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残积土描述层的描述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地下水;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 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 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 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技术经济原则。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9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ⅩⅩⅩ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稿)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勘察目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成果资料
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情况
本节应插表格展示成果
水位测量孔 数
钻孔位置测 量
执行规范及依据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及地质简况
工程所在地理位置
场地地形及地貌
区域地质简况
场地岩土分层及特征
(1) 人工填土层
(2) 耕植土层
(3) 冲积层
(3-1) 粘土……
(3-2)粉砂……
(3-3) 淤泥……
(4)残积层……
(5)基岩………
(5-1) 全风化………
(5-2)强风化………
(5-3)中风化………
第四系土层的描述热萦Π:颜色、成分及含量、粒度及配级、湿度、密实度、可塑性、韧性及土层结构等;土层分布,厚度及变化;埋深及顶(底)板标高;对该层取原状土样数量及试验结果,根据土样试验结果查表所得承载力特征值;对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次数及结果,根据标贯击数查表所得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两者比对并综合分析,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残积土和风化土的描述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描述是什么原岩的风化土或残积土,其母岩的地质时代和岩石名称;风化程度(按规范附录A表A.0.3)、岩土的均匀性及孤石、破碎岩带夹层分布情况;对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层应按标贯击数划分.残积土要测天然含水量、塑限和液限,进一步划分可塑和硬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砂量划分粘性土.花岗岩类残积土的地基承d力和变形模量应采用载荷试验确定.乙级丙级工程可按标贯等测试资料,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对中风化和微风化的原岩应取岩样作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按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1条求出承载力特征值
4.1 地下水概况
4.1.1 潜水
主要含水层的分布 埋藏深度 赋存状况 补给条伴 排泄条件
4.1.2 基岩裂隙水
埋藏深度 赋存状况 补给条伴
4.1.3地下水位
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水位
场地地下水和承压水的水力联系. 当建筑物为箱式基础或地下室时应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4.1.4 抽水试验 岩土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
基坑涌水量(当深基坑开挖地基时需此内容)。
土和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土和 水质分析
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岩土性质指标
取样方法及原位测方法
取样工具及方法
原岩样品试验方法
标贯试验方法 、50击Q算公式、杆长校正公式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方法
应用公式:(按《GB之14.2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规定)
岩土参数统计值及建议值
土工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
标贯成果分层统计表
各岩土层力学参数推荐表
场地抗震地段类别划分
6.2.1 分层测定剪切波速的方法和成果(10层和高度30m以下的丙类和丁类建筑,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按抗震设计规范GB之表4.1.3查得)。
6.2.2 等效剪切波速及覆盖层厚度
场地类别划分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值
饱和砂土液化判别
液化判别深度
标贯击数临界值计算公式(按GB之4.3.4给出公式)
6.4.3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按表4.3.4)。
6.4.4 各钻孔饱和砂土标贯击数及液化判别(列表与基准值对比)。
6.4.5 液化指数及液化等级(按GB之4.3.5条计算划分)。
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地稳定性评价
7.1.1 不良地质作用
特殊岩土及不利地形地貌发育状况
软土及液化土层发育情况
断层发高育情况及活动性评价
孤石分布情况及对成桩的影响
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变异性评价
地基适宜性评价
………(分层评价岩土工程特性及能否作为持力层,作为持力层时可靠适用的力学参数和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建议及参数
地基参数 分别按预制桩、搅拌桩、钻(冲)孔桩给出桩摩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列表
关于基坑开挖和支护
边坡支护参数
分层推荐土容重、粘聚力、内摩察角、土与锚杆极限摩擦力
地下水渗透情况
影响水力半径
可能的日涌水量
对周边和市政设施的影响等
提请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场地稳定性及对建没工程的适宜性
地震效应结论
水(土)对建材腐蚀性及防水抗浮设计水位
推荐持力层及承载力和相关岩土力学指标
建议的地基方案
勘探点一览表
地层统计表
各层土工试验成果表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93等内容。 
 基础设计之关于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关于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的论述 问题一: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如何评价 本人认为主要是考虑以下几...  近来又查阅了城市规划勘察规范,其中的附录 C 和附录 D 中就有场地稳定性分类标准和 场地适宜性分类标准,不知这个标准在一般的勘察报告中能否使用? 地质灾害适宜性...  ,14.3.3,第 9 款规定进行“场地 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程》(JGJ 72-“天然地基评价”中规定应 分析评价的内容包括“...  场地稳定性评价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场地稳定性评价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场地稳定性:拟建场地 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  龙源期刊网 .cn 武汉市光谷某建筑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作者:张淑芳 蒙核量 来源:《今日湖北? 中旬刊》2013 年第 11 期 摘要 场地...  涌金物流大楼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论文_生产/经营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涌金物流大楼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 文章编号: a 10...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1、场地总体稳定性 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 6 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 貌,无区域活动性...  99:98)在第 8.1.5 条、第 9.2.1 条、第 9.3.2 条中提出,在可研阶段、初勘阶段应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 性进行评价,包括对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性土的评价。...1. ml--人工填土 2. pd--植物层 3. al--冲击层 4. pl--洪积层 5. dl--坡积层 6. el--残积层 7. eol--风积层 8. l--湖积层 9. h--沼泽沉积层 10. m--海相沉积层 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2. gl--冰积层 13. fgl--冰水沉积层 14. b--火山堆积层 15. col--崩积层 16. del--滑坡堆积层 17. set--泥石流堆积层 18. o--生物堆积 19. ch--化学堆积物 20. pr--成因不明沉积
第四系地层符号...
第四系地层代号及成因...
新、旧地层代号对照表1...
地层代号...
岩石地层单位代号...
浙江第四系地层...
地层年限及代号...
年代表,岩性表及第四系代号...
岩层界系统组代号与岩石...
第四系地层连续取心钻探技术...
■ 网友在搜(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野外及土层描述资料.doc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岩石厚度分类表表H.1.2
单层厚度h(m)
单层厚度h(m)
1.0≥h&0.5
0.5≥h&0.1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 ? 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 ? 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 ? 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 ? 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 ? 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
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4 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
H.2.3 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
“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
“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
“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
H.2.4 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
H.2.5 岩、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
H.2.6 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
H.3.1 岩体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1页76页42页52页70页36页17页11页138页17页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残积土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残积土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卷积层残差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