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可以报哪些专业如何在高三逆袭

本吧头图、背景、导航顶部以及页面右侧信息由第三方提供,可能存在广告,请您仔细甄别。

谁说数学无法逆袭,师姐以前高一在文科班,数学考试每次低于全班的平均分,但是通过高二的积累,高三终于突破自己,高考数学130+,考进南方的一所985,大学数学仍是单科第一。因为有过数学垫底的经历,所以我自己也非常知道“逆袭数学”听起来容易,但是这过程需要的努力和坚持却不是所有人能够承受的。尤其是在看到自己成绩提升缓慢的时候,急躁的心情让我们更加难以沉下心分析问题。

高中数学的确很难学,很多的知识点,太多解题方法以至于似乎找不到套路。很多文科生因为数学成绩一直不能提高,分数从一本被拉到二本,或者从二本被拉到三本,甚至是一直被拉到三本以外了。

所以,学姐趁这个暑假,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数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即将高考或者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始终不得其解的师弟师妹们。

希望你们也能像师姐一样找到学习的方法,最终考进自己的理想高校。



师姐这次的分享主要会以一下的顺序来组织的。

1. 数学的学习怎么进行有效记忆

2. 数学成绩提高的几个关键

4. 一些关键解题思路的汇编

5. 高中怎么做好数学的复习总结

6. 其他(这个部分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给一些参考)




好开心看到这么多顶贴的。高考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大家都知道“数学好才是真的好”,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在“高二那年弯腰捡了一支笔,从此再也没有听懂过数学课”的状态。学姐同样有过相同的经历,初中数学学得不错,但是刚上高一就被高中数学深深震撼了,直接就是垫底呀!高二慢慢摸索,终于高三成绩提高,在高考也拿到不错的成绩。



提高数学绝对不是一朝一日或者像别的帖子说一个月就可以的事情。我自己深知这个过程需要付出的努力。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学好数学,慢慢一步一步来,最终你会感谢自己之前的努力,也会感叹自己原来走过这么长的路。高考总是将那些意志不坚定无法坚守的人筛选出去,感谢自己的努力,是自己没有成为那样的人。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先别有畏难的心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加之以行动和态度,提高数学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最后一定会实现。



在分享我自己的经验之前,首先我要说明的一点是,经验和技巧不等同于减少努力,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

学好数学本身就是个极为枯燥和艰辛的过程,无论哪些经验方法技巧都无法让你完全摆脱枯燥的做题和记忆的任务。所以,想要提高数学成绩的师弟师妹们,你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其次就是个人定位问题。现实中很多的失落和沮丧来源于期望过高的问题。每年高考数学140分以上的学霸们就是那么一百来个。我从来没想过要成为140的学神。但是就正如不是每个人高考的目的都是为了上清华北大,更多的人只是为了一个更好的一本或者接近一本。因此更多同学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争取成为那一百多人里面的一个,而是尽量让数学不成为拉后腿的科目,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并且,相信我,一个“良好”的数学成绩120分已经可以让你秒杀了后面一大群的人了。
同样的,刚刚开始的时候进步会缓慢,但是这些缓慢的积累是为之后的质变做准备的,好好珍视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一分是一分。数学强调基础积累,以及严密的逻辑。如果心态开始急躁,那思维上一定是做不到缜密的。所以,把自己的期待值降低,一步步进步,这才是比较好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才能让你稳定提高。


学姐哪里人啊 我是江苏文科狗 明年高考 自从有了数学这门课我数学就不好 一直没好过 现在还是文科班数学垫底 每次都考四五十 求学姐指点 实在力不从心


【记忆篇】高中数学的记忆其实并不单单指的是数学的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对于数学考试而言更多的是题型以及解题思路的记忆。

而对于数学这个学科,归类以及以及规律记忆会比较有帮助,举个栗子。解析几何中的线性规划题总的解题思路是什么?答案是数形结合。例如以下的这道题


这种题目在考试中每次基本上都会有一到两题。

具体的其他的解题思路我会在后面详细讲。这里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1.数学所说的记忆不单单是指公式定理这些,更是一些具体题型的关键解题思路。

2.解题思路的记忆通过归类和规律的方法比较有效。所以之后的数学学习需要做什么就知道了:背题目,找规律!


学姐你好啊,在下广东学妹一枚,一心想在2018高考上中大~学姐,你对待数学预习通常有哪些步骤?




  每一年的高考总会有黑马的存在,文科差生也能逆袭高考哦。下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文科生逆袭高考的真实案例,为即将参加2018高考的你加油鼓劲!

  文科生逆袭高考励志案例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论坛)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

  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他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他如此写道:“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以上关于《2018文科生如何在高三逆袭?真实案例告诉你!》由有途高考网/编辑整理,若想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发现本文中引用了您的版权文章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科生可以报什么大学,适合文科生的大学有哪些?下面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文科生选大学指导,欢迎阅读。

财经类以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为好;

师范类以北京师范大学、为好;

传媒类以中国传媒大学为好;

政法类以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为好;

外语类可考虑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

当然,以上高校也需要高考分有很强的竞争力。

另外,南京审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广东商学院等可以备选。

1.综合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以人为社科类为主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文科上与北大也不相伯仲,还有就是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大多或者部分实力强大,一些省部属的院校,如暨南大学、西北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有很多优势文科专业。

2.财经类: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经政法兼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等。

3.师范类: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还有本地的师范大学,你应该比较了解了!

4.传媒类:纯传媒累额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范围大一点可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等。

5.政法类: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西北政法大学等

6.外语类: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

7.管理类:西安交大、上海交大。但是以管理学著称的,就不止这些了,比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虽然很多都是理工科类院校,但管理学都是非常名列前茅的。

最后,再声明一点,,虽然你是文科生,像清华、科大、浙大这些综合名校或理工类名校,如果有机会进去,那也是一定不容错过的!

1.除了清华北大,我认为当数人大最好了。

2.复旦.南开.浙大.南京大学.在综合性大学里面首屈一指。但分数也可能高得吓人(不排除小年状况),省前二百五十名考虑。

3.财经类院校,央财东财上财外经贸最好,其中央财和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很好找。(尤其会计专业)

4.政法类院校,只有中国政法最强,并且公务员录取率比较不错。

5.语言类院校,北京外国语比北京第二外国语要好得多(公认)

6.就统计数据来看,河北大学依然是河北省最好的大学(华电不算),此外燕山师大工大还算可以

7.师范类院校,北师大的名气还可以吧,比较起来比央财法大不承多让。(个人观点)

8.二本a省内院校,农大师大河大工大等都还可以

9.二本b省内院校,推荐金融学院

10.三本及专科院校,推荐各一本二本院校下设专科专业名额

11.最关键的一点建议:没上二本线的,或没被好学校录的,回综合复读是最好的选择

12.最关键的一点忠告:上大学的肯定要比没上大学的同学活得更完整,不论考多少分,一定要上。

13.上大学有很多好处:交际广,人脉广,知识广,见识广,可以去掉一个人的“土气”和“孩子气”,最重要的是有文凭总比没文凭好使。

14.本论点是经过网校及同学多方调查统计得出的,适用于文科生,仅供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科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