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耳式苹果耳机进水音质变差是不是天生比包耳式音质差

查看: 36659|回复: 21
不要被忽悠,耳机选购的一些误区与建议
本帖最后由 adb 于
09:31 编辑
  耳机虽然是最为常用的数码产品,但却也是个非常难以选择的东西,因为不光是不同耳机之间的价格跨度非常大、假货横行,而且播放器搭配会有一定讲究,对于声音的偏好也非常的主观,即便是经验的发烧友往往都会纠结良久。而对于初烧而言,因为听过的设备并不算多,对于声音的要求没有那么的苛刻,其实选择的难度要更低一些,但是在选购耳机是,也多少会有一些误区,于是在这里笔者也来谈一谈选购耳机是的误区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新手购机有所帮助。
  越贵的耳机声音一定越好?
  从整体的趋势看,的确是越贵、越高端的耳机音质会越好,但也并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知名品牌的中低端产品,音质往往不如一些国产品牌耳机的。大品牌的一些低端产品,甚至有一些耳机从设计到制造都是找的其它厂商代为效劳,也并不会有所谓的某品牌特有的声音底蕴,所以如果追求音质的话,往往国际品牌的低端耳机并不值得购买。当然如果追求的就是品牌、相对出色的质量与售后服务,也不妨考虑。
  价格昂贵的高端耳塞,本身的硬素质通常会很出色,但也涉及到耳机声音风格的问题,可能会出现明明素质很高,但是声音却完全不对自己的口味,不适合自己所喜欢的音乐类型,那么就会出现贵的耳机反而不如便宜一些,但是声音风格适合自己的耳机好听。
  所以对于耳机这种产品,不要绝对的议价论声,存在所谓的可以 “超、秒、平”的耳机存在也并不算奇怪,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耳机如同美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因为关键不是食材是否足够高端,而是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
  切莫贪图小便宜
  耳机虽然在一般人眼里是不太重要的小配件,但是好的耳机价格往往贵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比如现在来说几百元的耳机也许都算不上高档,几千、上万的耳机更是不胜枚举。想要好的耳机但是买不起怎么办?商家自然体察到了这一商机,于是市面上也有不少所谓的厂货、高仿的知名品牌耳机产品,价格或许很便宜,也或许之比正品便宜一点点。
  如果是明知道是高仿、假冒耳机,但出于某种目的购买,那也没什么说的,而且高仿耳机有些声音确实很有水平,不过耳机本身的品质并没有多大的保障。
  如果是抱着想买到真货,但是为了贪图一些小便宜的心理,那还是醒醒吧。即便是高端耳机的制造成本也许非常低,但厂商、商家不会傻到把能卖高价格的东西,却以低价格卖给你的程度。如果一个耳机的价格比正常售价便宜很多的怎么可能是真货?还有那种所谓的散装厂货,价格也并不便宜,花成百上千的价格去买这样的东西,不是坑爹是什么。
  不过最可怕的还是一些热门耳机用假货冒充真货,以正常的价格或是略微便宜一点的价格出售,所以购买时切不可贪图小便宜,能买行货还是尽量购买行货,即便想要购买什么美行、德行、日行等国外版本的耳机,也最好到论坛置顶商家等比较可靠的店铺购买。
  关于煲机
  煲机是很多烧友新买来耳机后多半会进行的一个步骤,很多时候煲机也确实具有改善耳机声音的作用。但是这里想提醒的是,煲机不能成为耳机声音不够理想的一种推辞,比如购买一条耳机,但是自己听感觉并不够好,如果商家对你说需要煲机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这绝对是在扯淡。因为煲机即便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并不会使得耳机的音质档次提升,也不会改变耳机的声音风格,如果初听不喜欢的耳机,再怎么煲机也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如同一辆奥拓车再怎么磨合也变成不了法拉利一个道理。
  耳机线的纯度越高越好?
  我们知道线材对于耳机的声音是有明显影响的,好的耳机线会有更好的声音一般没有错,一些耳机在宣传中也会特别提到所用的耳机线是怎么样的高纯度材料。但耳机是一个整体,光是耳机线好不一定说明耳机的音质就一定好,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品牌耳机而言,线材往往会成为一个宣传热点,比如某些百元左右的小耳塞,都号称使用了什么镀银啦,6N甚至7N纯铜材料,但实际的音质效果往往不过尔尔,即便耳机线是货真价实的好线也无法体现出其优势。而有些顶级耳机,比如AKG K812的耳机原线只是4N纯度的无氧铜,在发烧友眼里相当不入流的材料,但毫无疑问K812的声音是顶级水平。所以耳机线对声音会有影响,但耳机只一个整体,并不是只要耳机线好声音就一定好,在选购时不要耳机线的宣传所忽悠。而且如果耳机可换线的话,那么原线是怎么样的材料也不太重要,对于烧友而言,就算原线再好,也会被换成其他耳机线材。
  高阻就难推,大耳机就无法直推?
  耳机的好推与难推,是不少朋友购买耳机时一个考虑点。就笔者看来,大多数耳塞以及直推耳机,在设计之初就是为手机、随身听等打造的,理论上不存在推不好的问题,但难推问题却也是客观存在的。
  不少朋友判断难推与好推的一个依据是阻抗,这其实是不正确的,32欧姆阻抗耳机一定比16欧姆耳机难推吗?绝对不是。更能说明耳机难推与好推的参数应该是灵敏度。耳机灵敏度是指在1kHz频率下,耳机输入1mW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而声压越大声音越充沛。越高灵敏度的耳机在达到相同的声压时,所需的功率会越小。这就意味着,阻抗较大的耳机就算是最终推动耳机单元的功率并不大,但如果灵敏度足够高的话,那么耳机还是较易推动的,比如森海塞尔HD25 ALUMINUM耳机,尽管阻抗达到70Ω,但其灵敏度高达120dB,依然是很容易驱动的。
  当然灵敏度只是代表是否容易出声音,是否容易推响,并不代表声音就会好,这也是一些烧友所谓的“推的响”和“推的好”的区别。关于怎么样才算推得好,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要看播放器的输出功率是否能够足够,还有阻抗匹配的问题,有些耳塞,比如铁三角IM04其实需要的功率很小,但是播放器的输出阻抗必须很小时,才能充分发挥实力,于是也就造成了用一些高端播放器、耳放推反而不如用手机一类直推声音好的结果。
  像HD650、DT880、HD800、K812等等大耳机通常需要台式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也并不是说大耳机肯定无法直推。现在的随身播放器、电脑集成声卡的水平越来越好,驱动力也越来越大,通常来说用国砖或是集成声卡直推虽然无法与高端台式系统下的声音相媲美,但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声音,甚至要好过高端小耳塞与便携直推耳机的声音,所以片面的认为大耳机一定无法直推是错误的,如果手头比较紧张,先如入个大耳机直推,以后有条件在升级设备的做法也未尝不可。
  最后还想谈的一点,一些烧友喜欢把推好推不好数字化,比如某耳机直推能有6成功力。这个几成几成的说法,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至少在没有限定条件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想想怎么才算十成完全发挥好的样子?没有任何标准吧,十成应该是自己理想中的效果吧,甚至自己都没有亲耳听过的声音,这样的几成几成无外乎就是纯主观的臆断。
  搭配的重要性
  耳机的声音好坏,和音源的搭配很重要,所以选购耳机的时候,也务必要根据手头上已有的音源来选择耳机。比较糟糕的音源,比如只是普通的Android手机,即便搭配好的音源,也不会得到多么出色的音质,这种情况下真心没有必要选择好的耳机,一款百八十元的耳机往往就足够胜任。
  对于音源有一定档次,比如用的是当前主流级别的随身播放器,那么可以考虑尽可能好的耳塞和直推耳机,越好的耳机一般都可以体现出声音上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声音风格的搭配,比如有些播放器是温暖厚重的声音风格,一般搭配声音薄一些的耳机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如果播放器本身是干冷的声音,那么搭配声音温暖的耳机会比较不错,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它因素,在购买之前最好要最足功课,多通过网络等方式交流讨论,或者到实体店铺等地方进行实际试听。
  对于大耳机系统,有一种观点是音源与耳放要远比耳机投入大才是正常的,如果非常的壕,并且是完美主义者,这个说法也许并无问题。但钱包不够鼓的话,也必须考虑性价比问题。有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AKG K701,K701现在也就是个一千多块的耳机,但网上也经常会看到K701没有几万元的音源与耳放是玩不转的说法,当然调侃的味道更多一些,但不可否认通常也会过于夸大耳机对于前端的要求,如果真的总共花费2、3万,甚至更多,那么何必还要去玩K701。
  没有足够好的前端就玩不转HD600、HD650、K701、DT880,甚至是T1、HD800、K812一类的大耳机?肯定未必,前面已经谈论过一些大耳机甚至用好一些的随身听直推都有比较好的声音。笔者认为对于2千档位的大耳机而言,而用个几千块的台机系统,声音一般也足够出色了,如果以后不打算继续再升级耳机,那么两千元的耳机搭配几万元的系统,声音往往并不如HD800一类的旗舰耳机搭配便宜一些的台机系统声音更出色。
  名头大、热门的耳机未必真的好
  有些很热门、名头很大耳机,有时未必是同价位中比较好的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AKG K450,持续多年都非常的热门,每逢一些电商搞特价,都会引来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但是K450无论是本身的做工水平,还是声音水平,都并不算出色,并不算最佳的选择。相反一些相对冷门的耳机,有一些却有着非常好的音质。
  但是选择热门产品,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如果打算出二手,大品牌、热门产品都会相对容易一些,这也是热门产品的优势之一。
“ 对于大耳机系统,有一种观点是音源与耳放要远比耳机投入大才是正常的” 这句话我现在真的是非常赞同,对于台式系统前端的提升才是根本性的。当然这个并不意味着用个两三千就不能推2K价位的大耳机(如HD600 HD650 KQ701 DT880之类的),而是这么搭配比较科学。就好像我升级电脑,内存只有2G的情况下我把处理器和显卡升级到高端,虽然整体性能肯定还是上升了,但是显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如果我单纯为了玩某个游戏或者跑某个程序,现在电脑配置只是内存少了,那么我肯定去加内存,哪怕最终配比出来是个不平衡的配置也无所谓,因为它很符合我的需求。但是如果说是一个全能的高端电脑配置,就需要考虑这一一个全面的配比与平衡。
对于耳机系统也是类似,如果我非常喜欢K701下的女声,我只是想要找一个物美价廉的系统搭配上去听一听,那么我完全可以找个2K 3K左右的一体机OR声卡OR其他方式来推一推,肯定能找到合适的搭配。但是如果想要让一个2K价位大耳机发出一个饱满、全面的声音(对于一般标准来说,这个价位大耳机素质都可以用没有短板,只有特长来形容了,也就是“足够好”),在前端上的投入就需要像“打造全面的电脑”一样,需要较高的花费。
推得好有一些简单的判断依据可以试试看:
1)动态充足:有不错的力度感和能量感,不会让人感觉到声音发虚或者无力
2)瞬态反应良好:声音比较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之感
3)控制力好:不会出现某个频段能量感过强或者过弱(比如高频很亮很尖),整体声音听上去不乱,很稳当。
说得很好,非常有借鉴意义
总算看到有人黑K450了
这东西是有史以来在国内红的最不可思议的东西了。。
k450不如k430.
个人觉得音源要比耳塞更重要,这是实际玩的过程中总结的,一款百元的耳塞,如果有好的前端器材,也能出不错的声音,但一款百元的播放器,即使是用上万元的塞子,声音依旧凄惨。就好比单反的机身与镜头一样,好镜头加一般的机身出片质量远远好过烂镜头加好机身。欢迎来喷。。。。
另外建议雅麦碟同志把字体改大一些,看的眼睛好累,,,,,,
补充一点,买耳机的时候不要用所谓的发烧人声去试音
vcii 发表于
个人觉得音源要比耳塞更重要,这是实际玩的过程中总结的,一款百元的耳塞,如果有好的前端器材,也能出不错 ...
手机看还行,大小刚好
看帖子的都发表一下看法
paimairen.org/&&bedook去黑头怎么样&&paimairen.org/&&/& &
补充一点,买耳机的时候不要用所谓的发烧人声去试音
我很有兴趣了解一下用哪些哪类曲子试音比较合适呢?
我很有兴趣了解一下用哪些哪类曲子试音比较合适呢?
一首钢琴曲,再加上几首你自己平常听的曲子足矣。
用平常常听的曲子能较好的对比吧
试耳机就是不能用发烧碟啊,这是好大的一个坑啊,平时听的流行歌曲想试一下都没法,还买个毛线啊
前段是基本素质,耳机是最后的表现,搭配合适就行吧,1k和1w的声音差距,根本就没有好大差距啊。说差距大的,真把自己当那么回事了吧
话说k450真的是炒作,k540佩戴和声音没的说、却冷死了。等到断头梁我再去订做一个头梁就好,这机机的舒服感真不是盖的
长见识了呵呵
多谢指点,小白学习中
觉得搭配和风格重要,其实现在国产500的耳塞素质就已经可以了,第二看风格,喜欢均衡+人声甜,还是喜欢均衡+男声厚实的,我觉得完全可以两类分,女毒或者男毒,前提均衡条件下,第二,看搭配因为不同前端声音也是不一样的,耳塞声音一样,但是前端风格就不一样了,有些前端偏下盘,比如索尼系列,有些前端偏上盘,不管上或者下,我们可以中立一点,均衡播放器。
个人觉得音源要比耳塞更重要,这是实际玩的过程中总结的,一款百元的耳塞,如果有好的前端器材,也能出不错 ...
同意你的说法。。
博主的文章每篇我都看,受益匪浅。
(4.74 KB, 下载次数: 13)
01:48 上传
很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主题:什么耳机不压头顶也不夹耳朵
泡网分: 3.573
帖子: 3473
注册: 2013年08月
给推荐两款吧,舒尔的压头顶不愿意戴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454&&回帖:32 &&
泡网分: 29.384
帖子: 4252
注册: 2007年04月
我用森海PX200用了好多年了,最近又换成PX200II。轻巧,可折叠,佩戴舒适,不夹耳朵,尤其是我戴眼镜,大耳机基本都会压疼上耳廓,PX200不会。跑步戴着也很舒适。
泡网分: 13.329
帖子: 13185
注册: 2013年09月
随便一款塞子都不夹耳不压头顶嘛。
有没有压头顶和夹耳的塞子,推荐一款,我要去湿湿
泡网分: 19.794
帖子: 1935
注册: 2006年09月
买塑料梁的,,用火烤,,摆到自己戴舒服的位置
iPad iOS7.1.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852
注册: 2011年07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5.185
帖子: 9288
注册: 2002年01月
用过的耳机中,天龙D5000是最舒服的,森海HD598紧随其后。
泡网分: 29.324
帖子: 1932
注册: 2003年08月
试试天龙的D5000,用的时候才发现以前用HD650简直就是自虐。
泡网分: 10.964
注册: 2008年07月
听过的耳机不多,据有限的经验来看,bose耳机的佩戴体验是最好的,很舒服、重量轻、不热;森海赛尔低端PX系列也不错,方便携带,佩戴舒适。 但这两款耳机音质一般。
泡网分: 32.219
注册: 2000年04月
larzuk1668 发表于
虽然我是白牙脑残粉,但白牙真没哪个耳机是舒服的
便宜如DT231,夹头;次旗舰DT880,压头;旗舰T1,更压头
也好,听一个小时就强迫我摘下来休息,保护听力确实是这样。白牙是夹头的不压头顶,压头顶的不夹头。
我听过的耳机中,AKG的K540相对来说最均衡,就是要保护好头梁。我同事的K540在保修期内头梁断了,某东居然全额退款。
泡网分: 8.152
帖子: 2824
注册: 2010年04月
在头戴式耳机里AKG的K701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因为它的耳套直径大於人耳,不会给人耳外廓施压,切封闭性又好,长时间听音不会感到夹耳难受。考虑便携性耳挂式较能满足压头和夹耳的弊端,这里推荐几款:索尼MDR-Q38LW(150元);铁三角ATH-EQ500(200元);艾肯SCAN3(300元);铁三角ATH-EM7x(500元)。
泡网分: 30.222
帖子: 6620
注册: 2008年01月
我和孩子每人一只AKG K701
另外还有一只声海 HD600
泡网分: 34.647
精华: 2帖子: 1299
注册: 2005年08月
泡网分: 1.504
帖子: 1932
注册: 2014年11月
只有自己去试试戴才知道
每个人的耳形,头型不一, 皮肤触感也不要尽相同。
别人感觉舒服,你不一定觉得。
铁三角的佩戴感觉都不错, 包括开放式的 AD, 封闭式的A系列。
泡网分: 11.525
帖子: 1712
注册: 2008年08月
索尼大法的1a,就是可能不喜欢→_→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13:52:12
泡网分: 34.605
帖子: 1404
注册: 2002年02月
泡网分: 14.195
帖子: 1316
注册: 2007年12月
戴过的BOSE最舒服
本帖由 htc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773
注册: 2008年10月
楼主的要求,飞利浦对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476
帖子: 3311
注册: 2015年07月
larzuk1668 发表于
虽然我是白牙脑残粉,但白牙真没哪个耳机是舒服的
便宜如DT231,夹头;次旗舰DT880,压头;旗舰T1,更压头
也好,听一个小时就强迫我摘下来休息,保护听力只能说个人头型可能不同,感受才会不同吧。我那么说是我本人感觉是白牙比较舒服,也曾经得到过不少朋友的认同。当然 DT231 这样的“压耳式”小耳机,佩带肯定是不会太舒适的。
约 15 年前吧,有超过两年的时间我几乎每晚都是戴着 DT931 入睡的;而同时拥有的 HD600 就很少能戴着入睡,即便实在太累睡着了迷糊中也会很快把它摘掉;至于后来购如入的 K701,放松躺下的时候戴着它感觉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本帖最后由 九里桥 于
11:54 编辑
泡网分: 16.131
注册: 2006年10月
bose ae2i蓝牙耳机,轻若无物,可蓝牙无线也可以有线,佩戴那个叫舒适,不夹头,又不会坠落,耳罩衬垫柔软舒适又透气,关键是音质也完全与2千元级别的耳机比美。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09:26:44
泡网分: 30.273
帖子: 28215
注册: 2007年09月
一支白杏出墙来 发表于
HD598没800舒服,但比650舒服太多。
泡网分: 67.833
帖子: 8170
注册: 2003年02月
人生变焦 发表于
给推荐两款吧,舒尔的压头顶不愿意戴了飞利浦9500不压头不夹耳,但带着不牢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8
帖子: 1853
注册: 2009年01月
九里桥 发表于
拜亚包耳式大耳机是公认佩带最舒服的。不过这个玩进去比单反省不了几个钱噢。虽然我是白牙脑残粉,但白牙真没哪个耳机是舒服的
便宜如DT231,夹头;次旗舰DT880,压头;旗舰T1,更压头
也好,听一个小时就强迫我摘下来休息,保护听力
泡网分: 20.609
注册: 2005年05月
larzuk1668 发表于
akg k240系列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1.199
帖子: 2801
注册: 2009年06月
泡网分: 4.319
帖子: 3963
注册: 2011年05月
大法的ma900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16:45:06
泡网分: 1.406
帖子: 2957
注册: 2008年01月
泡网分: 5.859
帖子: 7462
注册: 2012年06月
九里桥 发表于
拜亚包耳式大耳机是公认佩带最舒服的。不过这个玩进去比单反省不了几个钱噢。赞同。拜亚也有DT880 990这样不贵的耳机,但直推起来人声比较悲剧。
泡网分: 26.606
帖子: 3701
注册: 2006年11月
AKG KK, 既不压头,也不夹耳.
只是夹脸 .
泡网分: 3.573
帖子: 3473
注册: 2013年08月
九里桥 发表于
拜亚包耳式大耳机是公认佩带最舒服的。不过这个玩进去比单反省不了几个钱噢。...真的吗?我咋不知道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476
帖子: 3311
注册: 2015年07月
人生变焦 发表于
给推荐两款吧,舒尔的压头顶不愿意戴了拜亚包耳式大耳机是公认佩带最舒服的。不过这个玩进去比单反省不了几个钱噢。
泡网分: 0.007
注册: 2013年06月
bose的soundtrue,有耳罩式和贴耳式两种。可以去看看。贴耳式的音质也还行。
&版权所有:&&&&查看: 4152|回复: 3
问问大家压耳式比较包耳式隔音效果和舒适性差得多吗
想买W1000X,现在用的是AKG的272,现在比较犹豫的就是W1000X的耳罩比较小,是压耳式,怕隔音效果不好(这点还是挺关键的,夏天的空调声得屏蔽掉),佩戴不舒服
谁告诉你W1000X是压耳的?
啊?这么说是包耳的?
我记得哪个帖子里说是压耳的,反正我耳朵不小
压耳舒适优于包耳,特别是对于眼睛兄,。
隔音的话要看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开放式的话差不多,封闭式包耳优于压耳~~
Powered by全包和贴耳哪个更好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稍微久一些就??芾邸?
我偏向於全包。第一要舒服,第二要音質。
强烈建议飞利浦或森海塞尔或AKG。如果你买小品牌或者杂牌的耳机,使用时间稍长就会觉得耳朵不舒服。
飞利浦的耳机,在所有的舒服的耳机里,它的价格几乎是最便宜的,比如 SHM1900 才80左右。
如果你非常追求音质,可以考虑 森海塞尔 和 AKG 的,代表型...
你的耳道口,有?]有小的凸起?如果有,?зN耳的耳?相关信息稍微久一些就??芾邸?
我偏向於全包。第一要舒服,第二要音質。
强烈建议飞利浦或森海塞尔或AKG。如果你买小品牌或者杂牌的耳机,使用时间稍长就会觉得耳朵不舒服。
飞利浦的耳机,在所有的舒服的耳机里,它的价格几乎是最便宜的,比如 SHM1900 才80左右。
如果你非常追求音质,可以考虑 森海塞尔 和 AKG 的,代表型号有 森海塞尔 HD201 价格 230左右,AKG K44 价格 180左右。
相信我,如果你把杂牌耳机戴着个小时,再把飞利浦或更好的耳机戴1个小时,你就知道差距到底有多大了。
看质量吧,一般耳罩不会夹耳朵
下面我为楼主推荐几款音质和性价比比较好的有:1、森海塞尔(Sennheiser)耳机 HD380 Pro(声音相当令人满意,底噪也能听出来,低频下潜相当给力。)...
音质差别很大',,
推荐创新Live300多块自己就在用所以强力推荐其实不是听古典 交响乐的话没必要买太贵的耳机创新live采用独特的生物振膜技术
解析 动态 都是很不错的
阻抗大失真小,但是难驱动。阻抗小易推,但是需要控制力,而且和灵敏度也有关,不是单单看阻抗
答: #The Okura Prestige Taipei(台北大仓久和大饭店)#请问5岁儿童早餐怎么计费?
答: 艺术类的文化分要在450分及以上的有可能录取
答: 艺术类的文化分要在450分及以上的有可能录取
答: 艺术类的文化分要在450分及以上的有可能录取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月影谈发烧:浅析耳机的不同佩戴设计_网易数码
月影谈发烧:浅析耳机的不同佩戴设计(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于耳机的用户来说,除了声音以外,可能很多人最为注重的就是佩戴了。一款佩戴舒适的耳机(耳塞)现时不同耳机的佩戴方式也非常繁多,难免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究竟不同的佩戴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优缺点?作为一个消费者,你又更适合哪种佩戴方式呢?
这次小编月影为你带来关于耳机常见佩戴方式的全面剖析,让你更为深入的了解不同佩戴方式,在选购时不再迷茫。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你可能很难理解,一款佩戴合适的耳机意味着什么?如果对于一个音乐的聆听者来说,耳机的声音带给他们的是精神上的享受,那么一副耳机的佩戴,首先带来的,就是生理上的舒适。
佩戴合适非常重要
以月影的个人经历来看,一副好声的耳机会或许让你不忍摘下;但一副佩戴糟糕的耳机却很可能让你不得不忍痛放弃。虽然月影一直都强调说好声才是一副耳机的根本,但佩戴这个要素很可能远比你最初想象的来的重要。
佩戴方式同样决定了产品体验度
不只如此,不同类型的佩戴方式也直接影响着耳机(塞)的声音特性。不同的耳机(塞)在设计时是会兼顾到佩戴对声音带来的影响,比如声波的耳廓反射(下文将要提到的耳廓效应)和耳道内的反射等等,耳机(塞)的结构也同样决定了其发声原理。因此在购买前熟知不同佩戴设计的耳机(塞)的特点,无疑非常有用。
耳塞其实也是耳机的一种(当然在本文中是分开讨论的)。月影将&非入耳式&定义为被设计成卡在耳廓中的式样,这种佩戴方式也是最为常见的。尤其是一些中低价位的耳塞,更多的是采用这种寻常的非入耳式设计。
非入耳耳塞&&声海MX980
这种佩戴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比较舒适,非入耳式耳塞一般只会卡在人的耳廓中,与人的耳道接触面不大,不容易引起不适感。另外,由于佩戴时开放程度较高,在声场的表现上也更为开阔自然,这点和开放式的大耳机有些类似。
或许是普及率最高的非入耳耳塞&&苹果&小白&
不过另一方面,这种耳塞也存在一些先天劣势&&首先是单元直径较小,声音规模不大,而且取消了人耳的耳廓效应,声音的自然度上不如设计完善的大耳机。另外就是隔音问题&&开放度较高的设计注定了其不会拥有很好的隔音性,尤其现在室外环境都比较嘈杂,马路,地铁,飞机上,办公室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噪音,一般的耳塞式必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因此,耳塞式的设计一般适合相对比较安静的聆听环境 。
类似OMX980的&耳挂&本质上也是非入耳耳塞
如果你坚持要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非入耳式耳塞,那么必须要堤防对听力的损伤。由于非入耳式隔音性较为一般,为了在室外环境中获得较高的聆听质量,很多用户免不了将音量开大,但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损伤听力,因此对于非入耳式耳塞,在选购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的。
入耳式耳塞(In Ear Monitor)是一种用在人体听觉器官内部的耳机,根据其设计,会在使用时会密封住使用者的耳道(一般是以胶套封闭耳道)。入耳式耳塞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佩戴设计,而且采用入耳式设计的耳塞越来越多,尤其是高端产品,入耳式设计几乎占据了主流。
入耳式耳塞以出色的隔音性广受欢迎
入耳式耳塞大致分为两类:嵌入式和直插式。嵌入式通常称为浅入耳,它巧妙地利用了人外耳部位的一个凹陷,将耳塞做成正好能嵌入此凹陷部位的形状,佩戴时直接使其嵌在外耳的凹陷处就好。另外还有一种绕耳式设计,在耳塞屁股后面有一段可以随意成型的&耳挂&(通常是内嵌铁丝)。佩带时,要先把耳塞安放好,然后把这段铁丝从耳朵上面绕到后方,弯折,&挂&在耳背上。
嵌入式入耳耳塞&&SONY MDR EX1000
&绕耳式&设计的耳塞
直插式则俗称深入耳,通常都是有着类似棍子一样的腔体,最典型的就是音特美(ETYMOTIC)的ER4系列,佩带时就把腔体直直地往耳道里捅,为了使它钻得深入,最好先用手拉直耳道(人的耳道是弯曲的),然后可以把耳塞插到更深的地方,可以获得非常出色的隔音性。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舒适度也相对较差。(月影自己就是因为佩戴的原因,放弃ER4的)
深入耳耳塞&&音特美ER4
入耳式耳塞的密封性带来了不少优点:首先是可以有效降低外界噪音对聆听音乐的干扰。其次是大大减少了漏音。 也就是说,入耳式耳塞可以让使用者在嘈杂的环境下;可以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用较低的音量欣赏音乐。而许多高档的入耳式耳机甚至会为顾客定制耳膜(也就是定制耳塞),以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完美的隔音效果。
定制耳膜的耳塞能提供入耳耳塞中相对最佳的舒适度
一定程度上来说,入耳式耳塞可以很好的保护听力,因为你只需要较低的音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如果你坚持要用大音量聆听,那么对听力的损伤依然是严重的。不过,一般来说,比起非入耳式耳塞,入耳式的舒适度会略微差些(当然许多高端耳塞在设计时都会考虑人体工程学)&&腔体与耳道的直接贴合会引起耳道分泌物增多。尤其对一些深入耳佩戴的耳塞来说,因尺寸不合或是个人耳道结构的原因甚至可能引发中耳炎,这些问题都应重视。
入耳式耳塞相对来说容易引起耳道不适,须注意
谈完了耳塞,就该轮到耳机了(这里的耳机均指头戴式耳机)。压耳式耳机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头戴式耳机。其实从原理来说很简单,就是依靠头梁部分的压力,将耳机单元贴合在耳朵上的设计。另外一种耳挂式耳机,原理上也是类似的,区别只是将&头梁&做成悬挂在耳朵上的形式。
压耳式随身便携耳机
比起耳塞而言,耳机毫无疑问拥有更大的单元直径。因此在声音表现上,耳机相对耳塞而言,会有更大的规模和密度。从体积上来看,许多压耳式的耳机相对台式耳机更为小巧和迷你,不少压耳式佩戴的耳机还采用折叠式设计。因此以头戴式耳机的角度来看(不要忽视这个前提),便携性较佳。
KOSS PP经常被抱怨夹耳
不过压耳式耳机的开放程度很高,隔音性能相对而言不算好。因此在嘈杂的公共场所,会发生和&非入耳式耳塞&类似的问题。另外,一部分压耳式的耳机,在佩戴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佩戴时对耳部的压迫感很强,&夹耳朵&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一些戴眼镜的用户来说,选购压耳式的耳机更要注意,否则耳朵可能被&里外夹攻&。
包耳式,也成为耳罩式耳机,包耳式,顾名思义,就是佩戴时耳机单元将整个耳朵都包裹起来的设计。通常来说,包耳式耳机单元内侧会有柔软舒适的海绵或者是皮革耳罩。这种佩戴方式是台式耳机中最为广泛采用的设计。从听音的角度来说,包耳式毫无疑问是最为推荐的佩戴设计。
包耳式结构能提供最佳的舒适度
人所听到的来自外部的声音,都是经过耳廓&调整&的。 人的耳朵并不只是两个小洞,而是有一个形状奇怪的外耳,即&耳廓&,而人所听到的声音,无不经过这个耳廓的折射,绕射,然后才进入耳道,在这个过程中,耳廓对声音的影响是显著的。
声音传播是有&耳廓效应&的
大家再回顾下入耳式耳塞的发声方式:是完全彻底跳过外耳的,它发出的声波,直接对准你的耳洞&注入&,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外耳,耳廓,是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是被彻底忽略的。
耳塞的声音没有&耳廓效应&
包耳式耳机能模拟一部分&耳廓效应&(仍不彻底)
大耳机和耳塞在一点上有很重要的区别: 大耳机,特别是包耳式的大耳机戴在头上后,单元不是紧紧压在外耳上的,而是给人的外耳部分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从耳机单元发出的声波, 是经过外耳耳廓的反射后,再进入耳道的,和平时你聆听自然界声音的过程类似。因此包耳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耳廓效应&,展现最为自然的声场。
第8页 硬币的另一面&&包耳式耳机的劣势&&&&&&&
首先就是体积,包耳式耳机通常都应用在许多HIFI台式耳机上,而且为了使整个单元能&包裹&住耳朵,耳机单元的尺寸通常较大。整体的体积使其便携性方面打了不少折扣。包耳式设计很少应用在定位直推的随身耳机上也是这个原因。不过最近一些厂商,注意到了随身HIFI耳机的潜力,开始推出了包耳式的便携耳机(比如拜亚T70p)。
拜亚新款随身耳机T70p采用包耳式设计
另外,许多包耳式耳机采用开放式结构。这固然能使其声场更自然宽广,不过另一方面,也使其隔音性能降低,从台式耳机的角度来说,这方面的问题不大,因为一般聆听台式耳机的环境不会是室外,也不会太噪杂。另一方面,开放式的包耳式耳机在回放音乐时会漏音,从而影响到周围人,如果不注意这点,可能会被周围的人抱怨哦。
声海HD600是开放式的包耳结构
其三,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包耳式的耳机容易让人觉得闷热,易出汗。尽管许多包耳式耳机的耳罩部分都采用透气的材质,但其结构注定了这个问题目前依然无法彻底解决。因此,除非在空调间,一般情况下,这种耳机的佩戴是否舒适是有&季节性&的。
如君所见,耳机的不同佩戴方式,本身都存在优缺点。尤其是耳机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人的耳朵结构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一些人可能无法忍受入耳式的佩戴;一些人可能无法接受嘈杂的环境噪音;一些人可能对便携性要求很高;这些要求都是合理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同佩戴设计的耳机(塞)才会不断涌现,本文只是针对佩戴方式进行大致的分类和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帮助。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本文来源:pchome电脑之家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摔了音质会变差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