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导游要怎样介绍修水地图

来修水出差,人生地不熟!求导游_修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679贴子:
来修水出差,人生地不熟!求导游收藏
坐了四个小时的车从南昌来了,感觉修水环境啥的好好。好喜欢这里。可是人生地不熟。希望有人带着走一走!附上我的丑照。
主要还是要看脸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号外!修水县内讲解员(导游)免费培训班开课啦!
如果你热爱修水de山水茶韵,
知悉修水de民俗地理风情!
如果你口才超赞,
又善于展现自我!
那么,请加入我们吧!
你将有机会成为“修水县内讲解员”!
讲解修水故事,带游修水山水!
关于举办2017年全县讲解员(导游)
培训班的通知
为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全县范围内组建一支专兼职景区讲解员(导游)队伍,为各旅游景区景点培养专业的讲解员(导游),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决定举办2017年全县讲解员培训班(导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
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景区讲解服务接待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创业创新意识。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1.男女不限,热爱修水,有亲和力,知识丰富;
2.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善于表达,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3.对旅游事业有认识、有兴趣、有热情。
三、培训内容(见附表2)
1.修水历史文化基础;
2.导游基础知识(导游讲解技巧、导游礼仪、旅游安全及应急救援、游客消费心理学等);
四、培训费用
本次培训免费,主办单位统一安排中餐。早晚餐及住宿、交通费用自理。
五、报名事项
(一)学员报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讲解员培训班报名表(见附表1,可到报名点领取或登录修水县政府网站下载);
2、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
3、本人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
(二)报名时间:
日-6月28日(工作时间)
(三)报名地点及联系人:
报名地点:修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县行政中心县政协四楼)
联系人:余婷婷、黄丽、黄鸿伟、邓良良
电话:、7820878
六、培训时间及地点
时间:7月6日—7月19日
地点:县委党校
(具体时间地点安排以电话通知为准)
七、相关事项
1.请参加培训的学员要严格遵守考勤纪律。
2.培训结束后学员将由县旅发委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由县旅发委颁发《修水县讲解员证》,取得《修水县讲解员证》的人员可在我县各景点从事讲解工作。对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将列入全县精品景区讲解队伍人选,继续进行专业培训,素质特别高的予以重点培养和使用。
3.持有《修水县讲解员证》者,本人带团期间,免门票进入修水县境内景区、景点(限持证人)。
4.县旅游发展委员会每年对讲解员实行绩效考核,并在全县旅游工作大会上对年度优秀讲解员进行表彰。
附表: 1.2017年讲解员(导游)培训报名表
2.培训课程安排表
备注:报名表可保存图片,打印后填写
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这热情洋溢的初夏
快快来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向朋友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林业施业区划面积386万公顷。 小兴安岭属低山丘陵,相关信息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夏季温热而暂短。年平均气温-1℃至1℃,最冷为1月份,-20℃至-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全年≥10℃活动积温1,800℃至2,400℃,无霜期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0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干湿指数1.13至0.92,属湿润地区。 【林木资源】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
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林业施业区划面积386万公顷。 小兴安岭属低山丘陵,相关信息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夏季温热而暂短。年平均气温-1℃至1℃,最冷为1月份,-20℃至-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全年≥10℃活动积温1,800℃至2,400℃,无霜期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0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干湿指数1.13至0.92,属湿润地区。 【林木资源】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杨、椴、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1998年木材生产总量为214.5万立方米,同时,&127;每年还有100多万立方米的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127;可为木材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动植物资源】小兴安岭的森林、沟壑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野兔、松鼠、黄鼬等兽类50余种,鸟类有榛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等220多种。山林内有野生药材320多种,其中鹿茸、熊胆、麝香、林蛙油、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颗针、 党参、黄芪、兴安杜鹃等十分名贵。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猕猴桃、都柿、蓝靛果、草莓等 山野果30多种;有蘑菇、木耳、 猴头菌、刺嫩芽、金针菜、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资源20多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黑龙江水域,生长的鱼类有7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鲑鱼(俗称大马哈鱼)、鲟鱼(俗称七粒附子)、鳇鱼、鲤鱼、鲫花、鳌花、鳊花(俗称“三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同罗(俗称“五罗”)等。 【矿产资源】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127;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127;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遂石、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 【旅游资源】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逶迤千里;美丽的汤旺河碧波荡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这里,冬长夏短,日温差大,气候变化悬殊。林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四时景观:春天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地、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洁白的世界。依此可开展春游、夏漂、秋赏山色、冬嬉雪的四季养生旅游。这里不仅四季带给你不同的景象,就是每一天、每一时都是气象万千,令人心潮起伏:晨观拱北云海、夕望卧虎日暮、晴日朗空万里、雨中山色空蒙。雨后天晴,整个大山都淹在滚滚雾海之中,露出的山顶象巨大的鲸鱼背,象海中仙岛,又象雪域神山,显示着大自然强悍不可抗拒的伟力。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
主要介绍其历史及其建筑由来,因为太和殿的建筑外观和内景游客能看见一些资料:殿内共有72根大主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6根雕龙金柱,沥粉贴金,围绕着宝座周围。在殿...
可以上旅游类职高
关于导游这一职业导游考试报名条件、时间与要求报名条件与要求  遵守宪法,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适应导...
答: 想玩是哦宋城,西湖,杭州动物园,住哪里好呢
答: 哪儿都可以玩儿 只要出去了 就可以
答: 太多了,主要看您想玩什么。娱乐方面有网吧、KTV、酒吧、迪吧体育方面有足球、篮球、健身、台球等户外方面有滑雪、溜冰、拓展、攀岩、登山、蹦极等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怎么向游客自我介绍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怎么向游客自我介绍
08-10-30 &匿名提问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周末的早上见到大家,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让我有这样的一次机会与大家同行并为大家服务,我心里非常的高兴,首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导都可以,怎么亲切就怎么叫,那开车的师傅姓~,~师傅,也就是说这三天大连之行就由我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实话实说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自信的告诉他们,他们选择你做他们的导游,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你会是一个最好的导游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修水导游词之十三:黄庭坚传(中)
&&&&&&&&&&&&&&&第五章&&弘扬道统趋心性
&&&&&&&&&&&&&&&&&&&&&&
&&(一)与儒佛道三家的关系
北宋前期的儒学阵营主要分为“安定”与“泰山”两派,安定就是指胡瑗。由于孙觉是胡瑗得意且最年轻的弟子,在安定门中便有着突出的地位。前述黄庭坚在早年游学时就受到孙觉的谆谆教诲,那么他通过岳父接受安定儒学的影响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舅父李常长期从职淮南,其地正是安定学派重镇,加上与胡、孙友善,学术宗旨自必同趣。由此,自孙觉、李常而上及胡瑗就可了解庭坚的师承关系和正宗的儒学基础。安定门中人崇尚“明体达用”的学风,也就是意图以儒家之道经世致用,且他们大多积极从事诗文写作,文人辈出。这给庭坚思想中所形成的“知行合一”哲学观和通过治心养性塑造完善的自我人格,以及在诗歌创作的技巧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宋元学案》中的《濂溪学案》、《华阳学案》还分别将庭坚列入了周敦颐和范祖禹门下。庭坚在太和时作的《濂溪诗》从周的人格风范,为政之道,人生境界上受益颇多,其一生退隐之志,入世又超脱的态度几可与周共韵同调。而于与共修史事且“独立不党”的唐史大师范祖禹,庭坚对他也非常尊重,在文史上皆受到许多耳濡目染的教益。
在与佛家的接触上,庭坚似比儒家还更显得频繁密切些。南宋权威的佛家《五灯会元》将他列入了黄龙派的“居士”(俗家僧)中,为黄龙祖心()住持之法嗣,并立有传记。就师承言,他属于黄龙派系统,创造人慧南()就是他的师爷,祖心的两位大弟子悟新和灵源惟清便是他师兄弟。庭坚除幼时多游玩众多道场外,与黄龙派交往主要集中在年的丁母忧居乡期间,此时,他较多地受禅学的熏陶,并与新、清师兄弟保持终生的情谊,使他后在谪居生涯中受用不尽。就在他去世前一年的贬宜途中,还有“苦忆新老人,是我法梁栋。信手斫方圆,规矩一一中。遥思灵源叟,分坐法席共’’的诗句。正因为这种关系,庭坚思想当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影响主要又来自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文字禅。尤其是对那些才思俊发又卓有禅识的诗僧,庭坚将其言论中深析奥衍的理致、奇崛瘦硬的风格、新颖的象征语汇,拿来为己所用,遂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诗风。二是儒禅贯通的思想特色。如祖心以孔子的“吾无隐乎尔”和曾子“夫人之道忠恕而已矣”来说禅就体现了这一点。而师父这种融合儒佛的通达态度,更直接对他产生了启示。当然,从庭坚终身与禅门结下的不解之缘上看,除黄龙派外,与他交善的禅僧还有许许多多,如劝止他作艳词的法秀,交往甚密的师范等。再从涉猎的佛典来看,他不仅在一些基础性佛典上下过苦功夫,且对禅宗早期文献也多有研读,如《七佛偈》、《心王铭》、《息心铭》、《心铭》等。这些铭文共同的主题就是演绎心性即佛性的基本思想,他这样一心返本求源,也就是在于重新发扬禅宗正心诚意的道统来为他以儒为本的思想体系服务。
此外,黄庭坚还精研道家学说,并有著述。他涉猎老庄最初受到好友黄几复影响,黄几复对道家情有独衷,并能以儒释道,被庭坚广泛吸纳。庭坚在《几复读庄子戏赠》、《读书呈几复》等诗中,都反复提到儒道相通,庄子尊儒,世人欲达逍遥之境必须懂得物质运动之道,即不竭基本,不伤其内的观点。且两人均认为“物之不齐”是万物固有之理。庭坚所撰的《庄子内篇论》今还见载于《内集》中,《老子注解》仅存“道可道”一章的注也载于《别集》中。
(二)心性论:革新儒学的切入点
从本质上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一种道德伦理哲学。综观黄庭坚一生的言论和作品,可发现他始终热切关注道德问题,而这关注又集中在人的心性上,他是一位在同时代人中较早透析心性的思想家,致力把心性论当作构建哲学思想的基石来堆砌起道德修养与人格境界的楼阁,为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唐五代以来,世风颓败,人文精神堕落,为整饬士风,重振纲常,黄庭坚也与一些当朝精英们一道,肩负起道德重建的使命。在他看来,要彻底改变现状,不光是要治标,而是要治本。所谓治本就是不能单以“礼”来规范行为,关键是要改造人心,人心向善,世道才会敦厚。在个体的修养中,他强调“养心去尘缘,光明生虚室。”“心者气之君,气者心之将。”即各种规范只有化为内心的自觉,才能造就完美的人格。他反对恪守古训,人云亦云的章句之学。他在《觉民对问》中指出“聪莫宜于反听,明莫宜于内视”,阐明了一条向内用功、克已去欲、摆脱物欲、为物主宰的养心治性途径。他还不满世俗之儒沉于书本之义而昧于心性的不良学风,说“晚出之儒,玩礼义之名而陋于知人心,失学问之意,而士必以读书为选。”认为之所以有这一倾向是因为时人只有通过读死书才能选拨入仕。在对待礼和心的二者关系上,他经细探深讨得出了心对礼的决定性结论,并在《论语新篇》中举了许多事例来佐证礼的教化、规范等制约机制应是出于内心的行动。仁是礼的心理基础,如没有这一基础,礼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
尽管如此,黄庭坚并未抹煞礼的制约机能,他曾论礼曰:“夫礼之使人左规右矩,前瞻后顾,见德思义,见名思实,大为之防,如水之有所游泳而不溢,以为败者也。”在他心中理想的境界是出于自觉对礼的遵循。通俗地解释,也就是今人所说的“制约是需要的,因为违反制度规范的人太多;但它又不是万能的,因为它对于自觉遵守的人几乎无用。”
总之,黄庭坚在上述两个儒学的重大问题上都突出了心性的根本性关键性作用。这正是他针对道德复兴、人格重整这一时代课题所作出的哲学思考,他突出心性的核心意义,为以后的理学家开拓“内圣”之学,规划了一片大可耕作的天地。
(三)儒佛道融合的思想特色
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在宋代士大夫中本很普遍,黄庭坚的思想特色在于他以圆融三家的独特方式,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而不是一个拼盘。儒家讲“有”,道家否定“有”而讲“无”,佛家否定“无”而讲“空”。反之可以否“空”得“无”,否“无”得“有”。这是三个层面,一层为儒是基础,二层为道是中介,三层为佛是神游之地。他在《与王雍提举》书中表明了儒佛同一的观点,说:“大概佛法与《论语》、《周易》意指不远。”在《黄几复墓志铭》中又以“庄周虽名老氏训传,要为非得庄周,后世亦难趋入,其斩伐俗学,以遵黄帝、尧、舜、孔子,自杨雄不足以知之”来陈述儒道亦同为一体。不仅如此,他还认为道释也本是一家,说:“《列子》书时有合于释氏,至于深禅妙句,使人读之三叹。盖普通中事(即在梁普通年间传入中国)不自葱岭(我国西部诸山总称)传来,信矣”(《跋亡弟嗣功〈列子〉册》)。要之,黄庭坚圆融三家的基础是出于唯心的本体论以及向这个本体复归的修养论。唯心的本体论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个独立的至高无上的精神本体,又主动地把它放置在人的心中,使之与人的意念对立起来,自我修养的任务就是使心向这个本体复归。三家都具有这一思想逻辑,黄庭坚正是抓住了这一联结点,来构架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在揭示这一精神本体时,沿用了佛教“心源”说和儒家“诚”和“仁”的范畴,强调了向内用功的修养论。认为如将心性了悟修炼到家,就可为圣、得道或成佛。在表述这一论点中,他尤其突出了“返观自心”、“随缘任运”、“退听返闻”、“由睿入觉”等说法,来证明充实其独特的“内刚外和”的人生哲学。但需要指明的是,庭坚并未全盘接受禅宗的教义,他修禅释道只是吸收它们的处世外壳和富有思辩性的唯心体系,其骨子里还是以儒为本的。在修养的方式上,他也有独到的一面,与佛道还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如佛道的修养是对空无之道的冥合,排斥正常的合理性求知,而庭坚则非常强调读书学习,他把研读儒家经典,作为修养的根本。
对于黄庭坚来说,读书求知和静心修炼还不是心性修养的全部,更关键的是要把所学所悟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目的是推行知行合一的力行哲学。他把实践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他的《论语断篇》和《书秦观诗卷后》中,极主“力行所闻”。在《与王周彦书》和《答秦少章贴》中,还表示道德修养应贯彻于行住坐卧的各种场合,日用伦常的各个细节。并要求他的学生应持之以恒,当“学哉身哉,身哉学哉!”即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返中作不懈努力。
宋儒有着一种融佛、道的巧妙思路,认为儒家之道从积极的方面去正心,动合礼义,恪守圣人之道,亦可达到佛、道标榜的无为而自然的状态。黄庭坚对佛道的摄取,主要还源于以清静无欲而达到逍遥自在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并用移花接木法以庄子的语言表达异于庄子的思想,来求证人在道德律令的制约下努力遵循道的规范,也可上升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而这化境被他称之为“定”,也就是所谓的安贫乐道。这又与禅宗的“禅悦”,道家的“天乐”殊途同归了。
综上所述,黄庭坚把佛道的“空门”化为儒家的“实有”,其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伦理本体的心性。它的修养功夫,实质是一种自觉的道德反省和自律,这与禅宗道派现世的解脱法门有着本质区别。但庭坚通过吸纳从中“合理”、“有用”的部分拿来完善充实儒学,则推动儒学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四)理想人格的苦心设置
既然黄庭坚的本体论与佛道有着质的区别,却又用“拿来主义”的方式为己所用,那他的人生境界和处世哲学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内心是儒学外在是佛道的综合。他常概括为:内心洞达世事,是非善恶,泾渭分明;而外在苟同世俗,和光同尘,不露锋芒,亦即表现为“内刚外和”的处世哲学。他常以此来抒怀,如“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此翁胸次有泾渭,事不可处执如山”。又常以此来称赞前人,如称刘焕“中刚而外和”赞王禹稱“德溷俗,不磷缁”(注:溷通混,磷缁出自孔子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与此同时,他又极力提倡“不俗”,其实质也就是恪守道德准则的人品风范。他曾在《书缯卷后》表述:“士大夫处世可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事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从黄庭坚这种主张“从俗”、“外和”又宣扬“反俗”、“超俗”的思想,就可引申出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处世方式。故他在《赠送张叔和》诗中就云:“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然,他力图将持节守操与随缘任运,内刚外和系于一身,客观上是不能契合无隙的。试想要坚持原则就必然有是非观,要反对异端就不可能做到与世无争。为此,他又期冀以儒家的伦理来取代嫁接佛家的本体,这样,其间的矛盾又会更大。结果就产生一个悖论,即他强烈的道德伦理精神促使他要宣扬儒家的价值体系,而现实生活的风风雨雨又导致他必然会去追求精神的超脱和自我的保护。
应该指明的是,黄庭坚的这一处世方式,虽然有避世退循的消极因素,但它集中反映出了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在困惑、彷徨、无奈中,他们能不慕荣利,在遭受打击时还能独善其身,应视为是以天下为重的,在今天看来也是应该肯定的。
&&&(五)社会生活中的孝悌和仁政之道
以上我们在哲学的层面了解了黄庭坚关于心性、修养等基本问题,下面就他在现实生活中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再作些介绍。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漫长的农耕社会里,宗法制度*血缘为纽带维系,使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孝作为儒家的经典学说,流传极广,以至对中华民族及整个东亚地区都产生过巨大影响。黄庭坚对孝悌身体力行,在当时就以“孝行”著称,曾被列入“二十四孝图”。时至今日,孝道虽不再有着古代的神圣光环,但我们对此加以重视,不仅有助于从多角度了解庭坚本人,且可以从中提炼许多积极的成份,从而来弘扬传统的民族美德。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庭坚从政的风风雨雨里,始终能把“以民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为政之道之中,他在《题画菜》中写道:“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就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博大情怀:
1、轻徭薄赋,为民请命。黄庭坚历任地方官期间,正值青苗、均输、盐务、市易等新法施行之时。这些变法措施着眼理财居多,客观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其片面追求“富国”,而忽视了“安民”,对老百姓而言,不是援溺救焚,而是火上加油。黄庭坚在进退两难的夹缝里,首先想到的是体恤百姓的疾苦,但又无可奈何。然他“聊厚不为薄”,“不以民为梯”的态度没有动摇。他的《次韵邵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戏答公益春思二首》、《张子厚墓志铭》都突出反映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并在《曹侯善政颂》等作品中表彰了一批体恤百姓苦难,设法减轻赋税的官员。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黄庭坚本于爱民,“乱命不从”,敢冒风险,坚持轻徭薄赋的言行是完全过得硬的。
2、宽猛相济,整暇简静。这一思想既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体现,也是摧抑豪强与抚慰良善的结合,同时还是严格管理的社会机制与缓解百姓被压迫剥削的融合。黄庭坚在《书萍乡县厅壁》一文就首先表述了这一观点,他说“夫猛则玉石俱焚,宽则公私皆废,吾不猛不宽,唯其是而已矣。”他的执政之道是:“猛而不舍善良,宽而不长*宄”。也就是说要把那些横行霸道的不法之徒、*滑豪强之绅,作为重点打击的对象,从而维护扶持广大弱小群体的正当利益。而整暇结合,则是由整而暇,以达到简静无为之境。他追求“政虽严而不苛,事虽整而常暇”的社会管理模式,常用老庄的“庖丁解牛”、“佝偻承蜩”的典故来阐述官员应有干练、有效的行政与司法作风,又要形成逍遥无为,上下皆逸的政治氛围,使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3、德治教化,启发良知。黄庭坚还认为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关键要从教化入手,厉行以德治国。政治的清明廉洁,高效务实都是建立在人内心自觉的道德基础之上。他的《冀州养正堂记》首先要求地方官应正心正身,树立清廉高尚的形象。接着在《跋张龙阁家问》中还要求他们以良好的品格使民众信服,社会风气也会走向良性的循环。最后,强调他们要在完善自我的同时,要努力兴办教育,以教兴德,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道德风尚。他在《通城县学资深堂记》中总结出:人民本有着善良的天性,只因缺乏教化才导致邪秽,因而教化的目的就在于启发人的“良心”的自我觉悟。这样,他的从政之道终又落到心性修养的这一根源之上了。
&&&&&&&&&&&&&&&&&&&
&&&&&&&&&&&&&&&&&&&&&&
第六章&&主意诗歌谱新篇
当然,山谷一生没有任过能影响政局的官职,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的为政之道主要仅从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出发。他不是一位政治家,更不可能去作政客,但却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把诗作和诗论作为自己毕业的事业而名垂史册,其传世的诗作就达二千来首,遂有“苏黄”并称之说。由于他的倡导,在其身后还逐渐形成了一个被南宋吕居仁标举的“江西诗派”这一庞大的创作群体,影响沿及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对于这样一位开宗立派的人物,文学史上历来评价不一,毁誉相左,聚讼纷纭,论者每每举其“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为其诗的指导思想。认为他是*指事用典、锻炼词句来形成风格的,这样,他便成了一个只重章句辞藻的形式主义者了。但是,只要我们能较全面考察诗人的理论与创作,便可发现这完全是一种偏见。
(一)山谷诗歌的审美理想
山谷诗论,似乎不是很招人喜欢,但读懂过后,却又令人难以忘怀。他到底要倡导什么?他的主张在当时为何有那么多人附和?掌握了解山谷诗,首先要认识他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美,尽管他不以唯美、艳美名世,但他正是在追求另一种美,一种源于他思想、时代及文学发展契机所酿成的“新美”。
宋代前期诗坛主要是“晚唐”与“西昆”两派,这两种流派中前者多发穷愁之吟,失于纤狭琐碎,后者则缀饰辞藻,典丽精工,并走向雕镂堆砌,浮艳侈丽,故未能较好承担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为了矫正时弊,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配合着思想领域内的儒学复兴,在文学领域兴起了一场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诗骚感事而发、美刺比兴的传统。要求诗歌反映国事民生,发挥道德教化功能,开创新的风格,变浮浅靡丽为质直古雅,使诗内蕴劲气健骨。山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步入诗坛的。首先他对欧、梅、苏的贡献深表敬佩,赞誉不绝,可能是出于学杜的岳父谢景初系梅尧臣妻兄谢绛之子的原因,更对梅的诗作尤感亲切。称他“句法刻厉而有和气,他人无此功也”。接着,总结前人的成就,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核心的观点,即“诗,乃至一切艺事,不能落于俗格”。最后为充实佐证这一观点,促成了自己一套偶有法于无法,依仿古人又自成一家,反对愤激怨怒又鼓吹老成练达之作等一系列诗学主张。
那么何为“不俗”呢?在山谷看来,它有诗品的不俗和人品的不俗。“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笔下无一点尘俗气”是诗品不俗,而“临大节不可夺”、“与天地相终始”是人品不俗。不俗归根到底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认为诗只有在表现人品的心性修养时,才有不俗之风格。所以他特别注重“养心探道”。在人品与诗品,诗的内容与形式等关系上,明确宣示了“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也。”“宁律不谐,而不使语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在《答王观复》中还说:“理为主,理得而词顺,文章自然出群拨萃。”故山谷终身推崇杜甫首先是敬其忧国爱民,他说“(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名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发而然。”可见山谷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原道、徵圣、宗经”的文道观上的。
但是,传统的文道观主要是指儒家的伦理纲常,也即后学所说的“文以载道”。山谷的“文道”则是主要指理想的人品与修养,也就是“不俗”的审美观。他这一诗学要义集中表现在五十四岁《书王知载朐山杂咏》一文。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诤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坐之为名。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归,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凌,引颈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这段文字阐释了三个问题:一是诗歌的本质,二是诗歌的风格,三是诗歌的功能,是从“诗旨、诗美、诗用”立论的,其中所说的性情就是那种深于韬讳,老于世故者的平和冲谈的性情,诗之美只是温柔敦厚的美,也就是禅悟式的宁静心境所领悟出的美。
于是,我们可以说,山谷诗学思想在承袭儒家教义的基础上,又对传统作了改造,他把诗歌主题的范畴从早期关注社会现实转向了人格的感化。这一思想过程是他心性论和复杂的仕宦人生的产物。诗人企图从历史的文化精神里找到认识客观现实的钥匙,以重新确定士大夫的生活准则,具有极强的理性色彩,从而达到治心养性的目的。这样,由于过分心理化,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者型诗人的精神王国,故不易为其它阶层的人所理解。加上他的诗文大量用典,能解答出这一王国的就限于那些文人学士,而一般读者则只能望而兴叹。山谷诗作在封建社会众多的文人中形成了一个流派,但却一时难为广大民众所理解赏识,其原因,也可以从他的审美理想中找到根源。
&&&&(三)以奇崛为主导,结合多种创作风格的统一
“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对于山谷的诗风同时代的张耒就有这样的评价。而山谷也确实把“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当作自己的创作目标。那他*什么独惊斯世,凭什么自成一家呢?概括出一字就是“奇”。奇是什么?即是一种反传统反流俗的品格,一种与众不同,立异标新的途径,一种人人心中皆存,唯我笔下独露的特色。如粗略分类,在内容到形式中它主要有以下八种新求,这便是:题材求新颖宽泛,思致求深刻老成,意象求奥峭反常,题旨求复指多义,体式求朴拙简劲,布局求突兀跳跃,语词求精警洗炼,音律求拗涩变通。
在山谷的诗作中,原不能入诗的卑琐小事被大量充肆其内,有意以小见大,赋予了大量的心态领悟。他的诗不重“色相”,崇尚“意态”,极少景语,铅华洗净,不像镜子般映照生活,而像X光透视精神世界。他追求着一种幽眇、深沉、哲理的境界,并以理智的情感,奉行看“翻案法”和“顿悟法”,禅理机锋,处处表现出思致的深刻,强调“妙在和光同尘,事须钩深入神”。他熟参人生,多在老庄哲学、佛家妙理中寻求心灵的慰籍,有许多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由于“世间好言语,被子美道尽,世间俗言语,被乐天道尽”(王安石语),到了山谷所处时代就必须探索新词语、新意象。为此,他一面向民间采撷俗语,一面向书本学习雅言,把苏轼倡导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提升到一个极至。加上能活用成语、典故,使熟典生用,死典活用,正典反用,僻典泛用,更让文字显得峭拨,诗意更加厚实深邃。借景传情,托物言志本是盛唐诗最通行的手法,但易导致定向的形象性思维,使主题单纯集中,长期以往容易走向模式化、雷同化。而山谷诗题旨则多浑茫一片,人们一时难以对其主题作单一明确的解说,且呈现多指性、幅射状。如一九六七年在武宁老县城石家祠堂乱石堆中,发现他于元丰三年刻在一件中华震旦角石化石上的一首题诗,今就有多种理解,有人认为是写道德教化的,有人认为是写培养人才的,还有人认为是他希望自己早得贵子以尽孝心的。
为了表现上述的内容,山谷就须*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和技巧来完成了,他深知要追求峭奥、蕴蓄、发人深思,就得“妙画骨相遗毛皮”亦即化简形貌,锻尽芜杂,加快节奏,加大跳跃,努力洗刷掉诗中一切拖泥带水的成份。故我们在初读他的诗时,好象作者的思绪往往会突然中断,上下句、前后段似乎互不相接,而细品后又觉得有内在的联系。这种“七巧板”式的组合,“蒙太奇”般的手法,恰恰又赋予了我们许多联想的空间。宋人多用散文章法入诗,富于作品多种变化,但也易产生散漫拖沓的毛病,山谷出来矫正,取长弃短,他的诗象作文,但锻炼刻苦,精点诗眼,力删繁冗,特别注意诗的头尾安排,变化莫测。还值得注意的是他长于用精炼的字句,密集地介绍一些典故,概括出深妙的内容,并能做到摆落陈言,颇具高古老辣之格调。在音律上,为产生惊异的效果,山谷常变异句法、语序和文气,甚至是节拍。他自创了一种拗体律诗,在对偶上重视意联,不求切对;在声调上有意打破固有戒律造成平仄不协。对于立喻奇警,借代尚僻更是山谷诗造语的显著特点,他不遗余力地追求比喻的不落常套,不仅以物喻人,有时还以人喻物,同时还善于将比喻与比拟结合一起灵活运用,他的许多题画诗既有对事物静态的比,更有以假作真的错觉之比,如《题郑防画夹》。而借代的运用,则多以事物自身的特性来指称,使诗语更显诡谲新奇。
以上介绍了山谷诗“奇”的总体风格,但是他在诗论中又反复告诫别人不能刻意求奇,要追求自然平谈的化境。反复论述“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这看上去似乎自相抵牾,让人不可理解。故当今许多研黄学者,对他崇尚自然的创作观或有所忽略,或难以索解,有的还以为他这一要求于人的佳境,恰是他自己欠缺之处。所以,我们如果无视或回避这一矛盾就难以全面认识他的诗风。
山谷是看不起晚唐诗和西昆体的,但他确又是从西昆阵营中杀将出来,他的一些作品如《次韵赏梅》、《观王主簿家酴醾》、《海棠》等就明显吸纳了李商隐的诗风,形成了后人所谓的与西昆体貌异神通的特征。也就是说用昆体工夫去造老杜浑成之地,努力追求法度又与自然浑为一体。为突出表现自然风格中的朴拙本色,他从老杜继续上溯到陶渊明,提出“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并说“渊明之诗,要当与一丘一壑者共之耳。”认为这种矛盾完全可统一在“不俗”的境界中相互依存,因此他对于奇崛与自然都表示肯定与向慕,他的《次韵感春五首》,格调清新高雅,颇似陶潜佳作,其《跋子瞻和陶诗》无一景语情词,却能在平淡中蕴含着深邃的真情实意。这种诗风祈向的形成与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当然这两种结合不可能契合无间,有时还会落入二难处境,故又不得不感叹:“夫随波上下,若水中之凫,既不可以为人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作则。”因而他笔下的自然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脱无碍。结果,他在抒愤寄怒时,就没有韩愈那样偏执激切,而在表达失意退志时,又不可能如陶潜那样洒脱无阻,他仅仅提出了自己“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的“以俗为雅”主张。
与此同时,山谷诗清新的一面也值得我们注意。他常以此教人或评诗,如“诗来清吹拂衣巾”,“李侯诗律严且清”,“诗才清壮近阴何”。可见,“清新”他是他诗风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他的言论中曾大力推崇鲍照、庾信、韦应物、刘禹锡以及岳父谢师厚这一类追求“清新”风格的诗人,并积极致力于继承汉魏古诗,乐府民歌以至六朝以来的文人诗的好传统。《再用前韵赠子勉》云:“句法俊逸清新,词源广大精神,建安才六七子,开元数两三人。”就证明了这一取向。但是,最能体现山谷诗特色的是清新中孕含着劲健峭拨之风,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些传世七律,如《寄黄几复》、《题落星寺》、《登快阁》等。都具有澄澈,明净、俊爽、高远、脱俗等特色,内蕴着清朗健傲的风骨。
此外,山谷还有一些诗写得潇洒俊逸,诙谐奇诡,显示了诗人的色泽才情,机智幽默。像《戏咏江南土风》、《出迎使客质明放船自瓦窑归》、《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过家》等,既把人情风俗写得优美俊赏,又富有妙趣奇情,深受禅宗“游戏三昧”的影响。
以上我们分析了山谷诗作特色的不同方面。归纳起来,就是以奇崛为主导,结合多种诗风有机的统一,形成多重性,复合性的风格。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力图将对立的范畴融入美学中,并用禅家真与俗的思辩义理找到矛盾的契合点,营造出独特的风格,他的这一风格,最足以体现宋诗的艺术风范。所以刘克庄说他“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蔡正孙认为山谷诗“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都是精研之说,有根有据之论。而对于“点铁成金”、“夺脱换骨”之说,仅是指诗歌语言技巧的继承问题,所含的是“新变”的因素。何况这些话还是讲给弟子听的,是在教学中用这样的生动事例使学生更易接受,温故知新,精熟古人警句,而于己再造新声所致。我们从他一生追求新奇多样的诗歌风格就可以证明,其超然之举,决不是什么“新瓶装旧酒”,更不是“剽窃之黠者”。
(四)词传情:人格形象的再现与补充
黄山谷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宗人物,其词作在北宋词坛亦因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而引发诸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但晁补之则辩曰:“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这又把他推向“以诗为词”的苏轼这一辙了。之所以有不同的评价,全出于山谷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其一是承袭了《花间》的传统,以词抒写男女间的相思爱恋之情、伤离怨别之绪;其二是突破了词原于“艳科”的藩篱,表现人生的际遇和感慨,乃至哲理的思考。故从前者看,是本色当行的词家;若着眼后者,则又成了“以诗为词”的求新者了。
据唐圭璋《全宋词》,山谷词收有一百九十首,题材颇为驳杂,用调多达七十余种,且多用短调,其意境集中反映在一个“情”字上。“情”可以说是贯穿其毕生词作的主线。早年的“艳情”,中年的“友情”,晚年的“逸情”,无不倾诉着他品格秉性外射的征兆,昭示着他襟抱志趣渗透的色调,铭刻了他情感变移扩展的烙印。它们凝聚在一起,不仅再现补充了诗作中的自我人格形象,而且由于词更适合遣兴抒怀,表现更为质朴真率,加上他又喜附序文,那就更有助于我们从深度、广度探讨山谷其人了。尽管这些“情词”有的高雅,有的低俗,但它必竟还能从一个侧面,在不同程度映照出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心理。
当然,客观地讲,当在初读山谷词时,我们会迅速感受到,其词从内容到风格确实存在着生新瘦健和鄙俗软媚共存、严肃认真和低级缠绵并立的两个矛盾的侧面,简言之即归纳于“雅”与“俗”这两点上。而“雅”是山谷词的主流,是不断扬弃“俗”的结果,它基本上体现在中年后的“友情”和“逸情”之中。如要真正看出山谷词的本色,则应花些精力在雅词中去寻找答案。
山谷的雅词多作于贬谪期间,由于深受晏几道“寓以诗人句法”和苏轼“以诗为词”的影响,将原本作为艳歌的词提升到了一种抒情诗的形式,对词的主题容量和社会意义都有拓展,表露了自己屡遭厄运却仍能傲岸豪健,达观放旷的襟怀。试读《念奴娇》(“断虹霁雨”)为例,其首先在上阕以秋空明净,青山生机的景象创造一个披现主观秉性的氛围,使人联想到词人心境的乐观、开朗、狂放。随后,以三个反诘问句和感叹句刻画出人们等待月出时由焦急、遐想转入月出后狂欢的心情,射影出作者渴望月华天澈的复杂心理和社会环境。下阕转写景为叙事,借张园饮宴之题,远从对方说起,举杯嘱酒,念诸生皆天际飘零,回首乡关云山阻隔,真难得眼下良辰美景的欢聚,虽短暂,亦当弥足珍贵。接着似再一扬,揭出词旨:“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这既是对流逝的游宦生涯的追顾,更是对饱尝坎坷情怀的发泄。结尾二句,再入写实,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手法,来掩盖心中“投荒万里”的满腔苦况。全词色彩清丽,格调闲雅,于狂放之中抒豪迈之情,无怪乎其本人也要引为得意,在序中自认“可续东坡赤壁之歌”。
山谷类似以上豪放风格的词作有很多,无论是在黔所作的《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还在移戎所作的《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及至最后贬宜所作的《南乡子》(“诸将说封侯”),都表现出不以忧患得失萦怀的浩气。但是山谷这一浩气并不象东坡那样爽朗、自然,而是充满拗峭浑茫,这又与他心灵深处积淀的诸多创伤密不可分。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清平乐》(“春归何处”)等,都借某种亦真亦幻的境界来展现跌宕起伏的心理流程,以表露孤高傲世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模式的追求。
以上简述的是山谷词豪放风格的一面,而当我们从纯抒情的角度看,他在婉约词作上还占有相当的数量,特别是一些咏物、状景及怀人之作尤见缠绵真挚。象元符年秦观死于藤州,山谷在崇宁三年览其遗墨,悲从中来时曾写下的一首《千秋岁》(“苑边花外”)就是一证,此词用的是赋体,信笔写来,清婉简约,而一往深情,感人肺腑。词中既有“杯盘狼藉犹相对”的美好回忆,更有“波涛万顷珠沉海”这样扣人心旌的感慨,仿佛字字句句凝满血泪。而对于休戚相依,患难与共的弟弟叔达,他仅在叔达投奔黔中至东下期内就多有《鹧鸪天》、《清平乐》、《谒金门》、《南乡子》诸词相赠。这些词拭尽铅华,尽露本色,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今天读来,还似乎感触着他情真意切的脉博跳动。
如果我们再作较深的探讨,还会发现山谷词的最妙处是能将豪放和婉约相融互合于同首词作中,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刚柔相济的风格。如《踏莎行》(“临水夭桃”)、《定风坡》(“把酒花前欲问溪”)就最能代表此类风格,这些词既有绵邈情思,又有峭健旷达的意气;既有悯世之心,又有达道之理;既有词的特性,又有诗的风貌;形成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给人以多重的美感。
现在,我们把目光再转向山谷那些有关风月相思的俗词或称“艳词”的作品上。这类词有人说占了他全部词作的一半,有的说起码占有三分之一以上。但据笔者分析统计仅有四十来首,这可能是出在对“艳词”界定方法的差异上。笔者认为他那些故意借艳情题材来达道明理和在雅词中嵌入温香妍媚意象的作品,就不能划入“艳词”之列。如《浣溪沙》(“新妇矶头眉黛愁”)、《逍遥乐》(“春意渐归芳草”)等。
而那些真正称得上“艳词”的作品则大多写于贬黔之前,其表现手法整体风貌几同早期民间词作,显然是作者接受了柳永的影响。这类词往往直及男女私情隐事,易流入亵黩。若推原由,一是北宋士大夫蓄姬养*纳妾的普遍不良风尚所致,二是当时婚姻制度,门第基础与爱情分离,使人们易在婚外的异性交往中寻求精神满足和逢场作戏。不过,必须看到它所能喷溢出的炽热情绪和真切相思,尽管这一情感是萍水相逢式的,但也不能全部划入官宦狎*的范畴。个别“艳词”还深涵禅机参悟,洞彻人生意蕴,还不时渗透出俗中见雅、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如《昼夜乐》(“夜深记得临歧语”)、《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等。
总之,山谷词在借鉴柳永俗体词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原始词的营养,引诗入词,极力使词雅俗相兼,刚柔相济,形成了疏隽明快、豪健峭拔的主导风格,显现出自我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别具一格,对后世的姜夔,以及辛弃疾都产生了影响,其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
第七章&&书画美学求韵胜
一切艺术问题都是韵律问题,艺术理论其实是形式与神韵的理论。历来我们把书法和绘画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被相提并论,是因书法提供给我们以基本的美学。它与“中国画”的关系,好似数学与工程学的关系。作为大书家的黄庭坚,平生论及书法的文字自然不少,他虽无传世的系统性长篇巨作,但众多有感而发或即兴之谈,无不洞幽晰微妙语连珠,给人以启迪、借鉴。他算不上是一名画家,不曾以画名世,但凭借对诗歌神韵和书法通感的把握,还具有很高的绘画美学素养,精通画的鉴赏,发表了许多关于画艺的真知灼见。南宋邓椿的《画继》中就曾述:“予尝取唐宋两朝名臣文集,凡图画纪咏,考究无遗。故于群公,略能察其鉴别,独山谷最为精严。”可见评价是相当高的。下面就他书画美学思想作些具体评述。
&&& (一)本质论
本质论是指对书画本原、本体部分研究所持的论点和看法。山谷书画艺术的最高追求就是要有“韵”。他在《北齐校书图》中就强调“书法以韵为主”,在《题摹燕郭尚父图》又云:“凡书画当观韵”。还说“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山谷集》中谈到韵的地方达三十余处,可见“韵”是他书画观的核心。“韵”即气韵神韵的律动,是书之风神气度、画之意念境界。山谷主张韵胜,就是创作者精神气质通过物象,线条之美来羽化外露。他认为要达到这一审美目标,就必须绝俗。俗者、平庸、浅显、呆滞也。他说过:“诚有意书字,当远法王氏父子,近法颜、杨,及能超俗出群,正使未能造微入妙,已不为俗书”;“今日欲学草书,当求智永《千字文》……此小草乃无俗气耳”;“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同时,他在《题七才子画》、《跋浴室院画六祖师》也传达了绘画脱俗的言论。如此等等,证明不俗实是他衡量书画优劣的重要标准。继而,他又反复论证,要达到书品不俗,惟先有人品的不俗,而要人品不俗,就“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只有“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所以按他的说法,一个书法家的作品或超逸或流俗,刨根究底终取决于主体道德修养、人格诚信、学问承传的高低。他终生对苏轼书法推崇备至,也是基于这一点,曾云:“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山谷又从“俗”的反面“雅”来论韵,要求书画应有浓溢的书卷气,即所谓文人笔墨。说:“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为强调绘画的文学性,也有许多类似的言论,如《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中“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题〈阳关图〉》中“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的诗句,这就反映出绘画好像不是在描绘,而是像在写作了。
当然,山谷这种画论不是专业画家之言,而是文人学士之言,这一点很有深刻的含义。因正是这种业余性,使文人能够用一种内在精神去作画,以促进了“文人画”这一最具中国画特色之画风的蔚然兴起,从而指明了一条拓宽创新传统绘画的途径。按山谷的意思,字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完全相同,只要掌握好了基本的韵律,其余都不在话下。由此,山谷认为书画须生动传神,虽然妙于形似,没有神似,则无可贵。书画之作应遗形观神,遗法得意。他学《兰亭》时,就说过:“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还批评“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笔意,便作行势,正为美西子捧心而不自寝其丑也。”其评画则多渗入情感和意趣,映照、生化、幻觉出主体人格、审美等精神。如他观《小鸭》在画幅上的神情是:“小鸭看从笔下生,幻法生机全得妙。”他观苏轼的竹画是“地下文夫子,风流绝此人。能和晚烟色,幻出岁寒身”;“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因知幻物出无象,问取人间老斩轮。”
山谷重韵尚意的艺术思想,实际是着眼于创作主体总的文化修养和高深的艺术鉴赏功力,他自觉使书画作品达到笔可不到但须意到的深度,这与他以心性为本,重心轻物的思想有着必然的联系,是精神至上超然物外的意识在艺术上的表现。
&&& (二)创作观
谈到书画创作,山谷所谓“韵胜”还意味着要有巧妙的构思和精到的用笔,他提倡“锋在笔中,意在笔前,意到笔到。”在《题明皇真妃图》还云:“人物虽有佳处,而行布无韵,此画之沈荷也。”而于用笔却更为注重,曾说:“右军笔法如孟子言性”,并借用“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的语言,来释用笔的妙道。同时,大力推崇以书家笔法入画。在评论同宗子舟画时就云,“看君回腕笔,犹喜汉仪在”;“子舟之笔利如锥,千变万化皆天机”。不仅如此,山谷所指的用笔并不单指书画的技巧,而是还要有笔意。笔意是指主体的意趣、气韵在运笔中的表现,其包括于点画姿态、字画结构、章法设置之中。他说:“王献之《黄庭经》,张长史《草书千文》,可观古人用笔之意”。其晚年“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是)意之所到,辄能用笔”,也当属以现身说法来指正此论。
这样,山谷于艺术的化境不单是对笔法的参悟,且更是超脱的人格精神反映。其书作线条波折连绵,以大幅度的扫刷代替小范围的提按使转,中宫密集,四周开张,如长枪大戟,呈辐射式间架,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就是他自我心性的表露,也是他个性的使然。
然而,山谷在书画创作论上的最大贡献还不仅是这些,其“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题绛本法贴》),以及“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这种心手相融、物我为一的超然心态,才是创作的绝妙理想。为了实践这一理想,他绰有成效地把书法创作固有的诸多矛盾统为一体反复领悟为己所用,强调把握艺术规律就能升华到自由天地的必然趋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力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
其一,在学古与创新上,他曾先从学书中体会到学古的重要,认为“万事皆当师古”,批评“今人字自不按古体,惟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论写字法》)。他在学书过程中下了很大功夫,并悟出了“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高执管,当悬腕”等笔法独得之秘。但是他又反对规规于古人绳墨,云“老夫作书本无法也”。这样看似矛盾,其实正体现了辩证观点,他的守法是针对习书,而他的破法则指创作的一任天机,不践古人,因“随人作计终后人”。故在评书中就贯彻了这一书学观,如云“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
其二,在对立与统一间,他往往不偏执于矛盾的另一面,而是两者的相互作用,使之发挥依存相辅、互补并用的美学效果。如一般总以为楷书当循规而作,草书可挥洒自如,而他却认为“楷法欲如快马斫阵,草法欲左规右矩。”他在《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等中,也表述了类似观点。在风格上,他还贯彻了这一思想,追求“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主张“凡书要拙多于巧”;“凡书之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真知灼见,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其三,在渐修与顿悟中,山谷无论是师法前修,还是取法自然,都有一个对书画的揣摩参悟的渐修过程。其四十岁以前的作品,有的受到讥评,有的被自论不佳,但经转益多师、融会贯通便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一经历,类似禅家的渐修到顿悟。他的禅宗思想充分渗透书画的评述和创作中。如在《题赵公佑画》中说:“余初未识画,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图画悉知其巧作功俗造微入妙”。而对于书法,更是引用了禅宗顿悟的机锋妙语、偈语,及参禅体会来阐述,并以禅喻书,说:“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可见,山谷的书画创作观不但是针对创作技巧,更是对人生百态创作百味的反映。
&&& (三)风格说
山谷追求的书画之韵,具体讲是一种萧散简远而又劲峭挺拨的风格。宋人普遍存有“卑唐”的书画倾向,讲求“活法”,着重意趣的表现,而魏晋人最具潇洒闲远,飘逸含蓄之艺术特征。所以范温的《潜溪诗眼》提出:“书之韵,二王独尊……夫惟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其韵自远。”这与山谷的“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是一致的。但是,山谷又不一味拜倒于古人脚下,他要求书画艺术,应最终化入自己的情趣和祈向,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书风既表现在长笔延展、欹侧取势、瘦硬通神、时有弩张剑拨之势上,又蕴含在妍丽清秀、婉圆雅逸之姿质和温润雅尔、禅味篆意的风神之中。他的不同书体和不同时期的书作虽各有侧重,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融会贯通,是一种有机的统一。其精华大都具有劲秀两全、沉着痛快的风貌,而这风貌恰又与他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相投合。
&&&&&&&&&&&&&&&&&&&&&&&&
&&&&&&&&&&&&&&&&&&&&&&&&&&&&&&&&&&&&&&&&&&&&&&&&&&&&&&&&&&&&&&&&&
《黄庭坚传略》&
&&&&&&&&&&&&&&&&&&&&&&&&&&&&&&&&&&&&&&&&&&&&&&&&&&&&&&&&&&&&&&&&&&
作者:黄国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