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去医院抽血需要挂号吗为什么要先抽血才看病

宝宝生病什么情况才需去医院,妈妈一定要知道
上周六晚上,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
新华医院是上海老牌知名的儿科专业医院,而今天早上我正好有事去那,就特意去儿科转了一圈,只见人山人海,大人着急小孩哭闹。
上午十一点,儿科普通门诊已经看到500多号了。在就诊台前,一位奶奶带着孙子正在问值班护士:我前面还有两百来号人,这大概要等多久啊?
护士耐心地说:您下午再带孩子过来吧!
在上海儿童医院工作的朋友每天所发的朋友圈也都是门急诊人满为患,紧急招募志愿者方面的事宜。
在这个流感凶猛、空气动不动严重污染的时期,宝宝确实最容易出状况,而问题最多的就是呼吸道疾病。当宝宝生病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月华与大家分享一些医院就诊指南。
一、放下焦虑,不要慌
宝宝生病对新手妈妈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因为完全没经验,又常常被各种影视剧里的错误信息误导,难免手忙脚乱,胡思乱想。
记得我的儿子仔仔4个多月大时第一次发烧,当时我吓得哭了出来,脑子里全是各种不好的想法,害怕他被烧成脑膜炎,害怕他是什么严重问题。半夜两点,当他的体温升至38.5度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带他去了儿童医院,结果排了6个小时见到医生后,检查发现就是普通的感冒。
当宝宝发烧时家长一定要先放下焦虑,大多数宝宝问题都是常见问题。发烧对宝宝来说是身体免疫力被调动起来的表现,此时妈妈的内心一定要强大。
当体温逐渐升高时,不要慌。随时观察体温,体温刚刚升起来时,可以用退热贴、洗温水澡等物理方法降温,体温在38.5度以上用退烧药或绿色退烧方法(回复“发烧”就能看到各种绿色退烧方法)。
妈妈们还需要了解的是大多数宝宝疾病,发烧都要持续几天,有的2、3天,有的4、5天,中间会不断反复,一用退烧方法,温度就降下去,药效一过,体温又蹬蹬蹬往上串,这都是正常的。这个时候不要怕,继续退烧并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及相应的伴随症状就好。不要瞎担心,胡思乱想。只是单纯的发烧,也不必半夜跑医院。儿童医院一般只有体温超过39.5度,才能挂急诊,否则只能看夜门诊。夜门诊医生少,看病慢。等待时间太长不仅宝宝难受,大人也容易因为太疲劳免疫力下降而被传染疾病。
还有一点是如果宝宝一发烧,马上去医院查出来的结果未必准确。因为人体有一个反应过程,一般需要24小时的反应,一发烧就去医院,验血不一定能发现问题,发烧24小时后去医院验血,结果才更准确。这个时候,宝宝其他的症状往往也随之出现了,更容易判断宝宝的问题。
二、观察宝宝精神状况
不管任何问题,只要宝宝精神好,都表示没有什么大问题,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宝宝体温比较高时,比如烧到39度以上时,精神都会比较差,这个时候先用退烧方法把温度降下来,你会发现宝宝一退烧又马上精神了。
如果通过退烧方法,温度降了下去,宝宝依然精神萎靡,或是有以下症状:
不停哭闹:妈妈是最了解宝宝哭声的人。如果他宝宝明显比平时哭得多,或哭声听上去不正常,先仔细检查宝宝全身,看看有没有异样,如果外表没有问题却不停哭闹,或是哭得连觉也不睡,奶也不喝,就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呕吐物或大便中带血:如果痰、呕吐物或大便中带血,就要引起重视,有时候因为频繁的咳嗽,气管被划伤会有少量出血。有些宝宝便秘或腹泻,排便时肠道受损也可能伴有血丝。大多数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但是如果这个状况连续出现1、2天了还没有任何缓解迹象,就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一边发烧一边出疹:宝宝如果一边发烧,身上一边出疹,这个时候一定要重视,麻疹、水痘、猩红热等大多是一边发烧一边出疹的状况。手足口也会发烧,同时口腔、手、脚上出现疱疹,所以当宝宝出现这种状况要及时去医院。
嗜睡:如果宝宝嗜睡,不爱喝奶,或醒着时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就要马上去医院。曾经有一个我认识的宝宝,爸妈工作很忙,雇了一个阿姨看护,结果有一次宝宝从床上摔了下来,阿姨也不敢告诉爸妈,那几天宝宝一直很嗜睡,精神很差,有一天妈妈实在感觉不对劲,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问题,查明真相。但宝宝大脑已经受损,现在这个孩子已经10岁了,智商却远远不及同龄的孩子。
脖子僵硬、怕光:这多半是脑膜炎的表现。
三、要智慧地选择医院
如果宝宝是发烧、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问题或腹泻等消化道问题,可以去就近的医院。去医院主要是确诊问题,让自己放心。拿上海的数据来说,上海3家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和新华医院就诊的患儿近80%为常见病、多发病,这些问题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也能诊治。没必要去这些专科医院排长队。
如果是耳朵、眼睛、牙齿等问题,我更推荐去五官科医院、口腔医院等专业医院,专业问题去专业医院往往效果更好。但是骨骼方面的问题就一定要去儿童医院,普通的医院往往没有针对12岁以下孩子的处理方案。记得有一次仔仔骑车摔了一跤,天天说骨头疼,我担心他摔到骨头,但是又感觉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打算到家旁边的二级医院随便检查检查,结果服务台的护士告诉我这种问题必须去儿童医院。
身为一个过来人,我也明白有时候去二三级或社区医院会被误诊。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发烧出疹子,她跑去附近的医院,医生说就是普通的病毒性感染,后来宝宝疹子越来越多,她发消息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赶紧带孩子去儿童医院检查,结果医生一看就说这是水痘。
但是误诊这种事在专业儿童医院也一样会发生,比如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发烧,烧到40度,他们先去了儿科医院,医生验血查下来说没问题,到第三天的时候孩子还是高烧,精神不好,又换了一家三甲医院,医生还说是普通感冒。到第六天,朋友实在受不了,又去了新华医院,医生一听肺罗音,是肺炎,马上安排住院输液,宝宝的病情才及时得到控制。
四、去医院之前先网上挂号
现在医院人实在太多,直接抱着娃冲去医院,基本都会遇上排半天才看得上队的状况。一般等待一两个小时是正常状况,发病高峰期4小时以上也是正常。
但是医院人来人往,都是患儿,有时候找个坐的地方都困难,宝宝小在人多嘈杂的环境里会等的心慌。
现在大多医院都可以进行网上预约挂号,比如上海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都可以进行微信预约,上海儿童医院的微信公众号还能实施查看挂号进程。浦东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现在还不能进行网上预约,但是可以在指定的网址上进行预约。这大大方便了各位家长,如果要去这些医院就诊,先上网挂号。
对于那些不能进行网上预约的医院,最好先派家人前去挂号,然后根据就诊状况确定出门时间。这样可以减少在医院的等待时间,更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
五、去医院时要拿好所有资料,并详细回忆宝宝生病前后的所有状况
决定去医院时,要拿好信用卡、现金,宝宝的医保卡、病历等相关资料及相关日常用品,如奶粉、奶瓶、水杯、纸尿裤、消毒湿巾、玩具、零食等,最好再带一到两套干净的衣服,万一宝宝弄脏了可以及时更换。
带宝宝去医院需要准备的物品非常多,有时候在医院要待上大半天,如果有缺失东西会更加烦躁和焦虑。
去医院的路上,认真梳理一遍宝宝生病前后的所有表现,自己总结归纳一下原因,小宝宝还不会说话,与医生的沟通只能通过妈妈,但是医生每天要看那么多病人,留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所以要在最简单的交流中抓住重点,越是能言简意赅的向医生描述重点症状,越是能帮助医生判断。
六、要耐心安抚宝宝
宝宝生病时都会很烦躁,有时候脾气也会比较差,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耐心,要放下自己的焦虑。而小的宝宝更是通过爸爸妈妈的表情来判断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安全,如果爸爸妈妈表现得焦虑,宝宝相对会更难适应周围的环境。
一般2岁后的宝宝,会抗拒看医生、抽血等,所以带宝宝去医院前要详细向他说明情况,抽血或打针输液前,要告诉宝宝实情,不要骗他说这个不疼,更不要吓唬她。
七、需要化验可以先进行“诊前化验”
一般发烧、皮肤湿疹、腹泻等都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等化验,上海儿童医院可以先进行部分常规化验,减少不必要的往返、排队和等候时间。一般宝宝发烧通常需要先验血,腹泻通常要验大便。就诊前可以在前台问问,如果医院能够先进行诊前化验,就医时就能直接把报告拿给医生,减少折腾的时间。
八、与医生交流要扼要讲,仔细听
在疾病高发期,医生每天常常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平摊到每个病人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一定要简明扼要地把宝宝病情描述清楚,发病时间、间隔时间和恶化时间,用准确的时间量度来表达。宝宝体温变化如何,发烧时宝宝有无抽搐、身上有没有出疹子等其他症状也要向医生说明。
抓住关键,讲述事实,不要随意夸大。比如有些宝宝咳嗽,可能每天只在某几个特定时段咳得比较频繁,但如果妈妈夸大,说宝宝一直咳个不停,这样,医生就容易被误导。
九、听清医嘱
在医生开完药方后,注意倾听医生的叮嘱,如用药分量、饮食注意及日常注意等,必要时要跟医生确定多少天后可以来复诊。
拿药时,要根据药方再对一下药物,仔细看药盒上所写的服药时间和次数是否和处方上一致,以免拿错药或是弄错分量,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十、学习儿童疾病相关护理知识很重要
不管怎样,妈妈自己都要适当的学习一些儿科护理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宝宝生病时不慌。有时候医生因为每天看的病人太多,现在医患关系也紧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宝宝普通的感冒、咳嗽等常见病,医生都会开抗生素备着。如果懂得宝宝疾病的相关知识,妈妈就能知道哪些疾病需要用抗生素,哪些疾病只要有效护理宝宝就能恢复。
推荐大家一定要看看崔玉涛、虾米妈咪、翼连梅等人的书,他们都是从西医的角度对宝宝的疾病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
现在很多医院周末也开设有专家讲座,比如上海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等周末都有专家讲座,那些平常难得一见的专家在讲座中面对面的传授疾病相关知识,宝宝生病时,了解这些知识就能够放下焦虑,给宝宝更好的护理。
月华自己也是从我的儿子仔仔第一次生病手忙脚乱之后,开始学习儿科疾病方面的知识,并跟随名中医专业学习中医儿科及小儿推拿的专业知识,直到现在,六年多的时间,我依然每天都在学习中西医关于儿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我在公众号里做过大量宝宝常见问题的分享,有西医的护理知识,也有小儿推拿、食疗等绿色方案,这些方法都是我自己亲自实践过是安全有效的。经过我的分享,有很多妈妈使用下来反馈给我安全、有效、可行的。在我文章的最后有宝宝常见问题的各种链接,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各关键字就能看到月华之前的分享。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60分妈妈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60分妈妈月华”
如未经授权转载,将举报,并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亲子教育内容,小儿推拿内容,儿童阅读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60分妈妈月华,ID:liushifenmama
【60分妈妈月华】小儿推拿、小儿疾病绿色疗法推广人,儿童阅读推广人,国家级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注册青少年心理成长咨询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月华之前的精彩文章
月华之前的精彩文章
今日搜狐热点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我宝宝感冒到医院就诊都要验血查白细胞,请问是什么原因?
我宝宝感冒到医院就诊都要验血查白细胞,请问是什么原因?
我家宝宝每次生病感冒到医院看病医生都要开单子化验白细胞,请问为什么要验白细胞?有什么意义?
楼上说得好详细哦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 发热病人做末梢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普遍的化验检查。下面先了解一下正常小儿白细胞的情况:初生时白细胞可达(15~20)&l09/L,以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5&109/L。婴儿期维持在10&l09/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为(4~ 10)&l09/L。白细胞高低及分类比例的异常对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白细胞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细菌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其他有急性大出血、中毒、严重损伤及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如白血病时白细胞也可增高。严重感染者,不但白细胞极度增高,并出现未成熟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现象。若病人抵抗力差,如新生儿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不增多,而中性粒细胞仍然显著增高,提示感染较重、预后不良。白细胞减低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疟疾、粟粒性肺结核等,其他也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低下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或某些药物及化学制剂等引起。&&& 白细胞根据其来源、形态、功能等不同,至少分为3个系统,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3种。临床上最重要的是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新生儿初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65%.出生后1周左右两者比例相等,至5岁后中性粒细胞上升,淋巴细胞减少。7岁以后与成人相似,其百分比如下: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1%~2%、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6%。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低的意义和白细胞总数大致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寄生虫病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
一:白细胞增高一般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炎症,有消化道症状一般提示消化系统炎症,如肠炎、胰腺炎、阑尾炎等;偶尔消化道外的炎症也能引起呕吐,如神经系统炎症、肺炎。抗生素治疗应该能解决,炎症治愈对身体没影响。
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加,但很少有消化道症状。
二: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正常医生是看不出来的,都是需要化验的。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医院抽血验孕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