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美国家庭汽车拥有量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什么

直击美国普通家庭两游艇,五辆车的安逸生活
美国游艇总量及人均拥有量世界第一
&&&& 美国是世界上游艇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游艇市场的销售额占世界游艇业销售额的半数以上,是世界上第一游艇消费大国。9017001/3200230055
&&&&&-Lake view
&&&&&Lake day,
&&&&&&&&&&&&&&&&&&&& 我的美国学生就住在这个僻静的小镇上
&&&&&&&&&&&&&&&&&&&&&&&&&& 这就是他的家,绿树成荫
&&&&一只大狗注视着我,美国的狗多数都很温顺,不乱吠,因为它们也&衣食无忧&哈
&&& 他家门口如同一个小停车场,两辆皮卡,两辆轿车,一辆SUV.五口人,一人一辆。
&&&&&&&&&&&&&& 这艘大一点的游艇,主要是用来下海的,大约3万美金
&&&&&&&&&&&&&我们今天要坐的这个游艇要小一些,大约8000-1万美金
&&&&出发前,加满了一箱油,大约15加仑,当天油价2.57美元/加仑,约合人民币4.6元/升,便宜呀,所以美国人开车不心疼哈!
&&&&&&&&&&&& 美国的很多湖泊,海滩,都修建这样小码头,方便游艇下水!
&&&&&&&&&&&&&&&&&&&&&&&& 游艇下水,五分钟就轻松搞定
&&&&&&&&&&&&&&&&&&& 树底下,挺了一排,今天来的人估计不少
&&&&&&&&&&&&& 果然不出所料,今天湖里的人很多,各种装配都有
&&&&&& 我们的第一个水上运动项目,比较简单,人趴这这个充气垫子上,游艇拖着你在水上飞
&&&&&&&&&&&&&&&&&&&&&&&&&&&&& 该我上场了
&&&&&&&&&&&&&&&&&&&&&&&&&&&&真的飞起来了
&&&&&&&&&&&&&&&&&&上图,一家五口!下图:我的学生,有点小帅哦
&&&&& 第二个水上运动项目,这个学生,玩得也很纯熟。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美国会有菲尔普斯这样的游泳天才-美国真的是全民健身,全民锻炼。
&&&&&&&&&& 我来客串一把驾驶员,结果开得飞快,把我的学生整得够呛!
&&&&& 参加水上运动,必需穿这样的救生衣,否则是违法的,湖面上有警察在巡逻
&&&&&&&&&&&&&&&&&&&&& 这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上演了,我始终没有学会。
&&&&&&&&&&&&&&&&&&&&&&&&&&&& 湖面风景不错
&&&让美国人低碳,NO WAY!
【我的博客推荐&】&&;&&;;&&&&&&&&&&&&&;&;&&&&&;;&&& &;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首页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当前位置: >>
2014年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汇编
广安市二 0 一四年初中二年级结业考试说明 地 理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难易适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技术性的统 一,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初中学段全 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的改革和推进高 中地理新课程顺利实施。 初中地理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参考
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 准》 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潜 能的测试, 考试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 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依据 (一)遵循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二)严格执行广安市教育局颁发的广市教办发[2014] (三)初 2015 级毕业生实际所用教材。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书面笔答;地理学科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共 60 分钟。 2、内容的占分比例:七年级 地球与地图 约 10%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约 35% 约 50% 约占 40%; 八年级 约占 60% 。其中: 号文件。乡土地理 约 5% 3、各类题型的占分比例 试卷分为第一卷(Ⅰ)和第二卷(Ⅱ)两部分。其中第一卷(Ⅰ)均为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第二卷(Ⅱ)为综合题,主要以填空、读图、绘图、材料分析、 简答、填表、思考与探究等形式出现,共 40 分。 预估试题易中难比例为 7∶2∶1。 预估整卷试题难度值在 0.60 左右。 四、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商务星球版,共四册) 具体章节如下: 1.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 第一章 地球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的自转第 4 节 地球的公转 第二章 地图1 第1节 第2节 第1节 第2节地图基本要素 地形图的判读 海陆分布 海陆变迁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2.七年级下册:第六、七、八章 第六章 亚洲 第1节 第2节 第2节 第3节 世界第一大洲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中 东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八章 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 第1节 日 本 第5节 巴 西 第6节 美 国 3.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 1 节 辽阔的疆域 第2节 第3节 第1节 第2节 众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大家庭 地形地势特征 气候基本特征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 3 节 河流和湖泊 4.八年级下册:第五、六、七、八、九章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 1 节 区域特征 第3节 第4节 黄土高原 首都北京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 1 节 区域特征 第3节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 4 节 台湾省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 1 节 区域特征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1节 区域特征2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分成“地球与地图”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 “乡土地理”四大部分。具体 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用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在地球仪上区分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记住重要的经纬线。 4.能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判读坡的陡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 地形类型。 7.学会阅读校园、社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 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世界地理 1.记住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描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理解世 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以亚洲为例) : ??能运用地图说明某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出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学会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 题。 (2)认识地区(以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例)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归纳该地区地理位置的 特点。 ? 学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分析地形、气候、河 流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运用地图和资料, 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 说明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 举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3)认识国家(以美国、日本、巴西为例) ? ??知道三个国家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某国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分析该国因地 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3 (三)中国地理 1.运用地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主要邻国、濒临的海洋及主要岛屿。 3.记住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并能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省级行 政区的位置。 4.记住我国的人口国策、民族数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运用地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 人口增长趋势,描述我国人口、民族的分布特点。 5.运用中国地形图和资料,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6.运用地图和资料,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7.在地图上能找出长江、黄河,分析其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8.运用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9.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 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10.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1.认识区域(以黄土高原、珠江三角洲为例) :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地形和能源基地等地理特点,并能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 学会利用地图和资料,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理解该地区经济发展 的特点。 ? 根据材料分析、对比区域的地理差异,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2.认识省级行政区(以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省为例) : ? 运用资料,概括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 成就。 ? 在地图上能找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说明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与祖国内地之间的密 切联系。? ? 学会描述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运用图表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四)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 知道四川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 ? 举例分析四川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 根据资料,说明四川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 运用材料分析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 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乡土地理内容,可以是四川省乡土地理,也可以是广安市的乡土地理内容。 )广安市二 0 一四年初中二年级结业考试4 地理样题(考试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机读卡上相 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北京的是 A.丽江古城 B.黄果树瀑布 C.故宫 D.秦始皇陵兵马俑 2.下列关于台湾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B.台湾山脉呈东西走向 C.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D.东临太平洋 3.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A.属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季较短 B.丘陵面积小,平原面积大 C.甜菜和玉米普遍种植 D.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读长江流域图,完成 4―5 题 4.长江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a 是 A.小浪底 B.二滩 C.三峡 D.青铜峡 5.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A.长江上游江阔水深 B.流量和落差大 C.河道弯曲 D.河流含沙量小 6.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长城 C.太行山 D.贺兰山 7.我国南北方耕作方式不同,北方以旱作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产生这种差异最主要因素 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8.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炎热干燥 D.高温多雨 9.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藏民欢歌,青稞片片 C.许多铁路高架,列车供氧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读下图中各省区轮廓,完成 10―1l 题10.四个省区中,纬度最高的省是 A.a B.b C.c D.d 11.四省的简称依次是5 A.黑 晋 粤 鄂 B.黑 鲁 粤 鄂 C.鲁 晋 粤 鄂 读“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构成图” ,完成 12―13 题D.鄂 鲁 黑 粤12.该图反映了我国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东高西低 C.地势平坦开阔 D.地形以平原为主 13.在我国地形构成中,面积最大的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14.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广东 B.云南 C.广西 D.新疆 15.与黄土高原同在第二级阶梯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16.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又被形象的称为祖国的“南大门”的是 A.长江沿江地带 B.珠江三角洲 C.港澳地区 17.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A.黑龙江 B.淮河 C.黄河 D.珠江 18.右图为我国某省区轮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省区是我国重庆市 B.图中铁路干线 A 是宝成铁路 C.图中铁路干线 B 是南昆铁路 D.图中甲省区最高峰是华山 19.四川省广安市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0.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夏秋多,冬春少 B.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C.夏秋少,冬春多;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D.春夏少,秋冬多;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1.读右图,判断图中各点的地理坐标正确的是 A.甲( 10? S, 10? E) B.乙( 10? S, 20? E) C.丙( 0? , 20? E) D.丁( 10? N, 30? E) 22.日月星辰每天绕地球东升西落,其原因是 A.地球绕日月星辰运动 B.地球绕太阳运动 C.日月星辰绕地球运动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3.下列关于亚洲气候描述错误的是6D.北京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C.海洋性气候强B.季风气候显著 D.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旱灾害频繁24.关于日本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日本矿产资源丰富,科技发达 B.日本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C.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D.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 25.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些说法可信 ①赏樱花;②游富士山,泡温泉;③享受美味生鱼片;④热带雨林探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6.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 A.四面临海 B.降水丰富 C.河流湍急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读世界某国略图,完成 27--28 27.下列关于该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国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B.该国国土面积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 C.该国的咖啡、可可、椰子、油棕等热带经济 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D.该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8.全世界都希望该国政府积极保护的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草原 D.桑巴舞作物的产29.波斯湾沿岸地区的石油通过海运出口到世界各地,经过被人们形象称为“世界油阀”的 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麦哲伦海峡 30.有关中东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B.该地区水资源丰富 C.该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佛教 D.该地区大多数人讲英语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6 分) (1)甲位于丁的 方向。 (2)乙、丁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 处的海拔大于 700 米; ②H 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峰(山顶); ③沿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登山, 最困难的是 ③; ④图中③处为山谷,最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⑤丙、丁两地海拔高度相等。7线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32、读世界略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8 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洋名称:① (3)A 与 C 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之间的航程。 33.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名称:A ,B 。 2.C 地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其产量和出口居世界首位。 3.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美国“硅谷”的是 。(填番号)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美国本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美国地形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山地,西部 D.首都华盛顿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34、读图分析题(每空 2 分,共 8 分) 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高原),B (山脉) 2. 从地形地势的角度分析,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最 平原, 属第 级阶梯, 平均海拔在 200 米以 35.读图分析题(每空 2 分,共 8 分) 材料一 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8为平原大 的 下。 北京时间 4 月 20 日 8 时 2 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 30.3 度,东经 103.0 度)发 生 7.0 级地震,截至 21 日 14 时,遇难 186 人,受伤 11393 人,失踪 21 人,受灾 150 余万人。 地震导致房屋垮塌、山体滑坡、道路中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此次地震的发生是因为四川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 繁。 材料二 四川省是巴蜀文明的发祥地。 《战国策》中这样描述: “田肥美,民殷富??沃野 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从此,我们的家乡就享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四川省拥有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让“天府”精彩无限。 2.四川省的自然条件优越,粮食和肉禽生产量较大,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四川省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请你举例。 , (写两个,每个 1 分)四川省岳池县实验学校 2014 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2.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①我国古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天圆地方”②古希 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 依据是月食③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 “浑天说” , 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④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⑤ 1961 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⑥ 人造地球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 地球的大小:极半径 6357 千米,赤道半径 6378 千米,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P5 图 1-1-3)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1.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2. ①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地 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9 圈。 (P6 图 1-2-1) 3. 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 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劣弧定东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 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 (P7 图 1-2-2 和图 1-2-3)形状 经线 纬线 半圆 圆 都相等。 长 度 是 否 相 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为零。 东西方向4. 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 度与纬度。 5. 北纬N;南纬 S;东经 E;西经 W。 6. 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 0°纬线。 7. 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 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8. 纬度:北纬:0°至 90°N,南纬:0°至 90°S。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经度:东经:0°至 180°E,西经:0°至 180°W。180°W 和 180°E 是同一条经线。向东增 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同在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数值小的在西(大东小西) ,同在西经度,数值大的在西数 值小的在东(大西小东) ,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就看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 180 度,就是东经度 在东西经度在西(东东西西) ,若经度和大于 180 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东西西东) , 若经度和等于 180 度,随便怎么说都可以。 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 在两个半球, 国际上统一使用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 西两半球。 20° W 以东到 160°E 的半球为东半球,20°W 以西到 160°E 的半球为西半球;或者 20°W 以东, 160°E 以西的半球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的半球为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 看经度,东经度大于 160°E 在西半球,小于 160°E 在东半球;西经度大于 20°W 在西半球, 小于 20°W 在东半球;其余的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P8 图 1-2-4 和图 1-2-5)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9. 人们习惯上将纬度 0°―30°称为低纬度, 30°―60°称为中纬度, 60°―90°称为高纬 度 。 (P8 图 1-2-8) 10. 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标记任何一个地点的位 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P10 图 1-2-9) 0 0 11. 重要的经纬线: 赤道 (0 纬线) 、 南北回归线 (南北纬 23.5 纬线) 、 南北极圈 (南北纬 66.50 纬线) ;本初子午线(00 经线) 、200W 和 1600E 经线、1800 经线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说明地球在自转) 。自 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北逆南顺) 。自转的周期是 24 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时刻就有了 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经线上时 间相同。不同经度时间不同。经度每相差 150,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由于时间东早西晚,所以 计算就应东加西减。(P14 图 1-3-5) 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 5. 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 150 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00 经线所在时区为 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东时区和西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10 该时区的“区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区时的计算原理与地方时的计算原 理相同。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 的地方时。 (P15 图 1-3-6) 0 6. 日界线:原则上以 180 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 “昨天”的分界线,但不完全重合,大部 分从海洋通过,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西侧的东 12 区与东侧的西 12 区 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即东减西加,东退西进) (P15 图 1-3-7)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 365 天。 (P17 图 1-4-1)地球公转的证据:太阳升落时间的早晚;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 变化;冷热的差异;植物的生长变化等等。 2.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 星附近。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P19 图 1-4-3 ) 3. 3 月 21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 3、4、5 三个 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 23.50)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 后的 6、7、8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5.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 9、10、11 三 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 23.50)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 前后的 12、1、2 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位 置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最大 居中 最小 居中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7. 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 5 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 南温带、热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 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 南)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P20 图 1-4-4) 8. 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好 相反。 9.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 1.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2.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确定方向。②在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11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注意野外判定方向的诸多方法(北极星定向、根据地形和地 物特征定向、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方向、罗盘和指南针定向) 。 3. 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幅相 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 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比较大小时,首先要把它们转化成数字式,再看 比值的大小。作小范围地图用大比例尺,作大范围地图用小比例尺。 4. 图例和注记:被称为“阅读地图的钥匙” 。图例就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这些符号 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而注记就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记住常见图例。 (P30 图 2-1-8)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 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利用海拔和相对高度,就可以描述一个地方高低起伏状况了。 2.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等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同线等高) ,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 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等 深线地形图,可以表示水域底部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就是该图的等高距。 3.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注意各自的特点。 (P24 图 2-2-2) 4.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或相交 在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 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P33 图 2-2-4) 5.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 同的各种颜色(各种颜色的含义) ,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 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 同地点的高程,立体感很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和盆地)。(P35 图 2-2-8) 6.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题型有两种:一知道高差求温差,二知道温差求高差;对流层以内,海拔每升高 1000 米, 气温降低 60C.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第一节 海陆的分布 1. 地球的海洋面积占地表的 71%, 而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 29%。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即使在陆半球 中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P43 图 3-1-2) 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 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P44 图 3-1-3)亚洲、欧洲、 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合称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 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最大群岛国是印度尼西亚。 3.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P44 图 3-1-4)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亚洲和北美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4.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 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 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P45 图 3-1-5)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 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12 5.四大洋:太平洋(最大) 、大西洋(S 形) 、印度洋(热带,平均水温最高) 、北冰洋(最小, 平均水温最低) 。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P46 图 3-1-6)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世 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6.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 水道。世界上重要的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等等。 第二节 海陆变迁 1.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 物化石,说明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2.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此外,人类活动也能引起海陆的 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3.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 2 亿年前, 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 以后大陆分裂, 缓慢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测量结果表明:大西洋正在不断扩张, 太平洋则在不断收缩。 4. 板块构造学说:20 世纪 60 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 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运动时, 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一般地说,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比较活跃。 5. 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 海洋, (地中海不断缩小;红海不断扩张;太平洋不断缩小;大西洋不断扩张)挤压的地方则 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 。全球两 条著名的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由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成) 。 6. 七大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 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P52 图 3-2-5) 7. 全球 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世界火山、 地 震的集中分布地区大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七年级(下)第六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地跨北寒带、北温带、 热带;海陆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 临太平洋、西接欧洲;相对位置:亚洲西部与欧洲毗连,西南与非洲相接,东北与北美洲相 望。 2、范围: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 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面积 440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P5 图 6-1-5)分区与国家;按照地理方位分 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 6 大地理单元。中国在东亚。 (P5 图 6-1-6)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和亚欧大陆东部,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亚欧大陆 内部。南北跨纬度最广;东西跨经度 160 多度,时差达 11 个小时;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 稀少,使得亚洲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亚洲四至: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至巴巴角、北至切柳斯金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 3.人口最多的大洲:2010 年人口数量约 42 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61%。目前,世界人口超 过 1 亿的国家 11 个,亚洲占了 6 个(由多到少)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13 加拉国、日本 亚洲有 48 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也有中国、印 度等发展中的大国;既有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靠石油输出获得高收入的国家,也有 老挝、阿富汗等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亚洲有 1000 多个民族,占世界一半以上。 第 2 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 原,死海――世界最低的洼地,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乞拉朋齐――世界的“雨 极” ,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2、地形特点:一是地形类型复杂(五种陆地地形都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以高原、山地为主 (约占四分之三) ;二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 成为“世界屋脊” ;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分布在外围,印度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 等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三是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既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 玛峰,也有陆地最低的洼地――死海) (P7 图 6-2-1) 3、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4、亚洲的季风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位于亚欧大陆的 东部,东、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 ,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但是季风 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分布着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较大。 (P10 图 6-2-6) 5、亚洲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 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大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放射状流向太平洋、 印度洋和北冰洋。 亚洲的中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河流稀少。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 名的内流河。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的雨极”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二节 中东 1、“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地处亚、欧、非三洲交 界地带,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世界最大的内 陆湖)之间,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 (P25 图 7-2-1) 2、本区气候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河流稀少,沙漠广布,只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 河较大,注入波斯湾,所以本区淡水资源奇缺。 3、苏伊士运河使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近万千米。 霍尔木兹海峡被西 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 ,又被称为“石油海峡” 。 4、世界“油库”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 湾及其沿岸国家,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所产石油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东亚等地。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来自中东。 (P29 图 7-2-5) 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主要产油国,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世界上人均14 收入较高的国家。目前,这些国家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经济转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 迪拜市建立的帆船酒店、沙特阿拉伯在利雅得建造的王国中心大厦。 5、宗教与文化习俗:中东大多属白种人,除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外,本区其他国家主 要是阿拉伯人,这些国家统称“阿拉伯国家” 。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地” 。 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 6、中东地区冲突的地理背景:重要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 水资源;大国势力的介入;领土之争;民族和宗教矛盾等等。中东问题的焦点是以色列和巴 勒斯坦的冲突(巴以冲突) ,主要为争夺领土和水资源。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黑种人的故乡”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美洲和大洋洲的 黑种人都是来自本区。本地区 7 亿人口中 90%以上为黑种人,故有“黑非洲”之称。 (P34 图 7-3-1) 2、充满生机的大地:大部分地处热带,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 带草原,被称作“天然野生动物园” 。热带草原,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11 月-次年 4 月)和 湿季(5-10 月)之分。为适应这种季节变化,热带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具有定期迁徙的习性。 3、自然资源丰富: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黄金(南非黄金储 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 金刚石 (刚果民主共和国金刚石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被誉为 “中 非宝石国” ) 、铜(赞比亚铜矿被誉为“铜矿王国” ) 、石油(尼日利亚石油是非洲最大的产油 国) 、铝土(几内亚铝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被誉为“铝土王国” ) ;这里也非常适合热带经济 作物的生长,是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产地。 4、单一商品经济: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 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本区许多国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形成了“单 一商品经济”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目前这些国家正努力振兴民族 经济,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P39 图 7-3-6) 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价格低廉,赚的钱少→大部分利润被外国资本 家赚取(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5、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问题: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尤其是高自然增长率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其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形成了一种 恶性循环。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第 1 节 日本 1、位置组成: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西邻日本海,东临太平洋,由北 海道(最北) 、本州(最大) 、四国(最小) 、九州(最南)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小岛组成, 国土面积约 37.8 万平方千米。东京是首都。 (P54 图 8-1-2) 2、海岸线曲折多良港:著名海港――本州岛的神户、横滨。海岸线曲折多良港为发展来料加 工与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3、资源:矿产资源十分贫乏,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 66%。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资 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日本年捕鱼量居世界前列。 4、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75%,平原狭小,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最高峰富士山是著名活火山。首都东京在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上。多 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抗震工作,规定 9 月 1 日为“防灾日” 与火山、地震伴生的温泉,是著名的旅游资源。 5、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明显,与世界上同纬15 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多台风。 6、经济贸易大国: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强国,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工 业高度发达,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原料依赖进口,产品多销国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较强,对外贸易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二战后,确立“贸易立国”战略,到 20 世纪 70 年代,已成为世界上第二贸易大国。近年来,日本把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销售市 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外投资基地: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促使经济从“商品输 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型。 7、工业分布:临海型, (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依赖性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 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和北九州工业 区等五大工业区。 (P59 图 8-1-7) 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 8、 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出现了争水、 争地以及许多环境问题, 新兴工业开始向中小城市扩散。 新兴工业大多属于高科技产业,产品“轻、薄、短、小” ,往往选择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邻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地方。 9、东西兼容的文化:大和民族,通用日语。古代受东方中国文化的影响,近代受西方欧美文 化影响,日本文化是东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日本的文字、传统建筑、宗教、服饰(和 服) 、饮食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 5 节 巴西 1、面积、人口:面积 852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 1.91 亿,均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五。印第 安人是当地的原住居民,混血人种比例不断增加。多元的巴西文化:狂欢节与桑巴舞 2、自然环境:纬度位置:北部大部分在热带,南部小部分在南温带。 (海陆位置:东部濒临 大西洋)地形:北部为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 , 南部为巴西高原。气候类型: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为湿热。 (P81 图 8-5-1 和 P83 图 8-5-5) 3、巴西地域辽阔,气候湿润,可耕地多,水资源多,立足于本国国情,针对国际市场需求, 确立“以农立国”的战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以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闻名, 如:咖啡、甘蔗、柑橘等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首位,由于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 一只巨世界榜首,被誉为“咖啡王国” 。大豆、玉米、水稻的产量已跻身世界前列,其中大豆 产量仅次于美国。此外,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牛的饲养量和牛肉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猪的存栏量居世界第三位。 4、民族工业的发展:殖民地时期,出口商品以农矿产品为主,为单一产品经济。矿产资源丰 富(铁、锰、煤) ,尤其铁矿石储量大、质地优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采矿、冶金等工业。目 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钢铁、汽车、机械、飞机的重要生产国。伊泰普水 电站位于巴西、巴拉圭边境,是目前世界上发电能力仅次于三峡的水电站。巴西工业主要分 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矿产、能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工业中心:里 约热内卢、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 巴西的人口、城市和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P84 图 8-5-6 和 P85 图 8-5-7) 5、城市:为了加强对内陆地区的开发,1960 年迁都。首都:巴西利亚(地处巴西高原,属 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凉爽; 方便对内地行政管理) 。 里约热内卢: 最大港口、 最大造船工业中心, 也是巴西的经济中心。圣保罗: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6、热带雨林的保护: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亚马孙平原上,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亚马孙热带雨林,其 60%位于巴西境内。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动植物王国”和 “地球之肺” ,对全球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对热带雨林的破坏:大规模采伐、建设农牧场、 开采矿山、修建公路、当地农民原始的烧荒耕作方式等等。 过度开发→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全 球生态环境受到威胁16 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已成为巴西政府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早在 1978 年,亚马孙地区相关国家就联合签署了《亚马孙合作条约》 ,旨在共同保护和合理 开发利用亚马孙热带雨林。2000 年,巴西颁布了《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 ,是热带雨林的 保护有了法律保障。 第 6 节 美国 1、领土组成:陆地面积 93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4 位。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西邻太 平洋、东临大西洋。美国由 50 个州组成,位于西半球、北半球;本土包括 48 个州和首都华 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他两州一个位于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寒带,有极昼极 夜) ,一个位于太平洋中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热带) 。 (P88 图 8-6-1) 2、典型的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土著居民。欧洲移民后裔是主体,占总人口 80%以上,此外 还有非洲黑种人后裔、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华人、华侨约 400 万。在美国的许多地方,还 可看到“中国城(唐人街) ” 、 “日本城” 、 “犹太区” 、 “意大利街”等城市社区。 3、现代化的农业:美国本土地处北温带,气候温和,降水较为丰富;平原面积广大,耕地面 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美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 自动化和专业化。还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形成了多个专业化的农业地带。许多农业品的 生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带:五大湖附近是 乳畜带,原因―气候冷湿,不适于种植农作物,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市场广阔;交通便 利。 (P92 图 8-6-4) 4、地形:西部为落基山脉等高大山地,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5、气候:本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 少,西部只有太平洋沿岸海岸山脉迎风坡多雨。 6、河湖:密西西比河为美国最长河流,世界第 4 长河(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 。美国与 加拿大交界处“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歇根胡美国独有、休伦湖、伊 利湖、安大略湖)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7、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煤(阿巴拉契亚山地) 、石油(墨西哥湾沿岸) 、天然气、铜(西部 山地) 、铁(五大湖)储量居世界前列,森林、耕地面积广大。 8、引领美国制造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制造业以技术先进、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劳动生 产率高而著称于世。二战以来,美国是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 系。同时也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是世 界电子工业中心(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也是 兴起最早、规模最大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地区是其传统的 制造业集中区,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出现衰落。 60 年代以来, 西部和南部逐渐成为以石油化工、 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P93 图 8-6-5) 9、 人口与城市: 约 2.8 亿, 城市人口占四分之三以上。 沿海平原和五大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城市密集;西部高原、山区人口稀疏,城市较少。首都华盛顿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纽约 市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最大的港口,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西部太平洋沿岸重要海港城市洛 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美国西部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也是华人集中的 城市。这些城市中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称为“唐人街” 。 (P91 图 9.26) 10、交通:美国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家庭汽车拥有量高居世界首位,被称 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八年级(上)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 1 节 辽阔的疆域17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广,陆地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半球 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P3 图 1-1-1) 2、 疆域: ①疆域辽阔: 南北跨纬度近 50 度, 长约 5500 千米; 东西跨经度 60 多度, 长约 5000 千米; ②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 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疆界 22000 多千米,有 14 个陆上邻国。 3、濒临海洋: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领海宽度为 12 海里, 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 ②内海: 渤海、 琼州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 18000 多千米,与 6 个国家隔 海相望。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屿是崇明岛。最大群岛是舟 山群岛,附近有我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 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5、邻国:陆上邻国共有 14 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 6 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P5 图 1-1-3) 6、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南北跨纬 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 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西部深入亚欧大 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7、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 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三级。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8、省级行政区:共 34 个,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北回 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记住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P8 图 1-1-5 和 P9 表 1-1-1)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4个直辖市: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上海市―沪―上海; 重庆市―渝―重庆。 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广西壮族自治 区―桂 ―南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23个省: (1)简称有两个(5个省)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甘肃省―甘或陇―兰州;贵 州省―贵或黔―贵阳;陕西省―陕或秦―西安;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2)简称取其一个字(7个省)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 ―辽―沈阳;浙江省―浙―杭州;江苏省―苏―南京;青海省―青―西宁;台湾省―台―台 北。 (3)识记11个省: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安徽省―皖―合肥;山东 省―鲁―济南;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山西省―晋―太原;湖南省―湘― 沙;广东省―粤―广州;海南省―琼―海口;河北省―冀―石家庄。 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最东的省区-黑龙江省; 最西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省区-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海南省; 第 2 节 众多的人口 1、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分布极不均衡。人口地理界线( “胡焕庸线” ) :黑龙江省的 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 人口稠密。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18 少。 2、人口问题:①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给资源、 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如交通拥挤、住房困难、资源短缺、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等。 ③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 晚育、少生、优生。④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然净增数百 万人口。另一方面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既要坚持计划生育政 策,又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为 13.41 亿, (未包括港、 澳、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口总数前四位的省级行政单位:河南(豫)、山东(鲁)、广东(粤)、四川(川 或蜀)(2000 年数据) 面积前三位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 第 3 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 91.5。少数民族有 55 个,其中人口 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珞巴族人最少。人口在 500 万以上的还有回族、维吾 尔族、蒙古族、藏族等。 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遍布全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 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分布最多的省区。 3、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记住 5 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等) 。 ①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②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比如:藏族 的集体舞、傣族的泼水节、朝鲜族的长鼓舞、壮族的干栏式木楼、蒙古族的摔跤和乐器马头 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等) ③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 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 1 节 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P22图2-1-1) 2、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P24图2-1-2) 3、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在米,地形以高 原和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4、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A、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 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B、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C、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 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D、水电: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蕴藏者丰富的水能。 5、中国地形类型:山地33G、高原26G、平原12G、盆地19G、丘陵10G。19 6、山区:高原、山地、丘陵的统称。有利影响:有利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的多种经营。 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容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7、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 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南北走向:贺 兰山、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弧形山脉:喜 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 处。(P26 图 2-1-4) 8、四大高原及各自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千沟万壑)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 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最高) 、云贵高原( 地表 崎岖不平,其中山间小盆地(或称坝子)是当地主要农耕区) 。 9、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 、准噶尔盆地(最北、纬度最高)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 高) 、四川盆地(最东、最南,自然条件最优越) ; 10、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 “黑土地” ) 、华北平原( “黄土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 低, “鱼米之乡” ,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 ; 11、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 12、第一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 梯主要的地形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主要的地形区(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P26图2-1-4) 13、山脉两侧的地形区或省区: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巫山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雪峰山是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的分界线;昆仑山脉是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天山 山脉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横断山脉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武夷 山是福建省与江西省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南岭是湖南省与广东省的 分界线;太行山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昆仑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的分 界线;祁连山是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分界线。 第 2 节 气候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海陆位置)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 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两类季风:冬、夏季风,我 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 线。季风区降水多,非风季风区降水少。(P30图2-2-1) 季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霜冻 2、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 季风名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称 俄罗斯西伯 偏北(西 我国东部广大地 冬季风 利亚地区和 北、东北) 陆地 寒冷 区(除青藏高原、 由于纬 蒙古高原一 →海 干燥 云贵高原、海南、 度位置, 带 洋 台湾等) 海陆位20 太平洋、印 偏南(东 东南季风:我国 度洋的热带 南、西南) 温暖 东部广大地区;西 夏季风 海面 海洋 湿润 南季风:我国西 →陆 南、华南、长江、 地 黄河中下游地区 3、降水分布:①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年降水量最 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的托克逊②时间分布:受季风影响,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大。 4、气温分布:①冬季分布特点:总体上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最低气温出现在 漠河。②夏季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最高气 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③温度带:根据活动积温的多少,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 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④1 月 00 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P35 图 2-2-8) 5、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四类:湿润区(森林)、半湿润区(森 林草原) 、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荒漠) 。分界线: (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200mm。 (P35 图 2-2-9) 6、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2)大陆性气候显著; (3)气候复杂多样。 7、大陆性气候显著(海陆位置) :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气 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8、 、气候复杂多样(纬度位置、地形地势特征) :东部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原山地气候。(P36 图 2-2-10) 9、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0、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①、1 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 ②、年降水量 800mm 等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⑥、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⑦、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第 3 节 河流和湖泊 1、河流湖泊众多: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外流区。 北方地区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流量较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河流大多流量大、 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 称为内流区。 2、外流区域内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 3、湖泊: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五大淡水湖有鄱阳湖(最大) 、 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长江概况: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正源沱沱河,流经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 11 个省市。流经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 川盆地、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划分地点:宜昌和湖口。注入海洋东海、长度 6300 千米。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中国第一大河) 。主要支流:雅 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等。(P42 图 2-3-2) 5、 主要支流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 雅砻江: 攀枝花 岷江: 宜宾 嘉陵江: 重庆; 乌 江:涪陵 汉江:武汉 湘江:岳阳 赣江:九江 6、①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游山区河段,著名水电站有葛洲坝、三峡、二滩等。②黄金水 道: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长;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中下游地21置等因 素的影 响而形 成 区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有很大的客运和货运需求。长江货运量站全 国内河航运货运量的三分之二。 ③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以防洪 为首要目标,兼有发电、航运、灌溉等多种功能。 7、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支流经常同时涨水,加上中下 游地区地势地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水位迅速抬高,往往形成洪灾。人为原因-上中游植被遭 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长江的含沙量显著增加;加上围湖造田,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 湖泊面积缩小,调洪蓄洪的能力减弱,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8、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裁弯取直。 长江治理措施:(荆江河段“九曲回肠”之称) 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④ 重点 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 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人工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 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9、黄河概况:我国第二大河。①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流经 9 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 原四大地形区。注入渤海。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桃花峪。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可以进行梯级开发;并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成 为“塞上江南”。中游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 流。(流经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黄土质地疏松,易被侵蚀;加上人为滥垦乱伐,破坏 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 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时节,形成凌汛。 ②知道主要支流:汾河、渭河、泾河。知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三门峡的具体位置。(P45 图 2-3-5) 10、 黄河的治理: (治理中游水土流失和下游洪涝;开发上中游的水能 P45 图 2-3-5) 河段 忧患表现 成因 治理措施 上 源 头 ― 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破坏严重 植树种草 游 河口 中 河 口 ― 大量泥沙入河, 水土流失严重 退耕还林还草, 保持 游 桃花峪 含沙量大增 水土 下 桃 花 峪 “地上河” , 洪水 大量泥沙沉积, 河床抬 加固大堤, 修建一批 游 ― 入 海 泛难 高,河流流量减少 分洪、蓄洪工程 口 国家加大了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的力度,有效缓解黄河断流。 11、治黄的关键是治沙,治黄的根本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12、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八年级(下)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活动、人文地理景观的 差异。 (P2 图 5-1)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划分界线: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秦岭-淮河 一线;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地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 月 0℃等温线、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与该线吻合,南方地 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水田农22 业与旱地农业的分界线??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河流封冻状况 结冰,越往北冰期越长 主要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甜菜、苹果、 枣秦岭-淮河以北 无结冰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一年两熟或三熟 油菜、甘蔗、柑橘、茶叶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 1、位置: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P7 图 6-1-2) 2、面积、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3、地形、地势:北方地区位于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广阔的东北 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5、耕地:以旱地为主,宜于机械化耕作,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6、 “黑土地” :东北平原北部的“黑土地”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春小麦、玉 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7、 “黄土地” :黄土高原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华北平原有黄河、海河等冲积而成,它们共同被 称为“黄土地” ,这里是我国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的主产区。 8、矿产: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和 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也有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矿,还有鞍山、迁安等大型铁矿。 9、工业: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 第三节 黄土高原 1、位置、范围: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太行山脉以西,乌鞘(shāo)岭以东,秦岭以北,长 城以南,海拔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 川等黄土地貌广布。 2、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地形:从平原向高原、山地过渡;干湿区:从湿润、半湿润区向半干 旱、干旱区过渡;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5、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黄土的老家远在蒙古高原、中亚以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 气候干燥,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形成粗细不等的颗粒,在风力的作用下将细小 的尘土带来本区,经过百万年堆积,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 地表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作用。 6、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 80%)。自然原因: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 等。 某地水土流失的强度与植被状况、降水强度、坡度大小有关。 8、水土流失的危害: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在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旱 涝灾害频繁等,严重制约着本区社会、经济的发展。23 11、黄土高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本区能源资源众多,尤其是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占 全国三分之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被称为“乌金高原”。特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 大同、阳泉、平朔,山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输煤方式(煤、电、煤气):铁路、 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火力发电、煤液化气技术,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供应到全国各地。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能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P22 图 6-3-3) 10、综合治理: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建堤坝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 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第四节 首都北京 1、 自然环境概况: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东部、南部为平原,北部、西部为山地,地 势西北高、东南低,与河北省和天津市接壤,东南距渤海约 150 千米,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季 风气候。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自西北流向东南,注入渤海。 (P27 图 6-4-3) 2、 政治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新华通讯社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文化中心: 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重要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著名高等院校;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文化、艺术和 体育活动场所。 3、 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50 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 多年建城史、850 多年建都史,是 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八达岭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 明十三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的四合院、胡同以及京剧、曲艺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 地的游客。 4、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都市。 5、现代化大都市:2011 年常住人口达到 2018.6 万。北京与世界各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越来越密切。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一下车了以公路、铁路、航空等为一体的 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6、重点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奥 林匹克体育中心区等;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 1、概况: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 25%,人口约占全国的 55% 。 (P39 图 7-1-2) 2、山清水碧 物产丰富: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称“江 南水乡” 。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P38 图 7-1-1)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沿海是热带季风气候。 (3)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 (4)主要农产品: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油菜、棉花、甘蔗 、茶叶等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还盛产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5)区域差异明显: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淡水渔业发 达,再加上长期种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东南丘陵分布着 贫瘠的红壤,因地制宜种植了茶树、杉树、毛竹等经济林木;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土壤为肥 沃的紫色土,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 的美誉;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风光独特, 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旅游资源丰富。 3、通江达海 经济发达:南方地区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长江、24 珠江、澜沧江等大河联通海洋,使得江河湖海连为一体,有利于对外开放。上海港是最大的 海港,2010 年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南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 相望,是祖国的“南大门” 。 2、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香港、澳门和南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国 家的扶持政策:1980 年,我国建立 4 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 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著名的侨乡。 (P51 图 7-3-1) 3、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在接受香港、澳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劳 动密集型工业。 进入 21 世纪以来, 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目前,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医药、 汽车等已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3、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陆地面积 1104 平方千米,人口 707.2 万) 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陆地面积 29.9 平 方千米,人口 55 万)位于珠江口西侧。香港北与深圳毗邻,澳门北与珠海毗邻。香港是著名 国际大都市,是著名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也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 融中心,有“东方之珠” “美食天堂” “购物者天堂”等美誉,旅游博彩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 动力之一,游客来自亚太地区。澳门老城区在 2005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 。 (P54 图 7-3-4 和 P55 图 7-3-5) 4、 “前店后厂”的分工与合作模式: “前店” :香港; “后厂” :珠江三角洲。 6、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香港、澳门是我国仅有的两大世界性自由港,是祖国 内地企业在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内地与世界各地联系的重要桥梁。内地促进了港澳社 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港澳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四节 台湾省 1、位置、组成: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 东海,南临南海。全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总面积 3.6 万平方千米。台湾 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在海洋交通运输和海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P58 图 7-4-1) 2、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山地占三分之二, 平原占三分之一,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河流流程短、水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地 势东高西低。玉山是东部最高山峰。 (P59 图 7-4-2) 3、气候:中部、北部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海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6-10 月多台风。 火烧寮是中国年降水最多的地方。 4、生物资源:森林、樟脑、红桧、兰花、蝴蝶;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蔗;水果:香蕉、 菠萝、柑橘; “亚洲天然植物园” “森林之海” 、 “海上米仓” 、 “东方糖库” 。 5、矿产资源―东部山地:金、铜;西部平原:煤、石油;北部火山区:天然硫磺;大陆架: 石油、天然气; “东南盐仓”-布袋盐场。 6、海洋水产资源:台湾海峡是优良渔场。 7、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 8、富有特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出口导向型型经济。20 世纪 50 年代,出口农产品;60 年代以后,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80 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竹科技园区被称为台湾的“硅谷” 。 9、工业分布:西部平原。工业城市:台北、基隆、高雄。 10、交通:环岛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桃园机场是台湾最大机场;海运以高雄、基隆为中 心。 11、城市:台北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第一大城市;高雄为全省最大工业中心和最 大港口。25 12、人口:2200 多万,多分布在西部平原。汉族占 98%,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13、文化:汉族祖籍多为福建、广东,闽南语为台湾主要方言,通用语为普通话。 14、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 1、 地形: (P70 图 8-1-1)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准噶 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2、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 以及甘肃、宁夏的北部。 3、 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 30%,人口占全国 4%。 4、 自然环境特征:本区地处大陆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 气候区。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5、 植被分布―自东向西依次为:跨经度最广,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为 本区自东向西距海渐远,因而自东向西降水量渐少,从东部 400 mm 下降到西部 50 mm 以下。 6、 水资源:本区水资源匮乏,河湖稀少,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本区最长的内流河,水资 源往往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7、 坎儿井:其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主要作用为新疆绿洲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8、 草原与牧场:内蒙古牧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和阿拉 善骆驼,宁夏滩羊。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 9、 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本区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土地 荒漠化日趋严重。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 ,防沙治沙 10、民族:汉族和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 区域特征 1、 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 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 面积、人口:面积占全国 25%,人口不足全国 1%。 3、 地形: (P82图 9-1-1)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 ,世界最高的高原) 、柴达木盆地、喜马 拉雅山脉; 4、 河湖:黄河、长江(雅砻江、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青海湖(我国最大 的内陆咸水湖) 、察尔汗盐湖。 5、 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日平均日照时间长,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高、寒为本区主要自然特征。 6、 高寒农牧业:高寒牧业---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 地 7、 民族:汉族、藏族; 8、 文化:藏族多信佛教,主要礼节有献哈达,敬青稞酒和酥油茶。 9、 三江源与三江并流:三江源―保护长江、澜沧江和黄河源头。横断山区有长江、澜沧江 与怒江江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观。乡土地理---认识家乡四川省及广安市1.家乡的位置 四川简称为“川”或“蜀” ,位于东经 97 21-108 31,北纬 26 03-34 19 之间,地处长 江上游,位于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中三大地区的接合部。东邻重庆,西接西藏,南抵云南和26 贵州,北靠青海、甘肃和陕西。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有“川东门户”之称。东、南两部分与重庆市垫江县、长 寿区、渝北区、合川区接壤,西部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部与南 充市蓬安县和达州市渠县、大竹县毗连。 ? 地理座标为北纬 30°01′―30°52′,东经 105°56′―107°19′,东西宽 134.5 公里,南北长 93.6 公里。幅员面积 6344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460 万。 ? 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 2.家乡有多大 四川省面积 48.5 万平方千米(其中广安市面积 0.60 万平方千米) ,居我国省级行政区的 第五位。 (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全省共辖 18 个地级市、三个自 治州、181 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是成都。地级行政区分布的基本特点:东多西少,东小西 大。 3.家乡的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的地形 四川省地跨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大致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北段为界) ,分为东西两 部分。西部地势高,起伏大;东部地势低,起伏较小(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的川西北高原和 川西南山地 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东部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 四川盆地 ,其四周被海拔
米的山地所包围。 四川盆地平均海拔 500 米左右,大部分位于四川省境内,是我国典型的外流盆地。盆地 中部分布着低山丘陵,盆地西部是著名的成都平原(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四川省人口最 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四川西北部是广阔的高原,平均海拔 3500 米左右;西南部山高谷深,森林广布,山脉沟 谷呈南北走向,平行排列。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 米,是四川最高峰。 四川境内的河流主要属于长江水系。长江在四川省境内以宜宾为界,分为金沙江和川江 两端。金沙江河段流经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交界处,雅砻江等支流由北向南汇入。这些 河流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水能资源丰富。川江河段横贯四川盆地南部,岷江、沱江、嘉陵 江等支流由北向南汇入。这些河流大多江宽、水深、流长,航运便利。 四川的湖泊以四川、云南交界处的泸沽湖和西昌的邛海最著名。此外,川西北高原上还 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四川主要的地质灾害。 ? 广安属于四川盆地盆底逐步向盆周过渡的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丘陵为主。华 蓥山将全市分隔为地表形态各不相同的两大部分:东部的邻水县属川东平行褶皱岭谷区;西 部的广安区、岳池、武胜县和华蓥市属川中丘陵区,即四川“红色丘陵”的一部分,地表起 伏不大,沟壑纵横分割。全市中丘、浅丘面积占全市的 64.66%;深丘占 4.3%;山地面积占 23.23%;平坝面积占 8.3%。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以相隔 8―15 公里的距离呈北东向平 行分布,三山之间为两个狭长而宽缓的槽谷。河流两岸有水平阶地分布,稻田成片。全市最 高处是华蓥山主峰高登山,海拔 1704 米,最低处为御临河谷,水位高程 185 米,相对高差 1519 米。 4.湿润的气候 受地形影响,东部盆地地区和西部高原山地地区差异明显。冬季东暖西冷,夏季东热西 凉。冬季四川盆地气候温暖,盆地内大部分地区 1 月均温在 4C-8C.川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 冷,大部分地区 1 月均温在 0C 以下。全省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石渠县,为-37.7C。攀枝花西昌一带,为河谷地形,气温较高,是我省冬季最温暖的地方。 夏季,西部高原山地地区气候凉爽。东部盆地地区普遍炎热,盆地内大部分地区 7 月均 温在 220C 以上。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平昌县,为 41. 9C。 四川受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 少。27 干旱、洪涝是四川主要的气象灾害 。因此,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扩大人工灌溉系统,对 四川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雅安年降水量近 2000mm,是四川降水最多的地方,有“雨城”之称。主要由于雅安一带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西临青藏高原,处于山地迎风坡,盆地内的湿热空气在地形抬升作 用下,形成大量地形雨。 ? 广安市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 热量充足, 雨量丰沛, 空气湿度大, 日照少,霜期短,风力小。年平均气温 17.1℃,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6℃,最热月(7 月) 平均气温 27.8℃。多年大于或等于 10℃以上的年积温 5600℃,无霜期 306-328 天。年平均 降水量 1200 毫米,43%的降水量集中于作物生长旺盛的夏季。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0.48,即 降水量的 48%汇入河川,52%为土壤吸收和植物蒸腾所消耗。终年植物繁茂,且无季节性河 流。 ? 广安市的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寒潮、绵雨、大风、冰雹。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和 洪涝。 ? 御临河谷海拔 185 米,年均温高达 18℃,是广安市气温最高的地域。 5.富饶的资源 四川水资源具有水量丰富、水能巨大的特点。水能蕴藏量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可 开发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