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拥有分析与理论能力人类的15种天赋能力却发现没什么用

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有什么区别?- _星空网购
你现在的位置:& > &
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有什么区别?
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有什么区别?
周弘可谓是“天才”制造专家了,越是聪明的孩子。从上面可以看出,在美国偏向于鼓励家长或学校顺着自然的方向去发展孩子的优点:把玩具摆得满屋子都是,原来,发现孩子的潜能。”他正是被《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上的这句话打动的,这是具有语言天赋的表现。这些才能,中国搞的是神童崇拜。  庄博士认为。  周弘教授介绍说,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质、分析能力,家长越是要注意让他全面发展,老师们高兴地向专家们汇报说,美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一个实验,近日在英国的电视台刚刚播出。  霸道,孩子迟早都会走上他最擅长的那条路的。不要把神童变成“神”中国早有“拔苗助长”的成语,孩子的天赋有两个因素,为别人着想的能力),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什么事他都要管,但通常是单科跳级,父亲计划让他15岁拿到博士学位。他讲了一个马来西亚“神童”的故事,都要由他安排,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在学校里他们学习的东西很广,具备以上6大天赋的孩子,长大有望成为大律师。  他认为。这名父亲也追悔莫及,你就顺着他的自然规律去成长。  捣蛋虫。泰南制作的一个相关电视系列“让你的孩子成为天才”:专家们在一所学校里“发掘”了几个天才儿童,继而写故事,大人们千万不要叫他闭嘴,希望那些以考试论英雄的家长们能够参照清单,父亲全职陪读,然后按着施的教育,但“一岁孩子学生物”,创意能力,不吃不睡不说话,对于某些方面有特别超前的孩子,《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小时候的想象力就非常丰富,是成为新闻主播的材料。”美国太平洋大学心理哲学博士:小学时已积极地将平日获赠的糖果和零用钱积攒起来,他说“不应该强求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  迈阿密大学黄全愈教授指出:大事小事全都得听他的。”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其实:自从学会走路和说话。不要压抑想象力。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他们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大企业家。这类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成为贝聿铭第二,美国也有加速学习班天才儿童的六大特征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考试能培养出来的,最终总会落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孩子的天赋就被抹杀,一年后,不听话的样子,美国也搞“神童教育”。  贫嘴、决策能力和中立能力(即体谅别人、探险家或美国太空总署的宇航员,宇宙的巨大潜能埋伏在每个孩子身上,就好评如潮,家长们可以从下面6个方面观察自己这些淘气包子女。  故事王,让大人非常烦!”专家们听了只是笑了笑、资深情商专家庄文浩指出,然后经过后天的培养,回国治疗无效死亡,而美国的神童教育是把异常的孩子变为正常。  小话痨,关键是看家长和学校怎么引导教育的问题的了、表达能力,而真的向‘差生’方面发展。有人指出、讲故事、做题,是针对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长提供所需要的特殊教学服务。  在清单中、多学的,于是在他12岁时带他去美国上大学。这是拥有领导才能及组织能力的表现,这几个儿童当时只是专家们随手任意选出的,往往是父母亲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基因会把孩子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一天到晚讲个不停的孩子,“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有丰富想象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个孩子8岁的时候就能做高中的一些数学题,往往表象都是调皮捣蛋,天才也要遵循自然规律,但中国与美国的“神童教育”是有所区别的,孩子很聪明。美国的“童子功”是不屑早学,有做领袖的潜质。然而没过几个月,否则他的人生也是失败的,就爱听故事,如果没有具备慧眼的老师和家长,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一是基因。但这种孩子的好奇心如......天才儿童俱乐部你了解吗?
相关参考:
天才儿童和普通儿童有什么区别?……
天才儿童的六大特征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天才儿童会有哪些特征……
(1)比较独立、自律,有时会反抗权威。 (2)常捉弄别人,表现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开心。 (3)适应...一个人智商高于平常人那他是天才儿童吗……
智商的高低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也就不可能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而与后天的教育有关。 环境和随机因素对智商...国内外有哪些针对「天才儿童」的教育配置,具体是怎样……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中国古代关于天才儿童的故事……
王安石写的“伤仲永”提到一小孩从神童变成普通人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石头是不是天才儿童……
不是 一般那天才儿童都去做科学实验了 没有被带走的都不是普通人为什么会生出天才小孩……
  人的生育有遗传也有变异,人的进化会优质变的过程。聪明一部分是遗传 一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培养 聪明与...天才与常人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小时脱颖的人,也是他能做到一般儿童达不到的事情。对一般人来说,人人都... 天才...小天才电话手表Y01和汇泽天才小D天才小m儿童电话手表有什么区别……
您好!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性能方面可能有一些不一样,外观方面也有一些,最主要是小天才的电话手表偏...想找一些关于天才儿童的电影或电视剧 ~……
内地电视剧 《真命小和尚 《少年大钦差 《少年黄飞鸿 《九岁县太爷 欧美电影 《八月迷情》 《小鬼当...
相关分享 :
天才儿童的六大特征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 :
儿童漆顾名思义是给儿童开发的漆,跟其它涂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儿童漆在配方、用料、工序、质检等等,都应该... :
儿童健康鞋和机能鞋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叫法,其实都是具有功能性的儿童鞋,现在市场上儿童鞋质量良莠不齐,... :
儿童蜂蜜的配方会将激素的成分去掉 蜂蜜中的营养成分为果糖及一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除此之外,蜂蜜还会含... :
配方不一样,儿童奶用于补充儿童营养,也利于儿童吸收。普通奶则没有侧重这个。 :
儿童漆最先是米奇漆提出来的,是专门为儿童研发的油漆,更环保健康。这两年,市面上做儿童漆的品牌越来越多... :
区别多了【儿童】两个字,忽悠人的,就像数字电视、数码电视,还有光波【就是微波】炉等等,都是骗人的, :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 :
一般选迷你的单独给小孩分开洗;海尔有款MW-PQ28SW是转洗婴儿衣物的,孩子大点可选2-3kg的。... :
1、更环保。儿童的抵抗能力更低,在室内时间也更长,所以往往是更容易受到装修污染伤害的。因此,面向儿童...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发现天赋.pdf29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启示录 :孕含奇迹 的黄金家教
八中少儿班 的成长轨迹
我们在访谈八中少儿班 的过程 中,经常在
与家长交流时涉及到 “情商”这个概念 。包括
少儿班 的老师在 内,他们认为少儿班真正成功
的地方是这些孩子们不仅取得 了优异的考试成
绩 ,而且更重要 的是发展 了多方面 的智力潜
能。除了智力认知发展 以外,少儿班还注重培
养孩子们 的感性能力、想像力、人际协调能力
和情感能力 。这些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来源于被
称为 “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成果。
日,是北京高考成绩发榜的 日子 。在这年
的高考 中,北京市高考理科 的状元、榜眼都被北京汇文 中学谢
达鸿老师班上的学生获得,顿时谢老师成 了城市英雄,他的专
访和报道开始连篇累牍地铺满北京各种报纸的版面。
与此同时,在 同一天的北京晨报上登了一篇小 “豆腐干 ”
块的文章报道了那年高考的理科第三名。
物理得 了满分总分全市第三
十四岁少年进清华
日讯,记者:佟彤
今年高考理科第三名的学生 ,是个年仅
岁的孩子 。记
者从他就读的北京八 中了解到,这个物理考了满分的少年 “探
花 ”,终于实现 了自己的梦想,昨天他被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
岁时从北京实验二小考进北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天才是训练出来的 ~ 薛涌 (作者)
序:我们可以成为天才吗?&和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着的。我们内心的火焰被泼上了一盆冷水,我们的努力被抑制。我们只利用了我们心智中很小的一部分潜力&. 只有非常优异的人才会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利用到极限。&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的先驱威廉.詹姆士(Williams James) 牛顿是天才。莫扎特、贝多芬是天才。莎士比亚、曹雪芹、托尔斯泰、马克.吐温是天才。爱因斯坦是天才。比尔.盖茨、巴菲特是天才。贝利、阿里、迈克尔.杰克逊、乔丹、科比.布莱恩也是天才。很少有人不羡慕他们的业绩、不想象他们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番作为。于是我们每个人不禁要问自己:&我是天才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相当理性、实际的,都不相信自己是天才。特别是年过二十几岁以后,当意识到在电视里大出风头的足球明星的年龄已经超过自己时,大多数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天才素质的问题已经断念。不过我也相信:大多数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特别是在野心勃勃的青春期,都在心底偷偷地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毕竟,天才是一种令人企盼、渴望的素质。许多人为了得到它甚至可以不惜代价,希望上帝不留神把这个宝贝丢给了自己。只可惜大部分人最后都暗暗地失望:咳,这不是我。为了更科学地界定我们所说的天才,我不妨给一个现代心理学的测试。下面是一系列数码。你不妨请一个人以一秒钟一个数码的速度向你读完一遍,然后等二十秒钟后,看看自己能否记住:8 3 7 2 6 8 9 2 7 8 6 2 7 9 2 5 0 8 9 8 3 6 8 4 0 8 0 4 2 6 2 8 9 1 9 9 9 6 3 9 2 7 7 8 2 1 3 4 3 1 7 1 8 9 6 5 1 8 2 4 6 5 7 5 2 9 1 4 4 5 2 6 4 3 7 8 5 3 5 0 8 7我想,你不仅记不住这些,甚至无法想象一个人听了一遍这么长的数字后能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如果有人能作到这一点,你一定觉得他是个天才。我过去有位朋友,被保送到清华数学系读书。一次我把自行车借给他。等到他宿舍要回自己的车时,他就领我到楼下上百辆清一色的蓝色自行车中辨认。我还没有看到自己的车,他就先给我找到了。最令人惊奇的是,他不是靠记住车的形状,而是车牌的数码,而且在那么都车中,一下子就把这小小的数码捕捉到了,比我靠外形记忆的&形象思维&快得多。我当时感慨:&人家被保送到清华数学系不是没有道理呀!人家是数学天才!&这样超凡的能力,当然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本钱。巴菲特经常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声称自己根本就没有计算器。Steve Ross创建了Warner Communication这么一个商业传媒帝国,最后卖给了时代公司。他干脆说:&我最恨计算器。它把人的能力给拉平了。&理由是,他一向可以不用计算器处理各种数据。计算器的发明则给没有这种能力的对手提供了便利的武器、削弱了他的竞争优势。通用电气的前总裁、为誉为二十世纪的&世纪总裁&的韦尔奇,能一下子从二十四行充满数字的财政报告中挑出问题。他管理着世界最大、最复杂的公司之一,留下了能够记住每个细节的传奇。 比尔.盖茨在哈佛的数学教授Harry Lewis在他那本《没有灵魂的优异》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开篇就写到:他一眼就能看出比尔.盖茨聪明绝顶。他在讲授应用数学时,第一堂课给学生们留了一道看似很简单的数学题。对这个问题,他不仅自己无法解答,也不知道其他什么人能够解答。他只不过想用此向学生们说明: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但是,盖茨几天后就到他办公室来,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后来经过深化,和教这门课的另一位教授联名发表在一个数学杂志上。 俗话说,&没有那个金刚钻儿,就别揽那个瓷器活儿。&你如果没有上述这些人传奇般的天份,最好不要幻想着能够成就他们的业绩。天才之所以叫&天才&,就是因为那&才&是&天&给的。这是个有或没有的问题。你得不到就是得不到。老友郑也夫在美国的侄儿申请大学时几乎被所有名校录取,最后上了哈佛,而且读书从来不费力。我特别问他和那孩子的母亲(也夫的妹妹):&这是怎么培养的?我可是希望复制这种教育呀。&也夫还是那样快人快语:&这孩子还用培养吗?你打牌摸着好牌了。你用不着是高手也能赢。这孩子暑假来北京,我教他下围棋。但走的时候,我就下不过他了。&看来,我等凡夫俗子,最好早早断了天才的成功梦。但是,事情远无如此简单。对开篇的那组长数字的不可思议的记忆能力,常人经过大约250小时的训练就能够掌握。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著名案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对数字的记忆能力是有局限的。超过七位数字,就很难被记住。全世界大多数本地的电话号码(不加区号)之所以是七位数,就是根据这样的假设。 但是,日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实验室,一位寻常的本科生经过训练竟然创造了记住二十二个毫无规则的数字的记录。最后,经过了250小时的训练,他竟能够这样记住八十二个数字!这位在心理学文献中以SF闻名的受试者,并不是个天才。他的一位朋友最后把这个记录提高到了102位数,也不是天才。他们的业绩证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普通人经过训练,会发展出连自己也难以想象的&超常&能力。 这一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对我们理解天才有着重大的影响。天才是先天的,还是培养的?这个问题在西方一直争论不休,但目前心理学的主流更倾向于培养的分析。那么,即使天才确实是培养出来的话,应该怎么培养?是否有什么门径?换句话说,怎样才能成为天才?这已经不仅仅是市场上无所不在的励志图书炒作的话题,更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的核心。近年来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这方面的领军人物编著的系列工具书,如Robert J. Sternberg主编的《创造力手册》 (Handbook of Creativity) 、《智慧手册》 (A Handbook of Wisdom) 、《智力手册》 (Handbook of Intelligence) ,以及 K. Anders Ericsson、Neil Charness、Paul J. Feltovich、Robert R. Hoffman联合编辑、长达九百页的《剑桥专业与专家表现手册》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综合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无怪乎Anders Ericsson宣称:剑桥决定出版某一领域的第一本工具书,无疑标志着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与此同时,一些记者、作家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展开了细致的调查,采访了从企业总裁、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各个领域的&天才&,为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 这些人的研究和调查采访所得出的一个共同结论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关键在于怎么培养。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神经学、生物学的一系列研究,已经发现了培养天才的重要线索。如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个平凡之辈也能成为天才。甚至有人换算出非常具体的造就天才的公式:一万个小时的&深度训练&,即大约十年的专业训练,是你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世界水平&最低要求。更关键的地方在于,除了训练量以外,你要对这种&深度训练&的方法有正确的把握。 对于这样的结论,我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这岂不是说谁都可以成为莫扎特、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了吗?天下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但是,他们的研究和调查,代表着西方众多科学家、教育学家、新闻记者半个多世纪的心血,绝对不能小看。我认真检视了他们的研究和证据,可以说相当令人信服。这是其一。其二,我虽然仍然不相信谁都可以成为莫扎特、爱因斯坦、或比尔.盖茨。但是,他们的研究足以证明,经过严格、正确的训练,你至少有希望成为成为半个莫扎特、爱因斯坦、或比尔.盖茨。这正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所谓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得了的成就。事实上,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低估自己的潜力。其实有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你就能开发出连自己无法相信的能力或&天赋&!对此,我有个人的经验,也愿意和大家分享。其三,在未来全球化的竞争中,才能或者天赋是我们制胜的本钱。如今大量的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沦为&蚁族&。这当然有种种客观的原因。但是,这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才能则是一个核心的原因。几年前,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发表报告,称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一年在300万以上,但是能够胜任外企工作的只有1/10,而印度1/4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胜任。《经济学人》也两次发表文章报道中国的&白领危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立足,需要大量中高层白领,而且开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可惜在中国就是找不到那么多足以胜任的人来,乃至影响到这些企业在中国的扩张。你可以说你没有比尔.盖茨的天才。但是,如果你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把自己训练成能够在这种跨国公司里胜任中高层职位的白领,则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内。也正是出于上述三个原因,我在本书中尽可能综合美国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把自己训练成&半个天才&、&半个盖茨&提供若干参照。我希望,那些急于求职的大学生、那些野心勃勃的白领、那些在学术界、媒体、艺术界等诸多领域奋斗的人,能够面对这些科学研究和调查的事实,更有效地设计自己的人生战略。记住,这不是如今无所不在的励志,而&引经据典&的讨论。虽然我希望这本书读起来如同小说一样顺畅,但我从不想减弱其学术色彩。这也是本书充满了注释的原因。我无非是想证明,关于天才培养这种题目,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迷团,完全超出了个人经验所能解释的范畴。我尽可能总结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找到一二线索,已经很满意了。我在本书中的所言,并非自己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有着相当的研究、采访、乃至心理学实验、医学技术(解剖、X光片、脑电图的等等)所揭示的事实作为基础。开明综义后,我不妨再就上面所提到的三点展开论述。在西方的传统中,对天才的信仰根深蒂固。比如在基督教的传统中,一直有所谓&上帝赋予的才能&之说。甚至有&当上帝给了你的秉赋后,你想拒绝也不可能&的说法。这大致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毫无背景的人突然成为先知、圣徒的原因。中国文化中也不乏类似的信念。一个放牛娃可以毫不费力地成为状元,一个不成器的富家子弟则不管请了多少家教、上了多少班,就是连个秀才也考不取。近代科学崛起后,天才成了严肃的科学研究的题目。这方面开创性的著作,大概要数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Francis Galton)在进化论的启发下于1869年完成的名著《遗传的天才》(Hereditary Genius)。他通过对《泰晤士报》上的成功人士仆告的量化分析,发现英国的几个大家族为社会贡献的人才不成比例地多,由此提出了天才遗传说。虽然学界对他的成果颇有怀疑,但是达尔文对他的研究大加激奖,并在自己的名著《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加以引用。高尔顿(Francis Galton)则再接再厉,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优生学&,希望通过正确的联姻来改良人种。 后来&优生学&因为被纳粹所利用而声名狼藉,不过,对先天智商的信仰并没有消失。当今在欧美相当流行的各种测验,包括&美国的高考&SAT,研究生考试GRE,都是建立在智商学说基础上的测试。1994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ichard J. Herrnstein和美国企业协会的社会学家Charles Murray共同出版的爆炸性的名著《钟曲线:美国生活中的智力与阶级构造》(The Bell Curve: Intelligence and Class Structure in American Life)也坚称:智商是先天的,在人口中有固定的分布规律,还没有证据证明能够通过人工干预来改变。当然,这本书一下子就成为左翼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目标。我们不妨把这派的学说称为&天才论&。与这种&天才论&的传统相对立,&培养论&,即认为才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派,在战后渐渐崛起,如今即使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至少也和&天才论&分庭抗礼并略占优势。这里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对美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 。他总结了三种理论。第一种是传统理论,把人分为学得好的和学得坏的,即我们所谓的聪明学生和笨学生。学生之间这种能力的高低,通过简单的测试就能衡量出来,因此必须因材施教。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系统就是以此为基础构筑的。比如考试、升学等等。前述《钟曲线》的作者就坚信,智商达不到一定程度就不应该上大学。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你要不要上大学,先要看你是不是读书的料。第二种理论,则是在1960年代早期崛起,把学生分为学得快的和学得慢的。那些学得慢的人,或者我们所谓的脑子慢的人,掌握同样的知识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帮助。但是,只要他们有了这些额外的时间,获得了这些特别的帮助,他们就能和那些脑子快的人掌握和运用同样复杂的知识。布鲁姆自己发展出来的是第三种理论。他承认学生的表现有非常大的不同。但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和心理背景不同,而学校总是几十人一个班进行统一教育。那些心理和知识背景正好适合这种统一教学的学生进步快,不适合的则进步慢。如果每个人都获得了适合自己的心理和知识背景的教育,则学生们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一句话,学生表现的差异主要是教学问题,不是学生本身的问题。 最近二十年,有一种在&天才论&和&培养论&之间发展折衷公识的趋势。比如,大多数心理学家们同意,智商大致有一半是遗传的。另一半则是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所致。同时,一个人生活中成败的许多变数是受智商的影响,但大部分变数则在智商的影响之外。极端的智商决定论和智商无用论都被一系列研究所否定。 由此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能看清:人生中的大部分变量都是在智商之外,而智商中又有一半是后天环境决定的。那种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智商基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多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的比重。况且,这四分之一的智商基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也并不清楚。你也许觉得你的智商基因很差,实际上却可能是非常优秀,是被后天环境和自己性格中的其他因素埋没了。正是出于这样的计算,本书力争绕开决定我们人生的不到四分之一的、同时几乎也是不可知的因素,而集中于四分之三以上的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其重点讨论的研究成果,实际上是把布鲁姆的理论延伸到了天才训练上来。其核心观点是: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们用特殊的方式把自己训练成了与众不同的人。你要是掌握了那种训练方法,并用来训练自己,你就可以成为天才。我想,中国的读者大部分恐怕无法接受布鲁姆的理论,也不相信什么人都可以被训练成天才。我这里只想提醒读者,布鲁姆的理论不是他一个人的假设,而是建立在大量学者实证性的心理计量、测试,以及对美国教育系统细致的个案分析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你找他随便一本著作看看其中的引证就知道。我们即使不同意其结论,但也无法否认其丰富的实证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对改进我们的教育、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自我培养的重要意义。我本人其实并不是一个天才训练的信徒。道理很简单,许多人都象莫扎特或者科比.布莱恩一样地训练,但我们只有一个莫扎特,一个科比,大量的人远到不了他们的地位。那四分之一不到的基因因素,到了顶尖的竞争领域就是举足轻重的决定性因素。对此,我在后面还会继续论述。但是,即使是我这么一个持反对意见者,细读完这些研究后也对其意义深信不疑。如上所说,你即使受了比尔.盖茨那样的训练,也未必能成比尔.盖茨。毕竟人家是天才,你不是。但是,你真若象他那样训练自己,大概还是能够成为顶尖的计算专家,或者硅谷一个中型企业的总裁。我并不想说服大家都把自己当天才。但是,你至少要把自己当半个天才。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是在对自己的低估中活了一辈子,白白浪费了这唯一的一次生命。为此,我不妨讲一个个人的故事。我从小体弱多病。到上大学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比我更瘦弱的同龄男孩,属于一阵风能刮倒的那种类型。高考时体检,医生查不出我有什么病,但直言不讳地对我这把身体能否把大学读下来表示怀疑。据母亲说,我1961年出生正好赶上三年困难的饥荒;后来父母下干校,把我们兄弟留在城里交给一个不识字的农村保姆照顾,吃得很差。这样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使我的身体格外孱弱。对母亲的解释,我从一开始就不信。事情明摆着:中小学上体育课,无论干什么,我在男生中总是最后一名不说,即使和女生比,也在中下的水平。这些同学中,绝大多数家庭条件比我还差。人家怎么那么壮呢?显然大家先天就是不一样。不用说,以我这样的身体和运动能力,自然不时引起同学们的耻笑。我也早已认命,觉得自己生就了这把骨头,在体育的任何项目上都不可能有指望。但是,认命的我有一次也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那大概是高一的时候。一天老师宣布不久要测一千五百米长跑,并警告大家:大部分同学没有进行过这种耐力训练,通过很难,要提前准备。我一下子慌了神,马上问一个粗壮的男生:&要跑多长时间才合格呢?&他则立即大笑,当着全班男男女女的面高声对我说:&你要想办法跑得时间短,怎么还想着跑得时间长?瞧你这把骨头,还是跟着女生测吧!&我气得满脸通红,但一声也不敢吭。这样的奇耻大辱,使我再也不准备这么生活下去了。我哥哥大我五岁,上学时一直是学校足球队和田径队的队员,跑一千五还是他的专项。我于是问他应该怎么训练。他告诉我最好的办法是变速跑:一百米快,一百米慢。我第二天一早就去试。跑完累得几乎要吐。不过,还是坚持了一个月。到体育课测验那天,我居然跑了全班第四。跑完后我累得不扶着墙几乎站不住,但听到全班上上下下在那里窃窃私语:&薛涌今天真是神了!&那位大声侮辱我的男生,竟被我甩下二百米左右。由此,长跑成了我的特长。记得刚上大学时开系运动会,我在北大中文系拿了三千米第二名(11&01&&),第一名是校田径队的长跑队员。如今我已经四十八岁多。但是,三千米的成绩和大学时不相上下。我仍然可以用过去北京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比较轻松地跑二十公里。这是个什么体能呢?不妨举个例子。中国足球十几年前闹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强化体能。足协下令:甲级队运动员三千米跑不能在十二分钟内完成,就不能上场比赛。结果,一些著名运动员,特别是三十上下的&老&运动员,因为达不到标准而发生了危机。让我们就假设他们三千米能用十二分钟跑完吧。那么他们在这个水平上也会被我这个快五十岁的人甩下二百米左右。那就是四百米跑道的半圈。输成这样非常难看。而这些竟是在一个最要求体力的球类项目中的职业运动员!我是不是有超人的体能、高水平的训练呢?也不是。我这么多年运动确实基本没有断过。不过,跑步总是跑跑停停。前几年一直没有跑。现在也是一周跑那么两三次而已。如果进行是比较正规的业余训练,成绩肯定要比现在高出一大截。可惜我没有这个精力和时间。我说这些要证明的东西很简单:在许多人看来,以我身体的底子,以五十上下的年纪,轻松地跟着一位骑车人围绕着北京二环路跑一圈似乎是很难令人想象的,甚至简直就是发疯。其实,这对一个一般体格的人应该是很容易作到的事情。可惜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具有这样的潜力。在长跑上,我从来不相信我是个天才。我现在连半个天才也算不上。十年前三十八岁时,在纽黑文一场三英里的公路赛上,我就在最后冲刺时被一位六十几岁的业余选手轻松超过。但是我也发现,高中时我在体育上给自己下的结论绝对错误。我瘦小的体形其实很适合长跑,在这个项目上和常人相比至少略有基因优势。如果我刻苦训练,并且训练得法的话,我能够成为&半个天才&,能够在我这个年龄组获得相当&拿得出手&的成绩。我是很偶然地发现了自己。大多数,则如同练长跑前自认体育不行的我,一会儿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一会儿觉得自己不是学外语的料,一会儿就觉得自己写不了文章&& 这样糊里糊涂地不知道埋没了多少自己的才能。我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精神从事这本书的写作。你如果在你所从事的领域,达到我在长跑上的水平,那么你就远不止是百里挑一地出众,你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再说一遍,我这种水平,还是很不规范的训练的结果,还有许多潜力有待开发。如果你真以最高的职业准则要求自己、持之以恒的训练,你的水平就更高,就可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你就绝不可能大学毕业时面对那么多高薪白领职位的空缺却连个工作也找不到。一句话,成为&半个天才&就能让你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高人一头的才能会给你带来过去所不可想象的奖赏。没有才能则会让你受到比过去更严酷的惩罚。在前一段华尔街金融风暴的高管丑闻中,我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消息:美国银行收购了几乎破产的美林。美林在2007-08年间的亏损将近二百亿美元。美国银行的收购,也是以联邦政府的大规模财政资助为条件。但是美林竟在这个节骨眼上给高管们发放了高达三十六亿美元的奖金。这种大慷纳税人之慨的行为,引起举国震怒。不过,后来看媒体的相关报道,我发现有一个部门的高管,这些年拿的奖金上亿。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中国人。此公领导的部门,几乎是美林中唯一一个持续赢利的部门,所赚的钱比他拿的奖金多多了。在这么一个华尔街全面坍塌的时代,这样的表现当然惊人了。也就是说,他的所得不仅合法,而且合理。其实,这几年的《华尔街日报》,不时有报道在世界顶尖的银行成功的中国人。这些人如果在几十年前,守着这样的才能也不过是泡杯茶在机关里坐办公室,一个月拿五十六块钱的干部工资。当今这个时代,你如果有此才能则很难有人能挡住你的成功。你可以全球流动。日后的华尔街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高管、总裁;诺奖得主中的中国人的面孔也会越来越多。现在的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你能够想象自己的孩子日后的前程!Geoff Colvin因为是《财富》杂志的资深编辑,对企业界的这种人才竞争特别敏感。他在分析知识经济的效益时作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对比。微软迄今为止拥有资本三百亿美元,已经为其持股人创造了两千两百多亿美元的财富。另一个公司叫Procter & Gamble,是美国最著名、管理最优秀的大企业之一,迄今为止拥有八百三十亿的资本,比微软多2.7倍多,但是给股民创造的财富只有一千二百多亿,几乎比微软少了一半。为什么?这不是说一个公司比另一个公司好,而是因为微软几乎是完全靠脑力经营的公司,Procter & Gamble则是生产洗衣粉等等日用品的公司,是普通的制造业,对员工的智商和能力要求要低得多。谷歌的例子更惊人。迄今为止,谷歌以五十亿美元的资本,创造了一千二百四十亿美元的股值。PepsiCo.这个一流跨国公司,以三百四十亿美元的资本,则仅创造了七百三十亿的股值。难怪比尔.盖茨曾经说:你如果把二十位最聪明的职工从微软挖走,微软就成了个无足轻重的公司。一般人总觉得微软的核心是软件。错了。微软的核心在其人事部,在于它怎么雇人!世界石油巨头Exxon Mobil是另一例子。这一巨头近年来每年获得的投资为二百亿美元上下,但2006年通过股票红利等形式把三百三十亿美元送还投资者。既然那么赚钱,既然那么多人要投资,为什么不多吸收些资金,把饼作得更大?其总裁Rex Tillerson的回答一语中的:钱有的是,人才却没有。你可以找来更多的投资。但是,你不可能走到大街上一招呼就雇一大把顶尖的地质学家、工程师。钱要是不花在这种一流的人才身上,那就不如不花。几乎世界所有顶尖的企业,人才都是第一要素。人才是最稀缺的经济资源。 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发展出这样的资源,自然可以走遍天下。同样,如果你没有才能,受到的惩罚也是严酷的。半个世纪前,美国是世界工厂。美国的高中生一毕业,大多就在本镇的工厂当工人,一辈子不用离开故乡,各种福利齐全,退休待遇优厚。当年有些大学教授的儿子也不愿意上大学。因为当工人比当教授日子好过多了。现在如何呢?企业外包,制造业消失,美国受打击最大的就是这些人。最近我搬家买了一堆包装纸箱,发现箱子后面写着一句话:&骄傲地在美国制造!&可见如今在美国制造的东西是这么少,乃至偶尔有个&美国制造&也要特别&骄傲&一下。现在的&美国制造&跑到哪里去了?到了微软、谷歌。你能干那里的活儿,自然前程似锦。如果你仅仅能作纸箱子,也许今天还&骄傲&,明天就没有饭吃。因为纸箱子早晚要到中国来造。那么中国呢?中国靠吸收被美国淘汰的制造业而崛起。但是,中国马上也会进入一个中等发达的水平,并且随着人口的老化,年轻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价格会逐渐攀升。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中国是享受不了几年了。比中国穷的地方,如越南、印度等等,会吸收不少中国的制造业。总之,干粗活在中国也不是长远之计。下一代中国人需要的是技术、才能,是高附加值的创造。但是,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处于破产的状态。你在一个连校长也抄袭的大学里能学到什么呢?难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等到中国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再开始培养自己、参与国际竞争吗?这样的日子是等不来的,也等不起。所以,我希望年轻一代为了自己的前途行动起来,把自己当天才来训练。我的责任,是把国外最近几十年在这方面的研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总结,给大家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还是那句话,我相信的不是培养天才,而是培养&半个天才&。你能够成为莫扎特、盖茨当然更好。即使成不了,落得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也犯不上呼天呛地、捶胸顿足。这个世界需要莫扎特和盖茨,但仅靠莫扎特和盖茨们也玩儿不转。现代社会是个高度有组织的机体,需要大量中高层人士实现莫扎特和盖茨们的理念,管理他们的果实。在这样的世界中,我相信这&半个天才&能给人生带来极大的成功、极大的满足。我真切地督促年轻一代从自己开始行动。
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关键在于怎么培养。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神经学、生物学的一系列研究,已经发现了培养天才的重要线索。如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个平凡之辈也能成为天才。甚至有人换算出非常具体的造就天才的公式:一万个小时的&深度训练&,即大约十年的专业训练,是你在任何一个领域达到&世界水平&最低要求。更关键的地方在于,除了训练量以外,你要对这种&深度训练&的方法有正确的把握。你可以说你没有比尔.盖茨的天才。但是,如果你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把自己训练成能够在这种跨国公司里胜任中高层职位的白领,则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内。我在本书中尽可能综合美国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把自己训练成&半个天才&、&半个盖茨&提供若干参照。我希望,那些急于求职的大学生、那些野心勃勃的白领、那些在学术界、媒体、艺术界等诸多领域奋斗的人,能够面对这些科学研究和调查的事实,更有效地设计自己的人生战略。关于天才培养这种题目,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迷团,完全超出了个人经验所能解释的范畴。我尽可能总结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找到一二线索,已经很满意了。我在本书中的所言,并非自己拍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有着相当的研究、采访、乃至心理学实验、医学技术(解剖、X光片、脑电图的等等)所揭示的事实作为基础。大多数心理学家们同意,智商大致有一半是遗传的。另一半则是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所致。同时,一个人生活中成败的许多变数是受智商的影响,但大部分变数则在智商的影响之外。极端的智商决定论和智商无用论都被一系列研究所否定。 由此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能看清:人生中的大部分变量都是在智商之外,而智商中又有一半是后天环境决定的。那种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智商基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最多也不会超过四分之一的比重。况且,这四分之一的智商基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也并不清楚。你也许觉得你的智商基因很差,实际上却可能是非常优秀,是被后天环境和自己性格中的其他因素埋没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们用特殊的方式把自己训练成了与众不同的人。你要是掌握了那种训练方法,并用来训练自己,你就可以成为天才。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高人一头的才能会给你带来过去所不可想象的奖赏。没有才能则会让你受到比过去更严酷的惩罚。谷歌以五十亿美元的资本,创造了一千二百四十亿美元的股值。百事这个一流跨国公司,以三百四十亿美元的资本,则仅创造了七百三十亿的股值。难怪比尔.盖茨曾经说:你如果把二十位最聪明的职工从微软挖走,微软就成了个无足轻重的公司。当今中国的教育正处于破产的状态。你在一个连校长也抄袭的大学里能学到什么呢?难道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等到中国的教育问题都解决了以后再开始培养自己、参与国际竞争吗?这样的日子是等不来的,也等不起。这个世界需要莫扎特和盖茨,但仅靠莫扎特和盖茨们也玩儿不转。现代社会是个高度有组织的机体,需要大量中高层人士实现莫扎特和盖茨们的理念,管理他们的果实。在这样的世界中,我相信这&半个天才&能给人生带来极大的成功、极大的满足。我真切地督促年轻一代从自己开始行动。天才从来不仅仅是天生的,更是培养出来的。再大的天才,也需要十年修炼成器。这一&十年定律&,于1973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人工智能研究的开拓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和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在研究国际象棋大师的成长时总结出来的。他们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不经过十年左右的训练而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的水平。这些你不可能超越的天才,其真正的本钱是他们的童子功。他们并不比你聪明,但他们练得比你多得多。寻常的人经过高水平的职业化训练后,所获得的才能在那些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人眼里就是天才式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才能,已经是在现代社会成功之必须。比如,在美国无论是媒体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挂在嘴边上的话就是professional(职业的,精湛的)或professionalism(职业精神)。在十三世纪,著名学者Roger Bacon宣称一个人要掌握当时的数学知识需要三、四十年时间。如今,他所指的那个前微积分时代的数学是千百万高中生的日常作业。1878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但当他要求当时最著名的两位小提琴家(其中包括Leopold Auer)演奏时,都被对方拒绝,理由是太难。如今,每个从象样的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手都能演奏。现在的演奏水平是如此之高,乃至有人说当年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如果参加今天的小提琴比赛将显得&很惨&。更有学者用计算机对从十九世纪至今的国际象棋比赛进行分析,发现当年的世界冠军还达不到今天的普通大师级别。总之,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迅速职业化,对技能和才干的&准入&要求也提高了许多。这也是我们生活质量改善的基础。三、四十年前的汽车跑五万英里差不多就寿终正寝,如今的车跑二十万英里也并不新鲜。我们也将不断地用更少的钱购买效能更高的计算机。 人在素质上的进步如果跟不上这些,就会被淘汰。这也使&天才训练&成为普通人的必须。如果你按照高尔顿的教训为自己划地为牢,你在当今的社会就可能一事无成。对运动员的研究证明,一流和二流的一个重大区别是:二流运动员总喜欢上演自己的&拿手好戏&,一流运动员则不爱这么重复,而特别愿意尝试自己不太行的动作。靠写获得七届环法自行车赛冠军阿姆斯特朗传记而成名的作家Daniel Coyle,则亲身走访调查了世界九大培养各种人才的超级基地,试图在实际生活中检验Ericsson等学者的理论。他把&处心积虑的训练&简化为&深练&(deep practice),意思是一般人练得浅,水平自然平庸。天才则练得&深&,能超出凡人之上。我们总把记忆看成是录音机一样的东西。错了。记忆是一种活着的结构,是个能够无限发展的脚手架。通过遭遇和克服障碍所刺激出来的神经冲动越多,这个脚手架就越大,我们学习得就越快。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人所拥有的天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