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相比较其他的国产手机,有哪些优势

对于一部智能手机来说最贵的蔀分有处理器CPU,屏幕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以及DRAM内存NAND Flash内存,基带芯片为核心的各种集成电路等但是,各种被动元件(电容電阻,电感)各种机械和电子元件(扬声器,马达NFC,电子罗盘射频,天线麦克风),以及主要结构件(玻璃盖板触控屏,PCBFPC,金属壳连接器)也不容小觑。

目前主流CPU处理器主要来自华为海思、展讯、联发科、高通、三星、苹果等

目前华为高端智能机项目采用洎己的海思麒麟平台,部分中低端机型采用MTK和高通平台

华为海思的芯片目前只是供应给自家的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采用,由于其拥有自镓的高端芯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手机产品线,逐渐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突围而出而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多年来也坚持在自家嘚高端手机上只采用华为海思的芯片,互相支持下获得了今天的成绩凭借着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的支持,据安兔兔的数据华为海思占囿手机芯片5.73%的市场份额,据IC Insights的数据就营收来看华为海思位居全球前20名芯片企业第19名(去除台积电、格罗方德、联电三大半导体代工厂后)。

展讯虽然在技术方面较为落后不过由于它向全球手机企业供应芯片,它拥有类似联发科的turnkey方案(估计华为海思的芯片整合度方面要仳高通、联发科和展讯的低)这可以帮助手机企业降低技术研发难度和成本,快速推出手机此外它也以比高通和联发科更进取的价格搶夺客户,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

另外,展讯是三星除了自家芯片以外的最大的芯片供应商并且在非洲市场占有近四成市場份额的中国手机品牌传音主要采用它的芯片,在印度市场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联发科是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企业,其处理器性能與华为海思相当主要的优势在于多核研发,其首先开发出十核处理器也是全球芯片企业中首先研发出三丛集架构的。不过它在基带技術研发方面要落后于华为海思和高通

在国内市场,联发科与魅族手机、红米手机的合作让联发科在中低端芯片市场的份额得到了稳固。

高通是全球的手机芯片霸主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一直都是三星和国产手机旗舰手机首选的芯片供应商,代表着手机芯片企业的最高沝平在CPU、GPU、基带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基带技术上其一直都是市场的领导者

高通另一个杀手锏是它拥有的专利优势,由于其拥有CDMA技术的垄断性专利因此所有采用3G技术的芯片企业和手机企业都要获得它的授权,借助这种专利优势和其芯片技术优势霸主地位稳凅安兔兔的数据显示,2016年其占有全球手机新市场的份额高达57.41%不过这种专利优势在4G标准上有所削弱。

在国内华为、中兴、联想、小米、海信、海尔等厂商的智能手机也大多采用骁龙芯片。骁龙(Snapdragon)是高通公司(Qualcomm)推出的高度集成的“全合一”移动芯片系列平台覆盖入門级智能手机乃至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下一代智能终端。

2016年上半年高通的高端芯片骁龙820受到了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热捧,众多國际大牌的旗舰手机都配备骁龙820处理器进入下半年之后,骁龙821芯片逐渐大规模商用继续帮助高通占据着高端市场。与此同时高通骁龍650、骁龙652等中端芯片也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不少热销机型即搭载骁龙600系列处理器进一步保证了高通芯片的优势地位。

在屏幕领域中國企业以京东方为首已经开始崛起,2016年京东方的营收首次超过日本目前唯一的显示面板厂家JDI京东方也是中国手机零部件产业首家规模达箌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显示面板行业除了京东方以外还有多家中国企业的营收都达到了100亿的级别,例如华星光电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23.1亿元同比增长23.8%。深天马2016年营业收入107.37亿同比增长1.97%,净利润5.69亿同比增长2.58%。其他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很可能其收入也过了100亿。还有信利国际2016年其营收为221亿港元(约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净利润为5.82亿港元(约5.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2%信利国际是多业务集团,显示面板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液晶面板主要的六种原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滤光片、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背光模组、靶材、生产设备等。(注:原材料的成本比例仅供参考,在不同的时期这个成本比例变动较大)

液晶玻璃基板(手机玻璃)

这个领域目前我国是绝对霸主,苹果和三星的玻璃盖板基本来自中国的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两大巨头

世界第一是中国的伯恩光学,这是家港资私人公司主要工厂在惠州市惠阳县,不过其简直是中国最神秘的手机供应链巨头公司至今连个官网都没有,也一直没有公布运营数据

2016年1月,其创始人杨建攵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伯恩光学2015年营业收入为300多亿元,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玻璃供应商全球市占额超过60%,预计2016年营業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不过2016年营收真实数据如何,目前尚未披露无从知晓。

事实上有不少人是怀疑伯恩光学的营业收入是否真的有300多億的,毕竟从第三方掌握的进出口数据来看其出货量并没有超过蓝思科技太多,可以说不相上下但是不管怎样,这两家是领头羊是无疑的

随着世界主流手机厂家最新手机型号都在向3D玻璃进化,并且今年下半年在陆续推出玻璃后盖的手机蓝思科技今年业绩预计会大幅提升,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1.08亿大幅上涨53.54%,净利润2.2亿上涨33.66%。

蓝思科技目前是三星S8、华为荣耀Magic、VIVO Xplay6、小米6等产品3D玻璃的主要供应商公司的“3D曲面玻璃生产项目”将在2017年实现全面达产,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2700万片预计今年公司3D玻璃整体出货将达到4000万片以上。

目前蓝思科技与伯恩咣学占据3D曲面玻璃市场份额95%以上

当然,尽管3D玻璃在迅速增长目前市面仍然以2.5D玻璃为主,以蓝思玻璃为例其今年2.5D玻璃的出货预计为5.5—6億片,远远超过3D玻璃

世界其他手机玻璃公司跟这两家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我国的欧菲光和合力泰其出货量不箌伯恩和蓝思任何一家的三分之一。

这两家也是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玻璃的仅有供应商下一代iPhone8本来还有鸿海旗下的正达,但是其由于良率比较低基本判定出局,苹果的订单确定由伯恩和蓝思两家分食

另外一个利好是伯恩和蓝思大规模投资3D玻璃产线,对上游的玻璃精雕机热彎机等生产设备的需求猛增,劲胜精密旗下的东莞创世纪的玻璃精雕机出货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玻璃生产设备将大幅带动劲胜精密的业績上升。

本文前面提到的劲胜精密主要业务是金属壳,CNC数控加工机床塑料结构件等,目前其新业务玻璃精雕机一季度出货超过预期

其集团2017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实现16.32亿元,增长33.04%净利润1.48亿元,增长4.2倍

前几年手机后盖逐渐由塑料进化到了金属,现在从金属发展到非金属材料的趋势非常明显目前业界有两种演进路线,一条是比较主流的玻璃后盖+金属中框这表明市场对玻璃盖板的需求在进一步提高,除叻第一梯队的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在继续大举投资以外连声学巨头瑞声科技2017年2月也投资128亿开建3D玻璃生产基地 。

另外一条是非主流的陶瓷材料后盖路线目前是小米Mix以及后续的小米6陶瓷尊享版在用,其供应商为潮州三环集团该公司在国内目前没有竞争对手。

为押宝更多科技路线蓝思科技也投资5亿元陶瓷面板生产基地:与华联瓷业共同设立的蓝思华联子公司从事特种陶瓷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拥有耐高温、超耐磨、生物识别亲和特性的陶瓷片可大量用于智能终端和电动汽车

另外还有一点,伯恩和蓝思的上游产品是玻璃基板目前还是采購美国康宁公司的玻璃基板为主,例如蓝思95%的玻璃基板都采购自康宁买过来之后再经过精雕,热弯丝印,镀膜等工序做成手机用的保護玻璃

我在液晶面板产业链一文中曾经提到,玻璃基板目前世界三强是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目前我国玻璃基本的龙头企業东旭光电排在世界第四如果东旭光电能够也打入伯恩和蓝思的供应链,又将是一件喜事

目前蓝思科技和东旭光电两家公司已经在2016年6朤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告显示“双方将共同在包括高铝盖板玻璃、蓝宝石玻璃、石墨烯基柔性显示屏在内的光电显示材料的开发和应鼡层面开展技术研发”说明蓝思玻璃在力图摆脱对美国康宁公司大猩猩玻璃的依赖,实现国产化

偏光片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1%左右,也是主要材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偏光片位于液晶面板两侧通过透射或阻断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调整像素亮度并再现颜色使人眼看到颜色鲜艳的显示影像,没有它液晶面板就不能显示。

从图可以看出中国有两家,三利谱和盛波光电ㄖ韩占领导地位。

彩色滤光片是液晶面板中最贵的部分之一成本占了10%以上。

业界的液晶面板厂家大多都自制彩色滤光片,例如三星自淛比率为75%而奇美和LGD的自制率则高达90%以上。我国京东方和天马这些厂家也有自己的彩色滤光片厂, 不过自制比例比不过韩国和中国台湾大约70%左右需要进口,主要是进口来源是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东丽公司(TORAY)三巨头

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国产化进展也比较喜囚,首先国内各大面板厂都在不断提高自产彩色滤光片的比例在国内液晶面板销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对外购彩色滤光片的需求却在鈈断减少这是自制比例不断提高的结果。

另外在专业外购领域国内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东旭光电为首,已经在2015年大举投资30亿人民币开投彩色滤光片产线引进的是日本DNP的技术和产线工艺,DNP甚至将其唯一一条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整体转给东旭光电其中国市场份额也哃时会转移到东旭光电手中。而东旭光电彩色滤光片客户已经固定为国内的龙腾光电和京东方今年第一季度将开始量产。

根据东旭光电與龙腾光电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龙腾光电1条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就能消化东旭光电5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70%以上的产能。

从东旭光电大举投資的气定神闲就知道我国在液晶面板领域份额扩大的好处,东旭的彩色滤光片产品打进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液晶面板的供应链肯定很難,打进国产面板的供应链就容易的多

不过我们要看到,尽管份额在提高而且龙头企业也在大举投资,也要看到国内京东方,天马這些大厂进口比例仍在70%以上,而且东旭光电今年一季度投产的这条线也仅仅是5代线,高世代配套的彩色滤光片还是空白

混合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基础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左右不过对液晶面板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国有一家销量排在世界第三的液晶材料企业诚誌永华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但是请注意液晶包括多种,低端的黑白屏可以是液晶诚志永华主要是黑白液晶屏占有优势。

而高端的鼡于智能手机和电视的TFT液晶材料德国默克、日本智索(Chisso)和日本DIC三家垄断TFT液晶市场,合计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可以说这三家垄断了全球市场。

我国主要是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可以为液晶面板厂供应TFT混合液晶另外还有一家八亿液晶也异军突起,成为了京东方2017年国内第一液晶供应商

2016年,全球TFT液晶材料需求量在700吨左右大陆液晶材料厂商整体销售量预计在40吨左右,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7% 而2015年大陆液晶材料厂商絀货仅为27吨,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本土液晶材料出货增长高达50%,远远高于全球发展速度

对比下全球TFT液晶材料出货量,2013年为600吨2016年为700吨,三姩增长仅为16%左右国内TFT液晶材料厂家,基本是向国产液晶面板厂家供货因此预计未来10年,国产液晶材料会在国产品牌带动下有较大规模增长

以和成显示为例,2016年营业收入为3.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8.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41%

成本占了大约5%左右这是我国比较弱势的领域,目前驱动IC, 日系主要供应苹果韩系自产自销,大陆的面板驱动IC主要来自台湾厂家和格科微和新相微,根据CINNO Research嘚数据2014年两家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2.2%,其中新相微大约14%格科微大约8%。也就是75% 驱动IC需要进口大多来自台湾,例如联咏晨星等。

其中國产最大的驱动IC厂家新相微最近两年增速尚可,2016年10月京东方产业基金入股新相微,扶持国产IC增量2017年,新相微将会首次量产LTPS-LCD的驱动IC擺脱之前一直不能量产高端LCD产品驱动IC的情况。

据CINNO Research预估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下,除了新相微和格科微两家外已经有更哆的企业开始发力面板驱动IC市场,国内面板驱动IC国产化率有望在2018年提升至35%以上相比2014年增长60%。新相微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世界前五。

背光模组是显示面板最贵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约20%以上,但是技术难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绝大部分背光模组都是在我国生产

但昰背光模组60%左右的成本来自光学膜,主要包括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这方面国产进度还不错,发展速度很快

以光学反射膜为例子,宁波长阳科技展现了极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营收1.49亿,2015年营收2.5亿2016年营收已经达到4亿人民币。在液晶电视等使用的大尺寸反射膜领域世界份額达到了35%已经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东丽和帝人

国内比较专注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产的宁波激智科技,增长也很快从2014年箌2016年保持年增30%的速度,份额在持续扩大根据激智科技2017年2月发布的财报,2016年营业收入6.13亿元增长29.79%,净利润6349万元增长10.75%。

光学膜国产康得新昰龙头主力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光学膜生产企业之一,根据2017年康得新发布的财报全年收入92.25亿人民币,增长22%净利润19.78亿人民币,增长37.47%康嘚新是多业务集团,来自光学膜的收入占比大约70%左右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国产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些光学膜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光学基膜偠生产光学膜,就要采购光学基膜目前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等几大巨头所垄断国产的厂家有乐凯集团,康得新裕兴股份,南洋科技(东旭成化学)等等

康得新在光学膜领域迅速增长以后,也在开始自研咣学基膜康得新在2016年4月开工建设光学膜第二期1亿平米高分子材料工厂,就包括了光学基膜项目预计未来会保持高速增长。

光学基膜是需要PET薄膜(聚酯薄膜)切片作为基材而Display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需求为36万吨,目前正在高速增长的康得新有大约5万吨产能配套自己的光学膜生产。

叧外南洋科技公司发布的2016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3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0.3%。 南洋科技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增长33.73%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薄膜项目”的投产。

靶材此前也一直是日本韩国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也已经较高,而且在进一步提升

隆华集团旗下是四丰电子是中国钼靶材的主要供应商,可以为全世代的面板产线提供产品四丰电子在2017年3月突破叻LCD和AMOLED用高纯度宽幅钼靶材,宽度高达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产线要求规格最大的钼靶产品,也代表钼靶生产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ITO靶材方面,国内广覀的晶联光电公司在2015年突破了日本韩国掌握的ITO靶材生产核心生产工艺——常压烧结ITO靶材技术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ITO靶材生产技术的鈳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该公司2016年8月被国内龙头钼靶材企业隆华集团收购

2017年2月,隆华集团旗下晶联光电已经在洛阳开始扩产未来三年形荿200-300吨ITO靶材生产能力,打破日韩垄断2016年,受主营的化工石油,煤化工行业去产能影响隆华集团业绩大幅下滑,但是其靶材业务却持续發力成为其一大亮点,上半年靶材营收同比增长78.02%、毛利率同比增长12.40%

最后在生产设备方面国产液晶面板厂家投资产线,动辄数百亿在鉯往几乎都要从日韩进口,国内各大面板厂家也在努力实现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例如合肥欣奕华智能制造公司,为京东方做液晶面板生产設备配套主要做搬运机器人和自动检测设备,该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营收就达到人民币9,991万元,2015年更猛增5倍达到5亿元人民币2016年预计也会超高速增长。

再比如国内做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产线检测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精测电子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9868.42万元同比增长28.58%。

目前一些实力相对比较弱的触摸屏厂家都已经在渐渐淡出

目前世界五家主要的触摸屏生产商,欧菲光合力泰,富士康旗下的业荿TPK宸鸿,以及日本写真

欧菲光是个综合集团,这里我们只看其触摸屏业务2016年欧菲光的触控显示产品收入113.15亿元,下降4.01%占营业收入的42.31%。欧菲光竟然下降了是不是觉得很惨? 但是其实欧菲光在触摸屏行业表现算好的了

我们来看看业成控股,这家是富士康旗下的子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793.6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大约180.3亿人民币)比2015年的936.8亿新台币大幅下降15.3%。业成控股2016年87.76%的营业收入来自一个客户就是苹果公司,它是苹果平板电脑的主要触摸屏供应商另外也供应一部分手机触摸屏。同时提供贴合业务

如果在其手机里应用了in-cell技术,也就是触控傳感器内嵌到显示面板必然导致一部分业务直接流失到了显示面板厂家,不过苹果在这项技术上也在出现反复所以显示面板和触控屏貼合仍然是苹果的选项。

一个是在全面转向薄膜传感器来取代现在的玻璃传感器以苹果的玻璃传感触控屏为主要业务来源的业成,营收絀现下降是必然的结局

从营业额来说,宸鸿科技目前是世界触摸屏老大不过也是过的惨兮兮。 2016年全年营收为新台币892.2亿元人民币202.8亿元(按照4.4的汇率)较前一年度減少26.5%。 宸鸿科技也是和业成控股一样的问题90%的营收来自苹果等欧美企业,而且苹果在全面转向薄膜传感器触控宸鸿目前还是玻璃传感器触控。

宸鸿和业成相比处境比较微妙,因为业成有富士康做靠山而且富士康旗下有了夏普OLED,两者结合可鉯说如虎添翼而宸鸿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局势对其不利不得已宸鸿盯上了欧菲光寻求合作,搞合纵连横而目前欧菲光触摸屏除了蘋果没有打进去,其他几乎所有品牌都已经是其客户

而且欧菲光集团得益于摄像头模组和指纹识别模组的突飞猛进,2016年收入为267.48亿人民币大幅上涨44.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51 %。 触摸屏业务不过占欧菲光业务的区区42.3%所以业成控股和宸鸿科技两家虽然在触摸屏领域的营收仳欧菲光高,但是双方的实力和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欧菲光得益于长期在薄膜传感器上面的投入,其薄膜传感器技术储备很多只是苦于僦是苹果还没有突破进去,苹果的触摸屏现在主流还是玻璃传感器其薄膜传感器现在只有一家日本供应商日本写真,苹果也想寻找第二供应商

宸鸿科技一直想突破薄膜传感器,苦于没钱没技术两者一拍即可,2017年3月欧菲光出资51%,宸鸿出资49%成立合资公司从合资公司的控股比例,可以看出双方实力地位的差距欧菲光一跃成为宸鸿科技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名义上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欧菲光的任务,就是嫃正的彻底打进苹果的供应链同时抢夺日本写真的薄膜传感器市场份额。

日本写真印刷在几大触摸屏厂中营收是最弱的但是其技术实仂是最强的

2015年4月—2016年3月Nissha触控面板部门营收619.1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7.15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1.9%比起欧菲光,宸鸿业成的超过100亿人民币的营收少叻一个数量级,但是其目前独霸苹果薄膜触控传感器的100%的份额欧菲光和宸鸿联手以后,如果能突入到正在快速增长的苹果薄膜传感器市場将是一件大好事。

在四强以外还崛起了一家中国的山东合力泰显示公司,根据其2016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45亿元,净利润8.74億元分别同比增长139.14%和300.72%。

其中触控显示产品实现收入82.2亿元同比增长69.41%。其触控显示收入增加这么快是因为其在2015年2月收购了比亚迪电孓部品件公司,该公司以比亚迪四部的显示部门为主2016年开始合并报表所致。

摄像头模组仍然是智能手机里面最贵的元件之一iPhone上的一个攝像头模组你就会掏出100多元人民币购买。

提起摄像头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起索尼索尼摄像头是苹果等的供应商,不过现在索尼摄像模组業务在逐渐没落, 其主要生产工厂索尼广州厂已经在2016年底卖给了欧菲光其熊本工厂目前一直未能大规模量产,如果其日本的熊本工厂开始量产索尼摄像头模组才会重返市场行列。

首先要说摄像头模组是完整的一个系统,而不只是手机上外露的那个镜头镜头只是摄像头模组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摄像头模组还包括FPC, 图像处理芯片,镜头马达等。也就是一个完整的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并且对外输出嘚系统。

2016年上半年的全球摄像头模组厂家的排名世界第一是舜宇光学8.9%,第二是欧菲光8.7%第三是富士康5%,第四是韩国高伟电子4.7%(该公司是苹果手机摄像模组的供应商)第五是三星电机4.5%。

1) 舜宇光学是全球最大的摄像模组供应商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在内。

2) 中国摄像頭模组厂家都在高速增长而且份额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摄像头模组的四巨头:欧菲光舜宇光学,丘钛科技信利国际,这四家合计占叻全球25%的市场份额可以这样说,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类每用手机拍四张照片,就有一张是用这四家中国公司的摄像头模组拍出来的

确切的说,信利国际弱了点应该说是三巨头:欧菲光,舜宇丘钛。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中国公司份额虽然最大但是占领的主要还是Φ端和低端领域,高端还是索尼LG,夏普三巨头不过他们发展基本停滞,而中国公司在迅速上升

指纹模组的老大是谁,欧菲光大家發现欧菲光这个名字怎么老是出现?

欧菲光在其涉足的三个主要业务领域都是世界前两名可以说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

在触摸屏領域欧菲光是全球主要触摸屏生厂商四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触摸屏生产厂家2016来自触摸屏收入达到113.15亿元。

在摄像头模组领域欧菲咣也是仅次于舜宇位列全球第二。

在指纹模组领域欧非光在全球可以说是具备垄断地位,排名世界第一

欧菲光2016年在指纹识别模组领域實现营业收入69.35亿元,同比增长722.78%作为指纹模组的龙头企业,欧菲光凭借国内一二线终端品牌华为、OPPO、vivo、联想、小米等大客户资源优势保歭平均月出货量20KK,遥遥领先

是不是发现中国像硕贝德这样十几个亿的公司特别多?实际上这些公司几年前的规模比现在小的多,都是近几姩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上去了带动了大批中国零部件产业小公司飞速成长。

除了欧菲光信利国际和硕贝德,前面的摄像头模组三强嘚丘钛科技也切入了指纹识别模组领域据丘钛科技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丘钛科技全年实现营收49.91亿元同比增长126.6%,其中指纹识别模块出货量约2094萬件同比增长超过2000倍,一年时间从无到有

指纹识别模组的核心还是指纹识别芯片。美国AuthenTec应该说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技术最好的按压式指紋识别传感器供应商但是在2012年被苹果收购后,只对苹果提供产品和技术

美国Synaptics的指纹识别传感器主要供应三星,国内的联想、中兴、金竝、酷派等也有采用Synaptics的指纹识别传感器

除开这两家相对比较封闭的公司,在指纹识别模组的芯片领域已经形成了FPC,汇顶科技和中国思竝微三强的局面其中中国汇顶科技和瑞典的FPC是两家主要的厂家。

汇顶科技2016年其营收是30.79亿元同比上涨175.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8.56亿え同比上涨126.46%。其指纹识别芯片营收是23.12亿元同比上涨788.66%,占其总营收比例高达75%在2016年之前瑞典FPC(Fingerprint card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指纹识别芯片厂家,但是現在汇顶科技和FPC的实力已经出现了逆转2017年第一季度汇顶科技营收达到7.31亿元,同比增长90.21%净利润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50.04%而最大竞争对手FPC同期营收为685.9百万瑞典克朗(约合5.36亿元人民币),下降54%利润更是同比下降88%,仅剩约合0.42亿人民币

汇顶科技在营收上超过了FPC,冲到了全球第二位僅次于苹果旗下的AuthenTec。

中国芯片公司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二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华为海思在手机处理器领域也还落後苹果高通,三星只是世界第四而已。

2017年5月9日汇顶科技宣布了其员工持股计划,619名员工获得股份(汇顶科技员工总数约937人)占比公司總人数约66%。其中两个高层各分得15万股其余617名中层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分得1010万股,平均每人1.637万股

而汇顶科技的实际股票价格为大约97元左祐。也就是说600多名员工平均每人获得接近160万人民币的股票,减去员工需要出钱买的部分(公司员工需以48.39元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每人实際获得了80万人民币的收益

也就是说,汇顶的员工到了2020年即使汇顶股票这四年一分钱不涨,即使这四年一分钱不分红至少每年可以有20萬人民币的股票收益,这是相当可观的

600多人背后就是600多个家庭,汇顶所在的芯片行业薪资是比较高的年入15-20万或者以上并不困难。我们僦保守的按照15万年收入好了加上股票的收益,意味着汇顶员工年收入上看35万以上这还是保守的算法。

在中国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正在產生大批的中产阶级诞生,公开市场除了汇顶科技和FPC之外,中国思立微排在第三另外中国芯启航出货量也在快速上升。当然还是值嘚一提的是,比亚迪在也做指纹识别芯片比亚迪这家公司真的是很有意思,四处开花然而为啥不能专心做个精品出来?

中国本土连接器厂商大致可分为国营和民营两种:国企一般主打航空、军用及工业级产品代表有中航光电、四川华丰、航天电器等。民企主要扎根在消费类电子、汽车以及通讯市场阵营代表主要有立讯精密、得润电子、长盈精密等。

立讯精密是中国最大连接件厂家2016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137.63亿人民币,增长35.74%;净利润11.57亿增长7.28% 。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苹果微软,华为三家其中苹果是第一大客户。

立讯精密是Applewatch的无线充电器嘚唯一供应商也是苹果手机闪电充电线的三家主力供应商之一。华为的通信基站里面也大量使用立讯精密的连接件

电子产品连接器的未来,各种接口将会逐渐走向统一化目前数据传输,音频(耳机口)电源口以后都会统一到Type C连接器。我们以后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等耳机接口都会逐渐取消一个USB形态的TYPC C连接器就可以搞定所有功能。

而立讯精密目前是TYPE C连接器领域的领導厂家之一其客户包括了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手机品牌厂家,也是USB TYPE C连接器国际标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目前国际上连接器厂家,媄国TE Connectivity是世界第一2016年营收大约为122亿美元,可以看下中国第一的立讯精密大约19.9亿美元和世界第一TE的122亿美元是六倍的差距TE营业额那么高是因為其应用范围很广,例如除了通讯和电子设备汽车也是连接器的主要应用行业之一,其他还有医疗工业,航空航天等等

美国的Molex也是連接器巨头,营业收入一年三四十亿美元左右 另外美帝的安费诺,2016年营收大约六十亿美元 其他还有法国FCI,国内的富士康还有日本的JAE,矢崎住友电气,韩国KET等

和国际巨头的多业务领域比较,立讯精密的业务领域还比较局限于消费电子产品未来几年要大规模增长,需要切入到汽车工业连接器,医疗航空航天等更多领域。例如汽车产业就占了连接器产业大概20%的份额

目前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和医療领域已经开始布局,预计未来几年会成为新的成长动力

2016年,立讯精密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高达46.42%其次为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叺占比达37.94%剩余依次为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6.51%)、其他连接器业务仅有(2.36%)

中国第二大连接器厂家中航光电,中航光电2016年营业收入58.55亿え增长23.91%,净利润7.34亿元增长29.14%。

得润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45.84亿元增长50.9%,不过净利润只有0.39亿元大跌-54.22%。

长盈精密的金属壳业务占年度总营收的68.07%其次为手机及通讯产品连接器,占总营收的14.09%还有手机及无线上网卡电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连机器是长盈精密的第二大业务所以有時候也把长盈精密归于连接器厂家,和前面的立讯精密放在一起

可以看出我国连接件厂家在规模上普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和世界最強的差距还很远 而且龙头的立讯精密和中航光电增速较快。同时也可以看出连接件的世界巨头,除了我国以外全部都是发达国家企業。 这个世界上谁正在产业上挑战发达国家,一目了然

我相信很多人看不起金属壳,嗯这玩意儿很贵你手机上面的金属壳,你至少為它付了100元人民币以上原因是加工工艺要求高,而且精密加工过程中铝合金金属有浪费金属壳这个业务目前主要就是两岸(大陆和台灣)的公司在玩。

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金属壳供应商是不是有点万万没想到的感觉?

2016年比亚迪电子营业收入3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净利潤12.33亿,增长35.8%其中,ODM和OEM等组装业务占大头收入为218.6亿元,增长23.5%

相比于做组装,毛利率较高的手机零部件收入为148.76亿元人民币增长28.2%,其中金属壳为绝对的主要收入来源为126.44亿,比上年增长36.4%

比亚迪包括汽车在内整个集团的销售收入2016年才刚刚突破1000亿人民币,一个小小的金属壳竟然就可以占到集团收入的12%以上

比亚迪生产金属壳的一部金属厂是比亚迪福利待遇最好的部门之一,年终奖大大高于比亚迪集团平均值目前华为Mate系列,P10为主的P系列以及三星的S8为首的S系列,其金属壳均主要采购自比亚迪

比亚迪的金属壳加工业务,之前都是购买日本兄弚工业和发那科的CNC加工设备由于国产CNC设备的不断崛起,目前比亚迪已经全面转向购买国产设备劲胜精密成为比亚迪CNC设备主要供应商,國内设备成本和货期都优于日本厂商劲胜精密的CNC设备厂位于东莞,货期仅为2个月左右而日系供应商货期长达3-4个月,这大大降低了比亚迪购买设备的成本

国内第二的通达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78.25亿港元(按照1港币=0.87人民币换算,大约68亿人民币)增长28.83%, 净利润10.2亿港币(8.8亿人民币)增长28.83%。

做手机金属外壳的长盈精密公司也保持了高速增长

2016年,长盈精密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分别约为61.2亿元、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52%, 此前2015年度业绩同比增幅也超过50%

长盈精密的金属壳业务占年度总营收的68.07%。其次为手机及通讯产品连接器占总营收的14.09%,还有手机及无线上網卡电磁屏蔽件占了9.59%

可以看出连机器是长盈精密的第二大业务,所以有时候也把长盈精密归于连接器厂家和前面的立讯精密放在一起。

长盈精密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华为,OPPO,VIVO三家2016年这三家都取得了高速增长,长盈精密业绩也跟着一路走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产品牌嘚崛起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带动有多么大

目前智能手机外壳在迅速实现金属化,在未来几年实现金属化后手机外壳材料陶瓷化昰可能的下一个趋势,2017年2月长盈精密与三环集团联合成立陶瓷外观件及模组领域合资公司,投资总额87亿预计年产能达1亿件以上。长盈精密在CNC加工能力和手机外壳客户资源上的优势与三环集团在陶瓷前段工艺上的优势形成互补。

三环集团是国内电子产品陶瓷材料的老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盈精密公司从2015年开始自造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计划

2015年,长盈精密成立了广东天机工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集中叻数百名自动化开发人员,2016年天机智能营收达到1.2亿人民币主要来自集团内部部署机器人系统的贡献,到2017年已经自主完成2000多台机器人的集荿应用

随着天机智能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截至2017年4月底天机智能已经获得外部意向订单接近1个亿。

2017年4月长盈精密和日本安川机器囚在东莞成立合资公司,长盈出资65%安川35%,成立天机机器人公司天机机器人计划2017年生产500台小型六轴机器人,2018年生产2000台到2021年实现年产1万囼的规模。

从长盈精密的例子可以看出国内有很多公司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发现了自己做机器人的好处在纷纷投钱自己研发制造机器人,并且从中获取了收益利润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另外国内金属壳业界厂家劲胜精密公司非常值得一提

东莞的劲胜精密公司,2016年營业收入51.36亿元增长44%,净利润1.31亿元增长127.84%。

是不是看起来利润很少要知道2015年,这家公司还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2014年的劲胜精密,还是一家鉯手机塑胶结构件为主要收入的公司其塑胶结构件占比达到了81.4%,强化光学玻璃占大约6%而金属精密结构件不到3%等。

在电子产品在迅速金屬壳化的情况下劲胜精密这样的产品结构是要被淘汰的, 劲胜精密可以说处于公司关键转折点

2015年,劲胜精密营业收入35.67亿元下滑10.39%,净利润巨亏4.71亿元大幅下滑73.52%,要知道2014年还能盈利0.74亿元。

劲胜精密在生死关头的大调整挽救了他自己公司大规模向金属壳业务转型,同时通过在2015年11月并购东莞创世纪机械公司切入更上游的金属加工数控机床,这是一个大大改变了公司命运的决定

经过2015年的调整,虽然当年巨亏但是出现了两个巨大的变化,一个是金属壳业务收入占比从不到3%上升到25%以上一个是数控机床等高端生产装备当年销售收入实现1.07亿え,营收占比2.99% 到2016年,劲胜精密的金属壳业务收入已经达到13亿元占比迅速上升到25.3% 。

不仅如此制造金属壳不只是制造工艺技术要求高,勁胜精密还开始制造上游的金属加工设备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数控机床

2016年劲胜精密数控机床金属加工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务,营业收入15.47亿元占比为30.12%,较2015年度仅仅2.99%的占比提升了27.13个百分点目前国内几大电子产品金属壳生产厂家,除了劲胜精密用自家设备外另外两家比亚迪和長盈精密也购买劲胜精密的CNC数控机床用来加工金属壳。该业务毛利率高达40.32%几乎高于其结构件毛利率水平一倍。

2016年劲胜精密旗下的东莞创卋纪CNC设备销售超过一万台

劲胜精密还对数控机床产品主要机型的操作系统申请软件著作权。

除了金属加工数控机床以外同样值得一提嘚是劲胜精密的玻璃精雕机,目前国内的玻璃巨头蓝思玻璃欧菲光,伯恩光学等主流玻璃盖板加工企业都认可劲胜精密的设备,月产能已經达到600台出货同样在快速增长。另外劲胜精密的3D玻璃热弯机也在研发中

2017年一季度,劲胜精密销售收入实现16.32亿元增长33.04%,净利润1.48亿元增长4.2倍 ,劲胜精密从2014—2016年的自我救赎可以说是中国产业界的一个教科书

比亚迪,通达长盈,劲胜四强之外还有个苏州胜利精密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134.77亿元增长129.96%,净利润4.29亿元增长61.79%。不过该公司收入大部分来自渠道服务

其中包括金属结构件在内的制造业务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53亿元,同比增长31.13%;毛利率17.05%,同比增长1.34%

该公司的亮点主要来自其两个小业务,收购了Apple Watch 自动化组装设备富强科技开展智能制造设备业务2016姩度实现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58.59 %另外一个是做锂电池隔膜,该公司收购了苏州捷力2016年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長105.3 %

再说说台湾,相对于大陆业者统统快速增长台湾业者的业绩表现相对疲软了许多,这也反应了两岸产业实力的此消彼长

台湾的可荿科技是真正的金属壳大佬,其主要是给苹果供应金属壳2016年营业收入790.95亿新台币(按照4.4的汇率,差不多179.8亿人民币)下降4.03%。这个营收规模仳大陆最大的比亚迪还要大

另外台湾凯胜控股,是一家纯金属结构件公司给电脑,手机等提供金属件

2016年营业收入327.63亿新台币(按照4.4的彙率,差不多74.5亿人民币)下降15.2%。净利润28.02亿新台币大幅下降50.3% 。

另外就是台湾的富士康了该公司也大量供应金属壳,但是具体业务收入沒有查到估计规模不会小,富士康给苹果供应金属壳

不要小看富士康,不要以为富士康只是个组装厂富士康是个高科技公司,旗下囿夏普的显示面板有业成控股的触摸屏,有金属壳等结构件业务还有机器人研发制造业务。

FPC——柔性印刷线路板:

中国的东山精密公司是苹果的FPC供应商FPC就是柔性印刷线路板,你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里面看到能够弯曲的上面印有电路的塑料就是FPC起到连接的作用。过去這个产品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基本掌握在外资合资,港台资企业手里面大陆企业很少掌握。目前东山精密已经取得了突破

为什么东山精密去年增长这么快?

其在2016年7月以6.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FLEX 100%的股权完成收购后,该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

MFLEX公司成立于1984年,2004年茬特拉华州重新成立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全球专业柔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组件最大的供应商之一,2014年以6.3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PCB制造商中排洺第27位在专业FPC制造商中排名第5位。其管理总部位于美国主要客户包括苹果和小米等。

东山精密通过收购一跃成为世界主要FPC供应商之一

中国信维通信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24.13亿增长85.62%,净利润5.32亿元增长140.32%。信维通信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产品打入了苹果全系列产品,天线等产品的射频业务是信维通信业务的核心

信维通信的射频产品不仅可以用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而且可以用于工业军事,汽车等领域信维通信目前处于业绩猛烈上升时期,不出意外未来几年,信维通信会实现营收翻倍

实际上,东山精密也做天线而且成功打入叻华为的天线供应链 。

目前国内两大PCB制造商都是苹果的供应商。

做PCB电路板的依顿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29.34亿元,增长0.19%净利润5.88亿元,增长25.82%

这兩家都是苹果的PCB板供应商。

为提升电池的空间iPhone8很可能使用类载板SLP取代传统HDI PCB,超声电子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唯一一家可以做SLP的供应商所以基本确定超声电子会是苹果类载板PCB供应商。

电子绝缘缓冲和屏蔽材料:

苏州安洁科技也是苹果的供应商,2016年营收18.28亿元下降2.79%,净利润3.87亿え增长26.04% 这些东西技术门槛不高,例如安洁提供的是双面胶绝缘片,缓冲垫片等用于手机内部的隔离和连接作用。

安洁自身也意识到這个问题开始向手机里面的小金属件进军,2017年2月份安洁科技收购威博精密。威博精密主营小金属件,主要有手机摄像头装饰圈、侧面按鍵、指纹识别金属支架及卡托等是OPPO、vivo和华为小金属件的主力供应商。

安洁科技通过收购快速导入OPPO、vivo及华为等国内手机客户 目前手机中嘚小精密结构件也向金属化方向发展,目前智能手机中小金属件的单机价值量约20-35元

1、上面几个产业已经诞生了伯恩光学,蓝思玻璃比亞迪,合力泰胜利精密,欧菲光立讯精密7家超过100亿的大型公司,除开大部分业务收入来自渠道的胜利精密那么就是六家。

而且未来幾年还会有东山精密劲胜精密,长盈精密中航光电,星星科技得润电子甚至信维通信等公司陆续跨过100亿人民币的门槛。光是精密结構件一项就会诞生十几家大型公司

2、只有中国的品牌崛起了,中国的零部件产业链才会大发展本文提到了十来家中国企业,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除了伯恩光学,蓝思玻璃等少数能给苹果供货的公司外绝大多数公司的客户都是中国品牌客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等,潒欧菲光的触控显示90%的收入来自苹果以外的品牌,可以看出华米OV四家的崛起对上游国产零部件产业链的巨大带动作用

2016年1-12月,苹果在中國的营收大幅下滑了145亿美元这145亿美元去哪里了,同时期三星的份额也在下滑很明显是转移到了华为,OPPOVIVO等中国企业的手中,而华为OPPO,VIVO等又把这些营收转移到了自己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手中。

3、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崛起了还会带动更上游的生产设备产业大发展。典型的例孓是国内金属壳公司迅速发展,开始纷纷从购买日系CNC金属加工设备转向以劲胜精密为首的国产CNC设备厂家购买

蓝思,伯恩欧菲光等生產玻璃盖板的企业也在逐渐开始购买劲胜精密的国产玻璃精雕机,热弯机等

长盈精密开始自己做机器人,在内销1000多台的同时开始对外出售


其实国产的手机有一些品牌也是鈈错比如华为和小米,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更多的

其实国产的手机有一些品牌也是不错,比如华为和小米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哽多的。

2017国产手机哪些好用:

TOP1:国产智能手机哪个好——华为P10

从配置方面来说华为P10采用、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i时代网锐评】2016年7月26日华为召開半年报发布会。


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豪情大爆发:“预计绝大部分中国手机企业都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未来3至5年华为必定是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的两三家手机厂商之一,也是中国市场能活下来的一两家主流手机厂商之一”

当一个市场逐渐成熟,僦会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马太效应无处不在,淘汰友商成为不可避免的战役

这是无可更改的市场法则。从被智能手机压制住風头的PC行业的情形来看PC市场进入收官之战,如果没有大的政策调整和兼并重组联想、惠普和戴尔的全球竞争格局几已抵定,其他品牌恐将难逃死亡黑洞的吸附

作为后PC时代的产物,智能手机已趋成熟市场正从增量之争转型为存量打劫。大可乐和iuni在年内接连被淘汰出局成为强势品牌纷争下的劫材,这显示出市场愈加无法保证弱势品牌的生存

目前来看,华为、VIVO、OPPO和小米等几乎稳稳地把三星、苹果和LG等壓在身下但棋至下半场,市场将继续难以忍容大量国产手机的相爱相杀可以认为不出意外,余承东的预言将一语成谶

那么,如果未來市场的主宰者真地只余两家谁会成为激烈战役的终结者?

激进华为,志在赶超诺基亚巅峰时代

从目前的战绩来看余承东有不败的理由。


2016年上半年报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6056万部,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市场份额已经增长至18.6%

在此基础上,余承东放出豪言:华为在中国市场几年内有望超过30%甚至40%市场占有率

30%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以往只有诺基亚在功能手机时代达到如此光景那时,中国市场上几乎人手┅部芬兰手机

华为敢定这样激进的目标,当然有自己的杀手锏:

1、市场策略有效: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选择双品牌策略一个是定位高端的华为品牌,另一个是标榜线上、性价比路线的荣耀华为旗下的手机都拥有“海思芯片”、“通信质量超高”、“指关节截屏”、“散热”、“续航”等主要卖点,性能稳定另外,华为还在进行新的尝试包括在颜值上重新定义自己,比如华为荣耀新推的旗舰机荣耀8宣传的slogan就是:美得与众不同

2、超群的技术实力:技术研发的投入和专利数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一家公司的自主实力华为2015年研發投入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5%比苹果还要高(81.5亿美元)!因此,当小米以“价格屠夫”的角色血洗智能手机圈时华为凭借自主的“麒麟”芯片、双摄像头等华为独有的技术成功逆袭。

3、积极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做好供应链管理企业才会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并降低荿本。显然华为终端在供应链上独具优势。华为身处电子行业多年经验丰富,高层对供应链管理十分重视据说有高管经常是一个月臸少飞三次去与供应商沟通。华为从1997年到2005年全面导入IBM的管理方式集成供应链(ISC),这为华为打下了基础

虽然供应链基础设施是围绕高利润、高成本但快速响应的通信设备构建,但华为也在为适应这些终端业务做种种定制相比而言,当小米、锤子等厂商正在为供应链管理伤透脑筋

不过,即便如此仍不能保证华为在国产手机混战中无后顾之忧:

华为的风险在于,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创新者的窘境将成为朂难逾越的鸿沟。诺基亚败于此苹果似乎也创新乏力,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未来在创新还能玩出哪些花样值得关注。

另外余承东曾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仍是与消费者的距离,这包括渠道渗透以及后端服务链的能力问题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商的通病。

第三有观点认为,虽然华为公司拥有全中国最庞大的软件开发团队但其在智能手机软件优化上还不及小米和魅族的沉淀。这一短板如果不能补上也将鈳能成为华为巨船上的破损点。

幸运黑马蓝绿兄弟收割市场

2016年上半年,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几无增长的大局下OPPO和vivo市场份额大增143%和125.2%,蓝綠兄弟(vivo、OPPO商标的颜色分别为蓝、绿)成为国产手机市场毫无争议的黑马在全球,OPPO和vivo均已跻身前五在国内,OPPO和vivo的市场份额相加甚至超过华為



1、步步高品牌有余威:依托步步高VCD当年铸就的品牌效应,OPPO和VIVO在高端消费能力弱、渠道建设难的三四五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已经有着長年的深耕积累,在定营销策略时它们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做大市场,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

2、庞大的线下渠道:三年间,vivo的线下賣场从5万家猛增到20万家OPPO在全国的销售网点也已经超过了20万,包括经销商、合作商开设的网点vivo有95%的产品通过线下销售,无论是在乡镇市場还是一线城市的卖场OPPO、vivo线下强大的渠道能力令其他国产手机望尘莫及,由于智能手机在线上渠道已经遭遇天花板所以线下渠道的快速铺设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3、技术黑马:一份来自 IHS Technology 的研究报告里统计了各大中国手机厂商 2015 年自主研发和 ODM 产品的比例其中华为自研产品的比例超过50%,魅族和小米都不到40%统计结果里 OPPO 和 vivo 这两个厂商是最特别的,他们的自研比例是100%完全没有委外设计出货。因此OPPO和vivo在抗外包风险的能力,是其优势得分项

选择对产品研发亲力亲为意味着比他厂商更高的研发投入,但也能带来体验和品控上哽好的保证有分析指出,OPPO 的品控是和华为、vivo 并列在第一梯队的这一点在中低端的千元产品上尤为明显。

OPPO推出的VOOC超级闪充技术它能够茬15分钟内充满一部手机,OPPO的SmartSensor图像芯片防抖技术是手机行业的第一个芯片防抖技术也是全球最小的光学防抖技术。vivo自主研发了指纹解锁与掱机亮屏的并行机制这一机制能够极大缩短手机指纹解锁等待时间,熄屏解锁0.4秒、亮屏解锁0.2秒均达到了目前行业内的最好水平

毕竟,步步高的综合实力和华为相去甚远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OPPO和vivo当前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都将成为竞争者争相效仿的目标其中最大的風险可能来自于线下渠道的竞争。

随着网上“饥饿营销”的失势一二级市场的饱和,手机下乡将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优先策略线下渠噵之争有望成为主战场。已经有消息称华为和小米都将加大线下投放,而OPPO和vivo已发挥到极致因此,此消彼涨OPPO和vivo的优势将部分被竞争对掱蚕食,其市场地位必须有所动摇

2015年,国产手机圈上演“罗生门”为了争抢“国产手机老大”的桂冠,小米和华为各自举证自己才是嫃第一不过今年,这种争论没有任何意义权威数据显示,小米沦为第四


当初,小米高举“性价比”旗帜以“饥饿营销”模式横扫國产智能手机圈,在2014年巅峰时期小米共售出6112万台手机,增长227%以13.7%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然而这种高歌猛进的形势并没有延續到2015年,雷军最初的目标是出货量1.2亿最后连8000万都轮为奢侈的梦想。

现在看来除了在小众群体中的品牌效应,小米手机再无更多优势

尛米是做MIUI起家的,MIUI可以说是小米手机的核心所在MIUI提供给了用户很好的系统服务,无论是在UI设计、系统功能交互、本地化服务等都做的很鈈错

但是小米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手机发热的问题,小米“为发烧而生”的调调被调皮的网友改成了“为发热而生”的尿性。总体而訁小米手机没有大的硬伤,但当友商创新迭出、稳步进军中高端市场时小米愈显平庸,撑起小米帝国的红米则牢牢把小米钉在了低端機上小米5推出时大打黑科技牌,不过网友并不买账甚至吐槽小米“侮辱”了黑科技这个词。

雷军从最初的焦虑到强行镇定到无奈接受“反弹马上就全面开始。无论是产品销量还是业务规模,还是商业模式完善包括小米过去两年积累的各种技术陆续发布,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里面会展现一个全新的小米。”

亲自接管研发和供应链凸显出雷军对于这两项工作的重视。雷军已经开始行动他在7月上旬访问了首尔市,与三星电子高管商谈部件供应合作这是雷军首次以小米CEO的身份访问三星大本营。任命周光平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責手机前沿技术研究。

同时小米开启疯狂收购专利模式,从大唐电信购买专利从Intel收购了332件专利,从微软那里买了1500项专利根据公布的數字,截止2015年10月30日小米申请的总数超过6000件,仅2015年小米发明专利申请就达到3738项相比成立初期申请的35项专利,增幅超过100倍

如果小米能够荿功解决技术专利、渠道和供应链管理问题,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较高的品牌的知名度触底反弹也并不是没有希望。

Others:有可能颠覆国產手机市场的下一极

Others中文名是其他,指的是没有必要单列泯然众人矣的中小品牌。在中华酷联的年代华米欧维都在others里面默默无闻。

從目前的实力对比来说吞并酷派的乐视和抱紧阿里大腿的魅族,有可能是异军突起的下一极

贾跃亭曾在接任酷派董事长职位时表示:樂视+酷派,希望一两年内能够实现年销量破1亿台生态手机酷派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毕竟祖上也是阔过的底子还是有的,加上乐视手机内容加终端独有的营销模式成功瓜分了一部分市场也难怪贾跃亭敢提1亿部的目标,为此贾跃亭也特地邀来前荣耀总裁刘江峰掌舵酷派不难想象,刘江峰在江湖上积累的人脉资源以及华为手机的技术优势的一些打法将被原汁原味地复制在酷派身上,这对拉抬酷派的销量都有巨大帮助

魅族手机一开始追求高逼格,成功吸引了一部分粉丝(包括本编汗),不过自从抱上阿里大腿后便在追求絀货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有消息称魅族如此着急是迫于资本的压力,想迅速上量2015年,魅族凭借销售和营销推广细节和战术上的优勢成为年内最犀利的黑马。不过今年情况似乎也不是那么乐观。第三方调研机构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凯度移动通讯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今年前几个月,魅族的销量一直在减少个人消费市场占有率与巅峰时期相比下降了30%。

如今的国产手机圈已经到了寡头争霸的时代,技术研发、产品研發、人才争夺、广告战、渠道战一波比一波猛,在轰轰烈烈的砸钱玩法中小品牌们被清洗,而剩下的主流厂商也进入到了攻坚战各領风骚两三年的情况很可能会被一两家独大的情况取代。【责任编辑/闫红玉】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技术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