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无名指小指发麻末端环脂性骨折,肌肉被撞,缝七针。职工意外保险怎样理陪,。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当地社保局会安排你去做伤残鉴定,按伤残**社保局会给你赔付
俞芳er &7-04 21:35
按伤残**赔付
q&7-04 06:52
猜你感兴趣【转贴】手掌脚膝穴位可以治百病,灸可补阳&,艾灸疗法调理阳痿最有效的方法,艾叶治疗前列腺,艾灸减肥好
手掌脚膝穴位可以治百病
当你身体稍有不适,通过手掌穴位进行调整达到治病强身目的,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手针疗法。这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按摩或针刺,以治疗疾病的疗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之功效。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急性扭伤等有较好的疗效。有关上肢与全身的联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动输》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手为上肢末端,为手三阴、三阳经络气血交会联络的部位。手部经脉与全身经脉密切相连。因此手掌穴位按摩疗法,针刺手部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能对全身各部的病痛进行治疗。现简要介绍以下:手掌侧穴位
&&&&1.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点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主治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点: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主治哮喘。
&&&&5.扁桃体点(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主治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
&&&&7.足跟痛点: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足跟痛。
&&&&8.定惊点: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主治高热、惊厥。
&&&&9.急救点: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主治昏迷、中暑。
&&&&10.肺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2.脾点: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主治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3.心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心血管病。
&&&&14.小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小肠病。
&&&&15.肾点:同夜尿点:
&&&&16.命门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腰痛、遗精、阳痿。
&&&&17.三焦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腹、盆腔疾患。
&&&&18.肝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一、二节指骨间。主治肝胆痛。
手背侧穴位
&&&&1.前头点: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前头痛、胃肠痛、阑尾炎、吐泻、膝关节炎、踝及趾关节扭伤等。
&&&&2.头顶点: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头顶痛、神经性头痛、痛经。
&&&&3.偏头点: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胁痛、肋间神经痛、肝胆痛。
&&&&4.后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扁桃腺炎、颊痛、臂痛、呃逆。
&&&&5.颈项点:第二掌指关节尺侧缘。主治落枕、颈项扭伤。
&&&&6.咽喉点:手背第三掌指关节的尺侧缘。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7.眼点:拇指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多种眼病,如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等。
&&&&8.肩点: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部疾患,如肩部扭伤、肩周炎等。
&&&&9.胸点: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胸痛、吐泻、癫痫。
&&&&10.脊柱点: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韧带扭伤、腰痛、椎间盘突出、骶尾痛、耳鸣、鼻塞。
&&&&11.坐骨点: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
&&&&12.会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等。
&&&&13.腰腿点:手背腕横纹前一寸五分,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处,主治腰腿痛、腰扭伤。
&&&&14.踝点: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踝关节扭伤。
&&&&15.升压点:手背腕横纹中点。主治各种原因的血压下降。
&&&&16.呃逆点: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主治呃逆。
&&&&17.腹泻点: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上一寸。主治腹泻。
&&&&18.退热点: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主治发热、目疾、腹泻。
&&&&19.止痒点:腕横纹尺侧缘前一寸,赤白肉际处。主治皮肤痒痛。
&&&&(1)按摩手法参照前章《教你如何做足疗》中的按摩八法进行。
&&&&(2)手取自然弯曲位,用28--30号的1--1.5寸毫针,取穴后,紧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除腰痛点外),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三至五分。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针刺时越痛越有效,留针3--5分钟。左病取右侧穴,右病取左侧穴,两侧病变,分别取双手。针刺时尽量让患者活动或按摩患部,例如腰痛,作前后左右弯腰活动。
&&&&(3)治疗疼痛性疾患,痛止后仍应坚持运针1--3分钟,必要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皮下留针。针刺腰痛点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30°,针身向掌面侧,从伸指肌腱与掌面之间刺入。亦可作内、外透刺。
(1)各种疾病,选用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1--3对。
(2)主治性能相同的穴位可配合使用。如扁桃体炎,可以同时选取后头顶、咽喉点和扁桃体点。
(3)也可将主治作用和对症治疗的穴位配合应用。如发热兼有头痛,可取退热点和头痛点相同。
&&&&各种扭挫伤、落枕、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腰腿痛、头痛、胃肠痛、臂痛、痛经、肠痈、椎间盘脱出、癫痫、胸胁痛、胆绞痛、眼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颊痛、会阴疼痛、呃逆、腹泻、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发热、皮肤瘙痒、疟疾、哮喘、夜尿多、尿频、足跟痛、高热、惊厥、昏迷、中暑、心血管病、腰痛、遗精、阳痿、急慢惊风、小肠疾患、支气管炎、咳嗽、耳鸣、鼻塞等。
&&&&1.按摩或扎针手法重,刺激强,应注意到年老体弱、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要慎用,以防止意外。
&&&&2.针刺易入肌腱和掌骨之间,不可伤及骨膜。
&&&&3.手部血管丰富,按摩手法应轻柔缓和,扎针要避免刺伤手掌中的动脉网,导致手掌部血肿。
&&&&4.扎针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此疗法对于各种疾病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腹痛、痛经等。
手 掌 点 穴 按 摩 法
手掌点穴按摩法,是对手掌上的相关穴位进行点压或按摩。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运用中华民族的易医原理,根据手掌中八卦穴位来取穴点按.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外部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大道至简,安全有效.与象数疗法同道同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与象数疗法可以相结合,也可以独立运用,是自然疗法长青树上的一枝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一、手掌的八卦方位
1、手掌八卦方位的简要说明手掌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的方位一致。即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具体地说就是:
离:为上、为南、为头、为心、为目等:
坎:为下、为北为会阴,为肾、为耳等:
震:为左、为东、为左肋、为左手臂、为肝、为足等:
兑:为右、为西、为右肋、为右手臂、为口、为肺等;
艮:为左下、为东北、为左腿、左足、为胃、为手等:
巽:为左上、为东南、为左肩、左肩臂、为胆、为股等;
坤:为右上、为西南、为右肩、右肩臂、为脾、为腹等;
乾:为右下、为西北、为右腿、右足、为大肠、为首等。
特别提示:不论男女。不论左右手。不论手掌或手背.均以大姆指一侧的方向为左、为东,以小指一侧的方向为右、为西。
2、手掌八卦穴位与治疗疾病例举
乾穴:可治疗头部之疾,右腿、右足、大肠之患。骨病、急性暴病、便秘壅结、气管之疾。胸部疾病、气亏、低血压、嗜睡症、倦怠乏力、眼疾、脊椎疾病、发育不良等。
坤穴:可治疗腹部、脾胃之疾,右肩、右肩臂、便秘、血管硬化、浮肿、肌肤糜烂、肿瘤、晕症、劳累、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多梦、妇科病、血液病、耳鸣、头鸣等。
震穴:可加速代谢、吐故纳新、故可加速创伤后的行气活血、排泄异物,促进创伤后愈合。可治疗左肋、左手臂、肝、足之患,可治疗耳聋、羊痫风(癫痫)、惊吓、妇科病、运动障碍等。
巽穴:可治疗左肩、左肩臂、胆股之疾、四肢疾病、大小肠之患、血管之疾、气亏、伤风感冒、抽筋、肺及气管之患.可治胀气、风湿、皮肤病、萎缩性疾病、眼疾、咳嗽、气喘、无汗等。
坎穴:可治会阴部疾病、肾及膀胱之患,可治耳病、血液病、中毒、大便不通、小便异常、腰背之患、津亏口渴、妇科病、骨病、牙齿之患。可治失眠盗汗、头部之疾以及血滞血亏、热性病等。
离穴:可治头部之疾、心、目之疾、眼病、血脉、火伤、烫伤、乳房之疾。可治充血、发烧、贫血、心烦不眠、红肿、神志之患以及囊肿、多汗、口干等。
艮穴:可治胃病、手部之患.可治左腿足之病、头晕、牙齿不固、骨发育不良、多种痘疹、各种关节之患.可治头部之患、结石之患。可治中气虚、子宫脱垂、脱肛、肿瘤、鼻病、麻木之症以及背部之患等。
兑穴:可治右肋、右手臂、肺口之疾,可治口、鼻、目、耳之患(兑为诸孔窍),可治气管之患、皮肤病、高血压、肿瘤、结石之患.可治蛀牙、咳嗽、痰喘、肛门、会阴部之患,可治气亏、外伤、头部受伤等。
以上各穴位,可根据不同疾病,将各穴位相互配合施用,亦可单独施用。总之,要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
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简易而方便,可就地取材。
1、可直接用大拇指点按:
2、可用一圆头的木棒或钢笔、圆珠笔的笔杆的圆头以及其它类似的工具进行点按。 手掌点穴按摩工具要注意讲究卫生。
三、手掌点穴按摩的补泻方法
(1)一按一点,其手法要较为轻揉。
(2)顺时针方向边点、边按、边转。其力较轻揉。
(1)点按时其力较重、较快:
(2)逆时针方向点按旋转.其力较重。
3、平补平泻
以不轻不重之力点按,即一按、一起或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旋按。
四、“晕针”现象的出现及处理
由于点按过猛,而产生剧痛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或面色苍白、汗出等类似“晕针”现象。遇到此种现象,即刻停止点按,令患者放松休息或喝些开水。稍待片刻即可缓解。若反应较为强烈则令其卧床,并用手指轻揉患者手心。或边点边念80·70·40或650·430即可。亦可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施以不同象数配方。
五、点按穴位时对左右手的不同选择
手掌点按穴位时,一般情况下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或男以取左手为主,配以右手:女以取右手为主。配以左手。另,不论男女亦可右侧之患取右手。左侧之患取左手.或交*取手点按施治。
六、手掌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原理
1、手掌点按穴位时,通过补或泻,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疾病得以缓解或治愈。其原理为通过相关穴位的点按可通经络、活气血、调和阴阳、消瘀散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与象数疗法的原理相通。
每个卦穴不仅对应了相关的方位、部位、脏腑器官.还对应了相关的经络与相关的疾病;故点按手掌穴位.可调节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脏腑器官、经络及千变万化的疾病。总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点按相关的手掌穴位.除了调节相关的局部外,同时调节周身,易学认为宇宙同一切事物均为八卦的组合模式,所以当某一脏器发生疾病时,局部的“八卦场”已紊乱,同时影响周身“八卦场”。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点按相关的穴位,除了调节局部.同时可调节周身。这是同步共振、同气相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八卦场”效应。
七、辩症施治& ;参阅《中国象数八卦疗法讲义》中的有关部分
八、手掌;手掌点穴按摩的配方与八卦象数疗法的“取数”配方原理相同。其区别为象数疗法为按五种配方原则取数,配方持以默念.而手掌如下:
1、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
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如腰扭伤可取坎穴。腰扭伤多为急性扭伤,可取泻法。如一农民周某不慎跌入一深坑而伤腰。用车送来求治。待他放松片刻后。我即为其点按坎穴、震穴、艮穴。术后即可正常站立、行走。如此点按三日即愈。其方义为:坎为腰、震为肝,有疏泻功能。可通瘀活血,艮穴为止痛、扶助正气。又如便秘可取坤穴、乾穴、坎穴。一般取平补平泻法。如邻居王氏老太太多年便秘,约六、七日通一次大便。为其点按上述穴位。当日通便。通便后令其默念80·16000。通便良好。其方义为:坤为腹、脾,加强脾胃运化:又坤为浊物、为软:乾为大肠。强化大肠功能。尤其扶助机体元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坎穴为肾。扶助肾气又通利。故而有效。
2、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
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如阴虚火旺所致头晕头痛,可取坎穴、兑穴,据“虚则补之”之理。补其不足之阴。如一小学教师高&&.经常头晕、失眠、乏力.血压低。经查实属肝肾阴亏、虚火上挠神明之故.为其点按坎穴、兑穴.取平补平泻法。待二次复诊即告日:点按当夜睡眠大改善。如此点按五次基本告愈。并说血压亦正常,浑身轻松。为巩固疗效.嘱其持念60·20。不料,约过二个月后该患者疾病又复发,因期末考试紧张所致。于是又如上法点按.加一艮穴.即缓解。令其默念象数60·20·70。其方义:坎为肾、为水。可滋补肾阴:兑为泽、为缺.故可补阴、降虚火;艮为山、为固、为扶正、为安稳.故滋阴潜阳而得效。
3、按君臣佐使取穴点按
君臣佐使的配伍为中医配方的法度,同样可用于点按穴位配方。如一小孩田&轻度脱肛。大便不畅。胃纳不佳,面黄、体弱,即以补法为其点按离穴、艮穴。术后,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即要吃东西。家长十分惊喜。后,隔日点按(小孩、老人、孕妇、体弱者,其点按手法宜轻不宜重)六次即愈。其方义:离为火、为上、为扶助胃气(火生土)。又为下病取上(提气)为臣:艮为山、为固、为中气、为君。
在取君臣佐使配方时。并非君臣佐使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有的配方中君臣佐使全到位.而有的配方中可能只有君、臣、佐或只有君、臣。或只有一君等。总之。完全根据辩证所需而定。要灵活运用。
4、按经络循行取穴点按
点按穴位同样可按经络循行取穴配方点按。十二经脉均属于十二脏腑,故取相关的经脉时则取相关的穴位即可。如肺经可取兑穴,脾经可取坤穴。大肠经取乾穴(另督脉取乾穴、任脉取坤穴)心经、小肠经取离穴。肝经取震穴,胆经取巽穴.胃经取艮穴.肾经取坎穴。膀胱经取坎穴。三焦经、心包经取离穴(关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均有相关的穴位在十二经与十四经中相交会、相联络.故调节了十二经脉,即可疏通相关的奇经八咏及十五络脉。不必另归类于八卦)。
木兰街一理发师夏&&.左手大拇指内侧(左侧)红肿疼痛.打针服药已多日。其效不佳而来求治。观其部位正属肺经循行的末端,即为其点按同侧手掌兑穴.用泻法快速点按:由于兑穴疼痛,她当时尖叫一声,但随即日:“奇怪.有这么快吗?”我说:“是不是轻了?”她说:“几乎不痛了,真神”。但观其手,肿势并未消退,只见颜色淡了一些。嘱其常揉同侧食指(食指左侧为大肠经循行部位与兑穴肺经互为表里)。第三日特意来告,一次即愈。
5、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
由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能使宇宙保持相对平衡。所以点按手掌穴位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是手掌点穴按摩的重要方法。如胆结石、肾结石均需克去多余之石,即损有余。可取震、巽、艮穴等点按。反之。如气血亏损者,则需补其不足。如一学生斯&&,右乳部增生,其肿块犹如鸡蛋大小,平时常感到局部不适。每遇经期或情绪不佳时尤甚。为其点按坤、兑、震等穴位.隔日一次。四次即消大半。又点三次即愈。后巩固治疗二次。其方义为:坤为柔软、为浊:兑为坤之子,为破损,取之可软化肿块、排浊、破损肿物,又可补气。取震为木。木克土,克肿物、消瘀结。合而取效。其中坤、兑穴取平补平泻,震穴取泻法。只有通过五行生克规律。方可达到补不足损有余。上述取穴点按五种方法。可据病情酌情选用。
九、注意事项
1、心血管患者(如心疾、高血压、脑血栓、脑溢血等)。其手法需轻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
2、孕妇、妇女经期,手法不宜过重。多用揉按。如一职工李&&,一日由于经血不调为其点按后,其坐在诊桌旁又有意无意地自我点按,结果当日夜间即经血过多。大伤气血。
3、小孩、老人、体虚者,手法要轻揉。一般相隔1-3日点按一次。而体质较壮、或实证多,可每日点按一次。
4、每当点按相关穴位出现异常疼痛时(如胃痛点按艮穴往往异常疼痛)。故首次点按时,手法宜轻。不宜重。
5、一般情况下.若以点按为主时.在点按过程中不宜同时默念象数配方.待点按后可据病情配以象数配方,令其默念。若以象数疗法为主,则待默念象数配方后.再行点按。如果点按穴位与默念象数同时进行.则不易分辩何种方法有效。也不易分辨何种方法引起的不适。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5分~2寸。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2、“内关”(在腕横纹正中上二寸,两筋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3、“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4、“合谷”(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5、“殷门”(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6、“昆仑”(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7、“后溪”(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8、“风池”(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9、“环跳”(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10、“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也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 按摩方法:
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11“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上述主要穴位和作用,是前辈医家几千年医疗实践积累的经验,是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可根据自身病情,自行配方,自我按摩,但要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当您取得治疗效果之时,就是您按摩入门之时。
如今的社会生存压力过大,时人多呈亚健康状态;加上环境污染严重,瘟疫不时爆发,以至防不胜防。而西医则是随疾病的普遍,才亦步亦趋式研究,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反而培育了不少身经百战的细菌、病毒,刚送走了SARS,马上禽流感又来了,人们快到了徒呼奈何的境地了……如何提升每个人的抗病能力和健康状态,已显得非常重要。我提出重视灸法以防病养生的观点。
灸是火灼,是热,是阳。其实灸就是用外火补我们的内火,或者说客观一点儿,是调我们的内火。内火是什么?不是邪火,是我们的真阳。这个真阳即有父母给的成分,这是先天的,也是后天我们生活中所获取的,比如吃饭呼吸等等。这个真阳要护住不散,则生命可以久长,而身体不病。凡真阳虚衰,则未见有不病的。因为真阳维系着生命的真谛。这个道理,内经有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的阳气,就象天空中的太阳一样,具有维持生命机能。保卫机体和抗御外邪的作用。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生命。
而后天中我们非常容易耗损自己的这个真阳,这就直接影响了寿命与健康。但我们有灸法,这是回阳助阳补阳的最好的一个方法,用之得法,则可以补先天之不足,而达到长寿保全不病的效果。那如何补阳呢?用艾灸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法门。
按时用灸以养生
那么什么时候用灸最好呢?从每个月来说,月初的八天最好。这八天其实就是阳之升的八天,从朔至至眉月,再到上弦月。我用先天八卦来解释一下这个道理。
朔月,此时月相尚未出。但阳机已动,非为晦月之月终可比。彼为阳之终,此为阳之始。虽未明见,但其阳机则完全不同。此时可以坤卦配之,但为坤末,阳动之初。眉月,阳气始升,月相将明,故以阳气始生之震卦配之。值此时,当助阳以促阳之升。上弦月,也就是阴历的初八,月相半暗半明,阴阳相当,然其时月相虽明而犹亏,故以阴阳相搏之阴卦离卦配之。离卦从阴阳里讲,既是阴阳各半,也是阳之旺极之象,这是后天八卦的理解。因此,从坤到离,也就是少阳始升之时,这个时间段里,正好是农历的初一到初八,一个月之里用灸法最妙。初八之后,阳渐旺至先天八卦之干,已不需再用灸助阳。再之后,月望之后,开始出现下弦月,阳气开始下降,更不可用灸。但从阳明之法来思考,以下法,清法为常见。至晦则阳降极,以静养为是。
一年里,何时灸?同上理,春之季方是正法。但是不是要灸整个一个春季,我的观点是没有必要,只是适可即止。不必执着胶柱。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就是养阳之升,旺;养阴,就是养阳之合,阳之藏。春夏养阳,就是养的阳的升。阳升了,也就是生命开始了。或者说,新的周期开始了。这个周期我们可以理解为一天,也可以是一个月,农历的。也可以是一年,或者是60个甲子年,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生。生命就是阳气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这个运动停了,生命也就终结了。而这个循环的发动机在哪儿呢?大家想想,应该在阳升的那一瞬间。一旦阳升的运动开始了,生命也就开始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如汽车点火了,运动才能开始。
为什么古人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我的认识是这个胆占了特殊的时间位置。气血运行到胆的时间恰恰就是子时,也就是阳升的那一个瞬间。胆就如人体生命周期的发动机,按时启动周期,即启动了我们的生命周期。其余的脏也罢,腑也罢,都是在胆启动了生命周期之后,才开始进行生命活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胆的作用大不大?胆的这个位置重不重要?胆能不能担负起这个凡十一脏都取决的重任。答案是肯定的。
时值夏秋之交,一年之中唯此时节是灸关元的最好时机,无所谓多少壮,越多越好,这是长命百岁益寿延年的灸时机;传统文献中都是选在此时来灸关元穴,主要因为这时节就是温疫好发的时节,不但可以强身健骨,绝对可以预防禽流感的。
秋天是保健用灸的好时节,希望大家把握时机,尽力所为。我的观点是,秋天了,天之阳气开始下降了,因此,机体也应该顺应这个自然的变化,使我们的阳气随之而降。这才是顺应自然。而秋天所对应的是阳明。阳明讲的就是一个合,是阳的降。包括了肺,大肠,也包括胃家这个脏腑。因此,秋分时节可灸足三里以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
“秋冬养阴。”我们要养阴,就是养阳之藏,是养少阴之君火。哪个穴位有这样的功效呢?关元最好。因为这个穴位位于会阴与神阙之间,这是少阴元气的领地,也是下丹田。灸关元穴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因此,取关元灸之,就是养少阴潜藏之阳气。
并且,冬至前后施灸关元可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有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效果。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隔姜灸最有效,灸出疤痕没有关系的。如果病人不相信,没有关系,但我希望每个人的家人都活120岁,所以无论男女皆要灸关元,时机一去就得等到明年了。
记住灸后忌喝茶,至少一日。
如果体质较弱,我的观点是不仅入秋之后要灸,而且应该春天就开始用灸,或者每阴历月初八天用灸,以升提少阳之气。另外,春分时节灸曲池还可以预防红眼病。
当然,灸法可以扶阳,但不可滥用。这就是什么时候用灸法?灸哪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否则不应时的用灸,则可能耗阳伤阴,或者用错穴位,则可能伤及五脏六腑。这不是随便的说笑,临床上要非常地谨慎。这其中既有阳的循环往复的规律,又有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还有气血运行的时间机制,不可不知。
艾灸疗法调理阳痿最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阳痿的病机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命门火衰:恣情纵欲,或少年时手淫过频,损伤肾气,命门火衰,宗筋失养;或惊恐,伤肾,思虑太过,暴怒悲悔等情绪大起大落,耗损肾精,宗筋失养而成阳痿。即《类证治裁》所说:“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泻精,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从而导致阳痿。二是湿热下注:酗酒伤身,或饮食过于厚味,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浊下注,宗筋驰纵而发阳痿,但此类阳痿较少见,如张景岳曾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艾灸治疗在东方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疾病,实践证明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它也引起西方的一些人们的极大的兴趣,把它开始作为一种极有潜质的治疗方法加以研究,用于治疗包括从背部疼痛到情绪抑郁的各种疾病。英国还把针灸疗法列入了它的医疗保障体系。按照一些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的观点,阳痿或其它勃起功能障碍可以加入到针灸治疗的行列中。
  这里推荐一种艾灸疗法--悬灸:先点燃一支艾灸,
置于需要灸的穴位上(火头离皮肤约四毫米,这样就不会炀伤皮肤),当感到灼热难当后移开。此法操作简单方便,不操作皮肤,无感染危险。
  所需要灸的穴位如下:
  (一)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 关元 肾俞 太溪
  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二)湿热下注
  主证:阴茎萎弱不能勃起,兼见口基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中极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艾叶治疗前列腺
<img ALT="手掌脚膝穴位可以治百病,灸可补阳 ,艾灸疗法调理阳痿最有效的方法,艾叶治疗前列腺,艾灸减肥好处多 - 舍得 - 舍得"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img.ph.126.net/hPqEZMg-snrbDrMtM2U8Ww==/42422.jpg"
TITLE="【转贴】手掌脚膝穴位可以治百病,灸可补阳&,艾灸疗法调理阳痿最有效的方法,艾叶治疗前列腺,艾灸减肥好" />
艾灸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我在我的帖子提到,大家也看到了很多病人的反馈。这里艾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帖子占得比例很多,现在来谈谈艾灸治疗前列腺疾病和男性疾病,治疗方法大同小异,取穴也差不多。
最近我看到我的留言里有几个病人在询问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及阳痿、性功能减退的一些治疗方法。
&&&&前列腺综合征是指因前列腺各种病变引起下尿路受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病理改变。无论是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还是前列腺结石、甚至前列腺炎症.只要能够压迫尿道导致膀胱出口处梗阻,均可以引起前列腺综合征。
&&&&人体最小的器官之一。其体积较小,可以说是人体最小的器官之一,重约20克,不足50克。位置隐蔽,不易诊察。前列腺外形如同一个倒放的栗子,医学书中常称其为圆锥体,似乎不如栗子更形象。它的底部横径4厘米,纵径3厘米,前后径2厘米。前列腺的位置在哪里?前列腺位于盆腔底部,其上方是膀胱,下方是尿道,前方是耻骨,后方是直肠,医生在直肠指诊时,向前可以触摸到前列腺,其道理就在于此。
&&&&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男性疾病的选穴基本类似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一些选穴。无非就是局部取穴偏多,男女生殖系统的疾病基本有一个通用取穴方,所以这样百姓不用为找不到穴位而烦恼。
&&&&治疗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通用穴位是:关元、中极、归来、横骨、八髎穴、三阴交,这些穴位基本可以通用。
&&&&这些穴位如果用温和灸,可以用三眼的艾灸盒在小腹部移动艾灸,重点停留在关元和紧邻阴部横骨。在腹部艾灸大约20-30分钟。如果用隔姜灸,可以用大手指肚大的艾壮,每次在关元3大状,在横骨2-3状。
&&&&横骨:为足少阴肾经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少腹胀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如果男性有勃起障碍及阳痿,可以加志室、合阳。
&&&&志室: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合阳: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腘窝纹正中下2寸处。
&&&&如果是性功能减退:主要是关元、中级、横骨和阴谷。用艾灸可以补肾益元,益精兴阳。
&&&&如果治疗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加太溪。
&&&&太溪也是足少阴肾经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鸣,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肌疼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下肢的独立穴位,可以用单眼艾灸盒两个,分别绑在双腿的两个穴位同时艾灸,这样即节约时间,还节省人力。对于单独的穴位,还可以用自贴式直接灸,每穴放3-5状或隔姜灸,都可以。
&&&&典型病例:某男&&
65岁,患有肾萎缩和前列腺增生症,表现为无力,排尿次数多且淋漓不尽。我用针灸取穴:关元、中级、横骨和八髎穴,并在针灸针上置艾壮。然后在三阴交和太溪穴重灸,这样治疗10余天,这种症状明显好转。有了力气,排尿方便由每夜排尿4-5次,明显缩短为1-2次,这样也有利于很好地休息和睡眠。
&&&&还有网友提供用按摩的方法治疗前列腺疾病。治前列腺疾病点穴按摩验方,点压合谷.太冲.公孙.三阴交,每穴五分钟,二十天左右可愈,此方已治愈多个病人。
&&&&中医学认为,肾元亏虚为男性前列腺病之本,三焦与膀胱气机不利是基本病机
关元为任脉与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位于人体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乃人身之关要、元气的居所。本穴具有培肾固本,补益下焦之功。艾灸施之关元,可培补肾中元气,阴得阳以生,肾中精气盛而病自愈。中极是膀胱之墓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助阳利水之功。位于人体极内之处,乃人体至中至极。内应胞宫、精室、膀胱。
&&&&《内经》说“言疾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只要我们找到很好的方法,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在能力,很多疾病是能治疗好的。
&&这就是这个病人艾灸三阴交和太溪的化脓灸,太溪处的化脓灸灸疮很深,大约一个多月才痊愈。现在各种症状趋于正常。
艾灸减肥好处多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身体超重就称为肥胖。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  发胖主要有四种因素:  &#9312;.遗传;  &#9313;内分泌功能紊乱;  &#9314;营养过剩,运动减少;  &#9315;错误的饮食方式。  单纯性肥胖一般是指除了前两种因素以外的肥胖,大多数肥胖者属于此类。一般女性脂肪占体重的22%左右,多分布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3、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  主治:可增强胃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治疗胃痛、胃酸、哎吐等。 
 4、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5、居髎:  定位:在髋部,当髋前上棘于股骨大转子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二、实胖型减肥取穴:  
1、关元:  定位:脐下三寸。  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横:  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  主治:便泌、泄泻、腹痛  
3、脾俞: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4、三阴交:  定位: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  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均有平衡作用,是女性的常用穴,对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等有效。 
5、丰隆:  定位: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犊鼻)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
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操作:使用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臀部肌肉松弛的配方、穴位定位及穴位功效  臀部和胸部、腰部一样是构成女性曲线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女士只注重胸部和腰部的锻炼,臀部则往往被忽略。  松弛、下垂和过于丰满的臀部多见于中年女性,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脂肪在腰背部及大腿部堆积,另一方面是由于臀部肌肉力量减弱而形成的松弛现象。提臀取穴:
1、环跳: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增强臀部皮下脂肪的代谢能力,消除多余脂肪,同时对下肢痿痺、腰痛、阳痿、便秘等有疗效。  
&2、承扶:定位:臀横纹中点主治:可增强臀大肌细胞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的活性增加,同时对痔疮和腰骶臀股部疾病有效。操作:使用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腰肌减肥的配方、穴位定位及穴位功效  对女性来说,16-46岁之间有三次明显的体型变化,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38岁前后的三年,这时,肌肉开始下垂,腰间的脂肪赘肉增加,小肚子突出。  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肌肉老化、荷尔蒙平衡遭到破坏以及疲劳等等。 
 腰肌减肥取穴: 
1、天枢  定位:脐旁开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月经不调等。  
2、太乙:  定位:上腹部距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增强腰部肌纤维的弹性,对断裂弹力纤维有修复和再生能力,同时可治疗胃痛、呕吐等。  
3、带脉:  定位:脐旁开直线与腋下垂线相交点。  主治:妇女内分泌不平横而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带下及过度肥胖。  
4、肾腧: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的身体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肌肉松弛,四肢不温或月经不调。腰痛、遗尿,遗精,白带,水肿、耳鸣等。    操作:使用艾条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腹部塑型的配方、穴位定位及穴位功效生活的平淡,身材的走样,让30岁的女人有了最大的曲线遗憾——下腹部的隆起。
1、关元:  定位:脐下3寸。腹中线上。  主治: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大肠腧:  定位:距后中线第四腰椎旁开1。5寸。  主治:增加腰、背、腹部肌肉弹性,治疗便秘、腹胀、腹泻等。 
3、中腕:  定位:脐上4寸。  主治: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可治疗胃痛,呕吐,吞酸,腹胀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沥青玛蹄脂伸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