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中的办公楼属于工业建筑吗

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附近的公交站:
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
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附近的公交车:
附近1公里内没有公交。
自驾去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怎么走:
请输入您的出发点,帮您智能规划驾车线路。
终点: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出行提醒: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德兴市森林公安局附近(东北方向78米左右)。
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附近的热门地点
德兴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位置很准确,赞一个!
很不错,赞!
来赞一个!
|(<span id="aaaa5)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我的看法(20-2000个字)请勿发表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
前往论坛发布你的想法!
& 附近地标
& 酒店名称
看这里的人还关注了…
六零大道123
上饶市玉山县
上饶市鄱阳县
上饶市上饶县
上饶市信州区
上饶市相关链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管理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233字 数:350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轻型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1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 市垃圾处理场总论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主管单位: 编制单位: 1.2 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 2008 年 10 月 29 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 注册资本为 5000 万元人民币,由 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 市交通基础实施 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市人民政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 4760 万元和 240 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 司现有员工 5 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 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 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 土地面积 611647 平方米、房产面积 111180 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 证的园区 22 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 地使用证(228338 平方米,约 343 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 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 10 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1.3 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 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 22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 23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 98 号;1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 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7、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 10、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 [ 号; 1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 《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号; 1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1、 《 市总体规划》 () ;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号; 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 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B/T; 6、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7、 《 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议书》 ;8、甲方提供的填埋场所在区域 1:10000 地形图; 9、 《 市垃圾处理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其他基础资料。 1.4 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2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执行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计委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 准》 、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 GB1《生 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实现 指导思想。主要设计原则为: 1、在 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求,采用远、近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的方针,统一规划设计生活垃圾处理工 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本工程的垃圾处理选用工艺,遵循应因地制宜的原则,既具有稳妥可 靠、合理性,又具有先进性,经济合理可行。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 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3、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现代化管理,设计采用适合 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表。 4、垃圾处理场总图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管理方便、尽量减少占地。 5、本次设计的垃圾处理工程,做到总体规划,以节省前期资金的投入, 为垃圾处理场将来的远期发展创造条件, 在近期工程的设计中应考虑适当的余 地。 6、垃圾填埋场采取完善的清污分流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填埋场渗沥 液的产生。 7、采取经济、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渗沥液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 8、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的处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 处理方案,防止渗沥液对区域地表水的污染。 9、设置垃圾填埋气体的导出及处理系统,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场区 危害,按“资源化”的要求,预留填埋气体综合利用设施用地,待有条件时,增 加填埋气体综合利用措施。 1.5 编制范围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范围为:垃圾收集系统,转运系统以及卫生 填埋场。 垃圾收集和中转站系统,由垃圾收集、压缩和转运设施组成,实现垃圾至 垃圾站、垃圾站至填埋场的运输密闭化和卫生化。3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卫生填埋场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和生活管理与服务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1、主体工程与设备 主体工程与设备主要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水土保持、防渗工程、坝 体工程、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和处理、填埋气体的导出与处理、 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填埋摊铺和碾压设备、挖云土 和杀虫消毒设备等。 2、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和消防、监测和 化验、加油、冲洗和洒水等设施。 3、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楼、停车场、宿舍、食堂和浴室等。 4、垃圾收集、压缩和转运设施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范围为: 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必要 性、可行性、垃圾填埋及垃圾渗沥液的各类处置设施、场区总图、电气自控、 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节能、安全卫生、工程总投资估算、经济分析和评 价等。 1.6 建设内容 1.6.1 填埋场建设规模 市垃圾处理场的设计服务范围为 市城区及周边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古沛镇,桥头镇,潘村镇,苏巷 镇,石坝镇,城西办事处及明东办事处。设计服务人口以《 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人口规模及服务范围内的各个乡镇人口为依据: 2011 年服务范围 内的人口基数为 24.8 万人,2020 年 35 万人。 服务对象是: 市区及填埋场周边的乡镇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商业、集市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和公共场所垃圾等。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 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 填埋场总库容 200 万 m3, 总占地面积约为 320 亩; 起始处理规模为 203t/d, 平均处理规模为 256t/d,服务年限约为 15 年。 填埋场采用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 填埋作业方式为每日覆土的单元分 层作业法。4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填埋场排水实行清污分流。 垃圾填埋作业区以外的雨水和填埋终了坡面的 迳流等清洁水均采用环库截洪沟和排水边沟截流, 并经附近的天然水沟排至花 园湖;填埋库区出露的地下水由位于防渗层下部、沿库底设置的地下水导排沟 排出,并进入花园湖;垃圾渗沥液由导渗系统和调节池收集,经处理达《城市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后排至花园湖。 渗沥液处理站采用“混凝沉淀+两级氨吹脱+UASB 厌氧反应器+CASS 池 +MBR 池+纳滤+消毒”的渗沥液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 150m3/d。 1.6.2 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 本次工程拟在 市城区原有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并结合总体规划,再新建 4 座垃圾中转站,以满足市区垃圾收集和中转的需要;各乡镇及办 事处均新建垃圾收集站,即可满足乡镇垃圾收运要求。 1.7 投资估算 市垃圾处理场工程的估算总投资为 7140.6 万元,投资组成如下: 报批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 =+26.7=7078.3 万元 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 =+89=7140.6 万元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本工程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 表 1-1 序号 1 1.1 1.2 1.3 1.4 1.5 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指标名称 填埋场 启用年进场垃圾量 最大垃圾进场量 日平均垃圾进场量 填埋场总容积 填埋场服务年限 单位 t/d t/d t/d 万 m3 a5数量 203 318 256 200 15备注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序号 1.6 1.7 2 3 4 4.1 4.2 4.34.4 5 5.1 6 7 7.1 7.2 8 8.18.2 9 9.19.2 9.2.1 9.2.2 10 10.1 10.2 10.3 11 12 13 13.1指标名称 填埋场场底标高 最终垃圾填埋标高 渗沥液处理站规模 日用水量 供电 装机容量 工作容量 用电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 视在功率 年总用电量 总图 征地 建设期 工作制度 填埋、取土 渗滤液处理 劳动及工资 有册职工人数 其中:生产人员 管理服务人员 年工资及福利 投资及资金筹措 报批总投资 其中:建设投资 铺底流动资金 资金来源 建设单位自筹 地方政府配套 成本与费用 总成本费用 经营成本 单位成本 年收入 利润总额 财务评价指标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 (Ic=6%) 全部投资回收期单位 m m m3/d m3/d KW kW kW kVA 万 KW.H 亩 a d/班/h d/班/h 人 人 人 万元/a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a 万元/a 元/t 万元/a 万元/a % 万元 a数量 45.0 75.0 150.00 37.5 323 273 107.2 114.0 242 360 1 365/2/8 365/3/8 30 25 5 90.3 1.6 26.7 0 544.1 204.1 58.3 895.2 350.5 6.2 141.3 12.3备注运行期平均 运行期平均 按年均处理量计 运行期平均 运行期平均(包括建设期)6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序号 13.2指标名称 投资利润率单位 %数量 5备注 运行期平均第二章2.1 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城镇概况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属市管辖,地处北纬32о27?-33о13?,东经 117о55?-118о25?之间,东临江苏盱眙,西迄凤阳,南枕江 淮分水岭与来安、南谯、定远接壤,北隔淮水干流与江苏泗洪相望,全市总面7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积 2335 平方公里。市距上海 360 公里,距南京 98 公里,距合肥 140 公里, 城西流入女山湖,距北京 980 公里; 淮河的一级支流―池河, 自南向北, 经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水陆交通运输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1.2 历史沿革 市的前身是嘉山县,现有境域设县前为盱眙、定远、滁县、来安四县所 辖。汉代为盱眙、淮陵县地,属临淮郡,唐归濠州。宋改招信县,置招信郡, 县治所设于今女山湖镇。元废招信县,入盱眙县。明属凤阳府泗州,清直隶泗 州。民国 21 年(1932 年),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四县边缘地区设立“嘉山 县”,县治所设于今老三界,县志云:三界位于江淮中道,行政、交通均甚便 利, 又因其毗邻老嘉山、 中嘉山、 小嘉山, 故定名为“嘉山县”。 1938 年治迁 镇,隶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抗日战争爆发后,三界沦陷,县治迁至 全椒县古河,1945 年 9 月迁回 镇。嘉山县于 1949 年 1 月解放,此后分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安徽省滁县专 区、蚌埠专区、滁县地区、 郊有 山而得名。 市区 ,古为池河之畔小渔村,名为“灵迹村”,山环地僻。1911 年津浦铁 对外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商业逐渐兴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市。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 市,因城路贯通运行,一度成为定远、凤阳、盱眙、来安、五河、泗洪等地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是津浦铁路线上的重镇。 2.1.3 城区概况 市全市辖 12 个镇、1 个乡、4 个街道办事处,139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 居委会, 全市总人口 65.2 万人。 是一座新兴的工贸城市, 现已形成食品饮料、 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建材、造纸和非金属矿产行业门类,拥有工业企业 360 多家,工业产品达千余种。 市作为文化先进市,文艺创作、社区文化共建活 动非常活跃,全市拥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共 16 处,张八岭镇文化站 为全省科技文化结合的&杜鹃花工程&先进单位。因此, 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龙 头,加工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全市的商贸、服务和市域交通网络中心。 城区 是一座县级中心城市,位于市境西部,城区的工业产值占全市总产值 43%,城 区非农业人口占全市非农人口的 70%,汇集了市内主要商业服务、文教、医疗8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施,也是全市的金融、信息中心。 2.1.4 乡镇概况 市垃圾处理场的设计服务范围为 市城区及周边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古沛镇,桥头镇,潘村镇,苏巷 镇,石坝镇,城西办事处及明东办事处。 1、古沛镇 古沛镇是 市西北部的一个大镇, 地形属典型江淮丘陵地, 地势起伏, 岗、冲、旁交错。介于东经 117°59?30”――118°9?10”,B 北纬 33°1?12”――33°6?54” 之间,北与五河县交界,东邻女山湖,南与桥头镇毗连,西与司巷乡接壤。距 市区 30 公里,104 国道与明潘公路穿镇域而过,交通便捷。 古沛镇下辖 18 个行政村,93 个自然村,194 个村民组,全镇总人口 24345 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 7453 人,非农业人口 2849 人,农业人口 2900 人,近 郊农业人口 904 人(包括前庄、北元、卞庄三个自然村) ,暂住人口 800 人。 目前环卫设施状况: 设备情况:机动三轮 1 辆,架车 3 辆 ;街道保洁方式:门前“三包”与环 卫工人清理相结合;日平均垃圾量:3 吨;垃圾处理方式:露天堆放或掩埋。 2、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 辖 9 个行政村。 3、潘村镇 潘村镇位于 35 公里,为 市东北部,东、北距淮河均为 6 千米,距蚌宁高速公路入口 市区北 16 千米处,总面积 54 平方千米,总人口 12750 人,市北部重镇,集镇贸易辐射两省(苏皖)三县,同时集镇也是国 市营潘村湖农场场部所在地, 以南、 北相向发展为主。 现在新的潘村镇是根据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由原紫阳乡、潘村镇、太平乡三个乡镇,于 2007 年 5 月初整建制合并后形成的农业大镇,下辖 33 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 210 平方公里,总人口 6.8 万,集镇区面积 2.5 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 1.1 万,城 镇化水平 35.7%。 4、苏巷镇 苏巷镇位于 市东北部,距市中心 15 千米,背靠女山湖。东部与原邵岗9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乡相连,南与原津里乡接壤,西部与原明东乡为邻。辖 19 个行政村,全镇总 人口为 24345 人,中心集镇总人口 5022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849 人,暂住人 口 800 人。据调查发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9.23‰左右。 目前环卫设施状况:设备以板车为主 ;街道保洁方式:以人工打扫为主, 后期发展为以机动车为主,早晚清扫;垃圾处理方式:露天堆放或掩埋;日平 均垃圾量:1 吨。 5、石坝镇 石坝镇位于 市以东 12 公里处, 309 省道穿境而过, 蚌宁高速距我镇中心 市黑瓜籽主产区。行政面积4 公里,交通便捷。境内玄武岩石料资源丰富,102.5 平方公里,辖 23 个行政村,总人口 28723 人。 6、城西办事处 城西办事处位于 市西郊,地貌属岗地,东邻女山湖、池河,北与桥头镇毗邻,南与横山乡接壤,西与凤阳相连。104 国道、307 省道、309 省道及南宁 高速贯穿境内,且辖区内部有两条铁路线形成对外运输网络,交通便捷。面积 64.4 平方千米,辖 7 个行政村,49 个自然村庄,80 个村民组,总人口 29973 人,自然增长率为 7.64‰。 目前环卫设施状况:垃圾车 20 部,1 台 2 吨的自卸车;街道保洁方式:单 位自保、街道环卫所保洁;日平均垃圾量;3 吨;垃圾处理方式:露天堆放。 7、明东办事处 明东办事处位于 市东郊,面积 93.5 平方公里,人口 1.93 万人,镇区常住人口为 6000 人。蚌宁高速公路、309 省道穿境而过,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目前环卫设施状况:位于乡政府院内,办公室 2 间,职工 4 人,设备有铁锹、 垃圾车、扫把;日平均量约为 1.2 吨;保洁方法为每日清扫,垃圾车收集运至 国阳矿业渠道西侧取土覆土掩埋。 2.2 总体规划 2.2.1 城镇性质 根据《 市城市总体规划》 , 市为皖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发展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的工贸型城市。 2.2.2 城市规模10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服务人口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人口规模及服务范围内的各个乡镇人口为依据:2011 年服务范围内的人口基数为 24.8 万人,2020 年 35 万人。 2.3 地形、地貌 的地势南高北低, 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 50%, 山区占 35%, 平原占 10%, 湖泊占 5%。 2.4 气候条件 市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 足,雨热同季。 (1)气温 年平均温度:15.1℃;最冷月平均温度:1℃;最热月平均温度:28.℃; 极端最高温度:41.3℃;极端最低温度:-19.4℃。 (2)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934.1 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59.5 毫米(1956 年);年最 小降雨量:442.1 毫米(1968 年);日最大降雨量:216.7 毫米连续降雨量最多天 数:10 天(1954 年 7 月) ,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 2.7。年降 水量主要集中在主汛期(6~8 月) ,约占年降水量的 50%,其中 7 月降水量约 占年降水量的 22%。冻土深试:土壤冻结最大深试 160mm。 (3)蒸发量 根据 水文站
年蒸发量观测资料统计,区域多年平均蒸发量967.5mm。蒸发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匀。最大年蒸发量 1417.6mm, (1968 年),最小年蒸发量 556.1mm(1991 年),最大年蒸发量与最小年蒸 发量的比值为 2.6。年内 5~9 月蒸发量较大,占年蒸发量的 61.4%。蒸发量年 际变化趋势。 (4)气压 最高月平均气压:1025 毫巴;最低月平均气压:1003.3 毫巴。 (5)湿度 最大月相对湿度:79.9%;最小月相对湿度:68.0%。 (6)风向11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全年主导风向:NE;历年平均风速:2.1 米/秒;月平均风速:2.5 米/秒; 最大风速:19.5 米/秒。 (7)其它 最大积雪厚度:0.35 米;全年日照时数:2200 小时。 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1.05。 2.5 天然水系 2.5.1 地表水 本项目地表水、地下水及处理达标的渗沥液均通过花园湖最终排至淮河。 花园湖位于淮河右岸,跨凤阳、嘉山、五河三县,湖面主属凤阳县。为郯庐断 裂带(偏西部位)局部凹陷洼地,积水而成。后受黄泛影响,出口受淤,湖面 逐渐扩展。湖区呈丁字形,西南~东北向长 12 公里,南部向东、向西各延伸 约 7 公里,南纳小溪河、板桥河来水,北流,于小溪集西经花园湖闸注入淮河。 总集水面积 872 平方公里,来水区域主要为丘陵。1950 年大水,湖面积达到 105 平方公里,相应水位为 16.58 米,总滞洪量 2.64 亿立方米,常年湖面积 50 余平方公里。湖底高程 12 米,正常水位 13 米,湖面积 40 平方公里,蓄水量 0.35 亿立方米; 水位 14 米时, 湖面积 53.3 平方公里, 容积 0.85 亿立方米。 1952 年治淮工程计划纲要中,列为淮河中游蓄洪区之一,工程项目为&花园湖蓄洪 建闸工程&,在湖口建成花园湖闸,常年水位定为 14 米,容积 0.8 亿立方米, 湖面积 57 平方公里;计划蓄洪水位 17.5 米,蓄洪量 3.5 亿立方米,以削减淮 河洪峰,相应湖面积可达 127 平方公里。 1954 年大水,花园湖小溪集水位达 到 20.65 米,相应总容积 8.8 亿立方米,水面积达 174 平方公里,实际上起了 漫堤行洪的作用。从 1954 年起改为行洪区,湖口的沿淮行洪堤称晏小段。 湖 水呈绿黄色,透明度 0.5-0.7 米,pH 值 8.3,矿化度 213 毫克每升,为重碳酸 钙组I型水。水产丰富,盛产毛蟹,是国家四大湖泊淡水渔业开发研究基地之 一。具滞洪、行洪、灌溉、水产等综合效益。 2.5.2 地下水 市地处浅山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开发利用价值不大,不宜作为 城市供水水源。另外, 市属于郯庐断裂地震带经过区,也不允许大量开采地 下水。12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2.5.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市区位于 市城地堑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在120kpa/m2 以上,城北有砂砾岩、玄武岩出露,地耐力大于 200kpa/m2,规划区 内地层自老至新为: (1)治新世土金山组 Eit 砂砾岩和玄武岩在区中北部出露。 (2)中新世土 组 Nim 砂岩和砂砾岩含凝灰质和玄武岩砾局部见负荷变形,在老油厂、农机厂宿舍一带出露,厚约 10 米。 (3)早中更新世沉积(q1-2)主要由砂层和砂砾层构成,间夹粘性土层, 厚几十米,分布在毛巾厂一线以东的凹凸棒厂以西。 (4)晚更新世沉积(Q3)为含铁锰结构的粘性土层,全区分布广泛,厚 约几十米。 水文地质: 市区地下水不丰富,地下水位一般在地表 1.5 米以下。市区场地上部的粘土层中含水量较少,主要含水为玄武岸风化层中的裂隙水,一般 出水 5-20t/h,不宜大量开采;在浅层地下水中,含 Ca2+、Mg2+较高,一般在 低洼处,覆盖较厚时含水量较高。据推断在老油厂―靳郢―曹庄走向有一古河 道,含水量较高,水质较好,有一定开采价值。 2.6 地震烈度 根据安徽省地震局文件,该市抗震设防烈度定为七度。第三章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和规划3.1 垃圾清运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3.1.1 垃圾清运处理现状 市现有城区人口 17 万人,日均产生垃圾 150 吨,垃圾处理方式为露天 堆放,设施较为简易,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污染水 源,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周边居民意见大。兴建垃圾填埋场,采用先进的垃圾 处理方式已迫在眉睫! 市现有垃圾中转站 4 座:13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1、车站路垃圾中转站: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日清运垃圾 70 吨,配有一 辆垃圾清运车。 2、交通路垃圾中转站:为单吊斗式垃圾中转站,日清运垃圾 15 吨,工艺 落后、设备陈旧,需改建。 3、龙山路垃圾中转站:为集装厢式垃圾中转站,日清运垃圾 40 吨,配有 一辆垃圾运输车,设备老化,需改建。 4、池河大道东段垃圾中转站:为地坑式垃圾中转站,日清运垃圾 25 吨, 配有拉臂车一台。 现有简易垃圾场一处,距城区 15 公里,面积 200 亩,始建于 1998 年,在 明西办事处岳陈村境内。 3.1.2 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裸露的垃圾转动点,再由环卫车队每 日定时运至垃圾简易堆放场。其流程图如下:人力车收集人工装运中转站运至垃圾堆放场人工掩盖、灭蝇倾倒图 3-1 目前市垃圾处理流程图其中工艺流程的每个节点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情 况: 1、垃圾清运系统的基础设施薄弱,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 清发、清运机械少;生活辅助设施不足且不配套;环卫处目前尚用板车作为垃 圾主要的运输工具;仍有裸露的垃圾转运点,且数量过多。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目前生活垃圾只是简单堆放,垃圾堆场无 环保措施,已对水、气、土壤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主要表 现在裸露的垃圾、纸张和细小颗粒随风飘扬,影响市容环境;渗沥液污染堆场 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等。 3、安全性差。垃圾堆层产生的主要气体是 CH4 和 CO2,CH4 易引起自燃14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爆炸,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裸露的垃圾转运点不仅有碍市容市貌,垃圾二次污染严重。雨天污水 横流,夏季蚊蝇乱飞。且采用传统的人工劳作方式,费时费工。 3.2 环境卫生规划 3.2.1 规划目标 1、环卫设施布点应达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清洁环境的要 求; 2、环卫设施按规范化建立,对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做到回收利用、 衔接配套,利于环卫作业; 3、在规划期内城市垃圾的收集做到容器化,道路的机械清扫率达到 80%, 垃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并力争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4、创建优美、清洁、舒适的环境卫生城市。 3.2.2 环卫工程设施规划 1、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垃圾中转站实行容器化、密闭化,新增垃圾中 转站 4 座,同时改造原有的 4 座垃圾中转站,增加部分效率高、操作方便的设 备,设计转运能力为 30-50 吨/日,一般在居民区、工业区或道路交通便捷的地 段设置,采用封闭压缩集装箱式中转站;垃圾收集站设置于各乡镇及办事处, 处理量为 5-8 吨/日,共计 7 座垃圾收集站。 2、根据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划》 ,在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 足 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 市人民政府编制的《 市总体规市西北部建设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以满第四章4.1 工程建设的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早在 1992 年国务院就曾在《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 通知》中指出: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主要手段 之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保障。只有搞好城市生活垃 圾的清运和处理,才能为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 城市人民政府要重视城市垃圾处理工作, 要把它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15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列入政府领导的任期目标,要组织有关部门, 编制城市 (县城) 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计划, 并纳入城市 (县 城) 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计划, 落实实施计划和垃圾处理设施用地, 认真组织实施。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 按照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国务院有关 部门和各省区市政府迅速建立了领导协调机制,制订工作方案,紧急落实新增 4 万亿元中央投资安排工作。遵循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 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又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积极引导企业、银行和社会资金的要求, 正确把握投向,选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符合规划要求、前期工作完备、产业 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以带动设备、材料订货和土建安装工程,尽快 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拉动当前经济增长。 垃圾产业化: 据统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每年从垃圾中回收的价值已达 2500 亿美元。在我国,也不乏变废为宝、从垃圾堆里“淘金”的典型。以杭州为 例, 利用天子岭卫生填埋场的气体建成的沼气发电厂, 每年的发电量可达 1500 千瓦/时,上缴国税 120 万元,成功地实现了垃圾资源回收。另外,还有把臭 气熏天的垃圾变成抢手的有机肥的新昌绿洲生态环保有限公司, 其产品供不应 求,效益很好。 然而,由于处理方式简单,我国全年在垃圾中扔掉的可再生资源价值仍高 达 250 亿美元。我省的生活垃圾中,估计有 30%至 40%的垃圾是可以再利用 的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是一笔潜藏的巨大财富。 事实上,谁都在掂量着这个巨大的市场。全国 664 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每年达 1.5 亿吨,真正达到处理标准和资源化利用的比例不足 10%。杭州锦 江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垃圾处理是一个效益长远且稳定的行业,一般希望 十年左右收回投资,投资回报率达到 10%。 随着 市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大量增加,生活垃圾产量也随着迅速增加。据统计, 市 、200816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垃圾产量分别为 4.9412 万吨、5.2013 万吨、5.475 万吨。与逐年增加的垃 圾常量相对的是 市垃圾处理的不足。目前 市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简单落后,仅用推土机对堆放的垃圾进行平整,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 城市卫生以及人民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尽量使城市生活垃圾做 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 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目前正在下大力气改变生活垃圾处理 现状,进行了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制定了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发 改委、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并齐心协力抓紧落实。 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区垃圾量 也不断增加,目前垃圾的处理方式和处理能力既无法满足城区垃圾处理的需 求,也不符合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垃圾场周 围的环境卫生和人民身体健康。为有效地控制城区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尽量使 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兴建符 合建设要求的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不仅需要解决城区及部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的最 终出路问题,同时还需新建垃圾中转站,新增部分垃圾运输车辆,从而较为彻 底地解决城区垃圾的消纳出路问题。 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既增强了城市载体功能,完善了城区基础设施,净化 美化了城区,又为城区人民创造了洁净优美、生态健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使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理,真正做到“无害化”。不仅 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可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加快了市容景观和城市基础 设施的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加速 市经济的发展。4.2.1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是满足城区居民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 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垃圾产量也在不断增多,而目前“垃圾在城中,城在垃圾中”的状况显 然已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4.2.2 是 市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的需要17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兴建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市城区生活垃圾的消纳出路,增强市的城市载体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还可以美化城区,为城区人民创造洁净优美、 生态环保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改善投资环境, 因此, 本工程的建成必将会促进 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根据国家计委[ 号文,各地迅速实施垃圾产业化的政策要求和垃 圾运输处理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标准要求,兴建 市垃圾填埋场已经势在必行,该项目实施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2.3 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 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其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也迅速增加。目 前, 市城区总人口已超过 17 万人,市区各项经济指标正在以一种良好的势 头迅猛发展,城区生活垃圾的消纳处理和处置方式已较为明显地成为制约着 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 建设的需要。生活垃圾处理只是采取简易堆放处理,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渗 滤液未进行收集处理直接排放,最终流入附近的沟渠,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卫 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 使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 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兴建 垃圾填埋场位于 市城区的环境卫生质量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市西北的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地理位置较好, 市城区的生活环境,属山谷地形, 适合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 有利于改善提高城区的总体环境质量,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促 进本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3 工程建设的可能性 4.3.1 地理位置优越 拟建的垃圾填埋场地形有一定的优势,山谷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库容,同 时施工较为方便。 4.3.2 场址状况良好 该址位于桥头镇紫阳林场,属山谷型,地处女山湖支流水系和花园湖支流 水系分水岭边缘,渗沥液经过处理达标后将排入花园湖最终进入淮河。18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4.3.3 外部条件 (1)供电条件:来源于桥头镇的高压线能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同时为了本工 程的顺利运行需在填埋场设置柴油发电系统作为备用。 (2)供水条件:根据对周围村庄取水情况的调查,本工程设计可借鉴他们的取 水经验,采用打井取水的给水方案。 (3)其它条件:.填埋场区为林地;拟建填埋场区距人畜居栖点 1000 米以外, 不需进行居民拆迁; 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不会对城区大气造成污染;填 埋场需拓宽和新建部分路段。 4.3.4 其他条件 市的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上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对 市的垃圾处理工程非常关注, 不断对 上的支持。目前 市的垃圾处理工程的建设给予政策市政府正在全力改变垃圾处理现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办法,并齐心协力抓紧落实,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同时,目前我国的垃圾 填埋技术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和实践可供借鉴。以上所有因素,均给 本工程的设施提供了组织、资金和技术上的可靠保证,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 供可能。 本工程建设得到组织上、政策上、资金上和技术上的可靠保证,使得本工 程的设施和运行成为可能。第五章5.1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概况处理工艺选择垃圾处理方法有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热解法、蚯蚓分解等, 但当前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焚烧、卫生填埋、堆肥三 大类,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当前正在研究和试用的其他方 法还有水解、分解、压缩、打包及分选回收资源等。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垃圾 焚烧、填埋、堆肥三种垃圾处理方法均有一些应用,其应用情况见表 5-1。 表 5-1 发达国家三种垃圾处理方法应用的比例(%)19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表 5-1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主要还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但进入 80 年代后,这些国家发现如继续采用卫 生填埋,垃圾将无法消纳,转而相继采用焚烧法和堆肥法处理垃圾。进入 90 年代后,很多采用堆肥工艺的垃圾处理场出现了堆肥难以找到出路,长期堆放 在场内, 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出现。 而焚烧法所具有的减容能力大、 处理能力强、 处理彻底、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起步较晚,垃圾处理的技术标准、规范、法规 和条例都还处于开始阶段。近年来在推广应用卫生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等 方面都有了成功的典型经验和工程实例。但是还存在工程经验较少,特别是工 艺设备还不成熟, 不能配套, 专业化的生产厂家太少, 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财政比较紧张,所以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主 要采用填埋法。相当部分的填埋场主要采用天然坑、沟废弃矿井、采石场等裸 露堆置,由于没有采用有效的工程防渗措施,导致填埋场周围的环境污染。最 近几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垃圾处理方面的法规、条令、标准、规范,投 资建设了一大批垃圾处理工程,三种主要处理方法的工程都有,其中卫生填埋 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 深圳下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20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场、广州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等;焚烧法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深圳垃圾焚烧 场(采用日本进口设备) 、乐山市凌云垃圾焚烧场、北京昌平县垃圾焚烧场(采 用国内自行研制的设备)等;堆肥法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无锡机械化堆 肥场、常州间歇式好氧堆肥场、天津简易高温堆肥场等。 5.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简介及比选 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最常用的有焚烧、 填埋、 堆肥三种方法。 5.2.1 焚烧法 焚烧处理是通过高温燃烧,将一切有机物变成惰性残余物。 焚烧的重要特点, 就是高温无害化和大量迅速的减容减重能力。 其技术要求是,原生垃圾先经分选 处理,将砖石、金属、尘土等大量无机物分选出来,然后将全部剩余物送进焚烧 炉内焚烧,烟气需经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灰渣可做灰肥或填埋,燃烧的热能加以 利用。焚烧法具有无害化程度最高、减容量最大、占地最少等优点,并且焚烧产 生热能可以利用。焚烧法的缺点是投资较大,日常运转费用较高, 焚烧法要求 每垃圾平均低位热值高于 5000kJ/kg。 5.2.2 填埋法 填埋法是将垃圾送往选定的地点进行填埋,使其埋入地下经过相当长的时 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分解后,达到稳定,最后再利用其场地。填埋法的技术要 求是:足够大的场地、场地底衬必须作防渗处理,同时必须修建相应的污水(渗沥 液)处理设施和沼气导出及处理系统。 填埋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能力大,不受垃圾成分和季节因素的影响,运行费 用低。缺点是,要占用大量土地,特别是在城市附近难以选定合适的足够填埋十 年以上垃圾量的场地,建场投资大,同时垃圾填埋处理如果设施与管理不完善会 随之带来渗沥液污染地下水、 土壤以及废气和恶嗅污染问题。 据统计,全世界发 展中国家的垃圾填埋场,符合卫生填埋标准规定的仅占 10%。 5.2.3 堆肥法 堆肥法是将原生垃圾中的生物有机质与一定比例的原无机物混合,控制一 定条件,让其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其可 降解的成分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成为可施用于农田的土壤改良剂,亦可进一步 加工成有机复合肥。21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堆肥法的主要优点是,堆肥可作为产品,有一定经济效益,投资和运行费用较 低。其缺点是只能处理有机生物垃圾,堆肥发酵受季节等因素影响大,堆肥销路 问题。因此弄不好将会造成严重包袱。 这三种处理方法的特点比较情况见表 5-2。 表 5-2 项目 焚 烧 焚烧、填埋、堆肥三种方法比较 方 法卫生填埋 高温堆肥 技术可靠性 可靠 可靠 可靠 操作安全性 好 较好、注意防火、防爆 好 占地 小 大 中 较困难、需防止地下水 较易、对周围有一定的 容易、可靠近市区、 选址条件 和地表水受污染、远离 气味影响、须避开居住 运距近 市区、运距远 密集区、运距较远 要求垃圾中含有的生 对垃圾热值有要求, 对垃圾组成无严格要 适用条件 物可降解的有机物应 热值应大于 求、适用范围较广 5000kJ/kg 大于 40% 少量残渣需作处理, 最终处理 无 非堆肥物需作处理 占初始垃圾的 10%--20% 热能或电能容易为 沼气可供市场使用、土 需采取多种措施落实 资源化 市场采用 地可恢复利用 堆肥市场 无害化 彻底 可以 可以 最大,可减量 减量化 可减量 25―45% 80―90% 运输距离 中 中 最远 建设周期 最长 长 短 投资 较高 较低 中 处理成本 较高 低 较高 管理水平 较高 一般 较高 有可能,应采取防护措 地表水影响 无 无 施防止污 有可能,应采取防护措 地下水影响 可能较小 可能性较小 施防止污 烟气需处理后达标 对产生的沼气需利用 大气污染 排放, 否则会污染 可能产生臭味 处理, 否则会污染大气 大气 可能对施肥的土壤造 对填埋区的土壤可能 土壤污染 无 成污染,需控制堆肥中 产生污染 的有害物质含量 在这三种方法中, 堆肥工艺的垃圾处理场,普遍存在堆肥难以找到出路,22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长期堆放在场内,污染环境的问题又出现。 焚烧法具有无害化程度最高、 减容量最大、占地最少等优点,并且焚烧产生热能可以利用,为此,虽然焚烧法 从 90 年代开始受到国济发达国家的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现代卫生填埋工 程仍然是世界各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 而且就城市生活垃圾最终处 置而言,卫生填埋是唯一重要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置的 最终手段,每个国家和每个地区都要采用,如日本、瑞士、和丹麦这样土地紧 缺的国家,填埋的比例也还要占 20%以上,而一些国土较大的工业发达国家, 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填埋处理的比例都占到了 50%以上,英国甚至达到了 85%。加之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财政比较紧张,所以目前我国垃圾 处理主要采用卫生填埋法。 5.3 处理工艺的确定 随着 市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能源结构同时也将发生变化,居民生活气化率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 生活垃圾的成份将发生变化,无机物含量会相应降低,有机成份在逐年增长。 由于缺少生活垃圾成份长期的实测数据,现参照 市现状生活垃圾组成成份,并考虑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份发生的相应变化,来预 测
年 市生活垃圾组成的成份,预测结果详见表 5-3。表 5-3市生活垃圾成份预测表 其它 (5%)有机物(42%) 无机物(36%) 可回收物(17%) 动物性 植物性 煤渣灰土 陶瓷砖瓦 塑胶 纸张 纺织物 玻璃 金属 (10%) (32%) (20%) (16%) (1%) (3%) (4%) (8%) (1%) 3 市垃圾平均容重为 0.54t/m (非压实),平均含水率为 40-45%。由上表可 以看出, 市生活垃圾特点是:有机物含量不太高,这与 市较低的气化率有关;可燃物(纸类、竹木等)含量低;垃圾收集仍为混合收集,致使垃圾成分 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季节波动。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和利用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垃圾的数 量、成分、和性质,同时考虑地区的特点、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 结合 市的实际情况, 市的城市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建设资金不足,23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加之生活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垃圾的热值不够,所以不宜采用投资高,运 行费用高的焚烧工艺。由于 市城区居民气化率不高,城区生活垃圾中煤灰含量较高, 加之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堆肥产品市场有限, 所以堆肥处理也不可取。 填埋处理作为垃圾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着重要地位, 目前仍然是我国垃圾处理 的主要方式,因此本工程推荐采用卫生填埋法。第六章6.1 场址选择的基本条件场址选择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CJJ17-2004)和《城市生活垃 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 号)等有关要求,作为生 活垃圾处理场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好,交通便利,运距较短,供水、供电条件较好; 2、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且距人畜居栖点 500 米以上; 3、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下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在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协调一致;24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5、选址区要有足够的用地,最好有可利用的大型洼地、废坑、自然山谷 等,尽量不占用良田耕地; 6、在城市供水地下水取水点的保护范围之外; 7、远离风景游览区; 8、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减少垃圾填埋场工程投资和垃圾处理 成本。 以上原则相辅相成,但主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角度考虑 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其中安全原则是选址的最 基本原则。 6.2 场址说明 为确定本工程的建设地点, 市市容、建设、发改委、土地、规划、环保 等部门和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遵循以上选择原则, 在 市城区西北部山洼及城区东部初选了二个可用作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场址。具体位置见附图,各场址的 主要特点如下: (1)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场址 该片选址位于 市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距离市区约 23km,现为“簸箕形”山谷形场地,非良田耕地,占地面积 320 亩,自然水系属于花园湖流域, 水流方向自南到北流向,流入花园湖进淮河。周边 3 公里范围内有 3 个村庄: ①大邢庄:距场地 1.5 公里,500 户,人口 2000 人;②邓庄:距场地 2 公里, 100 户,300 人;③火烧营:距场地 2.5 公里,100 户,320 人。垃圾处理场可 复盖 市区、7 个镇及三个办事处。该场地高差约为 15 米,地形较好,能做到 分区填埋,排水通畅,现为林地,征地争议小,无居民拆迁压力,建设成本低; 周围自然村离之较远,项目建成后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较小。 (2)城区东部的鲁南片场址 该片位于龙水路原鲁西大闸村处西侧,距离龙水路约 500 米,距离 309 省 道约 3.5 公里,距离 市区约 25 公里,占地面积 150 亩,自然水系属七里湖流域,水流方向至西到东北方向,经涧溪窑厂附近朝阳河入七里湖进淮河。属于 山谷低洼地形,四周最近距离北侧岗头原鲁西小学 100 米(没有使用) ,南侧 宋庄 500 米(隔小山头) ,东侧大闸居民区 1000 米,西侧楚郢 3000 米。按半25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径 40 公里计算,可复盖市区,自来桥、涝口、白沙王、涧溪、鲁山、官山、三关、石坝、包集、津里、女山湖、邵岗、大郢、苏巷、明东、明南、明西、 马岗、管店等乡镇点。该地块占地面积小,填埋场库容较小,填埋场使用年限 短,而且距离县城较远,运输成本较大,供电、供水条件较差,项目建设成本 较大。 6.3 场址比选 紫阳林场场址与鲁南片场址比较见表 6-1。 表 6-1 项目 垃圾运距 填埋库容 服务年限 占地面积 居民拆迁 占地类别 供水条件 需修建进场公路 起始填埋标高 终场填埋标高 渗沥液处理规模 调节池容积 填埋场场址方案比较表紫阳林场场址 鲁南片场址 备注 23km 25km 前者优于后者 3 3 200 万 m 100 万 m 前者优于后者 15a 10a 前者优于后者 320 亩 150 亩 无居民拆迁 90 户 前者优于后者 林地 林地及耕地 前者优于后者 自备水源井 自备水源井 6km(需改造) 8km(需改造) 45m 50m 75m 70m 3 150m /d 80m3/d 0m3 对周围环境影响 离居民区较近, 对周围 对周围环境影响 前者优于后者 相对较小。 环境有较大影响。 本场址更加适合 本场址总体情况较前 总体评价 作为垃圾填埋场 者差 经两个场址的比较, 本次可研推荐城区西北的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场 址作为 下: 表 6-1 填埋区各标高段的库容分布情况表 库容(万 m3) 14 23 40 55 43 30 累积库容(万 m3) 14 37 77 132 175 205 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地点,该厂址库容按照平均断面法估算如标高(m) 面积 (万 m2) 高度(m) 45-50m 2.8 5 50-55m 4.5 5 55-60m 8 5 60-65m 11 5 65-70m 8.6 5 70-75 6 5 6.3.1 项目选址处的地质条件26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初勘)钻探、原位测试资料,完成勘探孔 5 个,总进尺 20.00 米,其中静探孔 2 个、进尺 12.20 米,钻孔 3 个、进尺 7.80 米。根据初勘相关内容可知,本工程土壤层渗透系数在 3.0× -5 10 -2.0× -6 cm/s 之间。 10 依据外业试验成果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分述如下: ①层:耕土层(Qml) ,松软状,含植物根茎,层厚 0.40-0.70m、层顶高程 41.10-66.70m。 ②-1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Q4al+dl),灰棕色,软塑状、含坡积风化物。该 层埋深 0.40-0.70m,层厚 0.80-2.10m,层顶标高 39.60-50.80m。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 力一般值 Ps=0.78-1.11Mpa,平均贯入阻力 Ps=0.95Mpa,标准贯入击数一般值 N=2.5 击/30cm。 ②-2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Q4al+dl),黄褐夹灰色,软塑状、含坡积风化物。 该层埋深 0.40-2.70m,层厚 0.60-2.50m,层顶标高 41.70-66.10m。 静力触探比贯入 阻力一般值 Ps=1.57Mpa,标准贯入击数一般值 N=4.0 击/30cm。 ②-3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Q4al+dl),黄褐色,可塑状、含坡积风化物。该 层埋深 2.20m,层厚 1.60m,层顶标高 38.00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一般值 Ps=1.82Mpa。 ②-4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Q4al+dl),黄褐色,硬塑状、含坡积风化物。该 层埋深 3.80m,层厚 2.40m,层顶标高 35.60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一般值 Ps=3.98Mpa。 ③层: 全风化石英角斑岩层(K2),灰棕色,硬,锤击反弹。 该层埋深 0.40-1.60m, 层 厚 0.40-0.60m, 层 顶 标 高 35.20-65.70m 。 静 力 触 探 比 贯 入 阻 力 一 般 值 Ps=14.86-16.19Mpa, 平均贯入阻力 Ps=15.5Mpa, 标准贯入击数一般值 N=36-40 击/30cm,标准贯入击数平均值 N=38.7 击/30cm。 天然地基设计参数: 综合分析外业测试成果, 拟建场地地基岩土层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fak 及压缩摸量 Es 值如下: ①层:松软状的耕土,不能做天然地基使用; ②-1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fak=80Kpa ②-2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fak=120Kpa27Es=5.0Mpa; Es=7.0Mpa;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②-3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fak=180Kpa ②-4 层:粉质粘土混风化层:fak=250Kpa ③层:全风化石英角斑岩层:fak=300Kpa 6.3.2 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优点 1、场地大、地形好Es=9.0Mpa; Es=12.0Mpa; 压缩性小。该选址地点处的空地面积大,高差较大,四周地形多山坡,而且植被多, 可以减少垃圾填埋所产生的污染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周围群众少 该选址处周围的居民很少,500 米内无居民,所以不会因为垃圾填埋场所 产生的渗滤液以及废气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3、属山谷地形,本身已形成了一定的库容,同时施工较为方便。 4、符合城区总体规划:按照城区规划, 城区西北部,不影响城区发展。 市将向东南发展,该场址处于第七章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7.1 垃圾量预测及设计规模的确定 7.1.1 服务范围、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口 1、 市垃圾处理场的设计服务范围为 市城区及周边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古沛镇,桥头镇,潘村镇,苏 巷镇,石坝镇,城西办事处及明东办事处。设计服务人口以《 市城市总体规划》 中确定的规划人口规模及服务范围内的各个乡镇人口为依据: 2011 年服务 范围内的人口基数为 24.8 万人,2020 年 35 万人。 2、服务对象是: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商业、集市垃圾、 街道清扫垃圾和公共场所垃圾等。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 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28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3、预测年限 本工程规模从 2011 年开始计算,预测年限为
年。 4、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指标 根据不同规划期内的规划人口和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指标来预测 市总的生活垃圾产量。 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 500 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 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在 0.8~1.4kg/人? 左右,大中城市约 d 在 0.80~1.1 kg/人? 左右,垃圾容重 0.4~0.6t/m3。目前人均日产垃圾量约为 d 1.0kg/人? 日,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逐渐变化,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也将 有相应的改变。影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组成的特性的变化因素很多,例如人口 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燃料结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料电气化的普及,商贸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垃圾 成分构成将要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动物、植物、塑料、纤维、金属、玻璃等 可腐有机物、可燃物、可回收物含量逐年上升,而灰土、陶瓷砖瓦等无机物相 对逐年减少, 并逐步趋向稳定。 本报告按 从 1.1kg/人? 逐步下降到 0.95kg/人? d d。 7.1.2 生活垃圾产生量设计规模 根据 市总体规划, 市目前仅考虑采用单一卫生填埋方式处理城市生活 市人均日垃圾产量逐年减少的趋势,垃圾,服务区生活垃圾清运率从初始进场年的 95%逐渐增加到 100%。垃圾的 增长与人口的增长是同步的,因此本工程拟采用人口增长率来预测垃圾量。根 据对 市的人口预测,垃圾压实度按 0.90 吨/m3,垃圾覆盖土综合用量按填埋 体积的 12%考虑。 根据各乡镇的规划文本及实际情况,目前各乡镇人口统计见表 7-1。 表 7-1 序号 1 2 3 4 5 6 7 各乡镇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称 城西办事处 明东办事处 古沛镇 桥头镇 潘村镇 苏巷镇 石坝镇29镇区人口数量(人) 35
备注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8 47512 总计 各乡镇
年逐年生活垃圾产量及垃圾填埋累计体积预测见表 7-2, 市城区
年逐年生活垃圾产量及垃圾填埋累计体积预测见表 7-3。30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表 7-2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年份 13 16 19 22 25 年末人口
61.24 50.97 53.38 68.68 97.08 38.79 53664.7 人均产量 (kg/人?d) 0.7 0.7 0.7 0.7 0.7 0.65 0.65 0.65 0.65 0.65 0.6 0.6 0.6 0.6 0.6各乡镇
年逐年生活垃圾产量及垃圾填埋累计体积预测表。 垃圾总量 (t/d) 33.60 33.87 34.14 34.41 34.69 32.47 32.73 32.99 33.25 33.52 31.19 31.44 31.69 31.94 31.94 清运率 0.95 0.95 0.95 0.95 0.95 0.96 0.96 0.96 0.96 0.96 0.97 0.97 0.97 0.97 0.97 垃圾总量 (t/d) 31.92 32.18 32.43 32.69 32.95 31.17 31.42 31.67 31.92 32.18 30.25 30.50 30.74 30.98 30.98 压实密度 垃圾总量 覆盖土量 合计体积 累计体积 (万 m3) 1.45 2.91 4.38 5.87 7.37 8.78 10.21 11.65 13.10 14.56 15.93 17.32 18.71 20.12 21.53 垃圾总量 (t/a) 44.01 32.66 76.83 59.59 45.28 30.71 09.52 11309.52(kg/m3) (万 m3/a) (万 m3) (万 m3)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1.29 1.30 1.32 1.33 1.34 1.26 1.27 1.28 1.29 1.31 1.23 1.24 1.25 1.26 1.26 0.16 0.16 0.16 0.16 0.16 0.15 0.15 0.15 0.16 0.16 0.15 0.15 0.15 0.15 0.15 1.45 1.46 1.47 1.48 1.50 1.42 1.43 1.44 1.45 1.46 1.37 1.39 1.40 1.41 1.4131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表 7-3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年份 13 16 19 22 25 年末人口 000 233.2
370389 人均产量(kg/ 人?d) 0.9 0.9 0.9 0.9 0.9 0.85 0.85 0.85 0.85 0.85 0.8 0.8 0.8 0.8 0.8市城区
年逐年生活垃圾产量及垃圾填埋累计体积预测如下表 垃圾总量 (t/d) 180.00 188.10 196.56 205.41 214.65 211.85 221.38 231.35 241.76 252.64 248.48 259.66 271.34 283.55 296.31 清运率 0.95 0.95 0.95 0.95 0.95 0.96 0.96 0.96 0.96 0.96 0.97 0.97 0.97 0.97 0.97 垃圾总量 (t/d) 171.00 178.70 186.74 195.14 203.92 203.38 212.53 222.09 232.09 242.53 241.02 251.87 263.20 275.04 287.42 压实密度 垃圾总量 覆盖土量 合计体积 累计体积 (万 m3) 7.77 15.88 24.37 33.23 42.49 51.73 61.38 71.47 82.01 93.03 103.98 115.42 127.37 139.87 152.92 垃圾总量 (t/a) 23.68 25.88 32.57 63.82 23.72 31.38 391.36 (kg/m3) (万 m3/a) (万 m3) (万 m3)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6.94 7.25 7.57 7.91 8.27 8.25 8.62 9.01 9.41 9.84 9.77 10.21 10.67 11.15 11.66 0.83 0.87 0.91 0.95 0.99 0.99 1.03 1.08 1.13 1.18 1.17 1.23 1.28 1.34 1.40 7.77 8.12 8.48 8.86 9.26 9.24 9.65 10.09 10.54 11.02 10.95 11.44 11.96 12.49 13.0632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公式:yt = yo(1+R)t yt ----为t年的 市人口R ---- 市年平均人口增长率 yo ----为本年的 t----为年限 7.1.3 设计规模 由
年 市生活垃圾产量及垃圾填埋累计体积预测表可知, 依据 市生活垃圾填 市人口数所选填埋场场址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及经济合理性,确定埋场设计年限为 15 年( 年) ,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14 万 t,垃圾 填埋所需库容为 200 万 m3,并以此规模设计填埋场相应构筑物。本工程计划 在 2011 年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约为 320 亩;起始处理规模为 203t/d,平均 处理规模为 256t/d,服务年限约 15 年。本工程分两区,当一区填埋标高达到 60 米时即开始向二区填埋, 直到整个场区趋于平缓, 然后再整体向高空发展至 填埋标高为 75 米,即可满足本工程在服务年限内的需要。 7.2 项目组成及其主要建设内容 7.2.1 项目组成 本工程由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以及卫生填埋场组成。卫生填埋场由主体工 程、配套工程和生活管理与服务设施三大部分组成。 7.2.2 填埋场主体工程 本工程的主体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坝体工程,防渗工程,填埋摊铺和碾压 设备,挖运土及消毒、杀虫设备,场区道路,水土保持,渗沥液的收集、处理 和排放,填埋气体的导出和处理,雨水和地下水的导排,防火及绿化隔离带, 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监测井工程等。 7.2.3 填埋场配套工程, 本工程的配套工程包括进场道路,供配电工程,给排水工程,机械维修、 消防、通信、冲洗和洒水设施等。 7.2.4 填埋场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辅助工程 本工程的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辅助工程包括办公楼、 食堂和浴室等。 7.2.5 垃圾收运系统工程设计(详见第八章工程设计方案 8.1 小节)33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立安全、卫生、高效的垃圾运输系统,实行垃圾从收集点至垃圾中转站、 垃圾中转站至填埋场的运输密闭化和卫生化。 根据《 市总体规划》 ,在改造 市城区原有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再新建4 座垃圾中转站,每座中转站服务面积为 2-3 平方公里;同时在各乡镇均新建 垃圾收集站。其分布情况见表 7-4: 表 7-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本项目拟建垃圾中转站一览表 数量 1座 2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占地面积(m2) 处理能力(t/d)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40 40 30 50 30 40 40 5 5 5 5 5 5 8 备注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造 改造 改造 改造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名称 工业园区中转站 城东新区中转站 金达路中转站 车站路中转站 交通路中转站 龙山路中转站 池河大道东段中转站 城西办事处收集站 明东办事处收集站 古沛镇收集站 桥头镇收集站 苏巷镇收集站 石坝镇收集站 潘村镇收集站34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八章8.1 垃圾收运系统工程设计 8.1.1 垃圾收集方式 8.1.1.1 垃圾收集方式工程设计方案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贮存和运输是垃圾处理系统的起始环节,其耗资最 大,操作过程也最复杂。据统计,垃圾收运费要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 60%~ 80%。城市垃圾收运的原则是:首先应满足环境卫生要求;其次应考虑在达到 各项卫生目标时,费用最低,并有助于降低后续处理阶段的费用。因此,必须 科学的制定合理收运计划、提高收运效率。 城区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既要方便居民使用,又要不影响城市卫 生和景观环境。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点也暂不考虑垃圾的分类收集。近期将所有 开放性垃圾池立即逐渐拆除,并在次要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按服务半径 70m 设置符合环卫要求的垃圾箱;在规划新建住宅时,多层住宅一般按每 4 幢设置 一个垃圾箱,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以方便居民使用,减少垃圾二次污染。 8.1.1.2 城市生活垃圾的贮存管理 虽然要求垃圾处理是日产日清,但由于城市垃圾产生量的不均性和随意 性,以及对环境部门收集清除的适应性,需要配备城市垃圾贮存器。这就要求 设计者和当地环卫部门配合, 选择合适的垃圾贮存容器, 规划容器的放置地点, 设置足够的容器数量。 1、垃圾贮存容器 (1)家庭现在一般使用塑料垃圾筒、塑料袋和纸袋。 (2)单位公共贮存可用垃圾房、活动式带车轮的塑料垃圾筒、车式集装 箱等。 (3)商业部门可以全用大型塑料袋、纸袋,但以带架式较方便。 (4)街道贮存箱,即果皮箱应以经济、美观、实用为准,现以不绣钢的 较为多见。设置间距:商业大街 20~30m,交通干道 40~80m,一般道路 50~ 100m。如有条件也可设置可以区别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简易塑料果皮箱。 2、垃圾容器间35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市中心城区以外未设垃圾中转站的居民生活小区,可设置符合前述卫 生标准的垃圾容器间, 收集的垃圾由后装压缩式自卸垃圾车运往垃圾中转站或 直接运往垃圾填埋场。 3、关于垃圾的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许多有用的资源,但从 析调查可知,现在 市城区生活垃圾成份分市城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分较少,仅 10~11%,主要成分为纸、塑料膜、废布料、玻璃,并且经过多次翻拣后,可回收物不多, 而垃圾的分类收集应视情况逐步实施。 8.1.1.3 收集次数和时间 城区垃圾应及时收集,日产日清。一般住宅区的垃圾应安排在白天收集, 以免影响居民休息和学生学习;商业区应安排在晚上进行,此时行人和其他车 辆少,可加快收运速度。 8.1.1.4 收集、贮存、运输和线路规划 市垃圾处理场设计服务范围为 办事处。 市城区生活垃圾从最远点收集开始到运抵填埋场, 总运输里程约 23km, 目前垃圾产量有 150 吨/天,对一个中小城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为节 约运输成本,将在市区新建 4 座中转站,每座中转站处理能力为 30-40t/d 的压 缩式垃圾中转站,同时对原有 4 座中转站进行改造,改造后每座处理能力为 30-50t/d;在各乡镇及办事处新建 7 座垃圾收集站,每座收集站处理能力为 5-8 t/d。建成后对现有垃圾收集路线逐步进行调整,找出最经济合理的方案,保证 各线路紧凑、不重复,各线作业量平衡,还能避开交通高峰时间和繁忙街道。 8.1.2 垃圾中转站设计 根据《 市总体规划》以及我单位了解的实际情况, 市需改造原有的垃 市城区及周边的五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圾中转站和新建部分垃圾中转站以满足填埋场服务期内的转运要求, 改造的中 转站和新建收集站情况见表 8-1。表 8-1本项目拟建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一览表36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名称数量 1座 2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占地面积(m2) 处理能力(t/d)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两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200(单层) 40 40 30 50 30 40 40 5 5 5 5 5 5 8备注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造 改造 改造 改造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工业园区中转站 城东新区中转站 金达路中转站 车站路中转站 交通路中转站 龙山路中转站 池河大道东段中转站 城西办事处收集站 明东办事处收集站 古沛镇收集站 桥头镇收集站 苏巷镇收集站 石坝镇收集站 潘村镇收集站 1、中转站主要设计参数根据《城市垃圾中转站设计规范》CJJ47-91 第 2.2.4 条,考虑中转站的服 务半径: (1)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中转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0.5km。 (2)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中转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km。 考虑街道弯拐、 服务区域难免交叉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 市城区实际情况,拟定场址。 新建 7 座垃圾收集站及 4 座中转站同时对原有 4 座中转站进行改造, 其总转运能力可达到 348t/d。 2、中转站及收集站设备配置 ①可卸式垃圾集装箱:共 8 座中转站,收集站共 7 座,每座中转站配置 2 只集装箱,共 30 只。集装箱主要尺寸为:长× 高(mm) 宽× :3100× 2200× 1320, 内部容积:8.4m3。 ②HHJ120YSJ 型垃圾压缩机: 压缩机的作用是松散的生活垃圾通过压缩压 入集装箱内。 每座垃圾中转站配置 1 套压缩机, 8 套。 共 收集站不设置压缩机。 ③配套设施:除主体设备外,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需要的配套设施如下: 洒水车(东风小霸王洒水车(欧Ⅱ))共 15 辆;扫路车(东风小霸王扫路车)共 15 辆;铲车(ZL-04 型)共 2 辆;吸粪车(东风多利卡(欧 II) )共 2 辆;通 风、脱臭系统;配备场地冲洗设备。37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中转站及收集站主要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 表 8-2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可卸式垃圾车 集装箱 垃圾压缩机 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主要设备表 规格、型号 HHJ5091ZXX(6 吨) 3100× 2200× 1320(mm) HHJ120YSJ 单位 辆 个 台 数量 15 30 86、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其他设施 场内地坪、道路:由于站区占地面积小,地坪与内道路一并考虑,采用砼 路面结构;绿化:站区内加强绿化工作,美化中转站的工作环境;消防:中转 站及收集站属戍类生产类别, 建筑耐火等级一、 二级, 需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 7、垃圾中转站的环境保护 本项目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防止二次污染:场址的选择和总图布置上: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离开居民区,并布置在下风向和不影响周围环境的 地方;垃圾中转站及收集站均应选在有自来水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洁和冲洗; 建筑设计中均要考虑清洁和冲洗的方便,并便于保洁;厂房和地坑内部均要设 置大功率的机械排风,臭气能排到距地 15m 左右的地方,并迅速扩散;选择 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噪声污染;设置喷药设施,以消除蚊蝇 滋生。 8、辅助工程 1、供电 由市政公用电网接入,站内设变电站及配电系统 2、供水条件 中转站及收集站共 15 座,其中 8 座中转站,7 座垃圾收集站,每座中转站 及收集站用水从市政管网接入。每座中转站及收集站用水量包括场地冲洗水、 洗车用水、绿化用水、生活用水等,其计用水量约 4m3/d。 3、排水条件 中转站及收集站共 15 座,其接入站外市政污水管道排出,每座中转站及 收集站场地冲洗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共计约 3m3/d。 8.2 填埋工艺方案的选择38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工艺方案一般可分为五种类型。 8.2.1 普通厌氧型填埋工艺 普通厌氧型填埋工艺是垃圾填埋工艺的原始雏形,工程设施简单,填埋作 业简便, 没有垃圾填埋渗沥液和气体的排渗导气系统, 不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 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和危害,该工艺方属淘汰工艺。发达国家已见不到这类垃圾 填埋场,国内原早期建设的垃圾填埋场还有在使用。 8.2.2 厌氧型卫生填埋工艺 厌氧型卫生填埋工艺,是在普通厌氧型填埋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加 了简易的垃圾填埋渗沥液和气体的排渗导气系统, 但仍然不符合环保和卫生要 求,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和危害。发达国家已不使用这类垃圾填埋场,国内原有 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属该类型。 8.2.3 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 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是遵照国家标准 GB1《生活垃圾填 埋污染控制标准》 、国家建设部建标[ 号《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 项目建设标准》 和国家建设部 CJJ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制定的填埋工艺。工程设施完备,有健全有效的垃圾填埋渗沥液和气体的排渗 导气系统,环保和卫生标准高,可有效地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和危害。同时还具 有填埋作业简便, 投资较少的优点。 发达国家目前均普遍使用这类垃圾填埋场, 国内的广州、深圳、杭州、长沙和南昌等城市垃圾填埋场均属该类型。本省的 合肥、芜湖、亳州城市也是采用此类工艺方案。 8.2.4 准好氧型卫生填埋工艺 准好氧型卫生填埋工艺,其填埋场内部通气管路多,使填埋垃圾处于准好 氧状态,垃圾腐熟速度较快,因此该类填埋场的渗沥液中有机物浓度比改良型 厌氧卫生填埋的稍低。但是该工艺作业繁杂,投资较高,很少使用。 8.2.5 好氧型卫生填埋工艺 好氧型卫生填埋工艺,其填埋场内部通气管路多,同时增加了机械送风系 统,使填埋垃圾处于好氧状态,垃圾腐熟速度快,卫生条件较好,因此该类填 埋场的渗沥液中有机物浓度低,在干旱地区可不用建设渗沥液处理系统。但是 该工艺不仅作业繁杂,投资较高,而且该项工艺目前还不成熟,尚处于研究试39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验阶段。 从上所述可知,改良型厌氧卫生填埋工艺,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工程成熟而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符合国家先行标准和规范要求。因此本工程 推荐使用此工艺。 8.3 推荐工艺方案的工程设计 8.3.1 填埋工艺 填埋场的填埋工艺包括: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三个主要 工艺过程。 来自城区的生活垃圾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单 元作业点卸车,然后用填埋机械摊铺、往返碾压。往返碾压作业要分层进行, 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 50cm。当压实厚度达到 2.3m 时,覆土 20cm,以构成一 个 2.5m 后的填埋单元。一般一天为一个填埋单元,以便逐日覆土。多个填埋 单元组成 2.5m 后的单元层。4 个单元层组成一个高度为 10m 的填埋分层。为 便于排除层面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渗沥液的产生,分层要形成一个坡向填埋区 边沿截洪沟或集水管的弧面。分层的外坡坡度为 1:3 。各分层间设控制平台, 以便填埋机械通行,控制平台上布置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沟,排水沟收集的 雨水接入环填埋库排水沟。 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 1:3,水平顶面的坡度≥5% 。为利 于封场后的生态恢复,填埋场的最终坡面和顶面的覆土总厚度不小于 1m。填 埋场还需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和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 药,以消毒、杀虫,减少和杜绝蚊蝇、昆虫的滋生。填埋工艺流程详见图 8-1。填埋气体 洒水、 喷药车 (燃烧或排放)40大气降水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转运称重卸车、铺摊、碾压、覆土灭虫等 (填埋区) 渗沥液 堆放场 覆盖土 雨水 排水沟 排至花园湖渗沥液处理站 达标排至花园湖 图 8-1 8.3.2 填埋机械设备的选择 8.3.2.1 摊铺和碾压作业主要设备 (1)摊铺设备调节池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垃圾或覆盖土在作业面倾倒后,为有利于下一步的压实作业,需要进行摊 铺。根据垃圾堆体成分复杂、密度不均匀及含水率较高的特点,选择的摊铺设 备必须有接地压力适当、功率强劲,既能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将卸下的垃圾从 一处推至另一处,又能在不平坦的表面甚至斜坡上移动等性能。本设计选用的 摊铺设备是 1 台 160PS 履带式(湿地)推土机。 (2)碾压设备 垃圾碾压设备是提高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的压实密度、节省库容的关键。它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减少填埋场的不均匀沉降。 目前, 国内垃圾填埋场使用的垃圾碾压设备主要有履带式推土机和垃圾填 埋专用压实机。 国内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大多使用履带式推土机 对垃圾进行摊铺和简单碾压。其主要优点在于低廉的价格和摊铺碾压的通用 性,但由于推土机的工作重量相对较小、接地面积较大,其压实效果不理想, 经压实后的生活垃圾的密度一般在 0.6t/m3 左右。 垃圾填埋专用压实机配有专门设计的压实带齿钢轮, 不但能获得最佳的压 实密度(0.8-1.0 t/m3) ,而且还具有功率大、爬坡和作业能力强等特点。采用专 用垃圾压实机可明显地提高垃圾的压实密度,增加填埋场的服务年限,经碾压 后的垃圾堆体不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有利于运输车辆的通行和排渗导气系统的41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稳定。垃圾填埋场专用压实机目前有国产与进口两类。 国产垃圾压实机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产品规格单一,工作重量相对较小 (22t) ,发动机等主件仍依赖进口,与进口垃圾压实机相比,国产垃圾压实机 的价格比较适中(约 100 万元/台) ,但由于处理垃圾的能力较低(60t/h) ,仅 在部分省市的中小型垃圾填埋场有使用。 国外目前主要有宝马、卡特彼勒、小松和万特等垃圾压实机生产厂家,产 品的规格比较齐全。特别是工作重量较大(30t 以上)的压实机,处理垃圾的 能力一般在 100t/h 以上,比较适合于大型垃圾填埋场。但由于进口垃圾压实机 的价格比较昂贵(约 30 万美元/台) ,目前仅在经济发达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 的垃圾填埋场有使用。 由于生活垃圾处理规模较小,根据地方财力状况,为节省投资拟选用国产 垃圾压实机,型号 JH120-9,斗容量=0.6m3。 8.3.2.2 取土设备 根据填埋作业每日覆土工作制度的需要,填埋场须配备挖土、装土和运土 的设备和车辆,主要有装载机和自卸汽车。这些设备同时还可用于场区道路的 维护和库区场底的平整等。装载机型号 ZL950,斗容量=0.5m3,配备 4.5t 的自 卸汽车 2 辆。 8.3.2.3 喷药和洒水设备 为防止蚊蝇、昆虫的孳生和减少场区扬尘,国内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大都采 用洒水喷药多用车用作对填埋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喷药(与人工喷雾器相结合) 和对产生扬尘场所的洒水。 本工程选用喷药和洒水多用车一辆,有效容积 3m3。 8.3.2.4 其它设备 根据国内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实践, 为保证雨季垃圾运输车在填埋作业面上 的运行,本设计增设了活动式钢板平台,用作雨天填埋转运平台至作业面之间 的垃圾运输临时通道,规格为 1.0m× 6.0m× 0.2m,共 30 块。 为防止纸张、塑料袋等轻质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的随风扬散,设计在填埋作 业区的边界设置了移动式尼龙网平台(围拦) ,规格为 3.0m× 6.0m,共 40 块。 根据填埋作业工艺及有关调研资料,设备配置需考虑的因素:正常的垃圾42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填埋数量,高峰季节的正常运转。从日处理量的规模上看,此填埋场的建设规 模属于Ⅳ类。所以按Ⅳ级填埋场配备机械设备,满足场区作业所需机械设备详 见下表。 表 8-3 填埋作业主要设备、器材明细表 型号规格及技术能力 160PS 工作重量 22t JH120-9 斗容量=0.6m3 ZL950 斗容量=0.5m3 4.5t 3 m3 1.0m× 6.0m× 0.2m 3.0m× 6.0m 单位 台 台 台 台 辆 辆 块 块 数量 1 1 1 1 2 1 30 40 产地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 国产序号 设备名称 1 履带式推土机 2 垃圾专用压实机 3 挖掘机 4 装载机 5 自卸汽车 6 洒水(喷药)车 7 活动式钢板平台 8 移动式尼龙网 8.4 坝体和分区工程 8.4.1 坝型选择在垃圾填埋场,比较常用的坝型有碾压式土石坝、浆砌块石坝和均质粘土 坝,鉴于本填埋库区场地平整弃土方量很大,石方几乎没有特点,本工程坝体 采用均质粘土坝。以下针对以上三种坝型应用于本工程进行比较。 (1)碾压式土石坝:由风化岩、石料、粘土等材料构筑而成,对筑坝材料 要求较低,对坝基承载力要求不高,且施工方便,可机械化作业,施工进度较 快,工程费用一般较低。但本坝型的坝体占地面积较大,虽然并非全部用石料 砌筑,但石料在总材料中占的比例相当大,且土石料的配置比较麻烦,鉴于本 工程所需土石方总量较大,且库区清基开挖几乎无石料,本坝型不予采用。 (2)浆砌块石坝:由砂浆砌筑块石构筑而成,本坝型占地面积小,所需工 程材料较少,坝体的体量较小,坝稳定性好,强度高,施工时质量比较容易控 制。但筑坝要求使用新鲜坚硬的块石,本坝型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坝基埋深 较深,且需要人工作业,施工进度较慢,工程费用一般较高。库区清基开挖几 乎无石料,本坝型不予采用。 (3)均质粘土坝:为碾压式土石坝的一种,材料为粘土。本坝型兼具碾压 式土石坝如?对筑坝材料要求较低、对坝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方便、可机 械化作业、施工进度较快、工程费用一般较低的优点,对本工程还有自身的特43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点:本坝型的坝体占地面积较大,所用材料为粘土。本工程场地能够满足坝体 占地面积的要求,且库区清基开挖有丰富的粘土料,本工程采用此种坝型。 从上面各种坝体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均质粘土坝优 势明显,工程造价较低,并且它对筑坝材料要求较低,可就地取材,利用库区 清基开挖出的土料作材料, 对坝基地基要求不高, 工期较短, 土料的配置简单, 上游面比较有利于坝坡上防渗结构层的铺设。因此,设计选用均质粘土坝。 8.4.2 坝体结构 垃圾坝均为均质粘土坝。主坝高 5 米,坝顶宽 6 米,坝底宽 24.5。坝两边 坡度为 1:2,垃圾坝总长 169 米。 中间分区坝坝顶宽 2 米,高 3 米,坝底宽 12 米,坡比 1:2,总长 100 米。 筑坝前,应彻底清除地表耕植土层、填土层或淤泥质土层,坝基要求落在 老土层或风化岩层上。 利用调节池库区开挖出来的各类粘土筑坝, 筑坝材料不得含有草皮、 树根、 耕植土、淤泥土或遇水崩解、膨胀的一类土。 8.4.3 分区工程 填埋场分区形式有纵向分区和横向分区。本填埋场场地为“簸箕形”山谷场 地,地势走向为东西走向,东高西低,主要由两条狭长的山谷组成,由此确定 本填埋场采用纵向分区,可将填埋场分为两区,以做到分区填埋。 8.5 防渗方案工程设计 8.5.1 防渗方案的选择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 号)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的规定,填埋场必须防 止对地下水的污染。如果填埋场地基具有天然黏土类衬里,而且其渗透系数不 大于 1.0× -7 cm/s,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小于 2m, 可以不建人工防渗设施。 10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本工程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在 3.0× -5 10 -2.0× -6 cm/s 之间,为了安全起见,本可研采取人工防渗措施。 10 垃圾填埋场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水平防渗和垂直 防渗相结合等三大类,具体采用何种防渗措施,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条件。44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如果填埋场区为一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可采用垂直防渗。垂直防渗 施工简便,投资较省,最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通常只需在场区的地下 水径流通道出口处设置垂直防渗工程(如防渗墙、防渗板和注浆帷幕等)来阻 拦渗沥液向下游渗漏,污染地下水。垂直防渗工程的渗漏量,必须小于《城市 生 活 垃 圾 填 埋 技 术 规 范 》 CJJ17-2004 ) 的 规 定 场 区 防 渗 层 渗 透 系 数 为 ( 1.0× -7cm/s,厚度为 2m 时的渗漏量。根据相关规范,场底基础层压实度不得 10 小于 93%,边坡压实度不得小于 90%,库底压实土壤层不小于 300mm。 但垂直防渗易造成清污合流,增加渗沥液处理站的负荷,一般填理场垂直 防渗,渗沥液水量是水平防渗的 2~3 倍,而且其防渗可靠性值得怀疑,宜慎 重采用。由于地质资料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国内已经发生过在帷幕灌浆施工时 找不到原来勘探查明的连续不透水层的事故。 水平防渗是通过在填埋场场底及四周建设人工防渗层。水平防渗施工复 杂、工程量及其投资均很大。其防渗效果较好。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 规范》 (CJJ17-2004)的规定,人工防渗层又有“单复合衬里防渗结构”和“双复 合衬里防渗结构”两种形式,通常选用“单复合衬里防渗结构”。 8.5.2 防渗工程设计 本工程属于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设计。 填埋区水平防渗工程设计包括场地平 整、衬里材料的选择和保护层的设置等内容。同时还要考虑与上部的渗沥液导 排系统和下部的地下水导排系统相结合。 (1)场地平整 为防止填埋区因垃圾堆积后产生的地基不均匀沉降而损坏防渗层, 在铺设 符合衬里前必须对填埋区的场地进行开挖、平基。 A.边坡开挖、平基 由于该填埋场属山谷型填埋场,现为林地,填埋场的边坡具有较厚的粘 土层,土质良好,只需将场地开挖达到填埋工艺要求即可。 (2)衬里材料的选择 用作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里材料有天然材料(如粘土和膨润土)和人工 合成材料(如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氯化聚乙烯和异丁橡胶等)两大类。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的设计选用人工合成衬里材料。45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可用作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的人工合成材料的特性及其优缺点比 较见表 8-4: 表 8-4 序 号 材料名称 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膜的特性及其优缺点比较1234567优点 缺点 ① 易于黏结,便于施工; ② 抗张强度和延展性好; ③ 在低温条件下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④ 有良好的抗化学品和酸的能力; ⑤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高密度聚 力; 乙烯 ⑥ 有良好的抗细菌能力。 抗穿刺能力较差 ① 对气候、紫外线和臭 ① 抗张强度和延展性好; 氧的抗御能力差; ② 抗穿刺能力较强; ② 抗化学品、酸和油的 聚氯乙烯 ③ 易于黏结,便于施工。 能力差。 ① 易于黏结,便于施工; ②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力; ① 抗化学品、酸和油的 氯化聚乙 ③ 在低温条件下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能力差。 烯 ④ 抗张强度和延展性好。 ② 抗拉伸后恢复性差 ①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力; ① 对碳氢化合物抵抗 ② 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有良好的工作特 能力差; 性; ② 会发生强烈膨账; 异丁橡胶 ③ 吸水能力强。 ③ 难于黏结。 ① 易于黏结,便于施工; ②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力; ③ 在低温条件下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氯磺化聚 ④ 有良好的抗化学品和酸的能力; ① 强度低; 乙烯 ⑤ 有良好的抗细菌能力。 ② 抗油性差。 ①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力; ② 有良好的抗化学品和酸的能力; 氯醇橡胶 ③ 抗张强度和延展性好。 难于黏结 ①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力; ① 对碳氢化合物和油 ② 在低温条件下有良好的工作特性; 的抵抗能力差; 乙丙橡胶 ③ 吸水能力低。 ② 难于黏结。46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序 号材料名称8优点 缺点 ① 对气候、 紫外线和臭氧有较强的抗御能 力; ② 有良好的抗化学品和酸的能力; 氯丁橡胶 ③ 抗穿刺能力强。 难于黏结 通过表 8-4 的各材料的性能比较结果,同时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术 规范》 (CJJ17-2004)的规定,考虑防衬材料对城市生活垃圾的适应性和化学 稳定性,本工程设计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为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材料。高密度聚乙 烯(HDPE)防渗膜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表 8-7。 表 8-5 特性 HDPE 膜技术要求一览表 测试方法 ASTM D5994 GRI GM 12 ASTM D1505 ASTM D6693, Type IV ASTM D1004 ASTM D4833 ASTM D1693 Cond.B ASTM D1603 ASTM D5596 ASTM D746-98 ASTM D3895 min 单位 mm mm g/cm31.5mm 光面 HDPE 膜 1.5± 10% /1.5mm 糙面 HDPE 膜 1.5± 10% 每 10 个测试值的最 小平均值≥0.25厚度 粗糙高度 密度 极限抗拉强度 屈服抗拉强度 极限延长率 屈服延长率 撕裂强度 刺破强度 耐环境应力断裂 炭黑含量 炭黑分散体 -700 低温冲击脆化性 能 标准氧化诱导时间 OIT≥0.94 ≥40 ≥21 ≥600 ≥12 ≥175 ≥500 ≥~3.0 1 或 2 ,3 的出现概率小于 10% 通过 ≥100 ≥38 ≥20 ≥400 ≥12 ≥175 ≥500kN/m kN/m % % N N h % 种类47 市垃圾处理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表 8-6600g/m2 无纺土工布(长丝)技术要求一览表 备注600g/m2 序号 项 目 1 -4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 2 4.8 厚度,mm,≥ 3 -0.5 幅度偏差,% 4 35.0 断裂强力,kN/m,≥ 5 断裂伸长率,% 40~80 6 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填埋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