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国家拨给上海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研究天文的资金是多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叶叔华(上海天文台)
[ 录入者:linq | 时间: 20:28:32 | 作者: | 来源:
| 浏览:9081次 ]
叶叔华, 女,天文学家, 1927年6月生于广州, 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该台台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上海市科协主席。&
50-60年代, 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 统,其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70-80年代, 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我国建立,使上海天文台成为亚洲唯一的 具有三种新技术设备的 国际地面参考坐标基准站,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并与美国宇航局以及法、德、俄、日、澳等有关研究机构在多个研究项目合作。
90年代,倡导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的 专家,共同承担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叶叔华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历时十年,采用新技术取得的 数据,得出我国地壳运动第一个定量图象,同时开展了有关的 研究,在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4年,发起成立“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计划,得到许多国际同行的 支持。1995年,APSG计划得到国际大地测量联合会的 决议支持,1996年,首届APSG在上海召开,叶当选为该计划主席。
叶叔华院士倡导将射电甚长基线(VLBI)技术应用于空间探测。本世纪初,在我国探月工程中VLBI技术列为探月卫星 测轨的 重要手段,我国VLBI天文测量网作为测控系 统的 测轨分系 统在嫦娥一号测轨中起到关键作用。叶作为“VLBI测轨分系 统”的 顾问,一直关注分系 统工作的 开展,并且推动把VLBI技术应用到其他深空探测项目上。
叶叔华院士曾获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何粱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首届“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鉴于叶院士在天文领域中杰出的 贡献,1997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有关委员会批准,紫金山天文台把该台发现的 小行星 3241号命名为“叶叔华星 ”。
责任编辑:
鼠标滚轮缩放图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机构知识库
Stay signed in
BackCurrent DDC"+this.innerText+"";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navBg").click(function()
var arrow = $(this).find("span.arrow");
if(arrow.hasClass("up"))
arrow.removeClass("up");
arrow.addClass("down");
else if(arrow.hasClass("down"))
arrow.removeClass("down");
arrow.addClass("up");
$(this).parent().find(".menus").toggle();
var convergedHTML="none";
var url="'"+document.location+"'";
var isKOS="false";
var isConvergeFieldStr="false";
var index=url.indexOf("simple-search");
var filed=$("#tfield1").attr("value");
if(isKOS=="true" && isConvergeFieldStr=="true" && (index!=-1) && (convergedHTML=="" || convergedHTML.indexOf("无")!=-1))
var kosAreaHTML="";
$("#list_2").html("DDC Clustering"+kosAreaHTML);
var covergeURL=document.location+"&converge=true"+"&rnd="+new Date().getTime();
var divConvergeHeightOld=$("#list_2").height();
$.get(covergeURL,
function(data){
if(data.substring(0,2)=="ok")
data=data.substring(3);
$("#list_2").html(data+kosAreaHTML);
$("#list_2").html("无"+kosAreaHTML);
/*if(data.indexOf("无")!=-1)
$("#list_2").height(20);
$("#list_2").width("auto");
var divConvergeHeightNew=$("#list_2").height();
var heightDiff=200-divConvergeHeightO
if(divConvergeHeightNew>=200)
$("#tdConverge").height(200);
$("#Lef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heightDiff);
$("#Righ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
$("#MySplitter").height($("#LeftPane").height());
$(".vsplitbar").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ef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igh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
$(".converge").css("cursor","pointer");
$(".converge").css("color","#1F5B97");
$(".converge").mouseover(function(){
$(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this).removeClass("over");})
$(".converge").click(function(){
//$("#tabNav").css("display","none");
$("#tabSearchResult").css("display","none");
$("#convergeResult").html("");
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td colspan="2"
SHAO OpenIR
□&&[3540]
&&&&&& &&&&&&
Choose a community to browse its collections.
---相关链接---
中科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综合资源集成登记系统
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
问图书馆员
科技新闻聚合服务
条目数量:4209
全文数量:3991
Total of browse:334736
Total of download:14882 您现在的位置:>>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协会双边研讨会项目指南
| 编辑: | 【】【】【】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文化协会(BC)的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2017年共同资助中英两国青年研究人员之间的双边研讨会,以建立未来的合作联系,提升青年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机会。&&&&&&& 一、项目说明  &    1. 项目说明:  &    双边研讨会应当由两位分别来自中国和英国的申请人担任发起人及组织者,并提交双边研讨会项目申请;  &    双边研讨会持续时间一般为3天以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文化协会(BC)最多资助4晚的住宿与接待费用;  &    项目申请人应组织中英双方各15-20名青年研究人员参会;  &    中方(英方)的参会人员应来自中国(英国)3所以上的高校或科研院所,且每所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参会人员数量不能超过中方(英方)总参会人数的三分之二;  &    研讨会也可邀请中英两国高级研究人员担当研讨会导师,一方导师人数不超过2名。导师将通过主题报告和与参会的青年学者交流学术研究经验与学术成果的方式,与青年学者建立工作联系;  &    研讨会日程安排建议:大会主旨报告,学术报告,研究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研讨,国际科研合作经验分享与探讨,科技文章写作与投稿讲座,其他交流与互动活动等。  &    2. 资助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生命科学、环境技术、食品及水源安全、能源、城镇化。  &    3. 资助强度:中方的资助强度为原则上每项不超过15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本项目无间接费用。&&&&&&& 4. 资助内容:  &    在中国举办的双边研讨会,中方资助中英参会人员在中国的接待费用,以及中方举办会议所需的会议费;英方资助英方参会人员的国际旅费。  &    在英国举办的双边研讨会,中方资助中方参会人员的国际旅费;英方资助中英参会人员在英国的接待费用,以及英方举办会议所需的会议费。  &    5. 项目执行期: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双边研讨会必须在项目执行期内召开。  &    二、申请资格  &    1. 中方申请人须是2017年12月31日(含)以后结题的3年期(含)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项目的主持人或主要参与人。  &    2.中英双方申请人需分别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英国文化协会(BC)递交项目申请,单方申请将不予受理。英方申请指南请见:&&& 。  &    3. 中方项目申请人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    4. 参加双边研讨会的青年研究人员应满足如下条件:  &    拥有博士学位,且博士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的年限不超过10年;  &    拥有开展基础研究项目或博士后研究的经历。  &    三、限项规定  &    1. 本项目属于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不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正在承担的项目总数限为3项”规定的限制。  &    2. 关于限项规定的详细说明,请见《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    四、申报要求  &    1. 在线填报申请书路径  &    在中国举办的双边研讨会,中方申请人须登录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 egrantweb/),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具体步骤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点击“在华召开国际(地区)学术会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BC(中英)”,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依托在研基金项目的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申请书填写界面,用中文填写申请书。  &    在英国举办的双边研讨会,中方申请人须登录ISIS科学基金网络系统(http://isisn./ egrantweb/),在线填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书》。具体步骤是:选择“项目负责人”用户组登录系统,进入后点击“在线申请”进入申请界面;点击“新增项目申请”按钮进入项目类别选择界面;点击“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左侧+号或者右侧“展开”按钮,展开下拉菜单;点击“出国(境)参加双(多)边会议”右侧的“填写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合作协议”界面,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SFC-BC(中英)”,然后按系统要求输入依托在研基金项目的批准号,通过资格认证后即进入具体申请书填写界面,用中文填写申请书。  &    2. 申请书填写说明  &    中英双方申请书中的项目名称(中英文)、双方依托单位(中英文)和双方项目负责人(默认为“中方人信息”栏目和“境外合作人员”栏目的第一人)、会议地点、会议规模等主要信息应严格一致;  &    在“会议日程安排”栏目,应详细列出双边交流研讨会的日程安排;     项目申报时,申请人不需要列出中英双方参会青年研究人员的详细信息,但应当明确中英双方参会青年研究人员的人数;  &    项目获批后,英方申请人需公开征集英方参会人员,中方申请人需将符合本指南要求的中方参会人员名单及每位参会人的个人简历经申请人签字后寄回我处(注:中方参会人员名单的寄送将直接影响中方项目审批和拨款的进度);  &    项目资金预算表只填写“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栏目,并在“预算说明书”中制定以下详细预算:出访人员的国际旅费;或者来访人员的住宿费、伙食费,国内参会人员的国内旅费、接待费,以及举办会议所需的会议费等。  &    3. 在线提交附件材料  &    除了在线填写提交中文申请书,中方申请人还须在ISIS系统中提交附件材料,包括:  &    1) 中英双方申请人的个人简历;  &    2) 英文申请书。双方申请人需共同完成英国文化协会所要求填写的英文申请书,并作为附件在ISIS系统中提交。  &  4. 以上全部材料在线成功提交后,打印系统生成的申请书(PDF文件)和附件。电子版申请书及附件须经依托单位科研处登陆ISIS系统审核确认,纸质申请书及本指南要求提交的所有附件经申请人签字,打印一式两份后交至科技处。  &  为了及时了解本项目的申请情况,请有意申请本项目的老师于8月22日16:30前发送邮件告知。  &  5. ISIS系统在线申报接收期为2016年7月11日至2016年9月14日16时。纸质材料集中接收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14日16时。    &  注:请申请人严格遵照本项目指南的各项要求填报申请,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请视为无效申请,如有疑问,请致电欧洲处询问。  &    五、 结果公布  &  2016年底网上公布审批结果,获批准的双边研讨会项目自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  &    六、项目联系人  &    &  李亭(天文实验楼804室、分机5061、)  &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沪ICP备号-1
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号邮编:200030 邮件:sha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