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农机与农艺结合农艺融合1000字论文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要紧密融合,才能更快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实施、延伸和提高;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发挥农业的活力;才能使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保障农业的丰产丰收;才能把传统的低水平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水平农业;才能显示出农业机械化的威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3040365.htm  一、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根本目的   1.农机农艺融合,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呼唤   实践证明,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为保证“十二五”粮食有效供给,农业部提出2015年总产量增加200亿斤以上的发展目标,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推进粳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我国粮食耕、种、收和田间管理环节的稳产高产措施对机械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机农艺融合,可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没有农机农艺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例如,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发明了水稻插秧机,但没有注重与农艺结合,未研究如何适应和体现农艺要求,更多地去机械模仿手工插秧动作,加上其它原因,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后来,日本搞机插秧技术,注重育秧与机插秧结合,成为了当今水稻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此外,美国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更称得上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   2.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阶段   不过,目前农机农艺相对滞后矛盾凸显。在粮食作物中,水稻低成本规格化育秧技术、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少本、稀植型插秧技术始终是机插秧技术发展的难题;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规范化种植和适用的机械化作业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应农艺要求的农机具推广应用缓慢,仍是影响和制约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   二、国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典范   1. 1850年美国开始研制?棉机,但由于和农艺要求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进展缓慢。百年之后,到1949年,美国的棉花收获机械化程度仅为6%,农业机械技术的利用率太低。分析原因,除了机械结构本身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棉花品种、栽培制度、纤维质量、农艺要求,成本和利润等都有一定的问题。于是他们采取了农机和农艺密切配合的方针,改革栽培方式,培育适合机械化采棉的新品种,使用化学脱叶,解决落地棉捡拾、清花、籽棉田间运输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方向对头,进展很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1970年,美国的棉花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5%,居世界第一位。   2.日本研制水稻插秧机历时七十年,过去?用大苗插秧,质量不稳定,而且拔秧机也未解决,到1970年,日本的水稻插秧机械化程度仅为3%。当年,日本农林厅果断采用了农业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制和反复试验,实行工厂集中育秧方法,研制和推广带土小苗插秧机,只有几年时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在1977年,日本的水稻机械化插秧程度达到80.4%.现在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三、国内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典例   由于我国地面辽阔,南、北、东、西、中,气温、土质、雨量都不相同,种植的作物各地不一,种植期和成熟期各地有异,种植和管理的作物都不相同,种植管理模式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制约了一些农机具在农业作业中的普遍实用性,制约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应用。   1.如: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在小麦播种时,播种机后面要带镇压滚把播过种子的田间压实,可以起到保墒促种籽发芽扎根的作用。现在又研制了一种可以铺地膜的播种机。这种播种技术的应用,即可保墒,又可防寒,机械成本高。但先进性强,在当地很适用,很受农民欢迎。可是这种被当地认为很先进的播种机,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就不适用,这个地区由于土质好,气候适宜,水量充足,所用的播种机械很简单,机械的价格越便宜农民越容易接受。那些带有镇压滚和铺地膜的装置,被农民认为是多余的。   2.上世纪90年代初,阜阳开始宣传和推广小麦精密播种技术,并从中国农机科学院引进了两台穴式精密播种机,在当地召开了数次推广现场会,连续推广了三年,农民不接受,未能推广开,原因是这种播种机的播量只达到6公斤左右,在不能保证土质、良种、水、肥、病、虫、害的情况下,这种播种机是难以实行的。   3.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河南省提倡麦套棉的种植模式,麦套棉之间的距离是80~90厘米,为了适应农艺要求,一些农机生产厂家就研制生产了适合麦套棉作业的播种机,把播种机的行数由七行改为五行,使播宽变窄,而照顾了棉花苗棵的生长。又充分的利用了土地,使农业机械随着农艺的要求而研制、生产、运用。   所以说农机与农艺融合有它的重要性,但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   四、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1.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2.高度重视农机农艺融合的持续发展问题   农机农艺融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农机、农艺技术各自本身的发展,而在于二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3.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的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4.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   从现代农业的角度来看,没有农业技术要求,农机培训就没有真正的目的,没有农机培训做保证,农业技术就无法实现。农机与农技培训同时进行,才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县级农机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机操作人员,他们在生产中,不但要运用农业机械从事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运用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二者缺一不可。为适应现代农业的这一特点,要把对驾驶员复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一是把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同农机田间作业技术标准结合教学,使学员认识农机作业高标准是实现农技标准的根本保证,从而提高学员对农机作业必须服从于农技要求的认识和自觉性,增强他们对机具状态要求标准化和更新机具的积极性;二是聘请懂农技的农业专家为学员讲农机与农艺课,使学员真正懂得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有些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依靠农业机械来完成,让学员掌握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把培训教育的重点放在两者的结合上,才更受农民的欢迎,才更有活力,才能更适应于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体现农民教育的特点,各级农机化、科教、种植业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5.围绕农机农艺相结合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从实际出发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机与农艺结合的良好氛围。农业与农机工作者以实践为基础,加强生产中的技术交流,做好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宣传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发挥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效结合的作用,形成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在不同层面上集聚农机与农艺科技力量,推进农机与农艺一体化进程,夯实农机与农艺技术同步发展的基础。二是积极寻找结合突破口,推进农机科技创新。重新考察论证农机农艺结合点,树立大农业观念,培养农机农艺结合人才,拓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内容。同时,将现有的推广站、农机学校及民间的农机技术力量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动农机和农艺专家的相互结合、相互适应;充分利用好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重点围绕科技攻关,发挥农机技术人员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机械化作业体系,以市场拉动农机科技创新。三是深化粮食生产农机农艺结合成果,逐步实现农机农艺由结合到融合再到和谐的递变。四是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农机农艺结合的新型主体。继续巩固、完善现有的镇街农机站,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全面覆盖、全程服务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提高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融示范、推广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农机农艺结合的技术品质。   6.积极引进开发适合农艺技术所需新装备、新产品   农艺技术的改进离不开适宜的农机配套装备,农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农艺要求来选购,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所以,对已有成熟的农业机械,也需要农艺的适当改进或调整来适应机器功能的要求,即农艺与农机相互配套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五、结论   从以上这些都可经看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也不是随意所想的,而是要与农艺相结合、与农艺的各个环节相配套,只有适应了当地的农艺要求,农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农业,农业机械化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还没有帐号?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法规标题】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颁布单位】农业部
【发文字号】农机发[2010]8号
【颁布时间】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gov.cn/gzdt//content_1755610.htm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意见
农机发[2010]8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实现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的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3%,2010年将突破50%,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马铃薯播种、收获、甘蔗收获、棉花收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试制阶段,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也滞后于实际需求。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将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造成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较慢的原因很多,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
  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三、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制定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国务院提出的2015年和2020年农机化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分阶段、分地区农机化发展目标和推进大宗农产品重点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任务,落实措施,分类指导,梯度推进。
  (二)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整合现有农机院所科研力量,建立重点作物的农机化实验室,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加强农艺技术研究,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和养殖方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加强农机技术研究,抓紧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甘蔗、棉花生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三)积极推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充分利用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推广范围。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以及甘蔗、棉花、大豆、牧草生产机械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和发展。
  (四)抓紧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玉米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实施农机作业和技术补贴,调动农民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认真实施保护性耕作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和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将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等项目实施范围,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推广能力。
  (六)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各级农机化、科教、种植业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将农机手和修理工作为培训重点,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加强政企联动,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七)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机服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提高机手效益。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督促企业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高售后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在用农机质量调查,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安全水平。
  四、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事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事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要把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努力推进。要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定期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会同农业系统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形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自觉性,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关法规:
====================================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
中央颁布单位
地方法规颁布单位
Copyright &
杭州法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号-1
浙公网安备 28号导读:浅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要紧密融合,一、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根本目的1.农机农艺融合,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没有农机农艺融合,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发明了水稻插秧机,美国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更称得上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2.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农机农艺相对滞后矛盾凸显,经济欠发达地区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 作者:朱须友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要紧密融合,才能更快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才能使农艺技术得到实施、延伸和提高;才能把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才能发挥农业的活力;才能使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才能保障农业的丰产丰收;才能把传统的低水平农业转变为现代的高水平农业;才能显示出农业机械化的威力。
一、农机与农艺融合的根本目的
1.农机农艺融合,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呼唤
实践证明,生产粮食所采取的先进农艺技术要标准化、大规模、高速度地推广,必须与农机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农艺措施尚不能通过机械化手段加以实现。为保证“十二五”粮食有效供给,农业部提出2015年总产量增加200亿斤以上的发展目标,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推进粳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我国粮食耕、种、收和田间管理环节的稳产高产措施对机械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农机农艺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机农艺融合,可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没有农机农艺融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例如,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发明了水稻插秧机,但没有注重与农艺结合,未研究如何适应和体现农艺要求,更多地去机械模仿手工插秧动作,加上其它原因,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后来,日本搞机插秧技术,注重育秧与机插秧结合,成为了当今水稻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此外,美国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更称得上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典范。
2.农机农艺融合,是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快速发展的阶段
不过,目前农机农艺相对滞后矛盾凸显。在粮食作物中,水稻低成本规格化育秧技术、杂交稻和超级稻的少本、稀植型插秧技术始终是机插秧技术发展的难题;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规范化种植和适用的机械化作业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适应农艺要求的农机具推广应用缓慢,仍是影响和制约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
二、国外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典范
1. 1850年美国开始研制棉机,但由于和农艺要求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进展缓慢。百年之后,到1949年,美国的棉花收获机械化程度仅为6%,农业机械技术的利用率太低。分析原因,除了机械结构本身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棉花品种、栽培制度、纤维质量、农艺要求,成本和利润等都有一定的问题。于是他们采取了农机和农艺密切配合的方针,改革栽培方式,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育适合机械化采棉的新品种,使用化学脱叶,解决落地棉捡拾、清花、籽棉田间运输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方向对头,进展很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1970年,美国的棉花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5%,居世界第一位。
2.日本研制水稻插秧机历时七十年,过去用大苗插秧,质量不稳定,而且拔秧机也未解决,到1970年,日本的水稻插秧机械化程度仅为3%。当年,日本农林厅果断采用了农业机械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制和反复试验,实行工厂集中育秧方法,研制和推广带土小苗插秧机,只有几年时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在1977年,日本的水稻机械化插秧程度达到80.4%.现在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三、国内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典例
由于我国地面辽阔,南、北、东、西、中,气温、土质、雨量都不相同,种植的作物各地不一,种植期和成熟期各地有异,种植和管理的作物都不相同,种植管理模式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制约了一些农机具在农业作业中的普遍实用性,制约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应用。
1.如: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在小麦播种时,播种机后面要带镇压滚把播过种子的田间压实,可以起到保墒促种籽发芽扎根的作用。现在又研制了一种可以铺地膜的播种机。这种播种技术的应用,即可保墒,又可防寒,机械成本高。但先进性强,在当地很适用,很受农民欢迎。可是这种被当地认为很先进的播种机,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就不适用,这个地区由于土质好,气候适宜,水量充足,所用的播种机械很简单,机械的价格越便宜农民越容易接受。那些带有镇压滚和铺地膜的装置,被农民认为是多余的。
2.上世纪90年代初,阜阳开始宣传和推广小麦精密播种技术,并从中国农机科学院引进了两台穴式精密播种机,在当地召开了数次推广现场会,连续推广了三年,农民不接受,未能推广开,原因是这种播种机的播量只达到6公斤左右,在不能保证土质、良种、水、肥、病、虫、害的情况下,这种播种机是难以实行的。
3.上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河南省提倡麦套棉的种植模式,麦套棉之间的距离是80~90厘米,为了适应农艺要求,一些农机生产厂家就研制生产了适合麦套棉作业的播种机,把播种机的行数由七行改为五行,使播宽变窄,而照顾了棉花苗棵的生长。又充分的利用了土地,使农业机械随着农艺的要求而研制、生产、运用。
所以说农机与农艺融合有它的重要性,但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
四、农机农艺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1.切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出国留学、办公文档、资格考试、教程攻略、考试资料、外语学习、IT计算机、教学教材以及浅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机农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