreMV, ManginoG, IulianoM, et al. IFN-β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and miRNA regulation in human papilloma virus E6- and E7-transformed keratinocytes[J]. Cytokine, 2015Dec 31. pii: S)30127-7. doi:.20ChoobinH, BamdadT, SoleimanjahiH, et al. Antitumor effect of mIFN-λ3 in C57BL/6 mice model for papilloma tumors[J]. Mol Biol (Mosk), 2015, 49(5):777-784.21SternPL, van der BurgSH, HampsonIN, et al. Therap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related disease[J]. Vaccine, 2012, 30 (Suppl 5):F71-F82.22GrimmC, PolterauerS, NatterC, et 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topical imiquimo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Obstet Gynecol, 2012, 120(1):152-159.23AmineA, RiveraS, OpolonP, et al. Novel anti-metastatic action of cidofovir mediated by inhibition of E6/E7, CXCR4 and Rho/ROCK signaling in HPV tumor cells[J]. PLoS One, 2009, 4(3):e5018.24SnoeckR, NoelJC, MullerC, et al. Cidofovir,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x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Ⅲ (CIN Ⅲ) [J]. J Med Virol, 2000, 60(2):205-209.25陈锐,赵健,廖秦平.派特灵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2级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9):703-705.26宋志琴,王蔼明.派特灵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J].转化医学杂志,2015,4(5):300-301,315.27商宇红,白丽霞,魏丽惠.中药保妇康栓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5):336-338.28沈兢兢,刘志红,李鹃,等.保妇康栓和干扰素栓对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14(6):509-512.29GuoX, QiuL, WangY, et al. A randomized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of an anti-HPV biological dressing (JB01-BD) administered intravaginally to treat high-risk HPV infection [J]. Microbes Infect, 2016, 18(2):148-152.30孟亚丽,岳天孚.对子宫颈上皮内HPV持续感染的非创伤性干预的实验性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2.31GarlandSM, SmithJS.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 Drugs, 2010, 70(9):1079-1098.32乔友林,赵宇倩.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2):1-6.33SiegelRL, MillerKD, JemalA. Cancer statistics, 2016[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1):7-30.34WangH, YuJ, LiL. A DNA vaccine encoding mutated HPV58 mE6E7-Fc-GPI fusion antigen and GM-CSF and B7.1[J]. Onco Targets Ther, 2015, 8:3067-3077.35VidyasagarP, SrideviVN, RajanS, et al.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baculo-expressed HPV 16 VLPs[J]. Eur J Microbiol Immunol (Bp), 2014, 4(1):56-64.36Lyford-PikeS, PengS, YoungGD, et al. Evidence for a role of the PD-1: PD-L1 pathway in immune resistance of HPV-associat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Cancer Res, 2013, 73(6):1733-1741.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