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急救的种类,像中暑的急救方法,溺水

三医大专家慰问交巡警平台传授中暑溺水急救常识_网易新闻
三医大专家慰问交巡警平台传授中暑溺水急救常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桥医院急诊科专家慰问高速路执法队员 重庆晚报记者 冉文 实习生 储依依 摄警察正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急救演示通讯员 王中委 摄  重庆晚报讯 昨日,第三军医大学派遣专家教授到交巡警平台,向民警现场传授中暑、溺水等急救知识。第三军医大学将向全市350个交巡警平台送医巡诊,并送上价值40多万元的急救设备和药物。
昨上午9点,第三军医大学政委高占虎少将带领来自西南医院的专家和专业护理人员,来到沙坪坝区天马路交巡警平台。医护人员为平台送上装有云南白药气雾剂、速效救心丸等防暑药品的药箱。
据悉,三医大附属的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将派医护人员分赴各平台,为民警检查身体,传授中暑、溺水等急救知识。凤天路交巡警平台一位民警介绍,连日高温,该平台已接到三起路人晕倒路边的报警,急救知识对他们来说十分管用。
昨日,新桥医院急诊科专家还来到渝昆和渝遂高速路,向执法队员、司机及过往乘客,传授避暑妙方和中暑处置资料。
新桥医院急诊部教授邓小飞说,晒得感到口渴时,若选择喝纯净水等不含钾或钠等微量元素的饮料,存积在胃里的水分越多,随汗液蒸发的钠等不仅得不到补充,相反流失得更快。补充钠最有效办法是,水中溶入1~3克食盐(成人小指头尖那么一点就够了)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黄艳春 记者 黎奎
作者:黄艳春 黎奎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07第七章 中暑、溺水、触电急救 急救护理课件.ppt 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6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暑、溺水与触电救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准确区分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 2.能阐述淡水和海水淹溺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 2.能阐述电击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中暑患者实施正确的现场以及院内救护 2.能根据具体情况将溺水者脱离水,并正确控水。 2.能根据具体情况对触电患者脱离电源,实施急救。 3.能正确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素质目标: 1.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2.有良好的沟通、合作精神。
一、病因及诱因
病因:烈日曝晒或高温作业,气温不高而湿度高、通风不良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
诱因:肥胖、缺乏体育锻炼、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潜在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下丘脑病变)、药物(阿托品、巴比妥)饱食后高温作业、酷暑季节、老年体弱、久病卧床等。
人体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40%~60%。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70%)、蒸发(14%)、其他。
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37℃。
如下图: 二、发病机制
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过量热蓄积。
日射病: 烈日曝晒或长时间热辐射引起脑组织水肿。
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仅补充水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肌肉痉挛,并可引起疼痛。
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严重,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休克症状。 1.病史 2.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过量出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升高,不超过38℃。离开高温环境,休息及适当补充盐水,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2)轻度中暑  — 除先兆中暑表现外,同时面色潮红、胸闷、心律加快、皮肤灼热;  —体温在38℃以上;  —有早期周围衰竭的表现。   如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4小时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 具有轻度中暑症状外,同时伴有高热、痉挛、昏厥、昏迷。 分为四型  1) 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1)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 在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大量饮水又未补充钠盐,体液被稀释,引起短暂、间歇的肌肉痉挛。
特点为:四肢无力、肌肉痛性痉挛、疼痛。
 2)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    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    
患者体内无过度热蓄积。主要因出汗过多,饮水中又无盐,而形成低渗性脱水。继而皮肤血管扩张,舒缩功能失调,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胸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手足抽搐和昏迷。 3)热射病 (sunstroke)
:     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症”为典型表现。由于暴晒,脑组织温度可达40—42度,但体温不一定增高。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和昏迷。 4)日射病:
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或稍高。
急救护理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 (一)现场救护 1、环境降温
迅速将病人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2、降温
物理降温:冷敷或冷水酒精擦浴等,饮用含盐冰水或饮料。
药物降温:可服藿香正气水等,也可用清凉油、风油精擦太阳穴、合谷穴等;如体温持续在38.5度以上者可口服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可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必要时使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二)医院内救护 1、降温
(关键) (1)物理降温: 环境降温(阴凉通风、电风扇、空调) 体表降温(冰水或酒精敷擦、冰水浴、电子冰帽、冰袋) 体内降温(4 ℃糖盐静滴或灌肠等) (2)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氯丙嗪、纳洛酮,地塞米松、人工冬眠:氯丙嗪+哌替啶+异丙嗪 2、对症处理
纠正水电解紊乱:周围循环衰竭病人静滴不宜过快,以防发生心衰,热痉挛病人补钠,严重者可静推葡萄糖酸钙,早期应用甘露醇、速尿等,防止肾衰、脑水肿。
急救护理 先兆与轻度中暑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或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冷敷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肛温38℃以下。 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体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急救科中暑溺水图片
编号:上传时间:大小:1.385 M
尺寸:0×0像素 格式:CDR (CDR9)颜色:
关&键&词:急救科中暑溺水 健康教育 急救科 急救 中暑 溺水 宣传栏 展板 宣传栏模板 医院展板 医院模板 健康教育宣传栏 健康教育专栏 医院 卫生 诊所 社区 健康 医生 教育 宣传 未转曲 CDR9 社区六大功能专栏 展板模板 广告设计 矢量 CDR
作品描述:
&昵图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
商用正版图片我院因南住院楼施工,临时搬至北住院楼二层;临时搬至对外食堂对面。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探视时间:…
您所在的位置:
中暑的急救
当人们在夏季长时间受到强烈阳光的照射,或停留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以及在炎热的天气里长途行走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均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在上述条件下,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时,应想到是中暑的先兆。此时,要尽快离开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坐下休息,喝些糖盐水或其他饮料,在两侧太阳穴擦些清凉油,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多可恢复。如果对中暑先兆中出现的症状未予以重视,继续停留在强烈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比如海滨浴场、蒸汽浴室或拥挤的汽车中,则会出现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皮肤发热,呕吐、眼前发黑甚至、抽搐等严重症状;若是在气温炎热的天气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导致机体极度疲劳。则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慌、眼前发黑甚至等症状。此时的病人多因无力支持而难以进行自救,体弱者甚至可能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当救助者发现有人中暑倒下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如果是因为在强烈的阳光下或闷热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发热的病人,要根据现有条件给予降温处理。迅速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躺下,头稍垫高、脱去病人的衣裤,用纸扇或电扇扇风。同时用冷水擦身或喷淋,以加快病人体内热量的散发。有条件的可用酒精擦身加散热。也可将冰块装在塑料袋内,放在病人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若无电扇冰块等降温条件,也可将病人直接浸泡在河水或海水之中降温,救助者始终保持病人头部露出水面,以防病人溺水。上述降温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只要病人体温下降并清醒过来即可。为避免皮肤很快冷却引起皮下血管收缩,妨碍体内热量散发。救助者还应不时按摩病人的四肢及躯干,直至皮肤发红,以促使循环血液将体内热量带到体表散出。神志清醒者,可喂以清凉饮料、糖盐水及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若病人不醒,则可针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间中上1/3交界处;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上方约5厘米处以及合谷穴,即虎口等。促使病人苏醒。出现呕吐的,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高烧不退或出现痉挛等表现的病人,在积极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将其尽快送往医院抢救。如果是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大量活动过度疲劳,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慌、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尽快将病人抬到凉爽通风的地方躺下,松解解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用冷手巾湿敷前额及颈部即可,不要给予其他任何降温处理,以免使症状恶化。对于不醒的病人,则可针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内关穴及合谷穴等。促使病人苏醒。然后给予足量的清凉饮料、糖盐水,以补充出汗造成的体液损失。经解救清醒后的病人,必须在凉爽通风处充分安静休息,并饮用大量糖盐水以补充体液损失。因此此时体内的抗中暑机能处于疲劳状态,若再重回炎热的环境或参加体力活动,则后果将比上次中暑加严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暑的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