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存活期每月挂一次唑来磷酸,那挂多久为宜

?乳腺癌骨转移药物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我的图书馆
?乳腺癌骨转移药物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其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抗肿瘤治疗、骨改良药物治疗、手术、放疗、止痛和支持治疗等。本文就乳腺癌骨转移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20万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为65%~75%,由此造成一系列骨相关事件(SRE),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癌骨转移为全身性疾病,应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包括抗肿瘤治疗、骨改良药物(BMA)、止痛治疗等全身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或避免SRE,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1、抗肿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应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而非治愈性。抗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速度。>>>>1.1内分泌治疗原则上疾病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包括原发或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2年);仅有骨、软组织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既往内分泌治疗曾获益。绝经后的骨转移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AI)、氟维司群、他莫昔芬,通常首选第3代AI,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一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选另外一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加或不加依维莫司)或氟维司群。绝经前患者通常采用他莫昔芬,如果患者辅助阶段已使用他莫昔芬,也可以考虑抑制卵巢功能加用AI。长期内分泌治疗后耐药发生率较高,BOLERO-2研究证实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治疗较单纯内分泌治疗可显著延长既往内分泌治疗失败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最新临床研究显示,CDK4/6抑制剂帕泊昔布(palbociclib)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作为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帕泊昔布联合氟维司群可作为二线内分泌治疗。此外,由于激素受体检查存在假阴性,对于激素受体阴性而仅限于局部骨或软组织转移,或无症状内脏转移的患者,无论其HER2受体状态如何,可考虑行内分泌治疗。>>>>1.2化学治疗对于ER和PR阴性、术后无病间隔期短、疾病进展迅速、合并内脏转移、对内分泌治疗无反应的骨转移患者应考虑化疗。如无禁忌证,既往未接受过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辅助治疗的患者,通常选择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其他可选择的药物有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和铂类药物等。联合化疗和单药化疗都是合理的选择,联合化疗方案通常具有更好的客观缓解率和更长的疾病进展时间,然而联合化疗的毒性较大且生存获益很小。对于病情进展迅速、存在内脏危象或需要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的患者,可选择联合化疗。对于单纯骨转移的患者一般不主张采用联合化疗。>>>>1.3靶向治疗对HER2阳性骨转移患者应建议给予HER2靶向治疗。Baselga等针对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帕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及曲妥珠单抗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中位PFS(18.5个月比12.4个月,P<0.001)以及总生存期(OS),死亡风险率也降低了34%。因此,2015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建议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加用紫杉类为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首选。抗HER2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建议应持续阻断HER2活性,首选方案是曲妥珠单抗-恩坦辛(T-DM1)。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临床研究(EMILIA)表明T-DM1对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显著改善了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9.6个月比6.4个月,P<0.001)和OS(30.9个月比25.1个月,P<0.001)。鉴于T-DM1没有在中国上市,也可以选择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或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仅更换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方案,也可以考虑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的双靶向治疗,但不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与化疗同时进行。另有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于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生存获益,也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对于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优先考虑抗HER2治疗联合化疗,部分不适合化疗或进展缓慢的患者可以考虑抗HER2治疗联合AI治疗。其他靶向药包括贝伐珠单抗、CDK4/6抑制剂、PARP抑制剂等也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2、骨改良药物(BMA)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将能够对骨代谢产生影响、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的药物纳入骨改良药物范畴,主要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诺单抗。>>>>2.1 双膦酸盐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预防和治疗SRE,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浸润。第1代双膦酸盐是以氯屈膦酸盐为代表的非含氮的双膦酸盐;第2代是含氮的双膦酸盐,包括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抑制骨吸收作用强于第1代药物;第3代为具有杂环结构的含氮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和不含环状结构含氮的伊班膦酸,在作用强度和疗效方面比第2代有了进一步提高。2.1.1 适应证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明确后,如无双膦酸盐禁忌,均推荐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对于无骨转移证据的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证实,双膦酸盐预防性应用不能降低SRE的发生,对OS亦无改善。因此下列情况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ECT异常但CT或MRI未显示骨破坏;存在骨转移风险(乳酸脱氢酶或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患者。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和常规抗肿瘤治疗联合使用。双膦酸盐使用过程发生首次骨转移加重的SRE后,可考虑换用另一种双膦酸盐。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双膦酸盐可减少乳腺癌骨转移患者SRE的发生。Rosen等发现对于溶骨性骨转移,唑来膦酸较帕米膦酸具有更为显著的SRE保护作用。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则证实唑来膦酸对SRE的抑制作用劣于伊班膦酸口服试剂,且伊班膦酸钠的肾毒性较其他双膦酸盐药物低。此外,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双膦酸盐的疗效与乳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一项纳入1876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的荟萃分析发现,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妇女原位复发率、骨转移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未绝经妇女有显著改善,提示双膦酸盐的有益治疗作用依赖于低雌激素水平环境的影响。目前有部分研究提示骨代谢生化指标对双膦酸盐的治疗反应有预测作用,但局限于科研领域,不建议临床使用。2.1.2使用方法在治疗和预防乳腺癌骨转移患者SRE的临床研究中,双膦酸盐的中位用药时间为6~18个月,Van den Wyngaert等研究表明2年以上唑来膦酸治疗的安全性可靠并且可降低SRE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实践中推荐用药时间可达2年或更长时间。ZOOM研究、OPTIMIZE-2研究和CALGB70604研究均显示在接受双膦酸盐静脉注射治疗1年或1年以上的患者中,继续予以唑来膦酸每12周1次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非劣于每4周给药组。基于新的研究数据,2015年NCCN乳腺癌指南推荐唑来膦酸每月1次治疗1年后调整为每3个月1次。而2014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却强调给予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即只有对于抗肿瘤治疗控制良好的非侵袭性骨转移患者,可降低给药频率(如每3个月给药1次)。基于现有数据,对于SRE高危患者,双膦酸盐4周1次标准给药方案仍是合适的治疗选择;只有病情稳定、进展缓慢的低危SRE患者,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至于SRE高危因素的界定,还有待更多试验数据验证。2.1.3不良反应双膦酸盐临床耐受良好,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无症状性低钙血症,胃肠道反应是口服制剂最常见的副反应。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每日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患者,应进行剂量调整或延长输注时间。少数患者有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用药期间避免包括拔牙在内的口腔操作。>>>>2.2地诺单抗(denosumab)地诺单抗是以靶向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为靶点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体内不会产生中和性抗体,故几乎不会产生耐药。Stopeck等发表于2010年的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比较了地诺单抗和唑来膦酸在延缓或预防乳腺癌骨转移患者SRE方面的效果。入组患者随机接受地诺单抗皮下注射(n=1026)或唑来膦酸静脉滴注(n=1020),结果显示,地诺单抗组至首次SRE时间以及至首次和后续(多次)SRE时间均显著优于唑来膦酸组。两组OS、疾病进展时间(TTP)、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唑来膦酸组肾毒性相关不良事件和急性期反应发生率较高;地诺单抗组低钙血症发生率较高,下颌骨坏死发生率较低。一项纳入252例绝经后辅助应用AI乳腺癌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表明,每6个月1次地诺单抗治疗显著增加了患者的骨密度(BMD)并可改善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CTIBL),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2015圣安东尼奥乳腺癌论坛的ABCSG-18研究结果显示,辅助地诺单抗治疗可显著降低绝经后乳腺癌女性的骨折风险,并可减少绝经后乳腺癌女性的疾病复发风险。鉴于地诺单抗在延迟或预防SRE方面优于唑来膦酸,且耐受性良好、皮下注射方便,ASCO推荐地诺单抗作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2.3新型BMATGF-β、Src以及Wnt/Dkk1等信号通路与乳腺癌患者中破骨细胞的活性密切相关,其中中和性单抗及小分子抑制剂在临床前动物模型中显示良好的骨转移预防和治疗作用,各项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中,有望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3、止痛药物治疗疼痛是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症状。止痛药物治疗应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基本原则:首选口服及无创给药途径,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及注意具体细节。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阿片类止痛药、辅助用药,止痛药可与双膦酸盐类药、放疗等方法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骨转移疼痛治疗的基础用药,当止痛效果不佳或出现中、重度疼痛时,推荐升级或联合阿片类止痛药。发生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可酌情加用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辅助药物。江泽飞等研究表明,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具有快速的止痛效果,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剂量,且毒副作用也无明显增加。因此,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中,对有严重疼痛的转移性骨痛患者推荐使用伊班膦酸负荷剂量,用于快速缓解疼痛。4、小结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其治疗以缓解疼痛、预防和治疗SRE、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全身药物治疗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靶向治疗、骨改良药物及止痛治疗,必要时应与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尽管骨改良药物使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开始用药的时机、最佳药物的选择,用药时间及安全性尚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各类新型治疗靶点不断应用于临床,有望为乳腺癌骨转移的预防和治疗带来广阔前景。中国肿瘤时讯综合整理 &来源:临床肿瘤学杂志 &作者:孙春晓&,&王简&,&黄香&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骨转移药物伊班膦酸钠、帕米磷酸二钠、唑来膦酸有什么区别?我父亲肺癌骨转移、脑转移,上个月医生给开了帕米磷酸二钠输了一次,大夫说让一个月输一次,因为这几天我没带着我爸,我姐带着我爸去找了别的大夫,别的大夫这次给开的“艾本”是不是就是伊班膦酸钠?请问医生一般情况下用于骨转移的药是不是就是帕米磷酸二钠和唑来膦酸呢?那为什么这位医生给开了这个伊班膦酸钠?这个药好不好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开这个药呢?请懂医的朋友帮帮我,谢谢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艾本 通用名: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高钙血症)一般情况下本品只做一次使用.如有需要可遵医嘱重复使用.为治疗高钙血症,有50名病人接受了第二次治疗.在高钙血症复发或疗效不好的病人可考虑再次给药治疗.本品用于治疗骨痛:4mg稀释于不含钙离子的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500ml,滴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母亲01年得的乳癌,今年复查发现锁骨和腰椎有放射性集聚,但现在我母亲无骨转移症状,经多家医院诊查,医生说不能确定是否转移,建议临期复查,请问现在这种情况下,打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预防骨转移是否有效?(它在医生的建议下已经打了一针,如需打,请问打几针为好?)
恶性肿瘤的患者在行骨扫描是若发现某处有放射性核集聚,高度考虑有骨转移.你母亲可能不很典型而不能确诊,需要观察,记住一定要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唑来膦酸注射液是一种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有促进骨质愈合,减轻骨质破坏的作用,一般一个月用一次,具体用几次也没有一定的说法.但对没有转移的患者是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的.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唑来膦酸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用药,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药物的最新代表,有助于完全实现减轻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标。本药主要是针对恶...
一般没有限制
您好,康德乐药师为您解答:注射用唑来膦酸主要成份为唑来膦酸,用于静脉滴注,其主要是抑制骨吸收,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方面作用有关。...
这个你去临床咨询专业的医生啊。
据文献报告,在美国每年诊断新的癌症患者超过百万,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发生于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及下肢为多,尤其髋关节区域,原发癌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
据文献报告,在美国每年诊断新的癌症患者超过百万,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发生于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及下肢为多,尤其髋关节区域,原发癌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
据文献报告,在美国每年诊断新的癌症患者超过百万,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发生于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及下肢为多,尤其髋关节区域,原发癌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
据文献报告,在美国每年诊断新的癌症患者超过百万,其中约50%的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发生于骨转移的部位以中轴骨及下肢为多,尤其髋关节区域,原发癌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依次为...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李阳1,2& 黄立1通讯作者& 龚辉1& 张慧1& 王云启2& 梁慧2
  1.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中医 中西医结合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目的:观察阳和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的 30例患者使用口服阳和汤加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和活动度及骨转移灶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在降低复发转移方面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卡氏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组高钙血症及AK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阳和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阳和汤;乳腺癌;骨转移;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7.9;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3-02
  中医把乳腺癌归为乳岩。古代医家认为,乳腺癌早期常为肝气郁结,其后则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气血郁滞,久则生热,致阴毒旺盛,日久致气血虚衰中医把乳腺癌归为乳岩。西医学则认为: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而通常情况下,恶性肿瘤晚期发生骨转移的比率高达20%~70%,其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骨转移病理多为溶骨性破坏,出现顽固性骨痛、运动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及高血钙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止痛及提高活动能力成为骨转移癌治疗的主要问题[1], 现就使用阳和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标准:①选取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60例,中医诊断:乳岩;参照朱文峰主编《中医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有关内容并结合临床拟定,符合阳虚寒凝型,主证: ①顽固性疼痛或运动功能障碍②以畏寒肢冷,胸胁、脘腹、腰膝冷痛喜温,肤色紫暗或苍白, ③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以上符合主证并有2项以上次证方可诊断 西医诊断:①乳腺癌骨转移,诊断标准依据现有临床诊断标准;②均经CT、ECT、MRI或X线片证实有骨质破坏病灶,入院前2月没有经受过药物治疗、放化疗;③了解并自愿加入临床研究,坚持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④20岁&年龄&70岁⑤预计生存期&2个月.⑥卡氏评分&30分.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癌骨转移,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患者;②传染病、遗传病、药物过敏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共30人,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57.53&11,46)岁,对照组患者共30人,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为:(58.33&10.96)岁。所选30例患者均为女性。两组病例的基线特征比较,各项情况均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随机选择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仅使用唑来膦酸4mg(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合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时间&15分钟,4周一疗程[1]。连续使用2月.试验组使用阳和汤加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具体药味如下:熟地35g,肉桂 12g,麻黄 12g,鹿角胶( 烊化)20g,白芥子10g,姜炭 5g,生甘草 10g,骨碎补20g,狗脊20g,川断15g。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每剂两次,每次200ml,
  1.3观察指标
  1.3.1安全性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肌痛等表现观察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于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治疗期间每半月至少检查一次,出现异常时增加检查次数。肝功能、及肾功能、于治疗前、后个检查一次,治疗期间每月检查一次,出现异常后需及时复查,详细记录病人的毒副作用。
  1.3.2疗效观察
  (1)骨转移灶变化情况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结束后4周、8周分别复查X线进行评价疗效;
  (2)活动能力评定:活动能力分为4级: 0级:活动自如;I级:活动受限;II级:活动明显受限;III级:完全不能活动治疗前后分别对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
  (3)生存质量评定:按卡氏评分标准[2]评定,在治疗前后分别评测一次;
  (4)疼痛评定:疼痛分级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疼痛;I级: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II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III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物,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或被动体位。治疗前后用疼痛分级分别评定
  (5)血清钙浓度的评定: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校正血清钙浓度;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骨转移灶的疗效评价:按WHO关于转移癌疗效评价,标准分为4级[3], I级:完全缓解,
  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4周; II级:部分缓解溶骨性病灶的体积部分缩减或溶骨性病灶的钙化或肿瘤病灶的密度减少,至少4周;III级: 稳定病灶无明显变化,至少在治疗开始8周后评价;IV级:进展转移灶体积增大或出现新病灶。
  1.4.2活动能力疗效评价:显效:活动能力提高2级及级以上者,;有效:活动能力提高1级者;无效:活动能力未提高或减弱者。
  1.4.3生存质量疗效评价:卡氏评分增加大于10分者为提高,减少大于10分者为将低,增加或减少不足分者为稳定。
  1.4.3血清Ca++、AKP浓度值正常血清Ca++浓度为2.5 ~ 3 mmol / L,正常血清AKP值: 200 ~1500mmol/L。
  1.4.4疼痛显效:疼痛分级标准下降两级者。有效:疼痛分级标准下降一级者。无效:疼痛分级标准无下降或上升者。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的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其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由表1中数据示,试验组的15例患者里,7例有效,4例显效,4例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而对照组的15例患者里,6例有效,2例显效,7例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53.33%,由此,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3 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两组所有患者在整个治疗前后行血、尿常规,并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仅1例患者有轻微发热情况,但未经处理,24h内可恢复,无其他特殊不适,无药物过敏,毒副反应,无烧伤,烫伤等,各项检查亦无其他不相关异常。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1、乳腺肿块;2、乳头溢液;3、皮肤改变;4、乳头、乳晕异常;5、腋窝淋巴结肿。然而早在中国古时候就有了乳腺癌的相关记载:《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明代《外科正宗》言:&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甚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直观描述乳岩日积月累、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的发病过程。并有相关病机阐述:《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言: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揭示妇女病以&因虚&&气虚血少、&积冷&&久积冷气、&结气&&气机郁结为基本原因,&经络凝坚&&血瘀痰阻是病理结果。分析乳岩的病理机制,因情志失调者,是肝气疏泄调达不力在前,肝郁犯脾,气滞血瘀,痰浊内生,痰瘀互结为病在后; 因饮食所伤者,是脾胃不健在前,饮食所伤,滋生痰湿,阻塞经脉在后; 因冲任不调者,是肝肾不足在前,冲任失调,气血失和,瘀血阻络在后,互为因果,更虚更实,恶性循环。早期常为肝气郁结,其后则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气血郁滞,久则生热,致阴毒旺盛,日久致气血虚衰形成乳岩。治法治则也很丰富:在性别上强调女子以肝为先天,调理脾与肾随时照顾肝气、肝血与肝经、经与带,注意&因虚、积冷、结气&;加强或者加入温肝,疏肝,调气药物以辅助之。男子以肾为先天,调理脾肾时重视肾之阳气、阴精的调护,加强或者加入温补心肾阳气,畅经脉,通营卫药物以辅助之。针对辨证所属脏腑、经络选择相应药物加入阳和汤中以强化其功用而补其不足。可根据在阳气虚基础上的寒、痰、瘀偏向所在腰以上、腰腹部、腰以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肝、少阴肾;调整阳和汤中方药比例,如麻黄、肉桂、炮姜;以加强其温散作用。现在临床上选用阳和汤治疗,疗效显著。阳和汤为清代名医王洪绪[1]所创立,主张&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方中熟地与鹿角胶相配伍,以益精血,助阳气,补肝肾,共为君药;配以肉桂、炮姜温阳散寒而通利血脉,为臣药;佐以麻黄辛温散寒,发越阳气,开泄腠理;白芥子善消皮里膜外之痰;因筋骨病痛病机在于肾,方中加用狗脊、川断和骨碎补几味药,有利于发挥温养肾脏、通络补骨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一切阴疽,可化阴凝而使阳和。 全方配伍精当合理,乳腺疾病,多不红不脓不溃,起病较慢但迁延日久不愈,中医外科辨证属疮疡之阴症范畴,不论乳腺增生、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癌术后、 男性乳房发育症等疾病, 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表现为局部漫肿、疼痛、神疲乏力、身困体倦、畏寒肢冷、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其病机为阳虚寒凝。《素问?生气通天论》言: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2]。西医认为,恶性肿瘤起因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崩溃。统而言之,肿瘤以正气虚弱为本,病邪结聚为标。方中熟地温补阴血,益精填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温补肾阳。正所谓善补阳者,当以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阳气生化的物质基础充足,则温阳之功可速达。肉桂入血分而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白芥子辛温宣通,温化寒痰,通络散结;麻黄辛温宣散,发越阳气,开肌腠,散寒凝,生甘草则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四味合用可辛温通经及温阳解散寒凝痰滞之功效。上述两组药物相互配伍,扶正与祛邪兼顾,扶正而不滞邪,祛邪而不伤正,温养阳气而不伤阴,填补精血而不留痰瘀,散寒而不耗气散血,用于阴痰阻隔气血,郁滞经络,病变部位漫肿不红,坚硬如石之阴疽类疾患[3]。在这次临床试验研究中,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其间差异(P&o.05),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本病的中医治疗研究目前较少,但是从本次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中总结可得:使用阳和汤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并且该治疗方式安全、无副作用、无创、使用简便,能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适感,而且患者的依从性好,临床适用性强,可以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21
  [3]秦凤展,陈振东,樊青霞,等肿瘤内科治疗学. [M].人民军医出版社,
  [1]杨胜利,高 云,朱江红等.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467-470
  [2]窦建卫,郝云,杨亦奇等.阳和汤治疗乳腺癌理论发微[J].世界中医药,):196-198
  [3]叶峥嵘,杨晓航,吴琳.阳和汤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90-93.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癌骨转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