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到2020年可以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可服务全球 掘金概念股_网易财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可服务全球 掘金概念股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31日,据新华社消息,到2020年,我国要发射30余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覆盖全球的建设目标,能力。这是导航定位协会会长张荣久近日出席天津市导航定位地面增强系统建设方案的专家评审会上做出的表述。张荣久介绍说,北斗卫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我国已有14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天上运行,覆盖了亚太地区。“由于北斗导航可以提供优于米级的导航位置服务和厘米级精密定位服务,因此找酒店、找美食,定位位置,这些服务北斗也能提供。”张荣久表示,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民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有后发优势。我国的很多渔船都装备了北斗的终端,当他们出海作业时,能知道自己渔船的精确位置,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向北斗卫星发送短报文,短报文被渔政部门接收后可采取营救措施。张荣久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全球系统建设。今后将重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标准配置,促进其在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困难群体关爱、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应用。其实在3月10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就发布了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到,着力加快“北斗”地面基础设施建设:一、加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现有国家卫星导航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络改造,实现对“北斗”的兼容。统筹指导各地开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测绘基准的广泛使用,为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北斗”导航与定位服务。二、全面提升位置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充分利用“天地图”等,加快现代大地基准建设,推进位置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地图与地理信息、遥感数据信息、交通信息、气象信息、环境信息等信息资源,采用云计算等技术,为各类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
另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有望达到5亿台左右,2020年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有专家预计,2020年北斗系统应用将占据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20%的份额。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最近一系列行业利好,有望激起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的活跃,投资者可近期关注市场中卫星导航概念的相关股的市场表现,重点可关注:、中国卫星、、、、、、、、等个股有望受益。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20年中国北斗系统将向全球提供服务|界面新闻 · 中国图片来源:网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发表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中国始终立足于国情国力,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不断完善北斗系统。白皮书介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也称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全球系统。2009年,启动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继承北斗有源服务和无源服务两种技术体制;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来源:新华社原标题:最新更新时间:06/16 12:00更多专业报道,请
0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中国证券网讯  9月30日7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1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据新华社9月30日消息,这是我国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20颗北斗导航卫星,工作轨道为地球倾斜同步轨道。星上首次搭载氢原子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星载氢原子钟、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底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性能指标稳中有升。根据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2次飞行。  中银国际研报指出,预计到2020年,北斗市场将达到4,000亿元的规模,这个巨大的蛋糕吸引着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资本市场到产业界的广泛关注。A股中  中国卫星、北斗星通、四维图新、海格通信  等上市公司,涉及北斗卫星相关制造研发业务。  【个股解析】  北斗导航产业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北斗总设计师:北斗系统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中新网
北斗总设计师:北斗系统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日 23:11 来源:  
  上海11月2日电 (记者 韦柳)“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要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初始服务基本能力,到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2日在“2015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表示。
  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位置信息服务不断普及,导航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新兴产业,被称为继移动互联网后目前第三大产业。当前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成为诸多国家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稳步建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和产业化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表达了他对北斗发展现状的看法。
  对于北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语气坚定:“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也是最早的导航,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但有自己可以用的,还要有全球可以用的导航,当然北斗还要发展若干年才能达到,但毫无疑问一定会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在“卫星导航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中表示:“北斗的优势主要是亚太地区的高精度和高可用性,还有基本导航系统和天基导航系统一体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指出:“当前生活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需求创造出对位置信息的巨大市场需求,2020年全球物联网终端将增长至260亿台,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将超过3000亿美元的增值效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大国大市场成为北斗应用产业发展的有力依托和基础优势。”
  目前,上海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拥有卫星导航相关企业近百家,产品覆盖核心芯片、板卡、应用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领域,产业规模近百亿人民币。(完)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北斗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_凤凰科技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预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介绍,新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基础产品,正逐步投放市场,可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应用需求,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卫星系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张春领23日在举行的&2016中国北斗与物联产业技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初步具备向全球拓展的基础,该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今年6月12日,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自2007年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后,9年多的高密度卫星发射,令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为广泛民用和全球服务做好了准备。&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已有三年多,检测评估结果表明,在北京、南京以及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更高。&张春领告诉记者,尤其是在今年发射了两颗IGSO卫星之后,服务区内北斗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据其介绍,目前,北斗系统还在进行增强系统建设,联合交通运输部、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多个部门,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北斗地基增强框架基准站网,后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米级、分米级实时定位服务,部分地区精度可达厘米级、乃至于毫米级。&一身本领何处施展?&成为北斗系统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融合是北斗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物联网的融合,将让系统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告诉记者,无论是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对生产、运输的跟踪定位,还是在健康养老方面的信息传输,乃至于在灾害预警方面的固定建筑物卫星定位实时监测,都将成为北斗系统应用的广大市场。据介绍,新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基础产品,正逐步投放市场,可满足智能手机、、穿戴式设备等应用需求,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北斗系统正在成为国家外交名片,走向海外。根据全球组网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与俄罗斯也签订了协议,同时写入了中蒙俄经济走廊、中阿政策等规划文件内,将于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张春领表示。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责任编辑:白杨 PT01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828070
播放数:435917
播放数:1408763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