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先天性皮肤缺损室间房缺损补好了,长大结婚生子会复发吗

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王珍琦& 马建芳& 陆伟& 孙玲玲& 马丽媛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超声中心& 2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资料及其染色体核型分析资料。结果 经超声诊断的9例房室间隔缺损胎儿,有3例是21-三体,1例是18-三体,余5例未见核型异常。结论 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关键词】胎儿 房室间隔缺损 染色体核型分析 超声诊断 21-三体 18-三体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02
  房室间隔缺损又称心内膜垫缺损或共同房室通道,是一组房室间隔发育不全,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瓣发育异常的复合型先天畸形。近年来,随着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另外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二者关系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至我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孕妇,检出的201例胎儿心脏畸形资料中房室间隔缺损9例。孕妇年龄22-38周岁,胎儿孕周22-27周。
  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IU-22及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E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6MHz,功率小于100mW/cm。孕妇取仰卧位,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先行胎儿孕中期系统超声检查,以观察全身结构,再以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观察心脏的主要结构及连接关系。四腔心切面是观察房室间隔的主要切面,在加以其它切面观察是否合并心内其它畸形。对超声诊断的9例房室间隔缺损胎儿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
  9例房室间隔缺损的胎儿(5例合并心内畸形,4例合并心外畸形)3例为21-三体,1例为18-三体,余5例未见染色体核型异常,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例)
  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尤其与21-三体[1]。本研究结果显示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中有4例异常,占44.44%。虽样本数量较少,但其与国内外报道的40%-70%[2]相符合。其中21-三体为3例,占75%;18-三体为1例,占25%这结果与国内外报道较一致[3]。房室间隔缺损的4例染色体异常胎儿其合并的畸形为:肠道回声增强、鼻孔显示不清、鼻中隔发育不良、右心室增大、心包积液、眼距增宽、NF增厚以及十二指肠闭锁。其中肠道回声增强、鼻孔显示不清、鼻中隔发育不良、眼距增宽、NF增厚这些异常表现本身就是胎儿染色体畸形筛查的软指标[4]。故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染色体筛查软指标异常时,则更应高度怀疑胎儿染色体异常。
  在胚胎发育的4-6周,心内膜垫向上发育与原发隔将原发孔封闭,向下发育与室间隔将室间孔封闭,向左形成二尖瓣前瓣,向右形成三尖瓣膈瓣,故心内膜垫异常必引起比较复杂的畸形。四腔心切面上即可显示大部分异常,主要表现为十字交叉消失,4个心腔相互交通。21-三体的胎儿有其特征性超声表现:小头畸形、眼距宽、小耳朵、低位耳,伸舌,颈项透明层增厚等。18-三体的胎儿超声亦有其特点如:小眼、眼距宽、低位耳、外耳畸形、胸骨短、足内翻、肾脏畸形等。综合上述各种超声特征可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检出率,降低假阳性率。
  综上所诉,胎儿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染色体异常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发现合并心外染色体异常的软指标时,则更应高度怀疑染色体异常,这对产前超声检出房室间隔缺损及染色体异常的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冷萍,曾宪敏.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445-446
  [2]邓学东.产前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
  [3]接连利,吴茂源,刘清华.胎儿心脏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4]苗明珠,孙丽洲.胎儿超声软标记在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42-45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迟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4-01我院为1 25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心内直视术,其中13例出现迟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后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8~28(14.8±6.7)岁。室间隔缺损1.2~2.8(2.04±0.76)cm。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4℃冷晶体停跳液,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跳,直视下采用相当于缺损大小的涤纶片,4-0涤纶编织线双头针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修补室间隔缺损,复跳后均为窦性心律,脱体外循环机顺利。体外循环时56~89(68.3±11.7)m 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9~61(45.2±15.6)m in。术后晚期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3例,分别在术后96~168(108.4±16.9)h出现。1.2方法1.2.1治疗观察(1)药物治疗观察:13例出现上述情况后立即停用洋地黄类及其他抑制传导药物,给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潘南...&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自2002年国内临床应用Amplatzer或国产封堵器关闭室间隔缺损(VSD)以来,总体结果满意,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度房室传导阻滞(度AVB),严重者最终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检索并回顾分析国内2002年至今文献报告的VSD介入封堵发生的度AVB病例,探讨VSD封堵时发生度AVB的特点及处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使用国产封堵器关闭VSD并发度AVB1例,国内2002年至今使用介入封堵法关闭VSD的文献中,共报告发生度AVB44例。术前心电图均正常。所选病例符合VSD介入封堵的适应证[1]。1.2操作过程参考文献[2]进行。1.3发生度AVB的处理酌情使用激素、阿托品、维生素C、异丙肾上腺素等,必要时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治疗。术中出现度AVB立即停止操作,给予药物处理,恢复至度AVB以内后可继续手术,若持续30s~5min以上则放弃介入治疗;若术中封堵器已张开而出现度AVB,给予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恢复,需将封堵器回收以免出现难以恢复的...&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室缺修补术,是指单纯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或法鲁氏四联症(简称TF)时的室缺修补术,其术后所发生的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脏传导阻滞,不论在术后近期或远期,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室缺修补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室缺修补术后心脏传导阻滞以右束支传导阻滞(简称RBBB)最为常见。Gelband等报道,TF经右室纵行切开者,100%发生RBBB,Kulbortus报道,VSD或伴有室缺的先心病根治术后,乍。~50%发生RBBB。曲直部寿夫〔1、统计382例VSD术后,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者3工.7%,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者9.4%。246例TF根治术后,CRBBB有,8.9%,IRBBB有16.0%。另有人〔2、3〕对240例VSD和105例TF进行观察,术后经体表心电图检查无传导障碍者,VSD为59%,TF为11%。最多见的传导障碍是RBBB,VSD修补术后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超声心动图诊断单纯室间隔缺损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段,对判断有无室缺的存在、位置及大小有极高的准确性。但随着室缺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快速修补术,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术等新技术的开展,对超声心动图术前观察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尤其是室间隔缺损的形状、与周边组织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为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1]。我们从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26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中选择形态较特殊的室间隔缺损31例,将超声心动图观察的室间隔缺损形态、位置、周边组织关系与开胸手术及导管介入术结果进行对比,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这类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病例资料:在269例单纯室间隔修补手术中(其中2例行导管介入封堵)超声心动图显示发现形状较为特殊的室间隔缺损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2.1~29岁,平均(7.2±3.3)岁。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膜部瘤合并缺损7例...&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心脏传导阻滞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受损而导致心脏冲动不能正常下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轻者常常没有或仅存有轻微临床症状,无明显不适,预后也较为良好,重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晕厥,甚至猝死,预后不良。因而,重视心脏传导阻滞检出类型,正确认识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对预防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并及时、正确的评估患者等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51 975例健康体检人群的心脏传导阻滞检出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掌握其总体态势,探讨心脏传导阻滞与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参考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月51 975例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人群,其中,男性29 249例,女性22 726例,年龄16-88岁;对电图诊断为传导阻滞的76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1例,女性213例,年龄17-80岁。1.2心电图检查方法嘱受检者静息6 min后,仰卧备检,由...&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心脏传导阻滞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危及生命。西药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且副作用大,不易为患者接受。笔者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取得明显效果,且未发生副作用,特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为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经心电图诊断为心脏传导阻滞者,共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65~79岁,平均(69.8±4.5)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5~81岁,平均(71.4±4.8)岁。基础疾病:治疗组,冠心病12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2例,无基础病5例;对照组,冠心病14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1例,无基础病6例。传导阻滞类型:治疗组,右束支传导阻滞17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部分阻滞)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对照组,右束支传导阻滞19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部分阻滞)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性心室缺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