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有没有人用过新媒体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公司的推广啊,价格还蛮贵的,有用过的麻烦v我说一声

查看: 8302|回复: 13
瑞安的移动铁通宽带和网通宽带怎么样?
在线时间35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原来用电信的2M ADSL包年,快到期了,对比了移动铁通宽带和网通宽带,电信价格有些高,打算换一个服务商
有用过移动和网通的业务的,来说说感受啊
移动铁通好像是398一年,网通包3年是1200多,好像是这个价,怎么比都比电信便宜不少。
在线时间51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略知一二, 积分 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略知一二, 积分 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移动的我装过,原来198一年的,不过说实话移动的4M带宽不怎么样,晚上速度慢,特别是小区里装了好几户的会卡些,进空间网页相对电信慢,但是一分钱一分货,198元,你能希望他超过电信,那是不可能的,对网速要求高的建议装电信,有点耐心的装移动毕竟便宜啊
在线时间35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移动的速度慢别人也有这么说
网通的不知有没有人用过,以前是电信、网通跨网障碍蛮大的,现在如何?3年1188元+168元初装费,也很合算
在线时间1479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出类拔萃, 积分 78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9 积分
出类拔萃, 积分 78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9 积分
{:soso__:}移动铁通及网通包3年的都在混用,两个加起来还是不如狗日的电信!
丝袜是权力的象征,女人穿了能征服男人(很黄),男人戴了可以征服银行(很暴力)……
在线时间35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扫黄打飞 发表于
移动铁通及网通包3年的都在混用,两个加起来还是不如狗日的电信!
都没电信给力?版主说说看
在线时间1479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出类拔萃, 积分 78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9 积分
出类拔萃, 积分 78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29 积分
叫我怎么说呢!4罩杯网速不如单位里用的2M(电信),网通有时论坛都上不去,移动在线小游戏都不能玩!{:soso__:}
丝袜是权力的象征,女人穿了能征服男人(很黄),男人戴了可以征服银行(很暴力)……
在线时间490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驾轻就熟, 积分 4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2 积分
驾轻就熟, 积分 4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2 积分
linzhenrui 发表于
移动的我装过,原来198一年的,不过说实话移动的4M带宽不怎么样,晚上速度慢,特别是小区里装了好几户的会卡 ...
本人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实情。我本人同时用联通(网通)和移动宽带。
移动是保底享4M,共享10M(光纤到楼,LAN到户)
移动是光纤到楼,LAN到户,实际上这个传输材料已经完全超过实际限定的速度,也就是说网线是支持100M传输,而光纤是支持1G以上传输的。
我先说下载速度,移动是通过设备去限制你速度,由于我是楼里唯一装的移动,所以速度极快,基本可以达到电信的4倍以上。按照换算,如果4M的宽带,最大下载速度每秒是400多K,而实际上移动采取一种保底4M,共享10M的原则,所以如果楼里移动同时下载的没有,那恭喜你,你这时候移动宽带下载平均在1400K左右。简直从未体验的速度。
再说上传速度,也就是你发文件到外面的速度,移动宽带传输载体同样远远超过现在速度,移动通过设备限制,目前我体验移动的上传速度峰值在200K左右。是目前我所能体会到最快速度。
如果你有多台电脑,恭喜你,移动并未限制路由器上网,你上多台都不限制!
联通是独享4M(光纤或铜到楼,电话线到户)
联通目前退铜进光项目在进行,部门已经是光纤到楼,但是楼到户,却仍然采用电话线,这个极大影响了传输速度,电话线本身负荷的最高下载速度也就在6M(下载每秒600多K,上传60多K),而瑞安只能是4M。联通是中规中矩保证您下载速度达到每秒400多K。上传速度少的可怜,基本上峰值上传速度在每秒50K左右,从这点上,仅为移动下载速度峰值1/4。如果联通再不努力,联通将落后于移动一大步。联通必须尽早完成LAN到户。
如果你有多台电脑,恭喜你,联通并未限制路由器上网,你上多台都不限制!
电信是独享4M或独享2M
由于电信宽带,我在去年就完全拆掉,不好评论。不过可以告诉你,如果您是电信,未进行光纤到户的改造,还是用电话ADSL上网,速度跟联通一样的。4M的宽带,下载400K左右上传40K左右。2M的话,下载200K左右,上传20K左右。如果已经完成光纤到户的改造,很遗憾的告诉你,电信根本不是什么好鸟,他会再设备上故意限制你的速度,绝对不会说因为你光纤,就放松的速度限制,但是具体是多少速度,我想让广大电信用户告诉你。非常遗憾的告诉你,电信非常霸道拒绝路由器上网。所以你如果有多台电脑,很容易被屏蔽。
这里要说明1个问题:
针对 “特别是小区里装了好几户的会卡些,进空间网页相对电信慢,”,这个言论不能代表现在实际,可能一,是当年他用的是铁通老的ADSL线路,这个线路是非常垃圾的,如果是铁通的ADSL线路,千万不要装。现在移动宽带新线路都是LAN,不会ADSL。可能二,他喜欢上电信服务的网站,比如温州热线,这种网站服务器在温州南站电信机房,电信很恶心,占着自己垄断优势,故意将电信和其他运营商的网桥设置的很小,晚上用的人一多,就很慢,甚至故意设置传输速度。这种情况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更为严重,2008年奥运会由于网通是运营商,但是双方签订备忘录,电信开放一些网桥速度。这点你要看清楚,你是不是有专门打某款游戏,而这款游戏只有电信服务器。如果这样,那就比较麻烦。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网站采取是双通道,甚至三通道,不会将服务器放在单独电信机房,所以现在无论联通、还是移动,网上都非常快。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你懂的,我不想说。
在线时间35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tshine 发表于
本人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实情。我本人同时用联通(网通)和移动宽带。
移动是保底享4M,共享10M(光 ...
貌似移动的很好唉,我在天成小区这边,是不是一个小区共享带宽?这样速度影响大不大?
在线时间51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略知一二, 积分 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略知一二, 积分 2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2 积分
移动的下载速度有到过800多K每秒,但要看资源,从我使用的时间来看,多数是下的不快,可能跟我玩的电信游戏有关?不过进QQ空间对比来谁,还有进淘宝来说,我个人感觉确实没有电信的快,时间在晚上,还有移动的IP常常会换,有时候显示福建联通,有时候显示广东铁通,有时候显示成都联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瑞安论坛公益广告
在线时间490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驾轻就熟, 积分 4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2 积分
驾轻就熟, 积分 4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2 积分
本帖最后由 tshine 于
21:30 编辑
hunter_hu 发表于
貌似移动的很好唉,我在天成小区这边,是不是一个小区共享带宽?这样速度影响大不大?
根据我的判断,无论是电信、联通、移动,都是按到楼来算,应该不是到小区至于是不是到单元。这个就很难讲了。我安装中,发现我们楼,是一条光纤进来,也就是光纤到楼。
而且移动是通过后台来控制到楼共享10M,户保底4M,这个意思当这栋楼就你一个人用,最大可以达到10M,但是人多了,系统自动分配每个用户最少4M,也就是下载每秒400多K。如果移动公司这个绝对可以做到,因为传输载体光纤和网线已经远远超过速度几十倍、上百倍,只是后台控制的问题。
所以,按照我的能力分析,速度不会太大影响,除非你们楼里有大量人用移动(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如果装后,的确发现速度很慢,那就可能移动设备出问题,要他们解决,我不是电信系统,我没办法打包票。
在线时间490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驾轻就熟, 积分 4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2 积分
驾轻就熟, 积分 4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12 积分
linzhenrui 发表于
移动的下载速度有到过800多K每秒,但要看资源,从我使用的时间来看,多数是下的不快,可能跟我玩的电信游戏 ...
从你描述来看,如果设备没出问题,那就是你在高峰期下载了。真正测试网速,不能看资源,最公正就是用360网站的软件下载,我这里可以稳定在1000K上下。至于你说你的大部分资源下不快,可能性有几点
1:你下载是什么东西?是影片?软件?BT?如果是软件,你最好选择非电信服务器下载,我想这样应该快很多。如果你选择BT,这个资源问题,电信、移动、联通都一样,我不知道你下载速度是多少200K?300K?,这个电信和联通也是这个速度。
2:还有你说显示你的IP地址显示各个地方,呵呵,这个绝对是外行人判断。判断IP地址归属地是靠什么,靠电信系统内鬼将IP地址归属规则内部拿出来卖给别人,我也曾买过一部分这类性质的归属地文件。但是移动公司这个后来者,完全可以不按照原先规则分配IP地址,这个就导致很多软件判断失误。这个跟速度完全没有关系。
3:如果电信游戏,我已经解释了很清楚了,网桥的问题,我曾关注电信和原网通的网桥纠纷。。。如果你进移动服务器游戏,我敢说快电信2到4倍没有任何问题。
4:关于进QQ空间和淘宝的问题,从理论上讲网页形式这种下载,本身数据量很小,而淘宝、QQ这种大网站都有多通道,理论根本不会出现慢的问题。我原先用联通2年,但是同时用电信,联通和电信在上大网站上没有任何区别。移动刚刚装起来,是在另外一条线,我现在用的是联通,没法回答你。过2天,自己多测试一下,再回答你。
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瑞安论坛公益广告
在线时间35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soso_e127:}没办法,选了移动的先用{:soso_e113:}大不了重回电信。
保护环境,让我们共享蓝天绿地。--瑞安论坛公益广告
在线时间35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1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移动宽带已经装上,目前感觉良好。
试过几个视频站,速度可以。在没有代理情况下登录台服WOW,延迟200-300ms,比较正常。
等晚点再看看如何。
夫妻同驶一条船,互帮互助到彼岸!--公益广告
在线时间11 小时
精华威望金钱
粗通皮毛,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粗通皮毛,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2 积分
我以前是楼里唯一装移动的,网速快到离谱,1G多的东西秒死,不过搬家后居然没法装了,说是没线路郁闷。电信也这么说光纤的就是没线路
论坛答疑、热闻速递、互动话题、商业合作,请联系论坛客服微信私号:bbsruiancom
站长推荐 /1
全新论坛客户端,每天看一看,轻松获取周边资讯,共享美好生活。
Powered by
瑞安在线 瑞安论坛 版权所有根据新物权法的规定,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专有权部分只是房间墙壁以内的空间吗? - 法律 - 中国广告知道网
>>法律>>问题页
未解决问题
根据新物权法的规定,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专有权部分只是房间墙壁以内的空间吗?
比如三层与四层之间的楼板,是三、四层住户共有还是全楼住户共有?
经典毛歪歪&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谢谢你帮我,祝你快乐,愿你事事如意!
网友们正在为您出谋划策,请耐心等待!
|||||||||||||
我觉得是共有,物权法所保护的物有排他性,我想楼板不存在这样的排他性吧!!!!
物权法没有规定,我觉得从理论上,应该认为是 三层四层共有,以楼板中间分界线为界,以前听老师讲过德国是这样的墙板也是,但是我国没有规定,讨论的价值不是特别大,要看其具体利益人是谁,比如承重墙,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就不能随意处分
pan_elber&
猜您感兴趣
本页网址:2017第11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新媒体与分析师交流会_期市动态_期货_中金在线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2017第11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新媒体与分析师交流会
来源:99期货&&&
作者:佚名&&&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第十一届中国期货分析师暨场外衍生品论坛将于日-23日在杭州黄龙饭店召开。4月21日下午,举行了新媒体与分析师交流会。以下是交流会速记: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新媒体与分析师交流会现在开始!大家知道每一次我们来到美丽的杭州时间都不够用,有的嘉宾入场比较晚,跟这个也有关系。现在是杭州最好的季节,也是G20杭州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之后,我们再次来到杭州,能热切地感觉到杭州在经济转型方面的突飞猛进。我们在期货分析师俱乐部的赞助下召开的新媒体与分析师交流会,我想在这个背景下开会是比较引人关注的,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宗商品期货的火爆行情,也吸引了不仅仅是国内金融界的关注,还有全球的目光。中国商品的定价权凸显,商品的价格与金融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凸显,我们也注意到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来参加今天大会的领导有:
  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琬茹,南华期货副总朱斌,这次是新媒体与分析师交流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大宗商品的展开,新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我们也邀请到了华尔街见闻的副总裁汪旭,欢迎!此外我们也有请到对冲研投的平台&总经理辛钡。除此之外,期货分析师的理事代表王骏,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徐文杰,另外还有期货和同业的各投资公司,机构的研究所负责人,我们在此一并表示欢迎!
  我们下面的会议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南华期货副总经理、经纪业务总部负责人虞琬茹女士作致辞。大家欢迎!
  虞琬茹:各位尊敬的期货行业朋友们,各位尊敬的分析师朋友们,以及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谨代表本次专题活动的承办方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向各位分析师和行业的朋友们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是在分析师论坛史上首次举办新媒体专题活动,说明我们期货行业与新媒体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两者的交流也非常重要,会议得到了期货公司和新媒体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就分析师角度而言,期货分析师在期货公司业务推进和期货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在我们的创新业务中,分析师是我们期货公司所做的研究产品开发以及推广中的中坚力量。分析师对应用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进行相应的组合,达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有着本能的动力,在新金融产品推出初期,期货分析师是最早和最积极的应用者,因而他们是金融创新的推动者。另外,分析师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帮助产业客户建言献策,向各类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策略和投资方案,使分析师成为市场所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期货行业来说,分析师在投资者适当性教育、理性投资、知识培训等方面使期货行业越来越健康平稳向好地发展,可以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公开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市场价格被更迅速发现,促进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市场效率。那么站在新媒体的思维出发,毫无疑问的是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力,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投资者在投资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便捷。其次,就涉及到本次专题的主题了,新媒体在分析师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效用,两者不断地沟通交流,在相互反馈的过程中,我们的分析师成长更快了,使得有能力的分析师脱颖而出,更多地发声,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好的研究成果。第三,我们的新媒体维护了行业的声誉,跳出了传统媒体的模式,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并在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希望新媒体和期货公司通力合作,在协作扩大期货市场影响力的同时,在各自的行业中齐头并进。但我们也情形的看到两者的合作是刚刚起步,必须以通谋全局的胸怀,以超越自我的勇气,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路径,在深度合作上苦下工夫,在合作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两者有更好更深度的合作模式,为期货行业锦上添花。
  最后,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虞总。刚才虞总的话,在期货分析师借助新媒体对我们的期货投资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我想下面进入会议的正式主题,首先我们请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来作《期货分析师运用新媒体的模式与技巧》的专题。请大家欢迎!
  王骏:各位同行,下午好!在这个会议开始之初,我要先感谢这次分论坛的主办方中期协,还有承办方南华期货,特别是南华期货大力的邀请,我们作为分析师的成员,参加过十届的分析师大会,就刚刚虞总说得很对,这一届是第一次有媒体跟分析师之间的对话,这个对话看起来是我们之间的,其实是反映了分析师的声音,之前几届也有我们的声音,今年的这届是以论坛的方式把声音客观地体现出来、反映出来。
  今天根据主办方的会议内容,我主讲的内容是《期货分析师运用新媒体的模式和技巧》,其实这个题目挺难的,为什么?我们说具体品种分析也好,宏观分析也好,策略也好,甚至很多所长、院长是搞管理的,谈到与媒体的合作。现在新媒体越来越普及,我们以老的思维方式,比如说电视、电台、报纸,还有很多公司有纸质的报告,传统的几个方式,现在是不是还有?也有。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变化越来越快,比如说我去年来杭州,我说一个事情,跟新媒体没有关系。共享单车,去年10月来杭州,我用的是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我们北京也有,买一张公交卡,充值,然后骑那个车,为什么要骑,因为大家知道杭州到旅游旺季,打不到车,开车也堵,骑单车最方便,就是想好好玩一玩。今天估计也有同行绕着西湖转,去年10月共享单车不是特别多,但是到今年4月份的时候,满大街的单车。北京是衅车,杭州是小白车,我自己定的名。这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它也是在微信里的一个功能。现在新媒体越来越铺天盖地而来。
  首先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新媒体的总体情况,后面我们再展开,在期货研究、分析师、团队里如何与我们的新媒体结合。从我国新媒体的总体情况来看,2004年脸谱推出,这个东西好像离我们很远。后面的Twitter,谁给我们来了这个,就是特朗普,因为他有事没事就自己写Twitter,他用了新媒体,跟传统的媒体不太一样。2009年,我们国内的新浪微博也是横空出世,很多研究所甚至研究员,甚至在座的非常知名的都有自己的微博,包括我们研究所,微信微博都有管理人员。2011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就是微信出现了,大家已经开始普及了,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很多新的工具,协作的方式,报告呈现的形式,还有现在分析师给我们的业务团队,甚至给我们客户推送的报告,推送的解读,都是基于微信的,所以说通过这些不同的新媒体,这种时间序列的反映和推出的影响已经给我们绘出新媒体推动期货研究由传统向新型,由单一、呆板向更加快捷、快速、及时演变的方向上改进。在传统的模式下,等我报道写完,比如说今天一个行情,一个事件的发生,我肯定是收盘之后再写,写一篇深度的长篇报告,通过我的邮箱,通过报告系统发出去,我们看到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收盘之后,甚至第二天。但是现在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这种生态。
  我们再看一下,一个大的数据,我们说大数据时代。目前中国使用网络的网民7亿,移动端用户接近6亿。举个例子,我在北京是挤地铁的一员,最近大家在看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每个人的手机都在看,我都不用看自己的手机,因为这是一个热播的东西,大家都在看。前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研究员需要关注行情的变化,中东的局势、东北亚的局势,大家都在手机端关注。美国的航空母舰根本没有去东北亚,往南走了。只要中国市彻在交易,通过这种移动端马上就传播出来了,市场的情绪的变化,做多黄金、做多贵金属的行情就展开了,包括多头的变化。目前社会和财经新闻的关注度非常高,所以有时候会定期被新闻刷屏,这段时间是因为什么事刷屏,是一个明星的绯闻。这种社会和财经新闻的关注度非常高,中高端用户也接近了6成。第三,作为期货分析师,我们是根据大概的统计,也包括我们自身,分析师通过公司所在的业务单元,所建立的群,一个人服务7-10个,每个群的客户少的100人,多的300-400人。最后,面对期货市场,白天交易还要加夜班,我们说"白+黑",中国的情况,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我们的期货领域有"白+黑",其他如股票、债券是没有的。我们通过传统的模式、媒体进行这种分析报道,已经无法满足我们这么多移动端用户,这么多对及时性新闻的关注度。所以说有什么影响吗?如果我们大家不重视这个问题,不及时地调整我们的策略、战略,那么我们将会失去什么?失去很多投资者对我们研究产品、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的关注,为什么?他认为你这个东西已经滞后了,一定要实现盘中解读,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前提是一定要合规合法。我们说能弄网红吗?能弄,但是要注意用词,另外要合规。网红不是不鼓励,我们作为金融机构,持牌上岗、投资咨询必须要合规,然后把我们的分析产品一定要及时地传出去,这个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已经不是说收了盘就马上弄,写报告,整理数据。现在就是一个互动交流及时性的新时代。
  第二个方面,我们期货研究中的新媒体运用模式。大家都熟悉的,我们说新媒体围绕着官微,大家都有自己的APP,打开以后,每个公司的情况,包括你的动态、新闻、公司情况、产品、报告、分析都呈现出来了。还有一种,期货咨询网站,现在在手机APP里也可以打开。另外一些视频报告会,通过手机端也能够打开。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年的期权上市准备,从今年1月就宣布要推出豆粕和白糖,通过视频方式;另外南华有一个美女,定期地通过手机微信,就像电台一样,去播送期权的知识,特别动听。另外还有微信的公众平台、微信号、微信群。这几种模式或者叫方式,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的研究中。
  从运用方式来看,第一个是发布研究报告,转载新闻公告,宣传和展示公司的活动。前面说的南华也好,别的也好,这些公司都是通过新的媒体去展示公司近期活动,来推广展业。
  优点是什么?个性化,体现出了每个公司不同的特色,有些公司是全国性的大公司,体现出它的覆盖面非常广,研发实力非常强,某一个品种分析上的独到之处、创新,来吸引不同的投资者。受众面广,比如说写个报告放在网站上,或者通过新闻终端让别人下载收看,点击率非常低。通过新媒体的话,比如说4月19号,白糖期权上市,当中就有很多的公司通过微视频直接转播了,盘中实时解读,请一些台湾的、香港的、甚至华尔街的老师,通过微视频解读,今天期权要上市了,要采取什么策略,是买期权,买看涨还是买看跌等等,所以受众面非常广,远远超过官微的固定用户,微视频在这个时间点的转播,可以让你的点击率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受众面很广。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盘中及时解读,刚开盘就讲策略,及时性非常高了,所以第三个优点就是及时性,传播速度非常快,只要有网络,能用微信,就可以收看到。
  缺点,使用群体不可控,是低风险还是高风险,是懂期权还是不懂期权,懂期货还是不懂期货?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风险。第二,容易出现断章取义。你的报告,中间一段截取下来,说某某公司是这么认为的,这有一定的风险,容易产生曲解、误解,甚至他认为你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不合规的。
  第二,通过微信群及时进行行情解读,和客户分享相关的信息。我们通过微信群的行情解读,还有服务产业客户、服务一些现货客户,及时在群中沟通。我们通过电话、视频会议沟通,无法实行多方互动,大家通过微信群可以在里面用视频、音频、数据、文字来共同地完成一个重要事情,比如说螺纹钢和铁矿石,在前两天暴跌,上周五、周四又暴涨,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资金的原因还是基本面的变化?还是房地产市场预期?大家就在里面讨论开来了。那么优点是什么?及时性还有交互性非常强。比如说我们团队在解读的时候胡说八道,下面的投资者或者参与者就会说你这个说得不对等等。如果我们的报告按照传统的方法发出去了,不能知道多少人阅读了,有什么问题,目前通过微信群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便于维护当前客户,把主要的客户放在群里,研究员、研究团队放进来。解决了什么大问题?以前要维护客户,银河在上海的团队要服务广东的客户,得出差,还要做好PPT,还要上门,约好时间。现在有个问题,如果通过微信群解决了,要交流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缺点是什么?难以开发新客户。可以维护老客户,但是新客户开发怎么办?是不是新客户认可你,会加你的微信,你建的微信群,新客户是否愿意进来听你说,这就要通过其他的手段了。
  还有就是APP,大家通过官微、APP终端查看历史的报告。优点是定期发布、全面。消息是合规、准确、客观,通过公司的APP肯定是合规的流程。缺点是受众面窄,因为随着微信还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APP的情况从几年的热乎到这几年的沦为传统媒体的模式,所以说受众面,相对微信群、微视频的变化又变窄了。所以说交互性就谈不上了。
  我们再看一下网站。优点,受众面广,大家都知道网站上发布品种、行情报告解读,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点击你的网站,网站的用户可能有几十万。激励机制明确,提升研究员积极性。缺点方面,容易引发同行模仿行为。先去学习大家的,然后去创新。方法方式是可以抄袭的。
  最后看一下视频报告会,现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比如说传统的现场报告会是否还在维持?每年交易所联合我们期货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的投资报告会,现场的报告会是传统的,但是加载了一些新的传播方式,比如说视频通过微信、网站在网上传播,也解决了传统的场地报告会的局限性。定期举行,随时进行内部培训,也就是视频的好处。优点是便于内外沟通,提升工作效率,也就是说视频的及时性提高了,便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我们公司每个营业部都有视频系统,视频报告会体现出内部资源共享了,在现场参加的,3点半到5点举行,没有参加的,我们通过已经录好的视频,把它留存,在外的人结束之后可以点回放,听听有什么重要内容。有一个缺点,对设备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视频必须要固定。如果是手机,通过微视频的转播,每个移动端就有。这是视频报告会的问题。视频报告会和传统的场地报告会是不一样的,也是不能够完全替代的,因为很多未来的潜在客户,比如说还要上一些新的期货品种,这些大量新的期货品种,还要给企业、重要的产业客户、企业客户进行交流。
  我们再看一下研究院所与新媒体合作的方式。首先有一种品牌合作,待会儿对冲研投和扑克家会交流,研发团队如何和新媒体合作,这是一个品牌的合作。当然国内100多家期货公司跟他们对接,目的是借助这个平台把重要的资讯,特别是行业品种出现重大行业变化时进行解读和播放,服务好投资者和大家。研究院所自己建了微信的管理团队来设计产品,利用最新的技术,我们怎么嫁接它。现在有很多东西,我们说微信的互动品种,有在线类、嵌入式、交互式,我们熟悉的石墨、音频系列、FM系列、视频,以微信交互式的新媒体也出现了,有些院所建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团队。还有客户教育培训,期权上市前后,及时通过这种方式对客户进行培训。现在期权要通过视频录制考试,还要满足别的条件,如果通过了,能开期权户,做商品期权。另外是频道共建,研究机构和新媒体建立一些合作的渠道,通过视频、网站等方式,他们会说得更详细。
  第四个方面,期货研究员(分析师)利用新媒体打造品牌。行情的解读一定要及时,这个问题以前用传统的媒体,当时很多机构利用新浪、网易等网站,午盘有解读,那已经是很快了,晚上收盘有一个全天的解读,在传统的情况下已经非常及时了,但是现在已经落后了,现在盘中就可以解读,为什么涨停、资金萎缩、品种的变化等等,所以说研究员除了要定期有这些报告以外,还要及时地把分析传输出去,使我们的投资者立即了解情况,所以说提升研究员分析师本身的品牌,还有对行情的把握情况,来提升行业知名度。我们说以前更多的是通过今年发多少报告,哪写报告预测很准,在行业里,我相比其他研究员,我有什么不一样。现在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性很强,行情马上发生变化,行业里哪个研究员、团队最及时解读,而且解读非常准确,甚至能够预见后面几天交易怎么走,这成了研究员和分析师的重要课题。比如说行情判断完了以后,你的发布媒体在那,有传统的、微信的、吻合不吻合,我们自己也要进行评估。另外还有工作量,现在通过微信、视频报告,根据品种的变化频率,微视频的报告会有多少场,有多少工作量,也成了考量的指标,成了你成为知名度比较高的分析的判断依据。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站的权威媒体平台对期货市场的解读,新浪财经、和讯等权威媒体等。通过这种方式,这么迅速的传播这波行情的变化,马上就知道哪个公司的哪个研究员讲得很透,关键是什么?今天讲得很透,后面还有他,知名度的提升传播非常快,不但是同行知道这个人,产业链的客户也知道某某公司有这么一个研究员解读非常及时。
  最后,我讲一下利用新媒体,不管是分析师还是研究团队,最后都要有一个建议,第一块建议就是我所说的,利用好新媒体拓展自身的事业面、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服务好相关产业链客户,做好合法合规的研发服务。我们通过这么好的平台或者新的媒介,去打造自己,可能会使得以前成为一个知名、资深品种研究员或者专家要5-10年,有了新媒体,可能出名的速度会提高,很快,长的可能两三年,短的可能一年就出名了。
  第二,分析师不要放弃传统媒体的研发支持和服务工作,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研究有机结合。新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改变不了服务好实体经济、服务好客户的根本宗旨,这是很关键的。这就告诉我们,有些年轻的研究员,千万不要为了求知名、求红而忽视了期货分析师特别关键的服务实体、服务产业的宗旨。所以说研究院所利用新媒体打造金融圈子的知名品牌,提升自身的实力,真正服务好客户,这几年要推上扶贫对口,也是一样要做好,另外是投资教育工作。这几年要求期货公司改善服务的模式、质量的要求,实体经济、三农扶贫,也要利用新媒体。
  最后,建议研究员、分析师一定要合规合法来珍惜自己的职业和名誉。大家说想红,但是这个想红不能突破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准则等其他行规,出名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珍惜你的职业、名誉,这是你长期发展的根本。现在分析师越来越年轻了,70后、60后的研究员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多地走上领导岗位,在座的很多都是走上了领导岗位,后面的一批批研究员来了,80后、90后的分析师越来越多。这么多新一代的研究员来了以后,要不断地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除了想出名,大家都知道想出名。曾经有一个研究员就问我,我在万德做了一个3C的报告,发了文章,新浪采访了我,我是不是出名了?我说,你出名了,因为你通过这个方式,至少这一刻出名了,这是一个90后。但是我跟他说,你要坚持,而且切记你不能成为互联网型、办公室型的研究员,你一定要扎扎实实服务实体,不能说坐在办公室下载一些数据,不管是路透的、万德的,或者是某个资讯摘下来整理发布出去。现在虽然是大数据时代,但是还要调研。玻璃为什么最近涨得厉害,是不是零库存或者基本零库存?等等这些情况都要进行调研,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这种模式还要保留,不能说有了新的方式,通过微视频一夜之间成网红了就飘飘然了,不能忘记服务产业、三农、扶贫。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是期货市场的根本宗旨。
  在期货分析师还有研究院所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努力,并且与新媒体的同仁们共同合作,然后开创一片期货分析师新的研究领域,让我们大家,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研究员扎扎实实地有功底,另外希望他们早日出名,早日成为行业的指导专家,成为期货公司研发的中流砥柱。以上就是我的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总,刚才王总用丰富的投研经验介绍了分析师如何运用新媒体的模式和技巧,因为时间有限,没有更多的时间让王总更详细地介绍。关于新媒体,尤其是这两年,因为大家会有深切的体会,我们的第一信息是靠什么渠道来的?手机。我们给客户发声音通过什么方式?过去是邮件,现在是微信,微信和邮件又可以结合使用,所以我们出外办公的话,看行情的话,联系我们的客户全部通过手机完成,这是过去前所未有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分析师,要红的话,市场就两个方向,不是涨就是跌,很容易红,但是持续红,这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实践是唯一标准。所以红一时是很容易做到的,无论是期货市彻是证券市常我现在在海通证券,有些人可能还不了解我,我是海通证券的高上。目前在证券市场运用新媒体,由于客户群和资金量的原因,运用得超前一步,但是也遇到了瓶颈。这种新媒体的变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像过去有一个分析师,新来的一个分析师,就是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两天的点击率升到30万,老的分析师也参加了媒体的方式,他的点击率大概是五六千,所以跟我们新的研究员差距巨大。当然这是美女研究员,颜值特别高,大家觉得最近的客户是奔着颜值去还是什么?但是我们的起跑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家都在一条线上,如果局限于传统媒体,对服务客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块局限是很大的。投研无外乎两种方式,要么比他快,要么比他深。快是必须凭借渠道,这是新媒体和研究团队结合的契机。大家说研究团队和新媒体怎么合作,我们专门邀请了对冲研投的总经理辛钡谈《新媒体与期货研究团队合作模式与未来思考》。大家欢迎!
  辛钡:各位大家好,我是对冲研投的辛钡,我们的项目是非常年轻的项目,创业一年多的时间,非常有幸在去年一年的时间得到了很多期货圈内的关注,今天很有幸受到了南华期货的邀请,过来跟大家分享新媒体与期货研究团队的合作思考。
  我今天大概讲的是有五个趋势、两个概念、两个结合点,最后有一个结论。首先看一下媒体在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的变迁,出现的五个趋势,第一个大家能够感受到,移动互联的趋势,大家每天获得的信息不是通过电话,而是通过手机。第二,大家对获取方式,以前是简单的图文,现在已经不满足图文,也出现了很多音频、视频、直播节目。第三,分享者,特别是研究团队的分析师在发布自己的研究结论的时候,从不精确的受众到精确的受众,这也是一个用户和分享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第四,内容创业的趋势,互联网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免费的精神,但是从2016年开始有付费出现。第五,媒体和科技开始了结合,《今日头条》现在是通过科技的手段自动地全网搜索。
  新媒体在哪?我列举了五个,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直播等。微信上的新媒体们,情感、文艺、电影等方面引出了我们在新媒体上的第一个概念,对于咪蒙来说,在情感领域上,大家每天会习惯打开咪蒙的微信号看看有什么。在大的领域,流量更多聚集在头部。
  现在聚焦到专业领域的新媒体,券商中国、期货日报、中国基金报。除了专业媒体之外,我们在金融市场按大类的资产细分,股票会出现股社区,债券出现债券圈,全球宏观方面出现华尔街见闻。每一个资产都会衍生出更多的新媒体,这是从大的领域。我们聚焦到金融市场,然后再往下聚焦,到了期货市场的领域,包括扑克财经以及我们更多获得了大家的关注,期货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来说是相对小众、垂直的市场,但是为什么扑克和对冲研投在这里面有生存的空间?从商品往下分有油脂油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再下面有天下粮仓网、Mysteel、SMM,再往下分有镍、镍吧。我引出的第二个概念是垂直领域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头部的概念里,大家对新媒体来说强调的是流量,因为有了流量可以通过广告、赞助的方式实现创业项目变现。对于垂直的领域来说,流量是一方面,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可能不是特别重要的,那么在商品领域,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新媒体对这个领域的专业性。
  接下来我想讲讲期货研究所和分析师的痛点所在。两个结合点,期货分析师在新媒体这块交流下来更多的是做行业的数据、信息的筛癣整合和一些研究成果的发布,对新媒体来说更多的是体现在传播方面,这两块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内容上的结合,第二是工具上的结合。首先从阅读打开率来说,最近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对于一个普通研究报告来说,打开率非常低,那么我们自己的后台统计下来,我们目前的打开率是10%左右。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自己的团队会对所有的基础报告和专题报告做相应的梳理,使专业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传播出去。对于我们垂直领域的新媒体来说,我们需要有专业的素养,用研究员的思维来做媒体,我们要有编辑、研究员、和科技做一些结合。
  这是我们选取APP上的一些文章,这三篇文章在我们这里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播体验。
  刚才说到专业性,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其实好多观众会对我们进行吐槽。
  接下来就讲到了专业研投内容如何包装。我们在做传播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内容要保证专业性,如果没有专业性的话,你的内容被传播出去了,10万+、100万+,这个100万+会把你毁掉。有了专业以后如何做包装?讲数据、谈逻辑、要点提炼,在对冲研投上发布的文章基本上控制在2000字以内,一般是1000字左右,我们可能会把5000字、10000字的报告提炼出几百字,这样会比较清晰。
  最后讲到了工具的合作,这是最近内测的官方网站的产品,以快讯的形式为研究员提供自己希望的服务,就是基础数据的服务。刚才王骏总也讲到,期货研究团队的研究员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基础的数据筛癣数据库搭建,每天要写早评、周报、日报等很基础的工作,这样他们会没有时间做更加深入的逻辑梳理、长周期的提炼,除了内容上的合作,我们更加希望提供基础的工具。比如说我们把数据放在你的面前,我们把信息放在你面前,你再看哪些是你需要的,哪些可以入数据库,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细致深入的事情上。
  最后,对于未来的思考,专业内容如何真正得到价值的体现。现在已经有了专业研投服务和对接、内容付费、问答等形式。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平台,有了专业的研投服务出来,可以有更加深入的交流,研究员的研究成果会有更加有价值的体现,这是我对未来的一个思考。
  最后打一个广告,在这么多期货公司的领导和研究员面前,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我们对冲研投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辛总,刚刚辛总已经详细地分析了新媒体、期货公司、期货研究团队如何与新媒体进行合作。下面的时间邀请期货的分析研究所所长、投研负责人、新媒体的负责人一起来探讨上面的话题。扑克财经因为临时有事,所以不能演讲。下面先休息10分钟,10分钟以后回到会常谢谢!
  (休息)
  主持人:大家请入座,大会的第二部分马上开始了。前面的王骏和辛钡对新媒体和期货团队合作的模式、技巧以及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想这个话题应该是媒体和期货公司共同关注的,也是我们机构关注的,那么在新媒体的面前,谁能更快、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同时媒体也能结合期货公司把它的内容包装进来,那么未来就有可能是最大的赢家。
  下半场我们请相关的媒体和我们的分析师、俱乐部的同行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我们首先邀请中金所投教部刘意总分享他的观点。大家欢迎!
  刘意:首先非常感谢承办方南华期货、支持单位期货分析师俱乐部让我有机会到现场跟大家交流,更主要的是学习。我先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现在也在做交易所的中金所官方的微博微信发布,报纸的这个媒体也在做,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我就当抛砖引玉,希望跟大家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自己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做过,给我的感觉是传统媒体是更体制化的东西,更多的是从上而下的组织架构,缺乏跟读者或者说投资者的互动,但是新媒体,我感觉更灵活,它是自下而上的运作机制,更多的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就是说获得快速反愧快速试错的一个过程,所以它更加灵活,然后也更加贴近市常从现在我观察到的角度来看,我感觉新媒体更多的是相对窄的市场,不像传统媒体大而全的模式,它更多的是针对一部分的兴趣群体的媒体属性。从新媒体和分析师的关系来看,我觉得对分析师来说,新媒体有这么几个优势:
  第一,分析师能够利用新媒体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二,利用新媒体做一些营销活动;第三,分析师运用新媒体工具可以获得更快的反馈,通过反馈可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
  在分析师怎么运用新媒体的话题上,我更多的感觉是新媒体可能包括我们所说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这些,更多的是一个工具。以前的时候,比如说报纸的时代,分析师也应用传统媒体做类似的活动,比如说在报纸开专栏,在电视上做评论,新媒体相当于提供了更加灵活、方便的工具,相对报纸或者电视这样的传统大众媒体,新媒体的门槛更低,便捷度更高。
  我个人觉得,从分析师的角度,首先还是要看专业性,是因为有了专业性以后新媒体才受关注,不是说开了新媒体,就一定会有关注度,你的文章就一定是10万+,我觉得这个逻辑关系是这样的。我自己也看一些分析师做的公众号,比如说李迅雷,他已经在他的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开新媒体可以让他的观点更广泛、有效地传播。从分析师的角度说,首先还是要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首先是你有了你的专业性,才能吸引到粉丝或者读者,这是我自己的所得。
  主持人:刚才刘总分享了他的观点,刘总在中金所是专门做媒体这块的,包含跟客户的沟通、跟期货公司的沟通都比较集中。怎么利用新媒体,怎么跟期货公司更好地沟通,比如化解市场对股指期货的误解,股指期货现在还是松绑过程,市场是怎么理解的,中金所是怎么做的,未来还怎么考虑,刘总能不能分享这些方面?
  刘意:这个话题相对比较敏感,我只能说自己的一些看法,也不代表交易所官方的立瞅者意见。首先我觉得,因为股指期货是比较专业的工具,门槛相对比较高,它跟股市的关联度比较紧,像出现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大家很容易把焦点集中到产品上,这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一个过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在股灾中发出一些跟我们认知相违背观点的人,实际上更多是股民这样一个群体,真正做期货投资、股指期货者,他们对期货的特性,包括对期货的功能意义都很了解。我个人觉得,首先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我们所做的工作首先是要尽量把我们认为正确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这部分对期货不太了解的投资者或者读者。我是在投教中心,这可能是我们部门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期货、金融期货的正确的投资理念、思考方法通过各种渠道,以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报纸、电视,现在更多的是新媒体的渠道,也在跟国内新媒体做一些交流沟通,通过这样一些新的渠道,能够把正确的理念传达到目标受众,像股民这些。不像以前生硬刻板的方式,把知识通过灵活的、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投资者,这是我们目前一直在做的工作。
  主持人:谢谢刘总。下面我们有请华尔街见闻的副总裁汪旭分享他的精彩观点。
  汪旭:感谢主持人,也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次论坛。我首先想简单介绍一下华尔街见闻,可能有很多的朋友包括嘉宾对我们并不是特别熟悉。以前我参加活动,别人都会问我,你们和《华尔街日报》是什么关系?你们是不是也是海外敌对势力,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们没有关系。我们的网站最开始是一个博客,记录在纽约作为记者第一手观察国际金融市场的所见所闻,名字叫华尔街见闻。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除了所见所闻可以写在博客上,还可以把传统媒体(报纸)由于限制于发稿时间周期,不能写在报纸上的内容,不是说内容不好而受限制,而完全是时间的原因,第一时间发布在博客上,同步到微博,到2011年以后通过微信传播出来。通过2010年上线到2013年,华尔街见闻有比较大的影响力。2015年的时候平安创投给了我们天使投资。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纽约都有记者,对全球市场做期权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刚才王总在提到期货研究进入新时代的时候我特别有感触,他提到期货研究有三个特点,新时代、及时性、24小时对全球市场进行关注。
  华尔街见闻,我们的内容定位是全球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主要的资产变化,坦率地说,我们最早的一批用户,当我们还是个人博客时代的时候的最早的一批用户,很多是来自于期货行业的。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2010年是美国第二轮QE做量化宽松,股灾危机、希腊的债务危机,全球金融市场有各种各样大的波动,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包括大宗商品的价格也都发生剧烈的变动,国内的期货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我们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当初我们拜访用户的时候,某一家期货公司的研究员说他的电脑有八块屏幕,其中一块给华尔街见闻。对于我获取这个资讯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和期货行业的渊源是蛮深的。
  今天的主题是讲新媒体与分析师如何合作共赢,我们跟分析师、经济学家还有研究员的合作有不少尝试,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重大财经资讯或者市场重大变化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和分析师做沟通,做实时的解读,很多分析师会主动第一时间把报告给到华尔街见闻,让我们进行发布,当然是合规的前提下。现在分析师都想成名,成为网红,要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他的观点。我们之前跟一些分析师交流的时候,写报告的事,只有客户能收到,有很多比较好的观点,其实是我先发出来的,但是别人觉得是其他分析师先说的,所以更多地愿意跟新媒体,尤其是我们这样的新媒体,影响力比较大的新媒体合作。
  我们现在每天通过微信、微博、APP这些渠道关注我们的用户每天超过100万人,这个数据,大家可能觉得跟新浪相比是比较少的,我以前做过传统媒体,对财经类的媒体,100万的订阅数或者浏览量是非常惊人的,在垂直领域,这样的关注是非常可观的。我们和分析师的合作,除了第一时间的资讯解读以外,很多分析师还在我们的网站、APP上开辟专栏,我们比较好的做法就是你可以一键订阅分析师的专栏,可以看到很多分析师在我们这里有上万的粉丝。有些明星分析师,我们在一起合作付费的内容,我相信很多期货行业的朋友是熟悉的,叫付鹏,他之前是某一家期货公司的高级顾问,他在我们这里除了日常的专栏,他还开辟了付费的栏目,他每周帮助用户解读全球市场大的变化,因为他在海外有从业经历,在国内有很多从业经历,不断地做一线调研,他是飞跃了600万公里给用户分享这些经验。这个栏目是每周做一期,音频的内容,订阅的价格是蛮贵的,399块钱,上线两个月,卖出了接近1000多份,收入40多万,这个收入对他来说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打造他个人的影响力、个人的品牌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媒体是需要各位分析师、专家给我们提供好的观点,我们自身只是一个渠道,我们帮助大家扩大影响力,帮助大家有更大的声量,但是好的内容还摆脱各位帮我们生产。
  在专栏之后,在付费的订阅栏目之后,我们其实还会做一些定制的线下活动,我们希望分析师和他的用户,和我们的用户,这里有很大的重合,那么可以建立更深的联系。比如接下来会给付鹏办一个见面会,应该是在上海的音乐中心,让他的深度用户,那些付费的用户和他有更多的交流,让他的粉丝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其他各位的机构或者分析师也都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比如说对冲研投、扑克投资家都是在这些行业里很有影响力的,这个思路是可以供各位借鉴的。
  刚才王总提到APP,各家期货公司有自己的APP,提到了APP的影响力好像有所下降,我们华尔街见闻跟A股证券公司合作比较多,比如A股的券商会把我们的全球快讯,或者A股的快讯,好的资讯模块加到他们的APP或者网站里,他们会觉得有用户会提出这样的需求,就是说拿你的APP做交易,但是我还要去其他地方看资讯,比如说我去华尔街见闻,你让我在两个APP切换是很麻烦的事情,你作为最主要的交易工具,能不能把交流、资讯等功能全做完,在你的APP上都实现,我在券商的APP里都可以做到。其实我们跟券商合作下来,比如说高总,您是海通证券的,海通证券是APP里最早有A股快讯的,海通证券会超过20%的人看,还有贵金属交易的功能,使用贵金属交易的用户会看全球快讯,这对提升客户的黏性、使用时间有很大的帮助,不知道在期货行业是否可以借鉴,但是这个思路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期货行业有很多很好的供应商,大家也可以试一试,就是在扩大声量的基础上,试一试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产品,然后进一步加强和用户的合作。我想讲的就是这三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主持人:谢谢汪总,我有两个问题想和汪总交流。第一个,汪总讲一下华尔街见闻的赢利模式跟期货公司或者分析师的分成,是怎么做的。第二个,现在新媒体对监管来说是比较大的挑战,在合规方面,这些分析师的报告的观点、对错、数据,他对特定的客户群,因为现在证券和期货的要求不一样,因为我们整个团队是并到证券研究所的,也是证券分析师,当然分支还是研究期货这个领域的,在证券这块,它对直播的要求,原来我们有分析师上线点击率非常高,但是要求非常严,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纸面报告曾经出现过的,这是突发事件以后必须先有报告,某种意义上说,只能读报告了,不可能有这么超强的记忆力,这个时效性大大咽喉了,因为期货的监管实际到产业链,不像股票那么敏感,这两者目前的要求可能有所差异,这也给期货公司利用目前监管比较松的状态,新媒体可能提供了比较好的契机。
  汪旭:先讲华尔街见闻盈利这块,目前为止,我们主要的收入是靠广告的,我们每天有超过100万的用户通过各个平台浏览我们的资讯,包括我们的网站、APP,所以很多品牌广告商对我们非常感兴趣,因为很难找到一个更精准平台有这么多高收入人群,比如说各位有专业能力、购买能力的金融从业人员,汽车、奢侈品会在我们这里投放广告。
  刚才提到付费内容,其实我们对它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在今后某一个时点,在各位的支持下把更好的内容给用户,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收入,但是目前这块只是一个尝试。除此之外,线下活动也会有收入,坦率地说,大家说媒体需要介入交易,需要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来产生更多的收入模式,甚至提到开户导流,我们跟A股券商有开户导流的模式的,但是现在股票的市场,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并不好,其实你很难有更多的收益,期货这块,我们希望今后也会有新的尝试。高总您刚才也提到了,监管有各种各样合规上的要求,我们所有的同事都是媒体背景,我们第一个想法是别出错,对于媒体以外的尝试,我们会非常慎重,因为我们专注的还是做内容,至于其他的服务、产品,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来提供给我们的用户,我们其实只要做好内容,我们相信在市场上是应该有生存的空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断地扩充我们内容的团队,我2014年加入进来的时候,大概20位同事,现在是大概70位同事,这样才可以24小时全天候对市场进行报道。
  关于合规,作为分析师怎么和公众交流,其实券商这块,A股券商的分析师和我们做第一时间市场解读的时候是基于报告的,在目前的时间点,不太会做直播,不光光是我,我相信其他的平台都是这样,基于研究报告,第一时间把声音让市场了解到,当然报告有很多写法,可以写很长的,可以写快评,快评就有时效性了。期货这块我了解不是那么深,我觉得证券行业可能有很多好的操作思路可以供各位借鉴,如果监管允许,做直播肯定是最好的方式,可以跟用户互动。但是我们整个公司,还是希望不要犯错误,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受到行政处罚是非常糟糕的事。
  主持人:感谢汪总的分享。下面有请期货日报上海采访中心负责人孙慧平分享她的观点。
  孙慧平:首先感谢南华期货、感谢高上高总。我在期货日报有6年的,在我们的发展中,今年我们也提出一个报社的思路,我们会把新媒体作为我们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现在给大家介绍期货日报的官方公众号的情况,我们现在有大概15、16万粉丝,覆盖整个期货市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公众号做得比较成功,在我们外部评价看来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有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能够比较及时地传达给大家信息,另外,我们能够把期货日报这么多年的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把分析师也好、操盘手也好,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第三,过去大家对我们的印象是官方媒体,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声音显得比较庄严,大概两三年前开始,我们希望把闻风转向接地气的,大家也比较喜欢看的,尤其是在新媒体上,这样的传播渠道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另外,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报社最大的活动,就是全国期货市场大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我们这个公众号叫"期市天下",这个公众号放在上海,未来这个公众号的定位也是结合报社的发展思路来进行的,去年我们成立了的投资公司,在投资公司我们需要大量地研究,还有操盘手的支持,我们希望把公众号做成能够搭建资金方和操盘手的平台。另外,报社这几年提出一个思路,期货日报到底在做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最终我们走了一个思路,给市场提供有效的信息,还是以内容为主。但是同时我们也希望新媒体能够支持报社的发展,所以这是我们的现状。
  当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我们的运营和推广,这块是新媒体的一个难点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我们的盈利点,其实这几年期货日报的官方号、其他的新媒体号也好,盈利基本上没有,当然这跟我们在维护自己的权威性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几乎是不接广告的,在这方面,我们也在找一些能够跟市场结合的方式。
  谈到分析师这块,官方公众号做得是比较好的,像官方公众号每周有一个新铺刊市(音译),不间断地提供观点,有时候观点的阅读量是10000+以上的,是比较成功的结合,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专业的分析师加入我们的资源团队,给我们提供一些文章,我们帮他们推出去,尤其是上海的公众号直接面向操盘手,能够把我们的投研力量直接运用到实践中。在上海来说,私募团队比较多,我们在公众号上会增加,还会增加人物专访的情况,后期也希望继续把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搭建一个团队为期货市场服务。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主持人:谢谢,孙总这块,因为代表期货日报在发言,期货日报系期货界的第一大媒体,我们是长期在看,很多实体企业也非常关注,因为期货日报的公众号我们也非常关注,作为权威的数据或者对产业的报道,我们有时候是直接引用的。接下来请中国期货业协会余晓丽来发言,大家欢迎!
  余晓丽:大家好!今天的发言我也没有准备,只能代表一家之言,或者说只能代表我个人基于职责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进行分享。今天我们谈的主题叫"分析师和新媒体",我更愿意把这个扩展一下,变成"投教和新媒体",因为我的正式身份是中国期货协会投资者教育部的主任,从投教的概念来说,跟我们今天的主题完全不冲突。我们分析师通过新媒体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影响自己的投资者,这本身来说是一个投教行为,除了自己可能对投资者希望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客观上是投资者接受你的观点,被你的观点所影响,从而成为更成熟的投资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析师也是我们期货投教事业里非常好的担当者,并且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相应的反溃一个比较有力的佐证就是我们这个部门职能比较多,其中一块叫投资者保护,长期有投资咨询的业务,从近几年的业务来说,我们所接受的日常咨询,有一点逐级下降的趋势。我们从实际量来说,我们的纠纷投诉这些年是比较小的量。也说明我们的投资者相对比较成熟,所以这点我觉得首先是感谢分析师为投教工作所做的贡献。
  我们的投教方面,我们大概是2014年的时候借助分析论坛,有一次分析师投教实践的会,范围更广一些,期货公司的代表、分析师代表更多一些,当时主要是传统媒体和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当时我们也请了新榜(音译)公司,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所有的新媒体的微信他都做全方位的关注,很多数据可以得到查询,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公众号、维护程度、以及在你的领域是什么水平。那翅是期货行业开始关注新媒体的发轫之作。
  再有一个,我们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刚才高总说的期媒投教联盟组织,我们当时在2015年深圳期货大会的时候成立的,发起单位是9家,包含了一些传统媒体,像中证、上证、第一财经,还有比较新型的媒体,是当时首批的成员,现在也没有新的成员。当时搞这个组织,现在通常觉得行业里有负起投教职责的,而且大家都在身体力行地做。媒体这块的力量不可忽视,它基于自己的特点,辐射给大众的理念,效果是非常好的。媒体做投教,实际效果比我们这样的身份,受制的因素少一点。考虑到这个原因,我们成立了这样的组织,希望在投教方面扩大力量。咱们行业里的投教做得是相当不错的,我一会儿再分享我的想法。2016年的时候,我们和中金所是两家首批获得中国证监会,就是证券期货投资者互联网教育基地的两家单位,今年他开始已经可以申请第二批了,第二批的报名已经开始了,我先插一句,希望大家去申请,首批只有13家,期货只有2家,而且都是互联网的,我们期货人组织活动什么的可以有更好的途径。上期所、大宗所,他们搞的图书馆、展示、博物馆都是相当不错的。
  前面这么罗嗦,我回到正题上的想法,整体来看,我觉得我们期货行业的投资者是蛮幸福的,从新媒体对他们这种服务的角度来说是蛮幸福的。前段时间听了小故事,有家公司排队上新三板,成员是6个,成本400多万,开发了一款游戏,每个月的流水可以到4000多万,小行业有小行业的魅力。期货的投资者,有效客户大概是100多万,活跃客户是几十万,如果说我们把行业里的从业人员数字做比较,目前期货公司的从业人员,从我们的数据库里统计的数据大概是3万左右,有的时候还稍微低一点,不到3万,有时候行情稍微好一点,吸引新的人进来,就是3万多一点。再加上券商的IB那块,行业差不多是5万人左右。拿这个跟投资者相比,投资者简直是保姆式服务,一个人只要负责十几个客户。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投资者还是比较不错的,蛮幸福的。刚才说到可以得到的各种渠道的资讯,传统的媒体,我们行业里,期货日报是当之无愧的,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在这么小的一个行业里,不管是什么行情,能够有现在的400多亿的情况,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并且获得好的发展,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相应的电视类的产品做了相应的尝试。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只有这么几家,如果单纯从他们的辐射量来说,包括每天产出的原创性的东西来说,其实已经很不小了。尤其是近几年时间,新媒体在这里面发展得轰轰烈烈,我们自己对期货公司里,大家的微信公众号大概是90%左右的期货公司都有了,有不少公司开了不止一个,然后进行维护,维护的成本,这是一个挺辛苦的工作,挺不容易,每天产出这么多东西来。本来我们参加演讲的扑克投资家,对冲研投也是行业里比较认可的,专业性非常强的,在分析方面,几乎每一个分析师都会加的微信公众号,除了这些之外,像交易所也好、协会也好,还有一些院校类的,我看到金融类、现货类、财经类,有不少定期、不定期有期货的消息,这和五六年前或者更早的时间相比,期货类传播的范围和频率比以前不知道高了多少个量级。从这个角度来说,期货投资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渠道非常多样,而且大家能够得到的服务效果是行业里比较顶尖的,我们基本上是把自己最好的能量拿出来了。
  第二个感觉,新媒体发展太快了,现在每个人拥有的手机的互联网上线量已经到了基本饱和的程度,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对企业来说,最多是为了争取大家的时间而存活,这个时间其实是不多的,不多的情况下,又有各种各样的来争取时间,期货还能有一席之地是相当不容易的。基本上来说,这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到了上线,比如说刚才小孙说的,报社是15、16万的粉丝,扑克相近30万,和讯是20万。期货协会目前的粉丝量将近6万,我们感觉到再往上增加一个量级很困难,我们也不至于说让投资者更多地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因为从投资者的兴趣来说,不搞交易,基本上是很难让一个投资者持续去关注一些行业管理方面的新闻。这样的感觉,大家要服务现在目前的客户,往上增长的量似乎不是很大了。在这部分人上,你的经营策略、发展前景想在这些人里面做一些收获,也是蛮困难的。刚才华尔街见闻的老总也讲到很难从期货方面得到盈利,这是一个现状,也得接受。
  还有一个感觉,我们做新媒体的还是很幸运的,互联网发展还是蛮快速的,各类的想法,包括创新,在外围的创新,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我个人感觉基本上不会考虑技术、经营策略,这些都是别人探索和思考好的,我们在这里面做一个嫁接是不是就差不多了。原来出现芬达的时候,不久就是扑克推出自己的潮汐问答,事实证明是很成功的,保证交易之家的分析软件,他们两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信息类发展,一种是怎么服务人这块角度发展。我原来还问了一下行业的想法,曾经张泉林(音译)提到一个事,他们把开发游戏的开发人员,把他们的屏幕放在公共的链接上,其他开发程序的和专门做IT的技术人员,他们就通过别人的屏幕,然后来学习别人是怎么编程的,思路是怎么过来的,整个的环境是鸦雀无声的,这里面基本没有人,就是一些屏幕、代码,他就追踪这个屏幕的发展,然后去学习,这个效果据说非常好。其实我们期货行业也是可以的,如果把很多操盘手的屏幕跟别人连起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下单的,这是很有实战性的。有的人告诉我说,一个人很会挣钱的话,不一定愿意把自己的招数传递给别人。
  主持人:因为大家都是博弈的对手。
  余晓丽:我觉得这个离我的职业范围非常远。我有一个感觉,现在单纯学别人就已经够了,从别人的技术创新,包括思想思路里,如果说我们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行业的发展也非常有好处。这是我自己所想到的一个事情,基于我刚才不切实际的感觉。
  前面说到了三个想法,最后我就想说从自己的工作考虑,从这几年投教的效果以及各方面,我也提几点自己还想发现的东西,也想跟大家一起共同把行业里的投教工作做得更好看,从这个角度我再罗嗦几点。
  我们自己基地里有投教产品库,这个产品库从各个期货公司还有外围资源里做的投教产品,好看、好玩的视频类、漫画类、游戏类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投教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体现了一个行业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还是很希望在这上面能够发现更多的想法。大家每次来分析师大会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南华期货每次把分析师大会极力打造,让大家有不一样的体验。大家看到金融展示区,据说在300多万的巴西木上面铺的都是期货的文物。重新回顾这些东西,很有文化味,而且南华在这方面的心思和创意是非常棒的,很值得我们学习。我希望行业里能够涌现更多的网红,代表一个行业的活力。如果说咱们也能够出现几个网红,在财经领域里能够有代言人的感觉,培养这样的人,既有口才、人才,这种人很可能会从分析师的队伍里出来。
  第二,我们的行业有时候感觉是很孤立的小圈子,我们跟外面打交道不是特别多,跟社会热点结合起来的很少,从我自己涉猎的东西来说是比较少的。《人民的名义》里说蔡成功做煤炭生意有一系列的想法,也有人说他能够有期货方面的策略,也不至于亏成那样。期货领域和社会热点几乎没有结合,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如果说我们站在一个往实体经济拓展,然后让别人能够更多地了解到期货市场的功能,看到期货市场的特点,接触我们这样的期货人,让他们感觉到我们这批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更拓展的东西。
  再有一个,刚才一直在说专业性,专业性怎么和通俗性结合起来,做投资者保护的时候有一个方向叫金融国民教育,当时我们考虑到期货是比较复杂的,没有想到把期货类的知识放到中小学,国民教育指的是中小学就开始影响,后来说我们影响到大学生就可以了,中金所这几年已经有了尝试,他们的对象就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以后的从业人员、客户人群。从这个角度来说,去年我们曾经策划过一套书,金融全民教育丛书,去年年底想推出来,没有推出来,后来说今年3月份推出来,也没有推出来,原因是什么?对这套书的成品不太满意,为什么?因为觉得这里面还不足以让一个外围的人,让一个对期货市场不太了解的人,能够使他产生对期货的兴趣,能够让他觉得期货很有趣,期货人很可爱,这些品种本身都自带自己的故事。当时我们请了研究院的同志写的,写完之后拿过来,通篇看起来就像研究报告,各种表格,各种表述,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看不下去,后来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重新改,改了一稿,我还是不太满意。他说,我实话跟你说,我写几千字的报告还比这个容易一点,我能够把期货讲得通俗易懂,让别人感兴趣,就几百字,我写不出来。语言的表述,可能是需要常规来持续努力的方向,怎么把一些很专业的东西说得比较通俗易懂。我看到有几家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原创、产品都非常不错,而且有一些微信公众号,他们在一些实事解剖、热点中也可以体现语言方面的媒体。我觉得分析师在这块不仅能够写报告,还要更多地会讲人话。就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余主任的分享,期货分析师结合新媒体,现在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大家也看到了,一方面借助媒体这个平台,声音可以迅速地传达给特定的群体,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观点被市场检验是错误的,在那一刻,可能聚光灯已经打到分析师身上了,所以分析师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大家也知道,期货是双向的博弈,市场发生变化非常快,在和新媒体的接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障碍,包含我们分析师的身影,包含客户获取研究资料的时候,其实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负面作用,对问题的跟踪可能更加市朝、情绪化,在这种背景下怎么做很深入的研究?同时把事件性的驱动传达给客户。今天的时间比较有限,下面看看现场的各位同仁,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的媒体,包含协会的余老师、王骏总、辛钡总谈的这些,有什么需要提问的,我们现场做个互动交流。大家有什么问题要提的吗?那我们继续进行讨论,陶金峰陶总,经常听见陶总的声音,你分享一下。
  陶金峰:各位嘉宾、各位领导、朋友,我是国泰君安的,之前是做商品期货研究十几年,最近这几年侧重于股指期货、宏观经济的研究。从我个人的体会,以前从事的都一样,写报告,日报、周报之类的,还有在媒体上发表,期货日报等,我们跟他们合作,也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之后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一个是微博,后面是微信,我谈点自己的感受。
  微博的话,2010年是兴起的,当时注册了新浪微博,当时我是坚持原创的,从来不转载别人的东西,基本上每天更新,应该说反响还是不错的,当时一个是宣传推广,也没有想到其他的,后来反拦不错,现在有2万多粉丝,其中有一些是专业投资者和爱好者,还有一些媒体朋友。微信起来以后,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是QQ群,后来转向了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包括国泰君安在内的,大家都有做,一天只能发两条,微信可能更有效。这几年我工作的重心,包括其他的同事、研究员也在做,侧重于微信的实时点评,就是盘中点评,盘后、盘前一般都不写,当然盘亲、盘后有很多工作在做。很多盘中的,比方说发生重要的事件,比方说经济发布会,发布重要数据,其实是要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我们也看证券的报告,很多媒体是第一时间发文,有些是第二天发文,但是我觉得都迟了。这块来说也是考验和挑战,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从交流来看,投资者需要类似的服务,当然这个难度很大。这中间你思考的时间是很短的,不可能收盘以后花时间收集信息、数据,甚至有些研究员做一些调研,写深度的报告,这时候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我提点自己的感受,其实我们的服务是跟着媒体的变化在调整的,以前我们是根据传统的媒体合作,包括我们自身的,比方说以前的短信,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包括微博,现在来看也被微信边缘化了,我们不否认它本身的特色。还有些监管的变化,从我们来说,我们更多的是在顺应监管的变化,一定要合规。比方说在做媒体的时候,我印象当中我们做媒体节目的时候,像第一财经这些,包括央视二套,当时强调一定要合规,我们也是强调合规,然后强调专一,再强调你服务的及时性。上市的首日或者重大变故时候,第一时间能够听到解读,这也是市场的变化、媒体的变化,然后我们的分析师也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对我们的专业性的要求会更高,有时候难免会出错,第一要合规,第二不能乱说,然后做大胆分析和预测,预测肯定是要做的,分析师如果永远不预测,要分析师干什么?当然预测要有理有据,从技术面也好,还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比方说量化的,我们一般是从基本面和技术面考虑得更多一点,或者说更侧重于哪一方面。
  另外,我们是离不开媒体的大力支持,这个我就不一一点名了,非常感谢,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也希望跟这些媒体朋友共同成长,共同为期货市尝投资者服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陶总的分享,下面请银河期货的首席分析师冯洁来谈谈她的观点。
  冯洁:特别高兴今天给这个机会,我个人对新媒体比较矛盾,在座的很多人比较了解我,我算一个老人了,矛盾的地方在哪里?首先期货跟证券有不太一样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服务的个案,非常成功个案。像现在VIP客户是签过保密协议的,虽然做得很漂亮,但是不能公布。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很多好的案例,由于私密性和客户的想法,我们不能拿出来分享,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像新媒体的运用就比较少,我个人感觉这两年我不太用新媒体,就是公众诚发表太多的看法。新媒体也做,我记得前两年跟新财经做过对行业的看法和认知,挺好的,但是期货中有一些私密的地方,客户的核心的东西,包括看法跟主流不太一样的时候,这时候新媒体用得比较少。
  第二,新媒体引入之后,我觉得从我个人服务的角度来说有很多的变化,第一,很多大客户会发现自己被拉入了不同的微信群,然后有一线团队的,有客户自己组建的,包括自己圈子里的,他们因为专业性比较强,他们会组建很多微信群,然后及时地提问题,包括很多大客户的群都在,的确会碰到陶总那样的,更多的是非常及时的盘中反应,这些是大的突发事件的,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拥有我们对以前已知事件的反应,第二根据盘面做出的解读,以及事态会怎么样。第三,客户的疑难问题的解释,客户在投资中在盘面中碰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会产生很多客户的疑难,我们会在群里进行解释,特别是微信群服务的方式出来以后,我们跟客户的时间衔接度以及粘合度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有一点,对人的挑战很大,客户群里不分资金和产业,提的问题非常尖锐,需要大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性能回答,最起码在我的群里,我感觉到天天都在"高考",因为你面对的是一帮在产业链做得非常好的,盘感非常好的人,每天服务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当然这对你的进步也很大。我觉得新媒体到现在,对年轻的分析师来说有特别好的几点:第一,把老的分析师和年轻的分析师放在同一个起跑线,像我这样老的分析师对新媒体的理解、运用比不上新鲜血液对它的接受度、融合度。第二,在今天自媒体、新媒体发达的阶段,可以迅速地让新鲜面孔露面出头,迅速建立名声。同时是一把双刃剑,有没有本事亮剑,这是需要功底,需要扎实的东西来做。
  另外对研究员提出了另外挑战,基本功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我们碰到很多,现在的研究员都可以利用新鲜的技术手段,每天自动获取更新,但是忘了研究员对数据来说,需要对有些数据记忆,需要有些数据跟踪、了解未来的走势和变化,基于你对前期数据的记忆,这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这点上有些新的研究员没有记忆,这时老研究员会有更好的功底。在新媒体的服务中,客户提到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你需要有数据然后再解答,这是有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基于服务人员的功底问题。
  最后一个比较难的,还是合规的问题,因为我们公司比较注重合规,合规是一票否决,跟所有的研究员都再说,在利用新媒体的时候要当心有些用词,特别是现在是个高度吸引眼球的时代,有些词汇用得特别娱乐化、可怕,让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们的研究员还是要把核心的产业逻辑、投资的逻辑、产业的认知等一些宏观的东西真正落地,结合问题来跟客户讲,这样会更好。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特别开放的时代,新媒体可能会给很多新的研究员很多机会,对老的研究员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只要它来了,我觉得我们都要学会适应,学会使用,把它用好,我们要学会利用它来教育我们的客户,来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形成行业自己的人能够发出对我们行业比较有利的声音,特别是当某些媒体用这种不成熟的或者外行的词来形容我们的时候,我们最起码要给所有的媒体受众者比较准确的、公正的、公允的对行业的看法和认知,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借这个诚,特别想说的就是这些,有不当的地方大家多谅解。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冯洁总的分享,非常精彩。下面请浙商期货研究所所长徐文杰分享他的观点。
  徐文杰:感谢主办方,感谢高上老师给这个机会来分享。刚才几位讲得非常好,我讲一点,所谓的新媒体不是我们主动想选择他或者被它选择,智能手机普及以后,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微信或者各种终端,我们要跟客户交流、获取信息,我们要传达自己的观点,从这些方面来进行一个表述。我觉得从新媒体来说,从期货从业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所谓的及时回应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期货很多的咨询是以电话的方式,下班以后客户就找不到你,不说朝九晚五,但是下班是比较固定的,打手机来咨询的毕竟是个例。现在有了微信群的方式,比如哪个人想获取信息,下班以后不玩微信也是说不过去,要及时把观点说出来。微信群成为我们服务客户的主要方式,在真正的实践中,最大的挑战可能是来自于所谓的24小时卖方压力。
  另外,我带了一个问题过来,现在我们面临这么一个问题,举个例子,刚才冯姐也讲到了,期货公司内部的信息推送是有分级的,有些是推送给一小部分,微信公众号来说,每天推送是比较少的。微信群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不是每一个客户都可以放在一个群里。问一下各位的专家,面临这个情况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某些客户推动重点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不被别人看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还是说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一个微信发过去。
  主持人:谢谢徐总,现在手机上100多个群,这些群全部放开,那是24小时不断响,什么都做不了。还有些人因为工作变动不再是你的客户,但是你也不好意思把他踢出群,过段时间后就会发生变化,具体过程中该怎么做,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在微信群中继续分享。因为时间关系,再请两位分享观点,请刘斌分享。
  刘斌:我是中信期货研究中心部的副总刘斌(音译),从传统到新媒体一路走来都有接触,在最几年新媒体发展的情况下,我个人在传统媒体在接触,新媒体也有接触,更多的是腾讯视频这块。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期货行业的都聊到了,有很多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更多的是带来快捷、便捷的方式,期货公司也好,分析师也好,带来很大的挑战。对分析师要有日常的积累,对专业性的挑战比较大。现在微信群特别多,一个大的企业都建一个微信群,那我们的分析师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能看一个品种就不错了,很多人是一个人看很多品种,这类的挑战是非常大的。期货公司推送最多的来自微信,订阅号一天推广8个,一早就全部推完了。现在渠道畅通性不是太好,未来是不是跟新媒体一起来探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这种渠道解决得更畅通一些,让及时性真正体现。另外一方面,在知识产权这块,新媒体、传统媒体转发非常快,各位媒体注意保护分析师的产权。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总,下面请建信林慧来分享她的观点。
  林慧:严格意义上说我已经不是分析师了,确实是做了很多年的分析研究工作,在一年半前转型,转型不是特别早,在这个行业很多优秀的分析师,股指期货之后,五六年中很多分析师陆陆续续从卖方转到买方,我也是卖方到买方的角色转变。有很多行业人不是特别了解我们公司,我们公司比较新,是建行下面的一家期货公司。我个人想转型已经酝酿了很久,从年的时候就坚定了转型的想法,为什么当时会有这个想法?觉得做了这么多年的分析师,虽然说是分析师,但是更多想从内容上探讨,做了十多年的分析师的时候,会感觉到有很大的瓶颈,我自己比较喜欢分析本身的过程,当时很大的瓶颈是,行情看得挺准的,但是写的东西感觉落不了地,当时就一直寻找机会转型。从团队负责人的角度再转,难度有一点,感觉高不成低不就,包括目前还在行业坚持的分析师也好,包括曾经的同仁也好,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好,转型或者更上一层楼有很大的阻碍。真的转型以后,我现在又在不断反思过去的工作,我会发现当时所遇到的瓶颈确实是行业通病,过去做的很多事情,为什么会遇到瓶颈,其实期货行业的分析师非常不容易,基本上要上知天文地理,我们关心的范畴肯定比新闻联播更多,每天一来就很勤奋,勤奋归勤奋,但是看多以后,点就很难掌握。我们的品种也分成两类,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在股灾之前,整个的市场被金融期货的光芒所掩盖,从分析的角度,金融期货是很难分析的,原来的逻辑在金融期货中几乎无法对接。反过来说,我们在金融期货大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反而把商品期货原来的东西给丢了,我自己是这么人为的。我们原先所谓的供需也好,基本的东西丢了。分析商品期货的人,绝大部分的篇幅在讲宏观,这也不能怪大家,首先这是行业的通玻第二商品有很多的难点,从我们的服务力度和对象都有一个脱节,导致很多时候,就算想做深入的研究都没有办法做。来到现在这家公司以后,我发现又回到了商品或者产业的过程中,大家所知道的银行系是归金融的,其实银行是非常注重产业客户服务的。以我们公司为例,整个建行用了4个月时间,从决策到风险管理子公司,还是产业方面的一些策略、服务为主的平台,4个月就成立,所有要求我们做的事情都是针对产业客户的,对我们的要求是要回归到真的去面向很多产业客户的时候,去对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苍白。我原来觉得自己做了十几年,做得挺不错的,想转型,转了以后,在面对实体客户的时候,脱虚入实的过程,有很多需要完善和补充的地方。宏观讲多了就不太注重细节了,现在我要回过头学习细节的搭建。
  回到今天的主题,新媒体与分析师,我关注了各种公众号,一开始为了学习加了很多,后来发现容量不够、电量不够,很多的公众号还是比较虚的,然后又开始删,现在保留下来的,不能说每天能看到有用的东西,但是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好的东西。作为我们的新媒体也好,以后可能会衍生出其他的形式,但是我觉得内容永远为王,只有真正好的内容才有可能吸引到所谓的流量、客户的关注。我以前是内容的提供者,现在是内容的使用者,我们真的需要抛弃那些纯粹吸引眼球的东西,而是落到实实在在的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过度关注手机上推送的内容以后,往往对某一个点发生的事件,全部都是这个东西了。在座的有一些媒体做得是蛮好的,如果这些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新媒体一定是有生存力的,而不是简单地吸引眼球。这是我从用户角度上的一些看法。
  主持人:谢谢林总,今天下午的时间,讨论地比较充分,话题围绕着新媒体和分析师的合作,我在想,我们并不知道微信之后究竟是什么,但是新媒体和分析师的合作是大势所趋的,这里面的引领模式是一个核心,合规是保障,但是分析师的研究功底是根本。通过我们的研讨希望为分析师未来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媒体出现之后,整个市场资金在新媒体的平台渠道影响下,资金的流动速度更快了,包含证券市场,最后才有615股灾。在我们研究基本面的同时,要更关注金融属性,包含市场本身,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部分。希望未来分析师和新媒体能够合作地更好。
  大会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亲节新媒体推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