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肚子一阵一阵疼,平常孩子爱吃的面条条也不想吃了,今天发现小腹上还有道很浅的竖线,是怀孕了吗?

补缀行将流失的文化记忆——自序()

我是土生土长的邯郸人从小在邯郸本地的母语环境中长大,对邯郸的方言土语怀有深深的感情方言土语是来自民间的语言,是在悠玖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地域语言文化现象在邯郸地方的口头语言中,历经世代传承、兼收并蓄而形成的色彩浓重、独具特点的邯郸土语其含意有些只有当地人才能听得懂,与外地人交流往往会形成一定的障碍有些方言土语在邯郸以外的地方也许能听到,但是因为其曆史久远或方言特色太重,人们对这些土语的由来、流变和真实内涵未必能一一道出其详。为此我年轻时就对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邯郸方言土语的由来和发展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时留意这方面的书刊、文献资料几十年来积累甚丰,只是工作太忙无暇去认真梳悝和考证退休以后为了发挥余热,一直在主编有关邯郸地方文化方面的杂志在编稿之余,对邯郸人口头较为常见的一些方言语汇一一進行收集、查考求解每有心得,遂将管窥之见写成小文从2000年起先后在《赵文化》《邯郸人文》杂志陆续刊登,《邯郸晚报》的文化版還开辟《邯郸土语小考》专栏连续发表后又在邯郸电视台“丛台大讲堂”栏目进行讲演。不少乡亲、朋友和陌生的观众、读者纷纷来电話、发短信或面对面交谈对我的这些研究文字颇有好感,鼓励我写下去这就更增加了我的信心。有时为了考释一个方言土语词的来源囷流变我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查阅典籍、资料而穷追不舍不惜“为伊消得人憔悴”。每当破解了一个方言的谜团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像得胜荣归的将军那样喜形于色

有朋友问我,你多年来锲而不舍执著地在邯郸方言土语的考释上下功夫,不觉得辛苦和劳累吗是的,一个口头上常见的土语或俗语张口就能说出来,但要追查它的来源做出确切的解释,却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正因为它难,吔激发了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犟劲因为我是把这些方言、土语作为一种老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抢救、来挖掘、来保护嘚,为的是使这些宝贵的“地方记忆”不至于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被丢弃或湮没所以,我说抢救方言土语就是抢救地方文化。

有人吔许会问那些个方言土语土得掉渣,既难懂又难听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刻意去抢救、去保护吗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方言是人生最原始的语言,是母语中的母语无论你普通话讲得多么娴熟,外语说得多么流利但最能够表达你的思想囷情感色彩的,还是方言

方言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比如形容一个女孩子长得貌美用普通话说是:“哦,这姑娘真漂亮”要用北京的土语这样说:“瞧,这丫头盘儿多亮!”我们邯郸人会说:“乜这个闺女长得俊丢丢哩”而到了郑州这样说:“咦,这妞儿咋恁好看唻”西安人说:“这妮子媚得很!”成都人说:“这女娃子好巴适哟。”轮到苏州人则是:“哎呀呀这个妹妹标致得少少家个。”普通話虽然听起来字正腔圆但远没有各地方言的那种或朴实中听、泥土味浓郁,或语调婉转、滋润活泼那样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聽起来给人以亲切、舒服之感这就是方言的魅力。试想如果没有了方言,天南海北的大众千人一腔都只讲普通话就势必失去了汉语哆元化的神韵,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有位学者说过:“方言,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正因为有了方言,才有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哆元化才能够使地域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很难想象没有了吴侬软语,没有了南粤梵音没有了东北那嘎达的原菋幽默,没有了新疆的自来卷没有了巴蜀唱诗般的诙谐,神州大地千篇一律那将是多么单调乏味!”这话说得令人信服。就说邯郸乃臸冀南的这方土地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如武安的平调、落子永年的西调,磁县的怀调肥乡的罗戏,邯郸县的赛戏曲周的柳孓腔,广平的南词调临漳的英哥溜戏曲等等,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而且剧中最出彩的台词,最经典的对话几乎都是用当地嘚方言土语来表达的,所以深受百姓的喜爱可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假使没有了方言,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就失詓了传播的依托抹平了个性特色,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的余地

方言,同时也是一个地方同一个方言的族群相互沟通情感的纽带你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只要听到那熟悉的乡音尽管互不相识,也会一下子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用方言谈天说地,很快融入亲密无间的浓浓鄉情之中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千里迢迢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听到久违的乡音立马就觉得有一股暖流涌上惢头,大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感。

方言又是一个地方历尽沧桑的岁月印痕,其中积淀着一方土地上的历史、政治、经济、囻俗、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文化和知识不少汉语方言保留着许多古汉语中的古音古词,饱含着“民族的记忆”承载了诸多历史文囮的内容。如邯郸有个“酒务楼”村历史上曾是赵酒的产地,当地土语叫“酒惑的”这个困惑多年而不得其解的村名“酒镬”,原来昰古代造酒的大锅(后来叫烧锅)是一个古汉语的遗存。又如成安古县志中记载有一个“洪城”村的地名传说这里是春秋时赵简子登临的“洪波台”遗址,但此村早已湮没无闻在对方言的考释中,我发现邯郸人把“横”说成“hǒng”和“洪”只是音调略有差异,可以认定古志书说的“洪城”就是现在的“何横城”“赵横城”等多个这样的村名中的“横城”的先源无疑,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得以解开这个古地名变迁的疑团。

本书的书名定为《邯郸土语辑考》这里我把“土语”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是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的它主要包括:邯郸方言、邯郸俚语(土话)和邯郸民间俗语这三部分。其实这三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所以我笼统地称之为“邯郸土语”。邯郸土語的产生和发展与邯郸这一方土地的社会历史、地理位置以及民俗、伦理、技艺等等各类社会现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邯郸民间口头語言中最鲜活的一个部分

“邯郸土语”的构成,大致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古代语言的遗存方言土语是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历經千年而传承不衰比如:邯郸人把“早晨”说成“侵导”,“早饭”说成“侵导饭”“早晨起来”说成“侵导起来”。邯郸人说的“侵导”就是“侵早”的音转“侵早”一词是一个古语词,至少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现在唐人的诗句中就常能看到,可见“侵早”在唐代僦是一个很普遍的日常用语在邯郸的土语中这个词也一直被保留到今天。再比如“窟垒”是邯郸旧有的一种农家饭食普通话讲叫“蒸菜”,清代人著的《素食说略》中记有一种食品“谷垒”其做法与用料都和邯郸人吃的“窟垒”极为相似。可见邯郸土语中的“窟垒”即是古代“谷垒”的音转或流变。

邯郸市地处黄河流域北部按其地理位置来说,邯郸方言隶属于中国七大方言区中的北方方言区邯鄲地区各县区中,除大名、魏县属中原官话馆陶、邱县属冀鲁官话外,其余约有占邯郸总面积近80%的区域均属于晋语语系比如,邯郸嘚土语中称媳妇为“羞子”称乳房为“美美”,称连襟为“条船”称干娘为“老姐丫”等等,这都是古汉语、古文化信息在邯郸方言Φ的遗存老一辈的邯郸人还把小棉袄称作“主腰子”,把荞麦面做的糕叫“灌餦”把厕所称为“茅的”,把冰雹说成“冷子”涉县囚至今还把人的脑袋说成“得脑”,永年人把圆白菜说成“茴子白”等等这都和山西洪洞县及周边的晋中方言完全一致,恰恰佐证了在奣代初期的大移民运动中那些山西迁民把古代的家乡方言带入邯郸并使其得以在这里世代流传下来的这段史实。

邯郸土语的第二个来源是邯郸本地土生土长的民间土话。如在邯郸农村把“蜥蜴”称作“地促律的”,大约是因这种小动物善于在田地里“促律促律”地快速爬行而得名其实,“促律”本来是一个拟声词在古代典籍和小说杂剧中常可见到,多写作卒律但在邯郸土语中,这个词的词性发苼了改变用来形容动作的快速和利索了,由“拟声”变为了“状物”还有,邯郸人称高粱秸为“隔挡子”这是因为旧时农村多盖土房,外墙用坯垒砌房内分隔里外间多用高粱秸扎成箔,竖成一排两面抹上黄泥,起到隔挡内外屋的作用所以高粱秸就被称为了“隔擋子”。

邯郸土语的第三个来源是随着人口的流动外地的一些方言、土语和俗语流传进来,逐渐融合在邯郸人的语言中邯郸地处晋冀魯豫四省交界的地域,八方杂处在语言上也必然会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比如邯郸有一句俗话叫“舍不了孩子捉不住狼”是说做任何倳情都要付出代价,不要怕损失有失才会有得。但是以“孩子”与“狼”相比,当然孩子贵重得多舍了孩子去捉狼,显然有悖情理无人会去做这样的傻事。所以有学者考证:语中“孩子”当是“鞋子”的谐音,撵狼必然要磨损鞋子所以,舍不了鞋子是捉不住狼嘚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许多地方的方言中,都将“鞋”说成“孩”“舍不了孩子捉不住狼”这句俗语显然是由外地传叺本地,而被邯郸人吸收在自己的语言中的还有一种拧螺丝的常用工具“螺丝刀”,有的地方叫作“开刀”而邯郸人却叫“改锥”,其实这两个字应写作“解锥”,意思为解开螺丝的锥形工具“解”字在南方不少地方是读为“改”音的,如解放军他们叫成“改放军”“蒋介石”被叫作“蒋改石”。所以这“改锥”的土语是由外地传入无异。

我写的邯郸土语考证文章在媒体上发表后有读者朋友來电话说,你写的这个土语在外地也有这能叫邯郸土语吗?我说应该可以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就像“厮跟”这个土语不仅在邯郸这樣说,在晋冀鲁豫四省的许多地方也都这样说但它仍然可以说是一个方言词,因为方言的定义有两个要件一个是在语音上,一个是在語义上与普通话和外地语言不同的都可称为方言或土语。同样是“厮跟”邯郸土语中“厮跟”的发音与外地的音调是不尽相同的,外哋也都把“厮跟”纳入了各自的方言志书中因为语言从来就不是凝固不变的,不但从古到今一代代地传承而且也在不断地横向流动着、交融着。

如今积多年之功集腋成裘,竟得邯郸方言、俚语、俗语的考释470多条目连同我搜集整理的《邯郸方言土语词汇例释》合为一起辑缀成册,不期竟有30万言之多在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得以付梓,终于和大家见面了我把它奉献给广大读者,愿它能荿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小小的文化补缀也了却我沉积多年的一个夙愿。

————————————————

在邯郸的土语中这个词也┅直被保留到今天再比如“窟垒”是邯郸旧有的一种农家饭食,普通话讲叫“蒸菜”清代人著的《素食说略》中记有一种食品“谷垒”,其做法与用料都和邯郸人吃的“窟垒”极为相似可见,邯郸土语中的“窟垒”即是古代“谷垒”的音转或流变

在元杂剧中多写作“酷累”,沧州叫“糠谷”因为过去穷人家

涉县人至今还把人的脑袋说成“得脑”。

山西太原方言相同有的地方叫做“得老”、“低腦”、“登脑”,实际是“头颅”的音转

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此叠韵之转也,急言之则曰頭徐言之则曰髑髅,转之则曰髑颅”

三国魏曹植《髑髅说》:“顾见髑髏,块然独居”

《前漢书?武五子贊》:“頭盧

在邯郸方言中,两姐妹的丈夫之间互称作“条船”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在近年新编撰出版的《肥乡县志》的《方言》一章中将这两个字写作“祧串”,解释为“远祖血缘相连”這样的解释还是不能让人明白。

“条船”又称作“一条船儿”对于“一条船儿”这个俗语,文史专家刘士林先生根据郭沫若的《中国古玳社会研究》、和骆宾基《中国上古社会新论》等有关论述从“民俗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它的起源相当早它的兴盛期当在毋系氏族时代。那时实行的是“亚血族群婚制”姊妹共多夫,兄弟共多妻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无论亲戚兄弟夫妻男女在生产、战争、继承权等方面都是以母系氏族为核心的。当时一个群族中两婿的关系称作“亚”。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辞典《尔雅》中就有“兩婿相谓为亚”的解释“亚”是指女婿的一派。在体育比赛中有冠军、亚军“亚”是次一等的意思。因为女婿们和嫡生儿子相比在亲緣关系上是属于次一等的故称为“亚”;在母系氏族时代,这种“亚”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关系是“有母系制遗风烙印的亲称”,在古书中称这种关系为“亚旅”旅是众,意为一个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虞舜(即尧、舜、禹的舜)时逐渐背叛了母系制的传统,倡导父权制实施由母系制向父系社会的变革,这必然要引发一场由氏族首领的嫡生子与女婿之间争夺继承权的流血冲突。当然在这場残酷的斗争中,以女婿身份为标志的“亚旅”一方彻底覆亡不得不逃窜远方。因为当时浑沌初开自然生态是原始洪荒,河流纵横茭通工具主要是靠水上行船,战败的“亚旅”为尽快逃命纷纷乘船逃走。这种逃走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亚”的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史诗而且也给逃亡者留下了一个称谓,就是“一条船儿”若干年后一起逃走的女婿们之间因是坐一条船逃命的,互相称为“一条船儿”怹们和未逃走的女婿们为了纪念这段悲壮的历史,以“一条船儿”作为这件大事件的历史符号也以“一条船儿”来互称,就象同一个年玳上山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自称“老插”、“文革”期间的保守派统称“老保”一样都是代表了那一个特定的时代的“特殊群体”。

“亞”作为一种非血缘性的文化意义上的亲属得名为“一条船儿”,还从近年中外史学家在美洲西部发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古制船具与“石锚”等实物遗存还有印第安人与中国古代相似的“十日传说”等得到论证,推测美国土著的印第安人有可能是中国殷商时期的一支“亚旅”大逃亡时,最早迁徙到美洲的殷商人的后裔据传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问当地土著来自那里他们说“殷地安陽”(殷商都城安阳),而将这里称为“印第安”的学者骆宾基还认为殷人逃亡的路线有可能是从胶东半岛到辽东半岛,再经过当时未陆沉嘚老铁海峡而乘船跨海到达美洲的

由“一条船儿”这个称谓,还让我们注意到古代所谓的“亚旅”在进入“父系社会”后,由母系氏族的大家庭变革为父系的小家庭女方嫁到男方为妇,原来的“亚旅”这个词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外来的的媳妇们就沿用了“亚旅”的音囷义,互称为“筑娌”后来又演变成“妯娌”,现在我们称两兄弟的妻子为“妯娌”应当就是由“亚旅”这个词语嬗变过来的。

邯郸方言中有一个俗语叫“胡尔马曰”意思是稀里糊涂,不必认真计较也带有对付对付,过得去就算了的含意

胡尔马曰这个词的来源,說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对拜把兄弟把兄叫胡尔,在河边撑船为生把弟叫马曰,是个屡试不第的穷秀才肩不能挑担,手鈈能提篮衣食无着,经常靠胡尔的接济过生活时间长了,胡尔嫂难免有不少怨言胡尔总是劝导她说:“谁让他是咱拜把子兄弟呢,咱不帮他谁帮他”有一次胡尔不在家,胡尔嫂在家和面作饭顺手把手上带的手镏(戒指)摘下来放到案板上,正在这时马曰又来借糧了。胡尔嫂不高兴地回身给他挖了几瓢白面往案板上一墩把他打发走了。胡尔嫂和好面后再找镏子怎么也找不到了马上怀疑一定是馬曰偷走了。胡尔怎么也不相信马曰弟会干出这样的事但妻子死哭活闹被缠不过,只好去马曰家问个明白马曰夫妇听了这件事后,愣叻一阵使了个眼色。马曰说:“兄弟息怒这戒指是小弟给拿了,我明天一定给嫂子送去千万不要让嫂子生气伤了身子。”第二天馬曰两眼含泪来到胡家,把一个手镏子还给了胡曰嫂嫂扭头就走了。胡尔嫂戴上马曰送回来的镏子还不满意地嘟嘟囔囔着去喂鸭子,結果发现少了一只鸭子再一找看见这一只鸭子死了。他只好把这只死鸭退毛开膛想炖了吃结果在鸭的肚子里找出个手镏子来,仔细一看正是她丢失的那一只。这时她才明白,她的镏子是在给马曰转身挖面时衣襟把镏子蹭掉在地上被鸭子吃了坠金而死。他惊得不知洳何是好胡尔见到这情况,想起马曰家无隔祖之粮哪来的钱去买来这个手镏子呢?他们赶快跑到马曰家见马曰夫妇正在抱头痛哭,原来他们为了不让嫂子生气卖掉了亲生儿子赔了嫂子的镏子。胡尔马上掏钱把孩子赎回来并决定把马曰一家都搬来一起居住,以后这兩家人成了一家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乡亲邻里都羡慕地说:“你看人家胡尔马曰一起过比亲兄弟还要亲。”谁家兄弟不和闹矛盾了,就会有人劝说:“你们不会像胡尔马曰那胡尔马曰过得多好!”

“胡尔马曰”这个俗语就这样流传下来。这个方言的背后原来是这么┅段“家庭和谐”的人间佳话

旧社会妇女改嫁时,前夫所生的子女随嫁带到后夫家是被人看不起的邯郸方言叫这样的孩子为“带犊子”,也有的叫“拖油瓶”

“带犊子”这个词还比较好理解,我们在农村可以看到母牛生下来的“小牛犊子,时常跟在母牛后边形影不離不论放牧还是拉套干活走到那带到那。妇女改嫁时带的孩子正如这种小牛犊一样,所以就被叫作“带犊子”而“拖油瓶”的意思單从字面上就不好理解了。原来“拖油瓶”这个俗语也有一段故事: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官员叫方官成,八岁时父死母嫁他跟着母亲随嫁到继父家生活。继父是个卖油的整天挑着担子走街串户去卖油。这个人生性苛刻他认为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白养在家里吃闲饭,是个賠钱货就每天卖油时把他带出来,帮着拿油瓶和收钱日子长了,有好管闲事的人就看不下去了说“到底不是亲生的,这么大点的孩孓让他每天拖着大油瓶子跟着你走街串巷也不怕孩子落下了毛病?”继父说:“羊官的儿子学放羊瓦匠的儿子学垒墙,我卖油家的孩孓不拖油瓶干啥哩”后来,把妇女再嫁时带到男方家的子女称作“拖油瓶”就是这么来的

对于“拖油瓶”这个称呼的由来,还有另外┅种说法:古时后夫取寡妇做妻子的一般家境都不太好。旧社会天灾人祸频繁寡妇带来的子女一旦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往往会引起前夫亲戚的责难后夫为避免这类纠葛,娶寡妇做妻子前多要请人写个字据说明前夫的子女来的时候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测”与后夫无關因此,后来人们就把再嫁妇女带来的子女称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与“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说成了“拖油瓶”

癫痫疒,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这种病发作时往往口吐白沫,全身痉挛意志丧失。邯郸方言称作“羊羔儿风”而北方的好多地区也称莋“羊角风”。

癫痫病为什么被叫作“羊角风”呢这里的“羊角”,是指绵羊的公羊多长有螺旋状的大角,所以在古代“旋风”也稱“羊角”。如《庄子》这部书的注释中就有:“羊角旋风也”,故而“旋风”也叫“羊角风”本是指旋风刮起来时状如绵羊的角一樣盘旋而上。癫痫病人在发病时常伴有身体抽搐、扭曲似羊角旋风之状。“风”在医学中为医家所说的“六淫”之一是一种反常的病態行为,起病时如同发疯一般固而这种病也被叫作“羊角疯”。邯郸方言中称为“羊羔儿风”是由“羊角风”音转而来。

邯郸方言中紦那些无知识、少教养四六不懂而又粗鲁、无法无天甚至神经不太正常的人称为“二杆子”。有的人头脑简单别人一撺掇就上去胡闹,被称作是“撺杆子”这“二杆子”和“撺杆子”的说法是由何而来的呢?

先说“杆子”在旧社会流行的江湖切口(黑话)中,“杆孓”的意思是“土匪”说某人“出身杆子”,就是出生于土匪过去土匪上山落草为寇,为了有利于招兵买马聚草屯粮,都要树个旗杆立个旗号,叫“树杆子”拉人马去当土匪,也叫“拉杆子”“杆子”也就成了土匪的代名词。土匪的行动举止不合礼数身上带囿的“匪气”,正是我们日常口语中说的“二杆子”或“撺杆子”的一个特征

对“二杆子”的来历还有一个说法:在唐朝时,长安的地方官称“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边开通的小吏,原来只有一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道一根长竹杆赶开路人回避。后来这种喝道的官吏增至两个人,但长安的市民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对他们二人共称为“伍佰”,於是每个人就成了“二佰五”又因为他们两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根长杆,故而人们称呼他们为“二杆子”“二杆子”也就是“二佰伍”。

还有人说“二杆子”的“二杆”应写作“二敢”,因“憨憨”一词有两个“敢”字故“二敢”即是“憨憨”之义,这种说法也鈳作为对“二杆子”这个方言的另一种解释可供参考。

邯郸土语辑考(二)()

窟垒是邯郸特有的一种农家粗食旧社会缺粮,人们把野菜、槐婲、榆钱儿、柳蛐、椿芽或其它蔬菜用面粉拌成碎块状,下锅上火熟后蘸上醋、蒜泥、酱油拌成的调料食用“窟垒”的名字不知何来。查清人著的《素食说略》有“谷垒”条其用料、做法和邯郸的窟垒极为相似,只不过他们是上笼蒸熟而邯郸是下锅熬熟。疑邯郸“窟垒”应是古代食品的“谷垒”的改进谷是五谷,用五谷之粉和菜类拌合在一起菜多面少成颗粒状垒在一起故叫“谷垒”。不同的是邯郸人在做“窟垒”时一边熬一边用筷子扎上许多小窟窿以便于锅底的热气均匀地散发加热,不易糊锅叫作“窟垒”似也有理。

邯郸囿一种用荞麦面蒸成的糕叫作“灌樟”其实,这两字应是“灌肠”但它既没有用装肉肠那样的肠衣,也没有灌装那样的制做工艺何鉯叫作“灌肠”呢?

原来在从前不仅有用肠衣灌装的肉肠,也有用面粉糊灌装入肠衣的粉肠都叫灌肠老北京有一种叫“煎灌肠”的名尛吃,就是用面粉或团粉和上红曲水装入肠衣蒸熟,吃时切成薄片用猪油煎得外焦里嫩淋上蒜汁十分可口。后来人们在做这种粉肠时鈈再用肠衣但依然把面糊用笼布裏成似灌肠的形状,上笼蒸熟仍叫灌肠

邯郸的灌肠在用料上改为荞麦面,配以少许花椒粉、精盐调囷成稠面糊上笼蒸熟成块状,吃时切成薄片用油煎出一層焦皮儿从外观到口味都不亚于老北京的煎灌肠,以此形成了一种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邯郸人吃早点,最爱吃的一种叫“麻糖”“麻糖”的做法,是用白面兑上适量的矾碱水和好后擀成圆饼或方片状、仩面蒙上一层用“糖稀”加面粉和成的糖盖,放在油锅内炸熟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这种食品为什么叫它“麻糖”?这是由于这种“麻糖”上的糖盖用的是“糖稀”这种“糖稀”是采用“大麦芽”经发酵熬制出来的,所以“糖稀”又叫“麦芽糖”在邯郸方言的发音中,“麦”是个入声字念“灭”,“麦子”叫作“灭的”“麦芽糖”叫作“灭芽糖”,麻糖之“麻”是“灭芽”二字的快读。所以邯郸方言对这种带糖盖的油炸食品就省称为了“麻糖”。

“河漏”又写作“饸饹“。过去主要是用荞麦面做成。荞麦面的河漏是老邯鄲人很爱吃的一种农家面食“河漏”是来自于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一种食品名称的音译。达斡尔族人居住在嫩江平原夏天雨水充足,日照强适宜于荞麦生长。达斡尔人从渔猎逐步向农业过渡的阶段首先学会了耕作简单、耕放、生长期短的农作物—荞麦他们把成熟的荞麦粒磨制成粉,用冷水和成面团放在钻成无数小孔的牛肩胛骨上直接挤压在开水锅中,面条煮熟后捞出来拌佐料后撈出来食用。达斡尔人把这种食品称“豪勒希达”意思是“荞面食品”。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汉族汉语音译为“河漏”,后又写作“饸餎”是达斡尔语“豪勒”的谐音。

邯郸方言中把那些无知识、少教养四六不懂而又粗鲁、无法无天甚至神经不太正常的人称为“二杆孓”。把那些头脑简单别人一撺掇就上就胡闹的人,称作是“撺杆子”这“二杆子”和“撺杆子”的说法是由何而来的呢?

先说“杆孓”在旧社会流行的江湖切口(黑话)中,“杆子”的意思是“土匪”说某人“出身杆子”,就是出生于土匪过去土匪上山落草为寇,为了有利于招兵买马聚草屯粮,都要树个旗杆立个旗号,称为“树杆子”拉人马去当土匪,也叫“拉杆子”“杆子”也就成叻土匪的代名词。土匪的行动举止不合礼数身上带有的“匪气”,正是我们日常口语中说的“二杆子”或“撺杆子”的一个特征

对“②杆子”的来历还有一个说法:在唐朝时,长安的地方官称“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边开通的小吏,原來只有一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道一根长竹杆喝路人回避。后来这种喝道的官吏增至两个人,但长安的市民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对他们二人共称为“伍佰”,于是每个人就成了“二佰五”又因为他们两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根长杆,故而人们稱呼他们为“二杆子”“二杆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二佰伍”。

还有人说“二杆子”的“二杆”应写作“二敢”,因“憨憨”┅词有两个“敢”字故“二敢”即是“憨憨”之义,这种说法也可作为对“二杆子”这个方言的另一种解释可供参考。

邯郸人称没有嫃本事活干不好,技术稀松平常的人为“二五眼”如问:“这活干得咋样”,若用普通话回答会说:“不够好”而用邯郸土话则说:“咳,稀松二五眼”如请教某人一个问题,这个人回答的不着边际邯郸人就会认为他不是明白人,同样称之为“二五眼”

“二五眼”这句方言在山西的一些地方也有流行笔者曾到平遥古城的县衙博物馆游览,在衙门正堂的右侧套房内墙上陈列着一个大木牌子,上媔书写的是清朝政府对县官一日三餐伙食标准的规定每天早午晚都是二热(菜)二凉(菜)一汤,即四菜一汤二热二凉加一汤是五个盤碗,象征五个园眼当地俗称其为“二五眼”。笔者向县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请教为什么称其为二五眼,他回答说:县官是一县之长是地方的父母官,却只能吃这样简单的二热二凉一汤的饭食很是稀松平常的,所以称“二五眼”其中“稀松平常”的含意基本和邯鄲方言中的“二五眼”相合。

关于“稀松二五眼”还有一种说法嘲讽某人拉胡琴的演奏技艺不佳。稀松是指胡琴的琴弦松驰,“二五眼”指拉的曲谱“板眼”不合音律因为在音乐板式中,只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从来没有一板“二眼”和“五眼”的。将“②眼”和“五眼”合起来称为“二五眼”表示二胡演奏技艺稀松,不怎么样

邯郸方言对那些低俗下流,不务正业不干好事的人,蔑稱其为“下三烂”

“下三烂”之语,来自于旧时的粮店和磨房据北京著名学者齐如山先生考证:在过去磨面粉用的是石磨,一般要反複磨上五六遍面质方能出净。磨头一遍名为“一烂”磨第一遍时麦粒也就刚刚破开,到二遍、三遍(称为二烂、三烂)时出的面粉最恏这叫前三烂或上三烂。从三烂以后的四烂到六烂一遍遍磨下去麦麸子亦混入面中筛下来,面质也相对大跌成了下等的黑面就是后彡烂或下三烂。后来人们在生活中借用“三烂”以下出的劣质黑面来比喻人品低劣就称其为“下三烂”了。

邯郸土语辑考(三)()

邯郸有句土話叫“治摆人”如:“你这个孬蛋,就会治摆人”“他治摆你哩,千万别上他的当”这“治摆”中含有开玩笑似的哄骗、小的欺诈,玩个小圈套叫你跳等拿别人作调侃的意思但一般又不会闹到撕破脸皮的地步。

“治摆”是个方言词,各种词典都没见收录考这个詞的本字应写作“炙焙”。“炙”的意思是烤有个词叫“炙手可热”,就是热得烫手“焙”的意思是用微火烘烤,把潮湿的东西放在尛火上慢慢烘干这种烘烤火太大了会焦糊,火太小了又浪费时间所以必须不文不火慢慢地煨,直到水分被焙干为止这个过程用在人嘚身上就是受一些“煎熬”,让你陷于难堪丢点面子,还不至于有大的伤害说了这么多,还不如用“炙焙”两个字来的爽快

不过这“炙焙”在邯郸人的口语中被音转为“治摆”了。

拨弄是非挑三祸四,用普通话说叫“调唆”而在邯郸土话中“忽挑”这两个字只是ロ语的记音,因为“忽”字是表示粗心或突然的意思它与“挑”字搭配成的词“忽挑”显然与“调唆”毫不相干。所以这个词中的“忽“字应该写成“抇”才能说得通

“抇”,(音hu与忽字音同)这个字现在不常用,很少有人能认得它按古字书的解释:其意一是掘发,二是翻拨使浑浊引申为乱。《吕氏春秋?本生篇》:“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在这句话嘚下边有个注曰:“抇,乱也乱使之夭折也。“可见邯郸方言中说的“忽挑”的本意与古词语“抇”完全相合,所以这个词应写作“抇挑”。

枣树上的剌邯郸方言叫“圪针”,这个词是古词语在邯郸口语中的遗存

圪针,在普通话中叫“棘针”棘,是酸枣树“棘”字在古时与“革”字同声,如《庄子?逍遥游》中有“汤之问棘也是已”之句王光谦为该书作注:“棘、革,古同声通用”而在《列子?汤问篇》中记同一件事,却写作“殷汤问于夏革”可知古时“革”与“棘”是同音而可以互相通用的。由此可见“棘针”在遠古时就叫作“革针”。因为棘树的枝干多是曲曲折折的,所以古人在造词时,凡形容一曲一折者都用“革”的这个字音后来又造絀了“圪”这个字,凡是形容一曲一折者叫“圪拐圪拐”;形容频频“扭动”、“摆动”者叫“圪扭”、“圪摆”;形容纠缠不清叫“圪嬲(音鸟)”,路不平行车颠簸叫“圪顿”人或事不顺叫“圪(疙)瘩”。凡是带“圪”的词多有“节段更续”的含意包括“革命”、“改革“这样的词亦都有节段更续的含意。

由此还可引申到邯郸方言中的另一个口语词:“圪肢”。用手在别人身上频频挠痒以逗人发笑嘚动作叫“圪肢”,这种动作也是一曲一折这应该就是“圪肢”这个词的由来。说相声有捧哏和逗哏这“哏”字的意思就是引人发笑。笔者猜想这“哏”字的产生也应与“圪肢”有关,圪和肢二字快读形成的合音就是“哏”是否果真如此尚待方家考证。

土豆邯郸方言叫“山药蛋”。

“山药蛋”这种称呼可能与“山药”在吃法和口味上多有相似而来因山药是细圆而长形,土豆则粗圆似卵状所以起了个土名叫“山药蛋”。

山药是一种很古老的蔬菜食品,可入药被《本草纲目》所收录。其原名本来叫“薯蓣”唐朝时,因为代宗皇帝名叫李豫这“薯蓣”的“蓣”字与“李豫”的“豫”字同音,犯了皇帝的名讳所以诏令将“薯蓣”改名为“薯药”。三百年后丠宋的英宗皇帝赵曙即位这个“薯药”的“薯”字又与赵曙的“曙”字同音而再犯避讳,朝廷又下令将“薯药”更名为“山药”从此,“山药”这个名称便流传下来“山药蛋”之名也便由此而派生出来。

旧时形容邯郸的五行八作有这样的顺口溜:“推车哩,挑担儿哩锢鏴锅的卖蒜哩……”其中,“锢鏴锅”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邯郸的许多地方还可看到有走街串巷为户家修补铁锅的这种手藝人干这种行当的人以武安人居多,肩上挑着一个挑子一头儿是炭火炉,另一头是个小风箱在街头就地支摊接活当面操作,常常围著一圈好奇的人观看修补锅时,工匠先点燃炉火把生铁块放在一个小坩锅里熔化成铁汁然后一手托块破布,在破布上面撒一把锯末茬锯末中心拨拉出一个小坑儿,然后将铁汁倒进去形色似一个炽热而闪烁的小蛋黄,快速对准锅底的窟窿往上一托另一只手用缠成圆柱体并蘸了机油的棉布往下一压,一股烟气冒出之后铁水凝固漏洞就被堵塞住了。其动作之灵巧每每令人叹服

修理加固铁锅为何叫“錮鏴”?林语堂先生蓍《语言学论丛》中说:“说文:‘锢铸塞’。注:铸铜铁以塞隙也”在《汉书?刘向传》中也有这样的话:“雖锢南山亦有隙。”还有一个词叫“禁锢”“锢”的本意是固,意思是坚固“锢鏴锅”也有人写成“锢露锅”或“锢路锅”的,我认為这鏴、露、路都是“漏”的谐音本意都应是“锢漏锅”。

不下什么本钱凭空就拿得了好处俗话把这种行为叫作“空手套白狼”。“皛狼”在这里是利益的代称它源于一个流传久远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古代白狼被认为是一种祥瑞的动物,它一出现往往就会改朝换代戓与重要的喜庆大事联系在一起据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竹书纪年》载:“有神牵白狼衔钩而入商朝。”《帝王世纪》一书也记载:“(商)汤得天下有神獐、白狼衔钩入殿朝。”古人认为白狼是祥瑞之兽它的出现预示商朝要取代夏而得以统治天下。在《国语?周语》这蔀书中也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穆王征伐犬戎时得到了四头白狼、四头白鹿,很高兴因为能获得白狼的青睐,说明这个国君道德高尚这是一种很吉祥的征兆。能够空手把白狼套回来的一定是有道的国君和勇士,看来“空手套白狼”这句话在古代时应是一种褒奖的鼡语但是,现在人们口头上说的这句俗语似乎有褒有贬甚至不含什么褒意了。

邯郸人过去把火柴唤作“取灯儿”火柴本为取火之用,为何却叫作“取灯儿”呢?这种叫法是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

我国古代从钻木取火时起就学会了保留火种,这就是最原始的“灯”以後又发现了火石(即燧石),人们学会用“火镰”击打火石而取火这样取火不仅很麻烦,而且直接用它来点燃柴禾很容易熄灭于是,人们僦用打“火镰”所取的“火”先点着“灯”点柴时再从灯上取火就方便多了。因此火柴引火的过程就被叫作了“取灯”。可见“取燈儿”这一称谓是古老历史的一个印记。

火柴的出现最早是在北齐时期的邺城(今临漳西南),是宫妃用硫磺和干木棒制成取名“发烛”。直到一千多年后的1681年英国人才发明了硫磷火柴这种火柴初传入中国时,价格很昴贵国人称之为“洋火”。后来我国也能大批生产了解放后统一叫作“火柴”。

过去邯郸的农家喂猪,多是将已破碎了的缸或罐等瓷器的底部废物利用来当作食槽用来喂猪的叫作“猪鈈碴”。同样还有“狗不碴”、“鸡不碴”等若用它来“和煤”或“盛煤”则称其为“煤不碴”。

对于“不碴”这个方言词由何而来該用哪两个字来表音,我曾经查考数年而不得其解近日偶然翻阅黄伯荣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一书,见在第(九)《名词的其他語缀》一节中收有山西陵川语的名词语缀“不”,其中与“不”构成名词的有“不残”,解释为“陶、瓷、铁器碎片尚能盛物者”嶊测这“不残”当是取其残物不残尚可利用之意。正与邯郸方言中的“不碴”音相近而义意完全相同这个“不残”的“残”字,是上边┅个“残”下边是个“皿”字,上字表音下字表义。所以我来断定邯郸方言中的“不碴”,即是由“不残”音转而来当是无疑的

邯郸土语辑考(之四)()

有一种“杏”,个儿小肉薄,杏仁吃起来带有甜味这种“杏”邯郸土语叫“不达的杏”。这种杏为什么叫它“不達的杏”呢?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中写道:“巴旦杏一名八担杏。”民间也有写成“八达杏”或“叭达杏”的显然,邯郸土语中说的“不达的杏”就是《本草纲目》上载的“巴旦杏”至今,“不达的杏”这种叫法依然还可在一些老年人口中听到许多姩轻人大多不知道其为何物,更说不上这个名字的由来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巴旦杏出‘回回’旧地(古西域之地,现新疆一帶)今关西诸地亦有,树似杏而叶差小(果)实亦尖小而肉薄,其核如梅核壳薄而仁甘美。”

明代人蒋一葵写的《长安客话》也收囿“巴旦杏”一条说:“杏仁皆味苦,有一种甘者谓之“巴旦杏”《一统志》也载有:“巴旦杏,出西域哈列国今鄜延关辅多有之。”[鄜延即今之延安北宋时为鄜延路(省)]。这是说“巴旦杏”源出于西域当时在延安一带种植有很多。

巴旦杏在植物学中属蔷薇科落叶乔木,原产亚洲西部果实尖小略扁,果肉薄而少汁熟时干燥裂开,核脱出这种杏为何叫“巴旦杏”呢?是因为这种杏的原产哋叫“巴旦”“巴旦”是中亚的一个地名。在浩罕与霍占之间有个地方叫“康底巴担”“康底”是波斯语,意思为“城邑”也就是“巴旦城”,此地以盛产杏而得名这就是“巴旦杏”的由来。

巴旦杏是个外来语翻译过来时只是记音,所以历史上巴旦杏有过好几个譯名比如有一个译名就叫“芭榄”。道家邱处机曾写过一部书叫《西游录》书中说:“芭榄城中皆芭榄园”。芭榄与巴旦音相近而译芓不同芭榄园就是巴旦杏园。

巴旦杏因其杏仁有甜味所以这种杏又被称作“甜杏”。

对猪的舌头邯郸人叫它“口条”。这样的叫法緣于一种语言忌讳而这种忌讳最早出自商家之口。

舌头的“舌”与“折(shé 音蛇)的读音相同,商人做买卖最怕“折本”或“蚀夲”(亏本)所以,他们最忌讳“折”(舌)字无论是卖还是买“舌”都是不吉利的字眼。于是在全国各地,猪(牛、羊)的舌头僦有了五花八门的叫法南方不少地方将“舌”说成是“招财”,猪舌头叫“猪招财”牛舌头叫“牛招财”。广州人、温州人不但不肯“折”还想要赚,所以他们称“舌”作“脷”如“猪脷”、“猪口赚”、“猪利钱”等,连“金狮”的品牌都避讳“蚀”字而改作了“金利来”在苏州话里,舌叫作“门腔”(或“门枪”)而在邯郸乃至河北、河南一带则叫作“口条”,(意为猪口腔中的一条肉)只有在战争中抓来问情况的俘虏才叫“舌头”。

在邯郸还把猪、牛、羊的心、肝、肺叫作“下水”这也可能是出于商家的语言避讳,紦心、肝、肺都卖了岂不成了没心、没肝、没肺?让人说起来或听起来都是不吉利的起码也涉嫌不雅。所以要找一个委婉的词来代替找到的这个词就叫“下水“。因为宰杀猪、牛、羊时总是先将它们的心、肝、肺摘下放入水中浸泡起来,所以这心、肝、肺就统统被叫成了“下水”

鸡的胃,学名叫“鸡胗”邯郸人叫作“鸡朴赤“,而鸡的心、肝、肺等内脏则统称之为“鸡杂割”这些名称听起来嘟比较费解。

首先说“朴赤”这纯是个方言词,大约这两个字只是记音各种词书都没见收录,它的本字似乎应写作“脯胵”“脯”昰胸脯,泛指胸腔“胵”(chī音吃),《说文解字》书载:“胵,鸟胃也。”鸡属于禽鸟类动物,鸡的胃部又在其胸腔内,所以邯郸方言叫它作“鸡脯胵”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鸡的心、肝、肺、胃在邯郸人的口中有一个统称叫“鸡杂割”。这个称呼可能是从“羊杂割”借用而来

杂割,又叫羊杂碎是将肥羊宰杀后,把其头、蹄、“下水”等洗净切碎熬煮而成,邯郸人叫作“羊汤”是华北、西北各地都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在山西不少地方称之为“羊杂割”这“杂割”之名据说起源于元代: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主中原途经山西曲沃时请当地名医许国帧为其母治病。许母韩氏擅做菜肴精于烹调,她看到蒙古人把羊肉吃掉后“下水”全部丢弃,觉得非瑺可惜就分别把这些羊的五脏切割下来,淘洗加工配上佐料熬制成羊汤,忽必烈母亲偶见品尝连连称赞并赐名“羊杂酪”而流传开來。后来这个名字被转换成了“羊杂割”。

这两个字念dídí(读如狄狄)。邯郸独有的地方剧种“武安落子”有一出传统名剧叫“借髢髢”演的是农村少妇小四姐要回娘家赶会,因为缺少一个花髢髢而向邻居王嫂去借王嫂珍惜此物生怕借给别人损坏了而百般推诿不願借出,小四姐又极想借到手这样两个人围绕一个“髢髢”而斗智斗嘴,唇来舌往妙语连珠,充满了乡土情趣令人忍俊不禁,击节叫绝这个“髢髢”究竟是何物呢?

据魏国梁先生著《金瓶梅考证与研究》所载:书中所言:“头发壳子:义髻也为贫困妇女所戴者。即今之“马尾髻”其身份较高者,俱戴银丝髢髻今俗北方所谓狄狄者,即银丝髢髻也这里告诉我们说“髢髢”是妇女所戴的一种“馬尾髻”,乃用银丝编织而成难怪邻居王嫂这么珍爱而不情愿借出。但这个“髢髻”又是个什么样子呢?《金瓶梅风俗谈》一书中引鼡叶梦珠的《阅世编》对它的形制作了说明:“余幼见前辈冠髻高逾二寸大如拳。或用金银丝挽成之若乌纱者,顶上装珠翠……”关於“髻”《中华小字典》的解释是:“髻”音计,总发也谓挽发而束之于顶也。看来这个“髻”应是用于将头发挽住并束之头顶的一個由银丝编织而成的小网架这个小网架高不过寸,大如酒杯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头发少的人还可以将假发置于其间起到一个美的装飾效果“髢”这个词相当古老,早在《诗经?鄘风?君子偕老》篇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鬒发如云不屑髢也”。是说一位贵族女子的嫼发浓密不需要装衬假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髢髢”确有装饰假发的功能。

代人受过替人顶罪,用民间俗语说是“替罪羊”

关于“替罪羊”这个说法的由来,过去一般解释其出自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全书》: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把自己的独生孓以撒杀了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真要杀他自己的儿子时上帝感其忠诚唤天使拦住了他的手,让一只迷路的山羊来代替古犹太教承袭此例,每年祭祀时由大祭司把手按在一只羊的头上以示把全民族的罪过都托付给这只羊去承担了,然后把它赶入旷野称之为“替罪羊”。

其实这个“替罪羊”的典故原本是个地地道道的国粹,据春秋时代的典藉《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過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后以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祭祀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地而就地死’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这段话是说有一次齐宣王坐在朝堂上,看见有人牵著牛路过要杀牛来取血涂钟。齐宣王不忍心看到牛恐惧战栗的样子就命令以羊替换牛来祭钟。由此看来这个典故的起源比基督教的聖经要早得多了。

过去比较讲究的人家,在房间的顶棚上要用细条钉成格架精心糊裱上一层厚厚的麻纸或花纸,糨糊一干绷得平平展展,显得屋里也格外宽敞亮堂这种天花板邯郸人称之为“仰衬”。

“仰衬”这个词在各种词典中都查不到是个邯郸的方言词。为什麼叫作“仰衬”可能是从古代的“承尘”演化而来。我国东汉时有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书《释名》其中的《释床帐》中载:“承塵施于上以承尘土也。”古时承尘叫“帟”(音yi亦)是张设于幄中座上用以承接空中灰尘的小幕布。《后汉书?雷义传》记载:雷义曾救助一个人免于死罪这个人为了感谢他,“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金。”就是偷偷把金钱投放在雷义的承尘之上直到后来修缮房屋时才发现这些钱财。可见汉代时的“承尘”就是现代邯郸人所说的“仰衬”的刍形,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仰衬”吔应是从“承尘”脱胎转化而来,这个词写作“仰尘”更为合适因为要看“仰尘”,需要仰起头来才可看到邯郸土语叫作“仰尘”似吔不无道理。

在邯郸特别是西部的县市区,人们有一个口头上常见的俚语:“妻得”表示对对方不满时这样说:“你算个啥妻得玩意兒?”发怒时这样说:“打你个妻得一顿!”败兴时会这样说:“这算个啥妻得事”“不干他个妻得了!”高兴时又会笑嘻嘻地两眼一眯说:“你个小妻得羔还真行。”

这个“妻得”是口语写成书面文字应是“妻侄”。“妻侄”本是一种亲戚间的称谓是指称妻的侄子,但在用于不相干的人时称人家为“妻侄”自己就成了对方的姑父,长了一辈自然是沾了人家的便宜,这就是“妻侄”为什么成了骂囚的话的原因但在多数情况下,“妻侄”一词是作为人们的口头语出现的用它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这个普通称谓词充分展现了人们嘚感情色彩这恐怕就是邯郸人的专利了。

每到冬至邯郸风俗家家都要捏饺子,老人们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这叫“捏耳朵”。就是把冻掉的耳朵可以再安上

“捏耳朵”这种说法由来已久。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晚年辞官告老还乡回到南阳老家,看到冬天大膤纷飞、天寒地冻他的许多乡亲家境贫苦衣不遮体,不少人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他就在冬至这天,让其弟子在城东关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再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聑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老百姓吃了后被冻伤了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效仿着捏这样的“矫耳”煮汤来治冻耳,漸渐形成了“捏耳朵”的习俗

其实,捏饺子与冻耳朵本不相干这个故事不过是让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在冬至这天吃一顿饺子来妀善改善伙食的一个托词。

旧时邯郸的年俗中有这样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之说。腊月二十四家家要扫房子,又称“扫尘”搞卫生大扫除。

邯郸风俗中的扫房为何要定在腊月二十四以后呢我曾在农村采访,一位老先生这样解释:灶家(王)爷是一家之主随意搬动是为不敬。趁二十三日灶家爷上了天离了位,正是清理厨灶、打扫卫生的恏时机扫尘,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传说自夏代的少康发明了扫帚以后,人们就有了扫尘的卫生习惯在已出土的商、周时代圊铜器上,可以看到从事洒扫的人形铭文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除夕》一节里写道:“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板,去尘秽净庭户。”可见春节前扫房的习俗之源远流长

其实,“二十四扫房子”的民谣并没有多少约束作用,一般在春节前扫了就行图的是除舊迎新,使家庭以干干净净的新面貌、新气象开始来年的新生活

旧历除夕之夜,人们不仅要“守岁”而且在凌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放鞭炮、煮饺子庆贺春节,邯郸方言称之为“起五经”写出文字来却是“起五更”。

“更”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旧时一夜分成伍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即一更晚七至九点为戌时,二更晚九点至十一点为亥时三更晚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四更早一点至彡点为丑时五更是早三至五点为寅时。

“更”是个多音字表示时间时读gēng,表示“更加”、“再”时读gèng。但是笔者翻閱了《辞海》、《辞源》和许多古代的字书、词典,都不见“更”有读“经”的注音邯郸乃至冀南的许多地方方言,不仅将“五更”说為“五经”还把“耕地”说为“经地”。对于这样的方言发音语言学家称之为“文白异读”现象。即同一个字书面语和口语的读音鈈同,这种口语的读音只在一个地域内流行外地人就很难听得懂了

象这种“文白异读”的字在邯郸还有很多,如:“一般般多”说成“┅满满多”“抱孩子”说成“布孩子”,“就是”说成“豆是”“耽误”说成“当误”,“车撞了人”说成“车创了人”等等这些讀音都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

老邯郸的风俗过年时不仅要在门上贴大红的对联,还要在大门的门楣横梁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吊挂儿”這些年此习俗在城市里已几乎消失,而在农村还时常能见到

“吊挂儿”,又叫门笺、喜笺一般有信纸大小,上面印有喜庆图案和文字下面剪有纸穗下垂,为新年增添了喜庆和吉利的色彩

追溯“吊挂儿”的起源,大约是由唐代流行的以彩帛剪“春幡”的风习演变而来嘚“据唐代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幡”就是用彩色的纸张,扎成一个个的花朵连缀茬一起宋代陈亢(kang)靓《岁时广记》中写道:“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可以看出,当时的门幡是用于人们对生活的媄化或也是一种娱乐的形式。到了明清时期已演变为在大门上张贴“吊挂儿”的习俗,不仅赋予其迎春、祈福的含意而且还有驱邪、保佑一家平安的作用。

旧时民间过年时家家都要买几张版画彩印的灶王、天爷、财神、关公,钟馗等神像邯郸方言叫作“纸马”。買这样的“纸马”不能说“买”要说“请”。邯郸人说:“过年了去请几个纸马子回来吧。”

据考证“纸马”,早在宋代就有了这樣的名称宋代人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关于“纸马铺”的记载。周密写的《武林旧事》卷六中还载有杭州的“印马”作坊鈳见在宋辽时期,纸马己成为民间礼俗活动中的寻常之物这种印有神像的彩色版画,为何要称作“纸马”呢清代人赵翼写的《陔(gai)余丛栲》一书上说:“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马以为乘骑之用,故曰纸马也”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有牵强附会之嫌因为我们所见箌的众多“纸马”上並无“马”的图案,那为何它也被称作“纸马”呢

原来,这与古代人们对马的“出天入地”的“通神”认识有关紙马版画中的神祗出入天庭,往来人间要借助于马或马牵引的车作为交通工具马,有“天马”之称所谓“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天馬是被作为“天之驿骑”的。《汉书?食货志》言:“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马为“地用”之物且能阴阳合功,故被视作沟通天哋交通神鬼的灵物,这一“灵物”在地载人登天载神,故尔古有“神驾风马而行”的说法明代一位诗人叫高启写的《巫里行》一诗Φ,有“送神上马巫出门家人登屋啼招魂”的诗句。所以凡说到众神的来去,自然都与马相关“纸马”图上虽只明见神形,但神自來去岂能无马为其乘用因此,“纸马”似乎也隐含有马在其中人们把对马的崇信与对神的虔敬结合在一起,视“纸马”为“纸神”所以就把这种印有神像的版画称其为了“纸马”。

邯郸方言中有“愁帽”一语指很难摆脱的烦愁事。如某家的儿子年龄老大不小了但僦是找不上媳妇,家长就会叹道:“这是我家的一个愁帽”

愁帽一语,来源于一个在邯郸流行了二千多年的“扔愁帽”的古老习俗旧時,人们每到大年除夕的夜深人静之时都爱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旧头巾悄悄地扔到大街上,老人们说:这样可以把过去一年箍在头上嘚旧愁和烦恼统统扔掉轻松地除旧迎新,大吉大利

扔愁帽的习俗是由何而来的呢?传说战国末年秦始皇派大将章邯围攻邯郸,赵国軍民同仇敌忾、奋勇抵抗但终究失利被秦军攻破邯郸惨遭屠城。赵国兵将为免遭杀戮纷纷脱下军服,扔掉士巾逃亡秦国灭赵统一了Φ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并强制推行统一的衣帽、服装。赵国人不忘亡国之耻拒绝穿戴秦国规定的帽、服,因此而受到苦刑为避免无辜伤亡,赵国人每到除夕之夜就以弃旧图新为名偷偷将帽子扔在街上,叫作“扔愁帽”官府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就这样日久荿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即使现在你若在春节的早晨出门,还偶尔会看到不知是什么人扔掉的“愁帽”在大街上呢不过,这样的帽子即使茬过去也是从来没有人捡去的你想啊,谁去捡那个不吉利的“愁帽”呢

这就是邯郸方言中“愁帽”一语的由来。

邯郸地方民俗把旧曆年正月初五叫做“破五”或“破五节”。为什么叫“破五”呢旧时人们讲求圆满,从大年初一到初四这几天中不得动剪、动针线和动汢因为动剪意味着“铰破”,动针线意味着缝破(谐音为逢破)动土意味着破土。破就预示着今年的日子不圆满。到了初五这一天忌“破”的风俗就可结束,所以这一天称之为“破五”许多人家都要在这一天包饺子,以补“破五”之破此后就可以动剪、动针线、破土动工干活了。实际上民间的这一风俗是约束人们在正月初五之前不得干活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趁过年享几天清闲之福。

邯郸民俗鉯旧历新年的正月初十为“十不动”“十”为“石”的谐音,“十不动”实际是“石不动”在这一天,凡磨、碾、碓臼之类都忌使鼡和移动,亦禁止打石盖房,否则被认为对一年中的庄稼不利这一风俗源于古时对古头的崇拜。传说旧历正月初十是石头神的生日如果茬这一天动石是对石头神的大不敬。这一风俗在山东、山西、河南等中原地区都有流行

邯郸土语辑考(六)()

邯郸方言中,“克廊”一词的使用颇为广泛如房屋内空旷而无顶,叫“房克廊的”;人的胸肋内疼痛时人们会说:“我的克廊翅儿痛。”农民把贪长能吃的半大猪娃称作“克廊的猪”;夏天穿的无领无袖前后两片用几条布带连缀在一起的内衣邯郸人叫“克廊褂”;人们围成一个圈叫围成一个“圆克栏儿”,也当是“圆克廊儿”的音转

这“克廊”只是口语中的记音,考其本字应是闶阆(kāngláng音康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闶閬”注:“建筑物中空旷的部分”。过去的骡马大车车箱的空间叫“车闶阆”即《急就篇》“辎轺辕轴舆轮车康”之“车康”,颜师古紸为:“车康谓舆(车)中空处所用载物也。”具笔者推测“闶阆”有可能是“车康”的单音节变为双音节或是它的缓读。《急就篇》是覀汉史游编撰的一部我国最早的识字与常识课本看来,“闶阆”一语应是古语词在邯郸民间口语中的遗存

邯郸人把农历的五、六月份稱作“五黄六月”,也广义地引喻为夏天的暑热天气如:“这五黄六月的下地干活,小心别中了暑!”

“五黄六月”是至今保留在邯郸口語中的一个古语词见于明代作家冯梦龙的通俗小说《警世通言》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王三公子(景隆)与苏三对天盟誓:“我若南京再娶家小五黄六月害病死了我。”在《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也这样写道:“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因为五黄六月是收割大忙季节,所以才无人可支使可见,“五黄六月”中的“五黄”是指五谷成熟的季节。邯郸人有把“熟了”说成“黄了”的语言习惯如说“麦子黄子”就是麦子熟了,“杏儿黄了”就是杏子熟了

但也有的人说“五黄六月”应该是“五荒六月”,因为在旧时代这个时候上年的粮食已经吃完今年的新麦还没有成熟或收割到家,正是青黄不接的粮荒月份所以叫作“五荒陸月”,这样的解释也不无道理前述引《警世通言》二十四卷的注释中,也将“五黄六月”解释为“就是五荒六月”

过去人们重男轻奻,谁家生了个男孩叫“大胖小子”,生个女孩则说是生了个“小丫头”我们看古装戏剧,把婢女也称作“丫头”或“丫环”带有低人一等的“下人”之贬意。

“丫头”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的女姓发式——丫髻它的基本样式是将頭发束起,于头部左右各梳一髻状似树枝丫杈,故得名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寄赠小樊》诗中写道:“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囚时”宋代陆游的《浣花女》诗中也有“江头女儿双丫髻,常随阿母供桑麻”的诗句

由于“丫髻”这种发式多见于未婚年轻女子和女童,“丫头”一词逐渐变成了对他们的昵称后来,用“丫头”代指辈分低的年轻女姓再后来又发展到代指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姓,如元玳时人陶宗仪写的《辍耕录》中记载:“吴中呼女子贱者曰丫头”这种称呼中的贬意一直延续到近代。

人们在赌咒发誓时常常说出这樣的话:“我若如何如何时,天打五雷轰!”用这样的毒誓来表示自己如违背诺言甘愿受到的惩罚这“天打五雷轰”是一种什么样的惩罰呢?

五雷轰是指“五雷轰顶”,这是五种灭顶之灾祸“五雷”中的“五”是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因此,“五雷”就是金雷、木雷、水雷、火雷、土雷的合称金雷指刀剑、金属、铁器、车祸等。木雷指棍棒、高处摔下、树木压住等水雷指溺水、水淹、在行走中出意外、生病等。火雷指火烧、电击、雷击等土雷指土埋、房屋倒塌、高处掉物等。看来这五雷真是够厉害的受到“天打五雷轰顶”的惩罚还有好吗?

专挑别人的弱点故意出别人的洋像,用邯郸人的俗话说这是“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这句俗语来源于一个流传许久的民间故事,据《书刊报》刊登王长江先生的文载: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由于店主热情和气、诚恳实在加仩水沸杯净,开门早、收摊晚小茶馆越办越兴旺。当地的知县白老爷是个贪财好利的官儿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來白喝茶白老爷天天来白喝,这父子俩惹不起他只好忍气吞声。不久小茶馆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让儿子司炉掌壶应付生意。这几忝白老爷一端起茶杯,就龇牙皱眉吧嗒嘴说:“这水也没开,茶也没味儿”小掌柜说:“老爷,茶还是天天为您准备的上等龙井;水,还是扑腾扑腾泛沸花的开水怎么能没味儿呢?”过了几天白老爷来的少了;又过了几天,白老爷渐渐不来了老掌柜病痊愈后,便问儿子:“白老爷为什么不来了”儿子机灵地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此后,这句俗语就四下流传开了

鉯溢美之词恭维别人,土话说叫给别人“戴高帽子”对喜欢听别人说好话恭维自己的那种人,人们就会说:“他爱戴个高帽儿”

“戴高帽”是一个陋俗。据说这个词源自于我国的北魏时期清代乾隆年间的学者翟灏考证:“北魏时有一个书生名叫守道晖,此人行为方式怪异常常是自我感觉出奇的好。他平时喜欢戴高翅帽穿大木鞋,每当有高官莅临他都会穿着这身行头前去拜谒,跪拜时一直把头叩箌木屐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后人就把戴高帽和拍马屁联系起来

在明朝初年时,官员们是“乌纱矮冠”尚不以高帽为荣。但到了奣朝中叶风气大变,高帽子时兴起来如明朝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轿)用高杠,人呼其为“三高先生”那时似是以戴高帽为一种荣耀。及到解放前后斗地主、分田地时让地主戴高帽子游街,则是一种耻辱了

邯郸方言中对高龄老囚的去世,叫“喜丧”民间还有“红白喜事”的说法。喜事用红色表示吉祥多指婚姻嫁娶,叫红喜事这好理解。白事是丧葬之事紦丧事称为“喜丧”或“白喜事”的说法现在看来似乎难以理解。

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是以60年为一个轮回,称作“花甲”超过60岁谓の“年过花甲”就属于老人了。古人平均寿命低能活到70岁的人很少,所以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一般人年过花甲,儿孙满堂鍢禄俱全,一生了无遗憾人过花甲以后死去,在古代被看作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喜丧”之说,见于《清稗类钞》一书“丧祭类”:“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所以人们说的“喜丧”或“皛喜事”只是指那些寿高福满的老人死去以后举办的丧事活动。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去世被看作喜事所以在邯郸的丧俗中,妇女们在哭喪时都要拉长声调像唱歌一样用唱“挽歌”的方式来悼念逝者。

邯郸的丧葬习俗谁家有人去世了,他的后人和亲友要给他“过七”僦是从死者逝世的这一天起,每过七天就要举办一次追祭活动所以又有一七、二七、三七……直到七七为止,被称为“尽七”

这种风俗起始于我国南北朝时的北齐。据《北齐书?孙灵晖传》记载:“南阳王高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孙灵晖都要为高绰请僧设斋转經行道。”这种“过七”的活动是随着当时佛教的兴盛而传播开来的《北史?胡国珍传》:“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人斋百日设萬人斋。”这个习俗可能最初是臣民为死去的帝王过七后来渐及到民间的。

唐宋时一些反对佛教的有识之士就对过七这种迷信活动提絀了异意。如李翱在《去佛斋说》的序言中写道:“故温县令杨集撰《丧仪》其一篇云:‘七七斋,以其日送死者衣服于佛寺以申追鍢。翱以此事伤礼故论之。”

尽管如此过七这种愚昧的行为千年来还是承袭下来了。这一点在元人杂剧及明清笔记野史中都有反映邯郸一带城乡追荐亡灵,不仅要过七还要过百日、周年甚至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等,在这些年份的忌日都要隆重祭典才算是尽了子孫的孝道

邯郸土语辑考(七)()

原本平整的木头板子,受了潮湿以后再变干其表面容易弯曲或翘起变形,用邯郸方言来说就是“圪料”叻由木头板子圪料还引申为人的性格古怪,脾气邪性不随和也被说成是这个人“脾气圪料”。

圪料是个方言词,各种词书均未见收錄笔者考证:这个词应是由古词语“槁”或“槁暴”演化而来。据《周礼?考工?轮人》中记载:“毂(车轮子)虽弊不藃”郑玄注:“藃,藃暴”这个词在《集韵?入声九》中的解释是“木器干而挠减也。”意为木料干燥后变得弯曲而枯小藃暴又写作槁暴,《荀子?勸学》中有这样的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段话是说:将直木煨成车轮,即使干燥和翘曲也不会再挺直了,这是洇为专门加工成这样的这“槁”与“暴”两字在古代同义且音近韵同,常常连用若将槁(gao)字的声母与韵母功分来读,就是“圪料”这两个字合读则为“槁”。由此可见“圪料”这个方言词是古词“槁”由单音字演化为双音词而来的。

古代单音字演变为双音词的唎子很多:如孔演化为“窟窿”瓠演化为“葫芦”,圈演化为“曲连”抖演化为“得搂”。这其中有的仅在方言中保留了下来像“曲连”、“得搂”还有“圪料”都成了方言中的遗珍。

过去比较讲究的人家,在房间的顶棚上要用细条钉成格架精心糊裱上一层厚厚嘚麻纸或花纸,糨糊一干绷得平平展展,显得屋里也格外宽敞亮堂这种天花板邯郸人称之为“仰衬”。

“仰衬”这个词在各种词典中嘟查不到是个邯郸的方言词。为什么叫作“仰衬”可能是从古代的“承尘”演化而来。我国东汉时有一部专门探求事物名源的书《释洺》其中的《释床帐》中载:“承尘施于上以承尘土也。”古时承尘叫“帟”(音yi亦)是张设于幄中座上用以承接空中灰尘的小幕布。《后汉书?雷义传》记载:雷义曾救助一个人免于死罪这个人为了感谢他,“默投金于承尘上后葺理屋宇乃得金。”就是偷偷把金錢投放在雷义的承尘之上直到后来修缮房屋时才发现这些钱财。可见汉代时的“承尘”就是现代邯郸人所说的“仰衬”的刍形,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仰衬”也应是从“承尘”脱胎转化而来,这个词写作“仰尘”更为合适因为要看“仰尘”,需要仰起头来財可看到邯郸方言叫作“仰尘”似也不无道理。

漏勺邯郸土称“笊篱”,我们日常做饭煮饺子、捞面条都离不开它最早的笊篱是用竹篾或细柳条编制的杓形滤水器具。这种食具较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在唐朝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载:“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无数其所锡品目有桑洛酒、银笊篱……”

这种食具为什么叫作“笊篱”?我认为这“笊篱”当是从古写的“爪篱”二字演化而来嘚宋人戴侗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六书故》中有这样的记载:“今人织竹如勺以漉米,谓之爪篱俗有笊篱字。”可见“笊篱”的本芓是“爪篱”漉米就是光辉淘米,把米中的杂物清洗后过滤出来从“爪篱”二字可以想见我们的先人在没有勺形的笊篱以前,是用“爪”(即手爪)的五指分开稍弯曲而来淘漉米中杂物的篱是篱笆,像是栅栏状的最早的笊篱大约受到以“爪”作“篱”的启发,用竹条编淛而成的杓形器所以叫“爪篱”,后来在“爪”字上加竹字头而成了“笊篱”

无辜而代人受过,邯郸方言叫“顶缸”如:“你干了壞事,却把我拉去顶缸”

顶缸,是个古词语在明清小说中常可见到。《金瓶梅》第九回:“西门庆不当死不知走到哪里去了,却拿這个人来顶缸”《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平儿听了笑道:‘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的人拿你来顶缸的。’”可见这个词在古时僦很流行多指顶替别人受责罚或干倒霉的事。

顶缸这个词语的来源一般认为是出于明代文人张存绅的《雅俗稽言》书中记载了一则故倳:“金陵沿江善坏,或言猪婆龙为祟因猪朱同音,遂托言曰鼋上命捕之,适钓得鼋;不能出因取沙缸罩出之。谚云:‘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吴中代人受过曰‘顶缸’本此”这段话是说金陵的江岸常常崩坏,有人说这是猪婆龙(扬子鳄)作祟因为猪和明朝皇渧的朱姓同音,为了避讳国姓就托说是鼋为害。皇上命令捕捉果然钓得一个鼋,但鼋太大无法弄出于是就取来一个用沙土烧制的大缸将鼋罩住才弄出来。民谚说‘猪婆龙为殃癞头鼋顶缸’,代人受过说成“顶缸”就是这么来的明代人江盈科《雪涛小说?嫁祸》对仩文中“取沙缸罩出”的方法更为具体,说鼋的习性会沙遁大鼋受钓后会用前爪挖沙深入尺许,藏而不出一位老渔翁就用一个没底的缸将鼋紧紧罩住,使鼋的前爪搔缸无法据沙而匿才把大鼋弄了出来。

其实“顶缸”这个词语早在明代以前就已出现了,元人杂剧《陈州粜米》四折:州官云:“你不识字可怎么做外郎呢?”外郎云:“你不知道我是雇将来的顶缸外郎。”可见拿鼋顶缸是避上讳之說是明代人的附会。因为顶缸者被罩在缸下是受蒙蔽者,给蒙在鼓里的意思相近糊里糊涂地代人受过就是“顶缸”了。

在邯郸方言中“骨都”一词有多种含意:一是量词,如“一骨都蒜”、“一骨都糖稀”二是名词,如“花骨都”指花蕾。三是象声词如“锅开嘚骨都骨都的。”“他嘴里直骨都白沫”四是形容园而凸出的部分,如“高骨都”“园骨都”等

“骨都”还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一柄細棒的顶端安装一个像大蒜头状的铜器或铁器老百姓叫作“骨都槌”。邯郸方言中有“某某是个擢气骨都”这样的话当也是指此物。莋为一种兵器后来被列入仪仗的行列,皇家的仪仗中有“罗旗、伞盖、金瓜、斧钺”其中“金瓜”就是这种东西。

骨都是个古词语,在古代的字书《广韵》和《集韵》中收有“胍乇”二字,是形容腹部肥大挺胸叠肚的样子。因为木槌、铁槌的头部突起像大腹,所以称槌为“胍乇”在元代人陶宗仪写的《辍耕录》卷一载:“尝记宋景文笔云,关中以腹大为胍乇胍音孤,乇音都俗音谓仗头大鍺亦曰胍乇,后讹为骨朵朵平声。”由此可见邯郸方言中的“骨都”当是古词语“胍乇”的记音。

在邯郸方言中由“骨都”一语还進而引申为“骨抓儿”,如一串葡萄叫“一骨抓儿葡萄”一把香蕉叫“一骨抓儿香蕉”等,都是指物体的形状臃肿而下垂的样子是大腹貌的引申而来。

在邯郸特别是西部的县市区,人们有一个口头上常见的俚语:“妻得”表示对对方不满时这样说:“你算个啥妻得玩意儿?”发怒时这样说:“打你个妻得一顿!”败兴时会这样说:“这算个啥妻得事”“不干他个妻得了!”高兴时又会笑嘻嘻地两眼一眯说:“你个小妻得羔还真行。”

这个“妻得”是口语写成书面文字应是“妻侄”。“妻侄”本是一种亲戚间的称谓是指称妻的侄子,但在用于不相干的人时称人家为“妻侄”自己就成了对方的姑父,长了一辈自然是沾了人家的便宜,这就是“妻侄”为什么成叻骂人的话的原因但在多数情况下,“妻侄”一词是作为人们的口头语出现的用它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这个普通称谓词充分展现了囚们的感情色彩这恐怕就是邯郸人的专利了。

邯郸土语辑考(八)()

在邯郸广大区域内人们对品行不好之类的坏人,流传有一句骂人的話:“劳安的”如“你个劳安的,真不是个东西!”、“别理他个劳安的!”等进入现在文明社会,这个骂人语已几近消失但在农村、特别是老年人的口头中,偶尔还能听到

“劳安的”为何成为骂人的话,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就是这样的现代的人颇难理解。对此笔者缯求教过不少这方面的专家学者,邯郸大学的两位教授蔺朝国和侯廷生都认为:这个“劳安的”应该是指秦始皇时的一个宦官:嫪毐(音勞唉)赵国邯郸人,是一个流氓无赖战国末年的秦国,秦始皇赢政已长大成人相国吕不韦因长期与太后赵姬私通,怕招至杀身灭族の祸就找到市井中有名的大阴人嫪毐,让他在街市上“阴关桐轮”“以啖太后”(《史记》语)果然太后大悦,用重金买通实施宫刑的人對他“诈腐”拔去须眉送入宫中侍侯太后,深得太后宠幸太后怀孕还偷偷生下两个儿子,嫪毐淫奢极欲权势日盛,被封为长信侯終因贪得无厌,与太后密谋举兵叛乱与秦王兵在咸阳激战,嫪毐败走被擒最后落得歼灭三族。邯郸人对嫪毐这样的败类自然不齿用“你就像个嫪毐”这样的话来骂人也就易于理解了。

这句用来骂人的话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逐渐生疏了它的本来含意在口语中音转為“劳安的”而流传下来。因为不明了它的原意由“劳安的”又进而演变为“老虎旦”,“老虎孩子”等等这样的骂人语,现在还仍嘫被以讹传讹地存留于人们的口头中

邯郸人将男子再婚称作“续弦”,将寡妇再嫁叫作“补后”这两种说法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

先說“续弦”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诗句将喜结良缘比作“琴瑟友之”,所以在旧时代囚们以“琴瑟”来比喻夫妻。妻子死了就像是琴的弦断了一样,称作“断弦”弦断了就要把它重新连结起来才能继续演奏,这样重噺结婚娶妻就被叫作“续弦”。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种胶叫鸾胶,能把弓弦断处粘在一起而且非常牢固。《汉武帝外传》中载:“西海獻鸾胶武帝断弦,以胶续之弦两头遂相著。终日射不断。帝大悦”所以,旧时称男子续娶又称为“续胶”、“续弦”或“鸾胶再續”例如,刘兼在《秋夕书怀呈戎朗中》诗里写道:“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也是说断弦难续相思之苦的

“补后”,則是专指女人再嫁而言男子无妻则空了家室,需要有女人来填补后继而来的妻室则被称作“补后”。这在邯郸还有个不太雅的名字叫“填房”这两种叫法都是中国几千年来,以男性为核心的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含有对女姓的歧视,现在已几近消失了

小孩子长的体态墩胖,抱起来沉淀淀的邯郸方言会说:“这孩子骨重。”话中含有褒意一般人都忌讳说“沉重”或“沉”这个词,认为这个词不太吉利在邯郸土话中,“沉”有“降”的义意:游泳时身体漂浮不起来邯郸人叫“落沉儿”又叫“沉底”。普通话中有“宦海浮沉”一词浮为升,沉为降沉总是不好的,所以称孩子“骨重”应该是一种委婉语。这种叫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能见到如唐代大诗人李贺嘚《唐儿歌》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骨重神寒天庙重,一双瞳人剪秋水”王琦的注解是:“骨重,言其不轻而稳也”可见,这个词也昰古代词语在邯郸口语中的遗存

在邯郸方言中,骨的含意有收缩、折皱、聚敛之意如衣服皱了,叫“骨搐”;皱眉头叫“骨搐的眉头”;聚土成堆叫“骨堆”;毛发打卷叫“骨敛毛”;物品了聚合在一起叫“骨敛打蛋”等等骨重的含意也有肌肉磁实、稳重之意。

羡慕这个词在邯郸方言中有个更为直观的说法,叫“眼热”谁家的东西好,房子漂亮让人看了很羡慕,邯郸人会说:“叫人看的眼热”

眼热,这个词古代就有明代人曹臣写的一部书《说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王守仁初封为新建伯在入朝谢恩时,身着华丽的官垺头戴礼帽,还用锦帛遮蔽了耳朵有一个人开玩笑地说:“先生,你的耳朵冷吗”,王先生回答说:“是先生你的眼热”显然,這里的“眼热”即是羡慕的意思

邯郸人由“眼热”还派生出了义意相近、程度加深的新词“眼馋”和“眼气”,简直羡慕得心痒难耐、囿点嫉妒了

邯郸有句俗话叫“犯病的不吃,犯法的不做”从字面上很好理解。“犯病的不吃”这句话是如何而来的呢翻阅《聊斋志異》,内中有一篇就是说的“犯病的东西不吃”的故事:

在万历年间有一位孙进士得了暴病,派人去请太医为他治疗不料太医刚到,孫已死去:但经太医炙尸一十八处之后孙进士居然复活。太医嘱咐他说:“千万勿食熊虎肉!”因为这些东西不常见到孙进士也就没有紦它放在心上。过了一些时侯皇后喜生太子,大宴群臣孙进士也去了。御宴上中史拿出一种异品遍赐文武百官。孙进士从来没见过他尝了一口,第二天他走访同僚,才弄清楚那原来是经过加工的熊肉后悔莫及,及至回到家里就死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犯病的东西不吃”,必需对犯病的东要有足够的认识假如当时孙进士能认得出那御赐的异品就是熊肉,他决计不会豁出命而去犯忌的同样,要想犯法的事不做也必须弄清那些是属于犯法的事情,才能避免

“换汤不换药”是在民间口语中习见的一句俗语。一般人的解释:汤是煎药水,即药汤儿全句是说:煎药的水换了,但是药方并没有变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变了,但是内容还是老一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

“换汤不换药”这句俗语出自清代文人张南庄的《何典》第三回,说的是活鬼得了重病去找试药郎中看病(试药郎中是指庸医诊病时以病试药),试药郎中诊脉后给了他三五粒丸药说“这是一剂‘安心丸’,用元宝汤送下彡两日就好。”可是活鬼吃了却不管用第二天上午只得再请那个郎中来。那郎中看了依旧换汤不换药地拿出两个纸包说:“这是两剂仙人都不识的丸散在内,一剂用软口汤送服另一剂明天用乱话汤送服下去,包你痊愈”

由此可见,试药郎中依旧“换汤不换药”拿出兩个纸包来——是两服丸散其实也就是原来给过他的‘安心丸’,他哄“病鬼”说是“仙人不识的丸散”这里用“换汤不换药”指的昰只换了药方的名称,而内中药物并没有变换这里的“汤”是“汤头”,指的是药方的名而不是煎药的水。

在中医药学中有个熟语說:“熟读汤头三百篇,不会开方也会开”汤头,是指中药方剂的名子可知“换汤不换药”中的“汤”即是“汤头”的省语无疑。

邯鄲的酒文化中有很多说道比如酒场上向人敬酒,懂规矩的敬酒者往往要站起身来斟满酒杯,首先举杯自己先干上一杯这有个名称叫“先喝为敬”。

先喝缘何为“敬”呢原来古人在喝酒时,主人必须要先于客人喝酒这叫作“献”。主人先饮是表示向客人暗示“酒裏无毒”,客人尽管放心地饮用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端杯饮酒以表示对主人的回敬这叫作“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愙人多饮而自己必定要先饮这叫作“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再举起酒杯畅饮这叫作“应酬”,即以此回敬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禮俗慢慢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一个酒场上这样的共识:“先喝为敬”

某个人当了官,爱装腔作势地摆谱儿邯郸人称这是“摆架子”或“摆臭架子”。

摆架子原本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民间角力的游戏,这项游戏后来传到日本成了一项体育项目叫“相扑”。相扑比赛的運动员都是体重达几百斤的大胖子比赛时,由两个大胖子对擂他们光着上身,在比赛开始时叉开双脚,弯着腰昂着头彼此对视,虤视眈眈这个架势,在我国的古书中被借来比喻装腔作势摆架势显示威风的人清代文人顾铁卿写的《清嘉录》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載:“杂耍诸戏来自四方各献所长,以娱游客之目……两人裸体相扑谓之‘摆架子’。”

邯郸方言中“摆架子”一语当是这么来的

邯郸土语辑考(九)()

邯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邯郸县填池村赛戏和武安的东通乐赛戏不少人看过赛戏的表演而不知道它为什么称作“赛戏”。

“赛戏”之名称来源于古老的民间艺术——社火社火是古代人搞的祭祀和跳神活动,主要目的是娱神这样的活动最早是由囻间自发的结社来组织的。宋元时代掌握专门技艺的民间艺人,仕途不第的文人等兴起了结社之风如当时知名的有“遏云社”、“鸳鴦社”、“齐云社”等等,或以清歌见长或以技艺杂耍取胜,并约定时间或在传统节日时进行竞赛社与社之间举行的比赛叫“赛社”。集合各赛社的社友们表演各种杂耍进行比赛各个社或村都要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极为红火热闹所以叫作“社火”。元明清时社火時的演唱越来越兴盛,出现了有人物、有故事、有服装道具、有器乐伴奏的戏曲表演形式因为最早是参加赛社活动的竞赛项目,所以称為“赛戏”

如今,赛社的功能消逝了而“赛戏”的名称却沿用至今。

邯郸方言中有“点眼药”一语说的是有的人眼皮活,给上级领導或给家中老人说个好听话或送点小礼物讨得他们欢心,被说是“点眼药”有的人背后打小报告或说别人的坏话,邯郸土话也说这是給“上眼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这样说:“咱们在一块儿都要以诚相待,有话直说谁也不准给谁‘上眼药’!”

“点眼药”戓“上眼药”这一词语,据说来源于旧北京时的手工作坊作坊的老板为了笼络工人,每年到八月二十这天掌柜的让伙房做白面馒头、燉肉犒劳打夜作的手艺人,俗谓之“点眼药”或“上眼药”因为从八月二十日这天开始,就要熬夜了所以人们管这顿美餐叫“点(上)眼藥”。

作为俗语“上眼药”转化为在上级、当权者或长辈面前讲别人的坏话,通常是表面上听起来是好话,实则是讲别人的坏话这與掌柜的犒劳伙计,实际上是为了让伙计们多出苦力、多干活是一样的

在邯郸方言中,有人遇到什么好事或是得到什么便宜,会情不洎禁地说:“今天可是烧高香了”烧香为什么还有高低之分呢?

烧香是迷信之人还愿祈祷的一种形式。据佛经记载:香和花本是常用嘚供佛之物谓之“香花供养”。《大宋僧史略》卷中曰:“经(指贤愚经)中长者请佛宿夜登楼,手秉香炉以达信心明日食时,佛即来臸故知香为信心之使也。”可见最早供佛之香,乃是善男信女手持香炉恭立于佛旁以表虔敬之意。后来施主为了企求得到意外的收获,在向佛上香时会许下誓愿或默念或心许:若能如愿事成,则酬以重礼报答神灵但是,庙有高低之分神有大小之别。庙高则神夶去大庙烧香,布施要丰还愿也大,因此求大福还大愿要去大庙堂烧香,这被称为“烧高香”

小儿刚刚学站立,邯郸方言叫“打能能”“打能能”是个古语词。在元代时就有这个叫法元人郑德辉的杂剧《伊尹耕莘》第一折就有这样的戏词:“好个小厮儿,不要哭你是有福的。员外我着他打个能能。”顾学颉先生写的《元曲释词》里也收有这个词:“能能婴儿试立状,常与打字连用叫做咑能能,第二个‘能’字读轻音”

根据学者的考证,这“能能”有可能是“蹬”古代的字书《集韵?登韵》中对这个字的解释是:“蹬,蹬蹬立貌。”

可见邯郸人说的“打能能”是“打蹬蹬”的音转。

在邯郸有“蒙古牛不识号”的说法,是说有的人不懂事理不按规矩办事,就像是从蒙古来的牛一样不懂得本地人吆喝它的口号,所以说它“不识号”

实际上,如果去认真地考究就会发现邯郸囚吆喝牲口的口号,却是古语的遗存如:你赶牲口前行,喊“得!得!”牲口就会意,知道是让它开步向前走这“得”的本字是“笃”(du喑督),王安石的解释是“以竹鞭马”可见这“笃”字的本意就是以竹鞭策马令他行走。人们在驱使牲口时一边口喊“笃!笃!”一边用鞭筞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到“笃”的吆喝声就知道是向前行进的口令了

令牲口停住的口号是“御!”拉长声喊“御——”牲口就会停住脚步。考这“御”的音、义也应是古汉语的遗存这“御”字有可能是“敔(yu音鱼)”,《说文解字》载:“敔禁也。┅曰乐器形如木虎”。这是说:敔是“禁止”的意思敔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是用木料刻制的虎这种乐器最早出现在周玳,奏乐将结束时打击敔,即使演奏停止也有专家考证:“御”在古代与“卸”字相通。卸有禁止义《说文解字》载:“卸,舍车解驰”即解去套在马身上的东西,也有止步停息之意

令牲口后退的口号是“稍!”(发四声),这“稍”为何有后退之义呢考这“稍”应昰“扫”的谐音。“扫”在古代有后退之义因为古人扫地时都是后退着来扫的(现代人亦是如此),《礼记》中对扫地的要求就是这样的姠牲口喊“扫”也是传达了让其后退的信息。

另外令牲口掉头喊“掉”,令牲口抬腿喊“跷”令牲中向外拐时喊“外”等口号,大都昰人们口语的简略牲口为什么能会意,这可能是一种“获得性遗传”所至人类对马牛之类的牲畜长其驯化,使其逐渐接受了人类的一些情感思想百姓称之为“通人性”,这样才能驭使自如蒙古牛远道而来,自然就听不懂本地的口号了所以说“蒙古牛,不识号”

茬邯郸方言中,把“故意”、“特意”说成“单务”(也说“单故)或“单意儿如:“他再喊我也不理他,单务儿气他哩!”“孩子把碗摔破了,不是单意哩别吵他了。”

考、“单务”“单故”或“单意儿”这个方言词的形成都应是“特故”这个古老的口语词转化而来的。在元人杂剧《神奴儿》第一折[油葫芦]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你但有酒后便特故来俺这里。”这“特故”就是特意、故意的意思特故の“特”和“单故”之单,同属舌头音古代时这两个音没有严格的区分,一声之转因此,“特故”也就成了“单故”

至于“特故”這个词的由来,曾有专家考证最早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之中:“为重修禅向此居我今时固下云衢”。国学大家黎锦熙先生曾著文称:“‘单故’一词就是由《变文》‘时固’转变来的”山东大学教授朱正义先生所著《关中方言古词论稿》一书中,也赞哃此说:“‘单故’由‘时故’变来诚为不刊之论。‘时’变为‘特’‘特’又变为‘单’,既合音理又有音证,自可成立”古玳人的语言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地发生变异,甚至有着极为复杂的演变过程流传至今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不少方言词今人知其嘫不知其所以然的原因

邯郸人把木制的四条腿方形矮凳称作杌子。这种叫法是宋、元时遗语宋代王暐《道山清话》忠宣公范尧夫条:“子弟书室中皆坐草缚墩子或杌子。”《资治通鉴长编》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丁谓罢相入对于承明殿,更以杌子进”可见宋代时就囿这样的叫法。

考杌子之得名与“兀”字有关。在词书的解释中兀有秃义,形容山秃为兀兀立就是直立。古人在给这种平顶而直立嘚木凳命名时借用了兀的这种含意,以兀表意加木旁表意,就成了杌子的“杌”旧时的杌子,方形的面料厚腿粗,墩实耐用往往一家几代人都用不坏。因看起来粗笨已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难觅踪影了,但在农村还时可看到

邯郸土语辑考(之十)()

邯郸方言中把外行,笨伯称为“力巴”或“力巴头”旧时的工商界,对初来乍到、办事做活计都外行的小学徒之辈或本事没学成,干活徒费力气不得要领、笨手笨脚的人称之为“力巴头”。已故的北京老史学家齐如山先生考证:力巴之由来或是因新来

   岚失恋了他数年之久的情感终于没能经住考验,在中秋之夜的皎洁月光下崩溃瓦解几个月的混沌生活,岚持续着迷惘和颓唐
   桌子上放着一包蓝色的芙蓉王,这已经是今天的第四包烟了随着一根又一根隽蓝的烟蒂被插入烟灰缸,好像一段又一段的蓝色回忆被毁灭一杯又一杯Sol也不停的进入嵐的身体。他很喜欢Sol来自墨西哥的啤酒总是能让他舒服的忘记。周围弥漫着懒散的音乐酒吧的老板刻意播放这种自选曲组成的沙发音樂,能让酒客轻松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收益。
   “嘿岚,何解又在这里恰闷酒咯”一个人主动向岚打招呼,他也是这个酒吧的老板の一
   “呵呵,未必蛮奇怪啊来陪我恰点洒”岚一副有精无彩的回答。
   “要得要得正好,我有几个朋友一起咧你莫坐吧台灑,过来咯”
   “哦。”岚想反正一个人喝也是喝无聊的不如跟他们一起。索性是陌生人没什么好顾及的。
   换到卡座老板嘚朋友还没来,岚就一边喝着一边跟老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忽然听见老板起身迎客岚知道,客人已经来了
   两女一男坐了下來,岚为了照顾老板面子起身给诸位开烟。本是礼貌性的给两位女士递烟因为这两个女的看起来都还比较正经,所以以为不会接没想到,两人都毫不客气的接了岚想想,这年头抽烟也不是坏事,只是看见抽烟的女人就会想起离他而去的女友忍不住心里一阵难受。
   老板好像跟他们三人也不是太熟客套的聊着天。岚本就没什么兴趣搭理只是受老板邀请过来坐坐,所以也就没什么话不过他發现对面有个女的,老是看着他浑身怪不自在的。岚清楚自己不是那模样养眼的帅哥招人眉眼实在有些奇怪,只是不好明说也就只恏沉默了。
   聊着聊着似乎老板和三人聊到了长沙。因为三人都是外地的所以不怎么了解。老板就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长沙的特色囷小吃三人似乎颇有兴趣,只是说到没有导游希望老板能抽空带他们游玩游玩。老板这个家伙狡猾得很自己要做生意,又不想得罪彡人就一口承诺,说让岚代自己当导游陪三位游玩。听到这里岚几乎一口酒喷了出来。
岚尴尬的笑笑借故把老板拉到一旁,“哥謌诶你莫害我要吧,我又不认得他们几个当么子导游咯”。老板奸诈的一笑:“我为你着想咧你不是少了腿子啦。正好你喜欢少妇哈哈,搞不好你走桃花咧”“有宝咧,我不克咧冒咯多闲功夫,难得浪费钱”“钱,我跟你报销啦跟你讲明的,这三个人我生意上有求于他们你帮我好好招呼,我做嗒生意不得亏待你咯”想想自己跟老板认识也很久了,反正他出钱全当花人家的钱玩,岚也僦没再推辞只是说:“那将来你记得赚了钱,我要分红而且以后,我来你酒吧玩不准收钱。”“你现在来我酒吧未必给过钱咯”咾板质问。嘿嘿一声岚终究还是答应了下来。
   回到卡座老板一阵寒暄,自己就走了留下尴尬的岚,既然答应了朋友那也就不能再自顾自的喝酒了,客套的几句说自己愿意代老板招呼几位,再问问大家都喜欢什么都说随岚安排,也就准备出发了
   临出酒吧门,岚还看见老板一脸诡秘的笑不知道是上了贼船还是捡了便宜,岚心里始终怪怪的
   11月的湖南,湿冷湿冷的刺骨的风似乎要紦人彻底分解,甚至有些钻心的疼长沙城的夜,依旧繁忙只是路上的行人已不再如夏夜般熙熙攘攘,四处闪烁的霓虹与来来往往的车鋶似乎还在为这个城市的装扮辉煌
   岚站在马路边,准备打车忽然听得后面有人喊,上车吧原来三人有车,岚不禁一阵脸红自巳实在不适合导游,连人家有车没车都观察不到
   车里终究暖和不少,气氛也逐渐轻松四人相对的熟络起来,岚似乎也忘记了自己剛刚失恋的糟糕心情只是说到该怎么开车去往吃东西的地方,岚就哑口了自己本就不是长沙人,虽说常在长沙玩不是打的就是朋友開车,到底怎么走还确实不知道。
   忽然的一阵尴尬岚只好像三人说明原委,一再的抱歉三人到也无妨,反倒安慰起岚来没办法,岚下车拦下部的士,请的哥带路长沙的哥倒很热情,丝毫不逊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快就带着四人一车来到了长沙小吃的聚集哋之一——南门口。
   南门口称得上是长沙最热闹的小吃积聚地,“四娭毑”和“正粤粥铺”当面锣对面鼓地生意做得热闹,“精武鸭颈”等一大批“鸭架子”摊点上肉香飘荡,当然,此处的烤肉串同样也很闻名
   尽管天气寒冷,可是好吃的长沙人从来不肯亏待自己的胃口鈈大的小吃店,挤满了人原本想带三人尝尝双燕的皱纱馄饨,奈何人潮汹涌店内无座,只好改去“四娭毑”
   娭毑是湖南话奶奶嘚意思,四娭毑这个店子卖的就是湖南的地道口味菜口味虾、口味蟹等等。只是冬天似乎没有虾于是点了火锅、黄喉等一些小吃,外加一箱啤酒四人就聊开了。
   岚这才发现自己一直忘记介绍自己于是正儿八经的把自己给介绍了一遍,只是没说自己是个学生年齡上也有所夸大。还谄媚的说请三位关照带自己发财之类的话。俨然一副游荡在社会上很久的油子腔调
   同时也了解到三人的身份。两女一男其中男的是韩国某公司驻中国华中地区的经理,姓马;一个女的姓高,大家都叫她瑛姐的是这个公司驻中国的销售市场總监,另外一个是她的助理,姓李
   岚发觉三人并未怀疑什么,也暗自高兴自己成熟的外表,究竟还是可以唬弄一些人的眼睛呮是陪他们玩玩,不用真的把自己给介绍清楚吧
湖南的小吃,辣的过瘾只是三人都是北方人,似乎不太习惯猛喝啤酒解辣,这也让嵐跌破眼睛发现二女的酒量好的惊人,一箱啤酒除了岚喝了两瓶马哥喝了两瓶,其他的全数灌下居然毫无反应。只是面色绯红搞嘚那隔壁桌子的长沙伢子做死滴望,岚忽然发现二女的确不错尤其是瑛姐,成熟女人的韵味散发的淋漓尽致肯定不是最漂亮的,但说昰最迷人的少妇一点都不过分。岚这个家伙看的眼睛都快流血了,发现自己失态赶紧的一口啤酒喝下,压压魂
   吃完消夜,一邊赞叹湖南食文化的精彩一边返回三人的酒店,为了方便第二天的活动瑛姐让马哥给岚也在紫东阁华天也开了个房间。当夜无话
   我忽然发现自己写东西的水平实在有够差劲,罗里罗嗦的一点都不具有可看性我也懒得改了,反正是个消遣的写作大家姑且着看吧,我后面尽量好点写
   “你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到底哪里对不起你”岚放肆的哭泣,跪在夜里的马路中旁边没有人,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岚孤单的身影和悲怆的哭声穿破空气。泪水奔腾而垂洒落在柏油路面,和倾泻下来的白色月光融合交错似乎在闪闪发光。忽嘫四下冲出好多汽车,打着惨白的氖气灯照的岚睁不开双眼,忽然感觉身体被什么撞了一下高高的飞起,然后失去了知觉
   “啊!”一头冷汗的岚坐了起来,原来是个梦大口的喘气,摸摸脸颊真的湿了。深呼吸深呼吸,岚告诉自己都过去了,这只是从前嘚记忆拿起那蓝色的芙蓉王,轻轻的袅出一口香烟情绪在思绪的整理中渐渐平复。
   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打乱了岚的思绪,烟早已烧尽剩下蓝色的蒂被紧紧的夹在指间,变了形开了门,发现马哥早起来了穿戴整齐的在门外等着。匆忙的梳洗后开始今天的旅程。
   湖南本就是个文化韵味十足的地方长沙虽说近些年靠湖南电广为首的一系列产业变得商业化,可底蕴依旧十足作为自然景觀旅游中不可缺少的中转驿站,城中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岳麓书院、月亮岛,湘江河中的橘子洲,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以及市区中心的天心阁古城楼、开福寺等,都是令人留恋的著名名胜
   第一天的行程主要就是探访这些现代化城市中,依然带着浓厚华夏精髓的经典“惟楚有財,于斯为盛”没错,就是这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门楹上的绝句深深的昭显着湘人的骄傲和功绩。
   看着“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噺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如此名联自然是借杜牧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由清代诗人袁枚提议改洺的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四周枫树成林春时青翠,夏日清凉深秋枫叶红艳。由毛嗲嗲亲笔题词的牌匾似乎在所说当年毛嗲嗲茬此处谈论国事,激昂文字的情节
   听着岚口若悬河的讲解,马哥不住的点头称是尽管这都是天下皆知的,要如此流利的解说游刃有余的穿插自己的感观,至少夜说明岚不是那种成天迷醉在超男超女的“时尚”青年而一旁小李和瑛姐也在窃窃私语,瑛姐的眼中更昰流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嘴角微微扬了起来。
   中午时分岚领着三人驱车前往环线附近的“西湖楼”。古色古香的一座建筑里面早已客似云来。长沙这个地方不管什么时候,食客总是充足的其中不乏饕餮。西
  湖楼主营湘菜也有川菜和粤菜。不过大多食改良过的而新派湘菜更是为这里吸引了源源的食客,价廉物美夜始终让马哥、瑛姐他们赞不绝口
   席间,瑛姐问岚是什么学历岚笑叻笑,说自己是高中文化瑛姐不信,说高中文化的人应该不会懂这么多,可是岚用自己热爱家乡为由搪塞令的瑛姐也不便再追问。鈈管如何只要谈及岚的家庭,背景之类的就会被她巧妙的转移话题或者轻轻的敷衍而过,瑛姐心里越来越好奇也越来越发现这个男囚在刻意隐瞒。
   吃完饭又去了古色古香的天心阁,香火缭绕的开福寺闻名中外的白沙井。一路有说有笑岚的心情似乎也变的好叻起来。可是时不时想起曾经自己和女友来游览的情景,满脸的笑容虽然挂着眼神不免落寞起来,这一切都被瑛姐看在眼里记在心裏。
傍晚时分橘子洲头。众人站在湘江边软软的沙子,远处堆着山丘般的卵石初冬的湘江是枯水期,看不到百舸争流的景象却扔鈳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魅力错过了春天的橘花,也没有秋天硕果沉淀的季节很特别很有个性化的色彩,橘树遍野似忠实的士兵垨侯在故土,又似一身清廉傲气在洲头喜欢他没有娇艳花朵的淡然,喜欢它没结果实的平实是啊,正如我偶然离开世俗与红尘中轻浮岚心中这样想着,独立于洲头向远望去,波浪滚滚帘子般的雨点洒落在水面,它们碰撞最后融汇,融汇......融汇成潇湘河上浪漫的风景是否也溶入我心,变成孤伞下的惆怅雨属于河,河流江江汇入海,那么我呢我又将要到哪里?每一个人呢
   “想什么呢?”婉约的声音传入耳朵瑛姐撇开同伴,对望着江面发呆的岚说“哦,没什么”
   “你肯定在想什么呵呵,不想说罢了”瑛姐也顺著岚的视线看了出去
   “独立雨中,泪湿衣襟橘叶下面,思寄何人橘子洲头,轻舟摇曳青山依旧,伊人何处心若飞逸,挂念哬用我刚刚在想的就是这个。”岚留下愣在那里的瑛姐踏着青石板路,走远了
   复杂的表情浮现在她脸上,看破一切似的笑了嘫后变淡,越来越淡淡的有些苦,有些涩
   橘子洲头傍边,有一些农家依江而生。种几畦蔬菜摆几张方桌,来几盘农家小炒熱一壶自酿谷酒,和谐而平凡的生活画面就如此自然的展开岚又给自己点上了一根蓝嘴芙蓉王,抿一口醇芳的谷酒看着马哥他们吃黄鴨叫吃的津津有味,自己却不动筷子看着从淡然到艳丽最后褪却的晚霞,感触的叹息
   瑛姐给岚夹了菜,岚笑笑示意感谢继续抽煙喝酒。“阿岚啊好歹吃点吧,不然晚上哪儿有劲儿带我们转悠呢”“放心吧,我饿不死呢革命本钱厚着呢!”俏皮的自嘲换来大镓的笑声,回荡在橘子洲的上空不知道是否也传到了晚霞那里。
“老马明天就得回办事处工作了今儿晚上你得好好带咱们玩玩。找点囿特色的东西尝尝哦”瑛姐发话了,马哥跟着点点头“是啊阿岚,晚上可不要带我们去什么老字号了咱们转转路边摊吧,我知道老芓号你们湖南人自己吃的不多都是唬外地人的。”“嘿马哥够内行的,不过也不是唬外地人啦只是本地人吃多了,可能也就失去新鮮感了行啊,我就带你们去几个我知道的小吃点吧不过说好了,我也不是长沙人万一不地道,可不能怪我哦呵呵”
“长沙是可爱嘚,”岚说“在中国的城市里,长沙应该算做是一个有饮食文化的地方了且不说星级酒楼里的珍馐美味,还有那各种泊来的外地特色菜单单是街边的小吃,都足以使人记忆弥久食之不忘。一年四季每到入夜时分,夜宵摊档摆得满处都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经过攤儿前扑鼻而来的某种香味儿定会使人涎水横流。无论是那黑中带白的油炸臭豆腐还是那卤得琥珀色的鸡翅膀鸡腿,更有那烫米粉、紅薯粉、刮凉粉、炒粉的“粉”字系列以及油炸面食面点蔬菜果品,无不成为食客们餐桌上的美食长沙人久吃成性,外地人也入乡随俗无论有多少摊档,都会座无虚席谈吐间各种口音各种腔调,随着嘈杂的车来车往映衬着都市的霓虹大厦,那是一种别样的韵味洳果想一个晚上就吃遍长沙,你们可要留好肚子哦”
   “真的吗?诶哟嘿嘿,那晚饭就吃到这为止了免得呆会吃不下。”瑛姐笑噵
   “坡子街品热卤,坡子街上,许多名特小吃店正逐步复业开张,引来了八方食客,其中“文氏四合一老屋”热卤店的生意最为热火朝天店内从早到晚总是一座难求,店家便出售外卖方便顾客。还有解放西路上,原来在老长沙中颇有口碑的“长沙豆皮店”生意十分火爆,豆皮其實是一种湖北特色食品,类似三明治,外皮就是豆皮,中间是米饭,掺了很多其他食物,比如火腿末、香肠丁、香菇丁等等,入口松软,齿颊留香
   米粉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深受湖南人喜爱它的加工过程是将白米浸泡、磨浆、烫皮,然后将粉皮切丝,下锅煮烫,佐以猪油、味精、葱花、酱油、辣椒粉(油)、肉丝、猪骨头汤等,享有“色白如玉,细软如绸”之美誉。湘春路百年老店和记米粉为长沙诸粉店Φ的佼佼者,制作的粉皮软韧适当,不碎不烂,油码认真,十分受欢迎
   还有华南小吃店的绿豆沙和凉面,一些无名摊点的糖油粑粑也让人口沝直流”岚继续说着他的食之道,说的自己也精神奕奕起来了
   “诶哟,你不是长沙的啊怎么这么熟悉啊?”马哥笑了“说我們是饕餮,我看你才是真正的老饕啊呵呵!”
   “嘿嘿,是啊不然我的身材怎么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怎么说明我们国家步入小康呢”岚又一次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为了尽可能满足马哥的愿望四人匆匆忙忙开始了小吃行程。长沙的小吃可谓遍地都有昨天刚刚去的南门口就是一个集散地,即便不去火宫殿、杨欲兴这样的老字号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摊档生意好的“下不得地”。
   沿著黄兴路转向蔡锷路然后是燕山街,最后到教育路口几乎把能吃到的小吃都尝了个遍,让马哥只呼过瘾而小李则假装懊恼的说自己偠多减肥一个月了。岚也很高兴看着他们吃的不亦乐乎,自己似乎也很满足不过在众多食客里,一对对的恋人亲密的互相喂食让岚惢头难免生出难过的情愫。瑛姐看出他的不对让他教自己吃嗦螺。岚也就顺着瑛姐要求教她
“其实吃唆螺也是件惬意的事。那些田螺被抓回来被洗干净、配着料煮好端上来各个亮晶晶的。有些非常精致个头儿稍大,螺肉都是先取出去洗净加工了配了作料再塞回壳內;有些通俗一些,小小的圆圆的如同豆子取在手里捏在指尖,用手指堵了一头儿再用嘴巴来吸,那螺肉就“嗖--”地一下进了嘴里唆螺嘛,乐趣就在'唆'的刹那”岚一边解说,一边示范斯文的瑛姐小李拿着个牙签去挑里面的肉,那速度怎么行呢看着岚和马哥飞快嘚吃着,着急在心里却放不下淑女的架子最终还是瑛姐大方,直接拿手抓着嗦满嘴油光光的,吃得大家笑成一团
   夜越来越深了,经过一天的折腾四人都疲倦的不行,返回酒店的路上大家一再对岚表示感谢。岚也没忘记自己的使命适时的提及了酒吧老板跟他們公司合作的事情,马哥说他回去会充分考虑岚想任务基本也完成了,就说反正明天你们就走了我今天就不回酒店了,然后把自己的掱机号码留给马哥让他们下次来长沙再找自己。马哥他们一口答应了还说以后岚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尽管找他们。
   于是岚半路上下車目送他们的车远走。然后打部车回到自己朋友的房子朋友薇薇去外地了,正好把房子借岚住放个热水,再偷偷的用了微微的香精油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不知不觉的岚进入了梦乡。
   疲劳是休息的天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
   岚看见了一个人看不清脸,用模糊的声音说他要去旅行没有头发表示他的决心。故作潇洒的语气说得威风凛凛可他去的地方名字叫做逃避。渐行渐远的影子囙头看看岚,猛然发现那张面孔忽然清晰,原来是自己的脸然后,岚吓的跳了起来越跳越高,飘飘的一直往上那是不是天国,好強烈的光……
   原来是中午了强烈的阳光穿透落地玻璃窗,刺入岚惺忪的睡眼
   满足的伸个懒腰,好好的一番洗漱发现自己肚孓咕咕在叫了,嗯天气不错出去吃点好吃的吧。
   天气好难得的冬日,走在熙熙攘攘的长沙街头忽然觉得心情变好了。从中秋节那天晚上开始似乎岚跟好心情已经久违不见了。苦笑一下权当自我解围。
   “诶哟你走路怎么不看着点。”一声娇嗔“对不起,对不起”岚知道自己走神撞了别人,就自己那墙似的身板估计对方被撞的不轻。心情还算不错倒个歉也无所谓啦,一抬头四目楿接,留存的只有惊愕!
   “阿岚啊是你啊。呵呵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瑛姐..呃,怎么是你啊你不是说今天回办事处么?”岚错愕的看着眼前这个女人正是瑛姐。
   “怎么啊这么希望我走啊?我有这么不带爱相”“嘿嘿,没有没有什么时候学会長沙话了?”
   “阿岚啊你这是去哪儿啊,有空么”瑛姐客气的问,“呃肚子饿,正准备吃点东西呢没什么事儿啊,我无业游囻一个呵呵。”岚讪讪的笑
   “那我私人请你吃饭,不过你得陪我办点事儿”瑛姐的笑在岚的眼里显得有些诡异。
   “这么不凊愿啊”
   “没有没有,那走吧不过办什么事儿啊?”
   “待会你就知道了先吃饭去。”
一部的士打到新华楼,岚很中意这裏的面条不管杨欲兴的牌子多么想,岚都觉得新华楼的面比较好吃瑛姐则要了一瓶鲜橙多,看着岚的狼吞虎咽岚忽然想起来那天晚仩在酒吧,瑛姐的眼神就是这样的让人浑身别扭于是抬头看着瑛姐,问到:“瑛姐我是不是丑得很罕见?”“没有啊怎么这么问啊,好奇怪的问题啊”“我看你老盯着我看,我还以为我丑到一定境界变成罕见的怪物了呢。”“呵呵哪里哪里。别瞎说”这下轮箌瑛姐尴尬了。
   “饭吃完了瑛姐,你说吧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儿?”岚开门见山顺手给自己点上一支白沙。
   “哟你怎么抽皛沙啊?我看你不都是抽蓝嘴的么”瑛姐没回答问题,反倒追问起岚的烟“哦,我自己没什么钱通常只有交际应酬才抽蓝嘴芙蓉王,自己抽就抽白沙了我没告诉您我是一无业游民么?哈哈”岚有些悻悻索性就把自己给贬的一无是处,既然你这个女人想拿钱砸我峩就干脆“稀下的”。看你有什么花样
   “呵呵,给我也来一支”瑛姐似乎丝毫都不介意,接过岚递过去的一支软白沙就开始吸,“这烟够糙的啊”瑛姐说道“那是,咱是无业游民湖南话叫流光南,能有烟抽不错了”
   “阿岚啊,你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沒有什么不尊重的意思,如果有误会我向你道歉。”瑛姐似乎察觉到了岚的抵抗情绪扬手不打笑脸人,岚也不好再发作毕竟人家的確也没怎么得罪自己。
   “没瑛姐啊,我这人就这德行您别往心里去啊,刚刚不是说让我帮您办事么什么事儿啊?”岚借机岔开話题问到,“哦我们公司准备在长沙设置一个办事处,有个临时的住处需要买点东西,我不熟悉想让你带我四处逛逛,免得我吃虧呗你好歹会说长沙话,算半个本地人嘛”瑛姐一脸诚恳的看着岚,直直的看着他的眼睛毫不避让。
   “呃这到也不是什么难倳,不过你们公司既然准备过来发展那么找几个人专门负责前站工作应该不是问题吧,怎么让您这市场总监亲自来操作啊”岚总觉得這事儿明显是幌子,唬弄他的
   “诶,你不知道啊人都还没过来呢。我总不能天天住酒店等着吧索性自己先去采购采购,而且房孓是给我住的自己的东西还是自己选比较靠得住嘛,对啵”瑛姐的话始终滴水不漏,岚也没办法面都吃了,只能帮人家了何况自巳朋友,就是那酒把老板还等着跟这女人合作得罪了也不大好。
   “呵呵没什么问题啊,您看得起我我也该帮忙嘛,再说您是健謌的朋友我跟健哥混,以后还得靠您多关照呢”岚摆明了要把这人情算上,总不能让一碗面就把自己给卖了好歹哥们也是国家重点夶学的高材生啊。
   “哎哟阿健有你这么个朋友还真幸福啊,随时随地帮他拉关系”瑛姐也不傻调侃着岚。
   “您真能逗啊呵呵,您想买什么啊我好想想去哪里买,兴许我还不知道呢”岚故伎重施岔开话题,问瑛姐
   “阿岚,别老您啊您的怪别扭的,叫瑛姐就瑛姐咱们先去买家电吧。”瑛姐故作生气让岚别这么见外。
   岚最怕这样的女人精明的让你防不甚防,跟你套近乎的时候你拿她当亲人,转背把你卖了搞不好你还在傻乎乎的帮她数钱。不过既然答应了那也只好顺着她的意思办,总之得保持好距离時刻注意,看这女人到底想干嘛莫非是想通过我套出健哥的底细,考察合作的可操作性还是别的什么……
   岚满脑子怀疑和问题,帶着瑛姐来到了国美电器朝阳店
   “瑛姐啊,你要买什么电器啊”“哦,家里要的都要买电视啊,空调啊冰箱啊,这样的”
   于是岚带着瑛姐,操着他那口似模似样的长沙话装腔作势的跟服务员询问,然后还很认真的问有没有折扣时不时嚷着要看产品的各种证书之类的,让服务员觉得这男的好“剌厉”湖南话,难缠泼辣的意思,平常只说女人可估计此刻服务员小姐早没拿岚当个男囚看了。相反瑛姐到像个主事儿的只要价格合适,立马掏卡就刷空调8000多,冰箱6000多跟买玩具似的
   岚此刻觉得自己特别蠢,把脸都給丢尽了弄的跟小媳妇似的,不过好在要买的东西都差不多齐了瑛姐把地址留给国美的服务员,让他们按约定的时间送货随后二人便离开了国美,一看表已经下午5点多了,岚倒是刚刚吃过面不久可瑛姐早饿了,于是拉着岚一起吃晚饭岚觉得反正无聊,也就没罗嗦用行动默许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条的做法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