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液,血液血浆汗液尿液这些都属于人体内环境境么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bb47d9c03543f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 资料列表
稳态与环境 · 浙科版
稳态与环境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二 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高中沪科版高中其他高中生物竞赛
人教版苏教版苏教版旧浙科版中图版中图版旧北师大版
共 18 个结果
下载:64 次
ID:6373592
下载:88 次
ID:5321478
下载:323 次
ID:4724304
下载:490 次
ID:4544220
下载:207 次
ID:4310643
下载:116 次
ID:4273616
下载:630 次
ID:2640054
下载:647 次
ID:2399331
下载:33 次
ID:2380666
下载:257 次
ID:2199733
下载:130 次
ID:1828703
下载:188 次
ID:1157023
下载:143 次
ID:1157010
下载:646 次
ID:1142998
下载:1029 次
下载:200 次
下载:1160 次
下载:528 次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8)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通关(8)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48次
资料类型:班会课件
文档大小:1.19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单元排查通关(八)
?易错点1 “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易错点2 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于局部电流方向(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易错点3 内分泌腺分泌的调控枢纽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1)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控腺体的分泌活动。(2)垂体能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调节腺体的分泌活动。(3)垂体是激素调节的中心具有调节作用但其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易错点4 误认为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H易错点5 激素是信息分子而不是能源物质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易错点6 炎热环境与寒冷环境的体温调节方式不同寒冷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易错点7 认为有尿糖就是糖尿病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1.2 g/L。当血糖浓度高于时就会形成糖尿尿糖的可能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脏病变等。易错点8 调节血糖浓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仅只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易错点9 机体自身组织也可能成为抗原抗原不单指病原微生物机体自身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易错点10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并将其消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没有将其消灭传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图像综合题是指通过各种图像图像综合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体现在“细”上。一是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予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二是细看图形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三是细看多个图像间的联系注意分析一个大题中若干图解能否形成相互【例①】 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激素①②的含量会增加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激素①作用的靶细D.骨骼肌受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答案D
技巧阐释:【例②】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的生理变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2)若坐标曲线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4)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是。答案:(1)抗利尿激素 淋巴因子 胰岛素 (2)静息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4)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 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技巧阐释:
1.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题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电刺激①处电流两A正确;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冲动可以由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直接电刺激肌肉也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正确;电刺激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故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正确。答案:C图示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各项中不会引发异常膜电位的是(  )
A.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B.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该神经突触处于低Na+溶液中解析: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时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Na+内流。由图可知异常膜电位电位差变小。所以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该神经突触处于低Na+溶液中都可以导致引发异常膜电位。而B中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则会导致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正常。答案:B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
A.K+、Na+    B.H+、K++、K++、H+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造成的故Ⅱ代表Na+。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故Ⅰ代表K+。答案:A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解析:图一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为正电位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为负电位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为正电位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答案为C。答案: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答案: C
6.试回答下列与动物抗利尿激素分泌和生理作用有关的问题。如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的抗利尿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Ⅱ.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下图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
(1)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生物膜之间可相互转换这是由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4)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低)。解析:Ⅰ.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虽然刺激①处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在此过程中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1)囊泡由高尔基体形成。(2)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换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由图中信息可知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通过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了细胞膜上水通4)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细胞外渗透压会升高。答案:Ⅰ.不属于 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或其他合理答案) 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体液(或血液或细胞外液)(1)高尔基体 (2)一定的流动性 (3)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4)高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
(1)在饥饿时如果X是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这一变化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等过程实现的;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上升有关。(2)如果X是抗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__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如果X是CO时段呼吸强度会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过程调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X是甲状腺激素请用箭头和文字描述c→d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解析:血糖的来源饥饿状态下血糖的来源主要通b→c的变化过程表示的血糖浓度下降过程此过程与胰岛素关系密切。(2)X是抗利尿激素则c→d表示抗利尿激素升高的过程。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进而是内环境渗透压降低。(3)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O影响呼吸运动是属于体液调节中的除激素外的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c→d时段上升呼吸运动加强。结合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和CO影响呼吸运动属于体液调节答案:(1)肝糖原 胰岛素(2)增加(大) 降低 提高(3)脑干 增大 体液—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4)如下图。TRH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即“促甲状腺激素”。
8.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与血糖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控方面。研究发现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都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摄食行为和细胞代谢不正常。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⑤代表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与图中a激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③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结构⑤中的某些细胞从反射类型看刺激→①→②→③→⑤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________________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4)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血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用瘦素来治疗某些人的肥胖症能否直接口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与其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它也能升高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升高可反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另外胰岛素分泌增加也2)结构②为下丘脑通过结构③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结构⑤中的某些细胞从反射类型看血糖浓度的高低作用于下丘脑调节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属于非条件反射。(3)据图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4)由于目前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都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摄食行为和细胞代谢不正常。因此绝大部分的肥胖病人血清中的瘦素浓度偏高。答案:(1)肾上腺素 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血糖浓度高)(2)神经递质 非条件反射 (3)②(下丘脑) 大脑皮层(4)偏高 不能因为瘦素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口服时经消化道消化而失效
9.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实验步骤:分组。实验组: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细胞内实验组 ① 缺乏 缺乏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结果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____特性;表中①应为________;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L-天冬酰胺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是即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答案:(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辅助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问题。(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T细胞产生的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为研究人的活化辅助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
A组 B组 C组B细胞 + + +未活化辅助T细胞 + - -活化辅助T细胞 - + -将三组细胞在相2、4、6、8、12、14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为: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B组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组可从第4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________天达到最高点。组与B、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组与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活化辅助T细胞____。解析:(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必须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才可以被其他的免疫细胞所识别和处理经过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活化的辅助T细胞(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加强免疫反应细胞在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B细胞和记忆细胞。(2)实验目的是研究活化的辅助T细胞的作用辅助T细胞是否经过活化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所以本实验的对照应该是A、C组由图示可知B组在第12天达到最高点。A组抗体含量始终为零说明在A组未活化的辅助T细胞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而加入活化辅助T细胞的B组抗体含量在三组实验中是最高的说明活化的辅助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并且使其产生抗体。答案:(1)吞噬 淋巴因子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注:最后两空可互换位置) (2)①A、C 12 ②未活化辅助T细胞 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抗体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1 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2 血红蛋白 0(0的最下角有个2) 和葡萄糖
3 葡萄糖CO(0的最下角有个2)和胰岛素
4激素 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1 3 B 3 4
C 1 2 D 2 4
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血液分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溶有多种物质,如无机盐离子、蛋白质及氨基酸、葡萄糖、脂类、激素、固醇、抗体、维生素以及溶解的O2、CO2、等。血细胞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脊椎动物的血红蛋白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不存在于血浆中。递质小泡在突触内。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传递信息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在突触内靠近前膜的部位含有大量小泡,小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小泡破裂,释放出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殊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的通透性,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虽然在体内,却不属于“内环境”,属于人体的外环境。呼吸道和消化道内的物质不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这些部分还没有被吸收或同化为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液中的血细胞、淋巴中组织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都不属于内环境组成。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