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火焰温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是否正确

当前位置: >> 初中化学复习―空气与氧气―基础知识+中考常错题目 第二讲 空气与氧气一、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 了氧气。 2、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 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 子容积的 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 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 ,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 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 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 中装满水点燃2P2O5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氮气 2) : (N 78%, 氧气 2) (氮气比氧气约为 4: , (O 21% 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 合物。1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 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 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 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 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SO2) ) 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 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 、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 排放) 、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 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 境友好产品。2 二、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 ,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点燃二氧化碳(CO2)CO2 化学方程式 C + 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 ..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放出热量、 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硫(S) + 氧气(O2)点燃点燃二氧化硫(SO2)化学方程式 S + O2 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2P2O5 化学方程式:4P + 5O2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点燃点燃氧化镁(MgO)2MgO 化学方程式:2Mg + O2 2 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3Fe + 2O2点燃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Fe3O43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 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 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 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 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 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三、氧气的用途(1) 、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 、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蒸馏) (1)具体过程降温加压 空 气 液态空气 液态氧 沸点较高(―183℃) 蒸发 氮气 沸点低(―196℃) ,先蒸发出来装入天蓝色钢瓶中(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4 B 实验原理: 表达式:过氧化氢(H2O2) 化学方程式: 2H2O2MnO2MnO2水(H2O) + 氧气(O2)2H2O+ O2 ↑注:MnO2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 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 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 、定、倒(过氧化氢溶液) 、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 、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 、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表达式:氯酸钾(KClO3) 方程式:2KClO3 ② 加热高锰酸钾: 表达式:高锰酸钾(KMnO4) 方程式:2KMnO4△△MnO2 △氯化钾(KCl) + 氧气(O2) 2KCl + 3O2 ↑Mn O2 △注意:MnO2 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K2MnO4 + MnO2 + O2↑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 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5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 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 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 ,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 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 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 、一改变(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 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 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3、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 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在氯酸钾制取氧气 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课堂练习1. 2007 年 6 月 9 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一至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请根据右图回 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制造化肥并还可以做保护气 空 的是 ;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 ;上述“温 气 室气体”是指 , 约占 ; 水蒸气 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氧 CO2 氮 。 氩 气 气 气6 2.⑴阅读以下有关“空气成分”的卡通图,填空:⑵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类,它们主要来自 的燃烧。氧气最重要的用途是 和 。 3.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4.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 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这是由于( )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5.今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污染减排、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 放的是 ( ) A.SO2 B.CO2 C.N2 D.O2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C.液氮可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 命 7.某些易脆、易潮的松脆食品,通常在其密封塑料包装袋中充入一种气体,有的还放入 一小袋干燥剂。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 ⑴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来作充入的气体是 (填字母) A.空气 B.氮气 C.氧气 D.氦气 ⑵理由是 。 8.某同学收集了 7 月初本地区空气质量监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1 日期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号 污 染 指 50 62 80 85 60 40 50 数 质 量 级 I II II II II I I 别 ⑴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哪些? 。 ⑵为了使天空变得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 A.积极植树造林 B.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C. 加强空气监测 D.开发太阳能和风能 9.(1)某集气瓶里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 4∶1),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 得较纯净的氮气时,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 ) A.铁丝 B.红磷 C.蜡烛 D.硫 ⑵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 和7 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由此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②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 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 ③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 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 集气瓶?为什么? 。 太阳光 ④丁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 2 所示 )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红磷 。??? ??? ??? ??? ? ? ? ?水10.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1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液面高度不变 上 下 移 动 , 两 端 液 面 水 平(弹簧夹)弹簧夹 弹簧夹橡胶管水柱A B C D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用醋 B.蒸馏水 C.冰红茶 D.加碘盐 E.雨水 F.自来水 G.矿泉水 H. 水银 I.碘酒 J.不锈钢 K.从空气中得到的惰性气体 L.液氧 M.四氧化三铁 N.新鲜的空气 O.加热高锰酸钾反应后的剩余物 13.给某种液体加热至 t1℃时开始沸腾,若干分后它还在沸腾,但温度已变为 t2℃。请问 这种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说明理由。14.为保证能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 ②通电分解水:水氢气+氧气 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 碳酸钠+氧气 ⑴你认为最合适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 。 ⑵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最适合的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① ; ② 。 15.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装置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 _②_________③_____ __8 ④_________⑤ ⑥ ⑵实验时应注意: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 性。 ②试管口要 。 ③给试管加热时,首先要 然后 ④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⑤收集 O2 完毕时,要首先 ,然后, 。 。 。目的是 。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瓶口向 放在桌面上。 ⑶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改用其他物质仍能顺利制得氧气,这种 物质是 。 ⑷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时,有如下各实验操作步骤: a.向大试管中装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并塞紧带导管的橡皮塞; b.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c.给试管加热; d.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调整斜度和高度; e.用排水收集 气体,至收集完毕; f.撤掉酒精灯,并将它熄灭; g.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 其中最后两步不能颠倒的原因是 。 ⑸为保证收得一瓶较纯的氧气,必须要注意: ①集气瓶盛水时不能留有 ; ②当导管口 冒出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并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实验过程发现 B 瓶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原因是: 。 ②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了,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 是: 。 ⑺证明瓶里盛的是氧气的方法是 ,用向上 排气法收集氧气,证明已收满一瓶氧气的方法是 。 16.过氧化氢 (化学式 H2O2) 溶液在 MnO2 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 O2 和 H2O。 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⑵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 O2,应选择的装置 是 (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 B 装置收集 O2,经一段时间后,用带 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 KMnO4 加热制取 O2。优点是 (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⑸装置 A 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17.实验室提供如图 5 所示的仪器:9 ⑴仪器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请你写出该仪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欲利用上述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仪器序 号)_____________,装配制取装置时还须补充的一种用品是_____________。 ⑶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下图,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 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 铺上一薄层细砂,目的是 。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 , 生成了一种 色的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19.设计实验,如何证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不是化合反应。20.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下表是不同金属氧化物作 催化剂,氯酸钾剧烈反应时的温度: 氧化物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490 540 350 546 剧烈反应的温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用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 )21.【06 上海】某研究小组对用 H2O2 分解生成 H2O 和 O2 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他们进 行了以下实验: ①往盛有 5 mL 5 % H2O2 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往盛有 5 mL w % H2O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a g 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 燃。 ③往盛有 5 mL w % H2O2 溶液的试管中, 加入 a g Fe2O3,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④经检验,②、③ 中反应后试管中仍分别含有 a g MnO2 和 a g Fe2O3。 问题:⑴MnO2、Fe2O3 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 ②、③中 H2O2 的浓度(w %)以___________为宜。 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 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 .... 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 用足量等体积 H2O2 溶液制取相同体积 O2 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 30% H2O2 15% H2O2 5% H2O2 条件 加入 a g MnO2 加入 a g Fe2O3 0.2 7.0 0.8 9.0 2.0 16.0问题:⑶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 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⑴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 等仪器和药品。 ⑵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 ,然 后再 。10 ⑶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C操作是为了使木炭 与氧气完 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探究 结论是 。 23.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银白色金属丝白色固体 A 和 △ 黑色粉末 B 混合 ① E(紫黑色固体)△C(白色固体)H点燃④J(黑色固体) I(无 色 有 刺 激 性气味的气 体)D(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淡黄色固体 G点燃 ③②F( 绿 色 固 体) B(黑色固体)⑴试填写有关物质的名称: A ; B________ ; C ; D ;E G ; H _________ ;I ;J ⑵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并注明所属反应类型: ① (属 ② (属 ③ (属 ④ (属 24.如图所示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氧气: 加压 降温 氮气: 升温 液态空气 氮气、 氧气分离; F _________ ; 。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空气⑴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空气的主要组成、氧气和氮气的性质、从空气中分离氧 气的过程属于什么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 性质: ; 变化: 。 ⑵工业上使用的大量氧气,主要是用 的方法制取的,液态空气蒸发时 先变为气体蒸发 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 。11 25.质量相等的 a、b 两份 KClO3,向 a 份加入少量的 MnO2,b 份不加入 MnO2,且分别 同时加热。则放出 O2 的质量 m(纵坐标),与反应时间 t(横坐标)的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 m a b A t m a b 0 B t 0 m a b C t 0 D m a b t026.质量相等的 a、b 两份固体,a 为纯净的 KClO3,b 为加入少量的 MnO2 的 KClO3,且 分别同时加热。则放出 O2 的质量 m(纵坐标),与反应时间 t (横坐标)的关系的图像正确的 是 ( ) m m m m b a a a b b 0 A t 0 0 B t A a b0 . t t B C D C 27.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 D 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 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 MnO2,各收 称 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选填序 量 号) 。 1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0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 MnO. 粉末 2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 4 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0 (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 。 5 g 固 体 A B C D (3)取 a 、b 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 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 MnO2 粉末、CuO 粉 末,发现 a 中比 b 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 a 中火星复燃,b 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 是 。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 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 该支试管浸入约 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昨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 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 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 是 。 28.有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设计实验,区别三个 集气瓶里盛的气体各为何物,其实验方法如何? 1 0 0 m 29.何霞与几个同学在实验室里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常见 L 气体。 量 筒 量 12 9 . 5OCmL2010080604020 ⑴指出仪器名称:① ② ⑵要用加热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 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首先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 应的基本类型是: ( 反应) 。 ⑶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⑷何霞和秋月分别用 A、B 两种不同的发生装置和不同的药品制取氧气,写出用 B 装 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秋月认为自 己使用 B 装置制取气体比何霞使用 A 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多,请举 例: 。 ⑸若用 E 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第二单元DD空气、氧气复习练习题答案 1. (1)混合物 (2) 2 N O2 CO2 5.A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2. 21% 氮气 0.03% 6.C 7. ⑴ B 有 害气体 烟尘 煤 石油 供给呼吸 化碳) ③H2O(或水)4.C ; 粒等。 ⑵ACD 9. ⑴B点燃支持燃烧 3.⑴①O2(或氧气) ②CO2(或二氧 ; ⑵①无毒,②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③价格便宜 8. ⑴二氧化氮 、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臭氧 、 可吸入 颗 ⑵①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 烧杯里的水流入集气瓶中 约占其体积的 1/5? 磷+氧气 ? ? ? 五氧化磷;氮气(或 N2) ;难溶于水、不助燃、不可燃 ②红磷的量不足, ...... 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完 ;实验装置漏气;未待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 .... ..水减少。③不能 木炭燃烧生成的 CO2 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 的压强不变 ④ 装 置 始 终 密 闭 , 空 气 没 有 逸 出 , 实 验 结 果 准 确 。 10.A 11.D 12.BHLM 13.是混合物。因为纯净物具有固定的沸点。14.⑴③ ⑵①将人呼出的二 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氧气 ②该反应简便易行,不需加热或消耗电能。15.⑴①酒精灯②试 管③铁架台④导管⑤集气瓶 ⑥水槽 ⑵①气密性 ②略向下倾斜 ③来回移动酒精 灯,使试管均匀受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药品的部位。 ④开始时冒出的气体是空气,若 立即收集,则氧气不纯。 ⑤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 停止加热; 防止水槽里的水进 入试管,使试管炸裂。⑥正 ⑶高锰酸钾 ⑷badcegf 防止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试管 炸裂。 ⑸①空气泡;②均匀地、连续不断地 ⑹①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有少量高 锰酸钾进入了水中。 ②瓶里预先没有装少量水, 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砂 ⑺用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盛的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 表明集满氧气。 16.⑴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或 H2O2); 二氧化锰(或 MnO2) ⑵D ⑶ 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 (或实验装置漏气) ; ⑷② (5)① 17.⑴烧杯 ;配制溶液(或作?? 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等⑵①②⑤⑥⑧ ;棉花;⑶高锰酸钾 ? 加热 ? 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18.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加热铁丝;为了防止熔化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剧 点燃 烈燃烧、火星四射; 黑 ;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13 19.不是化合反应: 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壁出现水珠, 证明有水生成, 再燃烧迅速倒转,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有白色浑浊出现,证明有 CO2 生成。以上 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两种产物而化合反应只能生成一种产物 , 故蜡烛燃烧不是化合反应。 20.C 21.⑴催化作用 ⑵ 5% ⑶相同条件下,MnO2 的催化效果比 Fe2O3 好;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H2O2 浓度越大,产生氧气的速度越快。 22.⑴集气瓶、玻璃片、 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火柴、棉花、高锰酸钾、水槽。 ⑵从水中取出导 气管; 熄灭酒精灯。 ⑶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⑷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23. ⑴氯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 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硫 铁 二氧化硫 四氧化三铁 ⑵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分解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 硫+氧气 二氧化硫 化合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化合 24. ⑴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 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⑵分离液态空气 氮气 液态氧 25. D 26.D 27. (1)①③⑤ ④②(或③①⑤④②) (2)A C (3)催化剂种类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4)单位时 间内产生氧气的浓度不同(或“产生氧气的速率不同” ) 28.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各 个集气瓶里,若木条燃烧更旺,原气体是氧气;若木条燃烧不变,原气体是空气;若木条的 火焰熄灭,原气体是二氧化碳。 29⑴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⑵A、C 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 ⑵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分解 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⑷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反应不需加热、操作简便、节约能源、实验较安全。 ⑸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充满集气瓶。全国中考易丢分题精选一、选择题1 (10 福州)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是不宜采用 A 真空包装 B 充入氧气 C 放入小包铁粉 ( ) D 放入一小包生石灰 )2(09 兰州)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具有可燃性 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3. (11 揭阳)既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 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 木炭 B 硫磺 c 铁丝 ) D 红磷4 (09 河南七市联考) “物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变化,与空气中某些气体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钢铁生锈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B 生石灰堆放久了后变质与水蒸气有关 C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与氧气、水蒸气有关 D 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燕气二氧化碳有关 14 5. (11 肇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 氢气 B 氧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6 (12 泰州)下列气体通人高锰酸钾溶液中,能使溶液 紫红色褪去的星( )7 (09 无锡)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 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 8.(09 广州)据报道.2005 年 3 川,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 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氮是一种溶液 B 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 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 D 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9. (09 长春)医务人员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 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 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 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氧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0. (09 南通)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 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D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11. (11 黄冈)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 护气的一组是( ) A B C D )15 12. (12 黑龙江)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 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B a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D 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13. (11 苏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C 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二.填空题14.(09 河南)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地壳中含量虽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15.(10 沈阳)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属于大气污染物且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是 (2)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在军事上常用于制作烟幕弹的物质是 。 。16.(10 无锡)A、B、C 三种元素,A 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 元素的单质能在 C 元素的单质 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元素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写出 A、B C 三 种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A 式: 。 ,B_ ___,C ;写出 B、 C 两种元素组成的种化合物的化学三、简答题17.(09 宜昌)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 分别是:甲中:乙中:我认为将乙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溶液效果会更好。我能写出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18. (09 广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 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16 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 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 A 的位置。 (1)从上述实验现象 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氮气约为 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 出其中两点: ① 。 ② 。 和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室有一瓶 和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计划用上图装置 (无燃烧匙) 测定该混合气体中 (填化学式)溶液。的体积比。烧杯中应装入19. (09 朝阳)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图示回答:(1)图 A 中的错误是 (2)若用图 B 装置除去。 中混有的水蒸气,则应盛装的液体是 。 _;请提出一(3)用图 C 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结果偏低,其原因州是 ___ 种改进措施 。四、实验、探究题20 . 10 宜 昌 ) 实 验 室 常 用 下 列 装 置 制 取 气 体 , 我 能 根 据 所 学 知 识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用 A 装置制取某种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17。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氮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制取氧气,我不选 B 而选用 C 做气体发生装置,其优 点是 (3)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 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采用的收集装置 是 (填序号) 。 我认为选择气体收集方法,从气体性质的角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4)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 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在装置中 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_ ___(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该装置的作用有 21. (09 盐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践与研究。________(填写一条) 。(1)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无毒液体,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贮运过氧化 氢的试剂箱上最适合粘贴的一张标识是 (从上图中选填字母序号) 。(2)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① 收集干燥的氧气,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由气体发生装置开始)____ (填字母 A-E) 。 ②加入药品通常采用“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 。 ③MnO2 可以连续反应使用,理由是 。 的反应容器中”,优点是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获得的氧气理论值总是比实际实验操作收集到气体的数值大(若装 置不漏气 且实验操作正确) ,原因是 。(3)生产火箭燃料的工业废水种含有少量偏二甲肼 X,可用双氧水处理排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8H2O2=2CO2↑+N2↑+12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4) 85 g 过氧化氢溶液加入 w g 二氧化锰反应完全后,留下混合物质量仍为 85 g.则过氧化氢溶液 18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 (09 广州)实验室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现有下图所示的仪器,要制备并收集氧气,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 。(3)实验开始前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说明气密性良好。(4)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也可制得氧气。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质量比是 质量 m2=__ 。34 g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 m1= __g。,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_g,34 g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放出氧气请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能表示什么物质的质量?____。23. (11 厦门)某兴趣小组要测定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受热不反应) ,请根据下列装置填 空:(1)组成 D 装置的两种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和__ (2)高锰酸钾样品在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A 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4)要完成测定任务,需选用的装置有 24. (10 揭阳)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 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生成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__。 。(填字母) ,需测量的数据有。生成 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 所需要的时间。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和水泥块,测【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 A 仪器名称是,此19 实验中 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时间 1 5%H2O2 1 g 水泥块 165 秒 2 5%H2O2 1g Mn02 46 秒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 MnO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 ___,是否改变。 生MnO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 生成 成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 【实验方案】 __答案部分: 5 年全国中考易丢分题精选 1.B 【解析】食物的变质与氧气和水等因素有关,因此不能充入氧气;真空包装隔绝了空气,铁粉 可与袋内的氧气和水作用生成铁锈,既可吸水又可脱氧;生石灰吸收水分;它们都可起到减缓食物变质的 作用。 2.A 【解析】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 A 正确;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 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不是化合反应。 3. D 【解析】木炭、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气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 且生成物是固体,故选 D。 4.C 【解析】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吸收水分会增重,与氧气无关。 5.C 【解析】氦气的密度小而且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安全;氢气的密度虽小但具有可燃性,容易发 生爆炸;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6. A 【解析】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住此条性质即可。7. D 【解析】实验室经常用加热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故 A 错;食20 物的腐烂变质是一个缓慢氧化的过程,故 B 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 C 错。 8.D 【解析】用液氮作增雨剂主要是利用液氮气化时吸热,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 水珠落下,液氮是氮气的液态,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液氮沸点很低,喷出即气化,而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 成分,不会污染环境。 9. C 【解析】实践证明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的催化剂不是只有二氧化锰。 10.D 【解析】A 选项是物理变化;B 选项中硫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选项中的氧气不 能作燃料。 11.D 【解析】氮气和稀奇气体的性质稳定,可防止金属在高温下被氧化。 12.C 【解析】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 a 导管进入,b 导管排除,被病人吸收,这样既可以通过 水下气泡的多少判断气体的流速还可以润湿氧气。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13.C 【解析】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或高浓度的氧气中复燃,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不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注意“是氧气”与“含氧气”的区别。 14. 15.(1) (2) P16. H(氧)Fe(铁)0(氧) 17.防止生成的红热熔融物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裂吸收燃烧产物,防止 污染空气或 18. (1)①氮气难溶于水 不能燃烧等 (2) ②氮气不支持燃烧 ③氮气(3)NaOH19.(1)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夹夹持位置距管口太近 (2)浓硫酸 (3)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也生成了 D 中水换成 NaOH 溶藏或饱和 溶液] 气体 先在集气瓶内壁沾附浓 NaOH 溶液[或将20.(1) (2)控制反应的速率(或药品用量) (3)D (4)a 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或气体与水和空气成分是否反应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或者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或增加氧气的湿度……)21 21. (1)C(2)①ACE 或 BCE②能获得平稳的氧气流(或便于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控制反应进程,或防止反应过快) 是催化剂(或 变) ④液体中溶有一定量的气体(或在等气体较纯净收集前散逸一定量的气体,有部分气体滞留在装置中 没有排出,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产生气体时有一定量的气体散逸)或在制气前 有部分已分解,或收集不完全) (说明过程中“气体的损耗”即可) (3) 或 起摧化作用或没有消耗或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 4) 2.5%w [ 2.5w% ,w/40, 0.025w, 68w/( 32 x65) x 100%] 22. (1) (2)酒精灯(3)用手握住试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气管中有一段水柱 (4) 34 1:16 32 16 量筒 生成物水的质量 (2)23.(1)水槽或导管(3)防止药品中的湿存水加热后,产生的水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4)本小题有多种可能答案。如: ①A ②AD 高锰酸钾样品质量和反应前后 A 中试管及所盛固体物质的总质量 高锰酸钾样品质量和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③AB 或 ABC 高锰酸钾样品质量和反应前后装置 B 中玻璃管(含铜丝)的总质量 24.【进行实验】锥形瓶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反思】质量和化学性质 【假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 【实验方案】在同温下,取两份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的 H202 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同种催化剂, 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排水集气法 生成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压缩放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