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学思维?转换初一思想品德思维导图

[转载]构建化学学科思维方式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笔者以为,创设有效化学课堂的前提和保障就是学生学科思维方式的构建,化学学科思维方式指个体从化学学科视角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的方式,主要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内含科学抽象、逻辑方法、观察联想、想象创新等丰富内容。如果把学科思维方式比作渡过智慧之河的木筏,那么编扎木筏重要的是使用的材料,找什么样的圆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储备)?如何用绳索(学科基本观念和方法)恰当地连接?这是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当今信息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搜索引擎,使得知道如何在新环境下思考比仅仅拥有信息要有价值的多。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基础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构建的过程。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具体体现于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否从恰当的认识角度、以与问题相匹配的认识方式类别及清晰的认识思路进行思考和解答。因此,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需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突破原有的视界和认识,引起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并生成问题意识、批判智慧与转变性经验,建构有效的学科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目前,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普通中学的教学以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及其学生认为教与学的任务就是记忆大量的事实性知识,对教科书上那些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被看作是学生学科素养的标志。为了记忆,大量训练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可是,盲目追求熟练的“题海战术”只训练学生的“眼”和“手”,忽视了“脑”的训练,学生沦为符号的奴隶,学科素养残缺,无法正确地学习和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
&在激流中,学生需要木筏,合格的教师应懂得设计适合河流的木筏。
&所有的学科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和认识着世界。建构学科思维方式包含以下3个基本要素:第一,理解学科的关键知识组成是建构学科思维方式的基础。离开必要的知识储备谈策略和方法,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是编扎木筏所需要的圆木。第二,了解学科基本观念和方法是建构学科思维方式的关键。学科基本观念是学科知识在更高层次之上的抽象和慨括,是学科知识的精髓和灵魂,在学生学习具体性知识时起统摄作用。运用恰当的学科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悟最精髓的、最本质的学科思想。第三,懂得学科交流的方式是建构学科思维方式的保证。每个学科的专业经验交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具备一定的学科思维方式能帮助人们了解这些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当然,学科思维方式会综合考虑各种资源,能将相互矛盾的观点综合成一个更加全面的解释。
&无疑,学科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以及学科表达能力是连接圆木所需要的绳索。聪明的教师在设计适宜的木筏时,对绳索所花的心思与对圆木所花的心思一样多。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建构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如何选择圆木的大小与数量?如何用绳索恰当地连接?如何创设有效化学课堂?
&1.转换视角,教学内容定位力求切中关键问题。视角的转换,往往可以发现教学功能的新意蕴。教师不妨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这节课“我”会得到怎样的积累?其学习情景素材是否能提高“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激励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我”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2.教学过程讲究本末相顺,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化学学科内容决定了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要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等方面进行感知,形成多重表征(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思维形式,即建构化学思维方式的3个层次: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宏观表征,宏观表征和具体的情景紧密联系,具有生动、直观、可以再现等特征;在学生对有关微粒模型的直接感知和对微观世界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建立微观表征(有关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等微观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获得符号表征。学生应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多种方式研究问题,提高理解的有效性。教学中,运用启发的方式或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研究关键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关键问题理解的有效性;通过提供研究问题的多种切入点,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乐思方有思泉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别出心裁,精心设置悬疑,投石击水,预设思维岔道,层层激思,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达到对具体事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之目的。
作者:黄丹青(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试论化学思维呆板性
优质期刊推荐《物理化学》中熠熠闪耀的科学思维思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物理化学》中熠熠闪耀的科学思维思想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关于化学思想、化学核心思想、化学观、化学思维方法诸问题的讨论_学科教学于雷_新浪博客
关于化学思想、化学核心思想、化学观、化学思维方法诸问题的讨论
化学学科思想: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学科思想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1.物质运动的思想;2.物质守恒的思想;3.物质分类的思想;4.动态平衡的思想;5.建构模型的思想;6.对立统一的思想;7.内在联系的思想;8.质量互变的思想;9.一般与特殊的思想;10.宏观与微观的思想;11.定性与定量的思想。12.绿色化学的思想。化学核心思想观念:是化学学科思想观念中的核心,从属于化学学科思想。主要包括:1.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2.化学变化观(守恒观、过程观、平衡观);3.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个人觉得这是核心中的核心);4.绿色化学观念。化学观:虽然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化学基本观念,但其本质的内涵基本是相同的。为便于记忆,这里将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或渗透的基本观念概括“物质观”、“微粒观”“元素观”、“运动观”、“分类观”、“结构观”、“守恒观”和“科学价值观”等八个方面。化学观是包含在化学学科思想当中的。化学学科思维方法:1.哲学方法论(如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等);2.一般科学方法论(如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分类、类推、联想、假说、归纳、演绎、迁移法、类比、实验、图像法、模型法、公式法、证明、反驳、推理法(顺推法、逆推法、猜测论证法)、枚举法等);3.具体科学方法(如化学信息加工方法、控制变量法、守恒法(转移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终态法、假设法(极端假设法、过程假设法、赋值假设法、极限法)、等效法、化学分析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的方法(包括实验的观察方法、描述方法、条件控制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等)、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生物问题的方法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思维方法是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试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查阅了一些文献,本人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只能拙劣的稍加整理一下,望老师能谅解。
学科教学于雷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3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下思想品德思维导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