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脑脊液漏

脊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与防治
tianyusheng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
&&&&&&&&&&&&&&&
: &&&&DOI: 10.3969/j.issn.13.48.019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bone and joint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治疗:不同引流方法比较
马& 良,盛伟斌,邓& 强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54
Comparison of various drainage methods for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cervical vertebra
Ma Liang, Sheng Wei-bin, Deng Qiang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参考文献(0)
脑脊液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隙[1],虽然颈椎手术中硬膜撕裂的发生率很低,但如果发生脑脊液漏,后果严重,如果硬膜撕裂没有修复,有可能形成脑脊液漏相关的切口感染、脑脊液感染、脑脊液囊肿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现有许多积极处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方法,但针对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究竟什么方法最简便效果又好呢?作者认为采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lumbar subarachnoid catheter drainage,LSCD)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LSCD的主要目的是使蛛网膜下腔形成一条分流,减轻破损硬膜处的流体压力,以加速破损的硬膜愈合,有利于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及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LSCD还有以下优点:①通过引流能快速制止脑脊液从切口流出。②在腰椎部位置管,操作简单且远离颈椎手术部位,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的风险。③通过适时夹闭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可控制脑脊液引流的量和速度,缓解引流过程中的低颅压症状。以往文献中多报道LSCD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或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各种处理措施,而仅针对颈椎术后脑脊液漏采用LSCD的治疗方法报道甚少,对于颈椎术后脑脊液漏后出现的并发症更少见详细处理措施。本文通过分组对比研究来探讨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较好治疗方法,以及出现其他并发症时的处理措施,为脊柱外科医师提供治疗建议,以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手术923例,其中脑脊液漏24例,采用LSCD治疗颈椎术后脑脊液漏12例,取得较好疗效。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时间及地点: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完成。
诊断标准:术后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确诊脑脊液漏:①术后头痛、头晕、呕吐,与姿势有关,手术切口有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清亮液体渗出。②切口周围皮下逐渐形成囊性包块,抽吸出清亮液体。③术后切口引流管持续引流出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清亮液体。
纳入标准:①颈椎术中发现硬脊膜破损,但无法修补或修补失败的脑脊液漏。②颈椎术中未发现,术后引流管发现脑脊液流出。
排除标准:颈椎术中发现硬膜破损,经严密缝合,术后无脑脊液漏者。
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9-71岁,平均45岁,其中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8例;颈椎病7例(脊髓型2例,神经根型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颈椎肿瘤2例(神经鞘瘤1例,脊膜瘤1例);颈椎骨折术后1例。
生物蛋白胶:上海利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规格型号有1.0,2.5,3.0,5.0 mL。
组成成分:①主体胶(纤维蛋白原浓缩液)及其溶解液。②激化剂(凝血酶)及钙离子溶液。③附件:稀释及混合主体胶与激化剂的器械。
功能:①止血:减少术中、术后的渗血和出血,缩短术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②封闭:封闭组织创面、减少创面各种渗出,减少术后渗出。③黏合:充填黏合实质性脏器裂口。④防止粘连:封闭膜性组织的创面,减少其渗出及炎性反应,促进膜的再生与修复,防止各内脏的膜性粘连。⑤促进愈合: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明胶海绵:扬州市华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规格:A型为60 mm&20 mm&5 mm、B型为20 mm&20 mm&&5 mm。
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制品,蛋白质含量大约是70%。
功能:对创面渗血有止血作用,用于创伤止血。
药理作用:具有大面积吸水表面,吸水量可达本品体积的30倍以上,将整个海绵贴敷于创伤表面,可以吸入比本身重量大数倍的血流量的血液,并像一个铸模似的使血液在其内凝固。本品本身则可在4-6周内被抗体吸收,因此可以留置体腔内或创腔内。与组织接触不产生过分的瘢痕组织及不良的纤维化反应。
手术方法: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12例(其中7例颈椎骨折脱位,因后纵韧带及硬膜被骨折片刺破发生脑脊液漏,1例颈椎骨折脱位,因切除后纵韧带时硬膜撕裂伤发生脑脊液漏,4例单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因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膜粘连,硬膜撕裂后发生脑脊液漏);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5例(5例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在切除后纵韧带时硬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2例因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脊膜表面粘连而出现硬脊膜破裂,发生脑脊液漏,1例因椎体后缘骨赘与硬膜粘连,致硬膜撕裂出现脑脊液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4例(其中2例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椎管狭窄,因肥厚的黄韧带与硬膜粘连,硬膜撕裂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因肥厚的黄韧带与硬膜粘连,硬膜撕裂后发生脑脊液漏);后路椎板减压,硬膜切开,肿瘤切除术2例(其中2例颈椎肿瘤,硬膜缝合后,出现脑脊液漏);前路颈椎翻修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例(颈椎陈旧性骨折术后,因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粘连紧密,切除瘢痕时脑脊液漏)。
治疗方法:24例脑脊液漏患者分为2组,其中12例行LSCD,为置管组,余12例仅留置切口引流,为引流组。两组均给予床头抬高15&卧位[2],如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则给予头低脚高位,术后切口均放置常压引流管,监测患者血钠、血钾等情况,防止电解质紊乱。
置管组12例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脑脊液,其中8例已对术中发现的脑脊液漏采用5-0爱惜康线进行硬膜缝合,生物蛋白凝胶及明胶海绵封堵填塞。患者侧卧位,取L3-4或L4-5间隙,局麻下用硬膜外套管针穿刺,至腰大池蛛网膜下腔,将软管置入腰大池内,一般置入长度为2.0-3.0 cm,见引流通畅,拔出穿刺针,用贴膜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或打折,尾端连接引流袋。
引流组12例持续切口引流,其中10例已对术中发现的脑脊液漏采用5-0爱惜康线进行硬膜缝合,生物蛋白凝胶及明胶海绵封堵填塞。术后按时换药。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脑脊液漏持续时间。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脑脊液漏持续时间的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0.05。
3.1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原因&David等[3-5]报道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作者所在科室为2.6%,颈椎术后脑脊液漏原因分析[6-40]:①颈椎外伤,如骨折断端损伤硬脊膜。②严重的颈椎退行性疾病[41-43],包括颈椎管狭窄,肥厚的黄韧带和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脊膜表面粘连紧密,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硬膜囊骨化、黄韧带骨化等,分离过程中容易伤及硬膜。③颈椎肿瘤,如髓外硬膜下肿瘤,手术中需切开或切除部分与肿瘤壁粘连的硬脊膜。④颈椎翻修手术,由于瘢痕组织与硬脊膜表面粘连紧密,显露过程中易在瘢痕与硬脊膜粘连的边界部分撕裂硬膜。⑤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也易导致硬脊膜损伤[44-45]。
3.2&相关并发症 &①脑脊液感染: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等症状,常规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敏感抗生素。置管组1例颈椎前路翻修患者,术后第6天出现头痛、高热、双下肢疼痛,行LSCD,但是脑脊液出现絮状物阻塞引流管,考虑脑脊液感染,拔除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引流管,给予一天早晚2次脑脊液腰椎穿刺引流,盐水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注入噻吗灵(拉氧头孢钠,血脑屏障通过率较高,5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每2 d检测脑脊液常规+生化,并做脑脊液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提示白细胞值较高,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继续使用噻吗灵,7 d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白细胞值降至正常水平,出院时及术后3个月随访未见脑脊液感染复发。②脑脊液囊肿:脑脊液囊肿常常是硬膜撕裂或切开硬膜后缝合不严密,脑脊液缓慢漏出的结果,脑脊液囊肿压力逐渐增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术后出现脑脊液囊肿引起脊髓神经症状则需积极处理,如脑脊液囊肿较小,无脊髓神经症状,则无需特殊处理。引流组1例颈椎脊膜瘤患者,术后14 d颈部伤口愈合后,出现左上肢轻微麻木、疼痛,切口引流管每日引流40 mL,拔除切口引流管,次日出现体温38 ℃,颈部肿胀,颈椎MRI检查提示:脑脊液囊肿,行囊肿穿刺,穿刺出黄色囊液50 mL,生理盐水囊内反复冲洗,穿刺术后当天体温降至正常,穿刺液细菌培养+药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穿刺术后第3天复查颈椎MRI显示,囊肿明显缩小, 穿刺出淡黄色囊液10 mL,每日囊内注射万古霉素1次0.5 g,&3 d后颈后软组织由肿胀、僵硬逐渐变软,以后没有出现体温升高,左上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3.3&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的条件&置管组2例患者手术当天切口引流管引流脑脊液量较多,分别为400,&500 mL,置管时没有脑脊液流出,不能明确引流管是否置入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的置入失败。夹闭切口引流管24 h,再次行LSCD,置管成功。因为颈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术区引流管持续引流,引流量可达每日400 mL左右,腰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很低时,穿刺过程中没有脑脊液流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困难,常导致置管失败,夹闭脑脊液引流管24 h,使腰椎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部分恢复,再行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引流,可置管成功,但夹闭脑脊液引流管增加了脑脊液感染的可能。置管组2例患者出现夹闭脑脊液引流管后第2天体温升至38 ℃,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体温又逐渐恢复正常。
3.4&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的时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的时机也十分重要[46-47],早期放置可以减少术区引流的时间,有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感染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当术区连续2 d引流出脑脊液350-500 mL时可置管,有较好效果。
3.5&文章结果分析 &从两组脑脊液漏患者对比中可以发现,置管组中2/3的患者脑脊液漏在3 d左右停止,全部病例在8 d左右停止,而引流组全部病例在6-14 d停止脑脊液漏。置管组脑脊液漏平均时间3.17 d,引流组脑脊液漏平均时间9 d,置管组脑脊液漏持续时间明显比引流组时间要短(P & 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若发现脑脊液漏需及时行LSCD,可使大部分病例脑脊液漏持续时间控制在3 d左右。
总之,颈椎术后脑脊液漏并不常见,如术中发现,应予谨慎处理。术后绝对卧床,配合体位、加压包扎常有一定效果,对于脑脊液漏速度较快,引流较多的患者尽早行LSCD,可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及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硬膜外自体血注入或再次手术行硬膜直接修补等治疗方法较为不便,且患者依从性差,二次手术亦可降低患者就诊满意度,增加医疗费用。因此作者认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治疗颈椎术后脑脊液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脊柱手术也开展的越来越多,内固定技术层出不穷,为各种脊柱病变患者解决了无数难题,得到了非常良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并发症,如神经根、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脑脊液感染等,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其中脑脊液漏则是发生率较高且治疗较为不便的一种,且可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不论是在颈椎、胸椎,还是在腰椎,都可出现脑脊液漏。
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David等报道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l%。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很多,有患者因素、医师因素和疾病自身特点等等,对术中发现的脑脊液漏采取严密的硬膜缝合可明显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对术中破损的硬膜使用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等均有较好疗效,目前使用已较普遍,但对于术中未发现的硬膜破损或难以缝合的硬膜破损,则容易在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影响患者康复。现今有许多积极处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方法,包括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术区持续引流、硬膜外自体血输入、再次手术行硬膜直接修补,或几种方法的组合等。但使用方法较多的主要是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和术区持续引流,但二者仍有差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亮点: 1 文章的特点在于分析真实客观的图片和数据资料阐述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和效果,为脊柱外科医师提供预防、治疗建议和帮助。
2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与术区持续引流组比较,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脑脊液漏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提示,若发现脑脊液漏需及时行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可使大部分病例脑脊液漏持续时间控制在&& 3 d左右。
基金资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专项基金(2010ZZGC04)*,项目名称:多基因共同转染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2.1&参与者数量分析&参加实验2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
2.2&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持续时间&见表1。置管组中大部分患者在3 d左右停止脑脊液漏,全部病例在8 d左右停止脑脊液漏,而引流组全部病例在6-14 d停止脑脊液漏。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3&两组患者脑脊液漏停止时间&置管组脑脊液漏平均时间3.17 d,引流组脑脊液漏平均时间9 d,引流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明显比置管组时间延长(P & 0.05),见表2。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4 &并发症处理&置管组出现1例脑脊液感染,给予鞘内注射噻吗灵,6 d后治愈;引流组出现2例脑脊液囊肿,1例脑脊液感染,均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脊液感染等并发症。
2.5&典型病例分析 &
病例1:患者男性,30岁,以&车祸致颈背部及左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1 d&为主诉入院,患者伤后无尿便失禁,无昏迷,送往当地医院后行颈椎CT示C5椎体骨折脱位,给予颈托固定,补液、消肿等治疗后转往本院。专科查体:左侧皮肤感觉自锁骨以下明显减退;左上肢及左下肢肌力0级,右上肢及右下肢肌力3级;左上肢及左下肢腱反射消失,右上肢及右下肢腱反射正常;左侧Babinski征阳性。患者在本院行颈椎正侧位片、颈椎CT、颈椎MRI等,颈椎MRI T2加权像见硬膜明显受压,见图1A,CT见C5骨折椎体明显移位,见图1B。患者入院当日急诊行前路C5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见后纵韧带及硬膜被骨折端刺破,给予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填塞,术后给予抗炎、补液、甲强龙治疗,术后术区引流袋中可见流出的脑脊液,见图1C,复查颈椎正侧位片见内固定位置良好,见图1D、E,复查MRI T2加权像见硬膜压迫已解除,见图1F。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病例2:患者男性,51岁,以&颈部疼痛4个月伴右上肢疼痛、麻木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无其他不适,1个月前出现右上肢疼痛、麻木,行走尚可,大小便正常,无明显体质量减轻。专科查体:右上肢桡侧皮肤感觉明显减退,右上肢肌力四五级;左上肢肌力、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在本院行颈椎正侧位片、颈椎CT、颈椎MRI等,诊断为C5-6水平脊膜瘤,行后路椎板减压、硬膜切开、肿瘤切除术,术中给予硬膜缝合,术后第14天,右上肢疼痛明显缓解,颈部伤口愈合后,出现左上肢轻微麻木、疼痛,行颈椎MRI T2加权像可见明显的脑脊液囊肿,见2A-C,复查颈椎CT、正侧位片见C4-6椎板全部切除,见图2E,F。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马东弟,杨振建,宋锦旭,高志峰,孙立恒,潘学文.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杰,庄颜峰,王兵站.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奕,陶圣祥,张
锋,张国华.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赵艳杰.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980-984.
王玉光,张
芸.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704-709.
欣.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段宏,高辉,郭晓东,关静,郭传友,黄岚峰,黄世桥,金成哲,郎赟,李澎,李瑞玉,李少华,李晓辉,李亚军,李毅中,刘璐,马文鑫,买合木提o亚库甫,钱文伟,朴成哲,商冠宁,宋科官,孙明启,王广积,王国伟,王骞,杨茂伟,宋克东,杨渊,詹玉林,张浩伟,张力.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张增高,周晓东,赵启爱,吴立伟.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裴军朋,杨文龙,兰
曦,黄省利.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邵建树,厉晓龙,刘伟峰,朱
州,蒋小军,季旭彪.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杨永辉,孙厚杰,王少飞,晁建虎,雷小平.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刘向栋,王
喆,马延辉,呼
芳,马改平,王凤凤,杨生军.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峰,陈宣煌,黄漫为,林海滨,郑锦清.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朱子夫.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596-600.
群,燕双喜,董天云,邹海兵.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版权所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辽ICP备号 新出审字[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地址:沈阳10002邮政信箱,邮编:110180→ 脊椎手术后脑脊液漏
脊椎手术后脑脊液漏
悬赏30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不是很严重的腰间盘突出进行了手术,但是4,5天后居然出现脑脊液漏,2天后才进行处理,我认为医院处理很不及时得当。之后缝了三针。虽然不外漏,但是还是有点鼓,又缝了五针。。。请问大夫,有需要这么长的疗程吗??据说不是1周就可以愈合?并且外面不漏,里面漏有关系吗?怎么样才能知道里面愈合情况啊?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不是很好,拖了半个多月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给些建议,回答问题就好。。。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542次
&&&&&&建议你做个CT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3115次
&&&&&&病情分析:&&&&&&脑脊液耳漏常为颅中窝骨折累及鼓室所致,因岩骨位于颅中、后窝交界处,无论岩骨的中窝部分或后窝部分骨折,只要伤及中耳腔,则皆可有血性脑脊液进入鼓室。若耳鼓膜有破裂时溢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向咽部,甚至由鼻后孔返流到鼻腔再自鼻孔溢出,酷似前窝骨折所致之鼻漏,较易误诊,应予注意。岩骨骨折后常有面神经及听神经损伤,其发生率各为19.8%及31.4%,偶尔可致外展神经或三叉神经损伤。&&&&&&指导意见:&&&&&&耳后乳突区迟发性皮下瘀斑(Battle氏征)亦为颞岩部骨折常见的体征。脑脊液伤口漏(皮漏)几乎均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初期处理不当所致,多见于火器性脑穿透伤,因为硬脑膜修复欠妥或因创口感染愈合不良而引起。若脑脊液漏直接来自脑室穿通伤时,常有大量脑脊液流失,不仅全身情况低下,而且往往导致严重脑膜炎及脑炎,尤其是儿童患者,要及时进行清创、修复。脑脊液经由鼻腔、耳道或开放创口流出,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合并症,可导致颅内感染,其发生率约为2%~9%(MacGee等,1970),脑脊液漏是因为颅骨骨折的同时撕破了硬脑膜和蛛网膜,以致脑脊液由骨折缝裂口经鼻腔、外耳道或开放伤口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孔,同时,空气亦能逆行逸入造成气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086次
&&&&&&病情分析:&&&&&&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发生脑脊液漏,对患者手术后恢复影响很大,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头痛呕吐,卧床时间延长,造成伤口感染,加重思想负担。因此,手术中尽力避免硬脊膜的损伤,一旦发现损伤应及时补救。若手术后发现脑脊液漏,临床护理就成为患者得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恢复的关键。&&&&&&指导意见:&&&&&&以下信息可提供参考: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且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方法,如漏液持续存在且液量不减少,就需进行手术探查或修补硬脊膜。 &&&&&&以上是对“脊椎手术后脑脊液漏”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赞赏:医生
医生,随时向其咨询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1元您的位置: &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优质期刊推荐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护理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脊柱爆裂性骨折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管内硬脊膜下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常伴有硬脊膜损伤或者手术需要打开硬脊膜,脑脊液漏是其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3~9.4%。持续脑脊液漏会影响切口的愈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伤口不愈合甚至感染,严重者引起椎管感染,危及生命。我科2006年1月-2008年8月对15例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