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是什么让百万人哪个瞬间让你放弃暗恋高考

图/CFP  今年的总人数继续下降,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万。但在下降了的高考人数数字背后,是大量的高考弃考人数,专家预计,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前几年规模稳定在八十几万人的数字之后,弃考人数在今年或将达到100万。100万人,为什么会选择放弃高考?在就业难的季节里,这或许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2013年高考即将举行。然而,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将参与到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中,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据教育专家测算,今年大约有100万应届生不参加高考。  综合新华社电、本报记者李柯夫报道  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增加  高考人数的变化,在2009年成为分水岭,当年全国有1020万人报名参加高考,高考人数首次下降。  有分析称,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背后是出生率下降导致学生人数减少,以及弃考人数的增加。  弃考现象为媒体关注较多也是在2009年,当时的湖北省就对外公布,当年有2.6万名学生弃考。同一年,重庆市也有上万名学生没有出现在考场中,当时重庆的高考报考人数是19万多人。全国范围内,当年有84万高中应届毕业生没有参加高考。  2009年之后,高考人数连年下降,从2010年的957万人到2011年的933万人、2012年的915万人,今年则再减少了3万人。  高考人数下降,弃考人数在3年内保持在80万左右的规模,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的测算,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为100万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这一说法表示支持。他说,如果算上中途弃考和考完之后不填志愿的学生,人数可能还得增加几十万。  有专家测算,在年间,高考报名人数降了105万,弃考人数超过300万。  出国留学、就业难导致弃考人数增加  据熊丙奇观察,弃考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弃考学生因就业难而弃考,“这块估计占了60%。”  为什么弃考的学生大多是农村孩子?“农村孩子能读重点大学的仍是少数。很多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二本""三本",就业却非常困难。”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中学副校长李红认为,一些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在私营企业每个月也能挣到两三千元,这更促使许多学生放弃高考。他说:“大学生就业难与收入不错。两者一起作用,让高考作为农村孩子上升渠道的优势地位被弱化。当地不少学生提早到高二、高一甚至初中毕业就离开了校园。”此外,一些高校学费昂贵而就业效果不佳。这也导致了许多即使有心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宁可打工也不选择高考。  高中应届毕业生为什么放弃高考?2009年,重庆教育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家庭原因外出务工、考学无望,希望不大自动放弃准备复读、应征入伍、出国留学,并认为这是正常现象。熊丙奇认为高考无望自动弃考的群体所占比重较小,此外,还有部分中西部地区某些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阻止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高考,“这个比例很难确切统计”。  每年超20%的高中生毕业出国留学  高中生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客观上减少了高考报名人数。据统计,2009年到2012年间,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4万,2012年则超40万。  从事出国留学服务的启德教育集团美国教育中心总监涂攀说,“现在大多高一高二就开始准备,一毕业就出国了。”19岁的林哲高一起就飞往美国长岛北岸的斯托尼布鲁克中学学习。同样19岁的陈翔爱上美式教育是在初三。如今,陈翔已经手握包括常春藤名校在内的近10所美国顶级大学的入学通知。他所在的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的毕业生330人,其中保送110人,而140名学生已被国外大学录取。  弃考学生中,农村孩子占绝大多数  高校应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学生弃考量上升,高校应当反思。”储朝晖说,学生弃考,是因为高校难以为他们提供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  对于精英阶层的“高富帅”而言,选择留学与国内大学的一些负面形象有关。与陈翔同校、多个offer在手的一位同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之所以留学是因为看不惯国内的大学生活上课睡觉、下课逍遥、考前抱佛脚。“按照这种学法,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怪。”于是,他成了坚定的“出国党”。  储朝晖认为,当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越拉越大,导致学与用脱节、白领培养模式与蓝领需求相脱节。高校应当转型发展,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城市孩子弃考是想寻求更多的发展,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而言,他们弃考更多是出于无奈。  对此,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认为,当前农村与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差别较大,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通过高考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小,近年北大、清华等高校农村生源持续低迷就是典型的反映。  [专家对话]  当初的大学独木桥,逐渐演变为名校独木桥  对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潇湘晨报:912万考生里,有100万考生弃考,占总人数的10.9%,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  熊丙奇:从2009年起,高考弃考的考生就占到整个考生人数的10%左右,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今年的数据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潇湘晨报:学生弃考是不是说明现在的人才成才渠道更加多元了?  熊丙奇:整体而言,这不能说明人才成长渠道更加多元,相反表明在高考之外,个人的成才途径越来越单一,考生弃考只是无奈之举。  因为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上一本、上重点大学才有出路,才能改变命运,如果是二本、三本则意味着前途堪忧。当前很多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动辄要985、211高校,这种学历要求,就把其他一般学校毕业生的发展道路堵死了。当初的大学独木桥,逐渐演变为名校独木桥。而一些名校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已让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学生“用脚投票”选择逃离国内高考和国内高等教育,选择洋高校。  潇湘晨报:将弃考简单归咎于“就业难”显然并不科学,因为上大学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最终能找到工作,大学教育承载的功能更多。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找工作而教育,一般的职业技术学校就可以做到了。  熊丙奇:确实是这样。如果在高考之外,学生有广泛的出路,我想没有人会对高考弃考大惊小怪。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不选择马上进大学,而是直接工作,或者在工作几年之后再进大学。因为在这些国家,学历不是用人的重要标准,而普遍关注人的能力与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当前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的用人体系,给所有人多元化的成才选择。在这个基础上,成绩好、会读书的可以通过上名校成才,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上二本、三本以及高职院校等方式成才。  潇湘晨报:高考弃考人数如果继续增加,会否推动教育制度与教育模式的变革?  熊丙奇:弃考并不完全是坏事,我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倒逼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但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明显。  至于如何改,这个有必要具体分析弃考的原因和人员流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如果是因为出国留学而弃考,意味着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部分考生“用脚投票”,国内的高校应该反思,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给受教育者更好的教育回报。  针对“就业难”而导致的弃考,我们应打破学历社会僵化的用人标准,给所有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特别是提高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才的渠道。  记者李柯夫 实习生黄良辉  作者:李柯夫
13-06-06·
13-06-06·
13-06-06·
13-06-06·
13-06-06·
13-06-06·是什么让百万考生放弃上大学?名校功利论是祸魁
&&&&来源:&&&&
&&&&&&字号
据潇湘晨报6月7日报道,2013年高考即将举行。然而,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将参与到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中,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的测算,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为100万人。
100万人,为什么会选择放弃高考?在就业难的季节里,这或许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看完这则报道,我想大概是这几点原因造成的:
一是,就是媒体上专家们分析的,在弃考生中,估计有60%的农村孩子,他们多半是因为家庭穷,面对大学高昂的学费有心无力,而即便是凑钱去读了大学,出来以后的就业该谁保障?而在现在这个越来越看重实践操作能力的社会,他们大可去打点小工,一个月挣个千八百的工资,反正迟早都是要面对就业问题的,又何必去大学浪费几年时间呢?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首先,大学可以像中学那样,多一点人性关怀,对于农村孩子可以实现减免学费等措施,还有就是在大学期间多帮他们找实现勤工俭学的途径,而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多多关心这类孩子,多通过学校的名义向社会推荐。
二是家庭条件较好的这类孩子,他们自身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有出国的机会,在同样都可受教育时,这部分孩子或许是成绩不太理想,或许是想出国镀金,所以他们放弃高考,直接出国,针对这类孩子,我想作为高中老师,应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对出国的盲从和对高考的逃避。
三是这几年大学扩招,学校生源良莠不齐,有的超低分都能入学,造成大学生活上课睡觉、下课逍遥、考前抱佛脚。“按照这种学法,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怪。针对这种情况,大学应该多花心思在教育上,而不是一味的去扩大生源。
四是大学名校论思想。现在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只有上一本,上重点大学才有出路,才能改变命运,如果是二本,三本则意味着前途堪忧。当前很多单位招聘大学毕业生,动辄要985、211高校,这种学历要求,就把其他一般学校毕业生的发展道路堵死了。当初的大学独木桥,逐渐演变为名校独木桥。所以让很多人开始惧怕考高,高考生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逃避高考。
总之,通过弃考这一现象来看教育问题,就像专家说的并不是坏事,也许还能引起人们对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的思考。我们应该做的是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制定出一套适合大多数人的教育方案。
(责编:文松辉、王倩)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本视频由声明原创。按住此条可拖动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津晨播报》 最难就业季里 是什么让百万人放弃高考
简介:《津晨播报》 最难就业季里 是什么让百万人放弃高考
新闻 / 国内
猜你喜欢LIKE
新浪视频官方交流群:
关注官方微博:
24小时电话客服:400 690 0000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
新浪视频桌面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上最难就业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