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湖面很平静改为比喻句犹如一面巨大的眼睛读到这个句子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周末(十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周末(十四)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八册教案人教版doc - 第一组_甜梦文库
第八册教案人教版doc - 第一组
第一组: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 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 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 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 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1、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理解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 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 随机指导学生诵读, 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 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 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 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 如此壮阔的山水, 只因是遥看, 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 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 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 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 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2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 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 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 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最后归纳: 春回大地的时候, 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 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 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 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 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 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鸟飞云去 不厌敬亭山 潭面无风独坐敬亭山湖光秋月 望洞庭3 山水翠一青螺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教学反思:多读多品,读出情味,品出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董元昊 同学的品读非常有滋有味,音色也美,远比我强。于是充分发挥他的范读作用, 也更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当朗读成诵时,仍不忘提醒学生注意语气与语调的 把握, 《独坐敬亭山》读出诗人与敬亭山的寂寞孤独; 《望洞庭》读出月色笼罩 下的洞庭湖的宁静; 《忆江南》 读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与热爱。 朗读与理解词语、 诗句的意思相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读。2、桂林山水 一、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 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谈谈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课文配音的桂林山水风光片,各种形态的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4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 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 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 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 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 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 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 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 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 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 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 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 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5 第二课时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 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 理解词语, 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 以帮助学生理解 “峰 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 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 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 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 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 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 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 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 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 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 83 公平,沿途都 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 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 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 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指导背诵6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 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 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 分述: 山:奇、秀、险 总结:美如画卷 甲天下 水:静、清、绿 热爱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 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 见灵、见神韵的活动,靠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审美从 文章三美入手。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 练,努力读出文章的美。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2、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7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 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 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 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 “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 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 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8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 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板书设计:3、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 沿途 明艳9 外洞 孔隙 内洞宽大 窄小 奇特黑大 双龙 石钟乳美好 石笋教学反思:一学生问: “内洞的工作人员是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的?”这时同学 们的兴趣一下就来了,有的说用长竹篙推进去,有的就说装滑轮用绳子拉进 去??我意识到学生的方法会很多,不能禁锢他们的思维,但又不能用半节课 的时间去探讨一个课外的问题, 我及时地作了一个迁移: “同学们回去想一些更 妙的方法,找出有力的理由,下节课再汇报,我们先进内洞看看,好吗?”这 样,确保了课堂中过多探究不是重点的问题,把握住了探究内容价值性。4~、七月的天山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的美好。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 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10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 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 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 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 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 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 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 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 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 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骑马 进入天山 雪峰 雪水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美热爱走进深处溪流野花11 教学反思:1、这是篇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先引导学生自读通读 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疑问,并进行自主解决,教师适当点拔。 2、多种方式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天山的美,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还要把握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背诵和摘记,并进行背诵交流。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 ①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 意识。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④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⑤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 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 己来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 什么器具等等。 ●分组讨论12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 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 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 游方案。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 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 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 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 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 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 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 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 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 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宽带网 ①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13 ②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④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 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5、中彩那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 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3、学习第一与第十自然段。 4、学会诚实为人。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 2、 体会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意思。 3、学会诚实为人。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 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或采用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导入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 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 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 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14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 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 做值得吗?为什么? (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 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 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②彩票上 K 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 等等。 (4)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 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 话。 5.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第二组:本组专题是“以诚待人”。围绕这个专题,我们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 篇略读课文,它们都是写人记事的内容。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 方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本 组课文讲述了几则诚信故事,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课文密切相关,要求运 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样安 排的目的是力图突出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读与说相结合。课文中的故事都有一15 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 理解的品质教育。5、中彩那天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 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 3、学习第一与第十自然段。 4、学会诚实为人。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讨论。 2、 体会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意思。 3、学会诚实为人。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 那天》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或采用一个简短生动的故事导入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 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2)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 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 化?16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 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 做值得吗?为什么? (1)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想 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导学生讨论,例如: ①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而“我”家里很 穷,父亲又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下。 ②彩票上 K 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 等等。 (4)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读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1)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理 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各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 话。 5.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板书设计: 5、中彩那天 梦寐以求 中彩得车 父亲 母亲:诚实、讲信用是财富 烦恼开车 高兴还车17 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思考的,先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的父亲 是个怎样的人,当学生说出父亲是个诚实,有责任心,不贪涂钱财的人时,我 就板书:正直,有骨气,我原本想利用文中这两个词语来进行归纳,然后再层 层深入,但是,上完课后,自己也感觉到此时做归纳似乎太早了些,不妨就让 学生畅谈,先不要板书,课文最后再通过理解母亲的话来体会人物的品格,此 时再做板书归纳更妥当。6* 万年牢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 8 个生字。 ②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的做事认 真、实在。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②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à)、闷(mēn)、削(xiā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③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①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 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 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 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 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18 ②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 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 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③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 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④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 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设计: 6* 万年牢 做糖葫芦 由 浅 万年牢 凭良心做买卖 可靠、认真、实在 (一生受益) 入 深 做事做人教学反思:《万年牢》一课中三次提到了“万年牢”,含义十分深刻。给 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理解这三处后,我就开始引导他们理解三处的联系。我本想 稍加引导,孩子们就会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结果却事与愿违,越说越乱。于是 我写下三个万年牢的含义,让孩子们自己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孩子们通过自 由思考,很顺利的理解了他们之间的联系。由这件事,我才发现自己在课堂上 是那么的不信任学生,这就使得孩子们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今后的 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 不包办代替。19 7、尊严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 6 个生字 学写 14 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 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中体会尊严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 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 示。 ●学生自读课文 ①自学生字新词。 ②质疑问难。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②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③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④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 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①抄写生字新词。 ②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①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 地吃起来”;20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 就得到这些食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③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①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 做呢? 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计所有美国 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 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 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 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 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板书设计: 7、尊严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目光灰暗 不能吃您的东西 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 尊严 年轻人 蹲下捶背 现在就做,昨晚再吃 尊 严 石油大王 留下帮工 狼吞虎咽21 教学反思:8~、将心比心一、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 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 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 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②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③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③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活,思 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 做?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⑤学习第三: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22 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⑦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开门、说话 奶奶 温暖(我) 尊老 将心比心 (宽容、关爱) 鼓励、希望 爱幼 妈妈 温暖、幸福(我)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一、教学目标: ①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 的品德。 ②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③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 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写作。 3、积累语言。 三、课前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 导。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23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 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①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 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 如果有, 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 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 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 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 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①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②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 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①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 假话。 ②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 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③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 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④学生动笔。 ⑤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24 ①学生自读。 ②同桌互查。 ③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④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①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 理。 ③逐句自读。 ③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④教师释疑。 ⑤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①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自读。 ③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 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 从而进行发明创造。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个环境保护专题,学生通过学习 这个单元,对怎样保护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组课文涉及人类对大自然 规律的认识,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比三年级下册的相关内容要进 了一步。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它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展开。 本组的几篇课文, 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自然所给人的一些启示, 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这些课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较适合默读训练,可 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己 的看法,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9、自然之道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 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 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事情经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2、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25 三、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 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 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 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 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 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 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 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 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 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 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26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 “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 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 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 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 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 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 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 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 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 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 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 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7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问 论 悟 “道” 行 教学反思: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但是在课堂 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 性不高的主要原因。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 8 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 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用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树立环保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 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③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 齐下”等词语。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 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28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 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 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 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 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 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 “摇 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 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 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 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 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 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①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 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 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 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9 气温转寒,暴雨 (环 保) 原因: 人口增多,砍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木林为主 防 导 过去 摇篮 治河 规划田地 水土流失 修筑水利 止 致 现在 忧患教学反思:本课关于河流方面的专业术语较多,教师要准确理解,如:流 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所有地区)、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悬 河(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挂在半空中)学生如果存在疑问,可以与 老师、同学交流,在理解了这些专业术语后,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许多。11、蝙蝠和雷达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 7 个生字,正确书写 12 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 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 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领会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 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30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 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 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 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找一找: 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即使??也??” 如 , 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 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 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 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④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 名上台介绍。 ⑤小结: a.出示句子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 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 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 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 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①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31 ②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一生当障碍物。 ③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求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①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 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②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③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 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嘴 蝙蝠 超声波 障碍物 耳 启示 无线 雷达 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中用了渗透方法指导,我觉得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 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 学习方法的意识,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 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12~、大自然的启示32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 8 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 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为什么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会给森林带来灾难? 2、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三、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 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 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 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 10 分钟左右, 在书上圈 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 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 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 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 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 “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 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 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33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 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无知违背 受惩 自然规律 认识利用 受益教学反思: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 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显得还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 抓各部分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些困难。怎么办 呢? 于是就从题目入手, 让学生找出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又让学生说一说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给我们启示的,学生回答是通过一件事来介绍的,然后让 他们再来说是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这样学生说起来就简单多了。语文园地三一、教学目标: ①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 表达等语言能力。 ②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③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④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完成写作。 3、学习使用副词:“终于”、“根本”、“居然”。 三、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 意等。34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 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 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 年英国移 民带去 20 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 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 19 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 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 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 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 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 大批兔子接连死去, 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 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 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 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 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 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 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 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 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 实践探究。 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 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 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35 第二课时 习作●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 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 抄录资料。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 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个性展示台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 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教师做小结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 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①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②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 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 会受到伤害的。36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③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 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 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④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②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③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④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 象谚语。 ●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课前准备 ①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②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 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 抓住各级各类 “科技节” “发 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第四组:37 本组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多样,既 有小说,也有书信、诗歌,它们体现了儿童在战争中的机智勇敢以及他们对和 平的渴望,并特别突出了儿童在打击敌人的同时,又能保护自己生命的英雄事 迹。这是编者价值观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还体现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我 们专门安排了“热爱生命”的专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 生命。 本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此 外,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也可以结合默读的读书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 的速度。13、夜莺的歌声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 8 个生字;会写“削、喂”等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 宛转”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 神。 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 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38 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 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 1941 年的苏联卫国战 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 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②学生边读边的出相关句子。 ③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 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交流讨论 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 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 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 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 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 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 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②交流讨论方法。39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 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时,除上述 1、6 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 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①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②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 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安排作业 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②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诱敌 传信 摆脱 ( ) ( ) 的小男孩 ( ) 教学反思:整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 到的也不够深。可能这篇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本身就存在着一定 的困难,再次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思考的过程也太 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这些都需要好好去反思和改进的。但是,归结结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 上的应变能力,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去体会和磨练出来的,我会努力做 得更好。 14*、 小英雄雨来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 8 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 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 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40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 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 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 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 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 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 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 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 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 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 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 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 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 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41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 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 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14*、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1、游泳本领高(游泳) 2、上夜校念书(读书) 3、掩护李大叔(掩护) 敌人:盘问 哄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4、勇斗鬼子(斗争) 雨来:应付 不上当 不屈服 5、宁死不屈(枪声) 6、机智逃生(脱险) 教学反思: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 “盔”等 7 个生字,会写“牺牲”等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执 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 妻子、充满”等词语。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 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2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维护和平 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 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 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 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 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 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 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 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 段,并按语段后的 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 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 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 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 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 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 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43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 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 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 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 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 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 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 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 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 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 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 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 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 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 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44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 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 10 年里, 200 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 另有 600 万儿童受伤, 100 万儿童成为孤儿。 87 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 6000 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 1 万名儿童 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 30 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 不到 11 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 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 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 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 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 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 40 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 和平、 和平” 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 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 们共同心愿!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教学反思:在我上课时,我感觉有很多的难点。首先便是情景的创设,孩 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以及那 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其次便是,这篇课文的朗读,我的范读应该放在何处?45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 4 个生字。 ②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①了解伊拉克战争或其他中东战争情况。 ②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如沙漠本来的情景与战争的情景。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 可曾想到, 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 有多少人正祈盼着和平!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 相检查。 ②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 流。 ③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①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②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 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①默读第三节, 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 想一想: 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 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 面对此景, 你有什么感受, 想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自主阅读 ①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46 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升华总结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②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地点 原先的美好与宁静 遭战争破坏的景象 大海 海鸥的乐园 巡戈的战舰和水雷 沙漠 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夜空 星星和月亮 导弹频频发射 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满是地雷碎片 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中要尽力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理解词语时,教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教给学生理 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词语的理解可以在初读课文 时以检查词语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在指名朗读纠正读音中理解,还可以根据学 情在课文的阅读感悟中检查,语文园地四一、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 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47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 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 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 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 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 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 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 事。 ④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⑤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 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触景生情 ①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48 ②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照片是 1937 年 8 月 28 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 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真情表达 ①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 想到的写下来。 ②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 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 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 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 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提问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 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②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 都能了解到国内和国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 我们应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 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前期准备 ①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 d.作为发布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 出的问题。 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 ②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 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49 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收 集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收集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 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共同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 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③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 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①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②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③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静的湖面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