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彩手机美术主要有些什么课程,怎么样?

美术特色课程的设置
美术课程是许多专业学习的基础课,比如造型艺术、中国画、书法学、艺术设计、建筑学、影像设计、信息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家居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工业设计、广告学等许多专业都需要美术基础,例如2014年江西高考说明就指出:美术与设计学类:需要测试绘画基础的专业,如美术学、绘画、雕塑、中国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等。设置美术特色课程,可以满足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求学需要,为他们开拓更广阔的高考升学渠道,为高等学校输送高素质人才。
一、&&&&&&&&&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意义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过于整齐划一的弊端,满足学生求学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学生考试升学渠道,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不仅承认不同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
个性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个性化的发展,在特色课程设置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仅如此,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即可以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让教师去取舍,教学内容也可以由师生共创。一堂课的过程学生要经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怎样学”、“学得怎样”、“学后怎样”、“怎样更好”等心理历程。实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流动,充分发挥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与超越原始的自我。学校开展的美术教学工作贴近生活,主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形式进行制作,学习美术欣赏和评价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上美术课时,不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留给学生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也可用泥塑、剪纸、电脑绘画等形式来完成本课。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的变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教师在特色课程设置的实践中将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一、知识结构的完善。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美术特色课程设置是学校为创设特色学校的一种课程策略,也必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是变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关键。教学不仅为了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为了学生还为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在有限的时间内,“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与人类最崇高的精神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会最大限度地走近学生心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变化。从而实现高起点上的自我超越,把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
第三、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特色课程设置蕴含着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必须了解学生为前提,而且由于教师自己参与了课程设置活动,因而必然会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自然得到提高。特色课程设置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民主参与,权责分享的过程,它充满挑战,是教师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过程。
(三)、学校特色的形成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让学校美术特色课程建设和美术特色教育计划和策略得以落实,确保特色学校的建设和形成。科学的特色课程设置,是实现学生的特色教学需要和教师教学教育管理需要的保证。设置特色课程,为特色美术教学提供足够的实验空间和资源,以保证特色教育的目标有效地实现。
二、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要求
(一)、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创设美术特色教育的学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4、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二)、教师的基本素养:
1、首先美术教师必须是一位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
如果选择了美术教师作为职业,仅仅热爱艺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要有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大志。同样,如果我们仅仅把美术教师看成是谋生计的职业,那么我们的付出将是十分有限的,得到的回馈也很少。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明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2、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作为美术教师,要熟练掌握素描、色彩、中国画等专业知识和绘画技能,熟悉中外美术史,有较高的美术鉴赏能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应有“精通”和
“泛通”之分,要广泛地涉猎各种艺术形式,懂得欣赏和评鉴。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技能。
3、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创新精神。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理念,学会以新课程的要求指导教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应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进行,应关注学生的学、关注人文、人性、人的发展。它的创新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发展。不是说使用了新教材,改善了教学条件就是创新,就符合时代要求。
4、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教学手段要不断更新,多媒体进入课堂成为必然。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而计算机的运用则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性材料到理性知识的传授。我们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画家是通过作品的交流来获得价值的,而美术教师的价值则是在通过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研究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提高讲解与指导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美育质量。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伤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9、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素描考试,考查考生的造型基础和对形体、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和表现能力。
提高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现能力;对人物动态、人物动态组合以及人物与场景的整体表现力;对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的准确把握以及画面的构图和处理水平。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内容和结构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内容一般要根据美术高考或大学相关专业要求来确定。美术艺术类统考包括素描、色彩、速写三门科目。围绕三个主要方面来设置课程:1.素描:人物头像.石膏头像;2.色彩:静物;3.速写:人物速写。在高考中,素描考试,考查考生的造型基础和对形体、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和表现能力;色彩考试,考查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和色彩技法表现能力;速写考试,考查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人物动态、人物动态组合以及人物与场景的整体表现,同时注重考生对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的准确把握以及画面的构图和处理。因此,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内容,在美学素质上下工夫外,还要以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要求为重要内容。
(一)美术特色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遵循如下基本原则: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美术课程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素描、色彩、速写的能力。特色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张扬个性,进一步提升特长奠定基础。针对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美术高考或大学相关专业要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美术特色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升入不同层次的高一级学校继续教育的需求。
(二)美术特色课程设置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特色课程要求,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美术鉴赏、素描、速写、色彩四门课程。素描、速写、色彩三门课程是美术类高考要求的科目。美术鉴赏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美术鉴赏对学生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三)美术特色课程设置模式:特色课程是在学习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同时,完成美术特色课程。利用美术课课时加上校本课时,把课时增加到主课的课时,一般是每周六节到八节。结构模式是:美术鉴赏+素描+色彩+速写。课表安排上比较集中。每周一两个下午或上午。
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特色课程中担任美术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我们美术特色课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有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同时,对美术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学校内部要有个更为明细的专业分工,便于教师能合理选择适合自己,又能互相协调的进行各模块教学内容的开设,以便更好更专业的搞好高中美术教学。
四、特色课程的校本开发
在课堂教学中,除围绕高一级学校招生科目或者说高考科目设置课程外。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还要根据课堂及教材的需要,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注入新鲜内容,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课程,缩短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不但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助于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动力。同时,提供近距离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美术的乐趣,从而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其次综合实践,在特色活动中传承文化&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美术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厚美术素养。乡土资源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无疑是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和经验世界,培育“精神故园”的有效之途。
美术课程的资源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学校内的美术教学资源:图书馆资料资源、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美术教学设施与设备等。校外美术教学资源:公共文化设施、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信息化资源:信息获取、信息交流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一致,使各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不相同,每一地区、每所学校、每一位美术教师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当地的教学资源以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要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空间,美术教师可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课程,设计融和各学科领域为一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1)以本地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家乡的自然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但往往不被我们重视和利用。其实以家乡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如:泥土、鹅毛、稻草、树枝、麦杆、棕榈等,做成陶瓷、小动物、挂件等小工艺品和装饰品。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
(2)以家乡为实践基地,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针对具有固定空间形式的建筑、自然景色、文化艺术资源,开展校外写生艺术实践活动,既能有效提高视觉图象审美能力,又能传承民间文化,既能引发学生写实地线描速写写生、照片拍摄、文化采风,感受家乡山石造型艺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美术实践能力,还引导学生联系和关注了社会生活。&
(3)以美术作品为载体,向校外辐射,宣传保护家乡人文景观
。还有一些是无形的,如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自身专业的理解等;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已经搜集的许多图片和特色教具,有些是无需或难以量化的,如家乡地方艺术形式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中等,实际上这些成果都是重要的,这里更多的是介绍有形的,可量化的成果。&
(一)编写出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教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课题开展以来经过多方搜集,主要整理出了风光、民俗、工艺这三大地方艺术板块。(二)创新传统的美术课堂,引入大量鲜活的乡土资源,能给学生清风拂面之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再加上,乡土资源是学生可亲可感的材料,学生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在识记、理解、消化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觉悟等方面也会倍增效率,美术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三)加深学生对家乡乡土资源的了解和认识,培养爱乡之情
(4)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要注意方法,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用恰当的方法,形成自己开发利用的特色。如此丰富的乡土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有时又会因其丰富,大而无着,这是其一;其二,同一切资源一样,地方美术资源也有其可用性的问题,也有一些不适合介绍给学生;其三,对于具体教师而言,资源不仅存在可控性问题,教师所受到的教育、生活的区域等决定了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占有和支配的限度。&
因此,在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同时,要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及优势,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用恰当的方法,本着有用实效的原则,形成自己的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特色。
五,美术特色课程的评价
课程评价的取向主要有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方法。
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着重于判定教学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美术特色课程的设置是为实现达到升学目标,高考要求,是判定教学结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过程取向的评价“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其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评价是他们平等参与、协商,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尤其强调评价主体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后两种评价取向在方法上主张质化评价。艺术课程评价在扬弃目标取向的基础上,更多采用了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评价,这使艺术课程的评价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评价
艺术课程不仅仅关注对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整体艺术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估,还强调对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在文化修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标准规定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设计评价工具,开展对学生的整体评价。
·艺术与生活方面:主要针对学生能否积极地感受生活和自然,能否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艺术要素和组合方式,能否通过艺术作品发现生活的情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能否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和美化生活等。
·艺术与情感方面:主要针对学生能否关注和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否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能否自觉地用艺术的方式调节、梳理自己的情感等。
·艺术与文化方面:主要针对学生能否认同、尊重各民族的艺术文化传统,是否有兴趣了解艺术的历史和风格,能否捕捉到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能否积极地参与学校、社区的艺术文化活动等。
·艺术与科学方面:主要针对学生是否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所了解,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二)、注重对艺术学习过程的评价,使评价与教学活动、评价与具体的艺术活动情境融为一体
艺术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像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艺术学习方式。因此,艺术课程的评价,更应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变化,教师只有及时针对这种变化或问题,给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在传统艺术教育中,评价是与教学活动、与学生具体的艺术活动情境分离的,这种评价大都发生在学习过程结束、艺术作品完成的时候。它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学习情境,只针对某个客观的、孤立的学习结果。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与其所发生的情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现代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这种趋势也反映到评价中,要求改变以往对学生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评价脱离其习得的过程,脱离知识技能的具体应用情境的状况,要求评价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任务紧密相连,使评价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
综合艺术教育充分体现了这一当今评定改革的重要特征,克服传统评价弊端,发展一种把丰富多彩、生动多样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高度融为一体的“无迹之迹”的评价。按照综合艺术教育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在评价目标之内:由于任何艺术的学习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延续,评价必然是一种随时间对证据收集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学习结束时的一个孤立和单一的事件。很显然,这是一种注重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而不是其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的评价与其说是一种考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的插曲或阶段。这种评价往往与教学活动融合得严丝合缝,既不破坏也不中断教学进程。这就好像是纺织,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是“经”,各种评价是“纬”,二者像在织物中那样,紧密地纺织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这种与教学融为一体的评价,符合成熟艺术家成长的规律。众所周知,对那些成熟的成人艺术家之能力的评判,多半不是通过学校式的“卷面考试”,而是通过对他们作品质量的即时的和随机的判断进行的,换句话说,是通过书评、演出评论、美术评论、画室内召开的现场评论会等进行的。所以对学生艺术能力的评价应该与其艺术实践接轨,通过对他们作品的随机式判断展开评价。
“无迹之迹”的随机性、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艺术活动中,通过与他们对话,观察创作过程以及运用卡片式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促进其发展。比如在师生对话中,学生被频繁要求解释自己创作作品的步骤,并从过程的角度评价自己作品(如你为什么这样修改?你觉得这样修改对作品有好处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为达到对过程的评价,教师必须认真地和随时地观察有关学生之知觉、创作、反思等过程的迹象。这种观察可以从围绕创作活动过程中的草图制作、反复修改、回头反思和对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知觉活动中寻找评价的证据。
不管这种评价以何种方式进行,都不带传统考试的痕迹,而这种不带考试痕迹的评价一旦得到强调,教师就不再以学生为敌人,教学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充满乐趣和生机、给学生以自信和鼓舞、多种可能性敞开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理所当然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再像传统考评那样,会对学生构成威胁,使学生感到恐惧、神秘莫测或遭受挫折。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特色美术教学中,要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学生直接参与对自己以及对其他同学艺术活动和成果的评价,这不仅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感到评价是神秘的、外在于他的,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尤其是自我反思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另外,过去家长时常游离于学校艺术教育之外,对孩子在校的艺术学习关注不够。我们认为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可以为孩子的艺术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他们确立对艺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受到重视。美术特色教学评价,要改变以教师评价为主的现状,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
六、高中美术特色课程设置
&高中美术特色班,作为有别于文理科班的特色班级,在开设这个班甚或在准备创办艺术特色学校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办特色学校。其次是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将创特色学校比作一节课的话,当然要先确立教学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可能谈到办学思路、方法或策略。否则即可能有“盲人摸象”的偏见。
本文拟从以上两方面入手,谈谈高中美术特色班课程设置中的策略问题。
(一)、明确办特色学校目的
学校办特色学校,设置特色课程,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缘由。一般而言,大致可分为二大类:其一,学校条件优越,软、硬件设施一流,生源优质,为了进一步拓宽学校的办学面,拓宽学校的高考途径,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这类学校办特色,我们可称之为“锦上添花”型。如南京九中,其本身就是江苏省的重点学校,位置好,生源优,文化课高考成绩优异,为了再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和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途径,扩大学校更强的知名度,南京九中也办了艺术特色班,包括美术和音乐,很成功,文化课高考依然强劲,且艺考成绩亦是不凡。其二,学校于所处在的地、市学校中处于软、硬件尚可,但不是一流,学生生源情况不甚理想,如专以文化课冲高考,在当地缺乏竞争力,而学校又想在学校间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抢占先机,甚而形成新标杆。办特色教育就成为不二的选择。这类学校居多,我们南昌市实验中学、南昌市第十八中学也应算此例。南昌市实验中学自1985年创办艺术类音乐、美术特色班以来,先后向中国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各类大专院校输送了1300多名合格新生。并为部队和各级体工队培养和输送了60余名体育、音乐专业人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学生充分发展和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促进了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1000余名学生分别在各类学科竞赛,音乐、美术、体育竞赛和全国、省、市‘中学生艺术节‘的比赛活动中获奖。而今经过几任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将一所曾在南昌市渐被边缘化的学校办成在本市及周边地区较有影响的省示范高中。校教育教学成绩突出。6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6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刊物或论文交流会上发表论文。学校初中重点中学升学率稳居全市前列;高中高考升学率稳步提高,尤其是高中艺术类高考升学率连续21年名列省市前茅,达95%以上,近5000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其中全国各大音乐、美术院校均有来自实验中学的毕业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1000余人次。连续获省、市中学生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全国中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学校获全国“群星奖”、“全国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典型学校”、“全国百所禁毒宣传教育示范学校”、“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省德育示范校”、“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会”、“省安全文明校园”、“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获得全市“目标管理先进达标学校”、“教学质量奖”、“办学特色奖”、“评议评价工作先进学校”、“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质量优化工程先进单位”、“南昌市先进团委”、“南昌市模范职工之家”等12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出色的育人成果,赢得市民的交口称赞,成为省市有影响的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学校”。尤其近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引领下,实验中学艺术与文化双突破,高考业绩逐年增长。在本地区的社区影响也日益彰显。这和学校抢得先机和多元办学的策略是分不开的。南昌市第十八中学,一九六三年建校,一九九八年经市政府批准增挂为“南昌市艺术职业学校”校牌。2000年经市教委批准创办综合高中,是一所集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为一体的市属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南昌市中心象山南路口东书院街八号,古豫章书院旧址。该校是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及生源培训、教学实习基地;全省规模最大的具有艺术特色的综合性学校。美术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定为全省重点建设专业,美术学科被南昌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十大名科之一。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南昌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江西省重点建设专业(美术专业)、南昌市重点示范专业、南昌市首批十大名科(美术专业)。“策略”是什么?策略体现为一种眼光、一种态度、一种思维。选择走特色办学的道路即为一种眼光、态度和思维的体现。
(二)、明确我们的要办特色学校的教育目标,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培养目标,是开设特色课程的方向,是办特色教育的宗旨。对于这一问题,也要从二方面来看:一是要看招收什么样的生源;二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
生源,常常让办特色学校的学者困惑和无奈,每个学校都想招文化课成绩优异、专业突出的学生,当然这仅仅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我想很多学校都会遇到此类情况,文化课好的不来,专业课好的进不来,这牵涉到招生门槛的问题。设定什么样的门槛,学校是主动与被动并存的,南昌市是这样的其他城市也是这样。关于“门槛”,因时因地因人有很多变数。第二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很关键。标准答案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大学生和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但这未免太空了。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具体点。特色班的学生都是要参加艺考的。要想在艺考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这样一来,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就比较明朗了。首先,要把他们培养成技术型的人才,表面看好像和我们现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相悖,其实不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第一点即是“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材料和技法”是特色班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我们要做的是强化这一部分而减弱了另一部分的学习。再则特色班学生的学习,也是将审美贯穿始终的。我们认为技术和审美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审美的美术技术如何存在。但特色班的审美教学和普通班学生的审美教学是有区别的。普通美术课的审美学习是宏观的。比如高中《美术鉴赏》是将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学习纳入到整个美术史的进程中去宏观分析和感悟。而专业班不一样,我们只是针对特定画种比如素描、水粉画作适应不同类型高校考试需求做的微观审美倾向训练。简言之就是同一种材料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语言产生的不同审美倾向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助于发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适应不同风格取向的考试需求。以上是仅从专业培养的角度来看特色班学生培养方向,还属于方法论的范畴。从策略的角度去看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在教学中这两者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这也是很多办艺术特色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觉得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面对这也还是策略的问题。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是如何解释“策略“的:“1.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2.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形势”是前提,作为学校而言,面临的“形势”不外乎是生源素质和高考的评价与录取方式。这种形势是变化和发展的。因而我们要认清“形势”。认清了“形势”就是摆明态度,只有态度明确了才能制定方针,选择方法。管理者和教学者的态度是什么,很重要。我们是培养全能型选手还是专攻型选手?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是要培养既能考清华美院又能考清华文化课专业的选手吗?这个例子看起来很可笑,但它可能表达了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之所以可笑是目标太高了而已。但想同时冲艺术二本和文理科二本的想法存在于很多高一乃至高二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之中。归根到底,有这种想法就是认不清形势,认不清形势必然会带来教学策略上困惑。
通过对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再来谈谈高中美术特色班的课程设置策略。尹少淳先生对教学策略的类型有过归纳,其中有“宏观教学策略”与“微观教学策略”之分。篇幅所限,本文仅从宏观教学策略的视角谈特色班的课程设置理念。宏观教学策略是“为完成一项长期的宏大的教学任务,对这一任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制订的系统策划及采取具体措施”艺术特色班的教学确是一项长期的宏大的教学任务,因而需要制订系统策划的课程设置。
有了总的办学目标,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如前所述,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就是艺考生,而非兼报文理的考生,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要考量的首先是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以及时间、资源的配置。目前艺考的基本形式是,先考专业,考专业中又先是省联考。近几年省联考一般是在每年十二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考试科目为素描150分,色彩150分,速写75分。省联考专业过合格线,再参加校考。录取方式一般分为几种(填报志愿方式略)。专业过线,不少大学录取方式是文化课分占30%,专业课分占70%,按综合分录取;美院一般文化课分占40%,专业课分60%,按综合分录取,另还看语文、英语的小分。尤其英语小分会拦到一批考生,比如中国美院英语小分要求75分,就曾拦到我校特色班的不少考生;也有学校专业过线、文化课过线,以专业分从高到低录取,我省以前是这种方式,现在南京艺术学院也还是以这种方式录取;也还有些学校专业和文化课5:5综合,甚至两个分数直接相加的也有。2015年江西省规定,按第二批普通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的65%划定省属本科高校艺术类专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艺术类专业本科省控文化线)。形式多样,却都综合考虑文化和专业两方面成绩。一般特色课程高中,艺术班执行本市中考招生的标准,文化课达市普高建档线,并综合专业考试成绩录取。这样的生源,文化课、专业课过线基本没问题。关键是综合分和综合排名,看学生是否录取。我市对艺术特色班的考评,是看过线情况,而不是看录取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部分学校的办学经历和经验。我们认为专业课时安排较为合理的是高一每周十二课时(三个半天),高二每周十六课时,高三(上)约十月开始进行专业集训,较为符合应届考生的教学需要。现在由于社会办学大量涌入,复读生的冲击,已让应届生遭到更大的专业冲击,如能提前集训时间则更有利。当然在当今教育大背景的形势下,公立学校受到较大限制,能维持这样的专业课时已成问题,再谈加强恐怕是奢望。再从文化课的方面而言,学生和文化课老师压力也很大,艺术生尤为头痛的科目是外语和数学。以生源的素质而言,都需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补习才能勉强跟上。
如此,从教学策略来看,应该思变。如何变?还需从特色特办入手,这里是论坛,提出仅供大家商榷。减少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加强专业和语、数、外的教学,应是解决特色教育课时紧张的突破口。采取突出重点,解决课时分配的办法。其次就是降低文化课教学难度,抓基础,不要将时间花在无意义的拔高上,毕竟每年艺考的文化课本科线只有三百多分,艺术班学生考的最好的不过500分,能在400分左右已是很优秀的了。
(三)特色专业课程设置
高中两年半的专业训练,半年的文化应考强化。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课程的设置就特别要注重影响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影响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生源的专业基础;二、将来报考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三、专业考试科目(主考方的主动)
第一,关于生源基础,主要有两类情况。其一,热爱艺术并有志于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一类所占比例极少。其二,文化课比较薄弱,学文、理科中高考无望,被动选择艺考作为应对中高考的另辟蹊径。专业基础较弱,甚至零起步,这是大部分艺术生的状态。素描是夯基础,必须占用大部分时间。夯实了基础,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素描从石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人像、真人写生等都走一遍,色彩训练包括色彩基础知识、单色、色调、变调、构图、空间、写生、默写等,速写有静态速写,循环动作、生活速写等。这种专业课程设置的理念有别于社会上的美术培训班的概念的、套路化的训练,可能学的慢而困难,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美术的整体认知和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且发展潜力大。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情和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学校的责任。
第二,将来报考学校的定位。主要针对高三集训,考前的集训对于艺术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的定位也可作些分类,基本点:二本。主攻方向:1.普通本科院校艺术系,2.综合性重点大学艺术院、系,3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之下,高三的专业集训就要根据本届学生的专业基础,学生的不同层次,发展方向,制定因材施教的专业课程课时及训练科目,必要时进行分层次教学。考美院和考普通院校美术系的专业训练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在艺高中经常提到的所谓联考,校考及考美院的画风的不同,其实不是画风,而是评分和招生的标准和培养方向上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类型学校的选材方式上的差异性。从策略的角度考虑,专业教师在教学上应有理性的分析,要有预见性和教学计划性。
第三,专业考试科目,艺考的专业考试科目有它的相对稳定和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也决定了专业教师在课程的设置上,找到一定规律,但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江西省的专业考试科目来看也都是有变化的,一九八六年年考试科目是:素描人头像、速写、创作,一九九六年就有美术学考素描头像,色彩静物,设计类考头像素描、色彩、设计,还有加试美术知识题,到现在统一考素描头像、色彩静物、速写人物的变化。色彩静物的考试也有着写生到默写的改变。各个校考的考试科目就又有着更多的变化了。江西省2011年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为一、速写,通过对人物动态速写的考试,测定考生在短时间内捕捉人物比例、动态特征及绘画感的敏锐程度。考试内容是人物动态速写(写生或默写)。二、素描。素描是学习造型美术的基础。通过素描写生或默写测试,检测考生对物体的外部形体比例、空间结构以及质感塑造等造型全元素的理解和表现力。考试内容是静物组合(写生或默写)。三、色彩,色彩是美术专业考生的必考科目。侧重考查考生的色彩感觉以及艺术语言的运用能力。考试内容是静物(写生或默写)。江西省2015年美术统考共3个考试科目,科目一:素描,科目二:速写,科目三:色彩。
目前,总的方向上是素描、色彩加速写,这种二或二加一的模式,也有特殊的学校考设计,如清华美院、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即使素描、色彩考试也有头像、半身像、石膏像、静物、风景以及写生和默写的多重变化。面对这种局面,专业课程的设置就要在全面性和针对性上有统畴的规划。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美院的设计专业素描考试都是画石膏像,且基本在伏尔泰、小卫(美第奇),塞内卡、阿格里巴中选一个,这是个公开的秘密,导致了大量考生素描训练,全部着眼于此以应对考试,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画法概念单一,我把它称之为“空中楼阁”的学习方法,后果是中国美院学生素质下降,基础薄弱。正是基于此,近年来中国美院的素描改画人物,还有色彩,中国美院的色彩考试经历了写生-默写-画照片-写生,其目的无非是避免某些社会办学中的“速成”考试培训,带来的生源素质下滑的弊病。
第四,高中美术素描课程设置。高一上学期:静物结构素描,高一下学期:静物明暗素描,高二上学期:头像基础知识,高二下学期:头像应试技巧,高三上学期:高考冲刺(以联考大纲为冲刺方向)。
高一上学期设置静物结构素描课程。这个学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初学绘画的同学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内容与美术高考的要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与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并且养成正确的绘画观念。美术基础知识,知识要点分两大部分:(美术高考概况
与素描绘画技巧基本知识。)1.美术高考概况包括:院校分类与简介;不同院校考试内容情况;各院校招生情况;本省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情况;
2.素描工具使用基本知识:工具的种类与准备,工具的运用,削笔的要求,如何贴纸,素描工具真伪的辨别;画架使用的方法,握笔的姿势,如何拉长线条等等。
素描基础技法(结构素描)概述:什么是结构素描?学习结构素描的作用?
1.练习拉长直线与握笔的方法:几个支撑点与力臂对画线条的作用。
2.练习方体逐步控制直线
3.透视知识点的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物体比例在不同透视下的变化。
4.构图原理与考试要求:均衡,上紧下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等。。
5.物体体积关系的表达:三线原理(轮廓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
6.线条的轻重:线条的轻重与两个因素有关系,一是光,二是固有色。
7.画面空间的理解与表达:线条虚实轻重,对比强弱的控制。
8.质感的表达:石膏,棉布,毛绒玩具,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单薄与厚重等。。。。
高一上学期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石膏几何体为学习道具,因为它更直观,更好理解,考试除了测试绘画技巧意外,建议增加理论知识的抽查。
高一下学期设置静物明暗素描课程。在上学期基础上,本学期课程通过静物写生与临摹注重培养学生对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知识的结合运用,了解明暗产生的基本规律与明暗在造型上的运用,使学生在通过明暗能观察物体的型体结构同时也能准确的分辨明暗深浅的不同,做到形不离色,色不离形,尽可能做到形色结合,为画人像打好扎实的造型基础。
教学内容分两个知识点:1固有色;2.光影色;3:色调的运用。
1:固有色,指的是物体本有的颜色,色彩里有红黄蓝绿等,素描概念的固有色专指本有物体黑白灰的深浅,如头发是黑色,皮肤的淡黄色,头发与皮肤就有一个明显的色调区域,皮肤再重也不能超过头发的暗面,静物也同理;通过固有色的练习养成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大的黑白灰颜色的布局习惯,训练方法建议一开始采用小色稿,临摹写生均可,但要求一开始画面物体的物体不要太多,并且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固有色反差明显,比如黑陶罐白衬布等,等学生有主动辨别固有色的习惯以后再慢慢添加物体,这个练习两到三周。
2:光影色,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面五调,单个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出现受光面背光面与侧受光面,简称黑白灰,但要与学生讲清楚这个黑白灰与固有色的黑白灰不是一个概念,五调指: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这五个调子是把色调与物体结构结合的关键,也是与上学期知识点承上启下的关键点;五调的练习建议采用写生并且打聚光灯,先从一个石膏几何体开始观察,然后逐渐增加物体数量与难度。
3:色调的运用,色调的运用分两部分:a上色调的手法;b&
色调效果的表现。上色调的手法有:排线条,涂抹;排线条前部分都有练习,不再累述;主要是涂抹手法,涂抹的工具有纸笔,餐巾纸,手指,棉布,干面包等,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擦抹?并且表现不同物体不同效果的时候用什么工具擦抹,比如画大面积背景或衬布的时候应该选用餐巾纸,小面积的地方用纸笔或手指,棉布干面包一般不太用;总之大面积的用大工具,小面积的用小工具。
色调效果的表现有:主要指的是光感,空间感与质感,物体上了颜色以后真实感会加强,(可以找一些写实素描让学生欣赏)真实感的加强不光指的是体积,那是基本的,要配合光感,空间感与质感才能达到真正写实素描的效果;光感与空间感要通过完整静物写生并且利用强光源仔细观察达到训练效果(最好一开始用白色物体,因为白色物体色差明显);质感的训练也是利用强光,只使用单个物体,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个训练可以采用局部绘画的方法,画面完整或不完整均可。
此学期主要内容是色调,绘画对象是静物,不要过于贪多贪快,把形与色的运用能力加强才达到教学目的,当然有少数基础比较强的同学可以另外加大静物的难度与绘画纸的大小,建议这个学期不要过早画头像,考试内容应该是全因素静物素描。
&高二素描上学期设置头像基础知识课程。
头部的基础知识分为:构图的要求;抓形的比例透视要求;五官型体结构与解剖结构;头骨的型体结构与解剖结构;脸部颈部肌肉结构与运动变化;头发与衣服的画法。因为这个学期主要是以头部结构为主,所以不强调头部黑白灰的变化。
构图主要是指头部在画幅里的大小,严格的说构图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用处不同,但考试有考试的规则;考试的要求就是头部在画面里不要太大或太小,不顶天不立地,一般上紧下松,下巴要过纸张中线三分之一为合适;比例指的是三庭五眼,透视要多用几何模型启发整个头部不同面的方向,以能看见三个面为好;五官与头骨的解剖应该讲透讲细,因为这个是得分重点,脸部颈部肌肉可以大概的讲解,毕竟头像的外形受骨头影响最大;头发的画法要注意质感与虚实的表达,不能画成假发一样,而且要注意头发能长在头骨上不要画分离了,衣服要注意领口的变化,不能太呆板。
不建议这个学期用真人模特,应该多用石膏模型,如石膏的五官,石膏的头骨,石膏的肌肉,石膏分面像等等,能打灯最好,在这个学期后期可以有选择的让一部分基础好点的同学画点石膏头像;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绘画的初衷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远远大于理性理解能力的事实,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把握如何易学易懂易操作为重要原则,教师多示范,多用直观式教学,等学生建立了信心与兴趣,再考虑加强理论教学。
高二下学期素描设置头像应试技巧课程。
人物头像是高考必考的题目,在训练方式上一定要紧扣评分标准,能得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人物头像的评判方式有以下几点:
1:不要跑题; 2:构图; 3.形准且神态自然; 4.型体结构判断肯定准确; 5.基本解剖知识准确; 6.大的黑白灰明确;
7:虚实与质感表达明确:。
很明显第一点没做到,后面做的再好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第二点构图,这个相对于静物来说构图的方式简单可变化少,一般就是指上紧下松,眼睛前方的空间多留点,比较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头部占画幅的大小,太大太小都会让第一印象不好,一般指下巴要超过纸的中线三分之一比较合适;第三点抓形,这个是很关键的一步,头像的外形比静物难度大很多,如果这一步失败,阴影就没办法上,所以一定要形准才上颜色,神态也是抓形非常重要的一个得分点,如果外形抓准,神态却很别扭一样会影响分数;第四点:型体结构的判断指的是如何把复杂的型体看成简单型体的过程,这个过程错误会失去体积感;第五点:解剖知识是一个最复杂的系统,就高中生这个阶段不可能完全掌握,教师应该有重点有选择的教学,头骨是解剖知识的重点,这个不可以省略,要理解透,但作为头部肌肉要有选择的教学,对外形影响大的可以解释,影响弱的可以不解释,以免知识点太多造成不必要的学习难度与心理负担;第六点黑白灰相对于静物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头像的固有色简单,就三个头发,皮肤,衣服,所以讲清楚固有色大的黑白灰就不会有大问题;第七点:通俗的讲法就是深入,其中虚实的对比,质感的表达是深入刻画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与素描静物一样,素描静物画的好的同学,在这方面能表达的很好。
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教学进度的安排,在前面因为都是新知识点,教学进度相对统一,而这个学期同学之间的水平差异会出现较大差异,基础比较弱的可以不要去赶进度,适当补补静物加强理解以后再画头像效果会更好,基础好点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当然两头的学生相对来说占少数,但教师要做好三种教学进度的准备。
从这个角度而言,回到起点,我认为我们特色学校的办学策略,应该是走最基本而又规范的路数。循序渐进,夯实基础,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高中两年半的专业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基本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们的“不变”是找到学习艺术的最本质的东西,按照艺术学习的规律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艺。
在“艺考热”饱受诟病的当下,本文旨在通过从特色班课程设置的策略角度说明。特色教育与素质教育本质上并不相悖。如果我们以正确的态度认识特色教育。我们就会发现特色教育不仅是为了应试,在更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素质更健康的发展。在培养更专业化的艺术人才教育中,艺术特色学校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要具备怎样的眼光,在办艺术特色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作出一种理性选择。
办出一所既能给本地的有志于艺考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系统学习的园地,又能为艺术院校输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学生。创品牌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应是美术特色教育肩负共同责任。
七、初中阶段的美术特色课程设置
初级中学阶段美术特色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是和高中美术课程设置模式基本一致,课程内容相对应,它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授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课程的设置还更加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快乐。如今的孩子从小就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与压力,我们希望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快乐。我国学者杨明全在《我国人才战略与教育文化启蒙》》一文中曾写道,“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承载着大人的期待,在沉重的负荷下无奈地看着童年渐行渐远”。所以希望学生们通过对特色课程的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快乐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以及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的顽强意志。特色课程设置是依据教育部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实施的,它既立足于学校的办学需要,又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又加入了本土优秀的文化资源。如此的新型特色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会更加全面到位。
一、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特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多以校内为主导、单一、缺乏新意,甚少去校外进行教学活动。因而,校外教学的实施步履维艰。如此看来,要改变现状只有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资源,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拥抱社会,感受生活中的艺术魅力。同时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更加投入进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师,仅仅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专业水平是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下的需求。而美术特色课程的提出,让很多老师们的压力倍感增加。在常规工作的压力下,又新添置特色课程,加之他们对新项目的陌生感,还得培训、学习,种种压力让他们力不从心。因此,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对美术特色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应合理分配工作量和培训时间,适当地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甚至还可以在待遇上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
二、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完善与举措
对于美术特色课程的设置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改变以往由老师为主导,转变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在《杜威教育论著选》中曾提到:要“持久的改进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途径上”。因此,让学生们自由的发散思维寻找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主题,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探究事物的本领。
课程类型设置上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我们将这些多样的资源引进课堂里,进行现场展示、艺术家亲自讲授、动手操作等,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兴趣以及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切度与感受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相互结合,如兴趣小组、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将美术课程的学习扩展到课外,将独立完成的研究性学习转变为合作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把知识融合贯通的本领、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
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展对于教师们自身也增加了不少挑战,对民间美术知识的匮乏得需要花费些时日进行学习,才能更好的胜任特色课程的教学。教师们多方面途径间学习美术知识,如,通过学校请民间艺人进行讲解;通过大学或者教育部专门组织对美术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甚至教师们还可以下访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室进行考察、学习,亲临现场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地观察后,教师们可能会对民间美术更有心得,再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课程。这样也改变教师们只会照本宣科的被动教授方式,转变为主动参加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创新的新型方式。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特色课程的设置将会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同时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入、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可以使学生们学会发现身边美的事物,学会把知识更好地加以运用到生活中。
八、美术特色课程设置要重视弘扬地方美术特色文化
美术特色课程设置要注重安排地方美术文化课程,既有利于传承地方美术文化,又有利于形成美术课程的特色。
一、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要引进地方资源优势
1.传统美术资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汇集了各名族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美术资。江西的陶瓷文化,傩文化、南昌瓷板画、南昌黄秋园书画,婺源明清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甘肃有闻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艺术,天水麦积山艺术、酒泉丁家闸魏晋墓壁画艺术、马家窑彩陶艺术;河南有朱仙镇木版画、睢阳“泥狗狗”浚县“泥咕咕”开封的汴绣、官瓷,洛阳的唐三彩,新密的石雕、玉雕、砖雕、木雕,南阳的木雕画。江苏有邳州的农民剪纸,扬州漆工艺,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南京秦淮花灯,陕西的刺绣、庙画、皮影、剪纸等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传统美术资源。从原始的画、彩陶艺术、商周青铜、汉唐遗风到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这些都无不展现着美术资源雄厚博大的独特艺术遗韵。
2.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观彩塑 、
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
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 编织。包括草编 、竹编
、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
、纸编等。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二、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设置上要适当地设置地方美术文化特色课程。
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术资源、独特的民族民间美术为基础,要根据各地方、各校实际情况,设置适合自己学校特色及学生培养需要的美术特色课程。
1.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立足本土,强化地方特色,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思路。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小学低年级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欣赏与简单制作为主,比如可以开发剪纸等校本课程。中高年级则可适当加入传统美术知识传授的内容,使学生从小就对传统美术能建立一个广泛的了解基础,并且可以开设多种形式的制作类校本课程,如剪纸、泥塑、麦秆画等。中学阶段则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热爱并简单掌握一定民间美术技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贯彻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开发“典型课例”、编写美术校本课程教材,进行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的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以丰富的传统美术、民族民间美术为前提,但并不意味着特色课程设置,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必须贯彻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以高考中考要求为主,突出地方美术文化特色为辅。
3.构建“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库”,便于交流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这是基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如今,各省对以地方特色为基础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都比较重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方面探索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各校对以当地美术资源为素材开发的典型课例、校本教材,还没有形成一种整合的思路。这就非常有必要依托网络建立一个“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库”。这个资源库,主要是为了各地区教师将当地有特色的传统美术资源、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上传共享,将自己所开发典型课例、校本教材上传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将自己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体会与其他教师分享。
三、特色课程引进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与美术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策略
1、教师要有多元的课程理念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学科专家对课程的开发只能做出普遍性的假设,最终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内化以及建构价值都是由师生共同来完成的。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关键,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建设者。教师要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从实际需求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与认知的地方美术资源作为发掘对象,结合当地及本校特点,将独特的地域优势转化为课程资源。基于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连接需求,应贯彻“情境化”的原则,让学生参与一些环节的工作,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生参与地方乡土美术教育资源的本体研究,增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互动,这是促进其理解并融入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
《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综合探索”体现了教育的综合趋势,把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为提高学生的“软”艺术素质,实现多学科渗透这一重要的课程理念,应越过固有的美术框架,与其他艺术、科学、哲学等进行交流和对话,特别是各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地方传统美术具有本土人文学科特征,是美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纽带,结合学校所在地域文化创设广泛的文化情境,将地方传统资源引入课堂,跨越美术原有的边界重新谋求组合,是对现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弹性空间的一种充实,将给整个美术教育带来更多的自主权。当前,导入地方乡土文化,引导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学习和传承,是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这些资源既有中华主流文化的共性,又保留着浓郁的地域文化个性,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恰恰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彰显。
2、适当设置地方美术和传统美术文化课程。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的保障,把美术课程细化,适当设置地方美术和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课程,能彰显地方美术文化特色,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更能让学生形成专项特长。美术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选择、变更和补充的,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不是课程的全部。首先应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利用国家教材,是使用教材,通过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美术素养。国家教材的编排是针对全国大多数学生的使用而编排的,照顾的是全面。而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关注学生自身特点,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地方特点“因地施教”,才能为各地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一个优质的桥梁。
特色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究竟哪些地域性资源具有开发价值,必须经过教育哲学、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三层筛选,把经筛选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进行加工、提炼,通过交叉整合,将课程资源转化成美术课程。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相关的课程资源,使国家课程与地域性美术文化紧密联系,增加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内容,将探究学习引入课堂,这是对国家课程内容的拓展、延续与补充。
3、开发地方传统美术资源,推进区域性美术教学整体发展。地方乡土美术有着典型的原发性特征,反映了本土独特而深沉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具有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回归感。当代社会的高科技越多,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容量的环境,乡土美术恰好与电脑社会相平衡,调节并补偿了人们现代生活引发的精神需求失衡。
开发利用地方传统美术资源,离不开课程设置为它提供的平台,有了传统美术文化课程设置才能实现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但是在设置课程之前,必须充分开发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社会上虽然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艺术课程资源,而文化资源不一定等同于课程资源。地方传统艺术经过历史的沉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范例或教育资源,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合理开发,是一个在继承和借鉴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构建地域性美术课程体系,有一个开发、整理与实施磨合的过程,存在着转化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实地考察与调研。访问民间艺人,寻找当地的艺术品,考察古建筑与民俗风情,收集、归纳和整理原生态的传统美术资源。
(2)资源状况的初步分析。分析乡土艺术与当地人生存方式的关系和价值观;分析其美学品质、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分析其它共生关系中非民间美术的联系。
(3)教育资源转化论证。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对照本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以现代性的视角来审视与分析本土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对相关资源加以甄别与筛选,确定重点,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实践能力的课程资源。
(4)有针对性地设置特色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彩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