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用头孢曲松,我给打成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有什么后果

(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四川威远& 642450)
  【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及头孢曲松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选120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第一组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第二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成本-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显著;但第一组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C/△E)显著低于第二组相比,P<0.05。结论: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及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均能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更经济,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患者的治疗经济压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3
  The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cost-effectiveness comparison of ceftriaxone in treatin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and cost of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120 cases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received ceftriaxone treatment, secon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in treat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cos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2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difference but the incremental cost - effect of the first group of patients (C/ 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group, P & Conclusion& 0.05. with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and ceftriaxone treatment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but the use of ceftriaxone in treatment is more economical, and can reduce the economic pressure for patients in a certain extent, it is widely used.
  【Key words】Cefoperazone sodium Chuba StawNa;C Lower respiraCost effectiveness
  肺组织感染以及喉部以下呼吸道的感染在临床常被称之为下呼吸道感染,其临床病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以及气管支气管炎等疾病[1]。一般临床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根据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近几年来,随着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抗感染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因此,合理为患者选择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充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促进合理用药是每个临床医生都应该重视以及思考的问题[2-3]。本研究以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及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成本-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120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其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受试对象均自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排除具有相关药物过敏史、患有血液病、严重肾功能不全以及妊娠期哺乳期等其他不符合该研究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第一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介于17~85岁,平均年龄为(45.75&6.53)岁,患者病程介于2~13天,平均为(5.13&2.34)天,其中,60例受试患者中27例为肺炎患者,16例为支气管哮喘,10例为慢性支气管炎,7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第二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介于19~81岁,平均年龄为(45.80&5.92)岁,患者病程介于3~15天,平均为(5.07&2.12)天,60例受试患者中25例为肺炎患者,17例为支气管哮喘,10例为慢性支气管炎,8例患者为支气管扩张。两组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所有受试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且所有受试患者均为门诊治疗患者。其中,第一组患者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头孢曲松(辽宁美亚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g,单价为28.8元,给药途径为静脉推注,1g/次,1次/天。第二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河南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2g,单价为35.8元,给药途径为静脉推注,1g/次,2次/天。两治疗组患者均连续接受7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病原菌检查等相关临床检查结果为判断依据,其中,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均恢复正常,且病原菌等相关检查结果无异常则为痊愈;若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中仅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则为显效;若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指标均有所缓解,但并未完全达到正常水平则为有效;若患者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指标均未有明显缓解则为无效。(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以P<0.05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第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00%),第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33%),两组对比,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价值。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对比
  本研究中所有受试患者均为门诊患者,住院费均为0,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临床检查,其检查费用均相同;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其所需材料费均相同,因此,两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可只比较治疗药物成本。本研究中第一组的治疗药物成本为28.8&2&7=100.8元,第二组的治疗药物成本为35.8&7=250.6元。第一组患者的成本-效果(C/E)值为0.82,第二患者的成本-效果(C/E)值为3.01,且第一组患者的增量成本-效果(△C/△E)与第二组相比显著更优,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对比
  3.讨论
  采用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临床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但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如何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为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是减少患者治疗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关键[4]。
  头孢曲松是一种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头孢曲松对肺炎克雷伯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沙雷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的MIC90值为0.12~0.25mg/L之间。同时,头孢曲松对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多种细菌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5-6]。临床对于尿路感染、盆腔感染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常采用头孢曲松,其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的临床优势,但长期用药下,患者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7-8]。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合制剂类抗菌药物,其中,舒巴坦的抗菌活性较弱,其为一种广谱酶抑制剂,其可对大部分阴性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具有不可逆转的强大抑制作用,其抑制目标主要为&-内酰胺酶[9]。头孢哌酮对&-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较差,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其抗菌作用明显提升,其抗菌作用为单独使用头孢哌酮抗菌作用的4倍,其具有高效、广谱、耐酶以及低毒等临床优势[10]。本研究主要探究了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及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成本-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的第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的第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价值;且第一组患者的成本-效果(C/E)值以及增量成本-效果(△C/△E)与第二组相比均显著更优,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综上所述,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及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均能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采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更具经济价值,安全有效,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患者的治疗经济压力,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钦.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4):193-194.
  [2]林晔.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7):226-226.
  [3]倪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36-36.
  [4]王红霞.头孢哌酮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164-165.
  [5]张俊科,李琼.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125-126.
  [6]杨刚.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成本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80-81.
  [7]丁平.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8):132-133.
  [8]何淑琼,张雁.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头孢曲松钠对急性中耳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4(6):124-124.
  [9]周成,袁宏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J].中外健康文摘,):139-140.
  [10]吴嵩,廖佑荣.3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经济学探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760-76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7-氨基头孢三嗪原料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7-氨基头孢三嗪原料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联系方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湖南 长沙市
有效期至:
最后更新:
[VIP第1年] 指数:3
&&&& 通过认证&
联系人王璇(先生)&销售经理&
会员 [当前在线]
手机端打开
下载联系方式
 ★为保障信息发布人权益,禁止将获得的发布人联系方式用于任何非法用途,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发布人所发信息未经本网站进一步核实,使用前请必务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一切后果用户自行承担。
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打开该信息对应手机版网页
推荐使用 微信 我查查 等扫码工具
扫描左侧二维码快速下载该企业联系方式
扫描后可直接保存为手机联系人(推荐)
推荐使用 微信 我查查 等扫码工具
中文名称: 7-氨基头孢三嗪
中文同义词: 7-氨基头孢三嗪;7-氨基头孢三嗪,7-ACT
英文名称: 7-ACT
英文同义词: 7-AMINO-3-[(2,5-DIHYDRO-6-HYDROXY-2-METHYL-5-OXO-1,2,4-TRIAZIN-3-YL)THIOMETHYL]CEPHALOSPORANIC ACID;7-AmiA terpene-containing solvent for cleaningSodium (6R,7R)-7-amino-3-(((6-hydroxy-2-methyl-5-oxo-2,5-dihydro-1,2,4-triazin-3-yl)thio)methyl)-8-oxo-5-thia-1-azabicyclo[4.2.0]oct-2-ene-2-7-ACT
分子式: C12H13N5O5S2
分子量: 371.39
标准: (http://www.chemdrug.com/company/)标准&
天然/(http://www.chemdrug.com/article/8/): 合成&
级别: (http://www.chemdrug.com/)级&
含量: 98.5%&
外观: 白色粉状&
(http://www.chemdrug.com/sell/99/): 25kg/纸板桶 可拆分 &&
类别: 医药原料&
行业: 医药&
领域: 医药(http://www.chemdrug.com/sell/19/)&
下延(http://www.chemdrug.com/invest/): 头孢曲松,头孢哌酮&
运用: 用于合成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中间体&
医药原料API分类明细:
呼吸系统类:盐酸左旋西替利嗪|愈创木酚磺酸钾|扑尔敏|盐酸左氧氟沙星|左羟丙哌嗪|乙酰螺旋霉素|盐酸西替利嗪| &盐酸溴己新|盐酸氨溴索
消化系统类:西咪替丁|美他多辛|铝酸铋|法莫替丁|泮托拉唑钠水合物|埃索美拉唑镁|盐酸洛哌丁胺|枸橼酸铋钾|匹 可硫酸钠|铝碳酸镁|盐酸雷尼替丁|盐酸黄连素|瑞巴派特|埃索美拉唑镁|雷贝拉唑钠|兰索拉唑|联苯双 & & & & & & 酯|奥沙拉秦钠|尿囊素铝
解热镇痛类:洛索洛芬钠|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钠|水杨酸钠|硝酸咪康唑|布洛芬|保泰松|非那西丁|美洛昔康|阿司匹 & 林|苯丙氨酯|安替比林|吲哚美辛|氯唑沙宗|甲灭酸|美索巴|酮洛芬|乙柳酰胺|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舒 & & & & & & 林酸
抗真菌类:克霉唑|灰黄霉素|酮康唑|奥硝唑|硝酸益康唑|盐酸特比萘芬|托萘酯|呋喃唑酮|克林霉素磷酸酯|联苯苄 & 唑|盐酸达克罗宁|十一烯酸锌|硝酸异康唑|氟康唑|环吡酮胺|利福霉素钠|硝呋太尔|盐酸头孢替安|伊曲 & & & & & & 康唑
抗肿瘤类:5-氰基苯酞|羟基脲|5-氟尿嘧啶|枸橼酸他莫昔芬|来曲唑|卡培他滨|金雀异黄酮|吡非尼酮|他莫昔芬|替 & 加氟|3-奎宁环酮盐酸盐|甲氨蝶呤|S-3-羟基四氢呋喃
抗病毒抗感染类:磺胺噻唑|聚甲酚磺醛|塞克硝唑|阿糖腺苷|更昔洛韦|氨曲南|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苯酰甲硝唑|泰诺 福韦|舒他西林|阿德福韦酯|喷昔洛韦|恩曲他滨|齐多夫定|咪喹莫特|拉米夫定|十六酰胺乙醇|硫酸 & & & & & & & & 阿米卡星|乳酸环丙沙星|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硼酸|磺胺|盐酸万乃洛韦
抗结核类: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酰胺|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膦甲酸钠
抗过敏类:盐酸美克洛嗪|尿囊素|盐酸异丙嗪|盐酸赛庚啶|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安他唑啉|地氯雷他定
抗寄生虫类:硝唑尼特|甲硝唑|替硝唑|双羟萘酸噻嘧啶|克洛索隆|盐酸左旋咪唑
抗疟疾类:磷酸氯喹|盐酸阿莫地喹|磷酸哌喹|一盐酸奎宁|奎宁|苯芴醇|硫酸奎宁
抗生素类:氯霉素|硫酸新霉素|环丙沙星|依托红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三水物|青霉素钾|甲砜霉素|盐酸四环素|阿奇 霉素|头孢拉定|罗红霉素|霉酚酸|盐酸环丙沙星|头孢氨苄|阿洛西林钠|妥布霉素|头孢噻肟钠|磷霉素钠| & & & & & 头孢克洛|利福昔明|头孢西丁酸
泌尿系统类:甘露醇|呋塞米|氢氯噻嗪|盐酸黄酮哌酯|磺胺甲恶唑|泛影酸钠|琥珀酸索利那|加替沙星|非那雄胺
心脑血管类:阿魏酸乙酯|盐酸倍他司汀|三磷酸腺苷二钠|右旋邻氯苯甘氨酸甲酯酒石酸盐|盐酸丁咯地尔|吡拉西坦| 长春胺|盐酸氟桂利嗪|盐酸胺碘酮|阿魏酸钠|盐酸赛洛唑啉|硫酸氢氯吡格雷|奎尼丁|阿魏酸|盐酸维拉 & & & & & & 帕米|盐酸普萘洛尔|盐酸萘甲唑啉|氨氯地平|盐酸美西律|羟苯磺酸钙|米屈肼|洛伐他汀|盐酸妥拉唑林|
神经系统类:甲磺酸雷沙吉兰|普瑞巴林|卡马西平|谷维素|托吡酯|盐酸文拉法辛|丙戊酸钠|盐酸多塞平|加巴喷丁|非尼布特|盐酸度洛西汀|舒必利|巴氯芬|苯妥英钠|马来酸氟伏沙明|氢溴酸西酞普兰
【麻醉系列】丁卡因|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丙胺卡因/盐酸达克罗宁/盐酸丙胺卡因|布比卡因|苯佐卡因
【抑制剂系列】盐酸达泊西汀(右旋)/洛匹那韦/西地那非/乙烯雌酚/普瑞巴林/肾上腺素/枸橼酸氯米芬(克罗米芬)/盐酸多塞平/阿那曲唑/吉非替尼/醋酸地塞米松/金阳碱/去氢表雄酮
【消化保健减肥系列】维生素U/盐酸雷洛昔芬/氨糖/利莫那班/丙酮酸钠/维生素C/左旋肉碱
【抗生素抗病毒系列】酮康唑/托萘酯/环吡酮胺/环丙沙星/结晶磺胺/尿囊素/双羟萘酸噻嘧啶/氨苄西林/阿奇霉素/莫匹罗星/克拉霉素/茶碱/氯霉素
【消炎降糖降压系列】阿司匹林/莫诺苯宗/美洛昔康/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格列苯脲/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米诺地尔硫酸盐/米诺地尔/盐酸苯海拉明/吡拉西坦/DL-扁桃酸/葡甲胺/盐酸吡格列酮
【药用中间体系列】对氨基苯甲酸/巴比妥酸/三苯基氯甲烷/对氨基苯酚/异烟酸/对羟基苯丙酸/3,5-二甲基吡唑
长沙嘉祯生物科技有限(http://www.chemdrug.com/company/)--武汉远程共创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
价格: 电话面议,价格在市场上具有优势,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王经理Simon()提供的COA的标准。
包装: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
服务:款到发货,两天之内发货,合作德邦物流,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寄顺丰快递。
欢迎(http://www.chemdrug.com/)医药原料,中间体,食品、饲料添加剂以及香精香料等。
手机 & &(微信同步) qq: Simon
公司网址:http://simonwx.chemdrug.com/
& & & & & http://ycgc2016.cn.b2b168.com/
如何订购:了解价格或产品资料可在线咨询QQ或电话联系:王经理 (可加微信)
1、订购产品,一律包邮,质量保证,如质量问题支持退换货。
2、产品质量,若收到的产品与我方给出的质检单上的含量,色泽以及重量有差异的无条件全额退款。
3、服务宗旨: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达99.99%,(http://www.chemdrug.com/company/)质量零投诉。
4、售后服务:收到的产品会由我方的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的售后技术服务,以保证您的权益。
我司执着地追求卓越的质量和完美的品牌及企业(http://simonwx.chemdrug.com/)形象,秉承&坦诚、勤奋、求精、向上&的企业精神,奉行&质量是生命、服务是灵魂&的企业经营理念,以一流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奉献客户!本公司诚邀各单位及个人用户来电垂询,我司的品种齐全,质优价廉,恪守商业规范,各种手续齐全,操作规范。
风险防范建议:合作之前请先核验对方身份,如:传真营业执照等;涉及资金往来,建议均使用对公账户。药品资讯网保留删除上述展示信息的权利;我们欢迎您举报不实信息,共同建立诚信网上环境。相关资源推荐
作者其它资源推荐
【PDF】舒巴坦钠/头孢哌酮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用户评论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有什么区别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有什么区别
拇指医生提醒您:问题下方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一个是第三代产品一个是第二代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经常打吊针对身体有危害!!!
我的图书馆
经常打吊针对身体有危害!!!
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资料图片)
  今天看了一篇新闻《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内容是这样的: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8月至今,全国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统计基本药物价格大约下降了30%。他还透露,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看了这篇报道你会有什么感觉,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实际数字我相信远远高于这些,因为我知道很多小卫生室都在偷偷的进药,远高于通过正规渠道进的药,我记得小的时候听说谁挂水,很害怕的,只有大病才会选择挂水,现在呢?孩子们是在输液中长大的,请问谁家的孩子没有挂过水,谁没有挂过水呢,长期挂水会有什么严重后呢?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
  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许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称之为“水大夫”!
  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很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的过度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过度输液有害,没有哪个医生不知道,为何 “明知故犯”不外乎是为了个人和单位的利益罢了,杜绝输液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医生自律、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外,要靠制度保障医生待遇,约束医生行为;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约医疗机构“高大全、奇新尖”盲目扩张逐利行为,才有看可能制约盲目输液过度治疗。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全民警示。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 & & &另外:
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10--30?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现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有病就选择输液呢?
  首先,形成这个数据的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如今,输液似乎成了一个潮流,一进医院的话,一进急诊大厅的话,你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输液的。事实上。一些感冒、发烧等一些原本可以不输液、还能省钱的小疾病,我们也会选择输液。尤其是冬季一到,感冒发烧的多,输液大厅人满为患。以三峡在线自己来说,本人一直坚持锻炼,但偶尔感冒还是有的。到医院之后,医生问是吃点药还是输液?我一般也会选择输液,因为我认为这样会好得快一些。三峡在线相信,在中国,像我这样宁愿多花钱快治病的人并不在少数,这样的想法是过度输液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医生。对于一般的病,医院的医生很多的时候也会建议你输液。这样一是可以增加医院的收入,二是医生选择输液有时候是为了自我保护。三峡在线有一个当医生的朋友,我们曾经聊天的时候,他就说:“感冒死人,中国人肯定没法接受,只要这种观念在,就无法杜绝有些医生会选择性输液。”一般来说,在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医生为了保险起见,让病人输液,也是以免出现意外,引起医患纠纷。与此同时,输液的费用远远高于口服药与肌肉注射,可以增加医院的收入。如此一箭双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国外,门诊一般是不给你输液的,就是给一些普通的一些药什么的,比如说在美国要是感冒的话,医生一般不建议你输液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小病,输液不但是一个浪费,而且还有危害。在美国看病,医生首选是口服药,然后是肌肉注射,那么静脉注射被当作一种就是最后的给药方式,在其他办法都不行了的情况下才进行。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我们中国的医生,还是病人都与国外的人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呀。
  第三,就是我们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说句实话,之所以有今天这个人均8瓶的数据,不全是由医院、医生与病人自己造成,还在于我们的制度。比如,为了控制总体药价,卫生部门给医生制定了使用廉价药物的比例。为平衡指标,个别医生也许会配一些低价位的药物,比如让病人输液。还有,有些医院医生的收入与医生的处方直接挂钩等等。这些制度上的原因都直接导致了这样的数据的产生。因此,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此外,我们的制度还应该更多地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破解看病贵难题。当然,还有增强基本药物制度的推广。给大家普及这样一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输液的数量降到3瓶4瓶。人均输液8瓶,中国人成了典型的输液狂了。多数医生开出了输液方,多数病人输了液,病菌就产生了耐药。这个数据背后抗生素耐药菌问题,以及百姓对输液微粒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忧虑,但愿能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问题了,更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地去努力,宣传层面的,改革层面的,包括大家心理调整等等。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而且我们必须得坚定地把这个工作做好。毕竟,健康永远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
去看病动不动就输液,药监部门统计显示——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输液占八成多
  2010年,郑州市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10252例。哪些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输液的占几成?这些内容目前正在整理分析。但是,2009年报告的不良反应数字却显示,在所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占到84.8%。
  昨天,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字显示,自从郑州市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后,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每年的静脉给药都在八成以上。
  输液大厅人满为患
  昨天中午,在省人民医院输液大厅内,32岁的鲁先生一手拿着杂志,一手打着点滴,“感冒了,输点头孢。”两天前,鲁先生感冒了,但是因为临近年关,单位的事情比较多,所以,鲁先生趁着中午休息时间,跑到医院输液。
  “为什么不吃药,非要打点滴?”
  “输液好得快呀。”面对疑问,鲁先生头也不抬地说。
  事实上,像鲁先生一样,每次发烧感冒,很多人都会优先选择输液。在医院输液大厅内,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输液的成人和孩子,绝大多数是因为感冒。
  而这种情况在各个医院及社区机构中普遍存在,如果赶上感冒高发季,输液大厅里往往人满为患。
  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输液占八成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达到104亿瓶次,相当于13亿人平均每人输了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
  为了监控用药安全,郑州市药监局专门设立了一个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该中心主任蔡中琴说,监测显示,2010年,郑州市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10252例,对于其中的详细分析,目前正在进行。
  不过,2009年的监测报告却说出了一些问题。
  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10388例,其中新的不良反应2412例,一般不良反应7792例,严重不良反应184例。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静脉给药占到84.8%,高居各类给药途径之首。
  “前几年,每年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都很高,都在80%以上。”蔡中琴说。
  值得注意的是,除此之外,2009年郑州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前五种药品,全部是注射用药,分别为:细辛脑注射液(11例);双黄连注射液(10例);头孢曲松钠(10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8例);注射用胸腺肽(7例)。
  静脉注射风险最大
  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虽在治疗方面有其特定优势,但其渗透压、药物微粒等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也多于、易于其他给药途径。
  郑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张振中说,即使在最严格的操作环境下,输液中也会有微粒带入血液。如果是正规厂家的药品,微粒的大小会符合国家要求,但是如果使用的药物不合格,药液中的微粒会比较大,一旦超过4微米,那么这些微粒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造成微血管血栓等。
  对于用药原则,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尚佳提出了一个建议:能用口服的不用注射的,能用注射的不用输液的。口服用药药效会慢一些,但却是最安全、最方便的一种方式。
  口服药:经过胃黏膜吸收和肝脏循环过后,药效已经降低,有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
  肌肉注射:从肌肉再到血液,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来得更快、更严重。
  认识误区加上利益驱动
  既然风险大,为何老百姓还这么青睐输液?
  “病好得快呀!”走访中,当问及这个问题时,八成的读者都会说出此种理由。
  “打针比吃药好得快其实是一个误区。”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表示,生活中,老百姓认为输液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其实是人的心理诱导作用。因为输液之后,人的心情会好起来,自身免疫力会提高,感觉病情好得快。
  这种说法也得到尚佳的认同。她说,有些人吃了两三天药感觉病没好转,于是要求输液,结果一输液,明显感觉好转,其实这并不是输液的作用,而是前期药物的累积作用,“这时,疾病也该好了,即使不输液也会好转。”
  当然,除了老百姓的认识误区外,周国平也提到另外一个方面,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下,经济利益也是医院里输液较多的一个推手。
  三方合力“扼杀”不合理用药
  如何遏制静脉注射泛滥的现状?
  周国平认为,必须医生、患者、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作为医生,应该提高医德,该输液的输液,不该输液的要给病人开口服药;其次,作为病人,要听医生的话,不要提过分的要求,周国平说,在临床中,医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人,本来是给他开了口服药,但是病人会反问医生,为什么不让输液;第三,政府要加大卫生投入,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局面,如果每个医院都不再为生计发愁,不用再通过卖药维持运行,那么一些大处方、开贵药的行为就会慢慢消失。
  将在医院内部加强控费
  1月10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于中国人输液泛滥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做出回应,他说,卫生部将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方面严格要求,加强控费工作,并表示,滥用药和开大药的情况将得到有效的处理。
  “为了促使医生合理用药,我省去年在三级医院实行了'药控’工作,控制医院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从目前来看,收效不错。”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田常俊说,2011年,省卫生厅将把这种“药控”措施推广到二级医院。
  9岁女孩从未输过液
  输液在中国比较泛滥,但是在国外却十分罕见。
  张云是郑州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最近一段时间在郑州授课。昨天,提到输液问题,他感慨很多。
  据他介绍,截至目前,他已经在美国洛杉矶工作了十几年,其间从未输过一次液。9岁的女儿在美国出生美国长大,3岁之前,比较爱感冒,一般一年都会去医院四次,3岁之后,每年会感冒一两次。但是9年间,女儿没有输过一次液。
  这种情况在澳大利亚也很普遍。昨天,本报读者蔡强说,他几年前移民去了澳大利亚,现有两个孩子,儿子在中国长大,女儿在澳大利亚长大,儿子在国内,一生病就输液是常事,但是女儿在澳大利亚却从未输过液。
  静脉输液的利与弊
  静脉输液的优点: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静脉输液的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输液可引起其他疾病)。
  □记者&李晓敏&文&平伟&图
医院为什么非要给病人输液?
医疗界相关人士表示,对医院的财力保障需要制度保证
  核心提示
  本报昨日刊发了“关注输液不良反应报道之一”——《药品严重不良反应输液占八成多》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本报记者昨日与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主任周勇、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进行了对话,两位嘉宾对医院为什么非要给病人输液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如果医生全凭良心开药,医院就可能因挣不到钱而倒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制度保证。
  □记者&黄普磊&李晓敏
  医生全凭良心开药,医院就要倒闭
  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公开场合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二位怎么看这条新闻?
  周勇:从表面上来看,说明医院过度用药问题非常普遍、非常严重。在很多国家,输液是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几乎是家常便饭,这个问题不仅仅有病人的认识误区,同时也涉及技术、道德,更深层次地涉及医疗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
  记者:周院长,医院为什么非要给病人输液?难道医生不知道这个常识吗?
  周国平:周主任说的都是实际情况,但说实话,医院、医生也都很委屈。现实情况是,打个小针医院最多赚两角钱,输一瓶液就有可能赚几元钱。只有输液了医院才可以挣更多的钱。但你不要骂医院,因为医院赚不到钱,医生就发不下来工资,如果医生发不到工资,医院怎么维持?所以医生就开处方输液,既满足了病人的要求,又挣了钱。
  病人感冒了对症吃点小药,病人少花钱了,群众满意了,可医院挣不到钱怎么办?这样医院就要倒闭了。
  周勇:人人都想让医生当天使,可是天使也要靠吃饭生活啊。
  记者:从性质上看,公立医院是全民事业单位,在我们印象中是财政供给的,为什么现在的医院会被经营和经济效益牵住鼻子?
  周勇:公立医院按道理是福利性质的,药品本来不该赚一分钱,医生工资和医疗设施所用的钱本来应该是政府补贴的,但是我们的财政还很困难,目前还拿不出这笔钱。不给钱就要给政策,允许医院卖药赚钱,加价15%,赚不到钱医院就没饭吃。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都是这种以药补医的机制。
  周国平:这是一个逼良为娼的机制,逼着医院从患者身上多赚钱。
  对医院的财力保障需要制度保证
  记者:目前我们国家的GDP增长很快,以药补医的机制会不会有所变化?
  周勇:卫生部门的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郑州等6个市地作为首批试点已经开始了改革,我们要求社区门诊部、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实现零加价,不允许再加价15%,今年1月1日,又有6个市地纳入了改革,按照计划,明年全省的乡镇卫生院都将会执行这个制度。
  记者:如果药品零加价,医院从哪儿赚钱?怎么维持正常运行?医生的工资怎么开支?
  周国平:所以新问题又来了,医院肯定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就会想办法从其他方面收费,如:可做可不做的检查要做,可化验可不化验的尽量让化验。为什么药品价格不断降低,而患者看病的费用不见下降?问题就在这里。
  记者:卫生部门可能没有想到,一个不让药品加价的文件,会让下面的医院作那么多的难。不过我想,管不了财政部门的卫生部门是不是想建立一个倒逼机制,逼着医院院长找政府要补贴?
  周勇:不能把这种补贴建立在医院院长的跑、闹、要上,关键是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要常态化,要为这种财力保障设立一个制度,这个制度不是针对卫生部门,而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的联合制度。要纳入地方政府预算,明确占财政的比例。相信随着执政理念的变化,地方政府为老百姓看病会承担更多责任、拿出更多的钱
【资源】输液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关键词, 针对性, 资源
摘要 目的 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全面分析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论: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输液不良反应 全面质量控制 药学服务
“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有时临床上也称之为“热原反应”。但严格地说,“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使用,必须紧扣每一环节,做到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 tqc)与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 pc)相结合,以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输液不良反应的分类、症状及临床处理
1.1 分类 最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是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一般急性不良反应易于引起临床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微粒等引起的慢性不良反应,如肺栓塞等,一旦发生,往往处理棘手。
1.2 症状 常见症热有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进行临床处理,如荨麻疹提示过敏反应;不安、惊厥、脑水肿提示水中毒等。
1.3 临床处理 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杜绝再发。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
现将输液不良反应的分类、症状及临床处理归纳如下:不良反应&&&&&&&&&&& 可能症状&&&&&&&&&&&&&&& 处理选项
热原反应&&&&&& a&&& 发热、大汗、寒战 abcd& 停止输液、给氧(重症)* 热原样反应&& b&&& 恶心、发冷、呕吐&&&&&&&&&&&& 对症治疗* 菌污染反应&& c&&&&休克、&&&&&&&&&&&&&&&&& -- 抗休克 过敏反应&&&&& d&&&&& 血压下降&&&&&&&&&&&&&&&&& -- 升压药 &&&&&&&&&&&&&&&&&& 谵 妄&&&&&&&&&&&&&&&&&&& -- 镇静剂 肺水肿&&&&&& e&&&&&& 败血症&&&&&&&&&& c&&&&&& -- 抗生素 水中毒&&&&&& f&& 荨麻疹支气管痉挛&&&&&& d&&&&& -- 抗过敏剂 气血栓 g&&&&&&&& 心衰、呼吸困难&&&&&&& e&&& -- 纠正心衰、结扎四肢 肺栓塞 h&&&&&& 不安、惊厥、昏迷&&&&&& f&&&&& -- 脱水剂、利尿剂 动脉炎 i&&&&&&& 肉芽肿、癌变&&&&&&& h&& 静脉炎 j&&&&&&&&&& 血管栓塞&&&&&&&&& g i j&& &&&&&&&&&&&&&& 血管疼痛 i j&&&&&&&&&&&&&&&& -- 减慢滴速
* 一般处理方法。
2. 输液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
2.1 内毒素 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份脂多糖,可诱发热原反应。内毒素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等特点。一般在细菌死亡之后,破壁而出,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1]。与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
2.2 微粒 多为不能代谢的物质。直径在50m m以下时,人眼不能发现,因此,澄明度合格的注射液不一定意味着微粒合格。注射液中的微粒已经鉴别出来的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真菌、真菌芽胞和结晶体等[2]。大量微粒可引发热原样反应[3]。直径在7~12m m的尘粒,在静脉注射用药时可以引起抗原样反应[4]。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不良反应如肉芽肿、肺栓塞等的重要原因。
2.3 理化性质 包括ph、渗透压等。注射剂的ph及渗透压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虽然人体有一定调节功能,但相差太大易致血管疼痛、静脉炎等。如过多过快输入低渗液体,或单纯葡萄糖,易引发水中毒,表现为脑水肿和细胞肿大。
2.4 活菌污染 活菌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类及芽胞等。一旦染菌,注射液可能出现霉团、浑浊等,但也可能肉眼不能发现。使用的后果是严重的,轻者轻度热原反应,重者可致脓毒症,败血症,内毒素中毒甚至死亡。
2.5 低温输液 王兴权[6]曾专门考察了低温输液的不良后果。认为,较大量输入低温输液(<7℃,300ml以上)时,可导致病人寒战,四肢觉冷。局部可刺激病人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及局部疼痛,严重的导致静脉炎。低温输液还可能加重感冒,心肌炎、心脏病变、高血压等症。
2.6 致过敏原 致过敏原的种类较多,除了个别药物本身的致敏作用外(如异烟肼),有的药物可能因原料杂质原因而致敏。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本身并不致敏,致敏成份是其结构残片。血制品、水解蛋白等也可能带入致敏原。葡萄糖注射液的原料葡萄糖系由淀粉类水解而得,其中一些未水解完全的糊精类对某些人也是一种致敏原。其它尚有前面谈及的如7~12m m的微粒等。过敏反应与个体有关,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
2.7 输液操作不当 极少见,如输液量过大,过快,致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输入气泡过多而致气血栓。
现将输液不良反应与诱因的关系归纳如下:
诱 因&&&&& 不良反应& 内毒素 a 热原反应 a d 微 粒 b 热原样反应 b c d e 理化性质 c 菌污染反应 d 活菌污染 d 过敏反应 b f 低温输液 e 肺水肿、气血栓 g 致过敏原 f 水中毒 c 技术失误 g 肺栓塞、动脉炎 b & 静脉炎 b c e
3. 输液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
3.1 输液质量 系生产输液某个环节或若干环节质控不严所致。一般有原材料不合格、注射用水不合格、工序安排不合理、包装不严、消毒不彻底等,有关文献[7]对此有详细分析。输液质量是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带入致病因素包括内毒素,致敏原、微粒、活菌等。
3.2 贮存运输 系大输液在贮存和运输中,瓶与瓶直接堆压、露天放置、大力装卸等,使瓶壁产生裂纹而致包装不严,引起活菌污染。
3.3 处方配伍 药物配伍禁忌有很多方面,目前医护人员对药物配伍引起药理变化、外观变化及稳定性下降等比较清楚,但对配伍所致输液不良反应增加却了解不多。经有关人员研究,配伍致输液不良反应增加一般是通过下列途径:①内毒素加和,②微粒加和,③微粒倍增(总数超过原数加和),④ph变化,⑤渗透压变化,⑥主药结构变化等。近年来,配伍后澄明度合格,而微粒倍增致热原样反应的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3.4 输液过程
3.4.1关于一次性输液器具 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有助于克服从输液器具带入热原的现象。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其包装的密封性。另外,不合格一次性输液器在市场上并未绝迹,《健康报》曾有过一个不太乐观的统计。因此,把握进货渠道,防止因输液器不合格引发输液不良反应仍然十分重要。
3.4.2输液准备 有报道,输液准备时给输液带入的微粒与进针的针号及次数有关[8],小号针头进针2次,胶塞落屑达42.3%。另外,因医护人员人手紧张,注射剂启口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数小时,致使药物分解(如青霉素)产生致敏原或污染的极少量微生物繁殖而诱发不良反应。
3.4.3输液方法 与敞口输液比,闭式输液可克服器具带入的热原污染。但采用闭式输液时,不断进入的气泡使输液瓶成了洗气瓶,可不断带入尘埃、纤维和细菌。有人[9]对此专门实验并证实了其危害。
3.4.4弃液问题 为防止器具和洗气问题,弃去初液及尾液有利于降低外界致病因素的带入量。但在输液仅作为稀释剂,需精确剂量的情况下(如化疗药静滴),应在处方时考虑到弃液问题。
3.5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可以加重或减缓操作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病室的清洁卫生可明显减少输液时洗气过程热原和微粒的引入。启口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危害更大。但若操作者考虑到这一影响而将启口输液放置冰箱,或冬季在无空调设施下给病人大量输液,又有可能因低温输液而致血管痉挛、寒战等。
3.6 个人病况 输液一般用于血容量不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泻、烧伤、休克、高热等患者。有些症状与输液不良反应相似。临床上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如混淆,有可能因继续输液而加重不良反应,或因停止输液而加重病情。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输液质量指标是一个限量[10],内毒素、微粒数量等于零且ph、渗透压与血液相等的输液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危重病人、虚弱病人、高敏体质、老年患者,即使输液质量合格,临床应用正确无误,仍应注意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现将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与直接原因之间的的关系归纳如下:
人为因素& 直接原因& 输液质量 a 内毒素 a b d e f 贮存运输 b 微 粒 a c d e f 处方配伍 c 理化性质 a c f 输液过程 d 活菌污染 a b d e 环境条件 e 低温输液 d e f 个人病况 f 致过敏原 a c d e f &&&&&&&& 操作不当 d
4.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控制输液不良反应
&&& 八十年代起,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使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的环节从单纯的生产过程扩展到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为确保发出合格的输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认为,就医院而言,要保证用到病人身上的输液是合格的,应将全面质量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临床。
馆藏&3232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