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共青城石老师小学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上传: 张艳红 &&&&更新时间: 12:10:02
&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 我们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自己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 &&&&&&&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对有效学习的再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学习的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有效学习的再认识。 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我所指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下面对&有效学习&的认识做进一步阐述: 1、学习的内容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习者此时此刻的知识、能力准备,是能够引起他们直接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内容是否恰当,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 2、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发育过程。关注点应在学生的参与度上,放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上。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看教师是否能随时因人因事而灵活调整既定安排,能否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活泼于一体? 3、有效学习的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4、有效学习,要有效益意识。要提倡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实现学生发展,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严禁加时、加课、拖堂现象。同时要关注是否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能否启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二、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出现的无效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落实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为了&赶时髦、走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活动本身是对的,但不仅要看学生有没有动起来,还要看干什么?更要想为什么要动?是否有为合作而合作的倾向?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作为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手段,更不能只是为了展示其教学思想先进的外衣,而应成为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素养的一种载体,一个过程,更应以课堂文化的形式体现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现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效的、被动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2、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教学情境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但有时往往物极必反。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我们的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上公开课就非得创设一个情境引入不可,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因此,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也是不利的。 3、课堂评价的偏差&&&表扬&铺天盖地。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 且看这堂三年级的数学课:老师问一个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教室里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金星。 我们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哪怕只有一点点成绩,我们也要表扬,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鼓励。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地评价。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这样的表扬鼓励究竟能有多大作用? 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置可否,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 4、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但现实中我们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这样&热闹&的课堂教学是少有成效的。 我以为,不管课堂是热烈还是沉闷,我们的眼光都不仅仅放在课堂的气氛上,作为数学课,我们的眼光应放在学生的思维上。一节课,学生热热闹闹,但却没有真正动过脑筋,这应该不算一节好课;反之,就算这一节课比较沉闷,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这也算一节好课,对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效的。 5、过分强调&探究学习&。 现在许多数学课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让人欣喜的现象: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再看下去,不禁让人思考:这样的内容也值得探究? 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讲了以后,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实际上,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探究的。提倡探究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来进行探究,每个知识都要进行探究,它并不排斥探究性学习以外的学习方式,它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的,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不要接受学习了。接受学习对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只不过以前过分强调了接受,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够重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值得提倡的。 当然,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课堂上出现无效学习的现象还很多,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场所。 三、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 策略一: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策略二:组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探究活动。 《课标》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 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教师绝对不能完全&退居二线&,学生放任自流,使探索活动流于形式,成为点缀,致使大多数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例如:在最近有幸听到的钱金铎老师的《百以内加减法复习》课中有一教学片段,他巧妙地出示&大、小圆里的数有什么秘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交流,在归类中深刻地感受和领悟百以内加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这样的探究活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让学生在探究、反思中有效地学习。 策略三:要有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十分有效,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 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 还是在钱金铎老师《百以内加减法复习》的课上,他就着眼于&百以内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主要采用独立思考、相互议论、个人探究和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通过猜想、对话、倾听和互动,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给我们以有益的借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策略四:让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 若能将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才能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怎样用数学,从而萌发数学应用意识,进而真正喜爱数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所谓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一位数乘除法时,可以把简单的计算题设计成日常生活问题&&&妈妈买了6条鱼,每条37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帮木工师傅算一算做一个铝合金窗户需用多长的铝合金做框&&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自觉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 策略五: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引进&质的评价&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很是不安。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们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策略六:从数学层面理解、掌握问题的本质。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数学味&,应该成为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体验、认识所学的内容,&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现在有一些课似乎是学生活动了、问题解决了,但学生的认识往往仍然停留在原有经验的层面上,缺乏数学层面的思考、认识和提升,制约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让学生从数学层面上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形成新的认识,获得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2010年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还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反思,教会他们反思的技能,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6【正文快照】:
反思是指对以往的知识、已解决的问题和过去的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对以往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的回忆和重新思考。由于学生受年龄和思维水平所限,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对有些知识的掌握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管宏斌;[J];数学教学通讯;2004年05期
涂荣豹;[J];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04期
,王仲英;[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丽华;;[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孙慕华;;[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巴桑卓玛;史宁中;;[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范文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黄桂福;;[J];福建中学数学;2006年06期
陈炳泉;;[J];福建中学数学;2009年03期
唐祥德;聂东明;聂春芳;;[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周波;;[J];成功(教育);2012年09期
马德宇;;[J];福建中学数学;2012年10期
廖宇凡;;[J];成功(教育);2012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宇;[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范文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宋晓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韩龙淑;[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常春艳;[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徐彦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康世刚;[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杨欢;[D];苏州大学;2010年
惠敏悦;[D];苏州大学;2010年
黄晓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刘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赵祎;[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付亮;[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周艳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徐冬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史建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涂荣豹;[J];数学教育学报;1999年04期
涂荣豹;[J];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振兴;;[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6期
訾伶俐;王千秋;;[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年08期
林青松;林婷;;[J];数学教学研究;2007年07期
杨娟;;[J];成才之路;2011年12期
邵慧;[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3年10期
唐举;;[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00期
徐金建;;[J];数理化学习;2009年12期
安志静;;[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9期
张素萍;;[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06期
沈琼;;[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卫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徐卫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丁元春;;[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文尚平;文育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徐菊英;;[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杨君;;[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胡兰;;[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唐绍凡;;[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李长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杨小荣;;[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南通市八一中学
郭屹;[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泰兴市教育局职教研究室
李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卞广英;[N];济宁日报;2007年
刘小霞;[N];音乐周报;2005年
任松筠;[N];新华日报;2008年
启东市新港中心小学 张玉琴;[N];江苏教育报;2010年
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
尹书锦;[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凉州区金羊中学
胡秀年;[N];武威日报;2005年
宝塔区李渠中学
苗正丽;[N];延安日报;2007年
河南省新县城关一中
张智敏;[N];消费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祎;[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朱福胜;[D];西南大学;2009年
李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张定强;[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陈运保;[D];西南大学;2007年
童莉;[D];西南大学;2008年
袁丽;[D];西南大学;2009年
方勤华;[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张文宇;[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景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文亭;[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孙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杜明磊;[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马玉娇;[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杨幼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郑爱贤;[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徐兰;[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莘建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张秀春;[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周秀青;[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二、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再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条件。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教学有方,寓教于乐,“开窍”有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课堂上教师要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教的风格或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步骤,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的特点,去面对具有差异性的各类学生的特点。以下是笔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策略一:改革备课思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切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我们倡导的,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策略二:创造积极有效、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互、碰撞的历程。在课堂上,他们彼此不断捕捉对方的想法,从而产生交流、渗透,使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我出示了一枝事先买好的价值10元的钢笔,要学生猜猜看我是怎么付钱的。活动过程中,变换一定的条件(我有1张5元或我只有硬币等等)。学生参与相当踊跃,利用学具,找出了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付钱方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而且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又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动态的开放课堂
在一堂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公开课上,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设计了让个别学生摸一摸盒子里的物体,说出它的特征,其余同学根据他的描述猜猜是什么立体图形。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较清晰地说出具体特征。这时摸的同学不知道怎么说,下面的学生很着急,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发问“它能不能滚动?”“有没有平平的面?”……然后教师顺水推舟,抓住机会调整教案。学生兴趣盎然的问答,活跃的思维成了课堂的亮点。
策略三:精练的教学语言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心设计的语言,能把模糊的事情讲得清晰、有条理,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讲得生动、活泼,启发学生去追问、去探寻,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创设这样有意思的情境:古时候,有个父亲为了奖励认真学习的孩子,买了他们最喜欢的大饼。先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2份,给了老大一块。馋嘴的老二说:“父亲,我想吃两块饼。”于是父亲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份,给了老二2块。贪心的老三迫不及待地说:“父亲,给我3块饼。”父亲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6份,给了他3块。这时老大说:“父亲,四弟最小,应该给他6块。”父亲又将第四个饼平均分成12份,,给了老四6块。老四甭提有多开心了,他觉得父亲给他的最多。话音刚落,不少学生就按耐不住脱口而出:“他们都分得一样多!”教师马上问道:“谁能说说一样多的道理?”“能用等式表示出来吗?”于是,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探究氛围。
策略四: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1、突出重点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上去,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课本中相对次要或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看电影”一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看图说一说、算一算;例2是画一画、填一填。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景中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我们可以以例1为重点,师生共同探讨得数是“8”的算式。对例2(教学得数是“9”的算式),老师要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学生不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抓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要从整体着眼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比如教材第七单元“植树”一课,教学“8加几”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由于在前一节课中已经重点讲授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也初步掌握了“凑十法”,所以教学这节课,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操作、探索,小组交流的形式,来体会“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再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7加几、6加几、5加几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很少一部分是全新的知识。教&学中就应把这“新”的一点突出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重点不是只抓住重点而舍弃非重点,教&学中把教&材重点孤立起来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学新知识就必须注意提用&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突出重点。
2、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的智力因素很丰富,例题中有,习题中也有年级教材中有,中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也是符合《标准》基本理念要求的。实验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标明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拼一拼”等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智力因素,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新世纪教材第一册《搭积木》中例题2就包含着很多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在观察相碰撞求和图后,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一辆车和一辆车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18、12+4=16、12+3=15、6+4=10、6+3=9、4+3=7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三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22、12+6+3=21、12+4+3=19、6+4+3=13中的全部或部分;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四辆车同时相碰,那么他可以说出12+6+4+3=25。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几乎每页上都有。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迁移等能力。如果这些内容教师不让学生去“试一试”、“说一说”、“折一折”、“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全新的知识去讲解,就达不到教材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要求,就不能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
当然,以上几点思考只是笔者个人的肤浅观点。曾经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课,哪怕是千锤百炼的示范课,当我们课后静静反思时,总会觉得有一些小小的不足和遗憾。然而,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解决不足、弥补遗憾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