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哥毕业美国是个中国黑客入侵美国白宫常年不会国每年支付家人10万,现在不知道具体

&img src=&/v2-05b9e516ec2_b.png& data-rawwidth=&841& data-rawheight=&5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1& data-original=&/v2-05b9e516ec2_r.png&&&p&大学四年我读过书的书应该不下500本,导致我现在看书的速度非常快。&/p&&p&但是总有一些书能够影响我很久,里面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甚至是一句话,在我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想起来,依然感慨十足。&/p&&p&这些书就是可以拥有这些魔力,给我目前短短的人生轨迹打下深刻的烙印,或许会一直伴随着我,影响我的一生。&/p&&p&我想把这些感动拿出来,分享给你们。&/p&&h2&&img src=&/v2-0c4bfb6b18b2e9d918f8f2_b.png& data-rawheight=&8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c4bfb6b18b2e9d918f8f2_r.png&&&b&国外文学&/b&&/h2&&p&&b&1、杀死一只知更鸟&/b&&img src=&/v2-996ed8f57b1aeeb2d78d99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96ed8f57b1aeeb2d78d99_r.png&&&/p&&p&推荐理由:&/p&&p&《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1961年普利策奖,而由其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则获得第25届奥斯卡三项大奖。&/p&&p&毕加索在小的时候能把牛画的栩栩如生,而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沉淀后转型成抽象派,寥寥几笔就能把牛的灵魂和精髓定格在纸上。哈珀的文字也是,平淡直白得如同白开水,但是字字珠玑力拔千斤。她能把小女主人公(抱歉我很久之前看的已经忘了他们的名字了)和黑人保姆的拌嘴写得令人忍俊不禁,小主人公和弟弟捉弄怪人时的场景让我们又好笑又无奈,而最后怪人救了熊孩子以后的描写让我们感动又深思。&/p&&p&这本书里存在着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性别歧视、反对残疾歧视的观点。而这些高深的政治学观点都是通过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儿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也就是说,哈珀把政治敏感的议题和一个儿童天真的行为语言结合起来,你可以想象下哈珀驾驭文字的能力有多么可怕。&/p&&p&这是一本必读,而且值得反复读的小说。她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贵族精神(阿蒂克斯律师),真正的贵族精神,是包容,是正义。&/p&&p&&b&2、灿烂千阳&img src=&/v2-709deff000bf25ec62e0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09deff000bf25ec62e0_r.png&&&/b&&/p&&p&推荐理由:&/p&&p&我对小说的要求不低,价值观、文笔、情节、叙述……这些都要考量进去。灿烂千阳从我打开的那一刻我就放不下手,而且我还记得我是在飞机上看完的,然后找空姐要纸巾擦眼泪。小说的末尾对两个女人的描写(我记得好像是有一个死了)在当时的我看来就像是一个电影片段一样, 在我脑海里慢慢地过,我不停的想象出这些画面,然后感动得泪流满面。&/p&&p&当然译者的水平也十分强大,我从头到尾都惊叹于译者文字那种如同毒瘾一般的感染力。&/p&&p&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知道政局动乱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性别歧视给妇女带来的痛苦。胡塞尼用精炼纯熟的文笔把这一个个鲜活的血肉之躯呈现在你的面前,痛苦延绵不绝,而你在绝望之时却能看到那一丝人性的光环。&/p&&p&这本书太过于成功以至于当《群山回唱》出来后我迫不及待地买来读,结果大失所望,叙事的手法过于混乱,我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盗版书……&/p&&p&&b&3、达芬奇密码&/b&&img src=&/v2-affa5714d86bdb10a873d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ffa5714d86bdb10a873d_r.png&&&/p&&p&推荐理由:&/p&&p&&b&你需要这种哥特式的小说,来告诉你自己,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种组织,还有这种东西。,从而保持自己旺盛的好奇心。&/b&&/p&&p&与前面两本书不同,丹·布朗的小说(尤其是哈佛教授系列)没有太多的思想性,但他小说的魅力在于,&b&他具有以假乱真的超现实主义魔力&/b&。他的书千万不要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看!!!千!万!不!要!因为太吸引人了你看第一页就想一直看到最后一页。&/p&&p&布朗先生的书对我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就算他的书没有太多的思想性,但是,第一,作为一个纯粹的文学作品来欣赏,他的叙事手段,场景描写无可厚非(人物刻画依然不足),看他的书对自己写作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第二,他的故事都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组织进行改编的,但因为我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清楚整个故事究竟文学加工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也就是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段,赋予了我&b&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做了更多的further research&/b&,也学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种further digging的习惯其实对我们的成长帮助不小。&/p&&p&&b&4、荷马史诗&/b&&img src=&/v2-1c2a64de503f15b32109bc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c2a64de503f15b32109bc_r.png&&&/p&&p&推荐理由:&/p&&p&荷马史诗只是希腊神话里特别小的一个片段,整个古希腊神话是一篇非常恢宏壮丽的图景。希腊神话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支撑西方文化体系的三大支柱: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基督教文明),希腊神话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价值非常大的著作,更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途径之一。&/p&&p&另外推荐这本书,非常新,全彩印刷,语言生动,可当作希腊神话的入门书来读(&b&中信出版社的书质量还是非常有保障的!我是心甘情愿地给作者打广告因为写得确实不错&img src=&/v2-dcc6bebc7dfca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cc6bebc7dfca_r.png&&&/b&&b&小总结:&/b&文学的特点在于,它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你获得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你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去体验,去感知一个完全不同于你眼中的世界的世界。&/p&&h2&&b&中国文学&/b&&/h2&&p&&b&1、三体&img src=&/v2-d0cbb53f996edef8b929bc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0cbb53f996edef8b929bc_r.png&&&/b&&/p&&p&推荐理由:&/p&&p&三体所获得的成就我就不多说了,我想着重说说三体这本书所表达出来的思想。&/p&&p&很多评论家都会说大刘是左派,我个人是不太喜欢把文学作品完完全全用政治去解读。但是,我觉得大刘的作品已经可以被称为史诗小说了(像《权利的游戏》那样),大刘的整部小说是在采取一部分史实的情况下,在综合了物理、天文、哲学的思考下,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由此推导出一系列的事件和连锁反应。这种磅礴的写作手法真的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尝试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大刘的文笔没办法支撑起那么庞大的世界,生动的描述,有,但是深刻的描述,很少。&/p&&p&但我依然要推荐三体,因为人性是共通的。从人类前后对智子态度的转变,就算荒唐,但绝非虚妄。&/p&&p&&b&2、围城&img src=&/v2-c17ae127b5bd39b5be88c5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17ae127b5bd39b5be88c5_r.png&&&/b&&/p&&p&推荐理由:&/p&&p&我个人非常喜欢两位中国文学家,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就是钱钟书。如果说鲁迅的语言像一把柳叶刀一样把人体进行千刀万剐的剖析,钱钟书的语言就像是宝石一样,清透、空灵,但是不失力量。&/p&&p&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样,文字都有一种特别难得的干净(本想说“身上都有一种难得的清净”,还是改了,说得我好像见过两位泰斗一样QAQ)。一个文学大家骨子里的干净、纯粹,那种浑然天成玉石一般的优雅,不是一个心怀世俗和杂念的人能达到的境界。&/p&&p&我会经常看这对文学CP的作品(杨绛的《我们仨》适合在机场看,不信你试试),有时候心气浮躁,看完就会好很多。所以我推荐给你。&/p&&p&&b&这个时代,缺乏的是沉淀&/b&。&/p&&p&&b&3、鲁迅全集&img src=&/v2-bd1b1f61918bcb5b0c879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d1b1f61918bcb5b0c879_r.png&&&/b&&/p&&p&推荐理由:&/p&&p&鲁迅的作品,过去不会过时,现在不会过时,未来也不会过时。&/p&&p&现在中国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从鲁迅的作品里找到踪迹,鲁迅对中国人的洞察毒辣得精准。但是他的作品与其说读,不如说是需要细细品尝,因为他的作品以散文见长,而散文的逻辑性并不强,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所以需要品。&/p&&p&我们很多人初中的时候绝对学过长妈妈,孔乙己,那时候觉得云里雾里,你现在回过头再读,感受不可能不会变。我现在看长妈妈都会热泪盈眶。&/p&&p&这就是经典的魅力。&/p&&p&鲁迅值得用十年去读。&/p&&h2&&b&社会学&/b&&/h2&&p&&b&1、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b&&img src=&/v2-b7f69b4534b3eeaf5baf270b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7f69b4534b3eeaf5baf270b_r.png&&&/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争议不小。我自己看了觉得非常受用,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后,他们的回答是,这本书说的东西我都知道啊。&/p&&p&然后问他,那你能像他这么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来么?然后我的朋友就不说话了。&/p&&p&我认为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他说的中国文化,不管是中国集体主义文化,还是酒文化,还是柴静的“繁殖恋”,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但孙先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这些现象,形成他自身的一套理论。&/p&&p&看完这本书,我相信你会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会了解现在中国的这些文化现象都是深深植根在两千多年的传统下,经过漫长的变化和演进固定下来。当然,我需要事先提醒的是,孙先生是接受过非常正统的法律教育的,外加上是台湾人,使用繁体字(当然中信出版社的版本是简体字)。所以他的行文非常具有逻辑,非常严谨,读起来会特别烧脑,精力一旦不集中就会失去逻辑主干,then focus on the branches.&/p&&p&&b&2、公正&/b&&img src=&/v2-9d08a1fdca3ef1ce4dbcaf200d67acff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d08a1fdca3ef1ce4dbcaf200d67acff_r.png&&&/p&&p&我不清楚有多少人知道这本书。先说下这本书的影响力吧,撸主我是某985高校法学狗,身边同样是帝都的法学狗,都会被他们的法理学教授要求去看这本书,或者去听这门课。&/p&&p&这本书是对桑德尔教授讲课的摘录,不是特别全面,翻译也不算完美,所以还是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去看视频: &u&&a href=&/?target=http%3A//c./mob/video.htm%3Fplid%3DM6GOB7TT6%26mid%3DM6GOBOPBJ%23share-mo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易公开课----公正&i class=&icon-external&&&/i&&/a&&/u&&/p&&p&这本书可以让你从生活中最小最小的细节去理解法律、个人自治、社会公正的概念和彼此间的冲突,桑德尔教授讲课的逻辑清晰得吓人(毕竟哈佛教授),听下来是特别爽的。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你的思考力会得到提高,也会有更强烈的欲望去做further research.&/p&&p&&b&3、自私的基因&img src=&/v2-bb3dd13a00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3dd13a00_r.png&&&/b&&/p&&p&推荐理由:&/p&&p&之所以不把它放入科学的范畴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融入了很多利用生物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象的描述。这种跨学界的书还是非常新颖的,所以刚出版的那会儿引起了生物学界和社会界的惊叹。&/p&&p&&b&4、人类简史&img src=&/v2-2ca7f63f9ea563dbcf0d3bd5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ca7f63f9ea563dbcf0d3bd5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应该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震憾的社会学书,读完我感觉我整个人真的就颅内高潮了,被作者的行文、逻辑、学识折服得五体投地。&/p&&p&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庞大,讨论的是整个人类历史,但他的文笔(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质量,翻译水平真的太牛)又可以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架构,思维空远,把哲学和社会学的思考融入到对历史的讨论中。&/p&&p&我记得我当时看完这本书后浑身颤抖地跑到书房,恬不知耻地奉到我爸面前说你一定要看这本书一定要看!!!一定要接受我的安利,然后过了一个星期我准备回学校后我爸说你重新买一本啊这本就送给我了。&/p&&h2&&b&科学&/b&&/h2&&p&&b&1、普通生物学&img src=&/v2-e425abaa6c2cb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425abaa6c2cb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应该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高中读了不下五遍,现在上大学学法律学文科还是会特别想念这本书,想念那个时候上能解遗传题下能背有氧反应。&/p&&p&陈老可以说是生物学界的元老级人物了,他的这本生物学通论非常适合入门。生物学的魅力在于,你理解了一些的基本信息后,能够让你对更深层次的理论(比如心理学)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而且平时多积累一些生物学知识其实能让你避开迷信的陷进,成为合格的中共党员。&/p&&p&&b&2、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img src=&/v2-b8c372bca9fcc3eb101be24fcb1a2751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8c372bca9fcc3eb101be24fcb1a2751_r.png&&&/b&&/p&&p&推荐理由:&/p&&p&&b&非战斗人员请火速撤离!!!!!这他妈不是小滑块儿,而是量子力学!!!!!&/b&&/p&&p&量子力学我前后看了有十本左右的书,对我这种物理渣(高中物理从来没有及格过,一看到小滑块儿就泛胃酸)来说,量子力学真的是一种非常不同的物理学范畴,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小滑块儿完全不一样,量子力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哲学观。我看完量子力学后整个人差点走火入魔,开始质疑这个世界的本质(比如:我喝的水到底是水还是空间!?另一个我在另一个空间以光速运动!?)我非常佩服量子力学家,他们都是超高智商的精神病和艺术家。&/p&&p&这本书作为量子力学入门书籍再好不过了,文笔亲切(亲切得让我觉得有点啰嗦,调侃态太多),例子生动,看完开天眼。&/p&&p&真的,人这一生一定要开一次天眼才不算白活。&/p&&p&&b&3、艺术的故事&img src=&/v2-6cc0dd6a1cb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6cc0dd6a1cb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非常厚,而且贡布里希(我觉得这个名字叫着特别顺口特别爽)写了不仅仅是这一本,还有其他的比如秩序感、象征的意象,比较高深,艺术的故事最亲民。&/p&&p&之所以把它列入科学的范畴,是因为我这里科学的分类是广义的分类,所有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理论都能被纳入其中,艺术尽管非常抽象,但是艺术理论并不抽象,是理论化的。&/p&&p&这本书能够让你对人类的艺术史和艺术流派有一个非常宏观的把握,精美的图片鉴赏也能增加你的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上去了,不管是谈吐举止,还是穿衣打扮,或者是社交质量,绝对会上一个档次。所以推荐它。&/p&&p&我是把贡布里希一整套书都买了,读完还觉得不过瘾,专门去英国旅游的时候千方百计地买回一本原版的the story of art,专门作为一个纪念。&/p&&p&&b&4、语言本能&img src=&/v2-beb397ff900b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eb397ff900b7_r.png&&&/b&&/p&&p&推荐理由:&/p&&p&每个物种都会交流,但是发展出一整套语言系统的只有人类这个物种,也正是语言系统,让人类的信息和思想得以快速交流,提高生产效率,人类才能够在这短短的几百万年里从猿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智人时代。语言就是具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而平克作为语言学界的杠把子,写出来的著作绝对值得拜读。&/p&&p&人类本身就非常奇妙,所以我才去看生物学因为我想弄懂人类大脑运作的机制,所以我才去看心理学因为我想弄清楚意识的形成,&b&人类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太多了,人类本身就是一座待开发的知识宝库&/b&。&/p&&h2&&b&法律&/b&&br&&/h2&&p&&b&1、西方法律前史&img src=&/v2-f284cffe77f2e30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f284cffe77f2e30_r.png&&&/b&&/p&&p&推荐理由:初级版法律文学&/p&&p&作为一个法学狗,这本书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法律文学。&/p&&p&为什么说是法律文学?&/p&&p&作者整个内容是建立在古希腊神话、神曲、北欧神话的框架下,用法律特有的逻辑推理文风,一步一步地推导这些神话里难以察觉的细节。作者的思维非常灵敏精准,察觉细节的敏锐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大哥你这么关注细节怎么不去当侦探!?),他的文笔细腻得不像是出自一位男人的手,看这本书的时候,像是有一个精灵飞在你的身边,自带光环地照亮了石墙上的壁画,带你去细细品味沉淀了千年文明的神话。&/p&&p&这本书就像一副藏宝图一样,先带你看看一个小细节,之后在这个小细节旁边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利用无懈可击的逻辑和轻盈灵动思想带你一步一步揭开这副藏宝图的剩余部分,等你跟着作者的思维探索完整个藏宝图,你会发现,真正的宝藏,就是整个探索的过程。&/p&&p&&b&你绝对会陶醉其中。Trust me.&/b&&/p&&p&&b&2、生命的自主权:关于堕胎、安乐死以及个人自由的论辩&img src=&/v2-27db6c37da251d7a9b8886caa8429da1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7db6c37da251d7a9b8886caa8429da1_r.png&&&/b&&/p&&p&推荐理由:进阶版法律著作&/p&&p&法学狗对德沃金教授应该不会陌生。美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的教授,NYU法学教授、人本主义思想。德沃金的书我都看完了,这本书是相对比较大众的,法律术语不多,而且思想容易理解(&b&认真对待权利&/b&这种书建议前期非法学狗别看,思想太深奥)&/p&&p&这本书主要是从人权的角度对美国的堕胎、安乐死、种族歧视、LGBT等法律灰色地带进行,名家的行文水准和逻辑水平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看完后我相信你整个人会变得比之前包容,你会开始改变对堕胎的看法,你会开始由一个歧视gay的人转变成设身处地地站在gay的角度想问题,你甚至可能会把你手机的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换成澎湃新闻和BBC。&/p&&p&这本书讨论的都是灰色地带的现象,所以会扩展你的知识面,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这么一种思想存在,所以,还是会回到我的中心思想:&b&恭喜你解锁旺盛的好奇心&/b&。&/p&&p&&b&3、The Invisible Constitution&img src=&/v2-19fe863bc5dd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9fe863bc5dd_r.png&&&/b&&/p&&p&推荐理由:核能式开天眼系列&/p&&p&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对法律书的推荐是从入门到精通?&b&看到这里我建议非法学狗或者看到英语就头疼的朋友可以跳过,法学狗可以继续看,当然如果你想看看我为什么把它称为“核能式开天眼系列”你可以接着往下看&/b&。&/p&&p&这本书是美国著名宪法学家Laurence写的,就是他起草了美国的宪法修正案。目前国内好像还没有翻译版。&/p&&p&这本书为什么被我列入开天眼系列呢?&/p&&p&&b&因为他把宪法几何化了。&/b&&/p&&p&&b&是的,你没看错,他把抽象的法律,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元素,并利用数学的定义来重新定义宪法。&/b&&/p&&p&我给你们上几张图感受下&b&被几何化的宪法长什么样&/b&,注意,要开天眼了。&img src=&/v2-ccd6bc43e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cd6bc43e7_r.png&&&img src=&/v2-45cff5914310bbd357aba7d_b.pn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45cff5914310bbd357aba7d_r.png&&&img src=&/v2-c7babc7c5a07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7babc7c5a07_r.png&&&img src=&/v2-802db3fd4c968bcaf6ba30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02db3fd4c968bcaf6ba30_r.png&&&img src=&/v2-01e9eeedcb0d2e95c2c5d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01e9eeedcb0d2e95c2c5d_r.png&&&img src=&/v2-fcab9bd1c9939cd8ebe1e09a1cf98993_b.png& data-rawheight=&8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cab9bd1c9939cd8ebe1e09a1cf98993_r.png&&&img src=&/v2-5e1ec00ffea9b1c3f36f8c_b.png& data-rawheight=&1280& data-rawwidth=&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5e1ec00ffea9b1c3f36f8c_r.png&&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些图有什么感受,反正我当时看完反应如下:&img src=&/v2-dda53874d27cfac73c3daf496a169d2a_b.png& data-rawheight=&343&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da53874d27cfac73c3daf496a169d2a_r.png&&&/p&&p&究竟是怎样的天才,才能够把如此抽象如此文本的法律进行量化,像金融那样建立基模并写出这么一本书。&/p&&p&所以看书是刷三观的方式之一。&/p&&p&&b&小总结:&/b&我认为当代人多多少少要读一些法律的著作。因为,1、法律是一门说理的学科,它崇拜逻辑,而锻炼你的逻辑,其实对你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具有帮助。2、政治、经济、法律,这三者是不分家的,而这三者是我们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最好标尺。与其从今日头条、朋友圈或者知乎去看别人怎么骂房价,不如真的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经济和法律,解读一系列政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对自己的帮助才是最大的。3、法律需要讨论非常多的灰色地带(强奸男人、LGBT、堕胎、代孕等等),而且这种讨论是双向的,既有支持的讨论也有反对的讨论,能够让你的思维不那么狭隘,不会人云亦云,什么事都跟别人的思路走。&/p&&h2&&b&历史&/b&&br&&/h2&&p&&b&1、全球通史&img src=&/v2-3cfc71d447ab801c3663fdd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cfc71d447ab801c3663fdd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已经被北大出版社独家买断了版权,到今天是已经更新到了10版(我没记错的话)。&/p&&p&很多时候我们讨论历史是从一个特点的时间特点的地点割裂开来进行讨论,就像我们初高中上的历史课一样。但斯塔夫采用了全新的史学观,将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各地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p&&p&&b&这种写法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你一开始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宏观的逻辑链,在牢牢抓住这根逻辑主干后,你回顾整个人类史就像在看电影一样,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因果关系,而掌握了这个逻辑主干后,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你收获的还有理解人类发展的内在逻辑,甚至预测未来的能力。&/b&&/p&&p&这个思想也是花了我很久才能总结出来。尤其在看完《美第奇家族兴衰史》后(给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出钱的那个意大利家族,诞生了米兰公爵和法兰西王后),再回顾现在的罗森柴尔德家族,会发现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p&&p&&b&历史的逻辑是可以打破时间的。&/b&&/p&&p&&b&2、五百年来谁著史&img src=&/v2-5a7e51e66dc19bc2fcda5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a7e51e66dc19bc2fcda57_r.png&&&/b&&/p&&p&推荐理由:&/p&&p&这本书我当时是跟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起看的。说实话,当时教授推荐我们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一本只讨论明清财政的书看了也没什么价值。&/p&&p&然后看完后我就自己打脸了。&/p&&p&先说说这本书的文字。北大教授手笔,文风大气磅礴,结构紧密,颇有忧国忧民的文人傲骨,这在现在的时代还是非常少见了。&/p&&p&其次说说内容。韩教授应该是能够把明清财政体系研究得那么透彻的唯一一人了。这本书的中心词是,&b&国家能力&/b&。中心思想是:&b&近500年的世界史逻辑,都是建立在国家能力的强弱之上&/b&。&/p&&p&所以他运用了非常丰富的案例和精准的笔触,一步一步地推导出“国家能力”这个概念,再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近500年世界的逻辑,再一步一步剖析,中国现在的体制究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p&&p&&b&3、论美国的民主&img src=&/v2-27f180a8eac7f25aabcd0898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7f180a8eac7f25aabcd0898_r.png&&&/b&&/p&&p&推荐理由:&/p&&p&推荐理由我就一句话带过:这本书是除了五月花公约、圣经和独立宣言外,对美国历史最好最好的解释和浓缩,也是美国的预言之书。&/p&&p&&b&不那么小的总结:&/b&辛苦大家看到这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在说历史书的时候,高频词汇是不是历史,而是&b&逻辑&/b&。&/p&&p&&b&读史而知智&/b&。这里的智,指的就是逻辑。这也是我读了很多历史书,听了老师的指教才得出的结论。大家在读历史的时候&b&眼光一定要放大,千万不要像高中那样focus on the detail,&/b&一定要注意,&b&历史是文科的数据和模型,是可以预言未来的,而预言的工具,就是从历史抽象出来的逻辑&/b&。&/p&&p&所以我在上外交课的时候,我的教授经常对我们说,想足不出户地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看这个国家的经典小说,因为特定时期的小说是整个社会背景的浓缩。另一种方式就是读这个国家的历史。&/p&&p&很多人会说,&b&历史就是胜者的一家之言&/b&。这种说法就是像我刚刚说的,focus on the detail。没错,一些历史的细节绝对会受到公关喉舌的篡改,但是整个大趋势是不会变的,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去阻止大历史的发展(写到这里,又想到一本书:&b&黄仁宇《大历史不会萎缩》&/b&)。&/p&&p&&b&逻辑就沉眠在大历史里&/b&。&/p&&p&&b&逻辑、逻辑、逻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p&&h2&&b&心理学&/b&&br&&/h2&&p&&b&1、身份的焦虑&img src=&/v2-5df5c9aab6e3ea3c122c95f22b38d892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df5c9aab6e3ea3c122c95f22b38d892_r.png&&&/b&&/p&&p&推荐理由:入门级的心理散文&/p&&p&阿兰德波顿有些书还是非常值得看的,比如《哲学的慰藉》,比如这本(他的《工作颂歌》我实在看不懂,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硬着头皮看了一半,弃……),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但幸运的是阿兰并没有用高深的专业术语卖弄知识,而是采取一种讲故事一样的亲切去诠释“身份”的前世今生,阿兰的文字非常生动风趣,看着会特别轻松(我记得我当时一个下午就看完了)。这本书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书还是非常不错的。&/p&&p&&b&2、24重人格&img src=&/v2-adcf37f5e690d41f6bc4f33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dcf37f5e690d41f6bc4f33_r.png&&&/b&&/p&&p&推荐理由:进击的精神病,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准备好你的好奇心!&/p&&p&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把这本书放上来,我的备选方案有《天才在做疯子在右》、《自我与本我》、《公众舆论》等。&/p&&p&最后还是决定放《24重人格》,我解释下我为什么不放《天才在左疯子在右》&/p&&p&《天才在左》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标准的&b&机场书&/b&,就是那种不需要太多思考,写得不错,也能消磨时间的书。这种书具有如下特点:思想性不强,从哪儿看都可以、不需要花费太多记忆。事实上我就是利用候机的时间看完的这本书。&/p&&p&所以它可以拿来消遣,用来长见识,但不适合作为心理学第二阶段的进阶书。&/p&&p&《24重人格》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学作品,它是一本心理学纪实小说,记录了一个具有24重人格的男士受到了如何的煎熬、治疗的过程又遇上了怎么样的障碍,爱情的包容对他的病带来了怎样的治愈效果。这本书对多重人格的描述还是挺生动的,至少能让我想象出来人格切换的那种场景。&/p&&p&看完你能对真正的多重人格精神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会开始好奇心理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多重人格。所以,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有further research,这本小说可以帮到你。&/p&&p&&b&3、心理学与生活&img src=&/v2-eefdbb9ef5e93b91c01393bd6cdd5c74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efdbb9ef5e93b91c01393bd6cdd5c74_r.png&&&/b&&/p&&p&推荐理由:心理学经典专业而又亲民的书籍来了!&/p&&p&&b&想要系统地了解并学习一门全新的学科,有两种方法(亲测有效)&/b&:&b&第一种,去准备与这门学科相关的资格考试&/b&!比如ACCA能让你对金融有基本全面的了解,&b&第二种,去看这个学科最权威最经典的教材。&/b&&/p&&p&这本书是斯坦福多年都在用的教材,也是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这本书把主流的心理学流派(认知、发展、社会心理学等)做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写得非常流畅,深入生活,例子生动,当然也会有非常专业的部分(比如前面会有专业的生物术语)。&/p&&p&如果你对心理学有兴趣,这本书作为第一本教材恰到好处。&/p&&h2&&b&政治&/b&&br&&/h2&&p&&b&1、无处可藏&img src=&/v2-8eca2bbcf4e1872285fcb9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8eca2bbcf4e1872285fcb9_r.png&&&/b&推荐理由:&/p&&p&一部纪实文学。作者曾经是卫报的记者,被美国《外交政策》评为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b&同样获得过此殊荣的还有斯蒂芬·平克,就是我前面说的《语言本能》的作者&/b&)我记得这位帅哥好像跟他的丈夫(是的,丈夫)一起移民去了澳大利亚。&/p&&p&这是揭示美国棱镜计划的书,全球范围的监听使得所有人暴露在机器的监视下,我当时看完大脑一阵冰凉,我不清楚这本书的文学色彩有多浓厚,但至少激发了我further research的欲望。&/p&&p&话不多说,感兴趣可以看,绝对会震惊到。&/p&&p&&b&2、世界秩序&img src=&/v2-9ca5daf455ade2c481215aad9646bf27_b.png& data-rawheight=&1136&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ca5daf455ade2c481215aad9646bf27_r.png&&&/b&&/p&&p&推荐理由:大家出品必定精品&/p&&p&亨利·基辛格,哈佛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最著名的外交家。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背书,基辛格写出来的书绝对是极具思想性的。&/p&&p&《世界秩序》这本书非常、非常厚,六百多页,我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才看完。这本书相对是比较新的,15年出版的。他从宗教、地缘、文化等方面主要外交关系的发展,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你看完这本书,以后在讨论政治的时候绝对不会用“美国支持日本因为美国和日本是好朋友啊”这种话来表达你的观点。&/p&&p&另外,政治类的书籍,生命周期特别短。它不像文学一样亘古常新,一般1-2年一本分析政治局势的书就要被淘汰了。基辛格这本书也不例外,尤其是川普当选和英国脱欧后,里面很多理论都没办法复用了。&/p&&p&&b&所以,如果你要看政治书,看准两点:第一,作者学历或者背景一定要够深刻,写出来的观点才够具有思想性。第二,完稿时间一定要短。十年前的政局分析对于今天是没有借鉴意义的。&img src=&/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b.png& data-rawheight=&8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r.png&&&/b&&/p&&p&感谢你可以看到这里,这就是我从我所读过的书里挑选出来的,一些对我帮助很大的书。接下来我响应评论的要求,介绍我的读书管理系统,不过我还是想小小做一个总结,以方便大家更能理解我的想法,以及我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创建这个答案。&/p&&p&总结:&/p&&p&&b&1、See one, do one, teach one.&/b&&/p&&p&这是一句流传于美国医学院的话,意思是萌新医生围观一个老医生操作一个病例,然后萌新医生亲自操作这个病例,最后萌新医生传授这个病例给另一个更萌新的医生,让自己成功进化成老医生。&/p&&p&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思路。&/p&&p&我看完了这本书,我做了读书笔记,我现在再通过这个答案把当时的感动和想法分享给你们,我自己也能总结出很多东西。&b&吸收、理解、反思,这就是我的学习思路和读书之道。&/b&&/p&&p&&b&2、不同领域的书,找的方法不同,读的方法也不一样&/b&&/p&&p&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读历史一定要看作者论证这段历史的逻辑,而不是专注于年代和事件。读政治一定要找最新的书来读。&/p&&p&&b&每个学科它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自成逻辑的体系去支撑它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阅读去发现这个逻辑&/b&。&/p&&p&再来跟我念一遍:&b&逻辑、逻辑、逻辑&/b&。&/p&&p&&b&3、把你的好奇心培养起来,你的阅读量自然会上去&/b&&/p&&p&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我前面说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在说一个词,&b&好奇心。&/b&&/p&&p&很多人会制定一个计划,规定自己要在一个月内读完多少本书。我不否定这种做法,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会有一种把读书当成一项KPI去完成的感觉。&/p&&p&大家可以看到,我在推荐书的时候,有意按照入门——进阶——专业的顺序进行排序。我的建议是,从入门书看起来,小说也好,纪录片也好,只要能培养起你对书的兴趣,就去做&b&,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b&。&/p&&p&&b&4、书荒?善用引用&/b&&/p&&p&很多人会说,我不知道该看什么,我书荒。&/p&&p&&b&我解决书荒的方法如下:先确定我以后要看什么领域的书——找一本书——看完这本书——记录下这本书用到的主要的引用书籍——利用豆瓣去查引用书籍的情况(出版年、作者、主要内容等)——确定延伸阅读的书籍。&/b&&/p&&p&我之所以看书杂,很大程度是因为我最先接触的书是法律和社会学的书,而这方面的书都会融合非常多的领域的书或者理论,然后我就记下来,去找这些书看,这些书又有引用,再记,再看,再记,再看。&img src=&/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b.png& data-rawheight=&85&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9ac9dee6bbd8a9c651341cb_r.png&&&b&&u&本专栏接受投稿。如果你有什么好书,想推荐给爱书者,欢迎私信联系或勾搭。&/u&&/b&&/p&&p&&b&更新:&/b&有很多人私信我问我读书怎么可以这么快。关于我读书的方法和书籍管理,写在我另一篇文章里。&/p&&p&&a href=&/p/&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26&/span&&span class=&invisible&&15842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
大学四年我读过书的书应该不下500本,导致我现在看书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总有一些书能够影响我很久,里面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甚至是一句话,在我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想起来,依然感慨十足。这些书就是可以拥有这些魔力,给我目前短短的人生轨迹打下深刻的烙…
&img src=&/v2-bd0d31b557e63a9db1f1fdee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d0d31b557e63a9db1f1fdee_r.png&&&blockquote&&b&没有什么高考秒杀法,只有你自己。&/b&——题记&/blockquote&&br&&h2&一、事件始末&/h2&&p&第一次撕逼好兴奋= =&/p&&p&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宋骞数学秒杀法真的有效吗? - 学习&/a&。我看到“秒杀”二字就知道肯定是忽悠人的,于是在微博搜了搜这个“老师”,看了几个他拍的“秒杀”讲解视频。不出所料,所用的方法全是投机取巧,对学习毫无裨益。于是,我回答了这个问题:&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宋骞数学秒杀法真的有效吗? - 王希的回答&/a&,用他最引以为傲的“数列小题秒杀法”作为例子,说明了他方法的本质只是利用了高考命题的一些规律,而不是学习数学的方法。&/p&&p&这个答案得到了一百多个赞同,评论区也很正常。过了两天我也就把这个事情忘了。&/p&&p&直到 10 月 12 日,知乎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我回答的一个问题被删除了:&/p&&p&&img src=&/v2-0f2dfefd3d6e_b.pn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v2-0f2dfefd3d6e_r.png&&我看到我回答的“宋骞的数学秒杀法”的问题变成了广告,基本上就明白了。于是我发表了一篇文章:&a href=&/p/& class=&internal&&发现了一个毁灭知乎的办法 - 王希的文章 - 知乎专栏&/a&,在里边说了通过修改问题并举报的方式破坏知乎正常秩序的方法。小管家将该问题恢复并封禁了编辑问题者。&/p&&p&本来我以为没什么事了,但是昨天这个问题下冒出了一个叫&a href=&/people/bc8a974dae04& data-hash=&bc8a974dae0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石头& data-hovercard=&p$b$bc8a974dae04&&@石头&/a&的用户,激烈地为宋骞辩护,在很多知友(包括我)的评论区大放厥词:&/p&&p&&img src=&/v2-fae117c606cbf_b.pn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1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v2-fae117c606cbf_r.png&&&img src=&/v2-c2faf2f935f78ec75c861f38_b.pn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v2-c2faf2f935f78ec75c861f38_r.png&&然后他的直播贴是什么呢?在这:&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宋骞数学秒杀法真的有效吗? - 石头的回答&/a&&/p&&p&关于他的答案内容我就不吐槽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b&记得憋住笑&/b&。然后我随手截几个图:&/p&&p&&img src=&/v2-9dc631eb71bc8702aa44_b.png& data-rawwidth=&518&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8& data-original=&/v2-9dc631eb71bc8702aa44_r.png&&&img src=&/v2-e510aba52eaa9b_b.pn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5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v2-e510aba52eaa9b_r.png&&&img src=&/v2-e480d4f02e1efecef8e7998_b.pn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v2-e480d4f02e1efecef8e7998_r.png&&&b&这个赞刷得也……太简陋了吧&/b&!全是“0赞同0感谢0提问0回答”!给你看看正常的赞同:&/p&&img src=&/v2-5bccf93d25cabbd9e53d77c_b.png& data-rawwidth=&522&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2& data-original=&/v2-5bccf93d25cabbd9e53d77c_r.png&&&img src=&/v2-6bbb0b7ee3d_b.pn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v2-6bbb0b7ee3d_r.png&&&p&这家刷赞的姿势水平有待提高啊!&/p&&p&对了,他的回答里好像有对于我的吐槽,我在这回复一下:&/p&&blockquote&还有王希那位,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多教学生学习方法,在知乎讽刺挖苦别人显得自己很牛是吗?我知道宋老师分享很多有用的高考资讯,在高三最难的时候鼓励指导我,你在干嘛?凭什么说人家,有资格吗?宋老师的贡献比你大反正。&br&&/blockquote&&p&回复:&/p&&blockquote&&p&我就是很厉害啊,我就是在教很多人数学学习方法啊。&/p&&p&我这是第二次在知乎挖苦讽刺别人(第一次应该是关于悬链线)。&/p&&p&你高三最难的时候我在教其他人再难也要从基础开始。&/p&&p&我的资格大概包括:父母均为教龄二十年以上的高中教师,知乎数学话题优秀回答者(且大部分为数学科普、数学高考/考研答案),2012 年高考陕西数学满分。&/p&&p&本来好汉不提当年勇,这些事情我就不喜欢提,可是你非得问我的资格,那我只好说出来了。&/p&&p&诚然,我没有宋老师的名气大,粉丝多。但是我懂:给任何人辅导数学,都要让他&b&先掌握基础,有扎实的运算能力&/b&,然后再告诉他不同题目的套路,这时他才可能融会贯通。&/p&&/blockquote&&h2&二、深扒“秒杀法”&/h2&&p&说到这,我不得不再深扒一下“宋骞数学秒杀法”了。在那个答案中我已经把“数列秒杀法”的本质和问题都说了,下边我再举几个例子,最后总结他的整套方法是在干什么。&/p&&ul&&li&数列大题证明题模板:一个“因为”三个“所以”&br&&/li&&/ul&&br&&p&问题:求证{&img src=&/equation?tex=X_n& alt=&X_n& eeimg=&1&&}数列为等比数列.(其中&img src=&/equation?tex=X_n& alt=&X_n& eeimg=&1&&是一个题目给的&img src=&/equation?tex=a_n& alt=&a_n& eeimg=&1&&表示的数列)&/p&&p&因为:题干中所给的关于&img src=&/equation?tex=a_%7Bn%2B1%7D& alt=&a_{n+1}& eeimg=&1&&与&img src=&/equation?tex=a_n& alt=&a_n& eeimg=&1&&的那个关系式&/p&&p&所以:&img src=&/equation?tex=X_%7Bn%2B1%7D%3DqX_%7Bn%7D& alt=&X_{n+1}=qX_{n}& eeimg=&1&&(这里的&img src=&/equation?tex=q& alt=&q& eeimg=&1&&通过题目给的条件算出&img src=&/equation?tex=a_1%2Ca_2& alt=&a_1,a_2& eeimg=&1&&得到)&/p&&p&所以:&img src=&/equation?tex=X_%7Bn%2B1%7D%2FX_%7Bn%7D%3Dq& alt=&X_{n+1}/X_{n}=q& eeimg=&1&&&/p&&p&所以:&img src=&/equation?tex=X_n& alt=&X_n& eeimg=&1&&为公比为&img src=&/equation?tex=q& alt=&q& eeimg=&1&&的等比数列。&/p&&p&他的意思是:考试的时候,你不需要知道第一个所以后边的结论是如何通过题干给的式子变形得到,你只要这么写就行!&/p&&p&&b&我擦这什么鬼逻辑!数列证明题不就是考的你代数变形能力嘛!这算个鬼的秒杀啊!这根本就没做题啊摔!&/b&&/p&&ul&&li&已知函数&img src=&/equation?tex=f%28x%29%3D%5Cln%28%7Cx%7C%2B1%29-%5Cfrac%7B1%7D%7Bx%5E2%2B1%7D& alt=&f(x)=\ln(|x|+1)-\frac{1}{x^2+1}& eeimg=&1&&,解不等式&img src=&/equation?tex=f%28x%29%3Ef%282x-1%29& alt=&f(x)&f(2x-1)& eeimg=&1&&&br&&/li&&/ul&&br&&p&方法:注意到&img src=&/equation?tex=f%28x%29& alt=&f(x)& eeimg=&1&&是一个偶函数,在&img src=&/equation?tex=%280%2C%2B%5Cinfty%29& alt=&(0,+\infty)& eeimg=&1&&上单调递增,因此我们可以把&img src=&/equation?tex=f%28x%29& alt=&f(x)& eeimg=&1&&直接换成&img src=&/equation?tex=f%28x%29%3Dx%5E2& alt=&f(x)=x^2& eeimg=&1&&.解不等式&img src=&/equation?tex=x%5E2%3E%282x-1%29%5E2& alt=&x^2&(2x-1)^2& eeimg=&1&&得到答案。&/p&&p&看到这你们会觉得这方法挺好的呀,并没有投机取巧。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p&&p&因为这是正常的方法,所有老师都会讲的方法。而他把这个算到了他自创的“秒杀法”里。&/p&&ul&&li&秒杀等差数列题&br&&/li&&/ul&&br&&p&他的方法:&/p&&p&&img src=&/v2-0c516c6decd1b_b.jpg& data-rawwidth=&920&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0& data-original=&/v2-0c516c6decd1b_r.jpg&&&img src=&/equation?tex=a_%7B5.5%7D& alt=&a_{5.5}& eeimg=&1&&是什么鬼……&br&&/p&&p&我知道等差数列只是一条直线上离散的点,你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也没你这么写的啊!&/p&&p&正解:&img src=&/equation?tex=S_5%3D5a_3%3D10%2Ca_3%3D2%2C2a_3%3D4& alt=&S_5=5a_3=10,a_3=2,2a_3=4& eeimg=&1&&&br&&/p&&img src=&/equation?tex=S_%7B10%7D%3D5%28a_3%2Ba_8%29-5%2Ca_3%2Ba_8%3D-1& alt=&S_{10}=5(a_3+a_8)-5,a_3+a_8=-1&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5d%3Da_3%2Ba_8-2a_3%3D-5%2Cd%3D-1& alt=&5d=a_3+a_8-2a_3=-5,d=-1& eeimg=&1&&&br&&p&其实正解也不慢,尤其是熟练的时候。&/p&&br&&br&&p&概括起来,他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p&&ol&&li&利用高考题目的一些特点,总结出针对高考的一些特殊的取巧方法。这些方法对学习数学毫无用处。比如:高考小题的等比数列绝大多数公比都是 2 或 1/2 ,我实在想不出这算个毛方法。&br&&/li&&li&利用高考试题的一些漏洞。比如说上边的数列大题模板,以及我在那个答案里提到的数列小题的一些方法。&br&&/li&&li&正常方法。也就是每个老师都会讲的方法。但他仍然把这个叫做“秒杀”方法,算作他自己的发明创造。&br&&/li&&/ol&&br&&p&而他的视频也是固定模式:每个视频讲一个方法,1-2道例题。视频7、8分钟到15分钟不等。但前百分之三十都是在说这题一般方法多么麻烦,下边百分之三十则讲他自己的取巧方法,之后的百分之三十则讲解他的方法如何在这些题目里达到秒杀的效果,最后百分之十感叹一下自己的方法多么厉害然后留个广告。&/p&&p&到此为止我已经把他的所谓“秒杀”方法总结得差不多了,其他的所谓“秒杀”方法也大同小异,无须赘述。相信所有读完我文章的人应该都不会再相信这类骗局了。&/p&&h2&三、想说的话&/h2&&p&我现在在读信息安全方向的研究生,高中数学教学纯粹是个人爱好,没有什么利益相关。如今来砸人家的饭碗,也是很不情愿。但为了广大考生能够真真正正地学习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引用林则徐的两句诗:“(这里有两句诗)”。&/p&&p&在查看这个宋骞的微博时,我发现有非常多的考生在使用他的方法。而很多考生的评论都是:我们老师半天讲不清,宋老师两下就说清了。我不相信这些都是他的水军,因此我觉得他这么火的一部分原因是,很多高中的数学教师难以胜任,导致了很多学生不信任自己的老师,无法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得到学习的帮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p&&p&当然,这也说明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时急功近利,企图不劳而获。虽然我对每个学生说的都是搞懂概念,多练计算,但我能感觉到这样的训练比起“秒杀”数学题带来的快感,体验差很多。那么在讲解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这也是我以及很多优秀的数学老师努力的一个方向吧。&/p&&p&最后我要挂一下宋骞。我认为能说出这样话的人,就不应该成为一个老师:&/p&&br&&img src=&/v2-124013bdfa1ef19fbd94_b.png& data-rawwidth=&886&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6& data-original=&/v2-124013bdfa1ef19fbd94_r.png&&
没有什么高考秒杀法,只有你自己。——题记 一、事件始末第一次撕逼好兴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我看到“秒杀”二字就知道肯定是忽悠人的,于是在微博搜了搜这个“老师”,看了几个他拍的“秒…
&img src=&/v2-3d8e87f550d05bf5a805cb02de210a75_b.jpg& data-rawwidth=&1485&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5& data-original=&/v2-3d8e87f550d05bf5a805cb02de210a75_r.jpg&&&p&&i&文 | 方园婧、杨林、罗昊、苏一、肖芸芸、杨昕、闫浩&/i&&/p&&h2&&b&和忙碌与焦虑和平共处&/b&&/h2&“丢书大作战”的前一夜,新世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因为急性肠炎在医院里输水到凌晨。第二天,他还是照常出现在公司,因为要确认和其他品牌合作的细则。&br&&br& 焦虑,成了他创业以后的主旋律。“逃离北上广”让他焦虑,一闭眼就想象到一群人乌央乌央在机场,如果场面失控甚至被有关部门认定破坏公共秩序,那“公司都开不下去了”。中秋节办“一场和父亲的对谈”也让他焦虑,他无法控制不让自己去想那些“不可控的情况”……&br&&br&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烟,一天一包。每天上午十点开始,汪再兴的时间被排得满满,见投资人、见访客,以及和手下的员工开没完没了的会议,做完这些通常已经是晚上。&br&&br&每天凌晨三点到七点,除了这五个小时,李洋几乎都是醒着的,“只要我眼睛睁着,就在看微信”。她是内容电商南瓜姑娘的创始人,由于业务发展速度比较快,她的微信里有几十个微信群,“粉丝群20多个,合作群数不清”,不管她人在哪里,“微信群里几乎24小时都在讨论工作”。&br&&br&拿手机的时间长了,有好几次她会忽然萌生出恨不得把手机给摔了的冲动。唯一一次奢侈的睡眠,是最近去巴黎出差时十几个小时的航班,“是人生的第一大解脱!创业以来,头一次有十几个小时不用工作,完全失联!”&br&&br&但对Olivia来说,她已经学会如何和忙碌、焦虑和平共处。三年前,她刚刚创办捷会易,业务都在起步期,却又刚好赶上她的预产期。无奈之下,她只能召集大家在病房和她一起讨论PPT。生产前的阵痛中断了她正在进行的电话会议,孩子出生以后她又给续上了……&br&&br&无论你是否做好心理准备,一旦你决定跳上创业这班隆隆而来、没有终点的列车,就注定了这一路上你要习惯忙碌与焦虑的陪伴,孤独地面对公司的未卜前途。&br&&br&疲态成为了创业者的常态。今年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离世,让人们真正开始重新审视创业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之前的媒体采访有这么一则描述,张锐刚过40就鬓角全白,他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都在担心资金链断裂怎么办”。&br&&br&36氪做了一份关于创业者生存状态的调查。&br&&blockquote&从搜集到的328个创业者答案中,63.42%的创业者睡眠时间低于8小时,74.08%的创业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压力,超过50%的创业者认为自己存在焦虑或抑郁倾向但没时间去医院诊断,其中还有4.86%的创业者正在服用兴奋剂、或其他抗抑郁类精神药物。此外,长期使用咖啡和浓茶提神,让20.43%的创业者已经甚至磨练出了咖啡因耐受的体质……&/blockquote&&img src=&/v2-df20d8fafff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df20d8fafffd_r.jpg&&&br&&p&“对于创业者来说,开心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汪再兴已经习惯了长期的焦虑,“创业本身就是一段充满焦虑的旅程,每个阶段为不同的事情焦虑。”他做了一个比喻,创业就是不断地挖坑,不断地亲手将坑填回去的过程。&br&&/p&&br&在新世相三层会议室的窗户对面,有一列长长的铁路轨道,一眼望不到尽头。每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汪再兴都独自抱着电脑,坐在这里。公司创办初期,有员工曾在窗户玻璃记录下一天中每列火车开过的时间和方向。&br&&br&后来,这家公司有了为人所熟知的口号,“我们够呛能改变潮水的方向,但我们还是要试试”。&h2&&b&寒潮汹涌&/b&&/h2&&p&如果有后人回顾这十几年来创投行业的潮起潮落,2016年一定是值得被反复标注和让人警醒的一年。&br&&br&根据IT桔子数据,2014年成立了10059家创业公司,达到了近五年的峰值。&br&&br&爱快Wi-Fi的创始人赵东方记得,2014年年初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也是他自己有些膨胀的时候。他大摇大摆地花钱,“睡到自然醒以后,去搭下午最好时间段的航班,还故意给朋友发头等舱照片。”以至于后来反思的时候,止不住地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傻,“有点钱就那么造。”&br&&br&创业热潮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年。截止到日,整个2016年成立的创业公司只有2070家,同比下降76%。&br&&br&对创业跃跃欲试的人正在减少,而已经创业的人也不好过。&br&&/p&&blockquote&根据36氪调查数据显示,65.85%的创业者表示近期最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是“账上就快没钱了”。39.02%的创业者表示现金流吃紧,仅够支撑未来六个月公司的运营,还有35.67%的创业者卡在了青黄不接的当口,“现金流相当紧张,等待新融资到位”。&/blockquote&&br&&img src=&/v2-23b5f1cf9faa4a364fdaa7b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23b5f1cf9faa4a364fdaa7b6_r.jpg&&&br&&p&赵东方和36氪回忆,2014年冬天,该发工资的那几天,赵东方压根不想走进公司,一进去就有几十个人等着你发钱吃饭,一坐下来就会收到财务的工资提醒邮件,“邮件能拖一天是一天,一点都不想打开。该发工资了,可是公司已经没钱了,我自己的卡里也只剩20万了,还不够发一个月的工资,真是非常受打击。”&br&&br&拿钱却越来越难了。一家移动工具创始人告诉36氪记者,为了融资,他在网站上搜寻了所有能够找得到的投资机构联系方式,给每一个投资人都发了邮件,但几乎没有人回复。&br&&br&一位创业者告诉36氪记者,一家投资公司曾口头表态要投他,让他们拒绝了其他投资公司的约见,最终迟迟没有下文,“后来才发现人家并没有真心想投,只是为了占个地儿”。&br&&br&丁律宇拿了自己的积蓄和父亲给的60万元起步资金,创办了阳光商境。但很快他发现,撇去员工的人力成本、租用办公室、购置电脑等办公用品的成本后,这笔钱所剩无几。没有投资人的眷顾,握着剩下的11万,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br&&br&爱鲜蜂的创始人张赢寻找最近一次融资的时候则发现,“什么时候盈利”忽然成了几乎每个投资人都会问的问题,但在之前的三轮融资都没有人提过。当时大家关心的都是订单量、GMV和增速。&br&&br&涌入这个行业的钱正在缩减。2015年初的互联网,却全是另一番景象。来自私募和创投行业的投资,仅2015年上半年的投资额就和2014年全年持平,其中一半以上投入到了TMT行业,创2012年以来新高。但到了2016年,投资金额和投资事件的数量都迅速回温。&br&&br&&img src=&/v2-b47e0b94abeee5d2d7a46cd61b57ad05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b47e0b94abeee5d2d7a46cd61b57ad05_r.jpg&&&br&&/p&&p&静悄悄地,就好像2015年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p&&h2&&b&钱都去了哪里?&/b&&/h2&&p&创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在36氪采访的十几位创业者中,这句呼声成为了大家的共识。&br&&/p&&p&成本的高涨首先体现在用人上。&br&&/p&&blockquote&36氪的调查显示,38.11%的创业者在得到新融资以后,投入资金最大的地方在“招人”上,51.52%的创业者认为目前用人成本过高,压力较大。&/blockquote&&img src=&/v2-49024eb8deb32640fecedc406bdcd67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49024eb8deb32640fecedc406bdcd672_r.jpg&&&br&&p&一家互联网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和36氪记者表示,今年最让他痛苦的是每个月1号,这一天是公司发工资的日子,“一睁眼,几十万就没有了”,融资又迟迟没有到账,感到非常焦虑。&br&&/p&&blockquote&但矛盾的是,即便如此,依然有64.94%的创业者还在为招不到有技术实力、背景较强的人才发愁,45.73%的创业者为招不到强有力的合伙人而发愁。&/blockquote&&img src=&/v2-0a33c85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0a33c858_r.jpg&&&br&&p&李洋和36氪表示,在创业最初的时候,用人的压力仅次于来自业务的压力。“缺人是常态,有经验的人未必来,来的人又给不起很高的薪水”。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合伙的两个搭档先后离开,她崩溃地在家“哭了三天三夜”。&br&&br&拉勾网发布的薪资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2016薪酬涨幅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产品、技术等核心人才薪资涨幅较高。&br&&br&此外,根据智联招聘《2016年互联网行业用工薪酬报告》统计,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9495元,在所有行业类别中处于领先地位。而BOSS直聘报告也指出,在2016应届毕业生起薪最高的30个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均超过5500元。&br&&br&丁律宇给36氪算了一笔账。创业初期,他租办公室、购置办公器材和电脑设备、招聘了三个员工并按社会平均标准缴纳了五险一金,“零进账的一个月就要负担17-18万元的成本”,拿着自己的积蓄和父亲给的60万起步资金,如果没有投资人的“青睐”,根本不够烧。&br&&br&另一方面,哪怕跨过了融资的难关,配备了基础团队,创业者们还要面临另一道关卡,流量。&br&&br&36氪曾报道过,2016年以来漫天飞涨的线上流量成本,进一步钳制住了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创业者的咽喉。(参见《&a href=&/p/& class=&internal&&买不起的流量,创业者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a&》)&br&&br&一位移动工具的创始人和36氪表示,投资人越来越关注线上推广的效率,因为他所推出的一个线上推广计划被质疑吸引用户的效果不强,耗费成本过高,成为了投资人质疑的焦点,险些因此错失了一笔融资。&br&&br&程序化购买DSP平台品友互动CEO黄晓南告诉36氪,在和他们合作的创业公司里,80%将营销费用划分给获取线上流量。不同行业线上流量获取成本的增长幅度不同,其中有些在线旅游公司的付费用户获取成本高达元人民币,这还是在不能保证用户留存的情况下。&br&&br&在36氪的调查中,在承认公司发展增速滞缓的创业者中,绝大部分将原因归为“缺乏资金做市场推广、补贴和流量”。&br&&br&一位电商创业者和36氪计算这个数字,平均每个月要花近百万元买流量,“拿着投资人的钱玩打水漂的感觉”。一个下载App用户的成本为40元以上,但7成的人下载后都没有消费,“每10个人下载我们的App,就有近300元人民币被白白浪费掉。”&/p&&h2&&b&节省、节省、再节省&/b&&/h2&几乎没有一家创业公司能给出比较好的流量解决方案,用人和流量成本的高居不下成为了最让他们焦虑的两件事。当然,如果现金流紧绷,新融资又迟迟未到,这第三件焦虑的事情光是想想就让他们感到窒息。&br&&blockquote&为了尽可能地缩减成本,创业者们首先想到的是,先缩减自己的薪资。超过60%的创业者在接受调查时表示,自己拿的工资在一万元以下,甚至有38.72%的人表示自己一分钱工资也不拿。&/blockquote&&img src=&/v2-221a82a9f44cbf105dd8bf4deb7f13c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221a82a9f44cbf105dd8bf4deb7f13c2_r.jpg&&&br&&p&“差评”创始人和36氪记者表示,差评君刚开始的工资是4千,后来逐渐涨到一万二,之后他能给公司员工开到两万,自己却不涨工资了,“家里人已经很满意了”,就够了。&br&&br&再或者,降低办公成本。六点一刻的创始人徐晏菊把办公室租在了家附近的一个商住两用楼里。她先后看过很多联合办公空间,但最后还是觉得每个人元的工位成本,加起来真“不便宜”。&br&&br&就连高涨的房租,在资本冬季都有可能压缩创业公司的生存时间。根据深圳链家成交系统数据统计,2015年深圳平均租金上涨23.1%,在孵化器和创业公司集中的南山区、宝安区租金与2010年相比涨幅超80%,大量写字楼以及商业用地开始调价。&br&&br&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则更加严峻。根据高力国际研究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写字楼月租金高达332元/平方米,成为中国写字楼物业租金最贵的城市。其中金融街,租金涨幅同比上涨7.5%至440元/平方米·月。&br&&br&上海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截至2015年年末,上海写字楼租金平均10.1元/平方米·天,创下了七年内新高。其中,浦东平均租金同比上升12.5%至年末的11.2元/平方米·天。&br&&/p&&blockquote&在36氪调查中,50%以上的创业者都把办公地点设在了民房、孵化器、郊区办公楼等价格相对低廉的地区。&/blockquote&&img src=&/v2-867ffcff86c720d60fa29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867ffcff86c720d60fa29a_r.jpg&&&br&&p&提高效率,无非开源节流,节省一切可以省去的成本,抓住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首当其冲的,还是创业者自己所能够贡献出来的工作时间。压缩生活上要耗费的时间,尽量将更多的时间向工作迁移,忙碌成了生活的主旋律。&br&&/p&&blockquote&根据36氪调查,超过80%的创业者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邮件,查微信,然后收拾出门去公司。三餐的时间都是奢侈的,要么用来谈业务和工作社交,要么随便对付一下,总之时间越短越好。服装搭配都是费事的,65%以上的创业者对于每天穿什么已经不在乎了。&/blockquote&&img src=&/v2-f5dceba05d0f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f5dceba05d0f0_r.jpg&&&br&&p&最近几个月,李洋还一直计划着想给南瓜姑娘开一个直播节目,但“请人又请不起,培养人成本又很高”,最后干脆自己上手做主播。但她已经习惯了,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自己撸着袖子上,以至于“但凡在家只要有富裕的时间,我只想睡觉”。&b&一些离开的人&/b&&br&&br&但还是有这么一些人,尝试了所有的办法,还是只能离开创业这个舞台了。&br&&br&李洋告诉36氪,让她真正感受到投资环境转冷的是,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她们曾经的合作伙伴“死掉”的消息。&br&&br&“有些我还带队考察过,当时羡慕人家的团队豪华,有专门的休息区和零食区,有特别大的电视投影,”李洋回忆,“当时我还在想,以后我们有钱了,也要弄一个”。后来这家公司由于前期扩张太快,把钱都砸进了供应链,资金链断裂,“一夜间灰飞湮灭”。&br&&br&李洋的感觉不假。2016年3月,曾拿到跨境电商最大一笔融资的蜜淘网宣布倒闭。两年前,这家明星创业公司曾还蹭斥资2000万在购买线上新媒体和线下的地铁、写字楼的广告位置。&br&&br&和蜜淘境遇类似的创业公司还有很多,考拉班车、博湃养车、美味七七……上一条大新闻可能还是获得了巨额融资,下一秒就上了死亡名单,前后最短不超过一年。&br&&br&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几家创业公司,会发现他们所经历和遭遇的一切极为类似,拿到融资后迅速砸向下一轮的流量采买、营销、扩张,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速朽。&br&&br&一家VC曾和36氪说,他们手下的很多创业公司,“创业者就是埋头干活儿,过了几个月,才发现钱少了很多。”这迫使一些机构开始采取强硬的办法,为了让创业者真正开始紧张现金流,尽快做出盈利,他们把钱都放在共同账户里。不让他们花。&br&&br&每花一笔钱,都要申请,投资人批准才能放款,这样才能逼迫他们开始考虑则么省钱。“谁都不希望公司死,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该基金合伙人说。&br&&br&如果再拿不到融资,丁律宇告诉36氪记者,“花完剩下的11万,我就不干了”。在上一份工作时,他的就职单位帮客户通过注册空壳公司、操作虚假项目来圈钱,圈完钱以后包装另一个虚假项目继续招摇撞骗。他看不下去,想出来单干,“至少自己的做的公司要阳光”。但最后发现,没办法尽快盈利,仅靠自己的几十万积蓄是远远不够的。&br&&br&即使最终离开的不是创业者,他们也要在这一年学会道别。&br&&/p&&blockquote&36氪调查中,有46.34%的创业者表示今年进行了规模不等的裁员。在接受调查的328家创业公司中,有20家出现了50%以上的裁员,174家公司进行了业务转型,其中62家调整了至少两次及以上。&/blockquote&&img src=&/v2-d93a40b2c9af7ebdeac6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d93a40b2c9af7ebdeac63_r.jpg&&&br&&p&还有一种孤独,除了创业者以外,很难为其他人感同身受。爱鲜蜂创始人和36氪记者回忆,在裁掉他最喜欢的那位员工以后,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创业的孤独。有些人,陪你攻城略地,但最后因为业务上的调整,你还是要亲自把他送走。那也是第一次,他开始问自己是不是后悔开始创业。&/p&&h2&&b&那些还在“航海”的水手们&/b&&/h2&“812”天津爆炸案发生第五天,汪再兴刚因气胸手术出院,就穿着防护服和士兵到最核心的爆炸现场。最后,稿件因为审查原因无法刊登杂志,“觉得对这个工作已经没有好奇心了”,做了近十年记者的他,“产生了放弃的念头”。&br&&br&离开媒体,他不留遗憾。从杂志社辞职的那天晚上,他在自己的个人公号“清单”上发了一段感慨,“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已经守住了。”&br&&br&转过头,他就和张伟商量起了创业的事,创办了新世相。&br&&br&创业给予他带来了更大的自由,也给予他想做的内容更广阔的边界。在《博客天下》做执行主编时,他花钱最多的一次是去硅谷采访马斯克,整个稿子耗费20多万。但过程中每一笔钱都要报批,甚至有一部分需要他自己筹集,否则手下记者的采访就无法进行。&br&&br&然而,今年10月新世相举办了一场活动,从上万的前期报名者中选拔出了9个普通女孩与一个少年偶像男团一起完成了9个偶像剧场景直播,那场活动一共花了上百万元。“关键是,我做出了我想要的内容。”汪再兴表示。&br&&br&《海盗共和国》是他正在读的一本书,里面讲述了一群17世纪的海盗为了自身利益,如何抵抗帝国进行扩张。&br&&br&“这种状态和创业差不多”。 创业对他来说,就好比,“原来你的船是老板给你配的,你就是驾驶它,完成老板的任务,但是现在这艘船是你自己造的,航线也是自己定的,结果也要自己承担。”&br&&br&当然,他也和其他创业者一样,担心过不可预见的风浪,“船的成本是一千万,中途翻了你怎么办。”逃离北上广前,他担心新世相做的第一次大事件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好像从欧洲出发,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了几个月,你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否活着见到大陆的轮廓。”&br&&br&迷茫、焦虑、恐惧、孤独、无助,把创业者的心练就出了铜墙铁壁。&br&&blockquote&在36氪调查的最后,问了328位创业者一个问题,“你后悔创业了吗?”但让人惊讶的是,其中323个创业者都表示不后悔,哪怕再重新来过还会这么选择。&/blockquote&&img src=&/v2-080cf3e62b3aaebdb58b0e819b64eed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080cf3e62b3aaebdb58b0e819b64eed3_r.jpg&&&br&&p&“不后悔,因为我没什么好失去的”,六点一刻的徐晏菊和36氪记者说,失去的东西她不在乎,无非是钱和时间,但创业得到的那些她很看重。无论是否能够走到最后,只要能够不辜负团队,对她来说就是成功的。&br&&br&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总结,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段风雨兼程的经历对他们来说都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人都会得出他自己的答案。如果说创业是一场对于浩瀚大海的征程,好奇心和欲望才能够让创业者“在巨头的攻讦面前生存下来,并发现新大陆”。&br&&br&如果把时间往前拨20年,那时候马化腾还是个应届毕业生,刚创办了腾讯公司,但连OICQ的雏形都还没出现;李彦宏还在美国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担任工程师,正准备回国创业;而马云还背着个小包在和杭州政府和商户游说,希望他们加入自己的中国黄页……&br&&br&这些前赴后继的创业者们,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构筑起了新的商业世界。如果没有当时的多一点坚持,我们甚至很难想象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br&&/p&&p&虽然这些勇闯沙场者,当他们灰头土脸地浴血厮杀、全力以赴后,等待他们的也许是胜利的凯歌,也可能是糟糕的落败。&br&&br&但就像罗斯福的那句话,“至少他们曾经骄傲地放手一搏”。&/p&&blockquote&文 | 方园婧、杨林、罗昊、苏一、肖芸芸、杨昕、闫浩&br&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p/505799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忙死了,焦虑死了,但牛B死了……创业者说:这就是我想要的2016 | 36氪特写&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
文 | 方园婧、杨林、罗昊、苏一、肖芸芸、杨昕、闫浩和忙碌与焦虑和平共处“丢书大作战”的前一夜,新世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因为急性肠炎在医院里输水到凌晨。第二天,他还是照常出现在公司,因为要确认和其他品牌合作的细则。 焦虑,成了他创业以后的主旋律…
&img src=&/v2-de93c3bd9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v2-de93c3bd9_r.jpg&&&p&
&&&&strong&01&/strong&&&&&/p&一个月前,有位高校的朋友请我去给他们的学生做个心理讲座。&br&&p&“不去,写书呢!没时间。”&br&&/p&&p&“讲完我给五百块。”朋友不慌不忙地说。&br&&/p&&p&“走起,连讲四场可以吗?”&br&&/p&&p&我把我个人简介发给朋友,除了一大堆的学术头衔外,我在简介最后加了一个中年作家,这或许让听众有一点沧桑感。&br&&/p&&p&毕竟联合国都把24岁以上的人定义为中年人了,88年出生的我也就坦然接受吧!&br&&/p&&p&朋友看到后,笑着说:“工作五年,你一个连房都买不起的人,敢号称中年人?”&br&&/p&&p&我沉默了良久,把简介改成了青年作家。&br&&/p&&p&&strong&对不起,绝望的房价面前,我真的不配做一个中年人。&/strong&&br&&/p&&p&学校里有一位青青女神是和我同一年进学校的,她总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名牌包和YSL口红从来不离手。&br&&/p&&p&别说昆明的美食早被她吃了个遍,新马泰、普吉岛、马尔代夫已经去了几轮。周杰伦来昆明开演唱会,她照样买VIP内场。&br&&/p&&p&她的人生信条是:租房的生活照样可以精彩!世界很大,不要在一颗树上吊死,女王的人生永远不会向高房价低头。&br&&/p&&p&不过当我去她租的房子的时候,我发现家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br&&/p&&p&上个世纪的破电视孤零零的摆在变形的茶几上,80年代流行的三斗桌放着几个漂亮的名包,透着浓郁的不和谐感。&br&&/p&&p&墙上还贴着一张老旧的明星的贴画,似乎女神并不喜欢它,撕了一半但还是依稀能辨认是黄家驹。&br&&/p&&p&问起女神,女神的回答是,这是房东的东西不方便丢,不是自己家也不方便改造。&br&&/p&&p&过了一段时间,青青在朋友圈发求助,询问市中心附近哪里还有好的租房。&br&&/p&&p&原来她被房东单方面解约了,房东虽然多返还了一个月的房租,但新的租客开价豪爽,无所谓。&br&&/p&&p&但她搬离自己租房时,突然发现,这几年来她几乎一本书都没有。&br&&/p&&p&而在她喜欢的那些繁华地带,租房价格早已大幅上涨,超越了她所能接受的程度。&br&&/p&&p&&strong&这时,她突然发现,在她所谓“享受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她已经严重贬值。在强大的通货膨胀面前,她的任性和潇洒根本不值一提。&/strong&&br&&/p&&p&终于,在单位的福利购房大会上,我看到了日渐憔悴的青青,口红和名包早已不见。&br&&/p&&p&一想起“自己今后二十年的工资都将要用去还房贷”,这事让她很沮丧,但自己处在“都市不欢迎你”的暴风雨中,有一个叫房子的水泥桩子可以让她抱住,她便多了一丝安全感。&br&&/p&&p&青青给我微信发了条段子,内容如下:&br&&/p&&p&“老板,鹦鹉多钱一只?”&/p&&p&“八十”。&/p&&p&“笼子多少呢”?&/p&&p&“一千”。&/p&&p&“怎么笼子比鹦鹉还贵?”&/p&&p&鹦鹉突然开口:“&strong&你以为你比房子值钱吗&/strong&?”&/p&&br&&p&
&&&&strong&02&/strong&&&&&/p&最近,网上充满了对房价的吐槽,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的精英们,面对高房价也显得束手无策。&br&&p&大家都说房价是虚高的、是畸形的,但是在我看来,所谓畸形的房价只是把我们人生最血淋淋的那一面真实的暴露出来罢了。&br&&/p&&p&朋友星姐说:假如你觉得自己混得不错,你可以去买房中介那看看。当普通的鸡汤已经满足不了你的时候,看看房会让你的人生多点真实。&br&&/p&&p&什么样的真实?&br&&/p&&p&比如你曾经非常相信的某些观念,在房价面前,全都是成人童话罢了。&br&&/p&&p&你引以为豪的某些身份标签,也只不过是固步自封的牢笼。&br&&/p&&p&在这个世界上,你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那么特殊,那么自豪。&br&&/p&&p&这个世界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的,因为有的人有特殊技能,有隐藏天赋,有生来就优越的贵族血统。&br&&/p&&p&卢博士是我的好友,985名校毕业,海外进修数年,在昆明一所高校混饭吃。&br&&/p&&p&他从小就听着“有钱人都是鄙俗的,知识才是财富”的道理长大。&br&&/p&&p&读博期间,导师不断告诉他,年轻学者要学会坐冷板凳;进入高校工作后,领导说,老师本就是清贫的职业,讲好课、拿出成果才重要,心要静不要一天想着当官。&br&&/p&&p&当初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时,那片地方被称为“鬼城”,宽敞的道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他看着新建的小区,三千一平方的广告,内心忍不住狂笑。&br&&/p&&p&可就当学校附属的小学和幼儿园接连建起后,房价就一路飙升,如今已经到了上万,卢博肠子都悔青了。&br&&/p&&p&他谈了五年的女朋友,准备结婚时,丈母娘一句:你有房吗?问得他哑口无言,最终婚事告吹。&br&&/p&&p&他想评上职称增加收入。&br&&/p&&p&别人说:对不起,你的文章,你的课题呢?你说你做了这么多研究,第一作者或者课题主持人不是你唉,想评职称?闪一边去!&br&&/p&&p&他想竞聘中层干部增加收入。&br&&/p&&p&他被人百般刁难,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报上名。&br&&/p&&p&竞选演讲时慷慨激昂,台上掌声一片。结果出来时,票数差着人家十万八千里。&br&&/p&&p&他不懂,明明竞聘标准上写着,具有博士学历拥有海归经验的优先,为什么到最后一个本科生上位了?无非就是这个人总是鞍前马后地伺候领导,马屁精!&br&&/p&&p&他更不懂的是,没过几天,领导决定派他下去支教一年,目的是“锻炼”下他。&br&&/p&&p&这时,他突然开窍了,他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彻头彻尾地活在了童话之中。&br&&/p&&p&&strong&他买的不是房子,而是拥有一套房子背后所代表的阶级跃升。&/strong&&br&&/p&&p&&strong&高房价的背后,是一个我们看不透也玩不懂的游戏,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在这里面厮杀,而我们从来都是淘汰者。&/strong&&br&&/p&&br&&p&
&&&&strong&03&/strong&&&&&br&&/p&&p&从此卢博变了,他以前睡在实验室彻夜研究的习惯没了,每天奔波于全省各地去巡讲公务员笔试面试技巧,去传授雅思高分经验,一时收入倍增。&/p&&p&大学城外的电线杆上,一度贴着他的头像和培训的小广告,同学院的老师每次看到都嗤之以鼻,讽刺他是卖假药的老中医。&br&&/p&&p&可是他毫不在乎,数年后,他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房,总价值两百多万,每次都开着宝马去上课,引来学校女生的一片欢呼,最终他娶了一个比他小八岁的女孩。&br&&/p&&p&卢博和我说:房价告诉我们,人不是完全靠情怀为生的,活的现实一点并不丢人。&br&&/p&&p&有人说买了房就像是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不买房,列车飞驰的速度会把你远远地甩在身后,但买了房,你也无法确定泡沫经济下,会不会翻车。&br&&/p&&p&也许你并不需要一套房,但你需要一个购房压力来为你制造危机感,让你明白社会不是像你想象那样去玩的,冷板凳换不来热炕头。&br&&/p&&p&有些人非常希望你安于清贫,在一些所谓的小确幸面前乐不思蜀。&br&&/p&&p&房子只是阻碍的一小部分罢了,还有无数的隐形之墙等待着你的跨越。&br&&/p&&p&你所要做的就是,&strong&当你还有精力和创造力时,一定不要去某些人的人性上去赌一把(比如你的恋人,你的领导),在现实这个魔幻主义大片里,你永远要向着这个世界露出獠牙,用利爪撕开这虚伪的天空。&/strong&&br&&/p&&p&这气魄才是你真正的房子,才是你在这风雨飘摇的世界里,唯一能遮风避雨的地方。&/p&
&&&01&&&一个月前,有位高校的朋友请我去给他们的学生做个心理讲座。 “不去,写书呢!没时间。” “讲完我给五百块。”朋友不慌不忙地说。 “走起,连讲四场可以吗?” 我把我个人简介发给朋友,除了一大堆的学术头衔外,我在简介最后加了一个中年作家,这…
&p&谢邀。&/p&&p&作为学霸,我只给出学习上的5点建议。&/p&&p&&b&1、要有格局。&/b&&/p&&p&你要记住,你的竞争对手是全省几十万的考生,眼光不要紧盯着眼前的这点人或事,不要为班级、年级的某次排名耿耿于怀,把你的同学、朋友当成敌人,要有大格局,要有强强联手意识,相互拆台、打击、嫉妒,只能是一起输。&/p&&p&心胸狭窄的人走不远,还容易被气死!&/p&&p&&b&2、要有智慧。&/b&&/p&&p&毕业快十年了,认识很多特别优秀的人,也接触过很多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的人,我觉得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b&及时总结反思。&/b&&/p&&p&子曰,吾日三省吾身。&/p&&p&一年反省一次,你就只能一年成长一次。&/p&&p&一月反省一次,你就一月成长一次。&/p&&p&一周反省一次,你就一周成长一次。&/p&&p&一天反省一次,你就一天成长一次。&/p&&p&如果你能一天反省三次,你就快要立地成圣了!&/p&&p&高中最不缺的就是埋头苦学的人,自以为勇猛精进,争分夺秒,但其实,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同一个错误能犯无数次,甚至是南辕北辙,必须&b&要培养后退一步全局思考的能力,我的建议是一周一记和一日一记&/b&,在笔记中及时反思学习方法,学习心态,学习目标。&/p&&p&经历了,不等于成长,学习了,不等于有收获,生活、学习经验,唯有经过反思总结,才能提炼成能力和智慧!&/p&&p&&b&3、要有毅力。&/b&&/p&&p&著名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在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中提出,真正卓越的人,智商高到惨绝人寰的只有极少数,&b&绝大多数人是经历长期“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练习)的普通人,&/b&这个长期大约是10000小时,即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p&&p&高中三年,只需&b&每天认真“刻意练习”10个小时&/b&,365*10*3=10950,坚持下来,你就是赢家。&/p&&p&毅力,是普通人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p&&p&&b&【注:&/b&&/p&&p&1、以象棋这个高智商的竞技活动为例,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顶尖高手,绝大多数人的智商也就108-116,聪明绝顶的人(智商&130)仅极少数。&/p&&p&2、坚持必须是在刻意练习基础上才有意义。刻意练习本质是建立在“智慧”基础上对学习方法的不断反思、改进、提高,具体方法参见论文,不细述。&/p&&p&3、本人高考全校第一,但大一时测过几次智商,普通人而已,成绩不好不要怪智商。&b&】&/b&&/p&&p&&b&4、要会休息。&/b&&/p&&p&高中是一场马拉松,但很多人把它变成了百米冲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拼尽全力, 见过太多的人,晚上挑灯夜战,白天努力睁大双眼,三年下来,能考个二本都算结局不错的。&/p&&p&休息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但很多人总以为,休息是对学习的一种犯罪,我要告诉你,&b&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表明,睡觉也是学习,而且还是最高效的学习!&/b&&/p&&p&睡觉时,脑细胞会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会冲洗掉毒素,否则毒素残留会让大脑越来越低效,长期来看更是致命的。睡觉时,大脑还会自动回顾、梳理白天所学知识,一遍遍地加深、巩固知识间的神经联结。我们都有这种体验,如果睡前思考某个难题,那么一觉睡醒后,我们莫名其妙就找到了解决办法,或者对知识掌握更牢固、更深入。&/p&&p&在长期竞技中,高效休息就是高效学习,一张一弛,天之道!&/p&&p&&b&5、要走少有人走的路。&/b&&/p&&p&凡是有点上进心的高中学生都在努力学习,但很少有人主动思考过,如何才能高效学习。&/p&&p&以背诵为例,绝大数人是通过反复诵读来记忆,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一组采用常规的反复阅读背诵,一组阅读一遍,然后回想一次,然后再阅读再回想。10分钟后,回想组的测试成绩高于反复阅读组,心理学家还跟踪测试,第二天、一个礼拜后再次测试,时间越久,回想组的成绩优势越明显。所以,学习心理学建议,不要低效的重复、划重点、记笔记,而要经常对自己进行测试。&/p&&p&我们的教育主要是经验主导,距离科学的高效学习还有很大的差距,周围同学,甚至是老师习以为常的学习方法,并不一定可靠,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寻找更加高效的学习技巧,走这条路的人不多,但非常好走!&/p&&br&&p&PS: 个人公众号“高太爷”,致力于高效学习,后台回复“练习”,获取文中提及的论文原文、译文,以及《练习的心态》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还有,勿忘点赞哦~&/p&
谢邀。作为学霸,我只给出学习上的5点建议。1、要有格局。你要记住,你的竞争对手是全省几十万的考生,眼光不要紧盯着眼前的这点人或事,不要为班级、年级的某次排名耿耿于怀,把你的同学、朋友当成敌人,要有大格局,要有强强联手意识,相互拆台、打击、嫉…
&img src=&/v2-c1bd02d21b8c128a2e22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c1bd02d21b8c128a2e22_r.jpg&&&p&&b&重磅!重磅!重磅!重磅!重磅!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红客vs美国黑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