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大夫贤 日 之子_之 阿大夫不贤 日_之 求大神指教 在线等 急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4集第3册《忠》.doc2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德育课本》四集第三册
一、【齐姜重国】
齐姜重国。?席为轻。谋于舅犯。醉夫以行。
周晋公子重耳与舅犯奔齐。桓公妻以齐姜。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子犯知公子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告姜氏。姜杀之。言于公子。勉其以晋国为重。公子不动。姜以周诗喻之。公子不听。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秦穆公乃以兵内于晋。是为文公。迎齐姜以为夫人。遂霸天下。
齐姜以公子重耳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重耳不可。故杀其蚕妾。勉其良人。不听、则谋于其舅。醉之以行。宁捐?席之私。望以社稷之重。其忠于公子也。实其忠于晋国也。姜也贤乎哉。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晋国的国君献公偏信了妇人的话。把世子申生杀死了。国里面发生了变故。于是有个公子名叫重耳的。就同了他的舅舅叫子犯的几个人。逃到齐国去了。齐桓公就把齐姜嫁给他做妻子。并且看待他非常的好。家里也有了二十匹驾车的马。公子重耳就很安心地在齐国住下了。舅犯看着公子贪着富贵。苟安在齐国。心里很不以为善。就预备想一个法子。使大家一同走了。他就同了跟从的人。在一棵桑树下面会议着。想找条出路。那里晓得养蚕的女子也在那里。把一切都听了去。回去就告诉了齐姜。齐姜思量着。假使把这件事传了出去。对于重耳是大大的不利。于是把饲蚕的女子杀了。一方面又去对公子重耳说。叫他要把晋国的国家看得重要。公子重耳听了。心里并不感动。他又读了一章周诗比喻给他听。那章诗里说。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不及。这四句诗。就是叫他快点走的意思。公子重耳依旧不肯听他。齐姜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即墨大夫战国时齐国人.doc 2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即墨大夫 战国时齐国人,姓名失传。齐威王时治即墨,廉直勤政,几年间使即墨地方田野开垦广拓,居民生活富裕,社会秩序安宁。但由于他为人刚正不阿,不去贿赂讨好齐威王左右弄权施威的贪官污吏,所以不断地遭受谗言诋毁。齐威王果断地派员调查,澄清了是非。当即嘉奖了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并烹了弄虚作假、求誉害民的阿大夫,痛斥了那些弄权受贿者。从此,齐国国威大振,转弱为强,即墨也得以进一步开拓发展。即墨之名遂彰闻天下,昭诸史书。   田单 战国时齐国名将,临淄人,齐缗王时担任管理市场小吏。燕将乐毅破齐时,他东走即墨,率众坚守即墨城。齐襄王五年(公元前279年),他施反间计,使燕惠王以骑劫取代乐毅为将。继而连用计策,激发即墨军民士气,麻痹燕军斗志。最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齐国失地70余城,被齐襄王任为相国,封安平君。   田横 (?-前202)秦末狄(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公元前209年陈涉起义,六国旧王族趁机纷起,反秦自立。田横本是旧齐国的贵族,与从兄田儋起兵重建齐国,后自立为齐王。汉朝建立后,他率五百余人逃至今即墨东部海域中之岛上(即今田横岛)。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命他到洛阳,他被迫前往,因不愿称臣于汉,于途中自杀。留居海岛的五百人闻讯全部自杀。即墨旧有九贤祠,田横尊列其中。   徐万且 西汉时即墨人,我国古代历法专家,《太初历》制作人之一。   西汉初沿用的古历法已不适用。汉武帝时,选调各地民间历法专家学者,制定新历,徐万且当选其中,参与新历研制工作,数年后新历研制成功,名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它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太初历》制成后,一直实施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长达189年之久。徐万且为《太初历》的制作成功做出重要贡献,旧《即墨县志》誉之为&治《太初历》第一&。   王吉 (?-公元前48年),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今属温泉镇)人。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昌邑王刘贺贪酒好色,喜欢游猎,不问政事,致使百姓劳役过重,怨声载道,王吉上疏力谏,但未被采纳。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立为皇帝。王吉再次上疏规劝刘贺要敬重大臣,勤于国政,但仍被拒绝。刘贺在位仅27天就因淫乱被废黜。他为昌邑王时的臣僚大多受株连被处死或下狱,唯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屡次进谏,幸得免死。汉宣帝时,王吉被起用为博士谏大夫,他针对当时皇室奢侈糜费、任人唯亲等时弊,上疏劝宣帝选贤任能,废除荫袭制度;提倡俭朴,爱惜财力,以整顿吏治,淳厚民风,使国家兴旺发达。但他的这些建议不仅未被汉宣帝采纳,反而被认为是迂腐之见,而失去信任。为此王吉以病辞官,回故里闲居。王吉为官十分清廉。他住长安时,邻家枣树的枝叶伸入其院中,王吉的妻子随意摘了几颗枣子给他吃。事后,王吉得知枣子是偷摘邻居家的,便将妻子赶走。邻家听说后,执意要把枣树砍掉,后经再三劝说,王吉才将妻子招回。因此当时流传着&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佳话。王吉辞官回乡时只带着自己的行装,毫无积蓄。回乡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王吉与贡禹情意相投,交往至深,所以后来有&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成语。汉元帝即位后,召王吉和贡禹同赴朝廷为官,王吉于赴长安途中病故。   王邦直 (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详),字子鱼,号东溟,即墨人。王邦直幼时,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明嘉靖年间,以岁贡出任盐山(今属河北省)县丞。他为官耿直廉洁。任职期间,曾变卖祖产以补充开销。后上疏嘉靖皇帝,陈述自己的政见,针对时弊,列举十款。他的见解受到皇帝赞许,但也因此而遭嫉妒,不久,被罢官返回故里。王邦直回乡后,于自己的院中筑一小阁,自居其中,精心研究声律。他广泛收集我国历代音乐著述,进行探索比较,历时20年,足不出户,终于撰成《律吕正声》60卷。书中对我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考证和阐述,同时,对律吕相应等声乐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书中还收录了伯牙学琴、武壬出师、海阳僧人等音乐故事,记有部分琴谱和民谣。该书援引浩繁,说理精辟。明万历年间,翰林周如砥将该书收藏于国史馆。清代编入《四库全书》。   蓝田 (),字玉甫,号北泉,即墨城人。自幼勤奋好学,七岁时即能赋诗作对。1492年(明弘治五年)中举人,1523年(明嘉靖二年)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蓝田为官刚正敢言,曾在&廷议&中逆鳞强谏,连上七疏,结果触怒皇帝,挨了&廷杖&,几乎丧生。但他没有屈服,此后又先后弹劾了礼部尚书席书、给事中陈洸、冢宰乔宇、宗伯汪俊等权臣。这些被弹劾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佛教故事]德育故事:《二十四忠》【四集卷三】 佛教故事_小宗师专辑:四集卷三 《二十四忠》忠篇一、【齐姜重国】齐姜重国。袵席为轻。谋于舅犯。醉夫以行。【原文】周晋公子重耳与舅犯奔齐。桓公妻以齐姜。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子犯知公子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告姜氏。姜杀之。言于公子。勉其以晋国为重。公子不动。姜以周诗喻之。公子不听。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秦穆公乃以兵内于晋。是为文公。迎齐姜以为夫人。遂霸天下。齐姜以公子重耳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重耳不可。故杀其蚕妾。勉其良人。不听、则谋于其舅。醉之以行。宁捐袵席之私。望以社稷之重。其忠于公子也。实其忠于晋国也。姜也贤乎哉。【白话解释】周朝时候。晋国的国君献公偏信了妇人的话。把世子申生杀死了。国里面发生了变故。于是有个公子名叫重耳的。就同了他的舅舅叫子犯的几个人。逃到齐国去了。齐桓公就把齐姜嫁给他做妻子。并且看待他非常的好。家里也有了二十匹驾车的马。公子重耳就很安心地在齐国住下了。舅犯看着公子贪着富贵。苟安在齐国。心里很不以为善。就预备想一个法子。使大家一同走了。他就同了跟从的人。在一棵桑树下面会议着。想找条出路。那里晓得养蚕的女子也在那里。把一切都听了去。回去就告诉了齐姜。齐姜思量着。假使把这件事传了出去。对于重耳是大大的不利。于是把饲蚕的女子杀了。一方面又去对公子重耳说。叫他要把晋国的国家看得重要。公子重耳听了。心里并不感动。他又读了一章周诗比喻给他听。那章诗里说。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不及。这四句诗。就是叫他快点走的意思。公子重耳依旧不肯听他。齐姜觉得劝解是没有功效的了。就和舅犯想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了。然后用车子载了他。离开齐国。到了后来。秦穆公用了兵力。把公子重耳送到晋国去。登了位。就是文公了。把齐姜迎了来。做了夫人。这个晋文公就是五霸之中的一个人物。二、【虞娟谏君】虞娟直谏。惓惓忠忱。几濒于死。卒悟君心。【原文】周齐侯因齐立九年。不治政事。佞臣周破胡专权蒙蔽。即墨大夫贤。日毁之。阿大夫不贤。日誉之。齐侯夫人虞娟谏曰。破胡谗谀。不可不去。齐侯不听。破胡恨娟。中以罪。有司得破胡赂。诬其词。上之。齐侯以词不合。召娟自问。娟自引二罪再谏。齐侯察得实。乃封即墨大夫万户。烹阿大夫与破胡。励精图治。齐遂以强。虞娟虑国之危殆。直言以谏。致遭小人之恨。几濒于死。而惓惓忠忱。十余年来。冀幸补一言以救国。未尝一日忘也。卒以自引二罪而再谏。虽死不恨。得悟君心。复强齐国。妇言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白话解释】周朝齐国的国君因齐。登了位有九年了。他永不去治理国家的政事。有一个奸臣叫做周破胡。用了蒙蔽的手段。独自包揽了国内的大权。齐国里有个即墨县的县官很好。可是周破胡天天在国君那儿。说他的坏处。有个阿县的县官很不好。可是周破胡在国君的那儿。天天称美他。齐侯的夫人虞娟。就去劝齐侯。说、像周破胡这样好谗谀的奸臣。不可不把他削了职。可是齐侯不肯听他。周破胡得知了这回事。非常恨着虞娟。就寻了一种罪名。加在虞娟的身上。询问官得了周破胡的贿赂。就用莫须有的罪名定下了。奏上到齐侯那儿。齐侯看了。觉得里面有可疑的地方。就把虞娟召了来。亲自审问。虞娟自己承认了两种罪名。再去劝谏齐侯。齐侯觉得虞娟所说的话。是很实在的。就大大的觉悟了。于是封了即墨县的县官一万户户口。给他做俸禄。把阿县的县官和周破胡两个人。用大锅子把他们煮死了。一方面打起了精神。很勤励地去治理国家。齐国就强大起来了。三、【发母数子】子发之母。数子自私。叩首谢过。然后纳之。【原文】周楚将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使问母。母问使曰。士卒无恙乎。对曰。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无恙乎。对曰。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归。其母不纳。使人数之曰。昔句践共醇酒。而战自五也。共糗糒。而战自十也。今士卒菽粒。子独刍豢黍粱。虽幸而胜。非其道矣。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叩首谢。母乃纳之。吕坤曰。子发之母。善教子发哉。今之为子发者。滔滔也。不独士分菽粒。又从而剥削之矣。不独己食刍豢黍粱。又充溢于囊橐。狼戾于苞苴矣。噫、岂独将。将何足责哉。读此可愧也夫。【白话解释】周朝楚国的将官子发。去攻打秦国。军队里的粮食完了。子发就差了人到了楚王那儿。请求接济。又教差人便路去问候他的母亲。子发的母亲见了。就问差人道。既然军队里绝了粮。兵士怎么样。受不受饿呢。差人说。一班兵士把豆子分了吃着。母亲又问道。将军怎么样。受不受饿呢。差人说。将军吗。他早夜吃着牛羊犬猪的肉。并且饭也是很精美的呵。后来子发破了秦军。得胜回来。到了家里。他的母亲关了大门。不肯放他进来。差了人斥责他道。古时候有个越王句践。和兵士们一同饮着美酒。所以这班兵士。在战争的时候。一个可以抵当五个敌人。句践又和兵士们一同吃着干粮。所以这班兵士。在战争的时候。一个可以抵当十个敌人。现在兵士们吃着粗糙的豆。你自己却独自享受了猪羊的肉。很好的饭。虽然你幸而打了胜仗。可是这不合于理的。这是徼幸的。你这样就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走进我的门里来。子发听了。叩头谢罪。他的母亲才开了门。放他进来。四、【陵母伏剑】王陵之母。知汉必兴。杀身固子。万世所称。【原文】汉王陵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陵亦聚众数千。以兵属汉王。项羽与汉为敌国。得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无以老妾故。怀二心。言妾已死也。乃伏剑而死。项羽怒。烹之。陵终与高祖定天下。位至丞相封侯。传爵五世。吕坤谓陵母知兴之智。杀身之勇。皆士君子所难。独怪夫陵不暂归楚以全母。何忍母之见拘。而甘心以赴功名之会乎。虽然。陵必未及知也。陵母之死。盖知陵必为己归楚。故先伏剑以安其心耳。【白话解释】汉朝时候。王陵在县里已是个有名的英雄了。汉高祖还没有富贵的时候。把王陵和哥哥一样的看待。等到高祖在沛县起了义。王陵也就聚合了几千个人。去帮助汉王。那时候楚霸王项羽和汉是对敌的国家。楚军里把王陵的母亲捉到了。把他留在军队里。王陵差人来了。楚军就把王陵的母亲。朝东坐着。他们的意思。就是想把王陵招了来。投降楚军。王陵的母亲就暗地里流着眼泪。偷偷地对着来人道。你回去的时候。代我老太婆对王陵说。好好地服事汉王。汉王的做人。很谨慎。很厚道。将来一定能够成大事业的。叫我的儿子不要为了我老太婆的缘故。生了两种心肠。你还可对他说。我已经死了。于是就用宝剑自刎了。项羽得知了非常的生气。就把他放在锅子里煮了。后来王陵终于跟了汉高祖打定天下。官一直做到宰相。封了侯。这个侯爵传了五代。五、【青青乞代】翟婢青青。以身代素。主死何生。骂贼不惧。【原文】晋翟女素之婢青青。会稽人。史佚其姓。素为士族之女。已受聘而未嫁。遭贼。贼欲犯之。不从。贼临以白刃。青青乃跪而泣曰。无惊我姑氏。青青乞代。贼遂杀素而犯青青。青青曰。吾欲代者。冀全吾主之名节性命耳。今已死矣。吾谁代耶。贼曰。不从将同死。青青曰。吾主已死。我何生为。遂骂贼。贼怒。复杀之。青青初欲以身代主。继复以身殉主。盖其心中惟知有主。故不计其他耳。吕坤谓青之代素。忠也。不受辱。贞也。忠贞二字。士君子且难。况婢女乎。不录素者何。节女不可胜录。余因录青以见素云。【白话解释】晋朝翟女素的丫环。名叫青青。是会稽地方的人。因为年代久远。他的姓氏也就不得而知了。他的主人家翟素。是书香人家的女儿。已经许给人家。可是还没有出嫁。有一次。遇着了强盗。强盗就要强奸他。翟素不肯。强盗用着雪白的刀逼着他。要他答应。青青见了就跪下了。哭着对强盗说。不要使我的主人受了惊。我青青情愿代他。强盗就把翟素杀死了。再想侵犯青青。青青就说。我先前所以说要代。就是为了顾全我主人的名节和性命的缘故。现在主人已经死了。我又去代那一个呢。强盗说。不肯从我的一同杀死。青青说。我的主人已经死了。我又要活着做什么呢。就把强盗大大的骂了一番。强盗发了怒。又把青青杀死。六、【苟刘保城】苟妻刘氏。代夫厉兵。喻以忠节。得雨保城。【原文】北魏苟金龙守梓潼。兼主关城戍事。梁主遣众围攻。金龙在病。众甚危惧。其妻刘氏。遂率城民修理战具。一夜悉成。拒战百余日。兵士死伤过半。戍副高景阴图叛。刘氏斩之。自与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井在外城。寻为贼陷。城中绝水。刘氏集长幼。喻以忠节。相率告天。俄而澍雨。人心益固。会益州援兵至。围乃解。修理战具。一夜悉成。相率守城。拒战百日。均劳逸于将士。斩叛逆之党徒。一妇人耳。而能忠于患难若是。甚且城中绝水。岌岌可危。乃以忠节二字。晓喻城民。竟能感动天心。沛霖解困。忠焉能勿诲乎。【白话解释】十六国时候。北魏国的苟金龙守着梓潼县。并且兼管边关防的事务。有一次。梁朝的皇帝派了兵来攻打。不凑巧这时候苟金龙正生着病。一般人都觉得非常危险。心里都很怕惧。苟金龙的妻子刘氏。倒是很勇敢很忠心。就带领了城里面的百姓。去修理打仗的工具。不过一个晚上的工夫。都修理好了。和梁朝的军队战了一百多天。城里的兵士。死的伤的有了一半多。这时候边关的副守官叫高景。就生了坏念头。暗暗地预备谋反。刘氏晓得了他的阴谋。就把他杀了。自己和将士们分着衣裳穿。减着东西吃。将士们做着劳苦的事。他也跟着劳苦。将士们安逸了。他才肯安逸。这个城的井。是在外城里的。后来外城给敌人攻下了。城里面断绝了水的供给。刘氏把城里面老老小小的人都叫了来。对他们说着尽忠尽节的大道理。并且一同祷告着天地。果然一忽儿、人人所希望着的雨。就从天上落下来了。因此人心愈加稳固。刚巧益州的救兵到了。于是就解了围。七、【徐惠匡君】贤妃徐惠。上疏纠绳。帝崩哀慕。愿侍园陵。【原文】唐徐贤妃、名惠。湖州人。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能属文。遍涉经史。手不释卷。贞观中。纳为充容。每应制诗文诰敕。挥翰立成。词华绮赡。太宗晚年好土木。动干戈。海内骚然。徐充容上疏。陈词宛转。竭尽忠忱。帝纳其言而止。帝崩。哀慕成疾。进药不服。曰、上遇我厚。得先狗马。永侍园陵。足矣。卒年二十四。长孙后以善谏辅君。后崩。太宗以此后入宫。不闻规谏为恸。乃继其后者复有徐妃。其疏曰。守初保末。圣哲罕兼。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实为千秋不朽之名言。因附录焉。【白话解释】唐朝太宗皇帝。有个姓徐的贤妃。名叫惠。是湖州人。生下来才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时候就能读论语和诗经了。到了八岁。就能做文章。凡是经史的书。差不多大都看过。并且也很用功。手里从没有放下了书卷的时候。在贞观年间。太宗把他选到宫里去做充容。每每皇上命他做的诗文诰语和诏命。他总是提起笔来一挥。立刻做好。并且诗文里的词藻。是很富丽堂皇的。太宗晚年的时候。很喜欢兴土木去筑造宫殿。动干戈去开拓土地。于是海内的百姓。都觉得骚然不安了。徐惠就上了一封章疏。到皇帝那儿去劝谏。文里面的语气很宛转。处处表现着他对皇上的忠心。太宗也就依了他的话。把兴土木动干戈的两件事。都停止了。后来太宗死了。徐惠心上又悲哀。又思慕。于是就成了病。人家把汤药送进去。他又不肯吃。口里说道。皇上看待得我非常的好。我能得有一天先着皇坟里的狗马。永远的在陵墓里侍奉着皇上。那在我的心里是很满足的了。死的时候。年纪只有二十四岁。八、【钟许悟夫】钟妻激劝。立志莫移。忘身殉国。神必助之。【原文】唐钟绍京为苑总监。韦氏之乱。临淄王隆基与约诛之。及期。王夜率刘幽求等入苑。会于廨舍。绍京悔。欲不从命。其妻许氏曰。忘身殉国。神必助之。且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能免乎。绍京悟。趋出谒王。率丁匠二百余人。执斧锯以从。其夜、斩韦氏及党羽。立相王旦。是为睿宗。事定。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后封越国公。人苟立志不坚。每当生死关头之际。有徘徊心焉。绍京设无许氏激其忠忱。在绍京固难免于死。而韦氏之乱。恐未必能肃清矣。一言丧邦。一言兴邦。言之不可不慎也。然亦视其忠心如何耳。【白话解释】唐朝钟绍京。做着畜养禽兽的宫苑里的总监官。那时候正逢着国戚姓韦的作乱。有个封临淄王名叫隆基的。就和钟绍京约下了。去诛杀韦氏。到了约定的日子那一天。临淄王在晚上亲自带领了刘幽求等几个人。到了宫苑里。在公堂里相会。这时候钟绍京心里思量着。假若举事不成。那末性命是保不住的了。这样一想。于是生了懊悔。要想不服从临淄王的命令。他的妻子许氏。就对他说。忘了自己的身子。去救国家的危难。这样的人。神明在暗地里必定是帮助他的。照这样说。你是应该一同去做的了。况且从另外的一方面说。大家都是同谋的人。现在你虽然不去干。他日一旦事发了。难道你能够独自免罪的么。钟绍京听了这一番话。就觉悟了。马上出去见临淄王。带领了家丁和工匠二百多个人。有的手里拿了斧头。有的手里拿了木锯。一同跟了去。就在这天的夜里。把韦氏和他的同党都杀死了。迎了相王名旦的来做皇帝。这就是睿宗了。等到事局平定以后。钟绍京升官做中书侍郎。并且参与机密的事务。后来封爵到越国公。九、【仆固忠母】仆固忠母。愤子负国。提刀取心。扬言杀贼。【原文】唐代宗时。仆固怀恩反。上以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时仆固玚为其下所杀。怀恩闻之。以告其母。母曰。吾语汝勿反。今众心既变。祸必及我。怀恩不对而出。其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怀恩疾走得免。走云州。上乃诏辇其母归京师。给待优厚。月余以疾卒。具礼葬之。功臣皆感叹。母孰不爱其子哉。仆固怀恩之母。教子勿反而不听。竟提刀逐子。且欲取其心以谢三军。盖为国家杀贼。非为仆固杀子矣。女子三从。其从子尤宜通权达变。李日月母。恨其子死之晚。亦犹此尔。【白话解释】唐朝代宗皇帝的时候。有个双姓仆固名怀恩的造反了。皇上就叫郭子仪做了关内河东两地的副元帅。去讨伐他。这时候仆固玚给他的手下人杀死了。仆固怀恩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去告诉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说道。我叫你不要造反。你不肯听我。现在人心变了。这个祸一定要延害到我身上来的。仆固怀恩听了。也不去回答母亲。走了出去。他的母亲就拿了一把刀。去追他。并且说。我替国家把这个贼子杀了。取了他的心肝来。以消三军的忿怒。仆固怀恩很快的逃走了。后来仆固怀恩逃到云州。皇上觉得这个女子。很懂得大义。就下诏叫把他的母亲。用车子载到京城里来。赐给的东西很多。待他也很好。过了一个多月。生了病死了。就备了礼安葬他。朝廷里的功臣见了。个个感叹着不置。十、【李郑诫子】李母郑氏。诫子效忠。惟简奉命。屡建奇功。【原文】唐德宗幸奉天。李惟简将赴难。谋于其母郑氏。母曰。尔父立功河朔。位宰相。身未尝入京师。致尔兄罔知大义。不遵吾诫。身死人手。尔入朝。虽未见天子。可不效忠乎。及行。又诫之曰。尔此去不死王事。吾不子汝矣。惟简谨受命。斩关出。道更七战。得达行在。德宗见而厚抚之。后积功封王。图形凌烟阁。皆母训之力也。李郑氏教子以忠。多矣。长子惟岳。不听母训。身死人手。次子惟简。谨遵母命。图画凌烟。同胞兄弟。相去天渊。母教之有关于社稷身家者如此。观其一再诫行。惟冀子之死于王事。不啻王孙贾之母矣。【白话解释】唐朝德宗皇帝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变故。皇帝逃到了奉天去。这时候、有个姓李名惟简的人。想要去赴国难。就把这层意思和他的母亲郑氏商量。郑氏说。你的父亲从前在河北地方立了功劳。官做到宰相。我生平没有到过京师里。所以你的哥哥不晓得大义。不听我的教训。后来性命丧在别人的手里。你现在到了朝廷里。虽然没有见过天子。难道可以不尽心报国的吗。等到李惟简将要出门的时候。他的母亲又警诫他说。你这次去了。假使不死于国难。那我就不把你当作儿子看了。李惟简很恭谨地拜受了母亲的教训。从关内打了出去。路上一共遇着了七次的战事。才得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德宗见了。就大大的安慰了他一番。后来李惟简屡次积了功劳。封到了王爵。皇上把他的相貌画在凌烟阁上。表扬他的功绩。这都是他母亲教训的力量呵。十一、【董杨训儿】杨氏训子。不爱己身。死亦无恨。须作忠臣。【原文】唐董昌龄母杨氏。蔡州人。蔡州为吴元济所据。昌龄事吴为房令。母密戒曰。顺逆成败。儿可图之。昌龄未决。徙郾城。母复曰。逆贼欺天。神所不福。当速降唐。毋以我累。儿为忠臣。吾死不恨。会王师逼郾城。昌龄乃降。宪宗喜。即拜郾城令。兼监察御史。昌龄谢曰。母之训也。臣何能。宪宗叹异。后封杨氏为北平郡君。西汉有王陵母。东汉有赵苞母。先后相继。舍身以成子之忠。昌龄母其熟读汉书乎。而昌龄不忘母训。卒以降唐。既拜监察御史。犹曰母之训。臣何能。其忠也。即其孝也。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白话解释】唐朝董昌龄的母亲杨氏。是蔡州地方的人。那时候吴元济造了反。蔡州就给吴元济占据了去。在这个时候。董昌龄做了房县的县官。正是吴元济的属下。他的母亲就很秘密地对他说。大凡一桩事理。是顺天的就可以成功。倘然是逆天的就要失败。在这个地方。你可以仔仔细细地思量一番才好。董昌龄的心上还决定不下。吴元济又把他调到郾城去做官。母亲又对他说。这个吴元济的反贼。欺骗皇上。这是神明不肯保佑他的。你应当立刻投降唐朝。不要为了我带累你的缘故。就不去投降了。你假若做了忠臣。我就是忠臣的母亲了。这样我便死了。也是没有怨恨的。刚巧唐朝的官兵来攻打郾城。董昌龄就出去投降。宪宗皇帝得知了很欢喜。就叫董昌龄做了郾城的县官。并且兼着监察御史的职。董昌龄就辞谢着说。这都是我母亲的教训。至于我那里有什么功劳呢。宪宗听了叹着称异。后来封杨氏做北平郡君。十二、【陈冯杖子】冯氏治家。忠孝是诲。杖击尧咨。金鱼坠碎。【原文】宋秦国公陈省华妻冯氏。节度使尧咨之母也。治家严。三子皆举进士。尧咨守荆南还。冯氏问曰。汝典名藩。有何异政乎。尧咨惭谢无有。冯氏意不悦。一日、纵言州当孔道。过客与尧咨射。无不让尧咨能者。冯氏大怒曰。汝父训汝以忠孝辅国家。今不务仁政教化。而专一技自名。岂汝父志耶。杖击之。金鱼坠碎。吕坤谓严明哉陈母。知善射非太守之职。可不谓明乎。子为达宦。而犹以杖击之。可不谓严乎。明而且严。故其三子之皆得显达也。迂者以从子之义责母。谬矣。子正、母从。母正、子从。【白话解释】宋朝时候。有个秦国公。姓陈名叫省华。他的妻子冯夫人。就是官居节度使名叫陈尧咨的母亲。冯夫人的治家非常严紧。他的三个儿子。个个都中了进士。有一次。陈尧咨做了荆南地方的太守官回来。冯夫人就问他道。你在有名的地方做了官回来。有没有同人家不同的政策表现吗。陈尧咨很惭愧的说着没有。冯夫人听了。心里就觉着不快活了。有一天。家里的人大家说着闲话。讲到那个地方。正当着往来的要道。过路的客人和陈尧咨较量射箭的。没有一个不是让他称能。冯夫人听了就大怒起来。说道。你的父亲教训你。叫你要尽忠尽孝去辅助国家。现在你做了官。不晓得施行仁政去教化百姓。专门学了一种小小的技艺。自己称说着。这那里是你父亲当初教训你的愿望呢。说完话。就拿了拐杖打他。把他身上佩着的金鱼袋。都打落在地上跌碎了。十三、【红玉桴鼓】宋梁红玉。佐夫效忠。亲执桴鼓。助战江中。【原文】宋韩世忠妻梁红玉。沉毅善断。时金兀术分道入寇。诸屯皆败。世忠俟其归。邀击江中。红玉亲执桴鼓助战。士气百倍。兀术终不得渡。尽归所掠。求假道。不听。益以名马。又不听。后兀术用闽人计。一夕、凿渠潜遁。红玉上书朝廷。言世忠失机纵敌。宜加罪责。高宗以世忠率八千余人。当金兵十万。力扼强寇。赐诏褒慰。红玉以官妓出身。而能忠心耿耿。亲执桴鼓。助战江中。士气以奋。与兀术相持黄天荡。凡四十八日。兀术大受穷蹙。凿渠潜逃。乃上书劾夫不忠。尤为千古创举。孰谓青楼中无忠荩之人哉。【白话解释】宋朝韩世忠的妻子。姓梁名红玉。他的为人很刚毅。并且富有决断心。这时候金国的太子兀术。分了好几路兵。攻打了进来。许多地方的守兵。都被金兀术打败了。韩世忠等金兀术回兵的时候。在江中心和他打仗。这时梁红玉亲自拿了击鼓的棒。不住地敲着战鼓助战。宋朝的兵士的勇气。因此增进了几百倍。终于金兀术渡不过江去。金军把抢来的东西都还了。要求借条路走。韩世忠不肯答应。金军又添上很好的马。韩世忠依旧不肯答应。后来金兀术用了一个福建人的计划。在有一天的晚上。掘开了河道。偷偷地跑了。梁红玉就上书到朝廷里。说着韩世忠失去军机。放走敌人。应当加罪。高宗以为韩世忠只带领了八千人的军队。去抵当十万人的金军。竭力禁止敌人的侵略。这功劳已经不小了。于是不但不去责罚他。反下了一道诏书去褒奖他。去安慰他。十四、【施氏奴事】沈婢施氏。忠主二女。织履佣舂。奴事备举。【原文】宋沈氏婢施氏。湖州乌墩镇人。与沈氏本邻居。年二十。入为婢。会大疫。沈家夫妇相继亡。遗二女。各十数岁。无旁亲可依。施氏即佣舂旁舍。或织草履。及缝纫之事。得钱以给二女。及长、为择良配。更抚抱其子。尽力奴事。每主人出游。则假守舍物。无一毫动者。远近皆敬慕之。年六十余。犹挽两髻。以明其为处子云。忠婢一见于周大夫主父家。再见于晋节女翟素家。然未若施氏二十岁始为婢也。以及嫁之年为婢。无豢养之恩可言。乃以佣舂织履缝纫之资。以养主女。尽力奴事。年六十犹挽两髻。能无敬慕乎。【白话解释】宋朝时候。沈家有个丫头。姓施。是湖州乌墩镇的人。他和沈家本来是邻舍。当施氏二十岁的时候。就到沈家去做丫头。有一年。疫病非常厉害。沈家的两夫妻。接连着都死去了。遗下了两个女儿。都不过十多岁。没有别的亲戚可以依靠。施氏就在侧屋里替人家舂着米。或者织了草鞋。以及做了针线的生活。这样的赚了钱来。去给他的两个女主人家。等到两个女主人长成了。就给他们选择了门户相当的配偶。并且抚抱他们的儿子。尽力地做着奴仆应做的事。每逢主人出外的时候。他就兼管着房屋里的东西。没有动了一动的。远近的人都敬重他。仰慕他。年纪六十多岁了。头上还梳着两个髻。表明他是个处女。十五、【蓝姐捕盗】王婢蓝姐。引盗取金。烛泪标识。忠主智深。【原文】宋王氏婢蓝姐。从其主寄居清泥寺。主宴客。中夕席散。夫妇皆醉。盗入。缚诸子及众婢。婢呼曰。司钥者蓝姐也。蓝姐应曰。然。毋惊我主。乃可。盗许之。蓝姐尽以钥付盗。秉席间巨烛。指引之。金银器饰。尽数取去。主人醒。翌晨诉诸县。蓝姐密告曰。易捕也。群盗皆衣白。妾秉烛时。尽以烛泪污其背为识。如其言。果各就获。蓝姐忠且智矣。设其当时不承认司钥。非特危及其主。且危及诸子。危及众婢。抑且危及己身。以毋惊主为要求。而秉烛引盗。尽取金银器饰。贼方以为助之也。孰知已暗作标识禽之矣。翌晨云乎哉。【白话解释】宋朝王家丫环。名唤蓝姐。跟了他的主人家。一同寄居在清泥寺里。有一天。主人家请了客人吃酒。一直到了半夜里才散席。夫妻两个人都吃酒醉了。忽然有许多强盗走了进来。把主人家的几个儿子。和一班丫环。都用绳缚了起来。丫环们大家叫着说。这不关我们的事。管家里钥匙的、是蓝姐呵。蓝姐应着说。不错。我确是管钥匙的人。不过要求你们。不要使我的主人家受了惊。我才肯把钥匙拿出来给你们。强盗们也就答应了他。蓝姐就把所有的钥匙。都给了强盗。并且手里拿着刚才酒席上用过的大蜡烛。照着强盗指点给他们看。于是强盗把所有的金银器具、金银首饰、尽数的抢了去。等到主人酒醒了。晓得遭了强盗抢。第二天早晨。就到县里去报告。蓝姐就很秘密的、对那一班去捉强盗的人说。这是很容易捉的。那一班强盗都穿了白色的衣裳。我拿蜡烛照他们的时候。把蜡烛油滴在他们的背上做记号。你们只要看见穿着白衣服。背上的衣裳有了蜡烛油的人。这就是强盗了。捕盗的人依了他的话去做。果然把所有的强盗都捉住了。十六、【曾晏守砦】晏氏捶鼓。使婢鸣金。败贼守砦。赤胆忠心。【原文】宋曾妇晏氏。汀州宁化人。夫死。守幼子不嫁。绍定间、寇破宁化。晏依山为砦。贼遣人索妇女金帛。晏召田丁谕曰。汝曹衣食我家。念主母恩。当用命。不胜。即先杀我。因解首饰悉与之。田丁感激思奋。晏自搥鼓。使诸婢鸣金。贼退败。乡人挈家趋砦者甚众。晏以家粮助不给。归者日增。又析砦为伍。互相应援。贼弗能攻。吕坤谓晏恭人岂不伟然一丈夫哉。独立不惧之胆。坚确凝定之志。奋迅激昂之气。经略鼓舞之才。给赡存恤之义。胥见之矣。士君子受专城之寄。民听其死生。城听其坚陷。读此传。两间无容身处矣。【白话解释】宋朝有个姓曾的妻子晏氏。是汀州宁化县的人。他的丈夫死了。他守着小儿子不肯嫁人。在绍定年间。强盗攻破了宁化城。晏氏就在山里筑了木栅住着。强盗差了人来要女子和金钱布帛。晏氏就召集了家里的佃户和家丁。对他们说道。你们穿的吃的。都是靠了我的家里。假若你们有记念着主母的恩惠的。就应当听了我的命令去杀贼。打不过他们。就先杀了我吧。说完话。就脱了首饰、尽数的给了他们。于是这班佃户家丁。都很感激了。大家思量奋发杀贼。晏氏亲自敲着鼓。叫丫环们敲着锣。终于强盗是败退了。乡里的人家。搬到他那儿去避难的很多。有粮食不够的。晏氏就把家里的米给他们吃。因此搬来的人家。愈加天天的增多了。晏氏又分开了以前的制度。改做队伍。大家互相救应。强盗也就不敢来攻打他们了。十七、【常哥苦心】耶律常哥。规文出众。皇嗣被诬。不胜哀痛。【原文】辽太史耶律适鲁妹常哥。能诗文。咸雍间。作文规时政。其略曰。君以民为体。民以君为心。人主当任忠贤。去比佞。则政化平。阴阳顺。辽主洪基善之。大康中。皇子为枢密耶律乙辛所诬。坐废。适鲁谪镇州。常哥与俱。尝布衣蔬食。人问何自苦如此。对曰。皇嗣无罪遭废。我辈岂可美食安寝乎。及皇子被害。不胜哀痛。安金藏自剖其心。以明皇嗣无罪。民到于今称之。耶律常哥。女子耳。设使其为男子之身。处金藏之职。吾知其必追踪金藏矣。易地则皆然。观其规时政之切。痛皇嗣之哀。固无时无地不以君为心也。【白话解释】辽国有个太史官耶律适鲁。他有个妹子名叫耶律常哥。能够做文吟诗。在道宗皇帝咸雍年间的时候。他就做了一篇文章。去规劝当时的政治当局。他的文里面大略说。皇帝把百姓当做自己的身体看待。百姓就把皇帝当做自己的心肝看待了。所以做皇帝的、应该重用忠心贤良的人。除掉了结党谄媚的人。那末政治自然公平。阴阳自然和顺了。辽国的国君洪基。看到了这一篇文章。觉得里面所说的话。都很不错的。确是一服救时政的良药。在太康年间。国里的皇太子。被那宰相耶律乙辛所陷害。因此国君就把皇太子废了。他的哥哥耶律适鲁。也贬官到镇州地方去。耶律常哥就跟着哥哥。一同到了镇州。他在镇州的时候。穿的总是布衣。吃的总是蔬菜。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的自寻苦吃。他就回答道。现在我们国里的皇太子。并没有什么罪。皇上把他废弃了。这样看来。我们应当大家抱着忧愁的态度。我们那里可以吃的很美好。睡得很平安呢。后来皇太子被人杀死了。他的心里非常悲哀。非常痛苦。十八、【枢女无憾】鲜于枢女。勉子尽忠。死复何憾。千古尊崇。【原文】元太常典簿鲜于枢之女。江东廉访使伯颜不花的斤之母也。伯颜不花的斤将援信州。南望泣曰。我为天子司宪。视彼城之危急不能救。何以报天子耶。我他无所恤。所恤者老母耳。鲜于氏闻之。急勉之曰。尔为忠臣。吾即死复何憾。伯颜不花的斤遂间道入福建。以印送御史行台。力守孤城而死。人当君亲危迫之际。忠孝每不得两全。为人子者。亦惟视亲心之所安何如耳。亲心安。则尽忠即所以尽孝也。故出必告。反必面。皆以安亲心也。如鲜于氏者。子为忠臣。死无憾。则子之忠。实母之忠耳。【白话解释】元朝时候。一个做着太常典簿官鲜于枢的女儿。就是江东廉访使名叫伯颜不花的斤的母亲。这时候、天下正是大乱。各地方都有盗贼刀兵的发生。有一回、伯颜不花的斤想去救援信州。就把身子朝着南方望着说。我做了天子殿下的御史官。现在眼看着信州城池这样的危急。不能够去援助他们。怎样可以报答天子待我的恩典呢。我心上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我心中所牵挂着的。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吧了。他的母亲鲜于氏的耳朵里。听到了这番话。就赶紧去勉励儿子说。你若尽力国事。做了忠臣。我就是马上死了。心中也没有遗恨的呵。于是伯颜不花的斤就从一条冷路里。走到福建去。把御史的官印送还了御史行台。他尽力守着一座孤城。终于力竭死了。十九、【朵那全主】忠婢朵那。尽出宝珍。保全主母。拒辱洁身。【原文】元伟兀氏婢朵那。年十九。寇至伟兀家。无所得。反缚主母于柱。以刃砺颈。诸婢皆散走。朵那以身蔽主母。请代死。且曰。家之货宝。皆吾所藏。主母不知也。若免主母。当悉与将军。寇因解主母缚。朵那乃探金银珠帛等置堂上。任盗取之。已欲犯朵那。朵那持刀欲自杀。曰。我乃二千石家婢。肯从汝耶。寇惊异。舍去。朵那、一十九龄婢女耳。勤敏忠笃。其主父官他郡、卒。奉其主母弥谨。故主母亦委以腹心焉。弃主母之货财。全主母之生命。权也。既全主母。又能洁身。经也。守经行权。吾于朵那见之矣。【白话解释】元朝伟兀氏的家里。有个丫环。名叫朵那。年纪十九岁了。有一天。强盗到了伟兀的家里。抢不着什么贵重的东西。强盗就把女主人家。反缚在柱子上。用着很快利的刀。架在他的项颈里。并且上下磨着。好许多丫头。吓得了不得。就都逃散了。只有朵那不肯逃走。用着身子遮蔽着女主人。请求着替他代死。一方面嘴里说着。家里的货物宝贝。都是我一个人亲手所藏的。我的女主人家并不知道。假使你们把女主人放下了。那末我就把藏着的货物宝贝。尽数送给将军们。于是强盗们、就解散了他的女主人的束缚。朵那就拿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布帛。一齐放在堂上。任着强盗们拿了去。强盗们既然拿到了东西。又想去干犯朵那。朵那就拿了一把刀要自杀了。并且说道。我是吃着二千石俸禄的人家、家里的丫环。那里肯从你们呢。强盗听了他这一番话。都觉得非常惊奇。也就饶了他去了。二十、【云妾哺炜】花妾孙氏。抱炜匿芦。哺以莲实。夜半闻呼。【原文】明花云妻郜氏。每语云报国为忠。云守太平。陈友谅破城。被杀。郜以子炜付云妾孙氏。投水死。时炜甫三岁。与孙同被掠至九江。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后复窃炜渡江。遇乱军争舟。被弃江中。有断木自上流浮至。附之。入芦渚中。采莲实哺炜。七日不死。夜半闻人语。呼之。逢雷老与偕行。入京。谒见太祖。遂抚养之。吕坤谓花炜非孙氏所出也。乃能于乱离之际。忍九死以全孤。百折不回。历尽险阻。卒收夫与嫡而合葬焉。贤女淑媛。不在贵贱间矣。夫忠于国。妻忠于夫。妾忠于主。孰谓花将军死哉。【白话解释】明朝大将花云的妻子姓郜。他对花云说话的时候。总常常劝花云要尽忠报国。那时候花云就在太平地方防守着。后来陈友谅攻破了太平县城。花云就给人家杀死。郜氏就把他的儿子名叫花炜的。交付给花云的小老婆孙氏。自己投水死了。这时候、花炜只有三岁。就和孙氏一同给乱兵抢掠到九江。在某一个晚上。孙氏就乘着黑夜里。逃到一家捕鱼人的家里。脱下了头上戴着的簪和耳环等等的东西。换了钱来、去养活花炜。后来又偷偷地同了花炜渡过江去。一个不凑巧。正遇着乱兵。大家正在夺着船。于是孙氏和花炜两个人。都给他们丢在水里了。刚刚有一块断的树头。从江的上流流了下来。孙氏就攀附了这块树头。在水面上浮着。最后浮到了芦苇生得很多的一个小洲里。孙氏就采了莲蓬来。剥了莲子哺给花炜吃。这样的过了七天。两个人都没有死。在有一天的半夜里。忽然岸上听得有人说话的声音。孙氏就去喊他。于是遇见了雷老。同他到了京师里去见明太祖。把花炜抚养到长大。你想孙氏这样忠于主人的行为。可敬不可敬呢。二十一、【妙善保印】姜妾妙善。藏印荷池。因舁告主。投井名驰。【原文】明姜荣通判瑞州。贼起。荣出走。其妾窦妙善亟取印投园池。出、贼疑为荣妻。舁之出城。隶中有盛豹者。父子同被贼驱。其子叩乞纵父。贼许之。窦曰。是有力。使舁我。贼从之。舁数里。窦密语豹曰。我留汝以告太守印处。今当遣汝归。幸告太守。前有井处。吾毕命矣。乃言其不善舁。纵之。至花坞。遇井。托言就饮。跃入井中。一印也。朝廷命令系之也。妙善藏印于后园荷池。而无以告夫主。乃求忠于孝。得托盛豹以藏印处及葬身处告之。而姜荣乃得取印。并出尸以葬焉。其忠于朝廷。忠于夫主。诏建专祠。千古不朽矣。【白话解释】明朝姜荣在瑞州地方做军官。忽然强盗到来了。姜荣就逃了出去。他的小老婆姓窦名妙善。觉得假使官印落在贼人的手里。这是对于主人翁是很多不利的。就急忙拿了官印。丢在园林里的一个池里面。他把官印投到了池里以后。走出去。就遇见了强盗。强盗们以为窦妙善就是姜荣的妻子。于是就把他扛抬了走出城去。瑞州衙门里、有个姓盛名豹的差人。和他的父亲。一同给强盗拉了去。儿子朝着强盗叩着头。请求释放他的父亲。强盗们见了他很孝顺。就把他的父亲放走了。窦妙善就对他们说。这个人是很有力气的。可叫了他来抬我。强盗听了。就叫盛豹去抬窦氏。这样抬着走了有好几里路。窦妙善就很秘密地对着盛豹说。我替你想了一个法子逃命。留了你的性命。借了你的口去对太守说。那个官印是丢在花园里的池里面。你回去的时候。千万要去对太守说的。你看前面有井的地方。就是我自杀的场所了。窦妙善就去对强盗说。说他抬得不好。把他放去了。盛豹放走了之后。窦妙善走到了花坞的地方。就说要去吃口井水止渴。一忽儿就跳到井里去了。二十二、【周妾劝劾】宋韩二妾。劝主尽忠。青年守节。抚孤以终。【原文】明周宗建二妾宋氏韩氏。吴江人。生年月日皆同。宗建欲劾魏忠贤。二妾曰。大丈夫不当如是耶。谏而听。国之福。不听臣之分。主无以亲老为念。尽忠即所以尽孝也。宗建敛容曰。尔等乃为此言。吾何憾。及疏上。得罪。时二妾年皆二十一。宋氏泣谓韩氏曰。我有二子。各抚一孤以报主。可乎。韩遂抱其长子鞠焉。周宗建二妾。生年月日皆同。劝主尽忠亦同。主没而青年守节抚孤亦同。宗建何幸而得此二妾哉。盖亦宗建忠心浩气之所感也。为妾者能知尽忠即所以尽孝。为主者虽不欲尽忠。亦不可得已。【白话解释】明朝时候。周宗建有两个小老婆。一个姓宋。一个姓韩。都是吴江地方的人氏。并且他们两个人。生的年纪月份日子。都是同的。你道奇怪不奇怪呢。这时候、朝廷里有个太监叫魏忠贤的。包揽大权。杀害忠臣。无恶不作。周宗建就想上奏章到皇帝那儿。去弹劾魏忠贤。宋氏和韩氏两个人。都这样的说着。难道大丈夫是不应当这样做的么。你去劝谏皇上。假使皇上听了你的话。这是国家的福分。假使皇上不肯听。这也是你做臣子应尽的职分。请你不要为了有个年老的爹娘、记挂在心里。要晓得尽了忠。就是尽孝呵。周宗建听了这番话。觉得他们也明白大义。就正色地对他们说。你们尚且也能够说这种话。那我就是得了罪。又有什么恨呢。等到周宗建把奏章上到皇帝的那儿。果然得了罪。这时候宋氏和韩氏两个人的年龄。都很轻。都才二十一岁。于是宋氏就流着眼泪对韩氏说道。我有两个儿子。那末我们两个人。大家各自分养一个小孩子。以报答主人翁。你看这样好不好呢。韩氏就抱了他的一个大孩子抚养着。二十三、【金章牙牌】金母章氏。从子殉王。牙牌归报。赴井而亡。【原文】明崇祯末。寇薄都城。金铉奉命巡视守城。入告母章氏曰。寇势迫。万一不测。愿母割爱。得殉王事。母正色曰。食禄殉难。汝之分也。吾从汝父及汝。两食君禄。义不逃死。倘事急。解所佩牙牌疾告我。因相持恸哭去。后数日。都城陷。铉解牙牌付从者曰。归报太夫人。自投御河。母得牙牌曰。事遽尔耶。孝哉铉也。遂赴井死。金章氏幼以贤德称。具烈丈夫概。故其勉子尽忠也。则正色以告之。牙牌以约之。及得报。则先称子之孝。复尽己之忠。肃冠帔。告宗祠。从容不迫。赴井以死。铉妾王氏亦从之殉。满门尽忠。呜呼、烈矣。【白话解释】明朝崇祯皇帝末年的时候。流贼李自城进逼北京城。有一个姓金名铉的人。奉了皇帝的命令、去巡守京城。他眼看着时局、是糟到没有办法可想了。就回到家里。禀告母亲章氏说道。现在流贼的势力。大得了不得。万一有个不测。那末就要请母亲舍了心爱的儿子。让我在国难里牺牲了。金铉的母亲就正色对他说。吃了皇上的俸禄。就去死皇上的危难。这是你做臣子的应尽的义务呵。况且我跟了你的父亲和你两个人。两次吃到了皇上的俸禄了。在道理上讲。我也是不肯活着做人的。倘若一旦事情紧急了。你可即速解下了身上挂着的象牙小牌子来。通知我才好。母子两个人。大大的痛哭了一番。过了几天。果然北京城攻破了。金铉就解下了身上的象牙小牌。付给了跟从的人。并且对他说。你快点回去禀告太夫人。于是自己投在御河里死了。他的母亲得到了象牙牌以后。就叹口气说。事情竟快得这个样子吗。铉儿真是个孝顺的儿子了。说完话。就跳在井里自尽。二十四、【兆婢托耕】李婢袁氏。携幼出耕。守城熟识。得脱映庚。【原文】明西贼陷蜀。屠士绅家殆尽。李兆子映庚甫九岁。其婢袁氏已嫁应高为妻。乃与其乳母李氏匿之。贼搜捕渐急。袁氏与姑谋。托言至城外事田。每旦、荷畚锸粪除具。别挟一小子与映庚年相若者。从城门出。暮则归。使门卒识己姑媳熟。乃使映庚荷粪簏随出。就近城田共耨。垂暮。令其姑还。而己负映庚走匿山中。忠婢多矣。而出嫁之婢。能复忠于主家者。实不多得。处屠戮殆尽之境。当搜捕渐急之秋。设无袁氏种种之筹画周密。虽有李氏乳母。映庚其能免乎。知仁勇三者。袁氏兼而有之矣。岂特忠而已哉。【白话解释】明朝流贼张献忠。攻陷了四川省。把四川省里的读书人家。和乡绅人家。差不多杀了一个干净。这时候、有一个李兆的儿子。名叫李映庚。年纪才只九岁。因为他也是乡绅人家的儿子。当然是在要杀的一班人里面的。李家有个丫环袁氏。已经嫁给了应高做妻子了。他眼看着主人家将要断了种。绝了香烟。就和李映庚的乳母李氏。大家商量着。把李映庚藏了起来。这时候、流贼搜查得很利害。袁氏就和他的婆婆想了一个计策。托着说到城门外去种田。在每天的早晨。婆媳两个人。总是背了锄头。挑了畚箕。另外又跟了一个小孩子。年纪和李映庚差不多的。一同从城门里走出去。到了晚上就回来。这样过了几天。看守城门的兵士。就把他们婆媳两个人。看到很熟悉了。于是他就叫李映庚背着盛粪的竹簏。跟了他们婆媳出去。大家在离城近的田里耘着。到了太阳下山将要天暗的时候。袁氏叫婆婆回去。自己背了李映庚躲在深山里。于是他的小主人的性命。才得保全了。【绪余】女子之忠。对于国家能尽其心者。不可胜数。如李侃妻之守陈州。邹保英妻之守平州。古玄应妻之守飞狐。皆以家僮女伴。厉气狥城。卒却强寇。史思明之叛也。卫州女子侯氏。滑州女子唐氏。青州女子王氏。相与歃血勤王。赴营讨贼。百世之下。犹能使人壮气指冠。虽擐甲挺戈。为国敌忾。其事诚未可责之女子。但当此过渡时代。强弱两派。势不并立。彼狡焉思启者。方耽耽雄视。以待天择。若不得绣旗锦甲。驰突枪风弹雨间。虎帐健儿。安知无甘心巾帼者。而囊括全宇。将待何时。天下兴亡。人人有责。尽心女子。盍兴乎来。提醒您本文地址: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墨大夫贤 日 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