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是递进培养自我鉴定复句吗

《》其他试题
您感兴趣的《》试卷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第15章 复句
第15章 复句
第一节 复句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句型首先可以分成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复句是针对单句而言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并且表示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的语言单位。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路上不时看到一个个高楼正在兴建。
面积合适而且朝向好的房子当然最受欢迎。
虽然“一个个高楼正在兴建”是个主谓性的结构,“面积合适而且朝向好”形式上是个复句,但是它们都不能独立成句,都是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所以都不是复句。
2.关联词语是识别复句类型的重要标志。
复句往往使用关联词语连接每个分句。关联词语的作用在于:
①有些复句如果没有关联词语,分句就无法联系起来,或者语义关系不明确。
(要是)他不去,我也不去。
(无论)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下去。
②可以把分句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表达得很清楚。
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否则),就不能有比较完全的和正确的认识。
3.停顿是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重要形式标志。
单句和复句的结尾一定要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而分句和分句之间只能用逗号或分号。
你多关心他,他才对你亲近。
如果你有需要我帮忙的,就随时告诉我。
这三个方面中,以第一方面最为关键。
15.1.2 复句的类型
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类似,可以分成两大关系类型:联合关系复句和偏正关系复句。联合关系复句中,分句和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偏正关系复句中,分句和分句之间有主从关系。
15.1.2.1联合关系复句
各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说明和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者同一个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这样的复句就是并列复句。
①并列复句的类型
&&相关的几种情况并存
这是他一个人的光荣,也是全家人的光荣。
&&&&并行的事件同时发生
花儿绽开了笑脸,小鸟在欢乐地歌唱。
& &&&&&&&&&&情况相反或相对
你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
②并列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单用,多用于后续的分句:也、又、还、而、同时、同样、相反……
&&合用,成对使用在前后分句:既……又……、又……又……、一边……、一边、是……不是……、不是……而是……
各分句之间叙说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事物,这样的复句就叫做承接复句,又叫连贯复句。承接复句各分句要按一定次序排列,不能颠倒。
①承接复句的顺序
&&时间顺序
刚我还糊涂着呢,听你这一解释,我才明白过来。
&&&&&&& 这次出差我先去上海,然后再去深圳。
&&空间顺序
大山的深处有一座哨卡,几个战士默默地在那儿驻守着。
&&&&&&& 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事理顺序
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万道霞光照射大地。
&&&&&&& 我一收到钱,就把借据还给你。
&&& &&&&②承接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
就、才、又、便、于是、后来、然后、接着、继而、刚……就……、首先……然后……
1.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这样的复句叫做选择复句。
①取舍已定关系:说话人在提出的几种情况中已经做出取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宁可/愿/肯……也不……、与其……不如……
我宁肯轰轰烈烈过几年,也不愿平平淡谈过一辈子。
与其大家一起困在这里等死,不如先让几个小伙子人冒险出去找条路。
& ②取舍任选关系:说话人提出几种情况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让别人从中选择,但自己并未有所取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不)……要么(要不)……
你要么别去说,要么就彻底说个明白。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
③取舍择一关系:说话人提出的两种情况代表的是事情的某种周遍性,取舍虽然没有确定,但两种情况中必须选择一个。使用的关联词语是:不(是)……就(是)……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这里的冬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雪。
2.递进复句
前面的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续分句所表示的意思在数量、程度、范围、时间或者其他各方面更推进一步,这样的复句叫做递进复句。递进复句的各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①正向递进:几个分句都表示肯定意义。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还、也、更、简直)……
我们不仅要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苹果不但个儿大,而且好吃。
&&&&& &②逆向递进:几个分句都表示否定意义。一般是表示正向递进的格式中加入否定词语“不、没、未”等。
在这时候你不但不帮我一把,而且还不许别人帮我!
&&&&&& &不只他一个人没考及格,全班人也都考得不好。
③反向递进:前一分句是否定结构,后续分句表示肯定结构,是从肯定意义上把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没)……反而(反倒、倒、却)……
风不但没停,反倒刮得越来越大了。
&&&&&&& 别人都急得了不得,他不但不着急,反而坐在一边看起闲书来。
④让步递进:前一分句用让步的方式提出一种情况,后续分句用反问的方式把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尚且……何况(还)……、别说……连/就是……还(也)…… 
这么热的天气,大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是小孩子?
&&&&&&& 别说没有双休日,就是每天下了班都得加班,还要忙到深更半夜才能往家走。
15.1.2.2&& 偏正关系复句&&&&&&
偏正关系复句由正句和偏句两部分组成。正句与偏句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有主有次。正句承担了复句的基本意思,是基本的、是主要的;偏句修饰或限制主句,是辅助的、次要的。
1.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的偏句是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作为前提,正句转而叙说与偏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正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根据转折程度的差异和关联词语使用的不同,转折复句分为重转句和轻转句两类:
①重度转折
重度转折句中,分句之间的对立明显,转折语气浓重,常用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如:虽然(虽、虽是、虽说、虽则、尽管)……但是(可是、然而、却、也、还、而)……
父亲的文化虽说不高,却能写一笔好字。
尽管这套衣服不是很高档,但穿在她身上别提多好看了。
②轻度转折
轻度转折句的分句之间意思上没有明显的对立,转折语气很轻,一般是单用一个关联词语,如:可、可是、却、只是、不过、倒……
刚刚下过一阵暴雨,不过现在就已经全晴了。
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2.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的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也有正句在前,偏句在后的。
①说明性因果
说明因果句是对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的复句。偏句提出一种事实情况作为依据,正句表示这种事实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因为这草都枯萎了,所以踩在脚下更感到柔软。
这种变化引起了血压升高,从而增加了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性。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用于偏句,表示原因的:因为、由于、是因为、是由于;用于正句,表示结果的:所以、因此、因而、以致、以至于、从而。
&&合用:因为(因)(由于)……所以(才、于是、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
& ②推论性因果
推论因果句的偏句提出一种已经发生的状况,正句推断出一种应该如此的结果。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就不要再埋怨自己了。
家具上到处都是灰,可见有段日子这屋子没人住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用于偏句的:既、既然;用于正句的:可见、由此可见。
&& &&合用: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
3.目的复句
目的复句中分句之间是行为和目的的关系,正句提出一种动作行为,偏句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目的。
①前句表示目的
常用关联词语是:为了、为。
为方便顾客购物,超市门口设立了几台自动取款机。
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要接受那些对将来最有用的知识。
& ②后句表示目的
常用关联词语是:目的是希望得到:以、以便、用以、借以、好让、为的是;目的是希望避免: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她与同事调了班,为的是下午陪丈夫去医院看病。
到时候你给我提个醒,免得我忘了。
4.条件复句
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①假设条件句
前面的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条件,后续分句说出假设条件满足后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要是、若是、若、万一)……(的话),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假如细细地闻,你就会发现酒里蕴含着一种幽幽的香气。
要是几天不回去看看女儿,他就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干不成!
②充足条件句
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这种充足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只要(只需、一旦)……就(都、便、总)……
&&&&& 白天晚上,只要她没睡着,嘴里就哼哼唧唧地唱歌。
&&&&& 一旦有足球比赛,他总是第一个坐到电视机前。
③必要条件句
偏句是正句成立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必要条件,正句提出的结果就无法成立。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才、否则、要不然;合用: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
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要不然损害的不仅仅是身体。
除非你亲自去给她解释,否则永远也别指望她能原谅你。
& ④周遍条件句&
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总)(总是)……
无论什么时候找到他,他总是很真诚、很热心地对待我们。&&
任凭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也不退缩。&&&
&&5.让步复句&&
偏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事实,并且退一步承认这种假设的真实性,正句转而述说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单用:也、还;合用: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
就算真的下岗了,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修理家用电器,养家糊口应该没有问题。
纵然有天大的困难,也吓不倒我们。&&
①让步复句和假设条件复句的区别
&&假设条件复句中条件和结果总是一致的,而让步复句则不强调一致;
&&假设条件复句中,偏句重在假设,而让步复句中偏句被当作一种事实陈述,假设的意味较轻。
&& ②让步复句和转折复句的区别
&&转折复句中,偏句陈述的是已然的、真实的事实;而让步复句中偏句陈述的是假设的事实。
第二节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结构特点是:(一)多重复句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二)多重复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例如: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
你还有星光的照耀,| 失去了金钱,|| 还会得到友情。
&&&&&&&&&&&&&&&&&&&&& 假设&&&&&&&&&&&&&&&& 并列&&&&&&&&& 假设&&&&&&&&&&&
复句有几个层次就要几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就是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就是三重复句。上面的例子是二重复句。
15.2.2 划线分析法
多重复句的分析目标有两个:(一)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二)划分复句内部的层次。我们可以把层次分析法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多重复句的分析中,并用竖线表示出来,这就是划线分析法。
15.2.2.1.划分多重复句的步骤
1.确定句子是基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
2.确定多重复句有几个分句构成,在分句之间用一根竖线划开。&&&&&&
3.根据关联词语、语序以及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并且标出它的基本复句类型。
&4.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复句内部的层次,第一层用一条竖线,第二层用两条竖线,依次类推。
昨天休息,今天复习,明天正式开始考试。
虽然这个句子有三个分句,但是只有一个层次,三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它只是一个基本复句,不是多重复句。
实例(1):
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
&&&&&&&&&&&&&&&&&&&&&&& 假设&&&&&&&&&&&&&&&&&&&&&
的人生,||让它充满芬芳。  
&&&&&& 承接
&&&& 实例(2):
我并不信教,|
但是苦于找不到意大利语的老师,||| 也只能从当教徒入手,|| 以
&&&&&&&&&&&&&&&& 转折&&&&&&&&&&&&&&&&&&&&&&&&&&& 因果&&&&&&&&&&&&&&&&&&&& 目的
便接近神父,|||
获得学意大利语的机会。
&&&&&&&&&& 承接
实例(3):
小孩子只有当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并受到不正确的对待,如训斥、责骂、体
&&&&&&&&&&&&&&&&&&&&&&&&&&&&&&&&&&&&&
才有可能撒谎;| 而这也仅仅是有撒谎的可能,|| 是否真的撒谎,||| 看周围环
条件&&&&&&&&&&&&
转折&&&&&&&&&&&&&&&&&&&&&& 递进&&&&&&&&&&&&& 条件
境的影响,||||
看大人对他的态度等。
&&&&&&&&& 并列
15.2.2.2.分析多重复句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弄清楚单句和复句的界限,不要把单句内部的停顿误判断成分句之间的停顿。
②为了看清楚分句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可以把每个分句编上号码。
③如果句中的关联词语比较少,可以适当添加关联词语,帮助弄清楚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但不能违背句子的原意。
④复句层次切分后,注意看切分以后的两部分语义是非相对完整,关系是非相对合理。
15.3.1 紧缩复句的性质
紧缩句是由两个或三个分句紧缩在一起形成的特殊复句。紧缩复句中间没有语音停顿,表达复句的意思却采用单句的形式。例如:
 天塌下来也顶得住。(对比:
即使天塌下来,也顶得住。)
 条件再好也不行。(对比:即使条件再好,也不行)
 天一亮就出去锻炼。(对比:只要天一亮,就出去锻炼。)
 他走我就走。(对比:只要他走,我就走。)
15.3.2 紧缩复句的固定格式
紧缩复句常用成对的、配套的关联词语构成一些固定格式,表示各种关系。常见的有:
1.不…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就…”。
 不打不成交。(如果不打,就成不了朋友。)
我不说不痛快。(如果我不说出来,心里就不痛快。)
2.不…就…: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要是不…就…”。
他不来大家就玩不起来。(要是他不来,大家就玩不起来。)
& 我不想去就别勉强我去。(要是我不想去,就别勉强我去。)
3.不…也…: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也…”。
你不说我也明白。(即使你不说,我也明白。)
雨不停我也走。(即使雨不停,我也要走。)
4.再…也…: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也…”。
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即使困难再打,也要坚持。)
汉语再难也得学。(即使汉语再难,也得学。)
5.一…就…:表示承接或条件关系,相当于“…接着…”或“只要…就…”。
他一有空就跑来找小丽。(他只要有空,就跑来找小丽)
这种输入法一学就会。(这种输入法学了,马上就会)
6.非…不/才…: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除非…否则…”。
我非他不嫁。(除非是他,否则我不嫁。)
她非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肯罢休。(除非她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否则不肯罢休、)
7.越…越…:表示条件关系,后者随着前者的变化而变化。
芒果越熟越好吃。
我越想越觉得奇怪。
15.3.3 紧缩复句的特点
& &&&1.从主语上看:紧缩复句的主语可以相同,如“你有意见你就说”;也可以不同,如“你走我就走”;可以都出现,也可以部分出现,如“他一来就没好事”;甚至全不出现,如“不打不老实”。
2.从谓语上看:紧缩复句有谓语,而所关联的两部分可以是词与词,如“越说越胡涂”;也可以是短语与短语,如“一出门就上车”。这个用关联词语构成的固定格式的紧缩复句,是处於中间状态的句式,既有单句的特点,又有复句的特点。
3.从语义上看:紧缩复句关联的两部分常常隐含着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
4.从表达上看:紧缩复句具有凝练紧凑,明快简洁的表达特点,常用于口语或熟语中,如“无风不起浪”、“活到老学到老”。
5.从形式上看:紧缩复句常使用一些固定格式,但也有只使用单个关联词语的。
吃完晚饭再吃水果。(承接关系)
天塌下来也顶得住。(假设关系)
有双手就等于有工作。(条件关系)
想说又不敢说。(转折关系)
天黑了才走。(条件关系)
干什么工作都得认真。(条件关系)   您当前所在位置:&>&&>&
汉语递进复句研究述评
王若玉(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汉语的递进复句研究始于1898年的《马氏文通》。在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汉语递进复句的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研究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语料选择和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依然有可以开拓的空间。[关键词]复句;递进;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9-02[作者简介]王若玉,女,安徽安庆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汉语的递进复句研究大致与汉语语法研究同步,始于1898年的《马氏文通》。在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汉语递进复句的研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研究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考察汉语递进复句研究的来龙去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深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起步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受西方语法理论的启迪,汉语复句研究出现了源流。《马氏文通》(1898)是中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书中在论述“推拓连字”时对“递进”稍有提及:“用以递进者,则以‘抑’‘将’‘宁’等字以为询商之辞,又或以‘非惟’‘不惟’与‘亦’‘抑’‘复’等字为撇转之辞。”虽然论述重心在“连字”,并未提及“复句”等语法术语,但其“用以递进者”、“询商之辞”、“撇转之辞”等相关用语已略见递进复句研究的“星星之火”,引发了后来对复句的研究。因此,《马氏文通》标志着递进复句研究的萌芽。真正意义上的递进复句研究始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书中,黎锦熙把复句分为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三大类,把“进层的”复句(即递进复句)归为等立句中平列句的一个次类。在描写递进复句的连词细目时,黎锦熙开始从语义角度着手将“进层的连词”分为两组:一组由对比正推而进,有“自无可逃”之意,如“不但……而且”之类;一组由较量反激而进,有“更不消说”之意,如“尚且……何况”之类。但他却把单用“并且(且,而且),也(亦),又,再说”等连词的复句归为等立复句中的平列复句,这未免有些狭隘。《新著国语文法》对递进复句的研究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主要集中在类型归属和连词研究上,但它明确提出“进层的复句”概念,把递进复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研究,由此开创了递进复句研究的先河。此期的递进复句研究大致有两大特点:(1)“递进复句”概念从无到有,由依附于连字系统的分析逐渐向独立的研究系统转变;(2)开始从句法和语义入手描写递进复句的类型。二、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汉语复句研究的繁荣时期,如30年代中后期的“文法革新”,促使了汉语复句理论的深入探讨,50年代在《中国语文》发起的一场关于“复句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现代汉语复句理论体系的定型。此期大量的语法研究著作问世,其中论述到递进复句的主要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3)、周法高的《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1961)以及一批大学汉语语法教材。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把“递进”归于表达论的离合关系,并对“递进”术语下了定义:“两件事情的加合,可以是平列的,也可以有轻重之别。要是分轻重,大率是先轻后重,就是一层进一层,我们称之为‘递进’。”他认为最确实的递进句是用“非独”之类的词语开端的句子,又可用反诘性的“岂独”、“岂唯”,成为递进句的变式,和逼进句相似。他还从语义层面阐释了用“又、还、且”和用“亦、也”的意思不同,前者是累积性的递进,后者是比较性的递进。另外,吕先生还注意到了“不但……而且……”类句子和“尚且……何况……”类句子作用的不同,他分别称为“衬托句”和“逼进句”,认为衬托句是由浅入深,而逼近句则用深证浅。吕先生的对递进复句的论述已经相当细致,把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相结合,并且在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解释,这是递进复句研究的一大进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把复合句分为并列复合句和主从复合句两大类,把递进复句归为主从复句的一类,并对所用承接词作了分析。高名凯主要对递进复句的类别归属提出了不同观点,颠覆了以往把递进复句归为等立复句或并列复句的观点。周法高在《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中先把复句分为假设句、容忍句、因果句、时间句、转折句、平行句六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再细分小类,然后分节对每一种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描写分析。他把“且、非(不、岂)、徒(唯、独、但)、愈……、与(与其)……宁(毋宁)……”等关联词归为逼进的平行句,却把“况、而况、又况、岂况、犹……况、且……况、尚……况”等归为转折句,这种分法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反逼递进句与转折句在逻辑语义上的复杂关系。黎锦熙、刘世儒的《汉语语法教材》(1962)是六十年代大学汉语教材的代表作。书中延续了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的观点,将进层复句归为等立复句的一个小类,但对进层复句的解释更为详细:“等立分句的雁行式,也可以从‘一字形’变成‘人字形’,这就是进层复句。它是递进的关系:或后句比前句在语意上更进一层。或前句先来个预示,或两句递转而进。”据此,又将进层复句分为三式:突进式、比进式、转进式。从这三式的命名可以看出黎、刘二人已经注意到了不同类的递进复句在深层意义上的区别。此期递进复句研究的特点大致可总结为三点:(1)由表及里,从重表层句法结构分析开始转向深层语义分析;(2)研究方法上由重描写轻解释转向描写与解释并重;(3)比较重视对递进复句类型系统的研究。三、深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全世界语言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思维角度等方面的变化,也相应促使了汉语复句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局面。邵敬敏曾说:“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有关现代汉语复句的研究有两大家,一是邢福义先生,二是王维贤先生。”[1]278-279王维贤与张学成、卢曼云、程怀友等合著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1994)可谓是汉语复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突破。该书第一次把“三个平面理论”具体运用到复句研究中,并且运用句法形式和逻辑语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复句的类型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以二分法为主要特征的复句类型系统。他把递进复句分为基点小句和进层小句两部分,并从逻辑学角度对其进行语义分析,得出独到的见解。他还把递进复句分为三类:(1)“不但A而且B”和“A而且B”;(2)“不但A反而B”;(3)“尚且A何况B”。这种三分法基本奠定了后来学界划分递进复句类型的基础。邢福义关于递进复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汉语复句研究》(2001)中。他打破传统的复句二分系统,坚持“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的原则,提出了“复句三分系统”——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并把递进复句归为并列复句的一个小类。他以“小句中枢理论”和“小三角理论”(表—里—值)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递进句式:顺递句、反递句(反转递进句)、反逼递进句。顺递句是指以一层意思为基点,向另一层意思顺递推进的复句,在现代汉语中以“不但……,而且……”为代表句式;反递句,又称反转递进句,是指以一个否定的意思为基点,向一个肯定的意思反转递进的复句,在现代汉语中以“不但不……,反而……”为代表句式;反逼递进句,是指以一层意思为基点,向相比之下不值一提的另一层意思反逼递进的复句,在现代汉语中以“尚且……,何况……”为代表句式。邢福义先生对递进复句的分析算是比较深入透彻的。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递进复句的研究,但他们不再专注于递进复句的三个平面研究,而开始从逻辑学、认知学、信息论、统计学等角度寻找切入口,代表成果有:陈英《递进复句与语言的主观性》(2004)、周静《递进的逻辑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2005)、姚双云《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2008)、赵洁《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焦点结构研究》(2012)、朱斌《汉语复句句序和焦点研究》(2013)等。这些成果大大拓展了研究领域,使研究内容更深入、研究方法更多样,呈现出一种后出转精、日趋成熟的发展趋势。此期递进复句研究的特点主要有两点:(1)研究视角不断更新,由传统的语言本体分析变成结合逻辑学、认知学等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2)研究方法变换多样,如描写法、解释法、统计法、比较法等。从19世纪末至今,汉语递进复句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类型分析、关系标记分析、“三个平面”分析以及句序和焦点结构的分析,但也有一些不足和缺陷:首先,语料来源上注重现代语料,忽视历史语料。邢福义先生提出汉语语法研究要遵循两个三角:小三角“表—里—值”和大三角“普—方—古”。其中,“大三角”就是针对语料的选择问题提出的。纵观递进复句研究历史,语料几乎都是选择现代汉语普通话,而忽视了古代汉语和方言。其次,研究方法上注重共时研究,忽视历时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从共时层面对递进复句进行分类和描写,这种静态的研究方式缺乏对各种递进复句特点成因的解释,也不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汉语递进复句的发展历程。所以,汉语递进复句的研究依然有可以开拓的空间。【参考文献】[1]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商务印书馆,1992.[3]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M].商务印书馆,1962.[4]吕叔湘.现代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56.[5]马建忠.《马氏文通》(修订版)[M].商务印书馆,2010.[6]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1.[7]姚双云.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造句编[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9]周静.现代汉语递进复句研究回眸与范畴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10]周静.递进的逻辑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1]王维贤,张学成,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陈英.递进复句与语言的主观性[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
本栏目最新热文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pt并列递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